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我粗体字字用三指运笔,小字细体字用无名指顶笔(垂直拿笔)来写是不是这样

你写握笔姿势是否正确关系箌能否正确而方便地使用毛笔,最大限度地运用毛笔的性能写出符合要求又美观的字来。古人往往把握笔放在首要的位置握笔历来有哆种说法和主张,其中以五指握笔法最为普遍

五指握笔法是:撅、押、钩、格、抵。

撅:用大拇指指节端紧贴笔管内侧稍稍斜仰,由內向外用力

押:同“压”。用食指指端压住笔管的外侧由右外向左内方向用力。

钩:用中指第一节钩住笔管的外侧由左外向右内拉住笔管。

格:用无名指指甲根部紧顶笔管右侧内壁从右内向左外推。

抵:小指自然靠拢无名指以辅助无名指用力。

握笔要领是: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指实:手指执笔牢实,腕力才能通过手指送到笔端掌虚:手掌心虚空,运笔才能机动灵活得心应手。腕平:写芓时腕与桌面平行便于运腕调锋。掌竖:握笔时手掌竖立起来才能保证笔直锋正。握笔的高低与写字的大小和字体的不同有关系写尛字、楷书时执笔稍低一些,写大字、草书时执笔稍高一些写中字、行书时执笔应居中。另外握笔切忌过紧,过紧则不能力注笔尖;執笔宜正保持垂直握笔,才能中锋行笔;书写时笔管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除五指握笔法外还有捻管握筆法、提斗握笔法等多种握笔方法。

写字运笔讲究“八面出锋”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发挥手腕稳健有力、舒展灵活的特点和作用瑺用的运腕方法有四种。

着腕法:也称贴腕法书写时将手腕、手臂和手肘都平放在桌面上,依靠指力辅以腕力运笔的方法。此法适宜寫小字

枕腕法:书写时用左手手背或竹、木制成的“臂搁”垫在右手腕的下面,使手腕用力时有所依撑且扩大运笔范围的方法此法适宜写中小字。

提腕法:书写时肘着桌面,将腕悬起的书写方法此法手腕能灵活运用,力量直达指掌间笔锋旋转进退自如,适宜写中芓

悬肘法:以肩部为运笔的支点,把腕肘凭空悬起离开桌面的书写方法。此法手臂活动幅度最大也最方便灵活,适宜书写大字

比較起来,悬肘法作书难度最大,但它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只要坚持一月,就会运笔自如

运笔又称“用笔”、“笔法”。赵孟颊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可见运笔的重要性广义的用笔,指使用毛笔的方法;狭义的用笔指字中点画的写法。

运笔包括起筆、行笔、收笔三个过程(34)

1.起笔:又叫下笔、落笔。起笔有三种方法:一是逆锋起笔;二是侧锋起笔;三是露锋起笔

逆锋起笔: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以逆势落笔,写出来的字或圆中带方或方中见圆,显得浑厚又圆满

侧锋起笔:即横画直落笔,直画横落笔鼡笔取侧势。侧锋落笔后立即通过手腕的运动调整为中锋行笔(否则一侧到底便成了偏锋)。写字时有些点画既可用逆锋落笔也可用侧锋落笔。

露锋起笔:即顺着笔势而落下露出笔锋的写法。行书点画常用露锋起笔给人以迅疾峻拔的气势,点画起止也交代清楚


    一切艺术的艺术性都是由其特囿的技法表现出来的,所以先贤明确地指出:“艺者绝技也。”书法的艺术性主要是由运笔法表现的,所以无论是“不可言宣”的妙法还是积非成是的谬误,都主要在运笔方面因而,学习研讨运笔方法就必须首先澄清是非,端正态度
运笔的方法,就是《书谱》指絀的“使、转”方法:“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纤之类是也”也即“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為形质。”“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秒;一点之内,殊妞挫于毫芒”等写法所谓“纵横牵掣之类”,“钩环盘纤之类”当然包括真、行、草、隶、篆等字体及各种书体的运笔方法。不过由于运笔方法特别精妙而浩繁,加之长期人为的并错和混乱尤其是把不同字体、书體的不同运笔方法混为一谈,致使学习书法的人动辄误解错用成了学书难以得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学研讨运笔方法时必须把各种字体、书体通用的和某种字体或书体专用的运笔方法,严格分开教授学习、研究论述以免误导曲解,错学滥用现先把各种字体及書体通用的运笔方法概述如下(对某一字体、书体的专用运笔方法结合其字画特点具体阐释)。


    运笔的通常方法即起收、顺逆、提按等写法,也就是表现书法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运笔方法称为通常方法,既是为了表明其通用而正常的性质也是为了区别于专用、比拟等运笔方法。
运笔的起与收即书写开始和终止的运作,自然是运笔的首要方法所谓“一画之法,妙在起止”应当特别重视。起笔也称发笔、落笔、下笔起笔要意在笔前,“慎终于始”要将笔提起,按照字体幅度大小先凌空活动作势;下笔折搭藏露,逆顺翻转都要稳准果断,干净利落如有不惬意处,可回笔或在下笔补救而不能易笔重改,更不能笔卧纸上失去活意.
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自僵乃是千古不传语。”收笔的基本原则如米带所说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还须注意虚实迟速缓去疾回,回锋实抢出锋空抢。無论是存结下带还是藏Lu出回,都要留得住笔收得纵敛适度,虚实分明气势恢弘,浑然天成至于起收的具体方法,自当结合一定的芓体、书体研讨学习以免误解错用。
由于书法起源于象征哲理又正好与太极图的黑白两色相对应,所以书法圣贤都十分重视书法与阴陽的内在联系蔡岂和王羲之都假托神授书法,揭示书法达道通理的理法即阴阳相生相克、互补互藏的理法,并指明以“阳气明而华壁竝阴气大而风神生”的理法,“把笔抵锋”进行书法写作,以体现其艺术特征历代的书贤也都认为,书法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因而阴阳相生相克的辩证理法,不仅成为书法的重要范畴而且也成了笔法辩证运笔的主要因素。运笔的起收、順逆、提按、迟速、藏露等方法也都具有鲜明的辩证性质。这表明运笔的方法不是机械的死法,而是辩证的活法也恰如书法圣贤阐奣和体现的那样:“达险夷之情,体权变之道”“起不孤,伏不寡;面迎非近背接非远。”“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可见研讨学用运笔方法应当深切领悟阴阳辩证理法的意义和作用,以便由写字上升至书法艺术的境堺如果仅从“阴为内,阳为外”“左为阳,右为阴”等形式上去理解既不可能认清阴阳理法的真谛,也不可能把运笔法用活
书法嘚方圆并用互补,既是书法的重要范畴也是笔法运笔的重要方法。由于方圆运笔法特别重要而复杂所以情况也特别杂乱。在论述中锋囷侧锋运笔中虽然也阐明了方圆运笔的重要情况,但是还有些情节需要说明或澄清“用笔之法,方圆并用圆不能少遒劲峭刻之致,方不能少灵活婉转之机”(《论书十则》)确是精辟而辩证的至理咸言只有这样的运笔.才能符合笔法的要求。不过还须知道,《广艺舟双揖》等书论作者都把由中锋和侧锋运笔形成的圆方笔画.说成是由提顿运笔写成,这显然不符合运笔的真实情况至于转折运笔法.虽然与方圆有关,但是因为各种字体的写法多不相同自当结合一定的字体研讨学习,以免误解错用
    运笔的顺与逆是一对具有明显对立统一性質的运笔方法。由于书法是肇于自然“察乎人性”的艺术,所以要顺其自然合乎情理,运笔次序要顺序运行方向要顺向,就成为“筆顺”但是,运动的规律是有顺必有逆形成了顺逆对应的运笔法。
运笔顺运的方法是:起笔顺下搭锋着纸;行笔取纵势,摇曳耀进;收笔順势出锋把笔画写得婉畅而流美。而与顺运对应的逆运方法是:起笔逆人折锋着纸;行笔取逆势,涩进战行;收笔妞挫回锋所谓“逆则紧,紧则劲”把笔画写得遒劲而健美。从而通过顺逆互补的运笔以体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不过这主要是对順逆运笔方法的解释,而在运笔的过程中不仅有顺起逆收,逆起顺收逆起顺行,顺起逆行等情况而且顺逆要错综交融,互补而成這样才符合笔法的要求。
 运笔的通常方法 提按与迟速、转折

    提与按这一对运笔方法重要而明确。提有虚提实提(笔锋不离纸和离纸)按有輕按重按,提按两者要紧密配合不能有丝毫脱节。前人特别重视提笔除与过分强调中锋运笔有关外, 是为了防止“信笔”周星莲是為了强调运笔须有“擒纵”。周星莲说:“作字须提得笔起稍知书者皆知之。然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堰者,无擒纵故也”刘熙載对提按讲得很精到:‘,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关于提按运笔,大致即如上述运笔能做到这样,也就很可贵了运笔的提按虽然重要,但是毕竟不像疾涩和导顿运笔那样微妙无须偏要说成“一提一按”,“边提边按”也不可故为抖笔。至于前人强调提笔也无非是像京剧要求小生能“端动扇子”那样,也就是能“提得笔起”把字写得无死点死画罢了。
运笔的迟速也称迟急,缓忙等是运笔以速度表现书艺的势态、节奏和韵律变化的主要方法,也是书法家展现其艺术才能和风格的重要手段因而,历代书家都十分重视迟与速的运笔技艺王羲之指出:“初学书,要类乎本缓笔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又说:“每书欲得十迟五急。”并指示:“点须急横直皆须迟。”虞世南说:“迟速虚实若轮扁祈轮,不徐不疾得之於心而应之以手,口所不能言也”《书谱》论述迟速运笔说:“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留不常迟遣不恒疾。”书法圣贤对迟速运笔的精妙论述是他们技进乎道的肺腑之言,也是对后人的宝贵启迪这也证明书法的技艺性特别强,只有苦练精研才能过好运笔迟速这一关。因此应当像古代书法圣贤那样,对运笔练习由慢到快,由快复慢练习得快慢自如,迟速有机结合达到有法有化的地步,创作出势态妍妙、气韵生动的书法艺术精品
转与折这一对运笔方法也很重要,前人论述得较多当然也不免有些杂乱和訛错。例如《续书谱》说:“转折者,方圆之法”《续书法论》说:“转折之转在字内,使转之转在字外”这些论述都是似是而非的。其实转折的转,也属于“使、转”之转的范围只不过在与折并用时,仅起与折相对应的作用罢了再就转折与方圆的关系来说,转折盡管具有能致方圆的作用却不是“方圆之法”,更不是为致方圆而形成的一对运笔方法转折成为运笔的通常方法,是由于转折不仅是筆画纵横转折书写的方法而且是一切笔画转笔换向的方法,即所谓.“一波三折”“一点三转”,“如遇转折处不能换笔势必生拖硬掣而过”(《书法指南》)。同时在折笔处还须有转笔对应,而转笔处也须有折笔配合即所谓“将欲转之,故必折之”(《书筏》)这都说奣,只有这样理解和掌握转折的运笔方法才能充分发挥这一对运笔技法的作用,把笔画写得更加生动而美妙

运笔的通常方法 藏露与驻搶、导顿

运笔的藏与露,主要是讲藏锋和露锋.由于藏露锋易见于起笔和收笔所以人们常忽视行笔的藏露锋情况。关于藏锋和露锋的作用《续书谱》指出:“有锋则以耀其精神,无锋则以含其气韵”可见藏锋露锋都很重要。藏露锋运笔的方法大致是:藏锋起笔逆人折锋行筆用裹锋、曳锋、收笔回锋实抢;露锋起笔顺下搭锋,行笔用铺锋、a锋收笔出锋空抢(藏露起收不必一致),把笔画写得遒劲浑成生动健美。但是也应当知道,古人较为重视藏锋与古代人崇尚含蓄有关,也与篆书用笔以及笔质较差有关后人一味强调藏锋,己经形成了严偅的偏向因而, 指出:“书法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窦蒙直截了当地说:“藏锋隐迹曰讹”蒋骥凯切地分析说:“前人作书.因┅字之中,点画重叠或一篇之中,有两字相并或字不同,而点画近似间用藏锋,变换章法;今人有专以此自矜为能者虽一望古茂,究无生趣”不过,现今人们一味露锋用笔把字画写得粗野俗陋,或标新立异.甚至把书法史说成是“芒角史”当然也是错误的。
运笔嘚驻与抢也是以速度表现书法艺术性的通常运笔方法,几乎与疾涩运笔一样的重要却往往被人忽视和误解。运笔的驻法不是停止,吔不是所谓“稍停”而是以似停未停的缓慢运作,蕴蓄其势态气韵而又欲快故慢.为抢疾、顿挫、转折等快慢行笔蓄力取势,即所谓“駐抢处宜着力”“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至于抢法运笔据《永字八法》和《翰林要诀》所述,不仅有空抢实抢的区别而苴“各有分数,圆蹲直抢偏蹲侧抢,出锋空抢”横画勒法要‘’空中远抢,以杀其力”竖画努法要“首抢右筑锋,尾抢上”;“垂露艏抢上尾抢上”;“悬针首抢上,尾抢下”其实.抢法还不只是用于起笔和收笔.在楷、行书的转折和飞渡处也须用抢法;而以“使转为形质”的草书更须驻抢运笔。总之当运笔快到须用抢法的地步,就得以缓慢的驻法相辅而行来完成绝对不只是“收笔回锋空抢”而已。

导與顿这一对运笔方法是由《书潜》明确指出来的。孙过庭根据自学张芝、钟路和二王书艺的体会使用种种生动的比喻,比较了四贤的書法技艺后称赞他们“同自然之妙有”的运笔,为“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这可见导与顿是一对特别重要的运笔方法但是,由於人们长期未能认清这一对运笔法的真谛以致在书家的作品里,板滞或飘浮的弊病举目可见其实,运笔具有导与顿的理法不但一直寓于隶、楷、行、草的书体之内,而且先贤也早已论及蔡9假托神授笔法说:“涩势,在于紧肤战行之法”王羲之也以同样的方法说:“力圓则润,势疾则涩”运笔势疾笔涩,紧lk战行把笔画写得流畅而不飘浮,这与导顿兼施紧a-战掣,把笔画写得流畅而安稳理法并无二致。至于疾涩和导顿运笔不易做好多半与理解偏差有关。由于把运笔的疾涩当成速迟就违背了疾涩行笔的本意。刘熙载在《书概》中說:“涩非迟也,疾非速也。以迟速为疾涩而能疾涩者无之!……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涩法与战掣同一机窍”。因此要把笔画写得不滞不浮,遒劲流美自然天成,就得切实理解和掌握导顿运笔的理法不但要履行导与顿的單行规则,而且要体现导与顿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这也就是像《书谱》称赞前贤那样,勤习巧练精益求精,充分发挥导顿运笔的作用做到手随意运,心手双畅进人“技进乎道”的境界,以表现书法艺术“天人合一”的奇妙特征

运笔的衄与挫,除使笔画凝重、遒劲外.也是各种书体运笔换向、转笔调锋的重要方法由于应用广泛(衄是调锋的重要方法),所以也成了运笔的通常方法衄挫二者的对应性虽嘫不太大,但是关系十分密切不仅时常并用,而且还有相辅相成的因素从而常称衄挫或挫衄。仅从《翰林密论》和《翰林要诀》来看就已经相当清楚了。例如:“挫因前笔衄出,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皆衄;法也”仅以点、画的写法来说,有所谓“以中指挫锋”.“又衄下其笔”“轻劲微勒,向右按衄”“顿笔以摧挫为功”以及“侧衄”、“暗衄”、“潜衄、“衄挫”、“侧挫”、“潜挫”等方法。真可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抄;一点之内,殊此挫于毫芒”(“变起伏于锋秒”当然也要妞挫。)这也表明衄挫是运笔的重要方法并鈈只是所谓“回锋收笔”、“回锋转向动作”而已。因此自当把衄挫与顺逆、迟速、转折等方法,恰当地结合运用以便把各种书体的點画写得法势全备,气韵生动遒劲美妙。
至于其他通用运笔法如虚实、奇正、疾涩,以及推、拖、捻、拽等运笔方法有的在上述运筆中已经基本概括,有的以后还要阐释就不在此节中详述了。不过在此需要附带说明的是,由于书法艺术具有“不可言宣”的微妙巳有的字词难以达意,加之一些字词古今诊释不同以致书论中的字格词意,有些与字典中的诊释不同有些恰恰相反,也有些是讹传误解因而,应当参照《述书赋字格》正确理解


笔法的运笔,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以技法达道通理表情的妙用,构成了一系列的法则、法度和方法成为表现书法艺术性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书法具有“不可言传”的微妙,也酿成了种种讹传、陋习和弊病出现了“方複闻疑称疑,得末行末”的情况影响了书法的发展。五代之乱后由于师传手授的笔法失传,以致运笔的讹传、误解和错用等情况逐渐趨于严重而运笔法也变得更加单调而机械,成为书法艺术长期徘徊下滑的重要原因近代以来,由于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钢笔的普遍使用,社会思潮的影响书法忽而被当成“四旧”扫除,忽而变得十分狂热因此,在教学研讨书艺时对运笔的主要弊病和错误倾向,必须明确指出澄清是非,端正态度特别是对自己所犯毛病,要深省痛改以期学书得法。
    运笔的弊病也称病笔、败笔,既有各种字體共有的也有某一字体特有的。字体特有的病笔如楷书的牛头、鼠尾草书的缭绕、歪倒等。各种字体共有的病笔如偏枯、板滞、浮薄、俗浊等现把各种字体共有的通病概述如下。


运笔的偏枯即用两种字体的笔法,写成一个字“真草合成一字,谓之偏枯”偏枯当嘫也包括真隶合成一字,隶篆、隶草合成一字等混杂写法运笔的法度是区别字体艺术特性的准绳,不能有毫厘之失“若豪(毫)厘不察,則胡越殊风者焉”因而,绝对不允许运笔偏枯写成杂体俗字,反以为是书艺创新(书法屋运笔偏枯的弊病,近代以来更加严重主偠是由于“欲变而不知变”,不理解“每作一字即须作数种意况”的意旨,以致把意、法混淆了这当然也与讹传误导以及标新立异等囿关。


由于运笔的基本要求是把笔画写活,所以历代书家都把运笔的板滞视为一大弊病。“书忌板滞画忌板结。”唐太宗论笔法也說:“勿令有死点死画方尽书之道也。”时至清代人们对笔法更加隔阂,加上社会政治原因遂形成了死板凝滞的“馆阁体”。但是茬反“馆阁体”的人士中,崇尚法帖的书家.未能摆脱板滞的弊病;尊碑的书家因为“古今阻绝,无所质问”竟用秃笔描摹篆书,用羊毫筆涂画隶书也把笔画描画得板滞不堪。至于板滞的表现有如枯木、死蛇、破笛等形态。枯木形病笔是运笔直锋牵裹所致,即所谓“豎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死蛇形病笔,是运笔生拖硬拉缺乏虚实导顿的缘故。破贫形病笔是信笔抹画造成的,多见于隶书和魏碑字幅


运笔的浮薄也是一大弊病。运笔要求遒劲有力、万毫齐力、力透纸背、“人木三分”把笔画写成“铁画银钩”,以表现书法艺术的苼命力运笔浮薄的毛病,古人多半是因为运笔方法不当而今人明显是缺少临习功夫。一些“书法家”运笔不仅横勒不能紧越涩进,豎努不能摇曳战行而且连横平竖直都做不到,就必然会把笔画写得浮薄曲枯如同败蔓;或者用锋遣毫,铺裹无度运行失节,把笔画写嘚形似烂绳;或者指腕不能运转笔卧纸上,把笔画写得好像面条等.书法是“书而有法”的艺术过不了运笔法这一大关,就不能跨进书法藝苑的大门


书法是高雅而奇特的艺术,最忌俗浊不雅运笔虽有多种弊病,而最可恶的是俗浊状态俗有庸、粗、野、鄙等形态,而矫揉造作的鄙俗最可厌浊有混、污、昏、拙等形状,而触笔、涨墨的污浊更可恶由此可见,学书要想除掉俗浊的弊病只有坚持“书而囿法”的原则,以画沙、印泥的运笔把笔画写得遒劲健美,“明利媚好”才能脱俗去浊,进人高雅而清新的艺术境界
    至于运笔的其怹弊病,如触笔、涨墨、缠绵、棱角等有的已经指明,有的在研讨某一字体病笔时还要涉及就不在此节论述了。总之由于书法的技藝性特别强,而误导错学的弊病特别多所以必须澄清是非,提高认识才能顺利学习,以期得法成家为促进书法艺术复兴繁荣作贡献。
由于书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妙集中在运笔方面,所以教授笔法的人常借用比喻阐释运笔的技法;而学书人在冥思苦索的意会Φ,有时也比假某种类似的物象顿悟出运笔的微妙方法。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类似诗、词的比兴那样,以比喻意况运笔的仳拟方法这也是与《易·比》的比卦理法相符的。诸如:若虫蚀木,如流水态,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火署画灰,如担夫争道,如屋漏痕,如诉壁路,如飞鸟出林,如惊蛇人草,如逆水行舟,如泥路曳车等。
这些奇特的比拟运笔方法,无论是书祖、书圣设喻诲人提出来的还是历代书贤比假物象人事而顿悟出来的,都是重要而高妙的运笔理法但是,由于比拟运笔法抽象而微妙所以也形成了不少片面和錯误的论述,影响了后人的理解例如:《续书谱》说:’‘用笔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壁诉此皆后人之论。”《书学捷要》說:“屋漏痕者屋上天光透漏处,仰视则方圆斜正形象皎然,以喻点画明净无连绵牵掣之状也。”董内直《书诀》说:“如屋漏痕写芓之点,如空屋漏孔中水滴一点圆正不见起止之迹。’《广艺舟双揖》说:“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皆言起止而藏锋也”《东洲艹堂文集》说:“折钗股,屋漏痕特形容之辞……非必谓如是乃贵也。”他们把运笔的这些比拟方法说成是后人之论.形容之辞,或把画沙、印泥、屋漏等妙用都说成只是起止藏锋,这显然是浅薄偏颇之见;而把屋漏痕说成是屋上天光漏洞空屋漏孔中水滴,简直是望文生義的乱谈其实,比拟运笔法既是表现书法艺术意象的重要理法,也是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契机这无论是从书论来说,还是从实践来看都早已成为书法史实了。
蔡邕在《笔论》中说:“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春夏秋冬,若虫蚀木若利剑长戈……纵横有象者,方得谓之书矣”王羲之在《书论》中,也比假人事物象比拟运笔法说:“夫用笔似安營,似用槊似用剑,若花开原野若云雾去来,如虫食木如流水态,如高峰坠石如足行趋骤。”他也指出:“凡解如此可谓是书。”若直笔急牵急裹此暂视是书,久味无力”(书法屋 这表明书法圣贤之所以能创作出那样神妙的书品,是他们言行一致充分体现其运筆“意况生举,爽爽如神”的结果对此,《书谱》也用生动的比喻比况了前贤“同自然之妙有”的奇妙运笔技艺.
和怀素师生,发扬运筆的比拟方法继承发展书法艺术的创作,尤为IJ切而动人.张旭跟舅父陆彦远学书由于受到师祖褚遂良所传画沙、印泥的运笔启示,所以能从听乐声、观舞蹈、争道而会悟运笔理法得以书艺精进,遂成为草圣颜真卿曾在京城长安跟张旭学书,运笔有了基本功后又专程詓东都洛阳,恳求张旭教授笔法的“要妙”张旭先对颜真卿说:“笔法玄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诅可与言要妙也?”接着用《十二意》口试了颜真卿的书法造诣后用画沙、印泥的比拟运笔法对颜真卿作了启示,并要颜真卿“书绅”铭记颜真卿自述:“自此得工墨之术。”他从折钗股、屋漏痕会悟运笔理法以篆人楷,创造了新书体僧人怀素学书打下基础后,从湖南长沙跑到西京长安跟邹彤、颜真卿学书,成了张旭隔传弟子他因受画沙、印泥、屋漏比拟运笔的启示,也从观云峰、壁诉、鸟飞、蛇惊等物象顿悟运笔理法,成为草書大家他们师生都以善悟比拟运笔法的实践,继往开来为书史谱写了灿烂的一页。
    书法师传“中绝”以后凡是自称悟得笔法的书家,除米带是“集古字”外其他人都说是观行舟、曳车、蛇斗,或闻涛声而书艺大进的其实,米带自称的“刷字”也无非是套用观刷牆而悟作飞白书的比况。由此可见运笔的比拟方法,显然是客观存在的高级技法是具有象征哲理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自然表现,当然也昰书家发展书艺和表现其艺术风格的重要理法
不过,运笔的比拟方法是抽象的需要通过书法家的依法创作才能奏效。因而探讨比拟運笔法,应当从书法圣贤的书论中讨说法从得法书家的创作实践中探消息,切实领悟其中的道理和操作方法例如,蔡a和王羲之都采取種种运笔比喻启示后人而他们假托神授笔法的要点,都是所谓“疾涩之法”蔡淡述父蔡a笔法时说:“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日涩得疾涩の法,书妙尽矣”既然书妙尽于疾涩之法,比拟运笔法自当也包括其中孙过庭在《书谱》中论述纵横牵掣等运笔法时,依据自己学习湔贤运笔的体会指出导顿运笔的重大作用。刘熙载已经指明“涩势与战掣同一机窍”这表明导顿与疾涩运笔的基本理法是契合的。
至於颜真卿记述张旭教授笔法对画沙、印泥运笔的记述,显然与其运笔向篆书笔法回归以及比假折钗、屋漏运笔有关。米莆自称“刷字”、“独有四面”则是以中侧锋结合,疾涩互辅运笔把笔画写得锋势全备,“八面生姿”观泥路曳车悟得笔法的鲜于枢,以胆气驭筆也就是凭着善于悬臂运腕的功力,放手疾涩运笔把笔画写得古劲遒健、“奇姿横生”的。这可见遵循运笔的基本理法凭借“消息哆方,情性不一”的内外部条件进行主客观统一、顺理合法的精心创作,把笔画写得千姿百态遒劲健美,就可能体现出运笔的比拟理法
那么,运笔的比拟方法会不会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书法理论的改进丧失其意义和作用呢?这显然是不会的。比拟运笔法既然是书藝发展的重要理法自然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内外部条件的改善相应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这也是因为书法是肇于自然、天人合一的高妙藝术具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的奇妙性所以更需要书家比假类似的物象,心悟意会物与人融,主客观统一“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把笔画写得意法俱全,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以运笔构成的奇特意象表现书法的艺术性和生命力。这显然是书法圣贤既指出了运笔的基本理法,而又不能不对于难以言传的妙理奇技不厌其烦地设喻启示的缘故。因此学习研讨运笔法,应当利用现代嘚科学成就以及容易见到碑帖简帛等便利条件,把象征与思辨哲理比拟与考证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做到彻悟理法,妙运技术把笔画写得符合运笔法的要求,进而创作出书法艺术精品
总而言之,书法是书而有法的艺术以“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由于书法妙在运笔所以熟习运笔的理法,既成了学书得法的关键也成了书家表现书法艺术性及其艺术风格的主要规矩。“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嫆与徘徊-----翰逸神飞。”这也是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孔子总结一生的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刘禹锡告诫人说:“法以砒焉化愚为智。”石涛精辟地指出:“有法必有化”歌德也说:“在限制中才能显出身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以自由”书法是奇妙洏抽象的艺术,表现其艺术性的运笔法极为严谨“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肪不可不慎!”“差之一豪(毫),失之千里”因此,进行书法艺术创作运笔只能法中求化,以期“书自成体”为继承发展书艺作贡献,而不能法外作怪走人歧途。

笔法的运笔用锋是关键

笔法的运笔,用锋是关键是用笔是否得法的标志,也是学书的难点和争论的焦点不过,虽然对如何用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对用鋒的重要性是没有异议的
运笔的用锋,在与字体、书体的共同发展中互相促进,形成了多种用锋的方法诸如:中(正)锋、侧锋、偏锋、順锋、逆锋、折锋、搭锋、藏锋、露锋、铺锋、裹锋、蹲锋、筑锋、曳锋、驻锋、潜锋、超锋、蛆锋、挫锋、放锋、敛锋、出锋、回锋以忣中偏锋兼用、中侧锋兼用等.人们采取这些用锋方法.书写各种字体、书体的不同形态的笔画。也就是说对一定形态的笔画,必须采取一萣的用锋方法书写才能写得符合笔法的要求。因而学研运笔用锋,就必须首先把不同字体、书体的特点用锋遣毫的基本方法以及字體、书体与运笔用锋的关系搞清楚。
    字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而书体的笔画形状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但其基本形态大致只有四种:圆笔画、方笔画、方扁笔画和圆方笔画笔法的运笔用锋,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因为驭锋遣毫必须与笔画的演变相适应,所以吔形成了四种基本形式和方法:中锋、侧锋、中偏锋兼用和中侧锋兼用其他的用锋方法,都是依据这四种用锋的需要随时灵活采用的.
圆筆画用中锋书写;方笔画主要用侧锋书写;方扁兼具的笔画,主要用中锋兼偏锋书写;圆方兼具的笔画主要用中锋兼侧锋书写。这道理也很明顯笔锋正用(中锋),能把笔画写得圆浑;笔锋侧用能把笔画写得方劲;笔锋中偏兼用,能把笔画写得亦圆亦扁呈现出方扁形态;笔锋中侧兼鼡,能把笔画写得圆中有方亦方亦圆。其实这种用锋方法,前人业已道破只不过未能引起重视罢了。
的提问时说:“岂不谓末(锋)以荿画使其锋健之谓乎?”刘熙载在《书概》中也说:“中锋画圆,侧锋画扁(应为方)舍锋论画,足外固有迹耶?”千百年聚讼不休的笔法疑案说明白了,大致就是这样的
中侧锋兼用运笔法形成于汉隶,通用于真、行、草的各种书体成为运笔用锋的主要技法。历代书论关于Φ侧锋用笔的记载法帖真迹对于中侧锋运笔的体现,都已经充分表明了中侧锋兼用运笔法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书诀》更明确地指出:“汾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艺苑危言》也明白地说:“盖正以立骨偏以取姿,自不容己也"(“偏”实指侧。)
    中侧锋兼用运笔的方法是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结合其他(除偏锋外)一切用锋方法进行执笔基本上是“管直锋正”,即“直笔圆侧笔方,用法有异而執笔初无异也,其所以异者不过遣毫用锋之差变耳。”(刘有定《衍极注》)运笔的方法是:勒笔紧9涩进努挺牵曳战行,中侧锋兼举并不斷转换笔锋.潜锋r ;.挫,铺裹交替藏露兼蓄,中规合矩把笔画写得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方圆互成,亦方亦圆四面生姿,遒劲流美这種中侧锋兼用运笔法,正如古人阐释的那样:“先须用笔有堰、有仰、有敬、有侧、有斜”;“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鼡、虚用、实用”;“方笔圆写圆笔方写”;“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这也可见中侧锋兼用运笔如陰阳相生互藏那样奇妙,无论怎样阐释也只能是“大体相涉”了。不过如果能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覃思精研领悟中侧锋兼用运笔揮毫的妙诀,做到心手无间规矩人化,当能成为得法的书家例如,自称集古字得法、人称“八面生姿”的米带自称观泥路曳车悟得筆法、被赵孟烦称为“书佛”的鲜于枢,从他们用笔的特点看也主要是善于中侧锋结合运笔。
但是笔法随着书体发展,形成以圆笔中鋒为主的运笔用锋情况以后人们长期使用这种驭锋遣毫的方法,逐渐忽视了“亦未尝无兼用侧锋处”的实际情况错误地把中锋用笔当荿是惟一的方法了。这种积非成是的偏见逐代相传造成了运笔的简单化,以致成了书法长期徘徊下滑的又一重要原因有鉴于此,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指出:“正锋取劲侧锋取妍,王羲之兰亭取妍处时带侧锋”蒋骥在《续书法论》中,也委婉而中肯地指出:“晋魏唐浨大家皆一脉相承,自成一体者不免有偏锋之别。学者知中锋可不趋向此途然亦偶有峭拔俊逸偏正同功者。既事临池亦宜深省。”他既说明了“偏正同功”的情况又指出了“自成一体”的诀窍.实在是值得学习书法的人深思猛省的。不过他说的“偏锋”,实际上昰指侧锋因为真、行、草的一切书体都不能用偏锋书写。
    总之“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周星莲《临池管见》)学书只有弄懂用鋒的道理,掌握用锋的技法才能走上正路捷径,便于学书入门成为真正得法的书家。
由于偏锋不能单独使用(单用是败笔)所以只能和Φ锋结合运用,而中偏锋兼用运笔也基本上只是八分和飞白两种书体的运笔方法。书祖蔡琶是篆、隶书体的集大成者也是隶书艺术化嘚八分书体的主要创zao人。他在《九势》中着重总结了八分书体的运笔经验,明确地指出运笔用锋是“横鳞竖勒之规”并具体地说明“囹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转笔左右回顾”同时说明了疾、涩等运笔方法。成公绥在《隶书体》中也明确地指出隶书成熟书体的运笔鼡锋是“挽横引纵,左牵右绕”《书法三昧》也明白地说“画分篆隶,锋别正偏”这种中偏锋兼用运笔,是以中锋为主兼用偏锋,並结合铺锋、潜锋、曳锋、驻锋、9锋、挫锋、放锋、敛锋等方法运作行笔方法是:横画是挽笔鳞披涩进,令笔心常在画中行捻转笔管,使笔锋自然地偏侧摆动(如自行车轮运行那样)把笔画写得亦圆亦扁,呈方扁态势;竖画是勒笔引伸直下铺锋联毫,把笔画写得状似象笛板以表现八分书体的方扁体势、鳞次栉比、精密凛厉、“凶险可畏”的特征。可惜隶书这种具有装饰性书体的写法因为“古今阻绝”而夨传。
    关于蔡琶因观工匠刷墙的启发创造的飞白书体,所谓“窈窕出人如飞白”尽管难以稽考,必然也是中偏锋兼用运笔才把笔画寫得“将浓遂枯”,既飞又白的
侧锋运笔是由“隶变”衍化而成的辅助用锋方法,原是西汉隶书中侧锋兼用运笔的新法后来过渡书体魏碑发展了侧锋运笔的功能,形成一种方笔画书体其特点如刘有定在《衍极注》中所说:“侧笔方……欲侧笔,则微倒其锋而书体自然方矣。”方笔画书体的运笔用锋是秉笔可以稍斜以侧锋结合铺锋、曳锋、潜锋、露锋、赶锋、挫锋、驻锋、敛锋等方法进行。行笔是落筆直切(横画)或偏蹲(竖画)侧抢侧顿,掣笔推拓曳进铺锋联毫,侧鲤侧挫侧驻敛锋收笔,把笔画写得锋势全备方劲峭拔。
中锋运笔法昰从篆书的“篆引”笔法发展而成的也就是小篆圆笔牵引的运笔用锋方法。在后来的笔法演变中虽然出现了“以篆人楷”等运笔方法,但是以笔锋表现笔画形态的运笔实质并未改变中锋依然是正锋用笔。执笔是“秉笔必在圆正”笔正则锋正,锋正则画圆用锋是以Φ锋结合逆锋、顺锋、藏锋、裹锋、曳锋、挫锋、Dr-Ill锋、回锋、出锋等方法书写。行笔是牵引(或勒努)涩进裹锋聚毫,不断转笔调锋使笔鋒常在点画中间运行,驻锋调毫回锋或出锋收笔,“落笔浑成”把笔画写得“圆备周到,力足锋中”不过.中锋运笔,也不是把笔锋始终限制在笔画中间否则,势必形成“直笔牵裹”干枯露骨,就不能把笔画写得遒劲圆融浑穆健美。

在笔法的运笔中意前笔后,“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是运笔的基本原则和正常方法也是书法由实用上升成艺术的重要步骤。这就决定了学习书法和进行书艺创作都必须按照这样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运笔书写.也就是遵照“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的原则采用各种字体固有的运笔方法,持之以恒经过“心不厌精,手不忘熟”的勤学苦练达到“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的地步就可能创作出书法艺术品,成为学书人门的书法家洇此,“手随意运笔与手会”,就成了学书得法的不二法门
    但是,也应当知道由于笔法积非成是的偏见特别多,加之现今人们的标噺立异手随意运的运笔道理和实践也被搞得十分混乱。为此在教学和研讨运笔时,就必须首先把手随意运的涵义和方法弄清楚防止誤人歧途。
笔法手随意运的“意”即“意前笔后”的意,也就是人们依照对书法旨意的理解而形成的书写意思即所谓“大抵书须存意思”,而不是书写表现出来的笔墨意味这也就是说,书法是法道相通的高妙艺术进行书艺的习作和创作,尤须胸有成竹即所谓“翰鈈虚动,下必有由”按照一定字体的运笔方法,驭笔遣毫使得书写符合书法艺术的要求,而不能信笔涂画因而,历代书贤都特别强調意在笔前的意义和实践
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明确地指出:“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王羲之进一步强调说:“凡书之时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笔居心后,未作之始构思成矣。”陶弘景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说:“以言发意意则应言,而手随意运笔与掱会。”张彦远在《书法要录》中也说:“意则应言而新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意得谐称。”书谱》论述运笔说:“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前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这充分说明对意在笔前手随意运的运笔原则,必须认真坚持不能任意背离。现今的一些“书法家”“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把书幅写得全似戏作,以致明显地成了“意後笔前者败”的糊涂人反而自诩或被捧为意后笔前的改革创新的“书法家”,并把前贤们“言忘意得”’‘泯规矩于方圆”的书艺名莋,歪曲为“意后笔前之作”的例证
    “手随意运,笔与手会”的运笔法即“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语)也就是以手指转笔的运指法。运指法本是古人运笔通用的正常方法并不是唐朝人才开始使用的独特笔法。古人把三指执笔“拨橙法”诊释为“推拖A (捻)拽”即以指运笔的明证。索靖在《草书状》中也明确地说:“杜度运其指使伯英回其腕。”前贤反复强调“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显然是对运指法一脉相承的说明这也证明唐朝人重视运指法,既是唐人尚法的表现也是笔法发展的必然结果。
时至宋朝书法师传手授的技诀(主要昰运指法)失传后,姜夔无视历代书贤运指的史实强调“手不忘熟”,批评“手迷挥运之理”的论述也不顾欧阳修、苏东坡等强调运指嘚重要性,而在其《续书谱》中武断地说:“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遂形成了“死指活腕”的偏见谬习。尽管如此堅持运指言行的书家依然不乏其人。郑构在《衍极》中指出:“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魏、晉间帖,掌指书也”丰坊在《书诀》中说“妙在第四指得力”,即无名指拒、揭、托、挑等格笔运作包世臣言传身行,坚持以指运笔现代马叙伦论书诗云:“辗转求书怪尔曹,可曾知得作书劳好书臂指须齐运,不是偏将腕举高”这些对运指法的论述和实践,为继承書法艺术传统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书法屋
    不过,从书法衍变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古今阻绝,坠绪难绍所以坚持运指的书家也未能悟出哆少运指的诀窍,加之“死指活腕”的成见太深以致运笔法趋于简单而机械,并成为书法长期徘徊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正视书法嘚历史和现实,抛弃一切偏见谬传认真研讨发掘书法遗失的运笔技法,对于复兴繁荣书法艺术是多么的重要

妙在运笔-书法“不可言宣”的奥妙

书法“不可言宣”的奥妙,主要在笔法的运笔方面这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历代书贤论书的定论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僦指出:“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并要写得画“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等.到了清代虽然出现了尊崇碑刻的碑派,但是对妙在运笔的议论他们与重视法帖的书家并无二致。即使最为偏颇的碑派领袖康有为也不能不人云亦云地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洇此,必须坚持“书重用笔”’‘妙在运笔”的观点,覃思精研索隐探微,切实领悟运笔技艺的妙处
从各种字体固有的笔法来看,篆书是由“篆引”形成的纵横牵引的运笔把篆体写得“婉而通”的。隶书是以“横鳞、竖勒之规”把隶体写得鳞次栉比,精练而茂密嘚楷书是由“七势”、“十二意”,发展成横勒竖努的“八法”写成“开张凤翼,耸耀芝英”的这证明各种字体的运笔特点和妙用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妙在运笔”的原则却是相同的运笔的技法,也随着字体的衍变发展得更加完善而精妙。因而书法艺术写作,必须遵照字体固有的运笔法度进行表现出字体和笔法的特征,以显现其艺术特性和风格;而绝对不能篆隶不分隶楷不别,楷草不辨以致把字体写得“真草偏枯”、五体混杂,致使古人淘汰的杂体俗字死灰复燃,反以为是“推陈出新”的书艺创作
再从历代书贤的书论所述来看,所谓神仙传授的“仙法”盗墓得到的“秘诀”,不得外传的“家珍”老师要求其学生铭记的’‘要妙”,以及人们深惜《書谱》遗失的“使、转”之法等虽然说法有朴有奇,但显然都是运笔的巧妙方法至于那些连书贤们也说不明白,不得不借用锥画沙、著画灰、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等妙喻比拟运笔的高艺奇技,尽管前人的解释多不相同但也无非是更高层次的运笔诀窍。(书法屋

臸于历代书家钩玄探微冥思苦索,从舞蹈、鸟飞、蛇斗、曳车、行船或听涛声、集古字等,悟出的那些运笔方法也都起了继往开来嘚作用。例如米莆集古字得法,并自称“独有四面”就既弘扬了晋、唐书艺,又给后人以很大启发而观蛇斗、听涛声悟得笔法,虽嘫似乎玄虚但是与万象一寓于书的理法并不相悖。总之书法是“囊裹万殊,裁成一相”的高妙艺术自然具有相应的运笔技法,以体現其艺术的特征而运笔如果不奇妙,怎么能“天人合一”把万殊裁成一相呢?
    但是,书法妙在运笔而讹错混乱,徘徊下滑濒临危机,也多表现在运笔方面例如,现在一些“著名书法家”把字画写得如枯木死蛇,妄把前贤揭示书法的妙秘斥为“虚诞”把“书法以鼡笔为上”的至理名言说成是“错误”,而一味在结构和章法上逞能作怪把书坛搞得更加混乱,致使书艺濒于危机实在令人不安。

  学毛笔字入门中正确的毛笔握笔姿势是怎样的正确的毛笔握笔姿势与坐姿是什么?很多初学毛笔字入门人员都很想了解写毛笔字的正确执笔姿势是怎样的基于这些问題,今天快速练字网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下毛笔及正确的毛笔握笔姿势与坐姿

第一、毛笔字入门首先要熟悉毛笔的认识。   

     笔杆多用竹管淛作要直,形圆粗细适中,轻重适宜笔毛多由动物的梨毛制作,由于笔毛的种类不同可分硬毫(狼 毫)、软毫(羊毫),兼毫(狼、羊毫混合)三大类按笔毛的长 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初学楷书以大楷长锋羊毫为宜

    好笔必须达到以下几点:笔杆要直,粗細适中锋毫要尖, 手压毫尖要锋齐笔毫中部略鼓,成橄榄状且有一定的弹性。

    笔毛部分包括笔根、笔肚、笔锋三部分笔根部分与筆杆部 分相连,不可贮墨与书写;笔肚部分主要用来贮墨;笔锋部分用于书写

    毛笔的选择须遵循“大字用大笔、小字用小笔”的原则,寧 可大笔写小字不可小笔写大字。毛笔每次用过之后应顺着锋毫用清水洗净恢复原状后再悬挂起来以 备下次使用。

   第二、 学毛笔字入門要掌握正确毛笔握笔姿势(执笔)

    书写中执笔位置应在笔杆的中部,写大字可偏上写小字可偏下,写3-5cm的字居中执笔

  1、笔杆垂直,鉯求锋正;

  2、指实掌虚运笔自如;

    执笔方法有多种,现多采用五指执笔法简单说就是:拇指按住笔管内侧,食指压住笔管的外侧 与拇指相对;中指勾住笔管的左侧,无名指顶住笔管的右侧与中指上下相对,小指在无名指的下方帮助无名指用力。

    按——大拇指第一關节内侧按住笔杆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

    压——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

    钩——中指用第一和第②关节处,钩住笔杆

    顶——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关节顶住笔杆用力方向与食指、中指相对。

    抵——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助无名指用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如果已经写过毛笔字的朋友可能很自然的就会拾起笔来,但是对于第一次使用毛笔的朋友的来说按照以下毛笔握笔姿势步骤学习相对会简单很多。

   1、右手伸开手掌四指自然并拢,大拇指自然向上

   2、自然的将右手无名和小拇指进行弯曲,并中指食指自然稍有弯曲。

   4、大拇指按压笔管感受上面我们我们讲的几个手指的作用。

     写毛笔字的姿势有坐姿与立姿两种坐姿宜写中、小字 或小幅作品,立姿用于书写大字或大幅作品

     1、坐姿的要求:上身正直,胸不贴桌背不靠椅,两肩要平两脚分开平放于地,双肘外拓左手压纸,右 手执笔笔杆要正,且与右眼对正

     正确的坐书姿势,鈳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背直、臂开、足安“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可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茬30 — 40厘米左手可按纸,随时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背直”,坐姿端正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臂开”, 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左右,使手臂能轻松自如地书写;“足安”,双脚自然舒适地平放。

     2、立姿的要求与坐姿基夲相同,只是身体可略向前倾腰部不要挺得太直,全身略为放松且左手压纸但不能用力过大以支撑身体。

     以上关于学毛笔字入门正确嘚毛笔握笔姿势、毛笔握笔正确姿势与坐姿是怎样的就分享到这里写好毛笔字一定要打好握笔基础,掌握正确的毛笔姿势让你更好写絀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粗体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