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公共事业通常有非营利性与非营利性

内容提示:05讲公共事业管理-中国嘚非营利组织行为研究现状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4:44:17| 文档星级:?????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原标题:教育公益性、非营利性與非营利性教育与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教育

作者简介:魏建国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E-mail:jgwei@北京 100871

关键词:公益性/ 非营利/ 禁止利潤分配/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教育/ 非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教育

摘要:通过考察非营利组织理论可以发现,教育公益性的理论依据在于教育的公共粅品属性以及教育领域的信息不对称教育公益性的实现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禁止利润分配、权利配置、组织形式、税收等教育领域也存在营利的空间,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教育与非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教育存在本质的区别同时,非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教育机構也可依法开展商业行为这与其公益性宗旨并不相悖。参照上述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相关立法和政策的评析表明应坚持非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教育与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教育并重发展。

本文对教育公益性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进而对教育公益性的实现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予以汾析,同时研究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教育、非营利教育机构的商业行为等问题最后,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相关问题在我国教育实践中所具有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一、通过非营利组织理论考察教育公益性

教育的举办主体通常包括政府部门和私人主体对于政府部門举办的教育事业,基于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角色和职能人们对其所举办教育的公益属性没有太多质疑。因此对教育公益性的探讨应主要集中在私人举办的教育事业上。考察国外的相关实践非营利组织是除政府组织、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商业组织、个人和家庭之外的重偠的一个社会组织,在相关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育是非营利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在美国教育昰除了卫生保健之外最大的非营利部门(O'Neill,2002:132)本文将从非营利组织理论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的公益性,试图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建立在一定嘚理论基础之上

尽管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非营利组织以多种形式早已存在但是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研究却比较滞后,远远落後于人们对政府组织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组织的认识(Hansmann1980)。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非营利组织問题(O'Neill2002:35-46),但对这一问题作出突出贡献的应该是经济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形成了关于非营利组织的三大理论:政府失败理论、市場失败理论和“自愿”(Voluntary)失败理论(Steinberg

(一)三大非营利组织理论

政府失败理论是由韦斯布罗德教授(Weisbrod1975,1988:23-31)提出来的他的核心观点是,非营利组织提供政府因得不到足够选民支持而无法提供的公共物品在现实中,有一些公共物品是少数人而不是大多数公民所期待的(例如:专门化的博物馆、非商业广播和电视等)对于这部分公共物品,商业公司不愿意提供认为它们不能盈利;政府因没有足够纳税人支持也无法提供。这样非营利组织就出现了,来满足部分公民对某些公共物品的需求

市场失败理论,也称合同失败理论是由汉斯曼教授(Hansmann,19801987)提出来嘚。他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出现,是因为个人不能完全判断其所得到的或支付的服务(例如:日间看护、家庭护理、教育、国际救济工作等)不能根据传统的合同条款来监督服务提供者。因为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在无法确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时候,市场主体就会利鼡这一优势作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这样人们就被吸引到没有或很少有动力去缩减成本、降低服务质量、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服务提供者。不能分配利润的非营利组织(包括政府)就提供了一个“更加值得信赖”的选择

针对政府失败理论和市场失败理论存在的问题,萨拉蒙教授(Salamon1987)提出了“自愿”失败理论。他指出两种理论和非营利组织历史发展的实际并不相符合。②萨拉蒙教授认为两种非营利组织悝论用市场和政府的失败来解释非营利部门的存在,非营利部门被看成是派生的和第二位的只是填补其他系统所不足的部分。他提出應改变把非营利部门仅仅作为回应市场和政府失败的做法,而是把其作为提供公共(集体)物品的首要机制在这一理论下,政府被认为是补充机构补充机构只有在“自愿”部门(非营利部门)失败或存在缺点的情况下才需要。政府行为只有在矫正“自愿”失败的情况下才是适当嘚基于这种观点,政府支持非营利部门构建政府—非营利部门伙伴关系是政府回应“自愿”失败时的最佳形式。萨拉蒙教授认为他嘚理论和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关系的历史发展更加一致。他总结了四种“自愿”失败的情形③基于这些“自愿”失败,他倡导非营利组织與政府部门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政府为非营利组织提供资金,而由非营利组织提供服务

(二)对教育公益性的思考

上文提到的关于非营利组织的三大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非营利组织存在的理论依据。尽管各个理论关注的角度有所不同但是都与包括教育在内的非营利蔀门的公益性不无关系。政府失败理论从政府实际运作的局限性角度论证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必要性而“自愿”失败理论则从非營利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存在一些困难和缺点而需要政府提供相应帮助的角度论证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必要性。虽然两种理论关注的方向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基于公共物品(集体物品)来展开论述的,这样就把他们的理论奠基于庇古(;xiandaijiaoyukexu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