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史我国天才大多是文科?而理科却少之又少?

  点评北大历史系诸先生_随笔_苼活休闲点评北大历史系诸先生 范美忠 北大让我失望是一步步的,是随着自己看书的增多眼界的扩大 和对它了解的加深而最终彻底失朢并放弃读研究生的想法的。 首先让 我失望的是本系的教授 应该说我第一次坐在教室

  点评北大历史系诸先生 范美忠 北大让我失望是┅步步的,是随着自己看书的增多眼界的扩大 和对它了解的加深而最终彻底失望并放弃读研究生的想法的。 首先让 我失望的是本系的教授 应该说我第一次坐在教室里边听北大老师讲 课, 真的有种很异样的感觉 首先开一大堆书的书目让人觉得很新鲜, 有否定了好多中学時当作绝对真理记住的结论的确有些新鲜感。后 来看书渐多 涉猎了一些西方史学的理论, 比如兰克的客观主义学派 柯林伍德的新历史学派,布罗代尔和布洛赫的年鉴学派的理论等等 总之,西方的理论虽不完美(哪有完美的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 不完美呢?) 泹就象西方人在文学绘画等领域一样新见迭出, 令人 大开眼界。而我们那帮老师还在讲乾嘉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死抱 着制度史不放毫无新意可言,既无独到的理论又缺乏趣味所以他 们的讲课就成了最好的催眠曲了, 尤其是大一时我上朱龙华和张衍田 先生的课是肯萣要睡觉的别误会我是一个混日子的学生,我泡图书 馆看的书真不少后来我看了《史记》和《剑桥中国史》和《万历十 五年》这些书,则从实践上否定了他们的水平因为他们写的书我是 从来提不起兴趣看的。下面点评诸位先生我在看历史书时一直为中 国中国从古至紟的发展史虚假的历史书写感到头痛,所以这里我也就不为尊者讳 了 中国先秦史,吴荣曾先生他总是在校园里骑着一辆破烂的过时 的加重自行车。应该承认如果不以大师的标准衡量,他的学问还是 扎实的他是翦伯赞的学生。但问题不在这里,北大老师里面可能有 三分の一是混混但一般大学混混的比例可能是三分之二,所以比较 而言北大文科老师的功底还是扎实的,态度还是严谨的但问题不 在这裏,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是除了真实的史料之外关键是看你如何 去诠释它,北大 历史系要说功底的扎实的话清代人谁比得过,可是所谓彡大考 史名著有什么价值钱穆的〈国学大纲〉有何价值?先是他给我们讲 封建社会始于何时的争论 当时倒也略具新鲜感, 后来一想 夠糟糕, 中国传统的王朝史学固然乱七八糟 但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 之说也根本不应该适用于中国社会, 就是用封建社会来命名Φ国历史 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他们不去创造我们自己的历史解释术语(象李泽 厚在哲学史领域所做的那样) ,却去阐释根本就错误的毫无價值的东 西而且讲什么田客,步曲之类讲什么行政制度,历史有必要研究 这些毫无价值的东西吗讲秦汉史讲讲史记多有趣!当然,吳先生在 古钱币研究方面的造诣是高的 当然你的黄金时期在国三十年度 过,也怨不得你因为受损害的何止学术?我只是觉得北大真的巳经 没有反叛精神创新精神。 世界上古史朱龙华:我上你的课要睡觉,但在历史系我最佩服 的是你因为你通八门外语,钱钟书可能嘟要吓晕乖乖龙的东,不 得了我六级都没过,一门外语都没学好客观的讲我对你真无可挑 剔,红光满面的你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穿西装永远不打领带最具 名教授派头。更重要的是还通艺术古希腊,文艺复兴的课我还是喜 欢听的而且你似乎的确是通世界史,最菦刚在广州天河购书中心看 到一本你的谈玛雅文明的书大概埃及,希腊古罗马竞技场,世界 名胜古迹都游览遍了吧就冲能够到世界各地游览, 我差点报你的研 究生但实在忍受不了历史的枯燥,我对你无话可说只是世界史我 更喜欢汤因比的路数。而且你上课从不点洺即使在猪头系主任强行 规定以后你也毫不理睬,好!够气派!名教授!还有你从不考试即 使在猪头系主任强行要求之后,你也先把題告诉我们叫我们到时抄 上去就行了, 大学哪能还象中学那样考记忆力就冲这一点可见北大 历史系多么堕落!我大学四年虽然平均分列倒数第一,但只重修一门 课其中不能不感谢你! 中国历史文选:张衍田:身板厚,穿中山装笑容满面。据说你 是校警出身 能有今忝不容易, 还没升为正教授吗你讲尚书, 诗经 倒还津津有味, 大约你在精神上还生活在两千多年前吧能够沉浸在 学问中的人是幸福嘚。 你恐怕虽不如段玉裁 章太炎这样的小学大师, 但能讲一个字的变迁能从甲骨文讲到现在的简化字真令我矫舌不 下,目瞪口呆但伱为何要研究这样的豆仃之学呢?真是寻章摘句老 雕虫 雕雕龙多好?文字学大概也要象京剧一样行将灭绝了吧但你 为何不准我上课睡覺呢?老要叫醒我! 奶奶的! 还有我上你的课看 〈废 都〉干卿底事把我的书收上去不说还说我看当代〈〉 !现在 找都小菜呐!解放前的丠大教授都逛八大胡同的妓院呢!看看淫 书过过干瘾有什么要紧?何况我是出于研究的目的才看的 且不说他 的书关键处留了太多的空白,如果纯从文学的和淫秽的角度出发我 才不看呢! (他完全是个欺世盗名之辈,比陈忠实都还差得远没有 一本书有价值, 没有一本我看得下去 什么屁美文) 没办法, 要骂他 就要看他,就象余秋雨的破书文化苦旅一样你太迂腐啦! (待续) 我还说叫你开张证明买足夲《》呢!看来你是不愿意的了? 中国古代史(隋唐以后) :张仁忠:你的讲课引用史籍原文颇多 但都不成条理,更无新奇之论连催眠的效果都没有,我在上你的课 的时候更多的是自己看书无论是《史记》还是《全唐诗》的阅读都 是在你上课的课堂上完成的。我对你茚象最深的是你烟瘾奇大课间 吞云突雾不停。道是在最后几节课的时候你眼见只讲到清军入关时 间反正是不够了, 反而放开手脚大讲雍正如何读书挨打和其他一些笑 话一直这样讲多好!不过,使我永远不能忘记你的是我在大学唯一 一门没及格后又重修了的课就是你这門课 记得那一学期期末考试前 一个多月前正是 94 年美国世界杯,对不起世界杯对我这个狂热的 球迷来说显然远比历史系的破课重要, 所鉯一个月黑白颠倒吗课是没 上了其实你还算是个很好的人,最后一节课你告诉了我们要考的内 容但我连最后的关键一课也没上,仍然茬蒙头补瞌睡同学们又没 告诉我这回事,真不仗义弄得我拿着卷子发现全是没听说过的名词 解释, 胡乱做了问答题留下大量空白象中嘚张铁生一样几乎交的 是白卷我是开考后十分钟交的卷,你拿着我的卷子后冷冷一笑我 就知道完了,遇到杀手了果然你给了我 48 分,朂后我不得不我 94 级文科实验班的同学一起上课重修是也。重修两老师: 明史:王天佑;现北大历史系系主任(我 97 年离开时还在任上 不知现在下课没有) ,你是属于工农兵一代你自己说似乎是在甘肃 的军队里呆过十一年(北大的教授由遗老,老中青四代组成最老的 一玳是邓广铭,周一良他们两是我们历史系的宝。邓是胡适的关门 弟子胡对他还是颇为称许的,功底肯定是很厚的虽然也不过是考 据洏已,据说他的宋史研究是上个世纪中国第一;第二代是五十年代 成长起来的一代以田余庆,祝总斌和吴荣曾等为代表;第三代就是 王忝佑徐凯,宋成有‘副系主任’等人由于该读书时都作为革命 闯将在闹革命,所以学问是没有的但现在当官的是他们,不通学术 者當官情形可想而知;第四代是恢复高考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代表 人物是阎步克第四代唯一的人物,另外第四代还有留美归来的博 士朱孝远,洋气得很他教我们史学概论,还有所谓中国第一个历史 学博士后的欧阳哲生 他是从湖南师大过来的, 搞中国近现代文化史 專吃当年被我党的历史封杀了的胡适, 傅斯年等倾向或者中立 的第三条道路文化人 ) ,他因为有满口大牙又有个大嘴而我们又都 知道《绝代双骄》里有给人叫李大嘴,于是我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 王大牙或曰王大嘴古龙说过,一个人的名字可能会起错但外号是 不会叫错的,我们也觉得还比较贴切但与虽无学问却颇有学者风范 的前任何芳川相比,明显缺乏学者风度我们私下都认为有损北大历 史系嘚形象。但我对他还是比较感激的并不是因为他的明清史造诣 比得上吴晗或者本系的博导许大龄,他的课我一节课都没听但一个 人的性格很多时候优劣并生,正是因为他做学位不投入所以他并不 迂腐,知道对于我们这种注定不会做学问的人来说给我们过不去没 什么意思(而对真正对历史感兴趣并且立志做学问的人来说,那样的 考试又太小菜了所以你说大学的考试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慷慨 地让峩过关了,这里遥致感激之情 徐凯,重修清史老师兼中国史学史教师:据说他在中是风云 人物 所以学问也就没有, 不过照办一些别人嘚结论 毫无真知灼见。 (如仓修良和尹达的中国史学史和本系名教授祝总斌的著作)但他 是所有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中最讲究穿着的一個,总是西装革履 (这 在北大文科教授中非常少见,因为文人积习多是不修边幅)有点象 胡适一般,但这是他们唯一的相似之处我說过,名教授是不在乎学 生是否缺课的 倒是水平越差的越虚弱, 就因为我曾缺过他的几次课 他大为恼火,差点取消我的重修考试资格好在王主任主持考试的大 度。所以我对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知识是从《史通》 《文史通义》和黄 宗羲的《宋元学案》 《明儒学案》以及梁啟超钱穆的《近三百年学术 史》和梁的《清代学术概论》中来的不是问道于盲,是无人可问道 中国近代史:郭卫东,恢复高考后的一玳据说他下乡的时候是 和陈凯歌一起,而现在陈发达了见到他爱理不理的唉,人一阔就变 脸呐! 世态炎凉啊! 人家好歹也是北大讲师 可见中国教授地位之低, 尤其历史系教授谁还愿意做学问呢?投入产出太不成比例了他有 一个大啤酒肚,倒颇气派他讲课往往讲箌自以为可笑处自己先笑了 起来,而我们有时则毫无反映显然,他讲笑话的水平并不高他的 讲课我比较喜欢听,我早就说过在中国嘚大学中,线 岁那批教授(如现在的朱学勤秦晖,何清濂等连李泽厚 都过时了,他在美国和刘再复对话都说些什么啊真实老糊涂,卋纪 新梦我看他真是在做梦) 。但我认为他其实一般但由于年轻人容 易接受新思想,所以他的课我还是比较喜欢听后来我一看《剑橋晚 清史》 ,哦!哦!原来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以为新鲜的论点全在上面 呢!但不要紧,省得我通读从他那里,我知道了研究义和团的周锡 瑞 (的确不错,观点独到不愧为加州伯克利的教授,普通话说得 比我还好惭愧,记得关于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问题我还向你提叻两 个问题为此我的班主任张建华还嘲笑我呢,他说你胆子挺大的那 么多名教授面前敢提问,那种总是仰视别人的人永远没出息何況我 不认为现在的北大历史系包括中国整个文科领域甚至文学领域有什 么大师,北岛和李慎之勉强吧 )还有太平天国和戊戌变法的有趣過 程。不错不一定非要是大师,扎扎实实积累点新东西就不错自己 不能创造,输入新知也是可以的严复和胡适不都这样吗?鲁迅说 别求新声于异帮,如果不是辜鸿铭那种怪物谁都知道中国老一套是 毫无价值的。打开我了我眼界感谢! 中国现代史,刘一皋(我们給你取了一个外号叫牛皋决无不敬 之意。可怜未老头先白做学问的真掺,都瘦得一根藤似的哪象当 官的肥头大耳的,满肚子民脂民膏杜甫是“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 从前做诗苦 ”你们是做学问太苦,在中国不值得为学术献身轻松 点罢,当时为什么不跟我们出去踢踢足球呢) 说实在的,你的课我 几乎每节课都认认真真地听了而且认真做了笔记 这对我来说并不容 易。 虽然同学们都说你讲课没條理,但我认为你是受美国史学实用 主义和真理相对性观点的影响拒绝宏大叙事,抛弃黑格尔马克思那 一套认为历史研究地越细致越接近真理。所以条理化也许不符合历 史真实所以你注重个案研究,比如井冈山时期的土地制度还有所谓 吴满有方向之类我从你那里知噵了黄宗智和余英时。虽然我天性更 喜欢波普和哈耶克和托克维尔潘恩也就是说思想或者鲁迅那一类 但 你的讲课的确让我受益非浅。只昰我觉得你在人格上应高大一些不 要匍匐在美国教授的脚下,应该跟他们平起平坐就象鲁迅一样,绝 不仰视任何人那样领世界潮流嘚北大学派才有希望。继往开来正 在我辈是也!另外,记得大三到西安实习是你带的队吧你请吃的西 安清真寺的八宝粥和小笼包味道鈳真不错哟!你对学问真的很投入, 记得大四选修课的作业就是你问我中国农村权力结构我说乡长,村 长都是地方一霸还有,我出来敎两年中学由于我此时兴趣已转向 文学和思想,历史方面再无长进你的讲义派了不少用场,所以我讲 课不用照本宣科 也算贩卖吧! 囧, 哈 北大教授的知识虽不怎么样, 拿到中学还是绰绰有余吓得中学生目瞪口呆。 中华人民国史王元周,老捏这是我们同学间用來形容既 无个性又无本事的人的专用语。虽然一部国史从何说起,真的 不好讲中国历史以来,讲当代史就是难题 但你为何不可以讲講,讲讲梁效石一歌,讲讲储安平讲讲 庐山会议,还有遇罗克等等等等,太多不是禁区又有价值的我对 国史抱的希望最大,失望朂深你好歹是研究生哪,我就是随便 找几本参考书然后站上讲台恐怕都比你强,搞得国史现在还是 我知识结构中的缺陷之一唉,北夶北大,五四时期的教授聘任制 实行没有如实行了,别象学分制徒具形式真正作到不拘一格吸纳 海内外英才,使北大重写蔡校长时期的辉煌别还象以前一样优汰劣 胜,把优秀的人才要么赶到国外要么赶到草莽江湖间。 世界近代史:1:郑家馨他留给我的印象是比較笨拙,随便提 一个难题他就紧张得拍着额头冷汗直冒我们都亲切地称之为家馨。 他曾向向我们推荐美国人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世界通史》 我当时就 觉得好笑,一个人写世界通史笑话,这怎么可能果然,我看了一 下这本书的中国和日本部分真糟糕,幸运的是我比較有主见没有 买。我到了社会上之后还有很多人向我提起这本书,唉中国人的 思维能力,弱得简直象儿童另一给我印象较深的事昰他在讲解近代 时时引入了马克思的一个所谓中心-外围的理论来加以解释,这个宏 大的理论的本身是否高明这里暂不讨论 但他在赞叹马克思的 “天才” 的五体投地的表情却让我觉得可笑,就象我对鲁迅的崇拜一般北大 的教授水准也就可想而知了。历史到了今天他面对卋界历史的巨大 变动不去思考马克思的问题不去批判它,却还在推崇让我怀疑他的 智力也怀疑他的学术良心, 连我并不研究历史和思想嘚人都可以随意 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一大堆错误出来唉,人格矮化批判的独立的思 维能力的缺乏,真是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蔡元培先苼地下有知,不 知作何感想就他们这种水平,虽然我们北大的学生都心知肚明(好 多人都对我说北大的老师差劲,学生厉害) 但他們出去还真能吓 倒人,哇北大名教授,恐怖!所以每次我告诉别人北大教授很糟糕 的时候别人都以奇怪的眼光看着我,心里想这人昰不是有病,狂 人 又见狂人, 只有北大的同学理解我 北大出来的同学都眼高于顶, 落落寡合总是难于融入主流群体,也就是说边缘囮是他们的普遍生 存状态悲乎!回到正题上来,毕业以后我有一次在电视中看见家馨 同志正在以专家的身份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谈謝晋执导的电影 《鸦片战争》 ,我看见他激动地说: “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了这样的 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真的吗打了你的大使館了你又怎样?我 怎么听觉得这样的话都象革命话语又象人民日报评论员的口 气,可悲的是他又是发自内心这样的人以专家身份出现嘚时候就会 误导民众。还有就是他主编了一套非洲史很厚,唉那些劣等民族 研究他们干什么?谁关心索马里的历史呢倒真是为历史洏历史啊! 另外补充一点他给我们的讨论题目是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据说 另一个教日本史的老师说他们读书的时候就是讨论这个問题。 2:何芳川:他是我们刚进北大时的系主任虽然同样研究亚非 史,但他显然比家馨有风度气派得多据说他的父亲解放前是北京有 洺的何公子,世家子弟毕竟不凡,但学问方面是否能跟陈寅恪俞 平伯和钱钟书这样的世家子弟比呢?我看可疑得很他写的《世界近 玳史》 (亚非部分)用的是诗化的语言,有点象《》的笔调初 进大学的学生最容易被吓倒,马上拜倒脚下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只 知道囿诗化哲学家比如尼采,克尔恺廓尔柏格森和海德格尔等, 就是还不知道有诗化历史学一说也许这倒是北大历史系的独创,庶 几可莋为一学派与欧美史学相颉闶也未可知 他还搞的是环太平洋史 学研究,仿佛所谓的环太平洋经济带和泛太平洋游泳锦标赛之类又 让我想起布罗代尔以地中海为中心进行的历史研究, 也许真有道理也 未可知可以认为是历史地理学吧,或者仿黄仁宇的笔法叫做“太平 洋大曆史 ”好象他在解释为什么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中国和日本在 近代西方化努力方面的结果的巨大差异时曾经提出过一个理论叫做 “密度論” ,把物理学概念引入历史研究意思是日本的资本主义萌 芽在工商业的分布的密度和地区占全国的比例来说较中国高得多, 接 近于西歐的水平好象有点道理。 3:世界现代史(亚非部分)XXX对不起,我一向记忆力不好 这个人的名字记不住了,决非不敢直言我只记得仩了他的第一节课 和最后一节课之后就走了,第一节课是判断他的课是否值得听结果 是不值得听,最后一节课是希望从他那里得到考试嘚重点不过印象 最深的是他的讲课尤其出题目的方式简直就是中学老师, 这在北大倒 是绝无仅有唉,我无言这样的老师都能呆北大,北大还想建成和 牛津剑桥比肩的世界名校做梦!他给我们出的题目其中最怪的一道 是写出印度土地制度的印度语发音的英语翻译,真昰遇到鬼了当时 就有一个叫王献华的同学 (这名同学现在读完北大宗教系的研究生又 到圣地耶路洒冷留学去了,当时我们都大吃一惊想不到这老捏还如 此有脾气,他身材矮小从不运动,面色苍白肌肉柔软,带着厚厚 的眼镜宁愿节约下吃饭的钱来买书,小子倒是挺聰明喜欢刘小枫 的《走向十字架上的真》 ,也许十年之后他会成为第二个刘小枫吧! 不知会不会在中国传教 )突然拍案而起,对 XXX 说: “你过来! ”然 后厉声质问到: “有你这么出题的吗考中学生呐! ” ,XXX 面色尴尬 无言以对,斯文扫地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没做完题目匆匆就交了卷, 结果所有人都及格了我又是六十分。 4:世界中古史:马克尧不是前力帆队南非籍外援马克,别弄 错了年约六旬,言語举止颇为女性化据说他当年是以省状元的身 份考入北大,不知果是否还有就是据说他的夫人是当年北大的校 花。可见前改革时期历史系是何等的风光就象现在北大的计算机系 和经济系法律系一般。现在是今非昔比喽!不要说泡校花就是班花 系花都肥水流了外人田。如果弗洛依德的理论果然正确的话你说还 有谁愿意学历史?当年的女儿和的女儿都是读的北大 历史系现在恐怕都走私和官倒去了吧。据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张建华 说他是我们系的名教授,不过他的话多半靠不住好象谁在他眼中 都是名教授。他的课就更不用提了又昰一个催眠高手,一口山西土 话声音又女里女气,讲的又是什么欧洲中世纪的土地制度这一类东 西又不准逃课,痛苦! 邓广铭:超级博导我们系两巨头之一(另一位是周一良) ,有 历史癖和考据癖的胡博士的在大陆的关门弟子九十来岁了,当然不 可能给我们上课了我甚至没见过他一面,因为历史系的大会我几乎 从来没去开过不过,对他的学术成就大体还是知道一些 《中国古 代史纲要》的宋辽夏金元部分就是他写的,他对苏轼的大力推崇让我 对他颇有好感另外他的《嫁轩集笺注》也极有功力,好象还有《岳 飞传》和学术论文洎选集都没看过,不敢妄评 周一良:他可是大有来头哦!他的祖父是袁世凯的财政总长,本 世纪出所谓南张北周的两大资本家之周学熙是也据他在《毕竟是书 生》一书中说,他祖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请了英日,德等国的私人 教师来教他外语还有一些国学大师的熏陶,在北大(还是清华) 读书时又是陈寅恪的学生(陈现在无论道德学问都是神话了,只要跟 他沾边的人似乎都不得了可悲可悲! ) ,自然了不得据说他的魏晋 南北朝史研究仅次于陈寅恪,而又是日本史的权威他的《魏晋南北 朝史札记》我没看,考据那一套我始终敬而远之他给我们开过一次 讲座,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写历史要追求真实,所谓董狐南史是也 二是不要介入政治, 并讲了自己中成为梁效集团成员从而成为江 青的工具的教训所谓他在中的事,他告诉我们说当 9.13 事 件之后,叫他们去检查读过的书 ,发现在古代政变的地方都 囿仔细的批注.后,曾有人寄过一封信给他,上面写桌四个字”无 耻之尤”,学术与政治,其间的牵扯令人感慨 田余庆: 历史系第二代的第一人, 所谓名教授是也 他长相威猛, 剑眉虎目北大 历史系 实际上不象学者, 更象一个军人 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 《东 晋门阀政治》 ,我翻叻一下书中涉及的史料实在太过陌生,看起来 没什么感觉据说是论证了士族政治只存在于东晋一朝,而非东晋南 北朝在某些方面超過了祖师爷陈寅恪。据说本书在史学界尤其海外 相当有影响有些老头不看完都睡不着觉。但并没有卖出去几本除 了几个专业人士和业餘爱好者之外,就是本系的几个学生了看来学 术著作实在没多少人看。他曾经有一次给我们讲如何写学术论文告 诉我们做学问主要靠積累,历史从来就不是显学要有一种为历史而 历史的精神,虽说我并不喜欢他的书其人其精神却令人感动。 阎步克: 魏晋南北朝史选修课 身材瘦削, 面皮青白 满脸冷酷, 我们赠号“杀手” 我们喜欢佩服人的班主任最佩服他。当然我觉 得他的学问还是很扎实的,怹的两部比较有名的著作是《中国传统士 人政治》和《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后者获得了长江读书奖。好象 在历史系惟有他获得了超出曆史学界的名声 现在想看他的这两本书 却找不到了。不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们的毕业典礼上他在讲 话中很动情地说北大最有魅仂的就是他的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就是他 的不计功利的精神追求我当时也深受感动,在北大历史系总算还没 有人忘记自由和民主的精神承教了,让我们共勉吧! 徐勇因为做学问太过用功,瘦弱得风都吹得倒我的四川老乡。 原来在军事科学院 据说因为敢说真话, 被趕出了军科院才到的北大 似乎是由于他不是北大嫡系的原因,他 的评教授也就比较困难我选了他的抗日战争史的课。我们是早上 7 点半仩课而我们历史系普遍的生活习惯是晚上看书看到 12 点或更 晚,第二天没课也许就睡到 10 点半吃午饭尤其我更为典型。但他 的早上头两节嘚课我一节没有落下过我不是一味地贬低,如果真的 有水平的话我恐怕比谁都要认真上课,当然他连教授都不是,可 是职称又能说奣什么问题呢记得他讲卢沟桥事变和蒋介石的事可 真的很精彩, 他总是介绍国 日本三方的说法再加上自己的意见, 这才是球真知的精鉮有些事情我现在都还不方便说。他当然也不是 大家 但我觉得北大的希望正在他们这一类中青年教授身上。 徐老师 保重身体。 邓小楠:宋史选修课;从不修饰打扮女性的妩媚柔情全无。 她是邓广铭的女儿家学渊源,经过的浩劫有这种基础的做学 问者已经不多了。照里他应该大有成就才对但好象也不过如此,女 人嘛除了班固的妹妹,谁还听说过什么女人能研究历史的我个人 一直有个看法,峩觉得让女性做学问简直是一种残忍尤其对女性魅 力的伤害, 不知道中文系的戴锦华和赵园和夏晓虹是什么样子也许 中文系的更浪漫藝术一些吧?她讲宋代的政治制度 是拿着资治通鉴 上一篇文章逐字逐句的讲,偶尔引用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上的一 些说法真可悲,自己就研究宋史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说法呢? 蒋菲菲 中国古代商业史, 有人说 “想入非非” 未免太亵渎了。 对于女人来讲风情即水平,用在她身上再恰当不过虽然是研究历 史的,她可一点也没有书生气学究气。虽然脸上粉已经很厚但虽 曰徐娘半老,到底风韻犹存她打扮时髦,讲课当中不忘自嘲以显示 自己的无奈和清醒也算生错了时代而误入历史系。记得她曾经给我 们讲北京有个“福寿店” 全看如何断句,我总觉得一个女性开 口讲关于性的问题显得对性很感兴趣不太好 她的课往往是讲在哪儿 发现了古代的一个斗或者┅个秤坨一杆秤或古代一斤相当于现在多 少克之类,她自己也边讲边笑还有就是《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当时 的店铺早上几点开门小贩如哬做生意之类,实在让人觉得无聊这些 东西还研究它干嘛? 许平:人到中年仍有少女的天真,竟迷住了我们班上的一个小 纯哥叫郭晓航的(一个大学生了还把孟亭苇奉为偶像,买了琼瑶全 集珍藏出去踢球是白衣白袜白球鞋,成天都在洗衣服我们都不敢 坐他的床,吔不敢借他的书看)西方史学史不过给我们照本宣科地 讲讲西方史学理论,根本没有自己的理解 史学概论:朱孝远:四十来岁了还是單身一人,不过据说一个中 文系的研究生在追他 想来现在应该解决个人问题了吧?一个北大教 授 在北京还有四居室的房子, 没问题! 怹喜欢穿一件绿颜色的衣服 我总觉得他有点女性化。据说他在美国留学八年拿了一个历史系博 士和一个哲学博士的学位。让我想起《圍城》 讲课也确乎不同。经 常是叫一个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比如什么是历史之类之后他说“我也 不知道什么叫历史?” 弄得满堂愕然。就有点象我去教中学生时我 告诉他们课本都是垃圾叫他们把课本扔进垃圾堆时的反映相似 相信 他八年间做的笔记不少, 象胡适那样贩賣杜威或者象梁实秋贩卖白壁 德那样贩卖贩卖也足以在中国成为名教授了 我在光明日报上看见一 篇文章说他准备用现代西方的世界史理論来写新的世界史。 不知写出 来没有我倒有兴趣一读。 岳庆平:秦汉史跟蒋菲菲一样清醒,知道入错行的无奈他讲 课讲完了之后我唍全不知道讲的什么,但正因为他不认真做学问所 以我选了他做我的毕业论文老师。 结果我抄了一篇论司马迁的史学思 想的文章果然輕轻松松地过了。这里也算是经验之谈北大历史系 的小兄弟们,千万选好导师好过一些。 宋成有:副系主任研究韩国史和日本史,據说当年是闯 将周一良在他的《毕竟是书生》一书中说,一位姓宋的小朋友曾在 中批斗过他后又向他道歉,也算“相逢一笑泯恩仇” 不 知是不是他?上过他的中韩外交史的课看不出水平的高低。 李孝聪:历史地理由于他做学问太投入以至于过于迂腐,我 们给他取叻个外号叫做“李孝鳖 ”但我们并无不敬之意,他的确有 学问他研究的是某个地方的古迹古城之类,还有古代的交通道路之 类 比如彡国时出蜀的道路, 所谓褒斜道 所谓蓝添武关道, 还有 “商 山名利路夜夜有人行”之类。 张建华主攻中国现代外交史, (导师张寄謙一个终身独身的 知识女性) 。班主任唇红齿白,奶油小生挺帅气的,一群日本小 女留学生把他当作偶像他能把一个法律系女研究生搞定为老婆,我 们还是比较佩服北大 历史系永远不脱学生气,经常跟我们一起踢球和喝酒。 经常到我们寝室里来吹牛吹北大教授的趣闻逸事和 89 年 X 四时的 事情。记得他还参加北大杯足球赛他自命自己踢球靠的是意识,自 告奋勇踢中场但才半场就在大家的一直要求下被换了下来,而他安 排的历史系阵容也饱受非议 小纯哥就因对阵容不满一脚把矿泉水瓶 给踢飞了。而且他自己觉得很有学术才华怹常常吹嘘说,我不是考 的历史系研究生我是因为学术论文写得好被保送的。他对北大和历 史系的荣誉敏感得可笑偏偏我和我的上铺咾嘎(一个诗人,现供职 南方周末)经常攻击北大和历史系把历史系说得一钱不值,这时他 就要脸红心胀地跟我们急他说: “你看不起历史系什么关系?” 意 思是我们这种无名小辈的褒贬毫无分量可言, 我们的鄙视无损北大历 史系的荣誉有一次,他看见我一个人呆茬寝室里没去上课问我原 因我说,没什么值得听的他说“你挺狂的,北大教授的课还不值得 听! ”不过我们都挺喜欢他的喜欢他喝醉了酒跟我们一起抱头痛哭 的真性情。但他由于英语不好一直没有考上博士,在北大硕士可不 好混喽!不知现在读博没有

  阅读南开:百年教育史的中國样本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杜玮

  发于总第919期《中国新闻周刊》

  8月25日在南开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曹雪涛重拾当年創校校长张伯苓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南开第101届4152名新生的回答掷地有声。主席台囸前方身着紫色校衫的新生们,摆出学校英文简称“NKU”的造型两侧看台,“1919”与“2019”的字样遥相呼应昭示着这所名校已迎来了它的苐100个年头。

  大学的发展史就是国家与社会变迁的缩影。虽诞生于风雨飘摇的北洋政府时期但在刚出生后不久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开就已与清华、北大齐名与此同时,一座城市的发展快慢也与大学息息相关,就像上海之于上交大南京之于南大,广州之于中夶

  张伯苓于1935年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之际发出的“爱国三问”,在当今世界格局进入新时期后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今天的南开,在历经百年风雨后也迎来了它发展的新阶段。

  南开要“越难越开”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在《教育史上的奇迹——阅读南开》中寫道:如果说二十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有什么“奇迹”的话很可能不是国立大学北大、清华的“得天独厚”,也不是教会大学燕大、辅仁嘚“养尊处优”而是私立学校南开的迅速崛起。

  1898年自甲午战争后就被日本占领的威海卫被交还给清政府,再转租给英国两天之內,威海卫港经历了“国帜三易”:日旗先落清旗升起又降下,再升英旗在海军练习舰“通济号”上做见习军官的张伯苓,目睹这一幕大受刺激,由此判定:海军武力救不了中国自强根源,在于教育

  这一年10月起,他弃武从文在清廷原贵州学政严修位于天津嘚家馆教书。1904年在家馆的基础上,张、严二人成立了“私立中学堂”两年后又创办南开中学。在赴美考察了大学制度后严修与张伯苓于1919年正式创办南开大学。

  在任何时候办私立大学经费都是大问题。南开大学原校史研究室主任、该校历史系1959级学生梁吉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自己曾搜集张伯苓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的3000多封信函,这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张伯苓为办学求助捐款的内容。梁吉生总结说南开大学初创时期的办学经费来源有社会捐助、学生缴费、北洋政府拨款、地产租金等,其中社会捐助占了很大比例,这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军阀政要。

  为筹款严修和张伯苓跑了保定、太原、南京等地,先后见了徐世昌、黎元洪、阎锡山、蓸锟等人共筹得学校开办费8.5万余银元。南开学子们对此一度颇有微词张伯苓则答道:“美好的鲜花不妨是由粪水培育出来的。”

  1919姩9月南开学校大学部,即南开大学成立本着“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学校设文、理、商三科首届招收的96名学生包括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的周恩来。1989年南开大学70周年校庆之际在主楼前广场正中树立了周恩来塑像,基座正面镌刻着周恩來的手书“我是爱南开的”

  在南开大学办学过程中,“差钱”始终是个大难题管理南开学校财务的华午晴与校长秘书伉乃如曾撰囿《十六年来之南开大学》一文,其中提到:1922年学校收入92700余银元,支出12.6万银元;1925年岁入岁出相抵,亏三万余元历年累计亏损达12万元;1926年,岁入10.7万元岁出16.7万元,亏损6万余元

  张伯苓,这个被外界称为“不可救药的乐观者”对此解释说:一个教育机构的账上应该昰赤字。任何学校当局如在年终银行账上还有结余证明他是一个守财奴,因为他没有能利用这些钱办更多好事张伯苓称,“南开要长!长!长!日日新必须扩充建筑及设备”,“所以南开之‘南’也许是困难之‘难’字”,但南开要“越难越开”要“硬干”“苦幹”“缺乏经费,决不能阻止南开之发展”

  虽然经费困难,但张伯苓还是坚持私立办学梁吉生称,私立大学在办学理念、人才培養上能保持“自由活泼”张伯苓还提出了“私立为民”的概念,即动员人民的力量来办教育让民众有更多参与性和主动性。

  在经費短缺的情况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开延揽了一大批学术界名师如化学家邱宗岳,物理学家饶毓泰经济学家何廉、方显廷等。而喃开的薪资并不占优势当时,清华教师可拿到每月300大洋的薪水南开的工资只有每个月180~300大洋。

  南开虽然给老师薪资不高但张伯苓從不拖欠工资,逢年过节还会给教师发红包,组织茶话会学校还专门为教师修建了员工宿舍,每位教授都有一幢独立半西式的住宅朩质地板,配有办公室、厨房、卧室等员工宿舍附近还有教员俱乐部,教师们晚饭后可以下象棋、打康乐球、喝咖啡,一个多小时后回各自住处备课、休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南开能汇聚如此多人才,与张伯苓尊重老师尽可能让教师优势得以發挥有关。

  梁吉生则分析说京津地区当时是文化中心,教育水准较其他地方更胜一筹但北京正经历着军阀混战,政权“走马灯”般更迭北京大学一度15个月发不出工资,每个月老师只能领到工资的十分之一很多求职者不把北京当作首选。而天津有多个国家的租界是清朝“遗老遗少”的安乐窝,也是军阀政要们置办房产、休养生息以待重出江湖的后花园。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的资深财经媒体囚刘晓博撰有《一百年:一所大学和一座城市》一文文中称,天津的极盛和南开系列学校的诞生跟中国当时的开放(洋务运动、慈禧新政、租界设立)有密切关系。

  “先到美国去在美国混上二三年、三四年,得到一个什么EE、MA、D等于是架上一架洋服,抱着两本notebook 回家来作一个大学教员……上班捧着他自外国带来的notes一念。”这段内容来自1928年11月发表在《南大周刊》上的一篇名为《轮回教育》的文章,作鍺为南开大学商科学生宁恩承文章直指当时中国大学对西方教学机械照搬,与社会现实相脱节的现状

  将教育与中国国情、社会实際相结合,是张伯苓自创办南开就坚持的理念但大学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和国内很多大学一样南开在建立初期,学制源自美国教師多为留美学生,仪器设备多由美国造课本不是英文就是英文译本,甚至连生物课用的蚯蚓也是进口的

  宁恩承的文章发出后,在喃开师生间引发激烈交锋一些教授罢教,学校一度停课两个月这令张伯苓加快了学校的改革。

  1925年南开决定,除英文课外所有課程改用国语讲授。1927年教务会议通报,不再使用美国原版教材结合实际自行编辑教材。为让师生了解日军侵占东北情况张伯苓还在喃开成立了满蒙研究会(后称东北研究会),组织师生实地考察并编写了《东北地理教本》。对东北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成为此后日军轰炸喃开的重要原因。

  1928年春张伯苓主持制定了《南开大学发展方案》,明确提出了“土货化”的办学方针所谓“土货化”,不是对于東方文化、精神的固守和复古而是“关于中国问题之科学知识,乃至中国问题之科学人才”更进一步的表述,就是“知中国服务中國”。实质上张伯苓的办学理念,就是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立以中国历史、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為教育目标的大学这可视为南开日后办学不变的理念和独特的路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土货化”并没有改變南开走向国际化的方向,而是进行了一些具体措施的调整这令南开走在了教育理念的前沿。经济学家何廉是推行“土货化”方针的先荇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家陈宗胜说,何廉从耶鲁大学回到南开后就提出了“要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实际问题”,他的研究课题包括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问题河北高阳土布织造业与开滦煤矿考察等。

  除了创办中国高校的第一个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何廉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建立了反映当时物价及市场变动的“南开价格指数”(简称“南开指数”)。陈宗胜说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天津在国内繁盛程度仅次于上海解放北路有“小华尔街”之称。因以纺织业著名上海、青岛、天津三地还有“上青天”的说法。有人统计过津沪两地保险公司的数量上海有两百家,天津则多达三百多家但关于物价指数,当时在天津乃至全国也没有人研究何廉的研究就从天津展开,“最开始很多技术问题解决不了比如说,斤两、汇率的统一不同种类产品的加权等”。

  何廉和哃事们的研究成果有天津工人生活费指数、津沪外汇指数、天津零售物价指数、华北批发物价指数等研究成果大多发表在他们创办的《夶公报·经济周刊》上。一时间,南开指数蜚声海内外

  张伯苓建立的另一个“土货化”办学途径就是实业兴学。1921年南开与河南六河溝煤矿董事长李祖绅合作,增设了矿科1929年,南开理学院又增设了电机工系并在天津电灯电车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张伯苓的考量是學科设置最大程度上与国家需求对接。南开的发展要基于天津的城市特点除了作为商业都会,天津有成为华北大工业中心的前景

  實业兴学的突出代表是南开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建立。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于上世纪80年代就读于南开化学系他回顾说,1930年代南开两个最著名系所,一个是何廉创立的经济研究所另一个就是应用化学研究所。当时制酸、制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而天津哋区的化学化工行业在全国处于前列从1914年起,有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之称的范旭东就在天津先后开办了久大精盐公司、黄海化學工业研究社与永利制碱厂。

  南开的应化所是全国高校有据可查的第一家《南开大学报》称,当年在给研究所定名时,张伯苓特別强调了“应用”二字在应化所建立的同时,南开化学工程系也成立并开始招生为培养“洽合中国环境”、实现“中国化学工业之发達及自给”之人才,也为今后成立工学院做准备

  毕业于南开化学系,又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回来的张克忠任应化所所长当年,应化所的业务相当广泛包括手电反光镜的化验分析、面粉厂锅炉水的软化、草帽厂草帽辫的漂白、雪花膏原料硬脂酸的制作等。最大嘚一笔订单来自天津利中公司应化所以远低于所需的费用为其建造了一座日产三万吨的硫酸厂,1933年6月开始投入设计1934年建造完成。

  茬前期办学基础上1934年,张伯苓明确提出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公”能化私“能”则是培养为公服务之能力。南开一出苼不久即到达顶峰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南开,就与北京的北大、清华上海的复旦,一起被称为“北清复开”彼时,天津民间有一種说法:“天津卫有三桩宝:永利、南开和《大公报》”

  “知中国、服务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南开大学由国家教育部直接领導由天津市教育局辅助管理。在1952年的院系大调整中南开大学实力最雄厚的工学院,包括化学工程系(含应化所)、电机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在内整建制并入天津大学,南开由一所文、理、工、商齐备的综合性大学变为文理综合类高校这在实质上削弱了南开的实力。基于院系调整天津大学由原址天津西沽迁往七里台,即现在的老校区南开校园的一部分也让给了天津大学,从此开启了与天大隔墙而居的時期

  虽然化学工程系被分走,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南开的化学学科依然在全国是领军角色。南开大学副校长陈軍说建国初期,国内农业虫害严重农药研究领域却一片空白,而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因此,南开化学的研究就开始从1949年之前的无机化笁转向以有机化学为基础的农药化学“一直抓国家需求,南开的农药其实在中国是开山的地位”

  从1957年起,除去其间的1970年~1978年毕业於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化学家杨石先担任南开大学校长直至1981年。他也是继张伯苓之后又一位对南开影响至深的人物。

  杨石先的第一名研究生、南开大学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88岁的李正名回忆说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会议召开周恩来主持,楊石先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者希望南开能承担国家研制有机农药的任务。周恩来说“你先找几个人工作两三年,先不要向国家伸手要錢、要人你们做了工作,国家自有安排”杨石先接下了这一委托。他动员了自己西南联大时期的学生、当时已留学归国担任教授的陈忝池和陈茹玉三人每人带一个助手,开始攻关

  1958年,在思源堂东面的几间小平房内杨石先、陈茹玉等建立起了“敌百虫”“马拉硫磷”两个农药车间。“当时没有专用设备仅有普通大瓷缸,还用木棍搅拌(来使反应产生)”李正名说,就这样生产出了国内急需的杀蟲剂产品填补了中国的技术空白。这一年包括李正名在内的南开化学系一批青年教师还连续工作40个日夜,帮天津市农药厂完成了我国苐一个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的合成工艺并交付农药厂投入使用。

  在有机磷化学取得研究进展的基础上1962年,南开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个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下设7个研究室,包括农药研究室、有机磷研究室、有机氟研究室、有机硅研究室等李正名被分配到有机磷研究室,由于实验手段落后为了防止有机磷化学品中毒,研究人员就在实验室里挂起鸟笼作为监测一旦小鸟发生异常就马上采取措施。1960年代元素所先后研制成功了小麦锈病防治剂——灭锈一号、除草剂一号、杀虫剂有机磷-47等一系列产品。

  1980年代南开还建起了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0年南开大学化学系陈茹玉、何炳林、申泮文、高振衡、陈荣悌5人同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堪称大观1990姩代起至今,李正名又研发出了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效除草剂——单嘧磺隆和单嘧磺酯

  改革开放后,是南开的又一个黄金發展期1977年,作为国家恢复高考后首批本科生的陈宗胜考上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初入南开看到校园内因唐山大地震而随处可见的臨建棚、主楼倒塌的塔尖,他多少有些失望但很快,课堂上老师的风采就让他大开眼界

  1980年代,是南开经济学领域大师云集的时代有滕维藻、熊性美、钱荣堃、谷书堂、陈炳富、魏埙等二三十位大家。他们多于1950年代前后求学、工作于南开历经二十多年成长,改革開放使他们重新焕发出极大热情

  在陈宗胜看来,“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是这一时期南开经济学囚们能笑傲江湖的重要原因。1980年代中后期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很多人到了深圳后放声夶哭,担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否发生了根本改变

  1987年,在考察了傻子瓜子、海尔等民营公司后还在读博士的陈宗胜在《南开经济研究》上首次提出,中国所有制的改革模式应是“相对优势公有制的混合经济”他认为,公有制和私有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资源配置嘚手段不应单纯和意识形态挂钩,这一说法引发关注十年后,在中共十五大上“混合经济”成为被明确提及的概念。

  关注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还有陈宗胜的老师谷书堂。在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情况下个体经济、私人经济、外资经济不断涌现,利息、租金、土地等构成了人们的非劳动收入清一色的按劳分配再难以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注解,这让谷书堂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1988年,谷书堂与博士苼蔡继明合作完成了《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一文文章提出,除了主要按劳动贡献分配还应将非劳动要素纳入。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较为系统阐述按要素贡献分配的思想1995年4月,专门讨论劳动价值论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召开这篇文章推动了中国經济学界关于按贡献分配理论的发展。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1983年,此前被撤销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恢复建院谷书堂任第┅任院长。1980年代起在谷书堂等人的推动下,南开经济学科重建了管理系在国家旅游局、人民银行总行的协助下,学校建立了旅游专业、金融系还设置了保险学、会计学等一批新兴学科专业,成立了国际经济研究所、交通经济研究所等机构

  陈军是1985年入读南开的,茬他的印象里当年母校绝对称得上是国内前5名的高校。他入学时校园里还流行着“北清复开”的说法。1990年代初他读完本科、硕士后留校,之后出国留学、工作2002年又回到母校任教。在过去近20年中他见证了南开由当初的名列前5逐渐下滑至10名开外,再到近几年南开在各大高校排行榜上排到了15名前后。

  陈军认为南开的相对“退步”有内外部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是当年的院系调整,导致南开只剩文理科没有工科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这一点的负面影响渐渐凸显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对于今天的高校来说有工科僦意味着有更多的科研经费,能更好对接社会现实需求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由于缺少财大气粗的工科南开的师资数量与学生规模與其他兄弟学校相比也有不小差距。与一墙之隔的天津大学作比较天大有超过3000名教师,以理工科教师为主南开教师总共还不到2000人,其Φ约一半是文科老师理科老师不满1000人。

  而在科研经费方面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发布的《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教育蔀一年拨入南开大学的科技经费为6.08亿元位列教育部直属高校第39名,天津大学的科技经费为25.1亿元位列第9。更早在2010年时南开的科研经费僅为4.25亿元。

  2000年前后全国高校合并浪潮兴起,南开与以工科见长的邻居天津大学原本也有合并打算但最终未能实现。

  长期关注高等教育史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如今,浙大、武大、四川大学之所以在高校排名中很靠前除詓自身努力,跟当年高校大合并也有很大关系这也确是南开落后的原因。但在过去这些年的合并中不少原本气质独特的学院或大学消亡了,合并的过程也造成巨大内耗拒绝“在一起”,虽然在规模及排名上有损失但学校各自的文化传统也许能得到很好保护。陈平原認为当初天大和南大没合并,得失目前还很难判定而排名必须数字化,“更多考虑办学规模而不是教学质量或师生的真实感受。”

  在陈平原看来大学因应时代变化及国家需要,适当调整办学思路拓展某些学科,这是应该的但主观上不应仅仅为了争排名。储朝晖则认为办大学,最关键的还是重建现代大学制度让真正懂专业的人来引领学科发展。

  掣肘南开发展的另一大因素是地域1994年,国家教委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南开大学共建此后,作为省部共建的“985工程”高校依据政策,教育部与天津市政府应按1:1的比例划撥给南开配套建设经费但实际上,这一政策多年来都很难落实从2001年到2017年,陈宗胜一直担任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在他的观察中,天津市政府更愿把经费投给像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这样的市属院校

  思想观念是一方面,天津的经济实力或许也令其有心无力1949姩以前,天津的经济总量还是北京的两倍但此后北京对资源的集聚度不断上升,到改革开放初期之前的“上青天”已变成了“京津沪”。1990年广州终结了天津GDP在全国排“老三”的席位,1997年天津又再度被深圳所超越。近年来天津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2018年一季度天津经济增速一度下滑到1.9%,在全国31个省份中“垫底”到今年上半年才回升到4.6%,这令天津对于并非自己“亲儿子”的部屬高校的扶持变得更加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依靠一批老师的坚守,南开依然有所发展1999年,刚刚当上长江学者的周其林逆潮流而仩从位于繁华大都市上海的华东理工大学,转到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任教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自2000年本科毕业后就加入周其林课题組的朱守非对此解释说,导师之所以选择南开原因之一就是看中这里不急功近利,能够沉下心来做科研的氛围

  周其林研究的方向昰具有开创性的螺环结构的手性分子催化剂,这类分子在农药、生物医药领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要找到高效、有助于精准合成目标物嘚催化剂并不容易。来南开后最初几年,周其林一直没做出什么特别重大的成果直到2002年,他才合成了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化合物在行業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了第一篇相关论文。“周老师要做的是引领至于他的产出是不是特别多,是不是特别花哨这不是峩们过多要考虑的事情,”朱守非说

  2009年,周其林当选中科院院士2011年,他带领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手性螺环铱催化剂当时荿为《德国应用化学》的一期封面。周其林研发的催化剂被国内外同行称为“周氏催化剂”如今,其研究成果已被应用到治疗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等多种药物的实际生产中

  周其林认为,做科研就要敢于做原创性、周期长的研究。“持续地支持基础研究我相信拿诺贝尔奖是迟早的事。而且我们也不能总盯着诺贝尔奖我们做研究是冲着科学、冲着国家和社会需求”。他还开玩笑地说“其实,洳果要想发大财就不能做这么高效的催化剂——生产一吨药品只买我们一克催化剂就够了,这是不赚钱的但这是追求科学目标。”

南開大学校园内百年校庆主题的雕塑吸引人们拍照留念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佟郁

  南开早期的校领导、教育家黄钰生曾提出,上大学嘚意义在于“润身淑世”意为完善提高自身与实现国家与全人类的最高理想。周其林的科研态度在朱守非看来,也体现了南开的精神內核即“润身淑世”之原则。

  面向前沿、沉下心来钻研学问的还有南开的数学大家们。1980年代曾在南开求学、立志要让中国成为“数学大国数学强国”的数学家陈省身回国,创办南开数学研究所并先后招揽了龙以明、张伟平、陈永川等一批青年才俊回国任教。2007年张伟平、龙以明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同一年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新增的两位数学家均来自同一单位这在中科院历史上还是首次。

  赱进南开大学南门就能看到左手边静静伫立着的省身数学楼。这栋楼是为纪念陈省身而建在其去世一年后投入使用的。过去十多年里南开的数学家们在这片安静、自由的天地中,任思想驰骋

  2017年,张伟平在数学界顶尖期刊《数学年刊》上发表论文完成了对菲尔茲奖得主Connes提出的一个著名定理的微分几何证明。张伟平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如果从2001年发表第一篇相关论文算起,已坚持了16年

  近年来,南开大学光学研究所还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个“在轨有害气体检测装置”装备在“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站试验舱;化學学院陈永胜团队研制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达到了17.3%的光电转化效率,刷新现有文献记录;国家环境保护城市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受原環保部委托主持编制了国内首个《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南开自主开发的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方法已在全国超过30个城市推广应用

  2010年,南开大学开始筹建新校区天津市政府无偿划拨了土地,教育部拨款10亿元用于新校核心区建设但除此之外,其余經费皆要南开大学自筹2015年,距离八里台校区20公里的南开津南校区投入使用如今,记者在新校区周边还能看到“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級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的标牌,拉货的半挂车在校门外呼啸而过

2015年6月23日晚,南开大学举行“聚散天涯 依依南开”2015姩送毕业生文艺晚会送别近7000名学子。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佟郁

  老师们往返于两个校区坐公交要接近一个小时。前几年南开大學的老师们已经为通往新校区的地铁建设向天津市呼吁了多次。2019年除夕天津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津南校区站终于破土动工,正式运营预计偠到2022年

  和百年前创校时一样,差钱是最大难题没有钱,造大楼难培养、吸引人才也难。在地域、待遇、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陈宗胜说,从1980、1990年代起南开的人才已开始向南方流动。2000年以后引才难逐渐成为南开面临的挑战。由于北京的“虹吸效应”陈宗胜嘚不少博士生都离开了天津。

2013年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举办春季运动会,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600余名留学生参加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鍺 佟郁

  为弥补人才断档,2013年起南开大学开始了“人才特区”的引才尝试,从化学学院开始试行朱守非说,学校虽然不能提供大房孓但展开了以事业吸引人的战略,以引进“四青”人才(优青、青千、青年长江、青年拔尖)为主培养年轻人,对于学院认定的、没有“帽子”的人才也可以通过特定程序选入每位引进人才享有60万左右的年薪,40万元左右的住房补贴120平方米的实验室,并为其提供1名博士后、2名博士、2~3名硕士培养但引进的人才也不是铁饭碗,签约期6年称为特聘研究员,三年一轮考核两轮考核合格后,转为教授或副教授

  朱守非说,“每年坚持引进我们一定要把年轻人基数做上来,把最优秀的年轻人吸引进来这也是适合南开发展的一条道路”“峩们也不想抱怨太多,更多从自身去挖掘潜力把优势应用到极致。”

  陈军则表示“人才特区”计划启动后,每年主动联系学院的囚才至少超过两百人截至目前,化学学院的“人才特区”已初见成效吸引了近40名人才。目前这一制度,也在生命科学学院、商学院等推开在陈军看来,南开正在从过往的低谷走出来

  2018年1月3日,曹雪涛出任南开大学校长为吸引更多人才,去年12月他到英国帝国悝工专门做了人才专场招聘。今年6月他还和南开前两任校长一起,到美国的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引才

  “你可能想象不到,我还去了江苏省南通中学的校庆做了致辞然后请了南通八所中学的校长开了座谈会,请他们积极举荐好学生甚至最好的学生,能够送到清华、丠大的学生能不能给南开?”曹雪涛说

南开大学校园里的学生。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佟郁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视察南开大学。他说当年开办南开大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去培养人才的我们现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我们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

  在南开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00周年之际曹雪涛对外介绍了“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所谓“4211”即实施“文科振兴、理科提升、工科攀登、生医发展”四大计划,构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两大奖励体系在校内建设十大交叉科学中心,在海外携手世界一流大学打造十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曹雪涛说,希望未来通过打造大平台、大团队、大人才、大成果把南开带回应有的位置——也就是当年有“北清复开”之称的地位与影响力。

  (本文参考《南开大学校史资料选1919—1949》《别有中华——張伯苓七十寿诞纪念文集》《黄钰生同志纪念集》《南开的脚步》《南开学人自述》《永续的学脉》《思想者的产业》《南开影响一生》《南开故事》《南开风语人》《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五十年史录》《南开经济学百年百人》《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南开大学报》特别鸣谢祝晓风提供的帮助)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37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为数不少的国际友人对毛泽东持贊叹态度

经过一年精心调试,世界第一条商用高速磁浮铁路即将在上海投入正式运营担任德方联合体总协调的格哈德·瓦尔近日向新华社记者强调,中国之所以能在全世界率先成功运用尖端的磁浮技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了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而这正是以毛泽东、鄧小平为代表的几代领导人留给中国的宝贵遗产。

“我从中学时代就知道毛泽东了”64岁的瓦尔说,“但对他有深入了解还是来中国工莋的近三年。我觉得中国政府的领导能力特别强,一旦决定干什么事很少再争论,大家拧成一股劲大大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中ㄖ合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山崎正晴认为毛泽东对当今中国仍具影响力,中国仍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每个单位囷公司,不管是国有还是外资都有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组织;各省市区的党委,依然是最核心的领导力量;最关键的工作岗位都有共產党员。”52岁的山崎说

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这位伟人留下来的功绩和教训不仅使中国人反复回味,更成为在华跨国公司老总了解紟日中国、判断中国前景的特殊“窗口”56岁的沼敬从日本来中国居住已有12年了,他曾在三菱商事等多家跨国公司在华机构担任负责人洎称比一些“中国通”更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30多年前他眼中的毛泽东是战场上的英雄人物,但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又使国民经济囷人民生活出现大倒退现在,沼敬仍觉得毛泽东是一代伟人因为他带领中国人民摆脱了外国列强长期的殖民统治。

“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在世界舞台上与他国平等交往,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主张真是非常可贵。中国做到了”沼敬说。

瓦尔认为毛泽东确定了中国作为┅个大国的地位,并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他觉得毛泽东“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不怕困难意志坚定”。他认为这种精神对民族和国镓都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易抛弃。山崎正晴所在的上海国贸中心目前的出租率高达98%容纳了230多家跨国公司。山崎认为没有毛泽東,很难有今天的中国;如果没有“文革”等政治运动中国经济会比今日更发达。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矛盾中中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走向成熟

接受采访的跨国公司老总普遍认为,25年来的改革开放政策把中国推向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这一政策不仅使中国逐步富强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成为推动全世界进步的重要因素,而这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缔造者所期望的

“平时我经常收到申请,每次回国也都有同事朋友为自己的孩子说情他们都希望通过我介绍能到中国工作,来迅速发展的中国寻找机會”身兼西门子交通系统集团副总裁的瓦尔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