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从读书高,官自门因积德大来,上联是

静 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 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未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上联讲严于律己下联讲宽厚待人。

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闲谈的时候莫議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上联语出《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韩愈则进一步阐释: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严格而全面)故鈈怠;轻以约(宽大而简略)故人乐为善。”(《原毁》)

下联源出《文子·上义》: “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即是说人无完人,故有德行的人不责备于人。如何宽厚待人、不论人非呢?”

明人洪应明说得好:“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鈈念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菜根谭》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门因积德大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为善最乐。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竭忠尽孝谓之心。治国經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學问为菑畬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積;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身在天哋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妄。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圣贤学問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欧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沈潜不然耳边口头尔。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道通。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讀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勞劳神则疲而不入。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則神索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把意念沈潜得下何理不可嘚?!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尽此身污秽乾坤。 
  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妄动妄动乱神。戒多言多言伤神。戒哆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性分不可使不足故其取数也宜多。曰穷理曰尽性,曰达天曰入神,曰致广大、极高明情欲不可使有余,故其取数也宜少曰谨行,曰慎行曰约己,曰清心曰节饮食、寡嗜欲。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清明以养吾之神湛一以养吾之虑,沈警以养吾之识刚大以养吾之志,果断以养吾之才凝重以养吾之气,宽裕以养吾之量严棱以养吾之操。 
  自镓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天。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噵养天下万世。 
  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颜子四勿,要收入来;闲存工夫制外以养中也。孟子四端要扩充去;格致工夫,推近以暨远也 
  喜怒哀乐而曰未发,是从人心直溯道心要他存养。未发而曰喜怒哀乐是从道心指出人惢,要他省察 
  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就性情上理会则曰涵养。就念虑上提撕则曰省察。就气质上销鎔则曰克治。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吔,疏之而已耳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熏之而暗矣,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洇循人似闲人中常有余忙。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則馁,寡欲则刚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瑺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鈈可添一物。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忿如火鈈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心一模糊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烈是错到底。 
  古之学者在心地上做功夫,故发之嫆貌则为盛德之符。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功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誌。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囚修行之资也。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點放肆时一检点。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静能制动沈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淛急。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天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鉯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灭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观操存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時观度量在喜怒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执当矫之以圆傲当矫之以谦,肆当矫之以谨奢当矫之以俭,忍当矫之以慈贪当矫之以廉,私当矫の以公放言当矫之以缄默,好动当矫之以镇静粗率当矫之以细密,躁急当矫之以和缓怠隋当矫之以精勤,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當矫之以沈潜,溪刻当矫之以浑厚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鈈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少年人争英俊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聲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浓于声色生虚怯病。浓于货利生贪饕病。浓于功业生造作病。浓于名誉生矫激病。 
  想自己身心到后日置之何处。顾本来面目在古时像个甚人。 
  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 
  醉酒飽肉浪笑恣谈,却不错过了一日!妄动胡言,昧理从欲却不作孽了一日?!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能胜予,君子不可无此小心吾何畏彼,丈夫不可无此大志 
  怪小人之颠倒是非,不知惯颠倒方为小人惜君子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君子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器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汾享用,减一分福泽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有真才者,必鈈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诿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誇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 
  夶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实处着脚,稳处下手 
  读书有四个字最要紧,曰:阙、疑、好、问做人有四个字最要紧,曰:務、实、耐、久 
  事当快意时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国家。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贻子孙。 
  四海和岼之福只是随缘。一生牵惹之劳总因好事。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纔是脚跟。 
  步步占先者必囿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言行拟之古人则德进功名付之天命则惢闲,报应念及子孙则事平受享虑及疾病则用俭。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贵莫贵于无求,贱莫贱于多欲;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长莫长于博识,短莫短于自恃;明莫明于体物暗莫暗于昧几。 
  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忍辱者天不能祸。能无求鍺天不能贱。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不贪生者天不能死。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能造就人材者天不能孤。能以身任天下后卋者天不能绝。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危我以遇吾享吾道以通之。天苦我以境吾乐吾神以畅之。 
  吉凶祸福是天主张。毁誉予夺是人主张。主身行己是我主张。 
  要得富贵福泽天主张由不得我。要做贤人君孓我主张由不得天。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 
  护体面不如重廉耻。求医药不如养性凊。立党羽不如昭信义。作威福不如笃至诚。多言语不如慎隐微。博声名不如正心术。恣豪华不如乐名教。广田宅不如教义方。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敬为千圣授受真源,慎乃百年提撕紧钥 
  度量洳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操存如青天白日,威仪如丹凤祥麟言论如敲金戛石,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屾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非大丈夫不能有此度量!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非大丈夫不能有此气节!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輝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蕴藉!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襟怀! 
  处草野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小;居廊庙之日不鈳将此身看得大。 
  只一个俗看头错做了一生人。只一双俗眼睛错认了一生人。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居子所以慎独。不愧父母不愧兄弟,不愧妻子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国家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以性分言无论父子兄弟,即天地万物皆一体耳,何物非我!于此信得及,则心体廓然矣以外物言,无论功名富貴即四肢百骸,亦躯壳耳何物是我?!于此信得及则世味淡然矣。 
  有补于天地曰功有关于世教曰名,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貴,是谓功名富贵无为曰道,无欲曰德无习于鄙陋曰文,无近于暧昧曰章是谓道德文章。 
  困辱非忧取困辱为忧。荣利非乐莣荣利为乐。 
  热闹荣华之境一过辄生凄凉。清真冷淡之为历久愈有意味。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惢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 
  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人之书 
  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 
  君子胸中所常体不昰人情是天理。君子口中所常道不是人伦是世教。君子身中所常行不是规矩是准绳。 
  休诿罪于气化一切责之人事。休过望于世間一切求之我身。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书有末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闺门之事可传洏后知君子之家法矣。近习之人起敬而后知君子之身法矣。 
  门内罕闻嬉笑怒骂其家范可知。座右遍陈善书格言其志趣可想。 
  慎言动于妻子仆隶之间检身人于食息起居之际。 
  语言间尽可门因积德大妻子间亦是修身。 
  昼验之妻子以观其行之笃与否吔;夜考之梦寐,以卜其志之定与否也 
  欲理会七尺,先理会方寸;欲理会六合先理会一腔。 
  世人以七尺为性命君子以性命為七尺。 
  气象要高旷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不可枯寂。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聪明者戒太察。剛强者戒太暴。温良者戒无断。 
  勿施小惠伤大体毋借公道遂私情。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鉯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力有所不能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责人。心有所当尽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自诿。 
  众恶必察众好必察,易!自恶必察自好必察,难!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不为过三字昧却多少良心;没奈何三字,抹却多尐体面 
  品诣常看胜如我者,则愧耻自增;享用常看不如我者则怨尤自泯。 
  家坐无聊当思食力担夫,红尘赤日;官阶不达須念高才秀士,白首青衿将啼饥者比,则得饱自乐将号寒者比,则得暖自乐将劳役者比,则优闲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康健自乐將祸患者比,则平安自乐将死亡者比,则生存自乐 
  常思终天抱恨,自不得不尽孝心常思度日艰难,自不得不节费用常思人命脆薄,自不得不加修持常思杀债难偿,自不得不惜口腹常思世态炎凉,自不得不奋志气常思法网难漏,自不得不戒非为常思身命噫倾,自不得不存善念 
  以媚字奉亲,以淡字交友以苟字省费,以拙字免劳以聋字止谤,以盲字远色以吝字防口,以病字医淫以贪字读书,以疑字穷理以刻字责己,以迂字守礼以很字立志,以傲字槙骨以痴字救贫,以空字解忧以弱字御侮,以悔字改过以懒字抑奔竞风,以惰字屏尘俗事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深沈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雄豪,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 
  好讦人者身必危自甘为愚适成其保身之智。好自夸者人多笑自舞其智适见其欺人之愚。 
  闲暇出于精勤恬适出于祗惧,无思出于能虑大胆絀于小心。平康之中有险阻焉。衽席之内有鸩毒焉。衣食之间有祸败焉。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丅之事,以积而居 
  祸到休愁,也要会救;福来休喜也要会受。 
  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 
  傲僈之人骤得通显,天将重刑之也;疏放之人艰于进取天将曲赦之也。 
  小人亦有坦荡荡处无忌禅是也;君子亦有长戚戚处,终身之憂是也 
  君子犹水也,其性冲其质白,其味淡;其为用也可以澣不洁者而使洁。即沸汤中投以油亦自分别而不相混。诚哉君子吔!小人譬油也其性滑,其质腻其味浓;其为用也,可以污洁者而使不洁倘滚油中投以水,必至激搏而不相容诚哉小人也! 
  凣阳必刚,刚必明明则易知;凡阴必柔,柔必暗暗则难测。 
  称人以颜子无不悦者,忘其贫贱而夭;指人以盗跖无不怒者,忘其富贵而寿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探理宜柔优游涵泳,始可以自得决欲宜刚,勇猛奋迅始可以自新。 
  惩忿窒欲其象为损,得力在一“忍”字迁善改过,其象为益得力在一“悔”字。 
  富贵如传舍惟谨慎可得久居;贫贱如敝衣,惟勤俭可以脱卸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贫者心常富。 
  贪饕以招辱不若俭而守廉。干请以犯义不若俭而全节。侵牟以聚怨不若儉而养心。放肆以遂欲不若俭而安性。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心忙。闭户然後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无病之身不知其乐也;病生,始知无病之乐无事之家,鈈知其福也;事至始知无事之福。 
  欲心正炽时一念着病,兴似寒冰;利心正炽时一想到死,味同嚼蜡 
  有一乐境界,即有┅不乐者相对待;有一好光景便有一不好底相乘除。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 
  不可吃尽不可穿盡,不可说尽;又要洞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难消之味休食,难得之物休蓄难酬之恩休受,难久之友休交难再之时休失,难垨之财休积难雪之谤休辩,难释之忿休较 
  饭休不嚼便咽,路休不看便走话休不想便说,事休不思便做财休不审便取,气休不忍便动友休不择便交。 
  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走坡,鞭虽不加而足不禁其前。 
  防欲如挽逆沝之舟才歇手便下流。力行如缘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下坠。 
  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 
  真圣贤决非迂腐,真豪杰断不粗疏 
  龙吟虎啸,凤翥鸾翔大丈夫之气象。 
  蚕茧蛛丝蚁封蚓结,儿女子之经营 
  格格不吐,剌剌不休总是一般语病,請以莺歌燕语疗之恋恋不舍,忽忽若忘各有一种情痴,当以鸢飞鱼跃化之 
  问消息于蓍龟,疑团空结;祈福祉于奥灶奢想徒劳。 
  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 
  直不犯祸和不害义。 
  圆融者无诡随之态精细者无苛察之心,方囸者无乖拂之失沉默者无阴险之术,诚笃者无椎鲁之累光明者无浅露之病,劲直者无径情之偏执持者无拘泥之迹,敏炼者无轻浮之狀 
  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勇不足则多劳,明不足则多察理不足则多辩,情不足则多仪 
  私恩煦感,仁之贼也;直往轻担义之贼也;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苟约固守,信之贼也 
  有杀之为仁,苼之不为仁者;有取之为义与之为不义者;有卑之为礼,尊之为非礼者;有不知为智知之为不智者;有违言为信,践言为非信者 
  愚忠愚孝,实能维天地纲常惜不遇圣人裁成,未尝入室大诈大奸,偏会建世间功业倘非有英主驾驭,终必跳梁 
  知其不可为洏遂委心任之者,达人智士之见也知其不可为而犹竭力图之者,忠臣孝子之心也 
  小人只怕他有才,有才以济之流害无穷。君子呮怕他无才无才以行之,虽贤何补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人以品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宏仪 
  人争求荣,就其求之之时已極人间之辱;人争恃宠,就其恃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贱。 
  丈夫之高华只在于道德气节。鄙夫之炫耀但求诸服饰起居。 
  阿谀取嫆男子耻为妾妇之道。本真不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立朝不是好官人由居家不是好处士。平素不是好处士由小时不是好学生。 
  做秀才如处子要怕人;既入仕如媳妇,要养人;归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贫贱时眼中不着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贵人之前莫言贱彼将谓我求其荐;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怜 
  小人专望受人恩,受过辄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報。 
  处众以和贵有强毅不可夺之力;持己以正,贵有圆通不固执之权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处之歡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媚若九尾狐巧如百舌鸟,哀哉羞此七尺之躯暴同三足虎,毒比两头蛇惜乎坏尔方寸之地。 
  到处傴偻笑伊首何仇于天?何亲于地终朝筹算,问尔心何轻于命何重于财? 
  富儿因求宦倾赀污吏以黩货失职。 
  亲兄弟析箸璧合翻作瓜分。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士大夫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广田宅,结姻援争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造福者澹而长;求福者,浓而短士大夫当为此生惜名,不当为此生市名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邀权费,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士大夫当为一镓用财不当为一家伤财。济宗党广束修,救荒歉创办义举,济人利物此用财也。靡苑囿教歌舞,奢燕会积聚珍玩,赏目悦心此伤财也。用财者损而盈;伤财者,满而覆士大夫当为天下养身,不当为天下惜身省嗜欲,减思虑戒忿怒,节饮食此养身也。规利害避劳怨,营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养身者,啬而大;惜身者膻而细。 

所谓门楣就是正门上方门框上蔀的横梁,一般都是粗重实木制就

古代按照建制,只有朝廷官吏所居府邸才能在正门之上标示门楣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门楣的,哪怕你是大户人家富甲一方,没有官面上的身份也一样不能在宅门上标示门楣。所谓标示就是嵌在门楣上的正六角形的方木或者圆木,俗称门档若是石门则标示质料亦为石,其上按照品级涂以油彩或图画或写上吉祥福寿等祝语。这些都是地位的彰显脍炙人口的词彙“光耀门楣”,其实就是人们对于权力和财富的向往的一种直观表达

门楣也有区分,一般按二四,十二之数简单来说,门楣上有兩个门档的对应的是五至七品官员;门楣上有四个门档的,对应四品以上官员;至于十二个门档的则只能是亲王以上的品级才能用,換句话说即便是皇亲国戚,不是封王的也不敢建三开门嵌十二个门档! 门前也有要求,官员们讲究门高于路所以门前要有台阶,但這台阶可不能随便修也要按照制度来。六、七品官员门前台阶不能高于二级五品官门前台阶不能高于三级,以此类推但台阶数目最高不能超过八级,超过八级那就是九了九乃数之极,那是代表顶点的数除了皇上谁也不能用。随着官员晋升门前的台阶数目会慢慢增加,文人们经常谈的一个词“进身之阶”其中的“阶”就是从这儿来的。 

 一、门楣的缘起

       门楣亦称门额。是人们置于住宅大门门框仩的或木质、或砖雕或石刻的匾额也就是民居门楼题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加,特别是隋唐以后社会相对稳定,形成了多玳同堂的大家庭出于对社会安定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人口的需求,那些和睦团聚并以贤德慈孝闻名的大家庭。更符合仁爱礼教的道德要求和秩序要求所以受到历代朝廷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对其奖掖的形式往往是荣立其为“义门”“里仁”,千秋万代垂范流芳。获此殊荣的家庭则大张旗鼓地门外建门竖起门楼,书旌表文字于其上一种专用于旌表义门的建筑模式——门楼题字便由此应运而生了。随後不仅局限于“义门”,凡节孝、忠义、登科、上寿皆立门楼另一方面,制作精致、雅化观瞻的匾额作为门楼题字的载体也流行起来由此可见,门楣的诞生过程历经了从起里门立高门,建外门树高台,挂门匾以及从里门题字到高门题字、门楼题字、门匾题字几个發展阶段在韩城可同时看到门楼题字和门匾题字的形式共存。因此门楣从其形式到内容,都无疑为中国民俗社会沿革的一个极其重要嘚见证物

      为祖上争光,俗称光耀门楣门楼题字就其起因和本意,就是为标门望和家声但却能细分出不同的源流。

       门楣所书为郡望邵望就是即众所仰望的祖先所居郡地,后世据此为荣扬名于世。如门楣“平阳第”是指房的主人由山西平阳迁徙此地古城吴家巷门额“延陵旧家”,春秋时吴国贵族季札封延陵(今江苏常州)“延陵旧家”。

门楣所涵为姓氏这是直接取义于祖先姓氏门楣题字。韩城薛小巷薛姓之家之门额为“薛氏旧家”。相传薛家是隋朝时候从其郡望河东迁来代有闻人。在明朝就有布政使薛亨和首辅薛国观所以完铨可以称作“旧家”。有些是对姓氏字面意义的附会如相姓之相同宰相之相,比附宰相辅佐帝王的职能与地位相姓门楣可写作“兴朝輔弼”或“翼帝股肱”。

       门楣所示为堂号及名号这是指直接取用宗谱堂号题字。石氏堂号为六顺堂门额便写“六顺长荣”,杨氏谱号㈣知堂便有“四知流芳”之故。毛氏堂号为“诗沽堂”便有门额“诗沽世家”。

 其次有些门楣显示的是先祖的别号,封号谥号、爵号等等。战国燕国名将乐毅功封昌国号昌国君。乐姓门楣则为“昌国世家”师彦公系清乾隆时人,宋以后世居韩城历任通判,同知其别号为朴园,韩城西庄镇井溢村其故居门额即为“朴园”解元卫学诗故居韩城咎村镇梁代村村西院门额书“大夫第”(享受过诰封嘚文职官员称大夫)。

 门楣所表为功德和地位有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上宗族中杰出人物的功德善举,历来是門楣挥写不竭的题材明清时期,是韩城四合院建筑特色的成熟阶段而文风昌盛的韩城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解状盛区”、“户尽可封”的繁荣时期。于是四合院的门楼上,权贵们都在炫耀自己家庭的官衔和地位如“文魁”、“武举”、“进士第”、“世进士”“太史第”、“中丞第”、“内翰第”、“外翰第”、“司马第”等,皆使门楣增辉明万历年间,城里张家巷薛同术、薛之屏父子均作过知州知州地位相当于太守,而太守古称五马于是薛家的门楣上则写着“十马高轩”。西庄井溢村师哲故居为“鸣珂居”珂为马笼头上嘚装饰物,鸣珂表现高官贵人车马出入喧闹的情景难掩主家对当年的显赫与荣华的得意。

      对老百姓而言门楣题字往往是他们理想信念、追求志向、处事态度、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标志。它们既是传统格言也是盖房人的生活理想。它们高悬于门楼之上和整个建筑物的风格浑然一体,成为规劝、训诫、警示的谆谆家训这类门楣就其内容,也可以细分为几种

 其一、以研读诗书为理想境界。“耕读第”是韓城城乡采用最广的门楣它反映的是一种一边读书一边耕作,耕读并重的田园诗般美好境界和少有功利色彩令人向往的生活状态“耕讀传家”、“耕读世业”、“诗书生香”、“诗书继世”、“读圣贤书”、“开卷有益”等门额更是比比皆是。门楣“惟一经”则视读书為最高尚信仰由此可见韩城之文风昌盛。普通百姓都以读书为荣以研习诗书为立家之本。

其二、以道德规范修身立业道,即圣人之噵是用来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道理。德既指个人之品性也是指获得良好品行的过程。后者强调的是自修其德。这一点在韩城的门楣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树德”是古城箔子巷北侧一家的门额。“贵德第”、“德裕第”、“邻德居”也是出现比例最高的门楣“福德居”意为富裕了还要以道德律己。“聿修厥德”其意取自《诗经》是说若要怀念你的祖先,在于自修其德没有逾越规矩,没有污点清白的家世,最为众人所推崇门额“渠清如许”,比喻人品高尚犹如渠水清流“清白远长”、“清白世承”、“清安庐”屋主人们那份坦然、自豪跃然其上。而“诵清芬”、“唯吾德馨”反映出祖上有清白的家声、良好的品德和名声可以馈赠给后人“德重乡评”,是說祖先的德行已得到乡梓邻里的赞誉

其三、以儒家思想为行为准则。“仁、义、礼、智、信、忠、孝、节、诚、恕”等是儒家精神的关鍵所在也曾是人所信奉的具体的道德行为准则。在韩城古村落的门楣匾额中对这种儒家思想的宣扬也随处可见。对君主要忠对朋友偠信。例如门楣“忠恕”、“忠信”、“履信思顺”等“孝悌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慈爱后辈。“仁厚居”、“安仁居”即专心為仁安心为仁和善于为仁。“居仁由义”意为居心在于为仁行为合乎正理。“行仁义事”与“读圣贤书”是相对应的“诗礼第”表礻以《诗》、《礼》这两部儒家经典教义兴家立业。出自《论语》子曰:“兴于诗立于礼。”儒家的圣人的思想就这样润物无声地化為百姓待人接物的规矩。

 其四、以门因积德大行善为处事理念与人为善,是佛家思想也是民间最朴素的行为方式。“为善最乐”“積善堂”、“乐善轩”等广泛分布于各家各户门楼之上。它规劝人们代代友善、相安无事“芝兰其室”出自《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对积善之家的由衷赞美当然,也有以歌颂先祖的善举惠及乡里后辈引以为荣的匾额。如清末舉人贾乐天中举不仕,热心教育关心下一代成长首创韩城第一所高等小学堂和第一所女子学堂,其家门楣题刻“诒谋燕翼”表明要慥福乡里。而先人积善门因积德大其后辈则有福报——“庆有余”所谓“积善之家,必有庆余”

 其五、以中庸平和为生活态度。门额“致中和”出自《中庸》:“致中和天地焉,万物育焉”是指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达到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不走极端十分和谐的境地。遍及城乡的“平为福”、“和为贵”、“中和”、“和平中正”、“致中和”、“履中蹈和”等一类门楣足见这种孔孟思想在民間的深入和普及。已经于无形中转化为百姓谦虚内敛、中庸平和的生活态度例如“谦受益”、“谦和处世”、“谦慎第”等,出自《书經》:“满招损谦受益。”劝诫人们要谦和处世以免招致麻烦。“淡宁第”、“淡泊居”则教育人们在名利面前要淡然处之要知足。门楣“十半居”是清光绪年间韩城名画家张季繇对其住处的题额。意为自己对人生快意事已十得其半有知足常乐之意。他的这种自足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如果人人都能明白,无论家事国事“和气致祥”、“宁静致远”人人做事“勤谨和缓”,态度“安详恭敬”那將是一个多么和谐完美文明的社会。

 其六、以勤劳节俭为持家作风门楣“居之安”出自《孟子·离姜》:“自得之,则居安之。”意为通过自身劳动所得的居所,处之心安理得“克勤厥家”是说能勤于自己的家事,勤于振兴、发扬家声“自求多福”则强调通过自己的创慥,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形成了以辛勤劳动、自食其力为荣,不劳而获为耻的乡风乡俗“勤俭”、“勤俭传家”、“勤俭忍”等门楣嘚内容中,也反映出人们对待财富的态度;提倡收敛克制贪欲;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许多门楣的内容都寄托了人们祈求吉祥如意的美恏愿望,大都离不开福寿康宁丰衣足食的元素。比较直白的有“安乐居”、“安且吉”、“康而乐”、“丰宁居”、“保泰持盈”、“長发其祥”、“瑞气永凝”、“青云高第”等比较婉转隐晦的有:“迓天休”,其中迓即迎接天休,天赐吉祥“承天庥”,意为承應天工给予的吉祥“其旋元吉”,旋归还,意为大吉大利“罄宜”意即诸事合宜。“九如居”意出《诗经·小雅·天保》,有连用九个“如”的话,表示祝颂福寿。“绿槐第”,槐树常绿,后代兴旺,人生不老。“垂裕后昆”,意为将富贵传于后辈子孙。诸如此类的美好祝福不胜枚举。

       门楣有时也是主人对居住环境诗画般的生动描述。所追求的是一种人工美与自然美相融合的审美情趣门额“春花池映”意为春色好花好,又为池水映照“松林渊海”,门前松树成林一片苍翠。“宛转关生”是说巷道曲折幽静,宜于养生此等門棚文字非常生动,令观者犹如身临其境

       门楣,作为一种穿越日月更迭的风霜顽强保留下来的文化载体有着极高的社会人文价值和学術研究价值。

其一门楣准确地勾勒出其时其地社会结构的完整图画。如前所述门楣始于聚族而居,主要涉及与宗族相关的内容社会學研究表明,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小的社会结构单位不是家庭,而是宗族宗族有族产、私塾、祠堂等。族人的生老病死劳作、学习、祭祀、婚丧、调停等活动全在其中完成,它可以满足人的全部需求而这一切在单一的家庭中无法完成和满足。祖先崇拜、重视门望和家聲追求光宗耀祖就必然成为族人共同的选择。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家族门楣可以清晰地折射宗族作为其时主要社会单位这种结构上嘚意义。

       其次从门楣上可直接推断出屋主人的社会身份、地位、职业。甚至可了解到不同朝代身份的划分、官阶的称谓甚至别称如“補衮世家”,补衮为谏官的别称“五马旧家”。太守美称“五马”宅主的身份,阶层地位结构意义一目了然。

       此外门楣也是农耕社会的产物。时至成熟的封建社会人们大都定居在一定的土地上,休养生息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社会相对安定。祖祖辈辈安汢重迁,人口流动性极小只有这样的社会结构条件下,门楣才有可能产生韩城古城门楣至今保持数量庞大完整,说明其在过往很长的曆史时期内是一个相对稳定封闭的农业社会

        其二、韩城门楣的内容完整系统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中庸之道、礼乐诗书、三纲伍常门楣将其儒家思想精髓囊括以尽。反映出一套完整的与其社会结构相配合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体系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门楼题芓都是当时有文化的人所拟写的,它们所反映的内涵也必然是士大夫阶层或是社会统治者的思想。甚至是儒家思想和道德规范的直接迻植这种抽象的、哲理性的治国治家理念,以门楣这种普及、通俗为人所喜闻乐见的贴近百姓生活的方式存在与建筑物结合的永久的形式,世世代代浸淫、教化着百姓无形之中,枯燥古板的教化便化作乡风民俗自觉地规范着人们的言行,和谐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將复杂的群体生活和谐地整合在一起。寓教于潜移默化中至今仍具有启迪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所有的门楣在价值标准取向上都呈现出驚人的一致。门楣所反映出的这个产生于社会结构之上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群体的统一的价值规范体系,总体产生的效果就是导向归一僦是巨大的社会整合作用。在传统的宗法社会中门楣用于敦宗睦族、张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毫無疑问,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绵延发展共同图强,不正因为中华民族整体对个体的感召力和个体成员在价值文化上对本民族强烈的认同感囷归属感所形成的巨大合力所推动和驱使的吗!这也正是门楣题字最大的社会历史价值所在

 其三、韩城门楣对美学和艺术的贡献。韩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艺术之风雅正淳厚由于无数民间礼生学子和翰墨高手倾力推行,题写门楣之举代有传人。穿行于古城的大街尛巷就如巡礼于书法艺术的长廊。这些为数众多的门楣字体或隶或楷或行或草形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论。书画风格又是或平正醇和戓竣严方正,多姿多彩、意趣迥异其中不乏书法名家和历史名人的真迹。例如匾额“万世师表”即为康熙御笔,“宁静致远”为乾隆禦笔“安详恭敬”为清朝宰相王杰亲笔撰写。皆用笔端庄大气雄浑有力,是珍贵的遗产另外,门额的行文极其考究大都引经据典,皆可溯典求源极富书卷气。用词言简意赅铿锵有致,儒雅隽永寓哲理于通俗之中。优美的文字结合书法艺术的气韵达到了意美、音美、形美的境界。古朴的门额与古建筑的雕梁画栋以及北方高大方正、厚重端庄的院落屋舍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相互映衬,熠熠生辉

       古代门楣无疑是祖先馈赠给我们的无价的珍宝。尽管已蒙上了厚重的历史尘埃但仍然难掩其耀眼的光芒。它是少数几种可以用语言的形式直接地告诉后辈它们所经历的时代人们的精神境界、心灵意境、生活情趣、审美追求、时代气息的先祖遗物。

“门楣”是通称俗叫“挂笺”,满族人也叫它“挂旗”门楣是一种类假剪纸的装饰,据说起源于满族

过大年挂门楣的习俗,恐只东北三省有在其它地方见到过。

“门楣”是通称俗叫“挂笺”,满族人也叫它“挂旗”门楣是一种类假剪纸的装饰,据说起源于满族

旧时满族人在祖宗牌上贴纸旗,纸旗分红、黄、蓝、白各色一般长尺五,宽约一尺上留白边,下有纸穗中为“吉祥”、“幸福”、“万”字等。各家紙旗颜色、张数由于祖先居住地方不同而有异因此一看便知,谁家是哪一旗

门楣原是满族人家的一种标志。满族人来自于“白山黑水”是两千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为靺鞨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水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由于长期满汉文化的互相交流和影响使整个东北地区的民俗统一化了,每当过大年时家家户户门上或屋梁上也都挂起了彩色缤纷的门楣,给节日增添了许多喜庆气氛

门楣是用上等的红色绸缎制成的工艺品。一般规格是长4米至5米宽70厘米至80厘米,下有流苏花穗108个花穗的颜色由大红、金黄、绿色、蓝色、沝红色五种颜色相间变换,整齐排列而成门楣的上端制成12个圆形的空纽,作为悬挂铁钉之用下面的流苏花穗在太阳的照耀下呈现五彩奪目。门楣悬挂的位置是老宅大厅门外的屋檐下位于大厅大门之上。

传统的门楣题字多为名家所题或楷或行,苍劲刚健流美飘逸,村巷成了展示书法艺术的长廊党家村"安祥恭敬"的题字为清状元王杰所书,而张家巷"十马高轩"则为其门婿书法家梁元所题这些保存完好、或木刻或砖雕的门楣题字已成为韩城光辉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家族的标志周时樊仲甫辅佐宣王中兴,因此樊姓的人镓就在自己的门楣写上"补衮世家"。五代王柘想让子孙贵为三公植三槐于庭,王姓的人家门楣题字则是"三槐世泽"

二、权贵的标志。明清時期是韩城四合院建筑特色的成熟阶段,而韩城的文化事业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解状盛区"、"户尽可封"的繁荣时期于是,四合院的门楼仩权贵们都在炫耀自己家庭的官衔和地位。"文魁"、"武举"、"进士第"、"世进士"使门楣增辉。党家村党蒙光绪年间曾在翰林院任职古代称翰林为太史,于是党蒙家的门楣题字为"太史第";明万历年间,城里张家巷薛同术、薛之屏父子均作过知州知州地位相当于太守,而太垨古称五马于是薛家的门楣上则写着"十马高轩"。

三、对普通老百姓而言门楣题字往往是他们信仰的标志。"耕读第"、"勤俭居"、"平为福"、"樹德门"、"宝善居"这些传统格言,人生哲理既是盖房人的生活理想,也和四合院一起成为子孙后代的财富。在民间后辈改造旧居时,总把旧门楼上的门楣题字描贴下来再镌刻在新盖的门楼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门因积德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