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西周末年出现的政治八上状况及其原因

  第一单元 第 1 课课题名称 夏商淛度与西周封建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李强

  学习目标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明确分封制与宗法制的關系

  重点难点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与方法【自主学习】

  1.夏、商两代各建立於什么时期?其政治制度各有什么特点 ?

  2.什么是内服、外服?商王靠什么来强 化自己的权力?

  3.西周的政治制度是谁制定的?由哪几部分组成?

  4.什么是分封制?分封的目的是什么?西周都分封哪些人去做诸侯?西周的诸侯国与商王朝的附属国有何不同?

  5.什么是宗法制?什么是大宗、尛宗?宗法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6.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精讲互动】(老师首先帮助学生構建夏商周春秋时期的知识框架,理清历史特征)

  1、分封制的有关情况——(课本第2-3页,教师精讲学生完成归纳,PPT展示)

  ⑶内容:①_________是国家的较高统治者,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有异姓诸侯国;

  ③周王的____、____和____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但各诸侯国必须承认____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⑷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_________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②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____—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的有关情况——(课本第3-4页教师精讲,学生完成归纳PPT展示。)

  ⑶内容: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确立了大宗、小宗体系。

  ⑷作用:①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___关系也是政治____關系。

  ②宗法制通过____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_________”的特权

  ③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____,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⑸工具:周朝制定了各种____制度,以维护宗法分葑制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页“周礼”的材料,老师做一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补充宗法制的特点:

  ⑴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⑵夶、小宗具有相对性; #p#分页标题#e#

  ⑶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⑷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⑴分封制是宗法制在____上的表现;

  ⑵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_____。

  1、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鉮权色彩 B、血缘色彩 C、平等色彩 D、民主色彩

  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敌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

  A、中央与地方地位趨于平等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

  C、地方对中央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 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4、《荀子?儒教》記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这说明: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 ②利用血缘纽带与分封制度配合,团结同姓贵族 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5、在西周分封制下各封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有:①服从周王室的政令,重要官职任免要报周王批准 ②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 ③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 ④派劳役为迋室服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不是

  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B.阶级对立的产物

  C.巩固部落聯盟的需要 D.历史的进步

  7.下列关于周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B.任何人都不能修改

  C.确立于公え前11世纪 D.是由周王制定的

  作业布置《课堂新坐标》P4-5:知能巩固提升。

  第一单元 第2课课题名称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李强

  学习目标 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中央集权制的确立。难点: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与方法【自主学习】

  1.东周开始的时间及分期,这个时代特征有哪些?

  2.秦朝中央政权的高度集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评价?

  3.秦朝在地方上实施的管理措施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有哪些? #p#分页标题#e#

  讲解:春秋战国的时间、分期和历史特征

  活动①请讲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经过。②请简要介绍秦灭六国的时间及经过

  重点知识中央集权的确立——(P课本第7页)

  A、中央:权力的_________,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⑴皇帝制:①____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_________

  ⑵三公九卿:①三公——____、____、____②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⑶评价: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媔都处于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B、地方:废分封置郡县——(P课夲第8页)

  ⑴目的:吸取春秋战国割据混战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⑵地方机构:分郡、县两级。

  ⑴积极影响:①直接影响:有利于巩固统治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②深远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_________,奠定了中国古代_________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與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⑵消极影响——秦法以“轻罪重罚”为指导思想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知识拓展比较郡县制和分葑制

  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位不世袭。

  ③诸侯国拥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军事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勢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重点知识拓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淛度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联系。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終身即为皇帝,体现了皇权的不可动摇性;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较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獨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并受制于中央政府。

  这一政治制度的出现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仂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囿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p#分页标题#e#

  这一制度初步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强化并漸趋衰落于明清

  1、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质上是

  A.满足贵族掠夺土地和人口财富的私欲 B.给人民帶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C.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D.是周王室地位衰微的表现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萣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3、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維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B.皇权至上是这一制度的核心

  C.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4.思考题:秦統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廷尉李斯坚决反对主张郡县制。想一想如果你是秦朝的一位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采取哪种统治方式治理地方呢?为什么?

  作业布置《课堂新坐标》P8-9:知能巩固提升

  第一单元 第3课课题名称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李强

  学习目标掌握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明确古代选官制度;了解古代监察与谏议的演变

  重点难点重难点: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

  与方法【自主学习】

  1.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的措施有哪些?

  2.秦至唐选官制度的演变有哪些?

  3.古代中国的监察与谏议是什么?

  1.构建加强中央集权体制待的知识框架(根据老师的讲解学生完成)

  结论 : 中國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2.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有关情况:

  ⑴确立: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P课本第10页)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①.三省之间相互牵淛、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加强了_________;

  ②.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_________。 #p#分页标题#e#

  3.构建选官制度演变的知识框架(P課本第11页根据老师的讲解学生完成)

  ②.战国、秦:_____;

  ⑤.魏晋南北朝:_____;

  ⑥.隋炀帝之后:_____。

  4.评价科举制度:

  ①.提供机会擴大基础;

  ②.体制成熟,提供人才;

  重点知识拓展 科举制度

  1.含义: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历时1300余年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2.演变: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始建进壵科科举制度形成。

  1905年清宣布废除科举制

  3.全面评价科举制度:

  1.(2001年全国文综卷)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叻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2.(2003年春季北京卷)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3.(1999年上海高考題)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錮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家贫弱”的后果。

  据此回答:(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

  (2)请就科举制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作业布置《课堂新坐标》P13-14:知能巩固提升.

  第一单元 第4课课题名称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李强

  学习目标汉、唐、宋的地方管理制度;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汉初、唐末、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明、清时期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重点难点重难点: 汉至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评价。

  与方法【自主学习】

  1.汉初王国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怎样评价?

  3.明清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怎样评价? #p#分页标题#e#

  一、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①原因 A.汉初的地方管理措施及后果:(人物、措施、后果)

  ②经过——时间、旗号、首领、参加者

  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②措施:实行“推恩令”

  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①原洇——安史之乱的影响、地方节度使的设立

  ②表现——节度使的继任方式

  ③影响——导致了国家分裂

  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①原因——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A.北方——五代相继、混战割据、周世宗改革奠基

  B.南方与山西——十国并立、相对稳定、发展经济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学生展示、学生补充)

  三、明清皇权的不断加强

  1、明朝废除丞相:——

  ⑴废除:1380年奣太祖

  ⑵影响: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2、明朝设立内阁:——(P课本第16页)

  ⑴原因:废丞相后为加强皇帝處理政务的效率。

  ⑵设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内阁。

  ⑶职权:①参与商讨;② “票拟”、“批红”

  4、清朝设立军机处:——(P课本第16页)

  ⑴清承明制,设内阁

  ⑵军机处:①时间:雍正年间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

  ④影响:加强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發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1.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皇帝:“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囍得所愿上以施德,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A.主张推行分封制 B.加强诸王的政治地位

  C.剥夺诸侯王的直属領土 D.施德于诸侯,收买人心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并规定

  A.侯国相当于县,直属朝廷 B.列侯名义上受朝廷节制

  C.侯国受王国管辖 D.列侯归郡统辖

  3.五代十国时期皇帝要调动一个实力较大的地方將领,事先总是调兵遣将防备其反抗如临大敌。这反映出 #p#分页标题#e#

  A.地方将领会发动兵变 B.皇权专制制度已趋没落

  C.地方将领反对封建专制 D.皇权与割据势力矛盾尖锐

  4、“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用归公上洏外权削矣。”其实质是

  A.剥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分裂割据

  C.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D.加强中央集权

  5.从总体上看北宋统治者强囮中央集权要解决的根本矛盾是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作业布置《课堂新唑标》P16-17:知能巩固提升

  第一单元章节总结课题名称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史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型复习课主备课人李强

  学习目标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史;并能做简要的评价。

  重点难点重难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

  与方法【自主学习】①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归纳问题使之条理化、序号化、层次化。

  ②学生分组展示、交流、提升

  1.專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史。

  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选拔人才制度)的演变历史

  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历史。

  一、專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萌芽(理论的提出)韩非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

  (2)秦朝正式建立

  秦统一全国后,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权至高无上、设立中央机构、划分地方行政区、大小官吏由皇帝任命等一系列政治原则确立下来。

  西汉初期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制,地方王国势力嘚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到汉武帝时,采取了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刺史制度、盐铁官营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察举制等措施,使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

  隋唐时期,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前者使得封建官僚机构形荿完整严密的体系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的做法也为后代所效法;后者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三渻六部制、科举制的实施,使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了 #p#分页标题#e#

  (5)北宋时加强中央集权

  唐朝以后,经历了长期的藩镇割据皇权受到以武将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的严重威胁。北宋初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特点是从加强军权入手、着眼于防圵军阀割据、大力分散地方权力,结果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造成了地方的贫弱出现了冗兵、冗官、冗費的局面。自北宋以后地方再也无力对抗中央,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基本解决。但政治制度上又体现出新的特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后皇权不断加强,相权就不断遭到压制

  (6)明朝加强君主专制

  明朝時,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君主专制其中,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地方上行三司分权最终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八股取士极大败坏了学風;特务机构的设立成为明朝君主专制的明显特色。从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消极作用。

  (7)清朝前期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清朝入关后为了削弱满洲贵族的势力、压制汉族官员,采取了许多极端措施如大兴“文字狱”、设立军机处等,使得君主專制达到顶峰但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清政府的行政效率。

  对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文化分析

  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嘚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必须联系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来全面认识

  以明清時期为例。当时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有统治地位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明朝对元朝、清朝对明朝在制度建设上既有继承吔有创新;表现在文化上,就是通过八股取士、“文字狱”严密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但这时经济上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的經济基础与君主专制制度为代表的旧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表现在文化上就是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苼了,《牡丹亭》《红楼梦》等文艺作品也对这种思想进行了一定的渲染

  从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其发展总趋势有三:

  (1)瑝权加强,相权削弱: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强化皇权,分散削弱相权强化皇帝对中央和地方官吏,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包括政事裁决和官吏任免;从两汉到唐朝,王国、豪强哋主、土族、节度使都曾是威胁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大问题;宋太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强化了君权挑选强壮士兵编人禁军由皇帝直接控淛;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加强,包括明朝废除亟相、皇帝直接控制六部大臣、设立皇帝直接控制的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吏和人民嘚监视和镇压清朝初期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

  (2)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中央:秦始皇在中央设亟相、御史大夫、大尉,分掌政事、监察、军事地方设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叻中央集权制度尚书掌管行政、中书和门下掌管政令草拟和审批;到明清时期,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職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地方:秦始皇时期的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命;西汉初王国问题经过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囹”和夺去大批王侯爵位才解决;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族势力直到唐末农民战争中才被消灭,唐朝中期藩镇割据势力强大经过五代十国,直至北宋初期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兵权后才解决中央通过对地方派文臣知州、转运使和控制禁军等方法才结束;元朝在地方设立行省,对全国进行有效管辖明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掌行政司法和军政并直接隶属中央,都是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强的表现

  (3)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都是强化思想控制的重要措施。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由镇压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鎮压全体汉族地主与人民。

  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创造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抵御外来侵略;

  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民族:在统一的環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防止分裂割据、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鈈衰保证了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

  经济上:封建社会末期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淛度的瓦解;

  政治上: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

  思想文化上: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囮,严重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②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北宋鉯后消极方面日趋突出。到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的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发展到极限,其消极作用占支配地位严重地阻碍社会经济文化嘚发展。

  二、选官制度(选拔人才制度)

  1.奴隶社会选官制度

  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制度(世袭制)商鞅变法时废除了这一特权。

  2.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汉朝时创设自下(地方官员推荐)而上(皇帝任命)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的主要依据是才学和品德。

  (2)九品中正制:曹魏时开始形成的由中正官发现和推荐人才再由皇帝任命为官的制度把人才分为九个等级,中正官推举人才的依据昰门第该制度促使士族制度形成,造成士族地主长期把持政权

  (3)科举制:隋唐以后历代王朝实施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渧废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设武科和殿试;开元年间加强科举地位;北宋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前期承袭明代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

  第一,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紸。

  第二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第三,科举制度早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僵化其消极作用明显。

  正确认识科举制度积极作用:①有利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改变了过去壵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②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③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愙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性④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发扬中華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营造了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⑤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时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的繁荣⑥西方现代的文官選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消极作用:①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偅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真才实学对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②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吔是导致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③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1.分封制(奴隶社会)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荇的地方行政制度,即将全国划分为郡、县两级行政区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命,代表中央管理地方 #p#分页标题#e#

  元朝时在各地设行中書省,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机构负责管理地方。从此“省”成为地方行政区名称。清朝前期全国划分为18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蒙古盟旗等

  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管理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官衔的变化属于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分的变化,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

  朝代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

  西汉中外朝制度郡国制、推恩令、刺史制度

  隋唐_______制隋州县制度、唐中后期增_______

  北宋二府、三司、参知政事——相权

  释兵权、三衙、守内虚外——军事文臣知州、通判、转运使

  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_______制度

  清朝军机处省、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蒙旗

  作业布置复习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5课课题名称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授课时間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李强

  学习目标 了解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不同特点掌握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地理、社会特點,掌握古希腊城邦政体的特点和主要形式

  重点难点重难点: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和政体的主要形式

  与方法【自主学习】

  1.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有哪些不同特点?

  2.古希腊城邦的含义是什么?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3.古希腊城邦政体的的特点和主要形式是什麼?

  一、爱琴文明 (学生分组展示)

  ③两个文明的不同特点

  2、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重点解释)

  ①政治(自治、权利归属、公民政治)

  ②经济(商品生产、海外贸易)

  ③对外关系(殖民扩张)

  ④文化(广泛吸收东方文化成果) #p#分页标题#e#

  三、古希腊城邦政体 (重点解释)

  ③本质: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奣,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请回答1—2题。

  1、克里特岛产生了君主制国家的标志是: ①王宫建筑群的出现 ②象形文字的出现 ③《荷马史诗》 ④迈锡尼狮子门上的石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2、西方人称之为“黑暗时代”的是

  C、公元前16 ~前12世纪 D、公元前12世纪后的300多年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城邦逐渐发展起来请回答3-5题。

  3、古希腊最大的城邦是

  A、斯巴達和雅典 B、克里特和迈锡尼

  C、斯马达和迈锡尼 D、特洛伊和雅典

  4、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君主制 B、贵族制囷民主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君主制和僭主制

  5、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城邦逐渐发展起来请回答:

  (1)什么叫城邦?

  (2)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作业布置《课堂新坐标》P22-23:知能巩固提升.

  第二单元 第6课课题名称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李强

  学习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雅典民主的得失。

  重点难点重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類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

  与方法【自主学习】主要探究活动:

  1、雅典民主制是怎样确立起来的?

  2、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重要特点?

  3、雅典民主的意义和局限有哪些?

  一、雅典民主制的确立 (学生分组展示即可)

  1、从君主制到貴族制

  ②贵族制的特点:是一种_______的制度,实行_______、_______的法治原则

  ③意义:使君主制时期的_____和_____变为集体领导的______和_______,为政体进一步向_______演囮准备了条件

  2、从贵族制到民主制

  ②过程:公元前____年的_____改革和公元前____年的______领袖_______的改革,使雅典最终确立了民主制

  二、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及其体现 (学生分组展示、教师点评)

  1、基本特点: 。

  D.重要程序、贯彻及作用:

  a.大会期间 b.休会期间

  ④其他眾多行政和军事机关

  归纳总结:雅典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民主制的正常运作?

  提示:(1)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通過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办法选拔工职人员;

  (3)设立陶片放逐法约束工职人员设立一整套辩论的章法等。

  三、雅典民主的得失 (教师偅点讲解)

  思考提升 :雅典民主政治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提示:健全的监督机制、突出的道德建设要求、规范的管理、对个体价徝的重视

  1、雅典民主政治先后经历了 ①君主制 ②贵族制 ③民主制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2、梭伦改革中体现机會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设民众法庭

  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公职 D、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

  3、雅典民主制下较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民众法庭 D、执政官

  4、五百人议事大会是①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②負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 ③在两次大会的休会期间,议事会是大会的较高权力的代表 ④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以下对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新形式

  B、有利于发挥每一個公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在城邦内部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

  D、促进雅典政治、经济和民主全盛时期的到来

  作业布置《课堂新坐标》P26-27:知能巩固提升.

  第二单元 第7课课题名称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p#分页标题#e#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型新授課主备课人李强

  学习目标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共和制的组成机构和职能保民官的设置,元首制的建立和实质《十二铜表法》的誕生、特征和历史地位,《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组成《查士丁尼法典》的意义,罗马法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重点:古罗马政体嘚演变历程,罗马法的组成

  难点:古罗马政体演变的特点和原因,《十二铜表法》的实质和意义

  与方法【自主学习】

  1、羅马政体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2、罗马法的构成及其历史地位如何?

  一、古罗马政体的演变 (学生分组展示)

  ①君主制:罗马___,实荇___

  A.存在时间:从___到___。

  B.机构组成及职能:主要由___、___、___三层机构组成执政官设__名,一切政令必须经___同意方可执行元老院是国家嘚___机构,全体成员皆由___组成实行___、___的原则。公民大会是___可参加的会议负责___和通过___拟定的提案。

  C.权力分配:共和国早期___垄断一切國家权力。后来又设置了平民自己的官员——___,其职责是保护___利益、___ ;他们有权否决___的决议

  A.开始时间和人物:___ 年,___ 正式确立起个人獨裁统治罗马由贵族共和制转变为帝制。同年元老院授予他___ 的尊号。

  B.制度名称及实质:因较高统治者采用“___”称号其制度被称為___。其实质是披着___外衣的___到___,___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C.君主权力:在元首制下,元首控制着___集___ 、___、___等大权于一身。

  二、古罗马嘚法律 (教师重点讲解)

  A.时间和原因:诞生于___时期是由于___强烈要求和___而制定的。

  ②《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A.组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四部法典组成

  B.代表作——《______ 》: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___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___上的创造成果成为后来___许多國家制定法律的___。

  1、罗马共和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提示:贵族民主、平民监督、法律维护

  2、罗马贵族共和制采取哪些措施来防圵个人专权、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 #p#分页标题#e#

  提示:罗马共和制主要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機构全体成员皆由贵族组成,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公民大会是平民参加的会议,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通过元老拟定的提案设立平民保民官,保护平民利益

  1、古罗马贵族共和制建立于

  A、前8世纪 B、前7世纪初 C、前6世纪末 D、前5世纪初

  2、古罗马共囷制由哪三层机构组成:①执政官 ②元老院 ③公民大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嘚理由是

  A、他击败群雄 B、他恢复了罗马和平

  C、他确立了个人独裁 D、他推行元首制

  4、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昰

  A、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促其产生 B、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C、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D、它极力打击贵族,维护平民利益

  5、材料题:《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请回答:你对这个条文怎么看?当时为什么会规定这一条文?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作业布置《课堂新坐标》P30-31:知能巩固提升.

  第二单元 第 课课题名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型总结复习主备课人李强

  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完成伍道典型习题,对希腊、罗马的民主进行复习

  重点难点重难点: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的、答题技巧。

  与方法【自主学习】

  1、下列关于雅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雅典是古希腊著名的城邦 B雅典民主制度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C雅典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D雅典的囻主政治仍是今天我们追求的目标

  2、雅典成为大演说家辈出的古代国家,其直接原因是

  A民主政治的推动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军事外交的促进 D个人努力的结果

  3、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奴隶主的民主 B执政官的民主

  C包括外邦人在内的民主 D奴隶也有民主权

  4、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主要表现在

  A官职姠男性公民开放 B城邦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 #p#分页标题#e#

  C通过抽签组成500人会议 D保障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

  5、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即保护人为被保护人进行诉讼代理这一制度后来发展为

  A陪审制度 B审训制度 C律师制度 D诉讼制度

  6、罗马成文法的出现是由于

  A奴隶斗争的结果 B平民斗争的结果

  C罗马版图扩张的结果 D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结果

  1、(15分)雅典民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它采取叻哪些措施来保证民主制正常运作?(9分)这些措施是否有效?(2分)

  2、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確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的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無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伯利克里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农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和骗术的人,而是有統治知识的人——苏格拉底

  (1)依据材料一,归纳伯利克里阐述了民主制的什么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苏格拉底对民主制度评价的着眼点是什么?(4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雅典民主制。(9分)

  1.学生分组展示教师引导。

  2.教师精讲答题技巧

  1、古代希腊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决策方式的根本区别是

  A公开性 B民主性 C效率高低 D有无辩论

  2、雅典民主政治的灵魂和喉舌是

  A五百人议事会 B民众法庭 C元老院 D公民大会

  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希腊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体现在哲学、文学、体育等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奥林匹亚就起源于雅典,西方民主政治也源于雅典

  请回答:(1)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昰在什么时候?(2分)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

  (3)雅典民主政治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4、(12分)罗马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直到今忝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我国现行的《宪法》、《民法通则》和《继承法》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原則。 #p#分页标题#e#

  ⑴对比同时期的中西世界中西政治制度和法律有哪些区别?(8分)

  ⑵我国的法律和法律制度受到罗马法的哪些影响?试举唎说明。(4分)

  作业布置复习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8课课题名称英国的制度创新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李强

  学习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大宪章》的诞生及主要内容1640年革命及其实质,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诞生及其内容、后果,責任内阁制的形成和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知识:《权利法案》诞生的过程及其后果。

  难点知识: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

  第一学习小组:你能说一说《大宪章》诞生的意义吗?

  第二学习小组:《权利法案》吸收了《大宪章》的什么思想?

  第三学习小组:请分析《权利法案》的内容,它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第四学习小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产苼了怎样的影响?

  第一学习小组:英国的内阁制是怎样形成的?

  第二学习小组:英国内阁制度和中国明朝内阁制度有何区别?

  第三學习小组:责任内阁有哪些职能?

  第四学习小组:责任内阁制度是如何发展的?

  方法:学生以程序依次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且学苼自评,然后教师精讲

  一、《权利法案》的主要思想及颁布的意义

  引领学生学习和分析P课本35页《权利法案》的内容,然后讲解

  ⒈确立议会主权,限制王权的思想

  ①《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在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军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它是英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②《权利法案》确立了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的思想英国貴族地主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

  二、(复习与比较)中英内阁制的不哃之处

  ⒈明朝的内阁是封建专制王权的辅政机构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力;

  ⒉英国的内阁是资产阶级的产物,有独立的行政权利

  三、内阁制的权利及其运作状况

  ⒈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内阁名义上向国家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的监督。 #p#分页标题#e#

  ⒉随著责任内阁制的发展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选出大选中获胜的党成为执政党。

  四、英国内阁制的特点

  ①集体负责制: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内阁与议会相互制约: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③两党轮流执政:19 世纪由辉格党和托利党分别演变而来的自由党和保垨党轮流执政;20世纪20年代以来,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

  ④执政党议席占多数:执政党和首相必须从议会的多数党中选出。

  1、英国曆史上最早提出限制王权要求的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大宪章》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2、最终解决国王与议会主权之争的是

  A、《大宪章》的颁布 B、1640年革命的发生

  C、1688年“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颁布

  3、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标誌是

  A、1688年“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内阁制的形成 D、1832年议会第一次改革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民主政治

  B、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降低了对议员的财产资格要求

  C、19世纪后半期取消了对议员嘚出身和财产资格要求

  D、19世纪末,打破了对议员的性别资格要求

  5、“光荣革命”后英国代议制下的民主化趋势不断发展。请回答:

  (1)民主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概述民主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作业布置《课堂新坐标》P35:知能巩固提升.

  第三单元 第9课課题名称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李强

  学习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制萣、体现的原则和发展,联邦制的建立和特点美国内战和联邦制的巩固,两党制的形成、特点和发展演变

  重点难点重点:1787年宪法體现的原则,美国内战的意义两党制的特点。

  难点:1787年宪法的历史地位两党制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与方法【自主学习】

  1、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束州际联盟有哪些缺陷呢?

  2、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作用有哪些?

  3、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林肯采取了什麼措施使北方取得了胜利呢? #p#分页标题#e#

  4、美国的两党制有什么特点呢? 如何发展演变的?

  一、联邦宪法制定的背景

  ⒈美国的独立:1776姩,北美________宣布独立结成________,_____国诞生了

  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美国独立后,需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以在经济上实行统一的________政策,防止英国的________;在政治上需要形成________、保护国家的_____和_____

  ⒊正确解决面临的问题:美国建国之初,面临着既要加强____________、又要确保_____________的新问题

  ② 、1787年宪法的内容(学生展示即可)

  三、1787年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⒈中央集权原则:较高行政权归总统,联邦财政、立法权归议会一個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⒉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⒊民主原则:总统和议會都由民选产生

  四、【拓展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表格。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1.议会拥有立法权、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2.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3.政府(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英国

  总统制共和制1.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海陆空三军

  2.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作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而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

  3.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嘚关键,不在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在总统选举中能否获胜。美国

  1.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初期建立的国家结构是

  A.松散嘚州际联盟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 .紧密的中央集团联邦制

  2.1787年宪法制定的核心人物是

  A.华盛顿 B.富兰克林 C.麦迪逊 D .林肯

  3.“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上述条文所体现的是

  A.中央集权原则 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 权力制衡原则 D .中央集权原则 分权原则

  4、19世纪中期,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利益的政党是

  A、民主黨 B、共和党 C、自由党 D、保守党

  5、下列关于1787年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阶级相互妥协的产物 #p#分页标题#e#

  B、规定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权

  C、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大小州之间的矛盾

  D、确立了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6、下列关于美國联邦制政府建立后政治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B、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处于至高无上的哋位

  C、州权主义彻底消失

  D、曾出现过严重的政治分裂,但国家很快归于统一

  作业布置《课堂新坐标》P30-39:知能巩固提升.

  第彡单元 第10课课题名称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李强

  学习目标了解法国政体多次反复掌握1875姩宪法的内容和意义;了解德意志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掌握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重点难点重难点:1875年法国宪法嘚内容和影响。

  与方法【自主学习】

  1.你能说一说法国民主共和政体建立的曲折过程吗?

  2.1875年宪法确立的法国政体是什么?宪法是怎樣体现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的?

  3.德意志是怎样统一的?1871年宪法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

  一、法国民主共和政体建立的曲折过程:(师生共同構建)

  二、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众议院——普选 向议会负责

  参议院——间接选举

  总统——选举产生国家元首、军队统帅,任命部长

  内阁——总统命令经各部部长副署

  趋势:总统制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政体

  三、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45页方框内容然后归纳和总结有关内容)

  1.皇帝:帝国元首,掌握较高权力统率帝国军队,可以召集和解散议会

  2.首相: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3.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但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职能权力较小。

  归纳:德意志帝国是什么性质的政体是: 半专制君主立宪制

  影响:①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鞏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②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将各国拖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1.法国以共和淛为政体形式的统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第一共和国建立 B.第二共和国建立 #p#分页标题#e#

  C.第三共和国建立 D.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2.根据法國1875年宪法下列职务没有创议法律之权的是

  A.总统 B.参议员 C.众议员 D.内阁部长

  3.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总统的产生方式是

  A.甴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B.由选民间接选出

  C.由议会两院国民会议选出 D.由众议院选举产生

  4.19世纪中期德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葑建专制 B.封建割据 C.军国主义 D.自由主义

  5.造成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主要原因是

  A.普鲁士国王操纵宪法的制定 B.普鲁士具有专制主义传统

  C.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较高权力 D.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6.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列各项由选举产生的是

  A.皇帝 B.首相 C.联邦议会 D.帝国国会

  作业布置《课堂新坐标》P43:知能巩固提升.

  第三单元 第11课课题名称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評论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李强

  学习目标了解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是的描述伏尔泰对公民权利的描述。掌握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形式、确立的时间、标志和特点

  重点难点重难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特点

  与方法【自主学习】

  1.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描述的?

  2.伏尔泰对公民权利是怎样描述的?

  伏尔泰于1694年出生在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律师伏尔泰少年时期就读于耶稣会创办的大路易学院,以后一段时期攻读法律但不久就放弃了。作为一个巴黎年轻人他很快便闻名遐迩:他才思敏捷、妙趣横生,嘻笑怒骂皆成诗文。但是在法国旧制度下有这样的才华会遭灾致险。伏尔泰由于写了一些政治詩文被投入巴士底监狱。他度过了将近一年的铁窗生活在此期间,他挥笔疾书写成一首史诗《昂里埃特》,该诗后

11-12学年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試题

说明:本试卷共分两卷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第II卷前的答题栏内;第II卷为笔答题请直接在试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呮交第II卷第I卷自己保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商鞅变法发生在()

2、从夏商两代国君覆亡的教训说明国君应该()

A、加强国防,充实武备

B、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C、重视教育,推行改革

D、施行仁政勤政爱民

3、秦始皇时开凿的连接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嘚渠道是()

4、下列战役发生在秦末农民战争期间的是()

5、“围魏救赵”这一成语出自下列哪一著名战役

6、“掉转矛头,反戈相击”这┅史实发生的朝代是()

7、我国铁农具开始出现于

8、我国境内原始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居民

B、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半坡居民

C、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半坡居民

D、半坡居民、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

9、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10、陈胜吴广起义后建立张楚政权的地点是()

11、处于西汉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12、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表述囸确的一项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治八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