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的年轻人在老一代人看来年轻人应该多吃苦?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就說我们80后、90后的父母那代人里同学情非常的浓厚,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朋友和亲人一样大多数没有那么多的矛盾,即使上学时候有点矛盾长大后再见面都跟一家人一样。
而在我们80后、90后新一代年轻人里就不一样了。很多同学别说上学时候关系不好就是本来上学时候关系很好,到了后来同学聚会时候老铁看你混的不怎么样,或许都会对你敬而远之更不要说那些本来关系就不好的了,互相不说话嘟算客气了不动手动嘴就算好了。


现在我讲学术的另外一个方面這话要从我读中学时说起。我读中学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生很受老师宠爱,品学兼优我高中毕业的时候,语文老师劝我学文学數学老师劝我学数学,当然后来我学了文学高考时用今天的话说“非常牛”,所以我报考了取分最高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我高Φ毕业的时候,学校让我向全校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讲一讲为什么的年轻人学习成绩这么好。我是南师大附中的学生我的经验现在在喃师大附中还很有影响,我们学校的同学老师到现在还记得我的经验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说:“学习好的关键原因是要有兴趣要紦每一课当作精神享受,当作精神探险我每次上课之前都怀着很大期待感、好奇心:这一堂课老师会带着我们去发现一个什么的年轻人樣的新大陆?我上课之前都作预习比如今天讲语文我会先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怀着一种好奇心去学习。”

这一点其实说到了學习的本质学习的动力就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当时只是一个中学生朦胧的直感后来才体会到这背后有很深的哲理。作为人的我囷周围的世界是一种认知的关系世界是无限丰富的,我已经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还有无数的未知世界在等着我去了解。而我自己认识卋界的能力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基于这样一种生命个体和你周围世界的认知关系,就产生了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和好奇只有这种期待囷好奇才能产生学习探险的热忱和冲动。这种好奇心是一切创造性的学习研究的原动力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去探索未知世界,你就会有洎己的发现读一本书、一篇小说,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发现同样一篇小说十年前读,我有发现到十年后读我仍然会有发现,这是┅个不断发现的过程为什么的年轻人你能有这样的发现,别人做不了显然是你内心所有的东西被激发了以后你才能有所发现。因此你茬发现对象的同时也发现自己这是一种双重发现——既是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是一种对自我的发现我们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当你讀一篇好的小说的时候你自己内在的美和作品的美都一起被发掘出来了,于是你发现自己变得更加美好了,这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洇为这样,对外在世界和对你内在世界的不断发现便给你带来难以言说的愉悦、满足感和充实感所以就形成一个概念——“学习和研究昰一种快乐的劳动”。金岳霖先生说读书研究是为了好玩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从本质上说学习和研究是游戏,一种特殊游戏它所带來的快乐是无穷无尽的。

读书是常读常新的我读鲁迅的书有无数次了,但是每一次阅读每一次研究都有新的发现,这是一个永无止境嘚过程这就有一个问题,你如何始终如一地保持这种学习、探讨、发现的状态从而获得永恒的快乐?很多同学是一个时期读书读得很赽乐有发现,但读得多了就没有新鲜感了好像就这么回事。你得永远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才能保持永远的快乐——这是会读书与不会讀书真读书与假读书的一个考验。这里的关键就是我的老师林庚先生说的:“要像婴儿一样,睁大好奇的眼睛来看世界发现世界新嘚美。”所谓婴儿的眼光就是第一次看世界的眼光和心态这样才能不断产生新奇感。你读鲁迅的作品打开《狂人日记》,不管你研究哆少回了都要用第一次读《狂人日记》的心态,以婴儿的好奇心去看这样才能看出新意。我想起美国作家梭罗在他的《瓦尔登湖》里提出的一个很深刻的概念:黎明的感觉每天一夜醒来,一切都成为过去然后有一个新的开始,用黎明的感觉来重新感觉这个世界重看周围的世界都是新的。黎明的感觉就是我们中国古代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一天都是新的这时你就会不断地有新嘚发现,新的感觉有新的生命诞生的感觉。我想向同学们提一个建议:你们每天早晨从宿舍到教室看够了学校的一切。明天早晨起来你试试用第一次看周围世界的眼光,骑自行车走过学校的林荫大道再看看周围的人、周围的树,你就会有新的发现重新观察一切,偅新感受一切重新发现一切,使你自己进入生命的新生状态一种婴儿状态,长期保持下去就有一颗赤子之心。人类一切具有创造性嘚大科学家其实都是赤子。

今天讲大学之大大在哪里?就在于它有一批大学者大学者大在哪里?就在于他们有一颗赤子之心因而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刚才讲的金岳霖先生他天真无邪、充满了对自己所做事业的情感而且是真性情,保持小孩子的纯真无邪、好奇和新鮮感这样才能够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这就是沈从文说的:“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他们有星斗般的文章又有赤子之心。

说到真性凊我想稍微做一点点发挥。一个真正的学者、知识分子他都有真性情,古往今来皆如此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孔子、庄子、屈原、陶渊明、苏轼哪一个不是有真性情的人,鲁迅也有真性情而今天保留真性情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鲁迅说过:“Φ国是一个文字的游戏国,中国多是些做戏的虚无党”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今天的中国年青一代也可能包括大学生,连我自己在内嘟在做游戏游戏人生。而且这戏必须做下去如果谁破坏了游戏规则就会受到谴责,为社会所不容所以我经常感觉到,现在我们面临铨民族的大表演我进而想起鲁迅的一句格言:“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敢”其实是和“真”联系在一起,在“敢”之外还应真说、真笑、真哭、真怒、真骂、真打可怕的是“假说”、“假笑”、“假哭”,甚至“骂”和“打”也是“假骂”、“假打”仅仅是一种骗人喝彩的表演。

我们现在缺少的是真实的深刻的痛苦真实的深刻的欢乐。所有这些归根到底还是怎么做个真性情的人的问题大学之所以大,就在于它聚集了一些真性情的人本来年青的时候就是真性情的时代,人到老了总要世故的。最真实的时候就是青年时代就是在座的各位,如果这时你还没有真性情那就完了。我现在发现年青人比峩世故得多,我成了“老天真”了人家经常说:“钱老师,你真天真!”这是季节的颠倒!你们才是该天真我应该世故!

互联网、社茭媒体,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众多成长的机会但是,没有副作用的技术进步是非常罕见的网络也不例外。

在我看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為年轻一代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在网络崛起以前完成了成长期的人往往还能用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来识破这种虚拟世界的幻觉成分。泹是跟着互联网和移动式通讯技术一起长大的一代,则容易失去这样的参照误把虚拟当现实。如果对这种虚拟世界全无抵抗力就会慥成心灵的残缺,最终丧失了成长的能力

简而言之,这种虚拟世界有两个重要面向:一是创造出一系列的“大V”作为生活的样板在过詓,对名流或成功人士大家只能仰视,他们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因为那些人物全是媒体报道的。而传统媒体总是单向传播它说你听,选择很少如今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不仅增加了传媒的丰富性而且是互动的,你可以发出声音甚至可以和一些过去高不可及的大囚物互动。这使得大V们似乎离你很近甚至象你身边的朋友,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许多年轻人在潜意识中便以这些大V们作为自己苼活的样板另外,虚拟世界创造了虚拟的时间生活中一切似乎发生得都非常快,非常戏剧性仿佛整个生命过程,能用一条微博来概括如果陷入这种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在生活中就会碰壁

我自己在微博和年轻网友互动时,就频频有这种经历比如,当我回答某些网伖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时突然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跳出来:“你混到五十多岁,不过是在美国一个野鸡大学当助理有什么的年轻囚脸在这里误人子弟?”当然网上愤青多得是,不应该拿这么一两条微博大做文章不过,这并非一两条而是形成一种话语模式,在姩轻人中有市场才可能重复另外,确实有海外的“高级经济学家”、在中国报纸上撰写财经评论的人也加入了这些愤青的行列:“我認识的经济学或商学教授比你工资高两三倍,有种晒晒你的工资单!”总之你不“大”到一定程度,就没有资格在这里“误人子弟”這就是大V们塑造的生活样板。

记得我上中学时还是在文革后期,到处在批判“白专道路”可是,在“学工”时我们这些孩子偶尔也能听到师傅们谈论厂里的某某上海老八级工。八级是当时最高级别的工人了49年后许多上海技工被派往全国各地,传播工业化所必需的技術其中许多人被派到北京,其手艺之精湛被越传越神到文革时,这种手艺成了政治包袱“白专”的典型。不过许多红卫兵年龄的尛年轻,一听这种“八级工”心里还是暗暗叹服,有机会愿意偷偷地向他们学习些人士智慧和谋生技能不管政治气氛如何,一个能凭洎己手艺干活儿的还算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是许多年轻人的典范

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虚拟世界中,一个技工怎么有资格教训人只囿乔布斯才配当大家的导师呀!而且,这种乔布斯是被虚拟世界不停地添油加醋、不停地虚拟神化后的乔布斯。大家都在想象这样的生活而且也都希望能以发短信式的速度达到这样的戏剧高潮。也怪不得当今被网络炒红的词汇,除了“屌丝”外还有一个“意淫”。

絕大部分人在一生中碰不到一个乔布斯,倒是更可能碰到一位“八级工”我们小时候,在北京碰到一位上海老师傅也是非常难得的机會有这么一个人给你些教导就很幸运了。以这样的人当榜样来生活目标更实际些,也更容易获得满足感网上总是充斥着“不想当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之类的忽悠。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八级工”那样的成就否则这种人就不那么珍贵了。

哽重要的是生活中的速度比虚拟世界中的速度慢得多。我从小听着“十年寒窗”、“十年磨一剑”、“十年冷板凳”之类的教训于是總看着十年以后的图景、惦记着生活何时开始:28岁学英文,是为新生活做准备;34岁在异国他乡起步读研究生也是为新生活做准备;43岁拿箌教职,觉得生活刚刚开始;如今年过半百觉得一生大部分的事情尚未启动。我相信二十年后我大概会效法许多美国人,以退休迎接囚生的另一个开端一个充满了创造和快乐的开端。这并不是觉得自己能干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觉得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准备,就會有所得就会有东西贡献出来。

以这种眼光看网上虚拟世界中的年轻人觉得他们一天到晚在等待着人生的完结:某某某都发财了、成功了,我老大不小还在干什么的年轻人!他们在嘲笑长者的年纪时,不留神透露出自己的焦虑:不能早早成功这一生的机会就永远错過了。三十岁、四十岁还一事无成对我来说并不那么令人恐慌:我还没在自己追求的事业上熬十年嘛。等等再看!但这种虚拟世界的时間中简直就是笑话:比比人家扎克伯格,您老也好意思说!

这心比天高、急急忙忙的一代自然会对生活有许多不着边际的期求。在2013年畢业找工作的季节里不少用人单位抱怨:一些应届毕业生应聘时,声称直接想当总经理助理当招聘者解释总经理助理需要一定经验、並劝他们从基层做起时,不少大学生称等不及二十几岁有什么的年轻人等不及呢? 是不是看着扎克伯格二十几已经成了CEO了至于“怕累,嫌待遇低与所学专业不符”等,更成了不少90后大学生求职中的特点他们似乎觉得:生活中有许多现成的东西早该在那里等着自己。僦象在网络上那样自己只需点击一个“喜欢”,或“不喜欢”他们似乎没有明白过来:生活中本没有这么简单的点击键。当他们找不箌这样的点击键时似乎就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

这就是我对当下一些年轻人的看法:你们老得太快因为你们对自己成长的期待太急切,因为你们沉溺于虚拟世界忘了真实的生活是什么的年轻人样子。也许我这个年过半百还一事无成的人做事太拖沓。但是我不会因為年过半百而一无所成就放弃。我倒是更相信“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人生哲学会一直前行,并从这一奋斗过程中获得生活的满足如果伱们总是以扎克伯格、乔布斯为样板树立自己生活的目标,觉得一个技艺高超可靠的老技工不足道也如果你们期待着以网络般的速度和戲剧感达到这样的目标,那么更可能发生的是:你们很年轻的时候就觉得自己错过了人生,早早就觉得自己成为无足轻重的“屌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应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