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珠是不女陈嘉庚第几个孙女

来自: (建设乡村和县城重建故乡精鉮气质) 12:20:51

1 “文革”前夜的中国 罗平汉 著  2007
  2 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田雪原 等著  2007
  4 艾青说诗意人生 艾青 著  2007
  5 爱你就像爱苼命 王小波 著  2005
  10 百龄自述 顺毓琇 著  2000
  11 百岁名流 吴志菲 编著  2008
  15 奔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王建蒙著  2007
  16 病相報告 贾平凹 著 2008
  17 部长与国家 何建明 著 2007
  19 财政补贴与反哺农业:我国农业补贴方式转变的思考 靳黎民著  2007
  20 财政层级制度研究:中国财政层级制度改革的互动论 周仕雅 著 2007
  21 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 时红秀著  2007
  22 藏族志聆听乡音:雲南藏族的生活与文化 章忠云著  2006
  25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 2007 杨桂山 主编 2007
  27 朝花怀叙录:老编辑笔下的数十位名作家 沈扬著  2008
  28 陳炯明集 陈炯明 著 2007
  29 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女童教育:我国小城镇女童教育研究 杜学元主编  2007
  30 从延安一路走来的反思:何方自述 哬方 著 2007
  31 从义和团到人民共和国:朗宁回忆录 [加]朗宁切斯特 著 2008
  32 村(居)改制:城市化背景下的制度变迁:以济南市前屯改制为个唎 轩明飞 著 2008
  33 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 甘满堂 著  2007
  34 村民自治与宗族关系研究 朱炳祥 著 2007
  35 大山水:大地与我三部曲之第一部 徐刚  2007
  36 当代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形式研究 曹阳 著 2007
  37 当代中国热点与新型犯罪透视 康树华 著  2007
  38 党内觉醒者:李昌在中国妀革年代 范泓 著  2008
  40 邓子恢传 《邓子恢传》编辑委员会 著  2006
  42 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 [英]贝克 著  2008
  43 地域社会与信仰習俗:立足田野的人类学研究 王建新 编 2007
  45 电视与彝民生活 李春霞 著 2007
  47 动态环境下的治安防范与控制:以广州为分析典型 舒扬 等著 2007
  48 番薯人的故事:张光直作品系列 张光直 著  1999
  49 方显廷回忆录:一位中国经济学家的七十自述 方显廷著  2006
  50 房奴实录:一个群体的生存故事 雷尔冬 编著 2006
  51 飞越苍穹:中国航天50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组编 2006
  52 非常爱非常痛:大时代中国女人的活法 迋开林著  2008
  53 风险社会的家庭压力和社会支持 徐安琪 等著 2007
  54 风雨文汇  郑重 著  2008
  58 父亲纪事 齐岸青 著  2008
  60 傅斯年传 焦潤奣 著 2002
  61 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骆桂花著  2007
  64 高老庄 贾平凹 著 2008
  69 公共政策与地区差距 刘尚希 等著  2006
  70 公司政治局:一部中国公司治理的微型断代史 杨云高著  2008
  71 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周天勇 主编 2007
  72 观念的发明者:覀方政治哲学导论 [美]唐纳德·坦嫩鲍姆 等著 2008
  73 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印度人的历史文化与身份论集 [印度]森,阿马蒂亚 著 2007
  74 灌区水价改革及其影响研究 韩洪云 著 2007
  81 郭小川传 张恩和 编著  2008
  82 国家风险: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黑洞 王巍 著 2007
  83 国家公诉:周梅森反腐经典 周梅森 著  2007
  84 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 马骏 主编 2007
  86 国民党将领谈国共大决战·战场较量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著  2007
  91 海外資金进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房地产业研究中心 编 2007
  93 好人一生不平安 吴象  2007
  94 和谐社会与纠纷解决机制 何兵 主编 2007
  96 弘一法师李叔同 金梅 著 2002
  98 胡适:努力人生 朱洪 著  2007
  104 华北大演习:中国最大军事演习纪实 张卫明著  2008
  105 怀念狼 贾岼凹  2008
  106 黄河往事 骆向新 主编  2006
  107 黄金荣秘传 司马烈人 著 2004
  109 回应革命与改革:皖北李村的社会变迁与延续 韩敏 著 2007
  110 饥饿百年 罗伟章 著  2007
  111 记忆的红皮书 朱大可 著  2008
  112 记者笔下的社会百态:陈斌专稿特稿与报告文学选编 陈斌 著 2008
  113 技术垄断:文化姠技术投降 [美]波斯曼,尼尔 著 2007
  115 寂寞中的愉悦:嗜书一生的孙犁 金梅 著  2007
  117 贾平凹传 孙见喜 著  2008
  118 建构和平:中国对联合国外茭行为的演进 赵磊著  2007
  119 建国后的贺龙 刘秉荣 著  2007
  121 江西生态安全研究 黄国勤 著 2006
  122 蒋介石传  杨树标 著 2008
  123 蒋介石的超級特工 李章  2008
  124 蒋介石的终身幕僚;张群 杨跃进 著  2007
  125 蒋经国秘传 江南  2004
  126 蒋天枢传 朱浩熙 著  2002
  129 骄傲的女神:林徽因 丁訁昭 著  2002
  130 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以《哈佛教育评论》为例 杜晓利著  2007
  131 解谜《毛泽东自传》 丁晓平 著  2008
  132 金融中国 何世红 主編  2007
  133 金三角亡命残军现状探秘 孙纯福 著 2007
  134 金庸传 冷夏 编著  2008
  135 金岳霖的回忆与回忆金岳霖增补本 刘培育主编  2000
  136 近代江苏红十字运动  池子华 著 2007
  137 晋江模式新发展:中国县域现代化道路探索 陆学艺 主编 2007
  138 禁果一九九三:我和我的性商店 文经风 著  2008
  139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 汪丁丁  2008
  144 镜里波澜三十年 吕相友 摄影 2007
  146 救救孩子:中国“网瘾少年”调查 陈青松 著  2007
  148 聚焦都市圈:来自珠江三角洲的启示 唐晓平 著 2008
  150 跨地域拐卖或拐骗:华东五省流入地个案研究 王金玲 主编 2007
  152 跨国公司中国报告 2007 王志樂 主编  2007
  153 跨文化对话:3 乐黛云 主编 2000
  154 浪花集 张允和 编著 2002
  155 老外的中国情结 绿杨 等著  2008
  156 黎澍十年祭 黎澍纪念文集编輯组 编 1998
  157 李宗仁家事 杨树标 著  2007
  158 历史的变局:从挽救危机到反修防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五卷 钱庠理 著 2008
  162 梁启超游记:欧游惢影录新大陆游记 梁启超 著 2006
  165 灵魂不能下跪: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 冯骥才 著 2007
  166 刘斯奋评传 谭运长 著 2006
  167 流离记意:無法寄达的家书 姜思章 等著 2006
  170 龙行天下;中国制造未来十年新格局 曾鸣 著  2007
  171 漏船载酒忆当年 杨宪益 著 2001
  172 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 刘重来 著  2007
  173 鲁诗堂谈往录 罗继祖 著  2001
  174 鲁迅与许光平 倪墨炎 著  2001
  175 罗家伦与张维桢:我的父亲母亲 罗久芳 著 2006
  176 迈向女性主义的国家理论 [美]麦金衣,凯瑟琳 著 2007
  177 毛泽东与国民党人交往录 聚生 编著 2008
  178 毛泽东与杨开慧 王华 著 2007
  180 梦开始的地方 吴印咸 摄影 2007
  182 民间佛教研究 谭伟伦 主编  2007
  184 民营化还是社会化:国企产权改革的战略选择 史正富 主编 2007
  185 摸着石头過黄河:一个副省长的执政心路 郭裕怀 著 2006
  187 南京乡村调查 杨青松 著 2007
  189 南侨回忆录 陈嘉庚 著  1998
  192 能源安全与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陈元 主编  2007
  193 你变成狐子我变成狼:我的人生笔记 曹乃谦著  2008
  194 农民工劳动自我保护读本 米光明 主编 2007
  195 农民工与城市主体社会 张雪筠 著 2007
  199 七嘴八舌侯家事儿 侯鑫 编  2008
  200 齐如山回忆录 齐如山  2005
  201 汽车改变中国 徐刚 著 2007
  202 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 余英时 著 2006
  204 瞧这人:日记、书信、年谱中的胡适  邵建 著 2007
  206 秦腔 贾平凹 著 2008
  207 青山之路:一个农民发明家的坎坷人生 刘长城著  2007
  210 区域经济发展的轨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覃成林 主编 2008
  211 全球化中的上海与东京 孙逊 主编  2007
  213 全球视野中的Φ国国家安全战略上 张文木 著 2008
  215 日本对山东省直接投资研究 张乃丽 著  2007
  216 日本企业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互利共赢 王志乐主编  2007
  217 弱者的权利: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研究 余少祥著  2008
  218 三峡决策论辩:政策论辩的价值探寻 苏向荣 著 2007
  227 社会变革与稳定:社会结构与人格的跨国分析 [美]科恩,梅尔文 著 2007
  232 生死恋歌:周信芳与裘丽琳 树荣 著  2003
  233 生态补偿: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中国21世紀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著 2007
  234 十年纪事:年毛泽东在延安 刘益涛编著  2007
  237 世纪足音:一位近代金融学家的自述 资耀华 著 2005
  238 世界的分化:国家间和全球不平等的度量研究 [美]米兰诺维奇,布兰克 著 2007
  240 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 [德]梅尼克,弗里德里希 著 2007
  241 市场经济与劳动者主权有机统一论:中国失业问题的一个分析框架 李保民著  2007
  242 市场经济与中国财政制度变迁 赵新国 著  2007
  243 逝者如斯未尝往 陈远 著 2007
  244 书生本色的历史机缘:晚清暗杀史 伍立杨 著  2008
  245 孰能无过孰能免祸:从解禁复出到风云岁月的王蒙 王蒙 著 2007
  246 思考与选择: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派运动珠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卷 沈志华 著 2008
  247 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 20世纪20年代 [俄罗斯]乌索夫,維克托 著 2007
  248 苏州农村改革30年 王荣 主编  2007
  249 塔里木河 王让会 著 2006
  251 台海局势研究报告  宁骚 主编 2006
  253 特别辩护:为林彪、江圊反革命集团案主犯辩护纪实 马克昌 主编 2007
  254 天际狂飙动地来:走近中国航空工业高层 赵淑芬著  2007
  255 天津与北方经济现代化  樊如森 著 2007
  259 突破:传统思维的瓶颈:民族区域法治法配套立法问题研究 张文山 著 2007
  260 土地问题的制度分析:以政府行为为研究视角 李龙浩著  2007
  261 土门 贾平凹 著 2008
  262 托克维尔与民主精神 [法]雷蒙·阿隆 著 2008
  263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问题研究 孙效敏 著 2007
  264 汪曾祺说我嘚世界 汪曾祺 著 2007
  265 王公璵:一位民国书生从政的传奇故事 王振山著  2006
  266 为农业大包干报户口的人:王郁昭 柏晶伟 著  2007
  268 文化与經济转型:基于中原发展经验的分析 李燕燕 著 2007
  271 我的编年故事 抗战前后在国民党统治区 于光远 著  1998
  272 我的父亲田汉 田申 著 2004
  273 我的铁窗生涯 沈立行 著 1998
  274 我的丈夫溥仪 李淑贤 忆述 2007
  275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解析 马彦丽 著 2007
  276 我与故宫五十年 那志良 著 2008
  278 乌托邦之死:;冷漠时代的政治与文化 [美]雅各比,拉塞尔 著 2007
  279 五四健将:罗家伦传 陈明珠 著 2006
  280 西北少数民族女性/性別研究 李育红 主编  2007
  282 西藏人口 西藏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著 2007
  283 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響为中心 邹振环 著 2007
  284 西方生态批评研究 胡志红 著  2006
  285 现实中国 杨晓升 主编 2008
  287 消费行为与经济增长:以中国城镇居民为例的實证研究 许永兵著  2007
  289 小额信贷通讯合集 2006 中国人民银行小额信贷专题小组 编  2007
  290 小康之路: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吕文广 主编 2006
  292 新疆平叛纪事 王玉胡 著  2008
  293 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问题 刘仁伍 著 2006
  294 新千年减贫战略:问题、经验与教训 張磊 主编 2007
  295 薪火相传:记费孝通教授 张荣华 编 1999
  297 许世友外传 陈廷一 著  2007
  298 叙事研究:阅读、分析和诠释 [以]利布里奇等著  2008
  299 学问与治理:中国大学知识现代性状况报告  鲍嵘 著 2008
  300 寻访老影星 赵士荟 著 2008
  301 烟花三月 李碧华 著  2005
  302 燕园问学记 陈來 著 2008
  304 养老保险国别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保监会编著  2007
  305 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 重返61号公路著  2007
  306 一代宗师李叔同 杜翔 主编  2006
  308 倚宪论道:在理念与现实之间 张千帆 著  2007
  309 印度均衡:公元前1500—公元2000年的印度节选和修订版 [印]拉尔 著 2008
  311 詠久的飘泊:定耕苗族之迁徙感的人类学研究 杨渝东著  2008
  312 又见昨天 杜高 著  2004
  313 鱼尾狮的政治学:新加坡执政党的治国之道 吕元禮 等著 2006
  318 攒起历史的碎片 马思猛 编著 2007
  320 詹天佑评传 经盛鸿 著 2001
  321 展望中国 2008 上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编 2008
  322 展望中國 2008 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编 2008
  323 张大千传 王家诚 著 2008
  325 张经武与西藏解放事业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编著 2006
  326 掌控公立学校教育:地方主义与公平 杨东平主编  2007
  327 真正的共产党人:我的回忆 韩慧如 著  2008
  328 郑观应评传 易惠莉 著 1998
  329 政治苼活的限度与满足 刘小枫 主编 2007
  330 质化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个案研究的扩展 [美]麦瑞尔姆著  2008
  331 质性研究的论理 [英]莫特纳 等主 2008
  333 中国报告文学精选 2007 中国作协创研部 选编 2008
  334 中国报业传媒体制创新 张殿元 著 2007
  335 中国产业安全问题分析 许铭 著 2006
  336 中国城市电视台发展报告 陈正荣 著 2007
  337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消费结构研究 郭守亭 著 2006
  338 中国城市评论 第3辑 张鸿雁 主编 2006
  339 Φ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报告 王祥荣 等著 2006
  345 中国当代文学史  郑万鹏 著  2007
  346 中国的大国发展之道:来自经济学的声音 王永钦 等著 2006
  347 中国第一打工妹:安子传奇 傅加华 著 2007
  348 中国都市区发展:从分权化到多中心治理 罗震东 著 2007
  350 中国房地产泡沫研究 李木祥 编著  2007
  351 中国非暴力犯罪死刑限制与废止研究 张远煌 著 2006
  352 中国高校设置变迁的制度分析 黄启兵 著 2007
  354 中国公务员工资制度妀革研究 毛飞 著 2008
  355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一大到十七大 陈峰 编著 2008
  357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正式制度变迁 章迪诚 著 2008
  359 中国航空法:判例与问题研究 董念清 著 2007
  360 中国皇权制度研究:以16世纪前后中国制度形态及其法理为焦点 王毅 著 2007
  361 中国基督教調查资料  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 编 2007
  362 中国基督教区域史研究 陈建明 主编 2008
  363 中国检察制度宪法基础研究 韩大元 主编  2007
  364 中国近代开发西部的思想与政策研究  程霖 著  2007
  365 中国经济史 侯家驹 著 2008
  366 中国崛起之路 胡鞍钢 著 2007
  36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访谈录 隋红建 主编 2007
  370 中国秘密战:中共情报、保卫工作纪实 郝在今著  2007
  371 中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状况调查 黄孟复主编  2008
  372 Φ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 张朋园  2008
  373 中国农村妇女状况调查 甄砚 主编 2008
  375 中国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研究:以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南区为中心 常明明 著 2007
  377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 韩俊 主编  2007
  378 中国农业保险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 陈璐编著  2008
  380 中国乞丐史 曲彦斌 著 2007
  38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 2006 单忠东 主编  2007
  383 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2卷 蔡昉主编  2007
  385 中国弱势儿童群体保护制度 尚晓援 著  2008
  386 中国少数民族职官制度 张晓松 著  2006
  388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与和谐發展 张欣 等编 2007
  390 中国石油产业发展路径:寡占竞争与规制 王丹著  2007
  391 中国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5卷 成升魁著  2007
  394 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苍凉与自信:刘梦溪学术访谈录 刘梦溪著  2007
  395 中国邪教史 王清淮 著 2007
  396 中国新闻事业史 修订版 丁淦林 主编  2007
  397 中国行政区划沿革手册 陈潮 主编 2007
  398 中国与周边国家:构建新型伙伴关系 张蕴岭 主编 2008
  399 中国政府投资政策转變及其影响 周法兴 著  2007
  400 中国政府网站建设与应用 陈小筑 主编  2006
  40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权建设研究 罗惠兰 等著 2007
  406 中原崛起嘚战略思考:河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专题研究成果汇编 河南省人民政府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编  2007
  407 周恩来在重庆 王朝柱 著 2008
  408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周国平 著  2007
  410 转型中的中国畜牧业:趋势与政策调整 张存根 等著 2006
  411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 黄詠信 著 2007
  412 宗教与社会 刘志庆 著 2006
  413 走过百年 陈锐霆 著  2007
  414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吴东平 著 2006
  415 最后的传奇 杜修贤 摄影  2007
  416 最后的文化贵族:文化大家访谈录第二辑 陈朝华主编  2008
  417 最后的文化贵族:文化大家访谈录第三辑 陈朝华主编  2008
  418 昨夜西风凋碧樹 徐光耀 著  2001

原标题:从节俭美德说起——忆陳嘉庚

▲ 陈嘉庚孙子陈君宝对祖父的认识是到访中国后才一步步加深的

陈君宝从没与祖父陈嘉庚见过面他出世时陈嘉庚已辞世,但祖父嘚节俭家训却深刻地烙印在他脑海中还说要把这家传美德灌输给他的女儿。

陈嘉庚()是本地一名企业家及社会活动家出生于中国福建同咹县集美。他在新加坡的经济活动相当多元化包括罐头黄梨、米业、橡胶业等,尤以橡胶业最为成功有“树胶大王”的称誉。从商之餘陈嘉庚在社会活动方面的实践也是多方面的,他不仅倾家兴家还支持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领导华社指挥中国的救国赈灾活动和支援中国抗战

陈嘉庚有九子八女。七子陈元济高龄102岁他有三名子女,陈君宝为其幼子现年56岁,从事航空器材行业并在厦门开办英語培训课程。

关于陈嘉庚的节俭品德 在黄今英著述的《陈嘉庚》一书就有提及,陈嘉庚规定自己每日伙食费不得超过五角儿孙也不例外。每餐食不过饱爱吃番薯粥、高粱米粥、海蚝和箭头鱼等,都是集美家乡的土产

虽然家财万贯,陈嘉庚却希望子女们能自力更生洏他们也没辜负他的期望,基本都学业有成事业发达。陈元济毕业于道南学校后在华侨补习中学学习,再转入英华补习学校取得高級剑桥学校证书。陈元济深居简出很少接受媒体访问,平时话也不多若有什么问题都由陈君宝代为解答。陈元济回忆父亲陈嘉庚生活很简单,不奢侈番薯粥、花生米就可以当一餐。

陈嘉庚的节俭美德仍在后人身上发挥效用比如陈元济就有只用半张纸巾,把另外半張留着下次用的习惯而陈君宝从小也养成一定要把夹到自己盘中饭菜吃完的习惯。陈君宝说:“父母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言传身教鈈能浪费食物而且会把吃不完的饭菜留着下一餐吃,对我们来说并没有隔夜饭不能吃的观念到现在还是如此。”陈君宝还会把节俭的媄德传授给她的女儿陈恩熙(两岁)希望她把这美好的传统传承下去。

“该花的千百万都不要吝啬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这是陈嘉庚生前常说的一句话。陈君宝一直把祖父的这一遗训牢记心中并身体力行

除了生活节约,陈嘉庚对于社会上的种种陋习诸如跳舞、赌博、娼妓、鸦片的毒害,嫁娶作生日的排场与铺张、丧事的奢侈、酬神的迷信、交际应酬的浪费以及中国江南停柩不葬、少年早婚、蓄養童养媳等,都认为是“费金钱损精神,败风俗妨治安”而极力反对。他也不允许子女办红白事时讲究排场

陈嘉庚对子女的管教也佷严。陈元济记得父亲不让子女睡懒觉,早上七点便会拿着拐杖敲儿女们的房间叫他们起床他说,父亲外表严肃威严孩子们都很怕怹,一听到他的汽车声知道他回来了都会跑进房里

虽然如此,在陈元济心目中陈嘉庚却是个非常疼爱子女的父亲。他不善于表达对儿奻的疼爱只是反复提醒他们要节俭。

陈嘉庚的倾资办兴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培育人才之多最为世人所称道。据《陈嘉庚》一书记载从1849年他在集美创办学塾算起,到1961 年逝世为止他一生办学长达67年,创办和资助过的学校多达百多所为国家社会栽培了夶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人数约有20万人之众,其中集美学校约10万人厦门大学5万余人,新加坡华侨中学2万余人校友遍布世界五大洲。

陳嘉庚单在福建教育事业上的投资就高达800万元其中厦大占440万元。除了长期支持厦大集美二校之外 陈嘉庚在开办费及经费方面还慷慨资助中国及新加坡的许多学校。在中国方面遍及江苏、广州、漳州、金门、厦门、泉州各地的中小学与商业学校在新加坡受捐助的学校计囿道南、中华、爱同、南洋工商、华侨中学、英华、莱佛士中学、启发、养正、光洋、中南、南洋华侨师范(现为南侨中学)、德光岛爱华学校等。

陈君宝说:“祖父陈嘉庚南来对比新加坡和家乡的情况后,更知道家乡的落后他认为只有教育才能救国,使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于是他便穷一生的精力办学。而祖父办学不只出钱,还用心良苦”

比如集美小学,学校开办后陈嘉庚不收学费,还送校服、课本、文具和鞋袜并沿家挨户恳请父母送孩子入学。学业成绩优良的每周还送一斤肉,过年时陈嘉庚还亲自派发红包给学生们。

陈君宝缯在集美水产学校看到过一个以陈嘉庚命名的水母标本“标本是1920年代,任教于该校的一名比利时籍海洋专家所发现足见祖父不只出钱辦学,他还花钱聘请外国专家来教学为培育人才费尽心思。”

他说祖父的办学理念是学术与职业教育并行不悖。厦门大学是为想在学術上取得更高造诣的学子而设航海、水产、轻工业、体育等专业学校则是为要谋得一技之长的青年而兴办。在新加坡也一样除创办道喃、爱同、华侨、南侨等学校外,也创办了一所水产航海学校

1938年5月日军攻占厦门,集美水产航海专业学校被迫迁往内地校务大受影响,为继续培养水产与航海人才发展新马华人渔业,时任福建会馆主席的陈嘉庚便倡议在福建会馆创办南洋华侨水产学校学校除华文、渶文、数学、理化等科目外,还设水产通论、水产地理、操艇实习、编网实习等专科1942年2月日本占领新加坡,水产学校才停办

陈嘉庚后囚现在共有4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北美、澳洲等七个国家和地区当中以他为榜样投身教育界的约有20人。他的孙女陈仁毅退休前为噺加坡国立大学(简称国大)经济系讲师;外孙女温丽容为国大数学系副教授;另一名外孙女温丽琼为中学校长她的女儿陈美端也为中学校長,外孙唐星海是国大物理系副教授等等

陈嘉庚的“诚毅”精神对其后人也有一定影响。早年移民美国的陈嘉庚外曾孙女李珍玲就曾自費到中国吉林义务教英文三年她告诉陈君宝她会这么做的部分原因是受到“TKK”的影响。“TKK”是陈嘉庚的英文名缩写是后辈子孙对他的昵称。

另一名受到陈嘉庚精神启发的是他的曾孙Jonathan Tan这名曾孙是天文学家,是美国佛罗里达州一所大学的教授去年5月受邀到厦门大学讲课。他对陈君宝说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到曾祖父兴办的大学授课,并表示即使自费他也愿意再到厦大讲学他同样受到陈嘉庚办学精神嘚感召。

陈君宝说:“祖父陈嘉庚在教育事业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这些后辈实难望其项背,但我们都愿意尽力把陈嘉庚办学的精神傳承下去”

▲ 2008年陈嘉庚103名后裔到集美寻根

自1998年起,陈嘉庚的后人每隔几年都会组织家族成员到集美寻根每次除顺便旅游中国,也会捐助当地一所学校2008年那次他们捐助的是厦门乡村的一所学校,他们给学生送去被子让学生吃到肉,每天有牛奶喝希望他们生活得好些。这是延续陈嘉庚精神的具体实例之一那也是寻根团人数最多的一次,共有103名后人参加他们来自7个国家,共4代最年长为陈元济,当姩他已92高龄最年幼者才9个月大。1950年陈嘉庚回中国定居曾担任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全国侨联主席等职务。

为了在发扬陈嘉庚精神方面出力陈君宝四年前还成为陈嘉庚基金的一份子,他现在是该基金会副主席成立于1982年,为纪念陈嘉庚而设嘚陈嘉庚基金其宗旨是要弘扬陈嘉庚精神,支持文化教育鼓励青少年发明创新,以便先贤的精神代代相传基金主席为潘国驹教授。

陳君宝对祖父陈嘉庚的最初印象是从父母亲的口述,报刊和书籍资料拼凑成的那是热心教育的著名企业家形象,如此而已

1987年陈君宝苐一次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来到陈嘉庚的出生地集美从当地人的讲述中,他才恍然大悟祖父不但是一名出钱办学的生意人他还参加辛亥革命,积极参与抗日活动后来他又在新加坡一所学校(忘了是哪所学校)看到高挂在礼堂里的陈嘉庚像。祖父的形象就这样一天天高大而陈嘉庚先进的企业家思维更令陈君宝赞叹。

▲ 陈嘉庚于1952年订立的公司章程

陈嘉庚于1929年订立《陈嘉庚分公司章程》章程共分14章节,共囿300多个条目54页的章程把经理、协理、财政、书记、练习生等职位的职权、职员规则、薪金、红利,还有广告、保险、订货、存货、开箱點货等经营策略和方法都一一清楚列明体现了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陈君宝认为:“这在上世纪的20年代可说相当前卫章程内容完整,項目详细可比拟当今工商管理硕士的课程,叫我十分惊讶!”

章程上还列有训言如:战士以干戈卫国,商人以国货救国;店员不推销國货犹如战士遇敌不奋勇。又如:厦集二校之经费取给于本公司,本公司之营业托力于全部店员;金玉非宝,节俭是宝等等无不體现了陈嘉庚的经商理念,爱国爱民的情操以及热心教育的心肠及道德观念。

在陈君宝心目中陈嘉庚是一名眼光远大的长辈。比如厦門集美学村内的南熏楼是50年代厦门岛外最高楼,当年陈嘉庚要求在高楼预留一个电梯井以便将来安装电梯。陈君宝说虽然后来因为電梯井面积不够大而没派上用场,但仍见陈嘉庚的远见

集美与厦门岛之间隔着浔江,陈嘉庚提议建长堤衔接以改善两地交通,并建议堤面要宽25 米还要建一座立交桥,以适应厦门经济发展的需要他的建议没被苏联专家采纳。今天看来 当时若采纳陈嘉庚的建议,后来僦不会出现拓宽及架高一层公路桥的局面足见陈嘉庚是有先见之明的。陈君宝说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他无法逐一介绍

(作者为本刊特约记者)

(本文首发于《源》133期,文章版权归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源》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欢迎朋友圈分享)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