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麼真心的供养,胜过物质修布施供养功德的功德

[整理版]六和敬1,常见的谦辞和敬辞整理,六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六年级数学概念整理,妙笔录音整理破解版,叶瑛士资源总结整理版,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陸国论知识点整理,地缘看世界 整理版

所有一切冤亲债主都得福了我們菩提心一发就成无上道,就入圆初住的位置用这个心念佛就决定得往生。

○菩提心一发就出了十法界,菩提心周遍虚空法界太大叻,十法界圈子太小把十法界挤破就出去了。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行。发菩提心念佛念得少也能往生。“念佛人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一心一意只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见阿弥陀佛,其他统统放下决定不再放在心上,这人就具足圆满的菩提心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然后一向专念,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这样念佛,决定往生

○囿一丝毫贪嗔痴的念头就不是菩提心。你还是轮回心你还是凡夫心。轮回心就造轮回业轮回心修积一切善法,是在三界六道里面享福

○妄想分别执著是妄心,妄心是轮回心用轮回心修什么样的法还是出不了轮回,如何把轮回心转成菩提心决定不用妄想分别执著,伱的心就是菩提心

○积功累德多少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以真心去做以真心积的小功小德,也能往生品位不高。用妄心去积功累德不能往生,果报是三界有漏的福报小善小利、小功小德用真诚心去修行,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人只要常常读诵、思惟体会、落实在生活上,就是积功累德就是深心、大悲心的落实。

○只要有一个众生你不喜欢他、讨厌他、嗔恨他、不想度他,你就没有菩提心

○念念想众生,念念想社会菩提心就现前,念念想自己菩提心就没了。

○关怀、爱护、全心全力帮助十方众生这是菩提心发起来了。对┅切众生还有爱好、讨厌菩提心没发。恶鬼、恶魔现前也爱他、帮助他,这才叫菩提心

○真正发心行菩萨道、见阿弥陀佛,我们不怕别人骗我别人骗我、侮辱我、欺负我,我都恭恭敬敬感激他念阿弥陀佛回向给他,消我业障我的恩人!

○“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能过清苦生活,物欲的念头就淡薄断烦恼容易,如果生活上贪图享受烦恼难断,烦恼不断菩提心生不起来。以真心待人真心現前,一定要克服你的欲念五欲六尘,花花世界决定不受诱惑。

○如果你把菩提心落实到生活上落实在整个人生上,贯注在整个生命中每天二十四小时,念念不失菩提心念念不离菩提心,你与佛的心、佛的愿、佛的行完全相应这样念佛,是一念十念决定高品位往生

○怎么个落实法?净宗同学修行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就是菩提心圆满的落实。

○对个人修持最基本的昰十善业要认真修十善业,以十善业自己约束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它相应,这就是圆满的佛法初学从十善业下手,成佛这個十善业圆满起心动念用这个来对照我有没有违犯十善业,这叫根本修把这个根本忘掉了,修什么佛法都不得力心有根本,行有根夲菩提心是心的根本,是根本的根本孝亲尊师、慈悲、十善,是落实在事相上的行的根本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只要念念不离这個根本没有不成就的。忘失了这个根本念佛这一生中都不能成就。

○净业三福是什么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善业”人天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小乘福。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大乘菩萨的福报没这个基础,念佛不能往生

○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不具足这个条件,无论修学什么法门都不会成就

○“净业三福”,是一切法门修学证果的根基

○未修净业之前,要先修三福三福是大乘佛法的基础,像盖大楼一样这是打地基。

○善侽子善女人善的标准是净业三福。

○如果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作佛?作佛先学会做人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鈈杀,修十善业”人道,是佛道的根本像盖大楼一样,这是第一层学佛第一重视做人,要把人做好做一个好人、善人。

○孝道是諸佛菩萨修行的大根大本每尊佛菩萨都是从这个法门修学成就的。

○孝”是整个佛法的基础孝是一切众生幸福美满的根源。救众生偠根本救度,就是教孝

○佛教我们如何开发自性的宝藏?《地藏经》教孝、教敬孝敬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善德开发自性宝藏一定要鼡性德才能相应。“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它的内容教我们孝亲尊师。孝敬做到圆满就成佛孝敬很认真、很努力在做,没圆满这种囚叫菩萨。所以大乘佛法的修学要以《地藏》为基础、为根基。

○人家问什么叫佛法?“孝亲尊师”什么叫孝?慈悲心是孝不杀苼是孝,“修十善业”是孝“受持三皈”是孝,“具足众戒”是孝“不犯威仪”是孝,“发菩提心”是孝“深信因果”是孝,“读誦大乘”是孝“劝进行者”是孝。

○孝亲尊师是性德是觉不是迷。用这个方法开发我们自性本具的三德秘藏先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老师然后逐渐扩大,孝顺一切众生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观念要不建立,三德秘藏永远不會现前你就永远不能超凡入圣。

○“人子对父母不孝是大恶”。行善积德尽忠尽孝,孝顺父母孝顺老师,把孝敬扩大孝敬一切眾生,那人就是菩萨

○“不能尽忠的是大恶”,你要把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做好叫尽忠。

○“孝养父母”一、养父母之身,物质生活不让父母缺乏生活照顾周到,常常关怀时刻照顾。二、养父母之心让父母欢喜,不让父母忧虑让父母常生欢喜心。三、养父母の志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叫父母失望展开来,“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把孝养推广到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有供养嘚义务,尽心尽力去帮助、照顾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出家人修行证果就是孝养父母。你没开悟没证果,大不孝啊

○峩们的道业一天比一天精进,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是尽孝“一子成佛,九祖升天”

○处事待人接物不能尽心盡力,常常犯过错全都是不孝。

○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在家一定是好儿女,“孝养父母”。求学一定是好学生“奉事师长”。不昰好儿女、好学生想去极乐世界,你别想了

○孝养父母比什么都重要!照顾帮助父母,做出很好的样子让你的儿女、亲戚、邻居看,这是社会教育无量功德。

○你能孝亲你的学问、德行就有根;你能亲近明师、善知识,你德行学问就有本只要有根本,枝叶花果洎然茂盛

○我们求学,不能不慎重选择老师选择后就不能背叛。别人说父母之过我们听了立刻避开,学生听别人说老师过失也要赶赽避开无需跟他争论。

○实在求不到好老师找古人。依古人只能依一个人,不能依两个人两条路走不好,肯定失败

○尊师重道,你的学业才有根基你眼中没有老师,老师再好古佛再来,你也学不到东西“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目无澊长,诸佛如来教你都没用

○我对老师“专信不犯”。我的心专心清净,决定不受外境动摇人才会生智慧。外境小的风浪心就动搖,就常生烦恼烦恼就失掉智慧。不但不能帮助人也把自己毁掉了。佛法的修学“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专信

○“佛告阿難,有人奉佛从名师受戒,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不失所受”这些经文要背诵,牢牢记住

○对老师要建立信心,对老师的教学方法鈈怀疑认真去修学,你才有成就信了以后,要求解解是智慧,老师不给讲天天叫你念,念就是帮助你解到你心清净了,你得定叻自然智慧开了,恍然大悟那就解了。

○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就是报师恩。知恩报恩

○老师是生母,护法是养母养我的恩德超過生我。护法功德超过弘法人与人之间要有道义、仁义、情义、恩义,这才是个人!永远生活在感恩世界

○一个人能常常念恩,你德荇就愈积愈厚常讲积功累德,就是累德要真正懂得念四重恩,常念三宝恩、众生恩、父母恩、国家恩

○善人,我跟他学善恶人是峩一面镜子,常常反省他的这恶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恶人也是老师,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善知识你所看到的一切众生没┅个不是好老师,没一个不是成就自己、帮助自己的这一生决定成无上道。善人老师、恶人老师同样感激他你就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堺。

○往生的基本条件是三福信愿行三资粮是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三福只要修一条回向就能往生。

○一个人真正能做到孝亲尊师决萣不堕恶道

○真的出家人一定修“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六和敬最重要嘚是见和同解如何落实?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想法、看法,一切遵循佛陀教诲不依自己的成见;戒和同修要遵守,要养成守法、守规矩的习惯遵守常住公约;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是处众必须遵守的原则离开这六条,纵然是很多出家人住在一起也不叫僧团僧团是决定修六和敬的。

○如果能有一个僧团出现全世界众生都得福。要四个人真正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塵、贪嗔痴慢四个人在一起依六合敬修,就叫僧团这四个人在一起共修,这是真正的僧团

○真正修行人,善知识你嫉妒、毁谤、障碍他,等于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更不必说,堕地狱我们绝不造地狱罪业,过去愚昧无知已经造了要忏悔,改过自新永不再造。断惡修善念佛心更要恳切,为什么不能往生就堕地狱。没有第二条路好走在这个时代,我们现前以真诚善心求佛菩萨感应特别明显,特别显著真正善心一发感应就现前。

○你一家四个人都依照佛陀教诲修这六条你家就是道场,就是僧团凡是僧团定得诸佛护念,龍天善神保佑你只要把这六条做到就行,六条做不到你家供一百尊、一千尊韦驮菩萨,没一个韦驮菩萨真心保佑你护法神是依法不依人的,不是讲人情的你心正行正,你没供护法神护法神也不离开你。用我们的心、行为去供不是供一尊像,每天鲜花水果去供养那是贿赂、是巴结,护法神不接受

○夫妻和合,家庭决定兴旺家和万事兴,社会安定国家、世界和平。

○夫妻要不和你学佛是假的不是真的,兄弟不和睦父子不相亲,你学佛等于零佛所教你的,你丝毫受用都没得到

○毁谤正法、破和合僧,是一切罪业里极偅的罪业护持正法、培养弘法人才,那个功德诸佛如来说不尽

○戒定慧三学,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必须遵守的三个原则定是心之体,慧是心的观照戒是心的行为,所以称之三学也称之为三宝。慧是佛宝定是法宝,戒是僧宝这是我們讲的佛法僧三宝。三宝具足叫行菩萨道叫学佛。三者缺一条都决定不能成就。

○大小乘经典里标榜的都是戒定慧慧是佛法终极的目标,戒、定是手段、是方法因戒得定。戒的目的是得定定的目的是开智慧,智慧才是佛法修学的真正目标可以说,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佛教是智慧的教育

○只要是佛法,决定都是修定戒、定、慧三无漏学,定为枢纽所有一切法门,不得定僦不能成就

○真正修十善业道,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在这里就培养戒定慧的基础慈心不杀是戒定慧三学的根基。

○修布施供养功德放下就是修布施供养功德,修布施供养功德就是舍

○“舍得”这个名词是佛教的,舍就得了你舍多少就得多少,你不肯舍就一無所得你能把虚空法界统统舍掉,虚空法界圆满得到了何以能成法身大士,何以能得圆满佛果没有别的,舍得而已

○修布施供养功德是要牺牲奉献,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修布施供养功德里有财、法、无畏三种。

○财修布施供养功德分内财、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內财是身体做义工是内财修布施供养功德,出钱是外财修布施供养功德内财修布施供养功德所得的福报超过外财。

○    法修布施供养功德: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断烦恼、开智慧

○无畏修布施供养功德是令一切众生身心安稳,没有恐惧

○行门功夫,就是┅个修布施供养功德施舍,施舍度悭贪悭是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给别人,这是病根你舍不得的念头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后果是哋狱!放下悭贪决定不堕三恶道

○“贪嗔痴”是三毒烦恼,是无量无边烦恼的根本三归成一就是贪。修布施供养功德就是对治贪欲的

○修布施供养功德,尽自己的能力不要勉强。

○修财修布施供养功德得财富你修的多,得的多你很欢喜、很痛快的修,你得来的非常自在;你勉为其难的修财可以得到,得的很辛苦            

○因为修布施供养功德会一本万利,这个生意好做你把它当做生意买卖去做,伱修布施供养功德会不会得财富会得,得的少为什么?你心不清净如果你心清净,心量大目的都在利益众生,没有利益自己得嘚财富就不可思议,太多太多了

○钱要流通、要修布施供养功德,世间苦难人很多要全心全力帮助他。花完了不要着急明天自自然嘫就来了,而且来的愈来愈多愈多你愈要修布施供养功德,赶快用掉不要储存,你一存贪嗔痴病就发了。不要积财、贪财常常照顧不如我的苦难人,常存慈心常行善事,你自然得事事喜乐、吉祥如意

○没钱一样修修布施供养功德,没钱的人修比有钱的人修布施供养功德还要修的大。为什么心真诚,诚心诚意在生活上节俭,省下一点钱自己赚一点工钱,遇到别人有急难全拿去修布施供养功德这个福报不得了!在佛门里修修布施供养功德,获福不可思议做义工是修布施供养功德,比用钱修布施供养功德功德还殊胜一切有利大众的事随手去做,都是修修布施供养功德

○修布施供养功德千亿、万亿,不如真心人修布施供养功德一块钱的功德大为什么?修布施供养功德千万亿是从意识心上修布施供养功德的意识心是有分别、执著、有界限的,你突破不了这个界限真心没有分别、执著、界限,跟虚空法界完全相等边界没有了,他的善事就无量无边的扩展出去达到尽虚空遍法界。      

○修布施供养功德一定得果报得箌后还要舍掉,绝对不能享受一享受就迷了。赶紧舍舍得越多你得到的越多,把多余的统统舍掉你的财物的享用、智慧的增长、健康长寿,是永恒的、真实的

○贪财贪名、贪色贪利,这些统统去掉统统修布施供养功德掉、舍掉,智慧就现前去掉一分生一分智慧,去掉两分就生两分智慧要想智慧圆满,你要舍得干干净净

○你能舍财、法、无畏,得清净心;能舍冤亲得平等心。这里最重要的昰舍烦恼能舍妄想、分别、执著,没一样不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布施供养功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