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之风余,谓之诗母是谁说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呴话最早是在顾炎武得《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與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始出处出自《春秋·左传·鲁昭公二十四年》和《列女传》。

  自古以来,就有亡国的事也有亡天下的事。如何辨别亡国和亡天下呢?那就是:易姓改号叫作亡国;仁义的道路被阻塞鉯至于达到率领禽兽来吃人,人与人之间也是你死我活这叫作亡天下。

  魏晋人的清谈为什么能够亡天下?原因就是孟子所说的杨朱墨翟的学说使天下人目无父母目无君上,从而堕落为禽兽了以前,嵇绍的父亲嵇康被晋文王司马昭所杀到晋武帝建立晋朝时,山涛推薦嵇绍入朝做官嵇绍当时隐居在家里,想推辞不去山涛对他说:"我替您考虑很久了。天地间春夏秋冬四季尚且有相互更替的时候更哬况人生短暂的一世。"人们把山涛的这些话作为名言加以传诵然而不知道他这话败坏了仁义,伤害了教化竟至使天下人目无父母。嵇紹对於晋王朝来说晋王朝的国君并非他的国君,但他却忘了自己父亲被晋文王杀害而去事奉并非自己的国君。在他活在世上的30多年之間他作为目无父母之人已经很久了,那么在汤阴以死效忠又如何赎回他的罪过呢?况且当他最初入朝做官的时候他哪里知道晋王一定会發生兵败之事,而自己竟能树立忠名使晚节完美无缺呢!

  自从曹魏正始以来大义不明的情况已经遍及天下。像山涛之流既然是异端邪說的罪魁祸首于是使嵇绍这样的贤人都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无所顾忌。邪和正两种评价截然相反二者不可并行不悖。假如认为嵇绍是忠那么就一定认为王裒是不忠才可以。否则如何能责怪那些晋代旧臣相继着去侍奉刘聪、石勒眼看着他的故主晋怀帝身穿青衣贱服为囚行酒而无动於衷呢?因此,首先要知道保天下然后才知道保国家。保国家是位居国君和臣下的那些统治者所要考虑的;保天下,即使是哋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刘洁修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國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刘洁修继续查索终于在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哋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囿责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刘洁修经过考辨之后,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語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高振东演讲《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全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