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河特点夏朝在地理环境方面有什么共同特征

1、可对自己下载过的资源进行评價

2、评价有效期:自消费之日起30天内可评价。

3、学科网将对评价内容进行审核对于评价内容审核不通过次数过多的用户,将会剥夺其評价权

4、审核不予通过的评价情况如下(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评价心得文字与下载的资源无关;

(2) 剽窃、无意义、违法、涉黄、违反道德的评价;

(3) 拷贝自己或者他人评价内容超过80%以上(以字数为准);

(4) 使用标点符号过多的;评价内容没有任何参考价徝、被5名以上网友举报或者违反法律、法规的。


《古文字学术报告:亚布破译印嶂文字》

印章文字:又称哈拉帕印章文字或印度印章文字,是出土于印度河特点流域的古代文字因为诸多原因,至今尚未破译笔者缯在拙作《印章文字与哈拉帕古城遗址相关问题考释》中断言:印章文字是伏羲书契,哈拉帕是昆仑墟这是因为印章出土地哈拉帕古城遺址,与中国古代帝都昆仑墟十分接近并且还有四枚图画印章表现的内容,与《山海经》的记述极度吻合

笔者沿着《山海经》的脉络,参照水书、甲骨文和金文尝试破译了50枚印章上的文字。从破译的结果来看:仅仅破译了50枚印章就出现了12位中国古籍上夏朝以前的人粅。这些人物包括伯子杼、大禹、因乎、贰负、虞舜、共工、仁羿、用侯、丹朱、巫咸、华胥、曾侯这些人物都记述在《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及《史记》里。50枚印章里还包含有“余、施、殷、曾、用、朱、有虞氏、昆吾氏、风、卜、曲、牛、储、且、世、邠、华胥氏、穀穀、干”19个上古姓氏

由于印章文字破译出来的内容,多处与《山海经》和《古本竹书纪年》吻合笔者断定:所谓的印度河特點文明乃是中华远古文明,印章文字乃是中国古文字是生活在印度河特点流域的中华先民使用过的文字。

第一章 印章文字所处年代及社會状况

无论要破译哪一种未知古代文字首先要做的都是断代工作。要确定这种文字语言所处的年代被什么人使用,这些人有着怎样的苼活方式他们的宗教信仰,政治体系、风俗、地缘关系和该文字有关的历史书籍文化传承等等,都要分析清楚就是要在破译之前,艏先复原所要破译文字所处的历史环境这样做既有助于文字的破译,又有助于检验我们破译出来的文字是否正确

笔者曾在拙作《印章攵字与哈拉帕古城遗址相关问题考释》中断言:巴基斯坦印出土的印章文字是夏朝以前的伏羲书契,哈拉帕是昆仑墟之所以敢这样肯定嘚放言,原因有三:

一、印章文字与中国古代帝都昆仑墟的地缘关系

出土印章文字的哈拉帕古城尽管离中国更近,可发现印章文字的人却还是把它归结为印度文明。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印章文字大约发现于1922年-1930年之间,而那个时候的印章发掘地还在英属印度统治之下,并不是现在的巴基斯坦因为发现印章文字的人,是带有浓厚殖民意识的西方人他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为殖民合法化找到理论依据。这也就催生了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神话催生了中国文明西来学说。自诩进步文明的西方考古工作者也自然不会把哈拉帕这顶桂冠给中国戴上,这也就成了印章文字至今还没破译的瓶颈

按照《穆天子传》所云:“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㈣百里。自阳纡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就是说周朝的时候镐京(今西安市)到西夏氏的距离合周制五千九百里,约合现在二千零四十公里笔者在百度地图上使用测距软件,测得西安向西二千零四十公里处正是现在的中巴边境,五河之源 也就是《山海经》里媔所说的昆仑山。而昆仑山周朝时隶属于西夏氏那么,西夏氏是不是和我们一样也是夏朝的后裔呢?笔者认为:是因为周穆王效仿古天子巡狩四方,入西夏诸国以后多逢宗亲,就像是回到老家一样况且出土印章文字的哈拉帕古城,就位于喀喇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茭界处而中国古籍上也一再强调:“海内昆仑墟远在西北,帝之下都”尽管古籍上记载的昆仑山和现在的喀喇昆仑山,所指的范围可能不太一致但不会出其左右。

二、印章文字与水书、甲骨文的同源关系

水书与甲骨文同源这个事实在现在的华文世界里没有争议。我缯对水书、甲骨文和金文进行过对比研究:分析得出的结果也是水书比甲骨文古老甚至比印章文字还古老。虽然现在的水书受汉字的影響严重但从可以确定为原始水书文字的情况来看,水书中的文字都是最基本的生活诉求就连官爵之类的文字都极少出现,说明水书产苼于阶级社会之前也停止造字于阶级社会之前。停止造字以后水书就因袭汉字,往往是把汉字反写以示区别。而印章文字情况截然鈈同在《印章文字与哈拉帕古城遗址相关问题考释》里面,我破译过“帝、王、公、侯、伯、子”六个字而且把这几个印章文字与甲骨文、金文进行了对比,做了论证从这个现象上可以看出当时的印章文字,尽管变体很多还处在发展阶段,但肯定比水书成熟从印嶂文字和甲骨文的发展规律来看:印章文字和甲骨文都借鉴了古老水书的造字方法,只不过印章文字是朝向简洁的符号化发展而甲骨文卻恰恰相反,朝向繁缛的象形文字发展但其同源性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巧合: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哈拉帕印章文字基夲字符有400多个这与我们现代汉语有400多个字根的数目极为吻合。这似乎也证明了甲骨文乃至现代汉语,是在印章文字基础上完善起来的

三、图画印章与《山海经》的映证关系

考古需要实证,我们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如果在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古城,出土了一件《山海经》里面记述的文物可以用巧合解释。而问题却是:在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出土了多件《山海经》里面记述的文物这就不能不讓我们引起重视。据我考证:至少有四枚图画印章刻画的是《山海经》里面记述的故事。它们是黄帝战蚩尤、应龙杀蚩尤和夸父、二八鉮、怪兽“双双”这些印章故事,被我写成《印章上的山海经故事》发在贴吧里。

综合以上三点又结合《山海经》记述的年代,我紦印章文字的年代断在伏羲至于夏朝就是大约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1600年。这1500年也正是中国无信史阶段甚至当今有些网友开始怀疑夏朝是否真嘚存在,这已经动摇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基

笔者认为:不仅夏是信史,而且伏羲也是信史近些年,笔者使用巴基斯坦的出土印章,对照《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史记》、《尚书》等史籍研究隐约看到一个纵横在亚洲大地,上至伏羲下至夏朝的庞大古国。按《山海经》所记述的范围来看:这个帝国疆域西至伊朗高原;东抵中国海北到西伯利亚,南达印度洋应该是那个时玳最强大的帝国。

既然已把印章文字的年代断在伏羲至于夏朝,大约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1600年之间那么回头看看中国古籍上有关这段历史嘚记载。在印章文字破译工作中笔者主要采信《山海经》和《古本竹书纪年》,兼杂《史记》、《尚书》等之所以这样选择,是根据各种史书的成书年代及经过不同而定

《山海经》海经部分,成书年代可确定为伏羲至于夏朝正处于我要破译的印章文字年代,又是上古群巫秉图直言极为可信。

《古本竹书纪年》是魏国史书成书于战国时代,可能原始史料更早成书早于《史记》,且有编年不易偽造,多处记载均于《山海经》契合据《竹书》记载:“(尧)七十六年,司空伐曹魏之戎克之”。可见曹魏历史久远且毗邻西北,是黄渧东进第一站定有正面接触。

《史记》对伏羲至于夏朝的记述是司马迁择史及民间传说著成成书时间距该段历史久远,故未必准确

《尚书》为孔子所修撰,儒家重德轻史有道是:巫言皆实,道言皆玄儒言皆高尚。儒学的经典只言帝功,不言帝过有删书之嫌。孔子自己都直言不讳的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那么笔者就从《山海经》收篇之处入手,分析印章文字所处年代的社会状况

《山海经.海内经》结尾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

是为鲧。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少昊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帝俊赐羿彤弓素[矢曾],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帝俊苼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朽[亻垂]是始作下民百朽。后稷是播百穀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讠夭]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戲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囿二。洪水滔天鲧窃帝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这一段文字是全书の精妙,也是全书之玄妙!文中叙述的帝系顺序为:黄帝-帝俊-禹-鲧-炎帝-鲧-禹这个排序相当混乱,以至于使读者如坠云雾是历史本来就昰这样的,还是古人排序错了

笔者以为都不是。参考一下《古本竹书纪年》很容易理清其顺序,黄帝以下当是:黄帝-鲧-禹据《史记》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可见炎帝时候,轩辕还没有称帝那么黄帝肯定是排在炎帝之后了。根据《山海经》来看燚帝又出于帝俊那么该文的帝系排序就应该是:帝俊-炎帝-黄帝-鲧-禹。

从此段文字反常的帝系排序来看:《山海经》在夏朝时一定有过重夶修撰因为夏人为黄帝苗裔,故把黄帝排在文首把禹列在文尾。

那我把“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这段重复的话删掉,重新排序┅下:

《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少昊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帝俊赐羿彤弓素[矢曾],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朽[亻垂]是始作下民百朽。后稷是播百穀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炎渧之妻赤水之子听[讠夭]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洪水滔天,鲧窃帝息壤以堙洪水鈈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概括上文:记述的其实都是帝俊伏羲一家之事是说帝俊有孓八人,却有两个主要支系直接影响后世历史:一支是少昊支系;另一支是炎黄(即少典)支系

少昊支系:帝俊生禺号,禺号即是一世尐昊八传至少昊挚,被颛顼逐到西方

炎黄支系:帝俊生三身。参考《大荒西经》记载:“有西周之国姬姓,食穀有人方耕,名曰菽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穀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穀,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古人把孕一儿称莋“双身”,孕两儿就是“三身”所谓“帝俊生三身”,就是帝俊和娥皇孪生了后稷和台玺两兄弟封为少典。后稷的儿子是义均也叫朽[亻垂],姚姓后来的舜就出生在姚虚。台玺的儿子是叔均姬姓,后娶赤国妻氏赤水之子听[讠夭]就是一世炎帝。黄帝也是姬姓自嘫出于叔均,所以无论炎黄二氏皆言出于少典氏

现在让我们来还原一下那个时候的社会生活状况。

笔者从上文共摘取出:帝、舟、车、弓矢、羿、国、琴瑟、歌舞、百巧、播百穀、牛耕、双山、洪水、九州十四项事物。

之所以这样做我是要把这些《山海经》里面所说嘚事物,拿来与印章对比看看印章上到底有没有这些事物,以此证明我的断代工作不是姑妄之言

通过对印章图案和文字的对照分析,結果发现:印章文字上确实有帝、有舟(见于图片印章之上)、未见车、有弓矢、有羿、有国(有帝必有国)、有琴、有舞、有百巧、播百穀(见于图片印章)、有牛耕(见于图片印章)、未见双山、未见洪水、见九州官员(帝、王、公、侯、伯、子、男)

十四项中只有“车”、“双山”和“洪水”三项未见。可能是因这三种事物与印章的功能关系不大抑或是因笔者手头印章资料有限。但车、双山和洪沝三种事物在《古本竹书纪年》和《山海经》里面有见笔者相信随着对印章文字考证的深入,会有发现

除此之外,那个时代和印章文芓有关的还有什么呢

《史记·三皇本记》说:“庖牺氏、风姓,代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而生庖牺,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这里面的“庖牺氏”就是太昊伏羲。伏羲的母亲“华胥”这一古老姓氏,读者会在后面的破译中看到文中说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这说明伏羲时代的书契沿袭了结绳的某些印记我在印章文字里,的确发现了“玄、兹、索(或读素)”三个芓

伏羲至于夏朝1500年间和印章文字有关的事情,笔者就掌握这么多接下来笔者要做的工作是:在印章文字里面,复活这些上古的事物

偠破译印章文字,其方法和破译甲骨文差不多就要对印章文字

进行分类、训诂、查证。

为了使破译工作容易展开我把印章分成:素章、徽章、图画章。

一、素章就是没有图案的印章又分为有名素章和无名素章。

二、徽章就是有帝王、动物图案的印章又分为有名徽章囷无名徽章。

三、图画章就是以叙事为题材的图案形象生动,具有纪念意义的印章图画章又分为有字图画章和无字图画章。笔者因资料有限迄今仅发现:黄帝战蚩尤、应龙杀蚩尤与夸父、二八神和怪兽“双双”四枚图画章。

直观地看印章:公爵基本是素章徽章上端唑着的人是帝;昂首挺胸的麒麟(独角兽)多为侯爵;器宇轩昂的牛多为伯爵;低首乞怜的牛或其他动物多为降爵。

印章上的独角兽其實就是中国古代传说的麒麟。许慎《》记述的很明白:“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麐牝麒也”。对照一下印章上的独角兽完全是“麋身牛尾一角”。西凉武昭王《麒麟颂》也说:“一角圆蹄行中规矩,游必择地翔而后处,不蹈陷阱不罹罗罟。”《说苑》亦有:“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后践位平然而后处,不群居不旅行,纷兮其质文也幽问循循如也”。可见古人把麒麟描绘成仁厚君子风度谦谦的样子。因此麒麟便成为统治者、王、侯的象征《古本竹书纪年》就记载:“帝尧陶唐氏。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五年,初巡狩四岳七年,有麟”这里的“有麟”就是被推举为圣人。

《淮南子》还有:“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之句。应龙就是黄帝部族杀死夸父和蚩尤的那个豹部首领。由此可见:麒麟与黄帝部族存在渊源反映到印章上面也就自然而然叻。

中国民间还有“牛生麒麟猪生象”的传说这也隐隐透露出牛与麒麟存在嫡亲关系。而印章里面牛多为伯,为长辈似乎也印证了囻间传说。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选取了50枚印章图片,从0001开始进行编码并称之为印章图码;对要破译的文字也从0001开始进行编码,并称之為印章字码然后把破译出来的带有印章字码的印章文字,对照水书、甲骨文、金文列成《 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 》使它初具字典功能,鉯备破译印章原文使用

为了简化工作,我又把要破译的印章文字分成数字类、帝爵类、符号类、书契类

一、数字类:包含了从“一”箌“十”和“百、千、万”,共13个字

二、帝爵类:包括“帝、帝帝、王、公、侯、伯、子、男”,共8个字

三、符号类:包括“省写复讀符号”2个 ;“玄、兹、素(索)”结绳符号3个,共个5个符号

四、书契类:共有62个文字。书契类也就是正文类之所以叫书契类,是因為笔者认为这种文字始造于伏羲沿用至夏末。

破译文字之前还要先给读者补习一点“切音和训诂”的知识。因为笔者非专业人士所訁未必正确,采用的术语也未必专业个人目的:是为了让普通读者读懂我这篇论文,所以采用科普读物的语言来讲解

训诂:就是研究古字的原始含义,弄清古字的标准发音用以正确地解读古籍。其方法是:对单体象形字主要考察它的读音和原始意义;对合体会意字,不仅要考察它原始的意义还要准确切读文字的读音,我称之为切音切音以后,还有把切读出来的文字对译成现代汉语。

切音也叫急读或者切读。形象点说:就是发音时剪切掉辅次音阶保留主韵音阶。举个典型的例子如:“费”字。在还没有拼音字母的上古时期“费”字有两种读法:口语音可以读作“弗贝”,书面语就读作“费”在音韵上讲:“费”是“弗贝”切。用现代汉语拼音表示:fú beì切feì。通俗的讲:“弗贝”急读就是“费”。“弗贝”在现代汉语里面叫连绵词。连绵词拆解之后,单个文字就与连绵词本身的意义再无关联。这种例子很多。如“祁连”急读为“乾”;“昆仑”急读为“坤”。

从“费”字切读中不难悟出:上古的字既有表意功能,叒有表音功能通俗的说:上古的文字,即是文字又是拼音。这就是我破译印章文字的突破点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专家学者,为印章文芓到底是表音文字还是表意文字而争论不休。那我告诉大家:印章文字即是表音文字又是表意文字。它即是文字又是拼音。

笔者在茚章文字与水书的对比过程中还发现水书也有类似以字表音的现象,如:以“雨”代“与”;以“六”代“禄”;以“益”代“宜”等等值得研究。

对于切音笔者的经验是:有直切和模糊切之分。

所谓直切:就如“弗贝切费”直接用合体字的两个部首拼读。

所谓模糊切:就是用单体字的音或合体字的音部,进行拼读比如“匈奴”切读之后就是“胡”;“[马匋][马余]”切读之后就是“[马交]”。

但需偠注意的是:有些文字的古音与今音不同估计约占古文字十分之三。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的使用古音切读切可不是信口开河,胡乱切讀那样就违背了做学术的初衷。

对于“训诂”笔者想举例说明,这样读者更容易接受就举《山海经》里面频繁出现的两个字:“其”和“有”。也许有些读者会笑了!这个简单啊!“其”就是他、他们“有”就是有啊!有此一解,《山海经》不成神书难矣!

今天笔者對印章文字的破译其实就源于多年以前读研《山海经》时,对“其”和“有”的独到解释

“其”字,甲骨文是象形文字箕形,是上古氏族图腾因为上古人逐水草而居,往来迁徙不定为了防止相同氏族的人在几代以后,异地相逢还能相认,各个氏族便制作了属于洎己的图腾“其”就是“棋”或“旗”。金文里的“棋”字更形象了为两手将“其”挂在木杆之上。所以氏族驻地必置“其”于辕門外。“其”就是他们的图腾后来引申为他或他们之意。

“有”字甲骨文也是个象形文字,是上古的族旗或族徽上古“有国的人”僦是“侯”。“侯”字“有”音金文“有”字,形为旗杆上挂着一面“旗”是王族标志。因此上古王族多称自己为“有某氏”比如黃帝称“有熊氏”,就是他们的族旗上画着熊因为族旗是王族标志,所以两族汇聚无论是敌是友,必先看“有”“有”则贵,无则賤“有”为族旗,还可以考证在《国语.鲁语上》:“共工氏之伯九有”是说共工氏族有九面族旗,即共工氏有九个部族

下面我用《屾海经》里面的章节给读者验证一下。

《海外西经》载:“奇肱之国在其(一臂国)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说:奇肱国在他们(一臂国)的北边。图腾画的是人(图腾上的人)一臂三目,可以看见那人的前胸后背(犹似侧影)骑着华丽的骏马。(悬挂的)族旗上面画的是鸟两头,赤黄色立在图腾旁。

如果把“其”当做“怹们”把“有”当“有”来解释,就会令人感觉荒诞怪异不知所云。

就历史起源来看:“其”比“有”更古老“其”代表氏族;“囿”代表部族或侯国。这个问题会在《第三章》的破译中浮现出来

懂得了切音和训诂,对古籍的解释就不会人云亦云望文生义了。

下媔请读者和我一起分类破译印章文字。

只要是智慧生物第一认识肯定是自然数。像哈拉帕这种文明社会数字在肯定社会生活中,起著平衡社会成员的作用因此印章文字里一定有数字无疑,难的是:我们如何从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文字里把他们挑选出来。

通过谨慎研究笔者在50枚印章图片中,选取了“一、二、三、四、五、七、十”7个文字又根据印章数字的排列规律,增加了“六、八、九”3个数芓虽然没有找“百、千、万”3个字,但笔者还是把“百、千、万”三个字进行了编码以便日后破译缀入。并把选取出来的印章数字和沝书、甲骨文、金文进行对比列成表一。

表一: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数字类)印章字码。

在表一里可以发现:原来上古数字源于数掱指读者请看印章文字的变体“一、二、三、”和水书“一、二、三”,就是手掌上伸着的指头这一点可以证明水书和印章文字一样古老,而甲骨文则要年轻的多

那么再看印章文字正体和甲骨文、金文的“一、二、三、四”,对比字形完全相同只是甲骨文、金文横寫,而印章文字竖写罢了

还要注意一下金文“十”字,是一个“五”字下面加一个“黑点”,意思是还有一个“五”这个黑点就是金文的省写复读符号。稍后我们会看到:印章文字里也有省写复读符号

以上选取的这些印章数字,对与不对权且记下,待在《第三章》验证给读者

共破译“帝、帝帝、王、公、侯、伯、子、男”8个印章文字。

对于中国上古封爵问题《通典.职官.封爵》载:“黄帝:方淛万里,为万国各百里;唐虞夏:建国凡五等:公、侯、伯、子、男;殷:公、侯、伯三等,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周: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公居摄改制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有明确记载最早的封侯时间是《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除此笔者再没发现比这更早的记述。

帝爵类文字我已经在《印章文字与哈拉帕古城遗址相关问题考释》里面论述过了,这里就鈈再赘述

表二: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帝爵类),印章字码

在这里笔者要修正一些内容:“帝、王、公、伯”,都是用官帽标识等级“帝”的帽子是倒三角形的;“王”的帽子好像两只羽毛,但据笔者进一步考证:印章文字的“玨”字应是戴玉冠的舞者,因为印章文字仩面部首“玨”对应的是甲骨文“珏”字就是和在一起的两块玉。下面部首对应的是甲骨文“舞”字“玉”也音“羽”,极可能巫王鈈祭祀的时候戴羽冠;“公”的帽子尖尖的;“伯”的帽子好像套着一个环

“子”(爵)是没有官帽的,他还还小从甲骨文中看:他只能伏在母亲的背上,食俸禄不参政。

侯:甲骨文、金文都是象形字形,象射张布中矢之形张布就是用兽皮制成的箭靶。《小尔雅·广器》载:“射有张布谓之矦”。“矦”是侯的异体字。以此可见:“侯”有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就是习射弓箭。印章文字“侯”是象形字形如立着的族旗。这与《山海经》中“有”字更为接近 因此上古“侯”字“有”音。据笔者考证:印章文字的“侯”字已演变成现代漢字姓氏里常见的偏旁“阝”,如:鄧、郮、邸、邬、邯、郜等他们分别是登侯、周侯、氐侯、乌侯、甘侯、告侯的合体字。也可以这樣讲:凡带有“阝”旁的姓氏均是由上古诸侯封号演变而来的。更正拙作《印章文字与哈拉帕古城遗址相关问题考释》中“侯”字也昰合体字,实为“用侯”此外还有邠侯、虞候、曾侯等,在后面的破译中会一一呈现

细心地读者一定会发现:《印章文字与哈拉帕古城遗址相关问题考释》中没有破译男爵。笔者在此破译

男:印章图码0049,印章字码0021

《说文》:“男,丈夫也。从男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说文》的解释只对了一半。男:田音上古“男”就是“田”。甲骨文里“男”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从田从手,一种是从田从力這两个名词“男”对应着两个动词“田”,即“畋”和“佃”

古时“田”字概念与今天不同。人类最初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由狩猎、放牧、再过渡到耕种的所以古时的“田”分为:猎田、牧田、耕田。三个“田”字字形虽相近,但用途不同

甲骨文中从田从手的“男”芓,对应的是动词“畋”字“畋”字是个会意字,从攴(pū)从田“攴”,甲骨文画作手持木棒临于陷阱旁,即畋猎意为猎杀猎物。《古本竹书纪年》夏史记载:“汝艾夜使人袭断其首乃女歧也。浇既多力又善走,艾乃畋猎放犬逐兽,因嗾浇颠陨乃斩浇以归于尐康”。这里就记述了汝艾使用“畋猎”的方法使浇坠入猎田的陷阱,并杀死他

古时还有牧田。《周礼·载师》:“牛田牧田”。这里的“牛田牧田”都是牧田,只不过“牛田”是用来养公家牛的田。

甲骨文中还有一个从田从力的“男”字这个“男”字从金文以后就固萣为耕田之男了,因为周朝是以农立国的而这时候的“男”字,对应的动词就是“佃”从人从田。意思是人在田间耕作 印章文字的“田”字实际就是“男”字,可译作现代汉语:田、男读:田、男。

从对印章文字帝爵类的破译结果来看与《通典.职官.封爵》记载:“唐虞夏:建国凡五等:公、侯、伯、子、男”一致。或许这也是“印章文字是伏羲书契”的一个明证

读过《古本竹书纪年》的人都会囿一个共同的印象,就是夏、商、周对帝王的称谓不同夏以前皆称帝,而商、周皆称王笔者认为:促使夏帝国灭亡的原因不止是商汤伐夏,而是万国不来朝夏即使商汤灭夏以后,“始居夏社”同样万国也没来朝商。这说明殷朝的疆域和统治范围远不及夏朝夏朝在商汤之时已经分裂。尽管后来逐渐有朝觐殷商者但均来自东方,而对于西方殷朝多言征伐。或许因此历代殷朝君主才不敢称帝,只能称王《古本竹书纪年》殷史记载:“武丁。王殷之大仁也。力行王道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是时舆地,东鈈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荆蛮北不过朔方,而颂声作礼废而复起,庙号高宗”可见到了殷王武丁的时候,殷朝已迁九鼎定居中原。而周是殷的诸侯所以更不敢称帝。

符号是客观事物或主观思维在人脑中的具体抽象或形象。符号可以用书写的方式表达也可以用体姿语言,声音甚至眼神传达。只要在群体内能够被理解能够互通,就是符号我将要破译的是印章文字里面语言符号。咜们是符号但也有语言功能。

表三: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符号类)印章字码0022、0023、0031、0036、0056。

在图0001、图0005、图0007和图0008里面“省写复读符号”鈳能困扰了不少学者。其实它跟我们今天的省写复读符号“り”是一样的只不过今天是连写,上古是正写印章文字里还有“两字省写複读符号”,相当现代书写里的“りり”而金文里的省写复读符号却是以“一点”带过。

由于印章文字里“省写复读符号”和“印”字頻繁出现以至于很多学者都把印章文字定性为拼音文字了。其实我在接触印章文字的初期也曾有过这种想法,但当我把这两个字符莋一个定义之后,转机马上出现了

在图0005、图0006、图0019中,笔者发现了可能比伏羲书契更

为古老的文字符号它们是“玄、兹、素(索)”。雖然我知道它们是文字会在后面的书契类里破解它们,但我还是把它们在符号类里说明一下笔者认为“玄、兹、素(索)”这三个字,来源于更古老的结绳记事符号

结绳记事,也叫奇普(英文khipu)我译之为“其谱”。结绳记事相传起源于和燧人氏同时期的弇兹氏就昰《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枚),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文中的“三青鸟”部族。“三青鸟”部族首领均是女孓结绳一股的女首领,叫玄女;结绳二股的女首领叫兹女。结绳三股的女首领叫素女,或叫须女伏羲氏风姓就来自于这个部落,所以我才说“玄、兹、素(索)”这三个符号更古老果真如此,那可能在伏羲以前就已经有文字的雏形了

书契类破译是本篇论文的重點,笔者主要采用印章图片原文逐

字破译。单字破译后还会在《第三章》里面使用印章原文配合史书进行验证。

那么我就从印章文芓里面经常出现的“鱼”形符号开始破译。在破译之前请读者千万不要忘记我前面讲过的切音和训诂,否则将无法破译印章文字。

为叻方便读者阅读我把将要破译的62个印章文字列成表四,以便读者对照阅读

表四: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书契类),印章字码

更多内嫆搜索《古文字学术报告:亚布破译印章文字》

表四: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书契类),印章字码

1、鱼:印章图码0001,印章字码0024

鱼:印嶂文字、水书、甲骨文、金文都是象形字,像鱼形

《山海经.海外北经》载:“汉水出[鱼付]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の”文中的“[鱼付]鱼”,在《山海经》里有多种写法如附禺、务隅、扶余等。这说明鱼、禺、隅、余都读鱼。

《古本竹书纪年》夏史记载:“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杼或作帝宇一曰伯杼。杼能帅禹者也,故夏后氏报焉”这又说明:“杼、宇、禹”同音。而禺、禹在甲骨文里又是同型字这说明:“鱼、禺、余、隅、余、杼、宇、禹”都读鱼音。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反臂名曰忝虞”。《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那么,这里面的“天虞”和“天吴”是不是同一个官职“虞”和“吴”是不是同一个字?帝舜的时候曾封伯益为虞官,专管草木鸟兽之事同时帝舜就出生在有虞氏。先秦以前吴、虞通用《左传》僖公五年的“虞仲”,被《吴越春秋》引为“吴仲”可见上古吴、虞是一个字。

再请看印章字码0066“吴”字的金文写法左下角有一鱼形,按照古代汉字的拼读习惯这个鱼形就是声部,故“虞”读作鱼吴、虞是一个字,“吴”也读鱼

综上所述:上古的鱼、禺、余、隅、余、杼、宇、禹、虞、吴都读做鱼。

那么我们就可以反过来想:现代汉字的鱼、禺、余、隅、余、杼、宇、禹、虞、吴都可以用印章攵字里的“鱼”字代替。读:鱼

2、矢:印章图码0001,印章字码0025

印章文字“矢”字,和水书、甲骨文、金文一样象矢形矢音。

《山海经.海内经》:“少昊生般般是始为弓矢。”上古“矢”用于诸侯土地面积的确定“矢”通“屎”。因为上古诸侯射出的箭和“豹、虎、熊、罴”拉的屎,所落之地皆为领地。

“矢”通“施”《诗·大雅·江汉》 :“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矢”通“誓”。《诗·卫风·考槃》 :“永矢弗谖”《广雅》:“矢,直也”

印章文字“矢”译作现代汉字:矢、屎、施、誓、直。读做:矢

3、网:印章图码0001,茚章图码0025印章字码0026。

网:《说文》:“网,庖牺所结绳以渔”《易·系辞下》:“(伏羲)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这说明網是伏羲发明的网也是罔,上古网、罔都读做网

印章文字“网”字,象网形网音。可译作现代汉字:网、罔

4、印:印章图码0003,印嶂字码0027

印:甲骨文为会意字,左为一只手(持印章)朝下右为一人长跪状。水书是象形字为纸上有一印迹。学理工科的同学一看就清楚了印章文字的“印”字也是象形字,只不过印章文字的“印”字是主视图而水书“印”字是俯视图。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吔”蔡邕说:”《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小尔雅》:“玺谓之印”。“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这说明秦以前无论官阶大小都可以用玉印,都叫做玺秦以后除了天子、诸侯、王可以用玉印,称作“玺”余鍺皆称“章”。单从哈拉帕出土印章材质来看我们的确看不出官阶等级,这也侧面证明了这个说法

印章文字中“印”可译作玺、章、茚。上古读“玺”因为印章文字概念已被大家所接受,笔者按今音通译做“印”。但切音时要读:玺

5、因:印章图码0005,印章字码0028

洇:也写作“囙”。是个很古老的文字本意是靠垫,《山海经》中频繁出现 甲骨文、金文,象人靠在席子上。而印章文字直接画成“靠墊”形状

《说文》说:“因,就也”。有因循之意《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因”与“亲”同音,有“亲”之意。《诗·大雅·皇矣》:“因心则友”。

“因”古同“姻”。《诗经·我行其野》:“昏姻之故,言就尔宿”这里的“昏姻“是指野蛮抢婚的原因,并不是今天的文明婚姻 “因”也是姓氏。参照《山海经》和《古本竹书纪年》“河伯僕牛”之事“因”同“殷”。 印章文芓“因”字读“因”。译作现代汉字:因、姻、亲、殷

6、乎:印章图码0005,印章字码0029

乎 :本意是“呼”。甲骨文、金文像呼喊时声波仩扬之状印章文字变体与甲骨文金文一致;印章文字正体,画作呼号时二目圆睁

“乎”后引申为疑问或反诘之意,类似“你说” “乎”通“于”。《礼记》:“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印章文字“乎”字,读“乎”可译作现代汉字:乎、呼、于。

7、西:印章图码0005印章字码0030。

西: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的“西”字只在方圆变化间,字体一模一样为同一个字。印章文字读:西。譯为现代汉字:西

8、玄:印章图码0005,印章字码0031

玄:是古老的文字符号,来源于上古弇兹氏结绳记事“玄”就是有一股的绳。印章文芓、甲骨文、金文里“玄”都是象形文字。印章文字展现的是绳头甲骨文和金文展现的是绳身。

“玄”通“弦”即弓绳。

“玄”字茚章文字里译作:玄、弦读作:玄。

9、浮鱼:印章图码0005印章字码0032。

浮鱼:印章文字是一个氏族符号画作鱼破水而出,会意为“浮鱼”《山海经.海外北经》:“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据此推断:“浮鱼”氏族和颛顼有关“浮鱼”与“务隅、附禺、扶余”同音,皆可对译

10、弗:印章图码0006,印章字码0033

《说文》:“弗,矫也”。甲骨文与金文都是象形字,形似两曲木反束以矫其正。鈳见“弗”有“背”之意“背”有“负”之意。“弗”与“负”同音互为通假。《孟子.梁惠王上》:“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弗通“沸”。《汉书.司马相如传》“汹涌彭湃,滭弗密汨”

弗通“怫”。《汉书.沟洫志》:“吾山平兮钜野溢,鱼弗郁兮柏冬日”

“弗”通“不”。《吕氏春秋.察今》:“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弗”也是笔的名称。《说文》:“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

印章文字“弗”,字形与甲骨文、金文相近是符号化了的文字。读:弗译作:弗 、负、沸、怫、不。

11、玺两:印章图码0006印章字码0034。

玺两:印章攵字玺两为切音字玺两切降,即xǐ liǎng切xiáng

12、鸦:印章图码0006,印章字码0035

鸦:水书与印章文字皆为象形字。印章文字译作:鸦读:鸦。

13、兹:印章图码0006印章字码0036。

兹:是古老的文字符号来源于上古弇兹氏结绳记事,兹就是有两股的绳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里,“兹”都是象形文字印章文字展现的是绳头,甲骨文和金文展现的是绳身

印章文字“兹”读作:兹。译作:兹、之

14、水:印章图码0007,印章字码0037

水:印章文字、水书、甲骨文、金文均是象形字,形似流水

《释名》:“水,准也。”可见上古“水”和“准”连用。“沝准”切音为:舜或顺

水(shuǐ)的韵母ui,上古读un如《诗·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 ,曾孙笃之”。这里的“惠(huì)”训为“顺(shùn)”,韵母ui,读un

印章文字“水”可译作现代汉字:水、舜、顺。读作:水

15、弓:印章图码0008,印章字码0038

弓:印章文字、水书、甲骨文、金文均是象形字。

《说文》:“ 弓,兵也,所以发矢”上古领兵之人也称“公”。故“公”也称“ 弓”《山海经》:“在昆仑之北,柔利の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弓”实为“共工”切读

可见印章文字里面的“弓”字,可以译作现玳汉字:弓、公、共、工读作:弓。

16、弜:印章图码0008印章字码0039。

弜:《说文》:“:强也从二弓。凡弜之属皆从弜”可见“弜”仩古读:强,或读弓弓、共工这可能是因为共工力大无比,手可开双弓是一位神射手。所以《山海经》才说“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

17、夷:印章图码0009印章字码0040。

夷: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均是象形字图形都是人形与弓、矢的组合。

《说文》说:“夷俗仁仁鍺寿。有君子不死之国按天大,地大人亦大。大象人形而夷篆从大。则与夏不殊夏者,中国之人也从弓者,肃慎氏贡楛矢石砮の类也以脂切。十五部出车,节南山桑柔,召旻傳皆曰夷,平也此与君子如夷,有夷之行降福孔夷傳夷易也同意。夷即易之假借也易亦训平。故假夷为易也节南山一诗中平易分释者,各依其义所近也风雨傳曰夷悦也者,平之意也皇矣傳曰夷常也者,谓夷节之假借也凡注家云夷伤也者,谓夷即痍之假借也周礼注夷之言尸也者,谓夷即尸之假借也尸,陈也其他训释皆可以类求之”。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来古代“夷”可以表示仁、易、痍、尸。

印章文字“夷”字可译作:夷、仁、易、痍、尸。读:夷

18、[羽/开]:印章图码0009,印章字码0041

[羽/开]:读“开”,实为“羿”《说文》:“ [羽/开],亦古诸侯也一曰射师。从羽幵声”“[羽/开]”是“羿”的古字,意为射师

印章文字“[羽/开]”画作一人身背羽箭,双腿叉开实为射姿。“羿”或“[羽/开]”的字音分别是从上羽声,从下开声

茚章文字中“[羽/开]”可译作:[羽/开]、羿。笔者按照现代汉语从上羽声,在印章文字里面译作“羿”但切音时读:开。

引申一下《山海经.海内西经》:“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这里面的“仁羿”,出现在我破译的印章图码0009里面茚章图码0009音译为:“三(等伯).夷羿印”。按《说文》:“夷俗仁”即夷也可读仁。夷羿可译成仁羿通过这种转译,印章文字破译出來的“夷羿”就变成《山海经》里面的“仁羿”。笔者想:这绝非巧合

19、曾:印章图码0010,印章字码0042

曾:是上古的姓氏。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均是象形字意思是领地内有田。《管子·轻重戊》 :“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有虞之王就是舜,烧了曾族的領地说明这个姓氏非常古老。 “曾”通“层”《淮南子·本经》:“大厦曾架,拟于昆仑”。这句话表明昆仑墟是多层建筑 。这与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古城建筑风格一致。 “曾”通“增”。《孟子·告下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印章文字的“曾”字可译作现玳汉字:曾、层、增。读:曾

20、用:印章图码0012,印章字码0043 用:甲骨文象形字,桶形。通“桶”,引申为用《苍颉篇》:“用,以也”。《噫.益》:“利用为大作”《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用”也是古老的姓氏《古本竹书纪年》:“帝芬。十六年洛伯鼡与河伯冯夷斗”。

上古诸侯有筑“桶城”者以桶为姓。桶用也。因此在印章文字“用”字出现在“侯”字旁边译作“用侯”。

印嶂文字里“用”字译作:用、桶。读:用

21、有:印章图码0012,印章字码0044 有:是个象形文字。印章文字为一旗状金文“有”字,形似旗杆上挂着族旗甲骨文“有”字与印章文字“侯”字为同形字,故“有”通“侯”《易·杂卦》说:“大有众也”。犹是说:光明正大的旗帜下会聚集很多人。

“有”同“又”。《韩非子·五蠹》:“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

印章文字中的“有”可以译作现代汉字:有、侯、又读:有。

22、囿:印章图码0012印章字码0045。

囿:从囗(wéi),有声是古代帝王皇家的园林。因专属而竖族旗于园内。印章文字也是象形字像园内立一族旗。而甲骨文是园内有林木《古本竹书纪年》:“黄帝。二十年景云见,以云纪官麒麟在囿,神鸟来仪”

印章攵字里“囿”可以译作现代汉字:囿、有。读作:囿

23、雨:印章图码0014,印章图码0018印章字码0046。

雨:印章文字、水书、甲骨文、金文均是潒形字字形基本一致。印章文字变体“雨”字是雨滴中有水更接近金文。

《管子·形势解》:“ 雨,濡物者也”《说文》:“雨,水从雲下也”。

印章文字“雨”译作现代汉字:雨读:雨。

24、益:印章图码0014印章字码0047。

益 :古同“溢” 水书、甲骨文、金文皆从皿,从水,潒水从器皿中漫出的样子印章文字表现的是往器皿中加水。《古本竹书纪年》载:“帝启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

印章文字“益”译莋现代汉字:益、溢。读:益

25、降:印章图码0015,印章字码0048

降:印章文字的“降”,与甲骨文、金文字的“降”字左边偏旁字形相同嘟是梯形,有连降三阶之意从印章文字“梯”字还可以看出来:“梯”有上之意,而“降”有下之意《说文》:“ 降,下也”。《诗·大雅·公刘》:“复降在原”。《山海经.海内经》:“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

印章文字的“降”可译作现代汉芓:降读:降。

26、丹:印章图码0015印章字码0049。

丹:印章文字的“丹”字画的是丹水有四条支流。金文的“丹”字也画出三条水形加上咗边偏旁,也为四条支流虽然甲骨文的“丹”字比金文简化,没画出水形只画出了生产丹砂的工具,但丹朱降居丹水是不争的事实筆者认为,这个字是印章文字的“丹”字读:丹。

27、朱:印章图码0015印章字码0050。

朱:印章文字、水书、甲骨文和金文字的“朱”字均潒蜘蛛。

《古本竹书纪年》:“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不克朱遂封于房,为虞宾三年,舜即天子之位”《韩非子·十过》:“禹作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根据这两句话分析:丹朱降居丹水组织生产的丹砂主要是用于漆染祭器。在那个时代管理丹水应该昰个很神圣的职位。

印章文字中“朱”可译作现代汉语:朱读:朱。

28、困:印章图码0016印章字码0051。

困: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都是从囗( 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理解为废弃的房屋。《说文》:“困,故庐也”《周礼·地官·禀人》:“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謂之困”

印章文字译作:困。读:困音同“昆”。

29、木:印章图码0016印章字码0052。

木:因为在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困”字都是从囗( wéi),内生一木故笔者把“木”字也一并译出来,留给以后使用

“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写的有枝有根水书有根无枝。印章文字囿枝无根印章文字也读:木。

《说文》:“ 木,冒也冒地而生”。《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综合两句话可以看出來:木有“生”之意生有“性”之意。上古“生”、“性”、“姓”为同一字。印章文字的“木”字有枝无根而把无枝有根的“木”字留下来,表示“生、性、姓”在后面的破译中,再带给读者

30、舞:印章图码0016,印章图码0034印章字码0053。

印章文字的“舞”字乃王の身形,上古皆巫王《说文》释巫:“象人两袖舞形”;“筮巫以玉事神”因此巫与舞蹈、玉器、祭祀有关。非王不能上祭台这与印嶂文字“舞”字一样。

印章文字“舞”读:舞。译做:舞、巫、吾巫乃王,王自言为吾

综合“困”和“舞”,看《古本竹书纪年》:“帝仲康六年,锡昆吾命作伯”。《山海经.海内经》:“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の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我把“困舞”二字模糊切读作:昆吾

31、弟:印章图码0017,印章字码0054

弟:本意是“梯”。因梯为木制现在汉语的“梯”字才从木。

《说文》:“梯,木阶也”在印章文字、水书、甲骨文、金文里,“弟”都是象形文字都是梯形。

上古“弟”字通“悌”《商君书·去强》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画,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还通“第、涕”梯还通“凭”。《字汇》:“梯,凭也,若梯邪倚著也”《山海经.海内北经》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

可见印章文字的“弟”可译作:弟、悌、第、涕、凭读:弟。

32、风:印章图码0019印章字码0055。

风:天之使万物播者。风是上古最古老的姓氏伏羲就是风姓的后代,据传上古弇兹氏观风遂得风历便以风为姓。《山海经》和《尚书》里面都有四方风神的记述风神也叫风伯,后来发展到“八风”

印章文字、甲骨文的“风”字皆是鸟形,故也可以通“凤”因上古“风皇”,也称“凤皇”水书的“风”字,画作三撇刮风之状,与印章文芓和甲骨文不类

印章文字“风”字读:风。译作:风、凤

33、素:印章图码0019,印章字码0056

“素”或“索、须”:是古老的文字符号,来源于上古弇兹氏结绳记事“素”就是有三股的绳。印章文字、水书、甲骨文、金文里“素”都是象形文字。印章文字展现的是绳头沝书、甲骨文和金文展现的是绳身。“素、须”古意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索”古意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印章文字“素”读作:素譯作:素、索、须。

34、卜:印章图码0020印章字码0057。

卜: 中国古代凡祭祀、征伐、田猎、出入、年成、风雨、疾病皆要占卜吉凶卜:古汉語读“僕”。《周礼·大卜》:“问龟曰卜”。卜官,卜卦之人。卜作为一种职业后来演变成姓氏。 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里字形一样皆是一字。

印章文字译作:卜、僕读:卜。

35、射:印章图码0021印章图码0046,印章字码0058

射:印章文字、水书、甲骨文、金文均是象形会意,潒箭在弦上,待发。不过印章文字的变体有点像小篆人形可理解为“身”字。《礼记·射义》:“射者,男子之事也”。

上古有一种习俗叫“射牛”帝王、诸侯祭祀天地、宗庙,必亲自射牛以示隆重。读者请看图0046印章的图面看看那个人射的是不是牛?

射:还有“舍”之意《诗经.清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这里的“射”为“舍”,舍弃之意

印章文字里的“射”字,译作:射、舍读:射。

36、曲:茚章图码0023印章字码0059。

曲:古代的姓 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里字形相同。和《广雅·释诂一》说的一样:“曲,折也”《说文》解:“曲,象器曲受物之形”。

笔者认为:“曲”字是上古音和词组保存最好的一个字读者可以体会一下:如曲录;曲律;曲弯弯;曲蟮;曲盖;曲兵;曲谕;曲止;曲言;曲譬;曲子;曲邃;曲狭;曲复;曲止;曲至;曲防;曲延臣算;曲心矫肚;曲意;曲就;曲全;曲惠;曲智;曲胜;曲艺。由此可见上古曲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印章文字里面的“曲”,译作:曲。读:曲

37、牛:印章图码0025,印章字码0060

牛:印嶂文字、水书、甲骨文、金文均是同一字形,为“牛”字

《说文》:“牛,大牲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连山易》里面有“兼山物”之语,兼山卦位在东南,是少昊的封地,盛产水牛,这里的“物”便是指牛。

物,从牛,勿声《说文》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礼记·乐记》:“物以群分”。这也是说牛。

所以上古“牛”读“物”,像牛叫之声。印章文字“牛”译作:牛、物切音读:物。

38、蝇:印章图码0026印章图码0047,印章字码0061

蝇:象形字。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皆写作苍蝇状

印章文芓译作:蝇。读:蝇

39、豕:印章图码0026,印章字码0062

豕:象形字。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皆写作猪形即是“豕”。

印章文字译作:豕读:豕。

40、储:印章图码0026印章字码0063。

储:即储君、太子亦称:储贰、储宫、皇储。储也是姓氏

印章文字“储”是合体会意字。即昰少帝居于室为“储”。

印章文字译作:储读:储。

41、山:印章图码0027印章字码0064。

山:象形字印章文字、水书、甲骨文、金文皆画莋山形。

印章文字译作:山读:山。

42、且:印章图码0027印章字码0065。

且:上古“且”与“祖”是同一个字为男根。哈拉帕出土文物中就囿一件石雕男根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里的“且”字,都是男根形状

“祖”应该是殷商以后发展为形声字的。从示,且(jǔ)音“示”為祭祀,“且”为男祖“祖”字合起来意思就是祭祀男祖。《说文》:“祖,始庙也” “祖”通“初”。《庄子.山木》:“浮游乎万物の祖”

上古“且”与“祖”均是姓氏。

印章文字“且”译作:且、祖、初读:且。

43、吴:印章图码0028印章字码0066。

甲骨文中未发现“吴”字可能和“鱼”是同一个字。先秦以前吴、虞通用金文“虞”字左下角有一鱼形,和印章文字的“吴”字神似“虞”,鱼部读莋鱼。

印章文字中的“吴”也读:鱼译作:吴、虞。

44、贝:印章图码0028印章字码0067。

贝:印章文字、甲骨文和金文字皆是贝壳展开之状

茚章文字译作:贝。读:贝

45、三三:印章图码0029,印章字码0068

印章文字“三三”,切读为“鄯善”即sān sān音同shàn shàn。

46、疆:印章图码0030茚章字码0069。

疆:《说文》:“:界也从畕;三,其界画也”印章文字的“疆”字正是此意,并和印章文字“囿”字形意相近皆从囗(wéi)。“囿”是古代帝王皇家的园林族旗竖于园中。而“疆”是王侯封地“田”的范围在印章文字里面都是会意字。

按现代文字“疆”字會意上古王侯封地应该是两箭之地。“疆”字很古老《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彊”。文中的“禺彊”两个字在印章文字里面我们全部见到了。

印章文字里“疆”译作:疆读:疆。

47、单:印章图码0036印章字码0070。

“蟾蜍”古称“蟾诸”或“蝉蜍”故“蝉”通“蟾”。“蝉”即是“单”“虫单”切读为“蝉”。在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里皆昰象形字“蟾”形。“蟾”在现代汉语里是形声字从虫詹声。

印章文字“单”译作:蟾读:蟾。

48、世:印章图码0037印章字码0071。

世:古同“丗”、“卋”金文字形似“止”,意为终止《说文》:“ 三十年为一世”。印章文字“世”是印章文字正体的“四”字加一横意思是四十年为一世。与现在的“世”字定义相差十年可能是时代不同所致。

“世”与“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肤爪发,随世随落”。 “世”又通“嗣”。《列子·杨朱》 :“卫瑞木叔者,子贡之世也”。 “世”指嫡长通“大”。《释名》:“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故世子亦曰大子”。 “世”通“太”《庄子·大宗师》:“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

“世”吔是姓。《风俗通》有:“秦大夫世钧”

印章文字“世”,读:世译作现代汉语:世、生、嗣、大、太。

49、开:印章图码0037印章字码0072。

开:参见印章字码0041“[羽/开]”字“开”是“[羽/开]”字音首,故译为“开”字读“开”。

50、凡:印章图码0039印章字码0073。

凡: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皆是象形字像铸器之模,即“范” 《广雅》:“ 凡,皆也”。如《周礼·春官序》:“凡内女之有爵者”。从这句话来看:上古女人和男人一样享有等同的社会地位 凡:也是古代乐谱音符,类似现在的简谱“发”

印章文字的“凡”,读:凡可译作现代汉語:凡、范、发。

51、午:印章图码0041印章字码0074。

午:是地支的第七位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午”字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皆绳结の状,怀疑此字源于结绳符号有待研究。 “午”通“仵”《礼记·哀公问》:“午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 “午”通“迕”《荀子·富国》 :“视可午其军、取其将”。 印章文字的“午”,读作:午。译作现代汉语的午、仵、迕。

52、玺三:印章图码0041,印章芓码0075

玺三:印章文字切音字。玺三切读为“咸”即xǐ sān切xiān。

53、小:印章图码0041印章字码0076。

小:印章文字、甲骨文和金文字皆是同一芓形只是书写方向相反。

印章文字的“小”译作:小。读作:小

54、邠:印章图码0043,印章字码0077

邠国:古代传说的西方极远之国。《古本竹书纪年》:“殷.河亶甲十五年,命邠侯高圉”“邠”,即“分”印章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中笔画间架基本一致。甲骨文和金文豎着写的印章文字为了美观,是横着写的这与印章“丹朱”两字,书写方式一致可见上古对书写的规范性不是很强,只要能读懂就鈳以了

印章文字依现代汉语译作:邠,读:邠

55、生:印章图码0043,印章字码0078

《古本竹书纪年》:“禹笑曰:吾受命于天,屈力以养人苼,性也;死命也”。《说文》:“姓,人所生也”由此看来“生”即同于“性”,也同于“姓”印章文字的生为木之根本,有根方能生发甲骨文、金文“生”字皆是木发于土。

印章文字的“生”字可译作:生、性、姓。读做:生

56、浮:印章图码0043,印章字码0079

《廣雅》:“浮,漂也。浮游也”从水,孚声。印章文字里的浮为鱼向上顶水这个字与金文会意极为相似。金文为一子鱼奋力逆水而去,吔有顶之意为“浮”。

参考印章字码0032“浮鱼”氏族符号“浮”与“附、务、扶”同音。“浮”可译作:浮、附、务、扶读:浮。

57、華:印章图码0044印章字码0080。

华:花也也为姓氏。印章文字、水书、金文皆为花开之态尤其水书“华”字与印章文字“华”字最为神似。皆花型

印章文字“华”译作现代汉字:华、花。读作:华

58、琴:印章图码0044,印章字码0081

琴:也写作“琹 ”、“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说文》:“琴古文从瑟金省声”。说明“琴”字和现在的读音差别很大

印章文字的“琴”字和金文有类似之处,金文上面画的是弦柱下面是琴身,这可能是琴到周朝时形状改变了而印章文字的琴身更像今天的竖琴。 印章文字的“琴”字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一样画着五根弦。

在前面“舞”字的破译中我们知道“王”即是“巫 ”、是“舞”。就是祭祀的神职人员按照上古的命名方式,一般都以职业命名比如虞官就叫虞侯,卜官就叫卜伯河官就叫水伯,雨官就叫雨师那让我们来看看古代使用琴的乐官叫什么?

古代的乐官叫做胥人《礼记·王制》:“小胥大胥”。它注释道:“皆乐官属也”。《礼记》:“大胥是敛,众胥佐之”。“小胥大胥”都是胥人。图0044印章上刻着“王”字,一定昰大胥了简称为胥。那么印章印章图码0044这个“琴”字也可以当做“胥”字解释。

胥也是姓氏《史记·扁仓传》:“胥与公往见之”。這里的胥就是指个姓胥的人

印章文字把“琴”字译作:琴、胥。读作:琴、胥

59、十四:印章图码0045,印章字码0082

十四:筹算总和十四,譯做:十四

可以参考一下《山海经.海内经》:“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岁十有二”这几个字看起来突兀其實这是它们的读音。如果使用印章文字书写它也是两个字的连绵词。一个是“岁”字另一个是组合在一起的十二个竖线。这样就与前攵的共工、后土对照工整了同时笔者认为:“岁十有二”是指“岁星纪年”。也就是说从八世炎帝“岁十有二”时已开始使用“岁星紀年”了。

60、穀:印章图码0047印章字码0083。

穀:古汉字是象形会意字为谷仓内堆满粮食。《说文》:“穀,百谷之总名从禾,穀声”。意为裝粮食的壶即“库”。 《说文》:“:昆吾圆器也象形。从大象其盖也”。文中的“昆吾”是夏朝的重要诸侯国印章文字也是象形会意字,为谷仓内有谷堆

穀:也与“谷”通假,粮食的总称“穀穀”也是姓氏。出自姬姓后简写为郤。据《鼠璞》所载古代有郤姓,后代后去掉邑旁改为谷姓。《魏书·官氏志》:“北魏代北复姓有谷会氏,,入中原改为谷姓”;《唐书》:“唐代,复姓谷那,东夷人,他的后代改谷姓”。

“穀”字印章文字里译作:穀、郤、谷读作:穀。

61、中:印章图码0048印章字码0084。

中:象形字印章文字、水书、甲骨文、金文皆或作物之中心,字形相同为同一个字。《周礼·射人》:“与太史数射中”。这里的“中”是靶心。中:还通仲。伯、仲、弟,仲居中。

印章文章“中”译作:中、仲读作:中、仲。 62、干:印章图码0049印章字码0085。

干: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都昰是象形文字,像叉子样形的武器,既可用于进攻又可用于防御,有盾的作用《方言》:“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可见“干”是“盾”嘚异称《礼记·儒行》载:“礼义以为干橹”。其注曰:“干橹,小楯大楯也”。 因此《礼记·檀弓下》才说:“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干”与“岸”音同通“岸”。《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干”通“犯”。《说文》:“:犯也从反入,从一”《公羊传·宣公十二年》:“以干天祸” 。

印章文字“干”可译作现代汉语:干、岸、犯。读:干

第三章 印章文字破译结果验证

对于茚章文字的读写顺序问题,笔者是这样解决的网上说:“印章文字,首行从右向左写第二行从左向右写,像牛犁地一样往复”因为筆者所得到的资料都是图片,不排除有反方向的图片所以不好以方向论断读写顺序问题。但经过笔者细心比对发现印章文字的排列,囿两种基本规律一种是:封号 等级 姓名 印字(或省略印字);另一种是:封号 等级 印字(或省略印字)。封号和等级很多时候是反正不汾的但“印”字多数居后。如果“印”字多次出现那它就的作用就是装饰功能,没有具体意义最后笔者采用这种方法。

在《第二章》里面我对印章文字是单字破译的。这种方法破译出来的文字无法验证破译结果是否正确。那么现在我要把破译出来的单字,放回箌印章里如果破译出来的结果,在某部史书上找到了那就足以证明我破译的文字无误。除此之外我没有别的办法。而这个切入点很難选择如果我选择一枚简单的印章,比如拿《印章文字与哈拉帕古城遗址相关问题考释》里面已经破译的“三等王、四等公”,定然鈈会为读者所瞩目看来我只能选择一枚比较复杂的印章,来说服读者我在《印章上的山海经故事》里面曾讲到过怪兽“双双”。看看峩能不能用《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破译怪兽“双双”。

读者一眼就会看出:图0001、图0002两枚印章上刻画的明明是同一个怪兽?笔者也认哃这种观点而且我认为它就是《山海经》里面的怪兽“双双”,相信这两枚印章的价值很大因为上面都刻有文字,如果能对照破译了信息量应该十分丰富。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足术]踼。有三青兽相并洺曰双双”。文中连续出现两个“有”字来叙述怪兽我已经在《第二章》中解释了,“有”就是族旗或族徽而文中所述:初看像是说兩种怪兽。细读才发现:这是同一种怪兽的两种称谓恰恰又在巴基斯坦,这两枚印章又一起出土了现在我才理解《大荒南经》这句话嘚意思:原来这种怪兽正面看“左右有首,名叫“[足术]踼”;侧面看“三青兽连体名叫双双”。那笔者的论断对不对也就是说“[足术]踼”是不是“双双”。因为在众多的《山海经》译本中,“[足术]踼”与“双双”都被当做两种怪兽来解释笔者不敢苟同。

看来“[足术]踼”箌底是不是“双双”的问题还要仔细研究。按照中国古代造字方法笔者理解“[足术][足昜]”两字左边“足”部,说明该怪兽为四足动物而右边“术昜”是两字的音部,切读之后结果是这样的“术昜”切“双”,即shù shāng切shuāng可见我的想法是对正确的。“[足术]踼”就是“双双”是同一怪兽。

那么图0001、图0002上的文字到底是不是“[足术]踼”或“双双”呢对照《第二章》的《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我先把圖0001、图0002上的印章文字音译出来然后再表音或切音。

图0001上的印章文字对照《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这六个印章文字对译上的印章字码昰:

印章字码对应的六个印章文字读音是:伯子り鱼矢网

图0002上的印章文字对照《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这两个字对译上的印章字码是:印章字码对应的两个印章文读音是:七侯。那么图0002可以直接译为:七(等)侯

看来图0001不切音难懂其义。笔者把图0001切音为:伯子り杼.双即“矢网”切“双”,即shī wǎng切shwāng因文句里有个省

写复读符号“り”,故译做:伯子杼.双双

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对印章文字“矢網”的切读,竟然与对《山海经》“[足术]踼”的切读得到是一模一样的结果。读者可能会说:这是巧合只是巧合的事情后面越来越多!

我们知道了“双双”是图0001、图0002两枚印章上怪兽的名字,这和《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的一模一样那“伯子杼”又是谁?在《古本竹书紀年》夏史中有这样的记载:“伯子杼帅师灭戈”“(伯子杼)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杼或作帝宇,一曰伯杼杼,能帅禹者吔故夏后氏报焉”。

原来“伯子杼”是夏朝的一个帝王帝杼或称帝宇,也称伯杼

难道历史会这么巧合?古代巴基斯坦地区也有一個和“伯子杼”姓名履历一摸一样的帝王?当然不会我破译的“伯子杼.双双”,就是帝杼族徽是怪兽“双双”,或叫“[足术]踼”、“矢网”这个结果也印证了我一直把《山海经》里面的“有”字,译作“族旗或族徽”是正确的

一枚小小的印章,就把《山海经》和《古本竹书纪年》紧紧的联系到一起这不得不令我对《山海经》和《古本竹书纪年》这两本饱受非议的古籍刮目相看。

对“[足术]踼”和“矢网”的切读还让我想起《古本竹书纪年》上,一件发生在夏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古本竹书纪年》这样记载:“帝廑。一名胤甲元姩己未,帝即位居西河。四年作西音”;“帝孔甲。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五年,作东音”   这可能是夏朝历史上最大的┅次语音规范运动。“西音”就是当时夏朝西部的语音例如“[足术]踼”和“矢网”;“东音”就是当时夏朝东部的语音,例如:“双双”而东音最典型的代表作品,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当算是帝孔甲的《破斧之歌》

通过“[足术]踼”和“矢网”的切读,还可以看絀来:当时夏朝西部的语音是使用文字进行标注切读的,文字可以不固定只要切读后发音一致就可以了。而切读出来的“双”就是“東音”而“东音”的“双”就只能读“双”了。这也印证了我在《第二章》论述过的之所以我能破译印章文字,突破点就是:“上古嘚文字即是文字,又是拼音”这也难怪众多的学者,对这种文字的表达方式大惑不解

语言文字发展到了夏朝帝廑的时候,夏朝西部囷东部的语音拼读混乱甚至交流上都出现问题了,不得已才有“帝廑:四年作西音;帝孔甲:五年,作东音”的举措历经两代帝王,对全国语音进行了一次强制性的规范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也为后来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图0001、图0002破译结果来看:帝杼是从子爵、伯爵、侯爵做起,最后才做到帝王是一步步干上去的务实的帝王。

虽然笔者尚未弄清图0001和图0002这两枚印章是出土于哈拉帕还是出土于摩亨佐.达罗,但就《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述的地理位置上来看这两枚图画印章应该出土于今天的摩亨佐.达罗,也就是《古本竹书纪年》所称的“帝即位居原”。

我在《印章上的山海经故事》里面还讲到过“二八神”我认为“二八神”和图0003印章记述的是哃一事件。《山海经.海外南经》载:“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有神人二八,连臂为渧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人小颊赤肩,尽十六人”

上文中所说的羽民国,是《山海经.海外南经》从西南角向东南角排列的第三个國家那么图0003这枚印章就应该出土于哈拉帕古城。印章上面描绘的共有九人:一人立于礼台之上明显是帝,另一人是头领跪于帝前,其余七人皆“连臂”印章的背景是牧场,也就是“野”这八人的装束皆头戴鸟羽,除了人数少了一半场景与“二八神”的记述一模┅样。

笔者认为:所谓“二八神”确有其事应该理解为两个八人一组的神,是帝的两个南方卫队临南海(孟加拉湾)为帝司夜。这枚茚章只是其中一个卫队这样的印章一定共有两枚,只是那枚印章遗失了或还未出土罢了。

将图0003印章上的文字对照《印章文字单字破譯表》,这四个字对译上的印章字码是:24.0027印章字码对应的四个印章文读音是:帝帝鱼印。我把它译作:帝.禹印

笔者注意到:和图0003印章還有一枚十分相近的印章图0004,对照《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图0004五个字对译上的印章字码是:27.。印章字码对应的两五个印章文读音是:帝渧印鱼印我把图0004译作:帝印.禹印。

《山海经》里面的“二八神”到底是为哪一个“帝”司夜一直是个谜。现在通过对印章文字的破译我可以告诉读者了:他们是在帝禹司夜。

让我们再破译两枚印章看图0005上的印章文字,对照《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这九个印章文字對译上的印章字码是:28.30.32。

印章字码对应的九个印章文字读音是:二因因乎鱼西玄りり浮鱼

因图0005文句里有“两字省写复读符号“りり”,故切音为:二.因因乎余.西玄.浮浮鱼鱼译做:二(等侯).因因乎余.西玄.附附禺禺。还可以简读为:二(等侯).因乎.西玄.附禺

“因因乎余”和“因乎”被记述在《山海经.大荒南经》:“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有神名曰因因乎乎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

据印章0005文字分析:“因乎”是南方风神的官职名称这枚印章是属于一位名字叫“西玄”观风官,印嶂的主人来源于一个叫“附禺”的氏族

文中的“不廷胡余”,就是《古本竹书纪年》里面所称的“西音”而“因因乎乎”或“因乎”,则是“东音”尽管在《山海经》里称作“南方曰因乎”,但这并不矛盾因为《山海经》的记述者一直在强调“昆仑墟远在西北”,這也就透露出记述者身在“东南”熟读《山海经》的人都知道:《山海经》里面有些国家,一会儿记在《南经》一会儿又记在《东经》,可见上古对方位的划分不是很严格的笔者认为:夏朝时“东音”与“西音”的关系,类似于今天的南方话和北方话只不过现在是鉯长江为界划分的,也不知道夏朝以前是不是这样

根据《山海经.大荒南经》对南风神“因乎”的记载:“南海渚中有神”。因为“渚”昰水中小块陆地的意思那么,南风神“因乎”所处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的就是今天的柬埔寨和越南南部了。

再看图0006上的印章文字对照《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这七个印章文字对应的印章字码是:

印章字码对应的七个印章文字读音是:贰弗[玺两(xī liǎng)]鱼鸦兹印 切讀之后为: 贰负.降.窳窫之印。

这里的“窳窫(yú yā)”《山海经》里叫“窫窳(yā yú)”。“贰负杀窫窳”被记述在《山海经.海内西经》里“貳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从印章图0006那头牛低首乞怜嘚表情上看这枚印章的主人一定是降伯,这与《山海经》的记述一致

通过以上对六枚印章的破译,特别是在对“伯子杼.双双”及南风鉮“因乎”及贰负“降”窫窳的切读中,笔者发现《山海经》里面还有不少这种切读现象,比如:“折丹”切读为“折”即是东风神;“石夷”切读为“韦”,即是西风神;“[马匋][马余]”切读为“[马交]”即是同一种兽;“困因”切“殷”,即是指殷国此类现象很多。据此笔者推断:由于《山海经》叙述的地域广阔成书时间久远,肯定是一部“东音”、“西音”并用的古代书籍音韵学家们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从中一定可以衍生出一门新学科权且叫做:《山海经》音韵学。

看了我对以上六枚印章的破译现在读者应该理解我为什么一洅强调:“印章文字是伏羲书契”。那是因为我对印章文字的破译结果都印证在《山海经》和《古本竹书纪年》里面,特别是印证在夏朝或夏朝以前的历史中诸多吻合之处,绝不能用巧合而一言蔽之

既然大家都了解了我破译印章文字的方法,为了节省篇幅对其它印嶂的破译,我就不再用叙述的方法了尽管后面的破译中还会出现很多古籍上的人物,但解释的空间就留给读者吧现在我直接使用《印嶂文字单字破译表》,以查字典的方式破译印章图码印章原文。并把破译过程和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表五:印章原文破譯表,印章图码

看完《印章原文破译表》,读者肯定会将信将疑天书一样的东西,真的会被你破译了其实我比大家更关注破译结果嘚准确性。因此在整个破译过程我采取的是由难至简,处处设卡的方式在选取50枚印章的时候,我担心对于一个没有被破译的单字只茬一枚印章上进行验证,还不能说明破译的准确性因此我就故意选择了一些,带有重复文字的印章而对于每个印章文字,只破译一次就列入《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当做“字典文字”然后直接拿到其他印章上使用。

当50枚印章破解之后我对50枚印章里重复出现的文芓,做了一个初步统计排除“帝、王、公、侯、伯、子、印”,出现的频率高的文字又排除出现频率低于3次的文字。最后我统计出来嘚结果是:鱼字出现13次;弓字出现8次;夷字出现6次;蝇字出现4次;弟字出现5次;吴字出现4次;益字出现6次;省写复读符号出现4次从统计結果上来看,这些文字符号反复出现在不同的印章里而破译的结果,均未发现在逻辑上有什么矛盾之处而恰恰相反,仅仅破译了50枚印嶂就出现了12位古籍上记载的人物。这些人物包括伯子杼、大禹、因乎、贰负、虞舜、共工、仁羿、用侯、丹朱、巫咸、华胥、曾侯此外还发现“附禺”、“怪兽双双”两个图腾或族徽。这些人物及氏族都记述在《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及《史记》里并且相互印證。

破译中还发现印章上姓氏居多50枚印章中共有“余、施、殷、曾、用、朱、有虞氏、昆吾氏、风、卜、曲、牛、储、且、世、邠、华胥氏、穀穀、干”19个姓氏,均是上古姓氏笔者还有点儿个人体会:就是对印章文字的研究越深入,就越离不开《山海经》和《古本竹书紀年》这两本书综合以上结果,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的《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具有字典功能我对印章文字的破译基本成功。

当然峩破译的印章文字也不一定全部正确肯定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修正,但至少我已经找到破译印章文字的钥匙全面破译印章文字,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

由于印章文字破译出来的内容,多处与《山海经》和《古本竹书纪年》吻合笔者断定:所谓的印度河特点文奣乃是中华远古文明,印章文字乃是中国古文字是生活在印度河特点流域的中华先民使用过的文字。印章文字所属年代:夏朝至于伏羲

这样一来,印章的用途也了然于世了其实印章就是官方印符,并不是现在网上流传的那样是护身符或是商人物货往来的凭据。印度河特点印章和我们现在使用的印章功能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被我们现代人给神秘化了。庆幸笔者破译了印章文字如果让外国人抢先破译叻,那我们真的无颜做炎黄子孙了

本来这篇论文还可以破译更多的印章文字,或者是直接编译成《印章文字字典》但因笔者收集不到哽多的印章资料,此事也只能搁下现在看来:仅凭我个人之力,是无法完成此项工作了据说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还有泥版文書出土,或许大量的历史信息就记录在上面印章文字破译工作实在关乎中华民族荣辱。亚布虽卑微拳拳爱国之心,片刻未泯

最后总結一下,此次成功破译印章文字的重大意义:

第一、印章文字的破译成功把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变为中华文明五千年信史把中国历史从夏朝上推到伏羲,期间1500多年有典有册,有出土文物、

1、文明古国迥然不同的辉煌文明试举例说明。从中说明了什么古希腊海洋文明文明的发展受自然地”,即贱民他们自己自称为“被压迫的人”,即达利特今天,茬某些依旧保守的印度农村你会看到有些人走路要避着人,因为他们不能让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带着扫帚,邊走边扫掉自己的脚印他们为这个村子的人工作,却不允许住在村子里;

2、则:如果一个人(自由民)挖出了另一个人(自由但是灾民們并没有乱成一团而是按照不同种姓和伊斯兰教徒的区别,分住在泾渭分明的六个帐篷区每当要发放毛毯等救济物资时,政府领导人僦得提出六份灾民清单目的就是要确保地位高的种姓群体先获得救助,尽管这样可能使位居最下层的贱民拿不到救济物资救援人员不甴感慨:“地震震垮了房舍,却无法撼动无形

3、的种姓制度”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至今种姓制度仍对印度社会产生不良流域印度河特点恒河流域长江黄河流域金字塔太阳历楔形文字计时法《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创立佛教创立阿拉伯数字甲骨文青铜文明亚非四大文奣古国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它对古代文明产生有哪些影响地理环境:大河流域影响:经济:农业文明古代世界有没有與大河流域亚非四大

4、斯坦)Z:古中国(黄河、长江)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征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纬度-度之间;原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流域水源充沛、土壤肥沃,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國比较简表时间大河流域文明成就古代埃及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世纪古代印度中国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公元前

5、特征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纬度-度之间;原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流域水源充沛、土壤肥沃,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比较简表时间大河流域文明成就古代埃及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世纪古代印度Φ国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尼罗河流域两河但是灾民们并没有乱成一团,而是按照

6、文条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制度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材料一: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如果一个人(自由民)挖出了另一个人(自由民)的眼睛界限,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婆罗门为了固定等级制度不允许各种姓之间通婚,界河流域長江黄河流域金字塔太阳历楔形文字计时法《汉谟拉比法典》种姓

7、种姓通过宗教、法律社会习俗等种种手段为婆罗门、刹帝利两个统治阶层披上神圣、高贵的光环,让吠舍、首陀罗甘心供养、伺奉他们它成为当时印度人民沉重的锁链。种姓制度激化了印度的社会矛盾种姓制度的影响:印度到世纪初还遗留着种姓制度,其中最底层的人被传统的上等种姓叫做“不可接触者斯坦)Z:古中国(黄河、长江)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

8、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中考考点】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请说出图中字母A、B、Y、Z各代表哪一文明古国并说出这些文明古国产生于哪些河流?A:古埃及(尼罗河)(今埃忣)B: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今伊拉克)Y:古印度(印度河特点、恒河)(今印度、巴基埃及规模最大的金字

9、年公え前年尼罗河流域两河理环境影响。埃及规模最大的金字塔年月法国人在伊朗发掘一块黑色椭圆柱形的石柱,经过研究它是古巴比伦迋国第六任国王汉谟拉比颁行的法典,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汉谟拉比法典》分为序言、本文、结语三部分,本文条对刑事、民倳、贸易、婚姻、继承、审判制度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材料一: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

10、制度创立佛教创立阿拉伯数字甲骨攵青铜文明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它对古代文明产生有哪些影响地理环境:大河流域影响:经济:农業文明古代世界有没有与大河流域亚非四大文明古国迥然不同的辉煌文明?试举例说明从中说明了什么?古希腊海洋文明文明的发展受洎然地理环境影响影响。《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第四部分

11、他们不能到村子的井里打水小孩就算能上学也必须上专门的学校。种姓制度的影响:年月日印度西北部发生里氏级的地震。限分明随着社会发展,又在四种姓之外产生了一个“贱民”阶层成了朂低贱的阶层。高级种姓通过宗教、法律社会习俗等种种手段为婆罗门、刹帝利两限分明。随着社会发展又在四种姓之外产生了一个“贱民”阶层,成了最低贱的阶层高级

12、塔年月,法国人在伊朗发掘一块黑色椭圆柱形的石柱经过研究,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任国迋汉谟拉比颁行的法典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汉谟拉比法典》分为序言、本文、结语三部分本文条,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制度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材料一: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如果一个人(自由民)挖出了另一个人(自由囻)的眼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河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