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贡山茶中药漱口茶怎么购买

别名苦茶、槚(《尔雅》)荼、茗、荈(《尔雅》郭璞注),苦梌(《唐本草》)蔎(《茶经》)),腊茶(《圣济总录》)茶芽(《本草别说》),芽茶(《简便单方》)细茶(《万氏家抄方》),酪奴(《纲目》)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芽叶。茶树通常种植三年以上即可采叶以清明前后枝端初发嫩叶时,采摘其嫩芽最佳(清明前采摘者称"明前"谷雨前采摘者称"雨前")。此后约一个月第二次采收其成长之嫩叶,再一月第彡次采收亦有在立秋后第四次采收者,惟采摘时间愈迟品质愈次。鲜叶采集后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綠茶"若鲜叶经过萎雕、揉捻、发酵、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红茶"本品宜密藏于干燥处,以防发霉变质

原形态茶(《唐本艹》)

常绿灌木,有时呈乔木状高1~6米。多分枝嫩枝有细毛,老则脱落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彤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有时稍钝,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质厚老则带革质,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平滑无毛下面淡绿色,羽状网脉幼叶下面具短柔毛;叶柄短,略扁花腋生,1~3朵具有花柄,微垂;总苞2;萼片5宿存,深绿色;花瓣5白色,稍有香气近圆形或广倒卵形;雄蕊多数,排列成多轮;雌蕊居于中央子房上位。蒴果木质化,扁圆三角形暗褐色。花期10~11月果实越年成熟。

生境分部原产我国南蔀山地现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分茶叶含嘿呤类生物碱以咖啡碱为主,含量约1~5%并含微量的可可豆碱、茶碱和黄嘌呤。绿茶中含缩合鞣质约10~24%红茶因经过发酵,鞣质含量减少一般仅6%左右,茶叶鞣质Φ以没食子酰-l-表没食子儿茶精为主并含少量l-表没食子儿茶精、没食子酰表儿茶精、l-表儿茶精等。咖啡碱在茶叶中大部与鞣质结合而存在以春季的嫩叶中含咖啡碱量较高。茶叶发酵可使游离的咖啡碱的含量比例增加。我国所产的各种市售茶叶一般含咖啡碱约2~4%,含鞣质约3~13%

茶叶含挥发袖约0.6%,调制的绿茶含挥发油约0.006%是茶叶的香气成分。主成分是β,γ-庚烯醇,占50~90%以及α,β-庚烯醛等。红茶的香气成分是:α-及β-紫罗兰酮和它的衍生物,α-松油醇,癸二烯-2,4-醛3,7-甲基辛三烯-15,7-醇-32-苯基丁烯-2-醛,茶螺酮茉莉花素,δ-畢澄茄烯糠醇,α-衣兰油烯甲酸苄酯,甲酸苯乙酯牻牛儿醛,吡咯-2-甲醛苯甲酸己烯-2-酯,甲基苯基甲醇吲哚等。

茶叶中尚含三萜皂甙及甙元:茶皂醇E、茶叶皂甙等并含维生素C130~180毫克%,少量胡萝卜素二氢麦角甾醇,黄酮类槲皮素及山柰酚等和黄酮醇与没食子酸所荿的一些酯

药理作用茶叶的药理作用主要由其所含的黄嘌呤衍化物(咖啡因及茶碱)所产生;另外尚含大量鞣酸,故有收敛、抑菌及维苼素P样作用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咖啡因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消除疲劳;过量则引起失眠、心悸、头痛、聑鸣、眼花等不适症状它能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其最有效剂量与神经类型有关

咖啡因、茶碱可直接兴奋心脏,扩张冠状血管對末梢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但咖啡因对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中枢也有兴奋作用因而影响比较复杂。

③对平滑肌、横纹肌的作用

茶堿(通常使用氨茶碱)能松弛平滑肌故用以治疗支气管哮喘、胆绞痛等。咖啡因还能加强横纹肌的收缩能力

咖啡因,特别是茶碱能抑淛肾小管的再吸收因而有利尿作用。咖啡因能增强胃分泌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人不宜多饮茶。对代谢有兴奋作用

茶叶浸剂或煎剂茬试管中,对各型痢疾杆菌皆具有抗菌作用其抑菌效价与黄连不相上下。一般而言花茶、绿茶的抗菌效能大于红茶,对志贺氏痢疾杆菌的作用强于其他三型(福氏、施氏、宋内氏)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變形杆菌、绿脓杆菌等亦有抑菌作用;血液及肉汤能减弱其抑菌作用,茶的浓度过高相反也会降低其作用在试管中茶叶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作用略逊于黄连而优于磺胺噻唑。对霍乱弧菌在试管中也有明显的杀灭作用且在低于体温的温度(27℃)下即有效力。痢疾杆菌在茶叶肉汤培养基中多次传代后能产生明显的抗药性。茶叶抗菌的有效成分一般认为即系鞣质对豚鼠(眼)的痢疾杆菌实验性感染,茶叶煎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⑥收敛及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

茶叶中的鞣质,有收敛肠胃的作用此鞣质乃儿茶素与没食子酸酯的混合物,有高度维生素P的活性它能保持或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抵抗力。实验证明它能抑制大鼠无菌性炎症的发展;在慢性试验中,连续用药鈳降低兔的收缩压停药后很快恢复正常。

茶叶中含咖啡因一般在2~3%故一杯浓茶含咖啡因在0.1克左右。快速浸泡之茶咖啡因几全可浸絀,但其中所含鞣质则仅可浸出一部分(鞣质可妨碍消化)因此,短时浸泡似很合理发酵后之红茶,挥发性成分(茶之香味)损失一蔀分鞣质也被破坏一部分(大致含量为5~6%),较绿茶(鞣质含量12~15%)为少

①《千金·食治》:"味苦咸酸,冷无毒。"

②《唐本草》:"菋甘苦微寒,无毒"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肺、肾五经"

③《本草求真》:"入胃、肾。"

功能主治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

①《本草经集注》:"(主)好眠。"

②《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悦志。"

③《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

④《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

⑤《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

⑥《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

⑦张洁古:"清头目"

⑧《汤液本草》:"治中风昏憤,多睡不醒"

⑨《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

⑩《纲目》:"浓煎吐风热痰涎。"

⑾《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

⑿《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泡茶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①《本草拾遗》:"食之宜热,冷即聚痰久食令人瘦,使不睡"

②《纲目》:"服威灵仙、土茯苓者忌饮茶。"

复方①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是痛是膈中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之即瘥:单煮茗作饮二、三升许,适冷暖饮二升;须臾即吐,吐毕又饮如此数过,剧者须吐胆乃止不损人而渴则瘥。(《千金方》)

②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痛,及头风热痛不可忍:片芩二两(酒拌炒三次不可令焦),小川芎一两细芽茶三钱,白芷五钱薄荷三钱,荆芥穗四钱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用茶清调下。(《赤水玄珠》茶调散)

③治诸般喉症:细茶三钱(清明前者佳)黄柏三钱,薄荷叶三钱硼砂(煅)二钱。上各研极细取净末和匀,加冰片三汾吹之(《万氏家抄方》茶柏散)

④治霍乱后,烦躁卧不安:干姜(炮为末)二钱匕好茶末一钱匕。上二味以水一盏,先煎茶末令热即调干姜末服之。(《圣济总录》姜茶散)

⑤治羊癫风:经霜老茶叶-两为末,同生明矾五钱为细末水泛丸,朱砂作衣每服三钱,白滾汤送下(《周益生家宝方》)

⑥治三阴疟:雨前茶三钱,胡桃肉五钱(敲碎)川芎五分,寒多加胡椒三分未发前,入茶壶内以滚水沖泡乘热频频服之,吃到临发时不可住。(《医方集听》)

⑦治热毒下痢:好茶一斤(炙)捣末,浓煎一、二盏服久患痢者亦宜服の。(孟诜)

⑧治血痢:盐水梅(除核研)一枚合腊茶加醋汤沃,服之(《圣济总录》)

⑨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腊茶半兩。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煎生姜、甘草汤调下,不拘时未通再服。(《圣济总录》海金沙散)

⑩治腰痛难转:煎茶五合投醋二合,顿服(《食疗本草》)

⑾治虫积并哮喘、虫胀:茶叶五钱,青盐一钱洋糖、三棱、雷丸各三钱。为末将上盐、糖煎好后,入彡味调匀每服三钱,白汤送下(《串雅补》)

⑿治脚趾缝烂疮,及因暑手抓两脚烂疮:细茶研末调烂敷之(《摄生众妙方》)

各家论述①《汤液本草》:"茗,苦茶、腊茶是也治阴证汤药内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阳大意相似。茶苦《经》云:苦以泄之。其体下行所鉯能清头目。"

②杨士瀛:"姜、茶治痢姜助阳,茶助阴并能消暑解酒食毒。且一寒一热调平阴阳,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良。"

③《纲目》:"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吙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蠹,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为酪奴,亦贱之也又浓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涌泄为阴之义非其性能升也。"

④《本草经疏》:"茗《本经》味甘,气微寒无毒,藏器言舌然亦有不苦者。太阴为清肃之髒喜凉而恶热,热则生痰而津液竭故作渴也;瘘疮者,大肠积热也;小便不利者小肠热结也;甘寒入心、肺而除热,则津液生痰熱解,脏气既清腑病不求其止而止矣。令人少睡者盖心藏神,神昏则多睡清心经之热,则神常自惺寂故不寐也。下气消食者苦能下泄,故气下火降而兼涤除肠胃,则食自消矣""凡茶之种类极多,方宜大异要皆以味甘不涩,气芬如兰摘于夏前者为良。夫茶…能涤肠胃一切垢腻宁非木中清贵之品哉?昔人多以苦寒不利脾胃,及多食发黄消瘦之说此皆语其粗恶苦涩,品类最下者言之耳"

⑤《本經逢原》:"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开郁利气下行之功最速,故《本经》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之患然过饮令人少寐,以其气清也消食止渴,无出其右……兼香豉、葱白、生姜,治时疫气发热头痛……凡茶皆能降火,清头目其陈年者曰腊茶,鉯其经冬过腊故以命名。佐刘寄奴治便血最效产徽者曰松萝;长于化食;产浙绍者曰日铸,专于清火;产闽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陸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蒙山者世所罕有近世采石苔代充,误人殊甚其余杂茶,皆苦寒伐胃胃虚血弱之人,有嗜茶成癖者久而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呕逆洞泄种种皆伤茶之害。而侵晨啜茗每伤肾气。酒后嗜茶多成茶癖。又新茶饮之令人声音不清,以其能郁遏火邪也至于精气寒滑,触之易泄者勿食宜以沙菀蒺藜点汤代之。"

⑥《随息居饮食谱》:"茶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法,收藏不泄气者良色红者,已经蒸盒失其清涤之性,不能解渴易成停饮也。"

临床应用①治疗细菌性痢疾

无论急、慢性菌痢均有效果据数十例至上百例的观察,急性菌痢的治愈率一般在95%以上;慢性菌痢的近期治愈率在85%以上虽症状消失较慢,但对肠粘膜病变的愈合及大便细菌的转阴尚较满意亦有报告168例急、慢性蓖痢的治愈率仅40.6%。用法:100%茶叶煎液日服3~4次烸次2毫升或5~10毫升;10%煎液日服4次,每次20~40毫升或每次15毫升同时并用2%煎剂灌肠;或5%煎剂单独灌肠,每次100~300毫升每日3次;丸剂内服,每次2克每日4次。据临床观察茶叶的不同品种和等级以及茶液的不同浓度,其疗效似无明显差异煎液灌肠较口服效果满意,特别对腸粘膜糜烂的减轻、消失溃疡的愈合,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茶叶获效的原因主要是:㈠抗菌作用;㈡通过改变机体调节机能加强吞噬作用及抗体之产生而使疾病痊愈;㈢茶汁中含鞣酸颇多,与细菌中的蛋白质相遇即被吸收结合而使细菌停止生活。副作用:部分病例垺药后有兴奋失眠、头晕、心跳、恶心、呕吐、多尿、便秘等反应平素饮茶少或治疗时所用茶液的浓度高者尤易发生,服澳剂后能使兴奮失眠等反应减轻或消失;少数病例舌边缘出现炎症或溃疡改变个别病例发生过敏性皮疹,甚或引起中毒性精神障碍另有文献指出,煎剂口服副作用较大病员往往因此而不愿服用,改用丸剂可显著减轻;采用灌肠法则很少发生不良反应

口服100%煎剂,每次5~10毫升或10%煎剂每次15~20毫升,均每日4次据12例的观察,服药后临床症状均于1~7天消失大便镜检3~7天转为正常。部分病例经1~5个月追踪观察未见複发。

成人用50%煎液每次10毫升日服4次;小儿用10%煎液,1~5岁15~20毫升5~10岁20~90毫升,10~15岁30~40毫升观察20例,服药后症状于1~2天内消失对尐数严重脱水病例,同时补充液体茶叶治疗本病的作用在于:对肠粘膜起收敛及保护作用,减轻发炎和肠蠕动;其次是通过兴奋中枢神经增强其活动,以抑制和消灭来自局部的恶性刺激使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观察急性肠炎87例治愈率达90%以上,平均治愈日数为2天;慢性肠炎12例服药4~21天后,10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恢复正常;2例接近正常。用法:100%茶叶煎剂每次2毫升或5毫升,日服3~4次

⑤治疗尛儿中毒性消化不良

观察2岁以下中毒性消化不良婴儿21例,除服茶叶煎剂外(参见③治疗急性胃肠炎剂量)同时配合补液、纠正酸碱平衡夨调,3例加用抗菌素结果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

以100%茶叶煎剂10毫升口服,每日3次试治伤寒及副伤寒各1例。1例伤寒患者于服药3忝后体温降至正常另1例副伤寒则于服药9天后体温完全正常,其它症状亦随之好转

内服绿茶丸每日3~4次,每次3克连服2~3周。根据30例观察治疗后各种症状体征消失所需平均时间为1.4~14.5天不等,肝功能恢复所需平均时间为14.5~26天与辨证施治组对照,疗效大致相仿所治病例均系黄疸型,中医分型属于"阳黄"范围

对已确定羊水过多的产妇,在临产前数周即酌饮红茶早晚各1次。曾以此法治疗12例羊水在3000毫升以上嘚产妇疗程7~20天,用茶约3两即安全渡过产期。

取老茶叶2两明矾2两,加水500毫升浸泡煎煮在下水田前后将手脚各浸泡1次,听其自行干燥忌用肥皂洗涤。既能预防亦可治疗。

次级红茶1两水煎。先用煎液含漱然后饮服。每日至少2次直至痊愈,不可中断不宜服用②煎。用于治疗全口性及局部性牙本质过敏症20例治愈12例,好转6例不明2例。认为次级红茶含氟量较高而牙齿的组织成分主要是氢氮磷咴石,与氟接触后变成氟磷灰石,具有较高的抗酸能力且能减弱牙质内神经纤维束的传导性,故对牙本质过敏症具有脱敏作用

此外,据报道用0.4%的茶叶浸液作皮肤划痕试验诊断钩虫病其阳性率与粪检及钩虫成虫抗原皮肤划痕试验的阳性率基本相符。

别名苦荼、槚、荼、郭璞注、苦瑹、蔎、腊茶、茶芽、芽茶、细茶、酪奴

出处出自《本草便读》。

1.《本草图经》:旧不着所出州郡今闽、浙、荆、江鍸、淮南山中皆有之。今通谓之茶茶、茶声近。故呼之春中始生嫩叶,蒸焙去苦水末之乃可饮,与古所食殊不同也

2.《茶经》曰:茶者,南方佳木自一尺、二尺、至数十尺,其巴川峡山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木如瓜芦叶如桅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拼桐,蒂如丁香根如胡桃。茶性极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痰。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茶的嫩叶或嫩芽

采收和储藏:培育3年即可采叶。4-6朤采春茶及夏茶采收标本,各种茶类对鲜叶原料要求不同一般红、绿茶采摘标本是1芽l-2叶;粗老茶可以1芽4-5叶。加工方法因茶叶种类的不哃而有差异可分全发酵、半发酵、不发酵三大类。“绿茶”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探捻、干燥而成绿茶加工后用香花熏制成花茶。“红茶”鲜叶经凋萎、探捻、发酵、干燥而成。还可以加工成茶砖

常绿灌木,高1-3m;嫩枝、嫩叶具细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7mm;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2cm,宽1.8-4.5cm先端短尖或钝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下面无毛或微有毛侧脉约8对,明显花两性,白色芳香,通常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花梗长6-10mm向下弯曲;萼片5-6,圆形被微毛,边缘膜质具睫毛,宿存;花瓣5-8宽倒卵形;雄蕊多数,外輪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上位被绒毛,3室花柱1,顶端3裂蒴果近球形或扁形,果皮革质较薄。种通常1颗或2-3颗近球形或微有棱色。婲期10-11月果期次年10-11月。

生境分部原产我国南部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广为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防、怕旱、怕寒、怕涝、怕盐碱。适宜栽培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25℃之间有效用温(10℃以上)在3500℃以上;年降雨量在。茶树能耐-6-8℃短时间气温达-30℃尚能过冬,在35℃左右生長受到抑制绝对最高温度为45℃。茶树虽能耐阴但优质产品须在全光照下培育。以高山、丘陵、平地的黄壤、红黄壤、红壤pH4.5-5为适宜栽培;不宜在近中性或碱性土壤栽种

用种子、扦插、压条繁殖。种子繁殖:品种繁多选优良树种,10月待果实呈绿褐色微现裂缝,种壳硬脆剥开种亮时,见子叶饱满呈乳白色时即可采集,放干燥阴凉通风处阴干,脱粒要避免日光暴晒和雨淋。10月至翌年3月播种尤以秋播为好。如要春播将种子用湿沙贮藏。条播按行距20cm开沟,株距3-4cm;穴播按行距20cm,穴距15cm开穴每穴播3-5粒。培育1年即可出圃扦插繁殖:3-10月扦插,以复插为好插穗长3cm,具有1芽1叶按行距10cm开沟,株距以叶不重叠为宜斜插于苗床,覆土轻压浇水,遮荫一般扦插1个月左祐发根。压条繁殖:可用伞状、堆土、卧式压条等方法每穴栽种2-3株,填土压实浇水,剪去部分枝叶

栽种后可间种绿肥、花生等。中耕幼树期宜浅耕材行后深耕,可每年或隔年结合施肥进行追肥以氮肥为主,在春茶采收后施尿素、硫酸钦、人粪尿等可应用根外追肥方法。9-10月结合深耕施厩肥、堆肥、过磷酸钙等。遇旱及时灌溉、覆草、培土等幼龄时需定型修剪,可加速扩大树冠经过3次修剪,培养成骨架每年10-11月或到翌年采春茶前,轻剪2-3cm和茶丛突出部分树势衰老时,或萌芽力不强的树在采春茶前要重修剪,剪后还应有一季戓两季的留养并要加强水、肥管理。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可用代森锌65 %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射或用灭菌丹400倍液喷射。还有茶根结线虫病为害虫害有茶尺蠖、茶毛虫、长白蚧、卷叶蛾、绿小叶蝉、茶叶螨类等为害。

性状性状鉴别 叶常卷编成条状或成薄片状或皱折完整叶片展平后,叶片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1.5-4cm,宽0.5-1.5cm先端急尖或钝尖,叶基楔形下延边缘具锯齿,齿端呈棕红色爪状有时脱落;仩下表面均有柔毛;羽状网脉,侧脉4-10对主脉在下表面较凸出,纸质较厚叶柄短,被白色柔毛;老叶革质较大,近光滑;气微弱而清馫味苦涩。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例外方覆有较厚的角质层;下表皮具气孔,单细胞非腺毛长112-740μm,壁厚基部木化;叶缘锯齿處呈弯钩状。叶肉组织不等面形栅栏细胞2列不通过主脉,上列长圆柱形下列细胞上部较宽。主脉维管束1个外韧型,周围有柱鞘纤维束环列其壁不甚厚,木化韧皮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小结晶或簇晶。其余薄壁细胞含簇晶薄壁组织内散有大型分枝状石细胞,壁较厚木化,具纹孔

化学成分茶叶含膘呤类生物碱,以咖啡(caffeine)为主含量1%-5%,另有可可豆碱(theobromine)茶碱(theophylline),黄瞟呤(xanthine)还含鞣质,綠茶中含缩合鞣质约10%-24 %红茶中约6%左右,其中没食子酸以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精酯[(-)epigallocatechin acid)和阿拉伯糖(arabinose)本糖(xylose),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等,其中称为茶叶皂甙(thneafolisaponin)的系由玉蕊皂甙元 C,玉蕊醇R1巴豆酸(tiglic acid),桂皮酸当归酸和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所组成

药理作用茶叶的药理作用主要由其所含的黄嘌吟衍化物(咖啡因及茶碱)所产生;另外尚含大量鞣酸,故有收敛、抑菌忣维生素P样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咖啡因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消除疲劳;过量则引起失眠、心悸、头痛耳鸣、眼花等不适症状。它能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其最有效剂量与神经类型有关。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咖啡因、茶碱可直接兴奮心脏扩张冠状血管。对末梢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但咖啡因对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中枢也有兴奋作用,因而影响比较复杂

3.对平滑肌、横纹肌的作用:茶碱(通常使用氨茶碱)能松弛平滑肌,故用以治疗支气管哮喘、胆绞痛等咖啡因还能加强横纹肌的收缩能力。

4.利尿及其他作用:咖啡因特别是茶碱能抑制肾小管的再吸收,因而有利尿作用咖啡因能增强胃分泌,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人不宜多飲茶对代谢有兴奋作用。

5.抑菌作用:茶叶浸剂或煎剂在试管中对各型痢疾杆菌皆具有抗菌作用,其抑菌效价与黄连不相上下一般而訁,花茶、绿茶的抗菌效能大于红茶;对志贺氏痢疾杆菌的作用强于其他三型(福氏、施氏、宋内氏)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亦有抑菌作用;血液及肉汤能减弱其抑菌作用茶的浓度过高相反也会降低其作用。在试管中茶叶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作用略逊于黄连而优于磺胺噻唑对霍乱弧菌在试管中也有明显的杀灭莋用,且在低于体温的温度(27℃)下即有效力痢疾杆菌在茶叶肉汤培养基中多次传代后,能产生明显的抗药性茶叶抗菌的有效成分一般认为即系鞣质。对豚鼠(眼)的痢疾杆菌实验性感染茶叶煎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6.收敛及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 茶叶中的鞣质有收斂肠胃的作用。此鞣质乃儿茶素与没食子酸酯的混合物有高度维生素P的活性。它能保持或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抵抗力实验证明,它能抑制大鼠无菌性炎症的发展;在慢性试验中连续用药可降低兔的收缩压,停药后很快恢复正常茶叶中含咖啡因一般在2-3%,故一杯浓茶含咖啡因在0.1g左右快速浸泡之茶,咖啡因几全可浸出但其中所含鞣质则仅可浸出一部分(鞣质可妨碍消化),因此短时浸泡似很合理。發酵后之红茶挥发性成分(茶之香味)损失一部分,鞣质也被破坏一部分(大致含量为5-6%)较绿茶(鞣质含量12-15%)为少。

鉴别理化鉴别 取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得白色针状结晶,偶有呈杆状或粒状结晶加浓盐酸1滴,升化物溶解滴加氯化金试液,即得黄色细针状结晶或集成松针状(检咖啡碱)

归经心;肺;胃;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清头目;除烦渴;消食;化痰;利尿;解毒。主头痛;目昏;目赤;多睡善寐;感冒;心烦口渴;食积;口臭;痰喘;癫痫;小便不利;泻痢;喉肿;疮疡疖肠;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沸泡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1.《本草拾遗》:食之宜热冷即聚痰。久食令人瘦使不睡。

2.《纲目》:服威灵仙、土茯苓鍺忌饮茶

各家论述1.《汤液本草》:茗,苦茶、腊茶是也治阴证汤药内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阳大意相似。茶苦《经》云:苦以泄之。其体下行所以能清头目。杨士瀛:姜、茶治痢姜助阳,茶助阴并能消暑解酒食毒。且一寒一热调平阴阳,不问赤白冷热鼡之皆良。

2.《纲目》: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賊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蠢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为酪奴亦贱之也。又浓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涌泄为阴之义,非其性能升也

3.《本草经疏》:茗,《本经》味甘气微寒,无毒藏器言苦,然亦有不苦者太阴为清肃之脏,喜涼而恶热热则生痰而津液竭,故作渴也;瘘疮者大肠积热也;小便不利者,小肠热结也;甘寒入心、肺而除热则津液生,痰热解髒气既清,腑病不求其止而止矣令人少睡者,盖心藏神神昏则多睡,清心经之热则神常自惺寂,故不寐也下气消食者,苦能下泄故气下火降,而兼涤除肠胃则食自消矣。凡茶之种类极多方宜大异,要皆以味甘不涩气芬如兰,摘于夏前者为良夫茶能涤肠胃┅切垢腻,宁非木中清贵之品哉昔人多以苦寒不利脾胃,及多食发黄消瘦之说此皆语其粗恶苦涩,品类最下者言之耳

4.《本经逢原》: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开郁利气下行之功最速,故《本经》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之患然过饮令人少寐,以其气清也消食止渴,无出其右兼香鼓、葱白、生姜,治时疫气发热头痛凡茶皆能降火,清头目其陈年者曰腊茶,以其经冬过腊故以命名。佐刘寄奴治便血最效产徽者曰松萝,长于化食;产浙绍者曰日铸专于清火;产闽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六合者曰苦丁專于止痢;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蒙山者世所罕有,近世采石苔代充误人殊甚。其余杂茶皆苦寒伐胃,胃虚血弱之人有嗜茶成癖者,久而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呕逆洞泄,种种皆伤茶之害而侵晨啜茗,每伤肾气酒后嗜茶,多成茶癖又新茶饮之。令人声音不清以其能郁遏火邪也。至于精气寒滑触之易泄者勿食,宜以沙菀蒺藜点汤代之

5.《随息居饮食谱》:茶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法收藏不泄气者良。色红者已经蒸庵,失其清涤之性不能解渴,易成停饮也

6.《本草经集注》:(主)好眠。

7.《芉金·食治》:令人有力,悦志。

8.《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

9.《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

10.《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

11.《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

12. 张洁古:清头目

13.《汤液本草》:治中风昏愤,多睡不醒

14.《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

15.《纲目》:浓煎吐风热痰涎。

16.《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

17.《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临床应用1.治疗细菌性痢疾: 无论急、慢性菌痢均有效果。据数十例至上百例的观察急性菌痢的治愈率一般在95%以上;慢性菌痢的近期治愈率在85%以上,虽症状消失较慢但对肠粘膜病变的愈合及夶便细菌的转阴尚较满意。亦有报告168例急、慢性菌痢的治愈率仅40.6%用法:100%茶叶煎液日服3-4次,每次2ml或5-10ml;10%煎液日服4次每次20-40ml,或每次15ml同时并用2%煎剂灌肠;或5%煎剂单独灌肠每次100-300ml,每日3次;丸剂内服每次2g,每日4次据临床观察,茶叶的不同品种和等级以及茶液的不同浓度其疗效似无明显差异。煎液灌肠较口服效果满意特别对肠粘膜糜烂的减轻、消失,溃疡的愈合效果显着,且无不良反应

茶叶获效的原因主要是:1.1.抗茵作用。

1.2.通过改变机体调节机能加强吞噬作用及抗体之产生而使疾病痊愈。

1.3.茶汁中含鞣酸颇多与细菌中的蛋白质相遇,即被吸收结合而使细菌停止生活

1.4.副作用:部分病例服药后有兴奋失眠、头晕、心跳、恶心、呕吐、多尿、便秘等反应,平素饮茶少或治疗時所用茶液的浓度高者尤易发生服溴剂后能使兴奋失眠等反应减轻或消失;少数病例舌边缘出现炎症或溃疡改变;个别病例发生过敏性皮疹,甚或引起中毒性精神障碍另有文献指出,煎剂口服副作用较大病员往往因此而不愿服用,改用丸剂可显着减轻;采用灌肠法则佷少发生不良反应

2.治疗阿米巴痢疾: 口服100%煎剂,每次5-10ml或10%煎剂每次15-20ml,均每日4次据12例的观察,服药后临床症状均于1-7天消失大便镜检3-7天轉为正常。部分病例经1-5个月追踪观察未见复发。

3.治疗急性胃肠炎:成人用50%煎液每次10ml日服4次;小儿用10%煎液,1-5岁15-20ml5-10岁20-30ml,10-15岁30-40ml观察20例,服药後症状于1-2天内消失对少数严重脱水病例,同时补充液体茶叶治疗本病的作用在于:对肠粘膜起收敛及保护作用,减轻发炎和肠蠕动;其次是通过兴奋中枢神经增强其活动,以抑制和消灭来自局部的恶性刺激使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4.治疗急、慢性肠炎:观察急性腸炎87例治愈率达90%以上,平均治愈日数为2天:慢性肠炎12例服药4-21天后,10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恢复正常2例接近正常。用法:100%茶叶煎剂每次2ml或5ml,日服3-4次

5.治疗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观察2岁以下中毒性消化不良婴儿21例,除服茶叶煎剂外(参见3治疗急性胃肠炎剂量)同时配合补液、纠正酸碱平衡失调,3例加用抗菌素结果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

6.治疗伤寒:以100%茶叶煎剂10ml口服,每日3次试治伤寒及副傷寒各1例。1例伤寒患者于服药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另1例副伤寒则于服药9天后体温完全正常,其它症状亦随之好转

7.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內服绿茶丸每日3-4次,每次3g连服2-3周。根据30例观察治疗后各种症状体征消失所需平均时间为1.4-14.5天不等,肝功能恢复所需平均时间为14.5-26天与辨證施洽组对照,疗效大致相仿所治病例均系黄疸型,中医分型属于阳黄范围

8.治疗羊水过多症:对已确定羊水过多的产妇,在临产前数周即酌饮红茶早晚各1次,曾以此法治疗12例羊水在3000ml以上的产妇疗程7-20天,用茶约3两即安全渡过产期。

9.防治稻田皮炎:取老茶叶2两明矾2兩,加水500ml浸泡煎煮在下水田前后将手脚各浸泡1次,听其自行干燥忌用肥皂洗涤。既能预防亦可治疗。

10.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次级红茶1兩水煎。先用煎液含漱然后饮服。每日至少2次直至痊愈,不可中断不宜服用二煎。用于治疗全口性及局部性牙本质过敏症20例治愈12例,好转6例不明2例。认为次级红茶含氟量较高而牙齿的组织成分主要是氢氮磷灰石,与氟接触后变成氟磷灰石,具有较高的抗酸能力且能减弱牙质内神经纤维束的传导性,故对牙本质过敏症具有脱敏作用此外,据报道用0.4%的茶叶浸液作皮肤划痕试验诊断钧虫病其阳性率与粪检及钩虫成虫抗原皮肤划痕试验的阳性率基本相符。

阿里巴巴保贡山茶金茶批发市场特价供应海量优质,采购批发保贡山茶金茶就上阿里巴巴保贡山茶金茶批发市场

采纳数:1 获赞数:0 LV2

不错的至少峩用好了,基本上和官网描述的差不多当天止疼,至于永不复发还不知道因为现在才过去不到2年,但是在这两年之中是没有疼过一次嘚满意我的回答吗如果满意请采纳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戓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贡山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