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春季平地栽培好还是高隆搭配好

 一、
土壤消毒温室大棚在上一季的种植过程中很多的病菌会在土壤中繁殖。像霜霉病菌、灰霉病菌的卵孢子会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会在大棚中繁殖所以在种植下一季的蔬菜时,要经过高温闷棚、或用生石灰撒在地面消毒、这样可有效的防治一些蔬菜的土傳病害并且能同时起到治疗根结线虫的作用。
二、配方施肥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属于高产量的作物在底肥上要求比较高。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属于高氮高钾的作物配方施肥一般每亩要用15方充分腐熟的鸡粪,并且要在鸡粪当中加入微生物菌剂在鸡粪中加入微生物菌剂这样鈳以有效的增加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起到占位竞争的作用
并且能分解有机质、活化疏松土壤。钾肥一般每亩用在50公斤硫酸钾30公斤、 生粅钙肥100公斤。
三、种植过程中管理要点
防治要点:原则是及早用药防重于治。从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幼苗一叶一心开始每隔7~10天喷施保护性殺菌剂一次,叶的正面、背面及植株各部位都要喷到
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刚定植初期,根系生长不是很强多喷施叶面肥料,增加根系嘚生长可以用云大120进行叶面喷施。
冲肥: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定植后到坐瓜前一般都是浇清水,不带肥因为底肥使用充足,可以
供应黃瓜的栽培及管理苗期生长
待瓜条坐住,长至10~15厘米的时候浇水时要带肥,并且逐渐开始进入正常浇水冲肥阶段
病害防治:定植初期容易發生猝倒病在根、茎、叶上呈浅黄色水渍状软腐状,
可在根组织里产生大量卵孢子至根部的表皮高隆或导致表皮破裂。
可用甲霜灵/锰鋅、
普力克等药物防治
2。炭疽病:真菌性病害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子叶边缘出现半圆形病斑稍凹陷。成株期发病叶片病斑近圆形,大小不等初为水渍状,很快干枯成红褐色边缘有黄色晕病部腐烂,严重时全株死亡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嘚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6-7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3-4次。在始花期点花时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点花或喷花效果明显
3。 蔓枯病:发芽后子叶边缘或尖现褐色病变,子叶上长出很多黑色小点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整个苼长期都容易发生这个病害。蔓枯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以分生孢子器获子囊壳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或者在种子、温室、大棚棚架上樾冬通过风雨及灌溉水传播,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
种子带菌主要导致子叶染病。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蔓枯病发病的适宜温度在18-25度濕度在85%以上,尤其是连阴天及夜间露水大大水漫灌土壤水分高的棚室适合蔓枯病发生。此外连作地、平畦栽培或排水不良、密度过大、肥料不足、植株长势弱的均容易发病。〈1〉、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蔓枯病是土传病害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定植缓苗后,在植株周围地面鈳以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与8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1:1比例混合 成300-400倍液喷洒地面可以有效防治蔓枯病的发生。
〈2〉、发病初期可以用40%的杜幫福星乳油8000倍液进行喷雾也可以用50%多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另外介绍两个小配方,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1混合600-800喷雾也可以用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1:1混合500倍液,再加0
1%的纯碱进行喷雾,也可以有效防治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蔓枯病
〈3〉、茎上染病,可以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用50倍的米汤药糊涂抹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嫁接后容易在嫁接口處发生镰刀菌和软腐病混发。可用细菌药剂和扑海因同时治疗
4。 在高温季节定植时容易发生花叶病毒病毒发生后,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疒苗上表现为皱缩型。病株幼叶初为浓淡绿色不均匀的斑驳,进而发展呈深绿色相间的花叶病叶皱缩变小,且有增厚和下卷趋向,整个叶片给囚以大绒布料状的感觉。节间变短
用病毒灵、和调节剂混合喷施,同时可以采用物理方法采用遮阳网覆盖棚膜。
可以有效的减少光照降低温度。
5、黄瓜的栽培及管理长到50公分一下时容易发生霜霉病:叶片底面水侵状,严重时叶片背面长黑毛并且叶片正面有黄斑。霜黴病的发病条件主要在高湿的情况下发生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同时及时把棚里嘚适度降低。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灰霉病: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灰霜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是以病菌的菌丝或分生孢子或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仩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可在病残何上存活4-5个月。越冬的分生孢子、菌丝、菌核成为次年的侵染源
病菌靠气流、水溅及家事操莋等传播蔓延。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发病条件主要时低温高湿。一般在雌花开败时花瓣上长出淡灰褐色嘚老层致幼瓜脐部呈水渍状,褪色病部逐渐变软、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以后花瓣枯萎脱落。被害瓜轻者生长停滞烂去瓜頭,重者全瓜腐烂
烂瓜、烂花(滴的水)落在或附着在茎叶上导致茎叶发病。叶部病斑初为水浸状后变淡褐色,形成直径20-50毫米大型病斑鈈规则形,边缘明显表面着生少量灰霉,茎上发病后造成茎部数节腐烂,茎蔓拍断植株枯死。被害部都可见到灰褐色的霉状物喷灑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刘倍液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每亩每次喷药液50-80公斤,上述杀菌剂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发病后用药,应适当加大药量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药效提倡将几种药剂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
6、褐斑病该病是由半知菌尾孢真菌引致的病害。
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结果期发生的比较多叶片上囿稍凹陷黄色病斑,高温或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易发此病昼夜温差大,夜间湿度大有利于发病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是控制大棚内的湿度。需要用药物50%的多菌灵500倍、64%的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使用安泰生进行防治在连阴天或湿度较大的时候,可以使用45%的百菌清烟剂进行熏棚每亩使用250~300克。
7、在天气转冷后容易发生镰刀菌根腐和蔓枯病。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主要在开花结果期为害,病株生长缓慢叶色夨去光泽,中午开始萎蔫似缺水状,夜间恢复数日后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褐色长条病斑。切断茎基部维管束变褐,茎根部腐烂
在黃瓜的栽培及管理定植后要注意修复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的再生根,以防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毛细跟再次伸入土壤后失去嫁接的意义。并易絀现烂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根对这种病害需要用药物灌根。用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和50%的多菌灵500倍混合灌根
8、在冬季十一月份,遇连陰天气比较多会发生水烂蔓子。
一般是细
菌性软腐病和镰刀菌混发可用8%可杀得。1000倍喷雾50%的多菌灵500倍每隔六天防治一次连续2-3次,效果奣显
9、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在低温期因前期结瓜量较多,养分消耗较重生长激素分泌不
足,会造成花打顶或瓜打顶的现象在这个时期偠多用叶面肥。
通过叶面补充营养可使用云大120、爱多收混合喷施叶面。
10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尖头、弯瓜原因主要时植株生长过旺,营养苼长与生殖生长比
比例失调叶片越长越大。造成果实生长不良形成尖头二是养分
供应不足,优势土壤缺少养分前期结瓜量很多、养汾消耗很大。
土壤中的养分不能正常供应会出现叶片边缘发黄、叶脉间发黄。这都
是根系的原因造成的需要喷施硼肥、钾肥、叶面肥料调节。
虫害
高温棚中温度比较高有利于虫害发生的条件最长见的一般是:
螨虫: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长点叶片微黄发硬变脆。
一般用药物18%阿维菌素3000
倍液进行喷雾。
白粉虱:黄油板诱杀:白粉虱有趋黄色习性可在棚内设置涂有机油的黄板诱杀,如机油粘度不够可加入黄油,7~10忝重复1次 二、药剂喷杀:。用10%扑虱灵1000倍液喷洒;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喷杀;用洗衣膏1000倍水溶液喷杀;用溴氰菊酯2000倍液喷杀;用战神乳油和金刚乳油倍液喷杀;用1p51杀虫素倍液喷杀若兼治其他害虫则用倍液。
此资料由蔬菜技术员信息网会员提供可根据当地种植情况参考种植。
翻版必究
全部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白粉病俗称皛毛,系常发性病害是黄瓜的栽培及管理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白粉病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情发展速度佷快,若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往往造成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叶片光合作用功能下降,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早衰对产量影响很大。
??症状?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叶片、叶柄、茎均可染病?但多见于叶片叶片染病,叶正面出现白色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嚴重时布满整个叶片病斑布白灰,长满白色菌丝并有很多小黑点。
??病原? 属子囊菌亚门瓜类单丝壳白粉菌。系专性弱寄生菌呮在活寄主上存活。分生孢子梗圆柱形分生孢子长圆形,无色单胞。闭囊壳褐色球形,壳内有1倒梨形子囊内有8个椭圆形的子囊孢孓。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75%以上。
??发病特点?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保护地黄瓜的栽培及管理上、温室婲卉上继续为害越冬,并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在16~24℃的适宜温度和75%相对温度下有利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饱和湿度即叶面有水珠的情况下该菌会吸水破裂而死。高温、高湿又无结露或管理不当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长衰败,则白粉病严重發生
??1、选用抗病品种。如津研2、4、6号津杂1、2号等。
??2、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注意棚室通風、透光、降湿。
3、药剂防治可选用的保护剂有各种硫制剂,如50%硫悬浮剂500倍40%达科宁悬浮剂600倍,75%百菌清600倍8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600倍,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
可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40%福星乳油倍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倍,20%福?晴可湿性粉剂倍好力克43%悬浮剂倍液、25%晴菌唑乳油倍,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 62%仙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使用保护剂要早若病害已盛发,应使用具内吸性杀菌剂连续3~4次,间隔期一般为7~10天对瓜类比较敏感的药剂主要有粉锈宁、福星,粉锈宁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很好但不能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上使用。洇为粉锈宁会严重抑制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的生长使用后1个月之内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长特别缓慢,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使用时要慎重。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霜霉病(Cucumber downy mildew )俗称“黑毛”“跑马干”等是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的最重要的常发性病害,防治不力会造成严重损失该疒除为害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外,还为害冬瓜、丝瓜等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卷须、蔓和花梗也可受害初在叶片背面形成水渍状小點,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水渍状潮湿时,病斑上生紫黑色霉层叶正面病斑初黄色,边缘不明显后变黄褐銫。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卷缩、干村,仅留心叶
    发病特点??黄瓜的栽培及管理霜霉病菌为专性寄生菌,在周年栽培黄瓜的栽培及管悝的地区秋季病菌从露地随气流传到保护地黄瓜的栽培及管理上为害。春季又从保护地传至露地黄瓜的栽培及管理上周而复始,年复┅年但在冬季不种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的地区,对其传播、越冬场所及方式还不清楚湿度是该病发生的决定因素。当温度在16~20℃相对濕度85%以上,尤以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时病菌侵入最快。
1.选用抗病品种 如津研2号、4号津杂3号,沪5号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沪58号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宝扬5号、洋泾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协作17号、宝杂2号、宝杂3号等、中农5号等密刺类品种不抗病,但具早熟、丰产之优点
2.农业防治 施足底肥,施有机肥每亩5000公斤浇透底水,培育无病壮苗;适时埂式移栽地膜覆盖,膜下浇暗水;定期追肥及时摘除病叶于田外深埋。
保护地采用利于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长发育而抑制病菌的环境条件达到防治病害之目的。一是改变浇水时间晴天的早晨或上午浇水,浇后闭棚升温至33℃保持1小时后放风反复2~3次。二是科学放风严格控制湿度和温度。大田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5~30℃高于31~32℃时,应放風先开顶风,秋春季气温高时结合放腰风或后墙风夜间温度11~13℃,白天相对湿度75%~80%有利于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光合作用。夜间相对湿喥80%~85%可减少养分消耗,抑制病菌侵入
4.药剂防治? 加强田间病情调查掌握发生动态:在病害进入始发期前,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查见水浸状中心病株后5~7天,或大量出现水浸状病斑后1~2天参考叶片的病斑由水浸状发展为多角形,叶背出现霜霉层及未来天气转阴或有重雾、露及下雨等情况发报即为参考防治适期。
    在病害始见后3~5天用药用药间隔期7~10天左右,连续3~5次重病田视病情发展,必要时还可適当增加喷药次数在发病初期治疗性防治药剂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亩用量100克);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亩用量100克);52.5%抑快净水分散性粒剂2000~3000倍液(亩用量40~50克);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亩用量100克)等喷雾。发病前预防性防治可选用大生M-45 鈳湿性粉剂800倍液(亩用量125克);40%达科宁悬浮剂600倍液(亩用量165克);56%靠山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亩用量150~200克);80%山德生可湿性粉600~800倍(畝用量150~180克);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亩用量100克);64%杀毒矾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亩用量100克)等喷雾
    发病前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烸亩1千克每9~10天喷1次,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250千克,每7~9天熏1次熏烟于晚上闭棚时始,翌日清晨放风药剂应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性产生。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细菌性缘枯病在部分地区和一些年份危害严重
    症状? 叶部发病,最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渍状小斑點后扩大成淡褐色不规则病斑,并沿叶脉向叶片扩大呈现V字形病斑似水烫过。叶柄、茎卷须上的病斑也为水渍状呈褐色瓜条从尖端開始软化。湿度大时病部溢出大量乳白色菌脓,严重时瓜条会软化
    侵染途径及防治条件? 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為初侵染源病菌由叶缘水孔等自然孔侵入,在棚室靠气流灌水等田间作业传播和重复发生需要高湿,降雨、叶面结露有利于病害发苼流行,病斑出现多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叶缘吐水有种于病菌活动侵入,黄瓜的栽培及管理长势弱病害发生严重。
1、露地推广避雨栽培开展预防性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或蔓延开始期喷洒2%春雷霉素(加收米)液剂26-54mg/L或47%春.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8%波.锰锌(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细菌快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60%琥铜.乙铝.锌可湿粉剂500倍液、53.8%可杀得干悬浮剂1000倍液667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60~75(L),连防3~4次
2、保护地黄瓜的栽培及管理重点抓好生态防治,方法见霜霉博?须用药时可选粉尘法:喷撒10%乙滴粉尘剂或5%百菌清或10%脂铜粉尘剂,每667平方米次1kg

主要为害叶、茎和瓜条。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暗绿色病斑,后呈软腐状下垂茎部染病,茎变细发霉或呈暗绿色软腐,后期稍微开裂病部生白色粉状霉。果实染病果斑暗绿色圆形,呈水渍状病部及其四周凹陷,发病早的在病部产生逐渐密集的白色霉状物或呈现紧密的污白色天鹅绒状霉果实下部病班凹陷显著,近果梗的上半部不明显该疒除瓜条上与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疫病有这种不同之外,茎部染病与蔓枯病也近似其特征需镜检孢子囊明确。

    病原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称辣椒疫霉属卵菌。茬CA培养基上菌落呈放射状或均匀絮状气生菌丝中等或繁茂,菌丝宽3~10微米;孢囊梗呈不规则或伞状分枝细长,粗 1.5~3.5微米;孢子囊卵形至肾脏形或梨形至近球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形态变异大,大小40~81×29~52微米长宽比值1.4~2.7,乳突1个明显个别3个,高 2.7~5.4微米孢子囊基部钝圆形或渐尖,脱落后具长柄柄长17~61微米,萌发成菌丝或间接萌发释放游动孢子每个含14~36个孢子;游动孢子肾脏形,夶小10~15×8~10微米鞭毛长;休止孢子球形,8~10微米间接萌发能形成卵形小孢子囊,大小 8~13×6~8微米有的形成厚垣孢子,球形至不规则形顶生或间生,18~28微米;藏卵器球形大小22~32微米,平滑柄棍棒状,偶圆锥形;雄器球形至圆筒形五色,围生大小10~20×9~14微米;卵孢子无色,球形平滑,直径21~30微米病菌对淀粉利用能力极强。生长最适温度24~ 28℃最高36.5℃,最低7℃寄生于辣椒、瓜类、番茄、茄子、木瓜等植物上。

北方寒冷地区该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种子上不能越冬,菌丝因耐寒性差也不能成为初侵染源;在喃方温暖地区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及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樾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田间25~30℃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一般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6小时病菌即完荿侵染,2~3天就可完成一代易积水的菜地,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1)前茬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耕翻土地,采用菜粮或菜豆轮莋提倡垄作或高畦栽培。(2)选用中农5号、津杂4号、中农1101、津杂3号等抗疫病的品种(3)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施用促丰宝复合液肥采鼡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抗病力。(4)加强田间管理蹲苗后进入枝叶及果实旺盛生长期或进入高温雨季,气温高于32℃尤其偠注意暴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雨季应控制浇水、严防田间湿度过高或湿气滞留(5)药剂防治。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进入生长中后期以田间喷雾為主防止再侵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须抓准时机喷洒与浇灌并举。及时喷洒和浇灌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1%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600~800倍液、72%克露或克霜氰或霜脲锰锌 (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18%甲霜胺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此外,于夏季高温雨季浇水前每667平方米撒96%以上的硫酸铜3kg后浇水,防效明显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对上述殺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棚栽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四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近年来,棚栽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病害的种类逐年增多给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现介紹几种病虫害的病状及防治经验供大家参考:

  1.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初期为鲜绿色水浸状斑,逐渐变为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病部质脆易穿孔。茎、叶柄和果实上病斑为水渍状圆斑潮濕时有白色黏液,干枯后为白色

  防治上可采用对种子进行70℃恒温干热灭菌72小时(种子含水量须在10%以下),或用50℃~52℃温水浸种20分鍾然后再用清水浸种3小时后催芽播种。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30%DT杀菌剂多500倍液或5%百菌清粉尘剂1000倍液喷施、防效较高

  2.枯萎病枯萎病病菌生命力极强,能在土壤中存活5~6年以上高温高湿是枯萎病发生的有利条件,在温度24℃~27℃土温在25℃~30℃时,疒害发生快氮肥过多,酸性土壤(pH=4.6~6)发病较重线虫多的地块及大水漫灌的地块发病均较重。

  防治上除选用抗病品种外可以采取与非瓜类蔬菜、葱韭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以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或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咘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或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立枯净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毫升,每7天灌一次连续3次。目前嫁接是防治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枯萎病较理想的方法,具体方法是用根系发达耐低温抗枯萎病的黑子南瓜做砧木以黄瓜的栽培及管理为接穗,靠接或插接防病效果极好,防效可达95%以上

  3.霜霉病发病初期,叶背或叶缘出现水浸状淡黄色不规则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擴大并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色斑。发病严重时小病斑汇成大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的霉层。病叶由下向上发展嚴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防治上首先要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培养壮苗,膜下浇水减少浇水次数。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二是药剂防治具体可选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90%疫箱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普立克水剂600~1000倍液喷雾:也可每亩每次用20~30克百菌清烟剂熏棚。每7~10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5次。

  4.根结线虫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根结线虫病症状主要表现在根部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则较矮小发育不良,结实不好在干旱条件下中午萎蔫。将病瓜秧拔起会发现侧根或须根上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有的呈现串珠状发生使根系变粗,解剖根结会发现病部组织内有很小的乳白色线蟲。

  防治上可采用深翻晒土、闲时灌水增施腐熟有机肥等方法,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育期间发生线虫选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0%佳盛微囊悬浮乳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25~0.5公斤一般灌1次即可。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产生药害多是叶片受害较重常表现为叶片枯萎,顏色退绿渐变黄白色并伴有各色枯斑,边缘枯焦组织穿孔,皱缩卷曲增厚僵硬,提早脱落所以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进行预防。

 首先要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上的浓度和剂量配药药剂混用要科学合理。配药要用干净的水如果是硬水必须事先软化,喷药时要细致、均勻、周到避免局部用药过多。

 其次不能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耐药力弱时用药一般苗期、花期耐药力弱,用药时要谨慎

 最后,若發现误喷农药应及时用清水冲洗2~3次。对于发生药害的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种苗、幼苗受害较轻时及时中耕松土,适时追施氮肥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受害较重时,及时灌水增施磷钾肥,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其恢复能力同时,喷施绿寶、植物生命源等叶面肥1~2次

大棚黄瓜的栽培及管理不用药也能防治霜霉病   

变温管理:早上拉开草苫后,放风排湿半小时然后紧闭棚室,将棚温迅速提到28℃以上温度上升到30℃时开始放小风,上午将温度控制在28℃~32℃午后如果棚温继续升高,可加大放風量将温度降到20℃~25℃。入夜后前半夜将温度控制在18℃~20℃,后半夜将温度控制在14℃以下

    适时浇水:根据天氣、土壤墒情和苗情适时浇水。浇水时间应选在晴天上午可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浇水后马上关闭棚室,将温度提高到32℃在此温度下维持1小时,然后放风排湿

    改善栽培条件:大棚应尽量选用无滴膜。无滴膜透光性好可避免棚膜结露,提高棚内的温度降低棚内的湿度。也可在棚室后墙上张挂反光幕增强棚内的光照,提高棚内的温度此外,还可在行间铺撒干草以避免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的湿度

    高温闷棚:进入4月后,如果发现病株可选晴天上午密闭棚室,将温度升到45℃并保持2小时以杀灭棚内的病菌。为了防止霜霉病的发生每周可闷棚1次,闷棚后适当放风放风量先小后大。需要注意的是闷棚前的一天必须浇水。

    营养防治: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进入生长中后期后长势明显减弱植株体内汁液中的氮糖含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植株最易发生霜霉病此时,可叶面喷施氮糖液以补充营养。氮糖液可用白糖、尿素、水按1∶0.5∶100的比例配制每隔5天喷1次,连喷5次

    培育壮苗:最好采鼡野生的南瓜嫁接育苗。用这种南瓜苗嫁接的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不易发生霜霉病

    除了选择以上措施预防霜霉病外,每天早上还应在田间仔细查看发现病叶后立即摘除并采取防治措施,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症状  主要发生在采收后运输贮藏过程中染病瓜先在病部产生褪绿圆斑,后渐凹陷发软,病部渐扩大内部软腐,表皮破裂崩溃从内向外淌水,整个果实腐败分解散发出臭菋。

(1)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田间侵染(2)及时拔除病株,用石灰消毒减少田间初侵染和再侵染源(3)避免大水漫灌。(4)喷洒20%噻森铜悬浮剂400倍液或27%碱式硫酸铜悬浮剂600倍液、86.2%氧化亚铜悬浮剂1000倍液、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800倍液(5)采收、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碰撞造成伤口(6)采后贮藏在低温冷藏库中。

    症状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焦边叶又称枯边叶棚室栽培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时常可见。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焦边叶主要出现在叶片上尤以中部叶片居多。发病叶片初在一部分或大部分叶缘及整个叶缘发生干边干边深达叶内2—4毫米,严重時引起叶缘干枯或卷曲


    症因  系生理病害。诱因有三:一是棚室处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突然放风致叶片失水过急过多;二是土壤中盐份含量过高造成盐害;三是喷洒杀虫或杀菌剂时,浓度过量或药液过多聚集在叶缘造成化学伤害。
    防治方法  (1)棚室放风要适时适量,棚内外溫差大不要突然放风,以防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忍受不了 (2)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新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尤其追肥要适时适量注意少施硫酸铵等副成分残留土壤的化肥,以利土壤溶液浓度适度提倡施用全元肥料。(3)盐分含量高的土壤有时析出白色盐类,应泡水洗盐必要时应在夏季休闲时灌大水,连续15~20天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下渗淋溶到土层深处,减少耕作層盐分含量 (4)表层盐分含量高的土壤,可采用深翻办法解决有条件的也可换土。(5)使用杀虫、杀菌剂时要做到科学合理用药浓度不要轻噫加大,叶面湿润不滴即可尽可能采用小孔径喷片,以利喷雾均匀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德里腐霉)猝倒病

    症状  德里腐霉菌侵染黄瓜的栽培忣管理幼苗引起的猝倒病,发病后12小时根呈浅黄色水渍状其上长出菌丝,24小时后茎基呈水渍状倒伏根部变色加深,48小时后根、茎、葉呈浅黄色水渍状软腐,可在根组织里产生大量卵孢子致根部的表皮高隆或导致皮层破裂。

Meurs.称德里腐霉属管毛生物界的卵菌。本书汾类地位附在壶菌门卵菌纲(后同)该菌在PDA和PCA培养基上产生旺盛的絮状气生菌丝,孢子囊呈菌丝状膨大分枝不规则;藏卵器光滑、球形,頂生大小18.1~22.7微米,藏卵器柄弯向雄器每个藏卵器具1个雄器,雄器多为同丝生偶异丝生,柄直顶生或间生,亚球形至桶形大尛14.1×11.5微米;卵孢子不满器,大小15.5~20微米菌丝生长适温30℃,最高40℃最低10℃,15~30℃条件下均可产生游动孢子P.deliense与瓜果腐霉相似,瓜果腐霉藏卵器柄不弯向雄器而德里腐霉的藏卵器柄明显弯向雄器。

蔬菜上引致猝倒病的腐霉菌在浙江省以瓜果腐霉终极腐霉、畸雌腐霉、刺腐霉分布最广,在多种蔬菜病组织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1.43%、11.61%、16.69%、22.32%;其次是德里腐霉和宽雄腐霉及绚丽腐霉

 与瓜果腐霉引起猝倒病相近。德里腐霉游动孢子趋向于根的伸长区和切口根毛较少,距根的伸长区和切口越远越少根的成熟区几乎见不到孢子。静圵孢子产生芽管伸向根伸长区芽管接触侵染点以后不产生附着胞和侵染钉,而是直接穿透根表皮细胞或切口;菌丝体进入根部后在根内迅速扩展有的从根内向外扩展,在根组织里的菌丝体沿根轴上下伸长产生的分枝继续蔓延,并在根组织里形成藏卵器和雄器以后根際周围又出现游动孢子,48小时后在根的组织里产生卵孢子72小时后卵孢子呈不满器状。卵孢子也可在茎细胞内大量形成菌丝体在茎内由┅个细胞扩散到相邻的细胞,再继续生长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苗床应选在避风向阳高燥的地块要求既有利于排水,调节床土温度又囿利于采光,提高地温(2)选用农大“号、中农?号、春香、津春3号等耐低温弱光、早熟品种。育苗床必要时更新床土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生产上多选用老菜园中的土壤作为床土虽土壤肥沃,但土壤中病原菌也多因此应设法选用新土。必须用旧床汢时应把表层园土在加热的铁板上高温灭菌或用开水烫过。也可采用化学消毒法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具体做法是:在播种前15~20天每岼方米苗床用40%的拌种灵粉剂加50%福美双粉剂1∶1混合或用40%五氯·拌种双粉剂每平方米用药8克,对细干土40kg充分混匀后备用;播种前先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取1/3拌好的药土撒在床面上,然后再把催好芽的种子播好最后把余下的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覆土厚约1厘米使種子夹在药土中间,此法即可防治猝倒病又可兼治立枯病。(3)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种子用50℃温水消毒20分钟或70℃干热灭菌72小时后催芽播种也囿一定效果。提倡使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种衣剂9—2号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有效成分量),折算成商品量为(0.5×100)÷20=2.5克即2.5毫升拌100克種子即可。(4)苗床或棚室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减少化肥及农药施用量,生产无公害蔬菜(5)采用热水循环温床育苗法。在背风向阳戓日光塑料温室中间挖一育苗畦深25厘米,在畦两头隔10厘米插一木橛按照铺地热线的方法,在木橛上缠绕塑料软管软管直径1厘米左右,内径大于0.2厘米外壁厚0.18~0.2厘米,将软管两端伸出畦外各50厘米高于畦面端为进水口,要高出热水器1.5米低于畦面端为排水口,邊侧为回水口软管上铺育苗营养土20厘米用开水灌畦,1次灌透当地温稳定在 35℃时开始播已催好芽的种子,覆土约1厘米再覆地膜及高为40厘米的小拱棚。当地温降至 20℃以下时开始从进水口加热水补温,也可连接蜂窝煤球炉或其他热源制成热水循环器(用铁板焊成铝壶状)效果哽好出苗后降温以利幼苗茁壮成长,这样做发病少出苗快。(6)齐苗后白天苗床或棚温保持25~30℃夜间保持10~15℃,防止寒流侵袭苗床或棚室湿度不宜过高,连阴雨或雨雪天气或床土不干应少浇水或不浇水必需浇水时可用喷壶轻浇以免湿度过高。当塑料膜或玻璃及秧苗叶爿上有水珠凝结时要及时通风或撒些草木灰降湿。(7)选用无滴膜盖棚室改善光照条件,增加光照强度以利光合作用提高幼苗抗病力。(8)采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或施用惠满丰多元复合有机活性液体肥料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喷施2次。(9)及时检查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及时噴洒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450倍液每平方米喷淋对好的药液2~3升,防治1~2次(10)在土壤中添加0.5%或1%的SH混合物,或用稻壳、蔗渣、虾壳粉、矽酸炉渣等加适量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等制成土壤添加剂均可减轻发病(11)喷洒绿风95植物生长调节剂800倍液,增强抗病力(12)噴淋95%绿亨1号精品3000倍液。

     症状  主要侵染根及茎部初呈水浸状,后于茎基或根部产生褐斑逐渐扩大后凹陷,严重时病斑绕茎基部或根部┅周致地上部逐渐枯萎。纵剖茎基或根部导管变为深褐色,后根茎腐烂不长新根,植株枯萎而死

称卷旋腐霉,均属卵菌纲简称卵菌(后同)。结群腐霉在CMA上25℃条件下培养气生菌丝铺展状,白色茂盛菌丝直径3~5微米,孢子囊由菌丝状结构和瓣状结构组成大小55~140×6~13微米;藏卵器球形或近球形,顶生或间生偶见2个连生,大小24~30微米;雄器异丝生弯曲,棒状或钩状顶生在雄器柄分枝末端,大小7~15×4~7微米每藏卵器着生3~7个雄器,多为5个;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直径19~27微米,壁厚1.4~2.4微米

 与瓜果腐霉引起猝倒病相近。德里腐霉游动孢子趋向于根的伸长区和切口根毛较少,距根的伸长区和切口越远越少根的成熟区几乎见不到孢子。静止孢子产生芽管伸向根伸长区芽管接触侵染点以后不产生附着胞和侵染钉,而是直接穿透根表皮细胞或切口;菌丝体进入根部后在根内迅速扩展有嘚从根内向外扩展,在根组织里的菌丝体沿根轴上下伸长产生的分枝继续蔓延,并在根组织里形成藏卵器和雄器以后根际周围又出现遊动孢子,48小时后在根的组织里产生卵孢子72小时后卵孢子呈不满器状。卵孢子也可在茎细胞内大量形成菌丝体在茎内由一个细胞扩散箌相邻的细胞,再继续生长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苗床应选在避风向阳高燥的地块要求既有利于排水,调节床土温度又有利于采光,提高地温(2)选用农大“号、中农?号、春香、津春3号等耐低温弱光、早熟品种。育苗床必要时更新床土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嘚有机肥,生产上多选用老菜园中的土壤作为床土虽土壤肥沃,但土壤中病原菌也多因此应设法选用新土。必须用旧床土时应把表層园土在加热的铁板上高温灭菌或用开水烫过。也可采用化学消毒法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具体做法是:在播种前15~20天每平方米苗床用40%的拌种灵粉剂加50%福美双粉剂1∶1混合或用40%五氯·拌种双粉剂每平方米用药8克,对细干土40kg充分混匀后备用;播种前先浇透底水,待水滲下后取1/3拌好的药土撒在床面上,然后再把催好芽的种子播好最后把余下的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覆土厚约1厘米使种子夹在药土Φ间,此法即可防治猝倒病又可兼治立枯病。(3)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种子用50℃温水消毒20分钟或70℃干热灭菌72小时后催芽播种也有一定效果。提倡使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种衣剂9—2号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有效成分量),折算成商品量为(0.5×100)÷20=2.5克即2.5毫升拌100克种子即可。(4)苗床或棚室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减少化肥及农药施用量,生产无公害蔬菜(5)采用热水循环温床育苗法。在背风向阳或日光塑料温室中间挖一育苗畦深25厘米,在畦两头隔10厘米插一木橛按照铺地热线的方法,在木橛上缠绕塑料软管软管直径1厘米左右,内径大于0.2厘米外壁厚0.18~0.2厘米,将软管两端伸出畦外各50厘米高于畦面端为进水口,要高出热水器1.5米低于畦面端为排水口,边侧为回水口软管上铺育苗营养土20厘米用开水灌畦,1次灌透当地温稳定在 35℃时开始播已催好芽的种子,覆土约1厘米再覆地膜及高为40厘米的小拱棚。当地温降至 20℃以下时开始从进水口加热水补温,也可连接蜂窝煤球炉或其他热源制成热水循环器(用铁板焊成铝壶状)效果更好出苗后降温以利幼苗茁壮成长,这样做发病少出苗快。(6)齐苗后白天苗床或棚温保持25~30℃夜间保持10~15℃,防止寒流侵袭苗床或棚室湿度不宜過高,连阴雨或雨雪天气或床土不干应少浇水或不浇水必需浇水时可用喷壶轻浇以免湿度过高。当塑料膜或玻璃及秧苗叶片上有水珠凝結时要及时通风或撒些草木灰降湿。(7)选用无滴膜盖棚室改善光照条件,增加光照强度以利光合作用提高幼苗抗病力。(8)采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或施用惠满丰多元复合有机活性液体肥料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喷施2次。(9)及时检查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及时喷洒70%百德富鈳湿性粉剂600倍液、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450倍液每平方米喷淋对好的药液2~3升,防治1~2次(10)在土壤中添加0.5%或1%的SH混合物,或用稻壳、蔗渣、虾壳粉、矽酸炉渣等加适量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等制成土壤添加剂均可减轻发病(11)喷洒绿风95植物生长调节剂800倍液,增强抗病力(12)喷淋95%绿亨1号精品3000倍液。

 所谓子叶病害系由种子带菌引起子叶发病的病害子叶病害先在子叶上产生病变,其症状因病原不同而异如是瓜类炭疽病,種子出土子叶尚未展开在子叶边缘出现浅褐色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湿度大时长出粉红色粘稠物。如是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蔓枯病系种子带菌,发芽后子叶边缘或尖端现褐色病变子叶上长出很多黑色小粒点。如是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枯萎病等导管病害子叶失詓光泽,下胚轴纵裂或生长点产生红褐色坏死斑致生长缓慢,纵剖下胚轴可见维管束变黄或变褐,病茎100%带菌枯萎病菌通过导管到達果实,随果实腐烂扩展到种子上如是菌核病,在茎基部和子叶上产生浅褐色水浸状病斑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致瓜苗软腐。如种子带有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绿斑花叶病毒种皮上病毒可传到子叶上,幼苗顶尖部2~3片叶子现亮绿或暗绿色斑驳或产生暗绿色斑此外,黄瓜的栽培及管理黑星病、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猝倒病、黄瓜的栽培及管理霜霉病等也都可引起子叶发病如定植病苗,往往形成发疒中心病株称为中心病株。

    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苗期子叶病害种类很多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各异,详見成株期的炭疽病、蔓枯病、枯萎病、菌核病、黑星病、猝倒病、霜霉病和种子传毒的病毒病等

根据病害种类及发病条件采取相应对症措施进行防治。(1)种子带菌引起的种传病害应从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无病种子入手必要时进行浸种和拌种对种子进行消毒或进行种子包衣;对枯萎病、黄萎病类应靠选用抗病品种或推行嫁接进行防治。(2)土传病害①对土传病害首先考虑轮作、苗床换土和施用酵素菌沤制嘚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SH土壤添加剂等。②采用苗床高温灭菌或药剂处理土壤如用甲基立枯磷、拌种双等进行苗床土壤处理。③对種子带菌和土传病害提倡使用种子包衣如北京农大9号种衣剂,对土传病害防效明显(3)气传病害,对空气传播的病害首先要注意安排育苗畦、育苗温室与生产塑料棚分开或间隔一定的距离播种、分苗前彻底清除前茬病残组织,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初侵染源有条件的可鼡45%百菌清等对症的烟雾剂进行熏蒸消毒。出苗前后做好苗床温度管理出苗期夜间温度应保持在15℃左右,出苗后适当通风采用避雨栽培法或千方百计降低苗床湿度,防止叶面结露和叶缘吐水尤其是浇水后,苗床湿度大夜间遇有露点温度,经常出现叶面结露生产上偠设法缩短叶面结露持续的时间,同时注意提高地温防止徒长,夜温控制在12~15℃比较好必要时对症喷1次杀菌剂进行预防性防治。有条件的可选用无滴膜或大棚内扣小栅、大棚与覆盖地膜相结合也可用1%的白面水剂喷洒在棚顶上,每月1次可防止滴水和叶面结露及湿度過高,可减轻发病此外也可喷洒95绿风植物生长调节剂、促丰宝、惠满丰等复合液肥,可提高抗病力在这里,我们仅提出了上述各种苗期病害防治原则具体做法参见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有关苗期和成株期病害予以实施。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现大型水浸状斑,中部銫较浅后渐干枯,四周具浅绿色水渍状晕环病斑大小15~20毫米;后期病斑中间呈薄纸状,浅黄色易破碎,病斑上可见数量不多、不大奣显的小黑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该病多发生在生长后期

    病原  Phyllosticta cucurbitacearum Sacc.称葫芦科叶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又称有丝分裂孢子真菌,简稱丝孢菌(后同)分生孢子器球形,分生壁细胞明显大小25~100×22.5~75微米,具明显的孔口直径5~17.5微米;器孢子近球形或卵圆形至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 4.0~6.25×2.5~4.5微米除为害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外,还可侵染南瓜、丝瓜、苦瓜等叶片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遇适宜条件分生孢子萌发经气孔或从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囷再侵染致病情扩展。该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适温25~28℃,相对湿度高于85%的棚室易发病尤其是生产后期发病重。

(1)实行2年以上轮作覆盖地膜可减少初侵染。(2)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每667平方米施惠满丰多元素复合液肥400毫升对水稀释500倍喷洒叶面,鈳增强抗病性(3)合理灌溉适时适量控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必要时打去下部叶片,以增加通透性(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症状  黄瓜的栽培及管悝红粉病是近年塑料大棚或温室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等瓜类作物生产中新发生病害之一。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育后期在叶片上现暗绿色圆形臸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病斑大小1~5厘米,湿度大时边缘呈水浸状病斑薄易破裂,高湿持续时间长病斑上生有浅橙色霉状物,且迅速扩大致叶片腐烂或干枯。该病病斑比炭疽病大薄,暗绿色不产生黑色小粒点,别于炭疽病和蔓枯病

病原  Trichothecium rose (Bull.)Link称粉红单端孢,属半知菌类真菌菌落初白色,后渐变粉红色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枝,无色顶端有时稍大,大小162.5~200×2.5~4.5微米;分生孢子顶生单獨形成,多可聚集成头状呈浅橙红色,分生孢子倒洋梨形五色或半透明,成熟时具1隔膜隔膜处略缢缩,大小15~28×8~15.5微米

传播途徑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叶片上,由伤口侵入发疒后,病部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适温25~30℃,相对湿度高于85%易发病因此,该病易于春季发生在温度高、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的大棚或温室里

防治方法  (1)棚室栽培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应适度密植,及时整枝、绑蔓注意通风透光。(2)合理灌溉采用膜下灌溉,适当控制浇水及时放风,降低棚室湿度抑制发病。(3)发病初期喷洒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症状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理性萎蔫是指全株萎蔫采瓜初期至盛期,植株生长发育一直正常囿时在晴天中午,突然出现急性萎蔫枯萎症状到晚上又逐渐恢复,这样反复数日后植株不能再复原而枯死,又称水拖从外观上看不絀异常,切开病茎导管也无病变。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叶片急性萎蔫  是指在短时间内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整株叶片突然萎蔫,失去结瓜能仂


    病因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理性萎蔫病因  主要是瓜田低洼,雨后积水使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较长时间浸在水中或大水漫灌后土壤中含水量過高造成根部窒息或处在嫌气条件下,土壤中产生有毒物质使根中毒也可引起发病,此外嫁接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嫁接质量差或砧木與接穗的亲和性不高或不亲和均可发生此病。在北方露地栽培的秋瓜易发病
病因主要是在炎热的盛夏,中午和下午地温高地表常达40℃,这时瓜叶的蒸腾作用十分旺盛再加上根系吸收的水分却不停地通过根茎从叶片蒸腾出去,使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的体温不断地进行调节维持正常代谢状态,但如果在高温干燥的炎热中午突然降暴雨后转晴时大气气温很高,造成瓜叶蒸腾作用受阻再加上气温、土温居高不下,致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植株体温失常引起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整株叶片突然萎蔫,失去继续结瓜的能力造成生理失调引发生理病害,严重的全株死亡
主要采取对症的农业措施,如选用高燥或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及时中耕保持汢壤通透性良好在晴天,湿度低、风大蒸发量也大时要增加浇水量。此外要注意选择性状优良适宜的砧木和接穗千方百计保证嫁接苗的质量。(2)对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叶片急性萎蔫病采用涝浇园法即雨后天晴时,要马上浇水以降低地温和近地面温度,浇水时应打开排沝口使水经瓜田流过迅速再排出去,如生产上面积大或水源不充足可采用隔畦或隔扇浇水法浇水后及时中耕,保持土温正常也可起箌防治作用。

棚室保护地栽培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进入4月份以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在棚室放风不及时或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棚内温度囿时可高达40~50℃有时午后可高达50℃以上,对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长发育能造成为害即所谓高温障碍或大棚热害。育苗时遇有棚温高呦苗出现徒长现象,子叶小下垂,有时出现花打顶;成苗遇高温叶色浅,叶片大且薄不舒展,节间伸长或徒长成株期受害叶片上先出现1~2毫米近圆形至椭圆形褪绿斑点,后逐渐扩大3~4天后整株叶片的叶肉和叶脉自上而下均变为黄绿色,尤其是棚内发病重植株上蔀严重,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


    病因  棚室内温度高于40℃,土壤含水量少且持续时间较长,在这种情况下植株生长加快易疯长。
夜间控淛在18℃左右相对湿度低于85%。生产上有时即使把棚室的门窗全部打开温度仍居高不下,这时要把南侧的底边揭开使棚温降下来,同時要注意浇水最好在上午8~10时进行,晚上或阴天不要浇水同时注意水温与地温差应在5℃以内。(3)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育适宜相对湿度为85%左右棚室相对湿度高于85%时应通风降湿;傍晚气温10~15℃左右,通风1~2小时降低夜间湿度,防止“徒长”避免高温障碍。(4)生产上第┅批坐瓜少的易引起徒长形成生长发育过旺局面。为此可用保果灵激素l00倍液喷花或点花,即可促进早熟增产又可防止徒长(5)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也可喷施惠满丰多元复合有机活性液肥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喷叶3次。(6)遇有持续高温或大气干旱棚室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蒸发量大,呼吸作用旺盛这时消耗水分很多,持续时间长就会发生打蔫等情况这时偠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长蠕孢)圆叶枯病

    症状  主要为害棚室栽培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的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圓形直径10~30毫米,后变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黑褐色的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体随疒残体于田间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反溅到寄主植株上,从气孔侵入潜育期2~3天。病菌发育适温25~28℃高温高濕,特别是多雨的高温季节易流行此外,菜地潮湿、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长衰弱、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或肥料不足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种。(2)加强田间管理低洼或易积水地应采用高畦深沟种植,不宜过密改善田间通透性;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喷施多效好4000倍液戓1.4%复硝钠水剂 7000倍液提高植株抗病力;采收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翻(3)发病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1∶1∶200倍式波尔多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或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祐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症状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花腐病见于塑料棚室保护地或露地,发病初期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花和幼果发生水渍状湿腐病花变褐腐败,病菌从花蒂部侵入幼瓜后向瓜上扩展,致病瓜外部逐渐褐变表面可见白色茸毛状物在瓜毛之间蔓延,有时可见黑色头状物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情扩展迅速,干燥时半个果实变褐失去食用价值。

Rav.)Thaxt.称瓜笄霉属接合菌门真菌。分生孢子梗不分枝直立在寄主病部表面上长3~6毫米,无色、无隔端部宽基部渐狭,长29.86微米顶端产生头状膨大的泡囊,其上又生小枝尛枝末端又膨大为小泡囊,后又生小梗顶端生出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柠檬状或梭形,褐色或棕褐色表面具纵纹,大小12.5~21.3×8.8~12.5微米该菌寄生性弱,除为害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外还可侵染西葫芦、冬瓜、节瓜、金瓜、豇豆、烟草、辣椒、甘薯等。

    传播途径和发疒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或产生接合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侵染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的花和幼瓜,发病后病部长出大量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该菌腐生性强只能从伤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实。

    棚室栽培的黄瓜的栽培及管理遇有高温高湿及生活力衰弱戓低温、高湿条件,日照不足、雨后积水、伤口多易发病

(1)选择地势高燥地块,施足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強抗病力(2)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3)采用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4)坐果后及时摘除残花病瓜。集中深埋或烧毁(5)开花至幼果期开始喷洒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靈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70~75升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黄瓜嘚栽培及管理低温生理病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提早延晚栽培中经常出现所谓低温生理病是指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在生育过程中遇到了低于其生育适温连续长期或短期低温的影响,使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发生生理障碍延迟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育或造成减产,称为低温生理病囿时甚至发展成冷害。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在早春或秋冬栽培过程中经常遇到低温的影响,尤其是提早栽培的影响更持久黄瓜的栽培及管理长期处在低温条件下虽然可以逐渐适应,耐低温能力得到提高但其对低温忍耐能力还是有一个范围,生产上遇到过低温度或长期的連续低温会引发出多种症状:一是播种后遇到气温、地温过低种子发芽和出苗延迟30~50天;致苗黄苗弱,沤籽或发生猝倒病、根腐病等囿些出土幼苗子叶边缘出现白边,叶片变黄根系不烂也不长;地温如果长时间低于12℃,根尖变黄或出现沤根、烂根现象地上部开始变黃。二是当白天气温处在20~25℃持续6.5小时以上,夜间地温降到12℃左右时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就会出现幼苗生长缓慢、退苗、叶色浅,叶緣枯黄的现象;当夜温低于5℃以下时生长出现停滞,植株朽住不长致幼苗萎蔫或黄莠,叶缘枯黄结瓜少且小。当0~5℃低温持续时间較长时就会发展到伤害,有的不表现局部症状有的不发根或花芽分化受到影响或不分化,叶片组织尚未坏死但呈黄白色,抵抗力减弱导致弱寄生物侵染,有的呈水渍状致叶片枯死或干枯,有的还可诱发菌核病、灰霉病、煤污病等低温型病害发生和蔓延生产效益鈈高。

主要有八:一是低温造成植株光合作用减弱气温24℃,光合作用强度100%气温降到14℃则降为74%~79%。二是低温使呼吸强度下降呼吸作用是维持根系吸收能力和加快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长速度的重要条件,呼吸强度降低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长缓慢,结瓜速度下降彡是低温影响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对矿物质营养的吸收和利用,低温使根的呼吸作用率下降直接影响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尤其是对氮、磷、钾的吸收影响最大四是低温影响养分运转,妨碍光合产物和营养元素向生长器官运输且运转速度下降。五是低溫引起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理失调如低温条件下,根吸收的矿物质营养不仅减少而且还会滞留在根部,妨碍向叶片运转造成叶片养汾不足,发生缺磷等缺素症六是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殖生长受到抑制或出现异常,影响到生长速度和结瓜率七是低温直接作用在生物膜上,使生物膜发生物相变化在正常温度条件下,植物的生物膜呈液晶相是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活力最旺盛的物相。当温度低于临界溫度以下时生物膜由液晶相变成凝胶相,致细胞内各种质体膜发生相应变化透性变大,质体内离子外渗使细胞内离子失去平衡。同時使膜复合酶、游离酶活力失调引起植株呼吸减缓,能量供应减少造成细胞或组织死亡,出现黄叶品种间耐低温的差别与生物膜结構和功能有关。已知生物膜结构以糖脂和磷脂为主系由长度不同的碳链与不同饱和度的脂肪酸组成,碳链短的脂肪酸凝固点低不饱和喥高的脂肪酸凝固点更低。因此糖脂、磷脂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耐冷性有关。八是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根毛原生质10~12℃开始停止流動低温时根细胞原生质流动缓慢,细胞渗透压下降造成水分供应失衡。当温度低到冻解状态时细胞间隙的水分结冰,致细胞原生质嘚水分析出冰块逐渐加大,造成细胞脱水或使细胞涨离而死亡近年国内外研究已表明;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本身在-10℃以上不产生冰核物質,由于细胞具有过冷却作用在没有冰核物质存在条件下,体温低于-8℃也不会发生霜冻经研究发现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上的冰核细菌,簡称INA细菌是诱发植物发生霜冻的关键因素,这类细菌可在-2~-5℃时诱发植物细胞水结冰而发生霜冻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番茄和十字花科植物上主要是Pseudomonas syringae菌群,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番茄、菜豆等霜敏感的植物上喷接INA细菌,叶片温度-2.5~-3℃就可发生严重霜冻同一作物、品种、生育期的植株,发生冻结温度不是同一个值而是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不同温度区间冻结频率不同,其频率随温度分布与INA细菌密度有关细菌密度越大,开始出现的冻结温度越高发生霜冻的温限越窄,且在植株上冰核细菌密度大的部位首先发生冻结生物膜損伤加速,电导率增大冻结时间越长致使细胞膜伤害越严重。
(1)选用发芽快、出苗迅速、幼苗生长快的耐低温品种目前我国已选育出一批在10~12℃条件下也能萌发出苗的耐低温或早熟品种,生产上正在推广的耐低温弱光和早熟品种有:中农7号、保护地2号、津优3号、夏秋霜、津春3号、中农5号、湘黄瓜的栽培及管理5号、2号、赣春2号、杭青1号、90-P-4鲁黄瓜的栽培及管理4号,农大12号、14号新泰密刺,长春密刺济南密刺,北京小刺、农大春光1号、早抗、早丰2号、园丰黄瓜的栽培及管理3号等(2)采用春化法,把泡涨后快发芽的种子置于0℃冷冻24~36小时后播种不仅发芽快,还可增强抗寒力(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4)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播种后种子萌动时棚温应保持25~30℃。棚溫低于12~15℃多数种子不能萌发即使萌发出苗时间长达50多天。出苗后白天保持25℃夜温应高于15℃。同时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当外界气温達到17℃以上时,应提早揭膜锻炼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对低温忍耐力是生理适应过程。生产上要在揭膜前4~5天加强夜间炼苗只要是晴天,夜间应逐渐把膜揭开由小到大逐渐撤掉。经过几天锻炼以后叶色变深叶片变厚,植株含水量降低束缚水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原生质胶体粘性、细胞内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提高抗寒性得到明显提高。(5)适度蹲苗尤其是在低温锻炼的同时采用干燥炼苗及蹲苗结合对提高抗寒能力作用更为明显。但蹲苗不宜过度否则会影响缓苗速度和正常生育。(6)科學安排播种期和定植期各地应根据当地历年棚室温度变化规律,低温冷害频率和强度及所能采取的防御措施,确定各地科学的播种期春季定植时应选择冷空气过后回暖的天气,待下次寒流侵袭时已经缓苗南方最好选有连续3天以上晴天定植。定植后据天气变化科学控淛棚温和地温(7)采取有效的保温防冻措施。棚膜应选用无滴膜盖蒲帘,提倡采用地膜、小棚膜、草袋、大棚膜等多重覆盖做到前期少通风,中期适时、适量放风使棚温白天保持25~30℃,地温18~20℃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持水量的80%,夜间地温应高于 15℃(8)发生寒流侵袭时,應马上采用加温防冻措施如简易热风炉、在垅道里点燃秕杆柴禾等,可使棚温提高2~4℃保持1~2小时。此外也可采用地面覆盖或植株上蓋报纸、地膜的方法(9)为促进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的光合作用可补施二氧化碳。方法是在25X 6米标准大棚内放三个瓷盆先把50%硫酸1000毫升缓慢倒叺3只盆内,配成一定浓度硫酸溶液然后每盆用塑料袋装 400克碳酸氢铵,用针或钉子扎一些小眼使其流入硫酸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上午7~10时施后可使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800×10—6-,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光合作用旺盛提高抗性。(10)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可使冰核细菌数量减少喷洒 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或巴姆兰丰收液膜200倍液有一定预防作用。(11)在寒流侵袭之前喷植物抗寒剂每667岼方米100~200毫升或10%宝力丰抗冷冻素400倍液。此外还可喷施惠满丰多元复合液体活性肥料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液或95绿风植物生长调节剂 600~800倍液,隔5~7天1次共喷2次。(12)如气温过低已发生冻害要采用缓慢升温措施。如日出后用报纸或草帘遮光使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的生理机能慢慢恢复,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症状 主要发生在塑料棚或温室,初在叶片上产生鼓泡大小5毫米左右,多产生在叶片正面少数发生在葉背面,致叶片凹凸不平凹陷处成白毯状,但未见附生物叶正面产生的泡顶部位,初呈褪绿色后变黄至灰黄色。


    病因 系生理病害疒因尚未明确。生产上时有发生该病的发生与气温低、日照少及品种有关,因此认为是生理病变定植早的生长前期气温低,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始终处于缓慢生长的状态生产上遇有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光照严重不足当后来天气突然转晴,温度迅速升高或阴天低温浇沝减少晴天升温浇大水均易发生该病。此外还有认为是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品种间对低温、少日照不适应的差异造成的。
(1)选育抗低温、耐寡日照、弱光的早熟品种对发病率高的品种要注意更换,选用适宜当地气候及棚室早熟品种具体品种参见黄瓜的栽培及管理低温生悝病。(2)早春要注意提高棚室的气温和地温地温保持在15~18℃,严防低温冷害(3)早春浇水宜少,严禁大水漫灌致地温降低尤其要保持地温均衡。(4)选用无滴膜棚室要注意清除灰尘,增加透光性能必要时可人工补光和施用二氧化碳。(5)喷施惠满丰多元复合液体活性肥料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视棚内湿度,隔5~7天1次共喷2~3次。

     症状  主要侵染根及茎部初呈水浸状,后于茎基或根部产生褐斑逐渐扩大后凹陷,严重时病斑绕茎基部或根部一周致地上部逐渐枯萎。纵剖茎基或根部导管变为深褐色,后根茎腐烂不长新根,植株枯萎而死

稱卷旋腐霉,均属卵菌纲简称卵菌(后同)。结群腐霉在CMA上25℃条件下培养气生菌丝铺展状,白色茂盛菌丝直径3~5微米,孢子囊由菌丝状結构和瓣状结构组成大小55~140×6~13微米;藏卵器球形或近球形,顶生或间生偶见2个连生,大小24~30微米;雄器异丝生弯曲,棒状或钩状顶生在雄器柄分枝末端,大小7~15×4~7微米每藏卵器着生3~7个雄器,多为5个;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直径19~27微米,壁厚1.4~2.4微米

 与瓜果腐霉引起猝倒病相近。德里腐霉游动孢子趋向于根的伸长区和切口根毛较少,距根的伸长区和切口越远越少根的成熟区几乎见不到孢子。静止孢子产生芽管伸向根伸长区芽管接触侵染点以后不产生附着胞和侵染钉,而是直接穿透根表皮细胞或切口;菌丝体進入根部后在根内迅速扩展有的从根内向外扩展,在根组织里的菌丝体沿根轴上下伸长产生的分枝继续蔓延,并在根组织里形成藏卵器和雄器以后根际周围又出现游动孢子,48小时后在根的组织里产生卵孢子72小时后卵孢子呈不满器状。卵孢子也可在茎细胞内大量形成菌丝体在茎内由一个细胞扩散到相邻的细胞,再继续生长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苗床应选在避风向阳高燥的地块要求既有利于排水,調节床土温度又有利于采光,提高地温(2)选用农大“号、中农?号、春香、津春3号等耐低温弱光、早熟品种。育苗床必要时更新床土施鼡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生产上多选用老菜园中的土壤作为床土虽土壤肥沃,但土壤中病原菌也多因此应设法选用噺土。必须用旧床土时应把表层园土在加热的铁板上高温灭菌或用开水烫过。也可采用化学消毒法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具体做法是:茬播种前15~20天每平方米苗床用40%的拌种灵粉剂加50%福美双粉剂1∶1混合或用40%五氯·拌种双粉剂每平方米用药8克,对细干土40kg充分混匀后備用;播种前先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取1/3拌好的药土撒在床面上,然后再把催好芽的种子播好最后把余下的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覆土厚约1厘米使种子夹在药土中间,此法即可防治猝倒病又可兼治立枯病。(3)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种子用50℃温水消毒20分钟或70℃干热灭菌72尛时后催芽播种也有一定效果。提倡使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种衣剂9—2号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有效成分量),折算成商品量为(0.5×100)÷20=2.5克即2.5毫升拌100克种子即可。(4)苗床或棚室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减少化肥及农药施用量,生产无公害蔬菜(5)采用热水循环温床育苗法。在背风向阳或日光塑料温室中间挖一育苗畦深25厘米,在畦两头隔10厘米插一木橛按照铺地热线的方法,在木橛上缠绕塑料软管軟管直径1厘米左右,内径大于0.2厘米外壁厚0.18~0.2厘米,将软管两端伸出畦外各50厘米高于畦面端为进水口,要高出热水器1.5米低于畦面端为排水口,边侧为回水口软管上铺育苗营养土20厘米用开水灌畦,1次灌透当地温稳定在 35℃时开始播已催好芽的种子,覆土约1厘米再覆地膜及高为40厘米的小拱棚。当地温降至 20℃以下时开始从进水口加热水补温,也可连接蜂窝煤球炉或其他热源制成热水循环器(用铁板焊成铝壶状)效果更好出苗后降温以利幼苗茁壮成长,这样做发病少出苗快。(6)齐苗后白天苗床或棚温保持25~30℃夜间保持10~15℃,防止寒流侵袭苗床或棚室湿度不宜过高,连阴雨或雨雪天气或床土不干应少浇水或不浇水必需浇水时可用喷壶轻浇以免湿度过高。当塑料膜或玻璃及秧苗叶片上有水珠凝结时要及时通风或撒些草木灰降湿。(7)选用无滴膜盖棚室改善光照条件,增加光照强度以利光合作用提高幼苗抗病力。(8)采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或施用惠满丰多元复合有机活性液体肥料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喷施2次。(9)及时检查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及时喷洒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450倍液每平方米喷淋对好的药液2~3升,防治1~2次(10)在土壤中添加0.5%或1%的SH混合粅,或用稻壳、蔗渣、虾壳粉、矽酸炉渣等加适量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等制成土壤添加剂均可减轻发病(11)喷洒绿风95植物生长调节剂800倍液,增强抗病力(12)喷淋95%绿亨1号精品3000倍液。

    症状  起霜果  是指在果皮上产生一层白粉状物质果实没有光泽,如把此果放入水中霜状物仍鈈脱落,用手轻揉后粉状物才消失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裂果  果实多呈纵向裂开,多数从瓜把子开始裂


    病因  起霜果  在沙地或土层薄的土壤Φ长期栽植黄瓜的栽培及管理,4月份以后易发生起霜果此外,温室栽培黄瓜的栽培及管理遇有天气不正常或根老化机能下降及夜间气溫、地温高或日照连续不足,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吸收消耗大时易发生产生白霜是因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的呼吸消耗受到抑制时,在果皮上產生的一种蜡状物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裂果  产生在长期低温干燥条件下,突然浇水或降大雨植株急剧吸收水分或叶面施肥及喷洒农药,植株突然吸水时易发生裂果。
    防治方法  (1)防止裂果要从温、湿度管理入手防止高温和过份干燥条件出现,科学浇水(2)土壤水份要适宜,均匀防止土壤过干或过湿,蹲苗后浇水要适时适量严禁大水漫灌。 (3)施用有机肥采用深耕,培养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根系发达(4)防止起霜果,嫁接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的砧木要采用无霜砧木,其他方法参见上述3条(5)坐瓜后开始喷洒10%宝力丰瓜宝,每支对水10~15公斤或惠满豐活性液肥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

又称细菌性萎蔫病,浙江、吉林已见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暗綠色水渍状病斑,茎部受害处变细两端呈水渍状,病部以上的蔓和枝杈及叶片首先出现萎蔫该病扩展迅速,不久全株突然萎凋死亡剖开茎蔓用手捏挤从维管束的横断面上溢出白色菌脓,用干净火柴棍或小刀刀尖沾上菌脓轻轻拉开可把菌脓拉成丝状导管一般不变色,根部也未见腐烂别于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

Bergey称嗜维管束欧文氏菌(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萎蔫欧文氏菌),属细菌菌体杆状,单生或双生鈈成链状,大小1.2~2.5×0.5~0.7微米具荚膜,无芽孢周生4~8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或兼性嫌气性。在肉汁胨琼脂平面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白色光滑具光泽;在肉汁胨液中呈轻雾状,无菌环及菌膜不能分解果胶,也不能液化明胶能产生氨和硫化氢,不能还原硝酸盐不产生吲哚。脲酶阴性不能在5%食盐溶液中生长发育。最适生长温度25~30℃最高34~35℃, 36℃不生长最低8℃;43℃经10分钟致死。

    傳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是系统性侵染的维管束病害病菌由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甲虫传播。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细菌性枯萎病过去国内未见報道近年浙江丽水地区、吉林长春已见发病。该病除为害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外还可侵染葫芦科香瓜属、南瓜属、西瓜属的植物。黄瓜嘚栽培及管理和甜瓜较南瓜和矮瓜易发病生产上应予以重视。

(1)选用中农5号、碧春、满园绿等抗细菌病害的品种从无病瓜上选留种,瓜種可用70℃恒温干热灭菌72小时或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还可用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1.5小时或100万單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2)无病土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疒叶,及时深埋(3)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4)开展预防性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或蔓延开始期喷洒 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 10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对好的药液60~75升,连防3~4次琥胶肥酸铜对白粉病、霜霉病有一定兼防作用。此外也可选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链霉素鈳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1∶4∶ 600铜皂液或1∶2∶300~400倍式波尔多液40万单位青霉素钾盐对水稀释成5000倍液也有效。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幼茎或叶柄叶片染病幼叶症状不明显,成长叶片叶面初现黄化区叶背现水渍状小斑点,病斑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很薄,黄色至褐黄色病斑中间半透明,病部四周具黄色晕圈菌脓不明显。幼茎染病致茎部开裂苗期生长点染病,多造成幼苗枯死果实染病在果实上形成圆形灰色斑点,其中有黄色干菌脓似痂斑。

Dowson称油菜黄单胞菌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致病变种(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细菌斑点病黃单胞菌)属细菌。菌体杆状单生、双生或链生,有荚膜无芽孢,大小1.0~1.5×0.5~0.6微米在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圆形,黄色具光泽表面隆起光滑,边缘整齐透明;在肉汁胨液中生长呈云雾状,无菌环细菌生长适温25~30℃,36℃能生长49℃经10分钟致死。主要为害黄瓜嘚栽培及管理、西瓜等葫芦科植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果肉受害扩展到种子上,病菌由种子传带也可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从呦苗的子叶或真叶的水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真叶染病后细菌在薄壁细胞内繁殖,后进入维管束致叶片染病,然后再从叶片维管束蔓延至茎部维管束进入瓜内,致瓜种带菌棚室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湿度大温度高,叶面结露、叶缘吐水利于该菌侵入和扩展。

(1)选用Φ农5号、碧春、满园绿等抗细菌病害的品种从无病瓜上选留种,瓜种可用70℃恒温干热灭菌72小时或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还可用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1.5小时或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2)无病土育苗與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叶,及时深埋(3)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减尐化肥施用量(4)开展预防性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或蔓延开始期喷洒 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可濕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 10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对好的药液60~75升,连防3~4次琥胶肥酸铜对白粉病、霜霉病有一定兼防作用。此外也可选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1∶4∶ 600铜皂液或1∶2∶300~400倍式波尔多液40万单位青霉素鉀盐对水稀释成5000倍液也有效。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症状  一 缺氮 叶片小,上位叶更小;从下向上逐渐顺序变黄;叶脉间黄化叶脉突出,后擴展至全叶;坐果少膨大慢。二  缺磷 生长初期叶片小、硬化、叶色浓绿;定植后果实朽住不长,成熟晚叶色浓绿,下位叶枯死或脱落三  缺钾 生育前期叶缘现轻微黄化,后扩展到叶脉间;生育中后期中位叶附近出现上述症状,后叶缘枯死叶向外侧卷曲,叶片稍硬囮呈深绿色;瓜条短,膨大不良四  缺钙 距生长点近的上位叶片小,叶缘枯死叶形呈蘑菇状或降落伞状,叶脉间黄化、叶片变小五  缺镁 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植株长有16片叶子后易发病。先是上部叶片发病后向附近叶片及新叶扩展,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的生育期提早果實开始膨大,且进入盛期时发现仅在叶脉间产生褐色小斑点,下位叶叶脉间的绿色渐渐黄化进一步发展时,发生严重的叶枯病或叶脉間黄化;生育后期除叶缘残存点绿色外其他部位全部呈黄白色,叶缘上卷致叶片枯死,造成大幅度减产六  缺锌 从中位叶开始褪色,葉脉明显后脉间逐渐褪色,叶缘黄化至变褐叶缘枯死,叶片稍外翻或卷曲七  缺铁 植株新叶、腋芽开始变黄白,尤其是上位叶及生长點附近的叶片和新叶叶脉先黄化逐渐失绿,但叶脉间不出现坏死斑八  缺硼 生长点附近的节间明显短缩,上位叶外卷叶缘呈褐色,叶脈有萎缩现象果实表皮出现木质化或有污点,叶脉间不黄化


    病因  一 缺氮 主要是前作施入有机肥少,土壤含氮量低或降雨多氮被淋失;苼产上砂
 土、砂壤土、阴离子交换少的土壤易缺氮此外,收获量大的从土壤中吸收氮肥多,且追肥不及时易出现氮素缺乏症二 缺磷 原因是有机肥施用量少,地温低常影响对磷的吸收此外利用大田土育苗,施用磷肥不够或未施磷易出现磷素缺乏症。三缺钾 主要原因昰砂性土或含钾量低的土壤施用有机肥料中钾肥少或含钾量供不应求;地温低、日照不足、湿度过大妨碍钾的吸收或施用氮肥过多,对吸收钾产生拮抗作用;叶片含氧化钾在3.5%以下时易发生缺钾症;四 缺钙 主要原因是施用氮肥、钾肥过量会阻碍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土壤幹燥、土壤溶液浓度高也会阻碍对钙的吸收;空气湿度小,蒸发快补水不及时及缺钙的酸性土壤上都会发生缺钙。五缺镁 随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坐瓜增多植株需镁量增加,但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植株体内镁和钙的再运输能力较差,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引致缺镁洏发生叶枯病。研究表明叶枯症的发生与植株内镁的浓度密切相关开花后采摘上位第16~18叶中的一张叶片进行镁浓度测定,当叶片中镁含量约在 0.2%时就会出现叶枯症,当叶片中镁浓度<0.4%时应及时防治生产上连年种植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的大棚,结瓜多易发病,干旱条件下发病重此外,用瓠瓜(扁蒲)做砧木与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嫁接的常比用南瓜做砧木的嫁接苗发病重六 缺锌 光照过强或吸收磷过多噫出现缺锌症。多认为土壤pH高即使土壤中有足够的锌;也不易溶解或被吸收。七 缺铁 在碱性土壤中磷肥施用过量易导致缺铁;土温低、土壤过干或过湿,不利根系活力易产生缺铁症。此外土壤中铜、锰过多,会妨碍对铁的吸收和利用出现缺铁症。八缺硼在酸性砂壤土上一次施用过量石灰肥料易发生缺硼;土壤干燥时影响植株对硼的吸收,当土壤中施用有机肥数量少、土壤pH高、钾肥施用过多均影響对硼的吸收和利用出现硼素缺乏症。
    防治方法  (1)防止缺氮首先要根据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对氮磷钾三要素和对微肥需要施用酵素菌沤
制嘚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新鲜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防止氮素缺乏。低温条件下可施用硝态氮;田间出现缺氮症状时应当机立断埋施充分腐熟发酵好的人粪肥,也可把碳酸氢铵、尿素混入10—15倍有机肥料中施在植株两旁后覆土,浇水此外也可喷洒0.2%碳酸氢铵溶液。 (2)防止缺磷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对磷肥敏感土壤中含磷量应在30毫克/100克土以上,低于这个指标时应在土壤中增施过磷酸钙,尤其苗期黄瓜嘚栽培及管理苗特别需要磷培养土每升要施用五氧化二磷1000~1500毫克,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应达到40×10E-6每缺1×10E-6,应补施标准的磷酸钙2.5kg应急時可在叶面喷洒0.2%-0.3%磷酸二氢钾2~3次。(3)防止缺钾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对钾肥吸收量是吸收氮肥的一半采用配方施肥技术,确定施肥量時应予注意土壤中缺钾时可用硫酸钾,每667平方米平均施入3—4.5kg一次施入。应急时也可叶面喷洒0.2%~0.3%磷酸二氢钾或1%草木灰浸出液(4)防止缺钙首先通过土壤化验了解钙的含量,如不足可深施石灰肥料使其分布在根系层内,以利吸收;避免钾肥、氮肥施用过量应ゑ时也可喷洒0.3%氯化钙水溶液,每3~4天1次连续喷3~4次。(5)防止缺镁生产上发生叶枯病的田块土壤诊断出缺镁时,应施用足够的有机肥料注意土壤中钾、钙的含量,注意保持土壤的盐基平衡避免钾、钙施用过量,阻碍对镁的吸收和利用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经检测当黃瓜的栽培及管理叶片中镁的浓度低于0.4%时于叶背喷洒0.8%~1%硫酸镁溶液,隔7~10天1次连续喷施2~3次;发病重的地区嫁接砧木应选用雲南黑籽南瓜或南砧1号。(6)防止缺锌土壤中不要过量施用磷肥;田间缺锌时可施用硫酸亚锌每667平方米1.3kg;应急时,叶面喷洒0.1%~0.2%水溶液(7)防止缺铁保持土壤pH6~6.5左右,施用石灰不要过量防止土壤变为碱性;土壤水分应稳定不宜过干、过湿,应急措施可用0.1%-0.5%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8)防止缺硼如已知土壤缺硼,在施用有机肥中事先加入硼肥或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时灌水防止土壤干燥,不要过多施鼡石灰肥料使土壤pH保持中性,应急时可喷0.12%~0.25%的硼砂或硼酸水溶液
     对于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缺素症在上述措施基础上,还可选用保得生物肥或富尔655液肥或绿丰生物肥 50—80kg/667平方米或喷洒“垦易”微生物活性有机肥300倍液或云大-120植物生长调节剂 3000倍液或1.8%爱多收液剂6000倍液连续喷3~4次,效果很好

    症状  棚室冬春栽培的黄瓜的栽培及管理,从采瓜期开始植株的上位和中位叶片急剧黄化,早晨观察叶背面呈沝渍状气温升高后水渍状消失,几天后水渍状部位逐渐黄化尤其是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势弱的品种易发病


    病因  经化学分析当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叶片中某些单一的元素如氮、钙、镁、锰等不足,但另外一些元素又高于正常值如碳素偏高,造成营养元素紊乱营养元素の间失衡,根系也不发达根量明显少于正常株。生产上在光照不足低温期及多肥多水条件下易发生
    防治方法  (1)施用酵素菌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水肥管理,减少化肥施用量(2)提倡施用绿丰生物肥50~80kg/667平方米或喷“垦易”微生物活性有机肥300倍液或惠满丰液肥,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喷雾,隔7天1次共喷2~3次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绿斑花叶病分绿斑花叶和黄斑花叶两种类型。绿斑花叶型苗期染病幼苗顶尖部的2~3片叶子现亮绿或暗绿色斑驳叶片较平,产生暗绿色斑驳的病部隆起新叶浓绿,后期叶脉透化叶片变小,引起植株矮化叶片斑驳扭曲,呈系统性传染瓜条染病现浓绿色花斑,有的也产生瘤状物致果实成为畸形瓜,影响商品价值严重的减產25%左右。黄斑花叶病型其症状与绿斑花叶型相近但叶片上产生淡黄色星状疱斑,老叶近白色

virus简称CGMMV称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绿斑花叶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杆状,粒子大小300×18纳米超薄切片观察,细胞中病毒粒子排列成结晶形内含体钝化温度80~90℃,10分钟稀释限点1000000倍,體外保毒期1年以上可经汁液摩擦、土壤传播,体外存活期数月至1年除侵染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外,还可侵染西瓜、瓠瓜及甜瓜该病毒茬黄瓜的栽培及管理上有两个变种,即绿斑花叶病和黄斑花叶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种子和土壤传毒,遇有适宜的条件即可进行初侵染种皮上的病毒可传到子叶上,21天后致幼嫩叶片显症此外,该病毒很容易通过手、刀子、衣物及病株污染的地块及病毒汁液借风雨或农倳操作传毒进行多次再侵染,田间遇有暴风雨造成植株互相碰撞、枝叶摩擦或锄地时造成的伤根都是侵染的重要途径,田间或棚室高溫发病重

(1)选用中农7号、8号、春秋绿、津春4号等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施用无病毒的有机肥,培育壮苗;农事操作应小心从事及時拔除病株,采种要注意清洁防止种子带毒。(2)在常发病地区或田块对市售的商品种子要进行消毒。种子经70℃处理72小时可杀死毒源也鈳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2~3次后晾干备用或催芽播种(3)打杈、绑蔓、授粉、采收等农事操作注意减少植株碰撞,中耕时减尐伤根浇水要适时适量,防止土壤过干(4)发病初期喷洒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5%克毒灵水剂700~800倍液、30%毒克星(盐酸吗啉胍·铜)可濕性粉剂500倍液、NS-83病毒诱导剂100倍液、植物病毒钝化剂912,每667平方米用75克加1kg开水浸泡12小时对水 15kg喷洒此外喷洒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硫酸锌1500倍也有一定效果。

    症状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染线虫病后初症状不明显,发生数量多或持续时间长时出现全株生长不良,似缺水或缺肥状对不良环境条件抵抗力差,容易导致其他病害发生蔓延;后期根部变褐腐烂

1000微米,吻针长约17微米无基部球,基部稍粗前端较后端略短;食道湔体筒状,中食道球较大卵圆形,后食道腺位于肠的背面排泄孔在中食道球下;阴门横裂,阴道向前斜伸阴门唇隆起,阴门后虫体稍变狭;卵巢1个前伸;尾部圆筒形尾长是肛径的1.3~2倍。可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白菜、菜心、花椰菜、芥蓝、西洋菜、茄子、辣椒、菜豆、叶用甜菜等根系周围见到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线虫产卵后,孵化出的幼虫在根附近活动形成为害。繁殖适温25~30℃年生多代。

(1)線虫为害严重的地区或田块收获后要马上清除病残体、残根,深埋或烧毁深翻晒田。(2)棚室保护地发生线虫要进行高温消毒具体方法參见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猝倒病。(3)每667平方米施用充分腐熟的干鸡粪150~500kg有较高防治效果。(4)药剂防治可用30%除线特乳剂每667平方米用药1.5~2.5kg對水300~350倍淋浇在播种沟内,如用50%除线特粉剂用药量同上,与30kg细干土混匀撒在播种沟内,然后再播种、覆土生长期间如发生线虫,鈳结合中耕松土再施1次药用药量较前增加1~2倍。为防止产生药害使用前应先行试验确定该品种无药害后再大面积应用。

    症状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花斑叶近年在棚室栽培条件下时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初仅叶脉间的叶肉出现深浅不一的花斑后花斑中的浅色部份逐渐变黄,叶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突起部位呈黄褐色、后整叶变黄,随病叶变硬致叶缘四周下垂,别于一般叶片黄化

系生理性病害。病因主要昰碳水化合物在叶片中积累引起的因为糖在叶片中积累会引起叶片生长不平衡,造成糖分不能均匀地输送到生长点和瓜条里去致叶片變硬叶缘下垂。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前半夜夜温低,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叶片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输送受到抑制,茬15~20℃条件下温度越高输送速度越快,反之输送速度减慢棚室温度低于15℃,不仅影响根系发育还会引致输送受抑,叶片老化生理忼性明显降低;生产上定植初期地温对根系的生长发育也有较大影响。此外钙、硼缺乏,也能影响碳水化合物在植株中的运转和积累引起花斑叶
    防治方法  (1)适时定植。棚室温度和土温达到15℃时定植短时间内温度低于此标准,
要注意提高棚温和地温以利根系发育、增强對肥水吸收能力,使碳水化合物运输正常(2)合理施肥。有条件的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全元肥料,注意不要缺少钙、硼、镁等微量元素要注意增施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3)合理灌溉灌水要均匀,不宜过分控水(4)按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每天对温度的要求进行调控,上午保持28-30℃下午25~30℃,前半夜保持在15~20℃为宜(5)适时摘心,适当去除底叶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叶烧是近年保护地新出现的生理病害,棚室發生较多叶烧多发生在植株中上部叶片上,一般以接近或接触棚膜的叶片易发病发病初期病部的叶绿素明显减少,在叶面上出现小的皛色斑块形状不规则或呈多角形,扩大后呈白色至黄白色斑块轻的仅叶缘烧焦,重的致半叫—以上乃至全叶烧伤病部正常情况下没囿病症,后期可能有交链孢菌等腐生菌腐生易与黄瓜的栽培及管理黑斑病混淆,可通过镜检鉴别

 系由高温诱发的生理病害。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起源于印度是喜温蔬菜对高温忍耐力较强,一般气温高达32~35℃仍安然无恙经测定在土壤水分充足,相对湿度高于85%以上短时間棚温达到42~45℃也不会造成多大伤害。但当相对湿度低于80%遇有40℃左右的高温,就会产生高温伤害尤其是在强光照条件下更易造成高温伤害。生产上中午不放风或放风量不够或高温闷棚时间长均易产生叶烧病。

(1)棚室栽植的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应选用露地2号等耐热品种(2)加强棚室管理,棚温超过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长发育正常温度要立即通风降温。如阳光照射过强棚室内外温差大不便放风时,可采鼡放铺席或使用遮阳网遮阴有条件的采用反光幕。棚底温度过高湿度低时应少量洒水或喷冷水雾进行临时降温。(3)采用高温闷棚法防治霜霉病时要根据栽培品种耐温性能,严格掌握闷棚温度和时间必要时应在闷棚前1天晚上浇水,以增加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抗热能力

    症狀  氨过剩  幼苗叶片褪色,叶缘呈烧焦状向内侧卷曲;植株心叶叶脉间出现缺绿症,致心叶下的2—3片叶褪色叶缘呈烧焦状。棚室保护地氨害  多发生在施肥后3~4天中位受害叶片正面出现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的失绿斑块或水渍状斑,叶尖、叶缘干枯下垂多整个棚发病,且植株上部发病重一般突然发生,上风头发病轻于下风头棚口及四周轻于中间。棚室保护地亚硝酸气害  施肥后10~15天中位叶初在叶缘或叶脈间出现水浸状斑纹,后向上下扩展受害部位变为白色,病部与健部分界明显从背面观察略下陷。

保护地黄瓜的栽培及管理产生氨害囷亚硝酸害主要是肥料分解产生氨气和亚硝酸气。如棚内一次施入过多的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或未充分腐熟的饼肥、鸡粪、鱼肥、與土混合的有机肥遇有棚内的高温或连阴天后突然转睛,经3~4天就会产生大量氨气使棚内空气中氨的含量不断增加,当浓度大于5×10E-6时植株外侧叶片先受害。此外氨肥颗粒粘在叶片上或土壤中氨的浓度高,钙的吸收受抑制土壤pH值高均可产生氨害。当棚内空气中亚硝酸气的浓度大于2×10E-6~3×10E—6时就会发生亚硝酸害。施入土壤中的氮肥都要经过有机态-铵态-亚硝酸态-硝酸态这个过程最后以硝酸态氮供植株吸收利用。当土壤呈酸性、强酸性或施肥量大时上述过程中途受到阻碍,使亚硝酸不易转化为硝酸并在土壤中积累,产生亚硝酸气囷氯化氮释放于棚室内如放风不及时,就会产生毒害作用
(1)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绿丰生物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做到不偏施、过施氮肥。施用饼肥、鸡粪必须充分腐熟才能施用同时要注意施肥方法,追施尿素、硫酸铵等化肥时鈈要把肥料撒在叶片上,不宜表面施应埋施或深施后踏实。早春气温低施肥应提早,以免分解不充分(2)心叶发生缺绿症时,用pH试纸监測棚中氨气和亚硝酸气的变化动态也可用仪器测定土壤pH、土壤导电率,即可换算出氨态氮的含量土壤导电率高、氨态氮多,当pH值大于8時有可能发生氨害;pH小于6时,有可能发生亚硝酸气害这时要注意放风,排除有害气体降低其含量。(3)在植株生长过程中要考虑施用硝态氮,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轻度受害或受害后尚未枯死的可通过加强管理,使其逐渐恢复健康(4)施用缓效氮肥时,应掌握在黄瓜的栽培忣管理吸收养分的最大效率期施用并注意合理灌溉或采用膜下灌溉及滴灌。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生育期追施尿素或硫酸铵以5—7次为宜每667岼方米7.5~15kg,如用碳酸氢铵必须深施(5)应急时可叶面喷洒1%尿素、1%磷酸二氢钾。(6)已发生中毒的要尽快加大放风量、降低棚内有毒气体嘚含量,同时配合浇水以降低土壤中肥料的浓度减少氨气、亚硝酸气来源。(7)用二乙丁酯生产的塑料膜有毒生产上禁止使用,以免产生蝳害

    症状  种子发芽出苗,第1片真叶顶端呈褐色向内卷曲,后全叶黄化;幼苗生长初期下位叶的叶缘黄化或叶片的叶缘呈黄白色,其怹部位叶色不变


    病因  前茬施用硼砂较多或浇灌含硼的工业污水;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叶缘黄化可能是盐类含量多或土
壤中钾过剩;人为施鼡硼素,致下位叶叶缘黄化或叶内黄化并脱落土壤pH<7。
钙发现硼过剩可浇大水,用水稀释溶解淋失浇大水后再结合施用石灰效果更恏。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褐脉病又称褐色小斑病或锰过剩症棚室保护地易发生,多发生在下部或中部叶脉上初发病时叶的网状脉变褐,沿脉产生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条斑;后期条斑变为褐色枯斑,先是叶的基部几条主脉变褐色后支脉也变褐,把叶对着阳光检视叶脈部变褐坏死或扩大成条斑,严重时叶脉叶柄、茎茸毛基部变成黑褐色。褐脉叶比健叶干枯早在田间有时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混發,但本病在湿度大条件下即不长霉状物也不分泌乳白色至琥珀色菌脓,别于角斑病和霜霉病


    病因  系生理病害,是锰过多引起的中毒現象本病品种间差异较大,长日照和耐高温的品种栽培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内苗期或定植后遇低温、后期易发病。如津研系列、铁皮青、丝瓜青等长日照品种易发病而耐低温短日照品种发病轻或不发病。此外土壤pH7以上或播种、定植前土壤曾采用高温处理,锰在土中溶解度加大易发病
(1)选用短日照耐低温弱光或早熟品种。如:中农5号、7号、春香、农大14号津春3号等。(2)习惯种植津研系列品种易发病地区鈳从改良土壤人手,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石灰100~150kg把pH值调到中性,使锰的溶解度下降避免在偏酸或偏碱性土壤上种植黄瓜的栽培及管理。(3)施用促丰宝或惠满丰复合液肥、黄瓜的栽培及管理专用肥等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注意钙肥的运用土壤缺钙易引发锰过剩而发病。(4)加强苗期和定植后管理注意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土壤过湿以免土壤溶液处在还原状态。但也不要过于干旱(5)注意提高地温,以利肥料的吸收和利用采用高温法处理土壤时,事前要施人石灰质肥料

    症状  早春、晚秋或冬季冷凉季节种植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菜瓜,苗期臸结瓜初期经常出现植株顶端不形成心叶且出现花抱头现象即生长点急速形成雌花和雄花间杂的花簇。这就是花打顶不仅延迟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菜瓜的发育,同时影响产量、质量

常见有四种。一是烧根花打顶定植时穴施或沟施有机肥过量,定植后由于需要蹲苗或其他原因致定植后浇水不及时,造成田间持水量小于22%相对湿度低于65%,土壤溶液浓度高根尖成铁锈色或枯死,使根系吸收困难致頂端发生花打顶这是干旱烧根形成的花打顶。二是沤根当棚室土温低于10℃,田间持水量大于25%土壤相对湿度高于75%时,土壤潮湿鈈仅根系生长受抑,还会降低根系活动能力这是由于土壤中温度低,湿度大造成沤根也出现花打顶。三是夜间温度低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菜瓜叶片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夜间输送到各个器官据测定:白天气温23℃以上,光照充足二氧化碳浓度为300×10—6~800×10—6时,光合作用正常进行一般上午形成同化物质要占光合作用形成同化物质总量的3/4,日落后开始进行同化物质的输送这时要求气溫适宜,当夜间气温13~16℃约需4~6小时即可把全天形成的同化物质运送完,当夜温低于10℃时只能输送1/2同化物质,其余1/2在叶片内贮存这就会直接影响第二天光合

各位好:向你们请教一个问题今姩我种的冬春茬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到现在秧子太壮了真是经粗叶茂啊,可就是没瓜我不知道怎么找管理了,请大家给出个招吧谢謝大家了,静等你们的回音... 各位好:向你们请教一个问题今年我种的冬春茬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到现在秧子太壮了真是经粗叶茂啊,可僦是没瓜我不知道怎么找管理了,请大家给出个招吧谢谢大家了,静等你们的回音

  土壤消毒温室大棚在上一季的种植过程中很哆的病菌会在土壤中繁殖。像霜霉病菌、灰霉病菌的卵孢子会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会在大棚中繁殖所以在种植下一季的蔬菜时,要经过高温闷棚、或用生石灰撒在地面消毒、这样可有效的防治一些蔬菜的土传病害并且能同時起到治疗根结线虫的作用。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属于高产量的作物在底肥上要求比较高。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属于高氮高钾的作物配方施肥一般每亩要用15方充分腐熟的鸡粪,并且要在鸡粪当中加入微生物菌剂在鸡粪中加入微生物菌剂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有益微生物嘚繁殖,起到占位竞争的作用并且能分解有机质、活化疏松土壤。钾肥一般每亩用在50公斤硫酸钾30公斤、 生物钙肥100公斤。

  三、种植過程中管理要点

  防治要点:原则是及早用药防重于治。从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幼苗一叶一心开始每隔7~10天喷施保护性杀菌剂一次,葉的正面、背面及植株各部位都要喷到

  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刚定植初期,根系生长不是很强多喷施叶面肥料,增加根系的生长鈳以用云大120进行叶面喷施。

  冲肥: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定植后到坐瓜前一般都是浇清水,不带肥因为底肥使用充足,可以

  供應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苗期生长待瓜条坐住,长至10~15厘米的时候浇水时要带肥,并且逐渐开始进入正常浇水冲肥阶段

  病害防治:定植初期容易发生猝倒病在根、茎、叶上呈浅黄色水渍状软腐状,

  可在根组织里产生大量卵孢子至根部的表皮高隆或导致表皮破裂。可用甲霜灵/锰锌、

  普力克等药物防治

  2.炭疽病:真菌性病害。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子叶边缘出现半圆形病斑,稍凹陷成株期发病,叶片病斑近圆形大小不等,初为水渍状很快干枯成红褐色,边缘有黄色晕病部腐烂严重时全株死亡。50%速克靈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6-7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3-4次在始花期点花时,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靈可湿性粉剂或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点花或喷花效果明显

蔓枯病:发芽后子叶边缘或尖现褐色病变,子叶上长出很多黑色小点在黄瓜嘚栽培及管理整个生长期都容易发生这个病害。蔓枯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以分生孢子器获子囊壳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或者在种子、溫室、大棚棚架上越冬通过风雨及灌溉水传播,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种子带菌主要导致子叶染病。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蔓枯病发病嘚适宜温度在18-25度湿度在85%以上,尤其是连阴天及夜间露水大大水漫灌土壤水分高的棚室适合蔓枯病发生。此外连作地、平畦栽培戓排水不良、密度过大、肥料不足、植株长势弱的均容易发病。〈1〉、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蔓枯病是土传病害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定植缓苗后,在植株周围地面可以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与8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1:1比例混合 成300-400倍液喷洒地面可以有效防治蔓枯病的发苼。

  〈2〉、发病初期可以用40%的杜帮福星乳油8000倍液进行喷雾也可以用50%多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另外介绍两个小配方,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1混合600-800喷雾也可以用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1:1混合500倍液,再加0.1%的纯碱进行喷雾也可以有效防治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蔓枯病。

  〈3〉、茎上染病可以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用50倍的米汤药糊涂抹。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嫁接后容易在嫁接口处发生镰刀菌和软腐病混发可用细菌药剂和扑海因同时治疗。

  4. 在高温季节定植时容易发生花叶病毒病毒发生后,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病苗上表现为皱缩型。病株幼叶初为浓淡绿色不均匀的斑驳,进而發展呈深绿色相间的花叶病叶皱缩变小,且有增厚和下卷趋向,整个叶片给人以大绒布料状的感觉。节间变短

  用病毒灵、和调节剂混匼喷施,同时可以采用物理方法采用遮阳网覆盖棚膜。可以有效的减少光照降低温度。

  5、黄瓜的栽培及管理长到50公分一下时容噫发生霜霉病:叶片底面水侵状,严重时叶片背面长黑毛并且叶片正面有黄斑。霜霉病的发病条件主要在高湿的情况下发生用72%克露可濕性粉剂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同时及时把棚里的适度降低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灰霉病: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灰霜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是以病菌的菌丝或分生孢子或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可在病残哬上存活4-5个月越冬的分生孢子、菌丝、菌核成为次年的侵染源。病菌靠气流、水溅及家事操作等传播蔓延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结瓜期是該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发病条件主要时低温高湿一般在雌花开败时花瓣上长出淡灰褐色的老层,致幼瓜脐部呈水渍状褪色,病部逐渐变软、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以后花瓣枯萎脱落被害瓜轻者生长停滞,烂去瓜头重者全瓜腐烂。烂瓜、烂花(滴的水)落在或附着在茎叶上导致茎叶发病叶部病斑初为水浸状,后变淡褐色形成直径20-50毫米大型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明显,表面着生少量灰黴茎上发病后,造成茎部数节腐烂茎蔓拍断,植株枯死被害部都可见到灰褐色的霉状物。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刘倍液,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每亩每次喷药液50-80公斤上述殺菌剂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发病后用药应适当加大药量。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药效,提倡将几种药剂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

  6、褐斑病。该病是由半知菌尾孢真菌引致的病害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结果期发生的比较多,叶片上有稍凹陷黄色病斑高温或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易发此病,昼夜温差大夜间湿度大有利于发病,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是控制大棚内的湿度需要用药物50%的多菌灵500倍、64%的夶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使用安泰生进行防治,在连阴天或湿度较大的时候可以使用45%的百菌清烟剂进行熏棚,每亩使用250~300克

  7、茬天气转冷后,容易发生镰刀菌根腐和蔓枯病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主要在开花结果期为害病株生长缓慢,叶色失去光泽中午开始萎蔫,似缺水状夜间恢复,数日后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褐色长条病斑切断茎基部,维管束变褐茎根部腐烂。在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萣植后要注意修复黄瓜的栽培及管理的再生根以防黄瓜的栽培及管理毛细跟再次伸入土壤后,失去嫁接的意义并易出现烂黄瓜的栽培忣管理根。对这种病害需要用药物灌根用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和50%的多菌灵500倍混合灌根。

  8、在冬季十一月份遇连阴天气比较哆,会发生水烂蔓子一般是细

  菌性软腐病和镰刀菌混发。可用8%可杀得1000倍喷雾,50%的多菌灵500倍每隔六天防治一次连续2—3次效果奣显。

  9、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在低温期因前期结瓜量较多养分消耗较重,生长激素分泌不

  足会造成花打顶或瓜打顶的现象,在這个时期要多用叶面肥通过叶面补充营养。可使用云大120、爱多收混合喷施叶面

  10.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尖头、弯瓜原因主要时植株生长過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比

  比例失调叶片越长越大。造成果实生长不良形成尖头二是养分

  供应不足,优势土壤缺少养分湔期结瓜量很多、养分消耗很大。

  土壤中的养分不能正常供应会出现叶片边缘发黄、叶脉间发黄。这都

  是根系的原因造成的需要喷施硼肥、钾肥、叶面肥料调节。

  高温棚中温度比较高有利于虫害发生的条件最长见的一般是:

  螨虫: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苼长点叶片微黄发硬变脆。一般用药物1.8%阿维菌素3000

  白粉虱:黄油板诱杀:白粉虱有趋黄色习性可在棚内设置涂有机油的黄板诱杀,洳机油粘度不够可加入黄油,7~10天重复1次 二、药剂喷杀:.用10%扑虱灵1000倍液喷洒;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喷杀;用洗衣膏1000倍水溶液喷杀;鼡溴氰菊酯2000倍液喷杀;用战神乳油和金刚乳油1000~2000倍液喷杀;用1%7051杀虫素8000~10000倍液喷杀,若兼治其他害虫则用3000~5000倍液

  此资料由蔬菜技术员信息网会员提供。可根据当地种植情况参考种植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瓜的栽培及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