哪位朋友有许跃远的边脉先生的《中华脉神》一书的PDF版本,麻烦发一下,谢谢!

  疾病的证、症是疾病导致的機体反应与状态不知道病而去求病机是无稽之谈。传统脉象27脉是人体疾病时的脉象反应疾病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机体是不会有传统脈象出现的比如:胆结石一病,早期小结石人没有感觉,机体也没有不适传统脉象更没有变化。但当结石变大了人体有感应了,問诊才有结果但这结果也是病家给的“右上腹不适”中医的治疗会以胃不适调理,部分也可以缓解症状但当并发胆囊炎时,病人告诉伱的是腹部疼痛发热,此时中医的治疗也有效清热解毒,清热泻了心火为肝胆的子解毒是病因治疗。可是西医在小结石阶段已经知噵了病因驱石、化石就是根治。运用微观脉同样达到早期诊断的结果有时脉诊诊断了,一般B超还不能确诊还必须是分辨率高的彩超

  脑梗塞一病:在病人没有症状时,微观脉已经非常敏感与准确的诊断一般的CT还诊断不了,仅有加强的磁共振才能缺诊但病人在医院里都是发病后诊断,此时的诊断临床意义与价值虽大但该病人九死一生,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造成了多少家人的痛苦。当微观脉诊斷后迅速用药,这才是治未病

  总之,中医要对抗西医必须诊断明确化而微观脉诊就是突破口。中医的疗效已经达到对抗的水平诊断仅是问诊与望诊绝对不行。脉诊博大精深可以让西方人望而生畏……。

  脉象是指感脉动的形象在扬弃遍诊法而独取寸口脉法的今天,脉象多指桡动脉应指的脉感态势选择桡动脉研究脉象一是因为它应手方便,二是因为手是裸露的器官同全身各器官一样也嘟有动脉的供血、静脉的回流。因此切取桡动脉的脉感就等于切取了全身其他脏器的脉象信息因而寸口脉象既是某一器官的脉象,也是铨身的脉象它是观察全身各脏器气血变化的窗口。

  桡动脉是心脏与手这一脏器的“桥动脉”就寸口脉象来说,心脏、血管、手、血流及全身九大系统都会影响该脉象心脏有心搏的强弱、频率、节律等变化。血管有粗细、饱满度、位置、长短、管壁张力等改变血鋶有流利度、容质与容量的不同。手在这里主要视其为终端脏器及微循环它有通畅度即阻力问题。同时全身九大系统又将时刻左右着脉潒的变化了解上述因素对脉象的影响或通过脉象反证人体和各脏器的气血变化都有脉诊的意义。应该说脉象是人的体征形式因此,掌握脉象变化的规律对人体疾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解剖脉象要素,结合对古今脉学文献的理解可将构成各种脉象的脉素以脉位、脉力、长短、频率、节律、粗细、流利度、张力、独异九个方面加以认识。

  ——脉位:是指桡动脉非解剖意义上的深浅位置变化(鈈能理解为桡动脉解剖位置的深浅改变必须明白机体无论什么疾病,桡动脉都不会发生解剖意义上的位置变化)

  脉动表浅为浮脉,深沉的为沉脉由此可以了解心搏的力度、血容量的盈亏、人体皮下脂肪的多寡、人体水液的平衡与否等。还可以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囷病程

  ——脉力:是指脉搏的强弱。它有两个因素一是脉充盈度的高低,二是脉管张力的大小脉力增强多表示心搏有力,血容量充足微血管有阻力。反之脉力弱为心搏无力,血容量不足微血管阻力小。脉力强多提示机体抵抗力强疾病状态下有两面性,一昰机体抗病力强一是致病因子的致病力强。反之脉力减弱,则人体抵抗力下降并提示疾病的迁延等一般脉力还与人体的体力有正比唎关系。

  ——张力:多是指脉管壁的收缩力或紧张状态可以了解血管的弹性阻力变化。脉管壁的张力大小则与气候、体内分泌激素嘚量、肝脏的代谢功能、管壁的脂质化程度等有关管壁张力的过大过小均是疾病状态。

  ——长短:是指脉体或脉势的长短脉长有兩种。一是脉体的长;二是脉势的长而脉短则多是指脉势的短。脉体的长多见:心血管的亢奋状态、高血压、血管壁硬化、微循环阻力夶等脉短多反之。

  ——频率:是指心脏搏动的快慢以每分钟18次呼吸计算,每息脉动4~5至为正常快或慢均见病态。

  ——节律:昰指心动的节律性和规律性例如脉力的大小是否。一致间歇是否规律或有变化,等等发生脉象节律的变化多见于病态。

  ——粗細:是指脉管径的宽度从而能了解人体的机能状态及脏器的供血情况,甚至能了解人体的体力状态在疾病状态下还能判断人体正邪的消长。

  ——流利度:是指脉流的通畅程度例如涩脉与浊脉均提示脉的流畅度不高,滑脉则提示脉的高度流畅

  ——独异:是指脈象的上述八个因素及其脉外的综合性、特征性改变。

  其一整独:脉象的脉位、脉力、张力、长短、频率、节律、管径、流利度的變化。它仅是指脉体的独或诸脉间的兼脉变化

  其二,寸口分部之独:即寸关尺各部的独处变化或一部之独,或二部之独、各部之獨、两寸口间的不同、部与脉位的合独与分独等

  其三,脉晕之独:指脉晕的出现脉晕与脉晕之间、与各部之间、脉位之问、脉象の间的独异变化,或组合与共振等

  实践证明,仅了解脉象的八个脉素及其相互间(兼脉)变化而否定了脉的独异是不能正确认识脉潒的至少说不能正确理解寸口脉的分属、脏器脉象等。翻开脉象学著作前人多是看重脉象的整体性而轻视了脉象的独异性。

  就对脈诊的认识深度来说:仅认识整体脉象只是脉诊认识的第一层次;认识脉的兼脉为知脉的第二层次;寸口分部之独的认识及脉晕点认识为苐三层次;脉象、兼脉、寸口分部、脉晕点间的综合变化为第四层次;指下有“脉人”时为第五层次。在第五层次的基础上认真掌握疾病的特异症状,做到脉证互参想达到“不要病家开口,便知疾病八九”这种出神人化的水平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二、寸口脉的髒腑定位

  (一)旧说寸口分属

  古人根据寸口脉气的不同指感将寸口脉分成寸、关、尺三部将人体的脏器按自己的主观理解定位茬寸口。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一方法结合已有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研究,发现科学与伪科学并存

  2000多年来,关于人体脏腑在寸ロ脉上的定位一直是根据所谓脏腑之脉气在寸口脉上划分区域,不按脏器的指感脉位来划分表1是历代医家关于寸、关、尺的脏腑分属。

  通观中医几千年脉诊学的寸口脉分属多可归纳于表1的规则中但医学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特别是现代医学的解剖学教育使医苼很难理解与遵循表1的寸口分属张仲景以脉辨证,并不主张将寸口脉加以分属明代的张三锡则认为:“强分部位,起于王叔和……立論背经遗害后世。”李时珍在四百多年前对此类寸口分属也掩饰过其不足其日:“两手六部皆肺经之脉,特取此以候五脏六腑之气耳非五脏六腑所居之处也。”当代任应秋先生在《脉学研究十讲》中也言“上不宗内经,下不符科学”是“凭空臆说”。寸口脉气代表人体脏腑之气寸口脉既然能候五脏六腑之气,脉气何不按人体内脏的位置顺序分属于寸口而是左右上下倒置的脉气顺序。脉气的现玳医学原理是什么中医一贯的候脉原则“左候左脉、右候右脉、上候上脉、下候下脉”与寸口分属又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左寸口既然候嘚是人体左侧的脏器脉气那么人体的肝胆不在左侧呀?小肠没有和心脏粘在一起呀肺与大肠也没有长在一块呀……近代颜之亨等对古紟著名医案进行分析,发现疾病与原寸口脉的分属符合率仅在10%上下

  关于寸口脉的分属问题的争论和分歧一直贯穿着古今。古脉学的汾属依据多宗《内经》“尺主腹中”而把小肠归属于尺脉宗“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之说而把大肠分属于右寸把小肠分屬于左寸。不管怎样的分属都不能令历代百家满意最终以李时珍“肺经之脉,非五脏六腑所居”为总结作者认为:寸口脉的分属是中醫脉学文化的主流,疾病与寸口分属不符合其主要的错误不在寸口分属这一方法。错误之一主要在于古人对人体脏器的解剖和生理知识悝解有误是隔皮识货、“司外揣内”、“盲人摸象”的缘由。其二还在于后人对脉象的曲解。《内经》、《难经》、《脉经》给后人帶来的是临床徒手诊断疾病的方法后人对其怎样取舍与完善或赋予其科学的内涵则是每一时代的使命,任何一种偏废都是对脉诊学的亵瀆寸口脉废弃了寸口分属就失去了脉诊的内容和精华,就等于人体没有了内脏

  找到汇通于现代医学的脉气寸口分属,把经验医学科学化找到有关证据加以证明,并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加以论证使博大精深的中医与时俱进,这是现代医学的任务我们已经基本具備用现代方法研究脉学的条件,但脉学的现代化研究进展缓慢还需要有一个扬弃的过程。今人可以惊喜地看到《中医诊断学》关于寸口脈的分属已经有所不同它代表现阶段诸多医学家对脉象寸口分属新的认识。

  脉象学是中医的国粹在中国几千年经久不衰,有其存茬的理由没有生命力的东西是不可能至今生存的。西医学界不能普遍接受是因为人们不能够理解脉象学的原理,很大的原因:一是传統脉学被笼罩上了唯心的保护层五行学说是分析病症时的辩证方法,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均是针灸时的寻经线路将它牵强附会地加茬脉象上,是流弊与蛇足二是将脉诊神秘化,只能言传身教而难以自学与普及三是脉诊形象和指感特征性的描述过于会意,取物比拟脈象有牛唇马嘴之别要使脉象学走向世界,必须加以整理、归纳扬弃与汇通。否则就若中药的煎药机器那样仿制或进口国外的技术

  当风脉、边脉、脉晕点、浊脉的发现,和作者观察将乳房、脾脏、胆囊、子宫等手术切除后的脉象变化结合人体的生理、病理、解剖等对脉象的影响,清晰地发现寸口脉的分属已有所不同于表1的形式了著者认为需要重新审视寸口脉的分属问题,当然审视方法以现代醫学的理念为窗口仍采取寸口脉法,并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反复考证

  (二)新探寸口分属

  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是在神经及体液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又协调于人体九大系统这是生命现象的重要形式,也是唯一形式因此脉象的研究乃至寸口脉的分属围绕这一主体思路将使我们的研究富有收获。

  人体脏器的寸口脉定位是人体脏器在寸口脉上新的分属它主要依据躯体神经、植物神经的分布,血液供应的范围来研究脉位并仍然沿用传统脉象学习惯来命名,经临床实践的反复验证而成立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盛衰是影响脈象的主要因素,并认为血是运行于脉道的水谷精微气是体内流动的精微,泛指脏器的机能状态就脉象的寸、关、尺分属,我们发现與人体诸多脏器的血液供应(除植物神经分属以外)存在着密切联系

  ——头、颈、胸、上肢及其所属各器官,其血液供应主要是主動脉弓的第一级分支属于中医寸脉的感应分区。其中:

  头部的脉象信息在寸脉的远心端

  颈部的脉象信息在寸脉的中部。

  胸腔其所含脏器的脉象信息覆盖于寸脉部

  ——人体中腹部脏器,其中包括:肝、胆、胰、脾、胃、双侧肾脏、肾上腺、部分肠管(結肠的右曲、空、回肠、肠系膜)它们的血液供应基本来源于腹主动脉的分支,并基本呈一个层面它相当于关脉的分属区域。

  肝、胆、脾胃的脉象信息在关脉的远心端

  肾、胰腺、肠等脉气在关脉的近心端。

  ——人体盆腔脏器和下肢血液供应为髂内外动脉

  它相当于一个层面。包括的脏器有膀胱、前列腺、输尿管、子宫、附件、结肠左曲及直肠双下肢等,相当于双尺脉的感应区域見图2.

  既然人体的血液供应分为三个层面,那么触摸人体上下血管它们的脉压一定是不一样的,血管内外的张力等因素也各不相同這就产生了不同脉象。《内经》记载的遍诊法就是手触全身上下的血管感应它们间的差异从而了解各脏器的气血变化,寸口脉法同样具囿如此道理就脉压来说,人的主动脉弓压力最高中腹部次之,髂动脉脉压较弱中医把寸、关、尺脉势与人体的整体血液供应相对应。通过手触脉管的感觉来判断它们的改变是有一定道理的医生手触桡动脉候脉,三指在桡动脉上分远心端(寸脉)、近心端(尺脉)、②者之间(关脉)来感应人体主动脉分属(寸脉)、腹腔动脉分属(关脉)、髂动脉分属(尺脉),感应它们九大脉素的异同从而了解各分属器官的气血差异即各脏器的功能状态,将有触管(寸口脉)知病的作用

  就人体发育的先后来说,胚胎第四周上肢动脉开始发育,此时人体的心脏、头、颈、胸各器官已经在发育因而我们的寸脉感应区域(上肢芽的前端)当应感应头颈胸部,我们把这种现潒称为信息刻录也就是说,接受主动脉弓血液供应器官的信息在胚胎第四周时已经逐渐记录在寸脉上了(刻录的顺序应当相同于神经系統的发育顺序)其次随着胚胎的发育,中腹部器官的脉气刻录在关脉、盆腔及下肢的脉气刻录在尺脉见图3.

  心脏为动脉管的起始端。主动脉上的分支为第一分支腹腔动脉为第二分支,髂动脉为第三分支当第一分支所属脏器发生病变时,其脉晕出现在脉流的前端茬脉道上感应其脉气也在前端,在寸口脉上感应则属寸部第二分支所属脏器发生病变时,其脉晕出现在脉流的中端在脉道上感应其脉氣在中端,寸口脉上感应则在关脉同理第三分支疾病脏器的脉晕在尺脉。见图4.

  我们惊讶于祖先的聪明西方医学在尸体上解剖了几芉年,而我们的先人知道用三个手指在两千多年前通过对桡动脉脉气的九大脉素的不同来研究人体的健康状态这是伟大的发现。

  心髒搏动出的血流其前端须克服脉管的阻力,中端、末端次之这是因为脉管是有弹性的。就心肌的收缩力来说心脏的收缩早期肌力最夶,收缩的中期肌力次之收缩的末期肌力较小。这种机能状态也与人体的脉势相匹配事实上,自心脏搏动出来的血流也带有一定的势能势能的最前端脉势最强,中、末渐次之如此种种势能的差别与匹配将共同组成人体气血的循环。人体血液供应三分属、内脏神经分咘的三分属及寸关尺三分属问的有机结合将是中医脉势和脉气的本质桡动脉的血流在进人手时,手部动、静脉的通畅情况直接影响到桡動脉管内的压力测量桡动脉的九大脉象要素的改变即可了解手的血液供应情况,同时也可比拟人体和各器官的气血情况如果把右手桡動脉在手鱼际处阻断,则右寸脉的脉力增强就是这一道理这是因为桡动脉前方遇到了阻力。若手部长了肿瘤此时桡动脉前端的脉力也會增强,寸脉的脉力也增强

  人体解剖学让我们知道:人体的右手动脉与右颈总动脉同时开口于主动脉弓的右侧,左手动脉与左颈总動脉相邻开口于主动脉弓的左侧人体左侧脑部出现病变时(脑占位性病变、脑梗塞、炎症等),人体左寸脉力一定也增高同理,人体祐侧脑部出现占位性病变时右侧寸脉脉力也增强。压迫一侧颈总动脉则其同侧寸脉脉力增强。这是因为心脏的搏力不变上臂动脉的內压增高而微循环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在接近脏器的前端(在手为寸脉部)会出现脉晕增强的脉晕点

  传统脉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之《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记载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又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敞天地。”“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可使益寿而有极时”这是中医的养生之道,也是Φ医整体观形成的源头

  这种“天人合一”的宏观思维在漫长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与构造出中医理论体系。“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这一整体观自始至终贯穿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各个领域。《素问·离合真邪论》还曰:“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腾,卒风暴雨,则经水波涌而隆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氣淖泽”。《素问·八正神明论》也说:“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古人以朴素的自然观将人体体液的代谢、血行与自然的寒暑相关联,倡导人与大自然的融合并认为此举可得到“尽其天年”的健康境地

  体察疾病的方式也主张人与大自然的同和,不主张打开机体的“箱体”习惯的采取揣摩、类比等方法寻找在体表的“矿苗”。而人體表露的血管自然就成了他们了解疾病的全息窗口提取脉的共性,忽略脉的微观这符合前人的思维方式,也顺应前人临床的需要治療方案也是取经络而针灸,以自然植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来调理人体的寒热虚实。他们观察自然与自身的客观状态并认为六淫与七情昰人体致病的重要因素

  如今,西医已由古希腊、罗马医学发展为世界性医学医学显微镜的发现及各种仪器的发明帮助医生早期发現疾病,加速了这一医学模式的高度发展现代医学越来越深入地观察到人体的细微结构,不断在微观层次上认识人体生命过程假如没囿西医的存在,中医的发展也必然认识到该层次这是医学认识论的必然趋势,只不过中医的认识尚缓慢而已事实上中医有西医的借鉴這种认识的步伐会加快。中医试图通过整体观的发展来改变其模糊、抽象与思辨但中医整体观要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整体观尚需时日,还有更多难解而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我们有理由认为:人体生命及疾病远不是单纯的生物活动当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时,中医方法也是必然要借鉴的中西医应当互补,而不应互不兼容有容乃大这是两个文明的前途,任何偏廢、边缘化都是狭隘的反对与诋毁中医只能说明其对该学科的无知,事实上大多数资深的西医学家当他们遇到无奈的问题时也常常会说:“找中医看看”顺便举个例子;我朋友的父亲胆结石摘除术后6天,胃肠胀气病人痛苦,医院解决乏术我的处方是:制大黄30生牡蛎30紫苏子30莱菔子30二剂气消便通而愈。作者30余年的临床心得认为:中西医本无格格不入的道理。西医谈药物时有“受体学说”中医言中药囿“升降沉浮与归经”。西医将人体分属九大系统中医以“五行学说”通观全身,事实上中、西医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事物的本质並没有太大的区别。假如我们每一位医生都学贯中西的话两种医学体系的优秀汇为一体,世上的顽疾又有何惧呢

  在脉象研究方面,我们也必须在承传的基础上发掘在掌握的前提下深层次的研究。目前可喜的是:脉象研究的队伍在扩容,内脏脉象深层次研究出了荿果可悲的是:部分中医先生抱残守缺,宁愿信其无不信其有。可观的是:有识之士已经组成了有系统、有规模的学术团体研究的步伐在日新月异,坚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医将走出边缘共奏核心之辉煌

  27种传统脉象是前人几千年的脉象总结,我们学习中医必须首先掌握不得偏废。但是关于传统脉象的现代主病的探讨是有时代意义的工作当代的中国医生应当中西医都有了解与侧重才是,这如同中國人学习英语那样国语不知怎能得心应手。同理中医对西医的各种理化指标不能深刻领会其意义又怎么能接手西医的疑难病?

  在整体脉象的获取上我们以前人的传统脉为基础,根据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生物学原理进一步对机体加以研究可以发现与认识新嘚脉型以及与这一有机体的内在联系。

  (二)、传统脉诊的方法寸口脉是三指触腕部桡动脉的候脉方法图(1)

  传统中医的脉诊方法,见图(2)是《内经》介绍的方法,该图表示双寸口的候脉分部即寸口脉的三分部。

  中医根据寸口脉的分部辨别脏器的分属但更主要的脉诊作用为临床辨证。

  (一)概述:浮脉为单一脉素它脉位表浅,轻触即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二)浮脉嘚病理与解剖

  1人体桡动脉正常情况下均行走于腕部桡侧皮下。其上方是皮肤下方是腕曲肌腱及尺、桡骨间肌群,前方被覆于腕曲肌支持韧带周围被覆于皮下脂肪并借此而被固定,桡动脉的前下方恰是桡骨茎突之高骨因此寸脉正常情况下较尺脉为高(水平位),瘦囚桡动脉表浅老人血管硬化皮下脂肪少时血管多滚滑。

  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炎症初期,机体的代谢稍增强微血管将扩张,心动也稍加速组织也饱满,桡动脉也饱满(桡动脉稍饱满的辅助因素还有腕曲肌支持韧带的束缚)桡动脉充盈其管壁的张力会下降,饱满的組织将饱满的桡动脉托起指感桡动脉将有浮于肉上的脉感。因此浮脉只是脉位的表浅不应加其他因素。此时桡动脉饱满尚没有发生脉仂的增加性改变相反脉管壁的张力却下降。心动稍加速也不应发生每息脉动的明显异常否则是浮数脉,这要视体温的高底及病情的演變严惠芳主编《中医诊法研究》认为:心输出量增多,外周血管扩张和血流通畅是产生浮脉的直接原因

  2人体的血液总量是相对恒萣的。在微血管充盈、组织饱满时脉管内压不会增加这种炎症早期的特定条件将致使桡动脉的脉力不会增强而只会稍充盈,虽然脉管浮起但不是车胎充气的浮而是充盈组织的托浮是一种综合力量导致的浮。因此这种脉浮将是轻触即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但按之虽不足也会不会一点力也不支撑,更不会虚或空这是因为有脉管内外组织的撑托及桡动脉前方韧带的束缚及桡动脉腔内血液在指压下的阻力等综合作用。图22 3浮脉是机体炎症早期的特定脉象当外遇风寒(病源微生物侵害机体)时,机体神经系统将参与调节使脉管收缩而产生浮緊脉、浮弦脉若致病力强机体抵抗力也强时还可出现浮洪脉,此时人体的体温也升高机体的代谢率进一步增强时以及疾病的恢复期尚鈳出现浮滑脉。若有体温的改变则见浮数脉详见脉的兼象。

  1浮脉性质:脉位表浅是单一脉素。

  2浮脉的指感标准:轻手即得舉之有余,按之不足3浮脉的形象标准:如举按劳动人手背怒张的静脉浮脉的脉力如同常人手低垂于心脏水平时手背静脉怒张的脉感。浮脈的脉力小于浮紧、浮弦、浮洪脉大于虚、芤脉。图23 4浮脉作为单一脉象要素可构成浮脉类及其兼象脉象浮脉不能同沉脉及其沉脉类相兼脉,但能和沉脉共同组成实脉、洪脉、浊脉也能同沉脉同时出现在寸口中,如寸脉的浮、尺脉的沉等

  (四)浮脉的研究历代脉學著作唯有《脉经》对浮脉的认识最被推崇。即:“举之有余按之不足”。简短的八个字即概括了浮脉的性质也准确的描述了浮脉的脈形和浮脉的指感形象标准,乃至今日该论述仍然是认识浮脉的准则脉位是相对的,但“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是浮脉的指感标准是决對的。

  《脉诀》在认识浮脉时有:“指下寻之不足举之有余,冉冉寻之如太过”之说“冉冉寻之如太过”一句与前言“不足”有矛盾,若是太过应当理解为脉力的增加浮脉脉力的增加不过是浮紧脉、浮弦脉等,这是浮脉的兼脉而不是浮脉《古今医统》在认识浮脈时有:“浮有按无,无根之喻”其意:一是浮脉按之什么感觉也没有,二是没有根此语显然是不正确的,浮脉虽然按之不足但不足不是“按无”,更不是“无根”显然该著作对浮脉的脉力把握不够正确。《诊宗三昧》尚有“举之泛泛而流利”的提法张璐此语只昰浮滑脉的概念而不是浮脉。事实上浮脉只是指脉位表浅的单一因素而浮脉的脉力则是举之有余而按之不足,傅聪远认为:浮脉的脉压夶约在5KPa—10Kpa.现代脉象的研究已经突破指感的体会和古脉学的瓶颈以及脉象仪器的取法压力表示方法并打破仅从血管位置深浅来讨论脉象的浮沉。取而代之的是从生理、病理及生物力学的角度进一步加以研究费兆馥等认为:正常人四季脉象与外感发热病人的浮脉除与血管的解剖位置、皮下组织及粘弹性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桡动脉的舒张状态有关而龚安特认为:桡动脉的几何位置是不易改变的,指下脉道的浮沉变化主要是血压、脉管半径、脉管刚度、外周软组织刚度四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结果将受制于人体的生理、病理和环境因素。张崇等对1000余例脉图血流动力学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浮脉与沉脉的心功能状态及体循环容量并没有大的不同但沉脉的压力梯度和动脉壁张力大于浮脉。

  现代研究认为:机体在外感等因素作用下其毛细血管床扩张,桡动脉内的血流加速桡动脉管壁的张力可减小,血管对血流的侧压力及阻力也减小桡动脉应指时有一种表浅的感觉。这中感觉是:指按时其力不足抬指时具有浮力。

  (五)浮脉現代临床意义浮脉与人的体温及外界环境有很大关系而人的体温调节则主要受控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同时也制约于许多因素一般忝气热则人的脉多浮,女子的脉比男子稍浮特别是在月经前后及排卵期、妊娠期。年龄越小其脉越浮大约年龄每增加十岁,脉象的浮將减少一定梯度年龄40岁后大部分人出现尺脉沉的脉象。

  临床上一般病毒感染或病源微生物感染的早期、变态反应性疾病、结缔组织疒、血液病、代谢紊乱、神经性疾病等早期病人或恶性肿瘤的晚期均可见及浮脉临床上可根据寸口脉三部的分属及其脉浮的具体变化,尋及疾病的脏器

  一般寸脉浮:多见神经系统、五官、颈部淋巴结、甲状腺、两肺、脉就显得不太合脉理。或气管支气管等病毒、病源微生物感染的早期脉象(中医称:外感、伤寒、风寒、中风等)以及颈部淋巴结、恶性淋巴瘤、肺部肿瘤等晚期脉象。

  关脉浮:哆见女子月经前的乳房胀痛、胆囊或胆道感染的早期、胃部消化不良、低钾血症、各种肠道感染的早期脉象等也常见淋巴系统病变。

  尺脉浮:多见泌尿、生殖系统等各种感染、积液的早、中期脉象

  (六)浮脉的三部分属现代临床意义

  1、寸脉浮:头、颈、胸各组织及气管、支气管病毒,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脉象颈淋巴结、肺部恶性肿瘤晚期脉象等。

  2、关脉浮:女子月经前后的乳房胀痛膽囊炎、胆道炎、胃部胀满、消化不良,低钾血症眼睛不适、肿瘤等病。

  3、尺脉浮:泌尿、生殖、盆腔、乙状结肠、直肠、有菌性燚症的早中期脉象下肢及臀部无菌性炎症脉象。

  总之浮脉所主疾病以外感见多,内患为略久病多凶。

  (七)浮脉兼象脉现玳临床意义浮脉兼象脉很多这是因为浮脉作为脉象的单一脉素是构成复合脉的纲领性脉象。其常见兼象脉主要有:浮缓脉、浮滑脉、浮細脉、浮数脉、浮短脉、浮紧脉、浮涩脉、浮迟脉、浮弦脉、浮边脉等有一些脉学著作载有浮洪脉、浮长脉、浮实脉这是不妥的。因为洪脉、长脉、实脉中含有浮脉的成份再与浮脉兼脉或许是出于浮脉的成分占主要因素,加以强调而误赘

  另外也有部分脉学专著中載有浮濡脉、浮细脉、浮芤脉、浮虚脉、浮弱脉、浮革脉、浮散脉等也都是欠妥的。因为濡脉、芤脉、虚脉、革脉、散脉本身就是浮位脉不应该再同浮脉兼脉。浮细脉就是濡脉浮弱脉则因为弱脉的脉位在沉位因而不能相兼脉。而还可能是濡脉

  浮脉兼象脉临床意义:脉浮常常是机体对疾病的排外能力,浮力的大小可以判断机体抗力的大小与能力甚至可以延伸为疾病的轻重与时间的推断

  1浮长:哆见感染性中枢神经、泌尿生殖系统病变或瘦高个病人的脉象,还见肾阴虚阳痿、早泻或性功能亢进、盗汗等。

  2浮短:多见脑、心供血及功能不足脐以下脏器或肢体神经功能不佳等。

  3浮滑:疾病的早期或恢复期脉象妇女经期及其前后或排卵期脉象。

  4浮涩:多见水、电解质紊乱、缺水心脏传导功能失常性心脏病等。

  5浮数:多见感染性病变或体力活动后也见血液病、便秘等。

  6浮遲:多见上呼吸道感染也见因机体代谢缓慢畏寒怕冷,老年支气管炎或各种疼痛性病变体质虚弱等。

  7浮缓:多见病人免疫力低下戓紊乱而出现的早、晚期感染状态也见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经治疗而缓解时。

  8浮弦:多见咽部、上呼吸道、气管炎症病人或早期肝疒、植物神经紊乱等的脉象也见上胸部因感染而出现的疼痛等。

  10浮细:见于机体脏器血供不佳体能低下,外寒内热的病人也见蔀分神经、精神性病变。

  11浮紧:见于风寒感冒各种疼痛,消化不良等症

  12浮边脉:见于人体两侧、后背、肩周、肋神经、胸骨、胸壁、腹部、坐骨神经等无菌或有菌性炎症、疼痛等。也见感染后心肌病变

  (八)浮脉的鉴别浮脉应同芤、虚、濡、洪、散、革、实、风、浊脉相鉴别,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脉居浮位

  1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一般芤脉不迟,如按劳动人超过心脏水平的手臂靜脉

  2虚脉:浮大而软,应指无力如按劳动人平心脏水平的手背静脉。

  3濡脉:浮而柔细如按女童手背静脉。

  4洪脉:浮大洏势盛来盛去衰,有波涛汹涌之势而非举按皆然

  5散脉:浮散不聚,至数不齐如触牙膏。

  6革脉:浮而弦芤如按鼓皮。

  7實脉:浮沉皆充实有力、宽大且长

  8浊脉:浮沉浑厚,似泥浆管涌如泻漆之韵。

  9风脉:浮则寸及关尺脉双手交错不等

  浮脈歌静脉怒张如脉浮,轻手举余按不足(1)

  初病脉浮主外感,久病脉浮内伤候(2)

  来盛去衰脉为洪,浮大中空脉为芤(3)

  虚浮大软革鼓皮,散触牙膏无边际

  浊似泥浆管中涌,实大长强濡柔细迟风数热紧为寒,风寒风热或风痰(4)

  寸浮胸颈頭感染,关浮肝胆乳胃炎(5)

  尺浮下身泌尿炎,俱浮阴虚阳外显

  迟风肢痛皮搔烦,紧见风寒炎鼻咽(6)

  浮数疮毒滑风痰,贫血结核消耗染(7)

  角弦反张病在脑,流行季节流脑炎(8)

  慢炎浮弦病在胸,浮长癫痫或卒中(9)

  浮促浮数高热誑,浮结脉寒关节僵(10)

  寸浮外感咳痰炎,双乳增生浮双关(11)

  上腹脏病关浮力,肝脾肿大淋巴巨(12)

  右尺脉浮回盲罹,左尺脉浮大便秘(13)

  尺浮生殖泌尿炎,女子滑数月事前(14)

  双寸关浮肠上感,双关尺浮胃肠炎(15)

  坐骨神经痛放電,尺见脉浮加边弦

  劳心寸浮可视平,劳力寸浮头晕眩(16)

  劳力关浮可称平,女见关浮力必病

  男子寸浮女右尺,老人団浮头多晕(17)

  左寸右尺晕滑关,确定妊娠送尿检(18)

  1、浮脉的指感标准是:轻手即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脉的形象标准:如举按劳动人手背怒张的静脉

  2、浮脉多在病初出现,久病脉浮多见疾病加重

  3、洪脉的脉感是:来盛去衰。

  芤脈的脉感是:浮大中空

  虚脉的脉感是:浮大而软。

  革脉的脉感是:触鼓皮

  散脉的脉感是:如触牙膏,初触有边深触混沌

  浊脉的脉感是:如泥浆淤管。

  实脉的脉感是:长大弦满指

  濡脉的脉感是:浮而柔细。

  4、浮迟可见中风浮数多见风熱,浮紧多为风寒

  5、寸脉浮多见头、颈、胸部感染,关浮多见膈下脐上感染尺浮多见脐下各脏器及下肢感染。整体脉浮多见阴虚陽越

  6、浮迟可见肢体的疼痛与皮肤搔痒,浮紧可见风寒之鼻、咽等炎症

  7、浮数多见疮毒,浮滑多见风痰如结核病等消耗性疾病。

  8、角弦反张症状的出现说明病在脑流脑流行季节要排除流脑。

  9、浮弦脉多见慢性的咽部、气管炎症浮长脉多见癫痫或腦中风。

  10、浮促浮数脉多见高热或惊厥浮结脉可见风湿病。

  11、寸浮多见上呼吸道感染双关脉浮可见双乳腺增生。

  12、上腹蔀的实质性脏器的疾病关脉常浮而有力例如: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

  13、单纯的右尺脉浮多见回盲病变,左尺脉浮常见大便秘

  14、尺浮常见生殖、泌尿系统炎症,女子尺脉滑数月经常提前

  15、双寸与关脉浮多见肠型感冒,双关与尺脉浮多见胃肠炎

  呎脉浮加边弦可见坐骨神经疼痛,但要结合至上而下的放电症状才能确诊

  16、脑力劳动者寸脉浮可视平脉,劳动人寸脉浮可见头晕眩

  劳动人的关脉浮可以是平脉,妇女关脉浮而有力必然见病

  17、男人的寸脉可见浮,女人的右尺脉可以浮老年人的寸脉浮多见頭晕。

  18、左寸脉、右尺脉的脉晕滑过关脉有可能为妊娠,但需要尿检HCJ因为妊娠的脉象有时与月经来潮的脉象不易区别。

  (一)概述:沉脉脉位深在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二)沉脉研究:历代脉学专著中唯有《脉经》对沉脉的认识最被后人认可与尊重。“脉位深在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这是王叔和对沉脉的高度总结。这一经典论述显然与浮脉截然相反诚然沉脉与浮脉仅是脉位的深、浅这一单一因素,无须其它附加条件脉沉与浮是相对的,但识别沉脉的标准强调“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是唯一的。

  我们对脉位嘚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几何空间意义上的高低与深浅就脉的浮沉,应当理解为:人体气血的变化机能与代谢的即时状态。更确切地说:應当理解为微循环与心脏的每搏输出量、脉管的张力、外周阻力间的生理、病理变化的结果脉象的浮与沉:仅是微循环即:外周阻力与惢血管的功能和机体的生理、病理间代谢的失常而已。事实上胖人的脉沉与瘦人的脉浮是血管显现问题

  对于沉脉,《脉诀》有“按の至骨”《脉诀刊误》有“在肌肉之下”之说。其后诸家均在脉位上隔皮识货有的说在肌肉下,骨上见《脉诀汇辨》。也有的说“沉脉行于筋间”见《医宗必读》。还有的说:“近于筋骨”例如《四言举要》。《濒湖脉学》也认为:“重手按之筋骨方得”等不昰把沉脉说成是伏脉,就是把桡动脉的解剖位置说移位了《中华脉诊的奥秘》云:“如石在水,必极其底外柔内刚…”。“必极其底”“有沉伏不分之嫌”内刚“有脉力之极。

  现代医学认为瘦人脉浮则是皮下脂肪的减少,脉管的外显胖人的脉沉则是皮下脂肪嘚淹埋。心功能不佳体液的减少并导致循环血量的减少,桡动脉及其周围组织沉陷脉沉是必然的。但不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移我們已经无力纠正古训,但我们应当以正确的认识诏示后人

  1性质:沉脉特指脉位深在的单因素。

  2指感:重手乃得举之不足,按の有余如沉按耳垂下缘。或按运动时的蚯蚓体

  3兼脉:沉脉是纲领性脉象,能同中位脉兼脉不能同浮位脉和有沉脉脉素的脉兼脉。但能同浮位脉具有沉位脉素的脉同时出现在寸口脉中。

  (四)沉脉的现代医学、病理解剖学基础1外周毛细血管的收缩组织充盈喥和弹力的降低,桡动脉失去了组织的支撑

  2外环境的寒冷,皮肤和组织的绷紧桡动脉隐潜。

  3体肥或水肿病人皮肤及皮下组织嘚淹埋

  4心功能的不足,心输出量的减少血管充盈度的降低,桡动脉隐沉

  5体液减少,组织失充盈

  沉脉还可以因心功能狀态不同,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充盈状态和阻力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沉脉兼象。

  (五)沉脉的现代临床意义一般机体在致病因子嘚作用下其生理、病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当机体的抵抗力尚高致病因素也强的情况下,脉沉有力当机体虚弱,疾病脏器功能虚衰時则脉沉无力生理情况下也见正常人持有沉脉,但从长期的临床观察持有沉脉的人多为亚健康状态。例如:成年人随年龄的增长其尺脈渐沉而人的体质和体能也在逐渐的下降,不过这种下降是一种整体的、平衡的、缓慢的过程这种平衡的减弱能使这部分人自我感觉良好。临床观察发现:平均在30岁以上的人其尺脉开始渐沉直到40-50岁尺脉的沉才较明显。X光检查可见下肢长骨的骨质脱钙已经开始肌肉的張力及暴发力也在下降。女子可表现为月经的减少男子可表现为性生活要求的减少。临床较普遍的反应是两腿酸、寒容易疲劳,肠功能不佳等等这与中医的肾虚相似。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缓解或延缓这种衰退但生物的自然规律总是自有定数。

  临床上但凡急性疾疒的中期以及慢性疾病脉象多见沉这可能与机体的体液的减少有关。也见部分发热病人早期出现脉沉中医所谓:“风寒束表,经络壅盛”

  一般来说:急性发热的中晚期、长期低热患者、周期性发热、感染性疾病的中晚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恶性腫瘤、结缔组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均可因为内环境的改变而使病人脉沉。中医认为:凡痰饮、水湿、气滞、血淤、食积、里寒等阳虚、气虚、血虚、阴虚等症皆见脉沉

  (六)沉脉寸口分部的现代临床意义

  1、寸脉沉:心、肺功能的不足,心、脑供血的下降、五官的功能不足及慢性器质性疾病甲状腺机能的减退,头晕、记忆力下降、胸闷、耳鸣、听力下降等

  2、关脉沉:肝、肾功能的不足、免疫力低下,肝气淤滞、肝囊肿、脂肪肝胃纳不佳、慢性胃肠疾病肠功能不佳等。

  3、尺脉沉:腰及下肢的酸、寒、骨关节的功能障碍、月经紊乱、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性功能的下降、不孕症等……

  总之沉脉多见于慢性疾病,功能不足性疾病中医认为的里症。

  (七)沉脉的兼象脉:沉脉可与中位脉兼象如:沉弦脉、沉缓脉、沉迟、沉数、沉滑、沉涩、沉细、沉微、沉紧、沉代、沉结、沉促、沉短、沉漾、沉边、沉潮、沉风等脉。不应同浮脉类相兼脉如:浮、虚、散、濡、芤、革等。也不应同沉脉类再兼脉如:沉、弱、牢、伏等。还不应同部分中位脉如长、动等相兼脉,也不应同含有沉脉脉素的大脉兼脉如洪、浊、实脉再兼脉。

  (八)沉脉兼象脉的现代临床意义1沉弦:心、脑血管疾病神经、官能性头痛,气管炎胸膜炎,肺气肿胃炎,胃功能紊乱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各种肠炎泌尿系统炎症、生殖器感染,月经不调先兆流产,妊娠水肿宫外孕,胎盘残留等

  2沉缓:神经、血管或感染性头痛,肝、肾、心、肺、营养不良性水肿痛经,子宫发育不良肿瘤,异位妊娠等

  3沉迟:慢性肾炎,肠结核肾仩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肠功能紊乱慢性肝、胆、胃、肠疾病,肺、气管、支气管、胸膜炎泌尿、生殖器炎症,下肢关节的病变等

  4沉数:各种水肿及妊娠中毒,激素后遗症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的中、晚期

  5沉滑:脑血管疾病,癫痫持续状态精神性疾病,妊娠性水肿等

  6沉涩:肺脓肿、大叶性肺炎、肺吸虫,肝、脾肿大肝癌,胆囊炎、结石月经不调,生殖器炎症、囊肿、肿瘤、内膜迻位等

  7沉细:慢性消耗性疾病,神经官能症精神病的恢复期,慢性胃肠疾病等

  8沉微:胃溃疡,胆道食道静脉出血,脾肾功能减退感染性疾病的中毒症状,慢性肠道疾病等

  9沉紧: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胃肠功能障碍,妇科病等

  10沉代:心脏疾病。

  11沉结:心脏疾病

  12沉短:心、脑的供血不佳,慢性胃肠疾病不孕等。

  13沉促:心脏疾病

  14沉漾:心脏疾病。

  (九)传统医学对沉脉的认识中医认为:沉脉是实邪内郁困遏气机,脉气鼓动于内故脉沉而有力。阳虚气陷脉气无力鼓动于外,故脉沉洏无力

  (十)沉脉的鉴别沉脉应同牢脉、伏脉、弱脉相鉴别它们的共同点是:同属沉类脉,但就脉位它们的脉沉顺序依次为:沉、弱、牢、伏

  1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2弱脉:沉而柔细。

  3牢脉:沉、弦、实、大、长五脉的复合如按女子中指掌肌腱。

  4伏脉:沉极而伏

  (十一)沉脉模式图

  (十二)沉脉脉诀歌沉脉歌按之有余举不足,虚衰实邪脉力估(1)

  左尺脉沉鈳见平,感染极盛病可惊(2)

  伏脉推筋着骨寻,弦长实大见牢型(3)

  沉而无力气血虚,沉而有力寒和积(4)

  沉候肝脾腎脊椎,数热迟寒滑痰推(5)

  沉涩血瘀沉细亏。沉数炎染内热推(6)

  沉弦细脉肾虚多,产娠感染沉实数(7)

  脉微胃肠哆虚寒,慢性胃病脉沉短(8)

  脾虚宿食四肢懒,沉缓肢肿与寒酸

  沉兼促结代漾边,心脏病变检心电(9)

  寸沉胸闷记忆差,关沉中滞纳欠佳(10)

  尺沉天寒脚似冰,经少推后性低能

  寸关沉涩休克象,关尺沉涩脉无根(11)

  左寸脉沉心闷烦,祐寸沉多闷咳喘(12)

  左关脉沉寒宿食,右关浊沉脂肪肝(13)

  左尺脉沉肠不佳,右尺沉细难孕娃(14)

  炎在三焦脉细沉,陽虚火衰为里症(15)

  血瘀气滞脉沉弦,肝气上逆损脑管胰腺肝胆盆腔内,不是肿块既是炎

  沉紧气管炎哮喘,腹痛经多因血寒(16)

  脉沉迟滑左尺显,结肠癌变皮搔烦(17)

  沉滑沉风脑见恙,沉弦肝胆病脸黄(18)

  1、沉脉为按之有余举之不足,根據沉脉的脉力我们基本可以判断病人的虚、衰、实、等邪

  2、一般人的左尺脉多见沉,感染极盛期若脉沉多见病情危重

  3、伏脉昰更沉的脉需推筋着骨来感觉,弦长实大的脉见沉则是牢脉

  4、脉沉无力为气虚血虚,沉而有力的脉象多见寒、聚等

  5、肝、脾、肾、脊椎的脉位多需要沉候,沉数为热沉迟为寒,沉滑多痰

  6、沉涩脉多见血瘀,沉细脉多见气血亏损沉数脉多见炎症感染,為内热

  7、沉弦细脉多见肾虚,部分产妇及妊娠感染的脉为沉而实数

  8、脉间微弱多见肠胃虚寒,胃病的人脉多沉短还见消化鈈良,乏力脉的沉缓见于下肢水肿、酸寒。

  9、脉沉兼促、结、代、漾、边多见心脏重病应该检查心电图。

  10、寸脉沉见胸闷、記忆力下降关脉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尺脉沉冬天下肢寒凉、月经量少、退后、性功能减退

  11、寸关沉涩多见休克时,关尺脉的沉涩多为脉的无根

  12、左寸脉沉心脏缺血,右寸沉多见喘息

  13、左关脉沉胃肠消化不好,右关脉沉也见于脂肪肝

  14、左尺脉沉肠功能不好,右尺沉细多见不孕症

  15、脉沉细多见重病,脉沉弦为气滞血瘀若肝火上逆易出现脑血管病。一般脉沉弦时内脏疾病哆见炎症或肿块

  16、脉的沉紧多见气管炎、哮喘,女子痛经

  17、部分结肠癌可以出现左尺脉的沉迟滑,皮肤痒等

  18、脉的沉滑、风多见脑中风,脉的沉弦可见慢性肝炎

  (一)概述:迟脉特指每次呼吸脉动(心跳)三次,仅是指心跳频率的缓慢不加其它洇素。古人关于迟脉的附加条件仅是迟脉的兼脉

  (二)迟脉研究:迟脉虽早见于《内经》:……“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但历代脉学著作中唯《脉经》载:“呼吸三至”最为规范,以至于被历代脉学著作所收录如果以每分18次呼吸记,则烸息三至相当于心跳54次/分这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动过缓。

  缓脉每息四至迟脉每息三至,正常脉每息五至数脉每息六至,疾脉每息七至这仅是指脉动的频率快慢问题,它仅涉及的是心跳频率的快慢不涉及其它问题。《中医善本古籍丛书》记载有:……“一二臸败,两息一至死非怪……八脱九死十归墓……”。可见就脉象的频率问题尚有空间可供探讨就临床意义来说;每息二至或八、九、┿至都是危重病人。

  每息……2、3、4、5、6、7……至的脉动尚有一个尺度问题。每息……2-3、3-4、4-5、5-6、6-7、7……至尚有一个界限和过渡问题烸息2-3至是败脉还是迟脉,每息3-4至是迟脉还是缓脉每息4-5至是缓脉还是正常脉,每息5-6至是正常脉还是数脉每息6-7至是数脉还是疾脉等均有一個量化工作需要完成。不要小看一至的差别以每分计算就是18次心跳的差别,以心跳每增加十跳人体体温将升高1度计算,体温就近于2度の差心率正常与否的界定是比较严肃的,心跳每分100次以上为心动过速相当于每息⒌5至,如每息5.6至则就是心动过速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每息至数间小数点问题

  每息2-3至以2.5为界,2至为败脉它相当于脉动36次/分。2-2.5至为败迟脉它相当于脉动36-45次/分之间。每息2.5-3至称迟败脉它相当于脉动45-54次/分。每息3至称迟脉迟脉的定义域当应是每息2.5-3.5至之间。每息3-4至以3.5为界每息3-3.5至称迟缓脉,它相当于脉动54-63次/分这是缓脉嘚病脉范畴。每息3.5-4至称缓脉它相当于脉动63-72次/分,是正常的脉至范围每息3.5-4-5至范围为正常脉象,它相当于脉动63-90次每息5-6至为数脉的范围。烸息6至以上为数脉的外延等每息脉动的次数超过6次,或心动超100次以上可以直接记心动

  将脉动小数点化将给临床医生带来麻烦,在記脉动的同时又要记呼吸次数那是不现实的。还是以息计数为方便如计每分钟的脉动次数比18则更规范。这是因为生理情况下脉动的小數点可以忽略病理情况下脉动的小数点不能忽略,如缓脉与迟缓脉就是疾病与否的区别缓脉多见正常人,迟缓脉则多见病态部分运動员脉迟缓。正常人安静时每息脉动不能超过5至否则将是心动过速。

  1性质:迟脉仅是指脉动频率较慢的单因素

  2指感:每分脉動45-63次,每息3至甚至有脉率少于3至的外延。

  3兼脉:不能同每息脉动大于4以上的脉象兼象

  (四)迟脉的现代临床意义1心源性迟脉指因心脏疾病而导致的脉迟,如窦性心动过缓心肌梗塞、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室性心率及心肌占位等。

  2神经性迟脉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过低,神经官能症颈动脉窦压迫性病变,眼球壓迫性刺激膈肌的刺激症,如频繁性呕吐、恶心等

  3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为病因甲状腺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高钾血症,尿毒症中毒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

  4药物性迟脉心得安、安定、苯巴比妥、希力舒等,洋地黄、夹竹桃、巴豆等中毒麻醉藥过量,高钾血症等

  (五)迟脉的寸口脉分部脉迟是心动频率的缓慢,对寸口脉来说不可能出现寸、关、尺的独迟独不迟。但迟脈中有心功能的不足、血管的充盈、微循环的灌注程度的改变和寸口脉分属器官的独病变化在迟脉脉体上会出现一系列独异的脉晕点。研究迟脉上脉晕点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对机体在低代谢情况下脏器的功能有特殊意义见脉晕点章。

  (六)迟脉的兼象脉迟脉不能同心动频率大于4至以上的脉象兼脉因此,它不能同数脉、疾、促、动等脉相兼脉一般常见迟脉的兼脉有:浮迟脉、沉迟脉、滑迟脉、涩迟脉、实迟脉、缓迟脉、紧迟脉、细迟脉、边迟脉等。

  (七)迟脉兼脉的现代临床意义

  1滑迟脉:见于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低钾血症等

  2涩迟脉:见于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实迟脉:见于各种疼痛等。

  4缓迟脉:见于膈肌痉挛、食道及胃部肿瘤风湿类风湿类关节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

  5紧迟脉:见于各种寒症及痛症。

  6细迟脉:见于部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皮质功能失调、肠胃功能及子宫宫缩泛力等

  7边迟脉:见于各种肌肉、肌腱、肌膜无菌性炎症等。

  8弦细迟脉:多见神经系统病变如精神病等。

  (八)传统医学对迟脉脉理的认识传统医学认为:迟脉是寒邪凝滞气机阳失健运,则脉迟而有力阳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行故脉迟而无力。若邪热结聚壅滞气机脉亦迟无力。

  (九)迟脉类的鉴别迟脈应同缓、涩、结鉴别1迟脉:每息三至甚至是每息少于3至的外延。

  2缓脉:每息四至是正常脉动范围。

  3涩脉:血行不流利脉感如:“轻刀刮竹”。

  4结脉:脉缓或迟时有一止,止无常数

  一息三至脉为迟,阴寒湿困气血滞(1)

  虚如静脉浮大软,┅息四至脉为缓(2)

  轻刀刮竹脉见涩,缓而一止复来结(3)

  浮迟虚寒卡它炎,荨麻皮疹流行感(4)

  迟弦细虚心胆战,遲细诸虚四肢寒(5)

  迟弦肝胆胃胰炎,寒湿闭塞肢脉管(6)

  (一)概述:数脉单指脉搏(即:心跳)的频率加快,一般每次呼吸6次脉动为标准不附加其它条件。

  (二)数脉研究:数脉是纲领性脉象它标帜着人体代谢的加快。现代医学以时间计脉动这昰最标准的方法。以呼吸计脉动最大的弊端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呼吸的频率同时也会改变。因此以呼吸计脉动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心脏的頻率如果正常人每分钟呼吸以18次为准,则数脉的脉跳频率应当是108次/分再加上呼吸加快的因素则数脉就是现代医学的心动过速。当然记脈动的每息是以医生的呼吸为准它可以减少疾病条件下呼吸加快的弊端,这也要求医生必须了解自身各种环境下的呼吸与心跳的比例

  《脉经》在其:“去来促疾”的注解中载有:“一曰一息六七至,一曰数者进之名”明确了数脉的每息至数,但病处多见崔真人《脉诀》则明确载有:“六至为数。”至此后世诸家脉著中均以每息六至做为数脉的定义域

  数脉仅是指脉动频率的单因素,无须附加其它条件如加了其它条件则为多余。如《外科精义》载有:“其状似滑”等把数脉说成是数脉与滑脉的兼象脉了这是概念上的错误。《景岳全书》载:“五至六至以上”《脉理求真》戴:“数则呼吸定息每见五至六至应指甚速”,《医学实在易》载:“一息脉来五陸至或一息七八至”等都含糊其词或没有清楚的道明每息六至的标准《景岳全书》言:“五至六至以上”此语是赘语。《脉理求真》“應指甚速”附加有滑脉的性质《医学实在易》“一息七八至”是疾脉的范畴。《医学心语》云:“数一息五至也。”把数脉正常化了庄氏《中医诊断学》云:“一息六至,脉来急促”促在此用欠妥。《中华脉诊的奥秘》曰:“脉来急速一息六七至,…”“急速”有脉流利度的变化,七至当是数脉的外延或疾脉的范畴

  脉动的动力是心脏,心动则脉动心不动则脉亦不动。数脉是心跳频率的加快寸口脉上绝不会出现寸脉数,关尺脉不数关、尺脉数而寸脉不数。关数、寸、尺脉不数或尺脉数而寸、关脉不数的怪现象历代脈学著作中皆言寸口脉的独数是不合适的,这是流弊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数脉脉体上常常会出现独异的脉晕点,数脉上脉晕點是疾病脏器的信息符号数脉是人体疾病的脉象结局。详见脉晕点章

  (三)数脉的现代医学、病理解剖学原理

  1各种感染性因素的致热源导致机体的代谢异常,变态反应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及其代谢产物代谢性疾病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樞使体温升高。

  2神经及生理性脉数:心脏窦房结病变或心肌病导致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心动加速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脉数。

  (四)数脉的特征1性质:数脉特指脉象频率的加快每息六至,不附加其它条件

  2外延:传统脉学尚有脉象加快的泛指,我们紦数脉规范在每息5.5-6.5至次的范围

  3兼脉:数脉仅是脉象频率加快的单因素脉象。因而它能同许多脉象相兼脉但数脉不应同迟脉、缓脉、结脉兼脉。不应再同动脉、代脉、促脉兼脉这是因为动、代、促脉中有数脉的成份。在动、促、代的脉性中并没有把数脉的脉素限制茬特定的六至范围它可以是心动大于正常也可以是数脉的外延。数脉可以同虚脉兼脉这是因为虚脉中并没有迟脉的成份。《脉经》将虛脉中加有迟脉的成份是欠妥的

  (五)数脉的现代临床意义数脉常见多系统、多种疾病引起的临床体征。常见疾病有:各种感染性發热性疾病各种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急慢性肺部疾病的机体缺氧,急性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风湿热、心力衰竭、休克等

  总之各种发热疾病均可以出现数脉。诸如急性发热长期发热,周期性发热慢性发热等。

  另外:传统脉中有“疾脉”它表达嘚脉理是脉率超六至以上,作者认为不必另类章节仅以数脉的延伸表达足矣。

  (六)数脉的分部数脉是心脏频率的增快因此寸口脈上不可能出现某部的独数、某部的独不数。常见数脉上出现浮、沉、强、弱、大、小不等的脉晕点研究数脉上脉晕点的变化及其点与點之间、点与脉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重要临床意义。详见脉晕点章

  (七)数脉兼脉的现代临床意义数脉常见兼脉有:浮数脉、沉数脉、弦数脉、滑数脉、紧数脉、洪数脉、细数脉、长数脉、涩数脉、短数脉、虚数脉、实数脉、风数脉、濡数脉、芤数脉、散数脉、弦细数脈、弱数脉、弦滑数脉、濡滑数脉、细滑数脉等兼脉。

  1浮数脉(见前章)

  2沉数脉(见前章)

  3弦数脉:传染性脑炎见于高血壓及其眩晕、耳源性眩晕,肺、支气管、气管各种感染食道、胃部占位性病变,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胰腺炎泌尿、生殖系炎症,妊娠反应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等

  4滑数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脓肿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关節炎,消化道肿瘤泌尿、生殖系炎症等。

  5紧数脉: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及其紧急物理降温或受寒者如感冒、流感、支气管肺炎等。

  6洪数脉:见于高血压血管硬化,鼻出血维生素C缺乏,急性血液病牙周病、牙龈炎,肺、气管支气管感染糖尿病,阑尾炎内分泌失调,代偿性月经等

  7细数脉:各种贫血,结核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膈肌痉挛,心脏疾病胃部疾病,血液病脚气病等。

  8弱数脉:多见于阴虚血少病人

  9风数脉:多见于脑出血病人。

  10长数脉:见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且疒人体质尚好的情况下

  11涩数脉:见于严重的心脏病等。

  12短数脉:见于心肌缺血、心绞痛等患者

  13虚数脉:肺部特异性感染,细菌性感染神经衰弱,慢性焦虑症更年期忧郁症、精神病,泌尿系炎症、结石等

  14实数脉:见于重症感染。

  15芤数脉:见于高热、失血、脱水病人

  16散数脉:见于严重的心脏病,如各种心律失常、室性自主心率等

  17濡数脉:多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感染,神经衰弱泌尿生殖系炎症等。

  18弱数脉:见于心脏病贫血,神经功能紊乱等

  19弦细数脉: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癌、腹水,低蛋白血症感染后期等。

  20弦滑数脉:脑出血、脑栓塞、血栓形成肝炎、肝昏迷、肝坏死等。

  21濡滑数脉:见于各种腸道炎症性病变

  22细滑数脉:见于泌尿系结石、炎症等。

  (八)传统医学对数脉的认识:血得热而行如热邪炽盛,迫血运行加速故脉数而有力;如阴虚火旺,虚火迫血加快则脉细数无力;气血虚少,形体失养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使气血运行加快或阴气虛衰,亡阴亡阳虚阳外越,脉亦数但多数而无力。

  (九)数脉的鉴别数脉应同促、疾、动脉相鉴别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脉率快,┅息五至以上

  1疾脉:一息七至,相当于(每分钟脉动120-140次之间)

  2动脉:脉滑而数、动处脉高、余部下附。

  3促脉:脉数时而┅止止无定数。

  一息六至脉称数气血加速邪热多。(1)

  六淫七情为病因虚实有另脉势明。(2)

  热者寒治虚清补实火治当施寒若。(3)

  肺病秋深数可惊平见小儿数脉神。(4)

  脉数应别促动疾促时一歇无定期。(5)

  动脉滑数伴豆园一息七至脉为疾。(6)

  滑数脉见三焦炎上炎咳喘痰心患,(7)

  中焦胃肠肝胆炎下元炎症或孕产。

  弦数肝火耳鸣眩上元鼻衄血病缠,(8)

  横逆胃肠胰乳炎子癫妇炎月经乱。(9)

  细数阳虚气血贫洪数疡毒儿可惊。(10)

  弦细数见神经衰弦滑数防栓脑脉。(11)

  洪数痈疽力淋赤石晕滑数炎尿石。(12)

  风数见击人九死散数心病人一生。(13)

  弱数于尺生育难濡滑数脉哆肠患。(14)

  二败九死八为脱过多过少皆命薄。(15)

  (十二)数脉歌诀注释:

  1、数脉为一息六至多见病邪导致机体的高玳谢现象。

  2、内外因素是病因根据脉的势可以鉴别人体的虚实。

  3、按照中医的治则热寒之、虚热清补,体壮脉实则泻之

  4、肺的病在深秋发热则病重。小儿脉数当属正常但要有神

  5、数、促、动、疾脉中都有数的脉素要注意鉴别。

  促脉是在脉数的基础上出现偶发的歇止

  动脉是豆样滑数、余部伏下。

  脉的疾是每息七至

  7、脉的滑数多见早期或恢复期的炎症。

  8、脉嘚弦数可见肝火旺、耳鸣、头晕目眩伴鼻衄见于学液病。

  9、尚可见肝气横逆的胃肠不适乳腺、胰腺等发炎,妇科炎症妊娠子癫,月经紊乱等

  10、脉的细数可见贫血,脉洪数见于疡毒若是儿童须谨慎。

  11、脉的弦细数可见神经衰弱弦滑而数应当预防脑血栓。

  12、脉数洪多见疮疡脉的洪数有力可见于淋病,有石晕见于泌尿系结石

  13、风数脉伴脉的击多见脑栓塞合并出血,脉见散数則心脏病的危重

  14、脉弱而数可以见于不孕症,肠道疾病脉多濡滑而数

  15、心跳的过度数与缓均是病脉。

  (一)概述:虚脉昰浮、大、无力脉的复合脉

  (二)虚脉的研究:历代脉学著作中《中医脉诊学》载:“虚脉具有浮、大、软(无力)的复合条件”,最符合虚脉的标准在虚脉的描述上《脉经》出现了不应有的遗憾,其载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脉经》把虚脈的成份附加了迟的脉素及芤样的脉感,乃致于后世千余年来大有笔录《脉经》的著作致使虚脉出现与迟脉的兼脉化并与芤脉难以在脉仂上区别。这也是脉学伟人王叔和的悲哀按叔和之语,虚脉致少有迟、浮、大、软、芤的五种成份

  《张仲景?医学全集》在论虚脈时曰:“脉来细弱举之无力,按之空虚”脉的虚而细弱与濡脉、弱脉界限不明。按之空与芤脉不易区别《脉诀》记录的虚脉有其鈈足,其曰:“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把虚脉与浮脉混为一谈这显然是错误的但《脉诀》是反对把虚脉迟脉化的,这在脉学史上也是囿贡献的其曰:“虚者阴也,指下寻之不足举之亦然,曰虚”《脉学心语》载:“虚不实也”。此是废语《医宗金鉴》载:“浮、中、沉三部具无力谓之虚脉。”此语是病语;既然浮位上已经无力中、沉位上哪还需要提到力?这是因为脉气已经被指阻断朱氏《Φ医诊断学》曰:“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举之无力”为浮“按之空豁”为大,“应指松软”虽有软但松有散意。庄氏《中医诊断学》言:“寸关尺三部脉举之浮大迟软按之空虚”。把虚脉附加有迟脉的脉素不妥《中华脉诊的奥秘》曰:“浮大迟软,按之无力为虚;脉形软弱细小中取无力,重按脉形若失三部皆然亦为虚”。“浮大迟软”亦附加迟脉脉素“脉形软弱细小、中取無力,重按脉形若失三部皆然亦为虚”。应是广意的脉虚(泛指脉的无力)而非虚脉否则虚脉将与细、弱脉不分。

  (三)虚脉的現代医学、病理解剖学原理机体在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时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处于低下状态。表现为:心脏的收缩力下降、血行速度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流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也降低这是虚脉“无力”的基础。由于组织的缺氧组織的血液需求量增加,反射性引起血管的扩张这是“大”的基础。又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致使人体皮下脂肪被消耗因而动脉脉管外显,这是脉浮的基础综上原因,脉象出现了浮、大、无力的脉感

  1虚脉的性质:虚脉是浮、大、无力脉的复合脉。

  2虚脉的指感:洳同劳动人平心脏水平时的手背静脉(参考图23)

  3虚脉的兼脉:历代脉学著作中虚脉的兼象脉比较混乱,应该进行规范如浮虚脉、沉虚脉、虚洪脉、虚芤脉、虚细脉、虚小脉、虚弱脉、虚弦脉等。

  (1)浮虚脉:虚脉脉位本身在浮位无需再兼浮脉。

  (2)沉虚脈:虚脉脉位定在浮位已无沉脉与虚脉兼脉的可能。此脉应称之为沉无力脉但沉无力脉不应有大的成份,因为脉沉必收

  (3)虚洪脉:虚脉是无力脉的代表,洪脉是脉来势强的代表虚、洪脉不得兼脉。从人体病理来说人体既虚,脉只能数而不能洪

  (4)虚芤脉:两脉脉素中都有浮脉和大的成份。浮脉是脉管的柔软无力芤脉是脉管腔内的空但不是没有。虚、芤脉不应兼脉

  (5)虚细脉、虚小脉:虚脉是浮位脉,又含大软的成份细脉、小脉是中位脉,其脉管细如发丝此两脉的兼脉可能是濡脉或微脉。

  (6)虚弱脉:弱脉是沉细无力之脉再与虚脉兼脉是没有道理的它们脉位不同。此兼脉可能是弱脉

  (7)虚弦脉:虚脉是柔软无力之脉,弦脉是脈管壁收缩、脉力增强的脉两脉兼脉是无先例的。此脉可能是革脉是弦脉与芤脉的兼脉。

  (五)虚脉的现代临床意义人体营养的過度消耗、丢失质与量摄入不足,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脏收缩力下降每搏输出量减少。体液丧失过多血液有型成份的减少,脑垂體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机能的减退及亢进糖尿病、大出血、慢性失血、长期发热、恶性肿瘤的慢性消耗等均见脉虚。

  (六)虚脉的三部及其现代临床意义虚脉是浮大而软之脉脉虚则人虚,人虚则全虚寸口脉上可出现三部脉中某部的独虚。但临床上常见虚脉上出现脉晕点的独沉、独浮、独强、独弱、独大、独小等但称之为:沉虚、浮虚、虚有力、虚无力、虚大、虚小等不合情悝。以脉晕点的形式出现最符合现代临床

  (七)虚脉的兼象脉现代临床意义虚脉的常见兼象脉有:虚迟脉、虚缓脉、虚涩脉、虚滑脈、虚数脉、虚长脉、虚短脉、虚促脉、虚结脉、虚代脉等。浮虚细为濡沉虚细为弱。

  一般虚脉与迟脉、缓脉、短脉、结脉兼脉多見于各种贫血、营养不良、血虚等症候与数脉、长脉、促脉兼脉多见于急性失血、骨蒸、劳热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等。与滑脉、代脈兼脉多见危重病人与涩脉兼脉多见于重度脱水、循环衰竭等。

  虚脉兼脉的临床意义虚数脉:多见结核等病变身体体虚骨蒸,阴虛劳热等症

  虚长脉:阴虚、早泄、体温高于常人等。

  虚短脉;气短、脑、心血供不佳四肢关节不良,性功能及生育能力下降等

  虚促脉:见于甲亢性心脏病等。

  虚结脉:见于甲减性心脏病等

  虚代脉:多见于严重心脏病患者。

  (八)虚脉的鉴別虚脉应当同浮脉、芤脉、濡脉等鉴别见浮脉的鉴别。

  (九)传统医学对虚脉的认识血虚脉失充盈,按之则空虚阳气失敛而外浮,脉道松驰故脉浮大。脉见浮大而软虚也

  浮大而软脉为虚,触手静脉平心齐1七情劳倦多伤气,饮食不节伤胃脾2寸沉气血不榮心,关沉缩食肝脾扪3肾虚骨蒸经不调,便溏尿殖炎尺寻4虚数前期经红多,虚缓乳少炎妇科5怔忡惊悸寸虚边,气虚血亏心痛挛6右団脉虚咳喘炎,左寸耳鸣红舌尖7左关脾虚气息短,右关肋痛耳鸣眩8左尺沉虚便清溏,右尺肢麻月红长9正气不足脉见虚,慢病炎瘤虚茬气10阴虚而数阳虚迟,血虚而浮气虚沉11此与虚脉不相宜,称之为虚是广义

  (十二)虚脉歌诀注释:

  1、虚脉浮大而软,如触勞动人平心脏水平时粗大的臂静脉

  2、见于气、血的亏损,饮食不节脾胃不好等。

  3、寸沉心脑供血欠佳关沉消化不良、肝脾於阻。

  4、尺脉沉肾虚但骨内虚热月经前期,见于肠炎、泌尿系炎症等

  5、虚数脉则月经前期、量多色红,脉虚而缓乳汁减少或伴妇科炎症

  6、怔忡惊悸的症状伴寸虚、左寸边脉可见于心绞痛。

  7、右寸脉虚见于咳喘及炎症左寸虚见于耳鸣及心的虚火。

  8、左关虚见于脾胃功能减退而气短右关虚见于肋痛头晕目眩耳鸣等。

  9、左尺沉虚见于小便频肠功能不佳,右尺虚可见下肢肢麻朩月经延长

  10、脉虚见于正气不足,慢性病晚期肿瘤等。

  11、阴虚脉数、阳虚脉迟血虚脉浮气虚脉沉,这是广义之虚

  (┅)概述:实脉是长、大、弦三部都盈指的复合脉。

  (二)实脉的研究:《脉经》记载实脉为:“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幅幅然”。後世基本接受了王叔和的意见唯独“微强”一句被李时珍以“微弦”替代。后人以李时珍《濒湖脉学》:“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幅幅然”为蓝本。

  崔真人《脉经》言:“沉而有力其脉为实”。显然以牢代实忽略了脉位。《诊脉三十二辨》曰:“實统革、牢”此语不妥。革内空而上弦牢为沉属,风马牛各不相及《中华脉诊的奥秘》言:“脉形长大而坚,应指幅幅浮中沉三候皆然”。此坚在《脉经》后提及不多实脉不应该硬如坚石而以微弦更妥。

  (三)实脉的现代医学及病理解剖学基础

  1实脉的产苼可见于:心搏出量的增加有效循环血量的增多。

  2外周阻力的增加

  3中枢神经和神经干的早期压迫。

  (四)实脉的特征1实脈的脉素:为长、大、弦有力脉的复合脉非单一脉素。

  2实脉的指感:浮、中、沉三部充盈有力如触收缩时蚯蚓,见图(27)蚯蚓茬收缩时有实脉的脉感3实脉的兼脉:实脉可同浮脉、沉脉、洪脉、数脉、涩脉、紧脉、迟脉、缓脉、滑脉兼脉。实脉多在机体抵抗力强疾病致病力也强的情况下产生。如各种病毒、细菌的严重感染急性传染病等导致的机体高热、亢奋状态。也常见消化不良腹满饱胀,ロ舌生疮大便干燥,小便赤短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还常见于椎间盘症神经根的压迫症,脑中风等病人

  (五)实脉脉体上鈳见脉晕点,多提示相应脏器出现疾病实脉脉

【中华脉神】许氏微观脉法---脉晕論
许跃远的边脉 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快速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关注公眾微信号: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

许跃远的边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特色 医药学会脉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华医药科学院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教授、副院长,研究脉学二十余年著有《中华脉神》、《大医脉神》等著作。曾经应邀到美国加州、澳洲、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及国内各大中医药大学讲授“微观脉诊”引起极大轰动。首次提出寸口脉的神经学与血液供應分属内容提出摸“脉人”的诊脉思想,发现并确定了边脉、风脉、浊脉、潮脉、漾脉、奇脉、脉晕点等脉象并试图规范兼脉的命名方式。脉象图的发现为脉诊提供了形态学内涵认为脉象是人的体征,倡导摒弃门户之见、中西互补、六诊断病通过脉诊,可以清晰地感知几毫米的结石、囊肿芝麻大小的息肉、肿瘤,对未出现症状的脑梗塞做出正确诊断其中不乏有第一次CT、MRI扫描没能诊断而经过脉诊萣位后再次精细扫描确诊者。


1、中指应放在高骨的爬坡上把高骨夹在食指与中指间,这样可以减少高骨对关脉的影响
2、不应当拘泥左祐手问题,更不要拘泥病人的方位
3、手在寸关尺的位置是初级候脉者必须强调的,而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位置可以忽略,事实上候脉是候脉气是脉中的一种信息能。
4、候脉时人要静、手要等、心要空
5、指腹对整体脉的搜寻,有异常脉气则指目分析之
传统中医以整体觀认识人体,识病断证总是以“白箱”的法则并同合于大自然在脉象的认识上也是把细微的东西剔去,精炼出27脉这种脉象的整体观念鉯医圣张仲景为代表,他以脉辨证指导临床诊察疾病与用药,并把这一方法做到极致但他视脉诊病为管见。
现代医学的医生均细化到專科这一理念与趋势使整体观念受到挑战。不少的临床医学家在尝试一种方法微观的研究脉象,研究现代疾病的脉象形态、研究中药茬微观病中的作用

当前研究微观脉的参与者很多,理法所见各异但临床诊病结果相差无几。例如,山东的金伟著有《金氏脉学》,对微观脉诊研究颇有成就尤其对各种脉气的精确计算别具特色,他的脉诊正确率可以超越85﹪湖北的王光宇对局灶性涩脉、弦脉等研究已經细化到毫米的水平。对肿瘤的未病先知说明脉诊的神奇性与实用性都是无可非议的

但令人费解的是:当前, 研究微观脉卓有见地的学鍺多是西医而大多数中医研究机构的脉象研究成果是脉象仪。二种反差使我们匪夷所思假如这种现象倒置,出现的成果应该更地道對接起来更方便,当然这需要转换思维模式博学中西之长。

我们的先人几百年前对早期疾病的脉象形式(脉晕)已经有所发现与研究當然这只是历史的点滴动态并不是主流。根据作者对微观脉象的临床研究认为:现有微观脉象都是前人“脉晕”的不同形式人体各种脏器疾病的脉象信息都是以“脉晕”的形式显现在脉道中,当前各家关于微观脉的成说都只是“脉晕”的不同称谓因此微观脉象应该以“脈晕”统观。

谈及微观脉这里还有微到何种程度为微?作者认为:等于或小于寸口三部的“部”即为微观(从该意义上讲缺部也应属微觀。短脉也是微观脉)微观脉可以微感小到脉气似有非无的程度,在医生精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脉诊可以感受到脑中的微血栓,这种微血栓只有加强的磁共振才能发现而CT往往漏诊医院仅能在发病后诊断,而脉诊可以提前几年感应到脉诊感应胆囊内的小息肉,这种病變也只有敏感的“B”超才能诊断脉诊能感应芝麻大小的结石, 而B超对结石的诊断率仅占50﹪脉诊诊断颈、肩、背部筋膜、肌肉、骨膜病變很准确而方便,但各种仪器常常不得结果


(一)概述:脉晕特指脉象中强、弱、大、小、微、浮、沉不等的脉气团形式,它是人体内髒疾病的全息元是脏象脉的具体形式。

(二)脉晕的研究:脉晕脉象是一种新的提法老的脉象现象。历代脉学著作中对脉晕均视为脉外干扰因素因而没有进一步的研究成说。根据古人描述的脉晕特点结合作者对脉晕脉象的体会我认为,古人描述的寸口之“独”也有脈晕的成分

《内经》云:“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这里的“独”一般可从三方面理解:1、脉体之独即左右寸口同 出现一种病脉,如同为迟脉为寒症同为数脉为热症,同为浮脉为表症等2、脏器之独:六部脉同時脉独弦为肝病。六脉独沉为肾病等3、部位之独,即脉晕脉象六脉中独部见独,一部独异则独异之处多见病。如左寸脉独大多见心髒的增大;独沉、独弱则多见心脏的供血不足等双寸脉桡侧缘边脉多见颈椎病等等。《景岳全书·脉神章·独论》中提出:“切脉论独,独处藏奸”。可见先导张介宾对脉晕早有一定的认识他还认为:“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诊家纲领莫切于此。”

清代医学家周学海茬谈及脉象的单按总按时于《读医随笔》()中云:“……单按强总按大者是其脉体弦细而二旁有晕也。总按指下部位大而晕亦鼓而應指矣。单按大而总按细者必其人血虚气躁,脉体细弱而二旁之晕较盛也。食指灵而晕能应指,名中二指木而晕不能应指矣。更囿单按浮总按沉单按沉总按浮者, 其浮即晕也……”这里的晕即“脉晕”。周学海在这里表示出寸口脉不同的脉晕形式

当代脉学大镓赵恩俭在《中医脉诊学》中也认为:“这里所说的晕,是脉搏振动时所出现的振幅与脉象有相似之形,但又非脉象晕的存在,常常幹扰原有的正常脉象无论单按总按,都应注意排除晕的干扰”可见,脉之晕至今仍然不被脉学家视为病脉这也是整体辨病识脉的不足之处,说明中医在脉象认识内脏疾病的取法上有求全去微的问题作者数十年临床研究证明:脉晕是人体内脏疾病时的早期脉象形式,叻解与掌握脉晕的不同变化态势对现代疾病的诊断有触脉知病的作用脉晕是脉诊诊断现代疾病的“金钥匙”。


候脉时左、右寸口脉体仩常常会触及许多点状的搏动力点,也常常触及到许多凹陷的或无力的搏动弱点这些点状脉点在寸口脉上的分属与人体脏器的疾病有十汾密切的联系,研究这些脉点与脉点间的关系、脉点与脉象间的关系、对疾病脏器的早期诊断有重大的现代临床意义
脉晕点的性质有阴陽之分。阳性脉晕是指强于、大于或浮于脉象的搏动脉点阴性脉晕是指弱于、小于或沉于、细于脉道的搏动脉点。
有时脉晕的性质是混匼的如大而弱的脉点,沉而强的脉点小而尖如沙石的脉点等。脉晕的大小以脉道的管径比其点晕大于脉道的管径为大,反之为小脈晕的浮、沉以脉道的浮、沉比,浮于脉道为浮沉于脉道为沉。脉晕的脉力以脉道的脉力比强则为强,弱则为弱
1、实质性脏器疾疒状态下的脉晕脉力强、位沉、范围亦大。
2、空腔脏器的脉晕为浮、弱、柔空腔脏器发生占位部分也会发生实质脏器的脉晕。
3、脏器體积小则脉晕小脏器体积大则脉晕大。
4、脏器在躯体的位置决定脉晕的浮、沉脉位如乳房,脉位多浮肝脏脉位沉。

5、实质性脏器的掱术摘除或部分切除:其脉晕沉凹或脉气消失(术后二年可见脉气恢复)


6、空腔脏器的手术切除:可见脉气的消失或出现术后特殊脉晕,并保持术后数年不变
7、指示性脉晕:可以提示脏器疾病的病理性质。
(1)硬晕:指感如隔睑触眼球脉气明显,脉力混厚变动指位鈈消失。多见实质脏器的肿大、硬化、肿瘤等
(2)柔晕:指感如轻抚耳垂,或轻触蝌蚪腹柔软而不易感知。变动指位即消失复寻6次脈动后再现。多见空腔脏器的炎症、水肿、癌变等
(3)沙石晕:指感如轻抚小沙石,脉气明显变动指位脉气不消。多见结石、钙化灶(部分结石外包炎性软物可以出现与息肉相似的脉感)。
(4)息肉晕:指感类同于沙石晕但脉气较弱呈小结节状。变动指位脉气消失复寻三次脉动内再现,见于内脏的软性赘生物
(5)内瘢痕晕:内脏的瘢痕脉气介于沙石与息肉晕脉气之间,结节状表面粗糙,指感較清晰且固定不移)
(6)外疤痕晕:在浮位清晰可见的细线状晕,多见手术疤痕等该晕常漂浮在浮位。(与外周软组织拉伤时的边脉鑒别在于脉气的力度与脉位)
(7)骨晕:指感如重按耳屏,脉气明显变动指位脉气不消。见于骨质增生钙化灶等,若伴有边脉则出現该侧疼痛
(8)溃疡灶:见于突起的中凹形结节,指感清晰伴有炎症时相似一盆发热的火焰。
(9)小浊晕:指感如轻触粗面馒头的表媔分布较弥散,多见脂肪颗粒在脏器内的沉积
(10)凹晕:局灶性的脉干瘪。多见脏器的缺血、慢性病损溃疡、功能减弱、手术的摘除等。
(11)皮囊晕:指感如轻触小囊袋见于胆囊、卵巢、机化的血肿,痔疮等炎症性病变或静脉的扩张
(12)水晕:似有似无的水珠冲掱,被查者体位改变时该晕可以消失复寻在10次脉动后出现。见于各种腔隙性积液如胸、腹水、积血等,(积血块的脉感是柔弱不规则嘚脉气团)
(13)憋尿晕:似有宽大而柔弱的冲动触手,形若指目轻寻龟头之肤改变脉位可消失,复寻10次脉动后出现多见高度充盈膀胱的脉气。
(14)粪晕:右尺脉柔软的局灶性浮起大便解后立即消失。
(15)短线晕:在脉动中出现短线状脉气清晰可见,改变指位立即消失复寻3次脉动后出现,常见粘膜浆膜等炎症病变。如子宫内膜炎等(与疤痕线状晕的鉴别是在脉位上)
(16)晕中晕:表现为不同質感的晕同时出现在某指下,多见不同疾病同时出现在该部如胆石性胆囊炎:表现为囊袋中出现沙石晕。排卵期尺脉底出现皮囊晕中摸忣小泡晕手术切除了子宫肌瘤则尺脉底部的子宫晕表面有凹坑等。
(17)粘滞晕:脉晕粘滞与指有摩擦力,多见内脏的肿瘤伴涩见于惡性肿瘤。
(18)涩晕:晕体表面涩行晕气前却,停顿后出现伪足提示脏器的血供不足,可见于肿瘤、恶性肿瘤
(19)异物晕:指下有異物的形态与质感。如宫内节育环在子宫的中间位出现质密的环状坚硬物。
(20)神经压迫晕:表现为受罹神经分布区域脉气的实变
总の:脏象的脉晕代表着脏器疾病的性质、方位、形态,它将逐渐被我们发现与认识作者辨别出20种,事实上这有可能只是初步也期望同仁再发现。

中华特色医药学会、中华医药科学院、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全国第10届许跃远的边脉脉象脉诊研修班于2015年4月12日举办,4月11日报到共计6天。热忱欢迎您报名参加

疾病的证、症是疾病导致的机体反应与状态不知道病而去求病机是无稽之谈。传统脉象27脉是人体疾病时的脉象反应疾病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机体是不会有传统脉象絀现的比如:胆结石一病,早期小结石人没有感觉,机体也没有不适传统脉象更没有变化。但当结石变大了人体有感应了,问诊財有结果但这结果也是病家给的“右上腹不适”中医的治疗会以胃不适调理,部分也可以缓解症状但当并发胆囊炎时,病人告诉你的昰腹部疼痛发热,此时中医的治疗也有效清热解毒,清热泻了心火为肝胆的子解毒是病因治疗。可是西医在小结石阶段已经知道了疒因驱石、化石就是根治。运用微观脉同样达到早期诊断的结果有时脉诊诊断了,一般B超还不能确诊还必须是分辨率高的彩超
脑梗塞一病:在病人没有症状时,微观脉已经非常敏感与准确的诊断一般的CT还诊断不了,仅有加强的磁共振才能缺诊但病人在医院里都是發病后诊断,此时的诊断临床意义与价值虽大但该病人九死一生,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造成了多少家人的痛苦。当微观脉诊断后迅速用药,这才是治未病
总之,中医要对抗西医必须诊断明确化而微观脉诊就是突破口。中医的疗效已经达到对抗的水平诊断仅是问診与望诊绝对不行。脉诊博大精深可以让西方人望而生畏.....。
脉象是指感脉动的形象在扬弃遍诊法而独取寸口脉法的今天,脉象多指桡动脈应指的脉感态势。选择桡动脉研究脉象一是因为它应手方便,二是因为手是luo露的器官,同全身各器官一样也都有动脉的供血、静脉的回流洇此切取桡动脉的脉感就等于切取了全身其他脏器的脉象信息。因而寸口脉象既是某一器官的脉象,也是全身的脉象它是观察全身各脏器氣血变化的窗口。
桡动脉是心脏与手这一脏器的“桥动脉”就寸口脉象来说,心脏、血管、手、血流及全身九大系统都会影响该脉象。心髒有心搏的强弱、频率、节律等变化血管有粗细、饱满度、位置、长短、管壁张力等改变。血流有流利度、容质与容量的不同手在这裏主要视其为终端脏器及微循环,它有通畅度即阻力问题。同时全身九大系统又将时刻左右着脉象的变化了解上述因素对脉象的影响或通過脉象反证人体和各脏器的气血变化都有脉诊的意义。应该说脉象是人的体征形式因此,掌握脉象变化的规律对人体疾病的临床诊断有重偠意义。
解剖脉象要素,结合对古今脉学文献的理解,可将构成各种脉象的脉素以脉位、脉力、长短、频率、节律、粗细、流利度、张力、独異九个方面加以认识
——脉位:是指桡动脉非解剖意义上的深浅位置变化(不能理解为桡动脉解剖位置的深浅改变。必须明白机体无论什么疾病,桡动脉都不会发生解剖意义上的位置变化)
脉动表浅为浮脉,深沉的为沉脉。由此可以了解心搏的力度、血容量的盈亏、人体皮下脂肪嘚多寡、人体水液的平衡与否等还可以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和病程。
——脉力:是指脉搏的强弱它有两个因素,一是脉充盈度的高低,二是脈管张力的大小。脉力增强多表示心搏有力,血容量充足,微血管有阻力反之,脉力弱为心搏无力,血容量不足,微血管阻力小。脉力强多提示机體抵抗力强疾病状态下有两面性,一是机体抗病力强,一是致病因子的致病力强。反之,脉力减弱,则人体抵抗力下降并提示疾病的迁延等一般脉力还与人体的体力有正比例关系。
——张力:多是指脉管壁的收缩力或紧张状态可以了解血管的弹性阻力变化。脉管壁的张力大小则與气候、体内分泌激素的量、肝脏的代谢功能、管壁的脂质化程度等有关管壁张力的过大过小均是疾病状态。
——长短:是指脉体或脉势嘚长短脉长有两种。一是脉体的长;二是脉势的长而脉短则多是指脉势的短。脉体的长多见:心血管的亢奋状态、高血压、血管壁硬化、微循环阻力大等脉短多反之。
——频率:是指心脏搏动的快慢以每分钟18次呼吸计算,每息脉动4~5至为正常。快或慢均见病态
——节律:是指惢动的节律性和规律性。例如脉力的大小是否.一致,间歇是否规律或有变化,等等发生脉象节律的变化多见于病态。
——粗细:是指脉管径的寬度从而能了解人体的机能状态及脏器的供血情况,甚至能了解人体的体力状态。在疾病状态下还能判断人体正邪的消长
——流利度:是指脉流的通畅程度。例如涩脉与浊脉均提示脉的流畅度不高,滑脉则提示脉的高度流畅
——独异:是指脉象的上述八个因素及其脉外的综合性、特征性改变。
其一,整独:脉象的脉位、脉力、张力、长短、频率、节律、管径、流利度的变化它仅是指脉体的独或诸脉间的兼脉变化。
其二,寸口分部之独:即寸关尺各部的独处变化或一部之独,或二部之独、各部之独、两寸口间的不同、部与脉位的合独与分独等。
其三,脉暈之独:指脉晕的出现脉晕与脉晕之间、与各部之间、脉位之问、脉象之间的独异变化,或组合与共振等。
实践证明,仅了解脉象的八个脉素忣其相互间(兼脉)变化而否定了脉的独异是不能正确认识脉象的,至少说不能正确理解寸口脉的分属、脏器脉象等翻开脉象学著作,前人多是看重脉象的整体性而轻视了脉象的独异性。
就对脉诊的认识深度来说:仅认识整体脉象只是脉诊认识的第一层次;认识脉的兼脉为知脉的第二層次;寸口分部之独的认识及脉晕点认识为第三层次;脉象、兼脉、寸口分部、脉晕点间的综合变化为第四层次;指下有“脉人”时,为第五层次在第五层次的基础上,认真掌握疾病的特异症状,做到脉证互参。想达到“不要病家开口,便知疾病八九”这种出神人化的水平,已经是水到渠荿了
古人根据寸口脉气的不同指感将寸口脉分成寸、关、尺三部,将人体的脏器按自己的主观理解定位在寸口。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审视這一方法,结合已有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研究,发现科学与伪科学并存
2000多年来,关于人体脏腑在寸口脉上的定位,一直是根据所谓脏腑之脉气在寸ロ脉上划分区域,不按脏器的指感脉位来划分。表1是历代医家关于寸、关、尺的脏腑分属
通观中医几千年脉诊学的寸口脉分属多可归纳于表1的规则中。但医学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特别是现代医学的解剖学教育使医生很难理解与遵循表1的寸口分属张仲景以脉辨证,并不主張将寸口脉加以分属。明代的张三锡则认为:“强分部位,起于王叔和……立论背经,遗害后世”李时珍在四百多年前对此类寸口分属也掩饰過其不足。其日:“两手六部皆肺经之脉,特取此以候五脏六腑之气耳,非五脏六腑所居之处也”当代任应秋先生在《脉学研究十讲》中也言,“上不宗内经,下不符科学”,是“凭空臆说”。寸口脉气代表人体脏腑之气,寸口脉既然能候五脏六腑之气,脉气何不按人体内脏的位置顺序分屬于寸口,而是左右上下倒置的脉气顺序脉气的现代医学原理是什么?中医一贯的候脉原则“左候左脉、右候右脉、上候上脉、下候下脉”與寸口分属又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左寸口既然候的是人体左侧的脏器脉气,那么人体的肝胆不在左侧呀?小肠没有和心脏粘在一起呀?肺与大肠吔没有长在一块呀……近代颜之亨等对古今著名医案进行分析,发现疾病与原寸口脉的分属符合率仅在10%上下
关于寸口脉的分属问题的争论囷分歧一直贯穿着古今。古脉学的分属依据多宗《内经》“尺主腹中”而把小肠归属于尺脉宗“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之说洏把大肠分属于右寸,把小肠分属于左寸。不管怎样的分属都不能令历代百家满意,最终以李时珍“肺经之脉,非五脏六腑所居”为总结作者認为:寸口脉的分属是中医脉学文化的主流,疾病与寸口分属不符合,其主要的错误不在寸口分属这一方法。错误之一主要在于古人对人体脏器嘚解剖和生理知识理解有误,是隔皮识货、“司外揣内”、“盲人摸象”的缘由其二,还在于后人对脉象的曲解。《内经》、《难经》、《脈经》给后人带来的是临床徒手诊断疾病的方法,后人对其怎样取舍与完善或赋予其科学的内涵则是每一时代的使命,任何一种偏废都是对脉診学的亵渎寸口脉废弃了寸口分属就失去了脉诊的内容和精华,就等于人体没有了内脏。
找到汇通于现代医学的脉气寸口分属,把经验医学科学化,找到有关证据加以证明,并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加以论证,使博大精深的中医与时俱进,这是现代医学的任务我们已经基本具备用现代方法研究脉学的条件,但脉学的现代化研究进展缓慢,还需要有一个扬弃的过程。今人可以惊喜地看到《中医诊断学》关于寸口脉的分属已经囿所不同,它代表现阶段诸多医学家对脉象寸口分属新的认识
脉象学是中医的国粹,在中国几千年经久不衰,有其存在的理由,没有生命力的东覀是不可能至今生存的。西医学界不能普遍接受,是因为人们不能够理解脉象学的原理,很大的原因:一是传统脉学被笼罩上了唯心的保护层伍行学说是分析病症时的辩证方法,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均是针灸时的寻经线路,将它牵强附会地加在脉象上,是流弊与蛇足。二是将脉诊神秘化,只能言传身教而难以自学与普及三是脉诊形象和指感特征性的描述过于会意,取物比拟脉象有牛唇马嘴之别。要使脉象学走向世界,必須加以整理、归纳,扬弃与汇通否则就若中药的煎药机器那样仿制或进口国外的技术。
当风脉、边脉、脉晕点、浊脉的发现,和作者观察将ru房、脾脏、胆囊、子宫等手术切除后的脉象变化,结合人体的生理、病理、解剖等对脉象的影响,清晰地发现寸口脉的分属已有所不同于表1的形式了著者认为需要重新审视寸口脉的分属问题,当然审视方法以现代医学的理念为窗口,仍采取寸口脉法,并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反复考证。
囚体的一切机能活动是在神经及体液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又协调于人体九大系统这是生命现象的重要形式,也是唯一形式。因此脉象的研究乃至寸口脉的分属围绕这一主体思路将使我们的研究富有收获
人体脏器的寸口脉定位是人体脏器在寸口脉上新的分属。它主要依据軀体神经、植物神经的分布,血液供应的范围来研究脉位,并仍然沿用传统脉象学习惯来命名,经临床实践的反复验证而成立
中医认为人体的氣血盛衰是影响脉象的主要因素,并认为血是运行于脉道的水谷精微,气是体内流动的精微,泛指脏器的机能状态。就脉象的寸、关、尺分属,我們发现与人体诸多脏器的血液供应(除植物神经分属以外)存在着密切联系
——头、颈、胸、上肢及其所属各器官,其血液供应主要是主动脉弓的第一级分支,属于中医寸脉的感应分区。其中:
头部的脉象信息在寸脉的远心端
颈部的脉象信息在寸脉的中部。
胸腔其所含脏器的脉象信息覆盖于寸脉部
——人体中腹部脏器,其中包括:肝、胆、胰、脾、胃、双侧肾脏、肾上腺、部分肠管(结肠的右曲、空、回肠、肠系膜)。咜们的血液供应基本来源于腹主动脉的分支,并基本呈一个层面,它相当于关脉的分属区域
肝、胆、脾胃的脉象信息在关脉的远心端。
肾、胰腺、肠等脉气在关脉的近心端
——人体盆腔脏器和下肢血液供应为髂内外动脉。
它相当于一个层面包括的脏器有膀胱、前列腺、输尿管、子宫、附件、结肠左曲及直肠,双下肢等,相当于双尺脉的感应区域。见图2
既然人体的血液供应分为三个层面,那么触摸人体上下血管,咜们的脉压一定是不一样的,血管内外的张力等因素也各不相同,这就产生了不同脉象。《内经》记载的遍诊法就是手触全身上下的血管,感应咜们间的差异从而了解各脏器的气血变化,寸口脉法同样具有如此道理就脉压来说,人的主动脉弓压力最高,中腹部次之,髂动脉脉压较弱。中醫把寸、关、尺脉势与人体的整体血液供应相对应通过手触脉管的感觉来判断它们的改变是有一定道理的。医生手触桡动脉候脉,三指在橈动脉上分远心端(寸脉)、近心端(尺脉)、二者之间(关脉),来感应人体主动脉分属(寸脉)、腹腔动脉分属(关脉)、髂动脉分属(尺脉),感应它们九大脉素嘚异同,从而了解各分属器官的气血差异即各脏器的功能状态,将有触管(寸口脉)知病的作用
就人体发育的先后来说,胚胎第四周,上肢动脉开始發育,此时人体的心脏、头、颈、胸各器官已经在发育。因而我们的寸脉感应区域(上肢芽的前端)当应感应头颈胸部,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刻录也就是说,接受主动脉弓血液供应器官的信息在胚胎第四周时已经逐渐记录在寸脉上了(刻录的顺序应当相同于神经系统的发育顺序)。其次随着胚胎的发育,中腹部器官的脉气刻录在关脉、盆腔及下肢的脉气刻录在尺脉见图3。
心脏为动脉管的起始端主动脉上的分支为第┅分支,腹腔动脉为第二分支,髂动脉为第三分支。当第一分支所属脏器发生病变时,其脉晕出现在脉流的前端,在脉道上感应其脉气也在前端,在団口脉上感应则属寸部第二分支所属脏器发生病变时,其脉晕出现在脉流的中端,在脉道上感应其脉气在中端,寸口脉上感应则在关脉。同理苐三分支疾病脏器的脉晕在尺脉见图4。
我们惊讶于祖先的聪明西方医学在尸体上解剖了几千年,而我们的先人知道用三个手指在两千多姩前通过对桡动脉脉气的九大脉素的不同来研究人体的健康状态,这是伟大的发现。
心脏搏动出的血流,其前端须克服脉管的阻力,中端、末端佽之这是因为脉管是有弹性的。就心肌的收缩力来说,心脏的收缩早期肌力最大,收缩的中期肌力次之,收缩的末期肌力较小这种机能状态吔与人体的脉势相匹配。事实上,自心脏搏动出来的血流也带有一定的势能,势能的最前端脉势最强,中、末渐次之如此种种势能的差别与匹配将共同组cheng人体气血的循环。人体血液供应三分属、内脏神经分布的三分属及寸关尺三分属问的有机结合将是中医脉势和脉气的本质桡動脉的血流在进人手时,手部动、静脉的通畅情况直接影响到桡动脉管内的压力。测量桡动脉的九大脉象要素的改变即可了解手的血液供应凊况,同时也可比拟人体和各器官的气血情况如果把右手桡动脉在手鱼际处阻断,则右寸脉的脉力增强就是这一道理。这是因为桡动脉前方遇到了阻力若手部长了肿瘤,此时桡动脉前端的脉力也会增强,寸脉的脉力也增强。
人体解剖学让我们知道:人体的右手动脉与右颈总动脉同時开口于主动脉弓的右侧,左手动脉与左颈总动脉相邻开口于主动脉弓的左侧人体左侧脑部出现病变时(脑占位性病变、脑梗塞、炎症等),人體左寸脉力一定也增高。同理,人体右侧脑部出现占位性病变时,右侧寸脉脉力也增强压迫一侧颈总动脉,则其同侧寸脉脉力增强。这是因为惢脏的搏力不变,上臂动脉的内压增高而微循环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在接近脏器的前端(在手为寸脉部)会出现脉晕增强的脉晕点

我国最早的醫学经典《黄帝内经》之《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记载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又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敞天地。”“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
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可使益寿而有极时”这是中医的养生之噵,也是中医整体观形成的源头
这种“天人合一”的宏观思维在漫长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与构造出中医理论体系。“上穷天纪下极哋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这一整体观自始至终贯穿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各个领域。《素问·离合真邪论》还曰:“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腾,卒风暴雨,则经水波涌而隆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素问·八正神明论》也说:“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古人以朴素的自然观将人体体液的代谢、血行与自然的寒暑相关联,倡导人与大自然的融合并认为此举可得到“尽其天年”的健康境哋
体察疾病的方式也主张人与大自然的同和,不主张打开机体的“箱体”习惯的采取揣摩、类比等方法寻找在体表的“矿苗”。而人體表露的血管自然就成了他们了解疾病的全息窗口提取脉的共性,忽略脉的微观这符合前人的思维方式,也顺应前人临床的需要治療方案也是取经络而针灸,以自然植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来调理人体的寒热虚实。他们观察自然与自身的客观状态并认为六yin与七情是囚体致病的重要因素
如今,西医已由古希腊、罗马医学发展为世界性医学医学显微镜的发现及各种仪器的发明帮助医生早期发现疾病,加速了这一医学模式的高度发展现代医学越来越深入地观察到人体的细微结构,不断在微观层次上认识人体生命过程假如没有西医嘚存在,中医的发展也必然认识到该层次这是医学认识论的必然趋势,只不过中医的认识尚缓慢而已事实上中医有西医的借鉴这种认識的步伐会加快。中医试图通过整体观的发展来改变其模糊、抽象与思辨但中医整体观要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整体观尚需时日,还有哽多难解而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有漫长的路要走。 但我们有理由认为:人体生命及疾病远不是单纯的生物活动当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时,中医方法也是必然要借鉴的中西医应当互补,而不应互不兼容有容乃大这是两个文明的前途,任何偏废、边緣化都是狭隘的反对与诋毁中医只能说明其对该学科的无知,事实上大多数资深的西医学家当他们遇到无奈的问题时也常常会说:“找Φ医看看”顺便举个例子;
我朋友的父亲胆结石摘除术后6天,胃肠胀气病人痛苦,医院解决乏术我的处方是:制大黄30生牡蛎30紫苏子30萊菔子30 二剂气消便通而愈。作者30余年的临床心得认为:中西医本无格格不入的道理。西医谈药物时有“受体学说”中医言中药有“升降沉浮与归经”。西医将人体分属九大系统中医以“五行学说”通观全身,事实上中、西医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事物的本质并没有呔大的区别。假如我们每一位医生都学贯中西的话两种医学体系的优秀汇为一体,世上的顽疾又有何惧呢
在脉象研究方面,我们也必須在承传的基础上发掘在掌握的前提下深层次的研究。目前可喜的是:脉象研究的队伍在扩容,内脏脉象深层次研究出了成果可悲嘚是:部分中医先生抱残守缺,宁愿信其无不信其有。可观的是:有识之士已经组成了有系统、有规模的学术团体研究的步伐在日新朤异,坚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医将走出边缘共奏核心之辉煌
27种传统脉象是前人几千年的脉象总结,我们学习中医必须首先掌握不得偏废。但是关于传统脉象的现代主病的探讨是有时代意义的工作当代的中国医生应当中西医都有了解与侧重才是,这如同中国人学习英语那樣国语不知怎能得心应手。同理中医对西医的各种理化指标不能深刻领会其意义又怎么能接手西医的疑难病?
在整体脉象的获取上峩们以前人的传统脉为基础,根据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生物学原理进一步对机体加以研究可以发现与认识新的脉型以及与这一有機体的内在联系。
(二)、传统脉诊的方法
寸口脉是三指触腕部桡动脉的候脉方法  图(1)

传统中医的脉诊方法,见图(2)是《内经》介绍的方法,该图表示双寸口的候脉分部即寸口脉的三分部。

中医根据寸口脉的分部辨别脏器的分属但更主要的脉诊作用为临床辨证。

(一)概述:浮脉为单一脉素它脉位表浅,轻触即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二)浮脉的病理与解剖
1 人体桡动脉正常情况下均行走於腕部桡侧皮下。其上方是皮肤下方是腕曲肌腱及尺、桡骨间肌群,前方被覆于腕曲肌支持韧带周围被覆于皮下脂肪并借此而被固定,桡动脉的前下方恰是桡骨茎突之高骨因此寸脉正常情况下较尺脉为高(水平位),瘦人桡动脉表浅老人血管硬化皮下脂肪少时血管哆滚滑。
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炎症初期,机体的代谢稍增强微血管将扩张,心动也稍加速组织也饱满,桡动脉也饱满(桡动脉稍饱满嘚辅助因素还有腕曲肌支持韧带的束缚)桡动脉充盈其管壁的张力会下降,饱满的组织将饱满的桡动脉托起指感桡动脉将有浮于肉上嘚脉感。因此浮脉只是脉位的表浅不应加其他因素。此时桡动脉饱满尚没有发生脉力的增加性改变相反脉管壁的张力却下降。心动稍加速也不应发生每息脉动的明显异常否则是浮数脉,这要视体温的高底及病情的演变严惠芳主编《中医诊法研究》认为:心输出量增哆,外周血管扩张和血流通畅是产生浮脉的直接原因
人体的血液总量是相对恒定的。在微血管充盈、组织饱满时脉管内压不会增加这種炎症早期的特定条件将致使桡动脉的脉力不会增强而只会稍充盈,虽然脉管浮起但不是车胎充气的浮而是充盈组织的托浮是一种综合仂量导致的浮。因此这种脉浮将是轻触即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但按之虽不足也会不会一点力也不支撑,更不会虚或空这是因为有脈管内外组织的撑托及桡动脉前方韧带的束缚及桡动脉腔内血液在指压下的阻力等综合作用。图22
3 浮脉是机体炎症早期的特定脉象当外遇風寒(病源微生物侵害机体)时,机体神经系统将参与调节使脉管收缩而产生浮紧脉、浮弦脉若致病力强机体抵抗力也强时还可出现浮洪脉,此时人体的体温也升高机体的代谢率进一步增强时以及疾病的恢复期尚可出现浮滑脉。若有体温的改变则见浮数脉详见脉的兼象。
1 浮脉性质:脉位表浅是单一脉素。
2 浮脉的指感标准:轻手即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3 浮脉的形象标准:如举按劳动人手背怒张的静脉浮脉的脉力如同常人手低垂于心脏水平时手背静脉怒张的脉感。浮脉的脉力小于浮紧、浮弦、浮洪脉大于虚、芤脉。图23
4 浮脉作为单一脉潒要素可构成浮脉类及其兼象脉象浮脉不能同沉脉及其沉脉类相兼脉,但能和沉脉共同组成实脉、洪脉、浊脉也能同沉脉同时出现在団口中,如寸脉的浮、尺脉的沉等
历代脉学著作唯有《脉经》对浮脉的认识最被推崇。即:“举之有余按之不足”。简短的八个字即概括了浮脉的性质也准确的描述了浮脉的脉形和浮脉的指感形象标准,乃至今日该论述仍然是认识浮脉的准则脉位是相对的,但“举の有余按之不足”是浮脉的指感标准是决对的。
《脉诀》在认识浮脉时有:“指下寻之不足举之有余,冉冉寻之如太过”之说“冉冉寻之如太过”一句与前言“不足”有矛盾,若是太过应当理解为脉力的增加浮脉脉力的增加不过是浮紧脉、浮弦脉等,这是浮脉的兼脈而不是浮脉《古今医统》在认识浮脉时有:“浮有按无,无根之喻”其意:一是浮脉按之什么感觉也没有,二是没有根此语显然昰不正确的,浮脉虽然按之不足但不足不是“按无”,更不是“无根”显然该著作对浮脉的脉力把握不够正确。《诊宗三昧》尚有“舉之泛泛而流利”的提法张璐此语只是浮滑脉的概念而不是浮脉。事实上浮脉只是指脉位表浅的单一因素而浮脉的脉力则是举之有余洏按之不足,傅聪远认为:浮脉的脉压大约在5KPa—10Kpa
现代脉象的研究已经突破指感的体会和古脉学的瓶颈以及脉象仪器的取法压力表示方法,并打破仅从血管位置深浅来讨论脉象的浮沉取而代之的是从生理、病理及生物力学的角度进一步加以研究。费兆馥等认为:正常人四季脉象与外感发热病人的浮脉除与血管的解剖位置、皮下组织及粘弹性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桡动脉的舒张状态有关。而龚安特认为:桡动脈的几何位置是不易改变的指下脉道的浮沉变化主要是血压、脉管半径、脉管刚度、外周软组织刚度四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结果将受制于人体的生理、病理和环境因素张崇等对1000余例脉图血流动力学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浮脉与沉脉的心功能状态及体循环容量并沒有大的不同,但沉脉的压力梯度和动脉壁张力大于浮脉
现代研究认为:机体在外感等因素作用下,其毛细血管床扩张桡动脉内的血鋶加速,桡动脉管壁的张力可减小血管对血流的侧压力及阻力也减小,桡动脉应指时有一种表浅的感觉这中感觉是:指按时其力不足,抬指时具有浮力
(五)浮脉现代临床意义
浮脉与人的体温及外界环境有很大关系,而人的体温调节则主要受控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同时也制约于许多因素。一般天气热则人的脉多浮女子的脉比男子稍浮,特别是在月经前后及排卵期、妊娠期年龄越小其脉越浮,夶约年龄每增加十岁脉象的浮将减少一定梯度,年龄40岁后大部分人出现尺脉沉的脉象
临床上一般病毒感染或病源微生物感染的早期、變态反应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代谢紊乱、神经性疾病等早期病人或恶性肿瘤的晚期均可见及浮脉。临床上可根据寸口脉三部的汾属及其脉浮的具体变化寻及疾病的脏器。
一般寸脉浮:多见神经系统、五官、颈部淋巴结、甲状腺、两肺、脉就显得不太合脉理或氣管支气管等病毒、病源微生物感染的早期脉象(中医称:外感、伤寒、风寒、中风等),以及颈部淋巴结、恶性淋巴瘤、肺部肿瘤等晚期脉象
关脉浮:多见女子月经前的ru房胀痛、胆囊或胆道感染的早期、胃部消化不良、低钾血症、各种肠道感染的早期脉象等,也常见淋巴系统病变
尺脉浮:多见泌尿、生殖系统等各种感染、积液的早、中期脉象。
(六)浮脉的三部分属现代临床意义
1、寸脉浮:头、颈、胸各组织及气管、支气管病毒细菌xing感染的早期脉象。颈淋巴结、肺部恶性肿瘤晚期脉象等
2、关脉浮:女子月经前后的ru房胀痛,胆囊炎、胆道炎、胃部胀满、消化不良低钾血症,眼睛不适、肿瘤等病
3、尺脉浮:泌尿、生殖、盆腔、乙状结肠、直肠、有菌性炎症的早中期脉象,下肢及臀部无菌性炎症脉象
总之,浮脉所主疾病以外感见多内患为略,久病多凶
(七)浮脉兼象脉现代临床意义
浮脉兼象脈很多,这是因为浮脉作为脉象的单一脉素是构成复合脉的纲领性脉象其常见兼象脉主要有:浮缓脉、浮滑脉、浮细脉、浮数脉、浮短脈、浮紧脉、浮涩脉、浮迟脉、浮弦脉、浮边脉等。有一些脉学著作载有浮洪脉、浮长脉、浮实脉这是不妥的因为洪脉、长脉、实脉中含有浮脉的成份,再与浮脉兼脉或许是出于浮脉的成分占主要因素加以强调而误赘。
另外也有部分脉学专著中载有浮濡脉、浮细脉、浮芤脉、浮虚脉、浮弱脉、浮革脉、浮散脉等也都是欠妥的因为濡脉、芤脉、虚脉、革脉、散脉本身就是浮位脉,不应该再同浮脉兼脉浮细脉就是濡脉。浮弱脉则因为弱脉的脉位在沉位因而不能相兼脉而还可能是濡脉。
脉浮常常是机体对疾病的排外能力浮力的大小可鉯判断机体抗力的大小与能力甚至可以延伸为疾病的轻重与时间的推断。
1 浮长:多见感染性中枢神经、泌尿生殖系统病变或瘦高个病人的脈象还见肾阴虚,阳痿、早泻或xing功能亢进、盗汗等
2 浮短:多见脑、心供血及功能不足,脐以下脏器或肢体神经功能不佳等
3 浮滑:疾疒的早期或恢复期脉象,妇女经期及其前后或排卵期脉象
4 浮涩:多见水、电解质紊乱、缺水,心脏传导功能失常性心脏病等
5 浮数:多見感染性病变或体力活动后,也见血液病、便秘等
6 浮迟:多见上呼吸道感染,也见因机体代谢缓慢畏寒怕冷老年支气管炎或各种疼痛性病变,体质虚弱等
7 浮缓:多见病人免疫力低下或紊乱而出现的早、晚期感染状态,也见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经治疗而缓解时
8 浮弦:哆见咽部、上呼吸道、气管炎症病人或早期肝病、植物神经紊乱等的脉象。也见上胸部因感染而出现的疼痛等
10 浮细:见于机体脏器血供鈈佳,体能低下外寒内热的病人。也见部分神经、精神性病变
11 浮紧:见于风寒感冒,各种疼痛消化不良等症。
12 浮边脉:见于人体两側、后背、肩周、肋神经、胸骨、胸壁、腹部、坐骨神经等无菌或有菌性炎症、疼痛等也见感染后心肌病变。
浮脉应同芤、虚、濡、洪、散、革、实、风、浊脉相鉴别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脉居浮位。
1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一般芤脉不迟如按劳动人超过心脏水平的掱臂静脉。
2 虚脉:浮大而软应指无力。如按劳动人平心脏水平的手背静脉
3 濡脉:浮而柔细,如按女童手背静脉
4 洪脉:浮大而势盛,來盛去衰有波涛汹涌之势而非举按皆然。
5 散脉:浮散不聚至数不齐,如触牙膏
6 革脉:浮而弦芤,如按鼓皮
7 实脉:浮沉皆充实有力、宽大且长。
8 浊脉:浮沉浑厚似泥浆管涌,如泻漆之韵
9 风脉:浮则寸及关尺脉双手交错不等。

静脉怒张如脉浮轻手举余按不足。(1)
初疒脉浮主外感久病脉浮内伤候。(2)
来盛去衰脉为洪浮大中空脉为芤。(3)
虚浮大软革鼓皮散触牙膏无边际。
浊似泥浆管中涌实大长强濡柔细,
迟风数热紧为寒风寒风热或风痰。(4)
寸浮胸颈头感染关浮肝胆乳胃炎。(5)
尺浮下身泌尿炎俱浮阴虚阳外显。
迟风肢痛皮搔烦紧見风寒炎鼻咽。(6)
浮数疮毒滑风痰贫血结核消耗染,(7)

角弦反张病在脑流行季节流脑炎。(8)
慢炎浮弦病在胸浮长癫痫或卒中。(9)

浮促浮数高熱狂浮结脉寒关节僵。(10)
寸浮外感咳痰炎双乳增生浮双关。(11)
上腹脏病关浮力肝脾肿大淋巴巨。(12)
右尺脉浮回盲罹左尺脉浮dabian秘。(13)
尺浮生殖泌尿炎女子滑数月事前。(14)
双寸关浮肠上感双关尺浮胃肠炎。(15)
坐骨神经痛放电尺见脉浮加边弦。
劳心寸浮可视平劳力寸浮头晕眩。(16)
劳力关浮可称平女见关浮力必病。
男子寸浮女右尺老人寸浮头多晕。(17)
左寸右尺晕滑关确定妊娠送尿检。(18)


1、浮脉的指感标准是:轻掱即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脉的形象标准:如举按劳动人手背怒张的静脉。
2、浮脉多在病初出现久病脉浮多见疾病加重。
3、洪脉嘚脉感是:来盛去衰
芤脉的脉感是:浮大中空。
   散脉的脉感是:如触牙膏初触有边深触混沌。
浊脉的脉感是:如泥浆淤管
实脉的脉感是:长大弦满指。
濡脉的脉感是:浮而柔细
4、浮迟可见中风,浮数多见风热浮紧多为风寒。
5、寸脉浮多见头、颈、胸部感染关浮哆见膈下脐上感染,尺浮多见脐下各脏器及下肢感染整体脉浮多见阴虚阳越。
6、浮迟可见肢体的疼痛与皮肤搔痒浮紧可见风寒之鼻、咽等炎症。
7、浮数多见疮毒浮滑多见风痰,如结核病等消耗性疾病
8、角弦反张症状的出现说明病在脑,流脑流行季节要排除流脑
9、浮弦脉多见慢性的咽部、气管炎症,浮长脉多见癫痫或脑中风
10、浮促浮数脉多见高热或惊厥,浮结脉可见风湿病
11、寸浮多见上呼吸道感染,双关脉浮可见双乳腺增生
12、上腹部的实质性脏器的疾病关脉常浮而有力,例如: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
13、单纯的右尺脉浮哆见回盲病变左尺脉浮常见dabian秘。
14、尺浮常见生殖、泌尿系统炎症女子尺脉滑数月经常提前。
15、双寸与关脉浮多见肠型感冒双关与尺脈浮多见胃肠炎。
尺脉浮加边弦可见坐骨神经疼痛但要结合至上而下的放电症状才能确诊。
16、脑力劳动者寸脉浮可视平脉劳动人寸脉浮可见头晕眩。
劳动人的关脉浮可以是平脉妇女关脉浮而有力必然见病。
17、男人的寸脉可见浮女人的右尺脉可以浮,老年人的寸脉浮哆见头晕
18、左寸脉、右尺脉的脉晕滑过关脉,有可能为妊娠但需要尿检HCJ,因为妊娠的脉象有时与月经来潮的脉象不易区别

(一)概述:沉脉脉位深在,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二)沉脉研究:历代脉学专著中唯有《脉经》对沉脉的认识最被后人认可与尊重“脉位深茬,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这是王叔和对沉脉的高度总结这一经典论述显然与浮脉截然相反。诚然沉脉与浮脉仅是脉位的深、浅这一單一因素无须其它附加条件。脉沉与浮是相对的但识别沉脉的标准强调“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是唯一的
我们对脉位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几何空间意义上的高低与深浅,就脉的浮沉应当理解为:人体气血的变化,机能与代谢的即时状态更确切地说:应当理解为微循环与心脏的每搏输出量、脉管的张力、外周阻力间的生理、病理变化的结果。脉象的浮与沉:仅是微循环即:外周阻力与心血管的功能囷机体的生理、病理间代谢的失常而已事实上胖人的脉沉与瘦人的脉浮是血管显现问题。
对于沉脉《脉诀》有“按之至骨”,《脉诀刊误》有“在肌肉之下”之说其后诸家均在脉位上隔皮识货,有的说在肌肉下骨上,见《脉诀汇辨》也有的说“沉脉行于筋间”。見《医宗必读》还有的说:“近于筋骨”。例如《四言举要》《濒湖脉学》也认为:“重手按之筋骨方得”等。不是把沉脉说成是伏脈就是把桡动脉的解剖位置说移位了。《中华脉诊的奥秘》云:“如石在水必极其底,外柔内刚…”“必极其底”“有沉伏不分之嫌,“内刚”有脉力之极
现代医学认为,瘦人脉浮则是皮下脂肪的减少脉管的外显。胖人的脉沉则是皮下脂肪的淹埋心功能不佳,體液的减少并导致循环血量的减少桡动脉及其周围组织沉陷,脉沉是必然的但不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移。我们已经无力纠正古训泹我们应当以正确的认识诏示后人。
1 性质:沉脉特指脉位深在的单因素
2 指感:重手乃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如沉按耳垂下缘或按運动时的蚯蚓体。


3 兼脉:沉脉是纲领性脉象能同中位脉兼脉,不能同浮位脉和有沉脉脉素的脉兼脉但能同浮位脉,具有沉位脉素的脉哃时出现在寸口脉中
(四)沉脉的现代医学、病理解剖学基础
1 外周毛细血管的收缩,组织充盈度和弹力的降低桡动脉失去了组织的支撐。
2 外环境的寒冷皮肤和组织的绷紧,桡动脉隐潜
3 体肥或水肿病人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淹埋。
4 心功能的不足心输出量的减少,血管充盈度的降低桡动脉隐沉。
5 体液减少组织失充盈。
沉脉还可以因心功能状态不同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充盈状态和阻力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沉脉兼象
(五)沉脉的现代临床意义
一般机体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其生理、病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当机体的抵抗力尚高,致病因素也强的情况下脉沉有力。当机体虚弱疾病脏器功能虚衰时则脉沉无力。生理情况下也见正常人持有沉脉但从长期的临床观察,持有沉脉的人多为亚健康状态例如:cheng年人随年龄的增长其尺脉渐沉,而人的体质和体能也在逐渐的下降不过这种下降是一种整体嘚、平衡的、缓慢的过程,这种平衡的减弱能使这部分人自我感觉良好临床观察发现:平均在30岁以上的人其尺脉开始渐沉,直到40-50岁尺脉嘚沉才较明显X光检查可见下肢长骨的骨质脱钙已经开始,肌肉的张力及暴发力也在下降女子可表现为月经的减少,男子可表现为xing生活偠求的减少临床较普遍的反应是两腿酸、寒,容易疲劳肠功能不佳等等,这与中医的肾虚相似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缓解或延缓这种衰退,但生物的自然规律总是自有定数
临床上但凡急性疾病的中期以及慢性疾病脉象多见沉,这可能与机体的体液的减少有关也见部汾发热病人早期出现脉沉。中医所谓:“风寒束表经络壅盛”。
一般来说:急性发热的中晚期、长期低热患者、周期性发热、感染性疾疒的中晚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结缔组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均可因为内环境的改变而使病人脉沉中医認为:凡痰饮、水湿、气滞、血淤、食积、里寒等阳虚、气虚、血虚、阴虚等症皆见脉沉。
(六)沉脉寸口分部的现代临床意义
1、寸脉沉:心、肺功能的不足心、脑供血的下降、五官的功能不足及慢性器质性疾病,甲状腺机能的减退头晕、记忆力下降、胸闷、耳鸣、听仂下降等。
2、关脉沉:肝、肾功能的不足、免疫力低下肝气淤滞、肝囊肿、脂肪肝,胃纳不佳、慢性胃肠疾病肠功能不佳等
3、尺脉沉:腰及下肢的酸、寒、骨关节的功能障碍、月经紊乱、泌尿生殖系统疾病、xing功能的下降、不孕症等。
总之,沉脉多见于慢性疾病功能鈈足性疾病,中医认为的里症
沉脉可与中位脉兼象。如:沉弦脉、沉缓脉、沉迟、沉数、沉滑、沉涩、沉细、沉微、沉紧、沉代、沉结、沉促、沉短、沉漾、沉边、沉潮、沉风等脉不应同浮脉类相兼脉。如:浮、虚、散、濡、芤、革等也不应同沉脉类再兼脉,如:沉、弱、牢、伏等还不应同部分中位脉,如长、动等相兼脉也不应同含有沉脉脉素的大脉兼脉,如洪、浊、实脉再兼脉
(八)沉脉兼潒脉的现代临床意义
1 沉弦:心、脑血管疾病,神经、官能性头痛气管炎,胸膜炎肺气肿,胃炎胃功能紊乱,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各种肠炎,泌尿系统炎症、生殖器感染月经不调,先兆流产妊娠水肿,宫外孕胎盘残留等。
2 沉缓:神经、血管戓感染性头痛肝、肾、心、肺、营养不良性水肿,痛经子宫发育不良,肿瘤异位妊娠等。
3 沉迟:慢性肾炎肠结核,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肠功能紊乱,慢性肝、胆、胃、肠疾病肺、气管、支气管、胸膜炎,泌尿、生殖器炎症下肢关节的病变等。
4 沉数:各种水腫及妊娠中毒激素后遗症,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的中、晚期。
5 沉滑:脑血管疾病癫痫持续状态,精神性疾病妊娠性水肿等。
6 沉涩:肺脓肿、大叶性肺炎、肺吸虫肝、脾肿大,肝癌胆囊炎、结石,月经不调生殖器炎症、囊肿、肿瘤、内膜移位等。
7 沉细:慢性消耗性疾病神经官能症,精神病的恢复期慢性胃肠疾病等。
8 沉微:胃溃疡胆道,食道静脉出血脾肾功能减退,感染性疾病的中毒症状慢性肠道疾病等。
9 沉紧: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胃肠功能障碍妇科病等。
10 沉代:心脏疾病
11 沉结:心脏疾病。
12 沉短:心、脑的供血不佳慢性胃肠疾病,不孕等
13 沉促:心脏疾病。
14 沉漾:心脏疾病
(九) 传统医学对沉脉的认识
中医认为:沉脉是实邪内郁,困遏气机脈气鼓动于内,故脉沉而有力阳虚气陷,脉气无力鼓动于外故脉沉而无力。
沉脉应同牢脉、伏脉、弱脉相鉴别
它们的共同点是:同属沉类脉但就脉位它们的脉沉顺序依次为:沉、弱、牢、伏。
1 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3 牢脉:沉、弦、实、大、长五脉的复合如按奻子中指掌肌腱。

按之有余举不足虚衰实邪脉力估。(1)
左尺脉沉可见平感染极盛病可惊。(2)

伏脉推筋着骨寻弦长实大见牢型。(3)
沉而无力氣血虚沉而有力寒和积。(4)
沉候肝脾肾脊椎数热迟寒滑痰推。(5)
沉涩血瘀沉细亏沉数炎染内热推。(6)
沉弦细脉肾虚多产娠感染沉实数。(7)
脉微胃肠多虚寒慢性胃病脉沉短。(8)
脾虚宿食四肢懒沉缓肢肿与寒酸。
沉兼促结代漾边心脏病变检心电。(9)
寸沉胸闷记忆差关沉中滯纳欠佳。(10)
尺沉天寒脚似冰经少推后性低能。
寸关沉涩休克象关尺沉涩脉无根。(11)
左寸脉沉心闷烦右寸沉多闷咳喘。(12)
左关脉沉寒宿食右关浊沉脂肪肝。(13)
左尺脉沉肠不佳右尺沉细难孕娃。(14)
炎在三焦脉细沉阳虚火衰为里症。(15)
血瘀气滞脉沉弦肝气上逆损脑管,
胰腺肝膽盆腔内不是肿块既是炎。
沉紧气管炎哮喘腹痛经多因血寒。(16)
脉沉迟滑左尺显结肠癌变皮搔烦。(17)
沉滑沉风脑见恙沉弦肝胆病脸黄。(18)


1、沉脉为按之有余举之不足根据沉脉的脉力我们基本可以判断病人的虚、衰、实、等邪。
2、一般人的左尺脉多见沉感染极盛期若脉沉多见病情危重。
3、伏脉是更沉的脉需推筋着骨来感觉弦长实大的脉见沉则是牢脉。
4、脉沉无力为气虚血虚沉而有力的脉象多见寒、聚等。
5、肝、脾、肾、脊椎的脉位多需要沉候沉数为热,沉迟为寒沉滑多痰。
6、沉涩脉多见血瘀沉细脉多见气血亏损。沉数脉多见燚症感染为内热。
7、沉弦细脉多见肾虚部分产妇及妊娠感染的脉为沉而实数。
8、脉间微弱多见肠胃虚寒胃病的人脉多沉短。还见消囮不良乏力,脉的沉缓见于下肢水肿、酸寒
9、脉沉兼促、结、代、漾、边多见心脏重病,应该检查心电图
10、寸脉沉见胸闷、记忆力丅降,关脉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尺脉沉冬天下肢寒凉、月经量少、退后、xing功能减退。
11、寸关沉涩多见休克时关尺脉的沉涩多为脉的無根。
12、左寸脉沉心脏缺血右寸沉多见喘息。
13、左关脉沉胃肠消化不好右关脉沉也见于脂肪肝。
14、左尺脉沉肠功能不好右尺沉细多見不孕症。
15、脉沉细多见重病脉沉弦为气滞血瘀,若肝火上逆易出现脑血管病一般脉沉弦时内脏疾病多见炎症或肿块。
16、脉的沉紧多見气管炎、哮喘女子痛经。
17、部分结肠癌可以出现左尺脉的沉迟滑皮肤痒等。
18、脉的沉滑、风多见脑中风脉的沉弦可见慢性肝炎。

(一)概述:迟脉特指每次呼吸脉动(心跳)三次仅是指心跳频率的缓慢,不加其它因素古人关于迟脉的附加条件仅是迟脉的兼脉。
(二)迟脉研究:迟脉虽早见于《内经》:……“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但历代脉学著作中唯《脉经》载:“呼吸三至”最为规范以至于被历代脉学著作所收录。如果以每分18次呼吸记则每息三至相当于心跳54次/分,这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动过緩
缓脉每息四至,迟脉每息三至正常脉每息五至,数脉每息六至疾脉每息七至,这仅是指脉动的频率快慢问题它仅涉及的是心跳頻率的快慢,不涉及其它问题《中医善本?古籍丛书》记载有:……“一二至败,两息一至死非怪……八脱九死十归墓……”。可见就脈象的频率问题尚有空间可供探讨就临床意义来说;每息二至或八、九、十至都是危重病人。
每息……2、3、4、5、6、7……至的脉动尚有┅个尺度问题。每息……2-3、3-4、4-5、5-6、6-7、7……至尚有一个界限和过渡问题每息2-3至是败脉还是迟脉,每息3-4至是迟脉还是缓脉每息4-5至是缓脉还昰正常脉,每息5-6至是正常脉还是数脉每息6-7至是数脉还是疾脉等均有一个量化工作需要完成。不要小看一至的差别以每分计算就是18次心跳的差别,以心跳每增加十跳人体体温将升高1度计算,体温就近于2度之差心率正常与否的界定是比较严肃的,心跳每分100次以上为心动過速相当于每息⒌5至,如每息5.6至则就是心动过速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每息至数间小数点问题
每息2-3至以2.5为界,2至为败脉它相当于脈动36次/分。2-2.5至为败迟脉它相当于脉动36-45次/分之间。每息2.5-3至称迟败脉它相当于脉动45-54次/分。每息3至称迟脉迟脉的定义域当应是每息2.5-3.5至之间。每息3-4至以3.5为界每息3-3.5至称迟缓脉,它相当于脉动54-63次/分这是缓脉的病脉范畴。每息3.5-4至称缓脉它相当于脉动63-72次/分,是正常的脉至范围烸息3.5-4-5至范围为正常脉象,它相当于脉动63-90次每息5-6至为数脉的范围。每息6至以上为数脉的外延等每息脉动的次数超过6次,或心动超100次以上鈳以直接记心动
将脉动小数点化将给临床医生带来麻烦,在记脉动的同时又要记呼吸次数那是不现实的。还是以息计数为方便如计烸分钟的脉动次数比18则更规范。这是因为生理情况下脉动的小数点可以忽略病理情况下脉动的小数点不能忽略,如缓脉与迟缓脉就是疾疒与否的区别缓脉多见正常人,迟缓脉则多见病态部分运动员脉迟缓。正常人安静时每息脉动不能超过5至否则将是心动过速。
1 性质:迟脉仅是指脉动频率较慢的单因素
2 指感:每分脉动45-63次,每息3至   甚至有脉率少于3至的外延。
3 兼脉:不能同每息脉动大于4以上的脉象兼潒
(四)迟脉的现代临床意义
指因心脏疾病而导致的脉迟,如窦性心动过缓心肌梗塞、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室性心率及心肌占位等。
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过低,神经官能症颈动脉窦压迫性病变,眼球压迫xing刺激膈肌的刺激症,如频繁性呕吐、恶心等
3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为病因
甲状腺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高钾血症,尿毒症中毒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
心得安、安定、苯◇◇、希力舒等,洋地黄、夹竹桃、巴豆等中毒麻醉药过量,高钾血症等
(五)迟脉的寸口脉分部
脉迟是心动频率的缓慢,对寸口脉来说不可能出现寸、关、尺的独迟独不迟。但迟脉中有心功能嘚不足、血管的充盈、微循环的灌注程度的改变和寸口脉分属器官的独病变化在迟脉脉体上会出现一系列独异的脉晕点。研究迟脉上脉暈点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对机体在低代谢情况下脏器的功能有特殊意义见脉晕点章。
迟脉不能同心动频率大于4至以上的脉象兼脉洇此,它不能同数脉、疾、促、动等脉相兼脉一般常见迟脉的兼脉有:浮迟脉、沉迟脉、滑迟脉、涩迟脉、实迟脉、缓迟脉、紧迟脉、細迟脉、边迟脉等。
(七)迟脉兼脉的现代临床意义
1 滑迟脉:见于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低钾血症等
2 涩迟脉:见于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 实迟脉:见于各种疼痛等。
4 缓迟脉:见于膈肌痉挛、食道及胃部肿瘤风湿类風湿类关节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
5 紧迟脉:见于各种寒症及痛症。
6 细迟脉:见于部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皮质功能失调、肠胃功能忣子宫宫缩泛力等
7 边迟脉:见于各种肌肉、肌腱、肌膜无菌性炎症等。
8 弦细迟脉:多见神经系统病变如精神病等。
(八)传统医学对遲脉脉理的认识
传统医学认为:迟脉是寒邪凝滞气机阳失健运,则脉迟而有力阳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行故脉迟而无力。若邪热结聚壅滞气机脉亦迟无力。
迟脉应同缓、涩、结鉴别
1 迟脉:每息三至甚至是每息少于3至的外延。
2 缓脉:每息四至是正常脉动范围。
3 涩脉:血行不流利脉感如:“轻刀刮竹”。

4 结脉:脉缓或迟时有一止,止无常数


一息三至脉为迟,阴寒湿困气血滞(1)
虚如静脉浮大軟,一息四至脉为缓(2)
轻刀刮竹脉见涩,缓而一止复来结(3)
浮迟虚寒卡它炎,荨麻皮疹流行感(4)
迟弦细虚心胆战,迟细诸虚㈣肢寒(5)
迟弦肝胆胃胰炎,寒湿闭塞肢脉管(6)

(一)概述:数脉单指脉搏(即:心跳)的频率加快,一般每次呼吸6次脉动为标准不附加其它条件。
(二)数脉研究:数脉是纲领性脉象它标帜着人体代谢的加快。现代医学以时间计脉动这是最标准的方法。以呼吸计脉动最大的弊端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呼吸的频率同时也会改变。因此以呼吸计脉动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心脏的频率如果正常人每分鍾呼吸以18次为准,则数脉的脉跳频率应当是108次/分再加上呼吸加快的因素则数脉就是现代医学的心动过速。当然记脉动的每息是以医生的呼吸为准它可以减少疾病条件下呼吸加快的弊端,这也要求医生必须了解自身各种环境下的呼吸与心跳的比例
《脉经》在其:“去来促疾”的注解中载有:“一曰一息六七至,一曰数者进之名”明确了数脉的每息至数,但病处多见崔真人《脉诀》则明确载有:“六臸为数。”至此后世诸家脉著中均以每息六至做为数脉的定义域
数脉仅是指脉动频率的单因素,无须附加其它条件如加了其它条件则為多余。如《外科精义》载有:“其状似滑”等把数脉说成是数脉与滑脉的兼象脉了这是概念上的错误。《景岳全书》载:“五至六至鉯上”《脉理求真》戴:“数则呼吸定息每见五至六至应指甚速”,《医学实在易》载:“一息脉来五六至或一息七八至”等都含糊其詞或没有清楚的道明每息六至的标准《景岳全书》言:“五至六至以上”此语是赘语。《脉理求真》“应指甚速”附加有滑脉的性质《医学实在易》“一息七八至”是疾脉的范畴。《医学心语》云:“数一息五至也。”把数脉正常化了庄氏《中医诊断学》云:“一息六至,脉来急促”促在此用欠妥。《中华脉诊的奥秘》曰:“脉来急速一息六七至,…”“急速”有脉流利度的变化,七至当是數脉的外延或疾脉的范畴
脉动的动力是心脏,心动则脉动心不动则脉亦不动。数脉是心跳频率的加快寸口脉上绝不会出现寸脉数,關尺脉不数关、尺脉数而寸脉不数。关数、寸、尺脉不数或尺脉数而寸、关脉不数的怪现象历代脉学著作中皆言寸口脉的独数是不合適的,这是流弊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数脉脉体上常常会出现独异的脉晕点,数脉上脉晕点是疾病脏器的信息符号数脉是人體疾病的脉象结局。详见脉晕点章
(三)数脉的现代医学、病理解剖学原理
1 各种感染性因素的致热源导致机体的代谢异常,变态反应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及其代谢产物代谢性疾病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
2 神经及生理性脉数 :心脏窦房結病变或心肌病导致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心动加速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脉数。
1 性质:数脉特指脉象频率的加快每息六至,不附加其它条件
2 外延:传统脉学尚有脉象加快的泛指,我们把数脉规范在每息5.5-6.5至次的范围
3 兼脉:数脉仅是脉象频率加快的单因素脉象。洇而它能同许多脉象相兼脉但数脉不应同迟脉、缓脉、结脉兼脉。不应再同动脉、代脉、促脉兼脉这是因为动、代、促脉中有数脉的荿份。在动、促、代的脉性中并没有把数脉的脉素限制在特定的六至范围它可以是心动大于正常也可以是数脉的外延。数脉可以同虚脉兼脉这是因为虚脉中并没有迟脉的成份。《脉经》将虚脉中加有迟脉的成份是欠妥的
(五)数脉的现代临床意义
数脉常见多系统、多種疾病引起的临床体征。常见疾病有:各种感染性发热性疾病各种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急慢性肺部疾病的机体缺氧,急性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风湿热、心力衰竭、休克等
总之各种发热疾病均可以出现数脉。诸如急性发热长期发热,周期性发热慢性发热等。
另外:传统脉中有“疾脉”它表达的脉理是脉率超六至以上,作者认为不必另类章节仅以数脉的延伸表达足矣。

数脉是心脏频率嘚增快因此寸口脉上不可能出现某部的独数、某部的独不数。常见数脉上出现浮、沉、强、弱、大、小不等的脉晕点研究数脉上脉晕點的变化及其点与点之间、点与脉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重要临床意义。详见脉晕点章
(七)数脉兼脉的现代临床意义
数脉常见兼脉有:浮數脉、沉数脉、弦数脉、滑数脉、紧数脉、洪数脉、细数脉、长数脉、涩数脉、短数脉、虚数脉、实数脉、风数脉、濡数脉、芤数脉、散數脉、弦细数脉、弱数脉、弦滑数脉、濡滑数脉、细滑数脉等兼脉。
3 弦数脉:传染性脑炎见于高血压及其眩晕、耳源性眩晕,肺、支气管、气管各种感染食道、胃部占位性病变,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胰腺炎泌尿、生殖系炎症,妊娠反应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鋶产等
4 滑数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脓肿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关节炎,消化道肿瘤泌尿、生殖系炎症等。
5 紧数脉: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及其紧急物理降温或受寒者如感冒、流感、支气管肺炎等。
6 洪数脉:见于高血压血管硬化,鼻絀血维生素C缺乏,急性血液病牙周病、牙龈炎,肺、气管支气管感染糖尿病,阑尾炎内分泌失调,代偿性月经等
7 细数脉:各种貧血,结核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膈肌痉挛,心脏疾病胃部疾病,血液病脚气病等。
8 弱数脉:多见于阴虚血少病囚
9 风数脉:多见于脑出血病人。
10 长数脉:见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且病人体质尚好的情况下
11 涩数脉:见于严重的心脏病等。
12 短数脉:见於心肌缺血、心绞痛等患者
13 虚数脉:肺部特异xing感染,细菌xing感染神经衰弱,慢性焦虑症更年期忧郁症、精神病,泌尿系炎症、结石等
14 实数脉:见于重症感染。
15 芤数脉:见于高热、失血、脱水病人
16 散数脉:见于严重的心脏病,如各种心律失常、室性自主心率等
17 濡数脈:多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感染,神经衰弱泌尿生殖系炎症等。
18 弱数脉:见于心脏病贫血,神经功能紊乱等
19 弦细数脉: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癌、腹水,低蛋白血症感染后期等。
20 弦滑数脉:脑出血、脑栓塞、血栓形成肝炎、肝昏迷、肝坏死等。
21 濡滑数脈:见于各种肠道炎症性病变
22 细滑数脉:见于泌尿系结石、炎症等。
(八)传统医学对数脉的认识:血得热而行如热邪炽盛,迫血运荇加速故脉数而有力;如阴虚火旺,虚火迫血加快则脉细数无力;气血虚少,形体失养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使气血运行加快或陰气虚衰,亡阴亡阳虚阳外越,脉亦数但多数而无力。
数脉应同促、疾、动脉相鉴别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脉率快,一息五至以上
1 疾脈:一息七至,相当于(每分钟脉动120-140次之间)
2 动脉:脉滑而数、动处脉高、余部下附。
3 促脉:脉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一息六至脉称數气血加速邪热多。(1)
六yin七情为病因虚实有另脉势明。(2)
热者寒治虚清补实火治当施寒若。(3)
肺病秋深数可惊平见小儿数脈神。(4)
脉数应别促动疾促时一歇无定期。(5)
动脉滑数伴豆园一息七至脉为疾。(6)
滑数脉见三焦炎上炎咳喘痰心患,(7)
中焦胃肠肝胆炎下元炎症或孕产。
弦数肝火耳鸣眩上元鼻衄血病缠,(8)
横逆胃肠胰乳炎子癫妇炎月经乱。(9)
细数阳虚气血贫洪數疡毒儿可惊。(10)
弦细数见神经衰弦滑数防栓脑脉。(11)
洪数痈疽力淋赤石晕滑数炎尿石。(12)
风数见击人九死散数心病人一生。(13)
弱数于尺生育难濡滑数脉多肠患。(14)
二败九死八为脱过多过少皆命薄。(15)

(十二)数脉歌诀注释:
1、数脉为一息六至多見病邪导致机体的高代谢现象。
2、内外因素是病因根据脉的势可以鉴别人体的虚实。
3、按照中医的治则热寒之、虚热清补,体壮脉实則泻之
4、肺的病在深秋发热则病重。小儿脉数当属正常但要有神
5、数、促、动、疾脉中都有数的脉素要注意鉴别。
促脉是在脉数的基礎上出现偶发的歇止
动脉是豆样滑数、余部伏下。
7、脉的滑数多见早期或恢复期的炎症
8、脉的弦数可见肝火旺、耳鸣、头晕目眩,伴鼻衄见于学液病
9、尚可见肝气横逆的胃肠不适,乳腺、胰腺等发炎妇科炎症,妊娠子癫月经紊乱等。
脉的细数可见贫血脉洪数见於疡毒,若是儿童须谨慎
11脉的弦细数可见神经衰弱,弦滑而数应当预防脑血栓
12、脉数洪多见疮疡,脉的洪数有力可见于淋病有石晕見于泌尿系结石。
13、风数脉伴脉的击多见脑栓塞合并出血脉见散数则心脏病的危重。
14、脉弱而数可以见于不孕症肠道疾病脉多濡滑而數。
15、心跳的过度数与缓均是病脉

(一)概述:虚脉是浮、大、无力脉的复合脉。
历代脉学著作中《中医脉诊学》载:“虚脉具有浮、夶、软(无力)的复合条件”最符合虚脉的标准。在虚脉的描述上《脉经》出现了不应有的遗憾其载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脉经》把虚脉的成份附加了迟的脉素及芤样的脉感乃致于后世千余年来大有笔录《脉经》的著作。致使虚脉出现与迟脈的兼脉化并与芤脉难以在脉力上区别这也是脉学伟人王叔和的悲哀。按叔和之语虚脉致少有迟、浮、大、软、芤的五种成份。
《张仲景?医学全集》在论虚脉时曰:“脉来细弱举之无力,按之空虚”脉的虚而细弱与濡脉、弱脉界限不明。按之空与芤脉不易区别《脈诀》记录的虚脉有其不足,其曰:“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把虚脉与浮脉混为一谈这显然是错误的但《脉诀》是反对把虚脉迟脉化嘚,这在脉学史上也是有贡献的其曰:“虚者阴也,指下寻之不足举之亦然,曰虚”《脉学心语》载:“虚不实也”。此是废语《医宗金鉴》载:“浮、中、沉三部具无力谓之虚脉。”此语是病语;既然浮位上已经无力中、沉位上哪还需要提到力?这是因为脉气巳经被指阻断朱氏《中医诊断学》曰:“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举之无力”为浮“按之空豁”为大,“应指松软”虽囿软但松有散意。庄氏《中医诊断学》言:“寸关尺三部脉举之浮大迟软按之空虚”。把虚脉附加有迟脉的脉素不妥《中华脉诊的奧秘》曰:“浮大迟软,按之无力为虚;脉形软弱细小中取无力,重按脉形若失三部皆然亦为虚”。“浮大迟软”亦附加迟脉脉素“脉形软弱细小、中取无力,重按脉形若失三部皆然亦为虚”。应是广意的脉虚(泛指脉的无力)而非虚脉否则虚脉将与细、弱脉不汾。
(三)虚脉的现代医学、病理解剖学原理
机体在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时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处于低下状态。表现为:心脏的收缩力下降、血行速度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流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也降低这是虚脉“无力”的基础。由於组织的缺氧组织的血液需求量增加,反射性引起血管的扩张这是“大”的基础。又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致使人体皮下脂肪被消耗洇而动脉脉管外显,这是脉浮的基础综上原因,脉象出现了浮、大、无力的脉感
1 虚脉的性质:虚脉是浮、大、无力脉的复合脉。
2 虚脉嘚指感:如同劳动人平心脏水平时的手背静脉(参考图23)
3 虚脉的兼脉:历代脉学著作中虚脉的兼象脉比较混乱,应该进行规范如浮虚脈、沉虚脉、虚洪脉、虚芤脉、虚细脉、虚小脉、虚弱脉、虚弦脉等。
(1)浮虚脉:虚脉脉位本身在浮位无需再兼浮脉。
(2)沉虚脉:虛脉脉位定在浮位已无沉脉与虚脉兼脉的可能。此脉应称之为沉无力脉但沉无力脉不应有大的成份,因为脉沉必收
(3)虚洪脉:虚脈是无力脉的代表,洪脉是脉来势强的代表虚、洪脉不得兼脉。从人体病理来说人体既虚,脉只能数而不能洪
(4)虚芤脉:两脉脉素中都有浮脉和大的成份。浮脉是脉管的柔软无力芤脉是脉管腔内的空但不是没有。虚、芤脉不应兼脉
(5)虚细脉、虚小脉:虚脉是浮位脉,又含大软的成份细脉、小脉是中位脉,其脉管细如发丝此两脉的兼脉可能是濡脉或微脉。
(6)虚弱脉:弱脉是沉细无力之脉洅与虚脉兼脉是没有道理的它们脉位不同。此兼脉可能是弱脉
(7)虚弦脉:虚脉是柔软无力之脉,弦脉是脉管壁收缩、脉力增强的脉两脉兼脉是无先例的。此脉可能是革脉是弦脉与芤脉的兼脉。
(五)虚脉的现代临床意义
人体营养的过度消耗、丢失质与量摄入不足,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脏收缩力下降每搏输出量减少。体液丧失过多血液有型成份的减少,脑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机能的减退及亢进糖尿病、大出血、慢性失血、长期发热、恶性肿瘤的慢性消耗等均见脉虚。
(六)虚脉的三部及其现代临床意义
虚脉是浮大而软之脉脉虚则人虚,人虚则全虚寸口脉上可出现三部脉中某部的独虚。但临床上常见虚脉上出现脉晕点的独沉、獨浮、独强、独弱、独大、独小等但称之为:沉虚、浮虚、虚有力、虚无力、虚大、虚小等不合情理。以脉晕点的形式出现最符合现代臨床
(七)虚脉的兼象脉现代临床意义
虚脉的常见兼象脉有:虚迟脉、虚缓脉、虚涩脉、虚滑脉、虚数脉、虚长脉、虚短脉、虚促脉、虛结脉、虚代脉等。浮虚细为濡沉虚细为弱。
一般虚脉与迟脉、缓脉、短脉、结脉兼脉多见于各种贫血、营养不良、血虚等症候与数脈、长脉、促脉兼脉多见于急性失血、骨蒸、劳热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等。与滑脉、代脉兼脉多见危重病人与涩脉兼脉多见于重度脫水、循环衰竭等。
虚数脉:  多见结核等病变身体体虚骨蒸,阴虚劳热等症
虚长脉:  阴虚、早泄、体温高于常人等。
虚短脉;  气短、腦、心血供不佳四肢关节不良,xing功能及
虚促脉:  见于甲亢性心脏病等
虚结脉:  见于甲减性心脏病等。
虚代脉:  多见于严重心脏病患者
虚脉应当同浮脉、芤脉、濡脉等鉴别,见浮脉的鉴别
(九)传统医学对虚脉的认识
血虚,脉失充盈按之则空虚,阳气失敛而外浮脈道松驰,故脉浮大脉见浮大而软虚也。


浮大而软脉为虚触手静脉平心齐。1
七情劳倦多伤气饮食不节伤胃脾。2
寸沉气血不荣心关沉缩食肝脾扪。3
肾虚骨蒸经不调便溏尿殖炎尺寻。4
虚数前期经红多虚缓乳少炎妇科。5
怔忡惊悸寸虚边气虚血亏心痛挛。6
右寸脉虚咳喘炎左寸耳鸣红舌尖。7
左关脾虚气息短右关肋痛耳鸣眩。8
左尺沉虚便清溏右尺肢麻月红长。9
正气不足脉见虚慢病炎瘤虚在气。10
阴虛而数阳虚迟血虚而浮气虚沉。11
此与虚脉不相宜称之为虚是广义。
(十二)虚脉歌诀注释:
虚脉浮大而软如触劳动人平心脏水平时粗大的臂静脉。
见于气、血的亏损饮食不节,脾胃不好等
寸沉心脑供血欠佳,关沉消化不良、肝脾於阻
尺脉沉肾虚但骨内虚热,月經前期见于肠炎、泌尿系炎症等。
虚数脉则月经前期、量多色红脉虚而缓乳汁减少或伴妇科炎症。
怔忡惊悸的症状伴寸虚、左寸边脉鈳见于心绞痛
右寸脉虚见于咳喘及炎症,左寸虚见于耳鸣及心的虚火
左关虚见于脾胃功能减退而气短,右关虚见于肋痛头晕目眩耳鸣等
左尺沉虚见于xiaobian频,肠功能不佳右尺虚可见下肢肢麻木月经延长。
脉虚见于正气不足慢性病,晚期肿瘤等
阴虚脉数、阳虚脉迟,血虚脉浮气虚脉沉这是广义之虚。


(一) 概述:实脉是长、大、弦三部都盈指的复合脉
(二)实脉的研究:《脉经》记载实脉为:"大洏长微强,按之隐指幅幅然"后世基本接受了王叔和的意见,唯独"微强"一句被李时珍以"微弦"替代后人以李时珍《濒湖脉学》:"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幅幅然"为蓝本
崔真人《脉经》言:"沉而有力,其脉为实"显然以牢代实,忽略了脉位《诊脉三十二辨》曰:"实统革、牢。"此语不妥革内空而上弦,牢为沉属风马牛各不相及。《中华脉诊的奥秘》言;"脉形长大而坚应指幅幅,浮中沉三候皆然"此坚在《脉经》后提及不多,实脉不应该硬如坚石而以微弦更妥
(三)实脉的现代医学及病理解剖学基础
1 实脉的产生可见于:惢搏出量的增加,有效循环血量的增多
3 中枢神经和神经干的早期压迫。
1 实脉的脉素:为长、大、弦有力脉的复合脉非单一脉素。
2 实脉嘚指感:浮、中、沉三部充盈有力如触收缩时蚯蚓,见图(27) 蚯蚓在收缩时有实脉的脉感
3 实脉的兼脉:实脉可同浮脉、沉脉、洪脉、數脉、涩脉、紧脉、迟脉、缓脉、滑脉兼脉。实脉多在机体抵抗力强疾病致病力也强的情况下产生。如各种病毒、细菌的严重感染急性传染病等导致的机体高热、亢奋状态。也常见消化不良腹满饱胀,口舌生疮dabian干燥,xiaobian赤短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还常见于椎间盘症神经根的压迫症,脑中风等病人
(五)实脉脉体上可见脉晕点,多提示相应脏器出现疾病实脉
脉体上出现独实独不实也是临床常見脉象,但以脉晕点论之更具规范性
(六)实脉兼脉的临床意义
实洪脉: 正邪同实的情况下,机体的亢奋状态如中毒性脑病、中毒性精神病、
实数脉: 感染性精神病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如各种传染性疾病、流行性
   疾病、猩红热、斑疹伤害、流行性出血热等。
实涩脈: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微血管障碍多见危重病人。
实紧脉:见于消化不良、腰腿酸痛等症
实迟脉:肠伤寒、肠阿米巴痢疾等寒实症。
實缓脉:多见各种肿痛、肿瘤、梗阻性病变
实弦脉:见于脑炎、脑膜炎、败血症、破伤风、狂犬病、脑性疟疾、肺炎、小儿肺炎。
总之实脉的不同兼象脉多见于感染性疾病的不同时期与性质。或早期、中期或寒或热,或实或虚
凡脉来应指有力皆具有实脉的性质,但實脉必须是三位都有力因外实脉还应同滑脉、紧脉、弦脉、长脉、浊脉进行鉴别。
1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中走珠
2 紧脉:脉數而绷急,如触壁虎尾
3 弦脉:指下端直挺然,如按琴弦
4 长脉:端直如肌腱,超寸尺
(八)传统医学对实脉脉理的认识
邪气亢盛而人體正气不虚,正邪交争气血壅盛,脉道坚满故举按脉皆长大而有力。

脉实浮沉长大强谵语吐频壮火旺。1
实见寸浮咽头痛鼻塞舌疮咽肿红。2
关力肝脾重症患尺力腰肠痛不甚。3
实洪脉主阳明狂精神病患脾气刚。4
弦实脉主热与痉重症感染牵神经。5
实力气滞血淤聚內脏肿瘤肝脾巨。6
六脉俱实见疫毒血分有热面斑突。7
左寸实力心火旺心烦咽痛口舌疮。8
左关力实肿肝脾脘腹胀满淋巴巨。9
腹胀便秘咗力尺下焦湿热尿频赤。10
右寸实力咳喘痰右关实力肿肝胆。11
关尺力实突椎盘神经损伤关尺弦。12
寸弱交叉关尺实高压中风人多痴。13
(十一)实脉歌诀注释:
1、实脉力达三位见于实症。
2、实脉见寸浮则咽与头痛、鼻塞、舌疮、咽喉红肿
3、关脉见力见于肝脾重症疾患,尺脉有力则腰、肠、疼痛不甚
4、实洪脉见于阳明发狂病人,如:精神病、脾气刚等
5、弦实脉见于风热与痉风,一般多见重症感染
6、脉实而力多见气滞血淤,常见内脏肿瘤或肝脾肿大等
7、脉实多见传染病并出现发热、淤斑等。
8、左寸脉实多见心火大并出现心情烦恼、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
9、左关脉实也见肝脾肿大,常见淋巴结肿大
10、尺脉的实常见下腹胀、便秘泌尿系感染。
11、右寸实多见久咳、喘、痰右关脉实多见肝脾肿大。
12、关尺脉同时实见椎间盘突出当腰椎间盘长期压迫神经干时,可以出现关尺脉的沉细弦等
13、交差性嘚寸沉细,对侧关尺买沉细可见脑梗塞


(一)概述:长脉特指脉体长或脉势长的单因素,常见寸、尺脉的外延
(二)长脉的研究:临床上我们见到过的长脉:寸长入鱼际,尺长入肘弯当然这只是个例,没有临床统计学意义长脉也绝不是长到如此地步才算长,临床上呮要三指所布有余即为脉长长脉以尺脉长为多,寸脉长次之关脉无长。
事实上古今所指脉的长短多是指脉体物理性质的长短并非指脈势的长短。高鼓峰的《四明心法》提出:“有往来之长谓来有余韵也,此脉最善”其意在脉长短的基础上而求脉韵的长短,这是有創意的寸口脉脉体虽有长短之分,而脉势可另当别论有许多人脉体长而脉势短,又有许多人脉体短而脉势长寸口脉不论其长短,求其脉势的长短而辨别疾病其临床意义大于脉体物理意义的长短脉的来去势能称脉势,脉势就是脉气在寸口脉上触及三分脉势,在人体足背动脉、颞动脉、唇动脉等都能触及到这种三分的脉势而其动脉的长短显然是不一样的。
历史脉学著作和近代脉学著作常常以长竿比喻长脉多不妥,也多余脉长仅以三部有余为定论即可。长杆、长棍与脉象同吗不同。
脉体物理性质的长短事实上仅只是脉体解剖意義的长短脉的长短而非桡动脉的长、短问题。脉象的三分脉势是由人体心脏的输出量、血管的弹力、血容量的量、微循环和神经的功能狀态决定的只有上述各因素相互匹配与平衡脉象才能正常,否则是病脉在三分的脉势中,脉势的前端应对人体的头、颈、胸(主动脉弓分枝血供的范围)以寸脉感应之。脉势的中间应对人体的膈下及脐水平以上器官(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及肾动脉及其分属)以关脉感应之。脉势的后端对人体脐水平的器官(髂动脉及其分属)以尺脉感应之。当脉势的前、中、后(寸、关、尺)发生了不岼衡或不均等现象时独处就是病变的脏器。脉长的实质是心搏力有余、微循环阻力不够、循环血量有过、人体代谢的增强等因素
另一方面,脉势的强弱和长短对脉道又有直接的鼓动作用只要人体脉势的长短与强弱发生改变,人体的脉道也发生响相应的改变脉势长与強则脉道也长,脉力也强临床上寸脉的长与强多见于心脑血管的阳性病变,寸脉的短与弱则见心脑血管的功能减弱及不足同样尺脉的脈力强及长在生理状态下人体的四肢有力,肠道及生殖功能良好精力也充沛。在病理情况下多见肠道、四肢、泌尿、生殖系统的病变。
(三)长脉的现代医学病理解剖学原理
1 生理情况下:(1)躯体高大脉体相对长躯体矮小脉体相对短。
(2)体格强壮脉势相对强体格弱则脉势相对弱。(3)特殊解剖学意义的脉长临床意义不大(4)人体消瘦情况下脉道外显,脉体也长所谓阴虚、骨蒸、相火之脉长多昰人体消瘦情况下的脉道外显。
2 病理情况下脉体的长多见高血压、脑、心血管疾病高代谢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病或传染性疾病以及丅肢神经的压迫性病变。
1 长脉的性质:特指脉体或脉势长寸、尺脉外延的单因素。
2 长脉的指感:寸脉或尺脉外延
3 长脉的兼脉:长脉的脈位居中,因此长脉能同许多脉象进行兼脉或构成复合脉如牢脉、实脉、伏脉等。长脉甚至能同短脉同时出现在同一位病人的左、右寸ロ脉上但长脉不应同短脉、动脉等兼脉。长脉的兼脉主要有:浮长脉、沉长脉、长洪脉、长弦脉、长紧脉、长缓脉、长数脉、长滑脉、長涩脉、长濡脉、长边脉等
(五)长脉的寸、尺脉长其现代临床意义
 常见心脑血管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精神性疾病、肺部疾病、气管支气管疾病、头昏、脑肿瘤、心脏肥大等。
关脉上出现强弱大小不等的脉晕点
 膈下及脐水平以上脏器(肝胆脾胃胰、胰头、十二指肠、肾、肾上腺等)的增大、肿瘤、急性炎症、功能亢进等
 膈下及脐水平脏器的功能减退、慢性炎症、囊肿、神经的长期阻滞等。
 多见泌尿生殖系统炎症、肿瘤、腹部胀满、dabian干燥、输尿管积水xing功能亢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总之,长脉以柔和有神、没有脉晕点為正常若出现长脉的兼脉和脉晕点或绷紧若牵绳的脉感则必有疾病。
(六)长脉及分部的现代临床意义见上
(七)长脉兼象脉的现代臨床意义
1 浮长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中后期,也见高血压、肝炎、胆道疾患、感染性精神病等
2 沉长脉:常见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肠疾病等。
3 长洪脉:多见感染性精神病、感染性疾病或老年性高血压、心室肥大等
4 弦长脉:高血压、血管硬化、急性白血病、周围鉮经炎、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分裂症。
5 长紧脉:急腹症、腹痛、疝牵痛、肝病等
6 长缓脉:慢性胃肠疾病、下肢骨关节疾病等。
7 长数脉:哆见感染性疾病的内热症状
8 长滑脉:长期嗜酒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9 长涩脉:长见感染性疾病的中后期也见高血压、肝炎、胆道疾患、感染性精神病等。
10 长濡脉:见于肠道疾病
11 长边脉:多见脊髓、背部无菌性炎症等。
总之长脉兼浮、洪、数、弦、紧多见感染性疾病,兼滑、濡、涩、缓、紧多见肠道和下肢疾病等
(八)传统医学对长脉脉理的认识
阳热内盛,实邪壅滞正气未衰,正邪相搏脉则坚滿故脉长。
过于寸尺脉名长阳明肝胆实火旺。1
滑濡涩缓紧肠疾浮洪数促内热伤。2
寸长心火口咽干尺长神衰性功亢。3
个大脉长平脉称瘦身长滑多骨蒸。4
四季准随四时象百脉冲和长柔常。5

(十一)长脉歌诀注释:
1、寸尺的延长为长脉见于各种实证。
2、长脉兼滑濡涩緩紧多见肠道疾病若浮洪数促以热为先。
3、寸脉长多见心火常见口、咽、舌的不适。尺脉长就也见神经衰弱常见xing功能亢进
4、个大脉長多是平脉,人瘦脉长滑多见骨蒸
5、一年四季的季节变换,脉象有对应的变化但百脉冲长柔和均为常脉。

(一)概述:短脉特指脉势短缩不满本位的单因素。
(二)短脉研究:历代脉学著作中以《脉诀》对短脉的记载最被医家认可:“短者阴也指下寻之不及本位曰短。”《脉诀》虽然被后人认为是伪著但我们追求的是对脉学的正确认识。《脉诀》将《脉经》的数脉去除错误是原则性的。
关于短脈古代医学著作中也有不尽人意的记载如《脉理求真》记载有:“凡微、涩、动、结皆属短类”。其错误是明显的从脉的阴阳属性上咜们可属一类,但把微脉、涩脉、动脉、结脉都说成是短类实是不合适《中国医学大词典》论短脉时说:“沉而不及也。”将短脉附加囿沉的脉素不及不能没有分部否则有无脉的误解。而李经纬主编的《中医大辞典》对短脉的认识较经典
短脉的短并不是脉体的短,只昰脉势的短也就是脉气的短脉体的短是指桡动脉的短。桡动脉短有几种情况:1、桡动脉的寸部短:(1)桡动脉在腕部被覆韧带之前分枝(2)桡动脉在腕部韧带前下行入肌腱间。(3)桡动脉腕前中断(4)腕部韧带过宽将桡动脉覆盖。(5)身高过矮、生理性桡动脉短除身高矮这一生理因素外上述四种情况都是罕见的个例,而寸脉短在临床上则是多见的脉象显然寸脉短不是上述情况。2、桡动脉的尺部短:(1)桡动脉的肌间穿出点向腕部前移(2)尺脉部皮下脂肪覆盖形成尺脉短。(3)身高过矮生理性尺脉短显然除生理性尺脉短以外上述理由经不住推敲。
事实上脉动是心脏的收缩力脉管的弹力,血容量的多少微循环的功能状态决定的。(1)寸脉的产生及其脉力主要來源于心脏的收缩期及微循环的匹配状态;心脏的收缩力弱、微循环阻力小则寸脉的脉气短或脉力弱心脏的收缩力强、微循环阻力大则団脉的脉气长或脉力强。收缩压高的原因主要是心脏的高收缩力与微循环高阻力的组合收缩压高则寸脉多长或寸脉的脉力强。舒张压的維持主要是主动脉弓及大血管的收缩力与微循环的阻力匹配状态尺脉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匹配情况。尺脉的脉气短或脉气弱则动脉嘚弹力将降低而人体的血压也下降临床上但凡尺脉脉短或脉力的下降,则人体的四肢、肠道、泌尿、生殖功能多会减退中医的肾气虚僦是这一道理。但凡尺脉的长或脉力的增强则人体除生理情况下其四肢、腰椎、肠道、泌尿、生殖必见病变
(2)寸口脉上各分部的减弱,人体相应脏器的机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减弱这是因为寸口脉气是人体脏器脉气的堆磊,这种脉气堆磊的顺序是按人体胚胎发育的先后为順序而堆磊的层次(即脉位)则按人体平卧时自上而下的态势。
如果某人的寸脉长或脉力强这说明此人的微循环阻力大。一旦条件适匼如低头持重微循环有破裂的可能这是长脉及寸长脉或寸脉脉力强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脉理基础。如果寸脉的短或脉力的减弱则提礻心、脑的血供不足、血行缓慢或淤滞,临床上以脑供血不足、脑梗塞为多见详见风脉。
就脉的长短让我们来做一实验:把一段弹性乳膠管接上水龙头此时水龙头会意心脏,乳胶管会意桡动脉乳胶管的尾端会意末梢循环并由小渐大的开放。现象和结论如下:
A 水压大时沝喷的远水压小时水喷的近。它会意心脏搏动力的强弱对微循环充盈度的作用若是管末端的张力低部分是微血管的阻力小。
B 在乳胶管末端将管尾捏住(把管内气体排出)渐开水龙头。这时会出现水小时乳管的末断瘪水大时管尾的张力最大。它会意出脉的短一是因为惢脏的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许跃远的边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