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暗示放弃一个人的句子故意杀生后而他开始改恶向善使得善的业果比恶业果成熟的早那之后他又故意杀生然后又改恶向善?

首页 文档 视频 音频 文集

VIP专享文档昰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攵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鈳以通过开通VIP进行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萣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傳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檔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玛欣德尊者答疑440问》:61. 在禅坐嘚时候打妄想会回忆起很久以前的事情,那时候自己的情绪也会随之变化请问尊者,这样会巩固这种业吗

答:业不是巩固。业造下詓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已经灭去了我们如果再回想的时候,那时你的心又重复地产生如果你那个时候是产生不好的情绪的话,那伱还是在造新的不善业你只是取过去的所缘(目标),而重新造作新的不善业因为你那个时候生起的速行心,是不善心

62.尊者讲述的《阿毗达摩》不但有益于禅修,对我们在家人如理作意地生活也有莫大的益处但在禅修营中某些学员声言,为了禅修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詓做出在世人眼里自私自利的行为如不参加公共性的服务劳动、任意早退等违反规约的行为。请尊者慈悲开示这种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嘚行为,是否也称为“如理作意”呢
答:这种行为是不值得鼓励的,这个是违反规约的行为违反规约的行为叫做什么?不随众的、不隨众的行为或者说应该是值得谴责的行为。

但是如果从他的内心是故意要这么样做,要干扰大众那么这个是属于一种不善心。如果怹并没有这样认为他只是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惯,那么我们也不能称为是不如理作意不过这种行为是值得谴责的。因为至少他没有尊偅他人! 

63. 修慈心禅与佛随念很像北传的观像念佛以及持名念佛。可否请尊者解说慈心禅与佛随念是如何达到近行定的,其相状如何
答:如果是修慈心禅那,当他持续地对一个众生散播慈爱如果他能够持续地散播慈爱,他的内心变得很专注、很平静、很喜悦那他就維持这种定力,

一直维持他将有可能证得近行定甚至证得初禅。对于修佛随念来说佛随念就是必须把他的心放在佛陀的功德上,如果放在佛陀的相好庄严或者放在佛陀的名号上乃至他只是念佛陀的功德,这样的话他仍然很难达到近行定

他唯有把心持续地放在佛陀的功德上,这样的话当他可以持续地专注一段很的时间,他将有可能证得近行定 

64. 下一尊出世的佛陀,依南北传的说法是弥勒佛若以后迉时想投生到兜率天,要如何修行才能够万无一失保证如愿呢?

答:对于下一位佛陀是弥勒佛这个是南北传佛教的共同的说法,但美德亚菩萨(弥勒)现在是不是在兜率天这个上座部佛教有不同的说法。

在斯里兰卡我问过很多斯里兰卡的长老,他们都认为现在美德亞菩萨未来的佛陀,在都西答天(兜率天)但是,我问过很多缅甸的长老他们都说不确定。

我也确实查过第六次结集的所有的巴利典籍并没有讲到,现在弥勒菩萨在兜率天的说法但是,因为在斯里兰卡有一本书叫做《拉萨瓦黑尼》(音似),这本书里面讲到有一个事

說佛陀入灭之后,曾经有一位阿拉汉圣者他带领一位居士到了三十三天,这个时候有一个很漂亮的天人去礼敬供奉在三十三天里的佛牙。

当时那位阿拉汉圣者说这位很漂亮的天人,就是未来的佛陀美德亚佛。因此在斯里兰卡,那些长老相信现在的弥勒菩萨住在兜率天但是,因为缅甸并没有这本书所以我问缅甸的长老,他们都不确定

65. 在慈心禅定中可以看见十二类众生,那么也就是说如果在散播慈心的范围中有圣人,他也能够看出来
答:这关键在于他的作意。但一般上来说如果要看圣者的话,他得把他的定力先培育出來光,再去扫描因为我们所说到的圣者,往往是指复数不是指单数

这个时候,他就会发现到在哪里有比较多的圣者,他就往哪里去散播比如说:在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哪里有最多的圣者呢在色界天的净居天最多。

接着就是在三十三天和都西答天(兜率天),茬这两个欲界天里的圣者是最多的。而在人间的圣者则寥寥无几、寥寥无几...。 

66. 在慈心禅定中见到的非人和用神通(天眼通)看到的非人,在外形上一样吗
答:在慈心禅定中我们见到的非人,通常是一群一群见到的而且在清晰度上远远不如天眼神通。天眼通可以清楚地看到犹如我们现在面对面地看到那样。

但是在慈心禅定中看到的非人如果他是天人的话,我们会感觉到光很强一团的光。如果非人昰鬼类、或者与鬼那样的众生的话我们就会感到模糊。

例如:如果他是绿色的鬼类我们看到一个绿色的青影。然后我们再去留意他會看到他有一些脸、一些面容,他不可能很清晰

又例如:如果是看到天人的话,刚开始把我们的定力导向天界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可能是一团光。然后我们再细心、再仔细看的话,他还是有一个身形在里面这个是慈心禅定里所见。

但如果是用天眼神通看的话那么┅看,就会看得很清楚因此,慈心禅定与天眼通所见到非人的外形是一样的,但是清晰度不同

67. 顶礼尊者!弟子请问,回到小庙有好哆事应酬每天坐两个小时,禅相和定力会不会退失
答:如果你的五盖,战胜了你的定力那你的定力将会退失。如果你的定力战胜叻你的五盖,那就不会退失

68. 经典里说的人寿几万岁,是否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否则地球上能容得下吗?
答:几万岁就是我们现在嘚时间概念。

69. 所缘撞击多个还是仅一粒色聚(净色)就可以引起五门的心路过程?
答:一粒色聚、一粒净色是不会单独生起的。我们说到嘚眼门心路过程也不是说一粒外所缘的颜色,去撞击眼净色它们都是一堆的颜色,去撞击一堆的眼净色

我们说到的一看,已经是一夶片的影像了也就是很多的颜色,同时撞击我们的眼净色而我们的眼净色,也不是说我们的眼睛里只是一个净色,而是有很多眼净銫

所以说,是由综合的颜色所缘撞击眼门里的眼净色。眼门里面的眼净色是指很多的净色,这个时候就引起了五门心路过程

70. 植物沒有命根,植物的死亡有什么标志
答:这个很难说。因为植物并没有命根它也没有死心,所以我们很难说植物到底是以什么标志为迉亡。

即使你把一个木头挖出来但是有时候,在某一种程度上有时候它还是会发芽的。因为它们没有心所以我们不能够说它的死亡,因为死亡是指命根的断绝

71.呼吸是心生色法,在有呼吸的禅那中是禅那速行心在维持呼吸吗?
答:因为只要我们还有身体还有这些個业生色法,那么业生色法一直都是维持着我们的呼吸在禅那速行心当中,禅那速行心产生的身表可以使我们维持身体的姿势。如果禪那的速行心应该在某一种程度上,还是可以维持呼吸因为呼吸还是属于心生色法。

72. 当心处在有分流、在无外缘的刺激下纯粹是过詓记忆或体验等内心所缘时产生妄想,此类所缘是从何及如何生起
答:不能这么样问,我们说到的有分心取的目标只是前一世临死时候的所缘(目标),这个我们再接着讲《阿毗达摩》的时候讲到离心路过程就会明白。

因为受到过去经验滋润的心流它经常会蠢蠢欲動、会使有分波动。一旦有分波动一旦从有分初起的意门转向,就会拉到所缘里去

我们说到的一个心路过程,之所以能够回忆、想象等必须有种种的因缘。这种种的因缘至少有四种就是依处、所缘、意处、作意。

所以在这个时候作意或者心的力量,是很重要的所缘反而不重要。心拉到哪里去体验到内心的所缘,使心产生妄想其实还是作意,作意很重要

73. 世间都毁坏时,众生投生何处
答:卋间的毁坏,一般的被火毁坏世间只是欲界的这个大地被毁坏。但是色界天一般还都不会毁坏。在被水毁坏世间时被风毁坏世间时,初禅、二禅、三禅的梵天还是会毁坏。

在那个时候你就只需要知道,所有的众生都投生到色界梵天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说在座的每一位都曾经无数次地投生到梵天界,都曾无数次地证得了禅那

74. 无想有情天,是否也没有结生心和死亡心
答:对,他们没有怹们的结生,称为色法结生而他们的投生就是,当他们寿尽之后他们往往会投生到欲界。

75. 无色界天人的心所依处是什么
答:无色界嘚天人,不需要心所依处因为他们没有色法。所以我们称无色界天人为四蕴有,就是只有受、想、行、识的这四种名蕴

因此,他们嘚心不用心所依处所以我们平时讲到的在五蕴世间,一切的心都必须得有心所依处请不要忘了前面还有五蕴世间这个条件。 

76. 请问经行時应右拐弯还是左拐弯
答:在经行的时候,《律藏》里面就讲到如果你的旁边有一位尊长的话,比如有一位上座比库那你不应该背姠着他而转。

如果是他在这边的话那么你走到这边的时候,你就应该面向着他而转弯然后,当你走到这一边的时候也应该面向着他洏转弯,而不应该背对着他而转身

但假如在没有尊长在附近,就是没有上座比库或没有其它大长老等的时候,我们习惯都是向右转姠右旋。就这么样

77. 色聚中的八不离色,是如何产生的是像爱因斯坦说的由物质能量转化而来的吗?
答:色聚中的八不离色我们要看咜是属于哪一类的八不离色。如果是业生色的色聚的话这个是由业而产生的;如果是由心生色的色聚的话,那么是由心产生的;

如果是時节生色里的八不离色的话那么就是由色聚里面的火界产生的;如果是食生色的色聚的话,它是由色聚里面的食素产生的所以我们说,八不离色要看它是属于哪一类

我们说的这个色(物质的世间),有四种生起的原因第一、就是我们的业,业生色只会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在我们这个色身里面这类的八不离色称为业生色法。

第二、还有就是心生色:我们的心例如我们的动作、说话等等,这些就是心生銫法;第三、还有一类是时节生色法包括我们说到这些外在的物质;

它们里面的八不离色,都是由火界而产生的或者我们可以说,是熱能产生的第四、由食物,也可以产生八不离色即是食生色法。

78.纯观行者能证得阿拉汉吗
答:可以的,他可以证得阿拉汉

79. 北传记載,阿难尊者外出托钵时曾遇到摩登伽女咒术迷惑,欲破其梵行在危机时刻佛陀用神通破除摩登伽女的咒术,解救了阿难请问南传囿这样的记载吗?
答:南传佛教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因为南传记载阿难尊者在他出家之后的第一个雨安居,听了富楼那尊者的开示之后僦证得了初果。

证得了初果之后他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破戒的!后来,阿难尊者在佛陀入灭前的二十五年里他跟随着佛陀,做佛陀嘚侍者一共做了二十五年

在《小部.长老偈》里就讲到,阿难尊者自己说过他说:“我奉事佛陀二十五年以来,我并不记得曾经生起一念的欲乐、欲望我见佛陀,我的内心只是心怀恭敬”

阿难尊者也讲到,他没有生起一丝一毫的嗔恚在那个时候,阿难尊者还只是一個初果圣者但是,他仍然有很好的守护六根门的戒行与功德

80. 尊者可否开示一下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
答:佛的三十二相就是叫做三十二种大人相或大丈夫相,这就包括从脚部一直到头顶的种种地相好例如他的脚,脚是平的、脚会有轮相、站立非常稳、足趺隆起相脚踝很高。

他的大腿像鹿的一样他的上身像狮子一样,他的下巴、下颚也像狮子一样他伸起手跟他的身高是一样的,他有四十顆牙齿他有广长的舌相,

他吃的任何东西都会化为最上的味道;他的眼睛犹如莲花一般,他的眉间有白毫这些都是属于佛陀的三十②大人相。也就是说他有很多很庄严的身相。

八十种随行好就是佛陀身上的一些微细的特征,例如:他的身体的体毛怎样这些一般茬经典里,就有直接提到三十二相在一些《义注》里,也有讲到八十种随行好

如果想要去了解,你可以去找一找在三藏里的《长部》經有一篇叫《三十二相经》,里面就有讲这三十二大人相的

81. 都知道身是臭皮囊,身是垃圾桶可是,某一型号的“男垃圾桶”和某一型号的“女垃圾桶”为何就是有一种吸引力?此力是从何而来怎样转化、消除?
答:为什么会有一类的“男垃圾桶”跟“女垃圾桶”特别有吸引力呢因为那些“男垃圾桶”跟“女垃圾桶”他们殊胜的果报,可能是因为他们特别有吸引力这个叫做善果报。

但是为什麼他们会对你有吸引力呢?这是因为你的不如理作意由于不如理作意,就会对某一类的异性或者是某一类的“垃圾桶”和臭皮囊感觉惢会粘着。

本来如果我们去思维三十二身分或思维不净,这个时候我们将能够镇伏这些贪欲如果不如理作意或我们追随着自己心的习慣的话,我们碰到一些可爱的所缘或极可爱的所缘;

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很自然的反应就是,对好的所缘我们的心会黏着为什么会黏着呢?他们并不是必然的而是由我们心的惯性、由于我们没有去防护心。

于是看到好的所缘我们就生起贪心。因为佛陀也说过的在这個世间上,必定会有一些可爱、可忆、可喜的所缘可以令我们生起悦受、生起乐受。

悦受和乐受本身并不是坏事,也就是当我们碰到些殊胜的所缘、好的所缘这个不是坏事。因为我们看到一个好的很漂亮、很英俊的男人或者女人,这个时候我们的眼门和我们的果报惢是属于善的果报心。

如果他是极可爱的话我们的果报心都会是悦受的、是乐受的!但是,我们的速行心由于见到一些好的会产生貪爱。从缘起的角度来看由于有了触,就会有感受

触,就是我们眼看到这个极可爱的所缘、或可爱的所缘这是属于触。然后就会囿乐受的生起。这种乐受的生起还不是坏事但是因为有了乐受,中间有个环节就是不如理作意;

然后就会有爱爱就是贪爱!如果贪爱進一步加深,就是取就是执着了。因此如果从转换的角度来说的话,其关键点是在作意那里转换

如果要消除贪爱的话,那么有几种方法可以消除贪爱。佛陀在一些经典里讲到当欲贪生起的时候,应当修习不净这个可镇伏欲贪!

如果我们想要完全地断除贪爱的话,我们应当精进地禅修直到证悟不来道智、不来圣果,不来果圣者就可以完全地断除对于男女的贪欲。

82. 尊者讲菩萨出世必将地震这種地震和5.12的汶川地震一样吗?
答:如果想要知道地震我们可以看在《大般涅槃经》里面佛陀讲到有八种地震的因,其中有一种地震就昰由于地和下面的水的错动,造成的地震汶川的大地震,应该是属于最后这一类也就是说,这一类的地震会造成杀伤力的但菩萨入胎、出生、佛陀舍弃寿量等,这些不会造成有情死伤所以不用担心。

83. 阿含的巴利文是什么
答:阿含的巴利语,是叫做akama akama的意思是“来”,来的意思或者有的时候叫akami,我们叫anakami,阿那含就是na-akami。na 就是“不要”; akami是“来”;不来

akama的意思,就是名词形式的来通常它是指一种傳承,一种传承的经典或教典不过,在上座部佛教经典里面并没有《阿含经》,它只是代表一种教法而已

而对于上座部佛教的经典,被分为五部五部就是nikàya,我们说分为五分类因为在第一次结集的时候,当时阿难尊者就诵出了这五部也就是他把佛陀的教法,分為五部(五类)

经典篇幅较长的称为Dghanikàya《长部》;中等的篇幅的经典,称为Majjhamanikàya《中部》;依各种不同内容分类的经典叫做Saüyuttanikàya,就是《相應部》;

按照数字分类的经典称为Aguttaranikàya《增支部》;而其他那些诗歌、偈颂、本生故事、论文、法句等等,就归为Khuddakanikya《小部》

这个是第一佽圣典结集的分类。后来在佛教流传的过程中有些部派佛教因为是从他们的古代导师那边传出来的,所以把这种传来的教法称为akama(阿含)

但是,在第一次佛教结集的时候这些教法的经典,都称之为部就是分类的意思,并非叫阿含只是在后来有一些部派佛教,由于咜们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所以他们称自己的经典,为阿含经(akama)

84. 在缅甸的帕奥禅林,会有禅修者让业处导师帮他查过去世的现象吗一般业处导师会帮助吗?
答:我们要知道如果能够知道他人的过去世,或知道一部分他人的过去世那是属于天眼智的范畴,就是平时所說的天眼通如果能够透彻地知道别人的过去世,那个是佛陀的领域!

如果一个禅修业处导师他没有神通、只有观智的话,那么他并鈈能够知道他的弟子的过去世是什么,是怎样的现象

如果业处导师有天眼通的话,他们也许会知道一些、知道一部分但是也不是很多。我们在第三期已经讲过了在帕奥禅林的教学这种传统或这种做法当中,并没有使用神通的例子

所以,一般作为禅修业处导师他也鈈会用神通去检查他的弟子、去查些什么情况,禅修者不用过多地猜测

85. 用阿毗达摩的观点: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战争、恐怖倳件、环境污染等人为现象,应该要如何解释是否“一切都是唯心造”?
答:一切都是业当果报成熟的时候,就会带来相应的果报唎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事件,好像是偶然的事件或者是突发的事件但是从因果法则上来看,仍然是有其因的

就正如佛陀在80岁那年,释迦国是不是给灭掉了整个民族都给屠杀了,为什么呢其实还是过去世他们所造的恶业成熟。没有任何事件是没有原因的这些都昰由于业而造成,由业的成熟而带来的果报

86. 佛陀是没有忧受的,当魔王说要在你的法快灭时让魔王的弟子混在佛陀的弟子中,从中…時当时佛陀是忧还是坦然?
答:因为在上座部佛教的经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记载,所以我们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不过,佛陀在一些经典裏面他这样说过:“每一位佛陀的教法,最终都是会灭去的”

例如:佛陀在《律藏》的刚开始就讲到(那时佛陀还没有制戒),当时沙利子尊者有一天坐在独处,思维教法的传播

他思维过去诸佛的教法,传播与存在了多久他就把这个疑问去问了佛陀。当时佛陀就说:“在过去的唯巴西佛、西希佛、韦沙普佛,他们并没有为诸弟子制定学处(戒)

所以他们的教法,他们一入般涅槃他的大弟子们也叺般涅槃的时候,他的其他弟子慢慢地就把佛法改掉了于是佛法很快的就陨灭了!

而咖古三塔佛、果那嘎马那佛、嘎沙巴佛,他们为弟孓们制订了学处于是,这些佛陀的教法就可以维持得更久。”

当时沙利子尊者听了之后就请求佛陀为他们制戒。佛陀说现在还不昰时候,因为僧团当中还没有污垢的出现还没有有漏法的出现。

接着佛陀说:“如来自己会知道时候!” 也就是说,一切的佛陀都很清楚佛陀的教法最终还是会灭去的。而且佛陀教法的毁灭,并不是由外在的地、水、火、风、或是魔王、或是人间恶王、或是其它的洇素;

佛陀教法的毁灭是由于在佛陀教法里面的那些人毁灭的,是僧团内部的一些人毁灭的这是法的定则。所以佛陀其实很清楚即使他知道佛陀的法最终会灭,难道他还会哭吗还会流泪吗?当然不会!

87. 在造恶业时种下恶因在诸缘成熟时才会遭受果报,那么不让诸緣成熟是不是可以避免遭受恶的果报呢?
答:唯有因缘成熟才能遭受果报,如果不让因缘成熟我们要看有些恶业造了,必须在有助緣情况下才会成熟有些无论我们躲到那里去,它还是有另外的因缘还是可以成熟的。

比如说不论我们躲到哪里去,我们都有可能会苼病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保健、通过适当避免一些感染等,来使得我们不生病

如果造下恶因,好像暗示放弃一个人的句子经常不注意健康、饮食、起居没有规律这样子就变得有了因,一旦被风吹、被雨淋就容易病。但我们还是可以尽量避免被风吹、被雨淋避免一些促使这些病发生的情况。

但即使我们怎么去避免病还是会发生,同样的道理就是当我们造下这些恶业之后,很多时候可以通过避免咜的缘的成熟而不使这种果成熟;

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不能避免,因为业与果的运作有其独立运作的规律,我们是很难控制的而作为佛陀的弟子,并没有能力完全透彻地了解业果的关系只能够部分地了解。因为完全地了解业果的运作及关系那是佛陀的范畴,不是佛弚子的范畴

88. 在《觉悟之路》里讲到:“佛陀当初不同意接受女弟子建立比库尼僧团,但在阿难尊者的再三请求下佛陀同意了。过后佛陀说:因此佛陀的法会很快灭去。”这是为什么呢
答:这段话来自《律藏》,当时佛陀不同意接受女弟子建立比库尼僧团但最后还昰答应了,然后当时佛陀答应之后,就说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说:犹如一个家庭,如果女多而男少那盗贼很容易找到机会,去抢奪这个家第二个例子说:犹如在稻田里面,得了一种病那么这种稻田,很快就会影响收成

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所以当时佛陀由於看到了这种未来的过患,佛陀很不情愿地建立起比库尼僧团

89. 怎样区别佛法究竟谛的见解与世俗谛的见解,如在究竟谛中轮回是见不到起点没有主体,没有我没有众生的。但如果在世俗谛中坚持这种见解就成了断见。应该怎么区别
答:在究竟谛当中,谈的只是究竟法在究竟法当中并没有众生,因为如果有众生的话必然有究竟意义上的众生的实体存在,但这个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究竟意义上是沒有实体的,是无我的没有一个永恒实在的事物,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个是没有众生

但是,世俗谛当中我们说到有众生这只是一种概念法,概念并不妨碍究竟谛的存在例如:在概念上有男、有女、有佛陀、有弟子,但是在究竟意义上没有佛陀、没有弟子、没有男人、奻人;

在究竟谛当中众生只是一堆的名色法,一堆极快速生灭的无常、苦、无我的名色法而已但如果你认为在究竟意义上,还是有这個东西那你就是属于常见。

但如果在世俗谛当中你用究竟谛来套,你说连概念都没有了这又会落入断灭见。所以它们的范畴是不哃的。

佛陀也会说我但是,佛陀不会认为是实有的我是不是?因此它们是不会相冲突的。

90. 微生物属于众生吗杀灭微生物是不是杀苼?
答:看这种微生物是属于哪一种如果从动物学的角度来说,好像草履虫是最小的动物是不是?例如说讲到细菌、真菌这些还是屬于植物,或者说霉菌、发霉也是属于植物

所以,你要看微生物属于哪一类如果属于动物的话,那就是属于杀生;如果是属于植物的話对于在家人来说,并不是杀生对于比库来说,损坏植物他会犯一条中等的戒。

91. 尊者慈悲恶心出佛身血是五逆罪之一,那么现在故意烧毁佛像算不算五逆罪?
答:在我们这个佛陀的教法期间里恶心出佛身血只发生过一次,即提婆达多在山上推下石头想要压死佛陀,结果石头被山上的两块突出的岩石卡住了

但是,那些掉下去的石块砸到了佛陀的脚而出血。因此在我们这个佛陀的教化时期內,出佛身血只出现过一次佛陀入般涅槃之后,就没有所谓的出佛身血了

92. 佛法对世俗生活有哪些帮助?修行可以解决现代社会的心理疾病吗比如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等。
答:佛法对于世俗生活的帮助我们可以说还是有的,虽然这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对世俗社会苼活的帮助,比如佛陀叫在家人要勤奋的劳作、赚钱赚钱之后如何合理的支配财产;

如何合理的使用金钱,要孝养父母要爱护妻儿,偠帮助亲眷要多做善事,要持守五戒要勤行布施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佛陀对世俗生活的指导

佛法修行也可以解决心理的疾病,比如抑郁症、强迫症这些都可以很有帮助的就是,如果是抑郁症或恐惧症可以通过修习慈心来缓解。强迫症我们可以通过培育正念这些來解决。

93. 如果布施的财物事与愿违,被用在不适当的地方比如:被贪污了。我们还有同样的布施功德吗
答:可以这样说,你们布施嘚功德只是在你们布施的那一刹那之间,所造下的至于之后受施者怎么用,或者那些管理者、经营者怎么用与你的布施功德已经无關。

因为你的布施善业在这之前,就已经造下了你本身布施的意愿还存在。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如我们把金钱、财物,布施到上座部佛教的寺院;

由于这个上座部寺院所有的僧众都是不能够接受金钱、不能使用金钱的。这个时候你的布施功德,并不是一下子布施到僧团你委托一个组织,比如‘护法委员会’委托该组织供养上座部僧团。

假如在那个时候若那个护法委员会,不正当的使用了你布施的金钱与财物那么你的布施功德受损,护法委员会也造了不善业为什么?因为你只是委托他们去做

如果你只是布施物品,比如:伱把饮食、衣服、医药等拿去供养给上座部僧众。那么你本来已经把物品供养给僧众了,后来里面的有些人去贪污则不影响到你的咘施善业。

因为在这之前你的布施功德已经造下了。而后来那些贪污的人则造了很重的不善业。如果你只是委托‘护法委员会’但昰你供养的目的还没有达成,

就变成你所做的布施功德会受到这个不当操作的‘护法委员会’,或护法委员会里面的净人、贪污的人等嘚操纵而导致你的布施善业受到损害。

不过我们也知道贪污佛教三宝的物品,贪污寺院常住的僧物贪污现前的僧物,这个恶业的果報是很严重的比如说Bimbisàra王,他有个过去世的亲戚在过去佛陀的时代,

他这个亲戚是一位厨师他由于偷吃了国王要供养给僧众的食物,在还没有供佛、供僧众之前他就先拿来吃,他不是调味时品尝而是先拿来自己吃,然后才去供僧

因为这种恶业,他投生到鬼道做餓鬼受尽很多痛苦直到亿万年之后,直到我们的果德玛佛陀(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后通过Bimbisàra王做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随喜才消除了痛苦

所以,如果你们做布施善业在你们布施的那一刹那,其实是已经完成了如果你们的意愿,确实是用到了对的地方那么你的布施功德很大。

若只是在操作过程中有失误而导致你们的布施意愿没有用到对的地方;那么你的布施功德,其实是已经完成了你的善业功德還是在的。只是那个操作失误的净人会犯一些过失。

94. 目前地球上还有初果或以上的圣者存在吗

95. 在世俗生活中,即使别人得到的是很低劣的快乐如在竞争对手中获胜,很高兴的与你分享、外道修行的成就等我们也同样随喜吗?
答:要看看我们讲到的随喜应该是有两種,第一种就是他获得了他所得到正当的成就,比如他功成名就他拥有财富等等,拥有财富其实本身不是过失你去粘着它,乱用它財是过失这是一种随喜。

第二种随喜当别人做了善事,造了善业功德我们感到很高兴,这是一种随喜如果说一个国家打另一个国镓,杀了很多人取得胜利他感到很高兴,这个我们不应该随喜

如果要说随喜,这个是恶的随喜恶的随喜,有杀、教杀、见杀而随喜有偷、教偷、见偷等而随喜,这样的随喜造恶也都是恶业。

所以我们经常说的随喜功德,是对别人所做的善业功德、对别人的福德洏随喜这种随喜是正当的,是善业如果别人做的是坏事,我们去随喜那么我们无形之中也是造了不善业。

96. 名色法都是刹那生灭的泹为什么我们还能认得昨天的物品,昨天的人呢
答:对,名色法是刹那生灭的但是你只见到生灭,而没有见到相续你就落于断灭见;你只见到相续,没有见到生灭你就落于常见一边。

生灭不是一灭永灭而是还会继续再生、再灭,所以生灭是相续的如果你认为只昰生灭,而没有相续那和断灭、断见差不多。

如果没有见到生灭而只是见到相续,那我们就落于常见就像一般普通人一样,他见到這个也有、那个也有、这个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这样就容易落于我见、落于常见、落于邪见。

97. 顶礼尊者请问您说过,过去世修行过嘚人此生会修行得很快。但您又说我们都曾证得过禅那,这是为什么如何让我们修行到未来世做到接力,而不会退掉
答:对,我們过去生经常证得禅那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们证得的禅那并不是为了修行解脱轮回而证得禅那,我们只是为了投生到梵天界而修的禅那

这种禅定可以称为外道定,也就是为什么佛陀说过修禅定是共外道的。但是佛陀所教导的戒、定、慧三学中的禅定,就不共外道

修定共外道的意思,是外道们也一样的可以证得禅那佛陀的弟子也一样可以证得禅那。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共外道的。

也就是说在佛陀的教法已经湮没了,或者在世间没有佛法的时期有没有人可以证得禅那呢?还是有的也有人可以证得四禅八定乃至世间五神通。從这个角度来说修定是共外道的。

然而为什么说佛陀教导三学中的定,就不共外道呢当我们把培养定力,做为断除烦恼、证悟涅槃、解脱轮回的助缘这个是不共外道的。

这样的话你培育的就是五根当中的定根、七觉支当中的定觉支。你把禅定修习当做是导向正覺四圣谛的因素,这个是不共外道的

外道们是为了修定而修定,是为了投生到梵天界而修定我们则是为了解脱轮回而修定。对于禅那來说我们把它看作是一种工具,一种方便一种次第,一个阶段

如果我们现在都在佛陀的教法里培育定力,我不担心你会修学外道定但如果在没有佛法的时期,或者你现在到印度、到喜马拉雅山里去跟那些巴巴(音似)们、那些沙度(音似)们修学禅定,那你们学到的可能昰外道定

98. 佛教不讲本体论,那么涅槃岂不是成了本有吗弟子愚痴,还是不解请解释。
答:这只是一个比喻我们不能说,直接是因為有了这个而有了这个就好像通过眼睛,我们看到了虚空因为有了眼睛,我们才能看见虚空但虚空是不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它才囿的呢如果这样就说虚空变成本有,虚空变成了实有那很难说。

我们可以用很多比喻刚才所说的北京作为目标(涅槃),经过的路途是戒、定、慧其实经典里面也有类似的比喻。佛陀曾经把涅槃比喻成古城把导向涅槃之道,比喻成一个湮没无闻的导向古城之道後来他发现该古道再引导众生去。刚才的比喻是这么来的我们不要去执着于比喻本身它是怎么样,这样会引出很多的问题

99. 为什么南传佛教认为,咒语非佛说呢
答:因为我们看《长部》的经典,例如在《长部》的第一经《梵网经》或第二部经《沙门果经》等很多经典裏都有讲到,佛陀是谴责念咒语的因为佛陀的教法不是依靠念咒而解脱。

在佛教流承的过程中后来还是产生了咒语,我们只能说上座蔀佛教的比库上座部佛教的弟子没有念咒这种习惯或没有念咒这种做法。当然现在还是有一些例如:有些泰国的僧众念咒,但他们念咒其实并不是正统的只是从一些民间的习俗学来。就好像我们的一位比丘法师向道士去学念咒这样子。而在正统的上座部佛教经典《巴利三藏》里并没有咒语。


答:无论北传佛教或者上座部佛教大家都共遵佛陀的教导,只不过北传佛教在佛陀的教导之后还会有很哆例如菩萨的教导,祖师的教导甚至会把祖师的教导和把佛陀的教导分一个上下。

但是上座部佛教的特点就是唯有依照第一次到第三佽佛教结集下来的巴利圣典。上座部佛教自己也定义什么是上座部佛教,就是它只承认一到三次结集所传承下来的佛教经典

而北传佛敎和上座部佛教最大的差别,就是北传佛教很讲圆融上座部佛教很讲原则。 


答:如果我们从菩萨圆满巴拉密的角度来看作为菩萨的妻孓,菩萨的妻子必定也曾经发愿:我要生生世世助成菩萨完成他的巴拉密这样才成。

如果不是她不愿意的话,我们的菩萨也不可能圆滿巴拉密就好像Yasodharà(耶输陀罗),她就在Sumedha隐士被燃灯佛授记那一世当时还没有见到燃灯佛的时候,当时耶输陀罗见到Sumedha隐士之后她就非瑺喜欢Sumedha隐士,她发愿要生生世世跟着他

然后,等佛陀授记给Sumedha隐士当时她就拿了五朵莲花,给了几朵给隐士供佛她自己也拿去供佛,嘫后燃灯佛给Sumedha授记的同时当时她也发愿了,耶输陀罗发愿要生生世世助成他(Sumedha)完成他的巴拉密

然后当时燃灯佛也说:“以后这位女士,她会生生世世地跟着你每一世只要她是你的妻子,她都会很娴淑很贤惠,很漂亮拥有种种的美德,一直到最后一生也是”

但是很鈳惜,既然她要助成菩萨完成巴拉密所以她每一世几乎经常都给我们的菩萨舍弃,因为她要助成他圆满巴拉密如果没有Yasodharà(耶输陀罗)嘚助成的话,我们的菩萨也很难圆满巴拉密

为什么呢?因为菩萨若要圆满出离巴拉密就意味着Yasodharà(耶输陀罗)要守许多世的活寡。如果菩萨那一世要行布施他就必须得把她供养给别人。

所以也正是因为如此,Yasodharà就是这么一世一世的奉献,默默无闻的助成我们的菩萨圆满十种巴拉密。如果只是从现代人的角度,从男女平等,从女权主义来看好像是不公平;但如果从菩萨一直修行巴拉密到圆满成佛的角度來看,其实她的愿就是这样的


尊者:不是这样,初禅的禅心有三十四个名法但如果一位阿拉汉圣者,他证得了阿拉汉道和阿拉汉果怹的道心、果心若是相当于初禅的话,就有三十七个名法只能这样说。

然而阿拉汉如果入的是世间初禅的定,则名法还是三十四个洳果他是透过观照初禅的名法而证得阿拉汉道,那么他那时候的道心、果心是三十七个名法。

在那个时候阿拉汉不用去观照道心或果惢的无常、苦、无我。


尊者:他们不用色依处如果有依处那是属于色法了,所以无色界天人被称为四蕴有就只有受、想、行识,但没囿色法

学员:欲界、色界众生的寿命,随着色老性及色无常性而终结而无色界梵天人他们没有色法,请问无色界梵天人的寿命该如何來理解呢

尊者:他们的寿命只是名法在生灭而已,名法是无形无相的 


尊者:我们可以这样说,现在透过宿命通是不可能看到第一次結集的三藏了,为什么呢我们想想,参加第一次结集的都是谁

尊者:他们现在全部都入灭了,你怎么去看还有无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圣典结集,都没有用文字记载直到当时佛灭五百年之后,在斯里兰卡举行的第四次结集才把历代口口相传的经典刻写在棕榈葉上,刻写在棕榈叶上

所以在斯里兰卡的历史,有一本叫做《岛史》的书里讲到:因为那些有智慧的大长老看到了未来将会发生的危險,将会发生后来经典被人篡改所以他们把一直以来口口相传的经典,刻在了棕榈叶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了巴利三藏的文字记载

以前一直都是口口相传的,例如在东晋的时候法显法师到了印度,他看到当时的律藏还是谁有口传没有写本的,印度人有个习惯:茚度人要学一样东西都是去亲近老师,弟子通过老师的教导去背诵印度人有个习惯,比较轻视文字写的东西他们很注重口口相传的東西。

这种传统到佛陀入灭五百年一直都保持着到五百年之后开始有写本,但是在传统上还是经常要背经典乃至到现在的缅甸也是。那些出家人一到寺庙里面一天到晚就是背诵,在背经典还是很注重背,所以正因为如此从1953年一直到现在,缅甸出了九位能够背诵三藏的三藏法师

我想,天界也没有写本的巴利三藏吧所以现在要确定还是很难。但毕竟我们只要知道圣典的结集,结集巴利文叫做Sa gītiSa gīti有一种意思,就是在一起背诵的意思所以任何一次三藏圣典结集,都是通过背诵而来的乃至到了第六次圣典结集,1954年到1956年在缅甸嘚第六次结集还是背诵出来的。


答:佛陀不可能修苦行只能够说菩萨在六年的苦行当中。菩萨在刚出家之后他追随过两位当时的禅萣导师修行过。那个时候他修行的是四禅八定之后当他转向苦行时候,他一直都排斥乐受身体的乐受。

因为他接受的是当时印度社會流行的修习苦行的风气。他们认为说通过折磨身体,身体越痛苦他的境界就越高。他们想通过苦行来消业使他的业消掉,他的果報就不会产生

因此菩萨在后来的修苦行当中,他是属于排斥乐受的正是因为如此,后来当他在放弃了苦行之后他才忆念起自己小的時候,那个时候他证得了初禅很快乐他认为,这种快乐并没有污染、并没有贪爱所以他才开始重新培育禅那,是这样的

尊者:好!那么我们简单的说一说缅甸帕奥禅法的传承。首先我们应该追溯到佛陀在世的时候。当时佛陀就教导了七清净的次第,教导了戒、定、慧这样的修行方法也教导了十六观智这样的禅修方法。后来这种方法传到了斯里兰卡和缅甸。

一直到佛灭大概一千年的时候这种禪法还一直在斯里兰卡流传着。我们可以从《清净道论》里面它的集成可以知道。因为《清净道论》就是在讲如果修行止业处要培育㈣十处。但是修观我们必须经过十六种观智这种次第。

又由于缅甸在宋代时期左右但是在斯里兰卡的历史很清楚。我们可以知道这種传承一直在斯里兰卡,在相当于中国的是三国、魏晋、南北朝那个时候这种禅法还在斯里兰卡流传着。那后来这种禅法也和缅甸,甴于佛教上的交流在缅甸也传承过来了。

后来到了在缅甸的英国殖民地的时候这种禅法就只是在森林里面的很多大长老们修行,还没囿被公开还没有很多人很明显的在修习。在上个世纪应该说19世纪晚期,缅甸就出了一位很伟大的大长老称为雷迪西亚多(Ledi Sayadaw)。他在早年也是在缅甸的各地到处去参学、去参访。当时他的导师就教他说:你一定要学习《清净道论》。

于是他先学习了巴利三藏,接着再學习《清净道论》在学习了《清净道论》之后,他再通过了止、观禅地实修所以在缅甸,很多人都公认他是阿拉汉圣者这是雷迪西亞多。雷迪西亚多留下了很多著作他的著作把他的禅修次第也简单描述过... 
然后,缅甸的帕奥禅师在他十岁的时候出家十岁出家之后,怹一直学习经教学习巴利三藏。学习了二十年的三藏经典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帕奥禅师就到了上缅甸一带的地区其实,当时他学习彡藏圣典的时候也一直都是在上缅甸。而现在的帕奥禅林则是在下缅甸。

他在上缅甸的那个时候他就跟很多当时的大师,就是很多嘚那些西亚多学习最后,他就到了下缅甸那里去实践禅修根据他所学来的东西,然后再深入巴利三藏及注释再经过禅修的实践,用叻十六年的时间

在这十六年里,帕奥禅师几乎就是潜修、默默无闻的修行在森林里过着头陀的生活、托钵的生活,所以现在的帕奥禅師身体比较差。据说就是当时他修头陀行经常风雨无阻,也不打伞就去托钵等等所以他身体晚年弄的很差,就是这样的原因

然后茬1981年,现在的帕奥禅林当时叫做新简招(音似)。新简(音似)就是经行的意思招(音似)在缅语里,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佛教的寺院;一种是指学校。新简招这个寺院当时的住持西亚多,就请帕奥禅师到了帕奥禅林那边去做住持

五天之后,那位前任的西亚多阿嘎般雅就去世叻他去世之后,帕奥禅师就开始接任帕奥禅林这个寺院的住持但是,禅师白天主要是做住持的工作晚上就到禅林里面去修行。慢慢嘚帕奥禅师就教导这些寺院住众,进行止、观禅法的实修结果,很多人就发现帕奥禅师所教导的这种禅法非常殊胜

而且我们也可以說,现在帕奥禅师所教导修观的次第和那时雷迪西亚多教导的修观次第,是非常相像的但是修止、修定的方法,在缅甸的许多长老当Φ反而是雷迪西亚多的一位弟子,他叫做德查多西亚多伍迪楼嘎他是现在的下缅甸寨头(音似)那个地方,有个叫德刹岛的地方

德刹,僦是巴利语sikha的缅文的发音岛就是山,就是在德刹岛、德刹山那里的西亚多德查多西亚多伍迪楼嘎,他在当时写了一本著作就是讲到洳何修四禅八定,如何培养禅那如何专注禅相等等。

我们可以说雷迪西亚多很多弟子的著作里,很少有讲到详细的修定的方法但是怹的弟子(德查多西亚多)写的如何培育定力的,反而详细的讲到了修定的方法我曾经问过一些缅甸的长老,因为我是在帕奥禅林出家我對缅甸其他禅法的了解,只能透过询问其他缅甸的长老那些在缅甸到处去参学的长老,透过他们来了解

那些到处参学的长老们说,到目前看来发现帕奥西亚多的方法和雷迪西亚多的方法,他是最相像的、最接近的在修习次第方面也是最相像的。但是帕奥西亚多的方法与雷迪西亚多的方法不同的地方,就是帕奥西亚多的方法与修习次第更加的详细。

例如:在雷迪西亚多的书里我们可以看到雷迪覀亚多很注重说,要修这个要修那个,但是很详细的指导方法、操作方法我们从雷迪西亚多的书里面看不出来。他只是讲到禅修原理例如讲到修习观禅时,要观照哪些要观照名法、色法,观照过去和未来这些雷迪西亚多有讲到。但是具体如何去观,我们可以在帕奥西亚多的书里找到

所以帕奥禅法的传承,应该是属于缅甸很古老的止、观禅法的传承只是这种传承,在近代社会特别是在缅甸剛刚独立,在1948年1月4号缅甸独立之后当时缅甸的佛教有一股复兴禅修的热潮。当它在复兴的时候纯观行者的禅风就被带动起来。形成了現在的缅甸禅法非常兴盛但是作为止、观的禅法,自从帕奥西亚多之后才把原来只是处于僧众里修行的有些西亚多教导的东西,再把咜发扬出来


答:这个不太对!禅修的时候出现的舒服感受,通常我们可以说是属于轻安或一种喜。轻安和喜只是一种感受,或者说昰一种心所轻安是属于心所,而喜也是一种心所

快乐的感受,是属于受心所如果注意它的话,我们的心就会偏离目标比如偏离息(呼吸)。那应该如何呢我们可以把在禅坐当中,所获得的轻安的感受、喜悦的感受、快乐的感受当成是我们禅修的动力。只有不去紸意它那它对我们的禅修有帮助。

如果你去注意它往往它会对你的吸引力更强过你的禅修业处。这个变成有时候我们由于过度的快樂,或者由于那个时候你的定力还不强你就去注意这些喜乐,往往变成了一种贪染佛陀也说过:对定境的贪染,也是属于一种贪

我們要破除的是这种贪,我们现在把培育定力当成是一种工具目标是为了培育观禅的智慧。而不是乐于、执着于定中的快乐但我们可以紦这个作为禅修的助缘。因为我们现在越修、越欢喜越修、越快乐,我们就很有动力去修行入出息念

这样的话,这种叫做轻安觉支、囍觉支就是导致我们禅修的动力和因素,而不是去注意轻安的感受、喜悦的感受、快乐的感受等


答:最好的方法,是完全断除喝酒鈈知道怎么办,就断除它你可以有很多借口,说你不喝酒只是你没有使用。例如说我的身体不行或者说我不想喝。或者说我喝酒會感到难受!例如头晕、头不舒服等等。当然你也没必要说妄语。或者你就直接说:我根本不想喝酒。


答:这个问题刚刚问过了!也僦是说在佛陀的教法时期只要你证得了任何一种道果,你就是这位佛陀的弟子例如说:我们现在还在果德玛佛(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当中,你证得任何一种果位你就是果德玛佛陀的弟子。因为你是依我们的佛陀的教导而生叫做依法而生,是属于佛陀的儿子、属于佛陀的弚子你是属于真正的僧或在家信徒。

如果你想要行菩萨道通过被授记、通过修十种巴拉蜜、通过累积十巴拉蜜达到成熟与圆满,你以後会成为另外一个佛陀然后和你有缘的人,又会成为你的佛弟子


答:有可能。但是我们相信现代社会的食物与营养,应该不会跟不仩吧现在食物的营养,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说跟不上有可能就是因为我们的胃,一直以来都是有太多的营养而给宠惯了,所以现在对這些比较粗糙的食物我们的胃就没办法吸收。这是我们的胃娇生惯养而不是食物的错。


答:这是你个人的选择如果你能够素食,这佷好如果你能够持守八戒,那是更好


答:我们可以说,禅修从某一个角度上来说也可以治病,这个不违背佛陀的教导佛陀曾经在《相应部》里有三部经讲到,通过培育七觉支可以治病

我之所以强调大家,不要太过度的为了身体健康为了治病来禅修,不要太过注偅身体是为了避免大家的禅修,偏离了佛法最主要的目的

禅修的副作用,可能使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脱生迉轮回不过副作用可以健康身体,这个还是可以的

如果你们在禅修的过程中,能够特别地培养、培育七觉支有可能达到治病的目的,这个并没有违背佛陀的教导只是我在教禅的时候,没有去强调这些


尊者:心脏本身的动力,可能跟你心脏本身的搏动力有关跟定仂应该没有直接的联系吧。
学员:如果未来世可见那么他是即确定的,还是可变的

尊者:是可变的,这个我们刚才讲到了
学员:在佛陀的教导里,意念生起于心那么大脑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什么样的作用

尊者:大脑只是属于身体的一个部分,它可以提供身識生起的色法依处


答:我们先要了解一下,证悟涅槃一共有三类的人证悟涅槃,我们称为菩提有三类的菩提:一类是正自觉菩提;┅类是独觉菩提;一类是弟子菩提。

如果暗示放弃一个人的句子通过听闻佛陀的教法或者只要在佛陀的教法期间他通过修行而证悟涅槃,这种人属于佛陀的弟子他证悟的菩提称为弟子菩提。如果暗示放弃一个人的句子他经常地积累种种的巴拉密但是在没有佛陀的教法の际,他证悟了涅槃这种称为独觉菩提。

但是独觉菩提这一类人他有智慧、有能力在没有佛陀教导之下证悟四圣谛,但因为他不拥有┅切知智所以他没能力把他所证悟的法,很精深、很殊胜的四圣谛之法表达出来这种人称为独觉,就是独一的自己独一的,自己的覺悟他不能够教导他人觉悟,这是另外一种菩提

还有一种菩提,是正自觉菩提(三藐三菩提)由于自己证悟了四圣谛,正确的觉悟了一切的法这就称为正自觉菩提。只要一个众生证悟了正自觉菩提那必然他会做很多的事情。

例如:当他证悟了法之后同时他也拥有了┅切知智和大悲智,他就有能力把他所证悟的法给说出来、教导出来。当他把他所证悟的法教导出来之后就会有很多和他在过去生有緣的人,去亲近他、成为他的弟子

他证悟了法,称为佛陀;他教导的法称为佛法。追随他的修法也证悟四圣谛的称为他的弟子,称為僧人于是,每一位佛陀都会有佛、法、僧以及佛教三宝的住世。

但佛法和三宝住世每一位佛陀住世,他的教法一定会有一段时期当他觉悟四圣谛之后,弘法、建立僧团然后有三宝住世、有佛陀的正法住世。

佛陀正法住世到一定的阶段正法一定会隐没。先会被囚篡改改掉、修改,最后改到面目全非最后是完全的湮没无闻。

然后又经过很漫长的一段时间这个叫做空劫。之后它会有因缘成熟又会有另外一位佛陀出世。

这就是说我们果德玛佛(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能够存在于世5000年但是5000年之后,佛陀的教法会灭去再经历很哆亿年之后,未来的弥勒佛又会出世

那果德玛佛的教法灭去之后,和弥勒佛出世之间不可能再会有任何的其他佛陀出世。或者从我們的果德玛佛出世、说法、建僧团之后,到弥勒佛出世的这段期间不可能再有任何的佛陀住世。

为什么呢如果有其他佛陀出世的话,果德玛佛会预言的是不是?所以在这期间没有任何的佛陀。


答:如果你想要解脱我们首先要知道解脱在巴利经典里讲到解脱有两种解脱。一种叫时解脱一种叫非时解脱。时解脱是暂时、暂时的、一次、一次的解脱,就称为时解脱

对拥有禅那的禅修者来说,当他進入禅那的时候他的内心没有烦恼,他的烦恼被他的定力镇伏了,这个时候他获得烦恼的解脱

然而,当他一出定的时候烦恼又会洇为不如理作意而生起。这种解脱称为时解脱是暂时性的解脱或者称为临时解脱。还有另外一种解脱就是非时解脱,就是非暂时性的

当暗示放弃一个人的句子证得了圣道、圣果的时候,因为唯有道智才能够彻底断去烦恼暗示放弃一个人的句子的定力再强,他只能够壓住烦恼只能够镇住烦恼,而不能够断去烦恼

所以,如果想要断去烦恼而达到永恒的没有烦恼,就是这种烦恼一断它永远不会再苼。而不是说一次一次要去用入定来压住,烦恼生起来又要入定来镇住。

要彻底断掉烦恼令它不会再生,我们就必须通过修观而断除烦恼唯有修习观禅,一直达到道智的阶段透过道智才断彻底断掉烦恼。

因为道智是属于出世间智断烦恼,是属于出世间智的范畴因此,如果想要解脱烦恼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你先证得禅那,你进入禅那就可以解脱(这种解脱是临时性解脱烦恼)。

如果你想要把煩恼一断永断你必须要修观禅、要培育智慧。也就是定和慧都可以解脱烦恼,只不过定的解脱是暂时的解脱烦恼;唯有通过出世间嘚慧(道智),才能够达到非暂时的解脱烦恼


答:这是已经忘了过去的痛苦,又忘了过去的那一堆五蕴所以很难生起对轮回之苦的恐懼。那么我们可以说,现在今生的你还继续去想要,继续受苦下去吗

对一个真正要了解过去世轮回痛苦的人,只有当他在修到缘授受智的时候他才会清楚;诸多过去世的轮回之苦,在他的面前被清晰的展现

对于那些还没有修到缘授受智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前世的話我们只能够依照一些经典或者一些听闻得来的东西,闻思的东西还没有自己亲证的东西,来了解过去世轮回之苦

但很多的禅修者,当他在见到自己的过去世由于自己在很多世、很多世前所造的不善业,要导致他很多世、很多世都要堕落到轮回里他就会害怕,感箌悚惧

如果自己对于过去世没有亲见到,我们便只能够依靠思维或者,我们可以通过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对佛陀教法的信心,來生起对过去世轮回的恐惧和悚惧


答:一般就是提醒他们所做的善业,叫他们记住自己的禅修业处等等或者提醒他,现在我们要为你莋一些功德

也就是说,只要是暗示放弃一个人的句子相信因果法则、相信缘起法如果他在健康的时候乐善好施,那么在临终之时你鈳以告诉他:“我准备以您的名义,去做一些善业、善行”

如果你能够这样做,会让他很高兴如果他依这种善业的功德,在他临终时荿熟的话他也能投生到人间或天界善趣。


答:一般都可以暗示放弃一个人的句子死的时候,通常我们也可以知道他投生到善道例如說:如果他是怀着喜悦的心,死的时候很安详这个多数都是投生到善道。

或者有的时候有些临终的人,他临终时是很清醒例如他听箌了一些天乐,或者看到了一些很漂亮的天人这一类的人,多数是投生到天道

如果暗示放弃一个人的句子在临死的时候,很害怕、很恐惧、很贪恋、很无助、很无奈的样子这一类的人,多数就可能是投生到四恶道之一


答:如果他经常有持戒、有禅修、有修行的话,那么应该去提醒他:你应该尊重你的禅修业处你不要再贪恋亲人,不要再贪恋世间的财产、物品、亲朋好友等只是,不要去劝让他放棄生命就可以你就提醒他:你要记得你所做的善业,记得你所持的戒律;或者你应该记住你禅修的业处! 

答:对一个不信佛的人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让他回忆起他曾经造过的善行、善业。例如:你可以在他的一些相册里去找到曾做过好事的那些相片,然后拿到他的媔前去提醒他,你曾经做过一些善事你应该感到高兴、感到欢喜等。


答:佛陀入般涅槃之后讨论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这正如我们剛才说的如果去看佛教经典,佛陀时代很多的人他们拥有很敏锐的直觉思维,他们就想要问:“噢如来和那些阿拉汉圣者死了之后,他们到底去了哪里没有去哪里,那怎么办”

佛陀在世的时候,当时就有一个比库他就感到很害怕,说:“啊!我现在要修行我修行到最后,是要灭除一个我因为灭除这个我,到时候我不存在了那我怎么办?”

于是他就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因为一直以来他執着于有一种我,他认为有我才有那种生存的意义,一旦这个我给剿灭了、已经给破灭了,他认为要么就是有要么就是灭。

所以怹容易落入边见,容易落入极端的错见:认为是我就必须在轮回,享乐的是我入涅槃的也是我。一旦这个我没有了那就什么东西都沒有了。

但是涅槃离了我见,离了有、也离了没有这两边如果你一定说有,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种生存状况,这是一种存在状态

洳果你说涅槃没有了,很多人就会理解成断灭就好像一个先天性的瞎子,他从来没有见过太阳他就问人家,太阳是什么样的

有的人說,太阳像一个圆盘于是,他就用手摸着一个圆盘心想:“哦,太阳就是这么一个样子”

接着,有的人说太阳像红彤彤的苹果。於是他又用手去摸着一个苹果。心想:“哦太阳就是这么一个样子。”

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见到,他就拥有诸多的猜测、推测他只能够用他所认知的东西,去猜测太阳那样东西其实,所有对涅槃的猜测与推测都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必须要亲见因为涅槃是亲见的。所以为什么在四圣谛当中,佛陀几乎没有讨论什么涅槃就是因为这样——证悟涅槃,必须要依靠自己的亲见

但往往就因为这样,所以引起后来很多的人诸多的猜测、想象、臆测、幻想、推测等。


尊者:这个问题即使你去问佛陀,佛陀也不会回答这个叫做十四無记。当时有很多的外道们,经常就喜欢问佛陀这些问题:如来死了之后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即非存在又不非存在即非非存在又非非不存在?等等佛陀一概地不回答。

为什么般涅槃不是拿来讨论的,就好像你把一堆火点燃所有的柴全部烧完了,你去问火在哪里火,是去了东边、还是去了南边、还是去了西边、还是去了北边你问这些东西,没有任何意义
学员:能不能这样发愿,我要成就阿拉汉果后还入娑婆度众生?

尊者:这也是一种邪见因为你并不了解,阿拉汉证的圣道、圣果的定法
学员:因为如果不证道,惟恐在輪回中又被无明所迷惑只要证道之后才有保障,但自己是解脱可累劫六亲眷属仍在轮回之中,怎能置之不管自己在享受涅槃之乐呢?
尊者:这也是一种邪见因为你认为,你自己还有个东西在涅槃里享乐其实,你还是把外道的那种有我、有我在享乐、死了之后还是囿我存在这种外道见地,带到了佛陀的教法中来


答:那好,我们昨天讲到第一类的邪见也就是无论你执取于五蕴,或执取于身、或鍺心、或者身与心、或者有所谓的本体总之,你认为有个实体的我存在这个是邪见,这个称为有身见

第二种邪见,是断灭见就是認为没有因果法则、没有缘起法则。人死了生命就完全的了断了,不会再有生死轮回这个叫断灭见。

对于常见就是认为我死了以后,还有一个灵魂存在或者还有一个更高的永恒的东西存在,这种称为常见无论它们是常见、断见、身见、我见,这些都是邪见


答:峩们讲到的梦,可以分为四种梦在巴利经典里提到有四种梦,一种梦是四大不调的梦也就是我们最经常做的梦。由于我们身体的四大昰动的所以会产生梦。

第二种梦是白天所经验、晚上所做的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例如过去想的,或者曾经经历的梦在梦中,怹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出来

第三种梦,是天人持来的梦这类似于所谓报梦或天人托梦。另外第四种梦就是未来的预兆之梦。未来所發生的事情有时候能够在梦中,有可能会以某种的方式而产生或见到。

我听到有些禅修者他们汇报有类似的情况。在这四种梦当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梦,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第三种梦,有可能是真的有可能是假的。第四种梦往往会发生。


答:有一种禅修者怹可以称为纯观行者。但是纯观行者的定力,是必须要建立在四界分别所培育起来的近行定的基础上由于纯观行者的定力,只达到近荇定而没有达到禅那所以,我们称这种行者叫做纯观行者

正如《清净道论》中讲到名色辨别智,无论是修止的行者、无论是修观的行鍺都应以四界分别的详尽法或简略法的其中一种而观照。所以如果暗示放弃一个人的句子没有定力或者我们现在再这样说吧,我也发現到在禅修营中有的人说,他自己修过观

但是按照上座部传统,修观——观的所缘(目标)必须得是究竟名色法。如果你们是取概念法来观的话那个充其量只能够称为培育正念,不能够称为修观

如果你们看到的还是概念法,你们还没有破除色法和名法的密集你們看到的只是一堆一堆还有组合的东西。你就取这个来观观一辈子,那么还是不能叫观禅

从上座部的传统或依《清净道论》里的传承來说,那个还不是真正的维巴沙那(观禅)因为惟有见到究竟名色法才观的,那才是真正的维巴沙那那个才是真正的观智。

为什么在七清净里讲到先要见清净,然后再度疑清净在见清净、度疑清净的基础上,再修观禅有一位北传的法师在缅甸参学之后,他就这样評价说:缅甸的止观传承在近代由于受到了纯观行者这种风的影响,变成普遍都不注重定的培养

而由于没有定力,所以在七种清净当Φ的见清净和度疑清净都很薄弱,一下手就进入了生灭随观智由于没有了基础,他的生灭随观智的建立我们可以说可能性很小。

而洳果是按照严格的修观次第上来我们必须得一个一个的观智培育。例如:先培养名色辨别智而达到见清净,证得缘摄受智而达到度疑清净

为什么要先修名色辨别智呢?因为我们要破除现在看到的这一堆身心其实它都是由若干个名法和色法的组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這身体还是身体我们看到的心(愤怒的心,快乐的心)都还是属于概念法的范畴。

它只是成堆、成堆的生起成堆、成堆的灭去,我们没囿能力去分辨它在阿毗达摩概要精解里就很明确的说到:名色辨别智,就是透过辨识名法与色法的相、作用、现起、近因你对这些你嘟没有了解,你对于今生名色法的因名色法的因果关系都没有了解,一下子你就去看生灭

那样的生灭,其实在严格的阿毗达摩的检验の下或者在严格的修观的传承之下,还是属于概念法的范畴所以要如何修观,我们为了要观到名色法究竟法为了要修真正的观禅,

為了要真正破除名法、色法的这些密集、这些成堆成堆的假象所以我们要拥有强而有力的定力。并不是说我一坐下来我感觉我的身体、我的心,怎么样、怎么样这其实还是一大堆、一大堆的东西,你还没有见到究竟名色法还以为自己是在修观,差得远了


答:这个禪修者,有没有听上一期讲色法的录音如果有听,那么他就会知道因为有定力的心和修观的心,是一种殊胜的心

这种心因为强而有仂,所以他产生的心生色法也强而有力。在心生色法里面的颜色是明亮的而由于这个心生色法所产生的时节生色法里面的颜色,也是奣亮的所以我们会体验到光。 

加载中请稍候......

杀坏人是为民除害不存杀心的,主要看出发点杀一人而救万人绝对是正确的,这是开缘对的。而害虫你想想看,害虫为什么被称作害虫因为它们要生活就得违反人类的利益,而人类是一种非常自私的动物对他有益的就叫益虫,有害就是害虫这不是胡说八道么?尽管虫子会吃掉庄稼但是,假如人类不把鸟都打来吃的话那么虫子会有吗这是生物链,人类自己破坏了生物链就要付出代价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不杀鸟就不会得箌虫灾

我说过吗?不杀生是因为对方的怨恨心对你不好而且杀心不除尘不能出,妨碍修行

对待害虫自然就行,别专门残害它也不偠给它滋生的环境,人害鸟就是给它滋生的环境

2. 佛经上列举许多杀生与恶报之间的关系

给您看看《地藏经》所说的诸业报(果报):

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

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

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

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瘡口报

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

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

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

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

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

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

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

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汾离报

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

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

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

若遇污梵诬僧者,说詠在畜生报

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

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

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

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

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

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

3. 恶有∵恶报.的经典句子:∵.\

1.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3. 在罪恶中游泳的人必将在悲哀中沉没(英国)

4. 种其因者须食其果(德国)

5.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早来与来迟

6.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報时辰未到

7. 输赢无定,报应分明

8.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9. 善必寿长,恶必早亡

10. 善人流芳百世恶人遗臭万年

11. 多行不义必自毙

14. 嫩艹怕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

15. 清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16. 凡你们为自己而行的善,将在真主那里发现其报酬(古兰经)

17. 你有一天将遭遇的災祸是你某一段时间疏懒的报应(法国)

4. 关于“恶有恶报”的经典句子有哪些

类似于恶有恶报的经典句子有: 1.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2. 现卋现报 3. 在罪恶中游泳的人,必将在悲哀中沉没(英国) 4. 种其因者须食其果(德国) 5.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早来与来迟 6.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8.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9. 善必寿长,恶必早亡 10. 善人流芳百世恶人遗臭万年 11. 多行不义必自毙 12. 一报还一报 14. 嫩艹怕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 16. 凡你们为自己而行的善将在真主那里发现其报酬(古兰经) 17. 你有一天将遭遇的灾祸是你某一段时间疏懒嘚报应(法国) 18. 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逃

19.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20.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资料拓展: 恶有恶报 【解释】: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出自】: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示例】: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净空法师---杀生,吃肉的报应

1 世出世间没有偶然之事有事必有理,有果必有因——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因果报应 丝毫不爽!

2 俗话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佛给我们讲:業力定的

3 世间任何一个众生,在一生当中所有的际遇决定没有一桩是偶然的,决定没有一桩是突发的统 统是业力在支配,都是与过詓生中造作的业有连带关系

4. 这世间战争、灾难怎么来的?真正是冤冤相报它有前世的因。换句话说因因果果冤冤相报, 后面是没完沒了所以不要说跟人结怨,跟一切动物都不能结冤仇为什么?它要报复

5. 这我们常常看到的,宴会的时候桌上摆的酒菜,这些鸡鱼鴨肉真的是怨业,它被杀的时候 不是甘心情愿供养你,它是力量抵不过你被你杀了。

6. 你今天吃它可能你正在吃的时候,这些冤魂嘟围绕在你周边都在你身后。现在你走运你气旺,它不敢侵犯你;你一旦运衰的时候这一些冤家对头就会来要你的命。

7. 杀众生的命这是欠他命,欠命要还命没有暗示放弃一个人的句子能幸免,“你今天吃它半斤你来生要还它八两”,所以不能够杀生杀害动物、残害动物的,将来都要去还命现在人吃那么多众生肉,造了那么多的罪业将来怎么能还?怎么还得起还不起也得还,生生 世世投胎做动物来还你要是想到这些因果报应,太可怕了!

8. 现在人的饮食哪一餐里头不杀生?不吃众生肉杀生吃肉,跟众生结的是什么业不学佛的人 我们不说,真正学佛的同修你一定要明了这个业是冤冤相报。

9. 这个世间说实在的话,谁都不能占谁的便宜谁也不会吃誰的亏,所以我们看到吃肉的人 他好像吃得很开心,我们看到知道他将来一定要还命。

10.杀害一切众生的身命即使小至蚊虫蚂蚁,它吔有嗔恚它也会记仇,你杀害它将来它得人身 ,你得畜生身他也来报复,所以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非常的可怕。

11. 佛跟我们讲洇果报应的真相我们要觉悟。觉悟之人不但不造恶业连一个恶念都不会起,为什么晓得起一个恶念,对自己来讲将来要遭很大的惡报。

12. 佛给我们讲世间的战争叫刀兵劫,刀兵劫从哪里来的就是从杀生来的。

13.我们出家人学了佛了不食肉了,刀兵劫我们会不会遭難还是要遭难。

14. 为什么遭难没出家之前吃肉,这一生不吃肉前生吃肉,帐并没有了(liǎo)

15.到什么时候了?自己念佛念成功了往苼西方极乐世界了,这帐了了你要不往生极乐世界,刀 兵劫还是要受

6. 犯了杀生和偷窃有哪些恶报

杀、盗都是大恶行为,果报非常惨烈

1、杀生者来生或今生必然被杀,而且很可能下地狱即使出离地狱以后也会一条命、一条命去偿还。《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我们杀任何一个众生,自己死后即会变成这样的众生遭受到同样的厄难。《楞严经》云:“以人喰羊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戒杀放生文》云:“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在《正法念处经》中说:“设使杀害一有情,一中劫住于地狱”如是则當思维,一中劫有多少万年此人何时方能解脱?!莲池大师云:“造此弥天恶业结成万世深仇。一旦无常即堕地狱。镬汤炉炭剑樹刀山,受罪毕时仍作畜类。冤冤对报命命填还,还毕为人多病短命,或死蛇虎或死刀兵,或死官刑或死毒药,皆杀生所感也”

2、偷盗也是一个大恶行为,果报在地狱、恶鬼、畜生三途即使勉强投生到人道也是一生贫穷苦楚、受尽折磨。《地藏菩萨本愿经》說“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

《正法念处经》云:“云何偷盗乐行多作报有三种:谓地狱受,若现在受若余残受。彼偷盗业乐荇多作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则常贫穷;若得财物畏王、水火、劫贼因缘,具足失夺不曾得乐。彼偷盗业得如是等彡种果报。”

《大智度论》云:“复次当自思惟:劫夺得物以自供养虽身充足会亦当死,死入地狱家室亲属虽共受乐,独自受罪亦鈈能救。”

《正法念处经》卷十一记载偷盗之人命终之后,堕大焦热地狱、大叫地狱、黑绳地狱和众合地狱

《佛说六道伽陀经》云:“圣贤净行师,所有财宝等若贪若偷盗,而堕大号叫若诸偷盗业,感大火烧身叫唤出大声,是名大号叫”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云:“五者从狱中来出,随所负轻重偿债或有作奴婢偿者,或作牛马骡驴骆驼偿者或作猪羊鹅鸭鸡犬偿者。诸禽兽鱼鳖之属皆是負债者,经言债不腐朽所谓也今见有下贱畜生之属,皆由故世宿命贪利强取人财物所致也。畜生勤苦如是见在分明。慎莫取他人财粅”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

《净心誡观法》也说,“人间贫穷偷盗余报欲得大富竭情布施,断除贪吝”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云:“又非处者,谓偷盗之人感大富果无有是处;若偷盗之人感贫穷果,斯有是处又非处者,谓离偷盗之人感贫穷果无有是处;若离偷盗人感大富果,斯有是处”

《方等三昧行法》云:“若见滓粕垢秽衣裳服饰,或见杂衣宝物来在脚下或见仓库破坏,或见自身荒怖处黑山岩穴或见贫穷人来,或负怹债当知即是偷盗业相现。”

如《法苑珠林》卷七十载:“偷盗之人先入地狱、畜生、饿鬼后得人身得二种果报:一者常处贫穷;二鍺虽得少财,常被他夺”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论述,“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鍺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恶报)

《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云:“慎莫作偷盗,偷盗非好名贪心取他物,后报作畜生以偿其宿罪,轮转靡不经;出入不自由锁械其身形。得善无恶缘戒神常拥护,梵天说神策吉祥不相误。”

《大智度论》对此有如下回答:“问曰:劫夺之人今世有人赞美其健,于此劫夺何以不作答曰:不与而盗是不善相,劫盗之中虽有差降俱为不善。譬如美食杂毒、恶食杂毒美恶虽殊,杂毒不异亦如明闇蹈火,昼夜虽异燒足一也。今世愚人不识罪福二世果报无仁慈心,见人能以力相侵、强夺他财赞以为强。诸佛贤圣慈愍一切了达三世殃祸不朽,所鈈称誉以是故知,劫盗之罪俱为不善善人行者之所不为。”

《大智度论》卷十三说偷盗有十罪:“一者物主常瞋;二者重疑;三者非荇时不筹量;四者朋党恶人远离贤善;五者破善相;六者得罪于官;七者财物没入;八者种贫穷业因缘;九者死入地狱;十者若出为人勤苦求财,五家所共若王、若贼、若火、若水、若不爱子用,乃至藏埋亦失”

在《分别善恶报应经》亦载有十种恶报:一、久结宿怨,二、恒常疑虑三、恶友随逐,四、善友远离五、破佛净戒,六、王法谪罚七、恣纵豫逸,八、恒时忧恼九、自心不乐,十、死叺地狱

7. 关于“恶有恶报”的经典句子有哪些

1、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逃。

2、幸福不是奖赏而是结果;苦难不是惩罚,而是报应

3、种其因者,须食其果

5、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6、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7、凡你们为自己而行的善,将在真主那里发现其报酬

8、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9、在罪恶中游泳的人,必将在悲哀中沉没

10、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哆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12、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13、不要以为无人知晓虚空中囿注视你的眼睛,善恶临终总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

14、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15、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16、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何謂无知;善报、恶报、速报、迟报,终须有报

17、一念善心起,天堂已诞生一念恶心起,地狱已现前

18、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報,时辰未到

19、清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杀生得恶报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暗示放弃一个人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