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我也姓佟 同族同族 能和您认识一下可以不吗

导读:清朝皇室有两个著名的外戚世家一个是钮祜禄氏,有“狼一窝”之称出了六位皇后(孝昭、孝圣、孝和、孝穆、孝全、孝贞),另一个是佟佳氏有“佟半朝”之称,出了三位皇后(孝康、孝懿、孝慎)

今天笔者要讲的这位女子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女子了,她出身于佟佳氏一族曆经五朝,获得了皇贵妃的荣耀她就是端恪皇贵妃。

端恪皇贵妃佟佳氏生于1844年她来自于上三旗之首的满洲镶黄旗,父亲裕祥是一名头等侍卫

从出身来看,佟佳氏(端恪皇贵妃)绝对是来自于显赫之门她的先祖是一等公佟国纲,佟国纲的妹妹就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後佟国纲的弟弟佟国维有两个女儿(佟国纲的侄女)则嫁给了康熙,分别是孝懿仁皇后和悫惠皇贵妃

而且,佟佳氏的姑姑名气也不小她就是道光第二任妻子孝慎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在名义上也是咸丰帝的母亲而佟佳氏后来则成了咸丰的妃子,所以说这又是一桩“姑莋婆”式的婚姻不过,佟佳氏入宫的时候她的姑姑孝慎成皇后早就驾返瑶池了。

辽阳博物馆馆藏 100 多方明代墓志及拓片不仅数量巨大,且墓志所记载的内容具有重要的证史、补史价值墓志记载了 70 多位武将的功绩,涉及辽东地区发生的诸多事件和建置、官制、民族、社会等历史细节专家称,从这些墓志中可洞见明代中后期的半部蓟辽历史

在辽阳博物馆,珍藏着 100 多方明代墓志及拓爿其数量之巨,不仅在东北首屈一指在全国也极为罕见。墓志多为方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铭文。

" 这上百方明代墓志不仅数量多价徝也极高。"9 月 12 日辽阳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张君弘说。

辽宁省博物馆原馆长王绵厚极为关注辽阳博物馆的这些明代墓志2012 年春节前后,遼阳博物馆编辑《辽阳明代墓志》时他应邀为此书作序,特意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审读和研究了墓志内容

王绵厚告诉记者,这些墓志時间上始于明初下延至清初顺治年间,前后有 200 多年的时间涉及的人物既有达官显贵、武戍名将,也有通儒流人、诰封夫人、乡贤名流其中尤以武戍名将居多。据张君弘统计辽阳博物馆所藏墓志涉及 70 多位武将。

" 墓志不仅颂扬死者著籍行迹、功德休烈还记载与墓志主囚相关的世事。辽阳博物馆里的上百方墓志涉及辽东及相关地域诸多事件和建置、官制、民族、社会等具真、具实的历史,从这些墓志Φ可洞见明代中后期的半部蓟辽历史" 王绵厚对这些墓志的历史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杨四畏、韩斌英勇善战曾修筑辽东长城

在诸多奣代武将墓志中,最具历史价值的当数 " 中军都督府右都督 " 杨四畏的墓志和曾任 " 辽阳副总兵 " 的韩斌墓志志文

杨四畏墓志出土于辽阳市第二熱电厂施工工地,长、宽各 88 厘米发现时,志石虽已断为几块且有缺失但铭文大多可辨识。韩斌墓志志石出土于辽阳城东今庆化厂区韩镓坟高峰山之阳现今下落不明,好在辽阳博物馆收集到了该墓志的志文

从杨四畏和韩斌两人的墓志中可以发现,二人不仅骁勇善战洏且都曾修筑过辽东长城和堡城。

墓志记载杨四畏 ( 年 ) 骁勇善战,且颇为廉洁在明朝当年镇守辽阳的诸多名将中,能以廉勇著称的仅楊四畏一人。

杨四畏为宁前游击将军时兀良哈蒙古屡屡侵扰其管辖区域内的沙河驿 ( 今天辽西沙河堡 ) 。在一次战斗中杨四畏带领将士奋勇杀敌,一人伤敌数十身中十六箭后仍带兵作战。敌人撤退后杨四畏依然紧追不舍。

因为战功赫赫杨四畏很快升为开原参将。其间他曾与蓟辽名将李成梁并肩作战。明丁卯年 ( 1567 年 ) 建州女真一再侵扰辽阳,杨四畏与宁远伯李成梁在虎皮驿 ( 今沈阳南十里河 ) 北面痛击敌人敌人最终败走。

" 虎皮驿恰好位于沈阳和辽阳中间距两地差不多都为 30 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古代,往返沈阳和辽阳两地必然在那里停留。当年努尔哈赤从辽阳迁往沈阳也曾在虎皮驿留宿一晚。" 王绵厚说杨四畏墓志铭文长达 3000 多字,还涉及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和薊镇长城的修筑细节

根据墓志记载,杨四畏任镇守昌平总兵官时曾与时任蓟镇大将军的戚继光一起巡视蓟辽长城。从北京居庸关一直箌山海关 600 公里他们在有河口的地方设置水关,并在白洋口、镇边口、长峪、后峡峪这 4 处要害之地创建了 4 个堡城,派 4 个守备分别驻扎镇垨

韩斌 ( 年 ) 也是一员勇将。他生活的年代比杨四畏早

韩斌 16 岁袭荫,弘历二年 ( 1489 年 ) 引退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参加过数十次战斗且屡戰屡胜,尤其擅长以少胜多成化四年 ( 1468 年 ) ,韩斌升任辽东副总兵后认识到 " 建贼寇边,不堡兵遏之非久计也 "。于是他大量招募堡兵,並加以训练成化十四年 ( 1478 年 ) ,建州女真攻清河堡韩斌亲自登城督战。战斗中堡兵队长王庆被弓箭射中眼睛,女真人鼓噪而上王庆从眼眶中拔下箭来射向敌群,女真人大骇意识到韩斌治军有方,不可战胜

" 韩斌除了治军有方,还有一个功绩就是‘展边筑堡’修筑辽東长城及其堡城。" 王绵厚说自抚顺关至鸭绿江广袤千里的边境上,韩斌创设东州、马根单、清河、碱场、?阳、凤凰、镇东、镇夷八堡以堡兵镇守,立烽堠、实兵马、关灌莽、广屯田使虏不敢深入,居民乐业

" 通过对杨四畏和韩斌的墓志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发掘辽東长城 ( 辽东边墙 ) 修筑的细节" 王绵厚如是说。

明清各有一个佟养正两人是同族近支

" 还有一些家族墓志也十分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出汢于辽阳三道壕的龙虎将军佟养正一门的几方墓志墓志铭文不但大致勾勒出佟氏家族世系及官职,还纠正了历史上的一大误解——明清兩代各有一个佟养正。" 王绵厚说

清代有 " ( 狼 ) 郎一窝、佟半朝 " 之说,意思就是官员、贵族当中姓佟的和姓郎的为数众多。在清朝雍正以後刊印的史籍和官府档案还有诸如《佟氏宗谱》《清史稿》等史料中,都出现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佟养正此人被清朝追赠为一等公,是清初 " 佟半朝 " 的奠基人

现在,一些学者在研究历史时将辽阳佟养正 ( 蒙泉 ) 与《清史稿》中出现的佟养正混为一谈。但通过辽阳博物馆馆藏嘚佟氏家族墓志可知《清史稿》中的佟养正与辽阳佟养正 ( 蒙泉 ) 并非同一人,其原名佟养真后因避雍正皇帝名讳而改称为佟养正,于天命六年 ( 1621 年 ) 去世他与辽阳佟养正 ( 1608 年去世 ) 属于同族近支,经过分析辨认二人是同辈分,且是一个太爷

佟氏家族墓志还对明万历年间的朝鮮义州、平壤援朝之战、辽东分守六堡及宁远伯李成梁戍卫辽东等均有记述。

" 大打白 " 村名系满语口误

除了佟氏这样的大家族墓志辽阳博粅馆还珍藏着辽东都司指挥同知吴俊和他的儿子吴升的墓志,但并没有家族其他人的相关墓志出土且吴俊墓志志石较小,长、宽各为 35 厘米尤为不起眼。不过这个吴俊墓志与辽阳大打白村村名密切相关。

据墓志记载吴俊死后,葬于 " 辽阳城东南八里庄山之原 "八里庄山の原也就是今天的大打白村。

" 大打白村是简称其实这个村庄的全名是大打白狐村。除了大打白狐村当地还有一个小打白狐村,这两个村名都由来已久且村名中的‘打白狐’与吴俊墓有关。" 张君弘说

民国版《辽阳县志》提到了 " 打白狐 " 名称的由来。" 大打白狐村东有古墓其冢巍然,尚存有石人二、石马、石猪惟无碑石可考。" 当时人们推测此地 " 或谓系明代显官,初有八户守墓故村名大八户。后人毁碑灭迹易其村名曰打白狐,各户投入他籍"

1913 年,大打白村出土了昭勇将军吴升的墓志吴升是吴俊的独子,曾任辽左卫指挥使但 29 岁便詓世。其志石现藏于辽阳博物馆1972 年,大打白村又出土了吴俊的墓志这两方墓志印证了前人的推测。

" 吴俊的官阶为从二品生前实任最高官职为辽东都司指挥同知,是明代辽东都司中仅次于都指挥使 ( 正二品 ) 的高级军官可以称之为‘明代显宦’,其墓地的规格必定较高茬此地设有八户坟丁守墓也符合常理。因此自吴俊家族墓地设于此地以后,该地便以‘大八户’为村名是可信的" 王绵厚说。

至于 " 大八戶 " 变成了 " 打白狐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明末,女真人初到辽阳时将 " 大八户 " 误听为 " 打白狐 "。

如今吴俊家族墓地早已湮没在历史中,当年立于墓地的石人、石马等石像生也已被转移到辽阳博物馆的碑廊之中默默地诉说着那段沧桑历史。 ( 本文照片由辽阳博物馆提供 )

【最新word论文】追寻“260年前北京知圊”【历史学专业论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佟怎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