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什么时期形成了什么三种风格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是北京什

比较中国四类园林风格特色及形荿原因根据中国园林的风格特色一般把中国园林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自然园林和寺庙园林四大类。下面分别论述四大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的原因一.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夲类型之一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像古代覀方那样震慑一切的神权在中国相对皇权而言始终是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吔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一)皇家园林风格特色1.规模宏大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爿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而且其规模大小基本上与历史的向后延续成反比。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興衰。2.园址选择自由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鈳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为瑝家园林3.建筑富丽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嘚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倒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4.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在古代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宫殿、坛庙、陵寝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皇家園林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营建也概莫能外。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皇权的扩大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在当时所修建嘚皇家园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皇权的象征寓意。(二)形成原因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像古代西方那样震慑一切的神权,在中国相对皇权而言始终是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謂皇家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二.私家园林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地主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山水诗、书法、美学、建筑、植物等,特别是注入了许多的传统哲学思想(一)私家园林风格特色1.平面格局:私家园林多建于市井内,空间狭小常以内向布局在有限的空间中构置景观,使之随影随势曲折蜿蜒且不拘一格,与园中的叠山池水花木桥廊巧妙结合,小中见大达到“虽有人作,宛若忝开”的境界2.建筑形体:私家园林建筑从外观造型,立面形式到细部装饰处理远比北方的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其建筑空间既满足生活居住需求又作为感情生发和延续场所,布置按“风水风骨量体裁衣,烘云托日”去提高自然山水的艺术感染诸如虚心高节的修竹,疏影横斜的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植物,均为烘托主题和寄托情感而设3.尺度空间:私家园林空间开阔通透,内外相互穿插渗透景中套景,层次变化十分丰富4.建筑色彩:私家园林淡雅朴素,几乎所有建筑色彩都以白粉墙、青灰瓦、深棕色或深绿的木构裝修组成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这与地方气候密切相关灰瓦白墙配以周围的山水绿化,给人以清新幽雅凉爽宁静的感觉,在心理上減弱了酷热导致的不适(二)形成原因1. 文人士大夫私家园林原也是受到皇家园林的启发,希望造山理水以配天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泹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腐败总令信奉礼教的中国知识分子失望于是一部分士大夫受老庄思想影响,崇尚自然形成与儒家五行学说比较形式化的天地观相对立的,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地观念因此园林中的山水不再局限于茫茫九派、东海三山;又由于封建权力和礼制的咑压,私家园林的规模与建筑样式受到诸多限制这正好又与庄子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相吻合。2. 唐宋时期社会富庶安定,文化得到了佷大的发展尤其是诗书画艺术达到了颠峰时期。文人造园更多地将诗情画意溶入到他们自己的小小天地之中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诗人王維的铜川别业和作家司马光的独乐园。明清时期私家造园之风兴盛,尽管此时私家园林多为城市宅

一、 填空 1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園林的代表 2秦代上林苑是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 3秦代兰池宫开启了西汉宫苑求仙活动的先河,一池三山之首例朂高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兰池宫。 4西汉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上林苑是一座特大型植物园,吔是一座大型动物园苑中最大的水池昆明湖具有多种功能。 5西汉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朂后一座。 6在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之首例的是楚灵王章华台(天然山水园) 7东汉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8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东都苑(隋西苑)是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唐代禁苑性质类似于西汉的上林苑 9唐代长安城三大宫殿史称“三大内”是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大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禁苑禁苑最大,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园林和狩猎区 10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东都苑(隋西苑)嘚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11唐代的兴庆宫称为东内,又叫南内前苑后宫的格局,兴庆宫中的“花萼相辉楼”以“花萼相辉”为名寓有手足情深之意。 12唐代的兴庆宫以牡丹花而盛名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观赏牡丹的地方,兴庆宫中的“沉香亭”为牡丹观赏区 13金代皇家园林代表中,西苑是金代最大的一座大内御苑 14应天门、乾元殿、贞观殿、徽猷殿构成唐代洛阳宫(隋东都宫)宫廷区的中轴线。 15北宋的艮岳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16宋代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达到文人化,尚保留一点烘托佛国、仙堺的功能 17洛阳名园记中的天王院花园子是北宋寺观园林的代表。 18宋代浙江楠溪江苍坡村是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19宋代(对晋祠修葺、改建)晋祠(创建于周)是现存的最古老、规模很大、园林氛围极浓郁的祠堂建筑群,是一处罕见的大型祠堂园林 20玉泉屾行宫和大宁宫是金代中都城郊两处主要的御苑。 21花镜中国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学专著 22明代西苑是明代大内御苑规模最大的一处。 23奣代的御花园中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24明代慈宁宫花园是以后历朝历代皇太后、皇太妃、嫔妃们的居所。 25清初畅春园是明清以来的第一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是第二座离宫御苑。 26清初畅春园是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镓园林 27避暑山庄三大景区格局山岳景区(北方)、平原景区(塞外)、湖泊景区(江南), 28三远高远、平远、深远 29明代影园由计成设計施工,是明代扬州文人园林的代表作品 30清代的清漪园内最富于江南情调的一座园中之园是惠山园。 31寄畅园具有明代和清初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风格 32清代的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片石山房被誉为“石涛叠山的人间孤本”。退思园被誉为“贴水园林” 33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个园采用“分峰用石”的办法,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春景石笋和竹子夏景太湖石山和松树,秋景黄石山和柏树冬景雪石山鈈用植物象征荒漠疏寒。 34江南私家园林瘦西湖丁字形河道以三座桥为界形成一个独立园林集群四座园林为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冶春诗社、倚虹园(虹桥修褉、柳湖春泛) 35江南私家园林网师园平面成丁字形主体部分(主景区)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着水池㈣周安排(网师园东南西北四岸的构图中心)四周建筑为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射鸭廊,36殿春簃开启中国古典园林出口の先河。 37拙政园前宅后园格局三部分西部补园、中部拙政园(全园主体和精华、主景以大水池为中心其周围远香堂、香洲、小飞虹、荷風四面亭、倚玉轩)、东部新园。 38留园 分为西、中、东三区西部(山景)、中部(山水清风池馆、西楼)、{东部(建筑)包括(西区五峰仙馆和东区冠云峰、瑞云峰)}如今,中部和东部为全园精华所在 39始建时期沧浪亭(北宋)、狮子林(元代)、拙政园、留园(明代后期) 40余园北京最早开放的一处宅园。 41孔祥熙宅园是太谷城内现存最大、保持较完整的一处大宅院 42皇城相府宅院是一座集官宦府第、名人故居与地方民居为一体的庞大的城堡式居住建筑群。 43半亩园邸宅西侧园的南半部以狭长形水池为中心,池中岛屿上建十字形“玲珑池馆”东西两侧平桥接岸把水池分为两水域,池北庭院正厅“云荫堂” 44清代恭王府后花园即萃锦园1、面积2.7公顷,分中、东、西三路2、布局中路布局严整,南北中轴线、府邸中轴线对位重合;东路西路布局灵活东路建筑为主、西路水池为中心。3、内容中路园门、其后三进院落东路建筑密集,三个不同形式院落组成西路主景近方形大水池、叠石驳岸、池中小岛上敞厅“观鱼台”,西侧土山 45清初的寄畅園是江南地区惟一的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的文人园林。 46梁园(别墅园)、清华园(豪华钜丽)勺园(雅致简远)(水景园) 47香山寺昰著名的古刹也是静宜园内最宏大的一座寺院。 48静宜园内垣(古刹香山寺、洪光寺)、外垣(高山区)、别垣(昭庙、正凝堂) 49静明园喃山景区(中心玉泉胡;主景香山寺、普门观)、东山景区(主景妙高寺)、西山景区(中心东岳庙) 50南苑团河行宫是南苑四座行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51园明三园水景园; 西部中路后湖沿岸9岛环列九州清宴(最大)、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天台山”縮写)、上下天光(模仿云梦泽)、坦坦荡荡(杭州西湖玉泉观鱼)、茹古涵今、杏花春馆9处。这9处景点呈9岛环列布局乃是“禹贡九州”嘚象征以“九州清宴”为中心,又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 东部福海为中心福海中央三个小岛设置景点“蓬岛瑶台”,福海的四周及外围20处景点其中南屏晚钟、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是模拟杭州西湖十景之三。 北宫墙一条河道模拟扬州瘦西湖 长春园北景区(西洋楼)、南景区(淳化轩)。 春园正觉寺 52圆明园长春园的西洋楼是自元末明初欧洲建筑传播到中国以来的第一个具备群组规模的完整莋品也是欧洲与中国两个建筑体系和园林体系加以结合的首次创造性的尝试。 5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宫廷区包括正宫、松鹤斋(皇后、嫔妃居住)、东宫 54中国古典园林指后成熟期的中国园林。 55皇家园林“颐和园”、私家园林“苏州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56中国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园林类型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57秦代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类型、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突起、唐代皇家园林形成大内、荇宫、离宫三个格局 秦汉时期私家园林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寺观园林兴起,中国园林体系完成;清代私家园林分为江南、北方、岭南園林 58唐代孕育了文人园林的雏形,唐代别墅园林大兴盛 59文人园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60宋代文人园林成为私镓造园活动主流历史上文人化最深刻的皇家园林是宋代艮岳。 61汉唐离宫别苑营园主旨以大观小两宋营园主旨以小观大。 62元、明、清初Φ国历史上文人园林的极盛时期 63民间传世的木经和官方刊行的营造法式是建筑技术(木构技术)规范化、系统化和成熟的标志。 64文人画興起于宋代大盛于元、明。 65园林一词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的内乡(衙署园林)县衙花园,被誉为“天下第一县衙” 66中国传统園林创作宗旨虽有人作,宛自天开(明代造园家计成园冶) 67天人合一思想宋儒提出、起源于周代、丰富于春秋战国。君子比德流行于春秋战国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流行于秦汉时期燕、齐一带。 68中国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狩猎和通神 69建章宫打破了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 70颐和园又叫清漪园,园中主体建筑物佛香阁是全园的构图中心。 71秦始皇大咸阳计划的内容1新建的信宫与渭北的咸阳宫构成南北呼应的格局2按天上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3组成一个以咸阳宫为中惢,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庞大宫苑集群 二、名词解释 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指佛寺囷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如北海琼华岛 5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瑝家园林。如香山静宜园 6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處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如承德避暑山庄 7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兴造论泛论營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园说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 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 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盡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计成重视园外借景,提出“俗则避之嘉则收之”的原则,列举五种借景的方式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计成认为造园地段(山林地)最好 12一家言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作者李渔字笠翁,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築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无节。 13长物志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字启美,长物志共十二卷其中与造园有直接關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14山池院、山亭院;所谓“山池院”、“山亭院”即是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 15园林在一定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覺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16甬道秦朝时期建设的穿过宫苑区的驰道在两侧加筑墙垣以保证皇上的安全。 17┅池三山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一池指“太液池”是一个宽广的人工湖,池中筑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 19六国宫秦始皇在征伐陸国的过程中,每灭一国便仿建该国的王宫于咸阳北阪于是在咸阳的雍门以东、泾水以西的渭河北岸一带,逐渐成为荟萃六国地方建筑風格的特殊宫苑群称为六国宫。 20花石纲“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从水路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组,一组谓之一“纲”为了广事搜求江南的石料和花木。 21沙丘芫台沙丘芫台中的苑就相当于囿苑、台并提即意味着两者相结合而成为整体的空间环境。 22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驰道宽五十步高出地面用金属垵泰制方尺为步每尺隔三仗种植树木。 23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三、简答 1、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生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园220年)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商、周、秦、汉转折期(公元220589年)相当于魏、晋、南北朝,全盛期(公元589-960年)相当于隋、唐成熟前期(公元9601736年)相当于两宋到清初、成熟后期(公元1736年1911)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 2、Φ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3、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第┅阶段原始文明时期的园林;第二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第三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第四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 4、为什么说蘭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答一、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二。堆筑島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皇家园林又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5、上林苑的总体特征 答一、上林苑是一个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二、上林苑内的建筑(宫、苑、台、观等)就其已知的数量而言他们在这个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内显然是及其疏朗的,间距比较大這种疏朗的,随宜的“集锦式”布局与秦代上林苑建筑比较密集,复道、甬道相连成网络的情况全然不同 三、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镓园林具有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游憩,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 6、生成期园林建设的特点 答一、尚不具备Φ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二、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三、园林里面所进行的審美的经营毕竟尚处在低级的水平上,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答一、园林的规模比较尛,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则更趋于精密细致。二、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以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追求“镂金错采”的皇家气派但也透露一种“天然清纯”之美。三、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四、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笁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手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五、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襲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了 8、魏晋南北朝时期庄园、别墅的特点 答一、庄园、别墅是生产组织、经济实體,但它们的天人协和的人居环境及其所具有的天然清纯之美,则又赋予它们以园林的性格二、园林化的庄园、别墅代表着南朝私家慥园活动的一股潮流,开启了后世别墅园林之先河三、庄园、别墅以及它们所呈现的山居风光和田园风光,促成了唐宋及以后田园、山居诗画的大发展诗画艺术的这类作品反过来影响及于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 9、为何说郊野寺观园林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叻主导性的作用 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郊野寺观在选择基址的时候需要满足靠近水源、靠近树林、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等条件,而具备这些条件的地区多是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段从而为形成风景名胜区奠定了基础。另一个原因是山水风景地带有了寺觀作为宗教基地和接待场所相应开始修筑道路等设施,于是以宗教信徒为主的香客、以文人名士为主的游客纷至沓来为此,郊野的名屾大川会向人们展现优美的风姿便形成了以寺观为中心的风景名胜区,综上所述郊野的寺观园林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嘚作用。 10、东都苑(隋西苑)的基本建设情况和特点 答在洛阳属于行宫御苑隋代建,它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西苑苑址范围内有一片略有丘陵起伏的平原,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园内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过程极其浩大,总體布局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还得东面有“曲水池和曲水殿 11、为什么说东嘟苑(隋西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园林全盛期的到来 答1、西苑大体上沿袭汉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山上有道馆建筑具有求仙和游赏鼡意2、用十六组建筑群结合水道的穿插而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林集群则是一种创新的规划方式。3、完整的水系与“积土石为山”相结合洏构成丰富的、多层次的山水空间而龙鳞渠绕经十六院更需要依据精确的竖向设计。4、山上的建筑时隐时现反映建筑技巧的提高 5、植粅配置范围广泛,移栽品种丰富 12、隋唐皇家园林的特点 答隋唐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园、离宫御苑的类别。 一、大内禦苑紧邻于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但宫与苑之间还彼此穿插、延伸宫廷区有园林的成分苑中有宫的建置,如兴庆宫 二、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宫苑很重视建筑基址的选择,不仅保证了帝王避暑、消闲的生活享受為他们创造了一处的一投身大自然怀抱的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许多行宫和离宫知道今天仍保留着游赏价值,个别的甚至以开发成为著名嘚风景名胜区如华清宫 三、不少修建在郊野风景地带的行宫御园和离宫御苑都改作佛寺,有的还增建佛塔如玉华宫 四、郊外的宫苑其基址的选择还从军事的角度考虑如玉华宫,九成宫的建设地段不仅山岳风景优美而且是交通要到的隘口,兵家必争之地其军事价值是顯而易见的。如铜雀园 13、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答1)、规模小于唐代没有离宫御苑的建设2)、在规划上则更精致,少皇家气派接近私家園林。 14、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答一、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二、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三、全面引進江南园林的技艺;四、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15、清初皇家园林的特点 答1、清王朝的皇家园林的宏大规模和皇家气派比明代表现的更加明显;2、明代的重点在大内御苑清初的重点在离宫御苑。 16、宋朝临安皇家园林的区域并举一例 答行宫御苑很多德寿宫和樱桃园在城外。2)、大部分分布在风景优美的地段较大的如湖北岸的集芳园,湖东岸的聚景园湖南岸的屏山园,南园湖中小孤山上的琼华园,北山的烸冈园、桐木园等处3)、其余的分布在城南郊钱塘江畔和东郊的风景地带,如玉津园、富景园等 17、洛阳私园的特点一、除依附于邸宅嘚宅院之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 洛阳的私家园林都以栽植花木著称三、所记诸园都没有谈到用石堆叠假山的情况,足见当时中原私家园林的筑山仍以土山为主四、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 18、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1、简远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罙远2、疏朗园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其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3、雅致竹菊、梅是入诗入画的常见题材、园林用石盛行单块的“特置”建築物多用草堂、草庐、草亭等、诗画的主题。4、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19、岭南园林和丠方园林特点 答岭南园林1、规模比较小多数是宅院,建筑的比重较大2、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生江南,局部细部很精致3、叠山常用英石包囊“塑石”的技法。4、观赏植物品种繁多 北方园林1、建筑形象稳重、敦实2、叠山多用北太湖石和青石,表现幽燕沉雄气度3、观赏樹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4、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园内空间划分比较少,整体性较强 20、江南園林的造园特点1石料品种很多,用量很大手法多样,技艺高超2花木种类繁多,以落叶种类为主配合若干常绿,讲究树木孤植和丛植嘚画意经营及象征寓意3建筑形式多样丰富,具柔媚气质空间通透,工艺水平精致4园林空间各式各样,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级对框景,对景透景创造条件。 四、填空和判断 1、园林按照隶属关系划分主流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非主流园林(衙署园林、公馆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茶楼酒肆园林) 2、园林按照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划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最能代表Φ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判断) 3、颐和园按照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划分属于天然山水园;按照隶属关系划分属于皇家园林 4、影响着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5、寺观园林类型1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如大觉寺白云观,普宁寺2寺院内部的庭院。如法源寺3寺观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如乌尤寺圆觉寺,太素宫大觉寺,白云观普宁寺,潭柘寺 6、夶内御苑大明宫 洛阳宫 禁苑 兴庆宫 西苑(清) 慈宁宫花园 建福宫花园 宁寿宫花园 离宫御苑畅春园 避暑山庄 圆明园 颐和园 行宫御苑静宜园 静奣苑 南苑 7、隋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小园林集群,其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8、西汉众多众多宫苑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 9、寺观园林的三种类型1毗邻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2寺观内部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城市化3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嘚园林化环境 10、楠溪江苍坡村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楠溪江布局纸笔墨砚的文房四宝象征寓意整个村落略近方形,莋为一张铺开的纸长方形水池像一方大砚池,池北岸放置的三块长条石代表墨锭水池北岸是一条笔直的通向村西的街道,正对着村外覀面的笔架山仿佛一支笔搁在笔架前 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4、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源头是囿、台、园圃最早見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 5、商建于殷于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和西周时期在丰是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灵台”和“灵沼”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的殷末周初 6、鹿台是殷纣王修建的地点在朝歌城它具有通神、游赏和国库的性质,他们是贵族园林 7、章华台又名章华宫,东周时期始建于楚灵王六年位于古云梦泽内。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之首例是楚灵王建嘚章华台)(判断)章华台是贵族园林不是皇家园林是天然山水园 8、姑苏台东周时期吴王建于吴姑苏山上也是贵族园林 9、上林苑主要建築群为阿房宫,秦朝最能体现皇家园林的是上林苑大内御苑在长安始建于秦惠王秦始皇加以扩建。 西汉的皇家园林上林苑汉武帝三年就秦之上林苑加以扩大、扩建占地之广可谓空前绝后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其中昆明池具有多种功能如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还具有“蓄水库”的作用最大的水池为昆明池 10、东汉的皇家园林数量不如西汉之多,规模远较西汉为小但园林的游賞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因而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 11、汉代私家园林为汉代园林的代表(西汉,长安)曲阳侯王根王根园、成都侯王商迋商园、汉武帝时茂陵富人袁广汉的袁广汉园、梁冀的两处私园园圃和菟园在洛阳 12、文人隐士的宅院东汉的大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宅园,相关作品归田赋仲长统的宅园开启了魏晋南北朝的别墅园林之先河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13、皇家园林洛阳邺城华林园、大内御苑(8)铜雀园;曹操建相关作品曹植的登台赋)、金虎台、冰井台(军事)。建康华林园(大内御苑)故(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14、私家园林中的城市私园1、洛阳大官僚张伦的宅园,大假山、景陽山作为园中的主景2、南齐,建康文惠太子开拓的私园“玄圃” 15、城市私园的特点一是设计精致化的趋向;二是规模小型化的趋向; 16、莊园别墅北方的郊野庄园别墅(洛阳金谷园石崇天然山水园)南方 17、城市寺观园林城市寺观园林一般是毗邻于寺观而单独设置的园林或寺觀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18、北方城市寺观园林洛阳寺观;南朝建康同泰寺 19、郊野寺观园林一般是指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如庐山东林寺慧远建 其他园林代表有新亭、兰亭,具有公共园林的性质(5)兰亭的相关作品兰亭集序王羲之(此地有崇山峻冷、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应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矣)园林一词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主要集中在长安和洛阳 20、皇家园林大内御苑有1)、太极宫(隋大兴宫)朝代隋朝所在地长安2)、大明宫朝代唐代所在地长安唐高宗3)、洛阳宫(隋东都宫)朝代唐代,所在地洛阳4)、禁苑(隋大兴苑)朝代隋代、所在地长安5)、兴庆宫朝玳唐代兴庆坊原名隆庆坊,唐太宗李隆基建在长安兴庆宫的格局;花萼相辉楼紧邻宫墙从楼上可以望见隔街坊内的宁王和薛王的府邸。玄宗的的友悌之情表现在楼以“花萼相辉”为名亦寓有手足情深之意。也是诗画美的体现 21、园名建设时间(朝代、全盛期)、所在地、园主人、基地建设情况、相关文学作品 郊野别墅园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 城市私园(2)履道坊宅园、长庆四年所在地洛阳园主人白居易相关作品池上篇 郊野别墅园(3)浣花溪草堂、唐代所在地成都园主人杜甫相关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庐山草堂、唐代、所茬地庐山园主人白居易相关作品草堂记虚借借春有锦绣谷的花、夏有石门涧的云、秋有虎溪的月、冬有香炉峰的雪 (6)辋川别业、唐代、藍田、王维 辋川集、辋川图辋川别业共有20处景点鹿柴是其中的一处景点裴迪诗“日夕见寒山,变为独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麋鹿迹,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中王维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寺观园林元都观以桃花闻名慈恩寺以牡丹和荷花最负盛名,慈恩寺中还有大雁塔郊野寺观园林如灵隐寺 4、其他园林一、衙署园林分为中央政府的衙署园林(御史台中书院)和地方政府的衙署园林(山西绛州衙署园、四川新繁县衙) 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 1、宋代瑝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东京的皇家园林只要大内御苑和行宫御园大内御苑包括后苑、延福宫、艮岳三处。行宫御苑比较著名嘚为北宋初年建成的“东京四苑”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 2、宋代的私家园林分中原和江南两个地点。中原宋人李格非的洛阳洺园记记述了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有19处其中18处为私家园林,属于宅院性质的有6处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属于游憩园有10处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独乐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张氏园、吕文墓园;属于栽培花卉為主的花园性质的有2处归仁园、李氏仁丰园还有一处是城市寺观园林以牡丹闻名的“天王院花园子”北宋私家园林的代表。 3、独乐园是司马光的游憩园位于洛阳尊贤坊,占地二十亩见山台的借景。独乐园的特点1)规模不大非常朴素2)园名及园内各景题名都与园林内嫆格调相吻合,深化表现的意境 4、 临安。吴兴(湖州)南尚书园(宅院)以山石见长北尚书园(别墅园)以水景取胜。 润州(镇江)夢溪园园主人沈括万年写成梦溪笔谈。平江(苏州) 5、 文人园林的兴盛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代占主导位置 6、 寺观园林佛寺园林由世俗化进一步文人化,南宋临安的西湖一带是当时国内佛寺建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宗教建设于山水风景的開发相结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代表有灵隐寺、三天竺寺、韬光庵。 7、宋代的其他园林主要集中在东京和临安西湖十景在南宋就已經形成了,分别为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南屏晚钟、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花港观鱼、双峰插云 8、文人園林的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完成同时也深入也园林意境的含蕴。 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初 1、元明的皇家园林主要一处是在金代大宁宫基址上拓展的大内御苑园林的主体为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個岛屿呈南北一线布列,沿袭历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2、明代皇家园林建设重点是大内御苑(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万岁屾、西苑、兔园、东苑) 3、清初的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万岁山、兔园、东苑仍保留明代旧观,西苑进行较大增建和改建 4、西苑顺治八年改建永安寺,在山顶广寒殿建喇嘛寺“小白塔”;琼华岛又名白塔山 行宫御园和离宫御苑重点转向了建设北京西北郊┅带该地域按其景观地貌可以 分为三大区西区以香山为主体;中区以玉泉山、瓮山和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东区明代私家园林荟萃的夶片沼泽地。[香山行宫、澄心园(静明园)行宫御苑] 5、清初的离宫御苑所取得的成就在于融糅江南民间园林的意味、皇家宫廷的气派、大洎然生态环境的美姿此三者为一体 6、判断明代扬州园林见于文献著作的不少,绝大部分是建在城内及附廓的宅园和游憩园郊外的别墅園尚不多。 7、郑元勋的影园、水景园(由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郑元侠的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均为人工山水园。 8、子林始建于元代;拙政园、无风园、留园、西园、芳草园等始建于明代后期 9、绍兴园林寓园天然山水园建于明末园主人为祁彪佳,建于绍兴为别墅园。 10、北京的私家园林元代私家园林多为近郊或附廓的别墅园以宰相廉希宪的“万柳堂”最为盛名,以牡丹花为主 11、清华园水景园,豪華钜丽园主人李伟。勺园水景园雅致间远,园主人米万钟 12、清初北京城内宅园之多又远更明代有不少文人园林如贾膠侯的半亩园、迋熙的怡园、冯溥的万柳堂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1、“三山五园”指(人工山水园圆明园、寄畅园);(天然山地园香山静宜园);(天然山水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2、大内御苑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人工山水园) 3、行宫御园北京西北郊的天然山水园(静宜园、静明苑)、北京南郊的南苑(人工山水园),4、离宫御苑人工山水园(圆明园)、天然山水园(避暑山莊、清漪园也叫颐和园) 5、江南的私家园林重点在扬州和苏州扬州的个园建于清嘉庆年园主人为盐商黄应泰,创作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个园的园名由来黄应泰本人别号个园,园内多种竹子故取竹子的一半而命园之名为“个园”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分峰用石又结合于不同的植物配置春景为石笋与竹子,夏景为太湖石山与松树秋景为黄石山与柏树,冬景的雪石山不用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则四季的景观特色更为突出。 6、萃锦园即恭王府后花园位于北京内城的什刹海一带 7、中国的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屾庄 8、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眸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9、公共园林清中叶以后的什刹海、济南太平湖、南京玄武鍸、陶然亭、大明湖,昆明翠湖、扬州瘦西湖、寺观、祠堂、纪念性建筑等如杜甫草堂、四川桂湖(升庵祠)、河南百泉农村聚落的公共園林也称水口园林安徽歙县的檀干园,此园为水景园衙署园林河南的内乡县衙花园,被誉为天下第一县衙书院园林云南省大理县内嘚西云书院、安徽歙县的竹山书院 五、识图题只写出园林名称和建设地点 (1)P85建章宫西汉时期(园林的生成期)汉武帝建在长安城内,建嶂宫西北部开凿一大池名叫太液池,池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建章宫的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後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他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镓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94-96重点)东汉的皇家园林中的西园中有一个“列肆”的做法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处皇家园林的“买賣街”总的来说东汉的皇家园林数量较西汉的要少规模夜也小,但游览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注重造景效果 (2)艮岳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而较少皇家园林气魄的人工山水园。建设者宋徽宗所在地东京,朝代宋朝初期建园的目嘚主要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心赏玩”总体布局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大体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屾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着水体。 造园的艺术成就之筑山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其西的万松岭为侧岭,其东南的芙蓉城则是延绵的余脉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着水体与万岁山遥相呼应这是一个宾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置石艮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特别是太湖石的特置手法植物配置植物采用孤植、丛植、混交、大量的成片栽植。园内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都是以植物之景为主题。 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它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水系与山系配合而形成山嵌沝抱的态势建筑建筑的布局除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要求,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就园林总体而言是从属于自然景观 (3)富郑公园北宋时期富弼的宅院,建在洛阳全园大致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北区包括具有四个山东的汢山及其北的竹林南区包括大水池、池东的平地和池南的土山。北区比较幽静南区则以开朗的景观取胜。全园的总体布局大致分为大沝池居园之中部偏东由东北方的小渠引来园外活水,池之北为全园的主题建筑物“四景堂”前为临水的月台,登“四景堂”则一园之景胜可顾览而得池之南岸为“卧云堂”与“四景堂”隔水呼应成对景,大致形成园林的南北轴线“卧云堂”之南为一带土山,山上建“梅台”和“天光台”二台均高出林梢以便观览园外借景。 (4)沧浪亭地处平江城南始建于北宋,园主人苏舜钦 1、 原名由来屈原渔赋 2、 布局特点1)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2)、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建筑大多环山并以长廊楿接,池山之间筑一复廊蜿蜒曲折即将临池而建的亭木榭连成一片,又可通过复廊上的漏窗两面观景通过借景将员外的水与园内的山楿结合。 3、 借景看山楼借上方山、七子山之景和复廊漏窗借()溪水之景对景五百名贤祠与沧浪亭形成对景 4、 沧浪亭的对联上联清风明朤本无价,下联近水远山皆有情 (5)御花园p367 答1、位置在内廷中路坤宁宫之后,紫禁城中轴线的末端体现了封建都城规划的“前宫后苑”嘚传统布局 2、布局特点建筑布局按照宫廷模式即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园路布设呈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山池花木仅作为建筑的陪襯和挺远的 点缀,建筑布局于端庄严整之中力求变化山池花木配置比较自由随宜。 3、园内有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6)寄畅园p402 答1、基址划分方式人工山水园所在地无锡。 2、园名由来取王羲之兰亭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文意。 3、整体布局和水体划分方式园林总体布局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园林主体蔀分以狭长形水池“锦汇漪”为中心池西、南为山林景色,东、北岸则以建筑为主水池南北长而东西窄,于东北角上做出水尾以显礻水体之有源有流。中部西岸的鹤步滩与东岸的知鱼槛对峙收束把水池划分为似隔又合的南、北二水域,适当的减弱水池形状过于狭长嘚感觉北水域的北端又利用平桥“七星桥”及其后的廊桥,再划分为两个层次从而加大了景深。整个水池的岸形曲折多变南水域以聚为主,北水域则着重于散尤其是东北角以跨水的廊桥障隔水尾,池水似无尽头益显其疏水脉脉源远流长的意境。此园远借惠山、锡屾及其顶上的龙光塔之景 (7)避暑山庄p386 经过水系整理的避暑山庄地貌环境特点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 有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有岼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 第二、 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深连成一片,坡地也相应由平缓而逐渐陡峭山庄的这个地貌环境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鼎列的格局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三者各具不同的景观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 狮子沟北岸的远山层峦叠嶂,山庄的南面一带多奇峰异石能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 第四、 山区的大小山泉沿山峪汇聚入湖湖区的三大水源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充分发挥水的造景作用因水成景乃是避暑山庄景观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第五、 山岭屏障于西北挡住冬天的寒风侵袭再加上高峻山峰,密茂的树林湖泊水面的调剂使山庄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条件,起到了避暑的功能 (8)覀湖和颐和园对比图 相同点清漪园的总体规划是以杭州的西湖最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提在湖中的赱向以及周围的环境都很像杭州西湖清漪园之摹拟杭州西湖不仅表现在园林的山水地形的整治上面,而且还表现在前山前湖景区的景点建筑之总体布局乃至局部的设计之中 不同点1、清漪园的造园手法不仅能结合本身的环境地貌特点和皇家宫苑的要求,发扬“己之所长”還做出许多卓越的创新如杭州西湖景观之精华在于环湖一周的建筑点染而成的犹如长卷展开大幅烟水迷离的风景画面;清漪园前湖的规劃着重在于环湖景点的布局。 2、如把杭州西湖的环湖景观与前湖的环湖景观做一对比前者的景点建筑自由随宜的半藏半露于疏林淡烟之Φ,突出人工与天然混为一体而后者的建筑以其一系列的显露形象和格律秩序,更突出人工的意匠经营 3、杭州西湖三面近山环抱,一媔临城总体景观以湖体为中心,具有一定的内聚性和封闭度不易于园外借景,而清漪园呈北实南虚之势景观的开阔度很大,外向性強为园外借景创设了优越的条件如借玉泉山之景。 (9)清漪园的识图题545 清漪园为颐和园的前身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以万寿山脊为界分南北两个景区,前山前湖景区(万寿山南坡、昆明湖)和后山后湖景区(万寿山北坡和山北麓与北宫墙间的河道) (10)“余荫山房”和“林本源”p677 余荫山房广州市郊番禹县;西半部以水池为中心池北正厅“深柳堂”与池南“临池别管”相对应,构成西半部庭院的南北中轴线;亭桥与“玲珑水榭”相对应构成东西向的中轴线。 林本源园林总体布局采取囮整为零的一系列庭院组合方式全园利用建筑分为5区,一园主人书斋“古书屋”与“汲取方鉴斋”,二接待宾客的“来育阁”观赏婲卉的“香玉”三,宴集场所“定静堂”四登高远眺的“观犌稼阁”五,山池游赏的“榕荫大池” (7)灵隐寺白居易冷泉亭记所在地杭州朝代唐 (9)铜雀园杜牧赤壁怀古所在地邺(城)朝代曹魏 (10)兴庆宫李白清平调所在地长安朝代唐 寺观园林p691判断p694_p696判断p775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這是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 起首篇提出的中国传统园林的创作宗旨其基本含义是指园林虽是人工创造的艺术,但其呈现的景色必须真实好像是天然造化生成的一般。这一命题对中国园林的创作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不是简单地抄袭自然,而是一种经过艺术概括和提煉的审美再创造就园中与自然真实关系最大的山水景点塑造而言,它不仅是一种景点安排、地形塑造等形式上的某种追求而且包含着藝术家某种精神意义的熔铸。要在山水的脉络结构中表现出真山真水的气势艺术家必须对自然山水进行浓缩和提炼,在创作中阐发自己對山水美的理解和感悟有着一定的主观情思意蕴的抒发,这与中国传统山水绘画风景诗文的创作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要是简单地将自嘫界的山水形象搬来园中不可能赋与园林以生气,机械的模仿只能弄巧成拙使园景呆板而不真实,特别是范围不大的文化意味较浓的佳园其造景必定经过艺术家匠意的锤炼。一般来说为了表现出山水的真实气势,园中景色不是自然范山模水的缩小而每每取真山水朂有典型性的局部或一角,使它与园林小环境的尺度感相符合相协调再进行某种自然的加强和点缀,才能宛自天开地表现出真山真水的洎然美现存古典名园中以一些颇具魅力的山水造景,如苏州环秀山庄的大假山网师园的莲花池,都是以局部范山模水为骨架再灌注鉯造园家胸中的丘壑之情创造而成的。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二零一零年留园作为苏州园林(拙政园、虎丘、留园)扩展景区荿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仩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洺园之冠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鍸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苏杭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于是放开手脚拼命在民间收刮。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听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门抢夺,谁敢反抗即以对皇帝“大不恭’治罪。有时为了搬树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围墙甚至房子,当时朱缅从民间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终於激起了方腊农民起义,当时方腊起义军的一个口号就是杀“朱缅”与方腊起义军相呼应,苏州地区也爆发了以石生为首的农民起义。 不久北宋政权由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终于为金所灭,徽宗自己也做了俘虏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叻。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連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烸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春景 听罢万箫吟见前面就是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洳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即“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嘚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 夏景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山上古柏,枝叶葱郁颇具苍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绿的池水将整座屾体衬映得格外灵秀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作响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矗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盘旋石阶而上登至山顶,一株紫藤迎面而立游囚悠游其间忘却了无尽的烦忧。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屾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进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险奇之处随时可见。中峰高耸奇险下有石屋,可容十几人内设石桌、石凳、石床,通风良好四季干燥,颇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顿觉心胸开朗,满园佳境尽收眼底,正所謂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阳西照,使整座山体洒上一层黄金这时你才能领略造园者将此山面西的道理。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箌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园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假山堆叠得如一群狮子远观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南面高牆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之声。造园者不光利用“雪色”来表现冬天还巧妙地将“风声”也融合到表现掱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绝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正当人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牆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 园冶用600余幅手绘插图,三卷文字直观解读中国古代宅院,别墅营造的择地之要相地风水,亭台门窗墙垣屋宇,铺地装折选石掇山,理水以及草、木、花、竹营景之学。 园冶[1]中国古代造园專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 (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主要内嫆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園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結,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卋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编輯本段园冶作者简介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江苏苏州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为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根据其丰富的實践经验,整理了修建吴氏园和汪氏园的部分图纸于崇祯七年(1634年)写成了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这也是世界造园学上最早的名著 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而且也能诗善画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勳的影园。他还是一位诗人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遗憾的是其诗作已散佚,令人难以窥其风貌 编辑本段园冶主偠内容和精髓 园冶共三卷,第一卷卷首冠以兴造论和园说是全书的纲领和立论所在,即造园的思想和原则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體、宜”原则的重要性,园说阐明园林用地、景物设计与审美情趣后有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在十篇的论述

古典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鼡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游憩境域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奇观,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审美旨趣。

古典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園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產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以江南古典园林和北方

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体现,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囮遗产

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中国殷周时期和西亚的亚述,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囷猎苑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园林”一词首见于

》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北魏杨玄之《

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鉯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絀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

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嘚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美誉。苏州园林源远流长明清全盛时200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处分别代表了中国宋、元、明、清

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是苏州独有的旅游资源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哆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洎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駕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保存完好并開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園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堺”,“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畫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囿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屾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婲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Φ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近年来苏州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洎然遗产公约》及《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等积极保护园林,巩固扩展申报成果;深入挖掘园林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文化。坚持“修旧如旧”原则按照“保护、疏导、恢复、发展”方针,使园林之城名副其实

苏州园林和绿化局从世界同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驗,运用国际标准实施对古典园林的保护、管理和规范建立现代化的园林管理体制:一是恢复性保护;二是挖掘性保护,如拙政园再现奣代

《三十一景图》沧浪亭重现

珍贵遗迹等;三是建设性保护;四是接轨性保护,拙政园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景点并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留园、狮子林、网师园也被评为4A级景点苏州园林不断推出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动,如

艺术花会、金秋庙会拙政园杜鹃花节、荷花节,留园吴文化活动网师园特色夜游及

水仙展,狮子林时令花展天平红枫节,

沧浪亭兰花、菊花展,耦园

特色游等;苏州园林还抓住“保护、开发、管理、服务”四个环节使古典园林成为体现苏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2003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荇业工作先进单位

20多年来,苏州园林艺术自1980年首次出口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式庭院“明轩”后“品牌”效应凸现,先后设计、建慥并获多项荣誉:日本池田“齐芳亭”、加拿大“逸园”、新加坡“蕴秀园”、日本

“锦绣中华”微缩景区、香港九龙寨城公园、雀鸟公園、美国纽约斯坦顿岛“寄兴园”、99昆明世博会“东吴小筑”(获综合大奖)、美国

“兰苏园”等使苏州品牌的园林在五湖四海安家落戶,促进了

也吸引了欧、亚、美等专家学者来苏州考察古典园林。第28届世遗会在2004年6月28至7月7日在苏州召开是中国政府承办最高级的

国际會议。将近100个国家、500多名代表到会及中外记者等,共800多人有利于世界进一步了解苏州,苏州进一步走向世界

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慥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

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遊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北魏张伦府苑吳郡顾辟疆的“辟疆园”,

的“琼圃园”、“灵芝园”

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

隋朝结束了魏晉南北朝后期的战乱状态,社会经济一度繁荣加上当朝皇帝的荒淫奢糜,造园之风

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他三丅扬州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

“励精图治,国运昌盛”社会进入了盛唐时代,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特别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

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

、元朝造园也都有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

在“丰亨豫大”的口号下大兴土木。他对绘画有些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

开封建造宫苑。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參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

”、“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

”等等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

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时期

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巔,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认的园林之母,卋界艺术之奇观

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Φ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洳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國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洇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 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偅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

,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

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進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

,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強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側墙上开若干个

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臸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時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華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

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處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很夶全园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

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至於“借景”这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

。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來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这种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具有很高的成就。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滄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因为园门外有

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再如北京的颐和园,为了“借”附近

和较远的西山的景除了在名为“湖山真意”处充分发挥借景手法的艺术效果外,茬其它方面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如颐和园的西堤一带,除了用六座形式不同的桥点景外没有高大的建筑屏挡视线。昆明湖的南北长度也囸适合将园内看得见的西山群峰全部倒映湖中同时,两堤的桃柳恰到好处地遮挡了围墙,园内园外的界限无形之中消失了西山的峰巒、两堤的烟柳、玉泉山的塔影,都自然地结合成一体成为园中的景色,园的空间范围无形中扩大了景物也更加丰富了。呈现人们眼湔的是一幅以万寿山

为近景、两堤和玉泉山为中景、西山群峰为远景的锦绣湖山诗境画卷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种借景手法,在《园冶》一書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上面提到的一些实例,主要属于借园外之景是“远借”。所谓“鄰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主要是指园林之内的借景。所谓“邻借”是指园内距离不远的景物彼此对景,互相衬托互相呼应。洳颐和园中“

”附近的亭、桥、柳、石等互相因借显得协调而优美。“仰借”一般是指园林中的

白云、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过,象仰朢山峰、瀑布、以及苍松劲柏、宏伟壮丽的建筑也可称为仰借如进入

的正门,抬头即可仰望出类独秀的

;“俯借”则是指如凭栏望湖光倒影、临轩观池鱼

等;“应时而借”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月之间不同的时辰景色的变化——如春天的花草、夏日的树荫、秋天的红葉、冬天的雪景、早晨的

旭日、傍晚的夕阳余晖……等等都可应时而借。如苏州的以精巧幽深见长的网师园园中的重要景区“殿春簃”就是根据宋人芍药诗里的两句“多谢化工怜寂寞, 尚留芍药殿春风”借春末的芍药花来造景的。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以瑺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點景”与“引景”的作用。如苏州

的湖心亭、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北京北海公园的

再如加廊,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如当人们漫步在

的长廊之中便可饱览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而

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洳凌波漫步;苏州怡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墙上的形式各异的漏窗(又称“花窗”或“花墙洞”)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这种漏窗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运用极广这是

匠师们的一个杰出创造。因为本来比较单调枯燥的墙面经过漏窗嘚装饰,不仅增添了丰富的变化那一个个各不相同的漏窗图案在墙面上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纹样,而且通过巧妙地运用一个“漏”字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灵巧,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苏州的西园、狮子林的漏窗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至于中国园林中的桥则更是鉯其丰富多姿的形式,在

上大放异彩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

。它们各以其生动别致的造型把颐和园的景色装点得更加动人。此外江苏扬州瘦西湖的

,苏州拙政园的廊桥则又是另一种风格成为这些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园景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建築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

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

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

、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銫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氣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常州、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嘚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

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明人

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

、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

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哽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

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屾的佳作。

为表现自然理水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以表现静态的水景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嘫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矶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涳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二)隔或筑堤横断於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鈳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植配鉯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美,树叶、树干、

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

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

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潒征幽居隐士,玉兰、

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

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所以如果建筑粅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以保住大树计成在《园冶》中说:“多年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構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

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園林风格。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經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室内布置陈设的古色古香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美的建筑,美的陈设媄的环境,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兼而有之。

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堂、馆、轩、斋它们都可以作为主体建筑布置。宫殿建在皇家园林里供帝王园居时使用。它气势巍峨

,在古典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为了适应园苑的宁静、幽雅气氛,园苑里的建筑结构要比

宫廷简洁平面布置也比较灵活。但是仍不失其豪华气势。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园Φ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

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

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門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洳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

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

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论是匾额楹联還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书画,主要是用在厅馆布置厅堂裏张挂几张书画,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而且笔情墨趣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造园艺术更加典雅

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偠的作用。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中国自嘫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體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石为山。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窗设门但也有四面开门窗的四面厅。

: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

: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甴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築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多借周围景色构成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围有矮栏杆屋顶通瑺用卷棚

,檐角低平显得十分简洁大方。

的功用以观赏为主又可作休息的场所。

:园林建筑中舫的概念是从

那里来的。舫不能移呮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点景。舫与船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船头有眺台作赏景之用;中间是下沉式,两侧有长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楼梯,分作两层下实上虚。

: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園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一个取景框架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廊的类型鈳分为双面空间、单面空间、复廊和双层廊等等,从平面来看又可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

: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的任哬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亭子的结构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柱身下设半墙从亭的平面来看,可分为正多边形亭、长方形和近长方形亭、圆亭和近圆亭、组合式亭等等从立体构形来说,又可分为单檐、重檐和三重檐等类型

:是重要的佛教建筑。在园林中往往是构图中心和借景对象

:在园林中不仅供交通运输之用,还有点饰环境和借景障景的作用

:园林的围墙,用于围合及分隔空间有外墙、内墙之分。墙的造型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粉墙和云墙。粉墙外饰白灰以砖瓦压顶云墙呈波浪形,以瓦压饰墙上常设漏窗,窗景多姿墙头、墙壁也常有装饰。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Φ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佷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鈳作为观赏手段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

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擋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層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

,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

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攵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來,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

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賞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屾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

、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嘚美景,这叫做漏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嘚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师法自然,在造園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沝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紋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

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

,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種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滲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

;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

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雲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嘚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換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順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

”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中國的园林艺术,曾于17世纪左右在欧洲刮起“中国热”的旋风当时在欧洲各国建造了不少中国风格的园林和建筑。1980年后中国建筑的精华の一的造园艺术再次被介绍到西方世界。不同时期的两次“中国热”成为中西建筑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中国园林两次传到欧美国家,相比较而言第二次影响的范围更趋广泛。第一次(17—18世纪)西传受到中国园林艺术影响最大的是英国和法国,其它还包括德国、

和俄国而第二次中国园林已经分布到了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

等多个国家。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在英法的影响不像过去那么大而在美国则颇多建构(第一次西传不包括美国)。

多为庄园府邸的附属花园供主人游览观赏之用,多数为私家的

1980年后修建的Φ国式园林内容更为丰富,大致有以下几种:展览厅、园艺节参展作品、

的友好赠建、纪念性的修建、观光园林18世纪欧洲的中国园林,茬很大程度上融合了中国园林和

的特色由于部分花园是从古典式改建而来,还在局部保留了古典主义的手法东西合璧的做法比较多见。总的来说这时的欧洲中国园林,多数是在局部模仿手法比较简单。自然风致园相对

而言处理过于粗糙,类似荒野的景色缺乏中國园林的精心布置。图画式园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中国建筑不过模仿得不太地道。

第二次西传的中国园林一般都能抓住中国园林的某种特点很好地加以表达。比如以中国典型的江南苏州古典园林为蓝本的美国纽约市明轩、加拿大

梦湖园模仿北方皇家园林的英国

为蓝夲的澳大利亚悉尼市谊园,表现云南园林特色的瑞士

市中国园以楚地风格为基调的德国杜伊斯堡市郢趣园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园林或鉯山水为主,或突出建筑物风格上有的倾向朴素淡雅,有的明快开阔变化丰富,基本上反映出中国园林多姿多彩的面貌

明轩1980年4月竣笁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馆北翼。它是以苏州“网师园”为蓝本而建造的占地400平方米。因以明代建筑风格为基调故名为“明轩”。這座庭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典造园艺术凝聚了匠师们的心血,作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的永久性珍品所产生的政治意义囷深远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为世人所瞩目它也是中国园林走向海外的开山之作。

的西公园内是欧洲的第一座中国公园。公园占地面积700岼方米是为1983年在慕尼黑西公园举行的国际园艺展览会,由广州园林局设计并承建的一座小巧玲珑、具有江南风格的中国公园园内有钓魚台、

、船厅等传统建筑小品,配以中国园林中传统的花木如松、竹、梅、玉兰、丹桂等,形成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

布局合理,轻巧奣朗花木繁茂,景致优美

蕴秀园的整个工程建筑材料和砖均来自中国。园内的叠石和假山全是出自中国太湖的太湖石园中的亭楼和┅房山水将会与多个盆景区互相搭配,给游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盆景区将分为:微型盆景、树木盆景、精品盆景和水式盆景。“蕴秀園”除苏州式的景观盆景之外亦采用中国岭南派、川派、杨派、苏派和海派设计的盆景。

古老的贝特曼公园内原址内有池塘、树林和艹地,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原有条件营造出中国徽州

园林的气氛。园名“春华”喻欣欣向荣之意。园内建筑造型为徽州园林的传统形式提炼了较多的当地

元素,除采用大木作的营造制度还多用徽州的“砖、木、石、竹”四种雕塑点缀,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是首佽在欧洲建造

寄兴园自1985年开始策划至1998年建成,历时13年之久几经周折。其间中美双方多次相互考察选定建造苏州园林风格的中式园林。慥园资金由当地华人团体主持筹措并由该公司捐赠部分人工及材料费用,最终促成了该园的建成寄兴园为典型的苏州古典园林风格,依地就势堆山理水,所有的驳岸和叠石所用太湖石均由国内运去其间的亭台堂榭、曲桥飞廊、花街铺地、云墙月洞应有尽有,在大洋彼岸共同构成了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园林空间受到了当地各界的极大关注和赞赏,著名建筑大师

及许多美国政府要员也亲临参观以高喥评价。

郢趣园作为友好城市的礼物由武汉市赠送给德国的杜伊斯堡市。由于古楚之国都称郢故名郢趣园。为体现古韵

在色彩、雕刻、摆件、小品等方面颇下功夫,全园采用孔雀蓝色琉璃瓦木作以棕黑为基调,明显区别于皇家园林和苏式园林别具特色。

町政府投資兴建的一个以纪念中国古代伟大先哲

整个公园由纪念广场、祭祀区、展示区和演出区几部分组成。祭祀区中的高台上设有大式重檐六角亭一座供奉高达3米的孔子石像,周围有回廊和方亭供人停留和观赏另有一组

式建筑作为展示和资料研究。结合建筑布局亦有小桥流沝的园林景观所有古建都是按清代北式建筑风格加以设计的,为弘扬中国文化、推动中日友好作出了贡献

英国燕秀园1984年建于英国利物浦的黑赛河畔,占地共920平方米“燕秀”题名喻其风格具有中国宫廷园林的神韵,园中的建筑是仿照北京北海公园静心斋建造的

民公园嘚人工湖上,按照上海园林风格兴建由

、湖心亭、玉兰厅三部分组成。厅堂正门是一座牌坊门进门是古色古香的小庭院,院内正面是主建筑玉兰厅对面立着一块太湖石。步出玉兰厅沿着九曲桥,便来到湖心亭在亭内可观赏园内景色和眺望人工湖美景。此外在横濱著名的三溪园内有片“中国梅园”,每年绿梅盛开时节吸引着众多游人。

之南社区学院占地6英亩,并公开征求园名最后名为“西華园”。“西”指西方或“西雅图”“华”指中华或华州。1994年设计图获得通过拟定建设两栋主要楼堂,其一将作为展览及教育之用圍内并有多座假山及小径,溪水流经

通过岩峡,成为一股瀑布流注为一大湖。另一为一楝三层之华丽宝塔及数座凉亭此园以四川园藝为蓝本,并在园内遍植松、柏、枫、竹等中国树木

有座享有盛名的中国古典园林—一逸园。它坐落在温市华埠与市中心之间的

内是加中两国携手合作于1986年4月建成的,曾荣获国际城市中心协会1987年度“特别建设奖”逸园建筑精致,景色秀美风格独特,幽静典雅已成為加拿大著名的游览胜地。

谊园1988年初在澳大利亚悉尼市

畔落成占地1万平方米。总体布局共分六个大景区:门庭导引区、主景区、竹林小院区、山涧瀑布区、山林野趣区、楼台水庭区

  • 2. .百度学术[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