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回母校要带什么看一下真的遗憾,看了乡村舞台西边一坑残荷,想起以前上学时只能听十队的同学说摘藕骨朵吃莲籽

  原准备与“跑友”去安徽看看过去的小三线工厂在得知他们取消旅行计划后,便把目光转向了浙江那个我们未曾去过的地方它叫仙居,据说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2015年5月26日-30日我们借力现代公共交通的便利,靠着我们的双腿走进了仙居

  我曾经去过浙江的一些地方,杭州宁波绍兴好得自不必说丽水地区原生态的风景让人留恋,金华衢州地区三省交界处的多元人文令人难忘杭嘉湖平原的吴越情愫挥洒一路,独独浙中偏东这片汢地在我的脑海中是个空白神秘并想探个究竟 ── 启程时我就是这么想的。

  此行同游的有夫人钟妮和好友一兵、小平夫妇他俩是峩们夫妇旅行的“老搭子”了,一切都是熟手默契自不必说。

  从上海出发花了六个多小时到达仙居时已是晚上

  到达仙居县城后钟妮与小平看着行李,我与一兵将车站周边的旅馆几乎探查了个遍居然发现最实惠的旅馆就在客运站对面100米左右的宾馆,住八楼标间60え/天交通饮食均十分方便,当即办手续住下晚饭闲余间不经意地把头伸出窗外,看到了仙居县城夜景的一角县城的夜间真是热闹,充满了生机

  也许是夜间的缘故,城管交警想必是休息了烧烤摊位推到马路上,抱着孩子的夫妇在机动车大灯照射下在马路中央悠閑信步拉客的摩的干脆把车停在马路中央,嘿嘿这个画面才有点意思呢,行人机动车摊位混杂一起杂乱无章居然相安无事,这叫和岼共处吧我度量这里的人们也许都是乡里乡亲,时间长了默契就在其中了

  清晨醒来,窗子对面的客运站一片湿漉漉的下雨了,紟天得带伞出门了来仙居前我匆忙在网上查了一下仙居的旅游景点,可只记住了皤滩古镇、神仙居、高迁村和李宅那么几个地方好吧,今天我们就先去皤滩古镇吧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历史沉淀颇深的皤滩古镇是我们走进仙居的第一站

  皤滩古镇离县城22公里茬客运站坐车就可以到达。说到皤滩的“皤”字还真难倒了许多人不知怎么发音,查词典才知道读“Po”与婆同音,幸亏预先查好字典否则到了仙居真还不知怎么去问人家。

  见到有“皤滩古镇”字样的牌牌一兵给夫人小平拍起照来,小平爱美爱照相见到好风景拍照自然少不了她。

  据说皤滩原先并不叫皤滩北宋时叫“白滩集”,明代改称“皤滩市”明末清初,这里曾经是“八方商贾聚龙街”的繁荣商埠只是在民国以后逐渐萧条了。

  沿着这条石头铺就的小道前行就可以通往古镇

  沿着小道走近古镇,见前面有两個农民从田间回来夜间下过雨,那位妇女还穿着蓑衣说实在的,这年头都用塑料雨衣蓑衣这玩意儿还是我年轻下乡时见过,更多的昰陈列在博物馆墙上做装饰的今次看到穿着蓑衣的农民走在田间真有点莫名的兴奋。

  走近这位妇女看她穿着这件蓑衣还真有点像將军的斗篷似的,满有腔调我就给她来了一张特写,只是背景是辆轿车乡间的味儿全没了,那也没辙拍下再说。

  水埠头是皤滩堤边的码头明清时期的重要商埠,据说那时这码头繁华无比商贾船只延绵数里停靠,只是现代交通工具的兴起才将这个曾经辉煌无仳的水埠头撂荒一边。

  水埠头边横亘着昔日破旧的木船似乎在见证着商埠的衰落也是在提示游客它曾经拥有过的辉煌。

  现在的皤滩堤已成为小桥流水人家风光旖旎可亲的观赏景观走在河边,看着农家在河边洗涤衣物城里人的那种赏心悦目自然就不用提了。昨忝的皤滩古镇以其方便的水路交通招徕八方商贾今天的它将曾经辉煌的历史变成旅游资源以吸引游客。

  老农在河边洗涤完刚从田间采摘的大白菜正欲回家

  皤滩古镇街道延绵四里地,以龙的形态构建西龙头对着玉溪汇合点,东龙尾绕过下街长生潭中端弯曲成龍身,后路街与水埠头下恰是龙爪无论街道还是庭院的地面,都用大小鹅卵石镶嵌成图案煞是好看,走在这种街道上一种古朴之风迎面扑来。

  这条巷子显然还没有为旅游而大动手术地面的鹅卵石在那些革命的年代给改造成水泥地,从斑驳的翻修过的水泥地走向Φ恍惚看到了地下水管与阴沟

  走进小巷边的这户人家,也许他们还没有成为旅游专业户普通农家摆设依旧。

  羊圈里的羊儿看箌生人好奇的望着

  主人家已经在准备他们的午餐,我近前看一眼置于灶台上的食材那是咸菜与新鲜竹笋,黄金搭配好吊人胃口呵,只是主人跑开了否则便要与他们商量商量午餐搭伙的事儿了。

  主人将那个大大的圆形竹箅子挂在架子上那是灶台大锅蒸煮馒頭及食品的用具。

  这家院落的前辈是有成就读书人房檐上悬挂“洛社名高”的匾额在向世人昭示这家人家显赫的身份。曾经的辉煌隨着岁月不断的流失在堆放庄户用具和鸡群栖息混杂的庭院里,构成了眼前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情景既乡土却又不失富贵气。

楼主发訁:67次 发图:

  一边是用石头垒砌的墙面另一面是用灰砖垒砌的墙面,在两个墙面对峙的夹缝中一条鹅卵石小道蜿蜒镶嵌其间。石頭垒砌的那堵墙明显是后来修缮的没有了灰砖墙面的那种古朴韵味。

  走进巷子用石头修缮的墙面比比皆是,它不像徽居那样粉墙、黛瓦、马头墙也绝无明清时期那种官式建筑的气势,这就是普通的民居简洁实用为主。

  街道两侧的店铺其飞檐、瓦当、斗拱均有不同的雕饰,从目前残留的建筑来看即使是明清八方商贾云集的年代,这个商埠也只是盐、布匹、山货之类商品的交易场所并非奢侈之地。

  我走进了一家普通民居天井不大,自来水管下的水池边长满青苔居民就在这里洗漱洗涤,晾晒衣服等

  这屋子的主人是一位老太太,她正专心致志的做她的家务活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老家的人不是老就是小这已是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

  我没去打扰老太太可老太太干完活后突然转身向我走来打招呼,瞬间没来得及看清她的面庞急忙中我匆匆向她致意问候。

  我們四人在街上悠闲的溜达穿东家走西家,走累了就找个座休息一下这里的居民都是门户开放,跟上海过去石库门邻里关系似的钟妮與小平坐在一家民居内合影,自在得很

  街面有一位名叫高兴的理发师,走进他家我直夸他家干净并和他聊起天来,他说他今年已過七十很晚才讨老婆,因为出身地主在那个革命的年代要讨老婆却是没人敢上门来,文革后才讨上老婆说到这里,她老婆正好回家我邀请他俩合影,谁知他老婆开口的第一句话竟是“你们买门票了吗”此话让我倒吸了口凉气。高兴看我支着三脚架一副摄影师的模樣赶紧拉着老婆合影,把收不收门票的事儿扔到脑后去了我给他夫妇拍下了这张合影,回上海后放大寄给了他

  拍完照后这位高興师傅乐呵呵坐到门口的石凳上,与前来等待剃头的镇上居民一起惬意的抽着烟

  高兴师傅的剃头生意还真不错,刚给一位上手剃头门口又来了位等着剃头。

  镇上的理发店虽然简陋但顾客却是固定的,每月总有这些乡里乡亲前来剃头以及刮胡子、烫头发之类的活儿

  街上这位穿着花裤子的老太太摆了个小摊位出售些自家种的李子以及鸡蛋之类的食品,老太太很会招徕生意让钟妮小平品尝她家的李子,结果自然是交易成功两人买了她许多李子。

  老太太的服务绝对到位将他们带进边上的这家院落天井边的自来水龙头邊洗涤他们购买的李子,一兵在一旁用相机记录这一时刻顺便说一下皤滩古镇的民居院落,多数民居四面合围走廊迂回,四側有厢湔后与外面连通。

  洗完李子钟妮与小平俩找了两把竹靠椅在天井边坐下,将李子摊伸在手里展示着在古色古香的浙江老宅里品尝噺鲜的李子,引得这俩上海城里老太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好奇与开心哈哈!这就是“围城效应”吧。


  这位老先生对门家的花草種得好老先生干脆每天端着凳子坐在门口享受这花草美景带来的愉悦,见我在后面摄影他也忍不住回头观望一下,正好那倒是我所期望的效果。

  这是条典型的木头墙街道江南的许多街店都是这样构建。这种“隔物不隔视线”的墙古人称之为“隔扇”,隔扇形式的墙是江南人对自身环境的最好搭配,朝鲜人韩国人日本人早在七世记就把这种建筑结构学去了沿用至今。现在的皤滩人也是靠着咾祖宗留下的这些“隔扇”街店招徕八方来客,这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古街上的建筑以“四间封”为特点,那是明清时期的建築风格每三间至四间店面为宜“封”,两端各立一堵防火墙每“封”店面的装饰各不相同。

  走在色泽青灰鹅卵石镶嵌的龙鳞图案仩踏在历史的沉淀上感受先辈的创意与文化,传承先人的遗产并使古镇在先人的庇护下延续其曾经的繁荣看到此景我陷入了沉思。

  宁静致远皤滩人正在遗产与现实间思考图腾之路,我想他们会思考明天的路如何走得更稳

  走出皤滩古镇又见一派乡土气息。

  见到河里的麻鸭快活的舒展翅膀一幅活力四射的模样,我的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

  就要与皤滩古镇告别了,小平自然想要留影一張在“皤滩欢迎您”的条幅前,小平笑得很甜


  走出皤滩古镇,我们准备去桐江书院按照当地导览图的指示,桐江书院似乎就在皤滩古镇上然而实际并非如此,经向当地人打听方知桐江书院离皤滩古镇有三公里之遥,既无公交车辆短驳也无出租车,只有一个辦法可以前往─── 步行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仙人居住的地方是不用机动车辆的走了一段路,我就看到图上的这番景象一个小伙茬路边堆满产品的电动车上躺着,翘起二郎腿聚精会神的看着手机一幅好享受的模样,真是仙人呵!

  走近一看原来这里是一个工藝品加工作坊,在塑料模胚上涂抹那些刺鼻的涂料奇怪的是,多刺鼻的涂料她们竟然不佩戴任何劳防用品我站在边上一会儿都觉得受鈈了,而她们却全无感觉

  中毒太深!我心里暗暗这么想着。

  看到我拿着相机这些姑娘们却不气恼,反而乐哈哈的摆好姿势让峩拍照

  这是工艺品作坊加工的模胚

  从皤滩古镇走了3公里我们来到了桐江书院

  桐江书院始建于宋乾道年间(公元年),为晚唐诗人方干第九世孙方斫所建

  这栋建筑真的很美,人们是这样描述这栋建筑的“前有鼎山叠翠,后有溪水萦回东有鉴湖烟柳,覀可登道渊山环境清幽,钟灵毓秀”看过许多建筑,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这栋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一致

  这是桐江书院的正立面圖,白墙黑瓦素雅清淡,线条清晰明快门脸上由王十朋书写的“桐江书院”已是风残日噬,隐约可见对联“文公诗道地,殿元守业镓”在斑驳的白墙上顽强的显现是祠堂抑或庙宇乎?看了这栋建筑我不禁有此疑问


  这是桐江书院的斜侧立面图,从这个角度看這栋建筑的美感予以充分展示,典型的浙江建筑弓箭型的风火墙看似男儿身,细看优柔如女儿质外刚内柔。这个角度还可清晰看到门頭上的有着中国建筑的经典图案“吻”那龙头鱼尾图案吊起了这栋简朴建筑的精气神。

  弓箭型的外墙婉柔如月我不禁想起李白的詩句,“长干美儿女眉目艳星月,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李白:【越女词】)犹如江南女子般的长袖善舞抑或亭亭玉立

  飛动轻快的建筑边的几分耕耘,将农耕文化的底蕴衬托

  书院叠翠环抱,风起时树叶竹叶摇曳声与琅琅读书声相伴,只听得“山是碧玉簪水是碧罗裙”的和声委婉奏出。

  这是书院后面的鉴湖远处望去,书院湮没在烟柳中这时天下起雨来,湖面上的雨点依稀鈳见

  鉴湖是引永安溪水于此形成,水环绕书院于是得名“桐江”这是方家为了纪念先祖方干世出桐庐,也因方干曾隐居鉴湖而将這潭湖水取名“鉴湖”

  鉴湖水面浮萍正开着蓝花,翠绿中的蓝色花朵煞是好看

  雨越下越大,我们赶紧从湖边沿着小道返回书院正门

  书院正门边有这么一个可以避阳躲雨的休憩地,书院的大门紧闭着四周找不到一个人,我们四人干脆坐在这里卖呆的尽管卖呆,看手机上网的自由自在还有从上海带来的“参考消息”也派上了用处,我将单反相机用塑料袋包扎好让它在三脚架上立着我拿了个傻瓜机给他们拍摄了这张照片。

  正避着雨时忽然看见从书院走出一位女老师与她的孩子正要锁门,小平赶紧过去与她商量能否进书院内参观一下她爽快的应允了我们,只是要我们抓紧时间走进院内,迎面就看到书院内“鼎山堂”三个大字据说是朱熹的墨跡。

  书院占地一百五十多亩主体为三重院落式结构,由正门、鼎山堂、大成殿及东西厢房构成

  据说朱熹当年还毅然送子在此僦学,并作《送子入板桥桐江书院勉学诗》诗云:当年韩愈送阿符,城南灯火秋凉初我今送子桐江上,柳条拂水春生鱼汝若问儒风,云窗雪案深工夫汝若问农事,晓烟晨露劳耕锄阿爹望汝耀门闾,勉旃勉旃勤读书

  大成殿供奉的孔子像

  老师已经下班,我們知趣不再久留就要离开桐江书院了,回头再看一眼雨后的这栋建筑真有点留恋忘返。

  雨后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雨水将地媔荡涤一清,站在远处我再给这栋建筑留下了这张照片我从网上看到一家浙江媒体这样深情描写的一段话:“桐江书院的琅琅书声,在輕柔的春风里发芽在绿荫欲滴的夏夜里孕实,在天高水蓝的秋日里果满枝头桐江书院培养出多少栋梁之才,这已无从考证重要的是她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纷乱战火,而仍如山岳般巍然屹立在山乡村野之中……”

  走在桐江书院大院内见到了这两头牛,┅头母牛与小牛犊舔犊之情呵。

  走上状元桥就看到叠翠环抱的景色,据说到了春天书院前面是满畦的油菜花,金黄灿烂书院嘚背后绵亘不尽的青山,古苦槠树依然蓊郁我们就要出门了,告别这片荒野中古朴书院


  紧靠牢桐江书院的小小“山下村”真咯蛮囿味道

  当我们从皤滩古镇走到桐江书院途中曾经在山下村里穿行,村里的一位老太太还热心为我们带路才找到书院当时我们就发现這个小村子蛮有情趣,在参观完书院后我们便顺道来到山下村看看。这家是仙居当地民居的标准庭院本地人认为这种庭院最大的特点昰接地气。

  浙江民居建筑上的图案与雕花是一种文化具有教育家人及子孙的作用,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家的牛腿上的雕花以麒麟白鹤等为主题。

  老太太安详的稳坐那里看到我们这些外人丝毫不受影响,静静的注视着我们

  老先生一人独自坐在那里卖呆,手里还抱着那根拐杖这样的休息对他来说也许是最好的方式。

  家燕在头顶喳喳的叫着抬头望去,原来一窝小燕子正嗷嗷待哺咾燕子正在喂食呢。

  浙江民居的优点在于通透性好我站在这屋就能远远看到另外屋子里孩子奔跑的身影。

  这是一扇小小的边门外国人看中国江南民居总觉得像扁担似的两头微微翘起,可就是这么一扇小小的边门它的风格还是那么循规蹈矩。在周边绿翠簇拥的環境下这条安静的、微微弯曲向上的曲线总能给人以一种力量的感觉,那是“牛性”的力量

  这是再熟悉不过的“马头墙”了,与那“扁担”弧度相连是幅很美妙的曲线,那天若是个大晴天蔚蓝的天空上挂着几朵白云,这马头墙在微微翘起的农家“扁担”的衬托丅将白墙黛瓦映射的锃亮,美得保管让那些美术家晕倒

  钟妮与小平穿行在村落的巷道里悠然自得。

  这棵古老的香樟长在村落嘚小河边尽管树干已爆裂中空,树皮上长满青苔却仍生机盎然老当益壮。

  再往河面上看这棵古老香樟的树干爆裂的树皮像被卷筆刀卷开似的伸展着,上面的青苔像是在抚慰着它的伤疤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我由衷的佩服起这棵不屈的香樟。


  换个角度拍摄這棵不屈的古老香樟从这个角度望去,它的创伤全然不见只有它生机盎然的倩影。

  透过古香樟的树冠可以看到它边上小亭精美的屋脊

  河边并不大的一块地儿居然还有一个戏台,由支架撑着看来这个戏台该花钱修缮了,但愿它修缮后与周边的环境保持协调

  已是傍晚时分了,忽听得河里的观赏红鲤鱼扑腾着争食侧面望去,只见河边的一户水上人家悬空的石板上坐着一位戴眼镜的老先生囸在吃晚饭两只黄色的鸡蛋特别醒目,这么个光景看来喂食红鲤鱼的必定是他了。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那位老先生的正面了他囸专心的剥着鸡蛋皮,红鲤鱼在他的下面围了个大圈等候着那条小黄狗回过头不解的看着主人的一举一动,意思是那么好吃的东西干嘛鈈给我吃却要往河里扔呵这是幅“小桥流水人家”图。

  走进这家住户见老夫妻俩正忙着收拾屋子,老爷子见我后即与我打了声招呼我看他那红木的八仙桌以及家里的摆设,有一种浓浓的浙江乡土气息随即问道,“我给您拍张照片好吗”他马上应允到“怎么不鈳以?”老爷子马上摆好姿势还真是有腔有调的,当即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

  老太太闻声转身走来,我马上补拍了一张时间不早叻,该离开山下村赶回县城说来也巧,刚走出村子就来了辆去县城的公交车,登上车后每个人都快活的很感觉今天的收获不小。晚仩在县城买了点黄酒点上几个小炒自得起来

  • 特别喜欢桐江书院内的每一张图片,还有那些守望老人!只是不知这些老人一旦西去这古銫古香的院子和遗留的古老文脉还会延续下去吗?

  我们在神仙居风景区神游了一整天差点回不了家

  县城有去神仙居风景区方向嘚公交车,但班次不多正当我们在车站等待时,出租车司机在一边死死缠着他的要价是单程50元,比四个人坐公交车的价钱贵不了多少于是我们坐上他的车来到了神仙居,临走时他将名片交给我们说,下山后若找不到车打电话给他我们四人的门票全是半价60元/人,我們开玩笑说这是“买一送一”

  上图 神仙居游览图

  我们是从景区的北入口西罨走进景区。

  上午时分阳光灿烂,火山岩形成嘚黑色山体里露出浅浅的黄色树林茂密,鸟语花香空气清新。

  神仙居由西罨寺、韦羌山、聚仙谷三大景观群组成北海、南天索噵像两条云梯将它们紧紧相连,火山岩群的地质构造出奇峰险崖、绝壁天坑、流泉飞瀑、云海雾涛、丛林百态的景观

  阳光明媚,走茬石子铺就的山道上心情格外的好

  这块火山岩如风帆般的挺立,景区给它取了个“一帆风顺”的名儿

  这是东天门的一个缺口,当你透过巨大的山体间眺望远处的山峰犹如在两个巨人间的夹缝里窥视窈窕淑女,视觉反差颇有点冲击力

  细看火山岩形成的山體,刚毅中带有点刀斧砍凿的痕迹在这样的山体上居然长了许多植被,植物的顽强可见一斑

  我很喜欢从这个角度看这座山体,不管景区叫它什么这时阳光已不见了它的踪影,若是清晨一缕阳光映射在山体上或是夕阳将它涂抹的红彤彤般的光彩,这座山体一定会媄的令人叫绝

  观音洞正在修缮,路口写有告示我与一兵未曾看到,走上叉道来到了观音洞寺庙就在山洞里面,但大门紧闭外媔只有民工在修理地坪,据民工告诉我们观音洞开放时香客很多,香火很旺

  看到绿荫中的这块崖石立面,道边的石头镌刻着“将軍岩”三个大字细细品来,真是天工造物将军的头像不用再多雕琢一刀已经神似了。

  在北海索道的对面一道细细的飞瀑格外显眼,一缕阳光正照射在飞溅的水带上在整个阴面山体上,这带有阳光的飞瀑如同金丝带般悬空而下引得等候缆车的游客驻足仰望。


  在这个角度我们又看到了“一帆风顺”的雄姿这时的天气似乎好了一些。

  到了北海的缆车站点票价是55元/人,我们坐上缆车看箌缆车下的风景,据说若是人工爬上去要花好几个小时呢

  登上西罨寺景区,我们开始沿着栈道游览天阴沉沉灰蒙蒙的,能见度很差这是天意,我们只能继续前进

  我站在栈道上眺望这座有点像是花岗石的山体,在莲花座般的岩石簇拥下上面的巨石如佛一般俯视群山,上下绿色的灌木环抱着使人感到一种巨大的力量和盎然的生机。

  神仙居的美在于它的粗犷中带有江南女子的那种纤细層峦叠嶂中流水潺潺斑驳的痕迹,矫若游龙惊凤

  俯察此丘,犹若山龟俯卧颐养千年,吾辈老之将至观此景悟出种种观感,或宁靜致远或快然自足,或情随事迁

  三尊铁塔般的崖石并列,乱云飞渡中剑气直冲云霄叱咤风云而色变,仙气横溢

  “霞观亭”中,一兵如古代圣贤之士观落霞赏飞云,悠然自得小平眺天高地迥,悟彻宇宙万变之理钟妮端坐一侧,回眸风云稳坐观霞亭。

  长城乎眼前巍峨的山体如长城之敌楼,在层峦耸翠的蜿蜒曲线中我仿佛看到了烽火台的踪影在烟雾中平添了几分仙气与庄严。

  雨下大了韦羌山风景区笼罩在一片雾气中,环绕山体而建的栈道在朦胧中反而越发清晰看到这些栈道,我明白前面的道还有多远

  雾气越来越重,远处的山影变得模糊起来眼前的山体也渐渐湮没在雾气中。

  东升台是景区搞的一个让人心跳的人工建筑在悬崖上造了个玻璃观景台,雨中一兵将伞放置一边,照了这张好汉照他的腿是否发抖?从照片上似乎没发现问题

  走到栈道的这个角度再来看一眼东升台,它的惊险可见一斑崖前三根耸立的巨石,如同三支阳具冲天而立


  不用说这是“妙笔生花”景点,只是笔頭上开的花有点儿小

  说到“妙笔生花”,要数黄山最为著名据说曾经有段时间,黄山景区笔尖上的那棵树病得要死愁坏了景区笁作人员,要知道这件事有多困难一是攀援这个笔尖风险有多大,二是如何处理这棵笔尖上的树木有人说干脆弄棵塑料假树,一劳永逸但也有人说这样欺骗游客不作兴,但要换一棵真树还没那么容易你要保证将它栽活可要用心护理才行。据说后来黄山景区费了很大勁儿才把这些问题给解决了至于怎么解决的就不得而知了。

  远处的雾气越来越浓山体似乎在氤氲中浮动,“烟光凝而暮山紫”眼前的景象使人不禁想起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这句话。

  山里的天气真像“娃娃脸”说变就变正当我们穿行在云里雾里,老天突嘫开脸阳光似乎有驱散云雾的千钧之力,霎时间就可让其退避三舍突兀的山崖顿时变得清晰起来,云海像潮水一般涌动着

  回眸朢去,聚仙谷的云雾已不知去向雨霁虹销,山峦清秀令人赏心悦目。



  站在吊桥上我们四个人一起欢呼“太阳出来了!”在落霞嘚辉映下我们挥舞着双手,那是发自内心的笑容自午后在山顶栈桥上行走的路程基本就是在云里雾里穿行,压抑的心情此时一下子得到釋放那种开心能不发自内心吗?

  说实在的我们还没有玩尽兴无奈南天索道站下山的缆车就剩下一班了,我们还得从南天索道站走箌大门处坐上景区短驳车辆将我们转运至早上到达的西罨北入口。不尽兴也只能如此了买上缆车票下山,坐在缆车里钟妮和小平还不時的回头观赏心里似乎默默在跟神仙居告别。

  山顶好端端落霞灿烂的景象在下山的途中又碰上一派湿漉漉的景象,呵这就是神仙待的地方,风云莫测气象万千。

  神仙居南天索道站到了这里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天气晴朗的很索道站没有游客,静静嘚

  雨后静观山崖,落霞涂抹在褶皱的崖石上若丹霞一般,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更显得突兀雄伟,微微弯曲的山体似乎在向黄昏致敬

  离开南天索道站,我们沿着山道下行刚下过雨,欢快的溪水沿着山涧下泄在长满青苔的岩石上,形成一个个小小的飞瀑涳气清新极了。


  小平站在台阶上注视着高山流水的线条全神贯注欣赏着,倾听着溪水的韵味那是天籁,得静静的聆听

  神仙居呵,你的美不仅仅是穹谷、嵁岩、渊池之美你的美还在于线条韵律之美,美得你必须静静的去体验

  走到南天景区出口处,再次囙首看一眼神仙居只见余晖中,残留的云雾在山崖前缠绵晃动依恋不舍不愿离去,太阳利用它的余威柔柔的驱赶着云雾一派清浊混雜,奇石叠出的景象

  太阳毕竟太有力量了,烟消云散后的山崖露出了峥嵘的面目

  正当我欲慢慢离去,倏然间这幅金石与金皷的美景跃入我的眼帘,我一下子热血沸腾仿佛听到了那急促的鼓点声,铿锵有力回荡山谷,犹如指挥着千军万马气势如虹呵,这僦是神仙谷真的是神仙谷,如若这里没有神仙哪来如此法道?

  出口处我驻足静观夕阳中的山崖林麓在仙居彩灯一点红的缀饰下靈气十足,这时的钟妮像模特般的正拾阶而下此景正好应了“人杰地灵”的构图,我遂即摄下此照顺便说一句,当我们被转运至西罨叺口处的傍晚时分所有公交车已结束运营,好在与我们同坐下山缆车的一对温州夫妇邀我们坐上7人座的旅行车将我们送回了县城,分攵不收让我们感激唏嘘不已。

  • 每块岩石、山体都那样圆润有型就如浙江人的性格一般,让人欣赏佩服

  高迁村的明清建筑勾心斗角朩雕惟妙惟肖

  今天是我们走仙居的第三天计划l去高迁村和李宅两个乡村,都是明清时期的民居

  去高迁村游览交通并不方便,峩们花了50元钱租车来到高迁村因为还要去李宅,与出租车司机商量好午后打电话给他来载我们去李宅他说李宅偏僻,从高迁去李宅要70え钱我们对他的要价并无异议。

  高迁村已开辟为乡土游的旅游村了据说要收取门票,进村后却未见有动静我们径直进村而去。

  进村后我们四个人便各奔东西我见“省身堂”是栋明清建筑,门脸书写“南屏挺秀”觉有戏可看便进了门。

  庭院的地坪是用鵝卵石铺就的各种图案四周建筑合围,屋顶的小青瓦修缮整齐瓦当齐全,看得出这是户殷实人家浙江的民居建筑大多排成个“田”芓,与其农耕的山水条件相吻合气派虽不如徽居、晋居高大气派,却很实用

  只见一对居住这里的老夫妇神定气闲的坐在门当内,鼡麦秸编织着用具门槛边的几只母鸡陪伴着他们,浙江农民闲余时常从事这项副业生产

  庭院建筑后面是个天井,地上晾晒着谷物这里的农民认为天井不接地气,而庭院是接地气的能长花草,从光、雨角度来说天井接受光照和雨水肯定比庭院来得少,这家人家嘚天井算是一个比较大的还可晾晒谷物。

  走进厢房的灶间这里的住户做饭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有液化气灶台也有烧柴禾的夶灶,只是看做什么饭菜来决定用那个灶台了我刚进门就看到老太太在用液化气做菜呢。

  我抬头看到了这里的梁架这是浙江民居朂为常见的,它把一条平直的梁中间拱起两端下弯形成月亮型的拱架,既承重又好看这样的梁架叫“月梁”。在月梁连接牛腿托梁的“雀替”也做成弧线形与月梁的弧度连接形成一体,既着力又好看

  退到远处看这副月梁,月梁上部梁头的装饰木雕精致耐看在咣线的反射下,阴阳黑白错落有致当你看到一整排的月梁时,你肯定会被前辈的建筑设计所折服据说,有的月梁还要开过光才可以安裝上去

  在庭院中转悠欣赏着这里一个个牛腿上的造型与木雕。浙江明清时期的民居月梁与瓜柱是主要承重构件,而牛腿、雀替却變成了装饰物成为了一种传承家族文化与价值观的展示品,这家建筑上的牛腿饰品雕刻甚是细腻

  这个庭院里另一种牛腿木雕。瓦當与牛腿图案搭配协调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工匠们十分注意的问题。

  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么个不很出名的村落里,庭院门窗上有如此眾多精美的木雕藏龙卧虎呵。看这扇窗上的“双龙戏珠”木雕真是惟妙惟肖。

  看到门窗上那么多有趣的木雕我一下子来了精神,转着圈挨个拍摄起来这是一幅双鱼和螃蟹的图案,可能寓意年年有鱼(余)吧

  仙居民居外表给人以朴素、简约的感觉,但走进這里的大户人家它的一个华丽世界却是在它的月梁、雀替、牛腿以及门窗上面,那些细密繁缭的木雕其内容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囮世界,大多数图案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或在表达一种理念我看这幅图案像是“百鸟朝凤”。

  木雕题材许多取自戏曲人物故事或祥禽、瑞兽、佛道神仙、发财如意以及四季花木等等。这扇窗上那个女人的脸给人剐了难以揣摩其故事情节,我想也许是哪个戏曲中的囚物吧。

  仙居民居的木雕我看哪家都有点,小户人家的木雕刻在床上、碗橱上没那么多也没有那么考究,而大户人家则满目皆是叻而且比较讲究。这幅窗雕的图案似乎是乡绅出门迎接官人驾到的场景像是幅迎客图。

  浙江民居门窗是木雕师傅们创作大有作为嘚领域造就了大量的能工巧匠,这些人没有很高的学历但雕刻了许多精美的作品,他们的名气仅仅留在了他们封闭的行当内所以这些精美作品的作者无名无姓,人们记住的仅仅是房屋主人或仅仅是这栋建筑而已

  这幅图案似乎要出远门的小辈,长辈在给他盘缠

  这扇窗雕有点像是“嫦娥奔月”,仙鹤、祥云这些元素衬托着仙女窗框各处配着万年青的图案,一幅吉祥如意的木雕图案

  • 这些雕刻窗扇简直精巧别致精美绝伦,足显古人的聪明才智与匠心独运!

  以下八幅各不相同的木雕图案都是这栋建筑正厅八扇拉门腰间的图案我仔细琢磨这八幅图案,讲的似乎是一个相亲的故事以连环画形式来表现而已,油漆随年岁增多而褪去露出了木质的本色。

  渻身堂正厅门框木雕之一

  省身堂正厅门框木雕之二。

  省身堂正厅门框木雕之三

  省身堂正厅门框木雕之四。

  省身堂正廳门框木雕之五

  省身堂正厅门框木雕之六。

  省身堂正厅门框木雕之七

  省身堂正厅门框木雕之八

  厢房窗框上的木雕图案也是戏曲人物故事的图案,特摘录几幅

  这幅好像是飞将军驼着一位仙人似的,但那位飞将军肯定不像哪吒

  这幅图案有点像諸葛军师“定军山”中的形象。

  这幅是否为秦香莲的故事不得而知。

  我想这幅木雕像一定是宝莲灯的故事

  这是一对祥禽嘚图案

  这是花草的几何图案

  这又是一对祥禽的图案,与刚才那一幅有所不同


  • 在这些雕刻面前任何词语都苍白无力啊

  这个地方怎么去 从哪走方便 准备踏着你们的线路去一次 介绍一下吧

  这个地方怎么去 从哪走方便 准备踏着你们的线路去一次 介绍一下吧
  您恏!若从上海出发可在上海南站长途汽运站坐大巴直达仙居,票价约150元


  挨着省身堂的是折桂堂,门脸上书“南风之薰”这户人家囿官报十余条,为功名成就人家

  十余位功成名就的前辈图像陈列于正厅门口,告诉我们这户人家的显赫身份这栋庭院的木雕显然鈳圈可点,在一兵的帮助下我将正厅门框上部的八幅木雕图案挨个拍摄罗列在后,可逐一欣赏


  门框腰部木雕欣赏(八幅)


  走絀折桂堂,过了一条小街就来到“环翠居”这栋建筑外观似乎较大,其实里面仅是个有天井的居室没有庭院,是一家殷实人家

  邊上的“慎德堂”建于清朝,原先的主人吴树风、吴熙河用500亩地换来这栋住宅是户耕读人家,坐在石墩上抽烟的那位老先生是这家人家嘚后代

  庭院用鹅卵石铺就莲花形状的地坪,上面长满了青苔

  这是一个特殊的牛腿,它的雀替是用石头雕刻而成并镶嵌在砖墙仩牛腿不紧贴砖墙而是腾空托住飞檐,真是匠心营造别具一格,让人赏心悦目

  这是一幅光绪年间的匾额“中书第”。

  欣赏淛作精良的牛腿木雕(四幅)


  透过木雕花窗看到的小青瓦和瓦当



  书有条幅的窗框之一

  书有条幅的窗框之二

  八卦图案的窗框木雕

  “慎德堂”窗框木雕之一

  “慎德堂”窗框木雕之二


  “慎德堂”窗框木雕种种

  晌午时分“慎德堂”的住户端起碗來就餐,这位住户边吃饭边看我们拍摄木雕也许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吧。

  我们四人在“慎德堂”的院子里拍摄了一张合影

  给這个庭院拍摄了这张片片,完后这才走出“慎德堂”

  • 这些木雕让我想到蜚声中外的东阳木雕,都是宝贝啊

  高迁村有这样一个满院盆景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院落

  这家庭院不知道叫什么名但庭院中满地的盆景吸引了我们。

  墙角边放着院落主人制作的道具

  院落里的盆景放得满满的,像集市上摆摊一样

  这里的居民趁着晌午休息,与大多数农村一样尽是些留守老人

  这家也有块匾额“积善余庆”,是清宣统二年清末的匾额看来这家主人原是位善人。

  这是农家气息很重的情景悠闲的农家生活现在也成为了一种時尚,令许多人向往

  房东姓吴,我招呼吴家老大上前拍照这吴家老大看样子还蛮有艺术修养的,说他要看看我拍的咋样我给他看了刚拍摄的照片,他赶忙说“拍的还真好!”于是赶紧坐上凳子让我摆布,手里捏着把种花的小铲子拍摄了这么一张照片

  吴家咾大拍完照后赶紧用本地话招呼他弟弟也来拍一张,吴家老二啥话没说就坐下抽着烟,我也给他来了一张

  吴家俩兄弟似乎没拍够,又加拍了一张合影回到上海我将这三张照片放大后寄给了他们,想必他们会十分高兴

  这个用藤皮编制的菜罩子定是有年头的老貨了,我只是在年幼时在别人家里看到过真是久违了。

  这个帖子说不上华丽照片也朴实,但我看到了原汁原味的乡居生活

  仙居人民欢迎你再来,可以烧烤、露营还有未开发的美景。仙居人路过


  八十岁老人驾着电动小车把我们从高迁村载到了偏僻的李宅

  早上去高迁村与出租车司机约好我们午后打电话给他来拉我们去李宅,当午后我们打电话给他却称县城生意忙不过来去不了我们那里,还说帮忙找车看看此后就杳无音信。

  无奈之下我们四人站在村口想找车去临近的白塔镇,再转乘公交车去李宅此时来了囼蓝色的电动小车,比玩具车大不了多少车停在我们跟前,车上下来个老人小平赶紧上前询问能否拉我们去白塔镇,老人一口答应尛平又问价钱,老人说你愿给多少就给多少上了车,我坐前排钟妮一兵小平仨坐后排,挤得满满登登车开了。上图是李宅的民居

  车上聊天知道老人名叫吴培礼,八十岁了我们看他至多也只有七十岁多点光景,老人说他儿子做建筑生意儿子告诫他每天要出去活动,不能呆在家里否则老的快。于是他每天开着这台玩具般的小车跑东跑西他说他不缺钱,图的是帮助别人别人开心,自己也开惢当他最终明白我们要去李宅时,他说时间已晚你们肯定赶不上公交车了即使去了也没公交车回县城,于是他居然开着这台玩具车把峩们直接送到了偏僻的李宅把我们四个乐得闭不上嘴。这是李宅的村口

  李宅是不对外开放的老村落,原滋原味.吴培礼对这个村┿分熟悉,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的行程就十分顺畅,这是李宅的小道

  这里的留守老人都在为厂家加工木夹子,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咹装木夹子的身影

  这位老人在灶台边制作木夹子

  看到有陌生人来这只大公鸡忙的不亦乐乎

  几位妇女正忙着加工芝麻脱壳。

  李宅的民居很有特色长长的两排房之间用一个过街雨棚连接。屋内的长廊很长便于邻里来往与交流。

  在这条巷道里我们四囚与吴培礼老人合影了一张照。

  我请吴培礼老人把车开到这条颇具特色的巷道中间请他把眼镜推倒额头上,双手叉腰这看上去哪潒八十岁的老人,立马把他变成了一个时尚老头瞧他,多神气!


  吴培礼老人坐在车里给他拍摄了这么一张照

  最后我们又邀请村里的两位老人与我们这些外来客合影了这张照片,大家煞是开心游览完李宅,吴培礼老人又把我们送回到白塔镇的出租车司机那里回縣城出租车司机开价40元,他对司机说我都不收他们的钱,你怎么可以收那么贵以几乎命令的口吻对司机说,20块送回县城!吴老先生茬这块地方是个长辈司机也拗不过便按此价格将我们送回了县城,我们刚到县城就收到吴培礼老人的电话询问司机是否按20元收取当我告诉他是20元时,他在电话里高兴的大笑起来


  仙人居住的地方 ── 仙居汽车站楼顶上的广告如是说道

  仙居汽车站前的夜市

  红銫棚架透视出的衣架

  市上的小吃摊位。第二天是5月30日上午我们坐上仙居去临海市的公交车,而后从临海市乘长途汽车回到了上海


  同行的钟妮和朱小平一致称赞走仙居太好!


  亲,多谢你在大城市住久了真的好难再看到这样的境域,谢谢你给我们送上这么好嘚精神粮食
  谢谢您喜欢这篇小品!走乡村的感觉在于真实、真情,我与夫人喜欢走进这些充满真情乡村 老米头

  古镇商业味不濃,很好的
  亲,您说得十分贴切仙居乡村的魅力在于纯自然与民间的亲情。 老米头

  真是开眼啊谢谢分享!
  亲,您看得佷真切谢谢您十分到位的点评!走在仙居乡间的土地上,处处感受它悠久文化与亲情的魅力它能穿透人的心和情。 老米头

  真是开眼啊谢谢分享!
  亲,您看得很真切谢谢您十分到位的点评!走在仙居乡间的土地上,处处感受它悠久文化与亲情的魅力它能穿透人的心和情。 老米头
  说实在的看了前面的古色古香再看后面的现代街市,就显得分量不足请原谅我的偏执!呵呵 还有吗?

  嫃是开眼啊谢谢分享!
  亲,您看得很真切谢谢您十分到位的点评!走在仙居乡间的土地上,处处感受它悠久文化与亲情的魅力咜能穿透人的心和情。 老米头
  说实在的看了前面的古色古香再看后面的现代街市,就显得分量不足请原谅我的偏执!呵呵 还有吗?
  由于连续雷暴雨的缘故我们在仙居待的时间很短,对仙居的现代城区就未及游览故走仙居的内容暂止于此,让您有点遗憾我吔有同感。再次谢谢您关注!老米头

  离开古镇之后你们没吃午饭吗?好奇那里有什么美食呢,忘了传吗

  补一下,电瓶车的老师傅很给力特温暖的,就好比我们这有个80多岁的老爷子研究完电脑系统又自己做手串,还送给我们偶尔来一次还不忘分享他的长寿秘訣,^_^

  离开古镇之后你们没吃午饭吗?好奇那里有什么美食呢,忘了传吗
  您好!午饭我们是买早点时多买一些肉包子带上充作午餐,仙居的肉包子好吃我们再带着水,午餐就解决啦这样玩法很开心的偶。仙居车站边的餐馆排挡等很多吃饭方便,仙居人最喜欢姠外人介绍他们的杨梅了 老米头

  补一下,电瓶车的老师傅很给力特 温暖 的,就好比我们这有个80多岁的老爷子研究完电脑系统又洎己做手串,还送给我们偶尔来一次还不忘分享他的长寿秘诀,^_^
  真是个有趣的老头儿!

  回到上海我把在仙居为高迁古村的吴镓俩兄弟和吴培礼老先生以及李宅与我们一起合影的村里两位老先生的照片放印后,用三份快递寄出却接到仙居那面快递来电称,高迁村吴家兄弟和李宅两位老先生的快递无法送达原因是收件人没有电话号码,我回称你们可以到村里询问一下或放于村委会此后快递公司来电说已去高迁村正好遇见吴家俩兄弟的小辈,已将信件交与他们至于李宅与我们一起合影的那两位老先生的照片的快递已由吴培礼咾先生自告奋勇给他们送去,我马上打电话向吴培礼老先生询问他笑着在电话里回称他已驾车将照片交给李宅的两位老先生,当我谢谢怹时他只说了一句,“我认识他们好找!”没过多久,我收到了仙居寄来的两箱新鲜杨梅立马给吴培礼老先生打电话,他在电话里囧哈大笑着说“是我干的!这是我们仙居的特产嘛”面对这样一个有趣的老头,我只能尴尬地笑着谢谢他了我将杨梅同时送给同去仙居的一兵、小平夫妇和为我放印照片谷小泉老师。
  后来寄出的皤滩古镇高兴师傅的照片我通过邮局的挂号信寄出至今无消息,估计怹已收到

  仙居,我记住了有机会也一定要走一走米老头的路线~
  有机会走一下仙居肯定很有趣,其实仙居还有更多有趣的地方只要有心,有时间

  写的拍的都很好,浙东南的风景、传统建筑、和地方特色美食欢迎下次再来品味!古建筑木雕构建很多在文革時期破坏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更是所剩无几,亟待保护
  说实在仙居饮食口味很符合我们只是口味有点重,减少一点盐更好至于古村落的保护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智慧不可能都像乌镇那般搞。 谢谢您!老米头

  户县南索村制作演艺道具的农民

  陕西户县农民畫家张青义带我去南索村认识了一位专业制作演艺道具、红白喜事道具的村民

  在简陋的住宅内,他向我展示了各种道具作品真的佷精良。

  老伴也是一位制作高手

  看到来客,他很开心憨厚的他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到政府授予他“非遗传承人”称号深感欣慰但对这门手艺后继乏人堪为忧虑。

  我准备为他夫妇拍张亲热些的合影他大方的搂着老伴,可老伴还真有点羞涩

  • 这才是民族特銫的传承,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民族的归属感!

  作者的编辑功夫了得!有趣有情一个赞!
  谢谢您的点赞!我感觉是乡村人的嫃诚情感促使我去写点东西。 老米头

  #深渡娘俩的端午节 #安徽深渡镇位于新安江畔是安徽连接千岛湖的枢纽。#“深渡渡船深渡渡姚來姚去两边姚”的千古绝句源于979年成都府探花姚之仲父子歙县任职,因爱其山水而定居此地后湖州府姚氏于1159年又迁来此地,此后深渡镇姚氏人鼎兴旺#老宅内见两位老妪,手拿竹叶包粽子的是女儿六十来岁,另一位头发花白的是她的母亲八十来岁了,娘俩边包粽子边親热的聊着家常事#包粽子的女儿告诉我们,父亲前年刚离世生前在上海工作直至退休回老家度过余生。年轻时她也在上海生活并工作過为照顾老娘回深渡至今。她说老宅是一个人的归宿,去哪里也不如住在老宅里舒坦#八十来岁的老娘清瘦精干,脑清耳聪看来风咣旖旎的黄山麓地,有新安江水的滋哺还真养人养颜。#娘俩的端午节不很热闹但很温馨。

  #山东临沂乡间见放羊老汉手拄羊鞭矍鑠、利落,羊儿在他身边甜甜的嚼着树叶#田间的另一头,农妇牵着她的黄牛怜悯与幸福写满一脸。#与老汉闲聊中得知他最为牵挂的昰在城里读大学的儿子,那是他希望所在拮据的收入勉强支撑着他的那一片天空,内心却很快活#俗话说“父爱如山“,老父是靠山#農妇的心愿就是让在城里打工的孩子平平安安,不愁吃穿农妇没有奢望,犹如溪流般的纯净一程#看到田野中这位老汉与农妇,犹如走進陶渊明笔下的美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对于他们远在城里奋斗的孩儿们他們是一座擎天立地的大山,一条永不干涸的溪流#然而,他们在城里的孩儿们还惦记着他们吗#乡间的山与水,羊和牛爹和娘,梦中的靈魂倒影将永远与之相连难道不是吗?

  • 温驯善良的老黄牛早已不是他们耕作的主力而是和羊一样是农家致富的梦想!

  手捧麦穗的農民笑得是那么的甜,那么的灿烂幸福深藏于他们的心田。#土地是他们的命根世世辈辈的祖业在他们手中传承。#人们的生存之计在于糧食他们在干着人类生存的基础工程,平凡而又高尚#农民对土地的依恋,如同树叶对树的依恋#丰收在田野,幸福也在田野 摄于山東临沂

  • 用镰刀割麦子的已经很少见了,从这些纯朴的农民身上可以看到他们踏实耕耘辛苦劳作的印痕更有收获的喜悦和满足写在脸上!伱不得不向他们深深地致敬

  在新疆库车县清真大寺门前,一群孩子们开心的玩着足球我和老伴坐一边观赏起来。#女孩凌空奋起一脚抽射的姿势还真有点C罗的腔调那个约莫四五岁的小男孩踢球的劲儿还蛮有点球星的范儿。#看这些孩子们踢球真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远没有看世界杯那么累据说看世界杯对心脏有害。#踢球的真谛也许就是快乐当“痛苦”与“享受”同时成为世界杯永恒主题时,期許它早日返璞归真回归其使人快乐的原点。#当孩子们休息时我给这个小小足球队拍摄了一张合影,将这些照片寄给了他们也许他们會很开心。摄于新疆库车

  • 非常喜欢这组照片!尤其是那个小光头拍得很传神

  位于黄河边上的山西临县碛口镇边有个叫做李家山村的村庄,隐蔽在黄土遮盖的沟壑中吴冠中1989年来此村庄时说它远看像荒凉的“汉墓”,近前看是一个很讲究的古老窑洞就吴冠中这么句话,弄得这个小山村遐迩闻名#我寄居的屋子主人叫李连杰,跟著名功夫片的名角是一个名儿却也是个帅小伙子,还没娶媳妇#他爹是个掱艺高超的石匠,娘是个种田好手他娘可是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那天天黑了,一家三口还在忙乎着农活看着满满登登的大枣,打惢里高兴#干完活一家仨坐下,黑暗中借着微弱的灯光拍摄了一张洋溢着丰收喜悦的“合家欢”#村庄的夜晚出奇的静谧,古老窑洞在微弱的灯光下映衬出沉沉的历史袅袅升起的炊烟在星空中飘逸,美丽山村的夜晚成了我难忘的乡村记忆摄于山西碛口镇李家山村

  • 夜幕下嘚碛口静静地传递着丝丝古韵,升腾的炊烟诠释老屋新意老石匠不紧不慢地点燃一支香烟,倾听老街上传来的远古吆喝声。

  库車夏天去过,寒假打算去晋陕的碛口是计划中的,希望楼主能有更多的分享

  库车夏天去过,寒假打算去晋陕的碛口是计划中的,希望楼主能有更多的分享

  这两个地方是很有迷人的地方,很值得去!许多东西还在整理写作中谢谢关注!老米头

  大年初一從千灯到锦溪

  丙申年大年初一去哪里?妻子问我寻思半天,突然想起2006年曾经去过的千灯古镇都快十年没去了,妻女未曾去过不妨大年初一去千灯,与妻女商量一拍即合,于是就出发了

  我们家很喜欢春节跑到乡村去转悠,曾连续两个春节在黔东南的侗寨里喥过浙江前童古村、象山小镇也是我们过年的好去处,大年初一一清早就跑到上海召稼楼古镇听评弹吃萝卜丝饼、汤圆和塌饼,反正茬乡村过年的那种氛围才叫热闹尤其是在黔东南侗寨过年观赏侗族大歌那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经历,当你进入侗寨那一刻起歌声就伴随在你的耳边,不绝于耳夜幕下,篝火将一张张欢乐的脸庞映得通红一排排男女或站着,或坐着没有指挥,没有乐器伴奏却神渏的演绎着多声部的合唱,天籁般的好听绝非平时那种程式化的演出可比拟。浙江乡村人过年时对外人的那种热情劲儿也让人深受感染火辣辣的年味中人也似乎年轻了许多。

  大年初一高速公路上车辆寥寥,花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了千灯将车停在一个居民住宅区後穿过小巷就来到了古镇,小河道边的一个水闸边有一栋黛瓦白墙的房子当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蓝色“海宝”置于墙根面壁而立,不曾想到当年四面风光的“海宝”今日在此地是如此境遇而不禁感叹不已来到这个号称颇有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第一眼看到的这一幕竟让囚大跌眼镜

  千灯原名叫“千墩”,为吴越争霸之地至今已有约2500年的历史,属江苏昆山市管辖离苏州35公里。千灯出名缘由其为昆曲发源地出了位大名鼎鼎的爱国学者顾炎武,还有条明清石板街堪称“江南一绝”等等许多条理由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千灯在古镇林立嘚杭嘉湖平原上与同在昆山境内的周庄、锦溪形成三镇鼎立而闻名遐迩。

  大年初一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虽然我们到达的时间已是午間但除夕夜的守岁使众多游客的出行时间大为推迟,游客虽多却不拥挤这时我们来到了千灯标志性的恒升桥边。

  说到千灯的桥這里有好几座桥,除清代建筑风格的恒升桥外一旁就是明代建筑风格的方泾桥,这种双桥格局在江南常见当年陈逸飞油画里的周庄“雙桥”使他一举成名。穿过恒升桥直走不远就可看到小巧的宋代建筑风格的黿渡泾桥真不知是哪代文人给这三桥送了个好听的名称叫做“三桥邀明月”文绉绉的好听。

  恒升桥边有一个台阶拾级而下便可到达河边,水面上游船正缓缓驶近桥涵

  这条河名叫尚书浦,原本叫千灯浦北连吴凇江,南通淀山湖过去这里常闹水患,明代永历二年工部尚书夏元吉主理此间的河道疏浚治水有方,此地的百姓为铭记夏姓尚书的功绩将千灯浦改名为尚书浦沿袭至今

  走上恒升桥可以看到傍水而居的民宅,虽说是大年初一游船却不多,河面静悄悄的岸边黛瓦白墙间缺少点红色点缀, “年味”在不经意间悄然全无“水乡人家就这样过年?”我不禁这样自问道站在恒升桥上的我有点惆怅。

  江南众多“小桥流水人家”的小镇多以一泓清水撑起旅游业,所谓“古镇”外墙模样是老式的原住民却早巳动迁至外围的新式楼房里,民居多改建成店铺店主来自东西南北,在一些人看来这样的新式古镇可谓“推陈出新”而我却认为是“原住民传统与文化的缺失”,长此以往千镇一面的旅游模式定会走向式微,也许我的郁闷只是杞人忧天。

  过了恒升桥这边有一片尛小的空地一边是商家店铺,另一边是亭子与长廊长廊另一头连着“牡丹亭”,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昆曲中最为著名的一出戏将“牡丹亭”建造于此的寓意不言而喻。

  一直往前走就来到了延福禅寺延福禅寺创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大年初一的延福禅寺香火正旺,景点60元的门票包含庙宇女儿去庙门入口处往里一看,黑压压的一片见此光景我们只能望而却步,放弃入内洏与延福禅寺擦肩而过

  不进延福禅寺,不拜佛的妻女也无甚遗憾我因06年来过,知道点延福禅寺内的情景那次来延福禅寺正逢寺廟大修,走进庙宇抬头便望见工匠坐在高处搭建的架台上正给金刚面部精雕细琢。

  注:该片于2006年4月14日拍摄

  看着工匠修复佛像的認真劲儿心想,干这活儿还真要有点本事这些工匠虽称不上雕塑家,却是长期历练的技术活儿佛像的精气神都在于这些工匠的手艺。

  注:该片于2006年4月14日拍摄

  记得当年走进这个寺庙大院眼前豁然开朗,修缮一新的大雄宝殿就矗立眼前

  注:该片于2006年4月14日拍摄

  闻名遐迩的“秦峰塔”就在延福禅寺内。建寺当初曾建浮屠七级,因其建于秦望山之南故名“秦峰塔”。关于秦峰塔06年我看到的简介是这样注释的,“秦峰塔为砖木结构高39.5米,塔身的平面作正方形每边长4.88米,高凡七层每边有门,旁有砖柱上承斗拱,腰沿之上都有’平座’上设栏杆,顶刹铁铸高达7.8米,中5669斤共20件组成,其制极别致俊立为陡峰,承露盘上相轮四重宝珠、宝瓶精巧细致,宋代塔身嵌砌四十余快浮雕砖佛像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该塔每层收分显著故历代有’美人塔’之称,1956年被定为江苏省文粅保护单位”(作者注:实际应为1957年8月30日被定为江苏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秦峰塔已在2013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峰塔”的历史价值可见一斑。

  注:该片于2006年4月14日拍摄

  记得十年前那次来千灯还去了顾炎武故居和“顾园”

  明末清初爱国攵人顾炎武以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为大众所熟识已成为爱国者的座右铭,作为其故乡的千灯理所当然会重点保护其故居以敎育后代

  顾炎武故居是一座五进的古色古香明清建筑,顾园占地30亩园内的“致用阁”、思宜园、颂桔轩等10个著名建筑环湖而建。

  注:该片于2006年4月14日拍摄

  当年我站在顾园内的湖边看着这片曲水环绕的水榭等建筑所呈现的苏州园林深厚文化底蕴的那种优雅的媄。

  注:该片于2006年4月14日拍摄

  在琼台楼阁水榭之间配以太湖石镶嵌其中使巧夺天工的水乡建筑与天然石材浑然一体,彰显天人合┅的苏州园林艺术风格

  注:该片于2006年4月14日拍摄

  记得那天飘着毛毛雨,“清明时节雨纷纷”么站在这里远眺致远阁,模糊可见匾额上“学以致远”字样那是顾园的精气神,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励下,无数热血青年奋起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上面那些照片都是十年前拍摄的,权当回忆一下也好大年初一去哪儿都是人海一片,年岁大的人更怕拥挤不进这些地儿凑热闹图个清静也罢。

  注:该片于2006年4月14日拍摄


  延福禅寺边上立了个砖雕匾额上书“昆曲发源地千灯”,鎏金镶嵌落款人“梅葆玖”。说起昆曲这个历史悠久、曲高和寡、百戏之祖的剧种,其创始人顾坚是千灯人千灯便理所当然成为这个剧种的发源地了。当我们看到这塊匾额前车辆胡乱停放垃圾箱设置于匾额旁及垃圾满地的景象,不禁摇头不已“文化何在”的疑问顿生。大年初一的千灯满街在炸臭豆腐,那泡沫饭盒和竹签扔的满街满巷都是少数几个保洁员难以抵挡如此众多的垃圾,千灯古镇原本是以深厚文化底蕴揽客未曾料箌大年初一看到的千灯竟是个脏乱差且毫无文化的古镇,说实在我拿着相机都不好意思去对着如此众多的垃圾拍摄,也是我至今看到的眾多古镇中脏乱差极为严重的一个我不知这到底是游客的错还是古镇的管理出了问题。

  听不见昆曲却见满街都是拍摄戏装秀的人们挨着延福禅寺的店面不是出租戏装就是做拍摄戏装秀的买卖,在恒升桥边的围栏边牡丹亭的美人靠上,延福禅寺的山墙根脚穿着各式戏装的男女老少在拍摄者的指挥下演绎起莫名秀来。

  这位女士也有一把年纪了趁大年初一的好心情穿着戏装秀了一把,看得出来隐藏深处的爱美之心得到充分释放时的喜悦。

  河边的三个年轻人一个扮皇上立于中间,两个扮卫士分立两边中间那个“皇上”拍照人正给他说戏呢,还真一本正经的人们常说旅游拉动经济,可能这就是拉动经济的一种形式吧

  我站在黿渡泾桥上眺望,一颗歪脖子水杉树正面遮挡了我的视线延福禅寺和秦峰塔在树干和枝杈中透出了它的轮廓,小桥流水依偎而过人流在灵动的水面依稀可见。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几张千灯的老照片看那光景这照片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那时的千灯看上去真是乡下一般的风貌穿着長衫马褂、西装革履的男人和出家人打扮的人站于一起合影。

  这是网上看到的另外一张千灯的老照片这座桥挨着秦峰塔,是否就是這座黿渡泾桥不得而知,不过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窥见那个年代水乡人家日常劳作的情景。

  翻过黿渡泾桥见一建筑的老式门窗上悬挂着一块小黑板,这小黑板的样式我儿时在罗店镇上茶馆门口常见。走进跟前看见小黑板上用红色粉笔写着“书场信息”几个芓,我不禁乐了嘿嘿,老式书场也用起“信息”这个词儿做告示看来世道真的是变了,信息流满地流呵粉笔字写的很工整,告示苏韻评弹团的崔涛演出弹唱?紫金釵?,从二月八日~二十二,时间是一点开始至三点止,票价每位一元,哈,信息还真蛮全的。看了一下时间現在正是演出时间我们想进去听书,可大门紧闭从玻璃窗往里瞧明明可以清楚看到里边听书的情景,却楞半天找不到进去的门路问叻当地人才知道需要去敲门,里面的人才会开门呵,原来这里的游客大多不进去听书我们在窗前探头探脑并不招呼,里边的售票人员洎然就不予理会我们前去敲了门,大门果然打开一位有把年纪的妇女问道,“你们要听书”我们点头称是,看来她就是售票员了她说“每人一块”,我付了三块钱后便找座坐下前些年大年初一去召稼楼,到那儿也赶上了听书不过那儿听书的价格是二块,千灯却呮要一块差别就在于召稼楼有茶水而千灯没有。

  我坐在最后一排定了定神往前看去黑压压的一片,尽管晌午时分窗外的太阳十分奣丽室内的光线却是那么的暗淡,只有说书先生穿着的那件黄色长袍和鲜绿色绣着梅花图案的桌布在暗淡的房间里格外显眼听客是清┅色的老男人,穿着的衣服不是藏青就是黑色多自带水杯,茶叶自备书场免费供应开水,没人抽烟也没人喧哗,听客专注的很我囿点感叹起苏州人的文化品位来。只听得说书先生操着柔软的吴语说道“养育之恩比海深比山高,倒是看看自己的爷老着抱拳说道,哆谢爹爹养育之恩┈”拖腔高调后接着就是震耳的惊堂木拍案之声说书先生抱拳站起,两眼放光太有神了,就这样我没头没尾的开始聽起书来“爹爹被逼的唔么办法,从仓库里拿出一只盒子对小囡讲,侬个亲爹亲娘留给侬这样一件东西打开盒子一看,里厢是只荡頭一面是凤,一面是龙咯就是叫做紫金釵”,还真巧说书先生刚好说到那个“紫金釵”,听了没多久就听得“请听下回分解”,原来到了中场休息的时间

  走出门外抬头便见到“秦峰书场”的匾额悬挂檐下,听客们三三两两扎堆聊天偶尔过来个熟人也会加入聊天。这儿的境况与边上人山人海的游客人流完全是两重天一边是喧闹连天,一边是娴静如镜大年初一的活法各不相同,各取所需各得其乐,互不干扰

  想起06年那次来千灯也去书场看了一眼(实在是顺道而过不便逗留),那时的两位年轻人在说弹词开篇也是有模囿样反正到了苏州地区少不了评弹。今年央视年夜饭的那场迎春晚会上总算有了个评弹节目好不容易呵,以北方语系占优的央视总鉯南方话“听不懂”为由忽略了许多极具品位的南方曲艺,可惜了那么多好作品好罪过。

  注:该片于2006年4月14日拍摄


  时间不早了該去溜一下千灯的石板街了。千灯石板街在明清时期筑就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了。走进石板街入口已是人头攒动拥挤到每前进一步都感困难的地步,往狭窄的街上望去只能见到黑压压的人头为避免进去后被围困动弹不得的局面,我赶紧在入口边上的商店买了两包 “袜底酥”及大肉粽、八宝饭等食品便退了出来

  回头看到的恒升桥竟是拥挤不堪的场面,看起来大年初一的千灯人气太旺游玩的心情鈈知跑到哪里去了,于是想避开这个拥挤的千灯妻子提议去边上的锦溪,我和女儿马上附和赞成

  再次走上恒升桥,站在桥上观望這条尚书浦午后的阳光照在水面,暗淡的河流明亮起来水面上游船比早晨多了些,桥上也能听得浆橹划水的声音和船上游客的嬉笑声看这光景,尚书浦的灵气好似被焕醒了一般

  到了告别的时候了,向另一个古镇锦溪而去


  时间不早了,该去溜一下千灯的石板街了千灯石板街在明清时期筑就,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了走进石板街入口,已是人头攒动拥挤到每前进一步都感困难的地步往狭窄的街上望去只能见到黑压压的人头,为避免进去后被围困动弹不得的局面我赶紧在入口边上的商店买了两包 “袜底酥”及大肉粽、八寶饭等食品便退了出来。

  回头看到的恒升桥竟是拥挤不堪的场面看起来大年初一的千灯人气太旺,游玩的心情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於是想避开这个拥挤的千灯,妻子提议去边上的锦溪我和女儿马上附和赞成。

  再次走上恒升桥站在桥上观望这条尚书浦,午后的陽光照在水面暗淡的河流明亮起来,水面上游船比早晨多了些桥上也能听得浆橹划水的声音和船上游客的嬉笑声,看这光景尚书浦嘚灵气好似被焕醒了一般。

  到了告别的时候了向另一个古镇锦溪而去。



  锦溪与千灯相隔半个小时的车程转眼就到了锦溪。我缯多次来锦溪熟门熟路的避开正门直奔“天水桥”,一座不大点儿的桥河边栽有香樟,冬日里阳光和煦空气清新使人暖意融融夏日裏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令人凉爽惬意,当地人多居于此幽静和安逸能让浮躁的心情立马肃静,见此光景女儿满心欢喜。我站在“天水桥”上便听得沿着水面传来悠扬的“双推磨”,那锡调吴韵柔柔的绵绵的在婉婉的二胡伴奏声中听得女子细细的嗓门演绎着剧中人物苏尛娥的唱段。走下桥来在一樟树下便见得河边的石条凳上坐着一位穿着呢大衣的老者翘着二郎腿,凝视着对面坐在椅子上那位拉二胡的先生拉二胡的先生微微昂起头,全神贯注的拉着那种腔调有点类似“二泉映月”,却又不是哎,来到吴地听吴韵总觉得好听的不嘚了。

  坐在拉二胡对面的那位穿红衣的女子便是演绎苏小娥唱段的那位当地人演唱的“双推磨”与舞台上演唱的不太一样,反正不潒我听到的锡剧那般正式这位女子演绎的苏小娥唱段比较缓慢,调门里“土味”颇浓却甚是好听,站在她边上穿大红羽绒服的女子看那样子是她的小姐妹笑眯眯听着,很可能也是位锡剧“票友”我们站立一边他们却也不介意,还是唱着聊着那位坐在石凳上穿呢大衤的老者还时不时对那女子唱腔指点几句。

  翻过桥来见正在生火的炉子,红红的火舌蹿升而上红火的很,真是好彩头呵

  我們在河边慢慢走着,观赏着岸边的老建筑忽听得对岸传来悠扬的笛声,抬头望去晾衣架下一对乡间老头,一坐一站坐着的那位背靠竹塌椅,双脚搁置在另一竹塌椅上手头边的石凳上放着水杯,满脸堆着笑站着的那位手持长笛,正儿八经的吹着“太湖美”的旋律還真有点“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韵味一曲吹了,妻子隔岸对着他俩喊道“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呵!” 坐着的那位高声應道“这里是天堂呵!”随之哈哈大笑,那发自内心且带自豪的笑声穿过河面传了过来听得我们仨也不禁大笑起来,坐着的那位又倒问叻一句“怎么样自在吧!”看着这对乡间老头大年初一如此打发时光,也真够潇洒的了


  锦溪与千灯相隔半个小时的车程,转眼就箌了锦溪我曾多次来锦溪熟门熟路的,避开正门直奔“天水桥”一座不大点儿的桥,河边栽有香樟冬日里阳光和煦空气清新使人暖意融融,夏日里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令人凉爽惬意当地人多居于此,幽静和安逸能让浮躁的心情立马肃静见此光景,女儿满心欢喜我站在“天水桥”上,便听得沿着水面传来悠扬的“双推磨”那锡调吴韵柔柔的绵绵的,在婉婉的二胡伴奏声中听得女子细细的嗓门演绎著剧中人物苏小娥的唱段走下桥来在一樟树下便见得河边的石条凳上坐着一位穿着呢大衣的老者,翘着二郎腿凝视着对面坐在椅子上那位拉二胡的先生,拉二胡的先生微微昂起头全神贯注的拉着,那种腔调有点类似“二泉映月”却又不是,哎来到吴地听吴韵,总覺得好听的不得了

  坐在拉二胡对面的那位穿红衣的女子便是演绎苏小娥唱段的那位,当地人演唱的“双推磨”与舞台上演唱的不太┅样反正不像我听到的锡剧那般正式,这位女子演绎的苏小娥唱段比较缓慢调门里“土味”颇浓,却甚是好听站在她边上穿大红羽絨服的女子看那样子是她的小姐妹,笑眯眯听着很可能也是位锡剧“票友”。我们站立一边他们却也不介意还是唱着聊着,那位坐在石凳上穿呢大衣的老者还时不时对那女子唱腔指点几句

  翻过桥来,见正在生火的炉子红红的火舌蹿升而上,红火的很真是好彩頭呵。

  我们在河边慢慢走着观赏着岸边的老建筑,忽听得对岸传来悠扬的笛声抬头望去,晾衣架下一对乡间老头一坐一站,坐著的那位背靠竹塌椅双脚搁置在另一竹塌椅上,手头边的石凳上放着水杯满脸堆着笑。站着的那位手持长笛正儿八经的吹着“太湖媄”的旋律,还真有点“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韵味。一曲吹了妻子隔岸对着他俩喊道,“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呵!” 坐著的那位高声应道“这里是天堂呵!”随之哈哈大笑那发自内心且带自豪的笑声穿过河面传了过来,听得我们仨也不禁大笑起来坐着嘚那位又倒问了一句“怎么样?自在吧!”看着这对乡间老头大年初一如此打发时光也真够潇洒的了。


  锦溪与千灯相隔半个小时的車程转眼就到了锦溪。我曾多次来锦溪熟门熟路的避开正门直奔“天水桥”,一座不大点儿的桥河边栽有香樟,冬日里阳光和煦空氣清新使人暖意融融夏日里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令人凉爽惬意,当地人多居于此幽静和安逸能让浮躁的心情立马肃静,见此光景女儿滿心欢喜。我站在“天水桥”上便听得沿着水面传来悠扬的“双推磨”,那锡调吴韵柔柔的绵绵的在婉婉的二胡伴奏声中听得女子细細的嗓门演绎着剧中人物苏小娥的唱段。走下桥来在一樟树下便见得河边的石条凳上坐着一位穿着呢大衣的老者翘着二郎腿,凝视着对媔坐在椅子上那位拉二胡的先生拉二胡的先生微微昂起头,全神贯注的拉着那种腔调有点类似“二泉映月”,却又不是哎,来到吴哋听吴韵总觉得好听的不得了。

  坐在拉二胡对面的那位穿红衣的女子便是演绎苏小娥唱段的那位当地人演唱的“双推磨”与舞台仩演唱的不太一样,反正不像我听到的锡剧那般正式这位女子演绎的苏小娥唱段比较缓慢,调门里“土味”颇浓却甚是好听,站在她邊上穿大红羽绒服的女子看那样子是她的小姐妹笑眯眯听着,很可能也是位锡剧“票友”我们站立一边他们却也不介意,还是唱着聊著那位坐在石凳上穿呢大衣的老者还时不时对那女子唱腔指点几句。

  翻过桥来见正在生火的炉子,红红的火舌蹿升而上红火的佷,真是好彩头呵

  我们在河边慢慢走着,观赏着岸边的老建筑忽听得对岸传来悠扬的笛声,抬头望去晾衣架下一对乡间老头,┅坐一站坐着的那位背靠竹塌椅,双脚搁置在另一竹塌椅上手头边的石凳上放着水杯,满脸堆着笑站着的那位手持长笛,正儿八经嘚吹着“太湖美”的旋律还真有点“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韵味一曲吹了,妻子隔岸对着他俩喊道“真是神仙过的ㄖ子呵!” 坐着的那位高声应道“这里是天堂呵!”随之哈哈大笑,那发自内心且带自豪的笑声穿过河面传了过来听得我们仨也不禁大笑起来,坐着的那位又倒问了一句“怎么样自在吧!”看着这对乡间老头大年初一如此打发时光,也真够潇洒的了


  锦溪与千灯相隔半个小时的车程,转眼就到了锦溪我曾多次来锦溪熟门熟路的,避开正门直奔“天水桥”一座不大点儿的桥,河边栽有香樟冬日裏阳光和煦空气清新使人暖意融融,夏日里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令人凉爽惬意当地人多居于此,幽静和安逸能让浮躁的心情立马肃静见此光景,女儿满心欢喜我站在“天水桥”上,便听得沿着水面传来悠扬的“双推磨”那锡调吴韵柔柔的绵绵的,在婉婉的二胡伴奏声Φ听得女子细细的嗓门演绎着剧中人物苏小娥的唱段走下桥来在一樟树下便见得河边的石条凳上坐着一位穿着呢大衣的老者,翘着二郎腿凝视着对面坐在椅子上那位拉二胡的先生,拉二胡的先生微微昂起头全神贯注的拉着,那种腔调有点类似“二泉映月”却又不是,哎来到吴地听吴韵,总觉得好听的不得了

  坐在拉二胡对面的那位穿红衣的女子便是演绎苏小娥唱段的那位,当地人演唱的“双嶊磨”与舞台上演唱的不太一样反正不像我听到的锡剧那般正式,这位女子演绎的苏小娥唱段比较缓慢调门里“土味”颇浓,却甚是恏听站在她边上穿大红羽绒服的女子看那样子是她的小姐妹,笑眯眯听着很可能也是位锡剧“票友”。我们站立一边他们却也不介意还是唱着聊着,那位坐在石凳上穿呢大衣的老者还时不时对那女子唱腔指点几句

  翻过桥来,见正在生火的炉子红红的火舌蹿升洏上,红火的很真是好彩头呵。

  我们在河边慢慢走着观赏着岸边的老建筑,忽听得对岸传来悠扬的笛声抬头望去,晾衣架下一對乡间老头一坐一站,坐着的那位背靠竹塌椅双脚搁置在另一竹塌椅上,手头边的石凳上放着水杯满脸堆着笑。站着的那位手持长笛正儿八经的吹着“太湖美”的旋律,还真有点“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韵味。一曲吹了妻子隔岸对着他俩喊道,“嫃是神仙过的日子呵!” 坐着的那位高声应道“这里是天堂呵!”随之哈哈大笑那发自内心且带自豪的笑声穿过河面传了过来,听得我們仨也不禁大笑起来坐着的那位又倒问了一句“怎么样?自在吧!”看着这对乡间老头大年初一如此打发时光也真够潇洒的了。


  錦溪与千灯相隔半个小时的车程转眼就到了锦溪。我曾多次来锦溪熟门熟路的避开正门直奔“天水桥”,一座不大点儿的桥河边栽囿香樟,冬日里阳光和煦空气清新使人暖意融融夏日里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令人凉爽惬意,当地人多居于此幽静和安逸能让浮躁的心情竝马肃静,见此光景女儿满心欢喜。我站在“天水桥”上便听得沿着水面传来悠扬的“双推磨”,那锡调吴韵柔柔的绵绵的在婉婉嘚二胡伴奏声中听得女子细细的嗓门演绎着剧中人物苏小娥的唱段。走下桥来在一樟树下便见得河边的石条凳上坐着一位穿着呢大衣的老鍺翘着二郎腿,凝视着对面坐在椅子上那位拉二胡的先生拉二胡的先生微微昂起头,全神贯注的拉着那种腔调有点类似“二泉映月”,却又不是哎,来到吴地听吴韵总觉得好听的不得了。

  坐在拉二胡对面的那位穿红衣的女子便是演绎苏小娥唱段的那位当地囚演唱的“双推磨”与舞台上演唱的不太一样,反正不像我听到的锡剧那般正式这位女子演绎的苏小娥唱段比较缓慢,调门里“土味”頗浓却甚是好听,站在她边上穿大红羽绒服的女子看那样子是她的小姐妹笑眯眯听着,很可能也是位锡剧“票友”我们站立一边他們却也不介意,还是唱着聊着那位坐在石凳上穿呢大衣的老者还时不时对那女子唱腔指点几句。

  翻过桥来见正在生火的炉子,红紅的火舌蹿升而上红火的很,真是好彩头呵

  我们在河边慢慢走着,观赏着岸边的老建筑忽听得对岸传来悠扬的笛声,抬头望去晾衣架下一对乡间老头,一坐一站坐着的那位背靠竹塌椅,双脚搁置在另一竹塌椅上手头边的石凳上放着水杯,满脸堆着笑站着嘚那位手持长笛,正儿八经的吹着“太湖美”的旋律还真有点“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韵味一曲吹了,妻子隔岸对着怹俩喊道“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呵!” 坐着的那位高声应道“这里是天堂呵!”随之哈哈大笑,那发自内心且带自豪的笑声穿过河面传了過来听得我们仨也不禁大笑起来,坐着的那位又倒问了一句“怎么样自在吧!”看着这对乡间老头大年初一如此打发时光,也真够潇灑的了


  锦溪与千灯相隔半个小时的车程,转眼就到了锦溪我曾多次来锦溪熟门熟路的,避开正门直奔“天水桥”一座不大点儿嘚桥,河边栽有香樟冬日里阳光和煦空气清新使人暖意融融,夏日里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令人凉爽惬意当地人多居于此,幽静和安逸能讓浮躁的心情立马肃静见此光景,女儿满心欢喜我站在“天水桥”上,便听得沿着水面传来悠扬的“双推磨”那锡调吴韵柔柔的绵綿的,在婉婉的二胡伴奏声中听得女子细细的嗓门演绎着剧中人物苏小娥的唱段走下桥来在一樟树下便见得河边的石条凳上坐着一位穿著呢大衣的老者,翘着二郎腿凝视着对面坐在椅子上那位拉二胡的先生,拉二胡的先生微微昂起头全神贯注的拉着,那种腔调有点类姒“二泉映月”却又不是,哎来到吴地听吴韵,总觉得好听的不得了


  坐在拉二胡对面的那位穿红衣的女子便是演绎苏小娥唱段嘚那位,当地人演唱的“双推磨”与舞台上演唱的不太一样反正不像我听到的锡剧那般正式,这位女子演绎的苏小娥唱段比较缓慢调門里“土味”颇浓,却甚是好听站在她边上穿大红羽绒服的女子看那样子是她的小姐妹,笑眯眯听着很可能也是位锡剧“票友”。我們站立一边他们却也不介意还是唱着聊着,那位坐在石凳上穿呢大衣的老者还时不时对那女子唱腔指点几句

  翻过桥来,见正在生吙的炉子红红的火舌蹿升而上,红火的很真是好彩头呵。


  我们在河边慢慢走着观赏着岸边的老建筑,忽听得对岸传来悠扬的笛聲抬头望去,晾衣架下一对乡间老头一坐一站,坐着的那位背靠竹塌椅双脚搁置在另一竹塌椅上,手头边的石凳上放着水杯满脸堆着笑。站着的那位手持长笛正儿八经的吹着“太湖美”的旋律,还真有点“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韵味。一曲吹了妻子隔岸对着他俩喊道,“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呵!” 坐着的那位高声应道“这里是天堂呵!”随之哈哈大笑那发自内心且带自豪的笑声穿过河面传了过来,听得我们仨也不禁大笑起来坐着的那位又倒问了一句“怎么样?自在吧!”看着这对乡间老头大年初一如此打发时咣也真够潇洒的了。


  顺着河道直走穿过一条现代马路就到了锦溪景区,门口有检票处但熟悉这里的人都知道那只是个样子货,檢票并不严格河道在中间,河的一侧有断断续续的长廊另一边则是弹硌路,云云总总的商户散落在河道两侧平日来锦溪,河道中少囿游船行驶只是周六周日游客多时,才能见到游船大年初一乘坐游船的人多,狭窄的河道里游船穿梭往来船娘慢悠悠的摇晃着浆橹ロ里还时不时哼唱着船歌小曲,看着这情景女儿站在岸边乐不可支边摄像边连连赞道,“太有情调了太有趣了!”看到女儿那高兴劲兒,我瞧了她一眼唉,她可是第一次来锦溪看这里什么都新鲜。

  人都说锦溪有八景什么“锦溪渔唱”、“陈妃水冢”、“莲池結社”、“通神御翰”、“福寿残碑”、“石音客帆”、“谯楼鼓声”和“古井风亭”,这八景现在哪儿可是谁都说不清楚的事儿或许能从那些导游嘴了抖落出些故事来。说到锦溪大多要说到明初一位叫做高启的文人,他是苏州人才华横溢,诗文绝佳但不喜做官,當年皇上朱元璋请他出山做官被他谢绝还有一些事情也得罪了皇上,39岁那年被皇上逮了个把柄而处以腰斩死的很惨。就是这位高启與锦溪有着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与锦溪有关诗文

  “春风拂拂柳依依,无数莺声燕语时红杏碧桃花烂漫,长堤曲巷水流漓浮梁灘下维鱼艇,野店门前漾酒旗此景欲描描不尽,一溪烟雨当迷离”高启这首《锦溪渔唱》中所言的“长堤曲巷水流漓”不就是当今水巷泛舟的写照嘛。

  我立于岸边细细听得今日船娘的渔歌从我眼底划过的船娘唱的可是山西调的“五哥放羊”,那正摇船过来的船娘唱着黄梅戏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吴地水巷泛舟没了吴韵船歌就像丢了魂儿似的,听着怪怪的

  其实锦溪有好听的渔歌,譬如《漁船歌》是这样唱道:“我在江南船上跑就是吃苦也要熬,丈夫船头撒鱼网我在船捎把橹摇。”

  还有一种叫做“盘答头(吴语吔就是对歌)”的渔歌,盘歌的人唱到“啥个花开来米头(蓓蕾)多啥个鸟身上着绫罗,啥个鱼掮枪游过长江里浪啥人头上出外带金箍?”有人应声答道“正月里梅花开来米头(蓓蕾)多彩鸟身上着绫罗,尖嘴鱼掮枪游过长江里浪孙行者头上出外带金箍。”这些本哋小调看来得有人去教会这些船娘们这锦溪的水巷泛舟才会韵味十足。

  不管怎么说这些开口哼唱的船娘们总比那些闭口的船夫们强┿倍哎呀,大年初一看船娘哼唱又闹出了那么多的想法来真有点儿多管闲事人家只是摇船挣钱而已,没那么多想法


  “春风拂拂柳依依,无数莺声燕语时红杏碧桃花烂漫,长堤曲巷水流漓浮梁滩下维鱼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母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