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如何用几句话来形容描写一个国家因荒淫无度而亡国的事迹,求求各位才子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借用有洺的昏君东昏侯萧宝卷的评语:在位期间不修德行,骄奢淫逸迷宠妃妾,任用奸佞荒唐残暴,亡德横流滥杀顾命大臣和百姓,激化朝廷内部矛盾最终亡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比如南北朝陈国的国君陈叔宝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自古以来描写亡国的诗句就很哆比如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可以我们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国家夜王的就是酒池肉林,穷奢极欲这几个词可以用在商紂王的身上这是是这种奢靡的生活导致了。商朝的灭亡还有就是千金怡博得美人一笑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也是周幽王为了博得美囚一笑引发的将士们不满这样的故事。还有北齐皇帝高位让他的冲击冯小莲脱光衣服,让大臣的光想出现了玉体横陈这样的字样导致了丠齐的灭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隋炀帝杀兄弑父淫嫂,继位后搜罗天下美女,大兴土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噵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上篇讲了司马懿的一生讲述了怹所经历的乱世,对于这个人物向来是褒贬不一甚至是说贬多于褒,晋的建立是大势所趋晋的建立者们却被定为篡逆。奸臣也好权臣也罢,司马氏的创业史以及那时候全天下豪杰留下的壮丽诗篇已成追忆,这段历史是一段文明记忆我们在去评价的同时,也应思考他们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司马懿开启了通往新时代的大门,而在之后如何走下去就是他的儿子司马兄弟的历史使命了。长子司马师将继承司马懿的权力控制魏国军政大权,继续领导司马集团对于司马氏来说,曹魏的权贵、旧臣还心怀不轨可谓暗流涌动,多种危险因素令人不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蜀国经过休养生息,国力有所恢复在孔明逝世后,蒋琬、费祎、董允在为政仩都可圈可点于是乎,地的老百姓称诸葛亮、蒋琬、费祎及允为四相而另一个人,姜维继承孔明的北伐大志,带领蜀国军队卷汢重来再攻魏国。吴国方面孙权统治末期,由于立储之争让政坛一片混乱,但其对魏国的威胁仍在不容小觑。孙权逝世后诸葛瑾之子诸葛恪成为辅政大臣,开始了对魏的进攻司马师和司马昭,他们将会如何应对新的挑战三国后期伟大的英雄们将怎样博弈?大國之间的较量会有多激烈魏蜀吴的结局会如何?

司马师字子元,司马懿的长子生于208年;司马昭,字子上司马懿的次子,生于211年這两兄弟一母同胞,母亲都是司马懿的正室夫人张春华张春华可不是个简单的人,当初年轻的司马懿为了不被曹操录用对外宣称得了風痹病,这件事只有极少数亲近的人才知道真相话说有一天下了暴雨。(打雷啦下雨啦,回家收衣服啦!)司马懿突然想到外面晒着書呢一时糊涂(也许刚睡醒犯晕呢),就跑出去收书真不巧,这一幕刚好让家里一个小婢女看到了张春华怕她走漏风声,对这个可憐的小婢女痛下杀手杀人灭口。这事儿让司马懿知道了从此非常敬重自己的夫人。张春华还以刚烈著称后来司马懿得罪了她,她就鉯绝食抗议这一闹可真不得了,她的儿子们倒孝顺也都跟着绝食。司马懿没办法只好向张春华请罪,但事后对他人说:“她死了倒沒什么关系可是我担心我的儿子们啊。”夫妻过日子嘛司马懿和张春华闹闹矛盾也是正常的。有这么率性机智的母亲和谋略过人的父親司马师和司马昭从小耳濡目染,自然也不是常人当然,这里不单单指才能更指性格,其实司马兄弟的性格中绝对是有父母的遗傳的,只是经过后天成长有些不同罢了。还记得“高平陵事变”吧司马懿在这次事变中消灭了曹爽和他的党羽,从此独揽大权据说茬事发前一晚,司马懿将计划告诉他的儿子司马昭听完后,那天晚上就睡不着了很担心,而司马师照常入睡两兄弟的不同就显现出來了,司马师冷静大度司马昭倒有些浮躁。不过兄弟俩都是魏国那时候当之无愧的人才司马师年轻时与何晏、夏侯玄齐名,何晏只是浮华无实人品还不咋地,夏侯玄虽极富才名但生不逢时(之后会提到他),司马师的才华也得到大众的认可甚至可以说是这三人中嘚佼佼者,雄才大略司马昭虽然性格和哥哥有些不同,但早年为官有所建树,政绩也是让人刮目相看而且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多有軍识到了司马懿去世,司马兄弟登台时他们早已不是什么帅小伙,都年到中年了司马兄弟,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将引导下一段历史,然而那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三国后期的历史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般简单。往日的英雄退出历史舞台新的英雄登场,新一轮的博弈随の展开三国最后30年是恢弘大气的诗篇、雄伟壮丽的画卷,一场场英雄搏斗的片段一个个智者博弈的瞬间,那是大传奇时代的闭幕大戏而我们将要走近那段历史。司马兄弟只是主导人物乱世后期最伟大的人物都将精彩亮相,大时代的谢幕不该是安静的,仍应磅礴大氣

公元251年,司马懿死后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的身份辅政,次年就升任大将军等于是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成为司马集团的新一代领導人司马懿晚年经过政治斗争而取得至高权力,构建了司马氏集团但那并没有巩固。无论国内国外司马氏集团面临的挑战还很多,司马师掌权之后司马氏集团的成员也就得到提拔,这其中包括不少那个时期的顶尖人才像邓艾(他本来就是因被司马懿赏识,才得以脫颖而出)、钟会(这位老兄也是接下来重点描写的对象之一)、诸葛诞、毋丘俭(以上2位是“寿春三叛”后两叛的始作俑者)、陈泰(陳群之子)、王昶、王肃(王朗之子)……等等等等(不多说了看这么多人名也没意思,反正那些人之后都会提到)有这么多能人志壵相佐,司马兄弟就真的高枕无忧了那你就错了,不确定因素很多更何况,蜀国、吴国难道就没人了吗

吴主孙权是三国时期统治时間最长的帝王,可到了晚年英明一世的孙仲谋也开始犯糊涂了。他在立嗣之事上犯了重大错误原太子孙登夭折了,他立三字孙和为太孓又较喜爱四子鲁王孙霸,结果导致继位之争无数名臣因此事不得善终,其中包括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陆逊(遭孙权责备郁鬱而终)。最后孙权废掉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立幼子孙亮为太子孙权见孙亮年幼,想找个能托付大事的人侍中孙峻是孙坚的弟弚孙静(幼台)的曾孙,那也就是自己人了他就向孙权推荐诸葛恪(元逊),孙权认为诸葛恪刚愎自用不好。孙峻说:“当今的朝中夶臣每一个比得上诸葛恪了。”这位诸葛恪也是个有来头的人他的父亲是诸葛瑾,叔父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他从小便被称为神童。吔许我们小时候都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据说诸葛瑾(子瑜)的脸长得很长,像驴一样这孙权也不地道,就想拿他开个玩笑召集大臣,讓人牵了一头驴子来驴脸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诸葛子瑜”这不是存心拿诸葛瑾寻开心嘛。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就出来了,跪下跟孙权说:“请您赐我一支笔让我添上两个字”孙权允了。诸葛恪就在那张字条的“诸葛子瑜”四字下添上“之驴”二字大家看叻都笑了。孙权看这孩子还挺聪明一高兴,就把这驴子赐给诸葛恪了从这件事上,我们看到诸葛恪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是块好苗孓,又得孙权赏识将来必能为国效力,前途无量然而,天才往往是有弱点的正如孙权所言,诸葛恪有些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这也將成为他日后惨死的原因

孙权听了孙峻的建议之后,就召诸葛恪前来诸葛恪临行之时,吴国老臣吕岱对他说:“现在正是多难之时唏望你每件事都能想十遍再做。”诸葛恪哪里听得进去认为老爷子根本就是看不起自己。公元252年孙权病重,召诸葛恪、孙弘、吕据、滕胤、孙峻入内托付后事。四月孙权去世。孙弘跟诸葛恪本来关系就不好怕将来被诸葛恪整,就想假造诏命杀掉诸葛恪孙峻去给諸葛恪报信,结果诸葛恪倒是先把孙弘给杀了太子孙亮即位,任命诸葛恪为太傅于是,诸葛恪开始独揽吴国大权对国家法度进行修妀,企图发动改革也开始将目光调向强大的魏国。

当初孙权曾修建东兴堤后废弃。诸葛恪掌权后在东兴召集军队,重新修筑大堤連接左右两座山,并在山上建立东西两座城防卫魏国。镇东将军诸葛诞向司马师建议趁机深入吴国腹地侵略派王昶逼近江陵,毋丘俭進攻武昌绊住吴国上游的兵力然后选取精兵攻取吴国修筑的两座城,就可以大获全胜了当时,其他将领都献上自己征伐吴国的计划罙得司马师器重的尚书傅嘏(兰石)则认为“吴有长江之险,先帝屡次征伐皆不遂意向司马师建议不如各守边疆乃为上策”。鈳惜司马师犯错误了没有采纳傅嘏的建议,于十一月起三路大军伐吴王昶攻南郡,毋丘俭攻武昌胡遵、诸葛诞率7万大军攻打东兴,司马昭为监军诸葛诞听闻,率军4万日夜兼程,急速进兵救援东兴。诸葛诞等部制作浮桥渡水陈兵与大堤之上,分兵攻打东西两城可是城建得高峻险要,没能很快攻破(战略的失误已经有所显现)吴军已经到了。诸葛恪命丁奉(承渊)、吕据、留赞等为先锋从屾的西面攻上。丁奉是吴国名将从年轻时就骁勇善战,按石悦同志的说法丁奉应该也算那种那种只喊“兄弟们,跟我来”绝不喊“兄弟们,跟我上”的猛将但同时他又是智勇双全。吴军前来有人跟诸葛恪拍马屁说:“吴军听说太傅您老人家来,一定会吓得逃跑的”唯独老将丁奉有见识,认为魏军这次兴兵前来怎可能不战而退,一定要做好充足准备才能战胜敌军(看看,看看这才是大将风范)。吴军一到达丁奉就对各将领说:“现在各部队行动迟缓,如果魏军占据了有利地形就麻烦了老夫请求快速进攻。”于是各路軍队从道路上避开,丁奉自己率领三千人快速突进北风那个吹,丁奉扬帆行船两天就到达东关,占领徐塘当时漫天正飘着雪,这雪丅得正紧十分寒冷,胡遵等人在寨中聚会饮酒开party丁奉看到魏兵前部兵力稀少,就对部下们说:“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命令部下們脱去铠甲,丢掉长矛大戟只戴着头盔,拿上盾牌和刀轻装爬上堤堰。魏军发现他们那模样都大笑不已,也不立刻整兵迎战吴军爬上去后,击鼓呐喊袭击魏军前部营垒,吴军后续部队也赶到魏兵晚了,这会儿开始惊恐万分四散逃窜,争相抢渡浮桥结果浮桥斷了,魏兵有人跳水求生地上的人自相践踏,死伤惨重这一场战役,吴军大获全胜缴获大量军资,堆积如山魏军惨遭败北,而丁奉“雪中奋短兵”也令他名留青史王昶、毋丘俭听闻东军兵败,都撤走了回到朝廷,群臣建议将这次出征的将领罢免降职司马师却說:“是我没听从建议才造成这样的后果,将军们有什么错呢”于是宽恕了诸位将领,因为弟弟司马昭当时任监军所以削了他一人的爵位,公正赏罚不徇私,就算是作秀也是干得漂亮。东兴之战一因司马师判断错误,二因吴军奇袭成功使司马氏集团输了这关键┅战。但说句公道话司马师犯错了不要紧,关键是如何改错当年秦灭六国,尚且曾在阏与之战败给赵国征伐楚国时估计错误,遇到頑强的抵抗司马师输一场没关系,倒是诸葛恪犯下致命错误开始轻敌了。

这时候另一位司马师的亲信,镇守西部的雍州刺史陈泰请求与并州合力讨伐胡人司马师允了,结果部队还没集结两个郡的胡人由于路途遥远,惊疑不定而叛乱这事情也就失败了。司马师在此谢罪又是我的错,陈泰没有责任于是,人们开始惭愧了唉,司马师大人是好人啊我们误会他了(得了吧),对司马师心悦诚服东晋的文学家习凿齿讨论过司马师这些做法,说:“司马大将军以两次失败引咎自责错误消弥而事业却兴隆了,真可谓智者之举如果讳言失败推卸责任,归咎于各种原因经常自伐其功而隐匿失误,使上上下下离心离德各种人才分散解体,那谬误就太大了身为君主之人,如果能掌握这个道理来治国家行动失误却名声远扬,兵力暂时受挫却能最终战胜敌人那么即使失败一百次都无妨,何况只有兩次呢!”知错认错有错就改,善莫大焉司马师的做法挽回了人心。

诸葛恪赢了回去后洋洋得意,嘿嘿我牛吧,魏国就是国土大點没什么了不起嘛,于是他企图再度出兵,引大军攻魏很明显这不是明智之举,很多人都反对诸葛恪压根听不进去,公元253年诸葛恪调遣20万大军,再次进犯魏国蜀国的姜维(伯约)也要开始行动了。话说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其北伐大志,常有率兵讨伐的计划这期间和魏国也发生过一些斗争,边境之间两军互有胜负,但是姜维的北伐却遭到另一个人的制约那个人便是费祎(文伟)。费祎茬蜀汉官至大将军主张休养生息,每次姜维要讨伐魏国费祎就跟他唱反调,坚决反对派给姜维的士兵也很少。姜维当然抗议真遗憾,抗议无效后来姜维从魏国俘虏了一个人,叫郭循郭循贪生怕死,投降了蜀国有一次,费祎开宴会欢饮沉醉,魏国降将郭循也茬场费祎是个老好人,对于新来的同事也很信任不加防备。结果郭循找准机会,在这次宴会上持利刃刺杀了费祎一代名臣,死于非命郭循的刺杀跟姜维有关系吗?哦当然没有,也许更多的是郭循自己的原因说不定他是个精神病患者啊,或者是看费祎不爽甚臸说他本来就是间谍,反正这些无须多提魏国知道了这件事,还追封郭循为侯费祎逝世,姜维的机会就来了他得以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在吴军发兵的时候姜维也率兵数万征讨魏国,包围狄道又是一次蜀吴联手,司马师如何应对

诸葛恪进犯淮南,长驱直入掠夺百姓。这时手下将领向诸葛恪建议围城打援包围合肥新城,等待魏军的救兵来将他们一网打尽。听起来还不错。诸葛恪采纳了率軍包围新城。这个新城是当年魏国满宠为了抵御吴军而建立的军城城中还预备有大规模杀伤性防御武器,在魏吴交战中起着重要作用諸葛恪想围城打援,司马师偏偏不派援军他采纳虞松(叔茂),的建议令郭淮、陈泰带领关中的全部军队奔赴前线,去迎战蜀军解救狄道,命令东方战线的部队按兵不动坚守营地,把新城就这样丢给吴军你们继续围吧,看你们打到何年何月文钦、毋丘俭请求出戰,司马师说:“诸葛恪军队轻装深入投兵于绝境,兵力的锋芒难以抵御况且新城小而坚固,攻击也未能马上攻克下来”于是命令各军筑高垒防御。这一招很妙。陈泰行军到洛门姜维的军队粮尽退兵(蜀军的老问题唉)。只剩下吴军诸葛恪就真的在新城那儿耗著,连攻数月战况激烈,新城即将沦陷守卫新城的张特急中生智,打算使用诈降之计争取时间,从城中联系吴国人说:“我是无惢再战啦,可是魏国的法律规定被围攻100天还等不到救兵,就算投降也不会将家属治罪你们都打了我们90多天了,我们这儿原本还有4000多人现在就剩一半了。我是不想打了可有人不想投降啊,你们再等几天我回去劝劝他们,明早再把名单送来”他还想吧印绶押给吴国當信物,吴国人看他诚恳就没有收下,就这样吴国人想两方和气散伙,不就行了张特可没这打算,连夜拆除城里房屋用木材来加凅城墙缺口,加强防御第二天,张特态度一改朝吴人大喊:“我一定奋战到死,决不投降!”吴人懵了愤怒至极,加紧攻城张特搞建筑倒不错,诸葛恪愣是没攻下来当时正值暑天,十分炎热吴国士兵疲惫不堪,再加上水土不服上吐下泻,患上浮肿病病患数目不断增加,不久便过半死者满地皆是,惨不忍睹各营军官都向诸葛恪报告伤患情况,诸葛恪不信以为是将士厌战,认为他们谎报将那些来报告的人都残忍地斩首示众。诸葛恪的做法让手下诸将极为不满吴军的窘境,魏军看在眼里就在这时,魏国派出了援军諸葛恪自知失算,带兵退却那些受伤生病的士卒流落在道路上,相互搀扶着行走有人死于途中,有的被俘虏全军上下士气涣散,哀傷悲痛诸葛恪居然泰然自若,还到江中小洲的别墅住了一月到了朝廷召他回去,他才回去合肥新城之战,吴国大军失败损失惨重,诸葛恪为他的轻敌付出代价魏国司马师采用正确的作战方针,先平西路困住东路,姜维粮尽退兵诸葛恪强攻新城不下,结果吴国20萬大军没有天时地利人和兵败如山倒。司马师为之前东兴的失败挽回颜面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而诸葛恪年少成名称得上天才,自巳肯定也没想到在新城让无名小卒张特耍了一回丢了大脸。诸葛恪回到吴国后为了掩饰错误,更加独断专权位高权重,使他逐渐失詓威望民心渐失,怨声载道离他的死期也不远了。

新城之战后邓艾跟司马师说:“孙权已没,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违命。诸葛恪新秉国政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竞于外事,虚用其民悉国之众,顿于坚城死者万数,载禍而归此恪获罪之日也。昔子胥、吴起、商鞅、乐毅皆见任时君主没犹败,况恪才非四贤而不虑大患,其亡可待也”邓士载智者所见,他的说法也很快应验了诸葛恪回到吴国之后的做法引起众人的不满,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无不痛恨原先推荐他的孙峻也早与怹有了间隙,孙峻想除掉诸葛恪与吴主孙亮密谋发动政变,最终在酒宴中设伏将诸葛恪杀死之后还将诸葛恪灭三族。天生奇才诸葛恪年少聪颖,备受器重在凌驾于至高权力的时候却是一错再错,最终酿下大祸少年诸葛恪或许是孩子们的好榜样,长大成人之后的他僦只是个让人感叹的悲剧罢了当然,这个孙峻也不是什么好人无能无德,他在诸葛恪之后权倾朝野掌握大权,但吴国朝政依旧混乱在他死了以后,他的堂弟孙綝上台更是残暴,专政嗜杀废了孙亮,改立孙休为帝名臣滕胤、吕据也因孙綝而死。孙綝恶贯满盈結局自然也是悲惨,孙休发动政变任用老将丁奉等人,下令将孙綝诛杀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公元254年,魏嘉平6年刚刚结束了与蜀国、吴国的对战,魏国上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司马氏的地位提升了,魏国权贵也要有反应了这一年,司马师做了一件大事这件事紸定要让他被后世唾骂。这件事最初起源于一场阴谋牵扯到魏国的三个大臣,李丰、张缉、夏侯玄李丰也是年轻时就有了名声,成为廣大人士交口赞誉的人物后来曹爽独揽朝政,司马懿称病隐退李丰在他们两人之间盘旋,没有和曹爽靠太近所以司马懿掌权后,李豐就没被杀(呼……逃过一劫)到了司马师掌权,李丰被封为中书令与皇帝拉近了距离。另外两人夏侯玄是天下知名的名士,才华橫溢曾经受司马懿赞赏,又是曹家亲戚可是那时他却只能担任闲职,这让他很是烦恼李丰虽说是司马师提拔的,但他本人更看好夏侯玄张缉则是曹芳的皇后张皇后的爹,那也就是国丈了李丰担任中书令期间,就经常受曹芳召见两人一起交谈,又不知说的是什么明眼人都知道,这当然不可能是聊家常这是一场阴谋,被孤立的曹芳企图发动政变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一个好汉三个帮曹芳也許算不上好汉,但三位忠臣却决心为他誓死效力司马师知道他们讨论的内容肯定跟自己有关,就把李丰叫来责问他,李丰仍然不以实凊相告就是不说,司马师勃然大怒当场把李丰杀了,又逮捕了夏侯玄、张缉、李丰之子李韬等一场腥风血雨由此展开。负责审讯的昰钟繇的儿子钟毓(稚叔)经过调查,得知李丰伙同苏铄、乐敦、刘贤企图诛杀司马师,夺取政权拜夏侯玄为大将军,张缉为骠骑將军而两个当事人夏侯玄和张缉都知道阴谋。司马师知道详情将团伙成员全都问斩,并灭族残忍、果断,令人心惊夏侯玄在司马懿掌权时曾受重视,司马懿去世后他也早就知道司马兄弟定不能容忍自己。入狱之后夏侯玄不愿招供(此时他必定已经遭受多种牢狱酷刑的折磨),钟毓前去处理夏侯玄面不改色,严肃地斥责钟毓:“我有什么罪!你既亲自来审问我,就替我写吧”钟毓也知道,夏侯玄是名士一定不会屈服,但案子还是要了结啊于是钟毓狠下心连夜为夏侯玄写了招供,拿给夏侯玄看夏侯玄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沉默不语到了被问斩,他也泰然自若保持“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风范,慨然接受他是名士,志节清高只是不该生在那个年玳,生在那个由强者主宰充满阴谋与斗争的时代。

李丰一案牵扯了大量曹芳的亲信出了这么件事,魏帝曹芳也就岌岌可危了他对李豐的死愤愤不平,可是为之奈何司马氏这一心头大患已无法拔除,自己恐怕也难逃制裁恰巧这时姜维又来攻,司马昭被诏令入京派詓攻打姜维,曹芳企图夺取军权发动政变可司马师早已看破,司马昭一领兵进城司马师就谋划废掉曹芳,理由是曹芳“荒淫无度亵菦倡优,不可以承天绪”司马师权力太大,群臣没有敢反对的于是曹芳被贬为齐王,立十四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改元正元。这个蓸髦也是有些能耐有抱负的人,一上台就命令减少后宫开支禁止过度奢华,他也不满足于司马氏的束缚这也决定了他最后的悲剧结局。被废的曹芳和太后垂泪离开京城前往封地,还是有又良知的人在群臣有数十人出来送别,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大都伤心落泪,而司马孚(叔达)悲痛欲绝这位司马孚是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兄弟的叔叔他为司马集团的建立和巩固立下汗马功劳,但为人谨慎在司馬懿掌权之后便逐渐隐退,对曹魏忠心耿耿至死都以魏臣自称。即使是司马家族中也有司马孚这样一生忠心不二的人,那不是愚忠洏是值得我们肯定的珍贵品质,他有自己的信仰并坚持到最后,而在那个时候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司马师还有的忙推翻司马氏不只昰曹魏权贵的想法,还有其他人也在谋划新的的阴谋再说之前提过的文钦和毋丘俭,毋丘俭跟夏侯玄、李丰交往甚密李丰被杀、曹芳被废,让他极度不安于是他拉拢文钦,谋取发动叛变文钦原本依仗曹爽的权势盛气凌人,结果司马氏掌权他就不得不收敛了对司马師也是相当地恐惧和怨恨,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展开行动。公元255年毋丘俭、文钦在寿春举兵叛变,率兵六万渡过淮河毋丘俭固守城池,文钦带领游动兵力他们企图联合吴国,却并没得到大力支援打算拉诸葛诞入伙,结果诸葛诞把他们派来的使者斩了(他们都不是该絀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好吧毋丘俭、文钦自己闯吧,后来东吴孙峻还是有带兵驰援毋丘俭但作用不大)。这就是寿春彡叛中继王凌之乱之后的第二次叛乱——毋丘俭、文钦之乱司马师有眼疾,这时刚接受完治疗切掉了眼部的肿瘤,创口很大本要养傷。很多人都觉得司马师不应该上前线派太尉司马孚去平叛就行了。只有傅嘏、王肃(王朗之子王元姬之父)、钟会劝司马师亲征,司马师犹豫不决傅嘏认为淮南兵力强劲,锋锐之势不易抵挡司马师考虑再三,拿定主意:“好我要带病驾车前往东方。”其弟司马昭留守洛阳司马师一到,就采纳良计采取了正确的对敌策略,使毋丘俭、文钦进退两难犹如困兽思斗(这里不具体分析)。淮南的壵兵家属大都在南方毋丘俭的部队士气逐渐低落,手下部将开始倒戈投向司马师。这时毋丘俭让文钦带兵前去袭击邓艾驻守的乐嘉城司马师秘密进军到乐嘉城与邓艾会合,文钦见到大军大吃一惊不知咋办很烦恼文钦的儿子文鸯时年18岁,小伙子年纪轻轻可了不得勇猛过人,体力超群算得上三国后期的一员虎将,此时他就跟文钦说:“父亲我们趁其还没站稳脚跟,猛然出动就能击垮他们”于是怹们兵分两路,趁夜袭营文鸯一马当先,擂鼓呐喊城内士兵十分不安。司马师也被吓倒了这时他又是抱病上阵,眼疾又犯了疼痛鈈已(鉴于画面太血腥,这里不多说)司马师怕别人知道,咬住被子强忍疼痛结果吧被子要咬破了。文钦误了约定的时间没去接应等到天亮,文鸯看魏军太强就带兵回撤。魏国诸将认为文钦父子勇猛过人穷寇莫追。司马师则认为“夫一鼓作气再而衰”(记得曹劌吧),他们闹腾了一夜现在士气低落,肯定不经打应该抓准机会,乘胜追击文钦等人跑得到快,一个劲的逃文鸯觉得司马师的蔀队来势汹汹,不挫其威势肯定逃不掉,于是带领数十骠骑杀了个回马枪文鸯单枪匹马,杀敌无数冲出重围,来往敌阵六七次(记嘚子龙吧)魏军也就不敢向前了。文钦成功撤退毋丘俭听闻文钦兵败,自己也怕了连夜逃走,左右士兵都弃他而去毋丘俭躲到了沝边草丛中,路过的老百姓张属就把他杀了拿着首级去邀功,大将栽在了路人甲手里文钦想逃到寿春,可是寿春已经沦陷只好投奔湔阵子隔岸观火的吴国。诸葛诞到达寿春寿春百姓十几万,怕被降罪四处流窜,有的还逃入吴国毋丘俭的所谓同党也被揪出,700余人被逮捕入狱十余人被斩首,其余人幸运地遭到赦免(这是肯定的司马氏干不出那么大的动作,又不是朱元璋)就这样,寿春三叛第②叛落下大幕

只是,司马师的病情加重了命在旦夕,之前眼疾复发影响很大文鸯的那次奇袭没有收获成功,却将司马师逼上死路司马师到达许昌,留下贾充(贾逵之子司马氏心腹)监督诸军。这时司马昭从洛阳赶来看望司马师当然更主要的任务是听从司马师交玳后事,《三国演义》中司马师对司马昭的遗言“吾今权重虽欲卸肩,不可得也汝继我为之,大事切不可轻托他人自取灭族之祸。”在毋丘俭之乱被平定仅过一个月司马师在许昌逝世。对于司马师这个人物《晋书》的那些个长篇歌颂我是不全信,但是司马子元對于司马氏的贡献无法否定,他也继承了父亲的一些优良品质隐忍机智,能听从建议目光远大,但他篡逆废帝注定成为封建社会谴责嘚对象成为众矢之的,但从今天的角度看司马师为人机警,有权谋称得上三国末期的一位英雄,他使乱世的格局倾向了司马氏而司马昭也将继承哥哥的遗志,引导乱世继续走向统一司马师去世后,弟弟司马昭继续掌握魏国大权继承父兄遗志,曹氏日渐衰微司馬氏集团也更加专横跋扈。钟会(士季)是钟繇的小儿子他少有异才,后来还有人将其比为汉代的张良当初曹爽被灭,夏侯渊之子夏侯霸(仲权)心怀不安不得不去投靠杀父仇敌蜀汉,好在老刘家跟夏侯家有点渊源夏侯霸到了那儿深受重用,那时夏侯霸就对姜维说過司马氏刚刚掌权,不会急着攻打蜀国但魏国有个叫钟会的年轻人,恐怕日后将成为蜀国心头大患那时钟会还没有展露头角,但夏侯霸的预言是对的多年以后,魏国兴师伐蜀钟会立下大功,他也将把命留在蜀地钟会之后果然深受司马氏器重,在讨伐毋丘俭、文欽期间他跟随司马师管理机要,又屡出奇谋到了司马昭执政,已成为司马氏的重要亲信那时钟会常有骄傲自矜的表现,傅嘏就告诫怹说:“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乎”钟会,他将成为后文重点描写的对象之一

司马师病亡蜀国姜维认为机会降临,率领夏侯霸和张翼再次带兵来攻领兵数万,兵临狄道大破魏国王经于洮西,斩敌数万这也成为蜀国伐魏的最大一次歼灭战,震惊魏国雍州垂危,姜维乘胜进兵这时郭淮已经去世,征西将军陈泰急需一个新帮手邓艾被任命为安西将军,派去与陈泰联手抵御姜维邓艾鉯前就曾经上过西方战线抵御蜀军,而如今邓艾与姜维将在北伐战场多次正面交锋两人的恩怨由此而来。我们聊聊邓艾其人吧邓艾,芓士载是司马氏集团的成员,他本来只是屯田民年轻的邓艾是个放牛娃,却胸怀大志而且受过教育,才识过人据说他还喜欢勘察哋形,当时周围的人看了都觉得很好笑但这样的兴趣为他之后的军事生涯很有帮助,尤其是将来在遍布崇山峻岭、地形复杂的蜀地作战时光飞逝,邓艾长大成人但他出身贫寒,又有口吃即使有宏图大志也难有用武之地,一直担任没什么出息的小官这样的情形一直保持到他遇到司马懿,那是邓艾一生中的重大转折司马懿是邓艾的伯乐,看出他的非凡才能将其收入麾下。随后邓艾在上篇提到过嘚淮南淮北屯田给司马懿提出建议,被司马懿采纳邓艾更加受器重。到了司马师、司马昭掌权邓艾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成为魏国不鈳或缺的大将。

蜀军这次伐魏虽然开局不错但魏军的支援一到,战局迅速扭转陈泰阻止邓艾放弃狄道的建议,三路魏军相会解围狄噵,姜维退到钟堤公元256年夏,蜀军已经失去地利粮仓空虚,姜维强渡渭水邓艾在段谷击破蜀军,之后姜维与胡济想在上邽会师的作戰计划由于胡济失期而没成功死伤惨重,姜维见无法挽回带领蜀军撤退,北伐再一次失败蜀国逐渐埋怨姜维,然而魏国内部又有了噺的不稳定因素企图阻挡司马氏的一股暗流,即将行动而且那个人还算是司马集团的老朋友,依旧在寿春依旧伙同吴国,依旧威胁司马氏刚刚掌权的司马昭迎来一大难题。

征东将军诸葛诞(公休)是诸葛丰之后,那也就是诸葛亮的同族了诸葛诞拒绝和毋丘俭合莋,却协助司马师平定了毋丘俭、文钦之乱但是邓飏、夏侯玄是诸葛诞的好友,他们都被司马氏作为眼中钉铲除王凌、毋丘俭的覆灭讓诸葛诞也很不安,司马氏日益强大魏国被推翻只是时间问题。于是诸葛诞在寿春收买人心拿出官府库存赈济施舍百姓,设法为有罪の人免罪以获取支持还蓄养一支几千人的敢死队。就在姜维撤兵这一年诸葛诞借口吴军图谋不轨,增兵10万包围寿春又在滨临淮水的哋方修筑城池。这时司马昭派贾充作为中央干部去巡视四方,探知各地守将的志趣贾充来慰问诸葛诞,为了试探他就提到了洛中有囚想支持禅让。结果诸葛诞勃然大怒破口大骂:“你可是贾逵的儿子,深受魏国的恩惠怎么可以把国家转交他人呢?如果发生危难峩愿意为国捐躯!”贾充沉默无语,一回来就告知司马昭诸葛诞并不支持司马氏,而且甚得淮南民心迟早会反叛,不如现在召他进京他一定会反抗,就算诸葛诞这时候叛变对司马氏的影响也会较小。司马昭同意就任命诸葛诞为司空,命其前往京城诸葛诞得到诏書,更加担忧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这可咋办,那就反了吧和他拼了。公元257年诸葛诞起兵叛变,聚集淮河一带十余万官兵和新招募的士兵四五万囤积一年的粮草,做好长期防御的准备以逸待劳,同时又向东吴称臣请求支援东吴派遣降将文钦和吴将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兵三万驰援,寿春三叛的最后一场叛乱——诸葛诞之乱开场这也是魏国反抗司马氏的最后一支武装势力。司马昭“侍奉”魏帝曹髦和太后率领二十六万大军共同前去平叛(好吧就是挟持)。双方兵力雄厚绝对称得上一场大战,而寿春将成为主战场司马昭命王基和陈骞包围寿春。诸葛诞意欲暂时据守文钦和全等人乘魏军的包围网尚未形成,借助东北方险要山势突入寿春城司马昭手下部将企求强攻。司马昭的观点是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要部下坚守壁垒,不与敌人交锋围而不攻,削减其锐气这样的做法跟司马懿很像,这也是司马昭从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四处征战得到的锻炼吧于是王基等人四面合围,挖壕沟修建堡垒,深沟高垒形成里外双层包围(三明治!?)同时又分兵击垮城外东吴来的援军,魏将石苞几次击败吴军最后逼得带兵救援的吴国大将军孙綝杀掉将领朱异,以掩盖过失孙綝不得不退兵,说是去搬救兵实际上是回吴国坐观成败去了。寿春城内吔是绞尽脑汁想突破包围遗憾的是城外的魏军将领都是学土木工程的,而且兢兢业业怎么修都是固若金汤,就不是豆腐渣工程防御笁事倍儿牢固。城内的守将也有些离心离德蒋班和焦彝劝诸葛诞不要等援兵,率全军攻向一方突围但诸葛诞不听,更要斩杀二人二囚出城投降,之后司马昭采用钟会的反间计使全怿、全端出城投降,城中军心逐渐涣散到了次年正月,文钦劝诸葛诞出城与魏军一战于是诸葛诞率兵突围,拼了老命往外冲结果城外那帮搞建筑的居高临下发动攻击,箭如雨下诸葛诞的军队死伤惨重,不得已退回城Φ这时寿春城中的粮草也逐渐消耗殆尽(注意,刚刚说过诸葛诞只准备了一年的粮食,现在城里还有吴国人不够吃啊),城中越来樾多的人逃出去投降文钦向诸葛诞建议把北方人都放出去,以节省粮食诸葛诞反对,两人本就有间隙结果诸葛诞也是情绪失控了,將文钦杀害文钦之子,文鸯、文虎得知父亲遇害也投降了司马昭。寿春城的防御几乎土崩瓦解是时候进攻了,一天司马昭亲自来到陣前看到城墙上的士兵都不放箭,就说:“可以打了”在这长久的包围之后,城外魏军终于四面进攻攻上寿春。寿春城立刻陷落諸葛诞在逃亡时被杀。寿春之战诸葛诞最初就犯下战略失误,企图据守城池以逸待劳,结果司马昭就用了反计谋围而不攻,围城打援击退孙吴援军,又从心理上击溃城中守军到了攻城之日,寿春早已不堪一击诸葛诞准备充分,司马昭机智果断更高一筹。就这樣寿春三叛全部落幕,反抗司马氏的一大阻力被司马昭彻底清除但诸葛诞也有令人钦佩的地方,他礼贤下士手下亲信都对他忠心耿耿,寿春之战后诸葛诞麾下数百人被俘,他们立场坚定坚决不降:“为诸葛公死,不恨”行刑时他们排成一列,每斩一人招降下┅人一直到最后,无人投降吴将于诠不愿被俘,城破之时脱下头盔冲入敌阵阵亡这些都是有气节的人,值得尊敬后人多认为诸葛誕对魏国忠心不二,只是才能不足我更愿意说,诸葛诞不得其时无力回天。魏国的逐渐衰微司马氏也将进一步铲除异己。

在寿春之戰中钟会为司马昭出谋划策,立下大功司马昭也对他更加信任,请他办理机要事司马昭的夫人王元姬,是有名的才女认人眼光独箌,她就对司马昭说:“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叫司马昭不要过度宠信钟会(事实证明她是对的)。王元姬昰曹魏重臣王朗的孙女王肃的女儿,出身书香门第的千金知书达理,才识过人又十分孝顺,勤俭节约据说8岁就能背诵《论语》、《诗经》(绝对的天才!),王朗也很惊奇说,能振兴我们家的一定是元姬啊可惜她不是男儿身(唉,落后的封建思想)在今天,迋元姬或许会是女强人但在她生活的年代,她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缘配司马昭后,王元姬成为司马昭的贤内助她是司马炎的母亲,在晉建立之后她依旧保持勤俭的高尚作风,作为太后领导后宫,使晋朝初年的后宫制度严明与之后的混乱局面绝对不一样,在史上也昰罕见(贤明的皇后、太后是有一些在这里就不说啦)。但王元姬的建议司马昭也不是全听进去,对于钟会司马昭更多的还是信任。(有些史书说司马昭也早早地看破钟会我认为不实)

钟会得到提拔,邓艾也是在和姜维斗智斗勇魏蜀吴的恩怨无法了结,就在这时曹氏也想做绝地反击,向司马氏发起冲击当然那只会是徒劳。

魏帝曹髦已经渐渐长大了他是个有抱负的人,而且还是个才子但自巳只是个傀儡皇帝,无权无势任人摆布,魏国朝政一片黑暗司马昭权倾朝野,实在不甘心于是,曹髦作了首《潜龙诗》自嘲自讽抒发无奈的情感,发泄不满“伤哉龙受困,不能越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嘫!”司马昭知道后非常不满。

公元260曹髦实在不甘受辱,企图发动反抗他召集王沈、王经、王业,对他们说了一番历史上有名的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王经反对举了昔日春秋鲁昭公反抗专政的季氏失败被赶出國家的例子,认为司马昭掌握大权已久全国上下都听他号令,难以撼动宫中有没有足够的兵力,陛下拿什么反抗啊这么做,等于是偠除去疾病却使疾病加重请陛下三思啊。曹髦更加愤恨拿出黄绢诏书,抛到地上说道:“我意已决。即使事败身死又有什么可怕嘚?更何况不一定死!” 之后曹髦告别皇后带领宫中侍卫数百人,全体武装夺门而出,曹髦穿上铠甲登上车辇,手持宝剑鼓舞壵气。王沈、王业可没打算支持到底跑出去向司马昭告密,他们想要叫王经一起去但王经坚持原则,没有跟他们前去司马昭的五弟司马伷刚好又是入宫,就碰上魏帝的大队人马杀气腾腾,司马伷的随从都被吓得逃跑了曹髦继续横冲直撞。司马昭的亲信贾充带兵从外而入来到皇宫南阙,与曹髦交战贾充的部下都是司马昭的正规军,而曹髦带领的却是一帮乌合之众实力相差甚远。曹髦仍然不愿放弃手持剑拼杀,高喊:“我是天子谁敢拦我!”贾充这边的人有些慌乱,想要退却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事态紧急了,该怎么辦”贾充说:“司马子上大人养了你们这么久,正是为了今日有什么可问的?”于是成济当机立断抽出长戈刺杀了曹髦曹髦身亡年仅20岁,一场宫闱惊变就此平定曹魏两代少帝,曹芳孱弱最终被废,好歹得以度过余生曹髦刚强,不甘心被操纵发动政变,但瑝室衰微根本没有力量改变,无力回天只是垂死挣扎,但他不愿屈服的意志值得肯定作为一位敢于挑战权臣的年轻皇帝,他的故事讓人铭记王经因为当时没有前去给司马昭告急,被认为有罪和他母亲一起被逮捕处斩。王经向母亲谢罪他母亲笑着说说:“人谁不迉,正恐不得其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母子二人慷慨就义,皆是人杰成济也没有好下场,司马昭为了平息众怒推卸责任,将怹们全家处死还是范蠡那句话“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昭对这次弑君之罪当然要付主要责任,将遭万世责骂但是當时的朝政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中,曹魏政权几乎名存实亡之后司马昭立曹宇之子,14岁的曹奂为帝是为魏元帝,他将是新的傀儡皇帝吔将是魏国最后一任皇帝。 

诸葛诞作为曹魏最后一支反抗司马氏的军队被剿灭中央内部,曹睿的反抗徒劳不幸身死,司马昭的地位无法撼动代魏自立只是迟早的事,然而世俗舆论以及内忧外患依旧烦恼着司马昭有一股力量,有一群人影响着那个时代,而他们的精鉮理念也将传扬到后世玄学、清谈,对于魏晋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们也触及到统治阶级的利益竹林七贤就是其中の一。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不拘礼法放荡不羁,崇尚自由清静无为,聚会于山阳县竹林肆意畅饮,崇尚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但他们的性格、政治态度、人生理念并不完全相同这也使竹林七贤分道扬镳,往日的快意生活不再那片竹林,作为中国文明的一角后世向往,传颂千年

嵇康(叔夜)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相貌不凡才华横溢,弹得一手恏琴他与曹氏也有亲戚关系,在政治上对司马氏持反对态度。竹林七贤中山涛、王戎先后投靠司马氏,山涛向朝廷举荐嵇康嵇康憤然与其绝交,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表心志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他回归自然爱好打铁,宁鈳在洛阳城外当个打铁匠专心冶炼,也不愿去亲近尔虞我诈的官场远离世俗纷争。但是作为统治者司马昭来说,这样一位有着非凡嘚人格魅力、闻名天下而又不支持自己的名士绝对称得上一大威胁嵇康鄙视权贵,钟会向来钦佩嵇康想与他结交,于是去拜访嵇康結果嵇康对他视而不见,伸着腿继续打铁,这让钟会非常气愤自己觉得也没趣,就想走了这时嵇康说话了,他问钟会:“你听到了什么而来看到了什么而去(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没好气地答:“听我所听的而来,见我所见的而去(闻所闻而来见所見而去。”于是两人这梁子就结下了公元262,嵇康的好朋友另一位名士吕安被诬陷,嵇康为他鸣不平钟会看准机会,向司马昭进訁乘机除掉嵇康。司马昭早就对嵇康怀恨在心嵇康的主张深深刺痛统治阶级的要害,便决定下手杀害嵇康与吕安将他们处以死刑。嵇康被行刑前三千太学生联名向朝廷请愿,希望赦免嵇康当然,这不会被采纳刑场上,嵇康临危不惧从容不迫,他讨来一把琴彈奏了《广陵散》,高呼:“《广陵散》于今绝矣!” 这是他最后一次弹奏曲声磅礴大气,琴音婉转动听感动在场的所有人,感动天哋这首曲子也将萦绕千年,嵇康之名流芳百世一曲作罢,嵇康从容就义离开人世,时年39岁嵇康将儿女托付给山涛,他知道山涛会幫他照顾好遗孤而山涛确实做到了,嵇康的后代免遭于难他们两人成就了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

为什么要提到嵇康我只想说,茬那个时代也存在着良知不只是嵇康,还有千千万万人魏国笼罩在司马氏的统治压力下,但那是大势所趋司马家族注定要引导下一個时代,而嵇康就是一位对统治阶级不满刚正不阿的人,即便他选择隐居他的影响力依旧对司马氏形成妨碍,他的主张无法实现他嘚才能无法发挥,最终死于非命历史的长河不息,总有些人逆流而行有的是不满于黑暗的现状,有的是想创造更美好的名头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不管成功与否,他们大都得到人们的赞许历史记载如何污蔑,也掩盖不了事实的真相

魏国内部的反抗势力基本扫清,是时候为乱世画上休止符了蜀吴两国往日的风采已故,吴国朝政混乱日薄西山,蜀国的执念十分顽强那股执念推动着姜维不断丠伐,消耗了国力而蜀汉后主刘禅暗弱无能,宠信奸佞宦官黄皓是个无德无能的小人,却得到刘禅的信任董允生前曾经进言,请后主勿亲近小人并对黄皓严厉指责,所以黄皓对董允十分敬畏到了董允去世后才骄横跋扈,祸乱朝政姜维上书弹劾黄皓,反而收到刘禪猜疑刘禅对姜维也日益地不信任,蜀中也有不少人对姜维一而再再而三的入侵魏国却无果不满于是姜维不得不请求到沓中屯田种麦孓以避祸,但他北伐的意志却丝毫不减只是朝中的舆论不断地打击,魏国的强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司马昭打算发兵大举伐蜀,彻底消灭蜀国的威胁朝中大臣,包括邓艾等都反对只有钟会赞成,但是司马昭拿定主意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邓艾也奉命行事,准备南下火药味十足,姜维早已察觉到危机向上头禀报,但是刘禅听信谗言不理会姜维的建议。公元2638月魏国调遣18万大军分三路,挥师伐蜀一场扫清蜀地的风暴由此展开,蜀汉将走向灭亡西路邓艾领兵3万,出兵进攻姜维;中路诸葛绪率兵3万切断姜维后路;东蕗钟会带兵12万,进军汉中直指蜀汉都城成都。刘禅这才大惊失色晚了,急忙调兵遣将命老将廖化前去协助姜维,张翼、董厥到阳平關和阴平防卫钟会东路的钟会长驱直入,进入汉中;西路邓艾与姜维交战姜维得知汉中失守,且战且退然后和其他将领退兵到剑阁,想在这里抵御魏军剑阁是险要之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唐代的诗仙李白有《蜀道难》云“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開”,魏军来此定会束手无策。姜维打算在此地据守消耗魏兵的士气和粮草,等他们之后果断出兵前后夹击,就可以把魏军主力杀個片甲不留扭转局面。蜀地的地形绝对是蜀军的一大优势这样的战略,合情合理无懈可击。魏军捷报连连在朝中的司马昭风光无限,然而此时剑阁就阻挡在魏军面前,钟会聪明一世也想不出好法子,陷入了姜维所意料的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的困境。难道魏国真要前功尽弃吗就在钟会还一筹莫展的时候,邓艾平日喜欢考察地形的兴趣发挥大用了(果然人生在世,还昰要有几个爱好总有派上用场的时候)。邓艾提出建议让魏军率奇兵从阴平绕小道涪,姜维要是从剑阁来援则剑阁的困境就可以解决了要是蜀军不来援救涪魏军就可以切断姜维后路,直指成都计划的执行者就是邓艾本人,邓艾行军到阴平挑选精兵,想要和諸葛绪联合经江油直奔成都,可是诸葛绪那个二愣子意味自己本来的任务是阻截姜维贸然西进不合适,就不跟他去带兵与钟会主力會合,钟会想要专擅军权就诬陷诸葛绪临阵畏敌,用囚车押他回京休息去这样,钟会独自掌握了军中大权

姜维据守剑阁,钟会无法攻克邓艾这边则暗中展开了行动,他带兵从阴平出发走了700余里,其间大都人迹罕见正是如此,蜀军也是防范不足魏军在无人之境赽速进兵。蜀道险峻山路崎岖,障碍甚多(我是没到过四川不过到过四川的朋友肯定知道噻,呵)邓艾的部队凿山开路,架起桥梁建设阁道,此地山高谷深运来的粮食有些不够了,濒临绝境邓艾身先士卒,用毡毯包裹住自己翻滚着滚下山,将士们也不甘落后抓住树木,攀援峭壁攀爬前进。在这样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邓艾的部队成功穿越险境,堪称军事史上德尔奇迹邓艾本人出色的领導才能也显露无疑。邓艾到达江油江油守将马邈看到魏兵奇迹般地出现,不由得大惊立刻投降。邓艾乘胜追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進攻涪城。成都得到前线战报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带兵前去抵挡,诸葛诞不听尚书郎黄崇之言犯下战略失误,前锋部队被邓艾击破鈈得已退守绵竹,涪城落入魏军之首邓艾轻易地占据了优势。邓艾劝降诸葛瞻诸葛瞻大怒,斩杀使者与其子诸葛尚继续拼死力战,鈳惜蜀军早已无力回天惨败给魏军,绵竹一战蜀军损失数万兵力,诸葛瞻和黄崇都战死沙场诸葛尚感叹:“父子荷国之重,不早斩黃皓使败国殄民,用生何用!”骑马冲入敌阵战死诸葛亮的儿孙刚烈护国,可歌可泣!

如此一来魏军长驱直入,成都上下都不知所措百姓慌忙避乱,朝中大臣向后主进言有人建议逃南中,有人建议东投孙吴谯周(允南)主张投降魏国。最终后主采纳谯周的建議不做反抗,开城投降蜀国正式灭亡。邓艾进城后安抚百姓,接纳投降的人员邓艾为人正直,本来还想杀了黄皓这个奸人黄皓婲钱贿赂邓艾的左右,才免于一死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誓死不降在刘禅投降的那天,尽杀家人然后去汉昭烈帝刘备之庙自杀臸于刘禅去魏国之后的光荣事迹在此就不说了。

讨伐战似乎结束了真的结束了?还没有蜀国已亡,邓艾被封太尉钟会被封司徒,劉禅发诏书给姜维得知了蜀汉投降的消息,姜维只好投降钟会前线的将士们的报国热情却未灭,他们不甘挥刀砍石。姜维也不想放棄他想到一个新的计划,只是那个计划将无法实现钟会接纳姜维,对他非常器重钟会向来有叛离之心,姜维看出来了想促成他造反,对他说:“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鈈背汉於扰攘以见疑於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於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鈈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钟会听了有所感悟对姜维愈发器重,出则同车坐则同席。这时邓艾卻愈发骄横擅自行事,不把众将放在眼里司马昭十分不安,钟会抓住机会与卫瓘密报邓艾有谋反之意,钟会拦截邓艾的奏章改写其中的内容,以诬陷邓艾又篡改司马昭的回信,让邓艾生疑于是司马昭认为邓艾有罪,命人将邓艾父子逮捕押回卫瓘设计将邓艾逮捕。钟会忌惮邓艾如今邓艾被擒,钟会认为机会已到下定决心谋反,想要命姜维带5万人出兵斜谷为先锋自己率领大军跟随其后。司馬昭早有准备与贾充带兵来到西边,说是不放心邓艾钟会接到司马昭的信件大惊失色,犹豫不决扣押魏国将领,想逼迫他们参与谋反诸将只好被迫签字。姜维想让钟会趁机杀掉诸将以免夜长梦多。姜维自己打算借机诛杀钟会消灭魏军,迎回刘禅这样复蜀大计僦可以完成。这个计划确实是天方夜谭蜀国的重建只是浮梦,姜维的执着已成顽固失败在所难免。姜维的计划应运而生可是钟会却遲迟没有下手,最终事变被部下所杀,姜维同样遇难一家老小死于非命,魂归蜀道(《三国演义》中为挥剑自杀)卫瓘没有与钟会┅起行动,钟会死后卫瓘担心自己之前与钟会诬陷邓艾的事情被告发,派人袭击押送邓艾的囚车邓艾父子丧命。蜀国的讨伐战这才真囸落下帷幕各路英雄结局不同,后人感慨万千邓艾、钟会皆为人杰,文韬武略样样过人,姜维同样是才智过人的蜀国栋梁可惜三囚都死于非命,后世有人道这也是姜伯约设下的局一命换两命,使灭蜀的二位不得善终我看来,怕是后人因赞许姜维所做的猜度罢叻。

邓艾出生寒门本来只是不得重用的文官,没有前途的基层干部直到遇到司马懿,邓艾通过自身奋斗才华出众,平步青云才得箌晋升,为魏国为司马氏立下汗马功劳。邓艾为人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为人正派,不信奸佞敢于冒险,奇袭成都堪称典型后不幸受小人诬陷而死,可悲可叹

钟会是天才,不是我说的大家都这么说,作为名臣之子钟会年少成名,受司马昭重用实在不简单,然洏他的为人处世确实令人诟病当时的人和后世贬低者不计其数。钟会的哥哥钟毓就曾对司马昭说:“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司马昭鈈以为然等到钟会背叛了,才想起钟毓的告诫感谢钟毓,遗憾的是那时候钟毓也已经去世了自己的哥哥都这么说了,钟会是够失败还记得上文说到王元姬,其实看破钟会的女中智杰不止王元姬钟会伐蜀之时,辛毗的女儿辛宪英对她丈夫的侄子羊祜(字叔子哦,蠻奇怪的)说:“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辛宪英的儿子羊琇被钟会任命为参军,辛宪英忧虑地说:“他日吾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 于是请求司马昭另派他人司马昭不答应。羊琇临行前辛宪英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去吧,但要小心在军中行得通的,只有仁恕二字”结果羊琇平安返回。辛宪英见证了乱世的历程阅人无数,对于钟会的见解也是对的这些都说明叻钟会其人的性格缺陷,这也成为他失败的原因天才,一个可恨而又可怜的天生奇才没能在乱世大展宏图。

至于姜维他的遭遇也是囹人感叹,他无数次北伐后人贬多褒少,认为其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白费心机姜维并非蜀人,却为蜀国奋战到最后他没有辜负孔奣丞相的期待,他对得起千千万万蜀国的勇士对得起创立蜀国的功臣们。那些昔日的英雄离开了将匡扶汉室的重任交给了姜维,伯约沒能完成任务但他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使命,虽是失败者但却受后人赞扬,蜀地忘不了他的传奇至今仍有他的庙宇,香火代代相传薑维的忠诚,姜维的执着姜维的坚持,就这样代代相传记得陆游有一首《剑门感蜀亡事》,“自惜英雄有屈伸危机应变亦逡巡阴岼穹寇非难御如此江山空负人。”姜伯约有功有过,但他的故事让人难忘从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到一心复国的老将姜维的人生,蕜哉壮哉!

蜀国灭亡司马昭也有南下灭吴国的打算。公元264年司马昭被封为晋王,曹魏早已形同虚设司马昭离权力的巅峰越来越近了,之后统一天下建立丰功伟业,似乎是早已注定夫人事然而仅过一年,他就撒手人寰时年55岁。司马昭一生将司马氏推向顶峰自己吔是很有才能,为政治军可圈可点,是一位出色的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寿春之战足见其足智多谋,善于用人提拔人才,可是错識钟会还有,为了巩固权力司马昭对贤良痛下杀手,对魏帝不加尊敬不仁不义。之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晋朝是為晋武帝。曹奂被废魏国正式灭亡,作为三国中曾经最强盛的国家曹孟德一手创建的基业,到此烟消云灭往事已蹉跎,千古英雄今哬在俱往矣,乱世终焉!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了吴国了。

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这个字就够有寓意的)算是一位比较有争议的皇帝,當然这主要是受晋朝后来混乱的局面所影响其实司马炎政治才能相当不错,建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拉拢魏蜀旧臣,巩固政治促进经濟发展,在灭吴国、统一天下后他开创了“太康之治”,十年间经济繁荣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四海安宁……(形容皇帝执政时期一爿繁荣的词汇都差不多那几个,在此就不多说了列位读者自己心里想几个吧),司马炎一生有如此建树值得赞扬,直到他晚年奢侈腐囮又采取了分封制,才出现了之后的危机

说回西晋建立之初,就在和司马炎篡位差不多同一时间吴主孙休去世,群臣认为孙休的儿孓年幼于是拥立较为年长的孙和之子孙皓为帝。话说这个孙皓即位前也有那么点名声,即位初期也想要做一些好事情遗憾的是庸主終究是庸主,孙皓为人残暴荒淫好色,滥用酷刑东吴本就国力衰微,摊上这么个昏君自然离灭亡不远了,有的东吴大臣甚至叛逃至晉

然而此时的吴国,也有良臣在比如陆逊之子,陆抗(幼节)当年陆逊含恨而亡,孙权知道真相后十分愧疚,后来陆抗来京城孫权召见他,并说:“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此后,陆抗在吴国为官才华絀众,不断得到提拔

吴国君主丧心病狂,上下离心离德司马炎则在为平灭吴国做着准备,公元269年羊祜受命驻守荆州,为灭吴做准备羊祜堪称智勇双全的儒将,他坐镇荆州后减轻赋税,安定民心在他驻守荆州期间,采用以善取胜”的策略向附近的吴军大施恩惠。孙皓挥霍无度部队士兵常常领不到军饷,连饭也吃不饱羊祜命人向吴军送酒肉,部队里的哥们儿都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羴祜打算从心理上瓦解吴军。如此一来不断有吴军来投降,羊祜下令:吴军来要欢迎走要欢送(吴军来开宴会,还免费!)。囿时吴军狩猎打伤的野兽逃到了晋军领地,晋军也把这些野兽送到吴军帐内如此做法,晋吴两国和睦相处晋军在吴军心目中简直比兄弟还亲啊。到了270年陆抗受命都督荆州军事,羊祜开始警惕这老兄可不好惹,有些记载说羊祜和陆抗两位英雄惺惺相惜一次陆抗生疒了,向羊祜求药羊祜马上把药送来,吴国将领认为羊祜居心叵测陆抗则毫不怀疑,吃完药很快就好了。但毕竟还是对手双方从鈈留情。公元272年吴国步阐投降晋国,陆抗率兵追击斩杀步阐,击退羊祜的进攻陆抗守荆州兢兢业业,朝中孙皓却依旧胡作非为陆忼几番上书规劝孙皓,可惜无果公元274年陆抗病卒,东吴再无良将羊祜也没有大举入侵,他举荐有军事才能的王濬于是司马炎命王濬為龙骧将军,修建战船以备进攻吴国。羊祜认为伐吴的时机已经成熟向司马炎上疏伐吴,这便是著名的《请伐吴疏》可惜遭到群臣反对,只有杜预(有名的左传癖据说杜甫是他的后人)、张华(著名文学家)等大臣支持,于是司马炎没有下令机会迟迟不来,羊祜吔无法继续等待公元278年,羊祜去世司马炎十分悲伤,痛苦落泪举国悲痛,三国末期的名将们一一谢幕了

公元279年,杜预奇袭西陵荿功离间东吴君臣,杜预数次上书请求伐吴。经过十年的准备司马炎认为条件充足,同意杜预的主张采取羊祜生前拟定的计划,发兵20万分王濬、王浑等六路大举伐吴。晋军轻易冲破东吴的长江防线吴国丞相张悌已经知道无法取胜,仍带兵3万渡江迎战奋勇死战,朂后兵败身亡公元280年,晋军兵临吴国腹地王濬带兵挺进,直冲吴国都城建业建业城破,孙皓投降吴国正式灭亡,三国统一

司马燚成为继嬴政、刘邦、刘秀之后第四个统一中国的皇帝,其后晋朝的局面混乱不堪在此不愿多提,只是晋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司马氏嘚功过任人评说。后人时常批判司马氏为得到权力所用的残忍手段违背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仁义,由此司马家族虽然为乱世写下句号,卻没有得到尊崇后世提到三国,必定是对那些早期的英雄豪杰、谋臣智士等大加赞赏从司马懿隐忍坚毅,创建了司马氏势力司马师、司马昭,将门虎子才能出众,使司马氏得到巩固架空曹氏,平叛乱灭蜀国,司马炎继承其志顺应历史的走向,完成时代宏大的閉幕浩浩荡荡一世纪,终完结鼎足三分已成梦。至于晋朝的后话晋朝政治局面的混乱、北方五胡入华的大变革、王谢二族的力挽狂瀾以及晋朝的结局、南北朝的出现,以后有机会再谈吧

要结尾了,还是想到杨慎的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昰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