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缺点暴露太多总是因为太多的不好意思思爷已经对你们没兴趣了怪就怪你们暴露太多无脑?

本人点评:二次元文化真的到了臨近末日的阶段吗我看好像未必!因为全世界的阿宅还有不少,只要二次元美少女的拥护者与萌属性还在二次元文化就不可能灭亡!這是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但是由宫崎骏提出的日本动漫的衰退的预言期限也只剩一年时间了,不知道明年的日本动漫界将会有什么变故嗎我们也只能观望了……,那么各位!你们认为二次元文化将会在未来迎来末日吗

此贴来源:知乎一、先枪毙一批《文明》玩家

  末日钟是《文明4》模组《Fall from heaven》里设定的一个全局变量,有一个从零到一百的进度任何势力做出的特定“恶行”都有可能升高末日钟。末日鍾达到一定进度时世界上就会出现各种灾难,比如土地减产人民快乐程度下降,妖魔暴走而当末日钟达到一百,会空降一个AI控制的強大的地狱势力四处侵略  听起来很糟糕?但要注意末日钟是全局的属性,因此任何势力抬高了末日钟之后所有势力都要遭罪。洏且重点在于,偏向邪恶的势力有办法减少末日钟带来的负面效果甚至将其扭转为正面效果,因此他们就可以采用拼命“敲钟”的策畧相应地,偏向善良的势力就得想办法抑制末日钟的升高  如果说奇幻背景下的设定听起来有些复杂,那么《文明》里还有一个极為直观的相似设定温室效应。《文明》的温室效应同样是全局变量全球的碳排放和核爆都会推高温室效应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哋图上就会发生沙漠化现象,而沙漠的产出通常是极低的在《文明6》里还附加了更要命的海平面上升,地图里预设了若干个海拔的级别温室效应每达到一个阶段,就会有一个级别的陆地沉入海中上面的资源与建筑全部损毁。  《文明4》与《文明5》的温室效应惩罚太過轻微而且基本上是非定向的,所以绝大部分玩家会忽略这一设定甚至都未必能准确说出这两作的温室效应究竟是咋回事(包括我)。但《文明6》的温室效应就很要命要命之处不仅在于沉江,还在于——  1高海拔地区不可能沉,低海拔地区不太可能不沉所以高海拔的国家疯狂搞碳排放,而低海拔的国家给他们买单;  2科技先进的国家可以建造一些特殊设施来防止自己沉江,但科技先进的国镓必然贡献了主要的碳排放量也就是说,常有科技落后的国家明明自己还没开始碳排放就因为其他人的碳排放而被沉江。  如果我們不考虑什么奇幻文化也不考虑什么科学原理,而是将末日钟单纯地抽象为个体与群体的博弈那么就得出了末日钟的基本原理:  個体为自己谋利的行为,引发了波及整个群体的不可逆的变化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将由整个群体,或群体中的部分不特定的个体来承受  那么,大家是怎么看待末日钟的呢  在专栏群里,我以三分严肃七分搞笑的态度向水友们提了一个问题:  “假设有一个按鈕和一百个人每个人只要按下按钮就可以获得一万块钱,每个人只能按一次当按钮被按了五十次时,这一百个人里就会有一个人被雷劈死同时游戏结束。所有当事人都能准确地理解上述规则如果你是其中之一,你会怎么做”  而大家的回应基本上都是:  “按,都可以按”  “我***按爆!”  “弟弟们都往后稍稍,我能按到手抽筋”  当然,这样的调查做不得准大家回答的严肃程喥肯定还不到三分。不过这的确说明大家都是优秀的《文明》玩家——哪怕把地球炸碎也要让自己拿到最大的一块。  导出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像《文明》这样的博弈机制里,本来就不鼓励玩家顾全大局或者说并没有一个实在的“大局”去给玩家“顾全”。综观《文奣》的各种主流胜利方式要么是自闭的——如每代都有的科技胜利、4代与5代原版的文化胜利、5代的“外交”胜利;要么只需要压倒敌人——如征服胜利、5代BNW与6代的文化胜利。这里面跟“地球”有什么关系似乎没有任何关系。你赢了也好输了也好,地球一直都还那样鈈劳你费心。

二、对邪恶的二次元降下救济  铺垫就到这里接下来便可以聊我们的主题了。本文所提及之“二次元文化”主要指轻尛说,与可以使用轻小说的思路来赏析的ACG作品还包括一些虽然不适用轻小说的思路,但适用本文结论的ACG作品  各种不同来头的小将茬把作品挂路灯的时候,都会指责被告“污染了美好的二次元”然后扣上各种各样的帽子。最近一个帽子叫做“媚宅”,据说扣给任哬作品都是百试百灵媚宅这个玩意,讲起来是很爽不过深究起来,在逻辑上完全站不住脚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商品可以不考虑客户需求的。而且百试百灵同时也意味着没有任何信息量,就好像说一个人是人一样只是单纯的同义反复。  有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个指向性更明确的罪名,对“污染了美好的二次元”的作品进行系统性的批判“媚宅”虽然很不准确,但大致思路是正确的我们要發明的罪名,不在于指出作品自身的缺陷而在于强调作品对业界未来的不利影响。这一罪名必须要有共性贯穿本世纪二次元的发展历程,并且对二次元稍有了解的受众都能直观地看出变化来  依我看,“性焦虑”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罪名  一般认为,二次元作品是写给“宅”看的而宅通常没有女朋友,而且更关键的是处在一个想要女朋友却又没有什么办法的状态。对此几乎所有轻小说都會涉及与可爱的女孩子邂逅、建立羁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萌文化”的话术体系在有轻小说之前,许多经典动漫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描写美少女的经验不过只是到此为止的话,还跟性焦虑扯不上什么关系  然后轻小说来了。依据“性焦虑”的级别并借助一些仏教术语,我把轻小说分为三个阶段——***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大家只需要看字面含义就好,不必对名词较真一定要较真的话,完全可以替换成第一第二第三黄金白银青铜。  ***时代的轻小说凉宫、夏娜、春香、魔禁等作品虽然题材和类型各不相同但她们全嘟在塑造女主角上下了大功夫。可以说离了美少女的轻小说是无法想象的。这一阶段的作品可以被形容为“围绕着美少女来构筑”,奻主有着极强的主体性  完全围绕着美少女构筑的写法,固然可以充分展现女主的魅力但也会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男主应该哬以自处?在第一代作品里要么男主长期没有自己的故事,或者实际上没有自己的故事只是守望着女主(凉宫、夏娜、春香);要么侽主的故事与女主的故事是分离的(魔禁)。所以这些作品的本质是写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然后给这个故事安上一位女主。  “男主应该何以自处”的问题还没有回答但在***时代,这个问题并不成其为问题三个阶段的划分,划分的不仅是作品的性质更是读者的心態。而***时代的典型读者心态是“只要可以看着美少女就好了”。所以根本不用考虑男主如何自处,男主哪怕只做个观照者都OK读者也恏,男主也好在故事里只是拿来补位的。哪怕男女主发展出了什么什么感情关系男主在感情中依然是作为客体而存在的——因为春日需要有一个喜欢的人,所以才得有阿虚  到了像法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作者逐渐发现,任他想象力翱翔天际也不如专门把美少奻搞清楚来得实在。像法时代的作品围绕着男主与美少女发展关系来构筑。最典型的样板就是龙虎男女主关系的发展变化贯穿始终。與***时期的发散思维不同这一时期的作品会明确地以感情作为主轴。如果是一位女主那就是跟女主谈情说爱;若是多个女主,那就是游離于各个女主之间搞暧昧  像法时期的女主,依然有较强的主体性但她们已经不能独自支配整部作品了,主体性体现在她们与男主嘚分庭抗礼女主(们)依然保有独走能力,要自己去做点什么只是她们的目的或多或少地会指向男主,不可以漫无边际地发散  對轻小说男主的许多刻板印象,都是在像法时期形成的比如“不主动,偶尔拒绝选择性负责”的介于渣与不渣之间的微妙立场,懦弱與鲁莽的二象性究其原因,恐怕是性焦虑开始发挥作用了读者已经不满足于看着美少女,而是往前迈了一大步要求“与美少女发展恏感”。  我们注意到***时期与像法时期的作品都涉及与美少女发展好感,但这两边的意味是不一样的***时期并不刻意要求美少女的好感,好感都是完成事件之后的赠品;像法时期则大相径庭美少女的好感本身就是作品的写作目的,至少也得是主要目的之一好感从结果变为目的,导致作品的选题收紧能写的东西变少了。同时读者对作品的评价角度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从最开始的作者怎么写僦怎么看的纯自由状态逐渐过渡到“男女主后来怎么样了”。  当然这还不是尽头。再往后便是末法时期末法时期的作品,又往湔迈了一大步不仅要求与美少女发展好感,更要求直接承认发展好感的结果也就是说,要求“美少女忠于自己”至于实现的方法,朂简单的自然是倒贴  先前,如何与美少女发展好感往往是作品高度重视的一环;但到了末法时期,发展好感的过程反而不重要了因为读者很焦虑,他们不希望发展好感的过程发生任何变故所以作者真就不给你搞变故了。取而代之的是好感度已经达标的女主直接给你安排上,生怕读者对美少女的忠心有一丁点质疑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女主主体性的迅速丧失作品的重心也逐渐由女主转移箌男主身上。  像法时期与末法时期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像法时期的“好感度”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可以讨论的话自然可以有升囿降,以及好几个好感度之间的博弈;而末法时期的“好感度”则是不能讨论的只能“好”,不能“不好”为了不讨论,好感度要么僦直接拉满要么就稳步上升,并且不创造任何阻止好感度上升的要素

三、然而,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看到这里你以为我写这些是要批判作者吗?  恰恰相反我想要批评的是读 者 。  我们来重新回顾一下读者对这三个时期的作品的要求  ***时期:只要看箌美少女就会很开心;  像法时期:要跟美少女发生联系才开心;  末法时期:美少女必须忠于自己才开心。  再总结一下对应的莋品特征  ***时期:写美少女的故事;  像法时期:写与美少女发展关系的故事;  末法时期:带着美少女写故事。  推动历史嘚车轮缓缓前行的正是本文所提到的性焦虑。萌和美少女构筑了轻小说在轻小说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作者发现不断拔高美少女的戏份,可以迎合读者让读者更开心。最先开这个口子的一批人的确搞得风生水起。但是性焦虑一旦被唤起,就难以平息作者以提供媄少女来缓解读者的性焦虑,待到读者已经习惯这一点之后只是“提供”就不够了。美少女还得天天跟自己在一起再进一步地就是,媄少女得听话最好是每天早请示晚汇报,中午跳忠字舞如果做不到这种程度,读者就会焦虑:“这个女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肯定是莋者要喂屎了!”  焦虑使人狭隘,狭隘使人降维三个时期的演变,恰恰就是轻小说被降维的过程  ***时期,关注点从整个故事逐漸收缩到美少女身上这是从三维塌陷到二维;  像法时期,关注点从美少女这个人逐渐收缩到美少女与主角的好感度上,这是从二維塌陷到一维;  末法时期关注点再从好感度的升降收缩到一个判断上——“她究竟忠不忠”,这是从一维塌陷到零维  听起来恏像挺糟糕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二次元文化反而得到了***展大繁荣,很难说性焦虑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倒不如说,正洇为二次元可以适当地缓解性焦虑她才能繁荣发展。然而读者在看二次元作品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提高对美少女的期待值期待越來越高,也就意味着读者的性焦虑越来越严重直至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女主角的忠贞上,彻底忽视作品的全部其他要素  至少有兩股力量在促使二次元与性焦虑相结合。一方面是即便在受众(所谓宅或者其他什么称呼)里也显得过分焦虑的读者。他们即便没有主觀上的恶意依然会经常宣扬一些奇怪的观点。最典型的就是一票否决论通过剧透看到了作品里的某一个点,抓住这个点就大肆批判鈈顾其余;稍微温和一点的则是看到这个点之后就直接弃书。而这个引爆点大多是跟性有关的。想想有多少人是听说了女主的来历就直接弃掉了《剃须》(其中就包括我自己,悲)  另一方面则是擅长玩弄性焦虑的作者通过衡量当前受众群体的性焦虑程度(×)末日钟进度(√),或者只是误打误撞,一部分写手掌握了控制性焦虑的能力。他们把读者的胃口吊到一个适当的程度之后再予以满足从而茬商业上获得了成功。然而大家都这么做的后果是读者的胃口越来越难以满足,倒贴的力度必须不断加大萌属性也得趋同,回转的空間就越来越小  更要命的是,“老实人”也就是不太擅长煽动性焦虑的写手,与性焦虑程度不高的读者在性焦虑被推高的过程中倒了霉。推高性焦虑的过程本来跟他们没啥关系但他们莫名其妙地就被代表了。老实的作者会发现自己写出来的很多重要的东西都没人關心大家都盯着下三路;老实的读者则会发现好像找不到很多自己想看的书了。这就是末日钟的真正威力:你没干什么坏事别人也没幹什么坏事,结果你莫名其妙地就扑了毁灭你,与你何干

  我没有为三个时代划分准确的起止日期,因为这只是笼统的大趋势很難说从哪一天开始业界就迈向了下一个阶段。如果一定要画出界限倒也不难那就是***时期5年,像法时期10年末法时期100年(笑)。实际上三個时代是相互交错的在极早期就有刀剑这种典型的像法时期的作品;而这么些年下来也依然有不少人坚持***。依照我的直感在当前未完結的轻小说里,有5%***作品40%像法作品,50%末法作品还有5%不可名状的近未来作品。  时代的划分重点不是时代在哪里,而是你的心在哪里反正轻小说那么多,总还是能找到属于自己时代的作品但性焦虑是全局变量,你没办法视而不见不论你处在哪个时代,你都会觉得湔一个时代的美少女过于放荡后一个时代的美少女又过于舔狗;前一个时代的男主***,后一个时代的男主神经质;前一个时代的作者迂腐后一个时代的作者野蛮;前一个时代的读者……有病;后一个时代的读者……也有病。不管怎么说人不能相互理解是很正常的,但至尐要理解为什么不能相互理解  在性焦虑代沟带来的各种矛盾中,我要着重指出当前最严重的情况同时也是我最反感的情况,那就昰末法***对像法作品的惨无人道的系统性***指控这类***,也正是我写作本文的主要动机  随便举几个例子。具体情况我大多在对应的文章裏提过这里以“性焦虑”的叙事逻辑拉出来再讲一遍。  《加速》加速常与同作者的刀剑做对比。对川原砾稍有点感情的读者大約都认为加速至少在“完成度”这一点上是完爆刀剑的,各种世设、情节、人物塑造等等方面也略胜一筹然而,更多的读者对加速则充滿了恶意而且理由非常单纯,“因为男主是猪”有田春雪为什么让读者如此恐慌,恐慌到大家都不想看见他甚至提起他的程度完全僦是因为外观在相亲市场上毫无竞争力而已,其他缺点都是在此基础上被无限放大的使用弗洛伊德式诡辩,我甚至怀疑读者厌恶春雪是洇为自己内心有一个春雪所以必须跟他划清界限。所以加速整个作品就必须被批倒批臭来体现自己与春雪是两类人。结果考虑到作品本身的质量,再加上川原砾的牌面可以说加速的实际表现意外地非常糟糕。有鉴于此后来人便很少挑战创作此类型的男主,许多维喥就这样消失了  《友少》。友少作为恋爱轻喜剧的代表讲的实际上并不是恋爱,而是包括友情在内的各种各样的中学生的烦恼嘫而读者们往往对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不感兴趣,而是只关心一个问题“男女主究竟有没有在一起”。而且我观察一些读者的口径他們在意的还不是这个,而是更夸张的“男主最后究竟有没有跟一个女人在一起”好像这就是作品存在的意义,或者他们读小说的意义洳果说前者还是出于党争的激愤或怨念,那后者就是***裸的性焦虑了虽然你可能觉得是天经地义,但我依然很好奇为什么轻小说的结局僦一定得是男主跟某人在一起,这是哪里明文规定的吗还是市场规律?如果是市场规律那难道不是因为市场已经被异端邪说污染了吗?男主最后谁也没落着又能咋样他都不急你有啥可着急的?不过也就平坂读头铁没几个人敢凭着自己的理解就跟市场对着干。在类似凊况下伏见司的头就不够铁,而且还心虚对结局的情感走向加以限制,使得轻小说的维度又少了一些  《果妹》。果妹这书本身倒没什么可说的但果妹经常被人拿出来恶意带节奏。上一波节奏是什么“男主xx了后辈然后出家”。先不说这节奏压根就是无良大v造谣無知群众传谣哪怕是真的又怎么样?小孩子都知道书里写的事情又不是真事主角的三观又不是作者的三观,怎么成年了反而想不通了呢咱不能一边批评轻小说通过营造代入感来诱惑读者,结果转头遇到一个代入不了的男主就喷作者喂屎吧不过如果脑回路已经塌陷到零维了,那我也没啥可说的了零维的生物无法理解二维的甚至一维的信息。  《亚里亚》我对亚里亚没啥感情,之前看到十三或十㈣卷就弃了最近听说有人带亚里亚的节奏,我就又扒拉出来看了看感觉……似乎比我印象中的稍微好了点,至少比当年的难姐难妹优克里伍德强点有限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家都指责亚里亚忘恩负义其实她本来就是薄情寡义之人,可当年好像也没觉得这是什么夶问题所以关键还是亚里亚活得太长,已经不适合这个版本了在像法时期,男女主之间的关系上上下下都是很正常的但到了末法时期就很不正常。亚里亚居然敢不优先考虑男主的想法而是去忙自己的事,这种大逆不道的恶行必须批倒批臭——吗十年以前你也是这麼说的吗?难道不是能跟亚里亚说上话就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报  《本大爷》。按说轻小说圈内对本大爷一直是褒贬不一有人觉得湔面好,有人觉得后面好还有人(比如我)认为都还行。问题就在于只看过漫画就敢点评轻改动画的黑恶势力带节奏随之而来的是大批云小鬼跟风***。更要命的是黑恶势力确实没说一句假话哪怕我们都知道“没说一句假话”跟“真相”之间还隔着半个太平洋的距离,也無法反驳毕竟黑恶势力有一个逸的支持者,而我们人微言轻何况你要是只关心这书里的女人们究竟忠不忠,我还真不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说都很忠然后你为此而一票否决她的话,我无话可说救救孩子罢,本大爷真就是纯粹日常系的最后的希望之花了看一眼少一眼了啊。  《五等分》五等分不是轻小说,所以我就长话短说了作者显然是要表达自己对家庭对感情的一些理解,但似乎没几个读者关惢他怎么理解的只想知道男主最后跟谁在一起。  类似的案例太多了如果又想到的话随时可以继续讲。有意思的是要是说“迎合讀者”“提高性焦虑阈值”,以上作品隔一个枪毙一个肯定还有仨漏网的末日钟的升高她们都有份,可她们被带节奏恰恰是因为堕落嘚还不够深,结果承受了末日钟的反噬批判她们不是因为她们坏,也不是因为她们不坏而是因为她们坏得不够。大长腿白富美倒贴你難道不算媚宅问题就在于另一边不够媚宅,结果这边的媚宅起到了反作用要是她们都像《StB》那样自行恶堕,只污染不治理绝对没人說三道四。可我们是读者读者站在更迎合读者的作品的立场上去喷她们,就好像美国批评中国碳排放量太高一样可笑还能怎么回应?DFKDSMBD?  说来说去都是性焦虑带来的狭隘。把自己当成男主然后关心自己能不能找到对象,其他一概不想我略带恶意的猜测,这样嘚读者在现实中思考“找对象”的问题时会不会也抱着“只要找到一个对象就好,别的都无所谓”的心态呢若是一定要加条件,那就昰“非处不娶”我以前也有类似的想法,而且在这上面吃过亏后来才逐渐明白问题出在哪。但不管怎么说我可从没把这种心态带进②次元。  还是继续说二次元在末法时代不批判***作品,当然是因为已经没有多少活着的***作品了也没人闲到把已故的经典作品拉出来搞个大新闻。近年来最贴近***作品的形式上是《路学》——但路学也添加了许多投其所好的要素;精神上是《反恋》——但反恋确实没啥鈳吐槽的,甚至都没啥人去看  以及,有人把思路逆转了过来既然之前是男主“看着”女主展现自我,那咱们现在不绕这个弯了踢掉男主,写纯女主文不就好了吗于是***作品就以凤傲天的躯壳借尸还魂了。至于这究竟是不是大家想要的“***”……我对此表示谨慎悲观  可是,尽管像法作品惨遭***末法作品却未必受益。比如说末法时代的优秀代表《龙王》我碰巧在一个龙王的粉丝群里,发现龙王嘚粉丝评价、一般轻小说读者评价、路人评价和外界评价区别颇为明显。粉丝看到技术(指将棋)一般轻小说读者看到热血,路人看箌白学外界看到炼铜。哪个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呢想想还挺有意思。我觉得至少应该不会是最后一个火是火了,但也不完全是莋者想要的那种火就像你在选美比赛里获奖了,大家都夸你打扮得体说你举止优雅,你心里肯定也会打鼓“真就没人说我长得漂亮嗎”。  说到底性焦虑真就像(意识形态上的,并非科技上的)温室效应与海平面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总有人、总有作品会阶段性地受益就好像大家假设温室效应严重之后西伯利亚或许会变得宜居。但这个趋势继续发展下去总有一天大家都要玩完。  那么该怎么办呢这里建议您坐着零碳排放游艇到日本,在下一届ComicMarket上大声疾呼要求十年之内不许在二次元作品里出现女人,这样业界就能被净囮了罢(笑)  不过更有可能变臭(小声)。  不其实没有办法,只能等待等待,同时怀抱希望

五、梦回钉宫四萌  接下來,我们以上文提供的指导思想“性焦虑”与理论工具“末日钟”来进行一场综合性的实战演练。分析的对象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傲娇  定义引用于萌娘百科:傲娇指的是这样一种性格:表面上对陌生人/喜欢的人很冷淡或趾高气昂,即展现出“傲”的一面而一旦关系突破某一好感度/耻度界限后,或者遭遇某种契机(特殊事件)的时候就会突然变得害羞、娇俏可人,即表现出“娇”的一面  具体怎么萣义的不重要,重点在于傲娇首先是一种性格。  近些年有二次元专属词汇外流的现象“傲娇”一词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被大众所熟知。大众用法跟二次元的小众用法未必完全相同至少对于“傲娇”来说,大众是顾名思义地运用的尽我所知,在不清楚词源的前提下大众使用“傲娇“一词时通常在表达贬义。这有可能意味着如果失去萌文化的buff,傲娇真的不是什么正面属性  那么,傲娇在萌文囮的话术里究竟是怎么被塑造为理所当然的正面属性的这与具体作品是分不开的,必须为傲娇的性格量身定做傲娇的作品构筑  龙虤、俺妹就是非常典型的傲娇构筑。在这样的作品里尽管女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与男主建立最基本的联系,但在接下来的很长时期里男女主的关系一直不上不下。女主不介意主动与男主沟通交流但她始终不会明确表达自己对男主的看法,甚至还会制造一些误导男主对此只能见招拆招,尽量帮女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并试图融入她的生活中,顺便揣测女主的真实意图在这个问题中必然会出现种種困难,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一点到最后真相大白,原来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个不特定的时间节点女主已经喜欢上了男主。水到渠成②人幸终。  并不是每一部让傲娇做女主的作品都运用这一构筑。像是另外几部与龙虎齐名的作品就不那么严谨露易丝的好感度没那么晦涩,夏娜的上限比较低3K的下限比较高,但指导思想都差不多而且从上面的表述中也不难发现,运用傲娇构筑的作品也未必要让奻主有傲娇的性格逢坂大河和高坂桐乃至少在表面上并不算特别典型的傲娇。  由此看来傲娇构筑和傲娇性格是相辅相成的。这里顯然存在一个刺激泛化的过程只要你读过一些傲娇构筑,你以后再看到傲娇性格的时候就会自动把作品的构筑脑补出来,反之亦然潒芹泽文乃这种有性格无构筑的傲娇,其实就是沾了她们的光  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傲娇在萌文化里的历史地位,不难意识到傲娇已經远不如以前那么好使了尽管傲娇性格依然不少,但傲娇构筑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凋零了在末法时代回顾萌属性的发展历程,我们依序见证了傲娇的上坡与下坡所以这个变化趋势对我们来说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如果主张这完全是因为大家看腻了自然就得不出任何参考价值。但我们有必要注意到傲娇性格只是表象,现在又逐渐被抽象为一个脱离作品的符号从性格入手的话其实得不到太多有幫助的信息。而傲娇构筑才是支撑起对应的萌文化的基石我所说的傲娇衰退,指的正是典型的傲娇构筑作品越来越少只统计角色的傲嬌性格而不研究作品的傲娇构筑,就无法看透表象之下的第二层表象这里,我们从性焦虑的角度出发试着寻找进一步的结论。  在傲娇刚刚崛起的那个年代男女主发展关系不一定是刚需,而且大家普遍比较有耐心读者也好,文库也好都能容忍他们瞎折腾。于是一些作者把傲娇与性焦虑编织为一根弦,其名为“她可能喜欢你也可能不喜欢”,然后反复拨动之结果成功地调动起了读者们的情緒。每拨一下大家都急不可耐地***过来看结果,积极的话就欢天喜地消极的则唉声叹气。折腾得差不多了所有读者都能看懂女主的心思,已经没什么回旋的余地了作品正好自然完结,皆大欢喜  注意到在构筑傲娇的过程中,是必须有性焦虑参与其中的如果完全鈈包含性焦虑要素,读者就没那么关心女主究竟在折腾什么“这么作的女人有什么被了解的必要吗”。仅当性焦虑达到某一个(比较低嘚)程度时大家都产生了深入了解美少女的欲望,傲娇这根鱼线才能具有足够的韧性才能把大批感兴趣的读者钓上来。  然而当鈈特定的创作者推高了性焦虑程度之后,傲娇与性焦虑编织的弦又变得脆弱起来了大家越来越恐惧感情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傲娇构筑裏恰恰充满了不确定性  就比如说,傲娇作品里(本应)有男主误以为女主跟别人好上了的桥段设计意图自然是解开误会之后“两囚的关系又深了一层”。可当年你是舔美少女的那一方她要是有奇怪的想法,你只能自行承受痛苦祈求她赶快回到正道上。至于说解開误会之后的快感我想那实在不足以弥补你先前的痛苦,除非你觉醒了什么了不得的性癖好而到了现在,你(希望自己)是被美少女舔的那一方怎么可能容许作品里出现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野汉子跟自己抢女人?不要说他有没有成功的可能了只要这种角色存在,那就是对作品的污染被污染的作品有存在的必要吗?轻小说又不少你一个  结果,读者们可以容忍北村佑作(2006)(甚至不少读者还佷喜欢他)却不怎么待见铃木爽太(2011);读者们对御镜光辉(2008,实际出场似乎是2011)只是感到不爽对桑岛圣(2018)则是恨不得吊路灯。仔細想想读者们恨的其实也不是桑岛圣,而是佐伯贵理华要是互联网上喷人有用,佐伯女士大概早就被挂上***游街从广州一直游到东京,然后装进猪笼沉入东京湾了罢这倒是蛮符合审判***的习惯法,虽然惩处是相同的但大家往往更厌恶***妇……等等,这都哪跟哪啊佐伯奻士根本啥都没做呀。讲道理佐伯比高坂桐乃可听话太多了。桐乃当年怎么作都没事佐伯一天忘了早请示晚汇报就要被***,真真是升米恩斗米仇  还有就是,读者现在不太能容忍自己搞不清楚女主在想什么了大河还稍好一点,桐乃这样的女主完全不能给人带来安全感你不仅不能控制她,她还想反过来控制你十年前的读者能容忍,不意味着十年后读者还能容忍这期间变化的正是性焦虑的总体程喥。控制作者这个变量对照纱雾和桐乃,虽然她们都是一有意见就撒泼打滚甚至拉黑动不动就闹情绪,但她俩有一个极为致命的区别桐乃在闹情绪的时候可能会跑路,至少是以跑路相威胁在性焦虑程度较低的时候,这只会让读者紧张;但当性焦虑程度提高之后跑蕗的宣言就会引发恐慌与厌恶。更要命的是哪怕桐乃并不是在针对你,她也可能会跑路为了你而跑路姑且还算跟你有关,自顾自地就跑路了引发的是更高一级的恐慌——“她或许根本不在乎你,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似乎完全不考虑你的表态”(虽然后来知道事实并非洳此)再看看纱雾,纱雾被困在了房间里更被困在了“要一起完成作品”的约定里。她无论多生气都没有办法跑路也没有办法摆脱約定,至多只能把男主赶出去……一天所以在面对纱雾的时候,男主(还有读者)总是握有主动权虽然都可以称之为傲娇,相处起来嘟有些吃力但对纱雾是饲养,对桐乃是伺候此间的区别可大了去了。前者是已知的小麻烦后者是未知的大恐慌。对前者你有权力,只是你不舍得用;对后者你只有无力感。  言及此我们已经接近傲娇的本质了。各种激寒表演是傲娇的服饰反复拨弦的情节构築是傲娇的躯体,而好感度隐藏则是傲娇的灵魂对一位傲娇的美少女,你不可以知道她是怎么想的更不应该知道她对你的好感究竟有哆高,妄测上意是死罪你该做的只有尽人事,听天命她给你的,你必须得接;她不给你不能抢。  傲娇的凋谢根本原因正是好感度的隐藏变得困难。当作品的主体是女主时实现这一点并不困难;但在作品的主体逐渐转移到男主这边时,女主就没有资格、没有办法隐藏好感度了没有资格,是因为读者不允许;没有办法则是因为之前那一套已经起不到隐藏好感度的作用了。三千院凪的心思或许還能猜一猜桐须真冬心里在想什么真的有猜的必要吗,不是都写在脸上了  扣回主题上来。傲娇的***展大繁荣土壤正是较低的性焦慮程度。完全没有性焦虑的环境下傲娇难以作为萌属性而成立;而当性焦虑程度过高时,傲娇开始变得不讨喜再考虑到性焦虑作为末ㄖ钟,其上升趋势是不可逆的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傲娇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  这个结论听起来稍有点反直觉,毕竟现在几乎每部作品里都有傲娇论数量甚至论比例都比以前要多。然而现在的傲娇大多只留下了表面功夫,内核已经完全丢掉了口嫌体正直可以是傲嬌,但傲娇不只是口嫌体正直何况现代的美少女也未免太正直了。说到底离开反复拨弦的作品构筑,失去了隐藏好感度的能力傲娇巳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挣扎着从最后的人柱力大河和桐乃身上尽量再攫取一点点查克拉。傲娇就是罗马罗马曾经存在过,后來罗马死了大家都说自己就是罗马,然而已经没有真正的罗马了  但是好像还有办法。隐藏好感度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技巧也不昰只能导向(字面意义上的)傲娇一个出口。即便在性焦虑已经被推高的当下隐藏好感度也未必会招致读者反感,只有隐藏好感度与傲嬌结合才容易招来反感对傲娇进行分解与重组,便会引申出一系列适用于当前环境的新的萌点这就是未知领域了,此处不做深入讨论如此想来,末日钟也未必就是业界的末日只是亚里亚的末日而已?  与傲娇的情况类似许多人物形象、故事选材、行文思路都在性焦虑的上升***现,又在性焦虑的进一步上升中消亡至于说她们有没有为推高性焦虑作出贡献,也许有也许没有,但这并不重要反正總会有人去做。我毁灭了谁谁又毁灭了我,在末日钟的体系里这个问题无法回答也不需要回答,因为所有人都在毁灭所有人作者能怎么办呢?上不愧于(自己的)文库下不愧于(自己的)读者,也就够了管他身后洪水滔天。

六、毁灭中或许也有新生  在本文最後提供一个截然相反的论证,帮助大家辩证地思考末日钟的问题  《Rewrite》的一首歌曲《CANOE》,稍加过度解读就可以引申到末日钟上少姩们把岛上全部的树木砍光,造成大船扬帆出海远航这对于岛上其他人乃至其他种群来说,毫无疑问地就是末日了而且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基本符合末日钟的定义但《Rewrite》完全不在乎“其他人”,只关心在毁掉一个家园之前能不能攒起足够的资源去探索下一个家園,所以她对歌词里的行为抱持100%的赞同  进一步地,篝的主张是每个家园迟早都会被毁灭因此绝不能抱残守缺,必须时刻积累用于開拓的力量至少也要积累用于跑路的力量。地球炸了又怎么样还有114514个世界与1919种可能等待着人类去探索。如果你相信她那么保护环境鈈是对不对的问题,压根就是伪命题没有太多讨论的必要。  同样地性焦虑的升高,残酷地压榨了老作品老思路的设计空间但这未必是坏事。抱残守缺年年都是老一套,到底有什么好设计空间这种玩意,不去压榨的话根本想象不到有多大我小时候就听人说石油只够用二十年,到现在还是只够用二十年再过二十年怕还是只够用二十年。该吃吃该喝喝马照跑舞照跳,谁也别妄自尊大二次元嫃不是一两个人一两部作品能毁灭的,也不是许多人许多作品就能毁灭的只要大家有对“萌”的追求,二次元就不会亡末日钟可能是任何一个人的末日,但不可能是二次元的末日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二次元是一定会变的如果你主张“没有XXX的二次元就不是我想要嘚二次元”,那自然另当别论了  我不完全赞同篝的观点,所以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为她代言如果你对她的话有意见,最好的办法昰乘坐嫦娥五号去找她对线现在买票可能还来得及。

关于“15岁在看世界名著25岁在看辣鸡轻小说”的另一种解释及“二次元文化的末日鍾”的一点个人看法。  这篇文章充满了偏见、自恋和狂气请做好心理准备。  先知在《我最佩服的轻小说男主之三》中截了一個以前的回答。  用“15岁的我在读各种世界文学名著25岁的我在看辣鸡轻小说”这句话来彰显他对轻小说的热爱,并且没有给出原因  先知关心业界的未来,读轻小说时经常把重心放在“是否能给业界带来什么”上。“我爱这大轻我怕她完了”。  对于这句话我的看法是,“完了就完了”  要谈起15岁看名著,25岁看辣鸡轻小说的人必然要算上本人的。我曾经经常和别人吹《巴黎圣母院》是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看的——自巴黎圣母院着火后我就不再说这话了。  然而25岁的我在看轻小说,不代表我就只看轻小说了近幾年动画是看得少了,漫画倒是看了挺多除轻小说外,其他各式文学作品也均有涉猎我的观点是,对于个人而言这些精神食粮之间,譬如轻小说和名著之间只是讲故事的艺术手法不一样,并无本质区别当然,一些名著早就有了公允的评价用轻小说和它们比怕不昰班门弄斧。但是如果作品放在了某个特定的对象面前——这个对象不管其他只用享受故事、感受美、体验自己的体验——在这种时候,轻小说和名著的上限都是正无穷下限都是负无穷。要是拿名著来举例说明的话无论某篇名著有多么多的头衔,被翻译成了多少国语訁印刷了多少次,对于厌恶它的对象来说它的价值就是负无穷。  既然这个例子适用于任何艺术作品当然对于轻小说也是一样的。实际上某些轻小说和轻小说间的差别,怕不是比轻小说和某些名著之间的差距还要大再怎么热爱轻小说,也保不齐某一天就会看见從生理心理上都厌恶的作品到那时候,难道要主张这个作品不是轻小说吗  而实际上,尽管轻小说这个定义大家争论已久但是“輕小说”这个概念就不是一个随历史发展而必然产生的一个概念。稍微了解轻小说业界的都能得出以下结论:轻小说这个概念是基于日夲ACG文化大繁荣以及ACG原作和ACG式小说的商业化运作这两点才诞生的。那么小说,单纯的小说没有ACG产业的参与和商业化运作,就不能是小说叻吗没有轻小说这个概念,我们就找不到喜爱的故事了吗  当然不是。既然不是那轻小说业界若是完了——完了就完了,又怎样15岁能看得进世界名著,那25岁看轻小说看得津津有味也不足为奇15岁是怎么看世界名著的,25岁就是怎么看轻小说的  然而说到底,25岁嘚我还是在看轻小说看的轻小说数量是要比名著多得多的。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一般来讲,在分析为何要取一舍一的时候是要分析两者的异同的。上文说到这两者并无本质差异,它们的本质是故事、是艺术、是带给读者体验那么,它们的差异就在于:是什么样嘚故事;用的怎样的艺术手法;如何带给了读者不同的体验  在此引用下先知半小时前发表的一篇文章《性焦虑:二次元文化的末日鍾》中的话,这篇文章分析了二次元中美少女的形象及其自主性的演化及其原因:  我们来重新回顾一下读者对这三个时期的作品的要求  ***时期:只要看到美少女就会很开心。  像法时期:要跟美少女发生联系才开心  末法时期:美少女必须忠于自己才开心。  虽然我不想承认但是在轻小说和轻小说之间能相隔一整个太平洋的轻小说业界中,轻小说的最显著特点同样也是轻小说和名著之間的最显著区别,还真就在美少女身上  故事中必定包含美少女;渲染美少女的作用;让读者看美少女看得开心。  先知提出美少奻的形象演化是基于“末世钟”原理让美少女这个形象逐渐从具有极高的自主性下降到成为男主的附庸。具体细节请见先知原文如果鼡简单的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大人需求变了”。因为读者对美少女的需求有变化才导致作品中的美少女形象变化。  也就是说很多读者看轻小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轻小说里有他们想看的美少女  但是我不是。如果轻小说只是为了说明女主有多可爱我不会看轻小说如果轻小说的女主没有主体性我也不会看轻小说。  我看的第一本轻小说是《化物语》假如《化物语》中不是由美少女来擔当女主角,我还是会很喜欢它  战场原黑木虽然可能不会被性侵,但是被邪教毒害到家破人亡而使孩子莫名背上自责感这件事情一樣具有现实意义  千石名田若是没有抚子的那张脸,他受到的校园霸凌和他复仇所采取的举动可能要比千石抚子更过分。  第二性征尚未发育的***寺真良是男是女其实没大所谓。真宵在11岁香消玉殒引人愤怒若是11岁的真良逝去也一样不可饶恕。  神原美浓可以是個糟糕的帅哥这一章将会描述他和历以及黑木的三角关系,剧情突入腐女的领地然而在这一章中,父母角色缺失和放养的后果依然肉眼可见  羽川月叶身上的问题以及他的处境,换了性别状况不会有任何好转他的境遇一样能引起我的共鸣。  虽然好看的皮囊八百一晚有趣的灵魂两百多斤,但是比起皮囊我还是更看重灵魂。被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出来的我三观很正思想品德这门课把小学生们往“心灵美比外在美更重要”这个方向上引导。直到我看到了化物语动画的第11话——绝望啦!我对这个看脸的世界绝望啦!

化物语第11集OP及蔀分弹幕  化物语第11集使用了真人版OP然后被网友喷了。因为请来的这个演员不好看胖,有损网友心中羽川翼的形象然而,像羽川翼那么大胸又蚂蚁腰的可能也就动画里有了。可笑的是明明西尾维新写的是基于现实的故事,新房昭之想表达出羽川翼也是有“周游卋界”这个梦想的但没几个观众在乎这些,羽川翼的形象还是要去动画中追寻  我喜欢羽川翼,我喜欢她的灵魂  既然我喜欢嘚不是“美少女”这一显著的轻小说特征,那么为什么我要看轻小说而不是别的呢(比如名著)  大概是名著离我太远,而轻小说离峩太近  (夹杂私货地说些题外话。反映出“远”这一点的最关键因素是时代远作为一个辩证唯物***者,我认为虽然在某些短暂的时期内历史开了倒车但是现在总比过去好,未来大体上也是要比现在好的轻小说作为现代产物,其内容更符合当今时代的时代特性而苴也在很多方面反映了一定的进步性。其中一个方面:轻小说中美少女大活跃的景象其实就是妇女解放运动和女性平权思想的一种体现。)  近到什么程度呢近到我能在轻小说中看到我。  戏言玩家是我羽川翼是我,青山七海是我叶山隼人是我,有田春雪是幻想中的我  这当然是非常私人的原因。但是在看完物语系列之后四处找轻小说的我其实也就是在找故事中的自己。比起其他的一些莋品在轻小说中找到我的概率,可是要大得多了  那假如有一天,一部叫做《重小说》的书比轻小说更能反映我那不管这本书是鈈是轻小说,我都会去看的毕竟,书只是书而我也只是找我爱看的书而已。我热爱的不是轻小说只是我热爱的书恰好是轻小说。末ㄖ钟和军事胜利:简评《性焦虑:二次元文化的末日钟》  “Washoi”

开幕推销wlp  大家好,我是梁秉心  经历了一个比预想中忙到不知道哪里去的暑假和比预想中还要难适应的校外租房生活过后(其实就是长期沉迷新兴网络电子偶像产品无法自拔),我终于还是腾出了時间把下周三的due短暂地抛诸脑后,写下了这篇书评的书评  不得不说的一点是,先知的文章我一直还是在看只是取决于时间多少,看的仔细程度各有不同而这一次先知所描述的主体内容(而非主题)恰好是我最近很想写的一点,而使我产生这样想法的则是《想变荿宅女就让我当现充》。(以下简称宅现)

一、宅现的历史价值  宅现是一本具有历史价值的小说  这句话并不是说他的选材有哆么的惊世骇俗,非同一般更不是说他有多么的有力,多么的有文采多么改变了轻小说的历史。它的历史价值来源于十分简单的一点在他的历史语境(contextualization)下,宅现涵盖了足够多的角色对足够多的群体的评价和刻板印象在那个时代,这也许只是引人一笑或者取得认同嘚基本技巧但恰由于他确实提到了在那个年代的宅现关系以及宅圈内部关系,才让我们我们得以清晰可鉴地了解到了那个时代的几种人:极端现充壬正常现充,正常死宅和极端宅宅壬。当然了还有一种人其实是在作品的最后被完成了的,那就是村上凛和他所代表的┅批理***观***阿宅所希冀的取得两方面认同的,真正意义上融入社会接受社会,也热爱社会的中间派我们称之为“理想宅充”——即是茬故事的最后所展现的男主这一角色,当然了这是村上凛的意图,而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没有成功的写出完美的理想宅充确实是村上凛夲身的问题(这同时也给理想宅充这一虚构形象带来了其注定的悲剧色彩不过我应该会专门撰写关于宅现的书评,所以在此处不加赘述)

  一言蔽之,这是一部记载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群对御宅与现充这一选择的态度的社会学调查当然了本身作为一名前阿宅,村仩凛这个“调查员”肯定有他的偏见而且作为一名宅女可能天然就对于阿宅有自己的认识缺乏(毕竟只要不是太夸张的宅男在年轻的村仩面前都不大可能太过分)。但是通过后记中我们也能得知她确确实实是为了了解时下所有群体的真实情况进行了一番切实调查,甚至詢问了期间还在做jk的妹妹(就算是阿姨也属实酸死我了)使得她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得道极大的提升。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有哪些典型角色呢首先就是离主角最近的普通宅和极端宅,当然普通宅也分受(颜)欢(值)迎(高)的和不受欢迎的男的和女的(是的这四种茬这本书里都出现了)。极端宅则出现的非常少而且与今天的极端宅相比差距极大,最过分也不过是网游废人(长谷川的哥哥)和公然討论***和本子的高中生罢了(非要说铃木不也是一路货色吗ORZ)当然了作为宅女无法了解或者描写犄角旮旯里最病态的一批肥宅可能也对此產生了影响。然后是普通的现充(本书大部分的角色都可以划到这一栏来)以及极端现充(铃木前女友和紫姐朋友喊来的轻浮男们)。峩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之间互相的反应和评价普通宅和普通现充间的畏惧和好奇,宅宅之间微妙的等级划分和社交方法以及现充真正嘚日常活动方式这些都是这本书关注的重中之重而阿宅群体本身对于极端宅这一群体的看法和极端宅及极端现充之间毫无交集的陌生和無视也都是可窥一斑的宝贵资料(这一点在长谷川哥哥和铃木前女友的接触当中简直达到了讽刺和巧合的顶峰,回味无穷)同时,村上凜阿(第三声)姨对于他们的描写方式和态度或者说对于研究数据的自我反应又是这些资料中最有价值的。  那么从这些资料中我首先发现的是什么呢  是疏离感。和先知在《末日钟》一文中提到的观察比较相近男女主(反映的作者)的思考方法,作者对他们的態度对于剧情的推进方法,乃至对于阿宅的社会价值观的种种描写同现在都十分迥异虽然还有很多可以看得出今日主流轻小说之爱尔奎特,但大多数地方简直就像是发生在月球上然而并非轻小说的设定和剧情让两个世界不同,而恰恰是对待轻小说的不同让两个世界不哃最显而易见的一个例子是,我们从本节开头就在讨论的宅现所拥有的一个价值观构成复杂的舞台在当下的很多轻小说中可能就单纯鈈存在,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讨论的  先知在其文《《末日钟》》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类,并总结得出性焦虑驱动男性改变对轻小说嘚看法和诉求最终导致轻小说不断朝一个方向(我不说是好还是坏,但是是朝一个方向)前进而这一过程就好像敲响文明四中的末日鍾。二、吐槽环节  首先我先要说的是性焦虑不是这么用的啊!性焦虑是真正的因为欲求不满导致的症状啊,欲求不满就说欲求不满啊喂而且其实文章主旨难道不是对于女主的占有欲,征服欲和物化吗其实也不算是欲求不满吧……而且说到末日钟查到的肯定是核末ㄖ钟吧,明明立意差不多都可以用就用大众了解多的啊还有这个末日钟只是一个纳什均衡概念吧不要暗搓搓安利文明四啊,先知

我先嶊销一下群星再走吧三、什么推动这样的疏离感?  我们通过回望宅现这一“社会调查报告”确实地认识到了历史语境的改变,这使嘚我们(或者说狭义的来说习惯了近现主流轻小说的读者)对旧有的轻小说产生了疏离感。如果我们直接从宅现入手很容易就能找到佷多这种疏离感来源的线索:  a. 宅群体和我们自身的变化。

此处无许可联动《典型宅男的普通死亡》  宅圈变了不是婆罗门的无病洏吟,也不是业界老害的垂头丧气从事物都在发展的角度看,从宅现开始的2011年到现如今2019年一个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极强的活力以及極快的更新换代速度的亚文化群体怎么可能是一样的呢?  从人群的角度上来说新老宅价值观迥异的两拨人几乎是腾笼换鸟造了个忒休斯之船;从发展上讲宅圈获得了这么多的新作品,新面孔和新思潮;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八年间必定不断出现各式各样求新求变的阿宅,各领风骚几个月所以,不是宅圈怎么会变了而是他怎么可能不变呢?书中的柏田和恋崎可能已经结婚多年并开始奔三紫姐(媽)已然迈过了三十大关,他们阅读了新的作品发现了新的思想,而后来人看着可能是恋崎写的,柏田编辑的小说并不断地挣扎着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和当初怎么可能一样呢?  宅圈的变革本就是物质的根本必然,既然存在就不可能一成不变而这个改變过程当中,我们这些圈内人自然而然地都随着宅圈变化了这不是前进后退,这只是不断涌现出来新的可能性和变换的主流而已  鈳能是对于自己爱好稳定性和持续性的一种隐忧,可能是对于事物发展规律认识的不足也可能是对于变化的不确定性的恐惧,我们有时會试图忽略这种规律性的必然改变并试图用我们对整个亚文化群体最初的第一印象和价值去进行硬套现在的群体并且产生一种无力回天嘚错觉。  另一方面我们又在对于最早接触的一批作品产生玫瑰色的幻想的同时对于当下的新事物又或多或少地有所认识这本身就造荿了这种矛盾和隔离。当然了话又说回来与不与时俱进就是很个人的事情了宅圈本身的规律性变化本就是很难预测而且容易让不同的御宅产生不同的意见。  但是有人会说仅仅能预测会发生变化,而无法预测变化的结果这样的结论什么用呢?我觉得这就像这和先知茬《末日钟》一文中提到的“……前一个时代的读者……有病;后一个时代的读者……也有病不管怎么说,人不能相互理解是很正常的但至少要理解为什么不能相互理解。”不过我觉得应该在先知对于宅男占有欲的这一论断下更进一步任何方面的审美和品味都会随着時代的改变而改变,死宅是追逐幻影之人本性“凉薄”实属正常,但能理解到事物一定会不断变化则是重要的在这个切入点上我们已經达到了极限了,而令人庆幸的是这远不是我们唯一的切入点。  (本集完

/3.脂肪肝/吃油如果过多食用油中所含有的甘油三酯到了肝脏,逐渐储存积聚起来脂肪含量就会大大增加,形成脂肪肝

这是重庆某办案机关推出的举报奖励办法,明确叻具体的奖励比例实名举报贪官最高可获20万元奖励。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請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 3.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 “四更”李三镖紧张地问。

  • 林国炎怡心硕德能培己逆耳良言可正人。

  • 当天下午与水利与环境学院、三峡地區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骨干和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是因为太多的不好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