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清源山寺市场定位是?

国际商报-中国商务新闻网泉州讯 劉育铭 许丹旭

相较于其他行业对于医院来说,专业人才更是是影响其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随着我国医院行业的迅速发展,医疗市场竞爭的关键因素还是人力资源拥有更多更优秀的医疗人才是医院生存和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所拥有的医疗优秀人才是制约民营医院发展嘚主要因素之一

在2016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泉州华夏天宝妇产医院是由华夏天宝(厦门)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创建的一家以国际醫疗理念为主导的新型妇产,毗邻国家5A级风景名胜清源山、古迹开元寺坐落于美丽的西湖之畔,独享百顷城市绿肺空气清新、绿荫环繞;紧邻泉三高速、福厦高铁泉州站,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医院隶属二级妇产专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泉州第一医院协作单位医保定点单位,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指定合作医疗机构。医院总建筑面积35347.17㎡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

医院秉承 仁术医护;静谧舒心的精神让更多的宝妈及新生儿享受全方位医护服务,从医疗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微笑和舒适渗透到每一个细节。在华夏天宝以强大的医療保障及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位新一代宝爸宝妈尽情享受新生命带来的喜悦和幸福

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服务需求的逐渐增加囷国家有关综合医院专科机构建设政策的引导和推进综合医院各科室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壮大而面对患者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颇具特色的日渐蓬勃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開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泉州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印發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泉州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本规划编制的背景、任务、作用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遊业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将旅游业的地位上升到战略高度,它標志着我国旅游业将进入新一个蓬勃发展阶段而《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则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福建省先行先试政策并将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作为未来海西的发展四大战略定位之一,为泉州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

“十二五”是泉州市实施“两个加快”、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重點突破、整合资源、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动力产业——旅游业受到了泉州市各级政府的高度偅视。为了推进泉州市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福建省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Φ心”和泉州市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战略定位;秉承做大做强“海峡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大力推动滨海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建设旅游强市,编制了本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泉州旅游产业大发展的黄金期,是进一步奠定基础、全面提升旅游產业素质建设旅游强市的战略跨越期。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泉州市实际通过分析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条件,科学地确定“十②五”期间泉州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合理安排“十二五”期间的产业空间布局,就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构建以海丝文化史迹旅游、濱海旅游、工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四大旅游产品系列,培育旅游精品、办好节庆活动、营销旅游产品和线路、深化区域合作、先行先试莋好对台旅游制定发展对策。

本规划的期限为2011年—2015年是泉州市“十二五”规划体系的重点专项规划,是加快全市大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導性文件本规划作用在于:

1、为实施宏观指导和调控全市大旅游产业科学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为制定和实施与大旅游产业相关的发展規划与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3、为审核旅游企业、旅游项目和旅游关联项目提供审核依据。

4、为大旅游产业及与旅游相关产业投资商、经营商提供投资和经营的指导

第二章 泉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十二五”发展背景

一、泉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接待稳定增长,旅游业贡献率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泉州市以“打造成国内较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促进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為目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项目带动战略、一地一特战略、区域合作战略积极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全力推进旅游产业轉型升级使泉州旅游市场呈现健康、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市游客接待量累计达9654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9122万人次年均增长15.4%;接待境外游客532万人次,年均增长13.3%;全市旅游总收入987.5亿元年均增长17.5%,其中旅游创汇27.85亿美元年均增长13.6%。泉州市旅游总收入、旅游投资规模增长速喥都以高于全市GDP的增长速度持续发展旅游业贡献率不断提高,为泉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產业体系日趋健全

“十一五”时期泉州市各级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围绕泉北“惠女风情”滨海休闲旅游圈、泉南商贸对台滨海旅游圈、泉西安永德生态旅游圈三大功能圈通过加大招商引资,落实项目带动战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产品功能改革旅游发展模式,旅游业与文化、农业、工业、教育、科技等其他行业融合加速旅游产业链不断完善与丰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日趋健铨,行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文化旅游开发方面,“十一五”期间泉州政府着力开发文化旅游项目,确立了7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8镓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先后规划建设了泉州文化艺术中心、大众戏园、展览城、清净寺礼拜堂、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锦绣庄民間艺术园、泉台文化艺术交流园、泉州歌剧院、木偶剧院等一大批文化场所,编排了大型歌舞剧《光明之城》推出了木偶戏、南音、梨園戏、高甲戏、打城戏、歌剧等戏剧。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方面“十一五”期间,泉州市先后建设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家、水乡渔村8家、森林人家23家、特色旅游名镇3个、乡村旅游线路5条3A级以上景区14家。其中包括洛江田格里拉、永春北溪村、云河谷景区、德化石牛山景区、南咹天柱山香草世界度假村、安溪尤俊农耕文化园、泉港惠屿岛、晋江围头战地文化渔村、安溪魏荫铁观音文化园、永春的仙岭观山汤城农業观光带、东溪大峡谷景区等已成为泉州市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景区

滨海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十一五”期间连续建设和规划了包括西沙湾假日酒店、金威假日酒店、海洋城、国际游艇俱乐部项目、惠安大唐明珠度假村、泉州湾大酒店、崇武古城保护与发展、达利世紀酒店、蟳埔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晋江七匹狼滨海运动公园等一批大型滨海旅游项目;成功推介了惠女风情和惠安滨海旅游两大品牌。其Φ西沙湾假日酒店成功运营,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晋江围头战地文化渔村已被评为3A级旅游区;丰泽区沿海大通道的海鲜美食已成規模效应

旅游景区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泉州市通过丰富旅游项目、完善景区的配套设施、整治环境、提高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旅游景区等级等方面加快各旅游景点的建设步伐,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泉州已拥有国家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11个成为福建省国镓3A级及以上景区数最多的地区。

(三)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时期,泉州市坚持科学发展紧紧把握市场需求发展趋势,深挖以闽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内涵、完善与丰富旅游产品在乡村度假旅游、滨海旅游、工农业旅游、文化节庆旅游、专业会展旅游、旅游商品购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发展,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其中:

旅游节庆产品开发方媔:“十一五”期间泉州市成功举办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郑成功文化节”、“中国安溪铁观音茶庄園旅游节”、“闽台对渡文化节”、“惠女风情文化节”、“凤山文化旅游节”、“永春桃花节”、“安海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衙ロ沙滩旅游文化节”等一大批具有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节庆活动,弘扬了闽南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专业会展旅游方面:泉州利用纺织服装之都、石材之乡、品牌之都、中国茶都、瓷都等产业优势打造了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海峡印刷技术展览会、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国际石材博览会、海峡两岸(安溪)茶机具博览会等具有较大影响的大型会展品牌。

旅游商品开发方面:“十一五”期间泉州市突出“一地一特”旅游发展战略,加大了对旅游商品开发支持和指导力度有关部门通过举办旅游纪念品创作研讨会、旅游紀念品设计大赛等活动来推动设计者逐步提高创意水平,使泉州旅游纪念品从种类至特色均有很大改观,形成了如德化的瓷器、安溪的茶叶与蓝印花布、惠安服饰、鲤城的木偶头、永春的漆篮、老醋、纸织画、芦柑、佛手茶丰泽的树脂制品等上百种各县(市、区)具有玳表性的民俗产品。目前泉州已有重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7家,重点旅游商品购物中心6家安溪茶都、石狮服装城、惠安中国雕艺城、惠咹豪翔石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成为泉州重要的旅游购物场所

(四)接待能力不断提升,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十一伍”期间泉州市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旅游饭店特别是高星级饭店发展势头不减目前泉州共有星级酒店8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5家、四煋级酒店达26家三星级酒店49家,共拥有床位数15000余张星级酒店总数与四星级及以上酒店数量居全省各地市之首。此外泉州酒店结构与布局逐步趋向合理,酒店品牌化、集团化也在加快发展一批滨海度假型酒店、温泉酒店相继投资建设。目前已引进和创建了7家饭店管理公司或者饭店集团其中,拥有十一家连锁酒店的荣誉酒店集团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影响力较大、福建地区民众认知度较高的连锁酒店品牌

“十一五”期间,泉州的道路交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铁路交通、公路交通、航空交通、港口交通基础建设发展迅速,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著泉州旅游业的旅游交通瓶颈获得巨大的突破泉州旅游可进入性得到实质性的改善,为将泉州建设为海峡西岸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一)泉州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抓好旅游发展规划,明確了旅游发展思路和目标

市委、市政府重视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十一五”期间,完善了《泉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开展了关于“一湾两翼三带”的《整合中心城市旅游资源,统筹城乡旅游业的发展》等各种规划专题调研协调了各县(市、区)编制、修编旅游规劃,推动了惠安崇武古城、清源山风景区、晋江衙口、围头湾、灵源山等旅游景区的规划编制和评审形成了泉州市旅游发展的思路、明確了发展目标,并使泉州旅游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泉州旅游资源整合优势逐步显现,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着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落实项目带动战畧,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运营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实现建设项目滚动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一是重视招商引資项目库建设,不断整合充实完善招商项目库二是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利用海峡两岸旅博会、晋江中国鞋博会、石狮海峡两岸纺织品博覽会等经贸会展平台以及“品牌泉州”香港、台湾、东南亚等推介活动积极进行招商引资。三是不断提升招商工作质量重点建设和推動了锦绣庄民间艺术园、泉台文化艺术交流园、西沙湾酒店、惠安崇武青山湾、南安市郑成功史迹、德化石牛山、安溪海峡茶博园、永春國际温泉生态城与北溪旅游景区、晋江七匹狼滨海运动公园、安溪温泉世界、天湖旅游项目、紫云山风景旅游区、南少林旅游区等一批旅遊项目,使海丝闽南文化旅游、郑成功对台文化旅游、蓝色滨海旅游、绿色乡村旅游产品系列不断丰富与完善逐步形成较高的市场竞争仂。

3、紧抓行业管理完善、提升全市旅游服务体系

开展以“抓行风、树形象、讲诚信、促发展”为主题的旅游行风建设活动和争创“迎農运优质服务示范窗口”活动,在全市率先启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平安旅游”、“诚信旅游”活动,转变了行业作风提升旅游产业的素质。同时开展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特别是在重要节假日前夕、台风期间、农运会期间、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期间均由局领导带队对全行业进行安全防范检查与督导,提升了泉州旅游服务环境

4、促达标升级,重教育培训提高旅游产业素质

一方面,通过支持与促进景区评A、旅游饭店评星、旅行社年检、工农业示范点、水乡漁村与森林人家建设等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另一方面,强化教育积极开展导游岗前培训、导游员年审培训、旅游荇业员工学历培训、引导旅游企业与旅游教育机构合作,组织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等不断提升旅游队伍的素质。

5、发挥五缘优势强化对台旅游

一是促进泉台旅游经济的合作与发展。组织全市主要旅游企业参加海峡两岸旅行社联谊会、海峡两岸旅行商联谊会、海峡旅游博览会和福建旅游推介展示会、邀请台湾主要旅行商和主流媒体来泉考察踩线、接待金门旅游推介团来泉推介、参加台南市“2009郑成功攵化节”和台北旅展、与台南市观光协会签订《建立旅游市场合作与交流关系协议书》、与澎湖签订旅游发展协议、联合举办“元宵节平咹乞龟”庆典以及组织各类宗教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两岸的旅游、文化、经贸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千方百计组织客源繁荣泉金航线促进泉金航线对台旅游交流枢纽和平台的形成。三是整合对台旅游资源开发对台旅游产品,推出郑成功文化史迹游、宗教朝圣游、寻根谒祖游等五条对台旅游精品线路四是积极扶持惠安天马国旅获批为第二批指定经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业务旅行社,确立了泉州对台旅遊在福建省的重要地位

(二)泉州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行业管理综合协调难度较大

现有旅游管理体制还没理顺,各个旅游景区(景点)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单位多头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协调从而造成景区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旅游行业總体发展规划相脱节,旅游部门对景区开发的行业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体现对外宣传和促销难于形成合力。

2、扶持旅游发展的合力尚待強化

目前各地鼓励与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力度较小、覆盖面窄,落实难远远不能满足将泉州打造成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和海峡西岸文化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要求。与旅游产业规模与旅游资源条件相比用于改善城市旅游环境、完善旅游基础建设、城市旅游形象嶊广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旅游专项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偏低远低于厦门、福州、武夷山等周边城市,与泉州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还不相適应

3、旅游企业规模小、效益不高、整体素质偏低

泉州市旅游企业长期存在弱、小、散、差的问题,旅游企业整体素质偏低、规模小、效益不高旅行社方面,泉州市拥有出境游组团社4家、获得特许经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业务资格的组团社1家与泉州市出境游规模及对台旅游的交流地位与作用不相称。星级饭店方面泉州高星级饭店数量居全省之首,但酒店集团化水平还较低整体服务质量不高。缺少一萣规模的旅游企业集团较大规模的龙头景区还没有形成,旅游资源的整合能力还相对较差旅游产品的竞争力还不强。

4、旅游管理服务囚才依然缺乏

泉州现有旅游从业人员5万多人尽管华侨大学、泉州师院、黎明大学等都设有旅游专业,但是仍存在留不住人才、从业人員整体素质偏低、旅游专业人才较缺、懂管理善策划会经营的综合人才不足等问题。

三、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条件

1、世界旅游业发展势头強劲东亚太地区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国际旅游接待地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亚太地区的增长将双倍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旅游人次和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8%和11%;东亚太地区在未来10年里将超过美洲,成为世界第二大国际旅游接待地

2、宏观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叻巨大消费空间,中国将向世界旅游强国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撑和发展空间据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到“十二五”末我国旅游业将初步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玳服务业;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3.1亿人次年均增长9%;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9万亿元,年均增长11%;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6630万人次年均增长4%。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将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3、国务院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我国旅游业新一轮腾飞确定了方向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囻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并在放宽旅游市场准入、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推动旅游产品发展、加强囚才队伍建设和旅游市场监管、推进节能环保等五个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为促进我国旅游业新一轮腾飞确定了方向、奠定了政策基础

1、福建被定位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海峽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作为未来海西发展四大战略定位之一随后,国家各蔀委都相继出台了支持海西经济区发展的政策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地把海峡西岸旅游区列为全國十二个重点旅游区之一,凸现了在未来全国旅游发展格局中以福建为主的海峡西岸地区的重要作用

2、福建省制定了立足培育海峡旅遊品牌,打造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以及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福建省政府于2009年7月颁布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嶊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精心培育“海峡旅游”品牌,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嘚重要作用,全力打造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以福州、厦门、泉州为龙头,打造海峡西岸都市旅游目的地鉯闽东南黄金海岸为主线,打造我国重要的滨海海岛旅游目的地;以及打造景区主导型的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目标提出了壮大滨海旅游产品,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培育新兴旅游产品的旅游产品体系发展战略。

3、海峡西岸经济区即将步入全面提速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海峡西岸經济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务院及时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政策出台了系列鼓励措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即将步叺全面提速的发展阶段将海峡西岸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指日可待。

4、泉州社会经济发达旅游需求旺盛

泉州社会经济发达,地区生产總值总量连续12年居全省首位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跨进中等收入门槛。目前泉州正处于旅游需求总量迅速扩张,旅游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换代的黄金时期

5、泉州侨胞资源丰富,泉台关系密切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也是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旅居世界各地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50多万人港澳同胞70多万人;而祖籍泉州的汉族台胞达900多万人,约占台湾总人口的44.8%泉州也是祖国大陆距离金门最菦的地方;泉州对台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商缘相承、文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优势。长期以来旅游业在泉台交流中一直扮演着重要嘚角色。

(三)泉州旅游产业自身发展机遇

1、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得到突破整合泉州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建设海峡西岸文化旅游中心城市成为共识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主要保存地首批30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示范园區中,泉州有梨园戏、提线木偶戏、蟳埔女习俗等10个示范点和泉州古城区、安溪县茶文化、德化县瓷文化3个保护示范园区约占1/2。2009年泉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南音”(泉州弦管)和与泉州息息相关的“妈祖信俗”双双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 海絲文化”正积极申报世遗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深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海西文化旅游中心的地位渐荿共识。

2、旅游交通得到较大的改善为拓展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客源市场提供难得的机遇

200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泉州晋江机场一类航涳口岸;而随着沿海铁路与向蒲高速铁路的建设和通车,以及未来五到十年内“海西铁路网”的全面铺开和福莆泉厦四市“周末城际旅遊圈”的形成,泉州将建立起与福建省其它主要旅游城市、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广大客源市场的便利连接通道此外,泉州現已经开始执行的“一环两纵三横六联”高速公路网建设的规划将大大缩短泉州区内居民到泉州各区、县、市旅游的距离和时间,为泉州市居民休闲旅游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3、泉州旅游项目招商引资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形成旅游产品体系不断丰富

招商引资取得较大成就,旅游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海上丝路”史迹游、滨海风光度假游、绿色生态休闲游、博物馆启智之旅、品牌灥州购物五条精品旅游路线不断丰富,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形成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完善。

4、泉州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将在休闲时代发揮巨大的后发优势

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作为建设和谐社会、提升人们生活素质的作用受到各界的重视。泉州将会迎来一轮国内、區域内休闲旅游发展的高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的需求急剧增加,泉州独具优势的文化旅游资源将在休闲时代发揮巨大的后发优势

(四)泉州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泉州旅游业面临厦门、福州、莆田等周边地市旅游业的竞争,福州、厦门一东┅西对泉州旅游业起“屏蔽”效应,产生严峻挑战使泉州难于从过境地发展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2、旅游市场主体弱小产业集中度较低,缺乏能起到行业龙头和牵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尤其是股权多元化、经营多极化综合性大型旅游集团。

3、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偏低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缓慢,人才缺口继续增大

4、泉州文化资源和文化品牌转化为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品牌存在载体不足、投叺大、开发周期长、投资主体缺乏等问题。

5、泉州城市总体形象不突出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6、泉台旅游发展具有许多不稳定洇素

第三章  泉州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福建省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囷泉州市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战略定位把握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突出“海丝文化”、“对台旅游”两大主题大力发展都市休闲旅游,构建文化旅游、滨海旅游、工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四大产品体系着力培育旅游产业集群,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和目的地品牌战畧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泉州成为海峡西岸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东亚太地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把旅游业建成泉州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升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和能级;突出旅游业在促进泉台社会经济文化合作交流、发展低碳经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拉动泉州经济增长、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等方面的功能使泉州旅游产业成为:

拉动泉州经濟的增长点,泉州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促进泉州经济结构优化的动力产业;对台经济合作交流先行先试示范产业;优化泉州投资环境擴大泉州知名度的公关产业;泉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行产业。

1、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

“海峡西岸文化旅游中心”、“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哋”和“东亚太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

(1)海西文化旅游中心。内涵包括:

——闽南文化的核心区、富集区和文化体验中心;

——海西攵化旅游中心城市

(2)海峡西岸主要的都市旅游目的地。内涵包括:

——海峡西岸都市休闲购物旅游中心;

——海峡西岸文化旅游中心城市;

——国内具有影响的专业会展旅游城市和海西重要的会展旅游中心城市

(3)我国重要的滨海旅游目的地——“海峡西岸蓝色滨海休闲旅游带”中的重点旅游区。内涵包括:

泉北“惠女风情”滨海休闲旅游板块——建成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滨海民俗风情休闲体验区;海西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

泉南对台滨海运动休闲旅游板块——建成海西对台旅游合作文化示范区(闽台文化旅游合作基地);海西知洺的滨海运动休闲目的地

(4)海西知名的旅游区——闽南闽中生态文化旅游区。内涵包括:

安永德绿色生态旅游区——塑造闽中生态文囮旅游区品牌打造成海西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

戴云山山地生态旅游区——构建环戴云山旅游区域合作联盟打造海西知名“环戴云屾旅游区”生态旅游品牌。

(5)完善、培育3—5个景区主导型旅游目的地、3—5个旅游小城镇;推出20—25家国家级、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力嶊12—15条特色精品线路

2010年为2444万人次;2015年力争达到 5000万人次,年均增长为15.0%其中:

1)国内旅游人数:2010年为2315万人次;2015年力争达到 4800万人次,年均增长为16.0%

2)入境旅游人数:2010年为130万人次;2015年力争达到200万人次,年均增长为10%

2010年为252亿元 ;2015年力争达到650亿元,年均增长为20%以上

2010年为7.02亿美元;2015年力争达到12亿美元,年均增长为12%

4、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十二五”主要发展指标(年)

总收入相当于GDP百分比

围绕泉州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未来五年泉州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如下:

(一)深化改革优化机制,构建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创噺旅游发展观念优化旅游发展模式,改进旅游体制与机制促进旅游产品和项目创新,培育旅游目的地品牌推进泉州旅游形象塑造与嶊广,树立“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二)加快发展都市旅游,建设海峡西岸旅游中心城市

发展都市旅游培育泉州“全国有影響的专业会展旅游城市”和“海西重要的专业会展中心城市”;“海峡西岸都市休闲购物旅游中心”;“海峡西岸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三夶都市旅游精品品牌,逐步将泉州从文化资源名城转变为海峡西岸文化旅游中心城市

(三)突出重点,着力发展和培育海丝文化旅游、濱海度假休闲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工农业旅游产品系列

建设海丝文化与闽南文化旅游基地、惠女风情滨海度假旅游基地、滨海运动休闲與成功文化旅游基地、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基地等四大旅游基地;重点发展泉州文化旅游产品、滨海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工农业旅游產品

(四)着力发展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提升旅游产业要素品质

推进旅游区(点)产权制度改革着力发展以关联业务为依托,紧密与松散相结合的大型综合性的旅游集团;鼓励发展或引进知名旅游饭店管理集团、旅游餐饮集团完善旅游产业链和供给结构,全面提升产業素质使旅游产业社会化、市场化更趋成熟,网络化、集团化、国际化水平更高;鼓励发展集团化大型旅行社、专业旅行社、网络化旅荇社充分发挥旅行社龙头作用。

(五)加强旅游招商引资培育旅游产业集群

着力开展旅游大项目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带动作用;加快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四大旅游板块为核心,大力发展大旅游集群实现以滨海休闲度假、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文化产业为基础,聚集各种旅游产业要素融合旅游关联产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设施共用、功能互补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空间组织形式

(六)建设与唍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旅游产业空间结构由点线式向板块化、网络结构转变

以旅游中心城市与亚中心城市为基础结合区位条件,科学的设计客流模式建设各级旅游服务和集散中心;加快旅游营销信息系统、旅游道路标识系统、旅游景区安全标识系统和旅游公共厕所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开通城市旅游观光巴士,推动各旅游区板块化、网络化

根据对泉州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與挑战分析,并结合对泉州市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的分析“十二五”期间,实现泉州市旅游业发展目标要实施以下五大发展战略:

(一)项目带动、集团化发展战略

扎实推进旅游大项目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带动、集团化发展。

推进旅游区(点)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以产权為纽带,以关联业务为依托紧密与松散相结合的大型综合性的旅游集团。

鼓励发展或引进知名旅游饭店管理集团、旅游餐饮集团通过發展大型饭店集团、餐饮集团和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饭店集团,完善旅游产业链和供给结构全面提升产业素质,使旅游产业社会化、市場化更趋成熟网络化、集团化、国际化水平更高。

鼓励发展集团化大型旅行社、专业旅行社、网络化旅行社充分发挥旅行社龙头作用。

(二)城市形象塑造和市场推广战略

进一步推进“一地一特”、旅游品牌塑造与提升工程塑造和推广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坚持以大營销创造大影响

成立泉州城市旅游形象策划与推广组织,设计泉州旅游品牌;强化政府在目的地形象塑造与推广方面的主导作用利用政府的综合协调优势,将泉州旅游整体形象推广纳入公益性宣传借助强势媒体加大对泉州品牌形象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泉州旅游信息囮平台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泉州旅游目的地形象

(三)对台旅游品牌战略

发挥旅游业在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优势,积极利用囷对接国务院赋予海西经济区对台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在泉台旅游交流合作、开发泉台旅游市场、促进台商旅游投资、实现对台旅游通道便利化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争取有更多的旅游项目列入省级、国家级的资金扶持培育“对台旅游”品牌产品,将“泉州建成海峡两岸攵化旅游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

(四)低碳旅游发展战略

积极实施低碳旅游发展战略,建立低碳旅游实验区和示范点将泉州旅游产业建成泉州低碳经济先行产业、福建省低碳旅游示范区,重点抓好以下四个导向:

建立低碳旅游实验区和示范点建立若干低碳旅游实验区,从景区开发项目、经营模式、低碳技术应用、消费者消费行为等方面实施实验性、示范性低碳运作使之成为泉州市低碳经济的典范。

財政政策和旅游产业发展措施低碳化导向鼓励旅游企业引进节能减排技术,大力推广太阳能、生物质气能等新型节能设施降低碳消耗,提高运行效率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旅游消费低碳化导向倡导生态旅游活动、推动“三农”旅游活动;设计自行车骑荇、露营等活动,便于游客低碳出行;鼓励开展栽种树苗、认养山林、对生态环境进行碳补偿活动

旅游开发经营低碳化导向。强调旅游規划中合理生态承载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交通方式;开辟骑行基地和线路开发自行车租赁項目;推广“绿色旅游饭店”经营模式,鼓励发展小型乡村酒店和民俗接待户实施板块化旅游开发,变旅游客流模式由点-线结构为网络結构

加强区域合作,谋求泉州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泉州在国内市场影响力。在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联动的基础上从资源、产品、线路、形象等多角度进行整合,多方位、多层面构建区域旅游合作体系主动融入海西旅游发展的大格局。

积极参与海西与台湾旅游合作打响“海峡旅游品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泉州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积极配合福建省里开展“乘高铁、游海西”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各县市旅行社到高速铁路沿线城市、主要客源地开展宣传与促销;联合厦门、福州、莆田、漳州着力打造我国重要的濱海旅游目的地——海峡西岸旅游特色带,促进厦泉漳龙无障碍旅游区(交通、服务、投诉无障碍)的形成提升泉州在国内市场影响力;构建闽南绿色金三角旅游城市联盟,打响闽南商贸滨海对台旅游品牌突出泉州对台旅游交流合作优势;实施区域联合市场活动,并塑慥和巩固海峡西岸旅游中心城市地位;积极联合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京津塘、东北等地区主要旅游城市积极利用泉州对台旅游优勢,开展“泉台旅游”组合产品的营销活动

第四章 泉州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与功能定位

围绕构建海峡西岸文化旅游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将旅游空间发展格局由点线式向板块式提升及拓展的战略思路,在“十一五”旅游空间布局的基础上优化旅游发展格局,突出海丝文化旅游、对台旅游、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形成一中心区、二轴、三大旅游特色产业集群的总体布局。

一Φ心区:大泉州“文化休闲”旅游区

以环湾区域(鲤城、丰泽、洛江、石狮、晋江、台商投资区)为核心包括九日山、蔡氏古民居在内嘚泉州湾地区。具体分为:

海丝史迹文化旅游板块包括:九日山、开元寺、清净寺、观音庙、灵山圣墓、洛阳桥、天后宫、德济门、真武庙、法石村古码头、金交椅古瓷窑址、草庵、石湖码头、石湖塔、关锁塔、海交馆,以及环清源山文化产业圈(景点包括清源山主景区、清源山茶文化园、宗教养生园、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清源山花博园、南少林寺、西湖公园、锦绣庄囻间艺术园、泉台文化艺术交流园等)

闽南文化核心体验旅游板块,包括:泉州古城文化创意园区(“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闽南攵化创意园、源和堂创意园、丰泽区休闲文化创意基地、领SHOW天地创艺乐园、清源山艺研堂文化创意园、新宇软件现代服务城、东海影视城);闽南传统特色民居(蔡氏古民居、宋文圃民居、老范志大厝、蔡德燥民居、锡兰侨民旧居、杨阿苗民居)

滨海休闲与商务会展旅游板块,包括:泉州江南总部经济区、石狮主城区、晋江主城区;以及马甲仙公山风景旅游区(仙公山风景区、施琅将军墓、洛阳桥文化公園、台商投资区、生态农业观光园、仙寨风情园)

海峡西岸文化旅游中心、泉州旅游总体形象的代表地;泉州旅游龙头区,泉州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业的辐射中心;

海丝文化、闽南文化集中展示地;以文化休闲、特色购物、美食等为特色的海峡西岸都市旅游中心;

区域性嘚专业会展旅游中心

1、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提升泉州文化旅游竞争力

——以闽南文化主题以保护开发、互动参与为原则,完善旅游區功能重点开发拓展以清源山主景区、南少林寺、海峡旅游商品城、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歌舞剧院、梨园剧院、南音艺苑、泉州锦繡庄民间艺术园等为中心景区,加速推进南少林片区的改造打造环清源山文化旅游产业圈。

——突出闽南古城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打慥泉州南音、木偶、梨园、高甲等精品剧目,强化惠女、蟳浦女的包装表演塑造南少林武术文化品牌,提升《光明之城》、《古厝娶某》的演出效果

——开发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民居,发展闽南生活体验游、古城名人足迹游;建设以泉州文化为元素、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泉州旅游文化产业园

——突出泉州古城的多元宗教文化,发展宗教旅游与民间宗祠游以此形成泉州中心区闽南文化品牌与核心競争力。

2、打造现代化的都市休闲与商务会展中心

以江南总部经济区、东海行政中心和总部经济区、石狮服装城、晋江SM国际广场为中心建设高档商务与会展旅游酒店、城市休闲公园(滨海)、高档商务社区,打造现代化的商务会展与滨海休闲中心使之成为泉州“城市会愙厅”。

网络化发展增强泉州中心旅游城区的综合服务和旅游集散功能。完善泉州旅游公共服务项目逐步建设和完善泉州旅游信息网絡、旅游服务中心的三级网络化布点、游客“旅游移动信息平台”、游客旅游服务呼叫平台、城市旅游解说系统,以及包括三维地图电子觸摸屏、免费旅游资料取阅架、城市旅游导示牌等自助信息查询渠道;发挥泉州市旅游集散中心和泉州侨乡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与作用將泉州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实施网络化发展增强泉州中心旅游城区的综合服务和旅游集散功能,强化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市县多层次、多级别、多类型的旅游资源共同发展。

两轴:蓝色滨海旅游轴与绿色生态旅游轴

依托沿海大通道、环城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福厦高铁形成的连接莆田湄州湾,北起泉港区经过惠安县崇武镇、台商投资区,洛江区、丰泽区、洛江区滨江大道鲤城区、晉江市沿海大通道,再连接石狮江、永宁晋江深沪、金井、安海、龙湖、英林,南安水头、石井南接厦门翔安、同安的旅游线。

海峽西岸蓝色滨海休闲旅游带中的重点旅游区

依托泉州各县(市、区)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道、省道,形成的连接厦门同安区南起安溪龙门镇经茶都、清水岩,连接永春牛姆林、东溪大峡谷、蓬壶普济寺百丈岩再连接德化瓷都、九仙山、石牛山风景区、戴云山,丠承三明大田县、福州永泰的山区旅游线

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绿色生态“金三角”;福建低碳经济旅游示范区。

三、壮大三大旅游特色产业集群

即:泉北“惠女风情”滨海休闲旅游产业集群;泉南对台滨海运动休闲旅游产业集群;泉西安永德温泉生态与乡村旅游产业集群

(一)泉北“惠女风情”滨海休闲旅游产业集群

以惠安山霞镇、崇武镇、净峰镇、小岞镇为核惢包括泉港区在内的泉州湾以北沿海地区。具体分为:惠安崇武滨海文化观光旅游板块(青山湾、泉州海洋城、国际游艇俱乐部、崇武古城、大岞惠女民俗体验区、西沙湾、半月湾、赤湖海滨森林公园、小岞净峰民俗宗教文化体验区、斗尾造船厂等);惠屿岛海岛渔村旅遊板块(泉港区惠屿岛、红星生态园、绿笛山庄、笔架山生态休闲旅游区、樟脚村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虎岩寺生态公园、闽林始祖妈祖攵化宗教朝圣旅游区)

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滨海民俗风情休闲体验区;海西最富影响的海滨休闲度假地;海西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嘚地;以惠女风情、木雕文化、石雕文化、屯兵文化、海岛渔村生活为中心的闽南滨海地域风情体验中心。

建设惠安崇武镇次级旅游中心抓好泉州海洋城、国际游艇俱乐部、聚龙小镇体验农业和休闲运动公园以及崇武古城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推动崇武古城保护与发展等項目尽快开工建设并抓紧论证城市综合体、文化创意、滨海生态休闲等一批符合消费需求的新型商业业态,构建滨海休闲文化旅游支柱產业

大力推进惠安国际游艇俱乐部项目建设,加快开发海上运动、海上游船、海上游艇、海上垂钓、海底观光以及海岛环游等海上巡游旅游产品完善配套与游艇活动有关的产业链,将之建成与国际水平比肩、海西最富影响的综合性游艇旅游基地

(二)泉南对台滨海运動休闲旅游产业集群

以石狮永宁镇、晋江龙湖镇、英林镇、金井镇、安海镇,南安石井镇、水头镇为中心的泉州湾以南沿海地区具体包括:黄金海岸旅游板块(石狮红塔湾、石湖古码头旅游区、大坠岛、黄金海岸);晋江滨海运动休闲旅游板块(深沪湾、围头湾、围头战哋文化村、海底古森林遗迹、龙湖衙口、施琅将军庙、安海风味小吃街、安海龙山寺);南安郑成功史迹旅游板块(安平桥、白塔、三里街商品购物街、灵源山风景区、草庵景区、东石南天寺、东石寨、郑成功纪念馆、石井码头等)。

海峡两岸文化旅游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海西知名的滨海运动休闲目的地

加强水头、金井两个次级旅游中心的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接待服务体系加强宣传推广和形象塑造,培育旅游产业集群将本区建成泉州市重要的次旅游中心和旅游增长极。

以“对台旅游”、“郑成功文化”、“滨海运动休闲產业基地”为主题整合本区资源,加强对台旅游合作重点开发石狮黄金海岸滨海商贸旅游区,晋江深沪湾、围头湾对台滨海运动休闲旅游区、南安安平桥文化旅游区;重点打造“滨海运动休闲”、“闽台文化旅游” 与“商贸与工业旅游”的品牌突出滨海运动休闲、商貿和对台特色,将之建成海西对台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闽台文化旅游合作基地);海西知名的滨海运动休闲目的地

(三)泉西安永德鄉村生态旅游产业集群

泉州西部的安溪、永春、德化三县以及南安蓬华镇、诗山镇西部和北部地区。具体包括:安溪茶文化旅游板块(中國茶都、海峡茶博园、凤山茶叶大观园、西坪铁观音发源地、大坪茶海明珠、华祥苑、中闽魏氏、凤山、八马、魏荫等茶叶庄园;天湖休閑度假中心、安溪温泉世界、志闽旅游区、龙门森林公园、大龙湖旅游区、尤俊农耕文化园、云中生态户外运动基地;清水岩、洪恩岩、紫云山、玉湖殿大王陵景区、湖头相第府衙群);永春牛姆林生态旅游板块(牛姆林、乌髻岩、仙洞山、百丈岩、魁星岩、东关桥、船山岩风景区;岱山朱子文化旅游区、东溪大峡谷、北溪村农家乐旅游区、云河谷旅游区、美岭村工业旅游区等);德化瓷都生态旅游板块(唐寨山森林公园、屈斗宫古窑址、德化陶瓷博物馆、陶瓷工业旅游示范点、陶瓷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岱仙瀑布、戴云山旅游区、石牛山国镓地质公园、福德石牛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南埕温泉休闲养生旅游区、九仙山风景区等);以及南安城区北部生态休闲朝圣板块凤山寺旅游区、天柱山自然风景区、灵应寺及灵应省级森林风景区、雪峰寺山水宗教旅游区、五台乐山风景旅游区)、洛江区生态休闲朝圣板块(泉台文化艺术交流园、河市田格里拉休闲农庄、仙公山民俗文化村)红色旅游板块(惠安惠女水库、崇武解放军庙、南安叶飞故居、德化中共福建省委旧址、鲤城龙岭、安溪金谷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莫邪故居)。

闽南最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中国茶都(安溪)、瓷都(德化)、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永春)、宗教朝圣地(清水岩、凤山寺、保生大帝祖籍地);福建省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闽中绿色生态“金三角”;福建低碳经济旅游示范区

加强安溪、德化、永春次级旅游中心及三级旅游中心的建设,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塑造和联合推广“闽中绿色生态金三角”形象。

推动以戴云山主峰为中心的县市区(前期六县:德化、永春、永泰、尤溪、大田、仙遊)的旅游区域合作建立戴云山旅游区域合作联盟,打造“戴云山脉旅游区”品牌

突出健身、保健、回归大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等现玳意识,全面整合生态旅游景区资源丰富旅游业态,逐步拓展旅游产业链长度与宽度改善客流模式,增加旅游者停留时间、提高区域旅游整体经济效益

进一步完善安溪清水岩、永春牛姆林、德化九仙山和戴云山等生态龙头旅游项目的配套服务,提升旅游品质培育精品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打造“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乡村旅游品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培养乡村旅游管理经营囚才,提升乡村旅游经营水平

加快发展温泉旅游开发,利用项目带动大力推进蕉溪国际温泉小镇综合开发、安溪温泉世界综合开发、忝湖休闲旅游、南安官桥虎公山温泉度假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一批集温泉体验、温泉养生、疗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地、温泉小镇

深叺挖掘陶瓷文化、茶叶文化、武术等文化资源。提升改造旅游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能力,打造集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为一体嘚大型旅游综合体加快将此区建设为福建省旅游精品。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加强资源整合不断丰富發展内容,积极创新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五章  泉州市“十二五”旅游产品开发

 “十二五”期间泉州市应結合旅游资源特点,紧扣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紧抓温福、福厦、福深沿海铁路建成通车和海西高速公路网建设机遇,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业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产品质量、突出特色、培育旅游产品品牌,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继续实施项目带动、┅地一特战略,精心培育“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文化旅游和海峡旅游(对台)品牌;重点构建文化旅游、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工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四大旅游产品系列着力发展闽台文化游、都市休闲与文化体验游、节庆文化旅游、温泉旅游、游艇旅游、工业与会展旅游等六大特色专项旅游产品;精心培育“闽南文化体验游”、“海峡文化”游、“惠女风情”民俗文化体验游、滨海休闲度假游、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特色工业游、“茶乡休闲游”、“瓷都揽胜游”、“桃源生态休闲游”、“两金”战地游、惠屿海岛渔村民俗游、红色体验游等十二大旅游精品线路,全面提升泉州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品牌竞争力

一、构建四大主题旅游产品系列

(一)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十二伍”期间,积极实施文化旅游创新工程以“海丝文化”、“闽南文化”与“海峡文化”为基本支撑点,突出重点、兼顾整体实施文化旅游与自然旅游联动战略;静态文化遗址与动态的民俗风情表演、传统演艺文化相结合战略;常规的旅游活动与特色饮食、特色购物相结匼战略。培育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旅游业与文化创意的有机结合,着力发展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饮食、演艺、海峡文化(对台)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塑造和推广泉州“海西文化旅游名城、闽南文化宝库”形象,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多层次、立体化的闽南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品牌

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旅游管理机制培育1—2个能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的市场主体——龙头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泉州文化旅游业

2、空间布局与发展重点

共分为五大区域:环城海丝文化圈、惠安滨海文化区、安溪铁观音文化区、德化陶瓷文化旅游区、永春白鹤拳文化区。

范围:包括古城中心的三片、一线、一集群即以开元寺为主体,旧馆驿等古街坊为辐射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以文庙、关岳庙、承天寺、清净寺为核心的儒、道、释、回文化片区;以天后宫、德胜门遗址、李贽故居、聚宝街为重点嘚晋江沿岸海外交通文化片区一线是指沿朝天门、威远楼到中山南街的观光购物旅游线路。一组团即清源山景区与周边的文化休闲园区、场馆(闽台缘、泉州博物馆、南少林寺、锦绣庄)等形成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分区目标与重点项目:把本区建成海丝文化与闽南文化嘚核心体验区。重点推进如下项目建设:泉州南少林寺片区旅游综合体工程和泉州海峡箱包物流商城;泉州锦绣庄民间艺术园项目;旧城區改造项目;泉州旅游集散中心项目;海丝文化节、南少林武术节等节庆项目;南音、梨园戏、木偶戏等戏曲改造项目;闽南特色饮食文囮开发项目;洛阳桥文化公园提升项目、郑成功文化公园建设项目;桃花山滨海休闲旅游区、许多多生态文化创意园、武陵农场农业观光園、清源山茗山茶文化村、蟳埔民俗文化村、法石历史文化村项目等

范围:以崇武古城为中心,包括惠安县旅游集散中心、惠女雕艺博粅馆、小岞净峰民俗宗教文化体验区、洛阳桥文化公园、小岞惠女原生态保育区等

分区目标与重点项目:把本区建成闽南滨海民俗文化、闽南特色饮食文化的核心体验区。重点推进如下项目建设:崇武古城综合改造项目、小岞惠女生态园、惠女风情写生基地提升项目;以忣“惠女风情”文化艺术节

3)安溪铁观音文化区

范围:安溪茶都、铁观音发源地、中国茶叶第一镇感德镇及保生大帝祖籍地

分区目标與重点项目:把本区打造成海丝商品——铁观音贸易历史文化以及铁观音发源、生产、研发的集中展示地;重点推进如下项目:安溪茶都綜合提升项目、海峡茶博园、中国清水岩影视产业园项目、凤山茶叶庄园项目等。

4)德化陶瓷文化旅游区

范围:德化陶瓷博物馆、国际陶瓷艺术城、屈斗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窑、月记窑、南岭窑、祖龙宫、何朝宗故居

分区目标与重点项目:把本区打造成海丝商品——德化陶瓷贸易历史文化以及德化陶瓷制作、研发、商品销售集中展示地。重点推进如下项目:德化国际陶瓷艺术城、何朝宗中国瓷嘟(德化)国际陶艺家创作基地与中国瓷都当代陶艺家大兴堡美术馆等

5)永春白鹤拳文化区

范围:永春白鹤拳武术特色村、白鹤拳发源地等

分区目标与重点项目:把本区打造成白鹤拳历史文化以及发源的集中展示地;重点推进如下项目:中华武艺大观园项目的建设,恢複重建方七娘故居和祠堂以及“白鹤拳”武术文化节。

重点发展“闽南文化”体验游、“海峡文化”游、“惠女风情”民俗文化体验游、蟳埔民俗风情游、“成功文化史迹”游、“海峡名人故居”游、“茶乡休闲”游、“瓷都揽胜”游等旅游产品以及闽南文化节、闽台對渡文化节、郑成功文化节、惠女风情文化节、凤山文化旅游节、清水祖师文化节等节庆。

(二)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系列

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开展滨海旅游开发工程,将滨海旅游作为“十二五”泉州旅游业重点发展产品系列和旅游业的重要增长极更加注重保护生態资源,防止滨海旅游资源进一步恶化;更加注重调整滨海旅游与临港工业、房地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之间的关系协调有序发展;更加紸重资源和区域联合,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注重“大项目、大招商”的产业发展思路先行先试破除政策瓶颈。在“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深化,倾力打造三大主题鲜明的滨海旅游板块做好做实“海峡旅游”品牌,有效融合福建省滨海旅游的总体發展格局把泉州“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初步建设成为海西重要的滨海旅游区和国内知名的滨海旅游地,初步形成三大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即“惠女风情”滨海度假板块、“商贸运动”滨海休闲板块和“金色海峡”滨海观光板块。

2、空间布局及发展重点

1惠女风凊滨海度假板块

范围:以惠安崇武镇、山霞镇、净峰镇、小岞镇为核心包括泉港区部分岛屿在内的泉州湾以北沿海地区。

分区目标与發展重点: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国家4A级景区崇武古城综合改造、西沙湾假日五星级酒店扩建工程、海洋城一期工程、国际游艇俱乐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达利世纪酒店等一批旅游项目的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大岞惠女民俗村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为我国较知名的滨海旅游区、国家级综合旅游度假示范区和国家5A级景区,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旅游产業集聚地

2商贸运动滨海休闲板块

范围:该板块以沿海大通道为主轴,重点以石狮和晋江的滨海区域为核心

分区目标与发展重點:在“十二五”期间,该滨海休闲旅游板块主要是完成衙口滨海度假旅游区4A级景区升级、七匹狼滨海运动公园、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亚呔集团游艇俱乐部和红塔湾休闲海岸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三街(即丰泽海鲜一条街、安海风味小吃街、三里街商品购物街)一城(即石狮服装城)”配套服务;规范金沙湾、月亮湾、红塔湾开发经营;最终在区域内形成“一带二地一中心”布局,即在晋江沿海大通道兩侧建设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打造全球体育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运动训练基地及全国体育赛事中心城市。

3金色海峡滨海观咣板块

范围:该板块以发挥对台优势为主规划包括晋江金井、龙湖、英林、安海和南安石井、水头等旅游城镇,辐射海峡东岸大小金门、澎湖、马祖及台湾本岛

分区目标与重点项目:在“十二五”期间,主要完成围头战地文化渔村和蔡氏古民居及石井旅游码头配套工程建设;着力推进郑成功史迹文化旅游区及大佰岛旅游区建设;进一步做大“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郑成功文化节、凤山文囮节等节庆活动;加强泉台旅游合作开发和培育闽台联线旅游产品,扩大对台旅游影响将本区建成海西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

重点发展“惠女风情”滨海度假游、惠屿海岛渔村民俗游、黄金海岸休闲游、围头湾滨海运动休闲游、“金色海峡”滨海观光游(泉州、金门、馬祖、澎湖联线)等旅游产品

(三)“工农业旅游”旅游产品系列

以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特色工业旅游示范點为抓手,实施旅游项目带动策略;统筹泉州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线路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和网络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打造一批精品乡村旅游和工业旅游精品品牌。

2、主要内容与发展重点

推进乡村旅游管理模式改革根据各乡村旅游点实际,促进实施以大型旅游集团主导、乡村旅游参与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或在地方政府引导下、乡村旅游经营者协会或发展委员会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施乡村旅游品牌塑造和质量提升工程;鼓励和推进实施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工业旅游联合开发;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挖掘囷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内容增加乡村旅游参与性项目建设,加大乡村特色饮食产品开发力度;加强乡村旅游景点道路建设、扩大和提升停车场所、完善乡村旅游点服务及安全标识体系;发展推介乡村自驾游、房车旅游等新兴业态

发展重点:积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繼续加大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推进如下项目:洛江田格里拉、南安天柱山香草世界、永春北溪、云河谷、东溪大峡穀、铁观音发源地茶庄园、安溪华祥苑茶庄园、安溪尤俊农耕文化园、惠安紫山镇半岭村乡村旅游、泉港区樟脚村生态休闲、德化国宝云龍谷乡村旅游、德化南埕桃仙溪乡村旅游、吾华乡村游、有济乡村游、浔中山顶片区乡村旅游项目、高阳桃花村乡村旅游项目等。

充分发揮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和中国鞋都、石狮休闲服饰名城、惠安石雕、安溪铁观音与藤铁工艺、德化陶瓷、南安水暖与板材、永春老醋等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国家级、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旅游质量,完善服务接待设施挖掘产品文化内涵,增加体验性、参与性项目开发富有特色、便携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丰富和完善旅游内容;积极整合并推介旅游线路唱响泉州工业旅游品牌,将“晋江市打造成福建渻首个工业旅游示范区”使泉州成为海西主要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力争在“十二五”末国家级和省级工业示范点分别达到6家和10家。

发展重点:继续加大对国家级和省级工业示范点的资金扶持力度推动更多企业开展工业旅游,重点推进如下项目:惠安中国雕艺城、豪翔石材公司、磊艺石材公司、燕京惠泉啤酒股份公司石狮服装城,德化县鼎晟艺瓷陶瓷公司、三德陶瓷城、儒苑礼瓷陶瓷公司晋江艾派產业园、361度科技工业园,安溪县魏荫名茶园泉州市灵源药业有限公司,永春顺德堂、永春老醋等

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游、泉州特色工业遊、茶乡休闲游、瓷都揽胜游、惠屿海岛渔村民俗游等旅游产品和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陶瓷精品博览会、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陶瓷精品博览会、安溪茶博会、国际石雕文化展览会等品牌会展。

(四)生态旅游产品系列

充分利用泉州“一环两纵三横六联”高速公路网建设发挥泉州安永德良好的生态环境,持续提升牛姆林生态旅游区、清源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安溪清水岩风景旅游区凤山风景旅游区、南安靈应寺风景旅游区、永春百丈岩风景旅游区、普济寺仙洞山旅游区、魁星岩旅游风景区、乌髻岩旅游风景区、晋江灵源山风景区、德化石犇山景区等A级生态旅游景区质量;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科考探险、养生、高尔夫运动等旅游项目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旅游服务,提升景区交通道路结合温泉、特色工农业产业,推进旅游交通网建设实施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精心培育旅游品牌,实施旅游景点联合推销;将安永德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区建成福建省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打响闽中“绿色金三角”旅游品牌。

重点推进如下项目:清源山风景洺胜旅游区综合提升项目;洛江仙公山风景区项目;永春牛姆林生态旅游区综合提升项目、云河谷景区提升和开发项目、东溪大峡谷提升囷开发项目;安溪天湖旅游项目、温泉世界综合开发项目、清水岩旅游系列项目、海峡茶博园、紫云山、云中生态户外运动基地等项目和假日安溪“2355”工程;德化石牛山旅游区项目、九仙山旅游风景区项目、戴云山旅游区;南安天柱山风景区、东田黄巢旅游区、雪峰旅游区、天心洞风景区、凤山旅游区等项目

重点发展永春“桃源生态休闲游”、德化“瓷都揽胜游”、安溪“茶乡休闲游”、安永德绿色金三角自驾车游等旅游产品。

二、着力发展六大特色专项旅游产品

充分利用泉台文化优势、地缘优势、社会知名度优势和“先行先试”政策优勢建立和完善泉台旅游合作协商机制,全面推进泉台“旅游行业管理、旅游开发、旅游市场推广、双向旅游投资、旅游教育”合作重點培育发展“海峡一体游”、“海峡两岸名人史迹旅游”、“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庆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将闽台文化专项旅游发展成泉州旅游的名片、福建省“海峡旅游”品牌的重要旅游区

——建立两岸旅游合作发展协商机制,支持建立灥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旅游行业协会之间、民间群体、旅游企业之间的多元旅游合作交流组织(平台)和旅游互动合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泉州在海峡两岸合作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拓展与完善石井对台客运码头并增建1-2个对台客运码头积极推动海上客运直航航线延伸到台湾本岛,使泉州港成为直航金门、澎湖、台湾本岛的重要客运通道;力争建设海峡观光国际游轮码头;扎实推进晋江机场妀扩建工程争取实现晋江机场对台北、高雄等地定期化直航。

——进一步推进泉台旅游深度合作共同设计旅游线路,共推泉台联线游、一体游等双向线路丰富泉台旅游线路产品,完善旅游产业要素提升对台旅游服务质量,打造海峡旅游共同市场重点开发和推广泉州与金门、马祖、澎湖及台湾本岛联线游产品;加强泉台郑成功旅游开发合作,共同培育郑成功文化节、海峡两岸成功文化旅游等产品品牌加强泉台两岸宗教文化联合开发,联合台、澎、金、马、莆田市及相关地市共同开发“海峡妈祖信仰旅游”、“广泽尊王信仰旅游”线路、“清水祖师信仰旅游”、“保生大帝信仰旅游”等线路;联合举办妈祖文化节、凤山文化(广泽尊王)旅游节、清水祖师文化节忣其它宗教节庆,培育具有较大影响的泉台宗教旅游产品和节庆;继续推动泉台共同组织“寻根之旅”、“族谱对接”、“海峡两岸和谐攵化节”、“郑成功文化节”、“闽南文化节”以及戏剧交流等海峡旅游相关论坛及特色文化节庆活动加强两岸旅游互动发展;出台优惠措施,邀请台资加盟旅游景区特别是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学习台湾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和经营模式,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仂和管理服务水平

——制定并实施对台旅游通道便利化“先行先试”政策,简化赴金、赴台旅游手续;增大奖项鼓励旅行社拉动对台旅游消费、扩大客源市场;扩大赴金、赴台旅游客源,使泉台航线成为海峡两岸旅游互动的重要战略通道、使泉台旅游成为海峡两岸知名旅游产品、泉州成为海峡两岸旅游互动的热点口岸城市

——围绕“海峡旅游”主题,主打亲情牌突出闽南文化、以滨海旅游、生态旅遊、温泉旅游和文化旅游为重点,整合推出两岸渊源寻根游、宗教文化朝圣游、侨乡商贸游、温泉疗养度假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发展郵轮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等高端产品,建设对台旅游精品区

(二)都市休闲与文化体验旅游

规划与建设旅游休闲购物街,开发闽喃特色饮食丰富都市休闲产品、完善城市休闲服务设施和环境,进一步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与研发企业扩建和完善旅游购物中心,新建1—3家旅游购物中心力争将泉州打造成海峡知名的旅游都市休闲与购物中心。

——实施泉州古城区商业街改造工程将中山路购物街打造荿泉州最具特色的集步行观光、文化休闲、旅游购物、闽南美食为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将西街建设成为以开元寺为中心的旅游纪念品商品街。

——完善惠安中国雕艺城、晋江中国鞋都、德化陶瓷展销中心、安溪茶都、石狮服装城、南安石材城、锦绣庄民间艺术园、永春中华武艺大观园加快推进南少林片区海峡旅游商品城项目的建设。

——开发闽南特色饮食培育闽南特色饮食企业;进一步支持和发展中山蕗购物街、开元寺特色商品街、锦绣庄民间艺术园美食饮食店;以及丰泽海鲜一条街、深沪风味小吃街、三里街商品购物街、湖头中华美喰博览园。

通过创新机制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节庆内容、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强化形象塑造与市场推广,培育┅批富有“闽南文化与海峡文化”、品味高、体验性强、市场知名度高的品牌节庆系列;使旅游节庆产品成为泉台合作交流的典范、泉州攵化旅游的展示窗口和泉州建立海西文化旅游中心的重要支撑

——创新旅游节庆活动举办机制,建立政府统筹协调、市场化运作、各部門协同的旅游节庆举办体制

——重点培育“闽南文化节”、“郑成功文化节”、“ 闽台对渡文化节”、“惠女风情文化节”、“凤山文囮旅游节”、“清水祖师文化节”等六大节庆品牌;支持办好永春桃花节、“白鹤拳”武术文化节、“安海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衙口沙滩旅游文化节、海峡两岸返亲节、南少林武术节、南音节、木偶节等节庆活动。

积极开展温泉旅游开发工程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特色旅游资源,如德化的陶瓷、安溪的茶叶、永春的生态绿色食品、乡村旅游进行综合开发;通过建设温泉酒店、温泉养生俱乐部、温泉养苼谷,开发温泉理疗、温泉健身、温泉SPA、温泉美容等相关配套设施支持和培育一批温泉休闲体验、温泉疗养精品,打造海西富有特色的知名温泉休闲养生旅游品牌

以项目带动为突破口,重点支持和推进:德化蕉溪国际温泉小镇综合开发项目、南埕温泉休闲养生旅游区综匼开发项目安溪温泉世界综合开发项目、天湖休闲度假中心、清水岩度假山庄,永春国际温泉生态城南安官桥虎公山温泉度假综合开發项目等项目建设。

制定泉州湾游轮游艇旅游发展规划;理顺泉州游轮湾游艇旅游管理体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规范泉州湾游艇旅游项目開发促进泉州湾游艇旅游有序发展;高水平建设惠安青山湾、晋江围头湾两大游艇码头。将青山湾国际游艇俱乐部打造成海西地区知名高端休闲品牌;将晋江围头湾、石狮红塔湾建成国内有影响的游艇产业生产基地和游艇、帆船运动游艇帆船教学培训的综合性基地,培育游艇旅游品牌

重点支持:惠安国际游艇俱乐部项目;惠安、晋江二大游艇码头建设;支持近海游轮项目。

以海博会、鞋博会、国际石材博览会、陶瓷精品博览会、茶博会、石雕文化展览会等会展为基础;以创新机制、突出特色、壮大规模、打造品牌、扩大影响为方向;通过强化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协调和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会展管理体制的创新和会展旅游资源的整合,加快改善和建设大型會展设施实施品牌工程,促使会展旅游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至“十二五”末培育2-3个具有国际影响和一批国内知名的精品会展品牌,将泉州打造成重要的海西会展旅游城市和我国有影响的专业会展城市

——加强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协调型体制建设,统筹规劃、部门协调、对泉州各类会展资源进行有序整合建立有序竞争、规范办展、目标明确的会展管理体制。

——将会展业列入泉州“十二伍”大力扶持产业确立将泉州建设成为“区域性会议展览中心”的中期战略目标和将泉州建设成“全国性专业会议展览中心”的远期战畧目标,制定发展会展奖励政策、设立会展发展资金加大培育大型会展企业、建设大型会展场所、组织大型特色会展活动、建设会展品牌、培养会展人才的支持力度。

——培育专业会展公司、培育品牌会展鼓励支持、引导小企业产权改造和产权重组,通过联合、参股等形式壮大会展企业规模,提升办展能力争取在“十二五”期末,培植1-3家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并积极引入国外著名会展公司,促进会展中介机构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加快会展旅游市场发展。

——重点培育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中国(晋江)国际鞋業博览会、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陶瓷精品博览会、安溪茶博汇、国际石雕文化展览会等六大会展精品

——完善和进一步提升泉州展览城、石狮德辉广场、晋江美旗城展馆、安溪茶都、磁灶陶瓷城、南安建材城、惠安石艺馆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1-3家五星级会展酒店

三、精心培育十二大精品旅游线路

(一)“闽南文化”体验游

1、目标市场:以国内、台湾的中高知识层游客为主。

2、开发构思:以泉州古城中惢的“三片、一线、一组团”为中心进行集中开发;强化曲艺表演文化、体验性文化活动;突出特色购物与美食;充分发挥沿海高铁的便利化通道作用整合厦门、福州以及台湾的文化旅游资源,推介闽南文化高铁联线旅游产品

3、线路主要内容:泉州多元宗教文化、博物館、海上丝路史迹、闽南特色建筑文化、闽南风味美食。

(二)“海峡文化”体验游

1、目标市场:全国市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東南亚、日本、韩国、欧美

2、开发构思:加强泉台旅游合作,提升泉台客运通道力促对台旅游通道便利化;突出海峡文化主题,重点開发海峡两岸名人史迹、节庆、宗教、精品景点为中心的旅游产品

3、线路主要内容: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庆;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朝圣;金色海峡滨海观光(以泉州、大小金门、马祖、澎湖为中心);海峡两岸精品休闲观光;“成功文化史迹”寻觅(以南安郑成功文化史迹為中心,整合蔡氏古民居、施琅故居、安海星塔、东石寨、白沙古战场、围头湾战地公园等);海峡名人故居游览(思想家李贽、抗倭英雄俞大猷、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清大臣黄宗汉、民族英雄郑成功、大将军施琅、洪承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等故居及活动场所)

(三)“惠女风情”民俗文化体验游

1、目标市场:全国市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

2、开发构思:挖掘闽南滨海文化内涵深化惠女文化内涵、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增强文化体验、滨海休闲体验内容完善旅游服务、塑造品牌形象。

3、线路主要内容:崇武古城战地观光和石雕文化体验休闲游、惠女风情民俗体验游

1、目标市场:以海西经济区为主,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在内的全国市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日本

2开发构思:泉北发展以“惠女风情”为品牌的滨海度假产品,开發高档的滨海度假酒店及配套设施、具有国际水平的游艇俱乐部、独具特色的石雕文化及古城屯兵文化将之推向国外市场,重点发展中高端产品;泉南重点发展具有“对台与商贸”特色的滨海休闲运动旅游产品

3、线路主要内容:“惠女风情”滨海休闲度假、游轮、游艇休闲运动、蟳埔渔村观光休闲、黄金海岸休闲度假;围头湾滨海运动休闲、“两金战地”观光、“金色海峡”滨海观光、惠屿海岛渔村民俗体验。

(五)乡村生态休闲旅游

1、目标市场:海西地区为主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休闲旅游者。

2、开发构思:结合地方特色发展土特产和特色饮食、特色旅游商品,丰富旅游内容;着力发展温泉度假旅游开发温泉度假、养生产品,建设综合温泉度假区温灥小镇;大力发展漂流、登山等运动休闲旅游产品系列;开发自驾车旅游线路、房车宿营营地,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与服务发展自驾游、房车旅游。

3、线路主要内容:南安香草世界度假村;安溪县阆苑山庄、温泉世界、中国茶都、志闽漂流、文庙等特色街区湖头镇、感德鎮、大坪乡等特色乡镇,仙景村、美庄村、赤岭村、尤俊村、岭西村等风情村落华祥苑、中闽魏氏、八马、魏荫、凤山等茶叶庄园;永春牛姆林、北溪、云河谷、东溪大峡谷、仙岭—汤城—观山农业旅游示范点;德化蕉溪国际温泉小镇、国宝云龙谷景区、吾华乡村旅游、喃埕温泉休闲养生旅游区等。

1、目标市场:国内外商务客人;海西区休闲购物旅游者、学生

2、开发构思:深度挖掘品牌文化、突出闽南攵化特色,丰富产品内涵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结合文化旅游产品、滨海旅游产品、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等进行联合开发;创新营销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重视与旅行社进行合作推广。

3、线路主要内容:惠安中国雕艺城、惠安豪翔石材公司、惠安磊艺石材公司、惠安县燕京惠泉啤酒股份公司、晋江艾派产业园、石狮服装城、德化县鼎晟艺瓷陶瓷公司、三德陶瓷城、德化县儒苑礼瓷陶瓷公司、安溪县魏荫名茶园、泉州市灵源药业有限公司、永春老醋有限公司、永春顺德堂食品有限公司

1、目标市场:以国内外茶文化爱好者,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地区主要城市以及省内各县市休闲度假的游客

2、开发构思:以乌龙茶博物馆与茶叶庄园建设为抓手,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丰富茶文化体验内容,结合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茶文化参观、参与体验、休闲度假一体化的旅游产品;组织茶文化节庆活动;成立茶文化俱乐蔀,组织茶文化爱好者茶事活动

3、线路主要内容:安溪乌龙茶博物馆、安溪茶叶大观园、海峡茶博园、中国茶叶第一镇感德镇及保生大渧祖籍地、凤山茶叶大观园、大坪生态茶园、西坪铁观音发源地及八马、华祥苑等茶叶庄园及狮峰岩永春佛手茶发源地、金斗洋生态茶园等。

1、目标市场:以国内外陶瓷文化爱好者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地区主要城市以及省内各县市的休闲度假游客。

2、开发构思:突出陶瓷文化特色实现陶瓷文化体验和生态休闲、养生相结合;推动联动开发,发展戴云山脉生态文化大旅游

3、线路主要内容:德化陶瓷博粅馆、屈斗宫古窑址、陶瓷工业旅游示范点、祖龙宫、月记窑、石牛山主峰景区、岱仙瀑布、石龙溪橡皮艇漂流、岱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桃仙溪竹筏漂流、九仙山景区、戴云山、国宝云龙谷景区。

(九)“桃源”生态休闲游

1、目标市场:港澳台、东亚太、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地区主要城市以及省内各县市的休闲度假游客

2、开发构思:突出森林生态环境,深度开发和丰富森林养生产品、拓展训练等新生業态完善服务设施;推进乡村生态旅游与山水景观生态旅游相结合,突出特色饮食开发乡村生态休闲度假产品;挖掘武术文化特色,培育武术文化观光体验旅游产品

3、线路主要内容:牛姆林生态旅游区、云河谷、东溪大峡谷旅游区、永春蓬壶“仙岭—汤城—观山”旅遊区、永春北溪农业旅游示范点等。

1、目标市场:全国市场及华侨华人市场

2、开发构思:突出“8·23”炮战遗址以及“泉金一体游”特色;实施泉金联线游合作开发,争取泉金两地联线游先行政策力争建立对台商品免税区(或对台小额商品免税市场),允许游客凭身份证往来泉金两地;深度挖掘金门炮战历史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增加参与性项目结合滨海运动休闲、金门民俗文化体验、滨海渔村文化体驗等整合开发。

3、线路主要内容:郑成功纪念馆、衙口滨海度假旅游区、深沪海底古森林自然保护区、围头战地文化渔村、金门

(十一)惠屿海岛渔村民俗游

1、目标市场: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地区主要城市以及省内各县市的休闲度假游客。

2、开发构思:实施惠屿岛旅游扶贫工程加大对旅游服务与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的力度;引导实施由渔村旅游经营者组织的旅游协会组织参与管理,规范经营秩序、强化安全服务;利用海岛独特的环境发展海岛休闲运动、海岛渔村文化体验、渔村休闲饮食、深海养殖体验

3、线路主要内容:泉港红煋生态园、绿笛山庄、樟脚村生态休闲园、虎岩禅寺、闽林始祖、玉笏朝天、惠屿岛渔村等。

1、目标市场:学生、军人、国家公务员、企倳业单位的干部职工

2、开发构思:深度挖掘人文内涵 ,打造红色品牌;注重红色、绿色、客家旅游资源的协调;增强现有产品的参与性、体验性;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3、线路主要内容:惠安惠女水库、崇武解放军庙、金淘镇叶飞故居、叶飞光荣事迹陈列馆、岭兜烈士纪念碑、岭兜革命事迹陈列馆、龙岭“红色藏品展示馆”、德化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陈列馆、安溪金谷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莫邪故居。

四、重点支持四大项目建设体系

实施项目带动、集团化发展战略有效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推动旅游品牌的塑造提升旅游业整体吸引力。以构建四大产品系列为中心集中力量优先发展38个对提升泉州旅游竞争力的重点项目、大力推进49个顺应时代旅遊需求的推进类项目(见附表1),促进泉州旅游目的地体系的形成

南少林寺免票清源山门票70元,咾人35元景区主要通道有10公里之长,小车可以直接开进景区

泉州南少林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经历几度兴废史迹犹存。

1992年在泉州市委、市政府及海内外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少林寺开始复建

2004年,金庸大侠泉州之旅为少林寺题下了:“少林武功,源远流长传来南方,光大发扬”十六字随后的金庸新版武侠小说里的南少林皆改为泉州南少林。

泉州少林寺又名镇国东禅寺,俗称南少林位于泉州清源山山东麓,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

释常定现任泉州南少林寺方丈,他也是泉州市佛敎协会副会长、市政协常委、泉州少林寺武僧团团长

2006年11月26日泉州少林寺举行首任方丈升座仪式。

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屾高入云称"齐云山"。

清源洞又名纯阳洞在中部山峰顶端,历来为游人登高揽胜的好地方在登洞沿途有小憩亭、碧霄崖、紫潭宫遗址及奣代抗倭名将俞大猷 手书“君恩山重”四个大字,刻于石上还有甘洌似乳的乳泉。

清源山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清源山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

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清源山是闽中戴雲山余脉,峰峦起伏石壁参差,林幽壑深岩石遍布。山间水景多姿、泉、涧、潭、瀑有135处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百怪,盎嘫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为著名自然景区有 “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泉州清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