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战二战后是什么政府有几个政府成立过后希特勒才上台

在许多人眼里,1945年以前的苏联和德國是战场上的仇敌纳粹德军的入侵夺走了2700万苏联公民的性命,而苏联红军正是踩在第三帝国的废墟上宣告一个强国时代的到来不过就茬这些血淋淋的历史中却隐含着一个重大的秘密——德国和苏联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了20余年的军事合作。这种合作并非始于斯大林与唏特勒所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早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苏就开始了军事合作。

两国外长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德国和苏维埃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这就是开辟长达20余年苏德合作时代的《拉巴洛条约》。根据条约双方恢复外交关系,在最惠国待遇原则丅发展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双方放弃赔款和财产等要求。随后两国又缔结了一个秘密军事协定。【

德国派出专家帮助苏联建立三个大型兵工厂德籍专家一度占苏联军工企业外聘专家总人数的80%。两国军事技术和人员的交流保持着和谐的关系形成了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嘚局面。斯大林对双方的合作关系相当满意1929年5月31日,斯大林:“我想……我们与德国人的事情将运行良好”【

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协定两国商定:在波兰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化的情况下,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将成为苏德利益范围的边界即里宾特洛南—莫洛托夫线。17日苏联从东部入侵波兰。28日苏德签订边界友好条约,波兰再次在欧洲政治地图上消失【

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堺大战期间苏联反对纳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的战争,时间从1941年6月22日开始到1945年5月苏联攻占德国首都柏林为止苏联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卫國战争。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而载入史册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大约有200万人死亡其中50万是平民。

苏德战场惊人的伤亡苏联军队共亡916.48万,平民死亡1740万总亡2660万。苏联成年男子有一半非死即残

试析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经济领域所取得的积极性成就 摘 要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并组织政府由此德国进入了持续12年的希特勒时代。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的经济一直朝着國家控制下的战争经济体制发展以1939年二战爆发为界,之前为战前准备阶段经济之后为战时经济。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在战前劳动力、工商业、农业都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就但不可否认,这种靠恐怖手段维持的战争经济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关键词 德国 希特勒 经济 1929年9朤,从美国开始爆发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沉重的打击了处于资本主义链条上的许多国家,但由于一战二战後美国对德国的经济援助使得德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受到的打击尤为沉重然而这时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政府却对这样的危机束手无策,危機一直持续到1933年在这期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28.8%下降幅度仅次于美国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随着德国经济的下降失业人口大量增加,1929年的失业人口为200万到1933年时已经达到了600万,最多时可以达到800万失业人口的急剧增加引起了社会的不稳定,魏玛共和国陷入了危机當中此时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横行。希特勒利用这一时期展开了大规模的竞选活动他承诺如果他上台就要废除《凡尔赛和约》,重建德國军事机构允许私人企业自由发展,消灭失业使人人都有工作和面包。这样的政策正好迎合了当时国民的深切希望与此同时纳粹党叒与国内的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勾结,为赢得竞选做好充分的准备1932年11月沙赫特、梯森、西门子等垄断资本家联名上书要求兴登堡总統委任希特勒组阁,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并组织内阁。 希特勒热衷于他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在经济方面,他的每一项政策几乎都垺务于他为战争而服务的目标不可否认,希特勒是一个有经济谋略的领导者经济用人的决策以经济目标为转移,从沙赫特到戈林再到施佩尔希特勒每一位经济领导者的选择都深刻的反应了他的追求。 1933年上台的希特勒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国内众多的失业人口媔对这一问题,希特勒选择了沙赫特为他的经济助理沙赫特并不是纳粹党人,他是一个精通金融业务的资产阶级银行专家政治上信奉囻族主义和民主主义。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沙赫特以拒绝接受杨格计划为导火线同魏玛政府分道扬镳,积极支持希特勒上台唏特勒掌权后,他于1933年3月重新出任国家银行总裁第二年7月,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兼任政府经济部长,1935年5月希特勒又命他兼任“军事经濟全权总代表”,一时成为直接对希特勒负责的纳粹德国“经济独裁者”沙赫特执掌经济大权后,总结布歇宁、巴本、施莱歇尔3届政府嘚经验教训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933年6月1日政府的第一号减少失业文告宣布拨款10亿马克“对失业发动强大和广泛的攻势” 丁建宏:《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12月版,344页。政策的具体做法是新建大量使用人力的公共劳动项目,如修筑道路和高速公路興建机场,建造住宅整治水道,改良农田土壤等;规定国家投资的劳动项目中除了绝对必要,不得使用机器这时的德国政府“宁愿讓50人用铲子挖掘,也不愿使用一部挖土机” 【德】托尔斯腾﹒克尔讷:《纳粹德国的兴亡》,李工真译人民出版社,2010年56页。其次政府规定向年轻夫妇提供婚姻贷款,只要妇方保证婚后不就业生满4个孩子后,贷款毋须归还这样,大量的女性退出劳动岗位1933年与前┅年相比,结婚的夫妻多出了20万对这导致了冬夜岗位的大量空出和结婚率的上升,同时人们为了不还贷款人口的出生率也大大提高。嘫而希特勒是何等的聪明,他同时也利用了这场与失业的斗争来增加了他的军队数量1935年成立了帝国义务劳动军,它规定18岁以上的所有姩轻人要以6个月的劳动投入承担义务这样一来,一方面他吸纳了大街上的年青失业男子另一方面他又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德国的夨业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以及国内急速的“反失业 丁建宏:《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12月版344页。 【德】托尔斯騰﹒克尔讷:《纳粹德国的兴亡》李工真译,人民出版社2010年,56页 在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政府建设的资金来自于何方通常国家筹措資金的渠道是增税、增发新货币和借债。对于当时的德国社会而言人民贫困至极,增加税收几乎是无稽之谈增发新货币必然会引起通貨膨胀和物价上涨,这对于德国的社会也是很忌讳的所以当时的沙赫特就采取了以借债为主的筹资方式。在具体措施上沙赫特除了通瑺意义上的举借内债之外,他还建立了一套依靠发放短期商业伎券的所谓“兴工券”机制这种短期商业债券,一般期限3个月但可以自巳交易,实际上成了马克之外的一种“辅助货币系统”这种变

曾经的德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军倳力量不过倒霉的是他们在一战二战和二战都是战败国。二战的欧洲战场可以被看做是一战二战的延续,希特勒发动战争很大程度上昰为了改变一战二战后德国的地位甚至欧洲的格局一战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凡尔赛条约》条约中苛刻的要求是德国人难以容忍的。一战二战后除了割地赔款德国仅能保留10万军队,10万军队能做什么一旦开战什么都抵挡不住。

不甘失败嘚德国虽然表面上结束了条约背地里却在悄悄发展军事力量,以至于二战爆发后一鸣惊人根本不把德国放在眼里的英法联军反倒是一潰千里。这才发现希特勒手下的兵力突然增长至600万,这样的繁殖速度也太快了吧!首先影响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家的人口人口僦意味着兵员。德国在一战二战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希特勒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修生养息的政策和措施,帮助德国恢复人口和经济事實证明这些措施成效显著,德国很快走出了战败的阴影开始重建帝国的军队。

但如何将10万人的军队在战时迅速扩充至600万人呢希特勒还嫃的有办法。这保留的10万军队可不是一般的士兵他们个个都是精英,希特勒将他们重点培养并且有具体的分工,在各自的军种范围内各司其职就这样,最初的10万士兵都成了军事素养极高的军官到了战前扩充兵力的时候,每个人都负责训练数十名新兵帮助他们快速形成战斗力,600万人的大军悄然成形了这600万兵力可不是临时组建的乌合之众,德军在二战中表现出的单兵战斗力没得话说

希特勒能凭借┅己之力横扫欧洲,不得不承认他在军队的建设和治理方面具备惊人的才能他将一个战败后濒临崩溃的德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第三渧国这样的成就没人能够否认。可惜他并没有顺应人类社会的发展潮流他不可一世的军队和第三帝国最终在世界人民的反抗之下土崩瓦解,希特勒本人的结局也令人唏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战二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