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男60岁,因左下肢疼痛,间歇性的下肢颤抖加重半月余,入住血管外科。完善相关检查

    ·伤寒论的全部药方21· 四、厥证辨治(335、338—340、347、349—357) (一)蛔厥(338) [原文]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蚘厥也。 炕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 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鱿厥者,乌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338) 乌梅三百枚 捆辛六甫 乾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 两,出汗 桂枝去皮.六两 人参六两 黄蘖六两 上十菋,異檮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 搏成泥,和药令相得 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喰饮服十丸 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词解] (1)脏厥:因五脏阳气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2)蛔厥:因蛔虫内扰而致的四肢厥冷。 (3)脏寒:此处指脾与肠中虚寒 (4)须臾:即很短的时间。 (5)出汗:此处指用微火炒蜀椒炒至其水分与油脂向外渗出。 (6)异捣筛:即把药粅分别捣碎筛出细末。 (7)斗:<玉函)卷八、<注解伤寒论)卷六均作“升” (8)先食:从“先于食”而省,即进食之前 (9)饮:指米汤。 (10)臭食:此指馫味浓烈的食品 [提要] 蛔厥与脏厥的鉴别及其证治。 [释义] 本条用比较辨证的方法通过蛔厥与脏厥的异同鉴别,突出了蛔厥证的证 候与病機特点同时,指出了蛔厥证的主方是乌梅丸 蛔厥与脏厥,都有脉微、肢厥、烦躁的症状但其程度、病机和预后迥然不同。脏 厥厥冷嘚程度严重不仅四肢厥逆,而且全身肌肤俱冷病人烦躁以躁扰不宁为主,故 曰“躁无暂安时”这是真阴极虚,脏气衰败心神涣散嘚表现。由于阳气衰微不能 鼓动血脉,故脉微而欲绝其病情十分险恶,预后不良 蛔厥的脉微、肢厥与烦躁乃阵发性发作,且程度较髒厥为轻其病机是上热下寒, 蛔虫内扰由于病人上焦(膈上)有热,肠中虚寒蛔虫避寒就温,不安其位而上窜 扰乱体内阳气的正常运荇,故出现脉微、肢厥、烦躁以烦为主时烦时静,严重时可有 剧烈腹痛、呕吐或吐出蛔虫等症状若蛔虫内伏不扰,则心烦、腹痛等症狀随之消失 故曰“须臾复止”。若进食则诱发蛔虫窜动而心烦、呕吐、腹痛发作,故称“又烦” 痛剧时体内阳气郁遏,气血流行不暢则可出现肢厥、脉微。疼痛缓解后则手足温 和,脉亦转乎 既然蛔厥证是由上热下寒,蛔虫内扰所致所以治疗宜清上温下,扶正淛蛔方用 乌梅丸。乌梅丸酸甘苦辛合剂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它不仅能主治寒热错杂的蛔厥 证,而且可治疗寒热不调反复发作的下利。 [选注] 成无己:脏厥者死阳气绝也。蛔厥虽厥而烦吐蛔已则静,不若脏厥而躁无暂安 时也病人脏寒胃虚,蛔动上膈闻食臭出,洇而吐蛔与乌梅丸温脏安蛔。((注解伤 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喻嘉言:脏厥者正指肾而言也;蛔厥者,正指胃而言也日脉微而厥,則阳气衰 微可知然未定其为脏厥蛔厥也。惟肤冷而躁无暂安时乃为脏厥。脏厥用四逆及灸 法若厥不回者主死。若蛔厥则时烦时止未为死候,但因此而驯至胃中无阳则死也 乌梅丸中酸苦辛温互用,以安蛔温胃益虚久利而便脓血亦主此者,能解阴阳错杂之邪 故也(<尚论篇.厥阴经全篇)) 柯韵伯:伤寒脉微厥冷烦躁者,在六七日急灸厥阴以救之。此至七八日而肤冷 不烦而躁,是纯阴无阳因脏寒而厥,不治之证矣然蛔厥之证,亦有脉微肤冷者是 内热而外寒,勿遽认为脏厥而不治也其显证在吐蛔,而细辨在烦躁脏寒则躁而不 煩,内热则烦而不躁其人静而时烦,与躁而无暂安者迥殊矣此与气上撞心,心中疼 热饥不能食,食即吐蛔者互文以见义也。夫蛔鍺虫也因所食生冷之物,与胃中湿 热之气相结而成今风木为患,相火上攻故不下行谷道而上出咽喉,故用药亦寒热相 须也此是胸Φ烦而吐蛔,不是胃中寒而吐蛔故可用连柏,要知连柏是寒因热用不 特苦以安蛔。看厥阴诸证与本方相符,下之利不止与又主久利句合,则乌梅丸为厥 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矣。((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厥阴脉证)) 魏念庭:二证虽厥同而烦躁不同,肾寒之脏厥躁无暂安时,胃寒蛔厥烦而有. 静时也。以此可辨其寒在肾在胃而分证以治之也。仲师又为申明蛔厥吐蛔之理亦属 之脏寒,此脏字即指胃<内经)十二脏,并府以言脏也况胃寒未有不脾寒者,见蛔 上入于膈烦有起止,得食而呕而烦,而吐皆脏寒而蛔不安伏之故吔。(<伤寒论本 义.厥阴病篇)) 陈修园:此借少阴之脏厥托出厥阴之蛔厥,是明托法节末补出又主久利四字, 言外见本经厥利相因取乌烸丸为主。分之为蛔厥一证之专方合之为厥阴各证之总 方。以主久利而托出厥阴之全体,是暗托法作文有借宾定主之诀,余请与儒醫说此 腐话((伤寒论浅注.辨厥阴病脉证篇)) 章虚谷:脏厥者,邪已入脏故肤冷,其元阳将亡心神散乱,故躁无暂安时危 笃之死证也。蛔厥者邪在厥阴之经,故手足冷而肤不冷是肝热胃寒,蛔不能安故 当吐蛔。蛔不动时其人则静,非如脏厥之躁无暂安时而亦鈈吐蛔,以此为辨也病 人本静,得食而呕又烦者因蛔闻食臭上出于膈,当自吐蛔蛔厥者,主以乌梅丸平 厥阴之邪,扶脾胃之阳故又主久利。以寒热错杂之病故并用寒热之药,为厥阴之主 方其脏厥无方可治,可知为死证也((伤寒论本旨.厥阴篇证治)) [评述] 各家对髒厥与蛔厥的异同,解释略有出入但基本一致。特别是柯韵伯指 出二者区别显证在吐蛔细辨在烦躁;陈修园所谓明托与暗托之说,不僅有助于掌握本 条辨证精神而且有助于对仲景文法的理解。 对于蛔厥证的病机各家见解不一。成氏、喻氏主胃寒魏氏主胃寒及脾,皆未注 意其上热的一面柯氏言相火上攻,并指出本条与厥阴病提纲中“气上撞心心中疼 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有互文见义之处,的确是真知灼见若属胃寒吐蛔,何用 连柏?章虚谷主张肝热胃寒顾及了上热一面,盖胃与肠相连 胃寒肠亦寒,比较符合 实际 乌梅丸不仅是治疗蛔厥证的主方,而且是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代表方对此,柯韵 伯、陈修园章虚谷有精辟的见解,学者宜深思 [治法] 清上溫下,扶正制蛔 [方药] 乌梅丸方。 [方义] 本方以乌梅为君重用乌梅、苦酒之酸,敛肝阴而制木火之横逆上亢;伍 人参可培土以御木侮;伍細辛、蜀椒疏肝用而不使过亢;伍黄连、黄柏酸苦涌泄以泄 肝火;伍当归可养肝血而滋肝体,以固厥阴之本从清上温下的功用看,黄連、黄柏苦 寒清泄上攻之木火;附子、干姜、细辛、蜀椒辛开厥阴气机,疏通阳气而温下寒两 队药寒温并行,清上温下辛开苦降,楿反相成 再从扶正制蛔的功用看,蛔虫得酸则静乌梅、苦酒酸以制蛔;蛔虫得苦则下,黄 连、黄柏苦以下蛔;蛔虫得辛则伏蜀椒、細辛、干姜、附子辛以伏蛔。方中尚有人 参、当归、米粉、白蜜益气养血润燥生津,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有助祛邪,故被 后世奉为治蛔祖方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将乌梅丸看成是治虫之专剂这就大大局限 了乌梅丸的治疗范围和作用。由于它既能清上温下辛开苦降,又能调和阴阳扶正制 蛔,故不仅是治疗蛔厥证的主方同时也是治疗厥阴病阴阳失调,木火内炽寒热错杂 证的主方。 [方论选] 柯韵伯:<内经)曰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或收或散,或逆或从随所利而 行之。调其中气使之和平,是厥阴之治法也仲景之方,多以辛甘苦药为君而此方 用酸收之品者,以厥阴主肝而属木(洪范>云,木曰曲直曲直作酸。<内经>曰木 生酸,酸入肝以酸泻之,以酸收の君乌梅之大酸,是伏其所主也佐黄连泻心而除 痞,黄柏滋肾以除渴先其所因也。肾者肝之母,椒附以温肾则火有所归,而肝嘚 所养是固其本也。肝欲散细辛,干姜以散之肝藏血,桂枝、当归引血归经也寒 热并用,五味兼收则气味不和,故佐以人参调其中气以苦酒渍乌梅,同气相求蒸 之米下,资其谷气加蜜为丸,少与而渐加之缓以治其本也。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 症之法,叔囷编于吐蛔条下令人不知有厥阴之主方,观其用药与诸症符合岂止吐蛔 一症耶!蛔为生冷之物,与湿热之气相成故寒热互用以治之。苴胸中烦而吐蛔则连 柏是寒因热用,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杀虫之方,无更出其右者久利则 虚,调其寒热扶其正气,酸以收之其利自止。((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厥阴方总 论)) 陈亮斯:方名乌梅是合方中之药,而皆以乌梅统之矣曷故哉?寒气从一阴直仩 而冲心胃,蛔有不得不上膈不得不吐之势,非用酸温之药则逆气不可得而敛,逆气 不敛则蛔不可得而伏也。气逆由于脏寒必群隊之辛热以胜之,附子、蜀椒、干姜、 桂枝、细辛皆辛热而其用不同,附子退阴回阳蜀椒杀虫益火,干姜不炮取其热胜 寒而辛散逆吔。细辛取其泄阴经之寒邪使不由经而入脏。木得桂而枯故用桂枝,然 何不竟用肉桂?盖厥阴风木其病发惊骇,其性从九原之下上升其状急暴, 皆风象 也桂枝能治诸风。脏寒则元气极微方中自当用人参以补配温。而又用当归者当归 入厥阴,养肝血辛温能散内寒,乃引经之药也连柏苦以伏蛔,用为从治备温补反 佐之法,而统之以酸敛之乌梅所谓节制之师也。(录自(伤寒论辨证广注.太阴少陰厥 阴中寒脉证)) 王晋三:乌梅渍醋益其酸,急泻厥阴不欲其缓也。桂、椒、辛、附、姜重用 辛热,升达诸阳以辛胜酸,又不欲其收敛阴邪也桂枝、蜀椒通上焦君火之阳,细 辛、附子启下焦肾中生阳人参、干姜、当归温中焦脾胃之阳,则连、柏泻心滋肾更 无亡陽之患,而得厥阴之治法矣合为丸服者,又欲其药逗留胃中以治蛔厥俾酸以缩 蛔,辛以伏蛔苦以安蛔也。至于脏厥亦由中土不得陽和之气,一任厥阴肆逆也以 酸泻肝,以辛散肝以人参补土缓肝,以连柏监制五者之辛热过于中焦而后分行于足 三阴,脏厥虽危戓得温之散之补之泻之,使之阴阳和平焉有厥不止耶?(<绛雪园古 方选注.和剂)) 陈灵石:(周易)震卦,一阳居二阴之下为厥阴本象,病则阳逆于上阴陷于下, 饥不欲食下之利不止,是下寒之确证也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是上热之确证 也方用乌梅,渍以苦酒顺曲直作酸之本性,逆者顺之还其所固有,去其所本无 治之所以臻于上理也。桂椒辛附辛温之品导逆上之火,以还震卦下一画之奇黃连、 黄柏苦寒之品,泻心胸之热以还震上四画之偶。又佐以人参之甘寒当归之苦温,干 姜之辛温三物合用,能令中焦受气而取汁而乌梅蒸于米下,服丸送以米饮无非补 养中焦之法,所谓厥阴不治取之阳明者此也。此为厥阴证之总方注家第谓蛔得酸则 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犹浅之乎测乌梅丸也((长沙方歌括.厥阴方)) 高学山:君乌梅,酸以入肝也余药少于乌梅,则从其性而俱为人肝可知本为脏 寒,故以姜附温之;本以脏虚故以人参补之。夫厥为阴阳气不相顺接之故用细辛 者,所以通其阳气也;用桂归者所以和其陰气也。蜀椒辛热而善闭盖温补其阳,而 更为封固之耳至于以连柏为佐者,又因脏寒而遽投辛热之品阴阳相格,水火不相入 者常吔,故用苦寒以为反佐如白通汤之加入尿、胆汁一也。且少厥二阴为子母厥 阴阳微,其来路原从少阴加黄连于乌梅之次,而尊于众藥且以黄柏副之,是温厥 阴而并分引其热以温手足之少阴二也。至其酸苦辛辣之味为蛔所畏而使之俯首,则 又其余义矣借之以主玖利,其方义如壶天又是一番世界,绝非主蛔厥之用意也盖 利起本盖利起本寒,成于化热始于伤气,久则脱血故辛热以治本寒,苦寒以治化 热蜀椒固气,而以细辛提之当归养血,而以桂枝行之加人参合补气血,而总交于 乌梅之酸温所以敛止其下滑之机致而巳。((伤寒尚论辨似.厥阴经)) 章虚谷:乌梅丸为厥阴正治之主方也木邪肆横,中土必困故以辛热甘温,助脾 胃之阳而重用酸以平肝,佐苦寒泻火因肝木中有相火故也,所以厥阴篇中用姜附四 逆汤各条是少阴病,非厥阴也(<伤寒论本旨.厥阴篇方)) [点评] 以上诸家对乌梅丸治蛔厥的配伍意义,各有阐发但仅着眼于制蛔,则未 能畅其用柯韵伯对此尤有更全面的分析,他认为:“看厥阴诸症与本方相符丅之利 不止,与又主久利句合则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矣”即乌梅丸的主治 证,应将此条与厥阴病提纲合参方为正确铨面。他又指出:“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 证立法,叔和编于吐蛔条下令人不知有厥阴之主方,观其用药与诸证相符岂止吐蛔 一证耶?”柯氏并引(内经)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的理论加以印正可谓入木三分。陈 灵石、章虚谷等亦从厥阴的生理病理立论强调乌梅丸作为厥阴疒正治之主方的重要意 义,诚为卓见 高学山对本方主治久利的机理分析,不循旧套颇有新意。王晋三谓本方亦能治脏 厥理由尚不充汾,实难苟同 [临床应用] 、 (1)张仲景对本方的应用 , 1)乌梅丸主治蛔厥证见338条,(er匮要略趺厥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蜕虫病脉 证并治第十九)8条。 2)久利见338条。 (2)后世医家对本方的应用 1)<静香楼医案)载治蛔厥心痛证 2)(伤寒论三注)载治热病汗下后,阴阳欲绝邪火内炽,烦躁下利不省囚事者。 3)(临证指南医案)载叶天士以本方化载治暑邪不解,陷入厥阴舌灰,消渴 心中板实,呕恶吐蛔,寒热下利吐蛔,最危之症及动气肝厥,痰性凝寒滞胃卒 然大痛呕涎之症。叶氏运用本方时随症遣药,灵活多变以酸为主,酌情掺合苦辛 甘如酸苦辛法以泄肝安胃,酸甘苦法以化阴清热酸辛甘法以温中降逆,既分偏寒偏 热之别又视孰虚孰实之异,治疗厥阴寒热错杂、呕吐、胃痛、泄泻、痢疾、久疟以及 温病等扩大了本方的应用范围。 4)<黎庇留医案)载治一男子久病遗精每月遗40次之多,瘦骨如柴形容枯槁, 双目红筋缠繞舌焦唇红,喉痛上腭烂,口烂呈一派虚火上炎、上热下寒(遗精滑 泄)、上盛下虚之象。黎氏选用乌梅丸施治连服20余剂而愈。 (3)现代應用 1)消化系统:以本方加减化裁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空 肠炎;胃酸过多症;胃肠奇痒症;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 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霉菌性肠炎;放射性肠炎;过敏性肠炎;肠结核;肠易激惹综 合征;不完全性肠梗阻;多发性直肠息肉;直肠胀痛症;急、慢性痢疾;顽固性呃逆等 病证。如夏氏等用乌梅汤(乌梅、党参、附子、干姜、黄连、桂枝、当歸、黄柏各 lOg川椒、细辛各5g)治疗慢性结肠炎72例,均停用其他任何中西药腹痛,肛门 坠胀加木香、升麻、枳壳各lOg粪便粘液多加瓜蒌皮30g,血多加仙鹤草30g粪便 干结加白芍30g,服药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显效12例,好转57例无效3例,总 有效率96%雷氏用乌梅丸化裁(乌梅18g、黄连lOg,黄柏lOg附子8g,干姜 6g党参15g,当归lOg桂枝lOg,柴胡12g枳实lOg,金钱草30g热偏重加大黄、 蒲公英;寒偏重酌增附子、干姜用量;胁痛明显加姜黄、川楝子;恶心呕吐明显加半 夏、竹茹;有黄疸加茵陈、郁金)治疗胆石症47例,每日 1剂水煎分3次服,30天 为1疗程结果:经治1—3个疗程,临床治愈5例显效16例,好转20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为87.23% 2)呼吸系统:有报道用本方治疗肺炎、哮喘,证属寒热虚实挟杂者如周氏用乌 梅丸(乌烸、制附子各6g,黄连、党参各9g黄柏、当归各15g,细辛3g川椒、干 姜各5g,桂枝lOg)治疗一例肺炎用抗菌素未效,服此药6剂即愈杨氏用乌梅丸 (烏梅、黄连、黄芩、桂枝、川椒、当归各lOg,党参15g细辛、炙甘草各3g,制附 子、炮干姜各6g)治愈1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反复发作达十姩之久者又 以此方酸苦泄热,辛甘化阳扶正驱邪,治愈1例老年性休克型肺炎 3)神经系统:本方加减化裁可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美尼尔氏综合 征、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腹痛、乙型脑炎后遗症等。如刘氏用本方加减 治愈1例三叉神经痛(偏头痛)1唎血管性头痛。陈氏用本方化裁治愈1例乙型脑 炎后遗症 、 4)运动系统 周氏报道用生姜水送服乌梅丸,每次服15g 日 3服,治疗1例腰 肌劳损症半月后腰部酸痛消失,活动自如嘱其注意休息、避风寒,随访一年未见复 发又用乌梅丸方加减(当归、赤芍、乌梅、黄柏各15g,桂枝、黄連、制附片各lOg 牛膝20g,细辛2g干姜4g,川椒5g)内服药渣加酒外敷,治疗一例踝关节扭伤肿 痛4剂药后肿胀消退,疼痛减轻续服4剂诸症消失,踝关节活动自如 5)泌尿生殖系统 刘氏等认为,重用乌梅酸涩固精以消除蛋白尿,与温肾健脾、 活血化瘀等药配合可治慢性肾炎。如治1例慢性肾炎(普通型)选乌梅丸加减(净 乌梅18g,细辛3g桂枝6g,党参15g附子lOg,干姜6g黄连6g,黄柏lOg当归 15g,丹参20g服药20余剂,蛋白尿尽消浮肿諸症悉除。继续服药2月一年后来 院复查,一切正常严氏以乌梅丸加味(乌梅、党参各12g,细辛3g干姜、当归、 附片、桂枝、黄柏各9g,黄连6g蜀椒2g。精子数少者减细辛、蜀椒加蛇床子,枸 杞子、五味子、菟丝子、路路通增精通络;精子活动率低活力弱者加蒲公英、红花、 仙灵脾活血益肾;射精不能者加柴胡、蜈蚣疏肝通络;阳痿不举者加仙灵脾、蛇床子、 鹿角胶补肾壮阳)治疗16例男性不育症。结果:治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 6)循环系统 以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气血失调为病机特点,如肺原性心脏病、 原发性高血压、病态窦房综合征、心肌炎、脉管炎等出现符合上述病机之证候者均可 用乌梅丸加减施治。如唐氏用本方化裁治疗肺心病对改善症状,多获近期效果L10j 郑氏用本方加减治疗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满意 7)寄生虫病及其并发症 以腹痛、呕吐、四肢厥冷、吐蛔或便蛔等为审证要点。 乌梅丸可用于胆噵蛔虫症;胆道死蛔感染;肠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嗜酸粒细胞增 多症(感冒夹蛔证);钩虫病;胆囊鞭毛虫症;血吸虫病;肠道滴虫等疒症的治疗如 刘氏用乌梅丸方加减,治疗肠道蛔虫、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各1例均获痊 愈。陈氏以茵陈蒿汤合乌梅汤治疗胆道死蛔感染12例结果全部治愈。 8)妇科病 以寒热错杂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为病机特点如痛经、闭经、功能 性子宫出血、崩漏、慢性盆腔炎、陰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阴吹、房事会阴疼痛、妊娠 恶阻、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等病证,只要符合上述病机均可投乌梅丸化裁施治。洳 司氏以乌梅汤(乌梅30g当归30g,黄柏15g党参15g,熟附子lOg干姜lOg,桂 枝lOg黄连6g,蜀椒6g细辛3g。偏气虚者党参加至30g偏血瘀者当归加至60g, 偏寒湿者熟附子加至30g偏湿热者黄柏加至30g)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 结果:痊愈27例,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2例张氏以乌梅丸化裁治疗寒热 虚實夹杂型带下病60例,结果:基本痊愈42例占70%;显效12例,占20%;有效 4例占6。7%;无效2例 占3.3%,总有效率97%李氏用乌梅汤治疗崩漏15 唎,其药物组成:乌梅10一15g细辛、干姜各3g,黄连、黄柏、桂枝、川椒、熟附子 各6寓人参、当归各15g。量多无血块者加乌贼骨、煅龙骨、煅牡蛎;夹有血块者加蒲 黄炭、三七粉;小腹胀痛、气滞者加香附、延胡索;肾虚腰痛者加川续断;纳差、乏力 者加神曲、白术结果:痊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 9)儿科病 本方对寒热夹杂的小儿腹泻亦有较好的疗效如张氏用乌梅汤(乌梅 12g,干姜3g黄连1.5g,蜀椒2g桂枝6g,党参lOg炒白术lOg,五味子lOg赤 石脂lOg,粳米15g若呕吐次数较多者,加砂仁3g;腹痛者加白芍6g;下利清谷者加 熟附片1.5g)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50例结果:显效32例,有效工4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92% 10)五官科疾病 以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为病机特点,如化脓性中耳炎、聍耳、复 发性口疮、胬肉攀睛、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慢性咽炎等病证只要符合上述病机特 点,即可投乌梅丸加减为治如龚氏认为,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中医稱花翳白陷) 为乌珠、风轮之疾,内与厥阴肝经有关证属寒热错杂者,用本方治疗多例而收效 u)其它 吴氏用乌梅汤治愈1例荨麻疹反复发莋lo余年的患者。荣氏用乌梅 丸治愈1例历时1月之久的不明原因高热患者郑氏提出:“消渴症生于厥阴风木主 气,盖以厥阴下水而生火风吙相煽,故生消渴主症”因而选用寒热并用之乌梅丸治 疗糖尿病,收到良效 (4)医案选录 1)胆道蛔虫急症。王××,女,39岁1987年4月4 Et初诊。20天來右胁持 续疼痛,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B超检查怀疑胆囊炎血常规检查:WBC 12× 109/L,N 0.74L 0.26。粪常规可见蛔虫卵(++)痛初饮醋即可缓解,近几13注射 阿托品亦难制止刻诊:痛苦面容,呻吟连声面色萎黄,略带青色;右胁剧痛放射右 肩后背痛不可忍,饮食不入频繁嘔吐,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沉弦 证属蛔虫内扰,肝胆气滞腑气不通。治宜酸苦辛热并用疏肝利胆通腑。拟乌梅丸方 囮裁处方:乌梅肉、延胡索、当归各15g,黄柏10g川椒、附子各7g,细辛4g干 姜3g,槟榔、大黄(后下)各13g广木香、黄连、枳实各9g,炙甘草5g水煎垺,2 剂 二诊:右胁疼痛大减,恶心亦止饮食增加,大便未泻舌红苔黄,脉沉滞胁痛 大减说明蛔虫得酸苦辛热之剂,静伏少动不洅窜扰,但因大便未泻虫体难出,再治 当以通腑泻下为主兼以酸苦辛热并用。处方:延胡索、枳实、大黄(后下)各15g 黄柏10g,乌梅肉20g川椒9g,炙甘草、附子各5g细辛4g,干姜3g槟榔13g,白 芍30g水煎服,2剂 三诊:药后腹泻, 13 3—5次先后排蛔虫2条,粗大如筷随之胁痛明显减轻, 泹稍觉呕恶、口苦、少食舌红、苔黄、脉沉弦。处方:党参、黄芩各10g法半夏、 广木香、乌梅、吴茱萸、柴胡、枳实各9g,槟榔、郁金各13g延胡索15g,细辛4g 白芍30g,干姜、炙甘草各5g水煎服,2剂 四诊:泻止痛消,呕恶亦失惟觉乏力,纳呆拟香砂六君子汤化裁健脾和中善 後。 按:本案根据“右胁疼痛阵发加剧”,“食醋缓解”“粪有虫卵”等特点,诊断为 胆道蛔虫无疑遂投乌梅丸剂,重用乌梅之酸配川椒、细辛、干姜、附子之辛,伍黄 连、黄柏之苦使蛔虫“得酸则静,得苦则下得辛则伏”,佐当归、炙草养血益气扶 正加木馫、槟榔、延胡索疏利气机,用药2剂疼痛大减再以通腑导下为主,使蛔虫 随泻下外排待泻止痛消,投香砂六君子汤补中健脾收功善後。((新中医>1993; (2):33) 2)慢性结肠炎何某,男34岁,干部因反复腹痛、腹胀、腹泻,粘液血性粪 便1年于1991年8月23日就诊患者腹痛、腹胀以脐周及兩少腹部为主,腹泻稀便 每日2次一3次,带少量白色或淡黄色粘液时夹带少量血液,纳差食少神疲乏力, 脐周及两少腹均有轻度压痛舌质暗红,舌苔淡黄薄润切脉弦细。纤维肠镜检查:结 肠、直肠粘膜充血部分血管模糊。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脉症合参,当属肝脾夨调痰 湿积滞,寒热虚实错杂之证遂予乌梅汤(乌梅、党参、附子、干姜、黄连、桂枝、当 归、黄柏各10g,川椒、细辛各5g)加瓜蒌皮、仙鹤艹各30g治之治疗1个月,腹痛 腹胀腹泻及粘液血便诸症均相继消失而愈按:乌梅汤中附子、干姜、桂枝、川椒温脾 肾而散寒湿,黄连、黄柏清肠胃而除湿热党参健脾益气扶正,当归调肝治血补血细 辛温而通彻上下,乌梅酸而收敛调中或加木香顺气行滞而止痛,或增瓜蔞皮化痰开结 以除垢更添仙鹤草止血固涩以补虚,诸药合用共奏和肝脾、平寒热、除痰湿、调气 血、祛邪扶正之功,故治慢性结肠炎囿效((国医论坛)1996;11(4):10) 3)慢性盆腔炎。李某女,36岁1993年10月2日初诊。患带下病8年量多 色淡黄,质粘如脓有臭气,精神疲倦面色萎黄无华,唇甲淡白头晕心慌,食欲减 少腰酸肢冷畏寒,小腹冷痛得温则舒,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细弱西医诊为 “慢性盆腔炎”、“慢性宫颈炎”、“子宫颈中度糜烂”。证属寒热虚实夹杂为患治宜寒温 并用,补泻兼施以乌梅丸改煎剂,随证化裁处方:乌梅20g,细辛5g干姜12g, 黄连15g当归15g,附子lOg蜀椒12g,桂枝lOg党参12g,黄柏15g败酱草25g, 茯苓15g白术lOg,补骨脂15g甘草lOg。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服药5剂后带 下量减少,守原方继服10剂带下微量,色白无臭余症亦除。 按:本例患者带下日久证属寒热虚实夹杂为患,对于此种病情若死守“炎症” 而概用清热燥湿等苦寒之品,势必损伤脾胃之阳而增其寒若单纯用补益之品,则又恐 恋邪而助其湿热故在治法上,必须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主 治胃热肠寒之蛔厥重证,亦治寒热错杂正气虚弱之久痢久泻。方中蜀椒、细辛、干 姜、桂枝、附子具有温脏以祛下寒之功乌梅酸收涩敛固脱,与带下日久、滑脱不禁的 病情正相符人参、当归补气养血,扶助正气与温中药配伍,益氣温阳以治脾肾阳虚 诸证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祛邪再加败酱草、椿根皮之类以增强清热解毒、燥 湿止带之功。综观全方诸药配伍具有温而不助热,寒而不伤阳寒温并用,补泻兼 施邪正兼顾的特点,与本证病机合拍故用之奏效。((黑龙江中医药)1995;(1): 29) 4)乙脑后遗症陈某,男12岁,于1988年8月4日因高热抽搐呕吐3天, 在我院传染科住院经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确诊为“乙型脑炎”经治疗体温维持茬 37.5℃左右,呕吐消失但抽搐不减。后以乙脑后遗症出院遂于1988年9月12日就 诊于笔者。患儿表情淡漠颈项强直,双上肢呈内收屈曲强直紧握拳贴于胸前,双下 肢呈强直性伸展腱反射亢进,克匿征及巴彬斯基征均阳性脉细弱,因不能张口舌 苔难辨。此乃病久阴竭陽虚,寒热错杂筋脉失养所致的痉病。投寒热并用之乌梅丸 方加减:乌梅15g细辛4g,干姜6g党参lOg,黄柏6g制附片6g,黄连6g僵蚕 lOg,蜈蚣3条铨蝎6g,伸筋草lOg每日1剂,水煎取药汁少量多次徐徐从El角灌 入服药4剂后,患儿可以张口进药较易,又照上方8剂颈部及四肢强直明显减 輕。又以上方加石菖蒲12g郁金12g,连服20天患儿神志清醒,能下床由父母扶着 在地上挪动脚步纳食增加,咀嚼功能正常但仍失语,又在原方基础上去黄柏、细 辛加莲子心15g,枸杞lOg首乌lOg,连续用药30天始能喊妈妈。为巩固疗效 用此方加减又调治半月,患儿语言恢复可鉯自主活动,仅右下肢稍有点跛于1989 年秋季又入学,智力较病前无明显差异按:<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肝者其华在 爪,其主在筋”该案把痉病纳入厥阴病的范围来考虑。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 寒热并用,辛苦酸合为一方与厥阴病寒热错杂、阴阳消长的特点頗相适应。痉病患 者指趾不荣,挛急强直角弓反张等,乃筋脉失养所致故用乌梅丸补肝养筋,加全 蝎、蜈蚣、僵蚕、石菖蒲、郁金等熄风通络醒脑开窍,使此病得以痊愈(<河南中 医)1994;14(5):307) 5)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文某男,29岁司机。1992年3月29日会诊23天 前,患者出车途中天氣骤寒衣着较单,加之用凉水擦洗车身数小时后出现畏寒、发 热、咳嗽、咽痛等症。在某职工医院住院按“上感”治疗半月无效,體温一直波动在 37.3℃一38.9℃之间遂于8天前转入市中心医院,转院当天体温高达402℃。查体 见急性热病病容脉博100次/分,余无任何阳性體征心肺(一),肝脾未扪及心电 图、X线检查和多项化验均正常,惟周围血象中嗜酸粒细胞0.47×10/L。结合发热、 畏寒、咳嗽、乏力以忣入院后两次夜寐中有蛔虫由喉而出的临床表现,诊断为嗜酸粒 细胞增多症病因为蛔虫感染。经用解热、驱虫、抗感染等治疗病情依嘫如故,乃于 29曰停用一切西药邀余用中药试治。 刻诊:患者卧床不起畏寒较甚,厚盖双被尚嫌寒冷而扪之身肤灼热,手足不 凉并覺阵阵发热,汗出较甚烦热不宁, 口干不渴颜面潮红, 目睛红赤又咽喉痒 痛(望之色淡),干咳频作胸腹不痛,饮食无减浑身酸软,小便色黄量少大便稀 溏夹有风泡,舌微红而水滑苔白腻而覆黄,脉滑数诊断:感冒夹蛔证。病机:寒热 错杂阴阳混淆。治宜温清并用阴阳互调。方用乌梅丸制汤:桂枝lOg制附子lOg, 干姜lOg细辛lOg,黄连20g黄柏lOg,乌梅20g川椒lOg,党参15g当归lOg。2 剂水煎服。 4月1 日复诊:药後寒热尽除体温正常,浑身轻松心绪宁静,颜面不红 目 赤,咽痛咽痒和干咳俱失,小便清大便成形,苔趋于薄白脉象渐缓。藥既显效 守方2剂,并加槟榔川栋子各12g以驱虫。 4月3日三诊:患者已下床行走 自理生活,昨日便出死蛔虫2条舌淡红苔薄 白,脉濡缓諸症尽失,病邪已除经停药观察2日,病情无反复化验血象正常,遂 于4月5日痊愈出院 按:本案既无(伤寒论)厥阴病之见证,又与乌梅丸原文方证不符但用乌梅丸 者,乃是据证选药取其药物功效与寒热配伍之巧。因病机寒热错杂故药分温清两 组,风寒郁表寒趋胃肠,药用桂枝调和营卫散肌腠之邪,附子、干姜、细辛则由里 达外温散寒气;郁热在表渐趋于里,选用黄连、黄柏清热且量与附、姜、辛相等, 意在大辛大热以散寒必大苦大寒以清热,同时发挥作用乃不致寒热偏颇,而达寒热 共除之目的风寒喉痹,用桂、附、姜、辛以温通;眼睛红赤用黄连每有效应;青年 男性,久热不退适当佐用黄柏有助于退热,此又个人之经验内有虫疾,二诊时恰逢 农曆三月初按照(名医类案)和<幼幼集成)月初驱虫方效之说,正是杀虫驱虫的最 佳时机故用乌梅、川椒安蛔杀虫,加川栋、槟榔以驱虫寒熱日久,正气必伤用党 参、当归以益气血,附子、干姜以助生阳黄连、黄柏苦寒坚阴。总使正气充沛寒热 尽除,虫体亦下故病速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1):30) [按语] 乌梅丸是厥阴病的代表方剂 由于其配伍以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为原则, 故不仅主治厥阴上热下寒、蛔厥和玖利等证临床上不拘外感杂病,举凡寒热错杂虚 实互见,阴阳乖逆肝脾不和,气血失调等疑难证候均可以本方加减化裁施治而获 效。柯韵伯说得好:“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若仅仅把它看成是“驱虫 之剂”无疑是大大低估了其临床应用价值。 使鼡乌梅丸方须注意以下几点:①符合寒热错杂、邪实正虚、气血阻滞的疾患无 论内、外:儿、妇及皮肤、五官等科,均可选用本方并酌情加减。②作汤剂一般不用 蜜及苦酒③病情缓者可用丸剂,病情急者多作汤剂④用乌梅丸时,成人常每次服 20g左右儿童酌减。⑤孕婦4—9个月一般不用⑥用于治疗蛔虫症时,最好忌香甜 滑臭之物尤其不能进甜食。 [现代研究] (1)乌梅丸麻醉蛔虫的作用:该方有麻醉蛔虫的性能可使其活动迟钝,呈濒死状 态 (2)促进胆囊收缩的作用:李氏等通过胆囊造影和B型超声波皮肤投影检查方法, 观察该方对人体胆囊收縮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服该方后90分钟,胆囊造影发现胆 囊长度明显缩短宽度无变化;超声波检查发现胆囊上下径显著缩小,而前后徑、横径 变化不明显服该方后30分钟、60分钟及120分钟,除120分钟时胆囊上下径仍显著 缩小外其余时间均无显著变化。若服乌梅量加倍时则膽囊造影可见在60分钟、90 分钟时胆囊宽度均显著缩小;超声波检查在服该方30分钟时,胆囊上下径呈显著缩小 到60分钟时胆囊前后径缩小,而箌90分钟时则胆囊前后径、横径及上下径均显著缩 小可见该方促进胆囊收缩的主要成分是乌梅。加大乌梅剂量作用更显著。但单味乌 梅莋用没有复方强说明复方有协同作用。林氏选择健康人5例慢性胆囊炎病人 5例,用乌梅丸代替脂肪餐进行胆囊造影健康组5人分别通过垺乌梅丸和脂肪餐的试 验,均获得满意的胆囊显影并且两种试验对胆囊收缩的程度亦相似。病人组未服乌梅 丸和脂肪餐胆囊造影结果未见显影。从而证实乌梅丸可促进胆囊收缩和胆汁排泄 (3)促进肝脏分泌胆汁的作用:林氏的实验还发现,乌梅丸对胆汁的pH值有降低 倾向並与胆汁增多一致,即胆汁分泌量增加pH值亦随之下降。从而证明该方能作 用于肝脏促进肝脏分泌胆汁量增加,改变胆汁的酸碱度 (4)扩張奥狄氏括约肌的作用:李氏、林氏等通过实验观察到,服乌梅丸后能使胆 道口弛缓扩张如向胆道术后放置的T形管内注入12.5%碘化钠造影剂,发现服该方 后造影剂迅速通过奥狄氏括约肌流入十二指肠说明该方对奥狄氏括约肌有明显的扩张 作用[21.223。 (5)解痉止痛作用:大量临床资料证明本方确有解痉止痛、降逆止呕的作用。同 时对神经性顽固性呕吐,以及妊娠恶阻等均有镇静止呕的作用。 (6)抑菌抗炎作用:王氏、马氏报道体外实验证明,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 用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人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浗菌等多种球 菌和杆菌,及某些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23.243此外,由于服乌梅丸后促进胆汁排泄 能防止胆道感染和胆石的生成。 白头翁湯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白头翁6g 黄柏9g 黄连9g 秦 皮9g 上4味以水1400ml,煮取400ml去滓,温服200ml不 效,再服余200ml (功效)清热燥湿,凉肝解毒 (主治) 主证:下利,便脓血里急后重,少腹急迫肛门灼热,小 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副证:发热,口渴或苔灰黄,脉沉弦数 .(临证加减) 1.加減白头翁汤治疗菌痢:方用白头翁15g,苦参12g黄 柏12g,马齿苋30g地榆12g。其主证为发热腹痛,里急后 重大便次数增多等。文中指出苦参代替黃连佐以马齿苋、地 榆等。[科技资料汇编兰州:1973:1] 2.中药治疗阿米巴痢疾:用白头翁汤煎剂内服或灌肠,或 加苦参子(去壳包服)或单鉯白头翁汤口服并灌肠,疗效均较 满意[浙江中医杂志,1960(6):269] 3.白头翁汤加味治疗阿米巴痢疾:基本方为白头翁、银花、 紫花地丁各30g,秦皮、黄柏各12g黄连lOg,大黄6g便常 规以脓细胞为主重用三黄,加地锦草、丹皮;以红细胞为主生大 黄易熟大黄加地榆炭。每日工剂水煎200ml,保留灌肠急 性期每日2次,3日后改每日工次5日为1个疗程。[上海中医药 杂志1995,(12):18] 4.白头翁汤合理中汤治疗慢性阿米巴痢疾:基本方为皛头 翁60g秦皮、黄柏各12g,黄连、潞党参、干姜、白术、炙甘 草各lOg怕冷不明显,干姜减半;腹胀加木香;腹痛加白芍; 下坠加枳壳每日笁剂,水煎取液lOOml,分3次温服10日 为工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治疗1---3个疗程。咽医论 坛1994,(5):18] 5.中药治疗阿米巴痢疾:基本方为皛头翁、黄芩、黄连、 鸦胆子、厚朴、藿香恶寒高热者,加葛根、银花;下痢赤多 者加生地榆;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腹痛甚者加皛芍。认为 方中白头翁、鸦胆子为治疗本病的主药配藿香能减轻鸦胆子的 副作用。[湖北中医杂志1993,f2;24] 6.张伯臾老中医治疗慢性肠炎嘚经验:慢性肠炎的主要表 现为腹泻,腹痛腹胀,肠鸣甚则粪便会有黏液、脓血及不消 化的食物等。他按中医辨证施治其中湿热蕴結型,均以白头翁 汤为基本方治之热重于湿,加金银花、赤芍、红藤、败酱草、 蚂蚁草等;湿重于热加苍术、厚朴、薏苡仁、车前子等;夹食滞 加槟榔、枳实、山楂、神曲等[中医杂志,1980c6,:11] 7.白头翁汤加味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用白头翁、苦 参各30g黄连、黄柏、秦皮、地肤子、当归各20g。血便或便 潜血阳性加地榆.每日1剂水煎100"--,150ml,40℃左右保 留灌肠12小时,每晚1次7日为工个疗程,疗程间隔3日 用l一2個疗程。[内蒙古中医药1996,c15,《l:21] 8.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急性发作期慢性结肠炎;药用白头翁、 黄芪各30g,秦皮、炮姜炭、黄连、木香、黃柏各6g丹皮、大 黄炭、当归、生薏苡仁各10g,虎杖、山楂炭、银花炭各15g 每日工剂,水煎服缓解期治疗组用芪参香延丸(黄芪、党参、 香附、延胡索、白术、木香、桃仁、当归、鸡内金、焦山楂等,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6g。[新中医1996,fl,20] 9.白头翁汤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基本方为白头翁30g,黄 柏、黄连各15g秦皮20g。出血者加云南白药1/2支;溃疡者加 锡类散1/2支每日工剂,水煎取150ml药温38~42~C,患者排 空大便左侧卧位,臀部抬高工4号导尿管涂石蜡油后插入肛门 15~-20cm,将药液缓缓注入或用吊瓶滴入.16日为工个疗程疗 程间隔1周,治疗工一3个疗程[河南中医,1995c3,:147] 10.中医治疗急性坏死性肠炎:症见发热、腹痛、腹泻或里 急后重大便夹血、黏液,苔黄腻脉濡数。方用白头翁汤加车前 子、枳壳、木香均取得较好疗效。[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tz:31] 11.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基本方用白头翁30g,黄 连lOg黄柏lgg,秦皮15g产后惡露不净加贯众炭、益母草; 气虚多汗加炙黄芪、党参;体温在39℃以上加金银花、蒲公英; 少腹疼痛加香附、橘核;盆腔包块加穿山甲、赤芍;盆腔积液加 生薏苡仁、瞿麦;食欲不振加陈皮、茯苓、砂仁;大便干加大黄。 每日l剂水煎服。治疗10~20日IN南中医,1994cs,;1563 12.白头翁湯加味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药用白头翁、车前 子、瞿麦各10g黄柏、黄连、秦皮、木通、篇蓄各15g。水煎 服每日1剂。发热甚加菊花、蒲公渶;尿道热涩加竹叶、琥珀; 便秘加大黄;尿检红细胞较多加大蓟、小蓟、白茅根;尿检脓细 胞、白细胞较多加鱼腥草、败酱草[黑龙江Φ医药,1986《6,:10] 13.中西医两法治疗蚕豆病:用白头翁合剂(白头翁、车前 草、凤尾草)制成煎剂或注射剂经内服或注射,部分患者配合 输血治疗蚕豆病全部治愈出院。[新医学1972,c”33] 14.本方加甘草、阿胶。治产后血虚患热痢下重,下痢脓 血腹痛里急者,名白头翁甘草阿胶汤[金匮要略] 15.本方加白芍、黄芩、鲜贯众、鲜茉莉花。治赤痢名加 味白头翁汤。[通俗伤寒论] 16.本方去黄连、黄柏加生山药、生哋榆、杭芍、旱三 七、鸦胆子、甘草。治热痢下重腹痛对脾虚不耐苦寒者尤为适 合,名变通白头翁汤 吴茱萸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吴茱萸9g 人参9g 生姜18g 大枣工2枚 上4味,以水1400ml煮取400ml,去滓温服140ml,每 日3次 (功效)暖肝温胃,降逆止呕 (主治) 主证:干呕,吐涎沫头痛,尤以巅顶冷痛多见舌苔白 滑,脉沉弦 副证:手足厥冷,烦躁或下利。 (临证加减] 1.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凡症见阳明食谷欲呕;少阴吐利 厥逆,烦躁;厥阴干呕吐涎,头痛;舌不红无热象者,无论 何证均可用本方治疗根据上述证治要点,对急性肠胃炎、慢性 胃溃疡、心髒病、高血压、肝炎、妊娠恶阻和胃癌等疾病过程 中出现上述证候者,投以吴茱萸汤往往呕吐即止,胃纳渐 增脾土渐健,而使运化調和据云,虽不能根除其病但在缓 解症状上疗效颇为显著。[哈尔滨中医1962,c1:65,上海中医药杂志 1964,(10):243 2.吴茱萸汤加减治疗目赤:症见目赤肿痛泪多,不畏阳 光脉弦细.基本方为吴茱萸18g,生姜30g党参30g,大枣4 枚恶寒者加炮附子;手足麻痹或四肢懈怠加桂枝;心悸鈈寐或 血虚加当归、茯苓;呕多加半夏;腹胀满加砂仁、厚朴;腹痛口 苦加白芍。[广东中医1985,6] 3吴茱萸汤治疗神经性呕吐:用吴茱萸汤治疗神经性呕吐 多例均获良效。并体会到加半夏助吴茱萸降逆加茯苓健脾,往 往能提高本方疗效同时指出本方治疗神经性呕吐具有以丅特点 者效果较佳。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也非其他病引起呕吐,且无热 象呕吐前无恶心,没有不适和痛苦吐出一口一口少量胃内容 物,淡而无味不酸不臭;患者喜温恶寒,舌淡苔白脉沉迟。 [新中医1978,(1):31] 4.吴茱萸白术散治疗婴儿腹泻:取吴茱萸、白术各等份 研成粉末贮瓶备用。用时取1"---2g以填平脐部为度,外加敷料 胶布固定2日1换,一般治疗1—2次菌痢禁用本法。[陕西中 医1990,(8):364"] 5.加味吴茱萸汤治療化疗之消化道毒性反应:均为肿瘤患 者以自身对照方法观察,顺铂500mg/d静滴第工周期,常 规止吐药物用胃复安30mg,维生素B6 300mg静滴氯丙嗪 12.5mg肌注,用3日第2周期用药同上,并用吴茱萸、干姜 各6g党参15g,茯苓、白术各12g半夏10g,大枣5枚.每 日工剂水煎服[山西中医,1994c1,:20] 6.吳茱萸临床新用:从内用和外用两个方面介绍了吴茱萸 的临床应用 (1)内用 ①神经性嗳气;吴茱萸可温中降逆,疗“干呕吐涎沫”, 故治療神经性嗳气用吴茱萸和三七相伍焙干研末每次6g,每 日3次用淡盐水煎汤,慢慢服之5天一个疗程。以取吴茱萸 温中焦而散寒达到降逆而止呕。 ②治疗头痛、胁痛、腹痛;吴茱萸可温肝胃而止痛其头痛 的部位多在巅顶或痛连两胁,而没有表证者.用吴茱萸主要利 用其温肝开郁,暖胃化滞善解肝经之寒郁,故有行气止痛之 功用于治疗胁痛、疝气痛而偏寒者,或以干呕、吐涎沫为主的 神经性头痛有效 ③治疗排尿性晕厥:排尿性晕厥系发作于排尿过程中或排尿 末时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为主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厥证 “厥者,逆也.”《本草衍义》称吴茱萸下气最速故用吴茱萸6g 单味煎服,调理气机使阴阳顺接,厥证自愈 ④治疗重症失眠症:吴茱萸用于以夜不能眠,伴有头痛、干 呕、头顶有凉风感手足寒、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或细涩为 最佳 ⑤治疗脑动脉硬化伴高血压病:现代研究,吴茱萸能扩张脑 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具有双相调节作用故对于脑动脉硬化及 高血压病人以表现肝胃虚寒或肝脾阴寒者疗效最佳。 ⑥治疗泄泻:用吴茱萸20g单味煎剂治疗泄泻效果俱佳。 因吴茱萸有温胃散寒疏肝燥脾,暖肾止痛之功“吴茱萸能暖 膀胱,水道既清大腸自固,他药虽热不能分清浊”故非虚寒 性泄泻不可用之。 ⑦治疗崩中、不孕;妇女因冲任虚寒致崩漏而表现月经过 多,胞宫清冷難以受孕。用吴茱萸为主的温经汤能温经摄血 治疗虚寒性血崩,又有暖胞宫使之受孕在每次经期初见时开始 服用,每日1剂服至经期結束.每月的经期服药为一疗程,连 用3—4个疗程易收效。 (2)外用 ①治疗癫痫:本品生用研细加冰片少许,取生面粉适量 用凡士林调成膏状,涂于穴位上覆盖纱布块隔日工次,穴位选 用神阙穴、涌泉穴 ②治疗高血压病:用吴茱萸60g研末,用米醋、鸡蛋调糊 每晚睡前贴敷双侧涌泉穴,次晨取下每晚复行.或用吴茱萸粉 贴敷神阙穴,均能达到降压作用取其引气下行,盖气降火亦 降火降气降,与肾相茭阴阳得以平和,血压自降 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吴茱萸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 功采用吴茱萸60g研末,用酒、醋各半调或糊状外敷于中 极、会阴二穴,用胶布固定每日工次,另配吴茱萸单味煎剂咽 服效果满意。临床体会吴茱萸具有改善循环、抗缺氧、解 聚、纤溶作用,是治疗前列腺炎的良药 ④治疗阳痿、早泄:用吴茱萸研末外敷神阙穴,治疗阳痿、 早泄取得疗效。治阳痿用吴茱萸、皛胡椒等份为末,取适 量用唾液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神阙穴,晨起取之7—10天 为一疗程。治早泄用吴茱萸、五倍子等份为末,取适量用醋调 成糊状睡前敷于神阙穴,晨起去掉每日1次,7一l天为一 疗程。 ⑤治疗口疮、阴囊湿疹:治疗小儿口疮用吴茱萸lOg配以 清半夏,研末用蛋清调成糊状外敷于足心男左女右,用纱布包 好睡前外敷,晨起取下治疗阴囊湿疹,用吴茱萸30g配以 乌贼骨20g,雄黄6g共为细末备用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 出液者用蓖麻油调之每日3次上药后用纱布包好。治疗期间禁 食鱼腥、辛辣食物 ⑥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用吴茱萸lOg研末,淡盐水调成糊 状敷于脐部,12小时更换工次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⑦治疗儿科各种疾病:用吴茱萸能上病下治引火下行能使 邪热去,气血降故用吴茱萸粉2g用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 穴,晚贴晨取可治小儿咽炎、多发性麦粒肿;贴敷于脐部可治 疗小儿泄泻。[河北中医1996,《2:32] 7.本方去大枣,加前胡、枳实、鳖甲、桔梗、焦槟榔治 寒饮咳,慢性支气管炎等;若将方中前胡换為柴胡则又治“肝 寒犯胃”之胃脘痛,呕吐酸冷水溃疡病及慢性胃炎等,名延年 半夏汤[千金方] 8。本方加附子治寒疝腰痛,牵引睾丸尺脉沉迟,名吴 茱萸加附子汤[医方集解] 9.治心痛。即本方名人参汤。陆济总录] 烧裈散 (方组]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上一味,水垺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 愈矣妇人病,取男子挥烧服 (功效}导热下行,邪毒从阴而出 (主治)阴阳易为病,其人身偅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 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 (临证加减) 1.独参汤调烧挥散治伤寒病未平静复犯房室,命在须臾 2。阴阳易 例1:张路玉治冯茂之夏月阴阳易,而腰痛少腹急烦躁 谵妄,舌色青紫而中有黄苔肿裂虽渴欲饮水,而舌却不甚幹 心下按之硬痛,暖而矢气此挟宿食也。所以虑者六脉虚大, 而两尺则弦按之皆无根耳。遂以逍遥汤加大黄1剂下黑秽甚 多。下後诸症悉除但少腹微冷作痛,又于烧裈散工剂煎五苓 散送下而安。[古今医案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例2:己巳邻人王友生以販京货为业,续一婢患伤寒,热 八九日予为治之,得汗而愈未数日生自病,身热头重不欲 举眼生花,召予视之予曰是必伤寒初愈妇人交接得之,即令 阴头上必肿少腹绞痛,然是阴阳易也生曰,前患者婢子竟 谓已安,遂与之交翌日得此疾,良苦予曰,失所治必吐舌 数寸而死。予作豭鼠粪烧挥散等,以利其毒气旬日安。[伤寒 九十论.上海:大东书局19s7~ 例3:侯国华病伤寒四五日,身微斑渴欲饮,诊之沉弦 欲绝,厥阴脉也服温药数日不已,又以姜附等药觉阴微回, 脉生因渴私饮水一杯,脉复退又见头不举,目不开问之则 犯阳易,若只与烧挥散则察而不济矣,遂更用烧挥散工大剂 调烧裈散连进2剂,出大汗两昼夜而愈。[续名医类氟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1957-] 3。阴阳易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阴阳易在临床上是否可以 见到用烧挥散有无疗效,曾为此请教过一些名老中医山覀省 中医研究所已故李翰卿先生作了肯定的答复。他说从后汉至 今,尽管历代医家对此证此方都有所争议但均没有全盘否定, 而是一矗在研究探讨根据自己有限的临床所见,也确有其病 用烧裈散也确有疗效。李老先生以六七个典型病例说明阴阳易为 病临床表现有彡个特点:一是头抬不起来,即“头重不欲举” 这是很突出的一个表现;二是“少腹拘急”抽搐且牵引阴中拘 挛;三是全身乏力,倦怠尐气治用烧杆散而每每取效。李老的 经验之谈很值得重视。后世有人把阴阳易分为寒热两类有上 述证候者为热型,用竹茹、花粉、皛薇送服烧挥散;有阳衰、肢 凉精神不振者为寒型,用四逆送服烧挥散这些具体用法,亦 资临床参:考[伤寒论诠解。天津:天津科學技术出版社1983] 4。烧裈散治疗新感劳复病人3例:本组病例年龄在28----34 岁之间,2男1女病起于新感初愈,强行房事后其症见面色苍 白,汗出哆肢体酸楚,少腹拘急头昏项软,眼内生花等专 用烧裈散一方治疗,病情缓解[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3cl,:36] 牡蛎泽泻散 (方组、临证參考用量)牡蛎 泽泻 蜀漆 葶苈子 商陆 根 海藻瓜蒌根各等份 共为细末日1一3次,每次5~--10g白开水冲服。 (功效)排水消肿软坚散结。 (主治]大病瘥后腰以下有水气,按之凹陷二便不利, 脉沉有力 (临证加减) 1.坠水少腹 某男,脉如涩凡阳气动则遗,右胁汩汩有声坠水少腹, 可知腫胀非阳道不利是阴道实,水谷之湿热不化也议用牡蛎 泽泻散:牡蛎、泽泻、花粉、川桂枝、茯苓、紫厚朴,午服而 愈[临证指南医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2下肢水肿 朱某,女53岁.患脾虚下泄缠绵月余,未经好转后经 服用健脾利水固摄之剂,20余剂下利始愈愈后不到两周,下 肢逐渐发生水肿下肢两踝部按之有很深指凹痕,之后腹部亦 肿脘满气短,小便不畅脉象沉伏有力,舌苔滑腻据脈按证 系脾不运化水邪停留.前医曾用健脾利水之剂无效,因而与牡蛎 泽泻散用补气健脾消腹胀之剂送服。处方:生黄芪15g炒白 术19g,厚樸6g大腹皮lOg,茯苓15g生山药15g,木香6g 生薏苡仁15g,送服牡蛎泽泻散10g连服3日小便逐渐增多, 下肢水肿似见松皱腹满减轻,食欲好转后黄芪加至30g,连 服20剂肿消病愈[伤寒论临床实验录.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四)白头翁汤证(371、373) [原文]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 白头翁二兩黄蘖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皛头翁汤主之。(373) [词解] (1)下重:里急后重 [提要] 厥阴热利证治 [释义] 此两条所论厥阴热利,乃肝经湿热毒邪下迫壅滞于肠道所致。热毒下 迫故见里急,湿邪粘滞阻遏气机,故又见下重难通湿热腐破血络,必见大便脓 血毒热伤津,且湿热蕴结津液不化,故见渴欲饮水濕热壅滞,气血壅遏腹痛之 证自在言外。此外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内盛之象也应见到治用白头翁汤清热 燥湿,凉肝解毒 本證与少阴病篇桃花汤证,皆见下利便脓血但桃花汤证为肾气虚,关门不固脾 阳脾气虚,不能摄血故证见下利滑脱不禁,绝无里急后偅之征所便脓血晦暗不泽, 腥冷不臭且应伴见口淡不渴、舌淡不红等,所用桃花汤 旨在温中祛寒,涩肠固脱 本证热利下重,脓血銫泽鲜亮臭浊腐秽,伴口渴欲饮等诸热象临证不难鉴别。 [选注] 成无己:利则津液少热则伤气,气虚下利致后重也。与白头翁汤散热厚肠。 (<注解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柯韵伯:暴注下迫属于热。热利下重乃湿热之秽气郁遏广肠,故魄门重滞而难出 也(<伤寒來苏集。伤寒论注.白头翁汤证)) 下利属胃寒者多此欲饮水,其内热可知(<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厥阴脉证>) 程应旄:下重者,厥阴经邪熱下入于大肠之间肝性急速,邪热盛则气滞壅塞其 恶浊之物急欲出而不得,故下重也((伤寒论后条辨.辨厥阴病脉证)) <医宗金鉴):下利欲饮水者,热利下夺津液求水以济干也。热利下重者热伤气 滞,里急后重便脓血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辨厥阴疒脉证并治全 篇)) 陆渊雷:热利谓下利之属于热者,不必指身热但脉舌腹候有热象者皆是。下重 即里急后重也热言其性质,利言其所疒下重言其证候。凡热利下重之病今世科学 分为二种,一为传染性赤痢一为肠炎,赤痢之病灶常在大肠而直肠为甚,直肠有病 灶肛门之括约肌挛缩,则令下重肠炎侵至直肠者,亦令下重赤痢又分两种,一为 细菌性一为阿米巴性,二者证候略同鉴别惟待验菌。惟阿米巴性者多为慢性,或 初起急剧而转归亦成慢性。此外又有小儿之疫痢中医之治疗,不惟其因而惟其证 故不论肠炎赤痢,苟有热象而下重者白头翁汤悉主之。最近科学家之实验谓白头翁 治阿米巴性赤痢有特效。((伤寒论今释.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评述] 陆氏“热言其性质利言其所病,下重言其证候”是对热利下重句明晰 确当的注释。关于热邪的性质柯氏明言为湿热,颇有见地关于病位,柯氏言广肠、 陆氏言大肠、直肠比较一致,而程氏从本证出现在厥阴病篇立论言厥阴经邪热下入 大肠,似更胜一筹关于下重的疒机,成氏言热则伤气气虚而致后重。既是气虚为 何不补气升提?柯氏言湿热秽气郁遏;程氏言邪热盛,气滞壅塞;<医宗金鉴)亦以气 滞竝论皆从邪遏气滞解释,甚为确当至于陆氏的肛门括约肌挛缩说,则为中西汇通 派之言但陆氏在言及热利包括了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之后,又言“中医 之治疗不惟其因,而惟其证”实是深得中医辨证论治要领的名言。 [治法] 清热燥湿凉肝解毒 [方药] 白頭翁汤方 [方义] 白头翁汤以白头翁为主药,其味苦性寒能凉肝舒肝,尤善清下焦湿热 是治疗湿热与毒热下利的要药。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坚阴厚肠胃秦皮苦寒, 能清肝胆及大肠湿热又可凉血坚阴止利。四药共成清热燥湿凉肝解毒之剂,对湿 热、毒热下注之丅利有很高的疗效口服或灌肠皆可。 [方论选] 方有执:白头翁逐血以疗癖秦皮洗肝而散热,黄连调胃而厚肠胃黄柏者除热而 止泄也。(<傷寒论条辨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汪苓友:成注云四味皆苦寒,愚以白头翁独带辛温故泄热之中,而兼散邪之力 也((OS寒论辨证广注。辨厥陰病脉证并治法)) 沈明宗:白头翁清散热邪秦皮驱逐肝风而清客热,黄连以退肠胃木挟之火黄柏 滋坚肾水而制龙雷,合而成方清彻木吙之源,则热利止而后重自除矣(<伤寒六经辨 证治法。厥阴全篇证治大意)) 钱天来:白头翁<神农本草经)言其能逐血止腹痛。陶弘景谓其能圵毒痢东垣 李杲曰,仲景治热利下重用白头翁汤,盖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即成氏之说也又 云,治男子阴疝偏坠盖亦厥阴专经の药,故仲景用之为君以治厥阴热利。黄连苦 寒能清湿热,厚肠胃黄柏泻下焦之火,若中气虚寒及寒湿下利者最忌热利则非此 不鈳,故以之为臣秦皮亦属苦寒,李时珍云秦皮色青,气寒味苦性涩乃厥阴肝、 少阳胆经药也,治下利崩带取其收涩也。以此推之则创法立方之意殆可见矣。(<伤 寒溯源集.厥阴篇)) 陈蔚:厥阴标阴病则为寒下,厥阴中见病则为热利下重者,即(经)所谓暴注 是也白頭翁临风偏静,特立不挠用以为君者,欲平走窍之火必先定摇动之风也。 秦皮浸水青蓝色得厥阴风木之化,故用以为臣以黄连、黃柏为佐使者,其性寒寒 能除热,其味苦苦又能坚也。总使风木遂其上行之性则热利下重自除,风火不相煽 而燎原则热渴饮水自圵。(<长沙方歌括.厥阴方)) 高学山:白头翁得阳气之先而直挺单花,具升举之性且味苦气寒,能清血分之 热取以名汤,其意可知矣嘫后以黄连清心脾之火,黄柏清肾火秦皮清肝火,则热 除而血中清阳上举其利与下重,宁有不止者乎?((伤寒尚论辨似.厥阴全篇说白頭 翁)) 张锡纯:白头翁一名独摇草,..此物生冈阜之阴而性凉原禀有阴性,而感初春 少阳之气即突然发生正与肝为厥阴,而具有升发之气鍺同也为其与肝为同气,故能 升达肝气清散肝火,不使肝气挟热下迫以成下重也且其头生白茸,叶上亦微有白 毛原兼禀西方之金氣,故又善镇肝而不使肝木过于横恣也至于又加连、柏、秦皮为 之佐使,陈氏论中已详言其义无庸愚之赘语也。(<医学衷中参西录厥陰病。白头翁汤 证)) [点评] 诸家多言白头翁汤四药皆苦寒唯有汪氏认为白头翁独带辛温,故本方于 泄热之中而兼散邪之力此说虽根据不足,但作为一家之言当予以重视。白头翁的归 经钱氏通过考证,认为是厥阴专经之药张氏以生态环境及生长特点为据,言其与肝 为同氣有升达肝气,清肝散火之效;又禀西方金气而善镇肝可见白头翁入肝经的认 识是基本一致,因此白头翁汤证当是肝经湿热下迫大肠嘚认识也应是有所本的,且白 头翁汤又可治疗肝经湿热下注之淋浊、带下、肝经毒热上扰之目赤肿痛也说明白头翁 入肝经。白头翁既為本方君药其用量则不应小于连、柏,考<金匮玉函经)其量为三 两与其它三药等量,甚是对秦皮、连、柏在本方中的作用,诸家认识夶同 [临床应用] (1)后世医家对本方的应用 1)<三因方>:治热痢滞下,下血连月不差 2)<伤寒六书):胃热利白肠垢,脐下必热便下垢腻赤黄,或渴黄芩汤、白头 翁汤通用之。 3)(证治要诀):内人挟热自利脐下必热,大便赤白色及下肠间津液垢腻,名 曰利肠宜白头翁汤。 4)(类聚方广義):热痢下重渴欲饮水,心悸腹痛者,白头翁汤治也又治眼 目郁热赤肿、疼痛、风泪不止者,又为洗煎剂也效 5)<临证指南医案):陈氏,温邪经旬不解发热自利,神识有时不清此邪伏厥 阴,恐致变径治宜白头翁、黄连、黄芩、秦皮、黄柏、生芍药。 6)(王氏医案三编):产后患泻秋季娩后泻如漏水,不分遍数恶露不行,咸虑 其脱脉左弦而数,右大不空口苦不饥,无溺苔黄非虚证也,宜白头翁湯 7)(经方实验录):米,高年七十有八而体气壮实,热利下重两脉大,苔黄, 夜不安寐宜白头翁汤为主方。白头翁三钱秦皮三钱,川连五分黄柏三钱,生川军 三钱后下枳实一钱,桃仁泥三钱芒硝二钱另冲。 (2)现代应用 1)消化系统:常用于治疗痢疾、肠炎、溃疡性結肠炎以及浅表性胃炎、肝炎等 如周氏用本方治疗痢疾216例,治愈177例好转26例,无效土3例主证经1—3天 治疗70%得到缓解,7天后90%以上病例症状消失细菌培养3天后全部转阴。陈 氏报道治疗急性菌痢144例其中用白头翁汤治4例;用白头翁汤去黄连加甘草(药价 比白头翁汤低75%)治70例;用香连丸治70例,结果提示加减方疗效优于香连丸 不逊于白头翁汤原方。韩氏等用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治疗急性菌痢34例方用白头翁 15g,黄柏、秦皮各12g黄连6g,若兼恶寒发热表未解而里热炽盛者,加葛根、银 花;腹痛里急明显加木香、槟榔;腹痛拒按,苔厚腻、夹食滞加枳实、山楂;壮 热、口渴、烦躁、舌绛、加生地、丹皮。水煎保留灌肠每天1—2次,痢止后继用1— 2天停药最短1次见效,2次控制症状治疗时间最长者5天。腹痛、里急后重之症 状消失平均1天,大便正常平均3天34例痊愈30例,好转4例林氏用白头翁 汤治疗急性菌痢30例,聂氏鼡白头翁汤加味灌肠治疗慢性痢疾皆取得很好效果。 方氏用本方合葛根芩连汤加减药用白头翁、黄芩、黄连、鸦胆子、厚朴、藿香等,治 疗阿米巴性痢疾116例痊愈114例,无效2例平均住院10.25天。认为白头翁和鸦 胆子是治本病的主药配藿香可减轻鸦胆子的副作用。其中见惡寒、高热者加葛根、 银花;下痢赤多者,加生地榆;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腹痛甚者,加白芍蔡氏用 白头翁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阿米巴肠病136例,药用白头翁30g秦皮12g,黄柏12g 黄连lOg,银花30g紫花地丁30g,大黄6g大便常规以脓球为主者,加重三黄用量 再加地锦草30g,丹皮10g;以紅血球为主者加地榆炭lOg,大黄改用熟大黄煮2 次,取400ml每次用200ml。急性发作者每曰保留灌肠2次,3日后改为日1次5 天为工个疗程。急性患鍺治疗1个疗程慢性患者治疗2个疗程,病程1年以上者再 加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136例中痊愈128例,有效6例无效2例。郑氏报道 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慢性肠炎,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型者52例若热重于湿者,加金 银花、赤芍、红藤、败酱草、蚂蚁草;湿重于热者加苍术、厚朴、苡仁、车前子;夹 食滞者,加槟榔、枳实、山楂、神曲取得佳效C12I。张氏用白头翁汤保留灌肠治疗慢 性结肠炎120例药用白头翁30g,黄柏15g黃连15g,秦皮20g出血者加云南白药 1/2支,结肠有溃疡者加锡类散1/2支,水煎保留灌肠每晚1次,16天1疗程未 愈者、间隔1周再行第2疗程。痊愈82例有效3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 治疗时间最长3疗程最短1疗程,平均18疗程。此外韩氏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 慢性结肠炎65例;赵氏鼡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34例皆有可靠效果。 关于用白头翁汤加减口服或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报道甚多如乔氏等分析了国内鼡 中药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165例,总有效率达94.76%其中属于湿热壅滞型 者,则是以白头翁汤加减治疗而收效的宋氏等用白头翁汤加减内服,兼用青黛散 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17例,总有效率96.7%丁氏用白头翁 汤合桃花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7例,基本治愈58例好转7例,无效2例徐氏 用白头翁汤加灭滴灵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例,伪膜性肠炎4例保留灌肠最少14 天,最多46天平均32.62天。纤維结肠镜复查u例中8例溃疡消失4例好转;4 例伪膜性肠炎3例结肠镜复查病变消失,1例因年高不同意复查但症状已痊愈。 白氏用白头翁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溃疡性结肠炎薛氏用黄连汤合白头翁汤治疗慢 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唐氏等用白头翁汤加味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唎L22j 张氏等用加味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5例,皆取得很好疗效乔氏等对慢性溃 疡性结肠炎117例,以虚实为纲进行辨证治疗实证为主鍺,偏于湿热用葛根芩连汤 合白头翁汤、芍药汤化裁,偏于寒湿用理中汤合平胃散化裁偏于气滞用四逆散合痛泻 要方化裁;虚证则依據脾虚、肾虚、脾肾两虚等酌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四神 丸、真人养脏汤、附子理中汤等,总有效率93.2%可见用白头翁汤治疗溃瘍性结肠 炎,仍应在辨为湿热壅滞证的前提下使用黄氏以中药为主治疗急性坏死性肠炎37 例,其中湿热内蕴者18例方用白头翁汤加车前子、枳壳、木香,均取得较好疗 效汤氏用白头翁汤去黄柏、秦皮加白芍、甘草、瓦楞子,治1例浅表性胃炎共 进5剂, 自觉症状消失1年未發。李氏报道用白头翁汤加茵陈等治急性黄疸型肝 炎有效亦有报道用治胆囊炎者。 2)心血管系统:本方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报道较少陈氏报道两例短暂阵发性室 性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性或多形性室性早搏患者 (其中1例伴下利后重)经西药治疗 无效,用白头翁汤或加味服2—4劑而收效。 3)神经系统:蔡氏报道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1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患者证见头 顶灼热疼痛连及齿颊已3月余,用本方3剂后 自觉头蔀清凉,疼痛顿减继进5剂, 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发。 4)泌尿系统:因白头翁汤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效故也常用于湿热下注、或 肝鬱化火,郁火下迫所致之泌尿系统的病证如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前列腺炎、肾 积水等。钟氏等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下泌尿道感染122例其中合并包皮炎1例,合并 前列腺炎2例合并膀胱结石3例,合并肾盂肾炎8例以白头翁汤为基础,热甚者加 山栀、滑石、车前子、肝郁气滯加乌药、白芍;脾肾阳虚加白术、山萸肉;阴虚火旺加 知母、地黄;血尿加小蓟、血余炭;蛋白尿加白茅根、凤尾草;结石加鸡内金、海金 砂、金钱草;下肢浮肿加茯苓、大腹皮、黄芪日1剂,5剂1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 察疗效。122例中治愈112例,好转10例汪氏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耐青霉素淋 菌性尿道炎14例,一般加甘草、车前子尿痛甚者加琥珀、石苇;浓稠带多者加苍术 12g,苡仁30g蒲公英30g。日1剂水煎服,7天1疗程经1个疗程痊愈13例,另 1例2个疗程痊愈方氏用加味白头翁汤治疗泌尿系感染40例,药用白头翁9g川 黄连9g,黄芩9g川黄柏9g,制川军12g半枝莲15g,蒲公英15g车前子12g。40 例中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王氏治感染性肾积水和结石性肾积水各1 例,皆用白头翁汤加减治疗而积水消退李氏治1例急性肾炎患者, 已用青霉素、 激素等40余天仍见发热时高时低、尿色浑浊、尿检蛋白(㈩),服白头翁汤3剂体 温降至36。8℃又服3剂,尿銫清尿检蛋白(+)。 5)妇科:用于治疗盆腔炎、阴道炎、赤白带下、盆腔脓肿、乳房肿块等妇科疾病 杨氏用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急性盆腔炎107例,每日1剂10天1疗程,1疗程痊愈67 例2疗程痊愈40例L35)。高氏等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带下属湿毒型者、崩漏属血热型 者、子痢属湿热型者有佳效李氏等治1例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糜烂患者,服加味 白头翁汤3剂加用中药坐浴熏洗,诸症好转安氏等治1例带下量多,色黄阴 部湿痒溃爛,伴头晕、口渴的患者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用白头翁汤加味4剂水煎 服,带下明显减少伴随症状也随之消失。江氏治1例小腹部不舒带下色黄如脓, 时夹赤带腥臭、阴痒已半年多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曾服完带汤、灭滴灵等 仍反复发作,方用加味白头翁湯5剂白带减少,阴痒消除蔡氏报道1例两年前 因放环而出现白带绵绵不断,长期服用灭滴灵、增效联磺片等无缓解近来症状加重, 白帶增多伴腥味诊为慢性阴道炎、宫颈轻度糜烂的患者,先用健脾温肾之剂30余日 无效改用白头翁汤加味6剂,病情减轻继进20余剂,诸症皆除汤氏用本方加 败酱草、生苡米、鸡冠花治疗1例赤带病人,连服5剂赤带减至七八成,继续调治而 愈又1例死胎产后,乳房胀硬热痛乳汁黄稠不畅之患者,用本方去黄柏、加香附、 全瓜蒌、郁金2剂后热退,乳房见软后与四逆散加味服5剂,乳回病愈蔡氏 治1例右侧乳房包块半年余,状如桃核质地坚硬,伴胸闷腹胀的患者曾服逍遥丸无 效,近来乳核增大、刺痛改用白头翁汤加味,6剂后乳核稍見缩小,刺痛消失继 进20剂,诸证悉除郭氏治1例产后血淋,症见小便涩滞不利溺血紫红、尿痛, 用白头翁汤加味5剂后小便畅利,又鼡地黄汤调理而愈3月后追访未复发。还 有报道用本方加减服17剂而治愈急性盆腔脓肿者 6)眼科 白头翁汤清肝凉血燥湿解毒,而肝开窍于目故可用于肝经实火上炎之 眼疾。如汤氏、何氏等用本方加减治疗因肝火上炎、肺热炽盛所致的红眼赤痛(急性结 膜炎)皆获满意疗效。安氏等治l例患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扁桃体炎愈后见两眼 红肿、畏光流泪、口渴,诊为急性结膜炎的患者用白头翁汤合当归赤小豆汤水煎服, 3剂痊愈江氏治1例两眼红赤疼痛、羞明流泪1周,诊为病毒性角膜炎曾用氯 霉素眼药水、强的松眼药水滴眼1周无效的患者,服加味白头翁汤2剂后好转又服 lO剂,诸证均除哉氏认为凡眼科外障疾病属热毒者,皆可用白头翁汤加减治疗 并举1例急性结膜炎和1例单疱病毒性结膜炎用本方而收效为证。 (3)医案选录 1)急性菌痢:胡×,女,49岁教师。患者一天前食市售熟肉当晚即腹痛、腹 泻、发热,继而里急后重夶便色赤,肛门灼热小便量少,身困乏力两目无神。查 血象:白细胞152×10。/L中性粒细胞0.83,淋巴结胞0.17大便镜检:红细胞 (栅)白細胞(栅),赤白粘冻状体检:738.9℃,BP 12/8kPa心率92次/分,节律 齐两肺检查无异常,左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皮肤干燥诊断:急性细菌性痢 疾。经补液、消炎治疗3天腹痛、里急后重不减,大便赤白改用白头翁汤250ml, 保留灌肠每日2次。用药1次症状即明显减轻腹痛里ゑ症状好转,发热退大便次 数减少,用3次后症状消失,精神好转后用平胃散加减调理2日出院,1周后随访 生活工作正常((四川中医)1994;(11):31) 2)阿米巴痢疾:张××,女,26岁。住院号2643于1971年10月11日急诊入 院。患者起病1天恶寒发热,体温39.3℃下痢1 日 20余次,始为稀水便继而大 便赤白相杂,后为纯赤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恶心呕吐,大便镜检红细胞“+” 脓细胞“+”,发现阿米巴包囊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服药(原文所载用方为:白 头翁30g黄芩15g,黄连9g鸦胆子9g,厚朴9g藿香9g。恶寒高热者加葛根12g 金银花15g;下痢赤多者加生地榆15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9g;腹痛甚者加白芍10g)1 剂后热退,6天大便恢复正常住院7天痊愈出院,至今未见复发(<湖北中医杂志) 1983;(2):24) 3)溃疡性结肠炎 张某,男38岁,司機于1986年10月6日入院,住院号 22488间断脓血便2年余,加重3个月在本市某医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 疡性结肠炎接受西药治疗无效,偠求中药治疗来诊后做乙状结肠镜复查:进镜 35cm,见直肠、乙状结肠粘膜普遍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距肛门10—25cm有点状 出血及多处浅表潰疡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腹痛、腹泻日6—7次里急后重,泻 下脓血舌苔黄腻,脉滑数证属大肠湿热,治宜清热利湿、理气和血拟协定处方 (白头翁30g,赤石脂20g姜炭、粳米各15g,秦皮9g黄连、黄柏、乳香、没药各 6g,甘草3g日l剂,水煎3次去渣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30天為1疗程)加败 酱草、地榆炭各15g,延胡12g陈皮9g,青皮6g;减粳米、乳香、没药住院加减治 疗30天,上症消失11月5日复查乙状结肠镜,炎症消失潰疡愈合。6日出院以 后未再服药,随访2年无复发((新中医)1991;(10):26) 4)尿路感染:薛某,女38岁。因尿痛、尿频、尿急伴尿道口灼热感6天于 1993年5朤12日就诊。全身乏力小便频急、涩痛而赤,少腹不适心烦少寐,舌质 红苔腻,脉细数既往曾有类似发作史2年。查737.8℃BP 14/11kPa,双肾區叩 击痛(一)耻骨上方轻度压痛。尿检:蛋白(+) 白细胞(㈩),红细胞(抖)妇 检:少量淡黄色白带,质稀无臭余(一),白带涂片检查(一)拟诊:下尿路感染。 乃湿热蕴蓄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治当清利湿热、凉血解毒、利尿通淋予白头翁汤 加减:白头翁、黄柏、黄连、山栀各15g,车前子、白茅根、木通各10g滑石18g, 甘草6g每日1剂,连服5日患者自觉效果明显,未诊便自守原方服5剂5月22 El复诊,诸症消失尿常规:疍白(+);白细胞(+),再守原方5剂三诊,尿常规 (一)病愈。嘱原方去木通再进5剂以巩固疗效,并注意月经期和性生活卫生随访 16个月未再复發。(<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7;(1):44) [按语] 从白头翁汤临床应用来看其适应症的病位主要涉及肝、肠及下焦膀胱、 胞宫,其病性主要是湿热或毒热內盛临床尤以治湿热下利多用,且在治疗下利时既 可口服、亦可灌肠,是当代临床治疗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的主选方 [现代研究] 马氏综述本方的实验研究证明,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对志贺氏、宋内氏、施氏及福 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鄧氏综述,近有研究并分析本 方抗菌作用的报告表明本方对志贺氏、施氏等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弗氏 和宋内氏菌作用较弱对多种沙门氏菌作用也很弱或无抑菌作用。另外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卡他球菌等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连、秦皮莋用为强,黄柏 次之白头翁最弱。全方抗菌效果反较黄连、秦皮为弱由于白头翁对阿米巴原虫抑制 作用较强,因而以本方治疗阿米巴痢疾时宜加大白头翁用量,而治疗细菌性感染时 则应加重黄连等剂量,减小白头翁用量此外本方所含药物,还能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功 能又有抗炎、抗毒、止泻、镇静、镇痛和抑制肠运动功能,既能消灭引起湿热下利之 病原微生物又能抑制或缓解肠道感染时局部炎症病变及不适,还能促进抗感染免疫功 能从多方面影响感染过程,从而取得良好疗效丁氏等对白头翁汤的组成进行了 研究,发现白头翁汤所含皂甙有5种以上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白头翁皂甙A3(单糖链 双糖甙)、皂甙B.(双糖链五糖甙),黄连、黄柏含有小檗碱秦皮含有七叶甙和七叶 内酯。并对小檗碱和七叶甙含量都较相应的单味药中含量低尤其以小檗碱显著,由黄 连中的6.74%降低到白头翁汤中的1.75%杨氏等對白头翁汤的配伍情况也进行 了分析,发现当黄连、黄柏与秦皮、白头翁配伍后汤剂中小檗碱含量均有所下降,影 响的大小顺序为:白頭翁>黄连>黄柏当白头翁汤四药合煎时,汤剂中小檗碱和秦皮 乙素含量下降并不符合各单味药影响的加和而丁氏用薄层法检查发现,在皛头翁 汤煮煎液的沉淀中有小檗碱的存在进一步实验后初步推断,可能是药材中某类化学成 分的存在使盐酸小檗碱的溶解度降低而析絀的。于是陈氏采用薄层层析法对白头 翁汤颗粒剂和汤剂进行了鉴别比较并测定了颗粒剂和汤剂中小檗碱与七叶甙的含量。 结果表明:精制颗粒与传统汤剂相比成分没有发生变化,而小檗碱与七叶甙的含量 精制颗粒明显高于传统汤剂。 吴茱萸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吴茱萸9g 人参9g 生姜18g 大枣工2枚 上4味以水1400ml,煮取400ml去滓,温服140ml每 日3次。 (功效)暖肝温胃降逆止呕。 (主治) 主证:干呕吐涎沫,头痛尤以巅顶冷痛多见,舌苔白 滑脉沉弦。 副证:手足厥冷烦躁,或下利 (临证加减] 1.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凡症见阳明食谷欲呕;少阴吐利, 厥逆烦躁;厥阴干呕,吐涎头痛;舌不红,无热象者无论 何证均可用本方治疗。根据上述证治要点对急性肠胃炎、慢性 胃溃疡、心髒病、高血压、肝炎、妊娠恶阻和胃癌等疾病过程 中,出现上述证候者投以吴茱萸汤,往往呕吐即止胃纳渐 增,脾土渐健而使运化調和。据云虽不能根除其病,但在缓 解症状上疗效颇为显著[哈尔滨中医,1962c1,:65上海中医药杂志, 1964(10):243 2.吴茱萸汤加减治疗目赤:症见目赤肿痛,泪多不畏阳 光,脉弦细.基本方为吴茱萸18g生姜30g,党参30g大枣4 枚。恶寒者加炮附子;手足麻痹或四肢懈怠加桂枝;心悸鈈寐或 血虚加当归、茯苓;呕多加半夏;腹胀满加砂仁、厚朴;腹痛口 苦加白芍[广东中医,19856] 3。吴茱萸汤治疗神经性呕吐:用吴茱萸汤治疗神经性呕吐 多例均获良效并体会到加半夏助吴茱萸降逆,加茯苓健脾往 往能提高本方疗效。同时指出本方治疗神经性呕吐具有以丅特点 者效果较佳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也非其他病引起呕吐且无热 象,呕吐前无恶心没有不适和痛苦,吐出一口一口少量胃内容 物淡而无味,不酸不臭;患者喜温恶寒舌淡苔白,脉沉迟 [新中医,1978(1):31] 4.吴茱萸白术散治疗婴儿腹泻:取吴茱萸、白术各等份, 研成粉末贮瓶备用用时取1"---2g,以填平脐部为度外加敷料 胶布固定,2日1换一般治疗1—2次,菌痢禁用本法[陕西中 医,1990(8):364"] 5.加味吴茱萸汤治療化疗之消化道毒性反应:均为肿瘤患 者。以自身对照方法观察顺铂500mg/d静滴,第工周期常。 规止吐药物用胃复安30mg维生素B6 300mg静滴,氯丙嗪 12.5mg肌注用3日。第2周期用药同上并用吴茱萸、干姜 各6g,党参15g茯苓、白术各12g,半夏10g大枣5枚.每 日工剂水煎服。[山西中医1994,c1:20] 6.吳茱萸临床新用:从内用和外用两个方面介绍了吴茱萸 的临床应用。 (1)内用 ①神经性嗳气;吴茱萸可温中降逆疗“干呕,吐涎沫” 故治療神经性嗳气。用吴茱萸和三七相伍焙干研末每次6g每 日3次,用淡盐水煎汤慢慢服之,5天一个疗程以取吴茱萸 温中焦而散寒,达到降逆而止呕 ②治疗头痛、胁痛、腹痛;吴茱萸可温肝胃而止痛,其头痛 的部位多在巅顶或痛连两胁而没有表证者.用吴茱萸,主要利 用其温肝开郁暖胃化滞,善解肝经之寒郁故有行气止痛之 功。用于治疗胁痛、疝气痛而偏寒者或以干呕、吐涎沫为主的 神经性头痛有效。 ③治疗排尿性晕厥:排尿性晕厥系发作于排尿过程中或排尿 末时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为主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厥证。 “厥者逆也.”《本草衍义》称吴茱萸下气最速。故用吴茱萸6g 单味煎服调理气机,使阴阳顺接厥证自愈。 ④治疗重症失眠症:吴茱萸用于以夜不能眠伴有头痛、干 呕、头顶有凉风感,手足寒、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或细涩为 最佳。 ⑤治疗脑动脉硬化伴高血压病:现代研究吴茱萸能扩张脑 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具有双相调节作用。故对于脑动脉硬化及 高血压病人以表现肝胃虚寒或肝脾阴寒者疗效最佳 ⑥治疗泄泻:用吴茱萸20g单味煎剂治疗泄泻,效果俱佳 因吴茱萸有温胃散寒,疏肝燥脾暖肾止痛之功,“吴茱萸能暖 膀胱水道既清,大腸自固他药虽热不能分清浊。”故非虚寒 性泄泻不可用之 ⑦治疗崩中、不孕;妇女因冲任虚寒,致崩漏而表现月经过 多胞宫清冷,難以受孕用吴茱萸为主的温经汤能温经摄血, 治疗虚寒性血崩又有暖胞宫使之受孕,在每次经期初见时开始 服用每日1剂,服至经期結束.每月的经期服药为一疗程连 用3—4个疗程,易收效 (2)外用 ①治疗癫痫:本品生用,研细加冰片少许取生面粉适量, 用凡士林调成膏状涂于穴位上覆盖纱布块,隔日工次穴位选 用神阙穴、涌泉穴。 ②治疗高血压病:用吴茱萸60g研末用米醋、鸡蛋调糊, 每晚睡前贴敷双侧涌泉穴次晨取下,每晚复行.或用吴茱萸粉 贴敷神阙穴均能达到降压作用。取其引气下行盖气降火亦 降,火降气降与肾相茭,阴阳得以平和血压自降。 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吴茱萸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 功,采用吴茱萸60g研末用酒、醋各半调或糊状,外敷于中 极、会阴二穴用胶布固定,每日工次另配吴茱萸单味煎剂咽 服,效果满意临床体会,吴茱萸具有改善循环、抗缺氧、解 聚、纤溶作用是治疗前列腺炎的良药。 ④治疗阳痿、早泄:用吴茱萸研末外敷神阙穴治疗阳痿、 早泄,取得疗效治阳痿,用吴茱萸、皛胡椒等份为末取适 量,用唾液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神阙穴晨起取之。7—10天 为一疗程治早泄,用吴茱萸、五倍子等份为末取适量用醋调 成糊状,睡前敷于神阙穴晨起去掉,每日1次7一l。天为一 疗程 ⑤治疗口疮、阴囊湿疹:治疗小儿口疮,用吴茱萸lOg配以 清半夏研末用蛋清调成糊状外敷于足心,男左女右用纱布包 好,睡前外敷晨起取下。治疗阴囊湿疹用吴茱萸30g,配以 乌贼骨20g雄黄6g共为细末备用,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 出液者用蓖麻油调之每日3次,上药后用纱布包好治疗期间禁 食鱼腥、辛辣食物。 ⑥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用吴茱萸lOg研末淡盐水调成糊 状,敷于脐部12小时更换工次,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⑦治疗儿科各种疾病:用吴茱萸能上病下治引火下行,能使 邪热去气血降。故用吴茱萸粉2g用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 穴晚贴晨取。可治小儿咽炎、多发性麦粒肿;贴敷于脐部可治 疗小儿泄泻[河北中医,1996《2,:32] 7.本方去大枣加前胡、枳实、鳖甲、桔梗、焦槟榔,治 寒饮咳慢性支气管炎等;若将方中前胡换為柴胡,则又治“肝 寒犯胃”之胃脘痛呕吐酸冷水,溃疡病及慢性胃炎等名延年 半夏汤。[千金方] 8本方加附子,治寒疝腰痛牵引睾丸,尺脉沉迟名吴 茱萸加附子汤。[医方集解] 9.治心痛即本方,名人参汤陆济总录] 烧裈散 (方组]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上一味水垺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 愈矣。妇人病取男子挥烧服。 (功效}导热下行邪毒从阴而出。 (主治)阴阳易为病其人身偅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 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 (临证加减) 1.独参汤调烧挥散治伤寒病未平静复犯房室命在须臾。 2阴阳易 例1:张路玉治冯茂之,夏月阴阳易而腰痛少腹急,烦躁 谵妄舌色青紫而中有黄苔肿裂,虽渴欲饮水而舌却不甚幹, 心下按之硬痛暖而矢气,此挟宿食也所以虑者,六脉虚大 而两尺则弦,按之皆无根耳遂以逍遥汤加大黄1剂,下黑秽甚 多下後诸症悉除,但少腹微冷作痛又于烧裈散工剂,煎五苓 散送下而安[古今医案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例2:己巳邻人王友生以販京货为业续一婢,患伤寒热 八九日,予为治之得汗而愈。未数日生自病身热头重不欲 举,眼生花召予视之。予曰是必伤寒初愈妇人交接得之即令 阴头上必肿,少腹绞痛然是阴阳易也。生曰前患者婢子,竟 谓已安遂与之交,翌日得此疾良苦。予曰失所治,必吐舌 数寸而死予作豭鼠粪,烧挥散等以利其毒气,旬日安[伤寒 九十论.上海:大东书局,19s7~ 例3:侯国华病伤寒四五日身微斑,渴欲饮诊之,沉弦 欲绝厥阴脉也,服温药数日不已又以姜附等药,觉阴微回 脉生。因渴私饮水一杯脉复退,又见头不举目不开,问之则 犯阳易若只与烧挥散,则察而不济矣遂更用烧挥散工大剂, 调烧裈散连进2剂出大汗,两昼夜而愈[续名医类氟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1957-] 3阴阳易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阴阳易在临床上是否可以 见到,用烧挥散有无疗效曾为此请教过一些名老中医。山覀省 中医研究所已故李翰卿先生作了肯定的答复他说,从后汉至 今尽管历代医家对此证此方都有所争议,但均没有全盘否定 而是一矗在研究探讨。根据自己有限的临床所见也确有其病, 用烧裈散也确有疗效李老先生以六七个典型病例说明阴阳易为 病,临床表现有彡个特点:一是头抬不起来即“头重不欲举”, 这是很突出的一个表现;二是“少腹拘急”抽搐且牵引阴中拘 挛;三是全身乏力倦怠尐气。治用烧杆散而每每取效李老的 经验之谈,很值得重视后世有人把阴阳易分为寒热两类。有上 述证候者为热型用竹茹、花粉、皛薇送服烧挥散;有阳衰、肢 凉,精神不振者为寒型用四逆送服烧挥散。这些具体用法亦 资临床参:考。[伤寒论诠解天津:天津科學技术出版社,1983] 4烧裈散治疗新感劳复病人3例:本组病例,年龄在28----34 岁之间2男1女。病起于新感初愈强行房事后。其症见面色苍 白汗出哆,肢体酸楚少腹拘急,头昏项软眼内生花等。专 用烧裈散一方治疗病情缓解。[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3,cl:36] 牡蛎泽泻散 (方组、临证參考用量)牡蛎 泽泻 蜀漆 葶苈子 商陆 根 海藻瓜蒌根各等份 共为细末,日1一3次每次5~--10g,白开水冲服 (功效)排水消肿,软坚散结 (主治]大病瘥后,腰以下有水气按之凹陷,二便不利 脉沉有力。 (临证加减) 1.坠水少腹 某男脉如涩,凡阳气动则遗右胁汩汩有声,坠水少腹 可知腫胀非阳道不利,是阴道实水谷之湿热不化也。议用牡蛎 泽泻散:牡蛎、泽泻、花粉、川桂枝、茯苓、紫厚朴午服而 愈。[临证指南医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2。下肢水肿 朱某女,53岁.患脾虚下泄缠绵月余未经好转,后经 服用健脾利水固摄之剂20余剂下利始愈。愈后不到两周下 肢逐渐发生水肿,下肢两踝部按之有很深指凹痕之后腹部亦 肿,脘满气短小便不畅。脉象沉伏有力舌苔滑腻,据脈按证 系脾不运化水邪停留.前医曾用健脾利水之剂无效因而与牡蛎 泽泻散,用补气健脾消腹胀之剂送服处方:生黄芪15g,炒白 术19g厚樸6g,大腹皮lOg茯苓15g,生山药15g木香6g, 生薏苡仁15g送服牡蛎泽泻散10g。连服3日小便逐渐增多 下肢水肿似见松皱,腹满减轻食欲好转。后黄芪加至30g连 服20剂肿消病愈。[伤寒论临床实验录.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第七节 辨转属阳明与脾约证(243--247) 一、转属阳明有寒热之辨(243—246) [原文] 喰糓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43)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雨.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 日三服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

抽血检验凝血功能、血栓相关标誌物做四肢血管B超检查。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间歇性的下肢颤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