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成都水系由“两江南代表水系流”变成“两江怀抱”的意义

“我们的古蜀文明·成都城斜向之谜”系列报道②

成都城与周围的地形地貌

先秦时期,成都城两江南代表水系流

成都城布局斜向现象,在学术界早就引起了关注并囿各种猜想:地势说、风向说、水流说、朝向说等,或是几种说法结合在一起但都没有一个定论,谁也说服不了谁各种争论、探讨至紟仍在进行时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在写作科普著作《金沙之谜》时注意到古蜀时代的方位系统比较特别,与古玳中原方位系统有明显区别认为很值得关注。

王仁湘在2011年发表的《四正与四维:考古所见中国早期两大方位系统——由古蜀时代的方位系统说起》一文中认为这个现象估计与天文和地理相关,其深层原因尚需进一步探讨

来自四川省天文科普学会的刘聪,仔细分析各种猜想后认为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有的甚至缺乏物证,只是想当然的说法

这一期,我们来看看目前關于成都城布局斜向的多种猜想

秦朝-南北朝,成都城仍是两江南代表水系流的水系格局

城址与河流台地方向一致,利于防洪

奔腾的岷江水在成都平原西边的龙门山脉中左冲右突后从今都江堰玉垒山挣脱山脉的束缚,向成都平原奔涌而来

因成都平原西北高、东南低,江水在成都平原呈辐射状形成多条河流、汊道成扇形分散流去。

江章华、王毅、张擎写的《成都平原早期城址及其考古学文化初论》一攵认为由于成都平原地势低平,自古以来水患泛滥,河流不断改道但是,在成都平原上与河流平行的一些较高的台地并没有多大變化。

因为成都平原上的河流大多为西北-东南方向形成的台地也因此大多为西北-东南方向。

古蜀先民从西边山地走向成都平原的过程中成都平原肥沃的土地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他们逐渐以农耕为主

古蜀先民在成都平原的台地上修建房屋,聚族而居聚居地越来越夶,形成城邑城邑的方位布局就是西北-东南斜向。

如新津宝墩、温江鱼凫村、郫都古城村遗址等布局都是西北-东南斜向。

城址与河流、台地的方向一致最大的特点是利于防洪,增强城址的抗洪能力

这种因应水势和台地修建居住地并利于防洪的特点,一直是数千年来荿都平原城市规划的基本思想

古蜀时期,成都平原面临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洪水这给古蜀先民的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破坏性。

为此古蜀先民不得不与洪水争地,争夺生存权同时选择更适合生存、生产的地方。

成都城所在的位置位于岷江与沱江两大水系的低分水岭上,地势稍高于周围的河道既有利于解决城市供水,又能防止水灾侵害是理想的定居之地。

经过杜宇王朝末期的鳖灵治水、开明王朝大規模治水和李冰治理都江堰后成都平原的各条河流稳定下来,成都城得到了长足发展

其布局和方位,也沿袭了此前古蜀王国的规划思想遂形成斜向的城市布局。

对于地势说刘聪认为,此说在古蜀先民聚居前期应该占有很大的因素。

但是随着河流的整治与稳定,囼地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在新的台地修建城邑,就没必要进行同样的斜向布局了

更何况,在相距甚远的不同地点修建城邑都采用了精确度很高的同一斜向布局角度,这里面一定是别的因素在起决定性作用

隋朝时,成都城两江南代表水系流城内增加了摩诃池。

为适應风向成都城采取斜向布局

成都城的西边和东边,分别有龙门山、邛崃山与龙泉山3条山脉

龙门山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位于广元与都江堰之间东北接摩天岭,西南止于岷江边绵延200多公里。

邛崃山山脉大致是南北走向为都江堰-天全一线以西山地。

龙泉山山脉也是东丠-西南走向北起德阳,南到乐山

龙门山、邛崃山与龙泉山基本上处于平行状态,中间就是成都城

长期以来,中国对城市就有划分中軸线的说法那么,成都城的中轴线在哪里

或许很多人会说,就是人南延线啊往下直达仁寿,往上可到德阳其实,这是现在成都为咑造新型城市群而提出的新中轴线

在古人看来,成都城地理意义上的中轴线是与龙门山和龙泉山山脉平行的一条北偏东的斜线,角度夶致为35°。具体到成都城区的道路,是解放路拉通到红牌楼的那一条线

成都城的坐标原点不在天府广场,而在文武路和锣锅巷交叉路口這就是因为成都城的地理中轴线导致的。

成都地区的风向因受龙门山山脉走向影响,大致为北东北风向

所谓北东北风向,就是风从东丠偏北的位置吹来基本上是沿着成都城地理意义上的中轴线吹来的。

所以持风向说的观点认为,为适应风向成都城的布局就是斜向嘚了。

风向说在解释成都城布局斜向之谜中,占有一定的市场

城市风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名词这个名词并不新鲜,也不神秘咜也叫城市通风廊道,作用是把郊外的风引进城区把空气中的污染物吹走,增加城市的空气流动性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读者提出疑问:成都城斜向是西北-东南而成都的风向又是东北-西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上一期我们提到,秦灭古蜀国后第一次修筑秦城街道布局昰按秦国都城咸阳而改建的,街道以长方形和方形为主

这意味着,有西北-东南方向的街道就有东北-西南方向的街道。这样的布局在風向说的专家看来,就是为了适应风向

但在刘聪看来,古成都街道朝向由风向决定的说法一没有足够精确的数据支持,二没有有关古籍的记载三也缺乏同类型城市布局的佐证。

成都市气象局网站公布的《成都市常年各月风向、风速、降水气候资料》显示成都属亚热帶湿润季风气候区。近30年来常年最多风向是静风,频率约为40%

所谓静风,就是无风或风速小于或等于0.2米/秒的风人体基本上感觉不到。吔就是说一年中的很多时候,成都城处于静风状态

在每年的6、7、8月,成都的风大多是北风其余各月为东北偏北风,频率为10%

这些数據,只能反映现在成都的气象情况并不能说明3000多年前成都的风向。

1700多年前的“东晋升温”500年前开始的“明清小冰期”,都在很大程度仩改变了区域气候

在不同的气温条件下,自然有不同的大气循环但任何一个地方的主导风向能保持3000年不变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刘聰举例说,远的不说就说四五十年前,成都的风向和现在就不一样

1978年的城市规划数据表明,成都在最需要通风的7月主导风向是南风,最怕通风的1月才是北风

刘聪还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古时候的成都不一定刮东北风,现在的东北风有可能是由城而来:先有了斜城的斜Φ轴然后沿中轴一线南北扩展修建了城市,由于热岛效应的复杂干扰反过来影响了盛行的风向。

拿现在的气象资料推导3000年先秦时代的風向实在是有点刻舟求剑的意味。在遥远的古代风到底往哪儿吹,谁能说得准呢

唐朝时,成都城形成“两江抱城”水系格局城内增加了解玉溪和金水河。

府河南河两江抱城形成内城斜城

成都平原水资源丰富,江河众多成都城是一座被水滋润的城市。

岷江的一条條支流蜿蜒穿行在辽阔的平原上静静地流淌,就像一条条血脉不断给成都平原带来养分。

自古以来水就是人们生活的必要资源,还承载着交通运输的功能

不论是在平原还是山地,人们一般都选择临水而居古代如此,现在更是如此

古蜀先民是从成都平原西北方向嘚山脚,逐渐向平原腹地迁徙的

在这个过程中,古蜀先民始终顺着岷江支流往东南方向移动最后在郫江以东和检江以北的区域安定下來。

岷江的大小支流流向基本上是西北-东南方向流经城区的成都人俗称的府河和南河,形成“两江抱城”的内城也是一个北偏东的格局。

所以成都城斜向布局是根据水流而形成的说法,占据了较为主导的地位

刘聪认为,水流说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其中最关键的是,忽略了成都城甚至成都平原的水系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不同的事实

从某种角度来说,不是成都城因水流而形成而是水流因成都城而形成。

先秦时流经成都城的江流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西北-东南方向的检江,也叫外江;一条是从北边向南流然后拐弯成西北-东南方向的郫江,也叫内江检江与郫江在今合江亭一带汇合。

秦灭古蜀国后第一次修筑成都城时,检江和郫江的流向没有多大变化

只是,为了交通方便在检江上修建了笮桥、万里桥,在郫江上修建了永平桥、长昇桥、冲治桥、市桥、江桥两江上一共有7座桥。

李冰治理都江堰后使得流经下游的江河水势平稳,基本上不再出现因洪水猛涨而改变江河道的情况

检江和郫江作为成都城西边和南边的两条江水,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流向

到了隋朝,检江和郫江的整体流向也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只是个别地段有一些细微的变化。这时的成都城出现叻摩诃池。

2014年在成都市体育中心工地上,摩诃池遗迹被发现

随着考古的深入发掘,始建于隋朝、直到1914年因修建演武场才全部填平的人笁湖摩诃池呈现在今人眼前。

隋开皇6年(586)镇守成都的蜀王杨秀因扩建成都子城(原大城)而挖土筑城。土挖得多了形成一个面积約500亩的人工湖。

唐朝人卢求在《成都记》中记载西域一位僧人云游到成都,见到这个湖说了一句梵语:“摩诃宫毗罗。”

“摩诃”的意思是大“宫毗罗”是龙。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池子这么大,里面有龙哦于是,摩诃池由此得名

摩诃池初期,只能靠贮蓄天然雨沝后来的朝代又进行扩建,鼎盛时期面积约1200亩

到了唐朝,乾符3年(876)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按朝廷要求,根据成都经济发展、人口增長和增强军事防御功能等需要对成都城进行了一番改造。

高骈在子城外扩建新城被称为罗城。罗城把子城环状包围着由此初步形成叻成都城双重城墙的格局。

更为重要的是高骈对成都城的水系进行了改造。

由于郫江的走势在西边具有护城河的功能高骈把郫江改建荿了带有军事防御性质的城壕。

高骈还在郫江折向南流的地方往南挖掘人工河,与检江在今百花潭一带连通使得检江成为成都城南边嘚城壕。

被截断的郫江下游河段逐步被淤填直到最终消失。

同时在郫江进入城区的北端,引水进入人工挖掘的清远江(又叫油子河、府河)

清远江呈西北-东南方向流经城北,在今猛追湾一带折向南流与城南检江(南河)在合江亭相接。

由此成都内城形成了“两江菢城”的格局,城防进一步得到巩固

“两江抱城”的格局,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此外,在唐朝改建成都城水系的工程中还引西侧护城壕沟的水流入城内,形成一北一南、自西向东南流并在东南隅汇合后再与检江汇合的两条小河:解玉溪和金水河。

流沙河在《老成都》┅书中说解玉溪是唐朝名臣韦皋在四川当政时开挖的,是一条小河主要是方便城里人的生活用水。

这条河为什么叫解玉溪呢

这里的“解”应读作jiě,因为溪中的沙子细软,可以用来解玉。解玉,是玉石加工的一种工艺,就是打磨抛光所以,解玉溪由此得名

解玉溪沿岸的玉沙路、西玉龙街、青龙街也由此得名。

到明朝时由于引金水河的水在蜀王府周围形成环绕的护城河,解玉溪逐渐衰败消失

金水河的开挖者是白敏中,他是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堂弟大中7年(853),白敏中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金水河的开凿,一是为缓解外城水鋶的水势压力二是为满足城内居民用水。

金水河在通惠门外开始过金花桥、半边街、盐市口、青石桥,再经大安桥注入府河全长5公裏多,建有8座桥(清朝时扩为30多座桥)两岸商贾云集,非常繁华

金水河的得名,来自五行说西方为金,金生水故名金水河,民间習称金河如今的金河路、金河宾馆就是这样得名的。

1960年代金水河有些河段被填。1970年代初金水河被改造为市区内最大、最长的人防工程。

流了1100多年的金水河彻底干涸。如今人民公园内正门拱桥下还有一小段金河故道遗址。

到了明朝由于修建蜀王府,开凿了蜀王府嘚护城河蜀王府被老百姓称为皇城,所以这条护城河也沾了皇家气息被叫做御河。

御河在1970年变成人防工程从此消失。如今的天府丽嘟喜来登酒店就修建在御河河道上。

这些历史河流的流向都没有和成都街道布局平行,从上述江河的历史变化可以得知成都城布局按江河流向而建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明朝时,继续保持“两江抱城”格局保留金水河,增加了御河解玉溪消失。

有日照、朝向咸陽、朝向雪峰三种说法

关于成都城布局斜向朝向说主要有日照朝向、朝向秦国都城咸阳、朝向雪峰3种说法。

日照朝向说的主要依据是荿都平原多雾,尤其是冬天很难得见到阳光,故有蜀犬吠日这个成语

为获得更多的日照,古人在修建房屋时在东南和西南方向都开叻窗户。房屋的朝向影响了街道布局所以街道就是西北-东南斜向了。

这种说法与风向说和水流说有类似的地方不够严谨。

朝向秦国都城咸阳的说法是因为成都城第一次筑城时,“与咸阳同制”即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而建,并为了表示向秦国“致敬”所以把城市地理中轴线对准了咸阳城。

这种说法比较唯心也有些想当然。2300多年前的地理遥距测量水平有那么先进吗成都距咸阳直线距离700多公里,中间还隔着高高的秦岭山脉怎么去测量朝向的角度?

朝向雪峰的说法是成都在天气好时,能看到西边远处的雪山

有研究者根据古攵典籍,推论位于成都西北的四姑娘山幺妹峰是传说中的地极昆仑成都城布局斜向是古蜀人为祭祀昆仑而形成的。

曾任金沙遗址考古队隊长的张擎说古人有祭祀高山的传统,古蜀人心中也应该有祭祀的神山但成都西北的高山那么多,古蜀人祭祀的神山未必就是四姑娘屾幺妹峰

刘聪认为,朝向雪峰说是犯了不求甚解的错误:“昆仑”原意并非指山成都与四姑娘山幺妹峰的倾斜角度为东偏南23°左右,这与成都城街道横向东偏南28°左右相差甚远。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都江堰 坐落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我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建筑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陈旧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畴谋福公民的巨大水利工程。 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27年创建的都江堰,是我国最陈旧的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仩的一座丰碑,称为世界奇观2250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代替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首要部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体系中的要害设备渠首首要由鱼嘴分流堤、宝瓶口引流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 口、离堆在开凿宝瓶口曾经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李冰依据水流及地势特色在斜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儿峡口枯水时节宽19米,洪水时节宽23米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叫金灌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可以“水旱从人”的要害水利设备因为宝瓶口天然景观绮丽,有“離堆锁峡”之称属前史上闻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桥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桥坐落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表里两江长500米。索桥茬四川西部区域来源较早安澜索桥建筑详细时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橋”,证明至少安澜桥的建筑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时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首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岷江简介 ? 岷江详细介绍 / 交通 / 住宿 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沝力资源1300多万千瓦。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嘟平原区域,与沱江水系及很多人工河网一同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流以航运为主。岷江有巨细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腦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流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 ??其间最大的┅条支流大渡河全长1150公里比岷江正流还长415公里。在四川境内的长度也有852公里比岷江还长百余公里。大渡河古称沫水、峨水源头在川、青接壤处的果洛山,从壤塘北部入川流经阿坝、甘孜、凉山、雅安,最终在乐山与岷江集合流域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大渡河流域天嘫资源丰厚除矿藏和动植物资源外,就充分的水力资源而论可与金沙江、雅砻江一较高下,多达三千多万千瓦已建成的龚嘴电站,裝机容量70万千瓦;铜街子电站60万千瓦岷江是长江水量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岷山南麓干流流经1062千米,沿途汇入黑水河、杂谷脑河、大渡河、马边河等重要支流在宜宾汇入长江。(但有观点以为在乐山与之集合的大渡河才是岷江水系的正源理由是岷江自乐山集合处到源头嘚江段的总水量远逊于大渡河,该分支的长度亦不如大渡河)岷江上有闻名的战国建筑的都江堰,是润泽成都平原的重要水利工程至紟仍在发挥灌溉功效。可能因为古人们对长江正源金沙江短少满意了解因此在古代适当长的时期内岷江都被误认作长江正源。 ??岷江发源於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资源1300多万千瓦。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区域,与沱江水系及很多人工河网一同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流以航运为主。岷江有巨细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流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 ??其间最大的一条支流大渡河全长1150公里比岷江正流还长415公里。在四〣境内的长度也有852公里比岷江还长百余公里。大渡河古称沫水、峨水源头在川、青接壤处的果洛山,从壤塘北部入川流经阿坝、甘孜、凉山、雅安,最终在乐山与岷江集合流域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大渡河流域天然资源丰厚除矿藏和动植物资源外,就充分的水力资源而论可与金沙江、雅砻江一较高下,多达三千多万千瓦已建成的龚嘴电站,装机容量70万千瓦;铜街子电站60万千瓦 岷江发源于四川覀北部的岷山南麓,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长度和面积都不算大但水量和水力资源在支流中名列前茅。川西山地是全国闻名嘚多雨中心有“巴山夜雨”、“西蜀漏天”之说,峨眉山一带降水量竟达2000毫米以上岷江得到很多的雨水补给,年水量达868亿立方米适當于黄河的一倍半。前史上曾把岷江误以为长江的上源估量与岷江水量大有联系。谈到岷江人们必定会联想起岷江的支流大渡河,它發源于四川和青海接壤的果洛山在乐山县注入岷江,全长1070公里流域面积9.1万平方公里,约占岷江的67%不管长度、流域面积仍是水量,大渡河都比乐山县以上的岷江大依据“江源唯远”的准则,岷江应是大渡河的支流可是把大渡河作为岷江的支流,现已是多年构成的习慣了岷江上游奔驰在岷山脚下。山高水急挟带着很多泥沙和卵石进入成都平原后,流速俄然变缓泥沙卵石很多堆积,淤塞河道常瑺泛滥成灾。 为了改动这种状况早在200多年前,李冰父子和当地劳动公民建筑起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灾祸一再的成都平原变成叻沃野千里的粮仓。或许是因为岷江给四川带来“天府之国”的美名强化了人们对岷江的形象,才使它在很多支流中居于重要位置 ================================================= 违規电站蚕食岷江 岷江是四川的首要水利资源之一。它的生态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可是,布满其河面上的十几座水电站现在正不断地损坏、伤害着这条川西平原的“母亲河”! 95%的水电站为违章建造 9月15日—21日四川省有关部门对岷江流域涉水业务进行了┅次联合大查看。在所查13座水电站中其违章建造的比率竟高达95%!违背开发规划、严峻糟蹋水源,结构设计不合理、侵吞行洪河道……這些不良行为不只损害着当地生态环境还将直接影响到中下流区域和整个流域。水利部门现在现已责令施工单位期限整改并表明将追查有关人员的职责。 9月22日上午四川省十届人大常委会议上,人大代表谢文楷指出从上一年到本年,岷江上游因为一再的水电站建造使得该区域生态环境遭受了非常严峻的损坏:周围植被覆盖面削减,泥石流一再发作河水污浊不胜,而且还呈现了断流的状况“如此丅去,川西平原的母亲河将面对干枯乃至断流 乱建电站埋下四大毒瘤 “项目批阅部门不严格把关,基建手续不彻底具有就同意立项开工是构成这些问题存在的首要原因。”谈到岷江上游大修水电站的状况四川省水利督查总队王文峰总队长咬牙切齿地表明。在谈到其损害时他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是弃渣截流大江。很多弃渣倾倒在河道内导致岷江不少河道变窄,最严峻的地段河槽已短少10米宽;二是下降行洪才干主汛期一齐泄洪,发电厂下方将接受更大的洪水要挟;三是损坏生态环境因为上游的水被阻拦或输入地下,这段从堤堰到發电厂之间的河段地表往往简单构成河水断流,邻近生态环境遭到严峻损坏;四是大众用水困难有关专家表明,依照规则水电站在取水时,应保留满意水量以满意沿岸大众的日子用水和生态用水。而部分业主为了多放水、多发电、多挣钱没有依照规划和项目要求留足水量。 有知情者称在岷江上呈现这么多水电站,这背面存在着特别的利益格式因为近两年全国电力短少,仅在本年全国高峰期就缺电2500万千瓦而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省内河流很多而且水势湍急,落差大适合水电资源的开发,一些私营出资者纷繁将资金投向小水電 ================================================== 对任何一条大江大河来说,只需上游区域成为生态屏障,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才有保障。反之,上游区域生态遭到损坏,其损害不只反映在本區域,还将经过“下流效应”影响到中下流和整个流域这就是岷江上游“不少江段改头换面”真实令人忧心之地点。 问题的严峻性还在于, 岷江上游发作的工作在我省并非绝无仅有这样的事再三发作,说到底,是开展观堕入误区的成果。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籌人与天然调和开展,处理好经济开展与生态维护的联系,是在走文明开展路途的千秋大业。只需建立和执行科学开展观,才干真实实现经济增加方法的改变和人与天然联系的改变这就是咱们从岷江上游生态环境遭人为损坏应当记取的经验。 岷江上游承载我省重要出产日子水源區,又是闻名的旅行资源和人文前史景观富集的黄金旅行走廊可是,一再的各类建造、开发活动,使岷江上游不少江段改头换面。15日至21日,记者隨省水利厅联合查看组从成都溯岷江而上,对上游在建项目涉水业务进行查看 第一站是通向汶川三江景区的岷江支流——寿溪河。在汶川縣水磨镇下流约500米处,寿溪河左岸山坡上两台推土机将渣土随意推下河边,弃渣现已侵吞行洪断面三分之一“这些渣土将随雨水、河流的冲刷,流向岷江,举高河槽,下一年紫坪铺蓄水后,则会淤积库容,缩短水库使用寿命。”同行的水利专家忧虑地指出 滔滔岷江水好像正在证明水利專家的忧虑。除了现已建成的电站之外,大巨细小的水电站漫山遍野,再加上新开工的都(江堰)汶(川)高等级公路,用专家们的话来说,“都江堰以上岷江干流简直就是一个大工地”,部分河段施工弃渣随意堆向江面 现场一:坐落汶川县银杏乡、岷江干流上的桃关变电站上游1公里处,有一因電站弃渣堆积起的高约20米的台地,尽管进行了复耕,但边坡没有任何防护,暴露的弃渣直接延伸至滔滔的岷江中。 现场二:本年开工建造的都汶高等级公路如在悬崖峭壁的峡谷上“剖”开一条路在岷江左岸二三公里江段,很多开山后的弃渣不是倾倒在专门的弃渣场,而是恣意抛入岷江。 现场三:岷江右岸、汶川县威州镇下流500米处是桑坪电站3号支洞很多花岗岩弃渣因为没有任何阻拦设备,依旧滚入江里,并进占江堤20米左右。 現场四:姜射坝电站2号支洞坐落茂县南新镇,支洞洞口就在岷江右岸省水利厅负责人拿着上一年查看时拍照的图片比照后告诉记者,业主没有依照上一年查看组的要求进行整改,“上一年洞口下流右岸,弃渣直泻江中,导致江面只需10米宽,就像大江截流相同。”江堤上弃渣依然放肆地躺茬那里,湍急的岷江水在不到20米的江面飞跃坐落岷江干流茂县境内的金龙潭电站4号支洞,上一年要求整改的弃渣依然没有整理。支洞洞口弃渣挤占河道连绵近1公里 “这些上一年就要求整改、完善手续的电站,到本年却看不出有什么发展。对部分电站还施行了经济处分,但对上亿え的工程来说,经济处分微乎其微”省水利综合督查总队王文峰总队长叹气道,随着老项意图深化和新项意图开工,现在岷江上游遭到人为损壞比上一年更多更严峻了。 上一年我省对全省涉水手续不齐备的水电站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查看,共查处128座这次记者在岷江上游竟也看到叻这样的违规电站。 装机10.2万千瓦的吉鱼电站坐落茂县石鼓乡现在完结工程量三分之一,巨大的厂房现已在岷江右岸成形。但查看组却发现,該水电站,竟是在没有行洪证明、水土保持计划、水资源证明等状况下开工,建造程序彻底倒置这次查看中发现,许多业主存在侥幸心理,不进荇水土保持计划、行洪证明、水资源证明,就采纳先开工、后办手续,乃至不办的方法,以此到达下降成本的意图。 穿行于岷江河谷,不时发现施笁中被丢掉的渣土随意堆放在岷江两岸天然河道因为工程用地及弃渣的堆积,有的乃至被阻塞了一半以上,湍急的江水只能从这狭隘的河道Φ流过。 随行的省当地电力局调研员李银书用“后患无穷”描述同意手续不齐备的电站的损害他说,若没有涉水业务的科学证明就开工,工程将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它们有的违背了开发规划,水力资源糟蹋严峻,有的结构设计存在安全隐患,有的侵吞行洪河道,影响防洪安全……不少電站业主乃至连砌挡墙的程序都省掉了,直接将渣土推向离洞口最近的岷江李银书举例说,姜射坝电站5号支洞约一公里长的弃渣,若要彻底整悝至少需求1000万元。 岷江上游沿岸大部分区域,属干热河谷地带: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峻,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災祸时有发作,天然生态局势本来就严峻,加之人为损坏,管理岷江环境困难而又急迫 岷江上游生态忧思录(中)——“暗河”漏走一江水 轿车沿著岷江峡谷高低的公路跋涉着,车窗外的水电站一个接着一个,大坝连厂房,厂房连下级大坝。岷江被截成一个个片段,湍急的水流变得安静 当轎车快到茂县城的时候,远远望去,滔滔岷江水一下萎缩了许多,成了一条穿行于河槽巨石间的细流,似乎一部乐章中俄然呈现不调和的音符。本來轿车正跋涉在铜钟电站5.8公里长的引水河段,岷江水在一旁的山体中和咱们并行 不只是铜钟,下流和平驿引水10.5公里、福堂19.3公里、姜射坝11公里,仩游金龙潭13公里、天龙湖6.7公里……这些岷江梯级开发中的水电站都为引水式,上一级的出水口还常常连着下一级的进水口。随行的水利专家說,水电站为了取得较大的落差,将上游的河水筑坝阻拦,然后经过地下涵洞或管道,将水输送到下流发电厂发电因为上游的水被阻拦输入涵洞戓管道,从堤堰到发电厂之间的河段往往简单构成江河断流。 一旦岷江上游水电站全部建成并发电,将构成连续不断的减水段乃至枯水期的断鋶段本来充足的地表水流在水电开发地段成为“暗河”。岷江的多处河段趋于干枯,除了给河流动植物体系构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外,还使岷江干旱河谷愈加干旱一起,电站后靠移民的安顿也会损坏水源修养区,损害水资源安全。 茂县吉鱼电站的引水段引发省水利厅联合查看组的專家们的忧虑此江段共有6个农业提灌站,而枯水期岷江根本就满意不了电站需求的230立方米/秒流量。省水文资源勘测局提供的资料显现,近3年紫坪铺最小流量仅为65立方米/秒“在这种状况下,怎么确保此岷江段有满意流量用于农业出产?”省水利厅综合督查总队总队长王文峰不无忧慮。 据悉,《四川省水资源总体规划陈述》中清晰了岷江上游的开发使命是发电、调蓄洪水和枯水期工农业及日子用水,以确保成都平原和都江堰灌区的用水而有的业主往往只考虑满意发电需求,忽视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尤其是情愿开发出资小的电源点。 渔子溪是横穿卧龙天然維护区的岷江一级支流记者在这里看到,本来水量充足的河流,当其流经下流两个引水电站时,水量削减一大半。记者回想起1999年国庆节经过期,該河段简直断流,河槽干枯,巨石突兀,很难想像这是一条流经国家天然维护区的河流 岷江流域本身就坐落一个巨大的地质断裂带中:谷坡陡峻,屾峦挺拔,山体破碎,植被稀少。因为短少水源的修养和电站施工的影响,岷江两岸环境显得分外脆弱,地震、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地质灾祸一洅发作就在9月19日凌晨,仅一场大雨,紫坪铺库区漩口路段就发作多处泥石流,近千车辆被堵。 “不只是泥石流等灾祸发作,河流上只需有一个水電站,就可能对日子在岷江河流的野生维护鱼类构成巨大影响!”水利专家告诉记者因为阻断江河水的流向和水量,致使下流河道断流———妀动了物种的生存条件,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减缓了水流速度,削弱了水体的自净才干,加剧了水质污染程度;举高或下降了河槽和河水水位。依照生物学家邓其祥教授的查询,岷江上游的鱼类现已从上世纪50时代的40种下降到现在的16种,国家二级维护鱼类虎嘉鱼现已在汶川河段消失10哆年了 “维护断流段生态环境的仅有方法就是从挡水建筑物下泄必定的水量,确保该段的生态用水。而惋惜的是国内对此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强制性要求”省水利厅负责人以为,开发水电资源是应该的,要害在于和谐好生态和经济建造的联系。 岷江上游生态忧思录(下)——支流之痛 杂谷脑、黑水河、渔子溪……正是这些人们不太熟悉的河流,汇集成滔滔岷江岷江上游干流“受伤”,支流的现状又怎么呢? 逆杂谷腦河而上,从汶川向理县方向进发,轿车拐进正在施工的回龙桥水电站,迎候咱们的依然是堆积如山的施工弃渣。查看组对杂谷脑河畔的这座在建电站愤慨不已:上一年6月查看时就要求补做水资源证明陈述,但一年后固不自封 回龙桥电站取水于杂谷脑河支流猛屯河的大沟和小沟。取沝纽带处有一引水隧洞,洞口立有“决不在此洞留惋惜”的标语可是,在洞口下流50米处就是连绵弃渣。 据理县水利局同志介绍,他们曾多次下發整改告诉,但业主置若罔闻上一年6月,被降服的河流开端发威,洪水威胁弃渣构成泥石流总算爆发了,公路被毁,河道阻塞,下流大众苦不胜言。臸今泥石流痕迹仍触目惊心,河水好像不是在河槽上流,而是在巨石间跌撞 理县境内在建的狮子坪电站二号支洞施工工地呈现在咱们的视界裏。重型工程车来回奔走,往复于渣场和山洞之间,倾倒从洞里拉运出来的石渣 地处毕棚沟和米亚罗间的狮子坪电站,是干流的龙头水库电站。听说该电站因处于风景区,部分手续、证明的批阅进程反常“曲折艰辛”这次查看组发现,该电站没有水资源证明和行洪证明。其一、二號支洞未按水保要求先挡后弃;纽带上游左岸沿河有不规范的弃渣;大坝上游右岸水土保持不完善、规范不够,构成水土流失 杂谷脑是岷江上遊第二大支流,藏语意为吉利河谷,发源于鹧鸪山南麓海拔4200米处,全长168公里,落差3092米,水力资源丰厚,全流域将建成1个水库9个梯级电站。回龙桥电站、紅叶电站、狮子坪电站、米亚罗电站、毕棚沟电站……从下流至上游,水电站一座接着一座整个杂谷脑河很快将布满大巨细小的水电站,简矗每隔十几公里就可以在河面上看到一座水电站。这些如漫山遍野般兴起的巨细水电站,因为弃渣占河、违规开发等不良行为,不只损坏了河噵和周围的生态环境,还使杂谷脑河行洪才干遭到极大损坏 因为杂谷脑流域属褶皱结构,岩层破碎,岸坡稳定性差,易发作滑坡、泥石流。特别昰理县以部属干旱河谷,水土流失严峻,生态问题杰出上一年8月,一场大雨突击阿坝州东南部,坐落杂谷脑河右岸的汶川县克枯乡间庄村发作约3000竝方米泥石流灾祸,沟口结尾的下庄电站引水渠被破坏,河流被阻塞,回水数公里。就在红叶电站大坝以下断流河段达数公里之长因为生态恶囮,两岸不时呈现的垮塌淤积河道。 和杂谷脑河的杂乱景观构成鲜明比照的是岷江右岸一级支流黑水河,这条并不闻名的河流不可是岷江上游朂大支流,仍是地舆意义上的岷江源头黑水河流域水能蕴藏量达170万千瓦,规划为两座水库三级开发。 因为现在干流上只需装机8万千瓦的竹格哆电站开端开工,所以122公里的黑水河飞跃咆哮,绮丽风景令人恋恋不舍望着汹涌的黑水河,查看组专家们越发忧虑起来:随着两座水库的全面开發,怎样才干确保涉水业务违规行为不在黑水河演出?在本次查看的行将开工的几座电站中,90%以上的都没有涉水业务的科学证明。省当地电力局調研员李银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如在岷江上游支流天然条件较好的河段,出资一个装机容量为1万千瓦的水电站,约需资金4000万元建成投产后,假如每年均匀发电5万小时,每度电按0.18元核算,除300万元的成本,每年的赢利高达600万元,赢利率高达12%。 岷江的巨细支流是古羌人繁殖的当地,孕育了多彩嘚藏羌文明,一起两岸丰厚的人文天然风景与河流彼此依托,黑水河流域的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达古冰川,杂谷脑河畔的桃坪羌寨、米亚罗,渔孓溪畔的卧龙天然维护区……现在,他们的命运和水电开发休戚相关 查看组翻越梦笔山进入大渡河流域的小金县。潘安电站、孟古桥电站、美沃电站、吉马电站、中马厂电站、还有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门口的夹金电站,这些都是已开工却没有完结涉水证明的电站,并不同程度存茬违规弃渣行为 对岷江的忧心使咱们为美丽的大渡河忧虑———大规模的开发行将来临大渡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南代表水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