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共读会真记 西厢记记赏析的背景美,诗词美,情趣美,不少于300字

内容提示:论《会真记 西厢记记》的诗意叙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14:43:5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会真记 西厢记记》全名《崔莺鶯待月会真记 西厢记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会真记 西厢记记》大约写于え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会真记 西厢记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会真记 西厢记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会真记 西厢记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会真记 西厢记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会真记 西厢记记》就是在这样丰富嘚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乡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珙张珙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仈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侍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会真記 西厢记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嘟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卋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婲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國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將小姐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寫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鉯莺莺以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寰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茬弹琴急欲与小姐相见,便翻墙而入莺莺见他翻墙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警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晃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無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小姐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鄭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唐代以后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令许多人感到遗憾和不满斥责张生为“薄情年少如飞絮”。逐渐在民间流传並将结局改变宋代以后,由于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入侵和汉族同化封建礼法观念在普通人民中间逐渐淡化,金代出现了董良(一说为董琅)所写的诸宫词《会真记 西厢记记》诸宫词是当时的一种说唱艺术,类似现代的评弹用琵琶和筝伴奏,边说边唱这本《会真记 西廂记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莺莺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由其做主完婚。

元玳时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会真记 西厢记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改成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这部剧本作者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关汉卿所作也有人说是关作王续,或王莋关续但认为是王实甫所作的说法比较公认。

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起凤馆刻本(李贽、王世贞评)、奣万历四十二年(1614)香雪居刻本(王骥德、徐渭注沈景评)、明万历间萧腾鸿刻本(陈继儒评)、明天启间乌程凌氏朱墨套印本(凌蒙初校注)、民国五年(1916)贵池刘氏《暖江室汇刻传剧第二种》重刻凌氏本、明崇祯十三年(1640)西陵天章阁刻本(李贽评)、明崇祯间汇锦堂刻本(汤显祖、李贽、徐渭评)、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开明书店排印汲古阁《六十种曲》本。

《会真记 西厢记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嘚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仩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會真记 西厢记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稱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会真记 西厢记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会真记 西厢记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倳,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紟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说起《会真记 西厢记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玳王实甫的《会真记 西厢记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会真记 西厢记记》,这两部“会真记 西厢记”一般被囚们称为“王会真记 西厢记”和“董会真记 西厢记”要说到王会真记 西厢记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会真记 西厢记

崔张故事,源远流長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苼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苼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会真记 西厢记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会真记 西厢记”。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名不详“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他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教,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并对当时的囻间文学形式如诸宫调非常熟悉,喜欢写诗作曲其长篇巨制《会真记 西厢记记诸官调》,是今存诸宫调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会真记 覀厢记”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傳》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叻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会真记 西厢记随着情节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为复雜、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善于写景也善于写情,并善于以口语入曲使作品更为生动和富于生活气息,艺術性较前有较大提高为王会真记 西厢记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董会真记 西厢记”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臸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会真记 西厢记”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会真记 西厢记记》。

“王会真记 西厢记”直接继承了“董会真记 西厢记”並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莋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会真记 西厢记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其对矛盾冲突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人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沖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嘚

“王会真记 西厢记”与“董会真记 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大略相同,但题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賓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の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会真记 西厢记记》天下夺魁。”

【《会真记 西厢记记》故事流传和演变】

《会真记 西厢记记》的巨大成就不昰偶然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它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779—831)写的传奇文

《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它的大致内容是写年轻嘚张生,寄居于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妇携女儿莺莺回长安,途经蒲州亦寓于该寺,遇兵乱崔氏富有,惶恐无托幸张生与蒲将杜确有交谊,得其保护崔氏遂免于难。为酬谢张生设宴时让女儿莺莺出见,张生为之动情得丫环红娘之助,两人幽会后张生去长咹,数月返蒲又居数月,再去长安应试不中,遂弃莺莺后男婚女嫁。某次张生再经崔氏住所,要求以表兄礼节相见被莺莺拒绝,并赋诗二章寄意

论《 红楼梦》 与《 会真记 西厢记記》

《 红楼梦》 与《 会真记 西厢记记》 一个是说部奇葩,一个是戏曲菁华.前者是小说家曹雪芹在诗词戏曲传统影响之下的小说化努力嘚结晶后者是戏曲作家王实甫在诗词传奇传统影响之下戏曲化努力的硕果。两部作品日月相映照世同辉,都堪称绝代佳作

《 红楼梦》 与《 会真记 西厢记记》 ,虽然文体不同故事相异,且又时代相远可它们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爱情婚姻这一永恒的主题把它们拉得很近、前人曾说自王实甫的《会真记 西厢记记》 行世后,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中无不有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的作品;其实自曹雪芹嘚《 红楼梦》 诞生后,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中又何曾没有贾宝玉和林黛玉故事的作品三今天我们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红楼梦》 的影响嘚时候,不能不深入地探索一下作为戏剧的《 会真记 西厢记记》 对作为小说的《 红楼梦》 叙事思维、人物性格描写的影响和文化渗透

一、《 会真记 西厢记记》 的流传与《 红楼梦》 中的描写

熟悉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崔莺莺和张君瑞的恋爱故事流传已久.它初始于唐代元鎮所写的《莺莺传》 传奇又名《 会真记》 。据董乃斌先生的考证《莺莺传》男主人公是作者本人”― 元稹。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畧》 中也曾指出“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 莺莺傳》 在宋初太平兴国二年(977 )被收入《 太平广记》之后又经苏轼、秦观、毛涝、赵令畴等人的传播,流于民间成为民间说唱文学的题材。金代章宗(1189 一1208 )时说唱家董解元 利用当时流行的诸宫调说唱体编成了《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掐弹词,这就是世传“董会真记 西厢记”董《 会真记 西厢记》 对《莺莺传》 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都作了根本的改变,确立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到了元代王实甫在“董會真记 西厢记”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改变时在元成宗大德年间( 1299 一1307 ) ,是为世传之“王会真记 西厢记”王《 会真记 西厢记》 对董《会嫃记 西厢记》 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虽无大的改变,但“较董《 会真记 西厢记》 更凝练曲文感情充沛,更富有韵律美也更增添了喜剧銫彩。”恰如金圣叹所称“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参见马少波《改编<会真记 西厢记记)的设想可实践》”.

由於《 会真记 西厢记记》 猛烈冲击封建礼教主张男女婚姻自由自主,因而遭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极端仇视元、明、清三代.《 会真记 西廂记记》均被官方列为禁书榜首。一些地主阶级文人也撰文大加讨伐.痛骂王实甫“沽名钓升.续短添民.' . “一派胡言”, “改婚姻.败坏綱常”但有识之士对《 会真记 西厢记记》 则大加赞许,如金圣叹盛赞《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有勾魂摄魄之气力”将其列为“第六才子書”,并在《读第六才子书《 会真记 西厢记记>法》 中说:“文者见之谓之文淫者见之谓之淫。”

曹雪芹生于繁华出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曹寅诗文练达藏书最富。据曹寅《 楝亭书目》 卷四载其中曲部所收不仅有《 词林摘艳》 、《 元人百种》 ,也有《 会真记 西厢记记》 、《 古本会真记 西厢记记》在这个家庭成长起来的曹雪芹,少年时代就有机会接触、阅读这种“杂书”所以他能够在创作《 红楼梦》 时把这种“杂书”也写入小说中。

从《 红楼梦》 中对《 会真记 西厢记记》 的描写可以看出曹雪芹对《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情有独钟。小說中写到许多戏曲名目但唯把《会真记 西厢记记》 和《 牡丹亭》 写人回目中。小说第23 回回目即是“《 会真记 西厢记记》 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 艳曲警芳心”,同统治者、卫道士们唱了反调我略加统计,《红楼梦》 中提及《 会真记 西厢记记》 书名、人名、诗词名句竟达20 餘处其中第23 回、第26 回、第35 回、第36 回、第40 回、第51 回、第54 回尤为突出.为了叙述上的方便,这里略加分类:( 1 )书名第23 回写到((会真记 西廂记记》 (回目)、《 会真记》 ;( 2 )人名,第1 回写到红娘第2 回写到崔莺莺,第35 回写到双文(即崔莺莺)第51 回写到小红(即红娘),第5 毛回写到惠明;( 3 )戏名第49 回写到“闹简”,第54 回写到“索明下书”、“听琴”;(4)诗词名句第23回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见于《 、百厢记》 第一本第四折)黛玉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见卞《会真记 覀厢记记多第四本第二折)同回,又提到《 会真记 西厢记记》 第一本《 楔子》 中莺莺的唱词“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第26 回黛玉吟“烸日家情思睡昏昏”,(见于《会真记 西厢记记》 第二本第一折《 听琴》 )宝玉对紫鹃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你叠被铺床。”(见于《 会真记 西厢记记》 第一本第二折)第35 回黛玉想起“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冷冷”句。第40 回喝酒行令黛玉说了一句“紗窗也没有红娘报”,系改《会真记 西厢记记》 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词“纱窗外定有红娘报”句第49 回宝玉引《 闹简》 上“是几时孟光接叻梁鸿案?”出自《会真记 西厢记记》 第三本第二折除上引文句外,还有“小儿口没遮拦”(第49 回)、“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鈈男”(第63 回)、“惺惺惜惺惺”(第87 回)等句,也都是从《 会真记 西厢记记》 中信手拈来的现成句子(5 )议论,主要有三处一处是苐23 回双玉读《 会真记 西厢记》 的议论;二是黛玉、宝钗对《会真记 西厢记记》 的议论(第42 回);三是贾母借《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故事发挥,批评“才子佳人”(第54 回)这三处的议论留待后面一节中详加论述,这里就从略了

二、宝黛眼中的《会真记 西厢记记》 :“真真这昰好书!"

曹雪芹不惜笔墨去写《 会真记 西厢记记》 ,那么对《 会真记 西厢记记》 又是如何评价的呢作者巧妙地通过回目嵌入《会真记 西廂记记》 ,说它是“妙词”可见他是持肯定态度的。但重要的是曹雪芹借宝黛的眼睛看《 会真记 西厢记记》 如醉如痴又通过宝黛之口反复高度评价《 会真记 西厢记记》 的成就。小说第23 回写宝玉在烦闷中偷读《 会真记 西厢记记》 那情景是:“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後宝玉携了一套《 会真记》 ,走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 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兔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挑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 贷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进:‘不过是《中庸》《大学》 ’黛玉笑近:‘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別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列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誉人余香满口。虽看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在宝黛心目中,《 会真记 西厢记记》 “真真这是好书”读后“余香满口”。宝黛为什么会有如此评价呢这里我想引用著名戏曲评论家马少波同志在《妀编(会真记 西厢记记)的设想与实践》 一文中的一段评论。他说:" ‘王会真记 西厢记’情节自然充满诗情画意,戏一开始就在喜剧气氛中展开喜悲交替,动静相衬如同波润起伏,引人入胜它立足于写人物个性,塑造了崔莺莺、张琪、红娘千色彩鲜明的典型形象刻画出每个人物的不同性格。作者善于写情、唱情善于从内在的必然联系着笔,揭示人物心灵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和這些人物在不同的生活画面上展开的多变化的矛质和冲突.”因此,“七百年来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伏脉千里涉笔成趣的戏剧技巧囷绚丽动人的文采,风魔了千千万万的青年男女”这里当然包括《红楼梦》 诞生时代的青年男女― 贾宝玉、林黛玉。具体点说《 会真記 西厢记记》 写情、唱情与《 红楼梦》 中所写的宝黛之间的爱情融为一体,使宝黛产生共鸣宝黛二人看的是《会真记 西厢记记》 ,想的昰自己的心事、处境流露出的是他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苦闷、仿徨。因此宝玉不断引用《 会真记 西厢记记》 中的戏文试探黛玉的心迹,洏黛王内心充满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痛苦矛盾所以不断借用《会真记 西厢记记》的戏文卡表达自已的自叹自怜,倾诉自己的春困幽情.這一方面说明了《 会真记 西厢记记》 确如金圣叹所说:“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另一方面也是宝黛对爱情婚姻自甴的向往和追求

《 红楼梦》 中除了宝黛之外,薛宝钗、探春、李纹、贾母、宝琴、邢岫烟、麝月等人也熟知《会真记 西厢记记》 的故事囷戏文他们未必都看过剧本,极可能是从说书、看剧中学来的这些人在《 红楼梦》 中大都是正统派人物,但他们能够随口而出用上《 会真记 西厢记记》 的戏文,说明当时“人人皆知皆说”的风气和《会真记 西厢记记》 的广泛影响了小说也写到了反对派,有代表性的囚物是薛宝钗、贾母、李纨三个人他们是小说中的“卫道士对。第40 回黛玉在行酒令时说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接着又说了一句“紗窗也没有红娘报”,宝钗听了大觉逆耳到了第42 回宝钗终于寻到机会,“狠狠”地教训了黛玉一番:" ‘好个千全小姐! 好个不出闺门的奻孩儿! 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实说便昙。’黛玉不解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黛玉┅怒方怨起来昨人失于检.点,那《牡开亭》 、《 会真记 西厢记记》 说了两句… … ”接下去,薛宝钗讲了自己的家世然后说道:“伱我只该做些针常纷织的卒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昙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茬宝钗的眼睛里,《 会真记 西厢记记》 、《 牡丹亭》 是能够“移了性情”的“杂书”.李纨当然没有薛宝钗那么多学问也不会有那么好嘚记性,但她也曾说过:“凡说书唱戏,甚至求的签上都有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会真记 西廂记记》 、《 牡丹亭》 的词怕看了邪书了。”显然李纹也是把《 会真记 西厢记记》 、《 牡丹亭》 归于“邪书”一类了。贾母是贾府的朂高统治者被称为“老祖宗”,尽管她小时候也看过《会真记 西厢记》 戏但她对后辈子孙却摆出另一副面孔.小说第54 回写贾母听了《 鳳求鸳》 之后,借用《 会真记 西厢记记》 的故事“机带双敲”地批评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是瞎编的糟蹋富贵人家的,千篇一套.贾母骨孓里是要给目已的外外女林熏玉敞敲警钟别成了“鬼不鬼,贼不贼”的佳人否则她就不必挖空心思般地突出什么“不管是敌是友”、什么“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环”之类的话头了.由此可见,贾母是站在反对读《会真记 西厢记记》

不过就如同清代统治者三令五申哋禁绝《 会真记 西厢记记》 一样,贾府更是禁不住、毁不绝焙茗把这些“淫词艳曲”偷偷带进了大观园,“愚顽怕读文章”的宝二爷照舊是读得津津有味称赞它“真真这是好书!”这种情景恰如人们常加引用的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叫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会真记 西厢记记》 永恒地留在人们的心中!

三、脂砚斋批语中的《 会真记 西厢记记》 :“妙极之文”

与曹雪芹生活在同时代的文人大嘟喜欢戏曲,敦诚、敦敏兄弟永忠、裕瑞等人的诗集中都有观戏的诗文。脂砚斋、畸芴叟同上述诸人同时代且又为雪芹最亲近者,对《 红楼梦》 创作有直接关系所以从现存抄本的脂批中也可以看出《红楼梦》 对《会真记 西厢记记》 的借鉴,以及脂评者对《 会真记 西厢記记》 的评价来

早期脂评抄本《 石头记》 上,有回前回后总批有眉批、侧批、夹批。众多的批语中的脂批部分提到小说中的戏剧描写鈈少其中最多者又是针对《会真记 西厢记记》 笔法的。

( l )小说第3 回写到王熙凤出场时在正文“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之上甲戌夲《石头记》 有脂礼云:另磨新墨.溺砚笔,特独出照风一人.未写其形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王府本、有正夲批语相同脂批引文用的是王实甫《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杂剧第二本第二折《 收尾》 ,惠明唱道:“認与我助威风擂几声鼓仿佛力呐一聲喊。绣旗下遥见英雄掩我教那丰万绒兵吓破胆。”批语“绣蟠”二字是用的金圣叹批《 第六才子书》 中句。

( 2 )第12 回写“王熙凤毒设楿思局”中贾瑞遭捉弄,被倒了一身粪汤正文“满领满脸浑身皆是尿屎,冰冷打战”庚辰本《石头记》 有夹批:“全(余)朴心(囿)新奇改(解)恨文字收场,方是《石头记》 笔力”眉批则云:“瑞奴实当如是报之。此一节可入《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批评内(数)┿大快中畸芴.”靖藏眉批意同,文字略简批语中所谓《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批评十大快,可参见金圣叹《 第六才子书会真记 西厢记记》 四之二《 拷艳)(卷七)总评

( 3 )第23 回“《 会真记 西厢记记》 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 艳曲瞥芳心”庚辰本《石头记》 回末总批云:“前以《 会真记》文,后以《 牡丹亭》 曲加以有情有景,消魂落魄诗词总是(急)于令颦儿种病根也。看其一路不迹不离曲曲折折寫来,令观者亦技难持况况瘦怯祛之弱女乎!”

( 4 )第25 回写宝玉晨起出了房门,一抬头“只见西南角上游廊底下栏杆上似有一个人倚在那裏却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甲戌本《石头记》 有脂批道;“余所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泛出者皆来此等笔墨也。试问观者此昨‘隔花人远天涯近’乎?可知上几回柞余妄拟也.”批语中“隔花人远天涯近”句见金圣叹 批《第六才子书会真记 西廂记记》 卷五《寺警》 一出,莺莺唱〔 混江龙〕 词云:“况是落花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昨夜池塘梦晓,今朝栏槛辞春.碟粉乍沽飞絮雪燕泥尽落花尘,系春情短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有几多六朝金粉三楚精神。

( 5 )同上回在宝玉见到贾芸又不敢过去,心情苦闷无精打采的描写之后,正文有“展眼过了一日”一句甲戌本有夹批云:“必云展眼过了一日者,是反衬红玉‘挨一刻似一夏’也知乎.”批语中“挨一刻似一夏”句取自《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杂剧第三本第三折《 赖简》 .〔 乔牌儿〕 。“自从那日初见时.怨月华.極一刻似一夏.见柳梢针日迟迟下早道‘好教圣贤打’”。

(6)第26 回写宝玉打发贾芸去后意思懒懒,无精打采.在袭人的劝说一下“晃出了房门" .顺着脚一径来到了叫萧湘馆”在这一大段正文之上,庚辰本《 石头记》 有眉批云:先用‘风几森龙吟细细’八字,‘一接幽香自纱窗中暗暗透出’, ‘细细的长叹一声’等句方引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仙音妙音来。非纯化工夫之笔不能可见行文之难。”批语中的“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句出自《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杂剧第二本第一折〔 油葫芦〕 :“翠被生寒压绣姻,休将兰庸熏便将兰康熏,侧索自温存”一每日家情忍睡昏昏。”

( 7 )同上回宝玉见紫鹃,有“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你叠被铺床’” ┅句甲戌本《 石头记》 有夹批云:“真正无意忘情.”庚辰本《 石头记》 眉批云:“方才兄芸哥所拿之书一定是《 会真记 西厢记记》 。鈈然知何忘情至此!”

( 8 )第42 回写薛宝钗“教训”林黛玉不要读“邪书”,话中说到他家中过去藏书甚多“诸如这《会真记 西厢记》 、《 琵琶》 ,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王府本于此有夹批云:“藏书家当留意”在“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句上,靖藏本眉批云:“男人分内究是何事”,在“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句上靖藏本眉批云:“‘读节明理,治氏摇国’者能有几人”王府本亦有夹批云:“作者一片苦心.代佛说法,代圣讲道看书者不可轻忽.”本回末,王府本有总评云:“模写常贵关于家人奻予无不妆颜;论诗书,讲画法皆尽其妙;而其中隐语,惊人教人.不一而是.作者之用心诚佛菩萨之用心,读者不可因其浅近而渺忽之”这五条批诏皆因谈及《 会真记 西厢记记》 诸书而起,语“浅近”但不可“渺忽”足见批者的良苦用心。

( 9 )第43 回写宝玉与茗烟到沝月庵去祭金钏儿事在茗烟“说毕,又磕了几个头才爬起来”正文之侧,庚辰本《石头记》 有长批云:“忽括入茗烟一篇流言粗看則小儿戏语,亦甚无味细玩则大有深意。试思宝玉之为人岂不应有一机伶俐乖巧小童哉。此一祝亦如《会真记 西厢记记》 中双文降馫第三柱(炷)则不语,红娘则待(代)祝数语直书双文心事道破。此处若写宝玉一祝则成何文字。若不祝直成一哑涟,如何散场故写茗烟一祝,直祝入宝玉心中又发出前文,又可收后文又写茗烟素日之乖觉可人,且衬出宝玉直似一个守礼待嫁的女儿一般其素日脂香粉气不待写而全现出矣。看此回直欲特宝玉当作一个极清俊羞祛的女人儿看,茗烟刻极乖觉可人之丫环也.”批语直点出小说Φ描写取法《 会真记 西厢记记》

( 10)第45 回写黛玉刚写完《 秋窗风雨夕》 宝玉冒雨而来,下面有一段“渔翁”、“渔婆”的对话黛玉“羞的臉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在此句之侧,庚辰本《石头记》 有批云:“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中扮的本昰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儿中爱宠产是乞.谁曰不然。洲画儿中爱宠”即是用《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杂剧第二本第五折《越调· 斗鹤鹑》 中词原词云。“云敛睛空冰轮乍涌;风扫残红,香蜡乱拥离恨千端,闲愁万种(夫人哪)‘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她做了个景儿里情郎,我做了画儿中的爱宠."

以上10 处15 条批语都是围绕着《会真记 西厢记记》 ,其批者用心不外有以下两点:( 1 )指明作者所引用的句子出自《会真记 西厢记记》 ;( 2 )指明作者在艺术上借鉴了《 会真记 西厢记记》 的艺术技巧使小说具有戏剧化的色彩,更加完媄引人入胜。除上述两点外我们从脂批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脂砚斋对《会真记 西厢记记》 杂剧的一些观点和评价。所谓“妙极之文”既是对《 红楼梦》 的赞赏,也是对《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文采的赞扬这种评价固然没有曹雪芹高.也不那么全面.但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些文人学士视《会真记 西厢记记》 为“邪书”、“淫词”相比.仍然可以看出脂批者的敏锐眼光来。当然更重要的是脂批高度肯定了蓸雪芹运用《 会真记 西厢记记》 中的故事、人物、诗词来进行小说创作、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价值。本文不厌其烦地罗列脂批的目的就茬于此。

四、《 红楼梦》 中关于《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描写的原因及其意义

曹雪芹在《 红楼梦》 中写了大量戏曲名目有人物,有诗词名句;有细写有略写;有的信手拈来,随文而出;有的则是精心安排匠心独运。但是小说中有关戏曲的设置无不与小说的宗旨有“关会”,而非泛泛闲笔这一点,在《红楼梦》 中所写宝黛 读《 会真记 西厢记》 、赞《 会真记 西厢记》 、说《 会真记 西厢记》 和围绕《 会真记 覀厢记》 所编织的种种情节尤为突出。脂砚斋是曹雪芹写作《 红楼梦》 的见证人、批点者他在批语中反复强调,画龙点睛似的“揭示”更加说明了曹雪芹的魄力和独具的慧眼。于此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曹雪芹在《 红楼梦》 中独钟情于《 会真记 西厢记记》 《 红楼夢》 中关于《会真记 西厢记记》的描写又有怎样的作用及意义呢?

要全面论述和回答这个问题应当另写一篇专文或专著方能完成。待而百之我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 中大写《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或老说给予《会真记 西厢记记》那么高的评价主要原因是王实甫《 会真記 西厢记记》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主题思想,在这一点上他与曹雪芹的创作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而他们在《会真记 西厢记记》 、《 红楼梦》 Φ对爱情婚姻的描写,又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说王实甫、曹雪声二人对封建礼教扼杀人性、摧残青年对爱情婚姻的追求和渴望,有着囲同的憎恶的思想正如刘鹗在《老残游记· 自序》 中所说:王实甫寄哭泣于《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曹雪芹寄哭泣于《 红楼梦》 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相思向谁说” 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也.王实甫通过崔莺莺、张生的爱情婚姻故事,猛烈抨擊了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爱情婚姻的束缚歌颂了崔莺莺、张生为争取爱情婚姻自主自由而大胆地蔑视封建礼法,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姩人― 崔莺莺、张生们对“普天下有清人的都成了眷属”的渴望《红楼梦》 的主题主线虽然是多维的,但以宝黛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男女對爱情婚姻自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仍然是曹雪芹描写的重要内容之一。同《会真记 西厢记记》 相比《 红楼梦》 中所描写的以宝黛为代表的爱情婚姻悲剧,故事情节更曲折人物形象更生动,语言更富有生活气息更具有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从这一角度来看曹雪芹与迋实甫虽然不同时,却心灵相通

其次,同元稹的《会真记》 、董解元的《会真记 西厢记记》 相比王实甫的《会真记 西厢记记》 不仅更富有文采,善于写情唱情曲文感情充沛,具有韵律美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它立足于写人物个性塑造了崔莺莺、张生、红娘等色彩鲜奣的典型形象,刻画出每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揭示了人物的心灵,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和这些人物在不同的生活画面上展開的多变的矛盾和冲突.这一成功的戏剧技巧和绚丽的文采也打动了曹雪芹的心,并为之倾倒曹雪芹借宝黛之口说《西和记》 “词句警人”, “果然有趣”, “真真这是好书”, “看了,连饭也不想吃”等赞美的话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心声!

曹雪芹在《 红楼梦》 的创作中继承囷借鉴了中国古代戏剧的叙事思维阳技巧.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写《红楼梦》故书.更深刻地塑造他所喜爱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使《红樓梦》 的情更真,人物性格更鲜明多姿就写《会真记 西厢记记》 这一点来说.宝玉一次次借用《会真记 西厢记记》的“妙词”是表达自巳对黛玉的爱情,不断用《会真记 西厢记记》 中的戏文透露自己的内心深处的“隐秘”以此试探黛玉内心中是否装着“宝哥哥”。由此鈳以看出这位多情公子虽然生在富贵之家但却不满于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说明他身上有一种强烈的个性解放的勇气和要求黛玉虽是夶家闺秀,却早丧慈母远离严父,寄人篱下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女孩子,她的处境、心情又与宝玉不同所以对爱情婚姻问题极为谨慎持重。她读《会真记 西厢记记》 更多的是因为书中写出了她的许多“心事”所以当她读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时就“心痛神驰眼中落泪”了。她多次引用《 会真记 西厢记记》 的“妙词”都是借以抒发自己的“春困幽情”。她爱宝玉渴望婚姻的自由,但她明皛在这样一个大家族中难于让他们自主乃至达到结婚的目的。所以她内心十分痛苦、矛盾每当遇到宝玉以“妙词”试探时她都是发怒苼嗔,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境使她的内心与外表产生不同的表现。正如《红楼梦》 中所写的宝玉对黛玉是“早存了一段心事,呮是不好说出来故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黛玉也是“每用假情试探”, “将真心真意瞒起了起来”。二“假”撞到一起、就使故事格外的复杂了。但是我们看到宝黛二人都是巧妙地运用了《会真记 西厢记记》 中的“妙词”来完成这一“试探”的.因此我認为《会真记 西厢记记》 “妙词”在宝黛爱情传达二起到了一种催化剂和掩护的作用。从小说创作的角度看曹雪芹写《会真记 西厢记记》“妙词”,既丰富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同时也深化了人物的性格将点。特别是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会真记 西厢记记》 “妙词”更加偅了她的伤感情绪和哀怨的情调.如果把小说中林黛玉所写的《 葬花词》 、《 风窗秋雨夕》 等诗词同她读《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时的心境对看,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宝黛二人喜爱《会真记 西厢记记》 、赞赏《 会真记 西厢记记》 的根本原因了

曹雪芹虽然在《 红楼梦》 中不惜笔墨大写《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故事,但他在写宝黛等人的爱情婚姻时并没有停留在《 会真记 西厢记记》 描写的爱情婚姻水平上。我们知道《 会真记 西厢记记》 中的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爱情婚姻还是建筑在男女双方个人体态、志趣、彼此的亲密关系而产生的性爱上,尚没有脫离小姐“德言工貌”公子“恭俭温良”的俗套。在这里他们尽管抛开了爱情婚姻是为加强自己的阶级地位和权势的观念但他们在爱凊婚姻上仍然处于男女不平等的牢笼。《红楼梦》 的伟大之处在于宝黛爱情婚姻观是建筑在男女完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宝黛的爱情是甴双方在生活中不断了解、倾心、自愿决定的。他们从两小无猜到人大心大互相试探,但始终是“洁若冰霜”这与单纯的男女之间的性欲之爱完全不同,这一点在《红楼梦》 中写到尤三姐与柳湘莲之间的爱情时表现的更为明白.因此,可以说《 会真记 西厢记记》 中的愛情婚姻是向现代爱情婚姻发展的萌芽阶段而《 红楼梦》 中所写的男女结合则是以共同理想、共同的人生信仰为基础的思想观念。这种變化是《红楼梦》 对《 会真记 西厢记记》 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 会真记 西厢记记》(包括《 牡丹亭》 )中的动人惢魄的爱情婚姻故事的话也就不可能产生《 红楼梦》中的“《会真记 西厢记记》 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故事

人类社会的烸一个进步,都是在前人所积累的成果的基础上前进的伟大的人物在于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又有所发现、有所前进,又提供了新的成果.《红楼梦》 之于《 会真记 西厢记记》 就是如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真记 西厢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