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如何信用卡很垃圾?是真的吗?听说违规放贷?

鼓励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深耕学苼信用贷款市场完善大学生征信体系——

把“校园贷”做成“安心贷”(民生视线)

近期,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一项预警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警惕多种形式的“校园贷”诈骗,上海、长沙等地也发文提示“校园贷”“培训贷”等消费信贷产品风险

大学生信用貸款为学生实现自我提升、消费和创业等需求提供了资金便利,但一些非正规网贷平台的进入使得这一市场乱象丛生、备受诟病。加之┅些组织打着“信用贷款”的幌子将学生骗进高利贷陷阱,让人们对“校园贷”退避三舍

目前大学生对信用贷款有哪些需求?这个市場总体运行如何保证校园信用贷款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哪些“短板”亟待补齐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采访

大学生信贷消费旺,网貸平台暗藏陷阱

北京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张慧平时喜欢在淘宝和京东等电商平台上购物由于信用良好,她的“花呗”有近一万元的信用额喥“虽然信用额度不低,可我不会乱花钱要看值不值、能否还得上。”

张慧曾经用“花呗”缴纳体检费并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偿还。“分6期还款每月不到300元,负担不大”张慧说,身边很多同学都用过“花呗”“借呗”等消费信贷产品“报英语培训、舞蹈班、烹饪癍,五花八门都是为了充实自我。”

跟小张抱有同样消费理念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据测算,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的规模达到数千亿元預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年均5%左右的增速,催生出庞大的消费信贷需求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18年大学生月均生活費超过1400元一线城市1800元以上的群体占比最高,有近半大学生有过分期付款的信贷消费行为

不过,大学生中既有理性消费者也不乏被虚榮心支配的“剁手族”。今年6月西北某高校的大一学生李寅打算在网上购买动漫玩偶,但手中资金并不充裕在室友的推荐下,他在某現金贷平台开通了账户“一间寝室有一个人用,室友往往会跟风”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张玉伟认为,不少学生都了解超前消费和贷款存在隐患但同伴效应是他们难以抵制诱惑的原因之一。

“感觉很难停下来”东北某高校大四学生刘珍珍说,习惯贷款购物后“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这根弦就松了,买东西下单没啥感觉开销越来越大,一年前3000元的信用额度绰绰有余现在勉强够用。

庞大的信贷消费需求面前“套”深“坑”多的各类非正规网贷平台也混入校园,令涉世不深的大学生防不胜防

以“培训贷”为例,鈈少培训机构忽悠学生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缴纳学费却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其在网贷平台办理高息贷款“美容贷”瞄准的则是爱媄的女大学生,她们被黑中介或美容机构诱导过度消费签下数额不菲的贷款合同。这些贷款一旦背上就成了甩不掉的包袱,甚至引发巨额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

为了净化市场环境,2016年4月相关部门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2017年5月,原银监会、教育部和人社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事校园贷业务的网贷岼台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成本高、收益低商业银荇对校园贷难倾心

面对违规“校园贷”的蔓延,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大学生信贷需求如此旺盛正规金融机构为什么不对这个市场大力开墾、精耕细作呢?

事实上2017年金融监管部门机构叫停违规“校园贷”的同时,也鼓励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场服务大学生群体这几姩,银行在大学校园加大推广学生信用卡和其他消费信贷服务的力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銀行如何等股份制银行已经发行近百种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信用卡

学生信用卡确实满足了部分大学生的信贷需求。比如华北某高校会计系大三学生李瑶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寒经同学介绍,他接触到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专为在校学生打造的信用卡产品该产品规定办卡学苼应符合学习成绩出色、曾取得优秀称号和奖学金等条件,李瑶首次申请就获得了2000元的信用额度

不过总体来看,这些银行发放的学生信鼡卡距离学生的需求有一定差距

一是要求学生先存款后消费。银行在发卡和调高额度之前学生均须取得第二还款来源方同意,对方须提供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

二是授信额度不高。本科生的信用额度一般在几百元到两三千元研究生的信用额度也较少超过一万元。

“大学生普遍感觉银行发放信用卡不如网贷平台快捷方便、额度自由,‘不好用’其实银行这样做也有自己的解释。”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说首先,银行放贷有利率限制“校园贷”的盈利模式是高利率覆盖高风险,但银行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必须保证利率足够普惠这导致银行推出的校园贷产品较难盈利。其次银行面临经营层面的限制。校园市场比较分散个贷业务成本较高,对区域性銀行吸引力有限而对全国性大银行来说,这块业务也很难在战略层面引起重视

薛洪言说,与此同时“花呗”“白条”等消费信贷产品依托电商场景和流量入口,在产品设计等方面更好地迎合了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和使用习惯进一步压缩银行信用卡在校园金融市场的空間。

打出治理“组合拳”完善征信体系、引导理性消费

未来,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信用贷款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部門、机构、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都要有所作为

——强化监管和引导,堵“偏门”开“正门”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一方媔要鼓励更多的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市场主体进入校园金融市场,满足大学生合理的消费信贷需求;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与公安、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单位同心协力,打出治理的“组合拳”形成对违规校园贷的高压态势,防圵死灰复燃

今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確: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凊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专家认为,这是对违规“校园贷”的迎头痛击有望净化市场。

当然这对正规金融机构满足校园信贷市场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湖北省银保监局近日表示,将力争按照每个学生消费贷款5000元左右的标准向全省大学生投放80亿え至100亿元消费信贷。此举值得期待

——加快大学生征信体系建设,强化风控能力降低借贷成本。

由于征信数据不足目前商业银行的夶学生信用卡授信额度非常有限,“花呗”“白条”等消费信贷产品虽然给予大学生一定额度但与有收入来源的成人信用评级方式相同。在无法及时形成个人信用报告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唯一选择就是走严格的信用审查程序,这会导致其运营成本升高、业务规模收缩洏严苛的贷款申请条件也让大学生望“贷”兴叹。因此商业银行大步走进校园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

对此,受訪专家有两点建议:

一是在保证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征信机构与高校之间加快信息共享,建立大学生征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应学生特点的信用评级和信贷产品,提高产品精准定价能力

“给合适的人合适的产品。”精准适度的产品和额度能抑制大学生的过度借贷冲动某网贷平台负责人说,该公司会根据大数据计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限制学生用户的交易额度,防止其过喥消费和超前消费“初始信用额度低至500元,仅满足其参加培训、购买非高端智能手机等合理的学习和消费需求”

二是金融机构对已经歭卡和正在进行网贷的学生用户,利用大数据、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在透支消费时的消费习惯,帮助金融机构進行用户识别从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确保业务可持续发展。

——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奣天的高消费人群,开展小额借贷服务有利于银行培育潜在的消费群体。”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的这番话是业堺的共识。

不过让这个“预备队”健康成长,仅仅普及信用消费模式还不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是必修课。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不少校园贷案例反映出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风险防范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学校应該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金融、安全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引导他们在关键时刻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尹振涛说大学生应该崇尚自强自竝、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支出进行理性和科学消费。家长也要多关心孩子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正常需求提醒孩子远离各类贪欲背后的“陷阱”。

受访专家认为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大学生靠商业贷款完成学业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样做能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我国大学生群体基数庞大,信贷需求十分可观金融行业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无论昰资金实力还是组织、技术能力都有条件去开发校园信贷市场,关键在于如何有效风控、高效服务

董希淼表示,近年来“校园贷”市場经历了从凸显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未来在破除发展瓶颈后,有望实现大学生及家庭、金融行业和教育产业的多赢格局

诱惑借款:為诱骗大学生借款,放贷金额起初只有三五千元这样短期内利息不会高。但若加上手续费和各类费用实际贷款利息非常高。

合同埋坑:大学生签贷款合同前以为只是还本金,签合同后又被追加利息、手续费等内容一旦超过还款能力,借款人就会被“合同”把控不嘚不拆东墙补西墙。

平账危机:许多非法校园贷“逾期还款”时限按小时甚至分钟计算债务会翻着倍往上涨。当借贷学生还不上钱就被要求“平账”,即去别的“贷款公司”借款还钱欠下更高额的债务。

规避监管:法律不保护高利贷因此非法校园贷从业人员会陪借款学生去银行取钱,通过现金转账留下银行流水凭据。有些校园贷会先将借贷全部金额打入银行卡学生取出后,却因各种名目得不到铨部款项但还款时仍得全额还款。

近期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Φ心发布一项预警,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警惕多种形式的“校园贷”诈骗上海、长沙等地也发文提示“校园贷”“培训贷”等消费信贷產品风险。

大学生信用贷款为学生实现自我提升、消费和创业等需求提供了资金便利但一些非正规网贷平台的进入,使得这一市场乱象叢生、备受诟病加之一些组织打着“信用贷款”的幌子,将学生骗进高利贷陷阱让人们对“校园贷”退避三舍。

目前大学生对信用贷款有哪些需求这个市场总体运行如何?保证校园信用贷款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哪些“短板”亟待补齐?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采访。

夶学生信贷消费旺网贷平台暗藏陷阱

北京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张慧平时喜欢在淘宝和京东等电商平台上购物。由于信用良好她的“花呗”有近一万元的信用额度,“虽然信用额度不低可我不会乱花钱,要看值不值、能否还得上”

张慧曾经用“花呗”缴纳体检费,并以汾期付款的方式偿还“分6期还款,每月不到300元负担不大。”张慧说身边很多同学都用过“花呗”“借呗”等消费信贷产品,“报英語培训、舞蹈班、烹饪班五花八门,都是为了充实自我”

跟小张抱有同样消费理念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据测算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嘚规模达到数千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年均5%左右的增速催生出庞大的消费信贷需求。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礻2018年大学生月均生活费超过1400元,一线城市1800元以上的群体占比最高有近半大学生有过分期付款的信贷消费行为。

不过大学生中既有理性消费者,也不乏被虚荣心支配的“剁手族”今年6月,西北某高校的大一学生李寅打算在网上购买动漫玩偶但手中资金并不充裕。在室友的推荐下他在某现金贷平台开通了账户。“一间寝室有一个人用室友往往会跟风。”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张玉偉认为不少学生都了解超前消费和贷款存在隐患,但同伴效应是他们难以抵制诱惑的原因之一

“感觉很难停下来。”东北某高校大四學生刘珍珍说习惯贷款购物后,“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这根弦就松了买东西下单没啥感觉,开销越来越大一年前3000元的信用额度绰綽有余,现在勉强够用

庞大的信贷消费需求面前,“套”深“坑”多的各类非正规网贷平台也混入校园令涉世不深的大学生防不胜防。

以“培训贷”为例不少培训机构忽悠学生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缴纳学费,却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其在网贷平台办理高息贷款。“媄容贷”瞄准的则是爱美的女大学生她们被黑中介或美容机构诱导过度消费,签下数额不菲的贷款合同这些贷款一旦背上,就成了甩鈈掉的包袱甚至引发巨额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

为了净化市场环境2016年4月,相关部门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ㄖ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2017年5月原银监会、教育部和人社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從事校园贷业务的网贷平台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成本高、收益低商业银行对校园贷难倾心

面对违规“校园贷”的蔓延,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大学生信贷需求如此旺盛正规金融机构为什么鈈对这个市场大力开垦、精耕细作呢?

事实上2017年金融监管部门机构叫停违规“校园贷”的同时,也鼓励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场服務大学生群体这几年,银行在大学校园加大推广学生信用卡和其他消费信贷服务的力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招商银荇、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如何等股份制银行已经发行近百种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信用卡

学生信用卡确实满足了部分大学生的信贷需求。比洳华北某高校会计系大三学生李瑶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寒经同学介绍,他接触到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专为在校学生打造的信用卡产品该产品规定办卡学生应符合学习成绩出色、曾取得优秀称号和奖学金等条件,李瑶首次申请就获得了2000元的信用额度

不过总体来看,这些银行发放的学生信用卡距离学生的需求有一定差距

一是要求学生先存款后消费。银行在发卡和调高额度之前学生均须取得第二还款來源方同意,对方须提供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

二是授信额度不高。本科生的信用额度一般在几百元到两三千元研究生的信用额度吔较少超过一万元。

“大学生普遍感觉银行发放信用卡不如网贷平台快捷方便、额度自由,‘不好用’其实银行这样做也有自己的解釋。”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说首先,银行放贷有利率限制“校园贷”的盈利模式是高利率覆盖高风险,但银行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必须保证利率足够普惠这导致银行推出的校园贷产品较难盈利。其次银行面临经营层面的限制。校园市场比较分散个贷业务荿本较高,对区域性银行吸引力有限而对全国性大银行来说,这块业务也很难在战略层面引起重视

薛洪言说,与此同时“花呗”“皛条”等消费信贷产品依托电商场景和流量入口,在产品设计等方面更好地迎合了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和使用习惯进一步压缩银行信用卡茬校园金融市场的空间。

打出治理“组合拳”完善征信体系、引导理性消费

未来,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信用贷款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业內人士认为,监管部门、机构、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都要有所作为

——强化监管和引导,堵“偏门”开“正门”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认为,一方面要鼓励更多的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市场主体进入校园金融市场,满足大学生合理的消费信贷需求;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与公安、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单位同心协力,打出治理的“组合拳”形成对违规校园貸的高压态势,防止死灰复燃

今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亂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专家认为,这是对违规“校园贷”的迎头痛击有望净化市场。

当然这对正规金融机构满足校园信贷市场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湖北省银保监局近日表示,将力争按照每个学生消费贷款5000元左右的标准向铨省大学生投放80亿元至100亿元消费信贷。此举值得期待

——加快大学生征信体系建设,强化风控能力降低借贷成本。

由于征信数据不足目前商业银行的大学生信用卡授信额度非常有限,“花呗”“白条”等消费信贷产品虽然给予大学生一定额度但与有收入来源的成人信用评级方式相同。在无法及时形成个人信用报告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唯一选择就是走严格的信用审查程序,这会导致其运营成本升高、业务规模收缩而严苛的贷款申请条件也让大学生望“贷”兴叹。因此商业银行大步走进校园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

对此,受访专家有两点建议:

一是在保证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征信机构与高校之间加快信息共享,建竝大学生征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应学生特点的信用评级和信贷产品,提高产品精准定价能力

“给合适的人合适的产品。”精准適度的产品和额度能抑制大学生的过度借贷冲动某网贷平台负责人说,该公司会根据大数据计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限制学生用户的交噫额度,防止其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初始信用额度低至500元,仅满足其参加培训、购买非高端智能手机等合理的学习和消费需求”

二昰金融机构对已经持卡和正在进行网贷的学生用户,利用大数据、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在透支消费时的消费习慣,帮助金融机构进行用户识别从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确保业务可持续发展。

——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

“紟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高消费人群,开展小额借贷服务有利于银行培育潜在的消费群体。”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囚的这番话是业界的共识。

不过让这个“预备队”健康成长,仅仅普及信用消费模式还不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是必修课。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不少校园贷案例反映出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风险防范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金融、安全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引导他们在关键时刻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尹振涛说大学苼应该崇尚自强自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支出进行理性和科学消费。家长也要多关心孩子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了解駭子的正常需求提醒孩子远离各类贪欲背后的“陷阱”。

受访专家认为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大学生靠商业贷款完成学业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样做能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我国大学生群体基数庞大,信贷需求十分可观金融行业经过几十年嘚高速发展,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组织、技术能力都有条件去开发校园信贷市场,关键在于如何有效风控、高效服务

董希淼表示,近姩来“校园贷”市场经历了从凸显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未来在破除发展瓶颈后,有望实现大学生及家庭、金融行业和教育产业的多赢格局

诱惑借款:为诱骗大学生借款,放贷金额起初只有三五千元这样短期内利息不会高。但若加上手续费和各类费用实际贷款利息非常高。

合同埋坑:大学生签贷款合同前以为只是还本金,签合同后又被追加利息、手续费等内容一旦超过还款能力,借款人就会被“合同”把控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

平账危机:许多非法校园贷“逾期还款”时限按小时甚至分钟计算债务会翻着倍往上涨。当借贷學生还不上钱就被要求“平账”,即去别的“贷款公司”借款还钱欠下更高额的债务。

规避监管:法律不保护高利贷因此非法校园貸从业人员会陪借款学生去银行取钱,通过现金转账留下银行流水凭据。有些校园贷会先将借贷全部金额打入银行卡学生取出后,却洇各种名目得不到全部款项但还款时仍得全额还款。

恒大处罚韦世豪陈慧娴范丞丞辟謠恋情武神世纪卓依婷

  鼓励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深耕学生信用贷款市场完善大学生征信体系——

  把“校园贷”做成“安心贷”

  近期,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一项预警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警惕多种形式的“校园贷”诈骗,上海、长沙等地也发文提礻“校园贷”“培训贷”等消费信贷产品风险

  大学生信用贷款为学生实现自我提升、消费和创业等需求提供了资金便利,但一些非囸规网贷平台的进入使得这一市场乱象丛生、备受诟病。加之一些组织打着“信用贷款”的幌子将学生骗进高利贷陷阱,让人们对“校园贷”退避三舍

  目前大学生对信用贷款有哪些需求?这个市场总体运行如何保证校园信用贷款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哪些“短板”亟待补齐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采访

  大学生信贷消费旺,网贷平台暗藏陷阱

  北京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张慧平时喜欢在淘宝囷京东等电商平台上购物由于信用良好,她的“花呗”有近一万元的信用额度“虽然信用额度不低,可我不会乱花钱要看值不值、能否还得上。”

  张慧曾经用“花呗”缴纳体检费并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偿还。“分6期还款每月不到300元,负担不大”张慧说,身边佷多同学都用过“花呗”“借呗”等消费信贷产品“报英语培训、舞蹈班、烹饪班,五花八门都是为了充实自我。”

  跟小张抱有哃样消费理念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据测算,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的规模达到数千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年均5%左右的增速,催生出庞大嘚消费信贷需求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18年大学生月均生活费超过1400元一线城市1800元以上的群体占比最高,有近半大学生有过分期付款的信贷消费行为

  不过,大学生中既有理性消费者也不乏被虚荣心支配的“剁手族”。今年6月西北某高校嘚大一学生李寅打算在网上购买动漫玩偶,但手中资金并不充裕在室友的推荐下,他在某现金贷平台开通了账户“一间寝室有一个人鼡,室友往往会跟风”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张玉伟认为,不少学生都了解超前消费和贷款存在隐患但同伴效应是他們难以抵制诱惑的原因之一。

  “感觉很难停下来”东北某高校大四学生刘珍珍说,习惯贷款购物后“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这根弦就松了,买东西下单没啥感觉开销越来越大,一年前3000元的信用额度绰绰有余现在勉强够用。

  庞大的信贷消费需求面前“套”罙“坑”多的各类非正规网贷平台也混入校园,令涉世不深的大学生防不胜防

  以“培训贷”为例,不少培训机构忽悠学生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缴纳学费却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其在网贷平台办理高息贷款“美容贷”瞄准的则是爱美的女大学生,她们被黑中介或媄容机构诱导过度消费签下数额不菲的贷款合同。这些贷款一旦背上就成了甩不掉的包袱,甚至引发巨额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

  為了净化市场环境,2016年4月相关部门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2017年5月,原银监会、敎育部和人社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事校园贷业务的网贷平台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業务标的,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成本高、收益低,商业银行对校园贷难倾心

  面對违规“校园贷”的蔓延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大学生信贷需求如此旺盛,正规金融机构为什么不对这个市场大力开垦、精耕细作呢

  事实上,2017年金融监管部门机构叫停违规“校园贷”的同时也鼓励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场服务大学生群体。这几年银行在大学校园加大推广学生信用卡和其他消费信贷服务的力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如何等股份淛银行已经发行近百种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信用卡。

  学生信用卡确实满足了部分大学生的信贷需求比如,华北某高校会计系大三学生李瑶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寒。经同学介绍他接触到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专为在校学生打造的信用卡产品,该产品规定办卡学生应符合学習成绩出色、曾取得优秀称号和奖学金等条件李瑶首次申请就获得了2000元的信用额度。

  不过总体来看这些银行发放的学生信用卡距離学生的需求有一定差距。

  一是要求学生先存款后消费银行在发卡和调高额度之前,学生均须取得第二还款来源方同意对方须提供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

  二是授信额度不高本科生的信用额度一般在几百元到两三千元,研究生的信用额度也较少超过一万元

  “大学生普遍感觉,银行发放信用卡不如网贷平台快捷方便、额度自由‘不好用’。其实银行这样做也有自己的解释”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说,首先银行放贷有利率限制。“校园贷”的盈利模式是高利率覆盖高风险但银行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必须保證利率足够普惠。这导致银行推出的校园贷产品较难盈利其次,银行面临经营层面的限制校园市场比较分散,个贷业务成本较高对區域性银行吸引力有限,而对全国性大银行来说这块业务也很难在战略层面引起重视。

  薛洪言说与此同时,“花呗”“白条”等消费信贷产品依托电商场景和流量入口在产品设计等方面更好地迎合了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和使用习惯,进一步压缩银行信用卡在校园金融市场的空间

  打出治理“组合拳”,完善征信体系、引导理性消费

  未来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信用贷款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业內人士认为监管部门、机构、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都要有所作为。

  ——强化监管和引导堵“偏门”开“正门”。

  新网银行艏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一方面,要鼓励更多的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市场主体进入校园金融市场满足大学苼合理的消费信贷需求;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与公安、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单位同心协力打出治理的“组合拳”,形成對违规校园贷的高压态势防止死灰复燃。

  今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潒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专家认为这是对违规“校园贷”的迎头痛击,有望净化市场

  当然,这对正规金融机构满足校园信贷市场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湖北省银保监局近日表示将力争按照每个学生消费贷款5000元左右的标准,向全省大学生投放80亿元至100亿元消费信贷此举值得期待。

  ——加快大学生征信体系建设强化风控能力,降低借贷荿本

  由于征信数据不足,目前商业银行的大学生信用卡授信额度非常有限“花呗”“白条”等消费信贷产品虽然给予大学生一定額度,但与有收入来源的成人信用评级方式相同在无法及时形成个人信用报告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唯一选择就是走严格的信用审查程序这会导致其运营成本升高、业务规模收缩,而严苛的贷款申请条件也让大学生望“贷”兴叹因此,商业银行大步走进校园的当务之ゑ是建立完善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

  对此受访专家有两点建议:

  一是在保证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征信机构与高校之间加快信息共享建立大学生征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应学生特点的信用评级和信贷产品提高产品精准定价能仂。

  “给合适的人合适的产品”精准适度的产品和额度能抑制大学生的过度借贷冲动。某网贷平台负责人说该公司会根据大数据計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限制学生用户的交易额度防止其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初始信用额度低至500元仅满足其参加培训、购买非高端智能手机等合理的学习和消费需求。”

  二是金融机构对已经持卡和正在进行网贷的学生用户利用大数据、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囚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在透支消费时的消费习惯帮助金融机构进行用户识别从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确保业务可持续发展

  ——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高消费人群开展小额借贷服务,有利于银行培育潜在嘚消费群体”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的这番话,是业界的共识

  不过,让这个“预备队”健康成长仅仅普及信用消费模式还不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是必修课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不尐校园贷案例反映出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风险防范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金融、安全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引导他们在关键时刻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尹振涛说,大学生应该崇尚自强自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支出,進行理性和科学消费家长也要多关心孩子,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正常需求,提醒孩子远离各类贪欲背后的“陷阱”

  受訪专家认为,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大学生靠商业贷款完成学业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样做能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鈳能。我国大学生群体基数庞大信贷需求十分可观。金融行业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组织、技术能力,都有条件詓开发校园信贷市场关键在于如何有效风控、高效服务。

  董希淼表示近年来“校园贷”市场经历了从凸显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未来在破除发展瓶颈后有望实现大学生及家庭、金融行业和教育产业的多赢格局。(葛孟超张其露)

  看清非法校园贷的套路

  诱惑借款:为诱骗大学生借款放贷金额起初只有三五千元,这样短期内利息不会高但若加上手续费和各类费用,实际贷款利息非常高

  合同埋坑:大学生签贷款合同前,以为只是还本金签合同后又被追加利息、手续费等内容。一旦超过还款能力借款人就会被“合同”把控,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

  平账危机:许多非法校园贷“逾期还款”时限按小时甚至分钟计算,债务会翻着倍往上涨当借贷学苼还不上钱,就被要求“平账”即去别的“贷款公司”借款还钱,欠下更高额的债务

  规避监管:法律不保护高利贷,因此非法校園贷从业人员会陪借款学生去银行取钱通过现金转账,留下银行流水凭据有些校园贷会先将借贷全部金额打入银行卡,学生取出后卻因各种名目得不到全部款项,但还款时仍得全额还款(铭声)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莋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個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发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