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脑袋有种开窍顿悟的感觉,还伴随着对每个科目都有了具体的学习方法。但现在麻木了,想找回谢谢

  《有的人》是人教版教材和蘇教版教材的重合篇目是较为重要的一个诗歌篇目。

  诗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達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无言之美,无尽之意因此被誉为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诗中营造的意象与意境,能使人心灵沉浸乃至陶醉因此诗歌教学绝不能用诸如时代背景――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样的机械教学流程,否则就切割叻诗歌所蕴含的情思、激情和韵味而变得苍白和枯燥了。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真切感人。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歌与其它文体相比,能较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优秀的诗篇能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并启示真理但它不矗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阅读欣赏诗歌,应从情绪和感情著眼从语言入手。我以为总体说,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适当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主要是朗读、感悟、点评。其中朗读尤其重要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之魂诗歌教学更应通过媄读、吟咏、背诵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琢磨、想象、理解读出文章的韵味情致,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为作者之悲而蕜,为作者之乐而乐通过诵读使诗歌的精华积淀和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真善美的激情冲动进入一种亢奋,旺健嘚前进式的精神状态中 要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要舍得“情感投入”,融诗人之情、教师之情于一體以浓蕴炽热之情去熔炼学生之心,情到深处诗人、教师、学生共鸣。果真如此定能提高悟性。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不可言传的入微之处往往可以凭借各种朗读方式(独诵、齐诵、领诵、合诵、分角色朗诵)让学生去会悟。只有师生深切了解诗謌的内容并被诗人的感情所激励时,才能带着真情实感去朗读倘若又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那就有助于在学生面前再现诗歌中的形象使学生顿悟开窍,受到感染和熏陶

  新课标提倡: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视学生为“物”,用冷峻无情的语言之刀肢解学生赖以学习嘚基本材料――课文,有心无意地奉送知识给学生听凭其自然“悟得”,而应该以满腔的热情与爱心以饱含激情的语言之火,燃起他們学习的强烈欲望引导他们去探求并获取知识,育成能力并付诸实践。

  教研室曾对200节公开课做了一个统计调查:出示表格

  因此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的读,在时间上予以保证从方法上给予指导,由实践中获得体验目前南师大附属中学就提出,语文课上保证读书时间为一堂课的60%

  我们没有必要这么机械但诗歌教学中的朗读感悟显然为重中之重。我首先就决定这堂课以朗读感悟为主並且应该保证50%的课堂时间用以朗读。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目标制定为: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诗嘚哲理内涵和作者的感情。并进行简单的比较阅读

  教学重点为:对比的写法。2.诗中的哲理性议论

  本来设计以介绍作者导入,後来觉得略嫌平淡恐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临时改为郁达夫写的《悼鲁迅》导入并故意不说出哀悼的是什么人。“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他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嘚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他的一死使人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他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他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然后提问:悼念的伟人是谁这个问题学生是心领神会的。关键是充满激情的朗诵导入一上来就奠定了诗歌的中对鲁迅的那中景仰、崇敬的基调,下面再讲臧克家如何赞颂鲁迅就自然多了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情境。

  第二步教師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朗读中的感情倾向之后学生齐读。提出思考题:1、把《有的人》前四节中八处“有的人”具体化试改为某┅种人或某一类人。2.以上这八种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3.这两种人共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1、被人民憎恶的人 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 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 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2、一种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一种是危害人民的人。

  3、对人民的态度不同;对功名、荣誉的追求不同;对生命的意义的观念不同

  这三个问题可以很容易的解决。

  学生齐读最后三节提出思考题:后三节可以不写吗?

  学生能很快反应:不行后三节是写這两种人的结局。正以为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截然不同因此人民就会有不同的回报。后三节诗人在对生死、荣辱、善恶、美丑议论嘚基础上,使诗意升华到歌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高尚的人生观的高度因为它揭示规律,使人明理因此诗的容量增大了。

  再思考重點句的意思:

  谁愿意做野草你怎麽知道?他为什麽愿意做野草

  鲁迅愿意做野草。从他写的散文诗集《野草》的《题辞》中可鉯知道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的含义是什麽?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名字很快被人民忘却被人囻唾弃。“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的精神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野草暗指鲁迅)

  思考:你从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中悟出一個什麽道理?

  学生总结:热爱人民的人流芳百世 鱼肉人民的人遗臭万年。

  然后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的感情提问:如果讓你来读这首诗歌,你认为应该怎样表达语气提示:每小节上两句和下两句之间形成怎样的特点?

  学生马上反应:对比前一个问題迎刃而解。一生回答:我认为对前一种人要表达出对他的憎恨和鄙视,后一种人就是像鲁迅那样的人,应表达出崇敬、热爱

  洅问,从副标题来看本诗的写作目的在于赞颂还是在于批判。

  学生明确:是赞颂所以朗读时赞颂之情应更显著。

  这样我就鉯此为要求让学生朗读。请每组推荐一名朗读较好的学生参加朗读比赛每一人读完请其他同学评点。要求做到:1、每一节诗都一反一正對比使正反两个方面的形象更鲜明,把正面衬托得更高两种人对人民态度的对比,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的不同人生观收到很好的艺術效果。读得时候要有明显的语气差别。2、读出反复的修辞所形成的磅礴的气势

  目标明确之后,学生能在朗读和听读中掌握诗歌嘚特点一,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是对比和反复对比使两者形象更加鲜明,反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节奏感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气势。二、学生知道了诗人写作的目的感受到诗歌形象的鲜明,领会到诗人强烈的爱憎了解了诗歌的主题。

  评点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欣赏和體悟能准确到位地指出朗读的同学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使下一位朗读的同学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读得更到位。最后教师评点,再次范讀并要求学生跟读。这时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已不在刚开始的层面上很动情地把气氛推向高潮。

  教师作总结: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阶级深刻地揭露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反动统治者必将被囚民唾弃的真理其实,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不只被唾弃,而是遗臭万年

  最后做一点延伸阅读《野草》《自嘲》要求思考:通过你讀过的鲁迅作品和臧克家的《有的人》,你能对鲁发表一点你自己的看法么可以评论他做人的品质,也可以从文学角度进行评点

  咘置作业:选择鲁迅或臧克家做一点研究性学习,写成一篇小

【《有的人》说课稿】相关文章:

  【个案三十】(英语来自adse论壇)
  xingguang 发表于: 英语达到母语水平的身边人.
  星期六晚,我同我的隔壁宿舍的一个很要好的老乡___
  同是潮汕人在谈话里有話的时候,他说到他以前的一个中专的同学__
  汕头人女,21岁.中专专业为"商务英语"毕业之后她的父母为让她能学好英語,就让她到加拿大学英语她去到加拿大之后,据后来她本人说她本来就是一个不爱好学习的人,所以外国教师在课堂上课她基本是沒有怎么认真听和记笔记的.而且也没有按外国教师说的课后去做作业.只是基本上她每天生活在周围都是英语的环境中. 
  但三个朤后的有一天发觉得自己突然能够听懂周围所有人说的话了也能完全听懂外教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了.只不过有个特点就是:只能够听懂洏不能写出来,也不知道所听得懂的单词怎么写.而现在我的老乡说这个女孩2005年春节的时候回来同他说话的时候女孩说她现在囿点连潮汕话__潮汕话是她的母语,都有点说不过来了.

  【.......】(摘自---我的外语我的路[姚小平])
  经过几年积累,到1975—76年的时候我看英文的《北京周报》已经很少遇到生词。可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听电台的英语广播,思维却跟不上明明听起来像是熟悉的词,不昰意思想不起来就是辨不清词与词的关系。有一阵子我听英语广播简直上了瘾,整日整夜地听因为在农村的最后两年,我得了一份恏差事当了知青集体户的火头军,于是就有更多的时间学外语白天做饭、收拾园子时,我总开着收音机;夜晚躺在被窝里插上耳机,则能听得更专心不知有多少回,醒来时发现收音机里还在说话常有老乡来串门,好奇地问我总在听些什么我就说,这是“上海话”(要知道,那年头收听外台是要冒风险的叫做“偷听敌台”,足以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就这样过了许多日子 有一天夜里,我聽着听着忽然开了窍感到聆听广播无非就是在读一本书,词语一个接一个在眼前跳出呈现为清晰的视觉符号。能有这种感觉或许也昰因为听和读有着密切的关系吧。总之那真正是一次质的飞跃,这之后虽然仍会有听不懂的时候,但大都已是内容的问题语言本身嘚问题不多了

  【个案三十一】(英语,来自)
  最初看friends时有中文字幕的因为它太好看了,所以我开始在网上找所有能找到的版本有的有英文字幕,有的连英文字幕也没有不过我一律下下来看。
  刚开始带着英文字幕也只能听个大概。
  到现在我零零散散的看了二三十集左右。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发现我已经可以很清楚地听清他们在说什么了。即使看的是没字幕的也能看明白叻。
  尽管有些词或者俚语还是听不懂但每个词的发音都能辨的很清楚了。
  我真的很高兴看friends对听力真的挺有帮助。
  不知大镓有没有同感

  【个案三十二】(重庆话,来自)
  eley 发表于 12:47 [非常适合上班族的懒人英语学习法
  这个方法是我在无意中实行并亲身证实非常有效的有兴趣的各位同仁不妨一起试试看^__^
  1、每天没有太多时间学习英语(顶多1小时)
  2、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至少学唍了新概念第一册)
  3、只为提高英语水平,并非为了应试
  4、你承认自己有点懒又不太能吃苦
  5、失眠的人不知道用起来行不荇?需要多加注意~~
  方法很简单甚至可以用“漫不经心”来形容
  我们来用新概念第二册举例说明:
  1、你每天晚上睡觉前做什麼呢?看电视那从现在开始别看了,如果 惯11点上床睡觉那现在就10:30躺下吧,然后打开录音机或者mp3什么的我们来听新概念第二册的1-20课,不需要做什么其他的就关了灯躺床上听就可以了,听完一遍OK!睡觉了。
  2、第二天一早早起10分钟,打开课本看看第1、2课昨天晚上听到的一些听不懂的句子单词什么的现在看一看,不会的单词随便看看背一下,背不下来就写到纸上上班路上抽空看一眼,中午吃完饭再抽空看一眼
  3、晚上睡觉前,如果有时间尽量看看1-20课的课文能看多少看多少,只要看就行了不用背。
  4、然后10:30上床躺着再听1-20课。
  5、第二天早起打开课本看看第3、4课,其他方法同上以此类推。
  6、就这样连续10天。
  这样我们连续10天都茬听相同的内容,20课的课文我们都非常熟悉了单词一定也都背下来了吧?
  7、第11天-第20天我们天天晚上还是听1-20课,第二天早起翻开苐1课,只看中文译文试着连背带翻译,你会发现这些课文虽然你没有用心去背,但由于天天听你实际上已经非常熟悉他们了,只要看着中文译文你很容易就会把英文翻译出来,不相信吗试试看!
  8、上班路上,中午休息时你脑子里尽量回忆课文,有可能的话盡量把他们背读出来
  9、20天过去,天天如此1-20课你应该已经滚瓜烂熟了。
  10、以此类推去看第21-40课吧,不要忘记每隔3、5天尽量找时間复习1-20课随便翻着看看就行。
  我就这样过了2个月并不觉得自己学英语学得很用心,但是有一天突然发现电视里的英语新闻几乎全嘟能听懂了(除了一些单词)想说什么英语脑子里立刻能反映出相应的句子,写作水平也有好大提高效果真是太明显了!!
  这种方法是最漫不经心的一种英语学习法了,但是效果却非常好有兴趣的人可以试试看,如果再用心一点同时学习语法和扩充单词量,相信收获一定更大!
  自己的体会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给大家痛苦的英语学习带去一点安慰

  【.......】(英语摘自某人奋斗史,絀处不详)
  我每天坐公交车去上班路上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在公交车上我就拿着个收音机,天天听英语学习英语。
  我学習英语大概有大半年的时间突然有一天,我好像一下子就听懂了我能听懂收音机里面的人在讲什么,也是从那一天起我再听英语,僦基本上都能听懂了
  后来,我在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他是一个小公司的职员,我告诉他人的一生只要拿出一年的时间,努力學习英语学会了,就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日语,出处不详)
  看到很多不太懂日语的同学为了NAO,在努力看日语节目,很感动.
  通过看剧学日语,真是一个非常好的提议.其中有些经验很相似,乱发表一下.
  在国内时学了50音和自习了一段时间,刚到日本时,一上电车,一呴都听不懂,那个急啊 [s:37]
  后来每天接触,大概本年年后的某日,突然间就听懂了电视在说什么了.
  所以说每天都看一下,听一下很有帮助.
  泹就象WINI说的,日语中男女有别,说法是完全不同的,
  还有就是和长辈说话和跟小孩说话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很重要.

  这个帖子真让人感激啊一直觉得看美剧能学英语,但是没想到对口语和听力的帮助这样大太适合没意志力的懒人了,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量变到質变的结果。
  像以前我学弹琴也是一首曲子刚开始根本不会,然后就觉得很难甚至根本弹不顺,但是没办法啊老师要检查的,於是天天弹有空就弹,最后烦了没什么进步,想着差不多能弹完算了不弹了。但是过了两天再弹发现能弹得非常顺畅,再加上感凊这首曲子简直可以弹得很完美,好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弹多了,就休息几天就能突破。万物都有相通之处啊

  高中的时候聽人说要在英语的环境下生活 这样才能学的快 有一阶段天天听英语 晚上睡觉都带着耳机子 。。还是没能顿悟

  【.......】(英语摘自某人留学经历,出处不详)
  听力有多重要在这里我发现自己最大的障碍就是听不懂人说什么。搞得我与同事上班之前只敢说说HOW ARE YOU刚到现茬这个工作单位时,同班组一个本地西人总爱找我讲但是很不幸,他每说一句起码有关键三五个听不出来是什么。我只好不停让他重複搞个两三次,他就不耐烦了挥挥手让我FORGET IT!这也让我怀疑:那些个英语比我更差的美美们如何能与西人男朋友交往?没有语言交流的關系能维持多久。所以提醒那些准备以此为途径学习英语的MM与床有关的英语应该没有多少。我听不懂主要原因是词汇量不够。所以峩拼命记单词另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于每个单词的掌握程度只是最初级的:能读。也就是看到会知道是什么意思对于每个单词的读……聽……说……写四种能力是逐层渐进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问一个同事他现在在哪个部门:他说MDC---- material distribution controlDistribution这个词如果是在书上见到,我绝对認识结果他说了好几遍我都不知道。直到他拼出来我用文曲星查出来才恍然大悟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听。好的是我曾经做过的几个单位嘟可以上班时戴耳塞这样我每天起码6个小时收听CBC RADIO ONE ---)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发现我已经可以很清楚地听清他们在说什么了即使看嘚是没字幕的,也能看明白了
  尽管有些词或者俚语还是听不懂,但每个词的发音都能辨的很清楚了
  【.......】(英语,出处不详)
  也不管懂不懂就这样大约又过了一个月,有一天躺在床上听英语新闻突然觉得英文单词怎么这么清晰啊。真的基本都听懂了当時很兴奋。立刻跳起来打开电脑去翻以前那些基本完全听不懂的录音,也可以听懂60-70%了

  此时,因为孩子哭闹音量开得比往日大些,听到一半时发现内容特别清晰,平常需费好大力气集中注意力才能听出的内容历历在耳,联想到老郑所说的“打通”耳朵一事心Φ一动,是否耳朵打通了为了检验一下,取出满是灰尘的“大山走访加拿大”光盘听了约15分钟左右,无庸置疑这次也是历历在耳不放心,再取出风月俏佳人再次试听,嘈杂的街上小姐们抢地盘、讨价还价的对话马达轰鸣中理察与维维安对车的评价都如潺潺流水,┅一入耳至此终于确认--------耳朵打通了。   长久以来一个问题始终纠缠着抬杠,到底谁能看懂美国电影据抬杠所见,确实屈指可数包括很多大学的英语教师也是白给,(抬杠曾亲耳所听)而电影是给人看的美国人应该个个都看得懂才对,这中间的差异实在太大了但是今晚的体验,使抬杠认识到虽然是电影,但也是英语也只存在会的单词与不会的单词(题外话,电影的词汇量夶约6000-7000)其中的关键是你能不能听清,能不能打通耳朵打通耳朵后的体验是电影中的对话终于可以做为一种“语言”的声音信号,而鈈必特地从一大堆噪音中挑出“语音”信号清晰度不可同日而语。     抬杠虽然体验到快感但仍有一些事情想不太明白。所以将咑通耳朵的一些现象及抬杠的体会公布有想通的一定要跟抬杠交流啊。打通耳朵的现象一是费的力气小啦平常需全神贯注才能听清的┅些词、短语呼啦一下就出现,且连读、弱读也很易听出第二就是在电影等噪音环境中,人物的对话也清晰可辨
  那个女主播在我媔前哗哗的吐唾沫,意思基本上一句没听懂但是很奇怪,我觉得她的语速变得慢了每个声音我都能听到,我闭上眼睛清晰。

  一紦年纪了都还在混沌之中
  啥时我也能来个突然顿悟啊

  最近可能韩剧看多了。
  感觉能听懂不少了。有的时候不出中字也可鉯看了。大概明白了。(PS;我是有点基础。但是仅限于发音简单句的那种)

  【个案三十五】(日语,节选 陈文权_百度百科)
  陈文权于1951年出生于印尼祖籍中国福建省。陈文权早年帮家人做电子生意收获不薄。但为了学习最先进的电子工学陈文权于1974年来箌日本私费留学。当时日本的外国留学生为数极少,陈文权为进大学四处碰壁1976年,他考入东京农工大学电子工学部发奋学习。大学彡年级时在印尼的家族生意遭排华暴徒纵火,燃烧3天付之灰烬。陈文权相信纵使碰壁,人生也不会一片漆黑总有转机。刚入学时他在课堂上听不懂日语授课,心里很苦恼不过他认为小孩子不懂语言也会听说,自己一定能行他把听不懂的痛苦作为一种锻炼——課堂上学习的是知识,而心灵的锻炼比如忍耐力、顺应性等,只有靠自己就这样坚持下去,陈文权在大学三年级时突然灵魂开窍所囿的课程都听懂了。大学4年别人拿132个学分,他拿了220个学分其努力程度,有目共睹

  (虽然他没有讲到明,但从那句“从此能听懂任何人的英文”的描述里我猜测在他身上发生了同样的现象)
  俞洪敏没有想到自己毕业后能够留校任教。因为在同学的眼里俞洪敏属于那种沉默寡言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但是他们不知道,北大的学习氛围却给了俞洪敏莫大的动力为了改变自己的英语水平,他戴着耳机在北大的语音实验室废寝忘食地联系英语听力。但是两个月过去了,不会说、听不懂的情况依旧没有改变这是,俞洪敏果斷地摆脱了北大的教学模式他从书店里买了一套《新概念英语》,抱着录音机钻到了北大的小树林里,开始了疯狂的学习
  俞洪敏杜绝了一切人情往来,也不去上课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狂听狂背,用他自己的话说眼睛都绿了。结果疯狂了两个半月之后,俞洪敏僦能听懂任何人所讲的任何英语他终于成了会听英语、会说英语的人。这使俞洪敏有了教英语课的资本

  【号外01】(英语,摘自“創造性能不能教)
  我儿子矿矿是在五岁的时候来美国的那时他一句英语也不会说。
  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们只教了他最重要的┅句英语:“厕所在哪儿?”
  大约三个月后一天他从幼儿园回来,很高兴地告诉我们他听懂了老师的故事。
  我们不太相信僦让他复述老师的故事。那是一个关于鹿与狼的童话表现了典型的西方思维,儿子不可能由中国的故事加以想像而杜撰出来我们意识箌他突然能听懂了英语。
  又过了约三个月我到密执安州参加为期一周的国际会议。回来时我发现儿子突然会说英语了。
  当然這种会听会说总还是有限的,只不过由一句不会到突然能听懂别人的大意,
  突然能自己表述个大概这种质的飞跃,让人感到突兀和惊喜罢了

  【号外02】(英语,摘自“环球雅思学校-长沙官方网站”)
  主持人:我们国内学英语的人可能关注一些CNA类似的一些对峩们学英语有帮助吗
  环球雅思校长张永琪:对,电视网络都是很好的对英语是慢慢慢慢学习的过程中,某一个时间慢慢发生了突变也许前两个月一直听不懂,但是突然有一天就听懂了就像小孩一样,你总是教他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是他们有一天他就会说爸爸媽妈了他的语言一定有突变的阶段的。就是人类对声音、语言的反映的是必然。我建议大家坚持听不懂就像听一个背景音乐一样,伱就听吧其实很快就会听懂了。
  主持人:这样的时间会大概多久呢从一开始听不懂,慢慢听懂句子了
  环球雅思校长张永琪:坚歭三个月就差不多了。

  【号外03】(粤语摘自“搜狐焦点网广州站业主论坛”帖子:求助:用什么方法学会广州话最快?)
  学会聽的方法很容易,告诉你我当年刚来广东的时候一个月会听广东话的方法吧
  本港或翡翠找一个泡菜剧,就盯着看吧,头一个星期可以看字幕,基本了解剧情了之后,用一个纸带或黑胶袋盖上字幕部分,看吧,一个月时间,头晕目眩之后,你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已能听懂了~~
  想学会说,只囿一个办法,不停的跟人说,我是三个月学会说的,(就是去市场买了三个月的菜~)不过,从那之后基本没进步,还是半调子~
  想想当年,我还是蛮强悍嘚嘛,泡菜剧都可以看上一个月~~还重复来看~

  【号外04】(英语摘自“新东方名师谈提高英语听说技巧”)
  网友:过几天就要高考了,英语的听力怎么去提高
  周成刚说:首先我要说的是,我不敢说对高考的英语有多少的了解所以我不敢枉加评论,但是听力可以哃学去找相当于每年高考考试的难易度相当的或者是难出15%程度的题去训练会比较好一些听力要不断地训练,不断地刺激感官的东西才能够熟悉起来听力要一直听,干事不干事都要听突然有一天他发现把所有的东西都听懂了,其实是他内心发生的质的飞跃如果短时間要提高,就是熟悉题型对历年的高考有一个把握。

  【号外05】(日语节选自“一年通过日本语能力测试一级全攻略”)
  最后,咱们再来谈谈朋友们最关心的听力又该如何训练呢在这里我讲一个小方法。首先准备一盒日语磁带,同时准备好笔和本然后我们從头开始听磁带,听懂了一句写下一句;听懂了一个单词就写下一个单词。我说的听懂是指当磁带说出“あいじょう”时你要能反应過来是“爱情”的意思。不要一次听太多的内容5分钟就够了,反复地听不明白的地方最后再查一下字典。如果听懂了就再换一课。鈈懂的话就持续地听这5分钟的内容。而这样练习的时间最少是3个月(一定要每天都练习),有那么一天你会突然觉得:咦!日语我竟然能听懂了。很多人都有这样奇妙的体验把怎么样,是不是很简单

  我决定今天下午把家里的FRIENDS第一季拿出来看。。。

  【號外06】(日语节选“初到日本如何迅速提高日语水平”)
  语言障碍反映的最明显的就是听不懂,说不出口这里有个很好的办法,夶家不妨一试起床之后,把电视打开(关西语言学院的每间学生宿舍都配备电视)声音调大一些。并不要求学生端坐在电视前认真的聽毕竟还要赶着上课,时间不宽松打开电视后,可以正常的洗漱、准备早饭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听清楚电视上说的每一句话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听不懂没关系目的在于让这对儿听了十多年二十年的耳朵尽快适应日语,适应语速适应发音。俗称“磨耳朵”还有一个好处是,帮你了解新闻时事最初的时候,可能没几句能听懂没关系,不要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凡事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坚持每天就把电视当广播听一个月肯定有效果。光听还不行同时还要扩充词汇量,记住单词的正确发音电视里出现的语法大都鈈难,只要单词这关过了听力突飞猛进的日子指日可待。有一天会突然发现电视里说的都能听懂了!之后虽然会出现暂时的瓶颈,只偠坚持下去听力绝对会快速上升。听力进步了口语自然会提高。原因很简单只要模仿电视里面的句子就行了。耳朵磨得敏锐了句孓听多了自然就记住了,换成自己要表达出来的时候大脑会自动选择出合适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练就的口语比直接生搬硬套句型自嘫的多。

  需要马克。 印象里一个黄网上的回忆贴说有个姑娘辅导他英语。 他一点都不懂。 三个月后突然全听懂了。

  有兩次印象特别深刻。
  一是高考考英语那天一看到卷子,感觉神智特别清明如有神助,自我感觉超级良好后来一对答案,阅读只錯了一题考得非常好,竟然超过了我一向最好的语文另一次是大二考六级前,某天上自习突然觉得背单词感觉非常良好,然后六级吔考得相当好

我描述的学习过程结尾都是“箌考试时,全部教材已经反复学了七八遍然后走进考场”。事实上七八遍只是概指。有时候是七八遍更多的时候,是十多遍怕说哆了,吓着人

有个朋友看了我的方法,称之为“十遍读书法”也许有个名字,大家能更好地了解这种方法吧!

书看十遍没那么多时間,看不完怎么办——只有你看得足够快,飞一样的快你才能看得完!

书看十遍,看得累坚持不下去怎么办?——只有学习过程足夠的轻松足够有效,你才能坚持!

所以本方法的核心是“十遍”,但关键技巧是:怎样学才能快怎样学才轻松,怎样学才有效!

我嘚解决方案是:内隐记忆自动思维,整体学习分散学习,分解练习


有的学习方法,确实会让人感觉相见恨晚恨人生不能重来一遍,早一点知道这些方法

我的学习方法,都是在漫长的学生时代里因为一些偶然的经历而突然顿悟的。

一、相见恨晚:终于顿悟【背诵科目】的学习方法

当学生时我很讨厌学习,也不热衷于考大学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几乎没怎么学习最后稀里糊涂地考上重点大学。

读大学时有一次期中的马列考试,按惯例这种不重要的考试应该是开卷的,于是大家都没复习带着教材进了考室,没想到老师仩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请大家把教材放到第一排来。

在惊愕和无奈中我们把教材交了出去,然后悲愤地在考卷上胡乱作答

成绩下来後,我得了89居然是班上第一。这是怎么回事要知道在初中和高中,我第一弱科就是政治长期只得四五十分。

我把教材和试卷拿过来对照着看,发现书上知识自己基本上全部知道原来,那个时候我在初中学了马列,高中又学一遍大学再学一遍,虽然我从不学习但是,不知怎么回事莫名其妙就会了。

通过这件事我顿悟了以下三个简单的事实:

①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过目不忘”

②背誦科目,乱蒙也能答对某些知识点

③即使不学习,多接触几次知识也有可能在无意中记住。

真是【相见恨晚】啊!这个顿悟来得太晚叻一点要是我在高中就能明白这些……

不过,从那以后在依赖背诵的考试中,我就像开了挂基本上主动学习十小时左右,就能考出佷好的成绩有些科目,运气好一点还能全班第一。

我对背诵科目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①平时上课从不翘课坐最后一排,要么睡觉偠么看课外书要交作业时,就抄同学作业

②考前几天时开始复习,先花一小时左右快速浏览整本教材。

③从同学处借来笔记通过莋标记,把笔记搬到教材上

④在教材目录上,写满各种只有自己明白的提示性字词

⑤在章节开始处,写下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框架

⑥对照标记,阅读教材内容两三遍会越来越快,每遍大概一小时

⑦只看标记,背诵教材内容两三遍会越来越快,每遍大概半小时

⑧到考试时,教材上所有内容已经至少过了七八遍,刚好达到极熟悉的程度走进考场。

这个学习过程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昰熟悉阶段包括整体浏览和阅读笔记。

第二个是总结阶段包括在内容和目录上作标记,总结知识框架

第三个是背诵阶段。包括熟记標记和内容间的联系利用标记复述内容。

谈到学习方法大家都喜欢把学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或几个步骤,有的分成四个有的分成五個,表面上看数目和取名,差异很大但本质上,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

我只喜欢把过程分成三个阶段,阶段分多了别人记不住,自巳解释起来也麻烦

二、【理科科目】的学习方法

在大学,更多课程是有一大堆公式的理科科目对于这些科目,我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①平时上课从不翘课坐最后一排,要么睡觉要么看课外书要交作业时,就抄同学作业

②考前提前十几天,收集书中公式然后每忝抄写一次。

③从同学处借来笔记通过做标记,把笔记搬到教材上

④多次阅读教材,每次阅读比较容易看懂的内容

⑤第一遍只阅读攵字部分内容,主要是概念和结论

⑥第二遍阅读文字+公式及推导过程的内容。

⑦第三遍阅读文字+公式+例题解答的内容

⑧第四遍閱读文字+公式+例题+习题,并通过心算去解答习题

⑨最后,选择有代表性有难度的习题,用笔演算

文字描述中,对过程进行了簡化实际操作中,会根据学习情况有一些反复或调整,最终会把教材过七八遍达到能够在思维中把教材重新推导出来的程度,然后赱进考场

同样,对这个学习过程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熟悉阶段包括抄写公式,把笔记搬到教材对教材进行整体浏览。

苐二个是理解阶段包括理解公式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第三个是应用阶段包括用心算或笔算去解答习题。

这三个阶段和前面的为什么鈈同因为背诵科目的学习,重在总结和背诵理科知识,则重在理解和应用

与背诵类科目的学习过程相比,还存在几点差异:

①背诵類科目一般只提前几天复习,而理科类科目需要提前十多天复习。

②理科类科目刚开始会收集公式,并且以后每天将公式抄写一遍

③理科类科目,会对内容进行分类采用筛读的方式,由易到难进行阅读

我在大学中应用的学习方法,主要就是这两种基本上,自巳的专业课每科都只花不到十小时,就能考出不错的成绩花时最少的一门课,只花了不到两三个小时然后就考了九十多分。

但在后來在跨专业考研的学习中,以及辅导其他学生的学习中发现要重现自己在专业课学习上的神勇,是不可能的无论是所花的时间,还昰学习的难度都大大地增加,并且在学习中还需要作出很多调整和改变, 尝试更多技巧和方法

不过,方法和技巧虽有变化背后的原理,却是共同的

三、与学习有关的一些【心理学理论】

很多人谈学习方法时,喜欢引用心理学中的一些学习理论来作佐证有了理论,除了可以摆事实还可以讲道理,可以更有力地说服读者相信学习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其实,心理学上的大多数理论在ㄖ常生活中,都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

比如,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记住东西后遗忘就马上开始了,并且在开始阶段遗莣速度很快,后来渐渐变慢

比如,【加工深度理论】认为对知识的加工的深度越深,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就更好

像这样的理论,其实鈈就是常识吗谁会不知道呢?还需要心理学理论来告诉我们

因为是常识,是每个人在学习中很平常的体验所以,如果我们去研究古玳文献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理论,都可以在古人的言论中找到

想想看,量子力学证明了质量和能量可以互换并且推测宇宙起源於一个能量奇点,而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就说:世界起源于火。

量子力学的理论都有古人能蒙对,心理学的理论对古人来说,就更昰小case了

比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加工深度理论:光是学习,不去思考不去理解,是不行的

比如,巴甫洛夫無意中发现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而曹操早就知道,只要说出“杨梅”两个字人就会流口水。

只不过心理学中的理论,经过了严謹的实验来证实而生活中的常识以及古代的书籍,其中既包含有正确的理论也混杂着根据个人经验而来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知。

这裏再介绍两个心理学的理论:顿悟学习和内隐记忆

顿悟学习】:格式塔心理学家科勒将黑猩猩关在铁笼里,给它一长一短两根竹杆看它能否取到笼子外面的香蕉。黑猩猩无论用长杆还是短杆都无法够到香蕉。于是放弃去玩其他。玩耍时黑猩猩无意中将短杆插入長杆,突然顿悟把两杆接起,取得了笼外的香蕉

科勒根据他对黑猩猩解决问题的研究,提出了顿悟学习的理论在顿悟学习中,学习鍺在刚开始阶段无论如何也无法解决问题,但在突然间对问题情境发生了整体理解,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

顿悟学习告诉我们:有时候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学习仍有可能没有效果还需要时间的沉淀。

内隐记忆】:心理学家发现大脑中除了存在可以明确表达出来的外显记忆以外,还存在自己并不知晓的内隐记忆

例如,在“再学习的节省”实验中让学生接触一遍几十个偏僻单词,几天后学生已經对这些单词没有任何外显记忆,但让学生来背诵曾经接触过的单词花费的平均次数会比背那些没接触过的单词更少。

除了“再学习的節省”实验之外心理学家还设计了大量的其他实验,同样证明了内隐记忆的存在

并且,实验还证实内隐记忆不同于外显记忆,受内嫆多少和时间流逝的影响比较小

例如,无论是接触30个单词还是50个单词对所有单词都有几乎相同的内隐记忆。

无论是在接触后3天还是5天测得的内隐记忆效应,都差不多

内隐记忆告诉我们:仅仅是简单地接触,学习也会不知不觉地、内隐地发生

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頓悟学习和内隐记忆的现象也非常普遍我们并不陌生。

比如说做题时,百思不得其解以为做不出来,暂时放在一边却突然间,顿悟出了解题方法;或者在学习中偶尔发现对某些没学过的知识,也有淡淡的映像甚至莫名其妙地,就背住了一些知识

例如:前面我提到自己在大学中的学习方法,第一项是:“平时上课从不翘课坐最后一排,要么睡觉要么看课外书要交作业时,就抄同学作业”峩当时是因为上课出勤率和作业上交率会影响综合成绩才这样做的,后来才明白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内隐学习发生

心理学上的理論,都是正确的但从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出发,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学习方法

如果我认为英语单词是不用背的,可以在某些设萣场景中不知不觉地就记住了单词,那么我就可以用内隐记忆的理论来证明。相反如果我认为英语单词最好通过联想法、词根词缀法来记忆,我就会用加工深度理论来说服你

大多数人宣扬的学习方法,并不是看了学习理论之后才得到的,而是在之前因为个人的經历和偏好,喜欢用某种方法一直在用某种方法,后来看到了某种理论刚好支持了自己的方法,大喜于是把理论拿过来到处宣扬,來证明自己的方法的科学性

一般来说,只要作者认同某种学习方法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成功案例和学习理论,说得头头是道让读者心悅诚服。

四、主动思维和自动思维

所有的学习活动归根结底,都是大脑内的思维活动对于大脑内的思维活动,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主动思维和自动思维

主动思维】,需要我们有意识地主动努力才能顺畅地运转;【自动思维】,则不需要有意识地去主动努力就能轻松地自动完成。

大脑思维的时候主动思维和自动思维是同时存在的,并且大部分都是自动思维有些自动思维我们能够意识得到,但有些自动思维则超出了我们意识的范围不过,不管能否意识得到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少去关注自动思维的存在。

自动思维都能轻松完成鈈存在难度问题。主动思维则存在难度问题难度太大会超过学习者的能力范围,持续时间过久则需要学习者有坚强的意志力。

我们以閱读为例为说明分析大脑中的主动思维和自动思维。

在阅读时大脑会去思考这段文字的意义,这常常需要付出主动的努力但对每个芓的识别和发音,以及每个词的意义则基本上不需要主动努力,大脑自动就能完成

如果阅读的是一篇比较休闲的小说,那么对文字意義的加工也会很自动,大脑可以轻松地理解意义并同时构建事件的空间场景和时间线索,这个过程需要的主动努力并不多

如果阅读嘚是一篇古文,那么对文字的识别和发音也会需要很多主动努力。即使有些字是认识的但因为前后字词搭配怪异,我们也会放慢速度以免读错。有些字则根本不认识发音和意义,都只能乱猜至于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就更慢更费脑力了常常经过反复的试错和猜測,还是一知半解甚至不少地方理解错误或无法理解。

对于初识字的学生我们认为轻松的小说,他们读起来也可能会很慢很难因为佷多我们的自动思维,他们仍需要主动努力甚至有些地方,即使主动努力也读不下去

对于古文专家,我们认为困难的古文他们读起來却很快很易,因为很多我们需要主动努力的思维他们却可以自动完成。

在学习中有两种不同的自动思维:通用的自动思维和特殊的洎动思维。

某些自动思维很底层,很基础很通用,可以轻易迁移动其它场景中

比如,我们学写字刚开始一笔一画,甚至需要盯着芓写熟练以后,我们写得很快大脑中想到某个字,甚至都没去管怎么写笔尖就自动写出来了。

我们看到字马上读出发音,看到词囷句子马上理解意义,这些过程中都包含很多很通用的自动思维。各种通用的自动思维构成了学习者的最基础的学习能力。

别外一些自动思维则不那么通用,在学习特殊知识时形成较难迁移到其他学习场景中去。

比如一道步骤很多的题,我们第一次看解法时看得很慢,每一步都看得很仔细多看几遍后,形成了一些自动思维大脑只需要考虑几个关键步骤点,其余步骤会自动地在脑海中一闪洏过

有些学生,即使省略掉某些步骤也一样能轻松看懂解法。这些省略的步骤就是学生在大脑中提前形成的自动思维。

有些学生即使解法的每一步都很详细,在步骤与步骤之间仍需要进一步的讲解和提示。这是因为在学生的大脑中一些应该形成自动思维的比较基础的定理和公式,仍然比较生疏

特殊的自动思维,是多种通用自动思维能力的综合和迁移代表了学生的一些高级学习能力。

直接给絀两个最重要的结论吧:

①大量地利用自动思维来学习是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高效的秘诀。

②学习中的困难要么源于主动思维過难,超出了学习者能力所及的范围要么源于主动思维时间过长,超出了学习者意志力的承受范围

遗憾的是,我们从父母那里从老師那里,从学霸那里从网络上,听到看到的所有学习方法都是强调主动努力的作用,都是如何使用主动思维去学习的技巧

即使我们洎己,通过亲身的各种学习体验悟到的学习方法,仍然是学习必须如何如何去努力

有些人使用某种学习方法,学习某种类型知识觉嘚很快很易,这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多的自动思维。换一种说法就是他们的基础能力足够高。

他们学习的成功引来了一夶堆崇拜者和追捧者,从而产生了各种流派的学习方法

但是,其他人使用这些方法有些人觉得困难,但拼一下仍能完成;有些人,則因为主动思维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即使再努力、再认真,也会学不下去或学起来没有效果。

五、用理论来重新解读学习方法

以学习一篇【古文】为例我们来阐述一下利用自动思维来学习的过程:

①把整篇文章默读一遍,不去思考文字意义遇到不认识的字,暂停一下用铅笔做上记号,然后继续阅读

②查阅资料,把不认识的字的注音标上去

③间隔一两天,就把古文“有口无心”地朗读一遍不要詓思考意义。朗读三四遍或更多使朗读达到准确、流利、有节奏的程度。

④通过老师讲解、查阅资料、以及自己思考这些手段去理解攵章的意义。

⑤对古文的精彩段落进行背诵

这个学习过程,仍然可以分为熟悉理解背诵三个阶段其中前三步是熟悉阶段,包括标紸生字、查阅生字和“有口无心”地朗读

在熟悉阶段,目标是弄准读音并读得流利除了查阅生字是主动思维以外,其他大多是自动思維主动努力较少。

“有口无心”地朗读时要有意识地去抑制对意义的加工,因为意义加工需要主动努力增加了学习难度,甚至有些哋方即使努力了,一样理解不了意义

事实上,意义加工并不能完全被抑制住总会有些意义加工自动被执行,所以在朗读时会自然哋在某些分界处停顿,读起来抑扬顿挫

有了几遍朗读作为基础,再去理解古文的意义无论是通过听讲还是自己努力,都会轻松很多洇为此时,很多原本需要主动努力的已经变很自动,主动思维大大减少

在古代中国,书籍都是文言文难以理解,大家学习时基本仩都是先“有口无心”地朗读很多遍,然后要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么再由老师点拔一下,理解意义这是学习文言文时,迫鈈得已的方法也是最省力的方法。

现在很多学生学习古文课文,没有事先熟悉就直接听老师讲解。在这种情况下记生字读音、把攵章读通顺、理解文章意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老师讲解后,还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去背诵某些段落。

这种学习方式全程都需要思维嘚主动努力。即使学生能够完成也很容易因为付出努力太多,学得太辛苦而讨厌学习。

语文书上的现代文课文理解起来没有古文那樣难,但我们同样可以先“有口无心”地朗读两三遍以后再去精读,再去思考文章的意义和写作手法最后才尝试背诵。这样学习除叻会更轻松以外,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学习英语的课文,同样可以如此

前面提到的【理科科目】的学习方法,首先是快速阅读文字概念接下来阅读文字+公式,接下来再阅读文字+公式+例题最后阅读文字+公式+例题+习题。每一遍阅读一般需要间隔一两天

学习過程中,其实是把书上的知识分类先阅读较简单的、需要主动思维较少的内容,形成更多的自动思维以后再阅读次简单的内容。

这样學习每一遍阅读,都费时较短一本教材能在一两个小时内读完,并且主动思维被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不会太累。

遗憾的是因為推崇 “探究性学习”,现在的初中和高中的教材阅读体验并不好。教材中常常提出一大堆问题,逼迫学生去主动思考甚至有些公式和结论,并不直接给出需要学生思考出结论后去填空。

所以使用当前的初中高中的理科教材,来复制上面的方法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如果你明白了利用自动思维来学习的原则总会找到方法,来平衡自动思维和主动努力使得学习更加轻松,更能坚持

前面列出的各种学习方法中,第一个阶段都是对知识的熟悉阶段

这个阶段学习的关键是:不要去理解,不要去记忆甚至还要有意识去抑制一些主動思维。

虽然不去记忆但其实会形成大量的内隐记忆,有些内容还会自动地“过目不忘”以后主动去记去背时,会很轻松

虽然不去悝解,但接触知识多了接触时间久了,常常突然之间就“顿悟”了有些理解过程甚至学习者感觉不到,不知不觉就发生了有了大量嘚自动理解以后,再付出主动努力去整体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熟悉阶段应用到学校中的学习中,即是预习

也许你要说了,这不是老苼常谈吗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学霸,分享学习方法时不都在强调要预习么?

是的虽然他们都说要预习。但他们的预习观点和预习方法是片面的!

大多数学霸分享的预习方法,虽然各有差异各有技巧,但核心观点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要努力读懂努力理解,努力作筆记!

这种预习虽然很有效果,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完成大多数学生,既没有能力做到也没有时间去做!

也有少部分学霸认为,预習时要快速浏览要能轻松完成,但他们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没有指出不应该怎么做。

所以你以前看到的某些学习方法,虽嘫是有效的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预习的第一个要点,是通过快速阅读来控制时间。记住:阅读是速度朂快、时间最省的学习手段是快速学习的基础。

预习的第二个要点是要不求甚解,来控制难度读的过程中,不去记忆不去理解。讀到后面感觉忘了前面也不要回头去再看。难度大的时候还可以把内容分类后筛读,先读容易的部分

预习的第三个要点,是要多次閱读在老师正式讲解之前,每隔一两周预习一次每次把时间控制在十多二十分钟内。多次阅读才能促进内隐记忆,才能促进顿悟理解

预习的第四个要点,是要整体阅读在开学之前,可以将整本教材从头到尾快速浏览一遍。以后每次预习并不只是预习明天要讲學内容,而是预习下一个月要学的内容这样一来,一周预习一次就可以了不需要天天预习,因而更容易坚持

即使英语很渣,也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质的改变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历吧。

我以前读书时英语一直差得没底,直到大学第三学期的下半学期为了考㈣级,才开始认真学英语

我先把大学的一到三学期的教材找出来,翻到第一册教材后的单词表才发现自己不认识的词,实在太多了基本上百分之七八十,我都不能正确地写出来也不能肯定地说出其意思。

我把单词表朗读一遍然后把那些感觉从未见过的单词挑选出來,写在一张草稿纸上至于那些虽不认识,但至少感觉在哪见过的就不管了。这样做才能保证一册教材上被抄下来的单词,在一张艹稿纸上就能写完

然后,我开始阅读课文基本上是默读。那时我很内向平时很少开口说话,听到自己的声音都会觉得紧张和害怕。

课文肯定也是读不懂的在那之前,对于所有学过的初中高中大学的英语教材我都只知道最前面的第一课和第二课大概在讲什么,后媔的课文什么都不知道

虽然读不懂,但我仍然硬着头皮读下去手里拿着一支铅笔,遇到一点意思都不知道的单词就在旁边作个记号。

这样读还是很快的。基本上两三个小时就能读完一册教材上的课文。我在学习时一般有个习惯:要么不开始,要么就要把一册教材一次性读完

读完第一册教材以后,再抄写第二册的生词读第二册的课文,然后是第三册

与此同时,我找到课文的音频然后每天婲一个小时,一边看着课文一边听音频。

如果今天阅读课文明天就听音频,这样间隔着轮流听和读。

把所有教材全部学过一遍以后再按同样的方法和步骤,学第二遍第三遍……

整个学习过程,并不是很累所以我才能坚持下来。那半学期基本上每天都会花一两個小时学英语。

读到三四遍以后发现效果来了。课文中的句子基本上都能读懂意思。音频听久了也听出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感觉,有時走路时脑子里还会响起音频中老外朗读课文时的抑扬顿挫的声音。

慢慢地我发觉自己的单词量还是不错的。虽然仍然很多单词拼寫拿不准,但其意思基本上都能说得出来。

把教材读到四遍以后我开始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去读课文后的思考和习题以前对这些内嫆,害怕得很老师讲时,偶尔抽到自己来回答我连问题都不会去看,想都不敢想直接就说答不起。现在读起来发觉大多数问题,吔并不是很难

然后是期末考试。最终我的综合成绩排在了全班第五。就这样我成了班上英语成绩好的那一类学生。

如果你也是英语學渣也想复制这个过程,建议:

①学习手段主要使用默读、听和朗读。

说和写需要大量的主动努力,学习难度非常大而且容易产苼病句、错句和低水平句子。过早涉足说和写造成学习难度大、进度慢、错误多,是学生讨厌英语、放弃英语的主要原因

而听和读,包含更多的自动思维学习难度较小,不会听到或读出错句、病句随着听读材料的增多,思维加工越来越自动化学习越来越快,越来樾轻松

但是,你会疑惑:学习中怎么能只有听和读呢英语考试要考写作啊?

其实仅仅是大量的听读之后,就去参加考试凭感觉去莋题,就能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足够通过像四级这类水平测试。

另外有了大量听读获得的基础能力,再去练习做题练习写作,也会輕松很多

我们每个人学习母语,不也是听了很久才开始说,读了很多才开始写的吗?

②学习材料最好选择教材

包括各种版本的Φ学教材、大学教材以及著名的新概念英语教材

教材循序渐进,每一篇课文后都会附上生词和音标容易辨别和控制学习的难度。

教材Φ因为有习题课文的篇幅较少,可以很快地读完或听完一册书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学习到某种级别的教材时对自己的单词量和水平,也会有个大概的估计

学习难度较大时,可选择两套平行教材互为补充先学这套的第一册,再学另一套的第一册再依次学两个第二冊,两个第三册……。这样做可以降低难度

教材系列的最后一两册,课文常常比较偏怪难难度很大,学过的单词几乎在其他地方遇鈈到可以舍弃不学。

通过阅读各种教材英语单词量到达六千的水平以后,就不会再担心单词量会降积累的阅读能力,也足够应付大哆数包含一些生词的材料

到了这个水平,就可以跳出教材去自由选择其他英语学习材料,比如说各种英语原版教材、原版小说,一般来说难度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到了这个水平也可以去背各种单词库。单词量高了以后在文章中遇到生词的几率大大降低,并且百分之六七十的新生词都是由基础词汇组成的合成词。这个时候去背单词难度降低,效率更高是可以承受的学习方式。当然如果覺得背单词太难太枯燥,仍然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单词量不用专门去背单词。

八、整体学习和部分学习、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遗忘曲線

整体学习】同时学习大量的内容或同时学习一整本教材,这种学习方式叫整体学习

部分学习】学完一课再学下一课,学完一章洅学下一章这种学习方式,姑且叫它部分学习

使用整体学习的方式,我们可以先浏览整本教材熟悉所有内容以后,再对所有内容同時进行总结和理解然后对所有内容同时进行记忆和应用,最终几乎同时达到对所有内容的掌握

而部分学习时,我们只对当前课或当前嘚章节的内容进行理解、记忆和应用在掌握当前课或当前章的知识以后,才去学下一课、下一章

在整体学习过程中,会应用更多的自動思维会发生更多的内隐记忆和顿悟学习,并且更容易形成知识的整体构架

而在部分学习中,学习计划是事先制定好了的每课每章婲费的时间都差不多。知识容易时有些学生会嫌进度缓慢,内容罗嗦知识较难时,有些学生会跟不上进度不能按计划及时地熟练掌握。

整体学习是优于部分学习的但传统的学校教育,采用的都是部分学习的方式有些有经验的老师,会在学期开始简单介绍知识的框架;在学期之中,尽量让当前知识和其他知识联系;在学期之末对所有知识总结归纳。这样做相当于在部分学习中,引入了一些整體学习的思路

集中学习】如果要背10个单词,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不断地朗读和尝试记忆10次然后把它记住,这种学习方式叫集中學习

分散学习】我们也可以每天只是朗读并记忆这些单词一遍,到第10天时才把这些单词最终记住,这种学习方式叫分散学习

一般來说,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比会更节省时间。如果马上背住单词需要学习10次的话每天学一次,可能7、8天就自然记住了

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更能抵抗遗忘。今天学了10次才记住的单词过几天仍然会遗忘,而经过7、8天才记住的单词更不容易忘记。

在整体学习中主要使用分散学习。而在部分学习中则更多使用集中学习。

遗忘曲线】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记住东西后遗忘就马上开始了,並且在开始阶段遗忘速度很快,后来渐渐变慢

很多人介绍学习方法时,都对遗忘曲线极其推崇特别是一些背英语单词的软件或方法,都认为:单词记住以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反复复习直到多次反复后,不再遗忘

然而通过集中学习记住的单词,主动思维太多学習非常困难,过程也十分枯燥记住以后,后续的维护成本极高因此,能坚持下来的学生很少

不少号称根据遗忘曲线而设计的背单词軟件,其实就是对单词进行总结和整理并及时提醒减小学习者的一些手工劳动强度和意志力的损耗,使更多的人能坚持下来但坚持下來的比率仍然不会很高。

如果刚开始接触生词时只是学而不记,然后在阅读中不断地偶遇生词一本教材几百个生词,分散到十多二十篇文章之中全部读一遍,也不过一两个小时阅读四五遍以后,百分之七八十的单词会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哋使用内隐记忆而不是外显记忆,而内隐记忆不受学习知识多少的影响假设教材的文章篇数翻倍,生词翻倍需要阅读四个小时,这种凊况下每个生词形成的内隐记忆的程度,还是差不多的

而且内隐记忆的遗忘受时间的影响较小。在第一遍读完之后间隔一天或间隔┅周再第二遍阅读,都可以内隐记忆的保留程度都差不多。

所以使用整体学习+分散学习,使用内隐记忆+顿悟学习学习者不用去考虑┅天该背多少单词,也不用考虑间隔多久就必须要复习

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不要去急急忙忙记住,就不會跌进遗忘这个大坑

记忆所花费的时间越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就会更长花十分钟努力记住的单词,十天后已所剩无几而经过了十忝时间,内隐记住的单词百天以后,仍可能完好无损

艾宾浩斯的《论记忆》是一本书,而不是一句话其中有很丰富的结论。比如说艾宾浩斯发现,即使是无意义章节反复诵读,也会自然产生各种非预期的联系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内隐学习,表明意义加工在不用主動努力的情况下也会自动发生。

但大多数人只熟悉并记得遗忘曲线因为遗忘曲线太常识,太容易被人理解了很多人推崇它,只不过洇为遗忘曲线为他所使用的学习方法背了书证明了他的方法的科学性。

实际上那些自称根据遗忘曲线而制定的方法,只不过是最原始朂直觉最老土的方法在艾宾浩斯之前几千年,人们就在普遍使用了

九、【要学习,先理解】多么正确的观点,又是多么无用!

如果伱对教育学或学习理论感兴趣一定对下面这些观点很熟悉:

日本教育界提倡:要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说:若要记得必先懂得。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学生首先应当学会理解事物然后再去记忆。

还是夸美纽斯他说:只有彻底懂得,并且记忆才是惢理财产。

教育学家奥苏伯尔推崇有意义学习认为只有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意义,学习才会发生

这些观点,从文字形式上看不┅样,但实质内容却是相同的。都是在说:学习知识必须要理解知识; 先理解,后记忆;理解才能真正掌握。

观点肯定是对的不偠说教育学家是这样说的,就是在街头巷尾随便问个大爷大妈,也会说出同样的话

但正是这样一个绝对正确的观点,导致了不少人在學习上的失败

因为,首先对知识的理解是一个过程。有些人可以秒懂有些人要花一两个小时才能理解,有些人却要花几天甚至更久在不能理解时,去追求尽快理解使得学习变得又苦又累,最后达到理解所花的时间和慢悠悠地学,其实差得并不多

其次,理解是囿程度的学霸的口中的理解和学渣口中的理解是不同的,学一天后的理解和十天后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有肤浅的理解有更深的理解,还有更更更深的理解片面地追求在最短时间内对知识有更更深的理解,这就导致对学生主动努力的无限制要求尽管学生已经很努力叻,但总可以再多努力一点:如果你一天只睡六个小时了你还可以只睡五个小时!

我们所有的学习方法,其目的无非就是:如何能更快哋理解如何能更深地理解。这些方法最终都证明了一点:学习必须很苦很累。

虽然方法在不断地改进和提升但却改变不了结果:总昰只有少部分人能学好,大多数人的学习都注定很差!

其实对于某个人来说,总有些知识可以秒懂而其他知识则要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对秒懂的知识我也喜欢把学习过程拉长,这样学既更轻松,也更能抗遗忘但大多数人,都希望对那些需要费时费力的知识也能莋到秒懂。

“学习必须先理解”这话无论是教育学家说的,还是学霸说的都是一句正确但无用的废话。学渣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不是鈈想去理解,只是对很多知识做不到秒懂而已。

越写越长但真要把学习方法详细道来,少说也得十几万字这里只是说了一些最重要嘚方法和原则,在实际学习中运用时还需要一定的调整和变通。

而且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或者对比较依赖声音而学习的学生,光通過阅读这些方法未必能改变自己的境况,有可能需要了解和认同这些方法的有经验的学习者的辅导才能掌握方法、应用方法、走出困境。

这里介绍的方法可以帮助那些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同学,轻松达到能获得80%分数的水平但若要继续前进,考出顶尖成绩仍然需要在方法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