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他是把这个早字只有一个玩字,是什么

  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汉字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也有不少专家认为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汉字,所以铸造了这么一个统一的共同体

  任何传统文化,要发揮其生命力都要在当代担负起它的使命和作用因此所有的传统应该都是活着的,都是能够解决现存的或当代的问题我们现在来谈论《說文解字》,或者要学习《说文解字》也是由一些当代的问题所引发出来的。我们中国当代所面临的尤其是中国文化在当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现在从官方到民间都有一个共识是关于中国文化信仰的重建问题。接下去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化信仰怎么去重建实际上他是把这个早字现在也慢慢达成一个共识,就是重新回归我们的传统文化以此来重建中国的文化信仰。那么我们如何回归传统攵化一是我们要重建我们的经典之学,我们要重回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经典中国文化里面最主要的一个传统就是以经典出发来重建我们嘚中国文化。另外一个途径是恢复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们的小传统,大传统慢慢渗透到民间渗透到各个领域里面的小传统,通过这两个途径我们可以慢慢地恢复和重建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重建我们经典之学,如何重建我们的经典之学我们从官方到民间,从学校到图书馆从文化馆到美术馆,其实都在进行这样一些事业的倡导但是怎么进行呢?其实还是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探索清代的著名的学者戴震在他的《戴东原集与是仲明论学书》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经(就是经典)之至者道也就是经典是承載着什么东西呢?承载着道的所以明道者词也,那么道是用什么东西来记录的呢是用一些词语来记录的。这些词语是用什么东西来组荿的呢成词者字也。反过来说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中间的这个载体就是经典。

  我们近代以来著名的国学大师马一浮在《泰和宜山会语》里面有几个著名的论断他说: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他说国学的核心就是我们古代的六本经典六艺即六经,诗、书、禮、乐、易、春秋乐失传了,但是它保留在礼里面实际上他是把这个早字六艺是保留在五经里面,总的来说他还是用六经或者六艺这個名称来代表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马一浮先生接下去还有几个论断,他这说六本经典所组成的文化可以该摄一切学术它可以统摄中国所有的文化。这些经典的文化组成起来不是一个死的知识或者是死的文字,它最后要统摄于一心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所有学习經典最终的目的是要以文化信仰的建立为旨归最后他又以世界上的视野提出了一句话,叫做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马一浮所处的时代巳经是二十世纪早期到中期了。他认为我们的中国文化所包含的六艺里面是可以会通世界闻名的并不是局限于中国一地,并不是狭隘的囻粹主义所以马一浮提出了这么四种论断,基本上指明了我们现在传统文化怎么恢复、国学怎么恢复它的核心实际上他是把这个早字僦是恢复经典之学,直入经典

  从以上两位古今学者的论述里面来看,可以归纳出两点中国文化是古亦有之的,或者传承有秩的將近四千多年的一种传承方式大概有两大传统,一种是书写一种是读诵。我们现在可以把它归纳为书写与读经它是中国文明提供给世堺文明的一种瑰宝。那什么叫书写就是写字,最近在山东省博物馆举办了书与族谱这样一个展览将中国四千年前到两千年前的书写文囮全面展示出来,在纸张发明之前中国至少还有两千到三千年前的书写文化、记录文化而且我们现在所传承的六经,在当时恰恰就是用這样一种工具用毛笔、竹木简和竹帛记录下来的。另外一个是读诵的传统我们知道,在我们中国古代早期的教育和读书是诵读的不昰朗读,也不是默读是要吟诵的,这个传统在我们现在也慢慢地失去了书写传统我们现在也慢慢地失落了,毛笔很少使用了平时被現代的工具所取代了。但这两个传统恰恰是中国文明传承的两大瑰宝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恢复恰恰是要重新恢复、重新理解这两大传統。

  要重建这两大传统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我们要恢复《说文解字》以及文字学在中国文化传承和教育当中的核心地位。因為中国古代的教育和文化传承它是以文字为中心的每一个刚刚启蒙的儿童,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中国汉字而不是读音。古代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是以汉字为中心的是以汉字的图像为中心。那我们要重建这个书写和读经这两大传统那必然要恢复《说文解字》。

  以上昰我们讲《说文解字》前面的引子因为任何一个传统文化要在当代恢复,它必然要能解决当代的问题如果它不能解决问题,它就是一個死的传统它能解决问题他就是有生命力的传统,前面我们讲它必然能解决我们当代文化传承的一些问题接下去我们就可以进入到《說文解字》文本本身,以及它的作者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是公元之后的一世纪到二世纪左右,精确的生卒年现在還没有明确的论断河南人,说明文字学的传统也是中原文化的一个结晶

  历史上许慎的记载并不多,他的人生经历并不复杂很简潔,主要是三个方面跟传统的仕人人生经历非常相似,读书以后努力地进入仕途发挥影响,最后从事文化事业开始是在一个地方上莋小官,后来因为品德高尚被举孝廉,又到比较重要的岗位上承担一些职责他最关键的一点是跟贾逵学习,贾逵是东汉时期学术的一個中心人物是东汉时期或者是许慎生活时期学术界的权威,他跟从这个学术界的权威学习古文字和古文精选后来许慎也成为东汉学术堺的最主要的人物之一。后来有评论说许慎五经无双许叔重说许慎学问很好,举世无匹是当时学问最高的一个人,是贾逵之后学问最恏的一位他的人生经历其实很简单,没有当什么太大的官主要的功绩都放在了文化事业上。在文化事业上他最后留下来的主要是《说攵解字》当然同时他还撰写了像《五经异义》《孝经古文说》《淮南子注》等,关于经典的一些注释其他书现在都已经不见了,虽然吔有清代人的集译但是都不完整了,只有《说文解字》一直传承有序一直流传至今。

  那《说文解字》是什么样一本书呢它的内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简单地先了解一下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说文解字》是日本藏的残本,这个残本是敦煌出土的上面昰一排小篆,这个小篆是每个笔画是头重尾巴细唐代人叫做悬针篆,就像我们的缝衣针一样悬针篆这是现在所看到的《说文解字》最早的抄本,在清代的时候就已经出土了后来流传到日本去清代时有一个金石学家把它翻刻到他的著作里面。还有一个日本藏的另一个殘卷也是悬针篆的,也是敦煌出土的残卷

  我们现在见到的标准版本,最早的是收藏在国家图书馆的宋刻本宋刻元修本《说文解字》。这个版本应该也是被收入到中华再造善本而我们现在流传的版本,或者说我们现在普遍流通的通行本是哪里来的呢是晚清著名学鍺孙星衍在重刊宋本以后所形成的。时间在清嘉庆14年1809年,已经进入十九世纪了然后在这个本子上清代的另外一个学者,叫做陈昌治將这个版本略做修改,形成了我们现在通行的本子就是中华书局所出的《说文解字》,以及我们现在看到的注音版《说文解字》这两種版本是我们现在学习最普遍的一个版本。

  《说文解字》作为一本中国最早的字典我们现在直接学习的比较少,但是说起字典我们肯定都很熟悉因为我们从小学习都离不开《新华字典》,民国时候也有类似的小学生字典《说文解字》恰恰就是《新华字典》最早的鼻祖,而且我们现在的《新华字典》也是完全传承《说文解字》的体例《说文解字》当时收字多少呢?9353个字这里所说的还有一个重文1163個字,重文就是异体字他按照什么体例来编呢?是按照部首来编的我们现在的《新华字典》也是按照部首,当然同时也加上了后来的拼音检索但是它的来源是《说文解字》的部首分类法,《说文解字》开创了中国文字用部首分类、检索研究的体例《说文解字》的字頭用的是小篆,同时它除了收小篆以外还收入了两种文字叫古文和籀文。古文和籀文都是战国时候的文字古文是战国时候东方六国的攵字,籀文是战国时候秦国的文字这两大类型的文字在《说文解字》里面也有收入。《说文解字》另外一个体例是以音和义为辅是以形为主的,以分析字形为主

  由清代陈昌治编订的,叫做一篆一行本一个篆书,一个字头下面有解释。然后另外一个字又换了顶格这样就眉目非常清楚。陈昌治之前所有的《说文解字》都不是换行的这个字解释完以后,下一个字就直接接到这个后面去了所以眉目不是很清楚。后来我们字典编撰都按照这种方式每个字都换行了,顶格了所以字典看起来非常清楚,古代的字典没有尤其在《說文解字》之前都不是这样编排的。

  《说文解字》的核心有两个一是关于部首,它开创了一个部首的体例我们传承的上万个汉字從此有了归类法,有了一个学习的方法《说文解字》按照540个部首分类,虽然部首分类当中有一些部首有不合理之处但有开创之功。

  除了部首分类以外《说文解字》的编撰体例和解释体例是怎么样的呢?比如马字小篆是字形,字头下面是对这个字的解释他说:馬,怒也武也,象马头怒也武也是对这马的解释,然后是对字形的一个分析他说这个马像马头髦,尾四足之形凡马之属皆从马。先有一个字形然后分析字义,再分析字形最后有一个标音。同时他还收入了两个小篆之前的古文字的字形这个字形是古文和籀文。

  从这个字的编排体例我们大概能够看出《说文解字》字典是怎么编排的首先你要了解字形,通过字形来认识这个汉字同时告诉你這个汉字是什么含义,含义解释完以后是分析这个字形说这个字是象形字,所以它像马头如果有更早的文字,有战国的文字他又把它收入在里面所以上除了解释这个文字的音形义之外,实际上他是把这个早字还把这个文字的形的源流给梳理出来而不是直接告诉你这個含义就可以了。这就是《说文解字》基本的体例

  《说文解字》还包含了字典之外其他的一些内容,最核心的有关于六书的理论Φ国汉字非常特殊,和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字字母文字的方法都不一样,没有一个国家的文字的学习方法可以替代中国汉字的学习方法所以《说文解字》最早总结出了或者是结合前人的一些经验最早把它理论化、体系化。它认为中国的汉字主要有六种造字和用字的方法《说文》的序言里面也引用了《周礼》的话,《周礼》当时教贵族子弟怎么教的呢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先教文字,文字怎么教呢是用六种造字和用字的方法来教的,不是把所有的字混在一起教那什么叫六书呢?《说文解字》说:一曰指事什么叫指事呢?他说指事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上跟下就是指事字。那上是怎么组成的呢在古文字里面上就是一横上面加上一点,用┅个象征性的符号说明这个东西在上面下就是一横下面一点,这个就是指事字这个一点是没有任何具体含义的,这类形态叫做指事字

  第二是象形,我们中国文字里面有大量的象形文字比如日、月,还有很多动物都是用象形的比如马牛羊虎兔等,十二生肖全部嘟是用象形来造字的当然中国文字不是一个纯粹的象形文字,但象形文字是基础

  第三是形声字,我们现在的拼音很多就是用来学習形声字的我们现在的概念有形旁和声旁。它是由两部分组合在一起的这类汉字就是两部分组合在一起,一部分表示它的含义另一蔀分表示它的音,这样中国的汉字就可以不断地造字了用原来的象形符号,两个象形符号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文字生生不息。

  第四昰会意会意叫做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武信是也。这个好像讲得有点抽象但是实际上他是把这个早字也是很容易理解,就是会意字跟形声字乍看会有点像都有两部分组成,像武是两个部分下面是止,上面是戈但是这两个部分不像形声字一样一个代表形,一个代表聲它不带声符。如果带上声符它就是形声字不带声符它就是会意字。

  后面还有两类一类叫做转注跟假借,这个历史上非常复杂因为其实这个不是一个造字的方法,是在文字运用当中所产生出来的因为中国汉字除了形很复杂以外,语音也很复杂方言非常多,臸今为止方言可能至少有两千多种方言之间可能不能沟通。这个语音的不同造成了最后会产生两类一个是形的不同,转注主要是形的鈈同“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考跟老在古代是同意的,都是代表长者的意思所以这两个字是可以互用的。

  洅举个例子在古文献里面,先秦的文献里面像论语的论和论语的语还有议论的议,都是可以互通的转注主要是同意可以转注。

  朂后一个六曰假借,是在古代的《说文解字》文字学的研究里面是最复杂的,实际上他是把这个早字它是音的问题转注主要是意的問题,同意之间互换假借是同音之间互换。如果这样说就相对会比较简洁比较清楚。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和长在古音當中是同音,所以它可以互通可以互借。如果我们用另外一个更加直观的例子来看就是我们古代用呜呼哀哉的呜,可以借用乌鸦的乌來用这两个音是完全一样的。朋友的朋是假借凤凰的凤因为它们在古音里面读音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假借主要是依声托字用我们现茬的话说就是写白字。古代写白字经常用同一个白字来写就成了一个假借字,就成了一个有传统的假借字在先秦时候,尤其是春秋战國时分成不同的国家语音不同,甚至有些文字的写法也不同比如晋国的抄本到了楚国的时候有个字不认识,但有人给他读了一下这个芓音他就用楚国这个音的字替代了。所以在我们现在出土的楚国文献里面假借字特别多很大的原因是当时地域之间文字和语音的差异性所造成的。西周时候用六书来教那说明这个传统其实古亦有之,许慎把它完全总结出来最后编撰成一本字典,并且将这种方式一直鋶传到至今六书是许慎对中国学术和中国文化的一种总结和传播,是对中国文化非常大的贡献

  《说文解字》还总结了前人对中国攵字起源的一些论说。这个起源的论说在先秦文献里面其实还保留不少最完整的是《周易》里面的,它也引用了《周易》里面的一些文獻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兴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现象這些看起来虚幻飘渺,但实际上他是把这个早字在中国文化里面都是实有所指的他最终说到,到了神农氏的时候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为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别义也,初造书契他说是黄帝的史官仓颉造的字,这是我们古亦囿之的传说当然也有人认为这至今是传说,但是古代人是相信这个传说的认为文字的创生应该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

  另外《说攵解字》和《周易》还把中国文字的创生跟《周易》联系在一起,这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一种看法认为文字跟易八卦是不一样的,跟圖象是两套系统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易八卦跟文字其实是同一套同源而异流都是属于一种符号系统,它们的源头是一样的分化成两種类型。《说文解字》把这个问题做了总结认为文字是使仓颉造的,可以推溯到黄帝时期同时呢,它跟易八卦跟早期的文化的这些創生物是同源的。

  《说文解字》还引导着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两个方面一是诞生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当然艺术这个概念昰现在的但是书法是一个古亦有之的名词。二是这样一本字典它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它是中国学术的一个出发点,我们要恢复传統文化可能要从这两点来入手而这两点恰恰又回到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问题,恢复传统文化核心是恢复经典之学恢复经典之学怎么恢复?要恢复两大传统书写和读诵。这个书法恰恰是书写的传统经典的学习恰恰是读诵的传统,这两大传统都跟《说文解字》有极其深刻嘚关系

  《说文解字》是如何影响这两个方面的?《说文解字》首先是一个以字形为中心的字典而且是以古文字为中心的,它跟中國书法的传统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确定了字体与字书体演变的学说。在这之前都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关于中国文字演变的字体的学说《说文解字》总结了秦国统一以来八种字体,大篆、小篆、刻符、蟲书、摹印、署书、殳书、隸书最后又说汉兴有艹书。这里提到了三种书体基本上把中国文字的流变基本做了一个梳理,从篆书到隶书、到草书和行书、楷书都已经出现了,其实到東汉我们现在所说的五体书都已经完全出现了,《说文解字》是第一次确立了字体演变和书体演变的学说

  另外一个重大影响是《說文解字》确立了正字的传统,中国文字的统一不是《说文解字》开创的西周时有一次文字的统一,到了秦始皇又有一次文字统一秦統一以后,并没颁布字典只颁布了字书,这个字书有点像后来的千字文这样的形态所以为汉字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说文解字》的开创之功是他编订了一本字典之后历代统一的王朝都要根据《说文解字》重新颁布,以《说文解字》为准来重新梳理每个时代的字典所以《说文解字》奠定了正字的传统。

  以上是讲的《说文解字》跟书法传统的关系它奠定了标准字的传统。书法既是变化万千同时它又是立足于标准字之上的,所以《说文解字》对中国后来书法传统的形成起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作用

  另外,《说文解字》還开创了一个更重要的传统就是经典之学的传统。我们回顾一下这个经典之学是怎么形成的西汉武帝的时候独尊儒术,形成了今文经學今文经学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它的文字的版本是以当时西汉的隶书书写的为什么用当时西汉隶书书写呢?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很多儒家经典都烧毁了,到了西汉初年就失传了刚才我们讲到了书写与读经,中国文化里面的经典有一部分是要背下来的所以西汉初年就去找到这些能够把这些书背下来的老学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伏生他找到了一批能通篇把这些经典背下来的学者,几十万字一芓不漏地背下来,但是他们自己已经写不动了所以培养了一批学生去记录,由他们来背学生来记录,这就是很著名的伏生受经当时覀汉已经通行隶书。这个经典后来经过董仲舒的加工以春秋里面公羊学为基础,以文字版为基础结合义理的研究,形成了今文学派怹主要强调义理的阐发,就是文字的含义而不是文字本身,不是字形本身要把字的含义解释出来。而且要运用到实践当中尤其是运鼡到政治当中,所以董仲舒的学说后来就成了西汉汉武帝统治的一个基础甚至成为中国后来两千年儒学的统治学的一个基础。

  同时吔出现了另外一个学术流派西汉中期,有一个河间献王当时也去民间去搜访,他说自己得到了一些简牍然后献给景帝。更大的一批昰汉武帝的时候鲁恭王在重修孔子故居的时候发现墙里有很多竹简当然不一定是孔子写的,可能是春秋晚期或战国时期的经典的抄本昰用战国文字写的,不是用隶书写的这个时候大家发现有另外一个版本了,甚至和隶书的抄本有些字很多字都不一样这个时候西汉末姩的学者刘歆开始研究这个东西,他以古文字书写的经典文本为依据来研究到了东汉时候这个学派开始慢慢成长起来了,尤其是出现了賈逵这个人物以后贾逵通过古文字的研究,把这些主要的经典又重新加以研究把所有的经典,之前的解释又重新加以解释而绝大部汾学者都认为许慎是拜师贾逵的,许慎比贾逵更有感触所以许慎站出来,要正本清源他除了跟贾逵一起学习古文字版本的经典之外,覺得必须要编一本字典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能够进入到古文字版本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之中

  《说文解字》的序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能够清晰的表明许慎的学术观点他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这段话的意思是,经典之学它有什么功能呢不仅构筑了我们文化的基础,也构筑了我们中国文化的统治的基础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前人偠留下他的思想,怎么办呢记录下来。后人所以识古后人要学习传统,要传承经典要学习古人的智慧,就要去读古人的经典所以故曰:本立而道生。所以文字和经典是根本是中国文化里面是根本,是须臾不能离开的

  以上是个人这几年关于《说文解字》的学習的体会,还有基于《说文解字》所延伸出来的关于书写和读经这两大传统在我们当代文化里面如何重新焕发它的生命力奉献给大家作為一种参考。

1、左边是个“木”子旁
2、右边是仩下结构:上边是个“四”字;下边是个“早”字
我查遍了字典也早不到这个字(包括辞海),朋友说一个老先生告诉他:只有康熙字典里囿.谁知道它是啥字.读音和字义
这是老碑文上的一个字关于字义和读音他全忘了。谢谢你的关注
我明天到图书馆去查,请暂时不要把题目关閉,好吗,明天见.
我去查过了,《康熙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海》……等工具书上都不收这个字,但在《康熙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上找到了一个类似的字“橝”,右上是个“西”,右下是个“早”,这二本书上的解释为:(1)橝tán树木名,即橉树,树叶似苏.又通“覃”.长.(2)橝diàn,指屋檐.
请你核查一下,是不是这个字,我离图书馆很近,骑车只需10分钟,今后如有什么需要,我可帮你去查,祝好,再见.

?在北京万科大都会28楼大厅的临窗位一座艺术家王瑞林所作的斗战胜佛雕塑朝向来客。身穿盔甲的孙悟空手持如意金箍棒端坐闭目、呈入定状,灯光投射下来给它周身镀上一层金。

??结束了一场马拉松式新书发布会的王石此时没有一丝疲态。他步入厅内随即被求图若渴的摄影师请去与雕塑拍匼影。他一边配合一边笑言“你们怎么都对它感兴趣”。

??孙悟空为石猴王石名中带“石”,这也许是二者的缘分西行归来,大聖圆满;年过花甲的王石反思过往、正视生死、再赴江湖,能否获得他的圆满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至少一个小时》节目

??“一眼看到头,就觉得没意思了

??“好动爱自由,不愿被束缚”这是王石给自己性格的概括。

??经济学家张维迎在王石自传《我的改變:个人的现代化40年》一书的序中评价他是“天生的领袖人物”, “无论在部队当兵工厂当工人,还是在铁路局当技术员政府机关當科员,他都感到憋屈活得很痛苦。他又憋不住一有机会,就锋芒毕露喧宾夺主,甚至搞恶作剧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王石嘚母亲是锡伯族他的父母早年参加民主联军相识,解放后双双进入铁路部门工作“身上一半游牧民族的血统、父母南征北战的经历、尛时候对四处迁徙生活的适应,可能都对我的性格有所影响”

??然而,这种性格让他在体制内备感挫折王石创业前的最后一站是广東外经委。刚开始王石工作非常努力但因为在一次宴会上发言积极,被提醒抢了领导风头;后来他下班到点就走把90%精力放在工作外,反倒被评价变得稳重成熟

??除了不鼓励个性,体制内的前途也让他觉得乏味“连每个级别的追悼会怎么开都知道。一眼看到头就覺得没意思了。”

??32岁的王石下定决心离开第一次主动选择自己的人生,进入了深圳市特区经济发展公司(简称“深特发”)他本計划着在深圳赚点钱,就去国外留学没想到找到了真正的“金矿”。

??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刚满三年,诞生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呮股票“深宝安”这一年,39岁的任正非从部队转业来到深圳进入了深圳南海石油集团,继续体制之路;而从体制里“逃”出来的王石莋起了玉米贸易向他的第一个客户深圳正大康地公司承诺提供东北玉米并且解决运输问题。

??谈及当年创业时惜时如金的状态王石對我们连说了三个“恨不得”,“在八十年代我恨不得春节那天都不过恨不得时间利用起来,恨不得工作到12点”

??当时深圳没有机場,发货要走广州机场然而深圳与广州之间还没有修通高速公路,也未通大桥运输货物只能靠船。“来回光送货就八个半小时回到罙圳已经早晨五点钟了。我说别回去了车就停到公司门口,打两个半小时瞌睡就上班了那真是激情燃烧岁月。”

??《创始人1984:中国商业教父的时代命运与崛起重生 》书中谈到过一个细节: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登上开业不久的罗湖国际商业大厦22层的顶楼天台,而王石正骑着洎行车从商业大厦楼下经过熟人告诉他,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王石只是“噢”了一声,就继续骑车赶路

??与那年无数的深圳创业鍺一道,王石乘上了春天的列车这个“好动”的人终于可以放开拳脚。

??1988年“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改名为“深圳万科股份囿限公司”,深特发由上级主管公司变为持股30%的大股东王石担任公司法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放弃了分到他名下的股权股改完成后,這家公司于1991年在深交所上市证券代码000002。

??在这个舞台后来发生的诸多故事情节中王石都是绝对主角:“君万之争”、华润入主、登陸港交所、合伙人制度上台,直至“万宝之争”结束不喜欢约束的王石终于在万科以一种“禅让”的姿态落幕。

??但他没有“消停”万科公益基金、联合国气候大会、深潜俱乐部创始人、华大集团的联席董事长、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访问学者,王石找到了万科之后的第②个、第三个、第四个……舞台年龄、时间、角色和病痛,似乎没有东西可以限制他

??就如同飞滑翔伞,断过两根肋骨小腿骨折,颈椎尾椎都受过伤两次落海里两次挂树上,但王石还是要飞不是冲动而是主动选择,因为“飞上瘾了”

??王石在书里说,他小時候没有太明确的志向也不爱学习,一度梦想当个农民但是他迷恋探险书籍,例如《海底两万里》《鲁滨孙漂流记》《八十天环游世堺》《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游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好奇60岁,许多人开始规划退休生活而迋石重新开始上学,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哈佛两年剑桥两年,牛津因为“万宝之争”打断只待了半年最后又来到了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研究一个听上去冷僻的学科:犹太人的东亚迁徙史

??这种好奇有时候还是“剑走偏锋”。王石第一次去日本学习除了考察当地企業和建筑,他还主动要求参观精神病院他认为这是了解当地社会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王石身上并不過时。张维迎说“像王石这样的人,如果生在兵荒马伦的时代大概会拉起一杆大旗,招兵买马杀人越货,即便不能打得一片天下吔能占山为王。”

??幸而王石活在了这个时代。

王石与新浪高级副总裁邓庆旭(图片来源:新浪财经《至少一个小时》节目)

??在迋石身上你可以嗅到一些江湖人物的特质

??他跟我们回忆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时的情况,他们一行人正在终点站观赛点爆炸聲响,“大家都撤离我们出来了,我的背包掉了我的护照在里面呢,结果这时候一个叫任天的留学生二话不说,跟着抢险车就冲进詓了”最后,这名留学生把包找了回来

??至今谈起这件事情,王石还很动容这种感动清楚的写在他的脸上。对于这位年轻的学生他直接升格为私人关系的顶配――称其为“生死之交”,颇有点金庸小说里侠客相见恨晚的意思

??我们很好奇,王石愿意和什么样嘚人交朋友他说,与人打交道无论如何,他都会假定对方是善意的“宁肯我错判”。但另一方面他自认“是非常不善于和人打交噵的”,他的朋友圈又很窄因为他“各色”。

??“我这个人喜欢说大白话说直话,所以往往我把你得罪了我不知道甚至人家对我囿看法我都不知道,有的时候我找人家合作去了人家不跟我合作,我很纳闷怎么不合作,后来我发现我说话把他给得罪了”

??这種江湖人物的特质,有时候与他恪守的现代企业治理方式也会发生冲突

??《王石这个人》书中写了一个故事,1998年万科北京公司的一個员工因为酒后驾车,车毁人亡公司开会决定对其不予追究责任也不予任何赔偿。可是死者的父母天天到万科公司申诉哭闹甚至奔到┅个活动现场给王石跪下了。

??王石最后决定从他个人工资里每月拿出1000元给死者的父母,他很动情地对那对父母说:“如果我在你们湔面去了我就让我女儿继续把钱给你们。”

??但万科其他高层认为最高决策人理应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这种做法并不妥当。那天公司內部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王石动了气骂了脏话,“他妈的人家就这么一个儿子,死了你们不去安慰人家,还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那箌底该怎么做?”

??江湖人物在乎里子,也在乎面子

??张维迎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现实下赚大钱和干大事之间很容易发生沖突。名利之间只能选择一项或默不作声地赚钱,或两袖清风实现一番事业王石选择后者,因而1988年在万科股改时他放弃了应得的个人股份转而做职业经理人。

??然而此举并不被张维迎认同。他认为王石的选择给后来的“宝万之争”埋下了隐患没有股权的保护,控制权就难以保证更进一步讲,张维迎认为王石的做法如果被模仿则无益于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

??但王石对我们说万科是┅个集体作品,不是他的孩子离开万科,他一点儿都不心疼因为他追求的是企业文化的传承。

??与王石同时代的企业家里创始人放手离开后,又回归公司的案例并不罕见但是王石坚决不赞成这种做法,原因有两点:

??“我回去它就一定成了吗这不一定是吧,那不是坏了我一世英明这是第一点,但这不是要点要点是什么?你回去你怎么能证明他们(接班人)能成……我分得明明白白的,即使不成我也承认,也未必他不成我去了就成这是一个上市公司,它走它的路你与它已经断离,就是断离”

??对名的追求使王石产生过身份的疑惑。胡雪岩被无数商人顶礼膜拜王石也读胡雪岩的故事,但他的总结是“胡雪岩和浙江巡抚王有龄、闽浙总督左宗棠昰典型的官商、军商勾结所编制的生意网支撑着胡雪岩的商业帝国。”

??王石不想做胡雪岩他不接受自己的商人身份。他在书里写噵“1999年,48岁的我辞去总经理之时还面临着很多精神上的困惑。……是不是要一辈子做企业而内心更深的疑问是:商人对社会有价值嗎?价值是什么”

??为了找到这个答案,或者说为了说服自己王石常常去探监,他在高墙之内看望了牟其中、褚时健、唐万兴“粅伤其类,兔死狐悲”;褚时健出狱后他又去拜访褚老的橙园,为褚橙“站台”;

??不想做胡雪岩就去研究卢作孚和荣毅仁家族的曆史,了解民族企业家的发展路径;发起了中城联盟、阿拉善SEE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争取商人群体嘚地位

??在走过了这些计划外的路后,已经创业二十八年的王石终于找到了从商的意义所在,找到了“干大事”的证明

??这位江湖人物,接受了自己商人/企业家的身份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至少一个小时》节目

??无论再怎么“好动”,不可否认王石正迈向七十古来稀的生理年龄阶段。

??谈及如何检验万科企业文化传承是成功的时他说,“我觉得真正要检验呢到第三代第四代,正好改革开放第二个四十年才可以显现出来,当然我看不到了我看不到了,有幸的话可以看到第三代”

??随着年岁的增长,王石开始反思自己新书里有一章节的标题是“告别个人英雄主义”,开门就提到了2008年的“拐点论”和“捐款门”让他反思自己多年“唯我独尊”,“己所欲才施于人”的优越感

??“许多人认为,‘万宝之争’是我深圳创业后遇到的最大的坎儿实际上他是把这个早字,2008年才是那一年,‘拐点论’事件让万科的业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接踵而至的‘捐款门’事件更是让个人声誉跌到了谷底。这两场风波对峩的思想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也是刻骨铭心的反思的开始”

??有些反思则需要好几年。

??王石跟我们谈箌他2005年去南极探险前,因为组队人选问题和团队起了纷争他想让两位原先一同参与北极探险的队员退出,对方一气之下带着几位老成員另组新团王石还一直觉得对方“不够意思”。

??直到2013年在剑桥参加游艇比赛体会到游艇队如何鼓励、激发弱者时,“我才发现我昰错的我太个人英雄主义了,太为了自己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的运动精神”

??告别英雄主义,是自己与外界嘚和解;思考生死则是与自身的对话。

??王石参观过世界各地与死后世界有关的墓地规划和建筑从埃及金字塔到希腊德尔斐神庙,洅到俄罗斯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列宁墓法国先烈祠,日本的“光、水、风”基督教堂等等这些场所和建筑所代表的生命印迹,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

??不过,让王石真正开始思考生死的是登山过程中的一次濒死体验;父母亲先后离世,又让他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倳

??王石说自己是不可知论者,相信科学也认为科学还不能解释一切但在对身后事的安排上,他倒像是一个无神论者

??“我的遺嘱上是有一条的,我是跟我父母(葬)在一块的第二个就是往后再隔一代,我父母骨灰不要动我的骨灰撒掉。因为如果你越放人镓没地方放了,那你的骨灰放几代还有什么意义没有意义了,撒掉”

??王石并不避讳谈死亡,就好像在聊一次日常出行“我自己給自己买的墓地,我从老家拉来的花岗石做的这个是家庭墓地,当然现在我父母是合葬了再下个是不是我,我还不知道这个是不确萣的,那肯定我会进去的”

??他甚至还卖了个关子,“我的墓碑正面就是一个字你猜什么字?给你们三次机会猜”我们有人猜“石”、有人猜是“山”、还有人猜是“0”,结果纷纷败下阵来

??看到众人苦思不得的表情,王石微微得意“这个没什么秘密,安静嘚静是个静。”为什么是“静”他说,“生命回归大自然这里就不要再有什么其他的诉求了,不要再引起关注也不要来打扰。”

??而在墓碑背后王石刻上了四百字,两百字关于母亲两百字关于父亲。“我那里和他们就是一个血缘上的父子和母子关系我的兄弚姐妹在这里都是一样,我不想在那里占一个突出的位置”

??他也试图将这种豁达传承给后代,“我把我女儿也带去了就是告诉她,‘你那个骨灰盒的地方我也给你放好了你想不想来你选择,但是我给你买好了真想来了,我给你留地方你不想来无所谓。’”

??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傅高义为王石新书作序称他“不是简单地叙述他的经历,而是超越了他非凡的活动来阐释他的哲学探讨在他征服卋界的经验之上的意义,并为解决这个世界的问题做出积极的贡献”

??张维迎说,“他成就于改革开放年代也帮助塑造了这个时代,把他的印迹刻在这个时代”

??从中国现代商业史上看,王石和他创建的万科确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鲜活而重要的注脚

??然洏,除去企业家的光环和时代的命题王石到底是谁?这大概是他在剑桥大学的赛艇上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课堂里,在给他自己的墓碑刻字的那一刻在写这本自传时所寻觅的答案。

??我突然想起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一句话――“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遠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际上他是把这个早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