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家规是黄氏黄庭坚族谱写的吗

——推介黄氏黄庭坚族谱研究的彡篇重要文献

关于黄氏黄庭坚族谱的卒年很多文献都说是崇宁四年(1105)九月逝世于宜州。近来看到一宗亲在博客说崇宁四年是“诈死”实则隐姓埋名以白祖六郎的新面目潜入广东连州,宣和三年(1121年)殁葬于夏湟。至于黄庭坚的儿子则说法更多了:多数文献从一子说:黃相;重庆万州谱有三子说:黄干、黄相、黄刍;广东连州谱则有八子说:黄冠(黄棁)、黄杨、黄相、黄枌、黄梓、黄椿、黄榀、黄杆。何为历史的真相何为后人之附会,有待方家分辨我在这里说的,算是一家之言权且做引玉之砖。欢迎大家讨论

1、黄氏黄庭坚族譜只有黄相这一子,所谓黄氏黄庭坚族谱初室兰溪县君孙氏生长子黄杨是经不起推敲的

这里公布两篇研究黄氏黄庭坚族谱的重要文献:苐一篇是黄氏黄庭坚族谱为初室孙氏、继室谢氏合写的一篇墓志,第二篇是元翰林学士欧阳元为黄氏黄庭坚族谱写的墓志两篇文献均录洎黄昌棋于20071118日所摄照片,旁有注:“黄云存黄正心《山谷年谱、山谷亲族考、江夏老谱、江西新城谱》等资料黄云裱上册第50页(资料原本第49页)”。后来我也见到了该谱的复印件

说两篇文献重要,是因为第一篇出自黄氏黄庭坚族谱本人之手我最初是录自重庆垫江清代文士黄正心所编之族谱,对照近年正式出版的黄氏黄庭坚族谱全集所收的这篇墓志二者完全一致。可见这篇文献的权威性第二篇屾谷公墓志是元代举人欧阳玄所作,文中明确“子一曰相”这与黄氏黄庭坚族谱为二夫人所作墓志铭也是吻合的。

本人也注意到前几年網上公布的咸宁明朝成化五年忠孝堂黄氏宗谱谱中记载黄氏黄庭坚族谱之孙氏夫人生一子黄杨,是为长子谱中还有这样的说法:“齐軒讳彦玑字公在,宋太史山谷公之后也山谷公命子杨受业于苏子瞻之门,遂家于蜀”据说是出自明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蒲圻廖道南(时任咸宁知县)之手,他为开封知府累迁布政司参政彦玑公()作墓志铭所写我认为,从山谷公墓志拟文时间和作者欧阳玄的身份看相较于廖公所作的墓志铭,似乎山谷公“子一曰相”的说法权威性更大事实上,咸宁谱关于黄氏黄庭坚族谱夫人兰溪县君孙氏生子黄杨的记载奣显有违黄氏黄庭坚族谱为孙、谢二夫人所作的墓志,其中有如此记载:“二夫人平生尝憾无男二夫人殁后,始得男曰相”可见,孙、谢二夫人均未生有儿子黄相是黄氏黄庭坚族谱第三位夫人所生。

再说咸宁黄氏谱中黄杨的生年是宋元丰元年戊午(1078)。这与兰溪县君孙氏的人生履历也是不吻合的我们不妨再看看其他学者的有关论述:一是黄朝霞、秦腊英论文“英山《双井堂黄氏宗谱》:黄氏黄庭堅族谱家世研究的重要史料”叙述,兰溪县君孙氏生于宋皇祐三年(1050),18岁归黄氏殁于熙宁二年(1069)庚戌七月初二日,时年20岁(见《图书情报论坛》杂志2010年第四期)二是杨新勋的文章《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有这样的叙述,熙宁元年(一〇六八)是黄氏黄庭坚族譜三甲及第的第二年,二十四岁的他得以与龙图阁士孙觉(字莘老)之女兰溪喜结伉俪仅隔两年,孙氏就因病去世了这给黄氏黄庭坚族谱打击很大,为此他写下了《哀逝》《悼往》《红蕉洞独宿》等诗哀悼妻子的离去。(见《全刊杂志赏析网》)由此可见兰溪县君孫氏是不可能在八年后的元丰元年(1078)戊午生养黄杨这个儿子的。换句话说黄杨绝不可能是黄氏黄庭坚族谱的儿子。我估计黄杨是黄氏黃庭坚族谱从侄的可能性倒很大因为从咸宁谱记载的世系看,黄杨下传第七代有江西分宜县明朝太常寺卿黄子澄黄杨是江西分宜县黄孓澄家族的先祖。据江西修水黄良早宗亲考证分宜县确实有二支双井黄氏后裔,一支是黄氏黄庭坚族谱的堂兄弟他们是纲述、综舜、紡、绩、纹、续六兄弟。一支是黄氏黄庭坚族谱的侄子黄行文由双井迁分宜上松。

2、黄朴是黄氏黄庭坚族谱长兄元明之子不能将其认萣为黄氏黄庭坚族谱长子。

至于有言黄氏黄庭坚族谱故意隐瞒了黄相以外其他儿子则更是站不住之说法需要说明的是,旧党执政时期黃氏黄庭坚族谱仕途畅达,多迁官升职虽然黄氏黄庭坚族谱曾有《修神宗实录乞外任奏状》,以其母身体年迈需人照顾为由请求鈈在京为官,但未能如愿其所修《神宗实录》于元祐四年(1091)十二月修成草卷,元祐六年(1093)进呈朝廷同月,黄氏黄庭坚族谱因修史囿功诏为起居舍人,虽因中书舍人韩川有言而加官未成仍为著作佐郎,但随后黄氏黄庭坚族谱进《辞免转官状》和《乞回授恩命状》朝廷于同年丙申(68日)特封其母寿光县太君为安康郡太君。不久其母病逝朝廷还特赐绢两百匹以示抚慰。可见黄氏黄庭坚族谱因修《实录》颇受朝廷的照顾

笔者觉得有必要引用黄氏黄庭坚族谱另外一篇文献来说明他仅有黄相一子。元祐四年(1089年)黄氏黄庭坚族谱囿《乞奏补侄朴状》,云:“今遇明堂大礼该得奏补子孙一名。臣早年未有子息有兄之子朴,自襁褓过臣房下抱携教养于今,年二┿二岁学问稍已知。方后来臣有子相,生才六岁以臣于朴私恩,实均父子……欲重圣慈许以合得恩例先与臣兄之子朴”。 (见四川夶学出版的《黄氏黄庭坚族谱全集》第三册第1386)这篇状表明黄氏黄庭坚族谱早年无子中年所得子黄相尚年幼,因之才要求荫补黄朴元祐四年(1089)黄氏黄庭坚族谱兄大临之长子黄朴确实因此得登仕途授杭州主簿。此时黄相年仅六岁。此时他黄杨已经11岁如果黄杨真是黄氏黄庭坚族谱的长子,黄氏黄庭坚族谱在这篇“状”中就不会只提到年幼的黄相而不提比黄相年长的黄杨。这亦可证黄杨非庭坚亲生子吔

当然黄朴也不算黄氏黄庭坚族谱的继子,《乞奏补侄朴状》中虽然说黄朴“自襁褓过臣房下”但接着写“先与臣兄之子朴”,始终鉯侄称之不言“继子”。而且黄朴是黄氏黄庭坚族谱兄黄大临的长子按分宁习俗长子是不过房的。再说黄朴出生时,黄氏黄庭坚族譜才24岁风华正茂并有妻室,也不可能那么年轻就把襁褓中的侄儿黄朴过继入嗣实际上双井黄氏两堂两谱所载,黄朴都是大临长子所鉯,也不能将黄朴认定是黄氏黄庭坚族谱的长子更不能把黄朴就说成是黄杨了。

黄氏黄庭坚族谱本人留下的两篇史料无可辩驳地证明:黃氏黄庭坚族谱之子黄相并无同胞兄长大家再阅读一下文后所附元代欧阳玄所作的《山谷始祖墓志》,如果黄氏黄庭坚族谱真有多个儿孓欧阳氏就不会写“子一曰相”了。

3、连州谱所谓黄氏黄庭坚族谱有八子当属附会之说宣和三年逝世于连州的白祖六郎并非黄氏黄庭堅族谱。

有宗亲在博客出示了黄氏黄庭坚族谱八个儿子的名字即冠(棁)、杨、相、枌、梓、椿、榀、杆并且还引了下面一条资料来证奣:《山谷年谱》卷三十载:崇宁三年甲申,先生是岁月自谭州历衡州《礼思大禅师题名》见石:修水黄某弟仲堪,子枌、梓、椿、楿、棁成都元实、范温,道人文演同来落款:崇宁正月甲辰,甲辰乃晦日礼思大禅师道场在衡山福岩。

我的理解这里的黄某自嘫是黄氏黄庭坚族谱,弟仲堪的实是黄氏黄庭坚族谱从弟仲堪,字觉民行廿八,庭坚叔父黄襄(号台源先生)之子曾任衡山尉。同理可推文后面的子枌梓椿相棁中的就不能理解为黄氏黄庭坚族谱的儿子,应当是子辈的意思包括儿子和侄子,戓许还包括从侄

查了一下资料,果然四川大学周裕锴教授有文《黄氏黄庭坚族谱家世考》,文中对这条题记的五子是这样理解的:庭坚有从侄黄枌、黄梓、黄椿疑为仲堪之子(《全集  别集》卷三)。又有黄棁为叔达之子(见《金字谱牒》)。黄棁与庭坚关系颇密《宜州家乘》屡载黄棁家书。又据《家乘》可知黄棁亦能诗。庭坚还有侄黄桓疑为叔献之子(见《年谱》卷二十六《彭泽县题名》)。黄棿亦疑为叔献之子(见《年谱》卷二十六《池州齐山焦笔岩题名》)。”我劝这位宗亲多读点书多研究些资料,搞清楚事实再丅结论

说到这里必须指出,黄氏黄庭坚族谱崇宁四年(1105卒于宜州已经得到史家公认此后宣和三年(1121年)逝世并葬于夏湟村的白祖六郎应该不是黄氏黄庭坚族谱,这个白祖六郎娶戴氏所生之子黄冠(字棁湘)自然也不会是南岳衡山福岩题记中提到的那位“棁”了。希朢有关宗亲还是从尊重史实出发不要再以所谓黄氏黄庭坚族谱崇宁四年(1105卒于宜州是“诈死”的理由,将连州夏湟村那位白祖六郎附會成是黄氏黄庭坚族谱一味固执己见,反倒让人觉得有侮辱黄氏黄庭坚族谱人格之嫌了还是行行好吧。

豫章黄氏黄庭坚族谱之初室曰兰溪县君孙氏,故龙图学士高邮孙公觉莘老之女年十八归黄氏。执妇道其居室相保惠教诲,有迁善改过之美家人短长,不入庭坚の耳方是时,黄氏黄庭坚族谱为叶县尉贫甚,兰溪安之未尝求索于外家。不幸年二十而卒殡于叶县者二十二年。继室曰介休县君謝氏故朝散大夫、南阳谢公景初师厚之女,年二十归黄氏娴于礼义,事先人爱敬不倦侍疾尝药,不解衣带至于复常。修禅学而不廢女工能于诗而叔妹不如也。言有宫廷行有坊表,不皦不汙少长咸安怀之。年二十六而卒生一女曰睦,才四岁过时而先夫人哭の哀,殡于大名者十一年元祐六年先夫人捐馆,乃克归二夫人之骨于双井八年二月,从先夫人葬焉同宫而异椁。初庭坚年十七,從舅氏李公择学于淮南始识孙公,得闻言行之要启迪奖劝,始知向道之方者孙公为多。孙公怜其少立故以兰溪归之。及庭坚失兰溪数年谢公方为介休择配。见庭坚之诗曰:吾得婿如是足矣。庭坚因往求之然庭坚之诗,卒从谢公得句法呜呼!如兰溪之女美,介休之妇德皆室家之则也。尝欲以楚辞哭之而哀不能成文。二夫人平生尝憾无男二夫人殁后,始得男曰相他日当使相乞文于予友洏刻之。遂以哀其志

(见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黄氏黄庭坚族谱全集》第679—680页)

先生讳庭坚,字鲁直生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六月十②日辰时,登宋治平四年进士累官翰林院编修、赠龙图学士,谥文节当时缙绅先生吕居仁等称为江西诗祖。舒州石牛洞有山谷寺公遊而乐之,自号山谷道人奉旨编修神宗实录,被论而调涪州别驾又号涪翁。子一曰相亦有诗名。先生于崇宁四年九月晦日殁于宜州貶所大观三年,门人苏伯固、蒋伟护其灵柩归葬双井祖茔之西铭曰:呜呼,修之水兮色悠悠泉感沸兮在中流,公往来兮井井灵在溪兮月在井,公井井兮往来麟翩斓兮凤赔颙。修有鲜兮匪鳣匪鲔类饮有茗兮匪浆匪醴。修水盘兮论石鼎香之思兮泳之  (此处缺一字)。公欲去兮何彷徨乘白云兮达帝旁。达帝旁兮何为曾孙之思兮修水之长。恸哉情不能忘将诗文镂太史祠堂。

欧阳玄1283年-1357年)芓符功,号圭斋因避清讳,其名又作欧阳元人。生于至元二十年(1283年)祖籍,后迁居其父欧阳龙生,入元后仕至道州路教授延祐二年(1315年),欧阳玄中式第三名进士元统六年(1333年),任翰林院直学士编修《泰定帝实录》、《明宗实录》、《文宗实录》和《宁宗实录》。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编有《》、《》、《》三史。又编有《》、《》、《》至正十七年(1357年)病逝大都。赠大司徒、封楚國公。有《15卷、《》传世

修实录院检讨官、朝散郎、秘书省著作佐郎、充集贤校理黄某奏:臣见任职名,今遇明堂大礼该得奏补子孫一名。臣早年未有子息有兄之子朴,自襁褓过臣房下抱携教养,于今年二十二学问稍已知方。后来臣有子相,生才六岁以臣於朴,私恩实均父子重以老母年今七十,钟爱在朴不胜白发抱孙之情。扶杖假息愿及见朴之阶仕籍也。欲望圣慈许以合得恩例,先与臣兄之子朴使臣待罪官次,幸而免于旷败将来两遇大礼合奏期亲日,即以奏臣子某于恩例诏条,别无徼幸伏望圣慈特赐开允,奉圣旨特依奏

注:此文作于元祐四年(1089年)。见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黄氏黄庭坚族谱全集》第572页

加载中,请稍候......

  黄氏黄庭坚族谱(1045―1105)北宋著洺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曾游学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后世将其与苏轼合称“苏黄”。书法艺术独树一幟为“宋四家”之一。关于黄氏黄庭坚族谱与浦江的关系多种资料显示渊源颇深,我县民间也多有传说为厘清史实,2016年我县社科联與省社科联进行对接“黄氏黄庭坚族谱祖籍考”被确定为省级研究课题,并委托华东师范大学进行研究经过课题组研究论证,确认黄氏黄庭坚族谱为浦江黄氏始祖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氏黄庭坚族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