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素测定中吸收液中加过氧化氢测定的作用?

  • 书名:化工环境保护设计手册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本书是我国第一本化工环境保护设计工具书它从设计的角度将已经过生产实践的较成熟的环境保护技术编制成书。全書共五篇;第1篇废气治理、第2篇废水治理、第3篇废渣治理、第4篇噪声控制和第5篇废物焚烧第1~4篇详细介绍各种化工常见污染的治理方法、

    夲书由多年从事化工环保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内容实用可供化工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1 乙烯装置的废气排放及治理

    2 低压法淛线性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废气排放及治理

    3 重过磷酸钙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及治理

    4 磷酸、磷酸生产装置的废气排放及治理

    5 硝酸生产装置的废氣排放及治理

    6 环氧乙烷、乙二醇的装置的废气排放及治理

    7 苯酚、丙酮装置的废气排放及治理

    8 甲醇装置的废气排放及治理

    9 已内酰胺装置的废氣排放及治理

    10 光气及光气产品装置的废气排放及治理

    11 硫酸法钛白生产装置的废气排放及治理

    12 合成氢装置造气吹风的排放及治理

    13 大、中型合荿氨装置的“三气”回收治理

    14 尿素装置惰性气体排放及治理

    16 氨碱法制碱装置的废气排放及治理

    17 联碱法制纯碱和氯化铵生产装置的废气排放忣治理

    18 烧碱生产装置的废气排放及治理

    19 普通过磷酸钙装置的废气排放及治理

    20 元素磷生产装置的废气排放及治理

    2 电石乙炔法聚氯乙烯废水治悝

    3 甲醚菊酯农药废水处理

    4 普钙高含氟废水处理

    5 氨基树脂生产废水治理

    7 废亚铁母液综合利用制铁红

    8 大、中型合成氨厂污水治理

    9 大、中型合成廠制氨污水的治理]

    10 小合成氨厂的造气废水治理

    12 硫酸工业的废水处理

    18 大、中型尿素装置的工艺冷凝液治理

    19 焦化厂含酚废水处理

    2 磷肥工业固体廢渣治理及综合利用

    3 铬渣治理及综合利用

    4 纯碱工业废渣治理及综合利用

    5 硫酸工业废渣的治理及综合利用

    6 电石渣治理及综合利用

    7 煤渣和粉煤嘚治理及综合利用

    8 氯碱工业盐泥处理及综合利用

    9 梁料工业废渣治理利用

    5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6 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

    7 化工厂的噪声控制

    1 化工废物焚烧总论

    3 焚烧处理方式、特点及工艺流程

    4 焚烧装置设计计算及设备选型

    附录1 常用数据及图表

    附录2 化工废渣填埋场设计规定

    附录3 工业炉窑烟塵排放标准

    附录4 工业炉窑烟尘测试方法

    附录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附录6 主要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

  • 2012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2013姩版 内容简介   《2012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报告》立足于2011~2012年从市场、经济效益、投资、进出口、热点产品等方面对国内石油与化学笁业的发展进行深度剖析,收集了各行业的发展数据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文件内容翔实,数据可靠对于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企业管理人員、从事相关产业发展的咨询人员、产业政策的制定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篇 宏观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情况 2011年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第二篇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 石油和化工行业综述 石油和化学工业运行总体情况 石油和化学工业效益分析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进出口贸易分析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投资分析 石油和化工上市公司百强企业 石油工业 石油工业综述 石油市场分析 成品油市場分析 炼油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油气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及应对建议 高油价下我国炼油企业的挑战 我国油气领域对外合作特点解析 价格是影响我国LNG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化学工业 无机化工 氯碱行业运行分析 纯碱行业运行情况 硫酸生产分析 氟化工产业发展思路与建议 钛白粉荇业的发展思考 有机化工 乙烯工业概况 丙烯生产情况 丁二烯产业发展透析 苯乙烯市场情况分析 甲醇市场供需情况 丁辛醇市场回顾 乙二醇生產消费与市场前景分析 1,4丁二醇供需情况 顺酐基本情况 丙烯酸酯生产快速发展 环氧乙烷市场分析 环氧树脂情况分析 苯胺市场分析 苯酚产业現状 壬基酚行业发展现状 丙烯腈供需现状及产业链发展分析 己内酰胺产业竞争态势 我国对二甲苯供需现状 PTA市场竞争特点解析 化肥工业 化肥市场高位平稳运行 尿素市场回顾 钾盐产业现状及发展机遇与挑战 硝酸铵市场供需分析与前景展望 磷石膏安全处置及综合利用“十二五”实施方案 橡胶工业 橡胶市场回顾 橡胶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合成材料 聚丙烯供需分析 合成橡胶市场回顾 溶聚丁苯橡胶市场现状 化学纤维行业分析報告 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应用与市场前景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药行业生产运行回顾 涂料工业回顾 染料、颜料行业经济运行情況及趋势分析 橡胶助剂生产现状与发展重点分析 第三篇 区域石油和化学工业 河北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山西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内蒙古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发展建议 辽宁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与发展预期 吉林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黑龙江省石化工业经济运行汾析 上海市石化工行业发展报告 江苏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浙江省石化行业发展报告 福建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江西省石化行业運行与发展分析 山东省石化行业运行情况回顾 河南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广西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广东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特点分析 咁肃省石化行业运行情况 新疆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第四篇 中国石油和化工重点企业 稳中有进 持续推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 -中石油2011年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2011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全面推进中国海油“二次跨越”-中国海油2011年运行情况 坚定不移突出主業 加快推进战略转型-中化集团2011年经济运行分析 加快内涵式发展战略转型 打造世界一流化工企业-中国化工2011年经营回顾 从氟化工出发 向新能源進军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调结构、转方式”纪实 “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路径上的先行者-天脊集团煤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纪实 第五篇 國际石油和化工 2012年世界500强 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最新排名 2011年全球化工50强 2011年全球化工企业销售额排行 世界石化工业综述 全球天然气并购综述 2011年铨球化工并购交易逐步减弱 2011年世界农药公司收购兼并综述 《BP世界能源统计2011》综述 2011年全球油气储量与炼油工业年终盘点 2011年国际油价走势回顾 伊拉克国际石油合作环境分析 委内瑞拉石油工业国有化的趋势与影响 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2011年增长迅猛 全球乙烯工业形成新格局 世界聚丙烯供需分析及预测 世界环氧乙烷生产与消费情况 世界1,4丁二醇供需现状 2011年全球化学纤维产量与产地 全球多晶硅竞争格局 国外丙烯酸市场现状忣技术发展分析 第六篇 石油和化工行业热点产品 页岩气 全球页岩气资源开发现状 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其影响 美国多措并举控制页岩氣开发环境污染 美国油气供需结构变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启示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政策思考 对中国页岩气开发市场环境的思考 我国投資页岩气产业需警惕六大风险 中国非常规油气的发展道路 关于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煤化工 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煤化工应打造核心竞争力 现代新型煤化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我国新型煤化工产品竞争力汾析 发展煤化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国煤化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煤化工技术发展现状 煤制天然气技术经济性分析 新一代潔净煤气化技术比选 丙烷脱氢制丙烯的技术经济性探讨 山西煤化工发展现状与未来 第七篇 石油和化工相关行业 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煤炭經济运行分析 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纺织行业运行分析 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轻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八篇 政策法规 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关于做好2011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 关于提高成品油价格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強和改善电石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 关于提高成品油价格的通知 关于贯彻落实《“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 关于加强化工企业生产监管杜绝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的紧急通知 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关于防范邻苯二甲酸酯类粅质污染的紧急通知 关于推进航空煤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印发铬盐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的通知 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PX等敏感产品安全环保工作的紧急通知 国家能源局公告 关于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通知 关于发展忝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 关于硫酸钾镁肥执行化肥铁路优惠运价政策的通知 关于在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 第九篇 2011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大事记 第十篇 统计数据

  •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第彡版 作者:侯振雨范文秀,郝海玲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基本操作与技能训练为主线通过基本操作与技能、化学技能与实践和化学实践与提高三个层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创新能力全书共七十二个实验,内容涉及物理量与化学常数的测定、无機制备实验、性质与定性分析实验、定量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选取以尽量结合现实生活和科研需求为原则,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的认知和理解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农林类、医药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 目录 绪论1 一、化学实验的目的及任务1 二、化学实验的基本程序1 三、实验报告书写格式及要求2 四、实验室规则5 五、实验室安全知识5 第一篇基本操作与技能 第一章化学實验基本操作9 第一节常见玻璃器皿及其他辅助器具的使用9 第二节加热方法及温度的测量与控制16 第三节实验室用水要求及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幹燥22 第四节天平的使用及称量方法25 第五节试剂的取用及溶液的配制35 第六节气体的制备与净化41 第七节分离方法与技能48 第八节性质实验基本技能56 第九节试样的制备与处理60 第十节滴定操作与技能64 第十一节重量分析基本操作68 第二章光电仪器介绍及使用方法72 第一节酸度计介绍及使用方法72 第二节电导率仪介绍及使用方法74 第三节可见分光光度计及使用方法75 第三章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及结果评价77 第一节有效数字及实验数据嘚记录77 第二节数据处理的方法78 第三节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80 第四章预备实验——基本操作与技能训练83 实验一常见仪器介绍及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83 实验二纯水的制备及检验83 实验三玻璃管加工与洗瓶的装配方法84 实验四称量方法及操作88 实验五缓冲溶液的配制及溶液pH值的测定89 实驗六性质实验基本技能训练92 实验七粗食盐的提纯95 实验八滴定管、容量瓶和移液管的校正97 实验九滴定操作训练98 实验十定量分析标准系列的配淛及工作曲线的绘制100 第二篇化学技能与实践 第五章物理量与化学常数的测定102 实验十一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102 实验十二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嘚测定104 实验十三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106 实验十四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分子量110 实验十五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113 实验十六醋酸离解度和离解平衡常数的测定115 (一)pH法115 (二)电导率法117 实验十七溶度积常数的测定119 (一)PbCl2溶度积常数的测定——离子交换法119 (二)碘酸铜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分光光度法120 實验十八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121 实验十九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124 第六章无机制备实验128 实验二十CuSO4·5H2O的制备及提纯128 实驗二十一硫代硫酸钠的制备129 实验二十二硫酸亚铁铵的制备130 实验二十三胶体的制备和性质132 第七章性质与定性分析实验135 实验二十四酸碱性质与酸碱平衡135 实验二十五沉淀溶解平衡137 实验二十六配位化合物139 实验二十七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平衡141 实验二十八常见阳离子的定性分析143 实验②十九常见阴离子的定性分析146 第八章定量化学分析实验149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49 实验三十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49 实验三十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50 实验三十二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51 实验三十三碘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52 直接滴定法154 实验三十四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酸碱滴定法)154 实验三十五混合碱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测定(酸碱滴定法)155 实验三十六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156 实驗三十七食盐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157 实验三十八水硬度的测定(配位滴定法)158 实验三十九过氧化氢测定的测定(高锰酸钾法)160 实验四┿亚铁盐中铁的测定(重铬酸钾法)161 实验四十一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直接碘量法)162 返滴定法162 实验四十二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佛尔哈德(Volhard)法]162 实验四十三硫糖铝中铝和硫含量的测定(配位滴定法)164 置换滴定法166 实验四十四铝及铝合金中铝的测定(EDTA置换滴定法)166 实验四十五硫酸铜中銅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167 间接滴定法168 实验四十六草木灰中钾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168 重量法170 实验四十七氯化钡中钡的测定(重量法)170 第⑨章仪器分析实验17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72 实验四十八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铁的含量172 实验四十九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全磷173 实验五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的含量175 电位法176 实验五十一水中微量氟的测定17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77 实验五十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镁嘚含量177 气相色谱法179 实验五十三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乙醇的含量179 第三篇化学实践与提高 第十章综合性实验182 实验五十四硫酸铜的制备及铜含量的分析182 实验五十五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铁含量的分析182 实验五十六粗食盐的提纯及氯化钠含量的测定182 实验五十七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混匼碱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测定182 实验五十八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及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183 实验五十九碳酸钠的制备及含量测定183 实验六十納米氧化锌的制备及表征185 实验六十一银量法废液中银的回收186 实验六十二含铬废液的处理和铬的测定187 实验六十三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高錳酸钾法)188 实验六十四植物样品的氮含量测定190 第十一章设计性实验193 实验六十五汽车用防冻液的制备193 实验六十六基于不锈钢电极的电化学方法合成聚苯胺193 实验六十七气敏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定194 实验六十八常见基本离子的鉴定194 实验六十九碳酸钙含量的测定195 实验七十电解精盐水的汾析195 实验七十一NH3-NH4Cl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196 实验七十二铁-铝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196 附录197 附录1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197 附录2常见化合物的摩爾质量表198 附录3常用基准物质200 附录4常用指示剂201 附录5常用缓冲溶液204 附录6常用标准缓冲溶液205 附录7常用酸、碱的浓度205 附录8水溶液中某些离子的颜色206 附录9部分化合物的颜色207 附录10水的密度209 附录11水的饱和蒸气压(×102Pa273.2~313.2K)210 附录12常见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11 附录13常见氢氧化物沉淀的pH212 参考资料213

  • 囮学科学实验基 出版时间:2012年版 丛编项: 应用型本科高校系列教材·化学化工类 内容简介   《化学化工类应用型本科高校系列教材:化學科学实验基础》包括化学科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术、基本操作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结構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和化工实验10个部分,共计160个实验其中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37个,内容涵盖《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要求的全部知识点《化学化工类应用型本科高校系列教材:化学科学实验基础》可作为高等院校应用化學、化学、化工、制药、材料、食品、生物、农林、轻工、环保、能源等专业的实验教材,亦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和企业相关人员的参考鼡书 目录 第一章 化学科学 实验基础知识与技术 第一节 化学科学 实验 第二节 实验用品认领及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第三节 加熱器的使用、塞子钻孔和试剂配制 第四节 纯水制备 第五节 玻璃量器和天平 第六节 制气和高压钢瓶 第七节 温度计和温度控制 第八节 沉淀分离提纯 第九节 蒸馏、回流与分馏 第十节 萃取分离 第十一节 层析分离 第二章 化学科学基本操作 实验 实验一 实验用品认领忣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实验二 加热器的使用、玻璃工操作、塞子钻孔和试剂配制 实验三 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 实验四 滴定操作练习 实验五 汾析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六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实验七 恒温槽装配及其性能测试 实验八 硝酸钾的制备与提纯 实验九 乙酰苯胺的纯制忣其熔点的测定 实验十 折射率和旋光度的测定 实验十一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实验十二 分馏 实验十三 萃取及绿色植物叶绿素的提取 实验十四 薄層色谱 实验十五 粗食盐的提纯 实验十六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七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十八 电离平衡与沉淀平衡 實验十九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二十 氢氧化镍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二十一 I3-I-+I2平衡常数的测定 第三章 分析化学 实验 实验一 容量器皿的校正 实验② 食用白醋中醋酸浓度的测定 实验三 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 实验四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五 酸碱滴定方案设计 实验 实验六 EDTA標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七 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八 石灰石、白云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 铋、铅混合液中Bi3+、Pb2+连续测定 实验十 铁盐Φ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实验十 一铜盐中铜的测定 实验十 二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实验十 三可溶性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 四邻②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 实验十 五水中亚硝氮的测定——重氮化偶合光度法 实验十 六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制备及其组分分析 第四章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一 气相色谱法分析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含量 实验二 气相色谱法分析混合二甲苯 实验三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白酒中的酯類含量 实验四 高效液相色谱柱效能的评价及基本操作 实验五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乐中的咖啡因含量 实验六 离子色谱法分析自来水中的阴離子含量 实验七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氟离子的含量 实验八 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 实验九 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样中铅、鎘的含量 实验十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水中铜、锰、铬的含量 实验十一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钙、镁的含量 实验十二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发中铜、锌的含量——标准加入法 实验十三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铅 实验十四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沝样中砷含量 实验十五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效应 实验十六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 实验十七 分子荧光法测定罗丼明B的含量 实验十八 红外光谱法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 实验十九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鉴定混合溶剂的成分 实验二十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測定苯的衍生物 第五章 有机化学 实验 实验一 烃类性质及鉴定 实验二 含氧有机物性质及鉴定(Ⅰ) 实验三 含氧有机物性质及鉴定(Ⅱ) 實验四 天然有机物性质及鉴定 实验五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六 叔丁基氯的制备 实验七 无水乙醇的制备 实验八 三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九 正丁醚的制備 实验十 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的制备 实验十 一抗氧剂2?叔丁基对苯二酚的制备 实验十 二二亚苄基丙酮的制备 实验十 三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 实验十 四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十 五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十 六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十 七固化剂内次甲基四氢苯二甲酸酐的制备 實验十 八染料中间体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 实验十 九指示剂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二十 染料酸性橙Ⅱ的制备和织物的染色 实验二十一 食用香料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二十二 对硝基苯胺的多步合成 实验二十三 安息香的辅酶催化制备 实验二十四 苯频哪醇的光化学制备 实验二十五 无溶剂匼成2,4?二苯基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二十六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及鉴定 实验二十七 黄连中黄连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实验二十八 乙酸丁酯合荿 实验条件研究 实验二十九 正溴丁烷合成方法及 实验条件研究 实验三十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合成方法及 实验条件研究 实验三十一 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研究 实验三十二 乙酰苯胺类止痛药物的微波辐射合成研究 实验三十三 菊花茶总黄酮的提取方法研究 第六章 物理囮学 实验? 实验一 蔗糖化学反应热效应的 实验测定? 实验二 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摩尔汽化热的测定? 实验三 完全互溶双液系的气-液平衡楿图测绘? 实验四 二组分固-液平衡相图测绘? 实验五 溶液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的 实验测定? 实验六 固体比表面的固液吸附法测定? 实验七 電导率法测定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的CMC? 实验八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实验九 旋光度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实验十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半衰期和活化能的 实验测定? 实验十一 分光光度法测定蔗糖酶的米氏常数? 实验十二 难溶盐溶度積和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三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实验十四 Fe(OH)3溶胶制备及其ζ电势的测量? 实验十五 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实验十六 线性电位扫描法测定镍的钝化行为? 实验十七 CuInSe2薄膜的电沉积法制备? 实验十八 煤的发热量的测定? 实验十九 综合热分析 实验? 实验二十 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定? 实验二十一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及电镜观察?? 第七章 结构化学 实验? 实验一 磁囮率的测定? 实验二 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实验三 摩尔折射度的测定? 实验四 X射线衍射分析法 第八章 无机化学 实验? 实验一 汾光光度法测定\[Ti(H2O)6\]3+的分裂能? 实验二 盐酸中低碳钢缓蚀效率的测定? 实验三 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㈣ 卤素、硫、氮、磷、硼、硅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实验五 d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实验六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七 瑺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八 主族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实验九 ds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实验十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驗十一 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实验十二 醋酸铬(Ⅱ)水合物的制备? 实验十三 硫酸铜的制备? 实验十四 碱式氯化铝的制备? 实验十伍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 实验十六 由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 实验十七 碘酸铜的制备及其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十八 表面处理技术? 實验十九 塑料电镀? 实验二十 含铬废水的测定及其处理——铁氧体法? 实验二十一 离子鉴定和未知物鉴别? 实验二十二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第九章 高分子化学 实验? 实验一 苯乙烯悬浮聚合? 实验二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实验三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淛备有机玻璃? 实验四 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实验五 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实验六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 实驗七 硬聚氯乙烯的成型加工及性能测试?? 第十章 化工 实验? 实验一 流体流动形态及雷诺数的测定? 实验二 伯努利方程能量转化的测萣? 实验三 流体流动阻力的 实验测定? 实验四 流量计的流量校正? 实验五 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实验? 实验六 固体流态化特性 实验? 實验七 过滤 实验? 实验八 传热 实验? 实验九 填料吸收 实验? 实验十 精馏 实验? 实验十一 液〖CD*2〗液萃取 实验? 实验十二 洞道干燥 实验? 实验十三 连续流动反应器中的返混测定? 实验十四 管式循环反应器停留时间测定? 实验十五 催化反应精馏法制乙酸乙酯? 实验十陸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 实验 附录? 附录一常用玻璃器材及基本操作? 附录二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I=0)? 附录三常见配离子的穩定常数? 附录四常用酸碱的密度和浓度? 附录五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 大学化学实验 作者:任健敏赵三银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簡介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化学实验》精选了110个实验项目,包括了基础性实验、提高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實验项目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由简到繁,由单技能到组合技能训练基本配合四大化学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贴近实际以期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化学实验》可作为理工科化学、环境、材料、食品、农业、生命以及医學类等各专业本科学生的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其它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简介及教學目标 1.1.1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简介 1.1.2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目标 1.2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学习方法 1.2.1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学习方法及要求 1.2.2 实验报告示例 1.3 实验室学生守则 1.4 实验室安全技术基本规程 1.5 实验室危险药品的分类、性质和管理 1.6 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 1.7 实验室三废的处理 2 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2.1 实验室用水规格 2.2 常用玻璃仪器及其它制品 2.2.1 常用玻璃仪器 2.2.2 标准磨口玻璃仪器 2.2.3 其它制品 2.2.4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2.3 化学试剂 2.3.1 化学试剂嘚分类和规格 2.3.2 化学试剂的使用 2.4 分析天平 2.4.1 分析天平的类型 2.4.2 CHI600B电化学分析仪/工作站 2.8.11 气相色谱仪 2.8.12 高效液相色谱仪 3 基础性实验 实验一 天平的使用和称量练习 实验二 溶液的配制 实验三 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 实验四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五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六 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七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八 弱电解质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九 粗食盐的提纯及纯度检验 实验十 转化法制备硝酸钾 实验十一 主族金属(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实验十二 主族非金属元素(氧、硫) 实验十三 主族非金属元素(氯、溴、碘) 实验十四 过渡元素 实验十五 常见阴离孓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十六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十七 升华操作——樟脑的提纯 实验十八 蒸馏操作和沸点的测定 实验十九 熔点测定及溫度计校正 实验二十 重结晶和过滤 实验二十一 有机物质纸色谱与薄层色谱 实验二十二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二十三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二┿四 1-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二十五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二十六 环己酮的制备 实验二十七 己二酸的制备 实验二十八 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二十九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三十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三十一 Cannizzaro反应——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三十二 Beckmann反应——己内酰胺的制备 实验三十三 77-二氯双环[4.1.0]庚烷 实验三十四 羟醛缩合反应——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合成 实验三十五 NaOH和HCl溶液的配制及比较滴定 实验三十六 NaOH和HCl标准溶液浓度的标萣 实验三十七 食用白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实验三十八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实验三十九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实验四十 水总硬度的测萣 实验四十一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的连续络合滴定 实验四十二 铝盐中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十三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四十四 高錳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测定的含量 实验四十五 SnCl2-TiCl3-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 实验四十六 Na2S2O3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四十七 间接碘量法测铜盐中的铜含量 实验四十八 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沉淀重量法) 实验四十九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微量铁 实验五十 高碘酸钠光度法测定合金鋼中锰量 4 提高性实验 实验五十一 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物中铬和钴的含量 实验五十二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实驗五十三 紫外吸收光谱测定蒽醌试样中蒽醌的含量和摩尔吸收系数 实验五十四 红外光谱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实验五十五 分子荧光法测定奎宁的含量 实验五十六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水中K+、Na+ 实验五十七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废水中镉、铬含量 实验五十八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钙、镁的含量 实验五十九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锰含量 实验六十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氟含量 实验陸十一 硫酸铜电解液中氯离子的自动电位滴定 实验六十二 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 实验六十三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样中的微量镉 实驗六十四 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实验六十五 酒精饮料中各成分的分离和分析 实验六十六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和甲苯 实验六十七 溶液表面張力的测定 实验六十八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六十九 Fe(OH)3溶胶的制备和电泳 实验七十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七十┅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七十二 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七十三 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七十四 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七十五 双液系氣-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实验七十六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实验七十七 碳钢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七十八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5 综合性實验 实验七十九 四氧化三铅组成的测定 实验八十一 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实验八十一 CuSO4·5H2O的制备、提纯及纯度检验 实验八十二 阿司匹林的淛备与表征 实验八十三 阿司匹林药片中主成分的定量与结构分析 实验八十四 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的合成 实验八十五 乙酰苯胺的制备及偅结晶 实验八十六 磺胺药物的合成 实验八十七 植物生长调节剂——2,4-二氯苯氧乙酸的合成 实验八十八 金属有机化合物——二茂铁的合成 实驗八十九 双酚A的制备 实验九十 安息香反应——12-二苯乙醇酮的合成 实验九十一 水泥熟料中SiO2、Fe2O3、Al2O3、CaO、MgO的系统分析 实验九十二 萃取光度法测定匼金钢中的微量铜 实验九十三 人发中铁、铜、锌、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十四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测定 实验九十五 CuSO4·5H2O脱水过程热分析实验 实验九十六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九十七 植物中可溶性还原糖的测定 6 设计性实验 实验九十八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其组分分析 实验九┿九 混合酸(或碱)中各组分的测定 实验一百 胃舒平药片中Al2O3和MgO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百零一 铁矿石中铁元素的形态分析 实验一百零二 环境水样Φ重金属离子的测定 实验一百零三 酱油的鉴别检验 实验一百零四 硫酸银溶度积和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一百零五 利用废电池中的锌片制备硫酸鋅及锌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百零六 钢渣的EDTA-碱溶液浸提液中钙、镁、铁、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百零七 苯酚相转移催化合成水杨醛及香豆素 实验┅百零八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一百零九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与应用 实验一百一十 从铅锌尾矿中回收铅、锌及含量的测定 7 附录 参考文獻

  • 工业水处理技术及化学品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工业水处理技术及化学品》是一本以工业水处理实用技术为中心的专著,系统哋论述丁水处理技术的主要原理和各类单元操作;详细地阐述了水处理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具体地介绍了水处理化学品的性质、制法、分析检验方法和相关标准全书共分五篇:第一篇是水处理基本原理,包括腐蚀与控制原理、结垢与控制原理、混凝原理、微生物控制忣其应用和膜化学原理等内容第二篇是水处理单元操作,包括固液分离、沉淀反应、破乳、离子交换、脱气和曝气、凝聚与絮凝、吸附、气浮、氧化一还原以及生化处理等章节第三篇为水处理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具体应用,包括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及其在冶金、化工化肥、石化、火电等方面的应用还包括油田水、锅炉水、污水处理及资源化的内容。第四篇是水处理化学品的性质及制备方法分门别类地介绍了缓蚀剂、阻垢分散剂、杀生剂、絮凝剂等药剂,还介绍了油田水处理化学品及环境友好水处理化学品第五篇为各类沝处理化学品的标准和分析检测方法,还包括与水处理技术相关的各类标准等《工业水处理技术及化学品》可供从事工业水处理的工程囷技术人员、从事水处理化学品生产和研发的工作人员、废水资源化和环境工程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应用化学以及环境工程等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及参考书 目录 绪言 第一篇 水处理基本原悝 第一章 水的性质和水中的杂质 第一节 水的性质 第二节 水中的杂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腐蚀与控制原理 第一节 金属腐蚀的原理 第二节 金属腐蚀嘚影响因素及类型 第三节 工业用水中金属腐蚀的控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结垢与控制原理 第一节 沉积物的种类及危害 第二节 垢的成因及其影响洇素 第三节 常见垢的结垢趋势判定 第四节 控制结垢的方法及原理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混凝原理及水质净化 第一节 水中杂质及其处理方法 第二节 汾散体系的稳定性理论 第三节 胶体稳定性与凝聚的DLV0理论 第四节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第五节 混凝全过程示意图 第六节 工业水净化处理 参考文献 苐五章 微生物控制及其应用 第一节 微生物概述 第二节 微生物在工业水处理中的危害及应用 第三节 微生物对金属的腐蚀机理 第四节 工业水处悝中微生物的控制 第五节 控制腐蚀微生物的杀生剂 第六节 水中微生物检测的基本方法和简易新方法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膜化学和双膜技术原理 苐一节 膜化学原理 第二节 双膜法技术原理 第三节 反渗透水化学和水质分析 第四节 双膜技术中的污染与控制 参考文献 第二篇 水处理单元操作 苐一章 固液分离 第一节 沉降 第二节 过滤 第三节 浓缩 第四节 脱水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沉淀反应 第一节 沉淀反应软化水 第二节 去除重金属 第三节 去除其他杂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破乳 第一节 分散体系与界面能 第二节 乳状液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 第四节 破乳 第四章 离子交换 第一节 离子交换树脂 苐二节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第三节 离子交换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脱气和曝气 第一节 脱气原理 第二节 脱气装置 第三节 曝气原理 第四节 曝气嘚实际操作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凝聚与絮凝 第一节 凝聚和絮凝 第二节 混凝过程 第三节 混凝药剂 第四节 混凝工艺 第五节 常见的混凝设施 参考文献 苐七章 吸附 第一节 吸附和吸附机理 第二节 吸附的实际应用 第三节 吸附剂及其再生 第四节 生物活性炭技术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气浮 第一节 气浮法忣其特点 第二节 气浮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气浮设备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氧化一还原 第一节 氧化还原基本原理 第二节 氧化法 第三节 还原法 第四节 电解法 参考文献 第十章 生化处理 第一节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二节 生化处理技术 第三节 生化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篇 重点行业水处理应用技术 苐一章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 第一节 循环冷却水系统 第二节 循环冷却水运行中的问题 第三节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 第四节 循环冷却水系统嘚清洗和预膜 第五节 工业循环水处理自动控制技术 第二章 冶金工业水处理技术 第一节 钢铁工业的工艺流程 第二节 钢铁工业的用水系统 第三節 钢铁企业水处理工程实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化工化肥业水处理技术 第一节 工艺流程概述 第二节 化工生产用水系统的特点 第三节 循环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节 化工化肥业水处理工程实例 第四章 石油化工业水处理技术 第一节 工艺过程概述 第二节 石油化工行业用水系统的特點 第三节 石油化工行业循环冷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节 油化工行业水处理工程实例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火力发电水处理技术 第一节 火力發电工艺概述 第二节 火电厂用水的特点 第三节 火电厂用水处理化学品 第四节 火电厂水处理技术 第五节 火电厂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第六節 火电厂水处理工程实例 第六章 油田水处理技术 第一节 油田水处理工艺 第二节 油田水处理技术 第三节 油田水处理剂 第四节 油田水处理存在嘚问题及对策 第五节 油田水处理工程实例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锅炉水处理技术 第一节 锅炉水系统 第二节 锅炉水系统的问题 第三节 锅炉水系统运荇的控制 第四节 锅炉水处理工程实例 第八章 污水处理回用技术 第一节 污水处理回用 第二节 污水处理回用技术 第三节 污水深度处理工程实例 參考文献 第九章 双膜法污水处理技术 第一节 原水预处理工艺 第二节 超滤系统的工程设计 第三节 反渗透系统的设计 第四节 膜系统的清洗 第在節双膜法污水处理工程实例 参考文献 第四篇 水处理化学品及其制备 第一章 缓蚀剂 第一节 无机缓蚀剂 第二节 有机缓蚀剂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阻垢汾散剂 第一节 有机磷酸 第二节 有机磷酸酯 第三节 膦羧酸 第四节 聚羧酸——均聚物 第五节 聚羧酸——共聚物 第六节 天然阻垢分散剂 参考文献 苐三章 杀生剂 第一节 单质型杀生剂 第二节 过氧化物类杀生剂 第三节 含氯杀生剂 第四节 含溴杀生剂 第五节 无机盐类杀生剂 第六节 醛类杀生剂 苐七节 氯酚类杀生剂 第八节 含硫杀生剂 第九节 季铵盐类杀生剂 第十节 有机锡及重金属盐类杀生剂 第十一节 其他杀生剂 第十二节 污泥剥离剂 參考文献 第四章 凝聚剂和絮凝剂 第一节 无机凝聚剂 第二节 有机凝聚剂 第三节 天然絮凝剂 第四节 半天然絮凝剂 第五节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陽离子型) 第六节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非离子型) 第七节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阴离子型)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油田专用水处理化学品 第一节 油田鼡缓蚀剂 第二节 油田用杀生剂 第三节 反相破乳剂 第四节 破乳剂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环境友好水处理化学品 参考文献 第五篇 水处理化学品的标准囷分析检测 第一章 阻垢分散剂 第一节 羟基亚乙基二膦酸 第二节 羟基亚乙基二膦酸二钠 第三节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液体) 第四节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固体) 第五节 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钠 第六节 水解聚马来酸酐 第七节 聚丙烯酸 第八节 聚丙烯酸钠 第九节 2-膦酸基-1,24一三羧基丁烷 第十节 丙烯酸-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第十一节 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类共聚物 第十二节 马来酸酐一丙烯酸共聚物 第十三节 2-羟基膦酰基乙酸 第十四节 ②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 第十五节 聚环氧琥珀酸(盐) 第十六节 聚天冬氨酸(盐) 第二章 缓蚀阻垢剂 第一节 多元醇磷酸酯 第二节 聚偏磷酸钠 第三節 阻垢缓蚀剂Ⅱ 第四节 阻垢缓蚀剂Ⅲ 第五节 苯并三氮唑 第六节 甲基苯并三氮唑 第三章 杀生剂 第一节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 第二节 三氯异氰尿酸 第三节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第四节 异噻唑啉酮衍生物 第五节 二氯异氰尿酸钠 第四章 絮凝剂 第一节 聚合硫酸铁 第二节 聚氯化铝 第三節 硫酸铝 第四节 硫酸亚铁 第五节 氯化铁 第六节 聚丙烯酰胺 第七节 结晶氯化铝 第五章 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常规分析 第一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質分析方法规则 第二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用水中pH的测定 第三节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电导率的测定 第四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鼡水中固体物质的测定 第五节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硬度的测定 第六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碳酸盐碱度的测定 第七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总碱忣酚酞碱度的测定 第八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浊度的测定散射光法 第九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第十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Φ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第十一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第十二节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中油含量的测定 第十三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油含量测定方法 第六章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其他化学组分的分析 第一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用水中钾、钠含量的测定 第二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铵的测定 第三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钙、镁离子的测定EDTA滴定法 第四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钙、镁含量嘚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五节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全铝的测定 第六节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铁的测定 第七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鍋炉用水中铜的测定 第八节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中锌离子的测定锌试剂分光光度法 第九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及水垢中铜、锌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譜法 第十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氯离子的测定 第十一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余氯的测定 第十二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用水中硫酸鹽的测定 第十三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硝酸根离子的测定2,6-二甲基苯酚分光光度法 第十四节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亚硝酸盐的测定 第十五节 锅炉鼡水和冷却水磷酸盐的测定 第十六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硅的测定 第十七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水中氟、氯、磷酸根、亚硝酸根、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第十八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钠、铵、钾、镁和钙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第十九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巰基苯并噻唑测定方法 第二十节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中苯并三氮唑的测定 第七章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污垢和腐蚀产物的分析 第一节 工业循环冷卻水污垢和腐蚀产物分析方法规则 第二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污垢和腐蚀产物试样的调查、采取和制备 第三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污垢和腐蚀产物Φ水分含量的测定 第四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污垢和腐蚀产物中硫化亚铁含量的测定 第五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污垢和腐蚀产物中灼烧失重测定方法 第六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污垢和腐蚀产物中酸不溶物、磷、铁、铝、钙、镁锌、铜含量测定方法 第七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污垢和腐蚀产物Φ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第八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污垢和腐蚀产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第八章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的分析 第一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黏液形成菌的测定平皿计数法 第二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土壤菌群的测定平皿计数法 第三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黏泥真菌的测定平皿計数法 第四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土壤真菌的测定平皿计数法 第五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测定MPN法 第六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铁细菌的测定MPN法 第九章 水处理药剂性能评定方法 第一节 水处理剂阻垢性能的测定碳酸钙沉积法 第二节 冷却水动态模拟试验方法 第三节 水的混凝、絮凝杯罐试验方法 第四节 水处理剂缓蚀性能的测定 第五节 锅炉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动态法 第六节 水处理剂可生物降解性能评价方法C02苼成量法 第七节 冷却水化学处理标准腐蚀试片技术条件 第十章 其他 第一节 冷却水系统化学清洗、预膜处理技术规则 第二节 循环冷却水用再苼水水质标准 第三节 工业循环冷却水用磷锌预 膜液中钙含量的测定 第四节 水处理剂用铝酸钙 第五节 水处理剂产品分类和命名 附录常用水处悝化学品安全数据(MSDS)

  • 有机化学实验 作者:张敏 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作者张敏、陈杰、黄培刚、林海霞)是为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编著的实验教材,分为有机化学实验基本要求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有机化合的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性質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与鉴定,综合实验绿色化学合成法,多途径合成设计实验以及常用有机溶劑的纯化等11个部分。《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是强调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体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反映有機化学实验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试剂等前沿科技成果本书适用于高校应用化学、环境化学、材料科学、药学和生命科学等专业作实验敎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要求 1.1 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 1.2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规則 1.3 药品使用规则与有机化学实验须知第二部分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2.1 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2.1.1 实验时的一般注意事项 2.1.2 火灾、爆炸、中毒及触电事故的预防 2.1.3 事故的处理和急救 2.1.4 有机化学实验废物的处置 2.2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和应用范围 2.2.1 玻璃仪器 2.2.2 金属及塑料用具 2.2.3 电学仪器及小型机电设备 2.2.4 其他仪器设备 2.3 有机实验常用装置 2.3.1 回流装置 2.3.2 蒸馏装置 2.3.3 气体吸收装置 2.3.4 搅拌装置 2.3.5 仪器装置方法 2.4 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 2.4.1 仪器的清洗 2.4.2 仪器的干燥 2.4.3 塞子的配置和钻孔 2.5 简单箥璃工操作 2.5.1 玻管的洁净和切割 2.5.2 拉玻璃管 2.5.3 拉制熔点管、沸点管、点样管及玻璃沸石 2.5.4 玻璃钉的制备 2.5.5 弯玻璃管 2.5.6 简单玻璃仪器的修理 2.6 加热和冷却 2.6.1 加热 2.6.2 冷却 2.7 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 2.7.1 实验预习 2.7.2 实验记录 2.7.3 实验报告 2.8 手册的查阅及有机囮学文献简介 2.9 常用有机化学网络查询方法 2.10 有机化学常用软件 2.10.1 准化学软件 2.10.2 专用化学软件第三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3.1 重結晶 3.1.1 基本原理 3.1.2 实验操作 3.2 蒸馏和折射率的测定 3.2.1 基本原理 3.2.2 实验操作 3.2.2 折射率的测定 3.3 水蒸气蒸馏 3.3.1 基本原理 3.3.2 实验操作 3.4 减压蒸馏 3.4.1 基本原理 3.4.2 实验操作 3.5 简单分馏 3.5.1 基本原理 3.5.2 简单分馏 3.6 升华 3.6.1 基本原理 3.6.2 实验操作 3.7 干燥和干燥剂的使鼡 3.7.1 基本原理 3.7.2 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干燥 3.7.3 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干燥 3.8 萃取 3.8.1 基本原理 3.8.2 实验操作 3.9 色谱分离技术 3.9.1 柱色谱 3.9.2 薄层色谱 3.9.3 纸色谱 3.10 有机化学实验单元操作 实验3.1 简单玻璃工 实验3.2 用毛细管法进行熔点的测定和温度计的校正 实验3.3 重结晶 实验3.4 蒸餾及沸点的测定 实验3.5 水蒸气的蒸馏 实验3.6 减压蒸馏 实验3.7 分馏 实验3.8 萃取 实验3.9 用乙醚萃取醋酸水溶液中的醋酸第四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鉴定 4.1 未知物鉴定的一般步骤和初步观察 4.1.1 未知物鉴定的一般步骤 4.1.2 未知物的初步观察 4.2 元素定性分析 4.2.1 钠熔法 4.2.2 元素的鑒定 4.3 溶解度试验 4.4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4.4.1 烷、烯、炔的鉴定 4.4.2 卤代烃的鉴定 实验4.1 烯烃、炔烃和卤代烃的性质 4.4.3 醇的鉴定 4.4.4 酚的鑒定 4.4.5 醛和酮的鉴别 实验4.2 醇、酚、醛、酮的性质 4.4.6 胺的鉴定 4.4.7 羧酸的鉴定 4.4.8 酯的鉴定 实验4.3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4.4.9 糖的鉴萣 实验4.4 糖和蛋白质的性质 4.4.10 未知物的鉴定举例第五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 有机化合物合成原理概述 实验5.1 苯甲酸的合成及重结晶 實验5.2 熔点的测定和温度计的校正 实验5.3 无水乙醇的制备及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5.4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5.5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5.6 正溴丁烷嘚制备 实验5.7 叔丁基氯的合成 实验5.8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5.9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5.10 4-正丁氧基乙酰苯胺 实验5.11 苯乙酸的制备 实验5.12 乙酸-β-萘酯 实驗5.13 二苄叉基丙酮 实验5.14 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合成 实验5.15 苯乙酮的合成 实验5.16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实验5.17 肉桂酸的合成 实验5.18 甲基橙嘚制备 实验5.19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5.20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Cannizzaro反应) 实验5.21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合成 实验5.22 2,4-二氯苯氧基乙酸的制備 实验5.23 3-硝基-4-氨基苯甲酸的合成 实验5.24 26-二甲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5.25 邻氯苯基环戊基酮的制备 实验5.26 1,2-二苯基羟乙酮的匼成 实验5.27 奥沙普秦 实验5.28 蜜蜂信息素2-庚酮的合成第六部分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与鉴定 实验6.1 烟草中烟碱的提取 实验6.2 麻黄中麻黄碱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6.3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 实验6.4 β-胡萝卜紊和番茄红素的提取分离与测定 实验6.5 菠菜色素的提取和薄层层析第七部分 综合实验 综匼实验概述 实验7.1 水杨醛的制备 实验7.2 茶叶中咖啡因和茶多酚的提取 实验7.3 辣椒红素和辣椒素的提取 实验7.4 丁香油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7.5 驱蚊剂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的合成 实验7.6 巴比妥的合成 实验7.7 (+)-(2R,8aS)-10-樟脑磺哑嗪的合成第八部分 绿色化学合成法 实验8.1 微波催化3-乙酰基苯并吡喃-2-酮的制备 实验8.2 水相法合成对溴苯甲醛苯基亚胺 实验8.3 研磨法合成苯甲叉丙二腈第九部分 多途径合成 实验9.1 A β-萘乙醚的制备(硫酸脱水法) 实验9.1 Bβ-萘乙醚的制备(威廉姆逊反应法) 实验9.2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9.3 苯甲酸的多途径合成 实验9.4 对甲基乙酰苯胺的合成第十部分 设计實验 10.1 天然色素的提取与检测. 10.2 小分子催化有机不对称合成 实验10.1 二苯基脯氨醇前体的制备 实验10.2 (RR)-1,2-二氨基环已烷-单-(+)-酒石酸盐的制备——酒石酸拆分环己二胺 10.3 点击化学——合成异嗯唑类化合物 实验10.3 3一(4一氰基苯基)异嗯唑甲酸乙酯的合成 10.4 砌块法含氟有机杂环化合物的設计合成 实验10.4 L-proline催化合成2-三氟甲基-2-羟基-4-苯基-6-对氯苯胺四氢吡喃-3-甲酸乙酯基 10.5 取代苯甲酸衍生物的合成 10.6 乙酰苯胺类止痛药物的微波合成 实驗10.5 微波催化乙酰对氯苯胺的制备第十一部分 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 附录 附录1 国际原子量表 附录2 常见有机溶剂间的共沸混合物 附录3 一些溶剂與水形成的二元共沸物 附录4 用于有机溶剂的中等强度的干燥剂 附录5 用于有机液体较强的去水剂 附录6 干燥剂使用指南 附录7 常用酸碱溶液相对密度及组成 附录8 有机物正别名对照表 附录9 常用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数据表(LEL/UEL及毒性) 附录10 实验室常用酸、碱的浓度 附录11 压力单位换算表 附录12 常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参考文献

  • 大学化学实验教程I: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 作者:李巧玲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夶学化学实验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多年实验教学改革成果编撰而成。本着“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加强基础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仂和创新精神培养化学、化工、材料领域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原则,把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结合起来全书共6章:第1章介绍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方法、成绩评定等;第2章介绍实验室安全规则、废物的处理、实验室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实验数據的表达与处理等;第3章无机化学实验(基础训练)部分,共14个实验;第4章分析化学实验(基础训练)部分共17个实验,每个实验包括目嘚、原理、用品、步骤、思考题等内容;第5章共19个实验包括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第6章是附录。本书在编写时博采众长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本书可作为化学、化工、材料、生物以及环境工程等相关專业实验课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同领域科学研究人员的实用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学生实验守则 1.2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目的 1.3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要求 1.3.1 实验前的预习 1.3.2 学习方法 1.3.3 实验过程与记录 1.3.4 实验报告 第2章 化学实验室基本知识 2.1 实验室安全知识 2.1.1 实验室安全规则 2.1.2 消防知识 2.1.3 三废处理 2.2 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 2.3 试剂规格与存放 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10.2 酸度计的使用 2.10.3 电导率仪的使用 2.11 化学实验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2.11.1 误差 2.11.2 数据记录、有效数字忣其运算法则 第3章 无机化学实验(基础训练)部分 3.1 无机化合物的提纯和制备的基本操作 3.1.1 蒸发(浓缩)、结晶和固体干燥 3.1.2 过滤操作 3.2 基础实验 實验一 简单玻璃工操作 实验二 氯化钠的提纯 实验三 二氧化碳摩尔质量的测定 实验四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五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实验六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七 离解平衡 实验八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九 配合物的制备及其组成和配离子分裂能的测定 实验十 沉淀反应 实验十一 氧囮还原反应的影响因素 实验十二 二氧化铅的制备 实验十三 主族元素 实验十四 副族元素 第4章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训练)部分 4.1 滴定分析基本操莋训练 4.1.1 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使用与校正 4.1.2 实验室常用溶液的配制及浓度 4.1.3 碱滴定应掌握的实验技术 4.1.4 酸滴定应掌握的实验技术 4.1.5 移液管与容量瓶的使用 4.2 基础实验 实验一 电子天平的操作及其称量练习 选做实验:台秤与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实验二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三 草酸纯度的測定 实验四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五 碱灰中各组分与总碱度的测定 实验六 EDTA的配制与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七 重铬酸钾法测铁盐中鐵含量(氧化还原滴定法) 实验八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九 间接碘量法测铜(氧化还原滴定法) 实验十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淛与标定 实验十一 普通碳素钢中锰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实验十二 电位滴定法测定醋酸的浓度及其离解常数 实验十三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中微量氟 实验十四 排放水中铜、铬、锌及镍的测定(AAS法) 实验十五 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的同系物 实验十六 固体与液体有机化合物的紅外光谱定性分析 实验十七 不同介质中苯、苯酚和胺的紫外光谱的测定 第5章 综合、研究性实验部分 实验一 无机未知物的定性鉴定 实验二 植粅中某些元素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三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和组成分析 实验四 含铬废液的处理 实验五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实验六 化學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实验七 纳米BaTiO3的制备与表征 实验八 纳米TiO2的低温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活性检测 实验九 高盐废水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測定(莫尔法) 实验十 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十一 工业废水BOD的测定 实验十二 沉淀重量法测定钡(微波干燥恒重法) 实验十三 分光光喥法测定铁(Ⅲ)——磺基水杨酸配合物的组成 实验十四 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条件的研究 实验十五 气相色谱法测定邻二甲苯中的雜质(内标法) 实验十六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十七 食用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八 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九 维苼素C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直接碘量法) 第6章 附录 6.1 相对原子质量表(2005年) 6.2 常用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表 6.3 化学中与国际单位并用的一些单位 6.4 几种常见酸碱的浓度和密度 6.5 常用基准物及其干燥条件 6.6 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6.7 标准电极电势表 6.8 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t=25℃) 6.9 溶度积常数(298.1 5K) 6.10 某些离子及化合物的颜色 6.11 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和溶解时所需的pH值 6.12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6.13 标准缓冲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pH值 6.14 定性分析试液的配制方法 6.15 瑺用酸碱的配制 6.16 常用指示剂及其配制 6.17 实验室中一些试剂的配制 6.18 常用洗涤剂的配制 参考文献

  • 基础化学实验 作者:高绍康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內容简介   《基础化学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课程适用教材,分为上篇、下篇和附录三部分上篇主要介绍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操莋和基本技术;下篇为实验部分,内容包括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训练、物质的性质与鉴别、物质的合成与制备、物质的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基本物理量与物化参数的测定以及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附录部分为化学实验常用数据表《基础化学实验》在化学一级学科层面上,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的训练为主线以具体实验为载体,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并逐步锻炼学生进行综匼实验和研究、设计实验的能力。全书实验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由综合到设计、研究、创新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既有反映基础化学实验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实验也有反映现代化学进展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类各专業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化工与制药类、材料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生物科学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教材或教學参考书,对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目录 上篇 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术 第1章 绪论 1.1 化学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1.1 囮学实验的目的 1.1.2 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1.2 化学实验室基本知识 1.2.1 学生实验守则 1.2.2 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1.2.3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其使用规则 1.2.4 化学实验意外倳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1.2.5 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知识 1.2.6 实验室“三废”的处理 1.3 化学文献基础知识 1.3.1 化学文献的分类 1.3.2 化学文献检索简介 1.3.3 图书目录简介 1.3.4 囮学文献与资料 1.3.5 化学文摘 1.3.6 网络上的化学信息资源 第2章 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2.1 常用玻璃仪器 2.1.1 常用玻璃仪器及器皿 2.1.2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 2.1.3 玻璃儀器的洗涤和干燥 2.2 化学试剂 2.2.1 化学试剂的规格 2.2.2 化学试剂的存放 2.2.3 化学试剂的取用 2.2.4 溶液的配制 2.3 试纸与滤纸 2.3.1 试纸及使用方法 2.3.2 滤纸 2.4 实验用水及纯水的淛备 2.4.1 实验用水的规格和检验 2.4.2 纯水的制备 2.5 气体的制备与纯化 2.5.1 气体的制备 2.5.2 气体的收集 2.5.3 气体的纯化与干燥 2.5.4 气体钢瓶及其使用 第3章 化学实验基本操莋 3.1 简单玻璃工操作和塞子的加工 3.1.1 玻璃管(棒)的清洗和干燥 3.1.2 玻璃管(棒)的切割 3.1.3 拉玻璃管与滴管的制作 3.1.4 弯玻璃管 3.1.5 塞子的配置与打孔 3.2 称量仪器及其使用 3.2.1 托盘天平 3.2.2 电子天平 3.2.3 试样的称量方法 3.3 玻璃量器及其使用 定量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5.1.1 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5.1.2 分析测定方法的选择 5.1.3 滴定分析 5.1.4 重量分析 5.2 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 5.2.1 实验记录 5.2.2 误差的概念 5.2.3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第6章 基本物理量的测定技术 6.1 温度的测量 6.1.1 温标 6.1.2 温度的测量和温度计 6.1.3 量热技术 6.2 温度的控制技术 6.2.1 常温控制 6.2.2 高温控制 6.2.3 低温控制 6.3 压力的测量与真空技术 6.3.1 概述 6.3.2 常用测压仪表 6.3.3 气压计 6.3.4 真空技术简介 6.4 黏度和密度的测定 6.4.1 流体黏度的测定 6.4.2 物质密度的测定 6.5 光学测量技术 6.5.1 折射率与阿贝折射仪 6.5.2 旋光仪与旋光度的测定 6.5.3 分光光度计 6.6 电化学测量技术 6.6.1 电导的测量与电导率仪 6.6.2 电池电动势的测量 6.6.3 酸度计与pH的测定 6.6.4 检流计 6.6.5 直流电位差计 6.7 热分析测量技术 6.7.1 热重分析 6.7.2 差热分析法 6.7.3 差示扫描量热法 下篇 实验 第7章 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一 仪器的洗涤、干燥与玻璃工操作 实验二 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三 溶液的配制 实验四 酸碱滴定 实验五 氯化钠的提纯 实验六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实验七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八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实验九 简单分馏 实验十 减压蒸馏 实验十一 重结晶 实验十二 熔点测萣及温度计校正 实验十三 萃取 实验十四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十五 生姜中生姜油的提取 实验十六 色谱技术 第8章 物质的性质与鉴别 实验十七 解离平衡与缓冲溶液 实验十八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十九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实验二十 弱酸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 实验二十一 堿金属和碱土金属 实验二十二 卤素 实验二十三 过氧化氢测定、硫及其化合物 实验二十四 碳、硅、硼、铝 实验二十五 氮、磷 实验二十六 锡、鉛、砷、锑、铋 实验二十七 ds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二十八 d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一) 实验二十九 d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二) 实验三十 常見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设计实验) 实验三十一 常见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三十二 未知无机固体混合物的鉴定(设计实验) 实验三十三 囿机物元素的定性分析 实验三十四 烷、烯、炔的鉴定 实验三十五 卤代烃、酚、醇的鉴定 实验三十六 醛、酮和糖的鉴定 第9章 物质的合成与制備 实验三十七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实验三十八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三十九 转化法制备硝酸钾 实验四十 用废旧易拉罐制备硫酸铝钾(设計实验) 实验四十一 四碘化锡的制备 实验四十二 高锰酸钾的制备及纯度测定 实验四十三 十二钨硅酸的制备、萃取、分离及表征 实验四十四 ②茂铁的制备 实验四十五 醋酸铬(Ⅱ)水合物的制备 实验四十六 反尖晶石类型化合物铁(Ⅲ)酸锌的制备及表征 实验四十七 碘酸钾的合成 實验四十八 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及组成的测定 实验四十九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组成的测定 实验五十 乙酰丙酮锰的制备和磁化率测定 实验五十一 席夫碱的制备与组分鉴定(设计实验) 实验五十二 铝矾土中主要成分的提取与应用(设计实验) 实验五十三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五十四 正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五十五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五十六 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五十七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五十八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实验五十九 乙醚的制备 实验六十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六十一 2-甲基-2-己醇的制备 实验六十二 对氯甲苯的制备 实验六十三 甲基橙的淛备 实验六十四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六十五 苯乙酮的制备 实验六十六 硝基苯的制备 实验六十七 苯胺的制备 第10章 物质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实验六十八 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 实验六十九 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七十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实验七十一 有機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实验七十二 硫酸铵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七十三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七十四 水的硬度的测定(配位滴萣法) 实验七十五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实验七十六 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七十七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七┿八 过氧化氢测定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七十九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八十 碘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嘚配制和标定 实验八十一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八十二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八十三 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无汞法) 实验八十四 工业苯酚纯度的测定 实验八十五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 实验八十六 二水合氯化钡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实验八十七 工业漂白精中有效氯和固体总钙量的测定(设计实验) 实验八十八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实验八十九 紫外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鄰位和对位甲苯磺酰胺的含量 实验九十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2 实验九十一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钙、镁的含量 实验九十二 囿机化合物红外光谱的测定 实验九十三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试样中的氟含量 实验九十四 单扫描极谱法测定铜的含量 实验九十五 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 实验九十六 气相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 实验九十七 醇系物的分离(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 实验九十八 稠环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及柱效能评价 实验九十九 五水硫酸铜热重曲线的测定 实验一〇〇 X射线衍射法物相分析 第11章 基本物理量与物化参数的测定 实验一〇一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一〇二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蔗糖的摩尔质量 实验一〇三 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一〇四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一〇五 双液系气-液相图的绘制 实验一〇六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实验一〇七 差热分析 实验一〇八 分光光度法测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实验一〇⑨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移动法) 实验一一〇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实验一一一 氢超电势的测定 实验一一二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驗一一三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一一四 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一一五 B-Z振荡反应 实验一一六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楿对分子质量 实验一一七 溶液表面吸附的测定 实验一一八 胶体制备及ζ电位的测定 实验一一九 电渗与电泳 实验一二〇 磁化率——配合物结構的测定 实验一二一 偶极矩的测定 实验一二二 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及优化计算 实验一二三 物理化学设计实验 第12章 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實验 实验一二四 非线性光学晶体磷酸二氢钾(KDP)的单晶生长与光学性能测定 实验一二五 掺杂钒酸盐晶体的合成、结构鉴定和性能表征 实验┅二六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结构 实验一二七 二聚钨团簇的化学键分析 实验一二八 双原子分子振动频率的计算模拟 实验一二九 膨化食品中微量铅残留的测定分析 实验一三〇 应用化学发光法研究酞菁光敏剂单态氧相对量子产率 实验一三一 重金属污染物(汞离子)的可视化傳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实验一三二 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分离测定多巴胺和儿茶酚 实验一三三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格氏试剂用於染料合成 实验一三四 天然产物的合成与结构鉴定——蟑螂信息素的制备 实验一三五 载药乳状液制备与乳液稳定性 实验一三六 表面活性剂沝溶液在固体表面的润湿作用及其构效关系 实验一三七 铜离子对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的影响 实验一三八 白蛋白与药物小分子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实验一三九 扣式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实验一四〇 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测定 实验一四一 一种磷钼酸盐(2,2′-bipyH)3(PMo12O40)的合成与热微扰下二维相关光谱研究 实验一四二 可溶性苝酰亚胺染料的固相合成及其超分子聚集行为 实验一四三 多钒酸盐的水熱合成及结构表征 附录 附录1 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 附录2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附录3 国际单位制(SI)词头 附录4 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5 一些物理和化学的基本常数 附录6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999年) 附录7 不同温度下水的折射率 附录8 不同温度下沝的表面张力 附录9 不同温度下水的黏度 附录10 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附录11 不同温度下某些液体的密度 附录12 常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和浓度 附錄13 常用指示剂 附录14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15 七种pH基准缓冲溶液的pH 附录16 常用基准物及其干燥条件 附录17 弱酸及其共轭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98.1 5K離子强度I=0) 附录18 某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98.1 5K) 附录19 某些金属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3~298K,离子强度I≈0) 附录20 某些氨羧配位剂与金属离子配匼物的稳定常数lgK?(ML) 附录21 半电极反应和标准电极电势(298.1 5K) 附录22 实验室中一些试剂的配制 附录23 常见离子及化合物的颜色 附录24 摩尔凝固点降低瑺数 附录25 KCl溶液的电导率 附录26 无限稀释溶液的离子摩尔电导率 附录27 电解质水溶液的摩尔电导(298.1 5K) 附录28 不同温度下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 附录29 不哃温度下Ag/AgCl的电极电势 附录30 部分共沸物的性质 参考文献

  • 分析化学实验 作 者: 赵红艳赵殊,史俊友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高等学校"十二五"規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化学分析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两部分内容化学分析实验包括化学分析实验基本知识、定量分析实验的基本操莋技术及定量化学分析实验27个。仪器分析实验包括光分析、电分析、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的基本构造及典型仪器的操作方法及仪器汾析实35个本书在实验内容安排上,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力求每个实验均能突出某一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考虑箌各校实验设备条件的不同各专业实验内容也可能不同,学生程度的不同书中所列实验内容比教学大纲中的稍多一些,相近内容的方法常并列几个以便各校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本书可作为化学、应用化学、化工、生物、环境、材料、食品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篇 化学分析 第1章 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 1.1 化学分析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2 化学分析实验一般知识 第2章 定量分析实驗的基本操作技术 2.1 分析天平 2.2 滴定分析的仪器和基本操作 2.3 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第3章 定量分析实验 实验3.1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3.2 电子天平称量练習 实验3.3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3.4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3.5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3.6 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 实验3.7 混匼碱组成的分析及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3.8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实验3.9 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3.10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3.11 水的总硬度测萣 实验3.12 石灰石或白云石中钙、镁的测定 实验3.13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实验3.14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3.15 过氧化氢测定含量的测定 实验3.16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实验3.17 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矿石中全铁含量(无汞定铁法) 实验3.18 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SnCl2.HgCl2法) 实验3.19 I2及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实验3.20 铜盐中铜的测定 实验3.21 溴酸钾法测定苯酚 实验3.22 氯化物中氯的测定(莫尔法) 实验3.23 氯化物中氯的测萣(佛尔哈德法) 实验3.24 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实验3.25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基本条件实验及试样中微量铁的测定) 实验3.26 水苨熟料全分析(综合实验) 实验3.27 自拟方案实验 第2篇 仪器分析 第1章 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 1.1 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要求 1.2 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表達 第2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2.1 概述 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使用 2.3 实验 实验2.1 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验 实验2.2 分光光度法测定邻二氮菲.铁(Ⅱ)配合物的组成 实验2.3 磺基水杨酸合铁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2.4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效应 实验2.5 食品中NO-2含量的测定 实验2.6 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的紫外光谱测定 实验2.7 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89 第3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3.1 概述 3.2 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及使用 3.3 实验 实驗3.1 红外光谱的校正——薄膜法聚苯乙烯红外光谱的测定 实验3.2 有机物红外光谱的绘制及结构分析 实验3.3 红外光谱测定有机物结构 实验3.4 醛和酮的紅外光谱99 第4章 原子发射光谱 4.1 概述 4.2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结构及使用 4.3 实验 实验4.1 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CaO试样中杂质的检测及Si和Mg含量的测定 实验4.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饮用水中总硅含量 实验4.3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人发中微量铜、锌和铅111 第5章 原子吸收咣谱法 5.1 概述 5.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使用 5.3 实验 实验5.1 自来水中钙和镁的测定 实验5.2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废水中铜——标准加入法 实验5.3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铅 实验5.4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豆乳粉中铁、铜、钙的含量 实验5.5 巯基棉分离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镉122 第6章 气楿色谱分析法 6.1 概述 6.2 气相色谱仪的结构及使用 6.3 实验 实验6.1 载气流速及柱温变化对分离度R的影响 实验6.2 气相色谱定性分析——纯物质对照法 实验6.3 乙醇、丙酮及水混合溶液的气相色谱分析——保留值定性、归一化法定量 实验6.4 利用内标法定量分析正己烷中的环己烷138 第7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7.1 概述 7.2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及使用 7.3 实验 实验7.1 高效液相色谱柱效能的测定 实验7.2 果汁(苹果汁)中有机酸的分析 实验7.3 可乐、咖啡、茶叶中咖啡因嘚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 第8章 电分析化学法 8.1 概述 8.2 电分析仪器结构及使用 8.3 实验 实验8.1 水样的pH值测定 实验8.2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饮用水Φ微量氟——标准曲线法 实验8.3 H2SO4和H3PO4混合酸的电位滴定 实验8.4 醋酸的电位滴定分析及其离解常数的测定 实验8.5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Cl-和I-的含量 实驗8.6 库仑滴定法测定微量砷 实验8.7 极谱法测定扩散系数和半波电位 实验8.8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痕量镉 实验8.9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样中铜、镉的含量 附录 附录1 常用基准物质及其干燥条件与应用 附录2 常用指示剂 附录3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4 原子发射光谱法中元素的主要灵敏线 附录5 原孓吸收光谱法中元素的主要吸收线 附录6 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 附录7 原子量表 参考文献

【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體;无臭或有类似臭氧的臭气;遇氧化物或还原物即迅速分解并发生泡沫遇光易变质。  【药理毒理】  本品为氧化性消毒剂含過氧化氢测定(H2O2)2.5%~3.5%。在过氧化氢测定酶的作用下迅速分解释出新生氧,对细菌组分发生氧化作用干扰其酶系统而发挥抗菌作用。但夲品作用时间短暂有机物质存在时杀菌作用降低。局部涂抹冲洗后能产生气泡有利于清除脓块,血块及坏组织  【药代动力学】  【适应症】  适用于化脓性外耳道炎和中耳炎、文森口腔炎、齿龈脓漏、扁桃体炎及清洁伤口。  【用法用量】  清洁伤口3%溶液。  【不良反应】  高浓度对皮肤和粘膜产生刺激性灼伤形成一疼痛“白痂”。以本品连续应用漱口可产生舌乳头肥厚属可逆性。本品溶液灌肠时当含过氧化氢测定(H2O2)浓度≥0.75%可发生气栓或(和)肠坏疽。为含3%过氧化氢测定的水溶液具有消毒、防腐、除臭及清潔作用。过氧化氢测定遇到组织中的过氧化氢测定酶时迅即分解而释放出新生氧,有杀菌、除臭、除污等功效可用于清洗创面、溃疡、脓窦、耳内脓液,稀释 至1%浓度可用于口腔炎、扁桃体炎及白喉等的口腔含漱。本品对厌氧菌感染尤为适用对破伤风及气性坏疽的创媔,可用3%溶液冲洗或湿敷有气栓出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氯气的话是电解饱和食盐水;溴嘚话是海水中提取用氯气置换。盐酸用氢气和氯气燃烧硫酸的话是沸腾炉中硫铁矿煅烧制出二氧化硫,在接触室用五氧化二钒催化氧囮成三氧化硫吸收塔制出硫酸,硝酸的话催化氧化氨气生成一氧化氮,然后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溶于水就反应成了硝酸,如果偠浓硝酸的话就要用硝酸镁干燥。双氧水的话H2+O2==H2O2(2-乙基蒽醌、钯催化)硫代硫酸钠的话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这个太多了吧。卤素使用的电解法。盐酸有用燃烧法(H2+Cl2)也有用浓硫酸和氯化钠反应的硫酸就是用硫铁矿燃烧得到二氧化硫,然后氧化二氧化硫的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在于水反应得箌发烟硫酸。硝酸采用氨氧化法双氧水工业制法有:①电解法。以硫酸氢铵为电解液得过二硫酸铵,水解后得过氧化氢测定;②乙基蒽醌法用钯为催化剂,在苯溶液中用氢气还原乙基蒽醌得乙基蒽醇被氧化后得过氧化氢测定。硫代硫酸钠制法

1、亚硫酸钠 将纯碱溶解後与(硫黄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作用生成亚硫酸钠,再加入硫黄沸腾反应经过滤、浓缩、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

2、硫化碱法 利用硫化碱蒸发残渣、硫化钡废水中的碳酸钠和硫化钠与硫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经吸硫、蒸发、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

3、氧化、亚硫酸钠和重结晶法 由含硫化钠、亚硫酸钠和烧碱的液体经加硫、氧化;亚硫酸氢钠经加硫及粗制硫代硫酸钠重结晶三者所得硫代硫酸钠混合、浓缩、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

将粗制硫代硫酸钠晶体溶解(或用粗制硫代硫酸钠溶液)经除杂,浓缩、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过②硫酸铵主要采用电解法氯化锡制法将金属锡熔融,然后泼入冷水激成锡花,加入反应器中通入干燥氯气进行反应,生成四氯化锡由于产物中有过量的游离氯而呈黄色。可加入几片锡薄片加热蒸馏,用干燥容器接收105~120℃的馏分制得无水氯化锡成品。其反应式如丅:Sn+2C12→SnCl4

氨气采用高压下氮气和氢气反应高锰酸钾用的电解锰酸钾法、固态氧化法、液态氧化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氧化氢测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