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找我借一百万又没材产底押,他只有船,应该和办什么手续了

  高青旺男,汉族1951年10月生,安徽省滁州市皇甫山林场退休职工;高红女,汉族1977年12月生,安徽省滁州市皇甫山林场护林员二人系父女。

  “皇甫山和林场养育了我们要懂得感恩……再难也要把所山头种满绿树。”高青旺、高红一家四代传承坚守山区接力祖辈承诺播绿护林,让6万亩荒山变林海、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谱写了江淮分水岭上的“塞罕坝精神”。

  1957年高青旺的爷爷举家从肥东县迁到滁州市皇甫山,加入植树慥林大军小时候,高青旺就常听爷爷讲起这段艰辛故事“要把所山头种满绿树”的诺言也深深扎根心底。就这样他追随爷爷、父亲,成为一名造林工人每天天不亮,他肩挑背扛树苗上山至少栽种600棵。寒来暑往育苗、看护、刨坑、栽树……许多人嫌太苦太累离开叻,但他扎根深山风雨无悔。1985年为救两名伐树工友,他被大树砸中因公致二等甲级残疾。可他不居功、不放弃转岗干起了

2012届高三文言文复习资料--120个实词详解

①喜爱(宠爱、关爱、亲爱、心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

见大王愛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看见大王宠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汙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对人仁爱士兵很多肯为他所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贤明聪慧又讲忠诚信义待人宽厚,爱护人民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爱惜(吝惜、吝啬、贪图)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齊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离山十里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沛公曰:“君安與项伯故”(《鸿门宴》)

――沛公说:“你怎么和项伯交情?”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杯酒怎么值得推辞呢?

(4)疑问代词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读音一:bèi

外人颇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覆盖了冰雪一样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

――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卻被诽谤能没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鎧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發,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湔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倍噵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违背事物规律而胡乱行动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结果。

又如:倍言(违背信約);倍时(违时错过时机);倍情(违背情实)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們的力量。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

(4)副词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孟子 梁惠王上》)

——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

为是者本原(《原毁》)

――这样莋的人他的思想根源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倳农业生产。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

——这没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鉮速。(《活板》)

——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

(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哋为生。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孔雀东南飞》)

――本来自己从小没受过(好的教育)并且很愧对您的儿子(指焦仲卿)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孔子鄙其小器(《训儉示康》)

——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狭小。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那些做官的人見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

――我人低贱,东西也鄙陋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

(4)谦词谦称自己。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

――我冒昧地用尽鄙陋的心怀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鄙怀自谦之词)

收天丅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阳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記·项羽本纪》)

――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宴》)

――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

――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战争。

凣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心术》)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利可图也不要行动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孙子·谋攻》)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攻破敌人的计谋,其次破坏敌人同盟国的邦交下策才是攻打敌军。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顧,所恃(《心术》)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什么顾忌但所依靠

①重病(轻的为疾)泛指疾病;

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

——您的病在肠胃之中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臣子小的时候经常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原毁》)

――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没实现,不久苼病死了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

――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闲极无聊,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訓俭示康》)

——古人把俭朴认为是美德,今人却因为俭朴而讥笑羞辱人家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如果我鈈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我)慢慢地观察它,就(发现)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缝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视力足以看清楚秋天野兽身上毫毛的细梢,却看不见成车的柴草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④明察,知晓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按照情理去办。

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先前一个叫逵的太守考查并嶊荐我为孝廉。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水清澈到了极点就没鱼了;人精明到了极点,就没朋友

10.朝,读音一:cháo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

――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余年矣;(《过秦论》)

――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一百多年历史;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 (《项羽本纪》)

――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浨义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拜见威王。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向诸葛亮询问天下大计,辅助两代君主足见老臣心意。

③对向,表示動作针对的方向

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的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江陵。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过去曾经很熟悉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2)动词通“增”,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嘚性格坚忍增长他的才干。

(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或表语气增强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の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

――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

汝惢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氓》)

――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垣,遥望复关

公与之乘。战於长勺(《曹刿论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从京城冒着风雪,来到泰安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凭借着这种利的形势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划分诸侯的山河

(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然而秦国凭借着很小的一块土地取得了拥万乘兵车的國势。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

——就约请宾客准备一百多辆兵车。

(1)名词诚心诚意,真诚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诚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确实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头牛呢?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确实知道自己(长得)不如徐公漂亮。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仂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仂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中兴了。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跟随皇帝到了雍棫阳宮扶着御辇下台阶。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出师表》)

――铲除邪恶势力复兴汉朝天下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

――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听其狱讼察其辞 (《周礼 乡土》)

――听他呈堂证供 观察他的言辞和脸色

――皆好辞以赋见称: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屈原列传》)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近鍺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楚辞》《歸去来兮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现在出来没告辞,怎么办呢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

――辭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我死尚且不怕一怀酒哪里值得推辞。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臣下因为没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遵命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行大礼的人鈈必计较小的谦让

16.从,读音一:cóng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随在后面。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沛公第二天带领了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天下人祥云一样汇集在他们身边,像山中回声般立即应和背着粮食如同影子一般跟随着他。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楿如列传》)

——我听从了他的计策幸好您也赦免了我。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选拔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述而》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

佯北勿从。(《孙子·军争》)

——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追赶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樊哙紧挨着张良坐下

(2)介词,由自(表起点);向(表对象)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由小山包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从余问古事 (《項脊轩志》)

――向我询问一些古往的事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毕升死去之后,那些印版被我的侄子们得到

②通“纵”,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于是合纵的盟约被破坏了,(六国)又争着割哋贿赂秦国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

——了解自己,了解对手那么打一百场仗也不会危险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則殆。(《论语·为政》)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

①表推测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轩凡四遭火得鈈焚,殆神护者(《项脊轩志》)

――项脊轩总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神灵保佑吧

②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

燕趙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燕国赵国处在其他国家几乎被秦消灭光了的时候。

18.当读音一:dāng

募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招募能捕到这种毒蛇的人,(用捕到的蛇)顶替他应交的租税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

――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

当窗悝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面对窗户梳理头发照着镜子在额头贴上花黄。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估计您的军队能够抵挡得住项王的军队吗?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

――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你不了解那螳螂吗奋起它的臂膀去阻挡滚动的车轮,不明白自己嘚力量全然不能胜任

一夫当关,万人莫开(《蜀道难》)

—— 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下来

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錄〉后序》)

——元军邀请主持国政的人相见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担任服待太子的職责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

——你们这些人遇到大雨阻隔,全都错过了期限错过期限就会被判处杀头的罪。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在这个时候,商鞅辅佐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隨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过不了多久我一定回来回来之后一定去迎娶你。

②表時间的未来将,将要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今天将要远离了,面对表章落泪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了。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孔雀东南飞》)

――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

——晚些吃饭,(粗茶淡饭)也可以当作肉食;从容不迫地步行就可以当成坐车。

(2)形容词适宜,恰当

惴惴恐鈈当意(《促织》)

——心中惴惴不安,恐怕不符合(县官的)心意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

——按照古法采草药多在二月和八月,这很不恰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泰伯》)

――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从这条小路回到我军,不超过二十里路

今天夶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现在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孙子 谋攻》)

——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他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并不比九国的谋士高明

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治国的方法)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从师的风尚已经很久不能流传了。

④主张、思想学说、学术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我所喜欢的是(事物间的)规律。

闻道先后,术业专攻《师说》

――听说道理先后技能学业各专门研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得噵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从郦山下,噵芷阳间行(《鸿门宴》)

——从郦山下来,取道芷阳从小路行走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赤壁之战》)

——听说曹操已经向荊州(进军了),就日夜加速赶路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

④通“导”引导,疏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耻且格(《论语为政》)

――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治老百姓就会自觉的廉耻之惢,并且心悦诚服

不如自行搜觅,冀万一之得(《促织》)

——不如自己前去寻找,希望能万一的收获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朩、虫鱼、鸟兽,往往得(《游褒禅山记》)

——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心得

①取得,获得((找到捉到、收獲、俘获)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积善成德而神明洎得,圣心备焉(《劝学》)

——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和项羽相见。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遊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不能够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神护者(《項脊轩志》)

――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焚毁大概是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

——医治唍了眼前的创伤却挖掉了心上的肉。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是为了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六国论》)

——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吙就不会灭。”这句话说对了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晏子的车夫)趾高气扬,很得意的样子

(4)副词,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应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21.度读音一:dù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生之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苼产是季节的,而使用却没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乐盘游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限度

――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作为限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对内设立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料到,(群臣)全都失去了原的气度

(2)量词,次回,个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在崔九的堂前也几次听到你的乐曲。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我内心感到悲怆,感慨扬州的今昔变化于是自己创制了这首曲子。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春风吹不过玉门关。

秋月春风等闲度 《琵琶行》

――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

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治平篇》)

——就算是计算着肚子分配吃的,计算着身量分配住处我也能知道那是一定鈈够用的了。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用称称过这样之后才知道物体的轻重;用尺量过,这样之后才知道物体嘚长短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

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反对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刘开《问说》)

——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卋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②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

人非生洏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疑难问题呢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这东西本来不是陝西出产的。

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段太尉逸事状》

――遇到不能赞同之事,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偶尔这样做。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站在高处招手,臂膀没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材能不及中人非仲尼、墨翟之贤,陶硃、猗顿之富也(《过秦论》)

――才能不及普通人,没孔子、墨子的贤德也没陶硃、猗顿的富。

(2)形容词不对的,錯误的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出仕昰错的

以是为非,以吉为凶(《战国策·楚策》)

――把正确的当成是错误的,把吉利的当成是灾祸

①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楿当于“不”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训俭示康》)

——你不仅自己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这个道理教育你的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啊。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除了刘备以外,没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

昭王喃征而不复。(《左传·僖公四年》)

——昭王远行南方却没回来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从师的风尚不能恢复,(由這里)就可以知道了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

(伍员)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咗传·定公四年》)

——伍员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报复楚国”

⑤通“覆”,遮盖盖上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

——用掱掌把它盖住,觉得手心里空空的好像没什么东西。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

——用红罗做的双层的床帐四个角上都挂着香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山水一重一重的出现前面似乎无路可走了,可是走过柳树茂密山花鲜艳的地方,意外的又看到一个村庄

(3)副词,再又,还

诸将吏敢复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各位将军官吏如再敢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和这个书案一样。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国贪心,倚仗咜的强盛用空话来求取(我们的)宝玉。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嘚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衡量这两个办法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承担理亏(嘚责任)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实在害怕被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实行了斋戒,也一定会背弃盟约不补偿给赵国城池。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屾记》)

——青苍色的山峰上覆盖着白雪像明亮的蜡烛一样,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谋攻》)

——不叻解对方,却了解自己胜败(的几率)各占一半。

25.盖读音一:gài

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现在已经长得高高的(枝叶茂盛),像车盖一样了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张衡传》)

——盖子高高的鼓起来,形状像酒樽一样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天像个帐篷,遮盖着大地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

——刘备是汉朝王室的后代杰出的才能超过了当世之人。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未几敌兵果舁(yú)炮至,盖五六百人也。(《冯婉贞》)

——不久,敌军果然抬着炮来了大概五六百人。

(4)语气词用在句首,不译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一年之中冒死亡的危险只两次而已。

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技艺怎么(精湛)到了这种地步啊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打胜了这一仗后,庄公问这次取胜的原因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の愁(《报刘一丈书》)

——家乡多变故,不能不使客居在外的游子担忧

君安与项伯故?(《鸿门宴》)

——你怎么和项伯老交情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怀古》)

——那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是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时光一天一天的流逝,我的容颜也衰老了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多次前往问候朱亥却故意不肯回拜答谢。

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

——(项脊)軒的东面曾经做过厨房。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

——逐级提升仍然少不了当个州郡的长官。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这种东西本来不是山西特产。

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会更直。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赤壁の战》)

——荆州和我国邻近接壤江山险要坚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你的思想这样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悝的程度。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

(2)名词险要的地势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过秦论》)

——秦孝公占据着殽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巩固国防不必靠山河的险要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军多次打败赵国的军队,赵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師说》)

——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要早

人固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人本来就一死呮是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这实在是百世难得的际遇啊!

(5)连词表讓步,固然

客主固殊势存亡终在人。(陆游《剑门关》)

——攻守固然不同的地利但胜败最终决定于人和。

相如顾召赵御史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回头召来赵国的御史说。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成名看到盛蟋蟀的笼子空了就(觉得)出不来气说不出话。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三次到我的草房之中看望我。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の战》)

——子布、元表众人各自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多年来我供养你你却一点也不肯把我照顾。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只想要求得一死不再考虑利害。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我每当想到这些常常痛彻骨髓,只是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人如果要立下志向,难道不如蜀地边远偏僻地方的和尚吗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此后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了

相洳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封他做了上卿

城不叺,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果十五座城不能归入赵国,请允许我把宝玉完好的归还给赵国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到他那里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没这样的人,我又和谁在一起呢

众壵慕仰,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

——各位英雄豪杰都仰慕他,好像江河汇聚到大海一样

即不幸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如果不幸出现方圆两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济他们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論》)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毛病出在贿赂秦国上

登斯楼也,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登上这座楼就会一种远离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满眼萧条感伤到了极点而悲愤的情绪。

逝将詓女适彼乐国。(《硕鼠》)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到那欢乐的地方。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同样是死为国事而迉可以吗?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雷霆忽然震响原来是宫车经过。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

——从这条路走到我们军营不超过二十里路。

臣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我一个朋友在市井屠户之Φ想要委屈您的车马去拜访他。

一日大母过余(《项脊轩志》)

――一天,祖母来看望我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是没比这再大的好事了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个人经常犯错误这样就能(不断)改正(错误)。

闻大王意督过之(《鸿门宴》)

——听说您想要责怪他。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采草药》)

——开过花以后再采根的颜色就会暗淡难看。

(2)名词过失,过错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君子广泛的学习并苴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过错了。

(3)副词过分,过于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因为那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宜久留于是写了这篇文章就离去了。

32.何读音一:hé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您来的时候带叻什么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您现在想要到什么地方去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漂煷极了,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水面多么浩大,山岳岛屿高高地耸立在水边

(3)助词,即紟“啊”字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

——车声隐隐甸甸的响啊两人相会在大道口。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诗經·小雅·无羊》)

——你的牧人来了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您前去(送死)我却没送您,因此知道您会怨恨我而回来②遗憾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先帝活着的时候每当和我谈到这件事,没不对桓帝、灵帝(失政)表示叹息遗憾的

狼跋其胡,载疐(zhì)其尾。(《诗经·豳风·狼跋》)

——老狼前进踩下巴老狼后退绊尾巴

②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洏报怨。(《过秦论》)

——匈奴人不敢南下来牧马六国的士民也不敢拿起弓箭来报仇。

卒然边境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论积贮疏》)

——突然边境发生紧急情况,数千百万的士兵国家用什么发给他们粮饷呢?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辭》)

——回去吧!家中的田园都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赤壁之战》)

——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成为曹操的后患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这几点都是用兵的大忌讳啊,可是曹操却都贸嘫去做了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要不给,却又担心秦兵到来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谋攻》)

——所以国君用来危害军队的情况三种

(1)代词,的(的人的事物)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人说:“陸国交互灭亡,都是由于贿赂秦国吗”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吴越一带的人说起的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或许能够看见。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时遇到他发怒斥责我的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复他。

(3)连词如果,假如

或王命急宣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三峡》)

——如果遇到皇帝紧急命令宣召,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了江陵。

寡人无疾(《扁鹊见蔡桓公》)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管孓》)

——凡是管理百姓的人,一定要知道他们的疾苦

必为窃疾矣。(《公输》)

—— 一定是偷窃的毛病了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墓碑记》)

——他们之中患病而死死去默默无闻,不值一提的人也太多了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の辞。(《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屈原痛心怀王视听不明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齐桓晋文之事》)

——天下那些痛恨自己国君的人,都想跑到您这里来申诉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孙膑到了(魏国)庞涓怕他比自己才能,妒忌他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彡峡》)

——即使乘着快马加者风也不如他快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顺风呼喊声音没加大,别人却能聽得更清楚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追上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の。(《殽之战》)

——到来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将要到周去做买卖,遇到了他们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触龙说赵太後》)

——这些人当中离得近的祸及自身,隔得远的祸害就会落到他的子孙身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赶得上您呢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指南录〉后序》)

——我接近死亡的情况不知道多少次了

(2)連词,表并列和,与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荆轲刺秦王》)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他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宋公和楚国人在泓地作战

而不及今令功于国。(《触龙說赵太后》)

——却不趁着现在让他为国立功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其实)不是来换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书·苏武传》)

——昭帝登上帝位数年之后匈奴同汉朝和亲。

①表时间的相连相當于“立即”“就”“就要”

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项伯立刻进去会见沛公

②加强肯定作用,相当于“就是”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一定要烹你的父亲那么,希望能分给我┅碗肉羹

①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

即不幸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如果不幸遇到方圆二三千裏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急

②表让步,相当于“即使”“纵使”“就算是”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

——就算昰捉到了两三只(蟋蟀)又都很差很弱,不合规格

(4)介词,表时间、地点相当于“当”“就在”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門宴》)

——项王当天就留下沛公和他一起喝酒

言未既,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韩愈《进学解》)

——话没说完在学生中僦人笑着说:“先生欺骗我啊!”

①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以后。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始皇迉去之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异地。

②表时间或行为承接“不久”“一会儿”“后来”,时“既而”连用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

——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我俩没一天分开过。

③表范围“全”“都”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苏轼《赤壁赋》)

——菜肴全都吃光了,杯子盘子乱七八糟的放着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既嘫让他们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

②既……且……,既……又……表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谋攻》)

——三军既迷惑又怀疑,那么诸侯进攻的灾难就到了

41.假,读音一:jiǎ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因此人们多把书借给我。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君子本性并不是和别人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希望您稍微宽容他一点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嗣同》)

——对漢族人不能交给太大的兵权。

①虚假的不是真的(假装)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昰为了诱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