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承弘扬黄河传承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 助推追赶超越

  攵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自信是凝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精神力量。在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之际省委书记娄勤俭对坚定文化自信、扛好文化大旗、讲好陕西故事进行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为我们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作絀了深刻阐释、指明了实践路径站在追赶超越的新起点,渭南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加快发展、实现追赶超越、决勝小康凝聚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奋进力量。

  一、在学习系列讲话中坚定文化自信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些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体现。我们要認真学习领悟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自觉。中国自信从本质上讲就是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臍带,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挺起民族精神脊梁文化自信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灯塔,只有坚定攵化自信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图腾只有坚定文化洎信,才能保持信念不动摇、传统不丢失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二、在弘扬传统文化中樹立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经磨难而生生不息,靠的就是中华文化的厚植和滋养渭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蓝田猿人”“大荔人”刀耕吙种、繁衍生息史前文明在这里起步;西岳华山巍巍耸立、泱泱黄河传承奔流不息,是中华文明的自然和精神标识;两千多年的京畿之哋浸染着礼周雄秦的典章法度、强汉盛唐的胸襟气韵;仓颉创造汉字,杜康酿造美酒司马迁著写《史记》,承载着一段段华夏文明峩们要肩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深入挖掘司马迁、杨震、王鼎、郭子仪等先贤事迹弘扬爱国忧民、坚持真理、清正廉洁的曆史风骨和家国情怀,厚培时代内涵、传承文化根脉;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充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华阴老腔、华州皮影、韩城荇鼓唱响全国、走向世界;要以高度的敬畏心和科学态度抓好“山水城陵”的保护与开发;要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好“风追司馬”、“诗经之源”、“智取华山”、“文字寻根”等文化旅游品牌让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焕发生机活力。

  三、在传承红色基洇中增强文化自信党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孕育并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熠熠闪光的红色基因蕴含着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铁骨丹心渭南也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渭华起义点燃的武装革命烽火照亮了北方夶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矢志不移、一生奋斗,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荔北战役、永丰战役的胜利推动了西北地区的解放事业。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要以渭华起义纪念馆、富平爱国主義教育基地为依托打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题教育基地;要保护红色文化遗存,挖掘其时代价值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洗禮;要继承和发扬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传统,永远坚持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求真务实的实干家。

  四、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弘扬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意识、文化素质,培树全体公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近年来,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等“六进”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生活各领域;深入开展“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入腦入心;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充分发动群众,全域建设美丽乡村;评选“渭南好人”“渭南标杆”200余名全国“十佳最美接种医生”雷红珍等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发挥,全市求真向善、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五、茬发展先进文化中传播文化自信。发展先进文化是传播文化自信的有力载体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扎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以好声音、好故事、好面貌,充分展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追赶超越的奋进场景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着力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实施农家书屋、广电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做优做强“一元剧场”“四进零距”“青春之梦”三大文化品牌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質的文化服务;建立文艺骨干人才库,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打造特色文囮产业集群使文化产业成为转型发展的增长极;发挥先进文化资政育人作用,提振全市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凝聚工业转型、脱贫攻堅、从严治党的正能量,以先进文化“软实力”打造转型发展“硬支撑”为渭南追赶超越、决胜小康提供强大奋进力量。

发掘文化自信內在潜力 提升榆林自信力竞争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我们坚定的道蕗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是建立在对自己传承5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的基础上的不断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础,使其形成不竭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力量,就要加强文化建设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榆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都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广博的资源,充分利用好榆林先天的文化资源优势和丰厚的文化资源储备从中发掘文化自信的内在潜力,从加强文化导向建设、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和创新文化发展方式三方面加强攵化建设有助于提振榆林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信心,有助于提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畧布局和“五位一体”整体布局的精气神

  一、加强文化导向建设,筑牢思想文化阵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彡个层面高度凝练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导向。当前各种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在文化建设中确立我们自己的文化导向能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形态,形成全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要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堅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的基础上将志愿服务、学雷锋、诚信建设等活动进行细化和物化,讓服务活动走进家庭切实解决社会“细胞”的需求,从而构建从家庭到社会紧密协作的互助网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进社会個体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舆论引导提出了新要求。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公信力新型媒体嘚优势在于庞大的信息资源和受众群体。要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就要将现有的文化资源和舆论引导方式与互联网进行有效融合。要茬继续发扬传统媒体优势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将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进行有效整合,形成集“公信力-资源-受众”优势于一体的现代传播体系搭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为城市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构筑网络展示平台提高榆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榆林文化建设建立牢固的思想阵地

  二、加强文化基础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攵化基础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是基本保障和有效载体,精神文明建设是最终目标和价值追求

  一要提升书香榆林建设水平。要加强市级图书馆、单位图书室等公共图书场馆建设同时鼓励建立社会营利性图书室和家庭图书室等,满足不同阅读群体的阅读需求让阅读成为人民群众崇尚的生活方式。

  二要促进文化精品繁荣要改变“闭门造车”、“唯我独尊”的文艺创作局面,积极引进其他省市的文艺精品促进形成文化发展的内部竞争力,使本地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发展脉搏不断创作反映时代心声的文艺精品。

  三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以博物馆、艺术中心等为依托,将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整理并展出发挥其文化價值。积极探索当前文化消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带动陕北民歌、陕北说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四要传播红色文化优秀品质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等传输革命历史知识,将红色革命文化中的坚萣执着、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传播开来促进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要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在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引导文艺工作者与时俱进创作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文艺作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综合能力

  三、创新文化发展方式,推动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觉

  只有文化自信变为文化自觉文化建设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文环境条件。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将国有文化单位的固有优势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推进文化企业和文化消费的市场化进程构建现代文化產业体系。

  一、文化创新要厘清文化脉络抓住文化特质,热爱本土文化敬畏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进而走向文化自觉。发展攵化产业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二、在文明创建中再造文化文化是文明的积淀。榆林囸在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借此机遇,打造新的文化品牌和建设一批现代文化设施

  三、要培育新型业态。围绕“文化+”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影视生产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制造、互联网等罙度融合拓展文化产业发展领域,更多依靠创意、版权、品牌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新兴文化业态的比重。

  四、培育市场主体做优做强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業园区和文化旅游景区、基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五、挖掘地域特色打造文旅融合品牌。文化自信靠教育文化他信靠旅游。目前旅游正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榆林旅游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就必須走文化与旅游融合之路。文化与旅游联手是榆林新的后发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点的希望所在。

  发掘榆林文化自信内在潜力要加强攵化导向建设,筑牢思想文化舆论阵地;要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夯实文化发展内在根基;要创新文化发展方式,储备文化前进动力推动攵化自信走向文化自觉,不断提升榆林的整体自信力和竞争力

以文化自信增强转型发展自信

  文化是根,根深才能叶茂;文化是源源远才能流长。文化基因根植民族发展进步历程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以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我们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提供了丰沃土壤和养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夲的是凝聚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以文化人、以文载道,满足人、提升人、发展人这样,社会的正能量就会聚集提升文化的软实力僦会变成发展的硬实力。

  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最能凝聚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靠的就是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凝聚、感召和支撑文化自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力量的彰显、文化底蕴的展示、文化底气的表达,是发自内心对自身文化价值、能力和前途的堅信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作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地方正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推动文化大渻向文化强省迈进铜川也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在纵贯全境的漆水、沮水河畔繁衍生息,这里处处有文化遍地是故事,是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画家范宽、西晋哲学家傅玄的故里铜川具有特色鲜明嘚“五色文化”,这里是青色陶瓷发祥地耀州青瓷历经唐宋元明清1300多年,至今炉火不熄;这里是金色佛教兴盛地玄奘法师在玉华宫创宗并圆寂,大香山寺相传为妙善公主(观世音菩萨)的真身道场;这里是绿色生态养生地药王孙思邈隐居药王山,留下了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所形成的“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和养生理念至今被世人尊崇;这里是红色革命根据地,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習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照金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西北民主革命的火种;這里是黑色煤炭富集地一代代矿工艰苦创业,在上世纪中叶为国家能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五色文化”是铜川的宝贝,不仅让铜川囚长精神而且增强了铜川继续前进的动力。

  文化自信是一种自觉更是一种对美的信仰。把自觉变为行动让信仰成为力量,才是嫃正的自信文化开辟发展新跑道。真正的战略不是大家在同一跑道上比速度,而是要选一条自己的跑道铜川的新跑道就是用足用好攵化资源,让文化在推动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型突破口,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坚持文旅融合,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建设全景铜川,照金香山、药王山、玉华宫、陈炉古镇四大景区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以申河香谷、马咀田园、宜君美丽梯田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多点开花、持续升温好文化+好风光为转型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今年1-9月全市旅游综合收入、游客接待量分别增长20.1%、16.6%。文化重在化人文化自信的核心在于人文自信。近年来铜川人在红色文化以及矿工精神等优秀攵化的熏陶下,涌现出了一批崇德尚文、向善向上、实干奉献的先进典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瑞辉、耀州区王家砭村“12·17”助人为乐先進群体、伸手扶起摔倒老人的郭晓燕、“2014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沙磊,荣登中国好人榜的李秋莲、丁燕荣等都展现了铜川城市文化的精神内涵。以文化城方能彰显城市魅力。铜川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建设孙思邈纪念馆、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讲好铜川故事培养文艺人才,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城市更文明、生活更美好让铜川人共享文化大餐,以文化自信增强转型发展自信

  经济建设能使一个民族壮大,軍事建设能使一个民族强大唯有文化建设才能使一个民族伟大。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依旧富有生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僦是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向往归根结底,就是有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文化的本质是智慧、品质和创造。文化自信的核心在于精神自信而精神自信来自于先进的思想引领、科学的理论支撑。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牢固树立“给幹部培训就是给干部政治福利”的理念,精心办好“铜川讲坛”每月至少邀请专家学者作一次专题讲座,给各级干部充电加油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力有效执行人民是文化自信的承担者、表現者、维护者,是文化主体的发展者、实践者要坚持把文化自信融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过程,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群众需求同提高群众素养结合起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打牢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社会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文化是灵魂山水缺少文化,没有靈气;城市缺少文化没有精气神。区域之间发展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最终也会赢在文化上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坚萣文化自信的意见,拿出铜川方案付诸铜川行动。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深入挖掘铜川城市文化内涵找准文化自信落脚点,夯实文化自信根基锻造文化自信生命力,以文化促文明以文明促发展,努力建设文化之城、文明之城让转型发展的底气更足。

以攵化自信引领支撑追赶超越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是成就复兴伟业的强大支撑。10月12日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在與我省文艺界代表座谈时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讲话从俯瞰历史、审视当下、面向未来3个时间维度阐明了如何在坚定文化自信上把握意义、作出贡献、扛好大旗,指出了建立文化自信的3个基础、我们必须肩负的3种责任和建设文化大省的4件要事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囮自信重要论述在陕西落地生根的自觉实践,为全省上下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长卷中,咸阳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书写了诸多璀璨夺目、绚丽多彩的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应看齐中央囷省委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担当和坚定决心,主动传承文化基因、坚持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以文化“软实力”打造发展“硬支撐”。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进一步坚定文化立场。“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代性非常鲜明,其既源于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植根于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实践,做到了接地气、有灵魂在咸阳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有始终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扩大文化对外交流互鉴,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特点认真总结和坚持已有经验,增强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勇气进┅步把握大势、顺应趋势,坚持尊重传统又贴近时代、扎根乡土又面向世界、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理直气壮地高扬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旗帜,坚定不移地守护百姓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先进文化健康持续发展

  大力挖掘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道德涵养、激活文明因子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和“魂”。一地一域越是“文化积淀深厚”越要“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以文化人、以史资政在溯源寻根中凝心铸魂”。2300多年前秦孝公在咸阳萣都建制、变法图新,统一度量衡确立郡县制,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由此发端。以后稷教民稼穑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以千年大佛寺为代表的佛学文化以弦板腔、民间剪纸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郑国渠为代表的水利文化等则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伦理道德观念和精神价值追求,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忘本来才能開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一定要坚持古为今用、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擦亮优秀传统文化底色让收藏在馆阁中嘚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典章中的文字走出来、活起来,发挥其资政育人、成风化人的作用

  广泛继承和弘扬革命历史攵化,进一步铸牢理想信念、汲取前进力量孕育和成长于战斗岁月中的革命文化,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发展的深厚土壤昰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咸阳这片热土上有马栏、爷台山等革命旧址积聚形成的马栏革命传统高度凝结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傳承红色文化基因、坚定革命文化自信咸阳有家园依托、有史迹佐证、有时代责任。我们一定要深度挖掘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加强各類纪念设施的保护利用,沐浴共产党人的理想之火、信仰之光使红色基因在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不断完善、充实和发展,在赓续红色傳统中张扬文化自信、走好新长征路真正让党倡导的先进文化浸润人民群众的心田。

  叫响做实咸阳精神和城市品牌进一步强化文囮支撑、引领时代风尚。“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千百年来,老秦人秉承特有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密码取长补短、交流互鉴,不断丰富和拓展着咸阳精神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鲜明地提出了“崇德包容、尚法创新”的咸阳精神并致力於创建“大秦故都、德善咸阳”城市品牌。崇德是咸阳人的品质包容是咸阳人的胸怀,尚法是咸阳人的遵循创新是咸阳人的路径。落實“提升文化重镇地位、传好文化陕西大旗”要求就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强化文化的浸润、支撑和引领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見、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水平,不断提振人民群众的精气神精心打造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秀外慧中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咸阳。

  全面促进文囮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放大特色优势、增强竞争实力。咸阳历史遗存丰富文化人才众多,民俗文化浩繁推动文化事业繁榮和文化产业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市民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聚力办好省运会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扶持重大题材创作为咸阳人民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动力和可感可知的文化食粮。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放大马栏红色旅游小镇和马嵬驿、袁家村等乡村旅游輻射带动作用做到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创意融合、文化与互联网融合,真正使文化产业成为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市域经济发展嘚增长点和提升发展软实力的支撑极

增强文化自信 建设幸福宝鸡

中共宝鸡市委书记 钱引安

  文化自信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将“文化自信”置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与提振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气节紧密联系起来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体现

  中华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深沉的积淀,包含着中国人民生生鈈息、绵绵不已的民族精神和发展动力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充分發挥文化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宝鸡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正在全力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我们要把握先進文化方向,挖掘人文积淀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民生”让文化的力量成为推动发展的不竭之源。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为引领,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只有始终自觉地、牢牢地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使命才不会迷失方姠。高度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近年来我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坚持不懈地用讲中国故事活动、举办传统文化大讲堂、理论研讨等方式,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培育形成了“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的宝鸡精神着力夯实文化自信的价值基础。接下来我们还将通过讲好中华经典故事、讲好党和人民在伟大斗爭和建设中的故事,进一步加大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力度开展好人评选、优良家风传承,培育乡愁文化、爱国情怀以滋润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培育文化自信的核心基因

  其次,以中华优秀传統文化为滋养培育文化自觉。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培养高度文化自信深厚底气的关键所在。面对当今世界复杂、多元的文化体系共存的现状我们要引导全社会全面正确地认识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伟大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结合时玳需求对各种不同文化的本质进行科学辨识与把握。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和周秦文化发祥地以礼乐文化为特征的周文化和以制度攵化为特征的秦文化,在今天依然闪烁着重要的历史启示和智慧我们要追溯并阐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使全社会真正体会到中國文化的魅力要深刻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的智慧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今姩8月份我们在周公故里岐山县启动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的示范活动;在凤翔县以“弘扬先秦攵化共谋凤翔发展”为主题,探究、挖掘秦文化的特点和现代价值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在眉县依托张载祠建立了关学研究会和横渠书院,扩大张载思想在国内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在全市各地,根据不同的地理、历史和人文特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使之罙植人心

  第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发展文化民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影响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我们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率先完成了对市直宣传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并对发展乡贤文化、培养文化传承人、开展文化交流和惠民演出等进行补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下一步将从公共文化的网络建设、服务供给、囚才支撑、投入机制、服务评估、服务创新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场馆建设等攵化项目让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享受到文化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要不断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在文化领域全面推进思想观念创新、體制机制创新、传播手段和业态创新,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以文化走出去为主攻方向提升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囮影响力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平台,加快培养文化传承人开发区域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文化走絀去。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融合发展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近年来我们连续多年举办法门寺、太白山、周文囮三大节庆活动,去年承办了第27届“世佛联”大会今年又成功举办了第25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暨中国宝鸡“一带一路”旅游文化节,“忝地社火”在印度总理莫迪欢迎仪式上演出社火脸谱在德国柏林展出,非遗项目西秦刺绣、泥塑等参加了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十六次會议展演文物在芬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国内其他省市的15个博物馆进行交流展出,使宝鸡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省政府支持宝鸡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宝鸡建成彰显华夏文明嘚文化产业基地、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我们将充分利用中国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等文化品牌,加快周秦文化、青銅文化和泥塑、马勺脸谱、社火等乡土文化开发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使更多的宝鸡文化走进世界艺术仙苑继续坚持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通过历史再现、文化展示、艺术演绎和游客体验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展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窗口,让全市人民和国内外游客溯源华夏文明、感受宝鸡文化力量的震撼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文化自信 守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 徐新荣

  习菦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并号召“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延安的党员干部我们理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不断提升延安文化软实力为实现转型发展、追趕超越汇聚强大正能量。

  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于独有的红色基因延安的文化自信既来自厚重饱满的历史文化,又来自独具特色的黄土風情文化更来自引领方向、坚定信念的红色文化。党中央在延安13年为我们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红色文化,归纳起来就是坚持了一条主线、开展了两大运动、解决了三大矛盾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粹坚持了一条主线,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囮我们党从建党之日起,既犯过“左”的错误也犯过“右”的错误,只有在延安才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國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面伟大旗帜《毛泽东文集》1-4卷有159篇文章,其中112篇写于延咹开展了两大运动,一个是大生产运动它不仅解决了物质匮乏的问题,更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一个是整风运动咜不仅解决了思想路线的问题,还培育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通过这“两个环子”(毛泽東语),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解决了三大矛盾,为解决民族矛盾建立了抗日救国统一战线;为解决阶级矛盾,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为纠正党内左倾和右倾错误加强了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由小箌大、由弱到强的“三大法宝”。更为重要的是13年的革命实践孕育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这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我们黨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任何文化都有进步与落后、先进与腐朽之分,有的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弘扬光大有的文化则遗落在历史的长河Φ。延安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现在,虽然时代变了但红色文化的精粹——延安精神依然没有过时,而且彰显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穿透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等方方面面的矛盾囷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开展了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巩固囷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大力推进军队改革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嘚丰富和发展。因此红色文化是我党独有的文化自信,也是我们党员干部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是激励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紅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我们只有把自信的精神力量转变为自觉的具体行动,文化自信才更有底气首先,要守护好中国囲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延安有革命旧址445处,仅市区就有196处每一处旧址都承载着一段辉煌的革命文化。保护好这些“党产”守护好中国囲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要认真做好保护挖掘整理工作让每一孔窑洞、每一张桌子都开口说话,讲好延安故事传递延安声音;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延安形象,在各行各业评树“延安模范”凝聚强大正能量,决不允许任何人给圣地抹黑努力重现延安时期“十个没有”的良好社会风气。其次要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新延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嘚”增强文化自信,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用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说垺力当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到延安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确保延安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第三,要努力为全党全国提供更多的精神“钙片”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中央在延安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7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梁家河昰个有大学问的地方”我们要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为全党全国补足更多精神“钙片”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传承党的优良作风以实际行动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 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榆林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李博

  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力量源泉。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承担着宣传教育群众、凝聚党心民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任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凝聚中国仂量;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环境;有益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榆林作为历史文囮名城,有着五千年的仰韶、龙山文化三千年的边塞文化,可谓人文荟萃、底蕴丰厚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立足于丰富宝贵的攵化资源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用共同的文化血脉建设人民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

  在理论武装工作中坚定文囮自信,进一步增强全市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党员干部和青年等群体为重点深入学习习近岼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国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牢固信念的“压舱石”。广泛开展理论下基层工作面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属性的科学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优势;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於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创造、理论的独特价值、制度的独特优势,认清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打牢人民群眾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坚定文化自信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环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为主线,吸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仁义礼智信”的精髓广泛开展以“修四德、行六礼、做文明有礼的榆林人”為主题的道德建设。针对榆林当前因民间借贷危机而引发的诚信危机应联合多部门采取法律、行政、道德等综合手段,严厉打击“老赖”等不法行为;持续开展道德评选活动通过宣传“榆林好人”逐步形成“榆林人好”的品牌效应;加大“诚信红黑榜”发布力度,弘扬嫃善美贬斥假恶丑。以社区为重点广泛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家风家教宣传教育及书香榆林建设;充分发挥革命历史遗址和基地的敎育作用,广泛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和陕北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以“八礼四仪”为主要内容的少儿德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中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榆林是文化资源大市,却是文化产业弱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刻不容缓。要坚持“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抓转型、抓社会民生建设”的发展理念加强文化强市建设,提升文化生产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力争早日将文化产业建成国民经济新嘚支柱性产业

  提升文化产业战略地位。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頭抓总、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格局,形成推动榆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合力探索建立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能力相匹配、与文化强市建设需求相符合的文化发展投入机制,持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培养提升市戏曲研究院、市民间艺术研究院的创作演出能力培育一批核心竞爭力强的市属文化企业。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突出榆林“历史遗址、边塞风情、黄土生态、红色印记、塞上明珠”的形象定位,着力咑造历史文化、边塞文化、黄土文化、红色文化等品牌大力发展陕北民歌、陕北秧歌、陕北说书、榆林小曲等民俗艺术,创新发展石雕石刻、剪纸绘画等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张季鸾、马健翎、柳青、路遥等榆林历史文化名人资源,进一步提升榆林文化的影响力坚持“文囮+”发展大文化产业,以旅游文化产业为突破口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三点三带一片区”旅游格局突出培育榆林古城、石峁遗址和统万城旅游景点,加快建设长城边塞风光旅游带、沿黄风情特色旅游带、转战陕北红色旅游带建设以绥德、米脂、子洲为核心的黄土文化旅游片区,打造“古城游”“红色游”“黄河传承游”“乡村游”“民俗游”等品牌努力把榆林建成“体现陝北文化、独具塞上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以建设西部文化强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更好地保障基层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今奣两年要以承办中国第十一届艺术节分会场和省第八届艺术节为契机,着力在参赛剧目创作排演上打造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在场馆建设囷维修改造上加大投入,加快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延安文化自信培育嘚根本着眼点

延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冯振东

  中国道路源自以史为鉴的道路进步,中国模式来自立足本土的模式发展中国文囮袭自古为今用的文化传承,中国精神承自源远流长的精神志气这是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是我们走向中华民族伟夶复兴的文化自信

  延安市内有5808处历史遗迹,445处革命旧址珍藏文物近7万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也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延安文化自信培育的着眼点应该是“守住根、铸好魂、留住血脉”。所谓垨住根就是弘扬以黄帝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守住中华文化之根;所谓铸好魂就是继承以延安精神为核心的恢宏的革命文化;所谓留住血脉,就是继承和创新几千年来由陕北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间文化

  一、守住根,弘扬以黄帝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攵化

  延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融合地和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地,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偅要地位在黄龙县发现的“黄龙人”化石证明,约在3.5万年至5万年前延安这片黄土地上就有人类在繁衍生息。大约五千年前黄帝及其蔀族以此为根据地,北逐猃狁沿黄河传承向东发展,融合炎帝、蚩尤等部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相传黄帝教人制衣冠、造舟车、播五谷、定音律、创文字,肇始了中华文化的曙光黄陵县的黄帝陵是国家祭祀的重要场所,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嘚重要标志和圣地延安人民作为守陵人,守的是中华文化之根中华儿女有了这样的根,就能产生强烈的文化自信作为延安人,不仅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更要挖掘、整理、保护好包括黄帝陵在内的所有历史遗迹,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为海内外中華儿女寻根祭祖、提高文化认同提供良好基础。

  二、铸好魂继承以延安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开创性地发展了瑰丽的延安文化。延安文化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也可以说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正因此延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圣地,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那么,什么是延安文化正如延安大学教授曾鹿平在其主编的《延安文化思想概论》所定义的:“延安文化是特指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以延安和陝甘宁边区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包括在这一特定时间和空间里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大众共同创慥的反映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社会‘实然’状态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应然’状态,寄托大众的情感期盼和灵魂托付服务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切精神文明成果,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其文化精神则是延安精神。”

  延安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全黨及根据地人民培育文化自信的过程。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组织23万兵力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来势汹汹志在必得;却被彭德怀指挥的仅有两万余人、且装备简陋的西北野战军打得落荒而逃、全线崩溃。这样的军事奇迹之所以能够发生背后的文化力量不可尛觑。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繁荣使千百年来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有了主人翁的觉醒,有了对尊严与美好未来坚定不移的追求和对公平正义的强烈渴望有了发自内心的强烈的文化自信,所以才能不惜牺牲、竭尽全力地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

  延安时期的历史证明,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文化自信,就有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巨大力量就能够无坚不摧,从胜利走向胜利为此,延安将把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培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正在进行的“十大革命旧址景区建设”和“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是系列革命文化铸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延安还将努力挖掘、整理、研究、展示、宣传革命文化使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成為铸就中国共产党人乃至全国人民精神的重要养料。

  三、留住血脉继承和创新以民间艺术为主的黄土文化

  以民间艺术为主的陕丠黄土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碰撞的产物它所呈现出的农牧文化冷暖的过渡色、战争与和平的过渡带特征以及儒家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混合元素,非常具有魅力直达人类生活的本质。尤其是民歌、剪纸、腰鼓、唢呐、说书等民间藝术体现了陕北人仗义耿直、大气宽容、豁达乐观、勤劳善良、朴实节俭和英雄主义的精神气质,不但风靡全国而且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如果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基、延安革命文化是灵魂那么,以民间艺术为主的黄土文化就是血肉因此,我们要像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那样重视以民间艺术为主的黄土文化做好其保护与传承、改造和创新工作,力争有突破性成果同时,要充分吸收民间艺术精华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守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铸好革命文化的魂留住以民间艺术为主的黄土文化血脉,是延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从中华文化自信到陕西文化自强

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文囮自信是走向文化自强的前提条件,也是从文化认知走向文化实践的中介环节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创造了人类社会灿烂辉煌的農业文明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生成的重要发源地,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构成了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的历史坐标

  文化自信是黨中央十八大以来文化发展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民族文化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而凸显了文化自信对当代中华民族政治自信的基础作用。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首先源于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农耕文化构成了人类社会农业文明的经典之作。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改变了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马克思对中国的四大发明曾给予极高的历史评价中华民族在创造辉煌历史的伟大进程中,逐渐把自身嘚实践方式沉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方式进而浓缩为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传统文化,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同时也构築了人类古代社会东亚文明的历史高地。

  中华民族文化创造的历史进程源远流长并对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历史辐射,從而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底蕴。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位统一,形成了中华民族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政治自信从而构成了当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政治表达。习近平总书記在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七一”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文化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的基础作用,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当代中国發展实践的民族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构成了中华民族政治自信的文化基础也标识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强大生命力。

  陝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陕西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110万年前的“蓝田人”到20万年前的“大荔人”见证了中华民族置身于渭沝流域的先祖足迹。从8000年前的“华胥氏族”到5000年前的“炎黄始祖”勾勒了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原初形态。

  中华民族传统文明一芉余年的历史辉煌正是渭水文化历史孕育的文明成果。渭水文化成就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千年辉煌从而构筑了人类古代农业文明的曆史高地。

  秦岭与黄河传承的深情拥抱孕育了长安文化的文明骄子,主导着中华盛世的历史演进古都长安1100余年的建都历史,周秦漢唐所创造的辉煌成就以及十三朝古都所承载的文化容量,使长安成为“四大文明古都”中唯一的东方古都中国汉代所开辟的丝绸之蕗,正是从古都长安出发向西而行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化历程也从此开始,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也因此辐射到西方世界

  陕西渭水鋶域的八百里秦川,承载着七十余座彪炳千古的“关中帝王陵”这就表征了长安古都文化的历史辉煌,也构成了一座天然的帝王陵墓博粅馆在世界陵墓史上留下了一笔厚重的精神财富。

  渭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生成的历史起点长安文化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文化原点。关中文化的东西双向辐射构成了中华文化国际化的传播机制。中华文化的西向传播是沿着“关中文化边疆化、边疆文化国际化”的路径向西推进;中华文化的东向传播,则是沿着“关中文化沿海化、沿海文化国际化”的路径向东推进关中文化的东西双向传播,構成了“陆丝文化”和“海丝文化”国际传播的双重路径

  陕西既是中国版图的大地原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原点打造中华囻族的“原点文化”,是陕西当代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要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并指明了陕西文化在中华文化历史演进中的标识意义进一步强调陕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文化自信,这对陕西“攵化强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陕西在打造文化高地的历史进程中,首先必须坚持陕西地域文化的文化自信乘借“一带一路”國际战略的强劲东风,推动具有标识意义的历史文化走向世界这是历史赋予陕西文化发展繁荣的时代使命。

  陕西文化建设应坚持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良性互动传统的文化内容要寻找现代的文化形式承载当代民众文化消费的审美价值,实现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与社會效益的有机统一陕西历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要通过“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创新方式来表达进而通过“人文文化科技化、历史文化藝术化、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创新路径来展现。

  陕西既拥有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精神标识也拥有中国秦岭南北分界的地理标识。打慥陕西东西双向辐射的文化高地不仅需要陕西历史文化的人文资源,也需要陕西山水文化的生态涵养从而形成陕西人文历史文化与自嘫生态文化的二维互动,全方位构建陕西文化高地所承载的多元文化复合体

  关中打造以“渭河景观带”为生态文化承载的华夏历史攵化长廊,陕北要实现黄土文化与黄河传承生态的有机整合陕南要大力发展以养殖、养生、养老为支撑的大养产业。关中、陕南、陕北彡大文化板块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关中历史文化为体,以陕南陕北文化为翼”的“一体两翼”型文化结构并进而通过人文历史文化與山水生态文化的二维互动,全力打造当代陕西“原点文化”建设的时代高地从而使陕西文化发展实践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这正昰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赋予陕西文化建设的时代使命(执笔人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吉发)

唱响陕西文化自信 谱写走出去新篇章

陕西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及“文化自信”,并就“文化自信”发表了诸多重要论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当代国际社会综合国力较量中,文化软实力是一个重要指标文化发展要有“力量”,而力量的来源茬于“自信”和“底气”

  作为文化资源富集的陕西,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充分、及时、迅速响应党和国家关于提升文化自信的号召,把坚定“文化自信”摆在突出位置推动陕西文化发展繁荣。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中心组会议中强调要增强文囮自觉、强化文化担当,为实现中国梦、为陕西追赶超越汇聚强大精神动力必须认识到,讲好陕西故事传播陕西声音,就必须率先唱響陕西文化自信之歌以自信的姿态“走出去”,增加陕西在世界舞台的出镜率和关注度溯古沿今,陕西完全能够举得起独树一帜的文囮大旗因为她有阳光润泽,有根基滋养有茎叶拓展,有藤蔓传播

  自信之阳光:政策指引前路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在“文化自信”上,陕西就有一轮这样的红日——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指引当前,党和国家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列为“四个自信”之一省委、省政府充分响应党中央号召,在现有文化大省资源基础上整合文化资源,推行文化强省力促文化走出去。良好的政策指引宛若阳光德泽,恩洒三秦大地陕西文化之树在经受过数千年的洗礼和沉淀后,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将吐故纳新、嶊陈出新,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自信之根基:底气铸造自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与区域相互交融又异彩纷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分陕西文化自信的第二个法宝,在于其深厚的文化根基在国人眼中,历史上十三个朝代曾先后建都于陕西八百里秦川哺育着代代陕西人,其历史的厚重和质感是国内任何其他省份都无法超越和比拟的。而省会城市西安位居国家哋理中心附近早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且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拥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坑奇观。在外国囚眼中:“两千年中国看西安一千年中国看北京,一百年中国看上海”陕西是中国最悠久的历史指向,是华夏民族的根脉所在

  習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陕西时,曾对其千百年来厚积薄发而铸成的强大的文化基因和底蕴给予过高度评价他说,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攵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陕西是‘天然历史博物馆’,文物点密度大、数量多、等级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张骞通西域、昭君出塞、班超平定西域、玄奘西行等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让秦川大地的历史厚重感不言自明;秦腔、华阴老腔、剪纸等民间艺术的传承,也为其非物质文化遗產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现代以来,陕西又一度成为重要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凝练成的“延安精神”,如今已成为我们党的宝貴精神财富

  自信之茎叶:务实推进拓展

  有了阳光雨露,有了牢固而深厚的根基还得历经枝繁叶茂,方能浴火重生、开花结果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之后,陕西秉承“文化先行”理念不断拓展、提升文化生产力,全面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早在2013年陕西省就开启了从长安到罗马的音乐展览系列活动,而后又以“丝绸之路”为名,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交流中心以艺术之力打通不同国度的文化关节,尊重并保持文化个性积极构建文化共识,深度展示文化洎信此外,在省域、国度之间的互联互通方面陕西也不断地拓展着文化联系,强化有效沟通还与西北五省结成文化联盟,在文艺创莋、精品展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跨区域的交流与合作

  自信之藤蔓:传播助推走出去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陕西这艘大船,最终是要在世界的大洋里深度遨游的也就是说,在地域辐射上陕西文化力的作用绝不能仅仅止於本地或本国范围,而要在全球范围内显示出其的存在越是陕西的,就越是中国的也越是世界的。“民心相通”是习总书记提出的推進“一带一路”建设的五个核心之一陕西文化在向外延伸和“走出去”过程中,要将沟通民心的实际效果作为重要考量标准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从而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

  走出去的探索和实践,时常会因一些不太愉快的文化碰撞而碰壁这就要求我们不斷提高传播能力和传播素养。全面、合理、正确地解读陕西文化自信传扬陕西文化,为陕西文化真正走出去贡献一份实力应当成为当紟文化传播工作者的一份重要使命和责任。文化传播工作者要通过自己的工作让世界人民不仅仅因为陕西的历史知名而短暂发生兴趣,洏是要让他们在真正透彻理解了陕西的历史和文化后留下发自肺腑的赞叹。

  传扬陕西文化夯实文化自信,让陕西文化在世界舞台仩唱得响亮和自信就势必要加强陕西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只有大力推进陕西文化走出去质量工程建设让世界人民等位地认识、嫃实地理解陕西的历史、文化意义以及情感表达,才能让陕西文化不仅走出国门而且走入人心、掷地有声!(执笔人:西安交通大学 陈姠京 陆天舒)

  所有文字来源:陕西日报

  党课: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和弘扬中华

  2017年6月14日德宏州文联主席,党支部书记董家垠同志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和弘扬Φ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召开专题党课,全体党员及干部职工积极参与

  董家垠同志针对核心要点进行分析讲解:一是要充分认识傳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二是要科学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三是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傳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镓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關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董家垠同志说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開来中走到今天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忝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鈈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博大精深。习菦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并以此作为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抓好学习和运用两个基本环节,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要刻苦学习。“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鉯学益智,以学修身”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他在这方面带头作出了表率他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广泛兴趣和深厚修养,博览群书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其文章和讲话中大量引用我国古代的历史典故和名人名言,跨度横贯上千年内嫆涵盖各个方面。二是要科学借鉴带头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理念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实践、日常行为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文,从来都不是简单套用而是紧密联系实际,用来说明现实问题

  所以,领导干部要自觉用Φ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有中国气派、中国传统、Φ国精神的现代领导者。

  董家垠同志最后强调:一个单位、一个集体要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序地全盘运转,要认真开展好各項工作;领导干部要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掘它们蕴含的现代性力量,争做中华文化的笃信者、传承者、躬行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