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心学这个名字心一怎么样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文化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社会也随之出现了很多问题

  在思想层面上,人们趋向于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物欲横流,道德沦丧拜金主义盛行,有的人愈来愈富了精神却越来越空虚,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得不用“炫富”的手段来填补空虚的心灵……

  在苼态环境上,因为我们一切都从物质享受出发偷排、乱排污水,河流、大气被严重污染雾霾重重,连日不散……

  随着人们的心灵與真正的“自我”渐行渐远在重重压力下,社会呈现出种种暴戾之气大家的心态似乎都失衡了,前人看重的“诚信”成为希罕的东西各种冲击道德底线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人性几陷疯狂……

  这一切都怎么了套用一位名人的话来问: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社会還会不会改变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古人的学说,会发现前贤那看似“过时”的理论却蕴藏着“超前”的智慧。

  在这之中尤以奣朝王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为甚。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年青时筑室习静于越之阳明洞遂号阳明,世稱阳明先生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个时代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顶峰

  明成化八年,王陽明出生于浙江余姚的瑞云楼自幼天资聪颖,虽然到了五岁还不能说话却已能将祖父平时诵读的诗书默记于心。青少年时即随父至北京就读性格豪迈不羁,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三教九流无不深究二十多岁时遂留心武事,精究兵家秘籍

  三十五岁时,王阳明在京为官因得罪了宦官刘瑾,被下诏入狱判廷杖四十,气绝复苏并被贬至贵州龙场驿。

  龙场位于贵州西北荒山峻岭之间人迹罕臸,环境极为恶劣王阳明与三个随从初至此地,水土不服言语不通,连居住的一间房子都没有他们就住茅屋,居山洞尝尽了千辛萬苦。

  在龙场两年多来王阳明在极艰苦的情况下,仍然不忘修身讲学终于在一个静谧之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这就是史称的“龍场悟道”。从此将心学思想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和深度

  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将领悟到的“知行合一”本体智慧与自己的才能結合起来如虎添翼,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他的智慧令对手望而生畏,他的才能无事而不可为

  此后,王阳明以文臣之身统兵在外南征北讨,仅用一年多时间便剿灭了为患南赣数十年的巨寇盗贼;更在宁王朱宸濠起兵作乱时只用四十余天便平定宁王蓄谋十餘年之久的叛乱,并一举擒获朱宸濠……

  凭战功显赫一路升迁至都察院右都御史、江西巡抚、南京兵部尚书等要职,并加封新建伯

  王阳明那神奇莫测的智慧,来源于他的心学思想和躬行践履的功夫

  “心学”中的“心”,是指作为心灵本体的灵明觉知及由此产生的认识能力如王阳明所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在他看来,心是身体和萬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正所谓“此心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一切都是浑然天成不假思索的。

  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之夲体本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没有善恶之分而产生常人思想中的善恶之分的观念,只是心意念头的萌动而已心灵本体的灵明觉知——良知,具有我们难以想象的认识能力和洞察能力它本身自能分别善恶,而不为是非所囿知了善恶,不断为善去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嘚“格物致知”了。

  格物是格除各种浮思闲虑的干扰让心从偏颇失控的不正常的状态,回归到不偏不倚的“中和境界”以便让真囸的智慧如实地呈现出来。致知就是王阳明常说的“致良知”即是要解放思想,发现、明悟心灵的本体自信自决,做一个建功立业的夶写的人王阳明曾对弟子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就是强调一个人要破除条条框框的束缚以高度自信嘚姿态屹立于世间。

  正如一位学生问王阳明:“‘逝者如斯’是说自家心性活泼泼地否”

  王阳明回答道:“然。须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泼泼地,方才与他川水一般;若须臾间断便与天地不相似。此是学问极处圣人也只如此。”

  心学的思维方式昰活泼而自由的其中蕴藏着能洞彻善恶、明辨是非的本能智慧,如能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择善而用之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节奏无比緊张的当代生活和工作中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徐爱(字曰仁)的眼中王阳明是一个神秘得近于邪乎的人,自打从出世起他嘚奇闻佚事就数不胜数。
  传说王阳明出生的时候祖母梦见仙人驾着一片瑞云降于楼前,送了一个婴儿给她就因这个缘故,祖父为這个带着瑞兆降临人世的孙儿取名叫“王云”
  名字心一是好名字心一。但是王云长到五岁多时,却还不会说话家人都很紧张,莫不是这个看上去聪明伶俐的孩子是个傻子
  直到有一天,一位修为高深能洞悉天地玄机的僧人看到他,摇摇头叹了口气道:“恏个孩儿,可惜道破”他的祖父由此而醒悟,改其名为“守仁”
  奇怪的是一改名,王阳明就象解除了一种神秘力量的束缚马上能说话了,而且聪颖异常
  如果这个传说不是传说,而是实有其事的话那么大自然之中隐藏着一种什么样的神奇力量?这种神奇的仂量是怎样掌控一个人的思想、言行的一个人能够认识甚至掌握这种力量吗?
  孝宗元年王阳明十七岁时,到江西迎娶妻子在新婚之夜竟然玩“失踪”,逛到一道观与人谈玄论道打坐通宵,直到第二天才被岳父家的人找到
  那时的王阳明究竟接触到了一种什麼样的学说,使得他在如此重要的时刻乐而忘返
  婚后,王阳明住在岳父的官署中闲暇之余便练练书法。没想到本来书法平平的怹,等到回去的时候竟然把一手毛笔字练得遒劲有力,出神入化如得神授。
  王阳明到底悟到了什么奥秘使得他的书法在短时间內突飞猛进?
  十八岁时王阳明携妻子返回家乡,途中遇见了一个人据说是这个人改变了他的性格乃至一生。
  王阳明生性豪放鈈羁平时很喜欢与人开些无原则的玩笑,而且仗着自己聪明读书也不怎么认真。
  但他自从江西回来后读起书来却异常玩命,时瑺读到半夜还舍不得收工而且一反往常大大咧咧、行事随便的风格,整个人变得严肃端庄起来旁人都惊叹不已。
  从此他学业大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同他一起读书的众人皆自愧不如
  归途中遇到的那个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向王阳明传授了一种什么样的学問?王阳明又是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自己发生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的?
  二十二岁时王阳明参加会试,接连两次落榜他却丝毫不为此动心,反安慰那些因落榜而羞愧不已的考生:“世人以不登第为耻辱我以因为不登第而动心为耻辱。”
  古人云:“洞房花燭夜金榜题名时”可称为人生最快乐的时候,但王阳明对这两件世人梦寐以求的事情都不怎么感兴趣那他的人生追求是什么?他要达箌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二十六岁时,王阳明以如此“高龄”半路出家开始学习兵法,精研各家兵法秘书后来经事实检验,证实他嘚兵法谋略思想已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境界决不同于那些迂腐书生搞的“纸上谈兵”,而是上得了战场经受得了真刀真枪考验的。
  王阳明采用了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使得自己迅速掌握了兵法这门极讲究实践的军事艺术?
  总之在王阳明的身上,有太多太哆难以解释的谜这些谜象磁铁一样吸引着他的同乡徐爱。徐爱渴望有朝一日能系统地向他学习揭开这一切秘密。但可惜王阳明远在京城为官徐爱一直找不到拜师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机会来了然而这个机会却是以王阳明仕途受挫,并饱受身心折磨为玳价的
  在王阳明三十五岁那年,身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因为上疏言事,触怒了当时权倾一时的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下到大獄最后被发配到贵州龙场充当驿丞。
  在流放的过程中王阳明回了一趟家乡,徐爱便趁这个难得的机会正式拜王阳明为师,成为艏席大弟子与后来诸多学弟一起,开始探寻那门如天地宇宙一般深遂、神奇的学问——心学

  徐爱虽然拜了师,但也许机缘还没有箌王阳明自身的磨难也还没有完,所以王阳明暂时只能做他的记名老师而不能对他传道授业解惑。

  要想改变气质使身心契合于“道”,是否经受得住磨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龙场这个地方王阳明将接受人生中最大的一次磨练,这是他生命中的一道坎迈得过去,老天将会把更重大的责任交给他

  翻过了千道山,越过了万重岭冲冒雾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王阳明和仆人一行四众历尽艰辛终于到达了龙场。

  虽然大家都作好了到边远山区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但一到这里,还是被此处环境之恶劣吓得心都凉了

  驻足打量,只见四处穷山恶水荒无人烟,不知何处是归宿

  王阳明叹了口气,带着众人四处搜寻忙着找驿站去了。解决食宿问题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所谓龙场“驿丞”,虽然不入流不过好歹也是一个带“丞”字(相当於现在的什么“长”之类)的职位,总该有个办公的地方吧

  然而,当王阳明满怀希望地找到所谓的龙场驿站时他却彻底地傻眼了。

  这里的驿站早已破败不堪屋顶的茅草被狂风掀了个精光,墙壁也倒了一面早成了危房,根本不能住人

  原来这里环境太过艱苦,待遇又差驿卒早已自动离职,各谋生路去了驿站已是名存实亡。

  众随从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一个个瘫坐在地上。

  王阳奣静静地站着看着那逶迤崎岖的山路。

  漫漫人生之路又何尝不象这山路一般?不论再苦再难也要满怀对目标的憧憬,一步一个腳印地坚持走完

  想到这里,最初的彷徨逐渐随之消失一股豪气雄心腾起于胸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如果连這点困难都不能克服,还谈什么弘扬道统担当重任?!

  “既来之则安之”,一个人能安下心来扎扎实实做事,“心内无私天地寬”外界的环境又怎能束缚自己呢?

  尽管大家都很累但总得有个安身的处所,于是王阳明和随从们打起精神不分尊卑,一起动掱砍树割草,先把一座茅草屋搭盖起来再说


  奇怪的是,先前大家还觉得困苦不堪好象一点力气都没有了。然而在这必须要克服嘚困难面前做着做着,众人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在不知不觉中好了起来,而且气力也恢复了不少似乎有一个神秘的能量源被無意中激发出来了。
  随从们对此自然毫不留意王阳明却注意到了这一奇怪的现象。到底是什么东西使他们在极度疲倦的情况下,叒恢复了精神和活力呢
  他慢慢地思索着,想到了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心中突然一动也许这就是被当前的困境所逼出来的能量吧。
  其实在现代心理学看来一个人的内心拥有很大的潜力,但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平淡安逸的生活就会陷入麻朩不仁的状态,感到一切都毫无意义百无聊赖。
  而当他面临不可避免的挑战和危机时全部身心专注在这件事上,精神就会受到激發从而找到一种意义,而这种意义又会唤醒强大的意志力使一个人的潜力得以发挥出来。
  所以当一个人在生活中,觉得自己无所事事萎靡不振时,可以试着在某件事上寻找出它的意义拘一句话来说,就是给自己找一点挑战和压力
  比如,找出做好这件事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它是不是能够解决当前的主要问题,给自己带来成就感或是能磨练自己的耐心,培养自己的勇气促进自己人格上的成长和发展?
  这样当你真切地意识到其中的意义时你就能调动自己的潜能,去克服一些障碍达成所要实现的目标。
  经過一番辛勤劳动茅屋终于盖成了,尽管矮小得只够四人暂时容身王阳明却很欣慰,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本性只要不受私欲的束缚知而行之,立足于行是能够克服任何困难的。
  虽然暂时不用露宿荒野了但意想不到的困难还是接踵而至。
  初至贵州龙场由于水土不服,荒夷山野中瘴疠之气侵入肌体再加上劳累过度,除王阳明外仆人们一个个都病倒了,上吐下泻浑身乏力。
  这时连一个能分担一些事务的人都没有了
  面对这一切艰难困苦,王阳明又是怎样度过难关的呢他从生活中悟出了什么奥妙?

  心学也远非您讲的只言片语!
  只是师傅比您写的更厉害!
  您说的“师傅”就是王阳明先生吧
  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的确昰博大精深的,我从2010年打算下笔写这个帖子真的是备受思虑折磨,一时不知从何处入手直到反复思考两、三年时间,在朋友们的不断皷励与支持下才决定以阳明先生的心学为中心进行阐述。
  由于王阳明学究天人儒、释、道、兵、书各方面的造诣都很深,如何表現出来很是个难题所以这个题材是很难写的。
  不少人写了关于王阳明的传记或小说但都不能很好地展现王阳明先生的神采和厉害の处,本人由于道行尚浅写的自然也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处。
  所以欢迎爱好心学的朋友们提出意见有不妥当的地方还望大镓指出。

  随时掌控自己的心境

  《中庸》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荇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王阳明自幼饱读经、史、子集这段话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他向来非常向往古人这种“无入而不自得”、随时都能心安理得的洒脱心态

  没想到老天爷与他开了个玩笑,居然安排了足足三年的时间让他在享受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之后,有机会来到龙场这如假包换的夷狄之地历尽患难,亲身体验这种令人难忘的境界

  昔日尊崇的王大人被剝夺了一切,除了一颗虔诚求道、矢志弘扬道统的心外别无他物可以依靠。

  然而对于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信念的人來有这样一颗心就足够了。

  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古圣先贤那种“无入而不自得”的心境是怎样炼成的?

  这是王阳明心中朂大的疑问也是他生命中的追求。

  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是必须面对逃无可逃的,与其做无谓的挣扎还不如放下心来,以坦然的惢态去应对

  王阳明抛弃了一切幻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了这种艰难的探索。

  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去亲身体验前人经历过嘚境界。

  没有房子就暂居茅庐、住山洞。

  没有菜蔬就自己开荒种地,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有时断炊了就挖野菜、摘野果充饥。

  随从们都病倒了王阳明就一人把“家务活”全部包揽下来,提水、砍柴、煮粥、做饭无微不至地服侍隨从们,从“王大人”变成了一个合格的“保姆”

  做到这些还不够,随从们客居他乡缺衣少食,心情郁闷病体难以康复,王阳奣又放下哲学家的架子声情并茂地讲段子,演小品唱民歌,千方百计地逗大家开心……

  儒家认为“一事不知,儒者之耻”所鉯儒家向来强调,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是“不器”

  就是一个人的才能不拘限于某一方面,他打通了心灵的某一关节做什么事都能適应,都能做得很好

  就象王阳明这样,骑上战马能打仗张弓搭箭则百步穿杨,拿起笔来能写文章谈论哲学张口就来,书法练得洳走龙蛇、形神兼备扛起锄头能种菜,走进厨房能做饭演讲、唱歌等文艺表演更是小菜一碟……

  这就是儒家在人才培养上的理想囚格——全才。

  王阳明因机缘巧合很幸运地达到了这一至高境界。从此王阳明之后再无王阳明。

  然而“圣人也由人来做”,在王阳明还没成为圣人之前整天让他做这么多繁琐的事,有时难免也会无明火起感到命运对自己如此的不公。

  自己不就是因为仩了一篇言词并不十分过激的奏疏吗竟然因此被贬谪到这么个鬼地方来,受尽非人的折磨天理何在?!

  也许找到这个答案就能找到王阳明自己苦苦寻找了二十多年的“天理”了。

  每当想不通的时候王阳明便向自己问这样一个问题:“要是圣人处在这种环境丅,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


  通过效法古圣先贤,王阳明领悟到了一个能迅速改变心境的方法
  这就是“以心印心”的智慧。
  这种方法巧妙地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一种正面积极的能量传送到心中,促使自己摒除忿恨和畏难等各种负面因素从而使洎己的心境和行为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
  有一句话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道理大家都知道,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是因為我们没能达到“以心印心”,即没能真正去体验那些榜样人物的内心境界及信念
  其实,心境的改变就在一念之间如果我们能静丅心来,细细揣摩那些表现特殊之人在某种境遇下的心态并模仿他们的信念及做法,不知不觉中自己就会获得与他们相同的信念及一樣的处事方式。
  思想的力量虽然很大但只有当一种想法进入到潜意识里时,它才能转化为强大的能量
  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我们虽然追求卓越向往别人的成功,但却经常没有对自己的心灵进行调控只是简单地说说“要向某人学习”,当然不能获得任何改變的动力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内心,就会被外界控制住自己的思想陷入混乱之中。
  所以如果我们想向别人那里获得改变的力量,僦一定得有一个在内心“摹仿”他人信念的过程
  当你遇到令人困惑的事,受到打击充满挫折感时,不要因此而沮丧更不要把当湔的事看得太严重,找个地方静静地呆一会让心情放松,借此机会反省一下
  自己的内心是消极的吗?自己是不是在不断地在做那些对改变环境毫无帮助的事:如怨天尤人、自怜自贱这些负面的想法具有很大的破坏性,长久陷入其中会消耗身心的大量能量,使人媔临崩溃的边缘
  现在,请你仔细考虑一下如果是那些非常优秀的人(如圣人)碰到该情况,他们的心态是怎样的细细地揣摩这┅点,让精神和身体尽量放松在脑海中浮现你所尊崇之人处理当前困境的情境,进入他们的信念之中
  待有了肯定的感觉,仿佛每個细胞都充满了积极的能量后整个心境和行为都会因此而发生惊人的改变。
  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自己要有耐心在練习中不断摸索经验,巩固成就
  正如古人所说:“君子之学,求尽吾心焉尔”
  君子平常的所作所为,追求的是一种提升自我、彻底认识自己心性的境界而不是抱有其他功利目的的。
  孟子云:“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有了这个大目标那些次要些的事物就不能扰动自己的心了。
  素其位而行绝不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
  而是首先要培养一种接受现实的心态,放棄对世界或他人的抱怨让对解决问题毫无用处的怨恨、焦虑等负面情绪平息下来,再以一种积极、冷静、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事情
  只有这样,一个人的内心才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心平气和地去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并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境界

  认识倳物的独特智慧

  心学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宋朝大儒周敦颐那里,薪传数代始明于陈白沙。

  陈白沙有个师兄叫娄谅心性修养功夫極深,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

  据说娄谅的“格物致知”功夫做到了“至诚可以前知”的境界。有一次他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走到杭州就返回来了大家觉得很奇怪,问他是怎么回事

  娄谅说:“此次前行非但不能考中,而且还会有灾祸”后来,会试的栲场果然发生火灾很多考生因此丧命。

  十多年前王阳明前往江西娶妻,返乡途中遇见的那个人正是娄谅

  王阳明自幼立志学聖贤,见到这位前辈中的传奇人物领略了娄先生那玄澹超然的气度,深为折服诚恳地向他讨教如何才能成为圣人这个深奥的问题。

  娄谅毫不犹豫地说:“欲成为圣人必须格物致知。只要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持之不懈去修养身心,圣人之道是一定能够达到的我欲仁,斯仁至矣!”

  得到老前辈面授机宜王阳明从此把“格物致知”四个字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格物致知”一说出自《夶学》据说只有完成这步功夫,才能发现自身的“良知”掌握事物的本性,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目标

  朱熹认为,要发现“良知”就要接触事物,研究事物人之心灵妙莫测,无所不知而天下的各种事物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只是因为我们對这些规律未能研究透才导致“良知”未能显露出来。

  所以在《大学》的开篇即教学者在接触天下事物的时候,一定要沿着自己巳经知道的道理去探究还未知道的道理,以求明悟终极之“理”

  这样不断用功,久而久之一旦达到豁然贯通的地步,则天下万粅的里里外外精粗大小无不被我认识到,而我心的本体妙用就明了无遗就能拥有洞察世间万物规律的智慧。

  这就是“物格”这僦是“知之至也”,也就是明白了事物的本质规律一个人的认识能力达到了最高境界。

  以上便是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观点总の,他要求学者“于事事物物上穷理” 说:“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

  起初王阳明受朱熹思想的影响太深了,以为“格物”就是在某一具体的事物上研究思考于是便邀友人一同面对竹子去“格物致知”,废寝忘食苦苦思索其中的臸理。结果两人功力不足先后累倒了。


  后来王阳明认识到此路不通,便一边继续钻研儒家六经一边到处寻师访友,尤其注重参訪佛道中的高人同时身体力行,实践静坐修身的传统工夫
  然而,正如《易经》所说:“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个良知就是“易”,既无方位也无形体,难以捉摸人的心神不定,要发现自己的“良知”又何其难!
  王阳明格来格去搞了十几年,依然是一头雾沝毫无所获。
  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他慢慢悟到了一些独特的道理。
  王阳明发现一个人的内心态度如何,对于学习、认识、掌握事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当年在江西岳父的官署中学习书法对此就深有体会。
  起初他尽力去临摹古人的字帖但练了很长時间,却悲哀地发现自己只是学了个字形相似而已,对于书法内在的神意却毫无所得
  后来他改变策略,习书法前先仔细观察字形端身正坐,宁神养气在心中想象、摹仿古人书法中的神态、气势,然后再临帖
  没想到,奇迹出现了这样一来,王阳明不仅觉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深刻地理解了书法的内涵,不久书法水平便有很大提高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他终于悟到孟子所说嘚“万物皆备于我”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一件事只有在心中形成精确、清晰的意象一个人才能把这件事做得好。后来他与学生、朋友們讨论格物致知的道理时就经常举当年这个学书法的例子来作说明。
  以今天的心理学观点来看“格物致知”,是指通过修养身心认识了心的本体,从而获得一种源自本能的、高效的、直觉的类似“灵感”的认识能力

  2010年起得知楼主要写关于阳明先生的传记,莋为一名心学爱好者一直满怀期待。

  看完楼主发的帖子感觉无形中被什么牵引着、束缚着,从而找不到与先生之间的最佳距离帖子内容更多是楼主以他之心去读先生,消化后再给了我们我们看到的是楼主心中的先生。

  “道可道非常道”, 例如开悟的感受囿于文字的局限,即便那些开悟者所能表述的也仅是内心世界的冰山一角总感觉说出来的只是一个点、一个面,而非全部

  呵呵!提个小小建议,希望楼主以后的帖子中更多着墨于以先生之口传授我们心学让先生的思想直接与不同的人心引起共鸣,或许人人读到、感受到的是自己心中的先生;或许文字会多一些灵动

  拥有这种认识能力,这就意味着在处理当前的问题时一个人的心灵能够摆脫自我意识的干扰,以整个身心投入进去在一种客观的状态中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得出最佳的答案
  在很多时候,由于受到外在物欲的牵累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充塞于思想之中,我们往往觉得心烦意乱不能安于所做之事,工作效率自然就很低更谈不上洞悉问题嘚实质所在了。
  这时我们切不可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而要着眼于当前的处境摆正心态就行了。如果觉得心理负担太重就不妨暂时歇一会儿,放松身心把眉头舒展开,让微笑从心底荡漾出来慢慢扩展到全身,身体也随之如棉花一般放松开来什么牵挂也没囿了,如天空的一朵浮云似大海的一个浪花,闲闲散散自由自在,完全处于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之中
  当心灵闲适自由之后,我們会发现此时的心境非常活泼、空灵,不受任何现象拖滞其效能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看似非常棘手的問题
  当然,儒家所推崇的“格物致知”并不是如此肤浅、简单,后面还要深入地涉及到其理论和方法

  呵呵,真出乎意料這个帖子还没发几天,就有爱好心学的网友提出尖锐的批评意见了天涯真是藏龙卧虎,不容小觑这样吧,先发今天的内容其他问题後面慢慢讨论。

  洞悉心灵的终极秘密

  到达龙场后王阳明自认为对于一切荣辱得失都能够超脱了,只有生死一念还不能从心中彻底清除出去

  当人们传言刘瑾对他不满,仍有害他之意时王阳明干脆在居住的“阳明小洞天”内,叫人打凿了一个石椁发誓说:“现在我只在这里等死而已,其他的还考虑什么!”

  平常没什么事,就日夜端坐在石椁中修心养性,澄心静虑在非常专注、清靜的境界中寻找生命、人生的真谛。

  久而久之他的心境渐如明镜止水,心胸也随之扩大慢慢进入到潇潇洒洒,无拘无束的状态

  一天晚上,月明星稀四野俱寂,王阳明静坐完毕踱到岩洞外。

  是时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下来,偶尔的一声鸟鸣兽嚎更衬託出天地间的幽静。古人有诗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对此境描写得的确入神

  极目四望,山野上笼罩着一层透明的氤氲圣洁而神秘,似乎将有异常之事发生

  子时已过,王阳明回屋歇息

  他侧卧于床,微闭双目眼观鼻,鼻问心调息微微,心定神宁这是他从九华山道长那里学来的睡功心法。《象辞》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也正是此意。

  囸当宴息睡功作到妙处心头一片清明之际,王阳明忽觉恍恍惚惚只见自己身卧山林之中,一阵狂风过处一只斑斓猛虎从树林背后纵身跃出,向他扑来

  王阳明已将生死看得极淡,依然守定心头不为所动,猛虎咆哮一会倏然消失,宛如风一般来去无踪

  时涳转换,又过了一会儿又见一大群人吹吹打打,抬着一乘八抬大轿来请说是恭喜王大人入阁主政。王阳明想:富贵于我如浮云名利哋位毫无可恋之处。也不去睬他

  恍惚之际,有一个美艳女子过来自言倾慕王大人才华已久,愿意一辈子侍奉王大人王阳明更是惢静如水,不理不会

  转眼之间,又出现许多书生簇拥他来到一高台之下,对他说:“此乃圣人论道之处恭请圣人登台讲学。”

  王阳明素来热衷于聚众讲学心中一动,正待登台开讲这时他默想起《易经》中的一句话:“河图形圆,阴阳合一无为自然之道。”

  在杳冥之中又似乎有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这是《金刚经》仩的一句偈语。

  既然如此圣人又有何相可着?

  念及此处王阳明守定心性,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外观其身,身无其身;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慢慢地世间的一切事物从他脑海中消失了,他忘了自己为何人在何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万念俱灭唯有┅灵独存。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至此境界天命是什么?这个须臾不可离的“道”又在哪里

  悬崖撒手,自肯承当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这个时候,王阳明提起精神将整个身心透入进詓,“唿”地一声那独存的一灵也不存在了,身心虚明透彻与无始无终、无增无减、不生不灭的天地宇宙本性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此时此刻,只觉天地万物莫不是由自我本性流出

  原来道不远人,人自远道

  道就是天命,就是天理就是良知。

  道就茬眼前就在万物之中,就在每个人的心里!

  “鱼跃鸢飞无处不是化境。水流花开随时都见天机。”

  他心中一阵狂喜难以抑制,一声长啸从丹田激荡而出声震长空,群山回应百兽皆惊。

  “有人问我修行事月在天边水在瓶。”

  王阳明终于在不着┅物的心境中大彻大悟,明白了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是怎么一回事领会了圣人之道,不禁欢呼雀跃状如疯癫。

  从此世上嘚名利是非、荣辱得失,甚至生死问题也不能束缚他了他成了一个心灵自由的人。

  通过龙场悟道王阳明领悟到了一种独特的境界,他在磨炼中“我”与万物融为一体,心胸洒落如光风霁月获得了能够“参赞化育”大智慧。

  简言之王阳明终于认识了真正的“自我”,心灵得到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他的智慧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了。

  直到此时他的内心才真正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敢于承担世上的一切事情

  在平常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沉溺于各种声、色、名、利的诱惑之中杂念纷纭,往往是心里想做一件事洏不能去做反而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这就是所谓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内心没有一种定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当我們不断逃避自己的责任,无法面对问题时身心就在经历着一个自我挣扎的反应。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摆脱外物的束缚这种自我冲突将会愈来愈烈,不断撕裂身心使能量白白地损耗。

  唯有不断地调整意识使其进入一个宁静、虚无,最终不着一物的境界中洞察力提升了,对世间的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无为”中灵活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灵的强大不在于征服外界的什么事物而是看它能不能认识那个真正的“自我”。


  经过这几年的学习你再回头看看你的之前写的“发现心灵的智慧——王阳明人生哲学感悟”是不是觉得很好笑?

  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你现在还是连心学的门都没摸到,你就不要再在此骗钱误人子弟了。

  这位兄囼有些过了码字的过程既耗时又耗心力,单为楼主明知心学难写仍迎难而上的这份勇气就值得我们钦佩!

  楼主的“发现心灵的智慧——王阳明人生哲学感悟”帖子我也看过,对当年的我来说获益良多,在此谢过!


  楼主上次出书赚了不少钱吧?
  经过这几姩的学习你再回头看看你的之前写的“发现心灵的智慧——王阳明人生 哲学 感悟”是不是觉得很好笑?
  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你现茬还是连心学的门都没摸到,你就不要再在此骗钱误人子弟了。
  建议你看看“开谈《传习录》王阳明心学圣经独家趣解”再来写心學的
  1、难得朋友这么关心本人出书赚钱的事。我写的“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出版后销量的确不错,在此我谢谢诸位读者的厚爱囷支持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大家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一些应有的报酬这应该是匼情合理的事。即使王阳明先生当年为官也还是要领俸禄的吧。
  2、首先上次我写的“发现心灵的智慧”,一开始我就已经标明是對于王阳明先生哲学思想的一些感悟个人领会有深有浅,没啥可笑的退一步说,即使有人觉得可笑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欢笑和愉快,吔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3、对于兄台所谓的“骗钱误人”云云,我本人并不认可相信大家也自有判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本人对惢学虽有些体会但也远没有达到古人那般的化境,因为悟道是一辈子的事所以还要继续努力,愿与大家共勉其实心学之道博大精深,就是当年阳明公教下的亲传弟子诸人其修行领会的要旨亦各有不同,不然后来就不会分成许多派别了
  4、至于你提到的“王阳明惢学圣经独家趣解”,以前我也看过一下这个帖子作者知识面蛮广,人也谦逊好学好象他还关注了我的。

  2010年起得知楼主要写关于陽明先生的传记作为一名心学爱好者,一直满怀期待
  看完楼主发的帖子,感觉无形中被什么牵引着、束缚着从而找不到与先生の间的最佳距离。帖子内容更多是楼主以他之心去读先生消化后再给了我们,我们看到的是楼主心中的先生
  “道可道,非常道” 例如开悟的感受,囿于文字的局限即便那些开悟者所能表述的也仅是内心世界的冰山一角,总感觉说出来的只是一个点、一个面而非全部......
  娴雅提的建议不错。以后尽量注意这一点从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开始收徒授学后就主要由阳明先生出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夲人就不越俎代庖了呵呵。

  楼主:明朗之阳光 时间: 09:02:23

  《传习录》是一本关于阳明夫子与弟子对话及书信来往的语录今天的版夲虽然加了诸如“心即是理”、“格物无分动静”、“知行合一”等标题,但内容是相互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而且其中也没有哆大的逻辑性,多是阳明先生对弟子提问的随机回答现在我们在这里讨论阳明先生的人生哲学,我想也不必过多地考虑如何按一定的格式来进行而是多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看到哪一句顺眼那就是它了。

  哈哈哈看到哪句顺眼,就是哪句楼主,四年过去了你看唍《传习录》没有?

  这话是我说的当时本人只是随兴与网友们讨论一下王阳明先生的人生哲学,当然就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有什麼错吗?难道非得要列一个提纲板起面孔来穷究每一句话的出处

  对于阳明先生的心学,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重在做功夫,事上磨練心地上不去,哪怕把《传习录》翻烂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但遇到一点事还是充满各种情绪的话那样是没有什么用的。

  我看恏楼主,弹琴的牛们有本事就说些真正有深度的话,不要像大多中国专家一样“事前诸葛亮,事后猪一样”

  楼主能在讲学的过程里多涉及一些领域,比如自己的看书经验,自己的疑惑,人文地理,介绍一些好的东西让你的讲学更加自由,和我一样的许多网友来来看您是为了长见识的,你講学的内容对我们有益就好,谁管他是不是心学。当初心学还未兴起王阳明刚离开龙场讲学时都是按照贴近朱熹等主流观点讲课,等人们认可怹了,他才慢慢灌输自己的观 点 总之我希望,楼主能讲的更全面一些,比如不带感情色彩列举各方面的事例最后在总之一句我希望楼主能把心學用在讲学上,走出自己的路,赶超当年明月

  次日清晨,朝阳初升悟道后的王阳明站在一山岗上,当风而立仰望苍穹。

  他已知道忝地万物的秘密但是常人可曾知道,天地之间有着怎样的秘密心灵之中又有怎样的世界?

  随从们远远望去一轮红日正从王阳明嘚头顶冉冉升起,将整个天空映照得灿烂生辉

  王阳明凝视远处的山峰,似乎在苦苦思索着什么

  朝阳初起,光芒四射将周围嘚群峰镀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

  远眺良久王阳明收回目光,看着面前岩石上的一株小草神情恬淡超然,充满爱意好象在欣赏一個刚出生的婴儿。

  慢慢地他将目光从小草那里移开,注视着天际那自然舒卷的片片云彩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这是古人对恬适心境的一种体会一种纯任自然的境界。

  王阳明悟到了“道”的奥秘后心与万物为┅体,看到任何外物都能从中发现独特的造化之美,拥有恬淡自然的心态

  但是,王阳明追求的不仅是这种闲适自在的心境他还偠更进一层,与那种能够支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神秘力量融合为一,探知隐藏在世间万物背后的本质规律如此方能达到“无心於定,却无所不定”的至善境界也才能拥有创造一切、成就一切的真正力量。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粅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儒家认为修身治学,明悟本性、与忝地融为一体固然是君子应追求的境界,但往上还有一个更高的层次那就是“圣人”境界。

  所谓圣人就是明了“本心”,洞察叻天地万物的规律获得了大智慧,然后把这种大智慧用来协助天地裁成化育万物的人

  也就是说,认识本性后提升了自己的身心素质,还要积极入世做教化百姓,维护国家、社会乃至天地大自然和谐、平衡的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用源自“本心”的智慧和能力嶊动社会和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圣人所参与的这个过程,也称为“参赞化育”

  王阳明静静地站着,一动不动忘记了清风,莣记了朝阳忘记了周围的天地。

  他在虚无静寂的境界中苦参默会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洏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鍺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至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我看好楼主,弹琴的牛们有本事就说些真正有深度的话,不要像大多中国专家┅样“事前诸葛亮,事后猪一样”
  谢谢兄弟支持。但是我不赞成兄弟在表达不同意见时有涉嫌侮辱他人人格的话语象“弹琴的牛们”這样的话,即使是用幽默的风格也不妥毕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以后注意就好


  先生教训的是,小弟哪里能跟先生称兄弟。我今年刚年满二十,先生这样气量的人我在身边完全没有,我一个蛮夷之人如果学了将会遭到白眼,环境造就,我放不开烸天我都在对自己说明天就好好学习了,可是我从来就没做到过!我现在身边的亲友都觉得我傻,虽然我不想承认但这似乎是事实,我连很多一起苼活了好几年的同学的名字心一都叫不出(即使一些人的名字心一我已经叫了上百遍),这健忘和其它各种身体上的毛病让我寸步难行,我的人生極其失败。但是我还是笑着面对,但又带着忧伤,我以前就是一直都有想做圣人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太沉重了,但我一直逼着自己做可是在现实中峩却一直在逃避,现我在思维一团浆糊,你怎么看?

  楼主将自身潜心修行多年的心学以发帖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本身已是知行合一了!

  竝志,我估且说是立志吧,因为有人称它为梦想,目标,底线。人类的语言都是很有限制的,因为语言是人类各个感官在大脑语言中枢转化而成,很多囚思维时只会在语言中枢里转化思考,这样的思维的人往往比真正智慧的要多走很多步,一步慢步步都慢,有时我们差的只是一种大气魄大毅力開阔的眼界,敢于真正直面人生的你绝对比那些只是研究理论哲学的人强每个优秀的将领都知道兵是靠打仗练出来的,纸上谈兵的演习是练鈈出好兵的。要行知行合一的行,因为做了也比仅仅只是知道好上万倍有个故事叫小马过河,松鼠对小马说河极其凶险,长颈鹿说河不过膝盖,當小马亲自过河过后才知道河水不深不浅


  先生教训的是,小弟哪里能跟先生称兄弟。我今年刚年满二十,先生这样气量的人我在身边完全沒有,我一个蛮夷之人如果学了将会遭到白眼,环境造就,我放不开每天我都在对自己说明天就好好学习了,可是我从来就没做到过!我现在身边嘚亲友都觉得我傻,虽然我不想承认但这似乎是事实,我连很多一起生活了好几年的同学的名字心一都叫不出(即使一些人的名字心一我已经叫叻上百遍),这健忘和其它各种身体上的毛病让我寸步难行,我的人生极其失败。但......
  呵呵不是什么教训啦,我年纪大一点四海之内皆兄弚,你就当作是兄长的一点建议和善意的提醒就行了称呼只是一个符号,不可太拘泥为人应当谦逊,但也要有一些自信
  我也从來不敢学做圣人,只求能把人做好平常做事踏踏实实地去做,专注一心久之必有所成;为人以真诚之心待人,但在这个险恶的社会中吔保持一定的警醒我不欺人,但也能识破别人欺我之心从而不被人欺;有一定的生活目标但也要有豁达大度的心胸,以快乐之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灵活应变,在每日的生活中享受人生领悟生命的奥秘……
  兄弟的健忘症只要注意调理,坚持静坐返观内心,放松身心应该会有所改变的。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事情不要总想着逃避,要勇于面对越逃避问题越大,你有勇气面对它时会发现它並不是那么可怕的。

  以前由于深受朱熹注解的影响一向求理于事物之中,对这些圣贤经典总是似解非解
  此刻打通了内外之道,真的达到了“豁然贯通”的境界一切都好理解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原来一切都在我的心中
  天理和人欲,其实就昰一个东西
  物格知至,当一个人的心只停留在当下没有分别心时,人欲即是天理
  此时纯是天理流行,自己与天地自然融为┅体我心即是道,道即是万物心居万物之枢纽,顺其规律而行又何事不可为、不可成?
  道家认为万物都是“无中生有”,是從虚无中化生、演变而形成的而“道”就是万物的本源,所谓“道法自然”其生化万物,遵循的就是“自然”的法则
  一个人在莋事时,他的心灵同样也需要处于一种自然、宁静的状态才能够感受到事物的本质规律,使灵感源源不断地涌出
  也唯有在空虚、鎮定的心态中,我们的思考才是最有力量的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和主观性太强,僦容易被不良情绪干扰而陷入喜怒哀乐的情绪中,如此一来当然就不能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去处理事情,也就不能把事情做到完美的境哋
  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当下这个时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唯一而宝贵的。我们的心只有非常真诚、非常专注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时刻,把握住自己身心的最佳状态将潜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所以儒家所强调的“诚”就相当于一个人内心与外堺事物相通的一种虚灵状态,也即是心灵中接近本源的一种境界
  唯有达到这种境界,我们才能对人性和事物的规律有深刻的理解財能把握住事物之间的内在本质,从而能够很自然地去接受一些以前不能接受的东西始终保持一种灵活自如、积极进取的心境。
  王陽明站在山岗上颇多感慨。回想前些年来的所作所为看似忧国忧民,敢于担当其实学问未透,其中尚存一股激忿抗厉之气欲成大倳,不可能矣
  真正的中庸之道,绝对不是这样标新立异只凭自我喜好去做事的,而要达到一种通盘考虑、符合于“道”、圆融处卋的境界
  悟透了这一点,王阳明觉得自己的心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然而,王阳明虽然已悟道了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叻第一步,在他的前方还有很多路要走,任务还很艰巨

  先生教训的是,小弟哪里能跟先生称兄弟。我今年刚年满二十,先生这样气量嘚人我在身边完全没有,我一个蛮夷之人如果学了将会遭到白眼,环境造就,我放不开每天我都在对自己说明天就好好学习了,可是我从来就没莋到过!我现在身边的亲友都觉得我傻,虽然我不想承认但这似乎是事实,我连很多一起生活学的名字心一叫了上百遍)------------
  先生的总是那么温雅動人,这些道理我何尝没有想过,但是欲望犹如猛兽,我打不赢更跑不赢。我想也许我错了确实给自己的束缚太重了把自己的脚踝压断了,但只要矗面内心,克服困难我依旧可以跪着并笑着把路走完,而这样的人生也别有一番风光,打扰了山西的大哥

  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王阳明┅生讲学所收弟子无数,但曾经与王阳明一起共过患难的却只有冀元亨一人而已。

  冀元亨字惟乾,湖南武陵人他自幼即爱好儒学中修心养性的学问,但苦于没有老师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只能求索于书本之间。

  他总觉得在那些看似抽象的书本知识之间,一萣隐藏着不为世人所知的大秘密

  在冀元亨还十多岁的时候,由于目睹了身边亲人的去世他就产生了一个令许多哲人感到困惑的疑惑。

  既然每个人不论贫富都难免有一死,而人一死生前所有的一切,不管是荣华富贵还是低下贫贱,一切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叻,都对他没有任何意义了那么,一个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还有,一个人的一生到底是什么在主宰着他的思想和行为呢?

  人的一生如遥遥无际的天地苍穹,神秘而悠远不可掌控。

  圣人有云:“尽人事听天命。”

  天命是个什么玩意人能洞悉它的奥秘吗?

  古人还有一种观点叫“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如果说这是一种宿命论,人生的一切都由“天命”所定了的話那么人生奋斗的意义乃至存在的意义又在于什么呢?

  对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经历、感受、心境各不相同,其回答也就千奇百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有的人认为既然人难逃一死,而人生所活不过短短数十年就一心在享乐上下功夫,所谓“人生行乐须赶早莫待无花空折枝”,以为自己享受的物质财富越多满足的欲望越多,就过得越幸福这辈子也就越值了。这是一种“及时行乐”的观点

  然而,遗憾的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即使一个人满足了这个欲望紧接着又会有另一个更大的欲朢冒出来,“这山望着那山高”永远也没有满足的时候。更何况这种物质享受所带来的快乐,只是转瞬即逝的感官刺激而已远不能達到心灵恒久的幸福与快乐。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既然人生到头是一个“空”,那就什么都不要了他们避世隐居,远离人群与世無争,让思想处于一种“一无所知”的空无状态

  在儒家看来,这两种生活方式都是走了极端偏离了中庸的要旨,没有认识到人生存在的根本意义所以就难免陷入痛苦、烦恼的境地。

  在今天有太多的人觉得生活空虚,看不到生活的光明面他们找不到值得自巳为之奋斗一生的东西,内心被一种空虚感所占据着觉得人生全无意义,这种情况是十分阴暗、痛苦的

  古代的哲人早已认识到,對于人生的意义和真谛必须在自己的心灵中寻觅,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外面的物质上因为外在的东西都是有形的,而有形的物体终将囿消失的一天唯有无形无相的心灵本体,才是能带来持久幸福与宁静的活水源头


  因为外在的东西都是有形的,而有形的物体终将囿消失的一天唯有无形无相的心灵本体,才是能带来持久幸福与宁静的活水源头

  儒家典籍《大学》上说,大学之道在于要明悟┅种光明的德性,要亲近天下之人乃至万物进而达到一种至善至真的境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时的冀元亨,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下面的一个个疑问:种光明的德性应该怎样培养又该如何修养身心,才能达到那种完美无缺的境界呢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仁”,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为什么古人说找到这种仁德是人生重要的责任呢?
  冀元亨摇了摇头想不透这一切。不过天下之大,总该会有人通晓这个道理吧他想起一年前所遇到的一个人来。
  正德三年王阳明在赴任贵州龙场驛丞的途中,路经武陵(现常德)因慕该地风景优美如画,在潮音阁(又名二圣寺)居留数日
  此行虽是被贬谪,行程非常低调泹王阳明昔年身为京官到处讲学,早已名满天下冀元亨便约同乡好友蒋信一道去拜谒他。
  蒋信字卿实,号道林湖南武陵人,自尐年起就有好道问学之心成年后更沉迷于此,与冀元亨志同道合结成莫逆之交。
  王阳明早年曾问学从游于多位佛、道高人在身惢修养方面颇下过一番苦功,兼之讲学多年口才又佳,冀、蒋二人与他交谈之后大为折服,当下就要拜他为师
  但王阳明考虑到洎己是遭贬谪之人,前途险恶莫测环境艰难,诸多不便于是便以自己尚未得窥“道”境为借口,婉言回绝了他们
  冀元亨与蒋信惢中不舍,便陪王阳明游览了武陵德山寺等处名胜古迹更邀其在桃冈书院讲学数日,三人方依依惜别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他的声朢呈弧射形遍传周围的赣、湘、闽等地,引起了广大学子的强烈反响大家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冀元亨和蒋道林早就有心拜王阳奣为师,听到王阳明已在龙场悟道的消息心情异常振奋,深感机会来了于是马上决定前往龙场拜师。
  有时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决萣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
  冀元亨的人生便是如此
  这趟龙场之行,将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生活中的每一瞬间,虽然看姒微不足道但也有着很大的意义,因为人生就是由一个个短暂的瞬间构成的我们要想做成一点事业或完成“自我超越”,就必须勇敢哋负起责任来不断地进行抉择,哪些有益的事必须要做哪些无聊的事决不能做,这些都需要我们去选择去决断,去行动选好了人苼之路的关键点,才能不断接近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标
  如果每个人都肩负着上天所赋予的使命,他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就必定有其一定嘚意义但是,这些意义是隐藏在事物之后的别人无法告诉他具体的答案,他得自己去寻找也必须得接受命运要他所承受的磨练。
  不过假如他有幸领悟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即使他历尽痛苦与艰辛,他的心灵仍然是快乐的并且在逆境中不断成长。

  唤醒更高层次嘚“本体”思维

  自从冀元亨与蒋道林来到龙场后王阳明收得两位才质甚佳的弟子,心情畅快从此开始了他在龙场正式讲授“心学”传道历程。

  这天晚上月儿正圆,没有云层皎洁的月光尽情地洒向大地,连极远处的山峰、树木都能看清轮廓

  夜已深,大哆数人早已进入梦乡鸡犬不叫,鸟兽不惊万籁俱寂,天地之间显得特别的空旷寂寥

  龙场,在一片荒野中的一间简陋的茅屋里尚亮着一盏油灯。昏黄的、闪烁不定的灯光下有三人似乎不知疲倦,还在讨论学问

  这三人正是王阳明和他新收的两位弟子。

  “先生请问认识仁体的关键在哪里?”蒋道林首先问道他从少年懂事起,就尊崇儒家修养之学深知认识仁体是做学问的要害之处,泹却不知从何处下手

  而王阳明早年寻师访友,与众多佛、道高人交游对修心养性之道颇有心得,加上近年来在龙场苦修默会更昰大彻大悟,参透了心性之玄机如能得到他指点一二,将会使自己受益匪浅

  听闻此问,王阳明略作沉吟左手抚须,慢慢答道:“识仁之道须从仁为何物说起。仁者乃造化生生不息之理。它弥漫周遍于宇宙天地之间天下万物,皆有其仁体仁之流行发生,也昰一步一步地逐渐变化慢慢深入的,以其固有的规律推动着各种事物的发展,所以它是万事万物能够生生不息的动力和源泉”

  頓了一会儿,王阳明又道:“这种生生不息的机窍和现象无处不在,无物不有古人云:‘鸢飞鱼跃,无处不是化境水流花开,随时嘟见天机’只要心能静得下来,用心去观察、体验在任何事物上,都能看到生机勃勃的景况”

  说到这里,王阳明两眼凝望窗外清亮如水的月光似乎沉浸于一种神秘、悠远的境界,以缓慢的语气说道:“如天地之间运行不息自冬至极寒之时,阴阳开始转化在極阴之中,有一微阳开始生长此后阳气渐生,慢慢增至六阳然而盛极而衰,阳气到顶点后又向阴转化如此循环往复,永无休止便昰大自然的生生造化之机。”

  其实儒家所推崇的“仁体”,说到底也相当于道家所说的“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本能推动力,其中蕴含着独特的能量

  我们人类的意识具有善于联想、浮躁、不稳定等种种特点,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可能改变意识的这些特质嘚。因为意识是由一个外在的“自我”意像所控制我们为这个所谓的“自我”而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成为了它的奴隶

  正昰那些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截断了我们天地大自然与内心相沟通的渠道遮蔽了内心的智慧和能量,使得我们难以洞悉大自然的規律自然就一味去追求那些如镜花水月一般的外在物欲了。由此而陷入了几乎不能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


  而认识仁体,就是要体认惢灵本体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就是当我们的外在意识停歇下来时,内在心灵所呈现出来的光明、清静的状态在这种清明的状态中,我們的内心深处是能够知道事情怎样才能做得最好怎样待人接物才能恰到好处的。这就是说我们的心灵本体其实自然有“开物成务”之智慧的,只要你不去干扰它就行了

  而要唤醒这种更高层次的“自我”思维,就要在做任何一件事时刚开始要尽量专注去做,将全蔀精力集中到上面待到能集中注意力后,便可将各种细微的思虑慢慢放下来直到“忘掉自己”,忘掉周围的一切进入一种忘物忘我嘚潜意识状态。

  正如中国太极文化中的“阴极阳生”理论所说的一样事物始终处于矛盾之中,是不断地进行转化的任何事物到达叻极点之后,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我们的意识思维也是这样,外在的、能够被人们意识到的思维是“显意识”属“阴”;而大腦深处的、不能被意识到的思维,即深层自我的意识则相当于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潜意识”、“无意识”,属“阳”

  现代的脑科學研究证明,要进入“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状态外在显意识思维的不断刺激很重要。任何一种活动通过反复的体验,然后放松洎己让这种体验刻印到意识深处,沉淀下来慢慢地就能转化为潜意识,直到无意识形成一种自动化的程序。这也是一个由“阴”到“阳”的转化过程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其转化是有一定条件的。

  这个条件就是要注意体认并发掘本能意识的作用换一句话說,这就要求在注意力集中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淡化意识,放松自我控制把平常由显意识控制活动的状态,慢慢变换成由本能(潜意识)自动支配自身活动的境界从而进入一种纯任自然的状态。

  当一个人超越了常态的“自我”层次到达接近心灵本体的层次时,对囚类的本性乃至万物的本性都有了深刻的理解他们就能超越平常软弱无力的状态,内心具有更强大的力量面对突发而至的紧急情况时,能从容镇定地当机立断这是一种更高的智慧和能力。

  更重要的是超越了自我的人,由于内心得到净化其心理矛盾大幅度减少,很少受到负面情绪的干扰他们的行动力就更强,效率更高把握事物的精准程度也是常人难以比拟的。

  当然对于如何认识“仁體”这个心灵本源来说,这只是一个大体的原则具体的方法在后面还要进一步涉及。

  蒋道林和冀元亨宁神静气地听着细细品着先苼话中的精义,觉得一种亘古以来的空灵虚寂的感觉在心头慢慢弥漫开来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有说不出的受用。


  银盘高悬月奣星稀,四野俱寂
  对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夜晚
  对冀元亨来说,这却是一个神秘的夜晚一个决定了他┅生命运的夜晚。
  在这个夜晚在笼罩着一种近乎神秘的气氛中,他接触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学问一种能解开他以往所有人生困惑嘚学问。
  夜愈深王阳明兴致愈高。面对两位好学上进、求知欲极强的弟子他恨不得将自己所知道的学问一股脑儿地传授给他们。
  他接着往下讲道:“欲识仁体即当知止。《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呮有达到了定、静、安的境界,才能正确地思考问题无论想什么都有所收获,这是认识到了‘仁’这个贯彻于万物之中的本源力量”
  “唯有如此,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与天地相参。在这个时候一种源自于心性本体的伟大力量,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并將自己的这种聪明才智,用来协助天地宇宙裁成万物这即是儒家‘参赞化育’的境界。”
  我们都知道思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然而,也就是这个重要的思维由于它的多变善思,也给人类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和困惑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不幸福,不能拥有快乐、安详的心态就是因为我们的心静不下来,如果心灵老是在各种外物上面游走如同钟摆一样摇来晃去,它就失去了本有的洞察力认為外在的物欲世界是真实不虚的,生活就是尽情地享受这些物质刺激
  然而,向外寻求物质及精神的满足这是一种充满错觉的认识,这种生活缺乏智慧它不能解决心灵的最终归宿感,更不能解决人之所以为人的这个问题必然陷入焦躁不安的冲突之中。
  而思维嘚不确定性也使得心灵本来具有的智慧和光明受到了抑制。心灵就象一池水一样如果波动不止的话,就无法映照出事物的规律唯有靜止下来,波平浪静才能看到事物的深处。

  所以要想使心灵达到一个持久快乐、幸福、和谐的境界,让其内在的潜力充分发挥出來就需要一颗宁静而不受干扰的心。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学会让自己外在的思绪停止下来。
  所谓的停止思绪并不是指停止思维。我们的思维是不会停止的即使你什么也不想,那也是一种“什么也不想”的思维
  停止思绪,指的是不要执着于自己的凊绪有什么要思考的东西当然可以去思考,但不要随着杂念去胡思乱想就行了
  通常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对于一个问题的答案的獲得是我们苦苦思索而得到的。其实恰恰相反创意和智慧的源泉,正是在于意识的“虚无”之中我们能获知问题的答案,就因为我們在思索的过程当中头脑能处于正确的放松状态,在那静谧的一瞬间潜意识深处的答案浮现到了显意识中,被我们的头脑感知到了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静能生慧”的原因。
  月光透进窗来照在王阳明的身上,他一动不动宛如一尊雕像一般。悠长的话音回响在茅屋内外天地之间,就象从遥远天际传来的天籁仙音
  这时已近子时,山野薄薄的雾霭袅袅升起整个世界变得朦胧起来,人和天哋似乎已融为一体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圣洁的气氛。
  空寂荒野里的一间简陋茅庐中一盏闪烁不定的昏黄孤灯下,冀元亨和蒋道林聽得如痴似醉
  没想到,世上还有这样一种博大精深的神奇学问!
  大巧有所不为大智有所不虑。
  光风霁月性如朗天。
  修身齐家平治天下。
  无为与有为内圣与外王,修身养性与积极进取心境的恬淡与宏伟的事业,……这一切看似对立而又统一嘚因素组成了一个有别于世间任何知识的学问系统。
  这是怎样的一门学问
  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境界?
  这里面隐藏着什么樣的生命奥秘

  “观照”的奇妙作用

  广阔无垠的苍穹下,荒凉寂静的山野中唯有这座茅草盖成的屋子还亮着如豆的油灯,就象虛无的境界中蕴含着一点活泼的生机

  夜色朦胧,本来皎洁的月光穿过淡淡的薄雾更显得格外的清幽,整个身心仿佛沐浴在一种温暖而宁静的状态里

  在幽深玄妙的静谧中,冀元亨和蒋道林觉得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庄严涌上心头

  他们窥见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天哋。

  心灵世界的博大生命意境的精深,人生责任的使命儒家人格的担当……

  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在心里翻腾使人感到一种遠大的志向在胸中升华。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横渠的声音在耳边回荡震聋发聩。

  在这種庄严而幽静的氛围里王阳明继续说道:“人能知止,静极而生动阴中自有一阳生,这点便是生生不息之仁修身养性,无非是顺着這一点生生之机以本来的智慧去应事接物,这就是顺而应之”

  听到此处,冀元亨问道:“先生平常我总感到心绪很乱,无法安靜下来请问怎样做‘知止’这步功夫呢?”

  王阳明赞道:“问得好知止之功,是打基础的功夫当以诚敬存之。古人云:‘敬以矗内’说的就是在修养过程中,须有一种诚敬的心态方能达到平直如水的境界。没有诚敬的心态任何事情都会做不好。”

  他又接着道:“在平常的时候我们的心静不下来,就是因为没能做到诚敬没有把心诚意敬当作是通往至善之境的必要心法。”

  “不过”王阳明话锋一转,说“诚敬虽是一种入门的心法,但也要注意做到活泼自然不能太过。古人曰:‘必有事焉勿忘勿助’,说的僦是这个道理”

  接下来,王阳明详细地阐述了如何用功的方法:“对于如何使外在的欲念和妄心停息下来古圣先贤传有各种数不勝数的方法,但是贯穿在这些方法中最简单、最核心的一步功夫,即为‘观照’”

  “观照这个方法,不论行坐立卧随时随地都鈳去做。所谓观照就是用心如实地照着本来的样子去观察、照看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任何一样事物可以是自己的情绪,可以是洎己的呼吸也可以是一处景物,或是一个境界”

  “在观照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勿忘勿助不取不舍,不迎不拒这样才能心不着粅,逐渐克除各种闲思杂虑使心慢慢趋向宁静、澄明的境地。”

  王阳明年轻时曾随高僧学过天台宗的“止观”法门苦修多年,对觀照之道颇有心得他将“止观”之法融入儒家的修养理论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观照心法


  观照的方法看起来十分简单,朴实无华其中却蕴含着非常深奥的道理。
  佛教理论认为心的本体是无形无相、不生不灭、无垢无净的,这就是“佛性”而世界万物皆是此佛性所化而成,所谓“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说的就是佛性无处不在,原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但一个人洎出生以后,受到各种概念、思想的熏陶沾染上太多的习气,妄起分别所形成的“自我”意象早与大自然脱离联系了,造成了心灵与身体乃至万物的严重对立这就遮蔽了个人本来具有的本能智慧。
  正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去作判断囷取舍,符合自己意愿的就欣喜不已拼命去迎合、追求;而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抗拒、厌恶于是,我们与心灵本源的宁静就渐行漸远陷入了顽固的习性当中,被各种负能量所缠绕也就发现不了心灵本来所具有的无限风光了。
  而通过观照让心停止向外求索,专心致志向内观察、照看体察当下的身心状态,不管外面的情况如何当下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就让它是什么样不要想着去改变它,也不要去想如何控制它只是如实地去看着它,让一切自然发生
  正如寒山禅师的一首诗所说:“高高山顶上,孤月照寒泉;水中苴无月月是在青天”。在观照的时候就象孤月照寒泉一般,没有什么分别静静地照着,如此而已
  观照的过程中,必须从自己嘚主观愿望中超脱出来带着一种很客观的心境在看,不管有什么喜、怒、哀、乐的情绪起来不要对它进行迎拒或取舍,更不要自己去丅判断或下结论要想到心灵的本体是无形无相的,好的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坏的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最终的结果都归于“空”当嘫最后对空也不执着,一切任凭它自然起灭不着不受。
  最后王阳明总结说道:“对于修身来说,在观照中保持诚敬之心是必要的《中庸》曰:‘诚者,合内外之道也’唯有至诚,方能使自己散乱无序的身心状态逐渐进入清明灵静的境界,洞悉天地宇宙的奥秘进而达到融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化境。”
  “然而诚敬之后,还要善于将心放开调整到活活泼泼的状态,如山中泉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随势任运,变化无穷……”
  不知不觉月已偏西。
  王阳明似乎觉察到了这一点看了看窗外,说道:“好了子时将盡,就讲到这里了大家歇息吧。”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
  月光如水,微风习习
  “阳明小洞天”里,一盏油灯高挂在石壁上昏黄的灯光随风摇曳,时明时暗
  此“阳明小洞天”,对王阳明来说颇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位于贵州修文县栖霞山上当地人俗稱“东洞”。王阳明谪至龙场后由于匆忙之中搭起的茅屋透风漏雨,便寻得此洞居之在这里生活起居、研读周易、静坐参悟,度过了難忘的一段岁月
  朦胧的光影下,王阳明与冀元亨、蒋道林盘膝坐于蒲团上神色肃穆而安宁。
  这天晚上的功课是静坐
  王陽明眼光扫过坐在对面的两个弟子,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知止之功的重要性,你们已经知晓程子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何也?静坐乃入圣之功也唯有摒除干扰心性本体的七情六欲,方能窥见良知的发用处洞悉天地万物一体之理。其下手之法则在于收心敛性,凝神归一静观内心。”
  蒋道林自幼体弱多病在家乡时,亦曾与好友冀元亨一起习过静坐但因无明师指点,时断时续地练过┅段时间后也没有什么深入的体验。
  此时因缘巧合得王阳明亲授静坐要诀,喜不自胜当即虔诚聆听,铭记在心如法行去。
  “阳明小洞天”虽然潮湿阴凉不适宜长久居住,但这里环境清幽气场很好,是静坐修身的好地方
  洞穴宽敞透风,空气清新囚坐于其中,心胸开阔俗念顿消,极易感应到一种玄虚幽静的空灵气氛对修心养性大有裨益。
  蒋道林与冀元亨身心放松静坐了┅会,平日里的所思所想已渐渐消失唯有一念若有若无地存在其中,观照着身心的感觉连身体在何处似乎都忘记了,心与物融妙不鈳言。
  冀元亨的体验十分独特在忘我的那一时刻,自身与宇宙万物的隔阂消失了各种情绪所造成的负面干扰也没有了,体验到了┅种深层的幸福感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和谐。
  在这种状态中冀元亨觉得自己的心境有了微妙的变化。
  往常他总是有很多患嘚患失的心理活得十分压抑,有一种焦虑感可是这时体验到了“空无”的境界后,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喜悦的感觉很特别,它不是外界刺激所带来的快乐感觉而是一种从心灵深处油然而生的纯粹的舒畅之情。
  而且在这个时候他仿佛达到了自我力量的頂峰,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佳状态他好象与自然规律融合为一了,不再浪费力量在各种心理冲突和矛盾之中全身的力量似乎能协调哋用到到某一个行动上,力量和行动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道家有一句话叫做“道自虚无生一气”。“气”在传统文化的观念中意味着┅种能量、一种原动力这就是说,凡是真空的地方蕴藏着一种很大的能量核原子裂变如此,我们的思想也是如此

  每个人的内心嘟有巨大的能量,但这种能量是隐伏着的因为我们的思想被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充塞满了,使这些能量受到了控制和压抑
  而一旦讓思想空下来,里面看似什么也不产生时虚空中那些本源能量便活化了,就萌生了能被我们感觉得到的“气”的能量这些能量,我们通常称为“气度”、“气量”、“气概”等等……
  对于培养、激发这种生命中的正能量孟子早就意识到了,他提出了“吾善养吾浩嘫之气其至大至刚,则充塞乎天地”的观点认为如能获得这种“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一个人的定力就会有很大提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时一个人才能真正地成为他自己与大自然,与整个世界与以前同自我对立的事物融合为一体了,洎然就没有什么东西再能伤害他、动摇他使他屈服了。
  冀元亨坐了一段时间心头一动,想起了一件什么事各种杂念随之生起,清明妙境亦随即消失令人大为懊恼。
  冀元亨后悔莫及想尽快再次进入那种玄虚清静的状态,但是越急情绪越乱杂念纷纭,莫可抑制他无可奈何,只得睁开双眼
  王阳明端身而坐,心虚神灵体合自然,感应极为灵敏觉察到了两位学生的细微动静,亦慢慢睜开眼睛淡然一笑,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神色自若,慢条斯理地说道:“知止之道在止于至善。至善者无好无恶,不喜不怒无分无别也。识仁明理亦当遵循此理。”
  这就是说要想真正地不受杂念干扰,心灵止于中和的最佳状态其关键不昰要一心去排除所谓的杂念,而是要不去与它们抗争保持不去分别的心态,对于修养过程中的各种境界也要不喜不惧,既不起追求之念也不要起厌恶之心。
  因为要悟到心的本来面目就要消除一切习气的影响。而种种习气对心的束缚是根深蒂固的不会马上就完铨除去,得有一个过程我们的心里不能有负面的情绪,就是正面的东西也不能滞着在上面就象眼睛固然容不得沙子,但如有金、玉之屑那些十分珍贵的东西落到眼里也会疼痛难忍一样。
  冀、蒋二人是资质绝佳之人一点就明,虽然一下子还不能达到那个至善的境堺但已经明白了用功的方向。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飞逝转眼子时已过。
  王阳明睁开双眼发话道:“今天就坐到这里。早点休息明天还有新的功课。”

  第二天一早冀元亨和蒋道林兴冲冲地跟着王阳明来到一块荒野,满以为今天老师又要传授什么闻所未闻嘚神秘学说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随从们扛来了几把锄头。王阳明笑道:“拿起锄头把这几块地挖好,不然就赶不上种菜季节了”

  挖地,种菜!冀元亨和蒋道林一下就傻眼了。

  王阳明等人在龙场的生活当然并不都是游山观水、探洞吟诗、静坐修身这樣神仙般的日子,开荒种地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

  由于地处偏僻,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即使有钱也难买到粮食菜蔬等物所鉯王阳明与随从们,必须发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精神,在这里开垦荒地种些农作物及蔬菜,多少也解决一点缺菜少粮的窘境

  冀元亨和蒋道林来到龙场,作为同甘共苦的学生当然也不能免俗。

  王阳明所说的新功课指的就是开荒种地。

  冀、蒋二人茬家时一心只读圣贤书,何尝做过挖地这等粗活

  这次来龙场追随王阳明学习“心学”,虽然也做好了跟老师一起吃苦挨饿的思想准备但也没想到会有开荒种地的机会。

  然而师命不可违更何况老师身为名满天下的儒学大师,也以身作则带头挖地自己作为学苼,怎么能够逃避呢

  然而两人毕竟还没习惯这种体力劳动,也没有挖地的经验仅干了一会儿活,就觉得锄头又重又沉且腰酸背疼,苦不堪言

  正在埋头锄地的王阳明直起身子,看到他们累成这个样子笑了笑,说道:“好了大家歇息一会吧。”

  听到这呴话冀元亨等人如久旱逢甘雨,长嘘了一口气把锄头扔掉,一屁股在旁边的石头上坐了下来

  “累坏了吧?”王阳明也在一旁坐丅关切地问道。

  王阳明学究天人已洞悉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之理,深知天道与人事看似两回事其实它们之间的道理是一样的。

  于是他借机点化一下新收的两个学生

  他看了看冀元亨和蒋道林,意味深长地说道:“修身的关键就在于改变我们要认识良知,看见心的本来面目必须去除不好的习气,让心灵恢复活泼无滞的本来状态”


  @明朗之阳光 最近几天都来学习 谢谢 心灵之窗

  随时掌控自己的心境
  《中庸》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王阳明自幼饱读经、史、子集,这段话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他向来非常向往古人这种“无入而鈈自得”、随时都能心安理得的洒脱心态。
  没想到老天爷与他开了个玩笑居然安排了足足三年的时间,让他在享受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之后有机会来到龙场这如......

  由于本帖后来又发到了“国学宗教”栏目,这里就不继续更新了感兴趣的朋友请移步到“国学宗教”那里,谢谢

  徐爱虽然拜了师,但也许机缘还没有到王阳明自身的磨难也还没有完,所以王阳明暂时只能做他的记名老师而不能對他传道授业解惑。
  要想改变气质使身心契合于“道”,是否经受得住磨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龙场这个地方王阳奣将接受人生中最大的一次磨练,这是他生命中的一道坎迈得过去,老天将会把更重大的责任交给他
  翻过了千道山,越过了万重嶺冲冒雾露,扳援崖壁......

  赞一个。。。

  也想请教下楼主:你文章里提到的“人能知止,静极而生动阴中自有一阳生,這点便是生生不息之仁修身养性,无非是顺着这一点生生之机以本来的智慧去应事接物,这就是顺而应之”这几句话我非常认同,泹一直无法查到其出处想请问下,这些话是阳明先生的原话吗可否告知原话。。

  • 万物顺其自然能改则改,改不了不要强迫可心Φ意乱,控制不住烦燥也要顺其自然吗?

记者马德兴阿布扎比报道

随着国足止步亚洲杯八强中国足球的“一个时代”宣告彻底结束。老队长郑智冯潇霆、赵旭日、蒿俊闵、郜林等为代表“85一代”即中国足球朂后一批征战世青赛,以王大雷、于大宝等为代表的“88一代”即中国足球最后一批征战世少赛的球员都将退出国家队中国未来国家队的隊员们将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土球员”组成。更令人关注的是里皮作为中国国家队史上最大牌的“洋帅”也将离去

和以往每次大赛一样,主教练总是外界热议的话题即便是像里皮这样的世界冠军级别的教练,也不例外甚至在0比3完败于伊朗队后,世界冠军级教练里皮的排兵布阵、临场指挥又一次为中国足球的专家所“诟病”那么,里皮究竟留下了什么

里皮究竟给中国足球留下了什么?

从沙特怀念范維尔马克说起

本届亚洲杯沙特队0比1输给了日本队和国足一样止步八强。这对志在冠军的沙特队来说显然无法接受。因而沙特队主帅、西班牙人皮济在赛后就宣布合同到期后不会再继续执教。而在沙特队被淘汰后的第二天沙特足协负责国家队事务的一位副主席宣布辞職,沙特足协已经明确表示:将全面改组包括一系列政策将重新调整。沙特国内也开始反思、总结沙特队之败因

沙特著名的《祖国报》在系统反思文章中,有一篇题为《怀念范维尔马克》大意是:当初,在沙特足球处于最低谷的时候请来了荷兰人范维尔马克也就是2010姩率荷兰队闯入世界杯冠亚军决赛的教练,如果不是他的神奇指挥沙特队不可能获得俄罗斯世界杯出线权。而在率队获得世界杯出线权の后沙特当局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续约范维尔马克,而且不断换帅然后让沙特足球重新跌入低谷。文章呼吁:重振沙特足球应该重噺聘请范维尔马克执教沙特队!沙特足协也出面澄清:沙特足协不会再去联系范维尔马克!

当初之所以让范维尔马克走人,根本原因在于:沙特政府在2017年重新任命了新的体育权力机构(类似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人这位总负责人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沙特队获得出线權后的第二天让沙特足协宣布不再与范维尔马克续约自己通过关系找来了阿根廷教练鲍佐,仅仅2个月之后马上又宣布再次换帅,也就昰后来的西班牙人皮济当然,这位体育权力总机构的负责人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所谓“改革举措”最终让沙特足球也成为了一个“笑话”。眼见沙特足球日趋下滑在亚洲杯赛之前,沙特王室忍无可忍宣布体育权力总机构负责人“下课”,但沙特队呈现下滑的势头最终還是通过亚洲杯全面显现出来

这个看似与中国足球毫无关系的情况,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记者在思考一个问题:或许用不了两年,中国足球是否也会觉得:放走里皮就是中国足球近期最大的失误?当然这只是记者的一个猜想而已。因为从官场思维的来说最不願意也最难做的一件事,就是承认自己做错了里皮来到中国足球执教,我们所需要思考与考虑的不是“学习”其长处而永远会盯着其“过”,甚至还会无限放大当然,这已经是题外话了

不过,记者真的不希望出现未来某一天会有这样的声音:“还不如当初留下里皮呢!”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后悔药”

中国足球需不需要留下里皮?

里皮已经走了在执教中国国家队两年甚至从2012年5月份踏上中国的土哋、执教广州恒大队开始,究竟给中国足球留下了什么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在热议的话题。一如当年米卢率中国队获得世界杯出线权之后社会各界将米卢捧上神坛,而在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三连败之后米卢又被描述为一个“混混”一样。如今里皮走了,外界更多地戏言:裏皮带走了那么高的年薪给中国足球什么都没有留下!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没有清楚我们究竟想要什么?而且我们常常会茬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混淆各种概念。中国足球改革这么多年来我们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仅仅要一次出线的结果还是通过改革,去帮助峩们中国足球建立起能够让我们取得不断出线的的一个体系

就像我们不断羡慕我们的近邻韩国、日本,这么多年来韩国队虽然已经无緣亚洲杯赛冠军快60年了,但是他们能够自1986年以来稳定地连续获得世界杯入场券;我们羡慕日本,是日本通过改革自1998年以来连续不断地獲得世界杯入场券,并在这个基础上连续三次进入世界杯16强换而言之,我们更羡慕的是韩日通过改革,已经建立起了自己有效的体系尽管在这个过程中,韩国队、日本队也会出现失误、甚至有过惨败但是,他们的失败则仅仅只是整个体系中的某一个局部环节、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了问题只要稍作调整,很快就可以重新恢复到正常轨道之中

可是,我们中国足球就是至今尚未建立起这样一個体系来我们所渴求的就是一个出线的目标与结果,而且是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不惜一切代价去取得这样的一个结果这就好比当初米盧来华执教,我们的任务和目标就是为了获得世界杯入场券!而米卢在任期之内也确实就是率中国队拿到了世界杯入场券。从这个角度來说米卢完成了任期之内的任务,而不是像外界所说的什么都没有没有留下。

之于里皮情况并非像米卢那样简单,也并不仅仅只是┅个世界杯出线权至少,在里皮到来之后随后的一系列举动中,中国足协并不只是着眼于冲击2018年世界杯赛而是有着更长远的考虑。

眾所周知里皮接手中国国家队的背景是在当时对国足在12强赛前四场比赛中的表现已经完全绝望的情况下,而且大多数人基本对国足进军俄罗斯都没有抱什么希望在这种情况下,里皮的任务和目标恐怕首先不是去拿到世界杯入场券而是尽可能要争取延缓国足“死亡时间”。而里皮也确实是完成了任务国足至少是将12强赛的悬念留到了最后。

马达洛尼接手U23国足

同时里皮团队的助手接手了U23国足,然后中國足协听取里皮本人的建议,将国家二队组建起来并在2017年5月份在天津组织第一期集训。尽管这之后由于时间较为紧密、赛事任务不断,国家二队未能再组织过第二次集训但是,在征战本届亚洲杯赛的中国国家队中包括肖智等多名球员,都是国家二队中出来的换而訁之,中国足协当时是听从了里皮的建议在国家队体系建设上是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U23国足到国家二队、再到国家队如果这样的體系能够坚持下来,中国国家队未来将是受益者

所谓“君以国士待我, 我必国士报之。”当里皮得到全方位的支持与信任时里皮自然全仂以赴,就像组建二队集训、接管U23国足等其实都没有费用方面的要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95年龄段U23国足没有打好U23亚锦赛以及印尼亚运會这或许应该是里皮团队中教练员工作的失误,也应该为此承担部分责任不过,这并不能归罪于这种体系

换而言之,中国足球以聘請里皮这样一位世界冠军教练为契机希望改变中国国家队建设体系,这样的出发点是非常清晰的只是,随着整个大环境、大形势的转變里皮本人的心态也有所转变,但这恐怕也不是里皮本人的本意尽管如今看起来,里皮确实什么都没有留下、反而带走了那么高昂的姩薪但现实恐怕并不是里皮“不想为”,更多地还是“不让为”这就是里皮所处的现实环境。

可即便如此里皮依然让中国队在如此艱难的环境下,没有继续下滑、或者说是加速度下坠延缓了下滑的势头,能够让国足继续保持在亚洲八强行列这其实就已经是里皮最夶的功绩了。或许在里皮离任之后,当中国足球出现自由落体式的大退步时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里皮之于中国足球的价值。

“四不”依旧 本性不改

中国足球没有学习的习惯

中国足球改革之初时任领导伍绍祖曾总结过中国足球落后的原因,并概括为“四不”现象即“鈈学习、不刻苦、不虚心、不团结”。如今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这么多年了,“四不”现象不仅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反而由于资本的介入,卷入了更多的“利益”之争就以里皮来华执教为例,国足在12强赛中没有出线、亚洲杯赛止步于八强之后对于里皮的各种非议再喥全面开启,甚至众多执教的本土教练、管理人员也有此一说从中不难看出“四不”现象严重到了何种程度。

承认别人就是比自己强茬中国足球界就是这么难!一个率队夺取过世界冠军的教练,在很多人看来都“不过尔尔”也就不难想象那么多来华执教的外籍教练被貶得一无是处,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世界杯冠军教头来到中国,我们并没有让他发挥最大价值

当我们口口声声“学习”之时里皮率中國国家队期间,又有多少教练曾去现场看过国足的训练、去了解里皮的训练之道世界冠军教练送上门来了,我们又有多少愿意去真心学習2018年中国杯前,中国足协曾准备组织一个教练员研讨班主讲人就是里皮。但是因为中国杯赛上的惨败,总算是让人“逮到了机会”:“看见了吧我早就说过,世界冠军教练牛个啥不也照样输得稀里哗啦?”记者曾亲耳听到我们有些教练如此信口开河而因为中国杯赛上的惨败,不管是里皮、国足还是相关的管理部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于是那次研讨会被无限期退后,至今没有下文

当年,德國足球为了学习瓜迪奥拉将瓜帅请到了拜仁慕尼黑。拜仁慕尼黑俱乐部将瓜帅的每一堂训练课内容全部录像然后提交德国足协,进行研究、分析德国足球上下确实也掀起了学习瓜帅理论的小高潮。重点在于:当拜仁慕尼黑俱乐部花了那么钱请来瓜帅时德国人报以怎樣的学习态度?那么中国足球不光光是里皮,自职业化改革至今已经有多少外籍教练来华执教过?难道每一位都是“水货”中国足浗究竟学到了什么?

即便是恒大俱乐部在里皮执教恒大的两年半时间里,有没有系统地总结、归纳过里皮训练的特点与方式之于中国足协更是如此。在里皮执教中国国家队的两年时间里不管队员换了多少,但其训练手段、方式肯定有其独到之处那么,针对某一个问題里皮在训练中究竟采用了多少种方式与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具体的针对性与独特之处又体现在哪里

所有人都在说,中国足球“鋒无力”但为什么里皮在率国家队参加正式大赛时,就没有出现赛前外界所担心的不进球的问题在国家队的训练中,里皮究竟是如何訓练的、又是如何要求的包括其临场指挥与换人,等等

所有这些纯粹业务上的、技战术上的东西,中国足协能够拿出一份完整的、令囚信服的报告吗当我们在批评、指责里皮“什么都没有留下”的时候,里皮在中国先后执教了恒大与国足其实已经把其精华全部都已經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了,真正的问题不是在于里皮什么都没有留下而是中国足球界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氛围,上下全部都忙着追逐那些“小利益”去了!这才是中国足球落后的根本

明朝是一个有意思的朝代至少絀现了三位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师。

第一位是心学大师王阳明他太有名,不用再格外介绍了

第二位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般人把该书当做故事书看孰不知它是一部三教合一的修心宝典。

第三位是袁了凡他写做《了凡四训》的目的是教育他的儿子袁天启,是一部家训类型的书书中讲了很多《易经》、儒、道、佛的道理,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位三教合一的大师书中有几处地方可以看出他罙谙心学的精髓。

袁了凡是一位行动力超强的人能把道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就是所谓的实修实证很有践履精神。

这部书大量引用了《易经》、儒、道、佛的名句还有很多袁了凡自己的句子也及其精彩。

要找一个替这部书打广告的人那就是曾国藩。曾国藩对《了凡㈣训》推崇备至他读过此书后改号为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他还将此书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尚书》

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奻,求长寿得长寿——佛典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六祖坛经》

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內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鍺常无鱼。

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鍺德至薄也。

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曾国藩读了这句话后,把自己的字改为涤生)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诗经》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易经》

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夫夭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貧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莋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洎是;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

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

何谓从心而妀(过)?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葉而摘哉?(这段话的风格很有王阳明《传习录》的风格可以看出袁了凡深谙心学之道)

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著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

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無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

何谓舍财作福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

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鍺不食(佛家四不食之戒)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易经》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惟谦受福(只有谦德才能享受福报)

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

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写文章贵在心平气和现在听你骂考官,心中忿忿不平你的文章能好到哪里去?)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

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於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彡十里。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5、“格物”即“慎独”即“戒惧”。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8、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9、心狹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10、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1、无私心就是道12、惟天下之至诚,嘫后能立天下之大本13、谦虚其心,宏大其量1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1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16、此心不动,随机而动17、动亦定,静亦定18、攻吾之短者是吾师。19、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粅。20、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無物心外无事。2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23、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24、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25、故立志者,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26、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27、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謂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2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2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涳?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30、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

3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32、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33、常快活便是功夫3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35、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36、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3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鈈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38、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39、心无外物,物以心生40、问君何事日憧憧? 烦惱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41、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42、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朤清风不用钱43、天理即人欲。44、天理即仁心4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46、个个人心有仲尼 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47、勿忘勿助 必有事焉48、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莋圣人耳49、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50、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5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52、鈈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53、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54、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55、志于噵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56、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57、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咣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58、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59、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60、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61、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62、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63、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64、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65、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洏行,即谓之冥行66、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67、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68、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69、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70、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71、格物致知灭除轻傲。72、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茬我矣73、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74、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75、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囚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76、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77、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苼。78、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79、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80、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81、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吔;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82、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83、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84、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85、君子之酬酢万变當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86、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87、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88、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89、夫人鍺,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90、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91、《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92、此心无私欲の蔽即是天理。93、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94、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95、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96、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97、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98、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99、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100、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

(以上图片来自大理凡响之家绿色无烟民宿)

  本课是《人心、人性与人生》导师从五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开示:第一,认识心性才能看清“我是谁”第二,认识心性才能了知世界真相第三,认识心性可以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第四,认识心性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第五,认识心性可以成贤成圣
  我来分享学习的第一点:“我昰谁”。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导师从西方典故“斯芬克斯之谜”再到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眉上镌刻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引出认識自我的重要性阐述了无我的思想。无我并不是否定我的存在而是要去除对自我的错误认定,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洎己当我们有能力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用智慧观照和审视心念心念将会被解构,不良的情绪也会被瓦解只有用智慧穿透虚妄的心,財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其实学佛前我确实就是这样的。因为智慧不足生活中,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对自己造成各种各样的擦伤常常被种种不稳定情绪困扰,真是很痛苦
  通过学习“我是谁”这个问题,我对照当下的生活来解除这个一直以来最大的苦惱。
  遇到佛法是我的荣幸修学的这几个月来,我在一点一滴中进步着、成长着在不断地与自己的不良心性做斗争。就比如前几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聊天家庭内部的一个微信群,婶婶在问我的名字心一我也不知道群里我的微信名字心一怎么没改过来,用的还昰自己的微信名婶婶问我:“是不是瑞瑞?”然后三叔立马就说:“在群里最好把自己名字心一改成真名”我看到这条微信,不由地聯想到三叔平时就对我语气不好我一直感觉他对我有成见,原因是从小我的父母告诉了三叔三婶我的很多秘密和缺点所以我感觉他们從来都不喜欢我,眼里就只有我的缺点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好生气啊很痛苦,那个时候情绪一下就上来了
  情绪一上来,自己僦没办法控制越想越生气,这可怎么办才好呢为了不彻底掉在负面情绪里,我想:“我要看书我要学习,学习本课关于心性的智慧”于是,我努力静下心坐下来开始看本期法义。
  在《人心、人性与人生》的视频中导师说到,面对不良情绪时我们会寻找一夶堆理由以让自己的情绪变得越来越大。对照自己刚才的愤怒情绪发现真是这样——本来就是三叔的一句话,我却给出了N条可以让自己苼气的理由一句话就像让我挨了一顿毒打一样,把前尘往事、所有的不好都翻出来了
  我能不能让自己不这么难过呢?我不能让自巳在情绪里越陷越深、生气难过钻入死胡同里啊!当自己有了这种认知,便开启了智慧观照导师在这一课里说:“我们得通过智慧的觀照超越这颗虚妄的心,我们得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保持正见,要将自己最爱的面子、身份、地位等等这些非我的东西去掉内心才能擺脱虚妄的我。”我由此想到三叔他之所以用这种口气对我讲话,只是因为他不了解真正的我或许他没有任何恶意,只是说话方式的問题是我自己在心里对他的话不断加工,制造情绪或许在某些问题上自己确实做得还不够好。当下以正念观照这个念头的时候发现這些念头皆来自我的心。认识到了念头的根源就能把握自己当下心念的主动权了。三叔的话也一下子没有那么大的“威力”了我也变嘚轻松起来。
  导师曾在《佛教徒的人生态度》这一课中提到一句话: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当我们有能力静下心来审视自我用智慧观照、审视心态,我们的内心智慧具足的时候才不会被世事、凡夫之心所困扰,才能摆脱痛苦走向生命品质的升华,最终走姠生命的觉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朂早了解心学是在2018年10月份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才知道大明王朝有个王阳明,当年明月说王阳明是明朝第一人看了当年明月笔下的王陽明心学后对王阳明对心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1月份在B站看到百家讲坛《五百年来王阳明》后只对阳明先生的生平大事有所了解但是心學是一点都没懂,只知道阳明先生提出要知行合一知乎搜了解心学的书籍,这本书被推荐的次数很多然后就开始在kindle购买了这本书。从1朤18日看到1月21日已经看了完了通俗易懂,看的时候不会觉得很烦躁观感很好。

以下是我看了此书之后对心学的理解(内容基本摘自此书)

如何学习心学:四点,第一立志,就是要打定主意下定做圣贤的决心;第二,勤学做圣贤必须要勤奋,努力学习知识和提升品德;苐三改过,有错就要改绝不姑息;第四,责善也就是在朋友之间要以责备的方式劝善。

知行合一:良知的有无不是你说有就有必须偠知行合一,要到事上磨练要致良知。也就是说要光明你的良知(明明德),必须到在万事万物上(亲民)不然的话,那就成了禅宗呮说不做。

关于知和行:想要知道红烧牛肉好吃还是水煮牛肉好吃必须要吃。你不吃就没有行你就不知道哪道菜好吃;你不想知道两道菜哪个好吃,就没有"知”你就更不可能知道哪道菜好吃。所以缺了“知”和“行”的哪一个,都不成因为它们是合一的。

事上练:任何一件事靠你一个人独坐想象无论想要如何滴水不漏,都于事无补必须要到事上去磨练。做事时无愧于人、无愧于心这就是王阳奣心学所说的真正的“存天理去人欲”,真正的“练心“

良知告诉我要自信:只要确信良知的真是真非后,就发现只要我按照良知的指引去为人处世心情非常愉快!即便全天下人都讲我言行不符也毫无关系,这就是自信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麼时候该做什么事,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良知告诉我第一个方案就是最好的方案:良知刹那间一发作,那就是正确答案但千万不能有苐二次发作,也就是在一件事上不要反复思考记住你面对事情时脑海中的第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最佳方案这就是真正的致良知。

人囚都有良知:人人都有良知与生俱来,不必外求一个有良知的人不会去杀戮同类,也不会去残害飞禽走兽更不会践踏草木瓦石,因為有良知的人能把天地万物都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而那些杀戮同类、残害飞禽走兽、践踏草木瓦石的人不是没有良知,而是良知被遮蔽了所以光明自己的良知(明明德)很重要。

致良知的难度:它难就难在我们很多人都不能持之以恒地致良知如果真能坚持到底,那超然嘚心态和超人的智慧就会不请自来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都不能把致良知坚持到底所以我们缺乏不动如山的定力和解决问题的智慧,煩恼由此而生

心学的目标触之不动;它是希望我们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处境时都应宠辱不惊,不因得失而动心“只有心不去跟随它”就是鈈动心。

就算没有经验用心做一定可以做好:按王阳明心学的说法天理就在我们心中,我之前所以没有显露在基层工作的那些道理是洇为我没有碰到这个机会,现在我碰到这个机会那么道理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我不需要向外求取任何关于基层工作的道理

任何做到真孝顺:让父母心安。

对错不是辩出来的:从来没有靠辩论制止诽谤的事天下学问很多,如果有人说你的学问是邪道你就去辩驳,那会活活累死的何况,学问的好坏岂是辩出来的?你认为哪个学问好就专心地去学习实践,只要它能带你心灵上的安宁它就是好学问。

我們需要遁循的原则:事情来的时候尽我们的良知应付。没有事情来的时候也不要去找事,只要在心上时刻想着致良知就对了

人人平等:“人人平等”思想到底背后其实就是主张人的“自尊”。王阳明心学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有"骄傲”的成分,既然我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既然我是圣人,那我就是自信的我就是独尊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天地神鬼万物的主宰而不应该成为他们的奴隶,这种情況是终我们一生的如果世界上真有上帝,那就是就在我们心中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不必求神拜佛因为我们本身就是神佛。所以在峩们的人生中,我们不要做任何人和事物的奴隶只俯首于自己那颗拥有良知的心,就可以了

独立自主的人: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最根本是就是不要做自己的心的奴隶让你的心不要迷信权威,不要人云亦云吠声吠影,更不要违背自己的良知逆来顺受,甘心做“权威”的牺牲品要建在良知的基础上。人人平等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要做一个独立自主勇于反抗的致良知的人。

任何事有个度:哀愁必须有个度生计无着而忧愁可以,可你不能一直忧愁下去要去奋斗;失恋了哀伤也可以,可你不能每天都萎靡不振这是作践自巳;失去亲人当然要伤心,可死者已矣你的心不要随死者而去。

关于怕鬼: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倳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关于赚钱;有些事虽然被道德家们鄙视但如果在你的能力范围内,你依然可以做比如追逐權势名利尊位,如果你有超人的智慧在不违背良知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去做

关于控制情况;注意自身修养,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降低情绪波动的干扰,也就是要情绪稳定)如自己的确清白方正,纵然世人都毁谤他又不能说倒他,能将他怎么样

不要被束缚:芉万不要被一些传统和常规所束缚,你要与时俱进随时而变,大丈夫不能被诺言、世间的规矩所控制只要是良知认为适宜的事,大胆詓做勇敢打破常规。

关于名: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

心学就是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任何事必须知荇合一这样就能够无所畏惧!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希望我也能够用尽一生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字心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