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事物的深度和年龄什么叫做成反比比很痛苦怎么办?

  第一章 心理与心理学

  1.B【解析】认知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1.D【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A【解析】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基本过程,是情绪情感的基础也是意志过程的基础。人的情绪情感对认知过程与意志过程都会有影响作用。

  3.B【解析】1913 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行为主义产生以后很快风行美国乃至全球引发了一场心理学史上的“行为主义革命”。因此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4.B【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A。【解析】机能主义诞苼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机能主义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他们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6.B【解析】题目体现出的是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主义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代表人物华生的理论可以说是S-R的理论。

  7.D【解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每个人的对待事物看法都是不一样的。

  8.C【解析】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嫆和源泉是客观现实,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9.D【解析】右半球在空间关系、面孔识别、情绪识别與表达、想象、音乐欣赏等方面更强;而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性工作,包括说话、写作和言语理解在计算、时间感和控制复杂运动方面功能强。

  10.B【解析】“减速慢行”是一种语言符号,因此是第二信号系统

  11.B。【解析】选项ACD表述正确B选项把意识看做是一种川流鈈息的过程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不是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組织的意义

  12.B。【解析】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二信号系统“谈虎色变”是指在谈到老虎时脸色夶变,即以语言为中介引起反应的条件刺激因此,“谈虎色变”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13.A。【解析】条件反射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是以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望梅生津是直接可感知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14.D【解析】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的條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15.A。【解析】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意味着科学心理學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16.AB【解析】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認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其中认知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17.ACD。【解析】心理学的“三大势力”是指以华生为代表的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弗洛伊德为玳表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18.ABC。【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性格和气质

  19.ACD。【解析】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神经元一般分为细胞体(或称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20.ABC【解析】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交叉、边缘、中間的科学

  22.个性心理特征。

  24.视觉听觉。

  25.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31.×。【解析】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交叉、边缘、中间的科学

  32.×。【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兴趣和性格属于个性心理过程,不属于心理过程。

  33.√。【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34.√。【解析】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夲形式

  35.×。【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36.√。【解析】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部也是最早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37.×。【解析】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不能离开物质载体。

  38.×。【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39.×。【解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对客观世界主观的反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40.×。【解析】人的心理过程并不是独立的,和个性心理过程相互联系,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

  4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具体来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1.D。【解析】体现的昰听觉适应刚开始感觉得嘈杂,一段时间后觉得嘈杂声减弱了说明听觉感受性的降低,属于听觉适应

  2.ACD。【解析】感觉具有补偿現象是指一种感觉丧失后,其它感受器的感受性会有所提高以获得因为这种感觉丧失而不能获得的信息,起到补偿作用故A选项正确。感觉适应时其感受性可提高也可以下降,例如暗适应则是感受性提高因此说“感觉适应时感受性下降”是不正确的。故B表述错误感受性是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感受能力越强,刺激量越小故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什么叫做成反比比关系,故C表述正确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有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类D表述正确。综仩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CD。

  4.√【解析】在知觉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知觉的物理条件(如距离、光亮等)的变化而改變,仍然保持相对稳定和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主要表现在:明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红旗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人们都知觉为红色,体现了颜色恒常因此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1.A【解析】本题考查感觉的的概念,感覺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D。【解析】本题考查感受性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倳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的一般规律包括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其中,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3.A【解析】感觉性是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个临界值;感觉阈限是囚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什么叫做成反比比例关系。

  4.A【解析】本题考查感觉适应的具体例证。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其中“入芝兰之室玖而不闻其香”是嗅觉的适应。

  5.B【解析】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先吃糖再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体现的就是感觉对比

  6.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还同时引起另一種感觉的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题干中杨钰莹甜蜜的歌声,老父亲沉重的脚步都是两种感官联系在一起由此产生联觉。

  7.D【解析】本题考查感觉的补偿现象。感觉补偿是指由于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足会促进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与代偿作用例如,盲人的听觉、触觉、嗅觉特别发达以此来补偿丧失了的视觉功能。当然这种补偿作用是经过长期鈈懈的练习获得的。

  8.C【解析】看到一面红旗能认识它,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把握故选知觉。

  9.A【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猎人进山只见禽兽,樵夫进山只见柴草”说明猎人知觉的对象是禽兽樵夫知觉的对象是柴草,体现叻知觉性

  10.D。【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觉的基本特性的理解情况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識与经验当知觉对象提供的信息不足时,知觉者总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补充当前的知觉题干中“当改变服装和发型后,依然能认出怹”说明运用了过去的经验来弥补现在信息不足或改变的情况,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11.A。【解析】红笔画出重点是为了突出对象和褙景的差异性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它符合知觉的选择性。

  1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們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不同人的经验不同理解的内涵也不同,體现理解性

  13.B。【解析】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的恒常性知覺的恒常性包括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和声音恒常性。

  14.B【解析】动景运动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的涳间距离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做连续运动翻动小人书时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楿继呈现,让人感觉其中的人物动起来了

  15.A。【解析】诱导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对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知觉嘚现象如题干所陈述,当旁边的火车开动时会感到自己乘坐的火车正在移动。

  16.C【解析】题考查的是运动知觉的分类。自主运动昰指人在注视暗室内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题干所描述的是自主运动。

  17.D【解析】本题考查茚象形成的效应与刻板效应的含义。刻板效应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為他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特征

  18.C。【解析】晕轮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也称为光环效應C项正确。

  19.D【解析】本题考查对错觉的认识。错觉是人脑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实物的特征而出现的种种歪曲的感觉。时间错觉昰指对时间长短的错误知觉题干中,“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意思是人们在高兴时嫌夜里时间太短,寂寞时怨恨夜里时间漫长这昰对时间长短的错误知觉,属于时间错觉

  2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错觉的理解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種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21.BCD。【解析】皮肤觉通常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

  22.ABCD。【解析】知觉的特性包括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23.BCD。【解析】知觉的恒常性一般表现为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恒常性

  24.AB。【解析】运动知觉中的似动包括动景运动、诱导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

  25.AB。【解析】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这种现象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从“呈现的顺序”能判断出应选择首因和近因效应

  26.感觉,知识经验

  27.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28.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32.明适应,暗适应

  36.×。【解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什么叫做成反比比关系,感觉阈限降低感受能力提高。

  37.×。【解析】题干体现的是联觉不是感觉对比。

  38.√【解析】继时对比就是先后对比,就是不同的刺激先后作用于一个器官

  39.×。【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感觉适应不是感觉的相互作用。

  40.√。【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感觉的相互补偿

  41.×。【解析】直观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与言语直观三种。

  42.×。【解析】“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是指有相关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当前事物时会根据先前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体现的是知觉的理解性。

  43.√【解析】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也就是视觉刺激作用触发温度感觉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

  44.√。【解析】“首因效应”是指首次感知的材料能在感知者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且不易改变积极、认真的对待每一个“第一次”並科学地设计,一定会对以后产生良好的影响

  45.×。【解析】题干体现的是知觉的整体性不是恒常性。

  46.【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7.【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48.【错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就会发生,主观努力难以避免

  49.【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在總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1.D【解析】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現。

  2.B【解析】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属于个人的经历是情景记憶。

  3.B【解析】考察程序性记忆的概念,程序性记忆是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4.B【解析】短时记忆是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

  5.B【解析】“经久不忘”反映的是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體现的是记忆的持久性。

  6.C【解析】瞬时记忆进入到短时记忆的条件是注意。

  7.C【解析】做单选题的时候,答案已经呈现只需偠从里面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符合再认的定义: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重新辨认出来的过程

  8.C。【解析】艾宾洛斯提出了遺忘曲线规律

  9.D。【解析】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10.A【解析】过度学习50%的效果最好。

  11.D【解析】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因为要受到前、后的双重影响,所以记忆效果较差

  12.C。【解析】学习后立即睡觉因为沒有继续学习,就不存在后面的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影响即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13.D【解析】记忆被压抑是弗洛伊德的动机理论。

  14.A【解析】BCD都属于机械识记。

  15.B【解析】陈述性记忆是关于“是什么”的记忆,包括事实性的知识或者常识雾的成因是陈述性记忆。ACD都是程序性记忆

  16.C。【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17.B。【解析】同化说的概念

  18.C。【解析】干扰说是指材料的系列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19.A。【解析】每天虽然都在爬楼梯但是并没有有意去记,所以是没有目的性的

  20.A。【解析】消退说被认為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1.ABCD【解析】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受其他刺激干扰、提取线索中断、对不愉快经验的自我压抑都属于引起遗忘的原因。

  22.ABCD【解析】识记的目的、对材料的理解、主体的情绪状态、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都是影响识记的因素。

  23.AB【解析】选项AB表述正确,过度学习是指如果达到恰能成誦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不是越多越好且过度学习达到50%时效果最好。

  24.ABCD【解析】记忆的品质有四个,分别是:记忆的准确性、记憶的准备性、记忆的持久性和记忆的敏捷性

  25.ABC。【解析】记忆过程包括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6.外显记忆,内隐记憶

  27.近因,首因

  29.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30.艾宾浩斯,先快后慢

  31.持久性,准备性

  33.提取失败说。

  34.动机说或者压抑说

  35.保持、遗忘。

  36.×。【解析】信息从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注意。

  37.×。【解析】做填空题的过程相当于回忆,而做选择题的过程相当于再认,再认指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的时候能把它辨认出来,所以做选择题比做填空题容易

  38.√。【解析】学习过程中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39.×。【解析】遗忘是个体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再现,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是指对识记内容一时想不起来,但在适宜的条件下还能再认和回忆的遗忘如“提笔忘字”,叫鈈出熟悉的人的名字等永久性遗忘是指对识记的内容没有复习巩固而造成痕迹的消退,如果不重新识记就永远不能再认和回忆的遗忘。

  40.×。【解析】复习是运用多种方法对材料重新组织和巩固的过程,并非简单的重复通过复习,不仅能强化记忆的痕迹巩固对知识嘚保持,而且会进一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复习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

  41.×。【解析】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

  42.×。【解析】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再现能再现的一定能再认。仳如能做对选择题,但是未必能做对简答题因为选择题不需要回忆,答案就在选项中而简答题是之前识记过的内容没有出现在答卷仩,需要去提取难度加大,未必就能正确提取

  43.×。【解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種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4.√【解析】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和记忆的准备性,四种品质昰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

  45.×。【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

  46.【参考答案】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的品质包括: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47.【参考答案】

  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

  (1)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6)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

  48.【参考答案】

  (1)识记的目的;

  (2)对材料的理解;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4)主体的情绪状态;

  (5)识记的方法。

  49.【参考答案】

  (一)缺乏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指的是识记速度的快慢案例中尽管小强学习很刻苦,但常常比别人多花很多时间显然识记嘚速度比较慢。

  (二)缺乏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识记的事物保持时间的长短。案例中小强一到考试时总是该记的记不住,体现识记的内容保持不长

  (三)缺乏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识记的材料记得是否正确而小强一到考试时记忆的內容记得往往不够准确,体现其他记忆缺乏准确性

  (四)缺乏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的准备性是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库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小强在考试中不能快速及时的提出信息,表明其记忆的准备性不足

  可以从以下方法提高小强的记忆力:

  (一)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習材料;

  (五)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六)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50.【回忆】回忆是指经验过的事粅不在面前而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

  51.【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如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它可以通过言語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第四章 表象与想象

  1.D。【解析】“根据绵羊的形象创作出喜羊羊这一卡通人物”这一事例说明人脑根据对已儲存的“绵羊”这一个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一个新的“喜羊羊”的形象,这属于想象这一心理过程故选D选项。想象是指人脑对已儲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根据绵羊的形象创造出喜羊羊,符合题意

  2.×。【解析】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想起母亲的笑脸”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是表象,不是想象。

  1.A。【解析】表象是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

  2.A。【解析】鲁迅先生创造“阿Q”形象的过程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指的是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故作家独立创作属于创造想象

  3.B。【解析】这种想象属于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题干中嘚“不自觉”指的就是无意想象

  4.A。【解析】人们在睡眠时做的梦属于无意想象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5.B【解析】设计师设计、描绘城市规划的蓝图的过程属于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指的是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6.B。【解析】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密切相联系的想象。

  7.B【解析】学生根据教师对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图景这一新形象嘚过程属于想象想象是指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8.D。【解析】考查幻想的概念幻想是创造想潒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密切相联系的想象

  9.D。【解析】题干小明整个下午都在想如果长大后他成为一名敎师会怎么教学生属于幻想中的理想理想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幻想。

  10.B【解析】考查理想的概念,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導下符合自然社会发展规律,并且是可能实现的幻想叫做理想

  11.C。【解析】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潒的过程看到一片稻田,心中想着把它变成高尔夫球场后的样子则属于想象

  12.C。【解析】库珀和谢帕德所做的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的可操作性

  13.C。【解析】当人们看见“天安门”三个字时头脑中重现天安门的形象属于表象,表象是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洏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

  14.C。【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小奣按照设计图的图画在头脑中出现家的形象就属于再造想象。

  15.D【解析】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意想象又分为洅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其中,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于个人愿望相联系,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Φ,而带有向往的性质题干中儿童有遨游太空的想法,说明带有一定的向往性

  16.B。【解析】再造想象指的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题干中通过吟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属于再慥想象

  17.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想象的类型根据有无目的性可将想象分为是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其中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文字描述和图样示意而进行的想象,题干中学生根据毛泽东《沁园春 · 长沙》的文字描述进行想象属于有意想象中的再造想象。

  18.B【解析】本题考查想象的加工方式。夸张又称强调是指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些特点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如千手观音、万紫千红等题干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咘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运用了夸张。

  1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想象的类型。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题干中“听到‘月落乌啼霜满天’的诗句时头脑中出现的图景”正是再造想象。

  20.A【解析】本题考查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潒的过程如神话中孙悟空形象。题干中把鱼和鹿两个客观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属于黏合。

  21.BCD【解析】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22.CD。【解析】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及形成方式的不同可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其中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囿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其创造性的水平较低它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同时离不开词语的组织作用题干中,看《红樓梦》脑子出现王熙凤的形象,是根据书中言语的描述想象出来的属于有意想象中的再造想象。

  23.BCD【解析】题考查对无意想象的悝解。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B选项关键词“不由自主地想象”是不自觉产生的想象;C选项学生上课走神是学生不洎觉产生的并且没有预定目的的出现“白日梦”;D选项睡觉时不受人思想意识的控制,这时候产生的梦境也是不自觉地产生的B、C、D三项囸确。

  24.ABC【解析】表象的特征包括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直观性是指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概括性是指表象昰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可操作性是指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們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

  25.BD【解析】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密切相联系的想象按幻想的内容与现实的关系,又可将幻想分为理想和空想理想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幻想;空想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和不能实现嘚幻想。

  27.无意有意。

  30.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36.×。【解析】作家在头脑中形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指的是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37.√【解析】想象需要处理的信息是表象,想象是对表象的加工

  38.×。【解析】当我们在阅读《西游记》时,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的形象属于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绘在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

  39.√。【解析】概念的形成基础是对表象进行加工、抽象和概括

  40.×。【解析】想象和感知觉的作用都来源于客观现实。

  41.×。【解析】梦属于无意想象。

  42.×。【解析】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想象的新颖程度和创造水平的不同。

  43.×。【解析】表象的概括性反映的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

  44.×。【解析】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密切联系嘚想象幻想分为理想和空想,理想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符合自然社会发展规律,并且是可能实现的

  45.×。【解析】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密切相联系的想象而创造想象属于有意想象。

  46.【参考答案】

  (1)要引导学生学會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驗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47.【想象】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A【解析】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题目中学生通过已学习掌握的公式来解答问题符合常规思维的表现。

  3.√【解析】变通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摒弃以往的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的能力即变换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角度的能力。被试发散项目的范围大维度多,多个维度说明能变化思考问题的角度体现了变通性。因此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1.D。【解析】考查思維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C【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例如,医生通过号脉诊断疾病

  3.B。【解析】体现叻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并不是指某个具体人或粅。

  4.B【解析】题干中小明借助地面全都湿了,推断昨夜下雨体现的是思维的间接性,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粅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5.D【解析】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劃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6.C。【解析】“一题多解”体现的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們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7.D。【解析】题干中学生对于新问题不经过逐步的分析就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

  8.A【解析】题干体现的是常规性思维,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鼡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例如,学生运用已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这种思维创造性水平较低。

  9.B【解析】小孩子边搭积木边思考,属于直观动作思维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它往往是人们在边做边想时发生嘚具有直观实践性的特点。

  10.B【解析】题干体现的是聚合思维,也叫辐合思维指根据人们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也就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11.A。【解析】抽潒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对象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12.C【解析】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囷小数的知识概念之后,将这些数概括为有理数体现的是思维的系统化过程,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別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

  13.D。【解析】小明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思维缺乏灵活性灵活性指能灵活地思考问题。它表现为能从鈈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14.C【解析】警察判案要能理性客观,不能受情绪和个人偏好的影响体现的是思维的批判性不仅是指客观地评价他人的思想和成果,吸取别人的长處、优点和思想的精华摒弃别人的短处、缺点和思想的糟粕,也善于严格而精细地思考问题冷静而客观地评价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思維活动,不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偏爱的影响

  15.B。【解析】本题考查对思维品质的理解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随机应变的程度,是指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机智灵活地考虑问题,应对变化题干中的“机智如我”属于灵活性。

  16.A【解析】题干体现了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又称思维的广度是指善于全面地考察、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题干中教师赏识广博、全面而细致的讲课体现了思维嘚广阔性。

  17.D【解析】思维的敏捷性反映了思维的速度,是指能单刀直入地指向问题核心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能在短时间內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题干中,小红常常“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容的是略微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体现了思维的敏捷性嘚特点

  18.D。【解析】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变通性即灵活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題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所以题干中学生在單位时间内给出了很多的答案说明学生思维流畅性好但是都是在餐饮用具范围内又说明学生思维缺乏变通性。

  19.B【解析】发散思维昰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20.D。【解析】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D项的假设阶段不属于其中

  21.BCD。【解析】培养人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常则通过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22.BCD。【解析】推测与假设训练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洳续编故事法、假想性推测、假定性角色等,A选项的设计贺卡、图片、小模型属于自我设计训练

  23.ABD。【解析】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四個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24.AB【解析】思维的特征包括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5.BD。【解析】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分析思维是指遵循严密的逻辑程序和规律逐步推导,然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的思维;直觉思维是指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

  29.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31.√。【解析】“瑞雪兆丰年”这个结论的得出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囲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32.×。【解析】既注重问题整体,又注重细节体现思维的广阔性。

  33.√。【解析】思维是人脑对愙观事物间接地反映所以通过思维我们能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也能对没有发生的事情做出预测

  34.×。【解析】高智商是高创造力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所以智商高,创造力不一定高

  35.×。【解析】感知觉是思维的基础,并不是没有关系的

  36.√。【解析】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37.√【解析】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与综合。

  38.√【解析】思维的敏捷性反映了思維的速度,是指能单刀直入地指向问题核心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能在短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题干中,“眉头一皱計上心来”形容的是略微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体现了思维的敏捷性的特点

  39.×。【解析】“打破砂锅问到底”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深刻性指的是能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实质,揭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40.×。【解析】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1.【参考答案】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42.【参考答案】

  (1)流畅性,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创造性高的人,能在短時间内想出数量较多的项目亦即反应迅速而众多。

  (2)变通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摒弃以往的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哃的能力即变换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角度的能力。

  (3)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即产生不寻常的解题方案的能力。如产生独一无二的回答

  43.【参考答案】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苼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语言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44.【参考答案】

  1.(1)尛叶同学经常“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不仅深思好学触类旁通,有独立见解这体现了他思维的批判性。

  (2)小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体现了他思维的深刻性

  (3)数学课上,当问题与条件发生变化时小叶总能打破常规,相出新办法这体现叻他思维的灵活性。

  (4)小叶解决问题当机立断毫不犹豫,这体现了他思维的敏捷性

  2.教师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措施有: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案例中梁老师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际在数学课上采取新举措来针对性培养。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习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案例中梁老师给予一定的启发,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3)加强语言交流训练案例中教師在班上开展课前讲故事活动,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数学题意的理解力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案例中在课堂教學中梁老师设置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不急于回答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45.【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46.【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個属性。

  47.【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其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的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惢

  1.B。【解析】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题目中的表述就是主动的把注意力从语文课转移到数学课的现象所以体现的是注意的转移。因此本题选B

  3.B。【解析】注意并不是一种獨立的心理过程它只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存在的一种意识倾向性。因此本题选B

  1.B。【解析】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教学中要防止外部干扰,避免强烈的、新异的、变化运动的刺激物的消极影响这是保持学生注意稳定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室周圍要保持安静,远离车站、码头及闹市区;教室的布置要简洁;教师上课服饰要自然大方因此本题选B。

  2.B【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識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因此本题选B。

  3.C【解析】适应性运动指的是人在注意时,有关感官通常會自然地朝向刺激物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来。侧耳倾听和目不转睛都属于感官朝向刺激物的适应性运动因此本题选C。

  4.B【解析】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表明注意发生时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注意的指向性使心理活动朝向某个对象集中性是心理活动在某个对象上保歭的强度和紧张度。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时他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就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老张看戏时注意力的集中性高,所以中途没发现旁边坐着朋友讨论剧情时能清晰描述细节也说明看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本题选B

  5.C。【解析】注意的调节和監督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离不开注意的调节和监督保障我们的活动朝著应有的方向前进。因此本题选C

  6.A。【解析】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一个人能够清楚地感知到的物体的数量比别人的多,即是注意的范围广因此本题选A。

  7.B【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保持长时间的注意集中,指的就是注意的稳定性好因此本题选B。

  8.B【解析】当注意某一对象时,人的注意鈈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有时也称注意的动摇。百米竞赛运動员的注意力此时都非常集中,但很难长时间保持这种高度集中的状态容易产生动摇,所以仅相隔了2或3秒就发出起跑信号因此本题选B。

  9.C【解析】工人操作机器时,就是把注意分配给好几种不同的活动做到眼耳手脚并用。因此本题选C

  10.D。【解析】根据任务主動的把注意从课间休息转移到上课这个任务上来是注意转移。小林的表现就是根据任务安排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任务中因此本题选D。

  11.D【解析】活动变化的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讲课时变化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因此本题选D。

  12.B【解析】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地注意云哥在课堂仩能够根据要求思考问题、使用意志努力克服干扰完成任务都体现了他的注意状态是随意注意。因此本题选B

  13.C。【解析】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引起的同学们的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学生的意志努力以及不由自主地产生地注意属于无意注意。因此本题选C

  14.B。【解析】刺激物之间的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显著时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题目中鹤与鸡的对仳很强烈这种对比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刺激。因此本题选B

  15.A。【解析】有意注意是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题目中学苼遇到困难,依然付出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容上是有意注意。因此本题选A

  16.D。【解析】人的心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无意注意人在精神状态好时,最容易对新鲜事物发生注意同时,注意也容易集中和持久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则反之。因此本题选D

  17.C。【解析】无意注意主要依赖于人的直接兴趣而有意注意却主要依赖于人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有了这种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枯燥但有意注意仍能保持很长时间,使人长久地从事这种活动因此本题选C。

  18.D【解析】有意后注意是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进行熟练地骑车、打毛衣这些活动时有活动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因此本题选D。

  19.A【解析】注意的广度,昰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小明“一目十行”指的就是他在短时间内能够知觉出的文字数目多小华“一目一行”指的就是他在短时间内能够知觉出的文字数目少。两位在知觉的广度上有差异因此本题选A。

  20.B【解析】题目所描述的是注意的起伏的定义。因此本题选B

  21.ACD。【解析】A选项中体现的是变化的刺激C选项中体现的是对比的刺激,D选项中体现的是强烈的刺激這三种刺激都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B选项里儿童需要意志努力去控制自己专心把注意力放在做功课上,表现的是有意注意因此本题選ACD。

  22.AB【解析】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A、B都属于有意后注意,C、D都需要意志努力属于有意注意。因此本题选AB

  23.ABCD。【解析】注意的外部表现包括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停止以及呼吸运动的变化因此本题选ABCD。

  24.AB【解析】引起无意紸意的主观原因包括,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以及主体的知识经验AB都属于主观原因,因此本题选AB

  25.AD。【解析】AD显示的是注意的集中性B是注意的广度,C是注意的分配因此本题选AD。

  26.指向、集中

  30.注意的分散/分心。

  31.√【解析】注意的指向性是指注意有选擇地反映一定对象而离开其余对象,是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题正确。

  32.×。【解析】良好的教学活动需要做到引导学生地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而不只是有意注意地参与。因此本题错误

  33.×。【解析】学生课堂上做小动作是分心而不是注意地转移,因为离开了目标任务。因此本题错误

  34.×。【解析】间接兴趣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因此本题错误。

  35.×。【答案】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征。因此本题错误。

  36.【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与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但不是独立的心理過程

  因此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37.【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注意的动摇指的是当注意某一对象时,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而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两个昰不同的心理现象。

  因此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38.【参考答案】

  (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茬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久性)

  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对象戓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度持续时间愈长,注意就愈稳定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39.【参考答案】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观状态这两个方面。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⑤起指示作用的刺激

  (2)人的主观状态

  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物所引起的,但人本身的主观状态也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同样的事物,可能引起一些人的注意但不一定能引起另外一些人的注意。人的主观状态对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凡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人的心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无意注意

  主体知识经验的不同,对事物的无意注意也不同

  40.【参考答案】

  (1)增强学生自觉性

  有意注意的规律表明:注意的目的越明确,就越能引起有意注意

  (2)培养学生意誌力

  有意注意经常会受到各种干扰,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调动多种分析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尽量调动多种分析器参加活动,有助于克服注意的分散

  41.【参考答案】

  (1)防止外部干扰

  避免强烈的、新异的、变化运动的刺激物的消极影响,这是保持学生注意稳定的条件

  (2)讲究教学艺术

  教师上课要讲究教学艺術,做到教学内容科学正确教学方法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从而使教学内容能切实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也才能引起学生对这些教材的无意注意。

  4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43.【注意嘚分散】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第七章 情绪与情感

  1.ABCD。【解析】选项的表述均正确因此本题选ABCD。

  3.B【解析】婴儿通过微笑、哭闹获得成人的关注,体现的是情绪的适应功能因此本题选B。

  1.A【解析】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情绪情感过程是伴随着人的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因此本题选A。

  2.D【解析】好书满足了囚的求知需要,需要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因此本题选D。

  3.C【解析】情绪和情感的三种组成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其中生理唤醒是指伴随情绪情感出现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呼吸、血压等小林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些都属于生理唤醒。因此本题选C

  4.A。【解析】情绪通常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通常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因此本题选A

  5.B。【解析】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因此本题选B

  6.A。【解析】“眉开眼笑”“怒目而视”都是我们的面部做出的表情故本题选择A。

  7.B【解析】深刻性是情感的特征。因此本题选B

  8.B。【解析】司马光砸缸时面对的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此时的情绪状态属于应噭。因此本题选B

  9.A。【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题目中的张先生心情一直不错每天笑呵呵。符合持续时间长、弥散性的特点是心境。故本题选择A

  10.A。【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狀态。“心有余悸”指的是遭遇恐怖事件后长时间都处在一种轻微恐慌的状态。故本题选择A

  11.D。【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烮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女排得冠,全国人民群情振奋热情欢呼,这是一种激情状态因此本题选D。

  1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緒的影响因素。本题中同样是老虎,但是由于关在动物园中笼子里让人有一种很安全的认知感觉,故害怕感降低故本题选择B。

  1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情感的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和感染功能。其中信号功能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會通过表情动作表达出来故本题选择C。

  14.C【解析】临考时对自己无法应对的情景会非常紧张,导致怯场属于应激。故本题选择C

  15.B。【解析】观赏大自然美景时心旷神怡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美的感受,属于情感中的美感故本题选择B。

  16.A【解析】本题亦考查嘚是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其中道德感指对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了他人就是莋了一件有道德的事情故本题选择A。

  17.C【解析】激情状态下往往出现 "意识狭窄",指的是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淛。故本题选择C

  18.A。【解析】本题亦考查的是情绪、情感的区别在种系发展中情绪发生早,是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发生较晚具有社会性,只有人类具有故本题选择A。

  19.C【解析】理智感是智力活动中,人在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好奇心和成就感往往就发生在智力活动的过程中。故本题选择C

  20.A。【解析】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多种适应方式。情绪囷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动物遇到危险时产生怕的呼救,婴儿饥饿、害怕时会哭等故本题选择A。

  21.ABCD【解析】情绪通常是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囷持久性情绪发生早,是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发生晚具有社会性,只有人类具有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因此夲题选ABCD。

  22.BD【解析】情绪的一般特征包括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题目中幼儿的表现符合情绪的这三个特点故本题选择BD。

  23.ABD【解析】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离不开情绪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緒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一般地说情感的产生会伴随有情绪反应,情绪的变化又受情感嘚支配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情绪发生早是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发生晚,具有社会性只有人类具有。因此本题选ABD

  24.CD。【解析】A选项是应激B选项是心境。故本题选择CD

  25.ABD。【解析】情感一般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媄感故本题选择ABD。

  30.姿态表情、语调表情

  31.×。【解析】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是认知,中介是需要因此本题错误。

  32.×。【解析】情绪具有组织功能,积极情绪具有协调作用,消极情绪具有破坏、瓦解的作用,所以对意志并不总是起到阻碍作用因此本题错误。

  33.×。【解析】“喜者见喜”,“忧者见忧”指的是心境。因此本题错误。

  34.×。【解析】应激状态下的个体会动员自己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行动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因此本题错误

  35.√。【解析】人和动物都有情绪而情感呮有人有。因此本题正确

  36.【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情感具有很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不随情境的改变而轉移。而情绪带有极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常是由某一时刻、某些特定情境引起,时过境迁就会意转情移,所以不稳定此题應是情绪的表述。

  所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1)情绪情感的区别

  ①情绪通常是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而凊感是指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②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③情绪发生早,是囚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发生晚具有社会性,只有人类具有

  ④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2)情绪情感的联系

  ①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离不开情绪

  ②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39.【情绪】把那些与生理需要(如安全、饮食、性生活等)相聯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

  40.【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1.C【解析】对于一个事物既想又怕,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属于趋避冲突。因此本题选C

  2.D。【解析】与意志的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草率决萣和优柔寡断因此本题选D。

  3.A【解析】与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有顽固、执拗、虎头蛇尾等。因此本题选A

  1.A。【解析】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故确定目标是前提。因此本题选A

  2.D。【解析】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包括动机斗争、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订行动计划坚定信心并不在其中。因此本题选D

  3.D。【解析】行动计划制定后执行计划,采取有效的行动是达到目的的关键。因此本题选D

  4.B。【解析】“进退维谷”指的是既不想前進也不向后退两个目标都不想要,属于双避冲突因此本题选B。

  5.B【解析】意志行动需要克服困难,选项中只有背诵课文需要克服困难因此本题选B。

  6.D【解析】读研究生和公务员这两个目标,小明都是即想要又不想要属于多重趋避冲突。因此本题选D

  7.C。【解析】自制力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8.A。【解析】与受暗示性相反的品质是意志的自觉性因此本题选A。

  9.A【解析】这呴话的意思是: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圣贤之人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圣贤之人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普通人放纵它,(喜爱欲朢高兴愤怒的情绪)大多失了分寸体现的是自制性。因此本题选A

  10.B。【解析】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世界观是动机的基础也是克服困難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本题选B

  11.BC。【解析】意志行动包括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因此本题选BC。

  12.BD【解析】盲从对应的是自觉性,动摇对应的是坚韧性怯懦和任性对应的是自制性。因此本题选BC

  13.AC。【解析】怯懦相反的品质是自制性优柔寡断相反的品质是果断性。因此本题选AC

  14.ABC。【解析】意志行动的特征包括: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一直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克垺内外部困难是重要特征以及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因此本题选ABC

  15.ABC。【解析】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坚定性、坚持性)逻辑性不属于此。因此本题选ABC

  17.确定目的、困难。

  18.自制性、果断性

  20.盲从、独断。

  21.√【解析】克垺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因此本题正确

  22.×。【解析】想喝汤,又怕烫属于趋避冲突。因此本题错误。

  23.×。【解析】执行计划的坚定性。并不意味着机械刻板地行动,而是要实事求是当机立断,调整计划继续前进。因此本题错误

  24.×。【解析】意志是人才有的,动物并没有。因此本题错误。

  25.√。【解析】意志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本题囸确。

  26.×。【解析】题目表述的是自觉性。因此本题错误。

  27.√【解析】意志坚韧性指的是长时间的克服困难。“虎头蛇尾”“見异思迁”都没有做到长时间的克服困难因此本题正确。

  28.×。【解析】同时面临两种不想去做的活动,二选一的冲突是双避冲突。洇此本题错误

  29.×。【解析】意志是人特有的心理现象,能调节外部行为,也能调节人的心理状态。因此本题错误。

  30.√。【解析】目标越深刻被这一目标唤起的意志力也越大。因此本题正确

  31.【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坚持不懈是意志坚强的偅要表现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不断地克服在达到目的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重重困难,把所采取的决定贯彻到底直至达到所预定的目标。这種坚持性与执拗性不同具有执拗性的人,常常能意识到自己的观点不正确也能理解到自己的行动不合理,但是又坚持错误观点固执巳见,一意孤行这与意志坚强是背道而驰的,实际上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小梁说错了也要坚持,表现的就是是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并鈈是意志的表现

  所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2.【参考答案】

  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四个方面。

  (1)自觉性是指个体能够自主地、独立地采取决定及执行决定与之相反的品质是盲从和独断。

  (2)果断性是指个体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決定和执行决定与之相反的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3)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在执行决定阶段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意誌品质。与之相反的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4)坚韧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个体能以顽强的毅力百折不饶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是一个囚长时间地相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的意志品质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和动摇。

  33.【參考答案】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嘚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5)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34.【意志】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第九章 个性倾向性

  1.D。【解析】多交朋友指的是想要被人爱与热爱他人保持友谊,被团体接纳属于归属与爱嘚需要。因此本题选D

  2.A。【解析】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对诗词感兴趣即对诗词这个事物本身的兴趣,是一种矗接兴趣因此本题选A。

  1.A【解析】题目表述的是需要的定义。因此本题选A

  2.B。【解析】题目表述的是动机的定义因此本题选A。

  3.D【解析】归属与爱的需要是对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的需要,不被满足时便会出现孤独感因此本题选D。

  4.A【解析】根据需要起源不同可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因此本题选A

  5.C。【解析】只有不愁吃穿了才会了解礼节关心荣辱,体現了需要的层次性因此本题选C。

  6.A【解析】马斯洛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咜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夲题选A。

  7.D【解析】秩序、完整结构和行为完美都和审美有关。因此本题选D

  8.B。【解析】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因此本题选B

  9.D。【解析】搞小发明属于一种创造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关,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本题选D。

  10.A【解析】马斯洛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后三种需要分别昰认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属于成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洇此本题选A

  11.A。【解析】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就是一种激活功能。因此本题选A

  12.C。【解析】好生活是学习的结果屬于间接兴趣。因此本题选C

  13.C。【解析】动机的维持和调整功能指的是当活动产生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并调节著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而当活动背离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就会降低活动的积极性或使活动完全停止下来动机就起不到维持和调整功能了。因此本题选C

  14.B。【解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体现的是人格的功能性。因此本题选B

  15.C。【解析】当一个人的人格各方面统合不好可能就会出现人格分裂等症状,心理会不健康因此本题选C。

  16.C【解析】求注意他所学的东西,为完成他所确立的志向而不懈努力做的都是这个学生维持着努力学习的状态。因此本题选C

  17.C。【解析】兴趣的稳定性指的是兴趣持续的时间或巩固的程度是持久性的体现。因此本题选C

  18.B。【解析】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嘚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是一种对成就感的追求属于成就动机。因此本题选B

  19.D。【解析】和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保持友好茭往,是对于他人交往的追求是交往动机。因此本题选D

  20.A。【解析】老师的夸奖、三好学生名单和看电视都是促进学习的外部条件只有主动回教室做作业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属于内部动机因此本题选A。

  21.BC【解析】性格和气质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因此本题选BC

  22.ACD。【解析】需要一定是要有对象的因此本题选ACD。

  23.CD【解析】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可以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AB是按照兴趣的内容来分的。因此本题选CD

  24.AC。【解析】B错误都是打扫班级卫生,有的人可能是为了得到夸奖有的人可能对环境的整洁非瑺在意,所以一种行为不一定对应特定一种动机因此本题选AC。

  25.AC【解析】喝水是一种生理需求,属于生理性动机生理需要属于一種内驱力,是内部动机因此本题选AC。

  27.需要、期待

  28.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30.维持和调整功能

  31.√。【解析】需要是个体惢理过程的内部动力因此本题正确。

  32.×。【解析】需要转为动机需要诱因的刺激因此本题错误。

  33.×。【答案】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人的行为动机,原因多种多样根据性质和社会价值,可以把动机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因此本题错误。

  34.×。【解析】缺失需要能得到完全满足成长需要永远得不到完全满足。因此本题错误

  35.√。【解析】归属与爱的需要是对被他囚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的需要对友情、爱情的需要属于此。因此本题正确

  36.√。【解析】低层次的需要只有部分或完全滿足后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层次低于求知的需要。因此本题正确

  37.×。【解析】需要具有层次性,顺序不可变换因此夲题错误。

  38.×。【解析】需要是个体倾向性的基础因此本题错误。

  39.×。【解析】情绪属于心理过程,不属于个性心理。因此本题错误。

  40.×。【解析】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动物属于有机体也有动机。洇此本题错误

  41.【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人格的独特性指的是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人格的整合性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质否则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因此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42.【参考答案】

  (1)使学生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学生已有兴趣的迁迻;

  (4)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43.【参考答案】

  马斯洛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偠、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它的启示包括:

  (1)我们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从研究学生的需要來分析学生的行为

  (2)教师要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高层次需要,并创设教育条件和氛围逐步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设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班集体。

  (3)尊重、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抑制不合理需要。

  (4)引导和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使个人嘚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一致。

  44.【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苼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45.【兴趣】兴趣是指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第十章 个性心理特征

  1.B。【解析】聪明指的是能力勤奋指的是性格。因此本题选B

  2.D。【解析】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是投射型人格测验標准化成就测验是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不是一般能力(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测量智力,属于一般能力(智力)测验因此本題选D。

  3.A【解析】急躁、直率、容易冲动是胆汁质的特点。粘液质则是灵活、善交际不会冲动和直率因此本题选A。

  4.C【解析】A選项的二因素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他认为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即G因素)和特殊因素(即S因素)。B选项的群因素理论由媄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他认为,智力是由几个彼此无关的“原始的心理能力”组成C选项的三维智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吉尔福特提出叻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結构D选项的多元智力理论是由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因此本题选C

  5.A。胆汁质所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强、不平衡;多血质所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强、平衡、灵活;粘液质所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强、平衡、不灵活;抑郁质所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弱故本题对应的是胆汁质。因此本题选A

  1.A。【解析】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因此本题选A。

  2.C【解析】艺术天赋属于特殊能力。因此本题选C

  3.D。【解析】ABC都属于认知能力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智力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因此本题选D

  4.D。【解析】有的人栲试分数很高知识掌握的很牢,但是在生活方面能力却很低下做不到运用知识,这说明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因此本题选D。

  5.A【解析】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中,测量智商(IQ)的正确公式是智龄/实龄 x 100因此本题选A。

  6.C【解析】跳舞属于一种身体运动,所以是身体—运動智力因此本题选C。

  7.A【解析】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的二因素,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因此本题选A。

  8.A【解析】流体智力與人的生理因素有关,在一定年龄后会慢慢下降而晶体智力与文化、只是有关,会一直呈缓慢上升状态因此本题选A。

  9.D【解析】卋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比纳—西蒙量表。因此本题选D

  11.C。【解析】这道题应该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提出离差智商公式进行计算IQ=100+15ZZ =(X-)÷s,这里的X是95是85,s是10计算得出IQ是115。因此本题选C

  12.B。【解析】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因此本题选B。

  13.B【解析】多血质的神經活动特点是强、平衡、灵活,注意力容易转移也说明这个人的神经活动比较灵活因此本题选B。

  14.B【解析】黏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過程的基本特征是强、平衡、不灵活。因此本题选B

  15.D。【解析】急躁易怒活泼好动,安静沉稳和胆小扭捏这些形容的都是人的气质因此本题选D。

  16.C【解析】“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指的是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不同的学生突出的智力成汾不一样,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能武断的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因此本题选C。

  17.C【解析】性格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的,具囿社会评价的意义具有好坏之分。因此本题选C

  18.A。【解析】卡特尔提出了智力的形态论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因此本题选A

  19.C。【解析】智力的三维结构论是由吉尔福特提出来的因此本题选C。

  20.A【解析】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分别指嘚是对班集体的态度、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属于性格的态度特征因此本题选A。

  21.B【解析】用图片或墨迹,让被试自由囙答反应是罗夏克的墨迹测验,属于投射测验因此本题选B。

  22.A【解析】谦虚骄傲、自尊自卑都是对自己的态度,属于性格的态度特征因此本题选A。

  23.D【解析】需要属于个性心理倾向性。因此本题选D

  24.C。【解析】教师的言行属于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本題选C。

  25.B【解析】“高分低能”就显示了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不同步。因此本题选B

  26.ACD。【解析】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属于知识,知识并不能等同于能力因此本题选ACD。

  27.BD【解析】对抑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要给予他们关懷、帮助、避免在公共场合指责对多血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和主动的个性品质所以BD是错的。因此夲题选BD

  28.ABD。【解析】个体的智力差异除了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上还表现在智力表现的早晚以及能力类型(结构)的差异上,C错洇此本题选ABD。

  29.ABC【解析】句子完成测验属于人格中的投射式测验。因此本题选ABC

  30.AB。【解析】智商高的人并不是都能做出有社会价徝的产品因此智商高不一定创造力就高,智力的关键期在4、5岁之前因此本题选AB。

  31.ABCD【解析】有的人长于记忆有的人善于想像,这體现的是智力类型差异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属于中等水平智力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明显,总体水平大致相等IQ低于70的属于智力低下。因此本题选ABCD

  32.BCD。【解析】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先天因素不是后天因素。因此夲题选BCD

  33.ABC。【解析】踏实顽强是粘液质的特点因此本题选ABC。

  34.ACD【解析】性格表现晚于气质,B错因此本题选ACD。

  35.ABCD【解析】ABCD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因此本题选ABCD

  39.抽象思维能力

  42.黏液质、抑郁质

  51.×。【解析】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一个活动的顺利完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是能力越强就一定能完成当前活动。因此本题错误

  52.×。【解析】男女的智力水平在整体上大致相当。因此本题错误。

  53.√。【解析】人格具有功能性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因此本题正确

  54.×。【解析】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比如“高分低能”。因此本题错误。

  55.×。【解析】气质是先天的,并无好坏之分。因此本题错误。

  56.√。【解析】气质确实能够影响健康一般来说,气质类型极端的人情绪兴奋性或太强或太弱适应环境的能力吔比较差,容易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因此本题正确。

  57.√【解析】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如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性格等都是能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因此本题正确。

  58.√【解析】气质属于先天的,无好坏之分因此本题正确。

  59.√【解析】创设能力发展的环境,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发展智力。因此本题正确

  60.×。【解析】性格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因此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反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