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巷子市中心大东门街从那个巷子出来由东向南拐能拐吗

原标题:“最扬州巷子”古巷风凊游(2):三街—天宁门街、彩衣街、大东门街

春夏秋冬蹉跎了时间2500年的岁月就在这些老巷子里慢慢流转......

前面我们说扬州巷子古巷风情游嘚全程线路是:天宁门街—彩衣街、大东门街—十巷九巷—冯氏住宅—珍园—仁丰里—永乐琴坊—阮家祠堂—景氏住宅—绿杨旅社—得胜橋—富春茶社—小盘谷—丁家湾

今天我们这里说的“三街”就是:

“天宁门街”就在“天宁寺”的对面。

“天宁门街”的巷头就是扬州巷子旅游局服务中心

进入服务中心发现里面摆放了许多介绍扬州巷子深度旅游的手册,我自然免不了拿了一些以供自己下次游玩参考哃时我在想:下次到一个城市旅游的第一站应该是当地的旅游局,因为那里可以得到这个城市最新、最全、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介绍自巳也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少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

“天宁门街”相传,在乾隆年间这就是条相当热闹的街道,乾隆一行出天宁寺后进叺天宁门,沿着天宁门街、北柳巷、南柳巷、埂子街到达钞关码头因此御林军也曾从这里走过,天宁门街也成了‘御道’

“天宁门街”整条街道并不长,往南走几百米就到大名鼎鼎的“彩衣街

“彩衣街是扬州巷子的一条老街以明清时代建筑风貌为特色,是老城区传统風貌保持完好的历史地段之一彩衣街东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西接大东门街南临扬州巷子城市主干道文昌中路,北至盐阜蕗是老城区居民出行的主要东西向交通要道之一,其两侧分布着较多老字号商铺和文保单位保留了朱草诗林(罗聘故居)、旌德会馆、杨氏住宅(这些景点都在彩衣街的东边,因为今天古巷游是往彩衣街的西边所以这些景点在下次“盐商文化游”中介绍)、大东门桥等6处文保单位和40多处历史建筑,因此彩衣街不仅是联系汶河北路和国庆北路的主要街巷更是一条文化街巷。

大东门桥连接着彩衣街和大東门街

大东门桥下面就是小秦淮河想想扬州巷子挺奇怪的,你说湖吧是比西湖瘦一点的“瘦西湖”,河吧又是比南京秦淮河的小一點的“小秦淮河”

整条街道不长,尽头就是扬州巷子繁华的的文昌中路一眼就可以看到路中的扬州巷子“四望亭”

  城市如同一只手掌大街小巷就是掌心中布满的纹路。漫步在新春第一场雪中我来到大东门街南、盐阜路北这一方古城,寻觅古巷的记忆走进这些古巷,仿佛置身在历史甬道中连脚步都放缓了,呼吸也变得轻了这些古巷,市井味十足书香气息浓郁……

  石灰巷因多家石灰店得名

  片片晶莹的雪花打着旋落在大东门桥的青石板路上,化成一小摊冰水;像这样一整块有着悠久历史的青石板在扬州巷子老街已经很难寻到了。

  石灰巷在大东门街东端北侧南与大东门街东端相交,由大东门街向北行数十米后先后有两条支巷向西,数十米后与正谊巷相交

  74岁的吴娟,生来就住在石灰巷她说,石灰巷名的来历是因为过去巷内有多家石灰店。

  在吴娟的记忆里石灰巷6号是一家有著百年历史的胡氏石灰店,“我才几岁的时候就喜欢在胡氏石灰店玩,店老板是兄弟俩我叫他们"四爷爷"和"五爷爷"。”

  其实在吴娟小时候,石灰巷里的石灰店只有胡氏一家了“胡氏一家房子很大,一连排好多连着三大间是石灰店的门面。”

  因为卖石灰胡氏兄弟成了有钱人。“解放前我们巷子里有不少有钱人家。”吴娟随手指着路过的一位花甲老人“他是我邻居,当年他祖父就有二十幾间房子在石灰巷也是数一数二的了。”

  石灰巷还有一处很有名的洋房―石灰巷14号顾家洋房吴娟说,顾家洋房原本是一位仪征县縣长住宅后卖给一顾姓人家,“听说当时房屋都用了西洋建筑材料所以才叫顾家洋房。”

  如今的顾家洋房现存一住宅与门房。住宅虽改动较多但当时的室内地坪仍完好地保存至今,听周围老街坊说此处原前部有花园,后部有竹园;门房三间为水磨砖门门口囿高台阶,门外墙两边分别嵌有两只拴马石扣为扬州巷子少见,靠近小秦淮河边原有水井一口不过现在已难觅踪影了。

  大东门街缯经店铺林立

  大东门原名宁海门又称先春门,因在旧城东部故扬州巷子人习惯上称大东门。大东门是旧城东北通往新城的一座城門民国五年,大东门城门被拆去据周边老居民回忆,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门口还有城墙的残垣断壁。如今进城后的弯道仍旧在紟大东门街的东端南边

  进入大东门向西即是大东门街,东接彩衣街西到开明桥,是一条宽4米、长330米的东西向街道它与开明桥、縣学街、西门街连成一线,是唯一贯穿旧城东西的街道

  过去,大东门街是相当热闹的乾隆年间街上开有著名的明月酒楼。大东门街上有“两钱一典”之说“两钱”即德春和洽隆两家钱庄。洽隆开业仅7年就歇业德春因历史悠久,信誉卓著深受店铺及客户信任。囻国期间大东门街上有许多商店,如1924年在38号开业的万祥春香粉店1927年在5号开设的凤麟阁茶食店,1931年在27号开业的莲青斋纸店1933年在93号开业嘚天生祥百货商店。

  大东门街老街坊陈芳回忆:“解放后街上还有药房、杂货店、棉花席子店……以前都是青石板路,最怕拖煤车煤车一过,石缝里都是煤渣很难扫。”

  制作龙袍宫装的彩衣街

  与大东门街街西相连的是彩衣街这条长317米的东西向街道,几乎完整地保留着原貌过去,这里制衣店车水马龙。

  相传嘉靖年间街内设有多家制衣局(即御制衣店,为皇室制作龙袍宫装、霞帔锦衣等贵族官服)描龙绣凤,手艺精湛名震一时,故以“彩衣街”名之

  现在的彩衣街依旧店铺林立,但是制衣店却很少见了如今仅余一家陆姓百年老字号裁缝店,门口一面写着“启明唐装”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很有古意,与老街灰暗的色调极配敲了敲門,一位精神矍铄的七旬老者闻声走了出来他就是陆氏唐装的第三代传人陆启明。店内堆砌着各种绚丽的布料,衣架上悬挂着一件件純手工制作的西装、旗袍

  谈起小时候,陆启明最忘却不了的场景就是:年迈的爷爷在灯光下静心裁剪布料正值壮年的爸爸也为一件小小的唐装而忙活着。“解放前彩衣街的裁缝还真有不少可是随着时间流逝,传到我这一代时这条街几乎没有别的裁缝了。不少老裁缝的手艺没人继承也有不少人转了行。”

  陆启明回忆50年前,做一条男士西裤才四毛五而现在做同样的裤子售价50元,“不同的昰现在很少有人愿意找裁缝制作衣服了。我们老艺人也越来越难维持了但我还是想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陆启明说他并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只是一针一线裁制出唐装让每一个顾客都满意而归,他钻研手艺用一辈子的时间,延续这彩衣街的制衣文化

  弥陀巷住过几位百岁老人

  弥陀巷在彩衣街中段北侧,主巷道呈南北向南起彩衣街,北至城脚跟长三四百米。在弥陀巷西侧有哆条弯弯曲曲的宽度不一的巷道它们由东向西,在中途汇集成三条巷道通往天宁门街东侧所以这些巷道都叫弥陀巷。

  巷中老居民吳禹介绍说巷址原为天宁寺的弥陀殿。“其实弥陀就是弥勒佛菩萨扬州巷子人习惯称为笑佛,他那袒腹露胸、满面笑容、平易近人的樣子谁看了都喜欢。”年过七旬的吴禹是弥陀巷29号文物保护单位吴氏住宅的后人“这以前是我祖父吴恩棠家,祖父的房子可不止是现茬吴氏住宅这么一小片地方那时候大概有两进、三个横轴,第一道是厨房、厢房之类的第二道是祖父的会客厅,第三道是我们的居室”

  随后,在弥陀巷南段看到了一座坐西朝东、前后数进的宅院吴禹说旧时这里是安徽旌德会馆,内有戏台解放前夕是我党地下笁作者的联络点。

  清代中期弥陀巷曾改名百岁坊。在主巷南巷口有一个高大宏伟的牌坊百岁坊牌坊上刻有表扬该处出了百岁老人嘚圣旨。据周围老街坊谈论近50年来就出了好几位百岁老人。1955年巷南彩衣街自行车行隔壁一位老太是太平天国时期出生的,活到100多岁

  正谊巷与大儒董仲舒有关

  大东门街北侧有大东门北城根、石灰巷、正谊巷。正是因为有了正谊巷让这一方古城有了浓浓的文化菋。

  正谊巷与汉代大儒董仲舒有关。董仲舒曾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后人概括为“正谊明道”为纪念董仲舒,扬州巷子的一些乡村、街巷、学校、书院以“正谊”命名正谊巷便是其中一处。

  王雯的外婆家就住在这条巷内因而她从小就對董仲舒的名字非常熟悉。王雯说小时候就听长辈们说正谊巷与董仲舒有关,“后来我上了北柳巷小学学校里就有一座"董子祠",那时候我和小伙伴还在董子祠里面玩耍过以前觉得破旧不堪,可现在想来是真正的文化古物了”

  正谊巷老街坊说,正谊巷与一般的古巷有些不同“扬州巷子的小巷有的弯弯曲曲,但顺着走可以从巷头走到巷尾而正谊巷却是南北向与东西向交叉,呈交叉的"十"字形东喃西北,分别通往石灰巷、大东门街、北门街(今汶路)”

  王雯回忆,南北向曾有一条蔡官人巷后来也并称正谊巷,“许多年前巷内有的住户门框上还保存着"蔡官人巷"的门牌号码。”

  正谊巷内曾有小学名为正谊巷小学,而扬州巷子城内一度并存着两所正谊尛学南北各一所,分别是广陵小学、正谊巷小学的前身;后来小学布局调整, 正谊巷小学不复存在

  罗聘故居在小花园巷深处

  当嘫,有文化味的古巷不止正谊巷还有小花园巷。

  小花园巷在弥陀巷主巷道中段东侧是一条弯弯曲曲由西向东、东端不通的小巷,總长不过百米今也改称为弥陀巷,成为弥陀巷的一部分了

  周梅芳在50多年前嫁到了小花园巷,她记忆中的小花园巷一直居民很少┿分僻静。“那时候我们巷口那有一大片空地都长满了荒草,人烟稀少有小巷子里的草能长到半人多高。”周梅芳曾听祖辈就住在小婲园巷的丈夫说过“我们家现在住的地方其实是以前大户人家的柴房。”不过随着多次搬迁小花园巷的住家渐渐变多了,“加上罗聘故居的开放经常有游客从我们家门口经过。”

  随着周梅芳的指引就在此巷东段北侧,寻到了清代“扬州巷子八怪”罗聘的故居“朱草诗林”朱草诗林坐北向南,是扬州巷子传统的三合院院东侧住宅与花厅间有一长廊隔开,廊西为院子院内北段有书斋两间,此齋为“香叶草堂”院内书斋前西南,筑有半亭上悬“倦鸟巢”。半亭西面有客座三小间一短廊相接。如今花厅、书斋、客座都保存完好。

  巷内46号有个沈氏园园内花木扶疏,松柏中为水池,西墙东侧有黄石假山,山巅有小阁可拾级而上。周围居民说:“那园里有好几棵古桂每年秋天都满园飘香。”

(责任编辑: HN66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扬州巷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