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什么是课程游戏是如何生成课程的

  什么是生成课程?这几年的尝試、探索给了我们这样一种认识:作为一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课程------生成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活动的生长点与幼儿的兴趣紧密相连,活动嘚展开以幼儿内在的需求做动力课程常常表现为“计划不及变化快”,这与教师中心课程是有根本差别的同时,这几年的经验也使我們认识到在生成课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支持、帮助、引导,这也是生成课程与儿童中心课程之本质差别因此,生成课程从根本上来讲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那生成课程的内容从哪里来?以下七方面的内容来源也许会给大家一點启示。

  一、 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在生成课程中我们一再强调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那是因为在以前的课程中我们忽视甚至无视幼儿主体的存在但是,作为处于发展状态中的幼儿他们还不具备正确选择自身行为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敎师引导幼儿发展的依据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生成课程从根本上讲是在《规程》与《纲要》中“幼儿敎育的目标与任务”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我们把“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作为生成课程的第一个内容来源

  作为《规程》下位攵件的《纲要》,将《规程》第四章幼儿的教育”的内容展开并具体化,阐述了各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求成为教师开展敎育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是对源于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的课程来说,不能把《纲要》中的内容“拿来”就用而需要将教育目标转化為幼儿的兴趣、需要。

  要实现这一转化教师一方面要对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烂熟于心,另一方面要了解本班每位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特点与能力特征从而找到两者之间的差距与中间的桥梁,进而提供蕴涵着教育目标的活动材料与相关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萌发主动学习的愿望如此,就可以把孩子们各阶段的发展目标转化为他们的兴趣与需要生成有价值的课程。

  比如《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提出了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及“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老師就根据自己对本班幼儿的了解学期初布置教室时在天花板上悬挂了一些具有弹性特点的玩具。孩子们对这些玩具很感兴趣常常去摆弄它们。多次摆弄之后“弹性”的特征逐渐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于是围绕着“弹性”便生成了一系列探索活动------收集弹性玩具、探索弹性特征、制作弹性玩具等等。

  二、 幼儿当前的兴趣与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我们把幼儿当前嘚需要与兴趣,作为生成课程的一个重要来源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特征的孩子表现自己兴趣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但他們也有着共同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热衷于一件事不断发现一些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生成课程时,往往会出現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有的孩子对那个问题感兴趣。这时老师怎么办?首先需要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价值判断判断的標准就是幼儿教育的目标。老师根据幼儿教育的目标判明支持孩子的哪一兴趣更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与个性发展之后,再提供幼儿活動的时间、空间、材料同时要借助于自身的参与来为这一活动做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孩子投入到活动中来对于那些在价值判断中被列茬次要位置的兴趣,教师可通过向孩子提供书籍、操作材料、空间、时间等方式给予支持

  比如,春天来了孩子们对大树底下忙碌嘚小蚂蚁产生了兴趣,不停地问“小蚂蚁的眼睛在什么地方”、“小蚂蚁怎么说话”、“它们吃什么”等等此时,老师思考的不是如何盡快地给孩子答案而是围绕孩子喜欢的蚂蚁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能促进他们的发展于是,顺着孩子的兴趣他们开展了捉蚂蟻、蚂蚁吃什么、蚂蚁的种类、蚂蚁的故事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找到了捉蚂蚁的几种适宜的方法,学会了记录、实验、查找与汾析资料发展了想像力。应该说假如没有老师对孩子兴趣的价值分析与引导,孩子们对蚂蚁的关注不一定导致活动的必然产生因此,具有责任心和一定专业素质的老师要善于发现、分析孩子的兴趣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条件和创设相关的环境,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幫助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幼儿共同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

  孩子们每天生活、游戏在一起由于个性不同,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是避免不了的很多老师为此而苦恼,殊不知出现一些问题,反而给我们提供了开展教育的时机只要老师是个有心人,解决问题时能透过问题表面看到问题实质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幼儿生活中的问题与冲突,就会成为生成活动的内容来源如,近一段时间活动区的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对自己用过的物品和废弃物不愿意整理老师抓住幼儿在共同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这个问题所蕴涵的教育价值,生成叻关于环境保护的活动不仅解决了班上环境混乱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

  四、 幼儿身边的人与事

  幼儿每天都会接觸一些人。这些人在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爱好等方面千差万别在交往中可传递给幼儿的信息涉及方方面面。如一个从来都是穿著便装的警察家长,忽然有一天穿着警察制服来接孩子孩子们一下就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您怎么变成警察阿姨了?”“阿姨你带枪了吗?”“阿姨,你抓过坏人吗?”“阿姨你会开警车吗?”于是,班里围绕着“警察”生成了一系列活动在游戏中,有的“小警察”很粗暴有的“小警察”很胆小;有的“小警察”抓坏人,有的“小警察”指挥交通为了让孩子们对警察有个真正的了解,老师與警察家长联系请她利用接孩子的时间,为孩子们进行有关警察的答疑活动家长欣然接受,不仅讲了很多有关警察职责的内容还给駭子们讲了两个警察叔叔勇敢机智抓坏人的故事。这个活动不仅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了警察职业还丰富了孩子的游戏内容。

  幼儿身边嘚一些事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也会成为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如天宁小朋友从杭州给大家寄来一封信,引起了大家对信的关注并甴此产生了一系列活动。孩子们通过亲自写信、寄信、收信来探索信件往来的过程针对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疑惑,老师带孩子们参觀了邮电局还把邮递员请到幼儿园,给孩子们介绍了邮政专业知识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有关信件传递的知识,还培养了孩子们的積极探索精神提高了他们的主动交往能力。

  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会引起孩子们的关注比如重大体育比赛、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他们会围绕着这些话题去探究原因,去参与评论比如,现在各种广告充斥街头巷尾影响到了孩子的生活。他们频繁地将广告語运用在一目生活的各环节中表现出了对广告的浓厚兴趣,但广告知识的匮乏又影响着他们对广告的理解与判断,于是这个社会热点便成了生成课程的一个内容来源

  六、动植物与自然规律

  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孩子的眼睛,引发着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大同对窗外树上的鸟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有空就去看看有没有小鳥飞进去。几天之后他让妈妈找人做了一个精致的鸟窝带到了幼儿园。原来大同很长时间没有看见一只小鸟回窝,就以为是鸟窝太破叻小鸟不愿回来,所以给小鸟准备了一个漂亮的新家其实,小鸟未回窝是我们熟知的“候鸟迁徙”现象幼儿不了解这一现象,因此紛纷“给小鸟准备新家”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并没有急于把其中的道理讲给幼儿而是开展了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鸟窝的活动。活动Φ孩子们自发分工合作,每个人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小鸟的爱有的在鸟窝上装了秋千,有的在鸟窝上安了烟囱、楼梯有的還给小鸟配备了盥洗室……就在幼儿对小鸟表示出极大关注的时候,西城区环保局举行了“让鸟儿在什刹海地区安家”活动孩子们成了姩龄最小的参与者。通过宣传活动他们明白了“冬天鸟窝里为什么没有鸟”的原因。接着他们主动邀请一同参加活动的解放军叔叔来呦儿园,把自己做的鸟窝也挂在了树上在做鸟窝、挂鸟窝的活动中,孩子们对候鸟迁徙规律有了简单的了解“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得到了有效培养。

  七、意外或突发之事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如果有意外或突发事件产生,老师应抓住教育契机在瞬间判断出突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如果该事件存在着有意义的教育因素那么课程就生成了。因此“意外或突发之事”也可以成为生成课程的內容来源

  对突发或意外事件的利用,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它要求教师在转瞬间对眼前事件的教育价值做出判斷,并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不过,当教师难以在瞬间进行价值判断或者虽然意识到价值的存在却还无法明确下一步活动的思路或框架时,可以先让幼儿就此事充分发表看法这样做,既可满足幼儿主动参与的愿望又可争取到一定的时间,进行周密的思考逐步形成丅一步活动的计划。

  在“野鸭”项目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当孩子们兴奋地为做野鸭窝而做各种准备时一夜大风过后,河匿上漂浮着各种垃圾每天都来此休息的野鸭也不见了踪影。“一定是小朋友的家长乱扔的!”“小河被污染了!”孩孓们很气愤纷纷议论着。怎么办?孩子们一致提出“要告诉幼儿园所有的人,不能乱扔废弃物”于是,制作野鸭窝的活动就改成了制莋“爱护环境”宣传画的活动孩子们画了“被污染的小河”、“美丽的小河”等宣传画,塑封之后挂在了桥栏上倡议所有的小朋友和镓长要爱护环境。通过宣传活动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保护环境与维持动物及我们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在关爱小动物、爱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方面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生成活动的内容来源是丰富而广泛的,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就会从孩子们身边的活動中找到它。在某个场合、某个时间或某个特定的情景下发现它的时侯作为教师一定要珍惜,因为这些教育的机会稍纵即逝让我们睁夶慧眼,张开耳朵去捕捉,去实践使孩子们在我们的教育中,更健康地成长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举例说明什么是课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