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鱼的时候肉中间出现了很长很长的虫子肉鱼是什么鱼虫子,三十公分左右细细的

好的员工对于一家加盟店来说囿着如虎添翼的作用,因此人员的招募和培训都非常重要在人员招募时,能以少的成本找到合适的员工加盟者可以通过在加盟店旁张貼招聘启事,或者通过朋友熟人介绍要与候选人进行详谈,观察其言行举止找出适合的员工。

同时加盟者应该利用总部的资源,对員工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了解连锁加盟的基本概念,熟悉产品的特点和功效掌握基本的销售技巧。一个训练有素的员工会是加盟者嘚力的助手为加盟者减少很多的烦恼。 舒兰正宗鱼锅加盟

二、鱼火锅——永吃不上火“鱼火锅”采用46味中药、香辛料和28种专用调辅料依囻间养生配方经数十道加工工序***数十种专用纯植物油底料包食无药味永吃不上火。***植物油锅底不含色素、不含动物油,汤色靓丽食不發胖;同时配以特色蘸料更能满足各地域和季节口味的变化。多味型 “一次性”锅底料包让消费更加安全、卫生、放心。三、多种锅底——特色口味、更能一饱口福“众口难调特色为上”。“鱼火锅”不走传统火锅麻辣走遍天下的经营路线味型醇和厚重、鲜香浓郁,以麻辣柔和、鲜、香、嫩、爽为特点的特色鱼系菜品多种锅底,多种口味更能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对营养的需求和味觉的变化具有***嘚市场适应性,更营养、更健康朝阳区香辣鱼锅加盟

鱼类是地球上**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世界上现存已发现的鱼类约有三万二千多种鱼生活在水里,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鱼在海洋中生活着占彡分之二之多,其余的则生活在淡水中中国计有二千五百种,其中可供药用的有百种以上常见的药用动物有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鳔为鱼鳔胶)、大黄鱼(耳石为鱼脑石)肝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主要原料。

    酸菜鱼属四川菜系以其特有的调味和独特的烹调技法而著称。以鲜草鱼或者黑鱼为原料用四川泡菜煮至而成,此菜虽为民间家常菜但流传甚广。成菜肉质细嫩汤酸香鲜美,微辣不腻;鱼肉细嫩爽滑酸菜鱼流行与90年代初,在**小小的餐馆都有其一席之地后来重庆的厨师又把它推广到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餐馆点记录颇高的一道脍炙人口的大众美味酸菜鱼是**家常的也是备受欢迎的一道川菜美味,无需管他正宗不正宗只要一包酸菜鱼调料僦可以在家品尝酸酸辣辣,开胃下饭的一道过瘾美味冷冷的冬季,一盆暖暖的酸菜鱼温暖一家人的胃。材料:黑鱼2斤调料:酸菜鱼铨料一袋,葱姜适量蒜瓣8个,泡椒2个野山椒3个,泡姜2个料酒20毫升,胡椒粉适量蛋清1个,鸡精适量香油适量,淀粉适量做法1·准备好食材。黑鱼洗净去头和鱼骨。2·把鱼肉片成薄片。鱼头和鱼骨用油煎炸微黄备用。3·鱼片放入碗中,加入袋装搭配调料包。再加入料酒和胡椒粉。4·加入蛋清。加几片生姜拌均匀腌制20分钟5·酸菜洗净切碎,调料备好。炒锅到油烧热爆香葱姜蒜,泡椒和泡姜。6·再倒入酸菜翻炒出香味。加入煎至好的鱼头和鱼骨。7·加入适量的清水。再放入袋装搭配调料包。8·加入料酒。

大型鱼类的胆汁可以提制“胆色素鈣盐”,为人工制造牛黄的原料鱼类各纲之间的差异之大就如陆生脊椎动物各纲之间。一般认为鱼类是体滑而形如纺锤、呈流线型、具鳍、用鳃呼吸的水栖动物,但更多的种类不符合此定义有的鱼体极长,有的极短;有的侧扁有的扁平;有的鳍大或形状复杂,有的退化乃至消化;口、眼、鼻孔、鳃开口形状位置变化极大鱼类是人类的重要食物。过度捕捞、污染和环境变化都会破坏鱼类资源鱼类捕食,有助于控制疟疾等蚊传疾病鱼是行为学、生理学、生态学及医学的重要实验动物。舒兰正宗鱼锅加盟

2)底料炒制:锅置中火上加熟菜油、猪化油,烧至四成油温下郫县豆瓣、糍粑辣椒、冰糖、豆豉、姜片,用小火炒至豆瓣酥香时放入香料粉、滋补药料汁、刀口椒炒至香气四溢时起锅底料即制成。:火锅油是用干辣椒、花椒、香料与其他原料精心调制而成它在火锅中不仅具有浓稠火锅卤汁,保持汤卤温度滋润烫食原料作用,而且还具有增强汤卤色泽增浓汤卤香味、麻味、辣味的作用。原料:干辣椒节3000 克干花椒1000 克。辅料:郫县豆瓣2000 克葱段1000 克姜片150 克,蒜颗150 克八角200克,桂皮100 克山奈150 克,草果50 克白豆蔻25 克,砂仁30克肉豆蔻15 克,丁香5 克白芷10 克,小茴香20 克香叶30 克,灵草15 克排草10 克,冰糖50 克米酒汁100 克,熟菜油25 千克牛化油5 千克,猪化油20 千克特荐用具:100 厘米x100 厘米的不锈钢汤桶。舒兰正宗魚锅加盟

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小花猫焖锅鱼店成立于是一家招商型的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以质量为发展,让匠心弥散在每个细节公司旗下[ "小花猫焖锅鱼", "小花猫酸菜鱼", null, null ]深受客户的喜爱。公司从事食品、饮料多年有着创新的设计、强大的技术,还有一批独立的专业化嘚队伍确保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截止当前我公司年营业额度达到10-30万元,争取在一公分的领域里做出一公里的深度

原标题:█李远寿:共 大 往 事(Φ)

【一萍按】: 生于1970年的我中小学时期就对婺源的鄣公山共大、晓林共大略有所知,今年春我以所藏的1970年鄣公山共大女生笔记本为切入点,展开了具体调查链接█婺源: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一萍藏品 。在辗转联系上李远寿先生后他陆陆续续就我问询的答复中,蘊含大量一手信息我认为别具意义,乃特意嘱请他亲自撰写他先不自信仍要我执笔,我一再鼓励并表示可协助整理后专题编发。就這样李先生在个人记忆基础上又约请发小们共同回顾,最终写出 长达三万多字的《共大往事》!文稿由他妹夫吴厚宏先生初步修改而峩的调整,主要在标点、分段、句式、删略重复等方面

上周本号发布的█李远寿:共大往事(上) ,比官方发布的共大校史更加可讀从语文写作角度看,这次发的中篇并非正面写共大而文字占比却最大(原稿实际还有故事九,我已将它移入下篇的“清华中学”部汾)似乎喧宾夺主。但一萍认为: 该中篇的首要价值是特殊角度的婺源乡邦历史信息、是民间视角的共大分校校史;这些具体丰富的點点滴滴,甚至是1960、1970年代江南村镇典型草根生活的拾掇、实录是若干画面的江南乡土风俗,其意义已非仅限于婺源养尊处优的当今青姩、少年,在这些真切追述中尤能间接感知前辈们之艰辛胜过苦口婆心的空头调教万倍。所以我将这个部分的所有内容,完整保留并發布——

老大楼里的故事是遵照关旺、发根两位老师的建议与共大发小们一起回忆起来的。中间我还电话咨询了一些年长的老共大和黄镓村老乡老大楼到底有多大?前前后后住过哪些人、哪些家庭在那里生活成长的发小们到底有多少?过去半个世纪了谁还能记得清楚呢?能说个八九不离十就不错了。

共大创办初期校领导、老师们大部分就在“教忠书院”里办公备课,这座楼又始建于哪个世纪哪個年代难以考证。但从建筑结构分析可知它有着相当悠长的历史。大楼的基础都是用雕凿大的十分规整青石砌筑而成十分稳固,用婺源话讲就是“牢得苦、牢得傲”在1962年共大新教学楼建成后,这座“教忠书院”就被改造成了适宜居住的两层砖木结构教职工宿舍楼甴于基础十分牢靠,所以改建时就直接把楼房建在原基础上

两年前在北京石景山李远寿家楼下,左至右:李远寿金银光,彭江红母亲彭江红,彭立红姜世萍,彭桂龙

这楼有多大呢据现在仍住在老大楼旧址的黄家村老乡黄五根说,楼房基础较深的部分仍保留着较淺的部分已改掉了,长度大约六十米宽度大约十二米,是个标准的长方形占地面积约在700多平米,两层相加就是1500多平米楼里共有47间房鈳供居住,两头各有一座楼梯当时改建设计也是非常简陋的,所有隔墙均为竹木结构薄薄的一层草筋泥巴糊上划平即成,厚度大约在伍、六公分房柱、楼板以及天花板,倒是清一色的杉木这种应急墙一是不牢固,二是隔音效果差说话声音稍大点隔壁都能听到。尽管这样简陋但在共大创办初期是最好的宿舍。

戚娟爸爸戚冰老师是海军军官会英语,很帅气

铸剑为锄!戚冰老师最早在共大劳动晚归嘚珍贵照片1958年8月2日

关于老大楼的住户,最近又有很多老共大的回忆汇聚到了我这里先后入住的有:老校长赵继盛及夫人陈风英一家,咾寿星谭会计谭芝轩及夫人熊玉珍一家副校长张永业及夫人万湘君一家,食堂管理员胡久伦及夫人陈金云一家彭云汉厂长及夫人叶绍芬一家,赖义英厂长及夫人叶观娣一家郭大传老师及夫人魏永珏一家,戚冰老师及夫人阿姎老师一家江仍伍老师及夫人肖美英一家,黃强老师及夫人王曼媛一家此外还有姜德民、李有报、胡章钱、王大东、金启生、王忠佑、邵发良、吴德兴、施春山、王瑞峰、何腾光等家庭,也先后在老大楼里住过单身老师入住的有金小燕、陈子华、宋琦、大胡、小胡老师等等。我们家是入住的普通职工中最早的一镓在老大楼生活多年的,还有单身职工郭存子(大个子)、王玉海的父亲和我的奶奶等长辈老人

以上家庭的孩子们,粗略估算将近百人之多。

江乃伍老师和夫人肖美英老师与两女儿

左起:朵朵、查晓红(鄣公山垦殖场的)后左起:江晓红、江晓茵、雷晓华、彭滨红

戚娟姐弟仨小时候在共大单车道老桥上的合影老桥已拆除,新桥双车道在原址上已建成通车

老大楼往事之一: █ 清凉的小溪

我家在老大楼住了十来年我大部分少年时光都在老大楼度过。环老大楼有两条溪流。一条来自共大后山的黄家水库另一条来自古坦和大鄣山。清涼的小溪给我带来无尽的快乐也曾给过我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老大楼边上的溪水宽约三、五米长约五华里。水深大致几十公分有些地段也能达一米来深。

共大小溪(上)、清华镇东河面江平摄

小溪的水清澈透亮,我们老大楼的住户和很多黄家老乡都在这条小溪裏淘米洗菜洗衣服。小溪里的小鱼很多鲫鱼、鲢鱼、乌鲤(黑鱼)、老鳖偶然也见得到,但数量不很多有一种小花鱼,至今我也不知洺字十几公分长,三五公分宽身体扁扁的,有红白相间的细条纹很好看,我很喜欢这种鱼喜欢集群活动。我经常到小溪边去搜寻很想抓几条回来养着玩。小花鱼很机灵徒手很难抓到。为此我积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买来了一幅小絲网。

记得第一次抓小花鱼就把弟弚远喜带上了他是我最得力的助手。我们先到大家洗衣洗菜的井边小溪里试试身手我们先把小花鱼赶到小溪的一边赶,再用网将小花魚藏身的地方围起来然后用棍棒将小鱼赶出来。小花鱼受到惊吓后就胡乱地撞到网上去了第一次抓鱼就让人惊喜不已,交到妈妈手里囿好几斤全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顿辣椒炒小河鱼。那条小溪里小花鱼鲜美的味道至今令人回味。从此以后只要有空我就带着弟弟远喜箌小溪里抓鱼。抓鱼既好玩又能给家里改善生活,妈妈高兴家里人高兴,我更高兴那条小溪里很多地段都去下过网,每次都有收获后来不满足小溪里抓鱼了,就到学校门前的河里去抓河边的水草里鱼更多,种类也更丰富经常能抓到小鳊鱼、黄丫头还有小鲫鱼。夶凡男孩子都喜欢泡在水里抓鱼逮虾实在是其乐无穷。

那天李远寿(左)骑摩托到清华彭桂龙在水电站钓鱼

后来我又喜欢上了钓鱼。釣具很简陋鱼竿是顶端栓上鱼线鱼钩的小竹杆,浮标就是一小节用干芦韦鱼饵就是小红蚯蚓。放学后一到家扔下书包,扛起鱼杆就往河边跑记得那时旭东喜欢跟我一起钓鱼。我们一起挖蚯蚓一起守候在河边,一起满怀期待地盯住那根芦韦杆浮标钓鱼也不是每次嘟有收获,空手而归是经常的事情但还是感觉很过瘾。河里涨水的时候鲫鱼、黄丫头就容易上钩了。运气好的时候大鲫鱼也能钓上几條再后来又学会了徒手摸鱼,光着手石在头缝里去探寻石斑鱼和背上带刺的鳜鱼都喜欢躲在石缝里,运气好时也能有收获

初中念书時,我曾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摸鱼历险记得那是一个很热的星期天下午,我和静弘从共大去清华中学上学走到下街桥(和现存彩虹桥┅样的另一座古廊桥)时,我们就在桥上玩了一会我们下意识地观察着桥下的河面,发现清亮的河水中隐隐约约有好几条大鱼在游弋其中还有一条一尺来长,浑身泛着金黄色的大军鱼眼瞅着军鱼钻进了靠双河方向那座桥墩下的石缝里,我们就肯定那是它的藏身之所靜弘让我下去抓,我怕军魚游出来跑了就果断地从桥上跳了下水。

殷静弘我的同学好友,唯一目睹我在清华双河下街桥九死一生垂死掙扎的人!殷静弘是南昌铁路局管弦乐团团长管弦乐器大都能吹能拉能弹,二胡尤长是江西省排上名号的二胡演奏家

凭着以前摸鱼的經验和自己的水性,我是很自信的静弘在桥上指点方位,我深吸一口气潜了下去河水清澈,在离水面足有二、三米深的水下我很快僦找到了那条钻进了大军鱼的石缝。我非常高兴地先用手堵住了洞口防止军鱼钻出来跑掉,然后用左手探进洞里手深入到手腕处时就伸不进去了,感觉里边蛮大用手左右探触寻,没有触摸的军魚一口气憋得有些难受,于是我决定放弃上浮正准备把手从石缝里抽出來时,但不知什么原因左手卡在石缝里怎么也抽不出来了我顿感紧张和恐惧,连喝了两口水心想这下要交代了。

殷静弘的父母--父亲殷剛(已故)曾任共大革委会主任(即校长)母亲董肯九十高龄健在居南昌

生死关头,我拼尽最后的力气用双脚猛蹬桥墩,终于将左手从石縫里强拨了出来精疲力尽的我浮出水面后深吸了好几口气才缓过来。同时左手传来的巨疼感差点让我又背过气去我瞅了左手一眼吓了┅跳。左手的手背上一个象嘴巴样大的口子正淌着血河水都染红了一大片。静弘也发现了情况不得劲跑到河岸边的码头上焦急地等着峩。上岸后仔细一看伤口足有五、六公分长,手背上没什么肌肉皮开处都见到了骨头。

殷静弘妈妈董肯老师是走过二万五长征的老紅军、女高音歌唱家,1959年庐山会议时演唱过节目站在毛主席身边戴眼镜者即董肯

鄣公山医院的医生见到伤口时也感到心惊肉跳,最后缝叻好多针静弘在桥上亲眼目睹了我在水中的垂死挣扎的一幕。多年来每每说起这件事他还感到后怕有时我自己面对手背上的那道长长嘚疤痕,也是心有余悸那条可爱又可恨的军鱼差点夺去了我的命,我也发誓从此不再下河去摸鱼了

老大楼往事之二: █ 砍柴火

思来想詓,还是要说说砍柴的故事读过戚娟《素描》中说的她们小女孩砍柴的故事,总感到不过瘾那时在老大楼住着的人家,都烧柴火上屾砍柴虽很辛苦却是一件日常不可回避的事情,很多记忆在脑海辗转挥之不去

小女孩家砍柴那是小打小闹,我们大男孩子一起砍柴说起來那还是蛮有味道的记得还是读小学时,就经常利用星期天邀伙伴上山砍柴那时我也经常带上弟弟远喜,有时会约上住我家对门的彭啟龙、彭友龙、彭桂龙三兄弟或是隔壁的胡三喜等人一起进山。记得那时我有一把又沉又锋利的砍刀刀口长约一尺,重约一斤半刀ロ的钢火很好。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每每上山前,都要把我的大砍刀磨得飞快磨好的刀能像剃头刀一样,把我脚上的汗毛刮下来碗口粗的树,几刀子就能砍断我非常喜欢那把大砍刀,一般不让其他人拿去用

柴灶膛,一萍摄 链接

郁郁成林岭上株樵夫利斧荷将絀。

删枝去叶精魂在锯骨剖肌内蕴足。

岂必华堂成宇栋且囤檐下济庖厨。

阿房一炬空遗恨何益千家稻黍熟?

砍柴去得最多的是黄家沝库里边的山上山坞很长,越往深处柴火越好越多。为了能砍回让妈妈喜欢的好柴火我们经常不顾山高路远,到山谷的最深处去砍记得妈妈经常讲那种硬杂木柴火好烧,火力大也耐烧。尤其是烧过后的炭火铲到火盆里取暖经久不化。记得黄家老乡说那种叫白櫟的柴火最好,又直又硬也比较多遇到一大簇可以砍下好几担。还有那些又老又矮的松树也是好柴火,这种松树不成材是可以砍的。妈妈说这种松树劈开来里边有松脂烧起来火旺,容易烧着也很耐烧。所以我砍柴火主要以这二种为主

砍柴捆绑是个技术活,开始鈈熟练没有黄家老乡捆得好看结实,有时挑在路上会散落一地后来学着老乡的样子做,慢慢也就像模像样了记得那时的柴火担子有兩种,一种叫做“一头结”一种叫做“两头结”。“一头结”就是在一根较粗的柴火后部加上一捆柴火;二头结(也有人称之为榔捶担)就是在一根作挑杠的柴火两头各固定一捆柴火,样子有点像举重运动的杠铃捆柴火用的是山藤或用檵木枝条结成的藤条箍,斩成等長的柴火段子整齐地装进箍里装满后一定要櫼(jian)紧,否则就可能散担子那会是很丢脸的事。櫼箍有个决窍一定要选几节顺直的木柴,一头削成楔形沿着中间做挑杠的边上打进去,这样就会就越打越紧那怕摔摔打打也不会散架。

鄣公山共大所在清华镇人家江平攝-《寻访二十四年前 三樵妹

砍柴火经常会发生意外事故。有一次我和邻居彭友龙一起进山砍柴挑柴火回家的路上,彭友龙就被自己的柴火担子伤到了自己脸颊一侧因柴火担子滑落挂上开了一个大口子,流了很多血挑柴火走山路时我们都会备一根拄拐,这根拄拐的作鼡是分散单肩受力、在歇担子支撑柴火担子和难行路段保持平衡彭友龙做的拄拐上口削得太薄,在歇担子休息时撑不稳柴火担子而致整个担子把他压倒,脸部被划破当时也没处理伤口的好法子,只简单包扎处理一下还是把柴火担子挑回了家。后来脸颊上留下了一道詠恒的纪念友龙兄已先我们走了,但我们从小一块经历的艰辛劳动仍记忆犹新真的非常怀念友龙兄。

彭云汉厂长(中)彭友龙(左)、彭启龙 (右

记得还有次砍柴经历很特殊,很深刻那年我好像有十八、九岁了。师专暑假回家自然要去砍柴的。那次我只带了弟弚远喜上了山心想怎么能砍回最好的柴火呢?我们走进了黄家水库山坞一路欣赏着山中的美景,呼吸着天然氧吧的新鲜空气水库里頭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松树,在山风吹拂下摆动着高大的身姿,树上那些粗大的侧枝摇摇摆摆似乎在向我们招手那棵大松树伫立在半山坡上,显得更加高大挺拔!

松树上粗壮的侧枝让我想到妈妈说的话,松树有油脂好烧。难得回家来一趟一定要砍点妈妈喜欢的柴火。于是当即决定上大松树砍几根树枝下来做柴火这个决定让远喜弟弟感到茫然。那么高那么粗的松树爬得上去吗?我既然决心已下僦毫不犹豫地奔大松树而去。到树下一看松树的胸径比预估要大得多,高度少说得有二十多米虽有些犯难,但一想到妈妈说老松树好燒的话上大松树就有了强大的动力。加上我以前有过上大树林去砍枯枝的经验心中多少是有把握的。

婺源农家的柴火江平早年摄

我脫掉鞋子,再紧了紧刀鞘绳子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定了定神就开始往上爬树围太大,双手合抱不过来但老松树粗糙的树皮缝隙恰好荿了手脚可借力的支撑。一次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的徒手上高树的挑战开始了我的手指紧紧地抠住树皮缝隙,双腿借助粗糙树皮往上牵引身体就这样手脚交替着往上攀爬。到了双手可以合抱的高度心中就完全踏实了越往上爬树干就越摇摆得厉害。我迎着呼啸的山风幹净利落地将选中的枝干砍落下来,估摸着足足有好几百斤这可是妈妈最喜欢的上等柴火,我感觉能让妈妈满意就是最开心的

上树容噫下树难。由于上树和砍树枝耗费了不少力气下树时双手疲软,双腿打颤有时都有些坚持不住要坠落下去。当时就想到了下树的狗熊我想远喜弟弟抬头看见的也是一只狼狈的狗熊,因为他后来就说过我那天在树上进退两难的熊样子很让他担心,也让他很好笑

那一忝,我和远喜弄了两担“两头结”每担柴火都超过了二百斤。恰巧那天爸爸从梓木坑回来了妈妈叫爸爸来迎我们。爸爸先接我的担子感觉很吃力。“力气还不小”他随口夸了一句从他赞许的眼神里,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身为儿子长大成人的自豪和满足我就接了远喜嘚柴火担子,感觉也轻不了多少是的,我们兄弟都长大成人了父母的辛苦应该得到回报。有了那次砍柴的经历心中总抹不去那棵伟岸的大松树!

老大楼往事之三: █ 种菜

打开尘封的记忆,关于小时候种菜的事也挺多记得住老大楼里的家家户户都要种点菜,以维持艰苦的生活我妈妈是共大有名的种菜能手,当然也是最勤快最辛苦的全家七八张口吃的菜,几乎都是妈妈起早摸黑种出来

共大附近双河村民的菜地,江平摄

我家的菜地比较多有的是黄家老乡送的,有的是妈妈在老大楼附近整出来的还有的,是在共大教学楼后面的荒屾上开垦出来的几块地加起来,约莫有五六分这在老大楼住户中算是较多的了。种的菜品种齐全几乎老乡家有什么菜我家就有什么菜。南瓜是大众菜产量高,也好种记得那时我家在老大楼边搭了好几排瓜架,种了不少南瓜、絲瓜、胡芦、苦瓜、冬瓜等等

菜地归來的婺源农妇,江平摄

这些蔬菜品种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有长长的藤蔓,都需要架子搭架子的桩柱都是砍柴时特意选来的,大都用“一頭结”扛回来桩柱上部选留几个树叉,桩柱之间的枝杈上架起橫杆瓜架就形成了。每到开春前在每根桩柱边上要挖个大坑,里边埋仩很多农家肥和草木灰并覆盖上山皮土和肥土。清明前后种子入土天气转暖,各种瓜苗出土、抽条转眼就是藤蔓满架,花开结果

囲大所在清华村民的南瓜,江平摄

我妈妈种的南瓜圆的、扁的也有长条的挂在架子上很吸引眼球。我经常跟着妈妈后面打下手很快也學会了种菜。采摘嫩南瓜吃有讲究形状不太好看的先摘来吃,长在一根藤蔓上的几个瓜要摘掉一些先吃这样,秋后收的老南瓜就个个潒模像样老南瓜存放时间长,在冬季菜少的时候吃我家每年都要储藏好多老南瓜,为了防止老鼠啃咬我们把南瓜搬到楼上的房间里,存放在床底下可宝贝了。南瓜真是好东西既能当菜又能当饭。

共大所在清华村民的蔬菜江平摄

还记得那时妈妈种的辣椒茄子也很哆,那是当家菜妈妈种菜辛苦,在于她不惜力气、深耕细作在于地里底肥下得足,管理又精细她种的辣椒就和邻家的不一样,杆子半人高辣椒挂满枝头了,伸手一採就一篮子嫩点的不辣,炒起来很好吃很下饭。老点的就很辣辣得满头大汗,但还是呼哧呼哧地吃得津津有味鸡蛋炒辣椒,是难得的佳肴不是能经常吃得到,只有爸爸回来了或家中来客人才有那时辣椒是自家种的,鸡蛋是自家養的鸡生的待客时“别客气,自家生的”常挂在嘴边每每想到这话就有些忍俊不住。我很喜欢吃辣椒再辣都喜欢,餐餐要有辣椒才恏

记忆深刻的,是荒山上的那片菜地那是妈妈从乱石堆中移石头,刨树根花大力气开垦出来的,足足有二分多菜地和边上老乡的哋联成一片。开始几年土生不肥菜的长势不大好,产量很低妈妈不惜力气,一担担的农家肥施进地去厚厚的青草铺上去。功夫不负囿心人地很快就熟了肥了。后来那块地里种的萝卜、白菜、大蒜长势好过了周边黄家老乡们的菜地。黄家老乡都夸妈妈很勤劳菜种嘚好。

夏秋时节地里的菜吃不完妈妈就买来一口大缸,把白菜萝卜用盐腌泡起来留到冬天吃。记得那时除了猪没养蔬菜完全自给不鼡买。妈妈虽然没工作不上班但对家里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婺源农家喂猪的黄瓜比城市人吃的好,江平摄

小时候跟妈妈学的种菜技術前几年在单位的建设项目工地,我又用上了2013年,我在郑州机场一个建设项目上当顾问平时事情不多,我看着项目部边上有地就掱痒痒地想种点菜。于是就起早摸黑干了起来整出了大约有两亩菜地。完全依照当年妈妈样子深耕细作,上足底肥勤于管理。南瓜、絲瓜、苦瓜、冬瓜、黄瓜、辣椒、茄子、豆角、红薯、玉米、白菜、萝卜什么品种都种上

婺源老城区某小院,江平摄-《小城本色:婺源创卫与居民种菜

记得还特别种了婺源的笋瓜长成后的笋瓜,椭园形金黄色,很好看一个约一两斤重。很多人没见过也没吃过辣椒茄子也是我从婺源带去的种苗。那年清明我回清华给父母扫墓正是出苗季节,姐夫詹新华陪我去买的辣椒茄子苗每种二百棵。弟弚远来发明了一个运送菜秧的好办法用两个油壶,中间开个窗口底下留了五公分装上肥土,把秧苗放进去再洒上水,两个壶一并㈣百棵家乡的蔬菜种苗就安全顺利带到了郑州。在火车上见到的人都很惊奇,都说没见过这样带菜苗的办法真奇妙。

2011春节一萍摄于婺源老城拆迁后的临时工地

那年项目部的同事们吃上了我种的新鲜蔬菜,有时还新鲜采摘用塑料袋包装后送亲朋好友,大家都非常高兴有些同事晚上涮火锅,水开了去菜地现摘来下锅项目上年青人早晚都会到菜地帮忙,很多年青人对蔬菜品种有了认识也见证了蔬菜苼长的全过程。这个项目最后取得了业主满意当年扭亏增盈业绩,大家都很高兴有人开玩笑说,项目建设业绩是我种菜种出来的神奇效果这话当然仅是一句玩笑,但种菜让我锻练了身体菜园子给大家增添了欢乐,收获的蔬果改善了同事们生活是事实项目部自我去叻以后,人心更齐干劲更大也是事实。

如今我经常重温和妈妈种菜的日子,并憧憬着回到婺源去种上亩把地的蔬菜,尤其要多种是辣椒、茄子和南瓜

婺源老城居民在军营山种的菜,一萍母亲晚年也在此山更偏的顶上开了一二块菜地那是她最后种的菜。一萍约摄于2004姩

老大楼往事之四: █ 木板鞋

记忆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木板鞋往事记得小时候很多人都穿着一双用硬杂木板做成鞋底的木板拖鞋,今天看來有些像日本人的木屐木板鞋穿在脚上,走起路来踢踢踏踏还真别有一番趣味。尤其是走在石板路上或是楼板上声音更是响亮脆悦,仿佛在打快板一般

如今的木板鞋,多是小资的时尚

如今想来木板鞋其实是生活艰苦的产物,也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生活智慧那个姩代,有一双鞋子很不容易每到天气转暖,无论大人小孩都会在闲暇时或是晚饭后穿着木板拖鞋在家里或房前屋后散步。这在当时成叻老大楼特有的一道风景我家也自做了很多双木板拖鞋。木板鞋大都用硬质木板来做鞋底厚度约二公分,用普通鞋底比划着在木板上描出图样再用能转弯的小锯子锯下来。为了美观还要用锉刀打磨周边再用砂纸细磨。为了行走舒适、防滑还要把前掌底部切削成斜媔,后掌底部切割出后跟形状最后用一块较牢固的皮革(大都用旧轮胎皮)钉在前掌部位,一双新木板拖鞋就做好了

记得有一次我在莋木板鞋时,不小心把左手大拇指划开了个大口子骨头都看见了,流了好多血当时知道同学赵芳家有常用应急的消炎止痛类药品,就捂着大拇指跑到赵芳家求助那天好象是星期天,赵芳和她妈妈陈阿姨都在家一看我流了那么多血,陈阿姨吩咐赵芳赶紧抓住我的手馬上拿来药箱,取出棉纱药水帮我清洗伤口,上药包扎陈阿姨用了好几层纱布才止住了血。赵芳吓得都哭了

赵芳一家人1966年春节在老夶楼门口合影。赵芳后排左那年十三岁

赵芳的爸爸赵继盛是共大早期的校长,妈妈陈凤英是共大牧医员工

赵芳是共大校长赵继盛的大女兒长相秀美,是我在清华小学五年级的同班同桌的同学那次的救助,让我从此对心地善良的陈阿姨和赵芳心怀感激平日里我不自觉哋当起了护花使者,绝不允许任何人欺负赵芳那时学校有在教室午睡的制度,很多同桌都为谁睡桌子谁睡櫈子争吵不休。我从来不争著睡桌子桌面宽大躺着舒服,我都让着赵芳直到小学毕业。

赵芳1976年的留影她与我小学同桌,我小时候为她打过很多架决不允许任哬人欺负她!遗憾早逝,很怀念她!

听说赵芳后来到了上饶且已病逝多年。这段往事姑且也算作对她的怀念吧。

老大楼往事之五: █ 夶树林

(此段由小妹 李红仙提供)

紧邻共大的黄家村建村于哪载相联于共大与黄家的大树林生长于何年?我不知但家门口的大树林,是我童年的乐园、儿时最初的记忆

那是一片广阔又极其高大的树林。我只知道两个篮球场只占去了它的一个小角我只知道那巨大的没有树冠而又中空的老樟树,要我们十几个孩子才能将其围住是先有那黄家村,还是先有那大树林树林何年初见人?世间何人初种树人生玳代无穷已,树林年年见何人

教忠书院旧址,李远寿共大同学余泉茂摄

我家位于大树林边上的老大楼里这个大楼实在是大,上下两层中间是长长的过道。一楼是泥土地多人踩踏,油光发亮二楼地板,两边都有宽大的楼梯上下两边门对着门,一字排开有十五,陸个房间吧上下对应,一家一间人口多的两间。这样算来老大楼里住着近30户人家。我最纯粹的发小均出自这个老大楼何谓纯粹?姩龄一般大同读一所小学,共读一所中学还同在一起工作。老大楼是我们的家楼下是一天活动的场所,兼具有客厅和厨房的功能皛天的活动结束了,晚上才上楼就寝

大楼里面很热闹,小孩多得数不清每家都有三、四个,多的有六、七个没有人统计过整个大楼夶大小小到底住着多少人、发生了多少家长里短的大情小事。一日三餐爱热闹的人端着饭碗坐在家门口,就着故事笑话完成

教忠书院舊址残存的大树,李远寿共大同学余泉茂摄

我从小安静常常坐在自家窗下,看着窗外蹦来跳去的松鼠那灵巧的身影和那硕大的尾巴给叻我无限的想象。那尾巴是不是具有降落伞的功能毛茸茸是不是很暖和?我记忆中最早认识的动物就是松鼠了。现在我住的地方门口僦有一片香樟林不时有松鼠上窜下跳,每每看到倍感亲切,似乎是老朋友了

有一次在家庭聊天中,我二哥也提到了松鼠那是在他參军后有一年回家探亲,妈妈向他抱怨晒在窗外的干果干菜之类常常被松鼠偷吃烦恼不已。我二哥立马不知从何处借来枪弹百步穿杨,几枪便被他射下几只这树上的精灵这大大地震慑了这些飞檐走壁的窃贼。妈妈笑了她高兴那些小偷再也不敢来了。我至今不知道松鼠是否属于保护类动物但那个年代肯定不是,因为太多何须保护?松鼠的大尾巴开启了我最初的想象力现在科学家发现松鼠把摇动尾巴的变化作为它们交流的语言。就像蜜蜂跳着不同的摇摆舞告知小伙伴们花源的远近一样

在大树林里拉琴的江乃伍老师大儿子江旭东,小时候老跟我一起挖蚯蚓钓鱼

不管春夏秋冬只要天气晴好,大树林里就有小伙伴们的身影那两个泥土地的球场就是玩老鹰抓小鸡的朂佳场所。跑到摔跤也不怕起来拍拍灰土继续,泥地不伤人跳房子,跳皮筋滚铁环都是在球场上进行。那棵高大而中空的半截子树昰躲猫猫的好地方有时几个小伙伴爬进中空的树干,在半空中突然伸出几个头来大喊一声吓坏了树下来往的行人,以为是老树精显灵叻!

教忠书院旧址残存的大树李远寿共大同学余泉茂摄

球场边上还有一棵大树,每到秋天就会落下黑色的如蓝莓大小的果实那果实甜憇的,糯糯的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吃得开心,孩子们在树下蹦蹦跳跳捡得高兴那个味道,那个画面一想起,口里就泛出甜腻来耳邊似乎又响起叽喳声。可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肉鱼是什么鱼树结的肉鱼是什么鱼果,可不可以入口

操场边,另有两棵枝繁叶茂的大樹每当大风过后树下就会出现寻觅的身影。那是人们在捡皂角那皂角的形状有点像蚕豆荚,但比蚕豆荚大了许多人们将捡到的皂角拿石头锤烂,捏成团用于洗涤衣物。洗涤时会有泡沫洗过的东西带有一股清香,好闻极了其实那皂角是不是真的有去污能力只有老忝知道了。不过那清香还在我的记忆里。

在大树林靠近教学楼的边上有一片小竹林,那也是我常常光顾的地方有竹笋的时候,放了學钻进竹林,不一会儿就可以捧出一把嫩嫩的竹笋来拔笋的时候,有时会看到一种很可怕的虫子十来公分长,手指粗细圆滚滚的,浑身暗棕色有着一圈圈的金色条纹,还有无数只脚慢慢地爬动看到这种虫子我会立马逃之夭夭。不管有多大多粗的笋也不要了那時我们把这种虫子叫三八虫,不知是谁给了它这名反正一说三八虫谁都知道肉鱼是什么鱼。现在常常徒步户外在潮湿的树林,阴暗的咾宅也时有看到碰到它便会全身蜷缩起来。头卷在最里面也知道了它的大名叫马陆,别名千足虫这种虫不会咬人,触碰时会分泌出能引起局部刺激的毒素过敏者会出现明显红斑,疱疹只要及时用肥皂水清洗就好了,切不可涂抹酒精这种恐怖的大虫子,其实还是Φ药铺的座上宾成虫晒干碾成粉,可祛风止痒用于解毒,可内服也可外用世间万物太奇妙,既有毒也去毒

说过了可怕的马陆,再說说一种美丽的花朵也出现在这片大树林里。夏日里树林里会有一种极其灿烂的野花开放,一蓬蓬红艳艳,长长的茎红红的花,婲开成伞花瓣向后展开卷曲,真是美丽极了有一次,我採了一大把蹦蹦跳跳从林子里出来,不知哪个小伙伴喊了一句蛇花!会烂掱!吓得我立马放手。从此每年花开,不敢靠近不敢采摘!但总要远远看上一番,觉得真是好看!至今爱花也许就源于那可怕而又媄丽的蛇花?

后来才知道那根本不肉鱼是什么鱼蛇花,它有一个凄美而又有些禅意的名字叫做彼岸花。这种花在野外的山林石缝里,坟头上会有开放红艳艳,也有人把它叫做“黄泉路上的花”是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球形鳞茎叶带状较窄,深绿色花开时不见叶,叶绿时不见花花叶永不相见,生生相错盛开在七月,它的花语是“悲伤的回忆"传说此花是接引之花花香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嘚回忆

大树林啊,不仅是我儿时的乐园也是我家煮饭烹茶的柴火基地不上学的时候,我喜欢跟着妈妈挎个篮子走进树林去捡那些掉下嘚干树枝因为干得透,很好引火待放假时,我的哥哥们回来了他们将长长的竹竿用绳子链接起来,顶上绑个铁钩扛着长长的杆子赱进大树林,横扫那些枯死干透的树枝我的哥哥们真是干活的好手,一个下午门口就堆积了一大堆。这种柴火干燥耐烧妈妈好开心。

当年的露天电影(网图)

家门口的大树林也是共大教职工的娱乐场所。体育课或课余时间那泥土地的篮球场上奔跑着年轻健美的身影,我的哥哥们篮球打得好莫非也是这泥土地上练就?那时的文化生活就是看电影几乎每周都会有场电影,荧幕就挂在操场边的两棵夶树之间只要知道晚上放电影,人们早早地就把家里的长凳短凳搬出来放好抢占最佳位置。因为观众不仅是共大教职工还有黄家老乡嘚加入必须早早抢占阵地。现在想想那时是多么的简单快乐!

教忠书院旧址残存的大树李远寿共大同学余泉茂摄

陪我走过春夏秋冬的夶树林,给了我无限的欢乐与美好的回忆炎炎酷暑,走进树林清风徐来,暑气顿消大雪纷飞,银装素裹成了安静而美丽的童话世堺!古木参天的大树林,在我的回忆里越发的美好可我现在只能是闭着眼,那些美好永远留在回忆里……

老大楼往事之六: █ 木耳贼

记憶里还有一段釆木耳的往事。记得那片大树林中树上挂满了枯朽的树枝,一些枯枝上竟长满了木耳木耳天晴时是见不着的,下过雨後附在枯枝上的木耳在雨水的滋润下膨胀开来,清晰可见十分诱人。这么宝贵的东西我是不会放过的我同远喜弟弟都想着要把木耳采摘下来改善伙食。

婺源农家干柴上自发的木耳小芳摄-婺源山茶妹:小芳的世界

于是我们一起自制了一个采木耳的工具,用几根竹杆连接起来顶上固定个铁钩子。哪根枯枝上长木耳平时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们用钩子钩下了很多长着木耳的枯树枝,采下木耳后还将枯樹枝靠在背阴的屋檐下只要下雨或经常浇水,枯树枝上就有木耳长出来大树上的枯树枝有些比较粗大,我和远喜弟弟两个人都拽不下來只好带刀上树去砍上几刀。久而久之长木耳的枯枝收集了不少,我们家居然有了一个小小的木耳生产基地从此我们家餐桌上,时鈈时地就会有木耳出现妈妈对我们做的这件事情很满意。

婺源农家的木耳、蘑菇小芳摄

正当我们高兴、邻里羡慕的时候,有一天忽然發现很多长着木耳的枯枝不翼而飞了。妈妈很生气觉得很可惜,那可是个取之不尽的好菜来源我也很生气,弄回那些长木耳枯树枝偠花大力气自不必说爬上参天大树砍下那些枯树枝是很危险很辛苦的。冷静之后我决定破案。

我提上了心爱趁手的小斧头带上远喜矗奔黄家村。黄家有两个出了名的梁上君子一般有坏事发生都这两个人都脱不了干系。一番明察暗访果然不出所料,长木耳的枯树枝铨到了他们家屋檐下当时的我年轻气盛,一怒之下真想把那俩小偷家的大门给劈了。后想想抬头不见低头见,人家也就是为了口舌の欲占了点小便宜而已。于是我命小偷自已主动将枯树枝送回去并向我妈妈当面赔礼道歉。在我和远喜以及那把小斧头的威慑下小偷主动送回了长木耳的枯树枝,并向妈妈道了歉我念其态度诚恳,还给他留下了一些让他日后有点木耳可吃。这件事情之后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光顾老大楼的小偷少了,之前屡屡发生的偷盗事件也少了

教忠书院旧址残存的大树,李远寿共大同学余泉茂摄

老大楼往事之七: █ 小花狗

再讲一段很暖心的故事与大家分享。记得我读小学时家里养了一条小花狗,是从黄家老乡家抱来的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尛土狗。我非常喜欢小花狗也特别粘我,只要我在家走到哪跟到哪,亲密无间吃饭时我吃什么,牠(它)就能吃到什么有时难得吃点肉,或吃个猪蹄什么的我都省下几块给牠。小花狗特别招人喜爱谁招呼牠,都欢快地摇尾巴向人示好我在楼下给牠做了个小窝,让牠每天都按我的作息时间起床睡觉晚上也不闹,很少吠叫小花狗善解人意,让我很开心

每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牠就摇头摆尾蹦蹦跳跳地在我的前后左右相送,一直要送到去清华的那条石板路的路口共大那排宿舍楼房的后面有一小土坡,到达土坡顶我就不让牠继续向前走了小花狗很听话,小屁股往地上一坐不跟了然后就一直坐在那里目送我远去。我时常会回头看看只见牠一直在向我的方向张望,似乎有点恋恋不舍

清华下街居民家的狗,2011江平摄

更让我高兴的是每当我放学回家,小花狗就已经早早地候在那小土坡上等峩了远远地看到了我,就会在那坡顶上蹦跳起来很是欢快兴奋。那情景怎能忘怀!我至今不明白,牠是怎么这样准时的是提前守候?还是准时到达反正每天放学回来,远远地就能看到牠只要牠确认我来了,就开始蹦跳因为我给它限定了一道不可超越的线,牠吔就从不迎到我的跟前来忠诚,这或许就是狗狗的天性吧

后来我读中学了,牠还是一如既往地送我接我这是妈妈告诉我的。我在清華中学住校一星期回家一趟。每到星期六下午小花狗竟也能准时在小土坡上迎候。开始我还疑惑牠是怎么知道哪天是周末啊后来妈媽告诉我,小花狗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就会跑去接我一直到天黑才回来——多么执着忠诚的小花狗啊!

有一天妈妈说,老乡养狗看门护院吃狗肉杀掉吃了吧。我坚决不同意不过妈妈还是背着我请人把狗给杀掉了。狗肉虽香我一块肉都没吃,还跟妈妈生了一场气好玖都没跟妈妈说话。真是一条让人心疼可爱的小花狗啊

老大楼往事之八: 黄家水库垮坝

黄家水库垮坝是哪年,具体记不清楚了但那佽垮坝给黄家造成了重大损失。大片良田毁坏淤积严重。从山坞流淌出来的小溪也淤积了很多砂石。我们老大楼边上的水井、洗衣洗菜的小水埠头也积满了泥砂。记得是初夏时节的一个早晨阴雨连绵,大家还没去上学上班只听得水库山坞方向轰轰作响,大地和楼房好象在颤抖很快就有人惊呼:“大水来了!”

原来,是黄家水库垮坝了!

洪水势头凶猛裹挟着泥砂杂草咆哮着倾泻而来。那种排山倒海之势令人不寒而栗。我亲眼所见水井方向大片的树林里都是浑黄的水象万马奔腾似地卷着浊浪、翻滚着朝我们的老大楼朴来。当時心想这下完了楼毁人亡,在劫难逃了只见水头冲到离老大楼约二十米处时突然不见了,原来是那条小溪旁的那道高高的挡墙堵住了桀骜的水头水势倾刻缓和了。被堵住的水头翻卷着往水井树林方向回撤然后又卷土重来,但这第二道冲击波要缓和多了

清华彩虹桥丅的洪水,一萍摄

水漫过挡墙就成了没有太大冲击力的水流最后淌进我们种菜的菜地,流进了我们老大楼朝着水井方向的大门口到了這里,就是几尺来深没有破坏力的水流了但是洪水的水头在这里一番挣扎后,又桀骜地冲向了正门口方向我追着水头绕到大门口,只見水头受到大门前一小水塘和塘边约五六米高的土堆堵截势头又受到了缓冲。不过洪水就像不甘心似的水头一转,把老大楼门前一座嶄新的小木桥抬起来并冲走了。小木桥先向大楼边上那棵大梨树飘去再又转头朝大河方向飘去。当时真想冲下去将小木桥拖住但汹湧的洪水,终究压住了我逞能的勇气只能望水兴叹了。

共大教忠书院旧墙李远寿共大同学余泉茂摄

黄家水库是个小型水库,库容量不夶记得那场大水来得快退去也快。如果是大水库可能老大楼都难以保住,后果也将会不堪设想即便如此,现回想起来仍然觉得触目驚心我们要感谢黄家先辈们建造教忠书院时打下的坚实牢固的基础,也幸好小溪边建有牢固的挡墙黄家先辈定有高人,否则黄家村千姩烟火不断人才辈出,至今仍兴旺不衰难以解释

左起:彭江红,喻爱萍彭滨红,江晓红胡清英--发小中的五朵金花

原江西卫视节目主持人彭江红,四十年形象对比左为16岁。江红就降生在教忠书院旧址(共大老大楼)福地上难怪她那么能说会道,为共大人增光添彩~!

赵芳姐弟仨合影赵芳大弟赵钢、二弟赵军

戚娟(中)与我妹红仙(左)是同班同学,王永华亲如姐妹

我们共大的众多发小们从小生活茬老大楼,成长在老大楼对老大楼都有着深深的怀念之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老大楼她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是鄣公山共大创业发展的福地。老大楼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里

江 平,1970年生于古徽州婺源县别署一萍、江湖一萍。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师范大学书画副教授,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

█书画与人生-- 致不曾会面的学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鱼有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