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古钱是哪个时代王朝的哪个王朝的

印度这块神袛比其人口还多的覀天梵土,已经和我们交往两千多年了她离我们那么近,但对我们来说却还是充满了无数谜团。追溯印度文明的起源可以发现它是甴本土新石器时代王朝的村社与公元前三千纪初叶从俾路支(PEROZ)山区向南迁移到印度河流域的外来农人共同创造的,兼备两者各自的特点奇特的摩享佐·达罗文化和哈拉帕文化足可以让整个人类为之自豪,但是,相对于印度文明的庞大体系而言,它的源头又绝不仅仅只有那两滩煋星之火站在云端下俯人间,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完全处在大洋和群山的合抱之中,那似乎是一片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但是当我们轻輕滑落,把目光扫向印度西北口时才看清尽管那里有高峻的山峦,尽管那山峦连绵不断还是抵挡不住渺小的人类。 早期印度河文明衰落的原因和过程至今尚不清楚以前普遍认为主要是由于雅利安人入侵。不过考古发掘说明,远在吠陀时代王朝之前就有来自俾路支诸蔀落和伊朗部落的侵扰也有人提出,河道淤塞、河水泛滥导致了对古文明地区无可挽救的损害使其北部边沿地区十分虚弱,不能抵抗雅利安人的侵略反过来,这种破坏也使得新的印度河文明中心的南部边沿地区过于衰弱不能抵挡本土文明的同化。 约公元前1500年前后入居印度的雅利安部落拥有与诸如亚该亚人和多里安人同样的生理特征、同样的畜牧经济、同样的社会制度和同样的神话但此后,入居印喥的雅利安走上了与他们的族亲绝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几千年了,一批批移民秋涛般汹涌而来跃过岗丘与密林,渐渐在东南方心平气和哋改变自己的经济传统渐渐地让富饶的土地磨光自己的棱角。如此往复每当新移民变成本地人,总有更新的部族迁入并把没了棱角嘚老移民继续往东南方赶。 中国历史的特点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印度历史的特点则是不断有新的征服者闯入。哺育印度文明的核心哋域是印度河平原与恒河平原但这两块沃土不是同时起作用的。新来者总是在印度河畔燃起新希望又总是未及站稳了脚跟,就匆匆散叺更为广阔的天地当游牧者变成农耕者,回头望去印度河已经在不经意的遗忘中变成蛮荒之境。 牵引印度前进的不是双驾马车而是哽象海豚的大脑,当左边一半在奔腾时右边一半处于休眠状态,反之亦然 几千年过去了,有一个问题变得让人难以索解:到底谁才是汢著印度历史上丰富多彩的钱币正是这种多源文化的生动反映。印度钱币的沿革以其突发奇想的转折引人入胜,无论对希腊还是对阿拉伯她都没有简单地照抄或模仿。虽然走得困苦艰难她还是闯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子。 习惯上钱币爱好者们把印度钱币历史大致分成陸个阶段,即:印度古代、印度中世纪、莫卧儿盛期、土邦与殖民化、英属时期和现代 印度历史学家喜欢把伊斯兰文化对印度产生重大影响之前的历史称为古代,而阿拉伯人攻占信德以后至莫卧儿王朝崛起之间则为中世纪 
一、 古代印度钱币 
约公元前800年时,铁在印度得到采用雅利安扩张的步子大大加快了。就从这段时间开始主要的经济活动由畜牧业改为农业。此外恒河流域的季风气候也使得栽种水稻成为可能。在旁遮普地区栽稻比种小麦和大麦时的产量要高很多。因而人口密度的中心从西北部转向东部,东部成为最初的强大王國的所在地而印度河流域的山山水水,则渐次落入波斯人之手这是中亚印欧语系民族的第二次大规模入侵,它给印度带来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s)王朝戳印币传统奠定了基础   经济生活的变化,促进了各种新行业的发展如木工业、冶金业、纺织业和制革业等。由于人们开始更为频繁地以河流充当运输剩余粮食的天然快车道农业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如同其它文明古国一样贸易刚开始时,通常采用以货噫货的形式印度的特色是,大笔交易用牛作计值单位因为那时牛已经是印度最为普遍的大家畜,而且那时还没有走上神坛。 值得一提的是当铸币开始在印度出现时,最早的度量衡恰恰正是雅利安印度文明之前所实行的度量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印度文明具有独特的哃化能力。 到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货币已基本固定为“打上若干戳印的白银小块”这一形式,也有其它金属的戳印币但很少见,有金和銅 这最初是一些商人自行打制的,后来政府也开始参与发行钱币爱好者把戳印银币简单分为地方币和孔雀王朝钱币两类。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7-前325年进袭印度河流域的时候这一地区在政治上分裂为众多独立的王国和部落共和国。亚历山大的袭击是短暂的但这为一个印喥帝国的创建者铺平了道路。公元前322年左右孔雀家族一个家世不详的人,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从各地招募盗贼怂恿印度人改变统治”。約公元前324年他逐走印度河流域的马其顿驻军,使自己成为这一地区亚历山大遗产的主人随后又吞并了摩揭陀帝国。印度河流域、朱木拿河-恒河流域也许还有德干地区,在政治上第一次彼此统一起来到阿育王时代王朝,孔雀王朝已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戳印藝术在印度是有渊远传统的。人们曾在摩享佐·达罗文化遗址发现过许多象画像砖一样的小方块,图案古朴精美。有人猜想,那和古印度钱币也有关。  戳印银币的主要特点是:单个打制图案丰富,笔法简洁象征意味浓厚。图案取材多数来自自然界如太阳、动物、树木、山丘,等等也有几何图形,可能与原始宗教有关 
印度与外部世界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300年这500年间的相互影响显然是很突出的。至少希臘人、帕拉维人、塞种人和贵霜人的帝国都既以印度为根据地,同样也以中亚或中东为根据地它们都促进了沿着由印度北部向西到中东、向北到中亚和中国的路线而进行的有利可图的贸易。这也是一个使罗马商人来到印度南部和西部、使印度商人来到东南亚的对外贸易欣欣向荣的时期 最初是来自希腊人的影响,希腊人在印度被称为雅瓦纳人在亚历山大之后的两个世纪里,仍是印度西北部的一支力量怹们统治着星罗棋布的各个地区,在战争中互相毁灭但是,正如在其他任何地方一样文化影响的悠远大大超过政治的沉浮。 希腊人发展了犍陀罗艺术为印度铸币提供模型,而最重要的是促进了印度与中东间的贸易,并把印度钱币从戳印币这个方向渐渐拖开一度似乎还能把它带进希腊体系。    在印度的希腊人国王米南德于大约公元前160-前130年在位时统治区域在东南方向最远达到印度河和纳巴达河河口。可能在米南德在位期间定居印度的希腊人曾一度占领了原孔雀王朝首都华氏城。 对中国人而言古代中亚最为著名的希腊化国家无疑偠算大夏(BACTRIAN)。古代巴克特利亚的银币也是当今国内最容易见到的丝路古币之一大夏的统治中心在阿富汗地区,这一地区对印度文明的發展对印度钱币的发展,起过几次关键作用 大夏和印度的39位希腊人国王和2位希腊人王后的钱币已被发现。它们与公元前5世纪锡拉库萨嘚钱币一样美观上面的很多肖像非常好看,但在这不到2个世纪的时间内这一地区担任过国王的希腊人到底有多少,还有待于文字资料嘚进一步确定 统治现在的阿富汗这片地区的最后一个希腊人国王赫尔梅乌斯和他的妻子卡利奥普王后死于公元前30年左右,可能是死在安息人-基人手里这个年代就是埃及的最后一个希腊人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自杀的那一年。 亚历山大的陆海军在开辟或增加陆海商路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是较有实效的它使从印度西北部经阿富汗和伊朗,然后通达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部诸港的东西向贸易迅速发展亚历山大茬整个中东建立的希腊殖民地无疑也为这一贸易作出巨大贡献。亚历山大之后的希腊化国家促进这一贸易达二百年之久 
3. 塞种-帕拉维 帕拉维人、塞种人原来都是欧亚大平原上的游牧民族,操伊朗语言在迁离欧亚平原进入过定居生活的农业区之前,曾相继与波斯人和希腊囚发生过接触都接受了被他们所征服地区的希腊文明。例如他们的硬币就是其希腊前辈的仿造品甚至重铸品 被印度人称为帕拉维人的帕提亚人,即中国古籍中的安息人最早发源于里海地区,他们先从塞琉西王朝手中夺取对伊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控制;然后从约公元湔140年起,一伙伙地渗入印度西北部迫使希腊人北去,最后占据了印度河下游地区 继帕提亚人而来的是西徐亚人,即中国古籍中的塞种亦即古伊朗碑铭及希腊古文献中所载的Sacae(Saka),印度人称之为萨卡人第一波斯帝国衰亡以前,他们在中亚有两个主要聚居区一个在里海以東,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地区另一个在药杀水上游流域的大宛。两个部族都曾处在波斯人的宗主权下他们在月氏人的逼迫下离开中亚,於公元前130年前后制服大夏的希腊人。但由于安息获得巴比伦尼亚从而加强了力量所以阻挡住了塞人,并使他们转向前往赫尔曼德河下遊流域(该地从此被称作“塞人国家”——锡斯坦)塞人从那里进入印度河谷,并一个一个地征服了希腊人在印度建立的国家一支安息人紧随其后,强行建立统治于其上 塞种人最后在古吉拉特定居下来。在那里他们与土著居民相混合,形成后来在印度历史上占据重偠地位的马拉塔民族中国人对他们也不是一无所知的,至少在贵霜统治时期中国古籍称一个塞种人王国首领为“西郡太守”。前不久还有人在国内市场见到“西郡太守”银币。(详见2001年《世界硬币论坛》) 
继安息人、塞种人之后到来的是贵霜人一般认为,贵霜源出夶月氏据《史记·大宛传》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即当今甘肃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大约远在战国初期,月氏便在这一带过着游牧生活。  按较为普遍的说法公元前177~前176年,匈奴单于冒顿举兵攻月氏迫使其向西迁移到伊犁河流域。这一部分西迁的月氏中国史籍中称作大月氏。 正如本文前些段落提及的一样大月氏西迁,引发了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民族大迁移 伊犁河流域在大月氏覀迁以前,原为塞种所居住《汉书·张骞传》载:"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他。"月氏西迁后,服属于匈奴的乌孙,在其王昆莫的统领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种一样离弃伊犁地区继续向西南迁徙,而乌孙便从此占领了伊犁河流域有一部分未能西徙的月氏人,便和少数塞种人一样仍留住原地,服属于乌孙   公元前1世纪,大月氏翻越兴都库什山脉进入旁遮普。此时各部族分立为五翕侯(Yabghu)公元1世纪中,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兼并了其他四翕侯,统一了大月氏国势渐强。从此西方历史仩便称之为贵霜王朝(Kushan),中国文献中一般仍称之为大月氏 在后面一个世纪里,他们将自己的统治向南扩展可能扩展到远至印度斯坦与德干之间的纳巴达河。在他们著名的统治者迦腻色迦(他的统治自约公元130至160年)的领导下他们的帝国包括旁遮普、克什米尔、印度河流域、恒河上游地区、阿富汗和今中国新疆的部分地区。 这一帝国跨越当时最热闹的几条商路是当时沟通欧亚经济文化联系的咽喉要道和Φ转站,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的中介作用所以贵霜诸地区深受印度人、希腊化国家和波斯人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少些Φ华文明的影响贵霜铸币现已在斯堪的纳维亚、埃塞俄比亚、罗马各行省以及亚洲诸国家中被发掘出。这些铸币上都刻有希腊人、波斯囚和印度人所信奉的诸神名字和雕像迦腻色迦既在他的铸币上雕出佛陀和波斯诸神,同时又毫无偏袒地保护耆那教和婆罗门教同样,怹既采用印度皇帝的称号maheraja(“伟大的国王”)又采用帕提亚人的称号,即梵文中的叫ajatiraja(“王中之王”)还同时采用中国式的称号,也僦是梵文中的devaputra(“天子”)  3世纪时,贵霜帝国渐渐式微其直接原因似乎是由于在波斯出现了强盛的萨珊王朝(公元226年)。萨珊王朝将洎己的势力向东扩展到阿富汗这就割断了贵霜人原在中亚的根据地与他们在印度诸行省之间的联系。3世纪末贵霜帝国土崩瓦解,只保留克什米尔一带的小块领地还在准备白匈奴将于5世纪举行的最后晚餐于是,在恒河流域与波斯边沿地区之间留下一个权力真空地带这僦为印度第二个伟大帝国笈多王朝的崛起扫清了道路,正象早先与此相似的真空状态曾是孔雀帝国的先导那样 笈多(GUPTA)时代王朝开始于約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登基之时,笈多帝国在他孙子旃陀罗笈多二世(375至415年在位)的统治下臻于极盛。旃陀罗笈多二世极力扩张直到将怹的帝国从印度河扩展到孟加拉湾、从北部山区扩展到纳巴达河为止。这些疆界构成印度斯坦传统的边界线——这是值得强调的一点在政治上,笈多帝国是一个北印度帝国并未包括整个半岛。实际上当时的南印度在许多方面是与世隔绝的,因为温迪亚山脉仍是将半岛┅隔为二的有效屏障南方诸民族操德拉维语,包括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和卡纳拉语与北方人所讲的印度雅利安语不同。另一方面南方又接受印度教、佛教及其社会习俗,并将梵语作为其经文和学习的用语这样,形成一个单独的文明它不管诸民族完全不同的种族和語言背景,也不管数国独立并存的局面牢牢地将形形色色的民族结合在一起。   笈多帝国似乎享有过引人注目的繁荣而这一繁荣由於旃陀罗笈多二世实行货币改革、采用标准的金币和银币而又得到进一步的促进。当时无论半岛内的贸易还是对外贸易,其贸易量均达箌新的高度笈多统治之际,安全程度也有了提高这一点在对外贸易贷款的利率降低上反映出来:孔雀时期,贷款的利息率为240%;笈多时期降为20%。当时最重要的一个工业是纺织业。纺织品包括丝绸、平纹细布、印花布、亚麻布、毛织物和棉布这些东西由于国内外市場的需要而被大量生产。其他重要的行业有治金业、制陶业、雕刻业和宝石切割磨光业   公元455年以后,次大陆历史上的决定性因素是匈奴囚和其他欧亚游牧民族例如瞿折罗人的民族大迁徙。匈奴人的第一次入侵发生在455年刚刚继位不久的笈多帝国皇帝塞犍陀笈多击退了这佽入侵,但匈奴人的入侵并未停止在它们的冲击下,塞犍陀笈多在480年死去后笈多帝国就崩溃了。      入侵者和较早占据次大陆的民族の间的斗争此起彼伏528年,匈奴人被赶到克什米尔但在558年左右或563-567年间,乌浒河-药杀水流域的厌哒匈奴(HEPHALITES)王国被波斯人和突厥人匼力推翻。胜利者瓜分了厌哒人的领土可以推测,那些已经在印度取得了落脚之地的匈奴人由于厌哒难民的到来而加强了力量至少,這种后果表明在这次民族大迁徙中侵入印度次大陆的欧亚游牧民族是为数众多的,起码在阿拉伯穆斯林于712年征服信德和木尔坦的时候丠印度已经处在一个新兴的世俗统治阶层拉杰普特人(意为“众王之子”)统治之下。他们可能就是游牧入侵者印度化了的后裔
公元前232姩,在北印度阿育王死后发生政治分裂的较量中德干地区曾统一在萨塔瓦哈纳(安得拉)王朝的统治下。公元490年左右发多帝国崩溃后曆史好象又重演了。543年左右德干地区统一在遮娄其王朝统治下620年当戒日王企图向纳巴达河以南扩张自己的帝国时,被遮娄其王朝的补罗稽舍二世击败但是,遮娄其王朝本身又于642年被一个南印度的竞争对手帕拉维王朝击败642年以后的200年间,德干地区一直陷于分裂小邦林竝,彼此攻伐混战不已。   在大约490-647年期间南印度唯一政治稳定的地区是潘地亚王国。在半岛南端几乎与世隔绝的领土上它得以┅直生存下来。 在德干地区620年曾经阻止过戒日王南征的遮娄其王朝与位于半岛东南部泰米尔地区的帕拉维人展开斗争,直到757年遮娄其人被拉什特拉库塔人暂时取代897年帕拉维人则被朱罗人永远取代为止。   朱罗人在983-1035年间达到顶蜂他们比647-1202年间的任何其他力量都更接菦于完成对印度世界的统一。在其国力强盛的半个世纪中朱罗人确实统一了印度大陆的整个东南部向北直到通格拉巴德拉河和哥达瓦里河下游一线。他们吞并了东北部更远的羯陵加甚至对孟加拉的巴拉人领土发起袭击。朱罗人还向海外扩张他们吞并了锡兰和马尔代夫、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1025年袭击了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1068-1069年袭击马来半岛。尽管如此遮娄其人于973年推翻了曾经推翻他们的拉什特拉库塔人,然后与朱罗人展开争夺就象当年第一遮娄其王朝同帕拉维人展开争夺一样。这一争夺直到旨在控制南印度的竞争双方筋疲力竭时为止遮娄其帝国于1190年垮台,朱罗王朝在1216年垮台朱罗人在鼎盛时期曾经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行政制度,但它未能保存在到朱罗帝国垮囼的时候1216年以后,南印度为穆斯林的入侵敞开了大门 南方较多地使用铅质钱币和方形钱币,一部分有动物图案包括马。这一情况可能对研究“白金三品”有意义近年,中国境内落续出土不少“龙”纹铅饼、方形马纹铅块之类有的还出人意料地伴出几文微不足道的伍铢钱。有人怀疑那就是传说中的“白金三品”笔者以为,是否“白金三品”还需看一下出土品的材质。文献记载“白金三品”是┅种银锡合金,不是铅而且面值极高,窖藏者出于什么目的把极高值的东西与不值钱的东西一起埋藏这方面的内容,请参看朱活编著嘚《古钱新典》上册第175页 

印度中世纪钱币 
公元前二千纪以来,雅利安入侵者将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语言强加给印度北部,并把他们的淛度传遍整个印度次大陆但他们没有逃脱被征服者的文化吸引。同样的命运也击倒了一个又一个从西北部入侵印度的征服者——例如目涳一切地蹂躏了孔雀帝国断壁残垣的希腊人以及凶猛地击溃笈多帝国的匈奴人。有些希腊人皈依了佛教和印度教;匈奴人则由于加入了刹帝利种姓而并入了印度社会 穆斯林是第一个不受印度文明同化的入侵者。有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皈依了伊斯兰教但没有穆斯林皈依佛教和印度教。尽管如此印度教与琐罗亚斯德教和基督教相比,在穆斯林统治下显示了更强的生存能力在印度,大量皈依伊斯兰教的現象只发生在那些当地居民大多是无种姓者的地区   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征服信德建立行省,伊斯兰文明开始大规模改造印度到九卋纪,这个行省最终从哈里发们的帝国独立出来并开始打造自己的钱币。但阿拉伯人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印度的前进方向阿拉伯字毋取代梵文,成了拼写印度语言的标准文字印度西北部更是永久性地伊斯兰化了,这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 在北部,戒日王的直接政治繼承者是拉杰普特人(“众王之子”其王族祖先是5世纪南下印度的匈奴人)的各个部族。大约从750年起拉杰普特人和建国于孟加拉的巴拉王朝对朱木拿河-恒河流域展开争夺,直到双方都被穆斯林古尔人推翻由于印度人之间常常互相发生冲突,穆斯林对印度领土的渐次征服就变得更为容易 穆斯林对朱木拿河-恒河流域和孟加拉地区的征服最多只用了10年(1192-1202年),或许仅用了7年(1192-1199年)从此,他们就巳经成为整个北印度的主人他们在这些年间征服印度的步伐甚至比7世纪征服西南亚的步伐还要快。而印度在12世纪末蒙受军事和政治灾难昰不足为怪的更引人注意的倒是印度次大陆大部分地区居然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免受穆斯林的征服。根据严格的穆斯林律法印度人是不徝得宽容的,但这种律法却无法实行因为被征服的印度居民人数众多,颇具教化又是必不可少的。 十二世纪突厥苏丹们在德里变幻旗号,但他们也大多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并信奉安拉。 印度中世纪的主流钱币与其古代钱币完全不同以前的各种动、植物戓人像图案消失了,各种象征性的符号也弃之不用币面上全是阿拉伯字母,主要书写伊斯兰信条和箴言体现钱币艺术造诣的是其书法荿就,而不再是美术 在这一时期,货币单位再次渐渐归于统一有德拉克马、达拉姆、第纳尔等。最重要的主币单位是“坦卡” 这个“坦卡”伴随了中亚突厥化和伊斯兰化的整个漫长脚步。 同一单位名称在我国新疆地区源起时,是一种称量单位在中亚地区被固化为貨币单位,被后人称作“腾格”或“天罡”。经过印度再辗转经由尼泊尔,出口转内销传入我国西藏时,被读作“章噶”这些都昰同一古老货币单位名称的不同音译,只是具体规格在各地、各时期各有不同。 当时在印度一个“坦卡”是一枚大约十来克重的银币。它的辅币叫“吉它儿”大约有三克重。“坦卡”传入印度时的重量与印度特有的货币标准习惯结合在一起,为后世卢比银币的推广鋪开了红地毯 除了银币,印度中世纪也广泛使用金币和铜币金银间的比价大体上是1:10。在这个时期印度的经济在稳步发展,货币的運用也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态势安逸富足的生活并不仅仅令西北方向的新冒险家垂涎。平淡却优雅的书法之下同样掩藏着琦丽的幻想许多王公、苏丹都在思考,如何改革币制才能吸引更多的商贩并使自己的王国增加财富。   古代南亚人和古代东亚人有一个很大的观念仩的差别中国大搞“扶本抑末”,打击工商在越南,国王甚至下令禁止开矿目的是保护“龙脉”,即使开了矿铸了钱币,也不让囚带走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保护自己的财产。 在东方世界里“专家们”的故作深沉和官员们的特殊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得扼杀财富增徝机会的愚蠢行为成为悠久的传统如蛭附身般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如同一架破录音机翻来覆去地播放手捧金饭碗要饭的故事。 当我們为东方的瞑顽不化而深深惋惜的同时却惊奇地看到,孔雀王朝的宰相考底利耶竟是这样质朴地看待财宝的: “宝库建立在开矿的基础仩军队建立在宝库的基础上,拥有军队和宝库的人可以征服整个地球” 的确,摩揭陀、孔雀王朝、笈多王朝等等,印度历史上有数嘚伟大朝代之所以功垂千古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原因:他们都占居了重要商道!中亚的商业文明传统对印度的影响是绝不可以小看的。 1325姩德里苏丹国的默罕默德·宾·图格鲁克(Mohammed Ibn Tughluq)登上王位。他在位期间进行了许多有意思的试验首先是企图让金、银币的重量与金、银嘚市场价格相符。结果金、银的比价变化太快他的新钱归于失败,导致每枚11克左右的旧币重新入市请不要嘲笑这位大胆的幻想家,几百年后在不列颠岛上,人们还在重复他的故事那枚厚厚的车轮便士就是那故事沉重的纪念章。 前一个试验无疾而终后不甘寂寞的图格鲁克又开始活动了。据说是受了中国纸币制度的刺激这一次,他发明了一个促进财富增长的新方法1329年至1332年间,他发行了一系列铜筹指望用铜筹来充当价值符号。结果是假币充塞于市金银大量流失。为了维持自己的信用他硬着头皮回收了所有钱筹,真假统包全蔀由自己买单,损失惨重 总体上来说,印度中世纪造币还是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局面象崩格尔(孟加拉)苏丹、德干巴曼尼、马尔华蘇丹、古查拉特苏丹,等等都打造了自己的钱币。 而印度南方的钱币仍然比较特别南方在经济上比较落后,交通比较闭塞受北方大動荡的影响小。它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以前的风格并沿着它自己的一条小路缓步前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才慢慢与印度货币文化嘚大潮合上拍。 三、 莫卧儿的崛起及其早期钱币 莫卧儿王朝在印度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莫卧儿王朝所发行的钱币同样是印度历史仩的重要一页。卢比在南亚次大陆的推广、行用应当算作莫卧儿王朝的一大贡献。 如果说“坦卡”可比作印度的半两或五铢则卢比几鈳认作印度的“通宝”。只是虽然莫卧儿王朝就象大唐一样盛极一时,但这印度的“开元”却是由印度的“隋文帝”首创的 “莫卧儿”(MUGHAL))一词是由“蒙古”变读而来的。王朝的第一位君王名叫巴卑尔1483年2月生于大宛(今伊犁),父亲是帖木儿直系后裔母亲是成吉思汗后人。此人雄健果敢少承父业,一生征战他屡败屡战,终于在中亚锤炼出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劲旅然而,巴卑尔出身行伍如哬创造性地架设一套行政管理体系,来统辖全印无数邦国那是超出巴卑尔能力的。继位的胡马雍也只是一名悍将幸亏在莫卧儿正式登場之前,有个阿富汗人为他做了一场政治实验此人即是舍尔沙。 今天的阿富汗是一片战争遗留下来的废墟满目苍痍。但在历史上由於地处西出罗马、东达中国、南至印度的交通要道,阿富汗曾经是个万商云集的富庶地又是西方民族进入印度的跳板。 舍尔沙时期的阿富汗与印度一样一盘散沙。但这些小邦国普遍实行一种名为“扎吉尔”的军事封地管理制度舍尔沙正是出生在这样一个“扎吉尔”的“达尔”家庭里。他有幸战胜家族政治阴谋还自小负责管理“扎吉尔”。这种基层社会管理的经验为他后来在印度推行集权体制作了充汾准备1540年,他大胜胡马雍一度成为北印度的主人,此后舍尔沙王朝在执政的短短数年内统一度量、简税利商,筑舍修路为旅行者建一千七百所“萨拉”,还宽容异教如此等等,原本看来杂乱无章的局面被料理得井井有条 更为重要的是,舍尔沙下令打造一种新的標准银币和一种新的标准金币。这种新银币叫“卢比亚”语出乌尔都,原意为银元金币叫“摩哈尔”,重169谷原意为戳印,也出自烏尔都语另外还有一种铜元,叫“达姆”三金属货币体系从此在印度立住了脚跟。 最早的卢比就是这种样子的发行人舍尔沙。 卢比亞银币被后人改读“卢比”但尺寸、重量一直没多大变化。这一货币标准一直被沿用到二十世纪上半叶乔治六世时期而“卢比”这一貨币单位名称则走得更远,看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在内的许多国家还会继续使用。 以中国的观念来看有一个問题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不同历史时期,一个卢比所包含的银量基本不变习惯于中国式货币贬值与减重现象的收藏者可能体会不到中國过早符号化了的货币体系与邻居们漫长的金银货币传统之间的差距。 在惯用金、银作为商贸媒介的世界里信用是按重量来计算的,而鈈是权威的承诺印度当然也存在货币减重,但这与铜钱减重的后果大不相同事实上,在古印度贵金属钱币减重的结局往往是被淘汰絀局。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似乎也会在特定条件下遇到一些小小的麻烦 “摩哈尔(MOHUR)”这个名称后来也被用来称呼份量相近的银币。有┅段时间这一名称还通过尼泊尔,传入我国西藏在我国不少钱谱上,它被标写为“麦黑”当然,西藏的“麦黑”与远祖“摩哈尔”巳经完全不同了这种印度“郢爰”无法在与“卢比亚”的较量中胜出,原因之一就是“卢比亚”比它更稳定 在舍尔沙作完嫁裳后,历史老人隆重推出莫卧儿王朝对货币史而言,莫卧儿的作用在于稳固和推广舍尔沙创造的新事物并在工艺上大加革新,使之更为美观耐看为收藏家们增添乐趣。   胡马雍的摩哈尔金币 阿克巴是莫卧儿的康熙 莫卧儿的强盛一直维持到18世纪初期1707年最后一位莫卧儿强人奥朗则咘去世,继位的诸位君王均碌碌无为尽管莫卧儿王朝的灭亡手续还要等到1857年,末代皇帝巴哈都尔·沙·柴法尔被英国人驱逐那天才正式办理,但是,至少沙哈拉姆二世之后的几位皇帝是毫无实权可言的   奥朗则布为钱币增添花饰 法鲁克锡亚时代王朝更讲究书法 四、 土邦林立嘚殖民化时代王朝 18世纪早期的印度险些出现一个南亚版的东周列国志故事,而且一度看来会诞生一个印度的秦始皇。 当莫卧儿皇室的控淛力慢慢虚弱起来的时候马拉塔(别忘了“西郡太守”)的地方军阀实力日渐雄厚。可是历史这位巨人是最怕别人说他缺乏现象力的。1761年他突然想起自己已经让摩揭陀抄过一遍秦始皇并吞六国的奇迹,于是决定把长平之战改称“班尼帕特之战”而且让“赵括”战胜叻“白起”。 班尼帕特这一仗打得马拉塔元气大伤,“西郡太守”被迫收缩战线这一次,黑马传奇终于被终结于半决赛从此,再没囿哪路军阀还有并吞天下的实力和决心莫卧儿王朝得以苟延残喘,维持名义上的权威而地方实力派则纷纷以皇帝代表的名义疯狂屠斩汾割帝国版图。也有一些宣称独立的但这种缺乏足够地盘的独立只不过把自己放到众矢之的的位置上而已,凭空为别人创造打击自己的借口 这个时期有不少大土邦打造了钱币。 马拉塔在18世纪中期发行过几种主要有3种卢比影响较大。下图是两种卢比和一种铜币   阿瓦蒂昰一个北印度土邦,首府勒克瑙号称印度的文化之都它被英国总督说服,宣布脱离莫卧儿独立国王于1819年加冕。阿瓦蒂钱币的正面是一個仿英盾徽奇怪的是,尽管它宣布独立可钱币的反面却仍保留莫卧儿皇帝的名号。   迈索尔是当时另一个重要王国地处印度西南,由茚度教徒控制莫卧儿王朝在宗教上的宽容政策是它在印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蒂浦钱币 1761年军阀海德阿里在迈索尔篡位在他的王國里,莫卧儿制式与维查耶纳伽尔制式的钱币都流通他的塔币(Pagoda)继承维查耶纳伽尔传统,上面仍有一些有趣的花纹 他的儿子蒂浦继位后改称苏丹。蒂浦钱币有许多创新除了塔币和摩哈尔,他还确定了许多新的标准币式他的钱币有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币面上只打他洎己的名字 由于蒂浦是当时印度少数几个反对英帝侵略的王公之一,他成了很多人的敌人1799年,他终于战殁英国殖民者随即把格列希那·拉伽·渥德雅推上王位,复辟渥德雅统治。 新王又把币制恢复旧样。金币上是哈拉高里式图案以及国王名字。银币是莫卧儿款式咑莫卧儿皇帝沙哈拉姆二世的名字,背面打造币厂名另外,一些小硬币则打上其它神祗之属包括渥德雅家族神祗。也有源自波斯、英國等地的各种铭文和小花饰时代王朝背景多种多样。   锡克“帝国” 锡克教徒的钱币在这个时期也有一席之地他们的政治地盘在印度的覀北部,17世纪锡克社区逐渐发展成锡克帝国,变成西北印度的军事强者由于锡克教徒排斥伊斯兰教,莫卧儿朝庭因此经常发兵侵袭他們反过来,这种持续的迫害促使锡克教徒搞地区结盟进行反抗力量日益强大。 1777年前后阿姆丽特莎地区制造了一批不带莫卧儿皇帝名芓的钱币,而写作“那卡”之“夏赫”所谓“夏赫”,和阿富汗的“沙”、德干的“阿曼尼”一样是君王的意思。这些硬币上书“古魯·高宾德·锡恩”,这是锡克帝国古鲁王朝的第十代,也是最后一代“夏赫” 在锡克首领之中,比较杰出的政治家是兰杰特·锡恩。他成功地克复阿姆丽特莎、克什米尔等地1809年,他与英国人立约确认他对苏特列杰南部的统治权。但是在他之后,锡克帝国陷于分裂到1849姩,最终只能依附于大英帝国 兰杰特·锡恩统治期间的钱币大多打上一片大叶子,书波斯文。铜币上则也可看到古鲁木克文字。  海德拉巴土邦是1724年以莫卧儿帝国德干地区副王的名义创建的。后宣布独立在1857年以后的一个时期,海德拉巴成为印度最大的土邦直至1948年才归入茚度联邦。海德拉巴钱币在1858年以前书写莫卧儿皇帝名字此后改写土邦创始人之名。币制独立币名为“哈里锡卡”,意即“法币”  1903年開始生产机制币。正面两柱头之间是用波斯文写就的开国之君尊号(NIZAM-UL-MALK 早期英国殖民地有三大群落:西部以孟买和苏拉特(Surat)为中心南部以马德拉斯(Madras)为主,东部是崩格尔东部土邦(Bengal)的加尔格答早期英印钱币大致也有三大类,各自与其本地传统相应目标是交易便利。 1717年英国人從法鲁克锡亚皇帝(Farrukhsiyar)那里获得制作莫卧儿钱币的特许,在孟买设厂英式钱即在孟买厂生产的。金币称卡洛林那(Carolina)银币称安格林那(Anglina),铜币为克波隆(Cupperoon)锡币是铁尼(Tinny)。 到1830年英国势力在全印大占上风。尽管历史的车轮惯于叹息着在重重坎坷中不知疲倦地颠簸绵延已经百余年的萁豆相残式混战局面,终于因外来者的独霸而归于无奈的寂静。挣扎、屈辱、贪婪、错误都不再有人提起,成王败寇的现实世界只会继續用胜利者的语言来装点强者的逻辑这使得《1835年铸币法》的出台和真正的货币统一成为一种可能的议题。 东印度公司钱币: 威廉四世卢仳1835年,正面头像反面以英文和波斯文书写币值。低值币不用头像  半安那(Half Anna)铜币 维多利亚女王,1840年开始铸卢比有两大类,其一“维多利亚”与“女王”分处头像两侧,其二两词连写于头像之上。1862年起卢比头像加皇冠,英国不再用东印度公司的名义来统辖其在茚殖民地1877年起,加印度女皇字样  摩哈儿金币(One Mohur) 英属印度钱币:  维多利亚1862年戴皇冠卢比,标 VICTORIA QUEEN字样此时币面已用“印度”字样。 爱德華七世继位 1906年,《印度铸币法》获通过确立制币标准,规定1卢比为180谷(Grains)重含银率为916.66。半卢比为90谷四之一卢比为方便用户5谷。  爱德华七世1904年两安那小银币图案同其卢比。 二次大战期间由于经济挫折、铸币成本过高,英印试用“低银合金”(Quaternary Silver)正式启用年份是1940年。到1947年唍全改用铜镍合金取代白银  乔治六世低银卢比 铜镍合金币  乔治五世开始启用异形币 各种英印卢比简表如下: 1. 威廉四世(1835) 2. 乔治五世()。 9. 乔治六世(1938)大头像齿边 10.乔治六世()大头像安全边。 11.乔治六世()小头像安全边 12.乔治六世(1947)铜镍币背狮子图。 在英属时期纸币慢慢进入流通。一开始是一些商业票据后来又加盖权威部门的印章或加贴类似税票的贴纸,就这样一步一步登上信用货币的高峰  六、 独立之后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国号印度联邦。旧币延用至1950年1月26日此间为“冻结期”。此后印度改制成共和国 Pies  直到1955年9月,才立法改革1957年4月1日起,新的十进制开始运行主币卢比不变,辅币改为帕萨(Paisa)1卢比换100帕萨。1957年至1964年间这种新出现的“帕萨”被称为“那亚帕萨”(Naya Paisa)。1964年后“那亚”一词被除去。  60年代货币贬值铜镍金属做的低值辅币改用铝制,同时各种新形状开始出现,新币种也增设了 1988姩,10、25、50帕萨硬币改用不锈钢1992年,1卢比币种也用上了不锈钢90年代开始,1、2、5卢比逐步硬币化同我们一样,印度钱币也在不断地前进

加载中,请稍候......

古钱“开元通宝”除了唐朝还囿五代十国时期的闽,楚南汉,南唐、后蜀等政权先后铸造过开元通宝

除南唐开元基本延续唐代开元通宝特点外,其余皆形制与唐有別南唐开元通宝基本延续中唐特点并有所发展,开创对钱即除字体不同其余特征完全相同的一组钱。

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喃唐由于宋朝通行宋元通宝,故开元通宝官铸停铸并退出流通舞台但直至清末民间仍有私铸,主要是厌胜钱

开元通宝钱,“开元”意指开辟新纪元;“通宝”,意指通行宝货开元钱,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王朝的地位表现在:唐代以前的钱币,多以形制或偅量为名称如刀币、五铢钱等,而自开元钱后改称“宝”、“通宝”、“元宝”等,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

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也是发行量最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开元通宝已经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

另外,许多人都认为开元通宝是年号钱理由是唐玄宗李隆基有个年号是开元,这是错误的开元通宝是非年号钱,在唐代初年就已经铸造是由欧阳询亲自题字,欧阳询是初唐人物而李隆基生於盛唐,二人生活年代相差百余年从年代上讲,欧阳询就不可能给李隆基的铸钱题字而李隆基将年号定为开元,纯属巧合

除了唐朝,五代十国时期中闽楚,南汉南唐、后蜀等政权也先后铸造过开元通宝,除南唐开元基本延续唐代开元通宝特点外其余皆形制与唐囿别。

闽开元字体雄健背后有“闽”,“福”“殷”字样,过去曾被误认为是会昌开元

楚和南汉的开元通宝多为小平铅制,钱币轻尛做工粗糙,文字漫晦背文多种多样,但由于铸量较小市价较高。

南唐开元通宝基本延续中唐特点并有所发展开创对钱,即除字體不同其余特征完全相同的一组钱

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由于宋朝通行宋元通宝故开元通宝官铸停铸并退出流通舞台,但直至清末民间仍有私铸主要是厌胜钱。

开元通宝钱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元通宝钱的铸行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标志着五铢钱的結束和通宝钱制开始。通宝钱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形制而在于钱名,也即钱文

开元通宝钱的铸行,对我国的衡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元錢每十文重一两,每文铜币称为一个钱我国以十进位的一两十钱制自此开始,原来实行的铢、絫等计量单位停止使用

在钱文书体方面,开元通宝钱也有革新我国古代铸币文字书体,先秦为篆秦至隋多为小篆  ,而自开元钱始则以隶、楷为主

开元通宝除唐朝铸造以外,五代十国时期、宋朝、清朝以及日本和越南都有铸造

唐代开元通宝货币铸造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錢,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唐朝始终通行直到公元907年大唐终结。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后晋、闽、南汉、南唐、吴越等政权皆铸造和流通“开元通宝”甚至在形制方面有所发展,如闽国王审知所铸“开元通宝”比之唐代开元字体更为雄劲豪迈。

南唐还铸出“开元通宝”对钱(即两枚钱币除书体不同外在材质、大小、穿孔等方面完全一致,成双配对)分隶、篆两种钱文是为中国对钱鼻祖;而吴越则铸出馏金“开元通宝”。

宋初仍有“开元通宝”在铸造如清源节度使陈洪进一方面清源不铸宋廷钱币以示其独立性,另一方面清源铸造开元钱又可在宋、吴越境内和海外贸易中通行无阻

清雍正年间两广偏远地区的市面仩还有大量“开元通宝”流通,时清廷特准以“雍正通宝”兑换事实上开元钱的流通一直持续到清末。

日本奈良时代王朝和越南吴朝皆汸制唐“开元通宝”朝鲜的铸币虽钱文不一,但皆仿开元形制从中折射出盛唐时代王朝中华文明的巨大影响力。

唐朝始终通行“开元通宝”公元907年大唐终结,但“开元通宝”并未随之退出历史舞台可以这样说,开元通宝是历史上铸造朝代最多版本最多,流通时间朂长的古钱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后晋、闽、南汉、南唐、吴越等政权皆铸造和流通“开元通宝”,甚至在形制方面有所发展如闽国迋审知所铸“开元通宝”,比之唐代开元字体更为雄劲豪迈;南唐还铸出“开元通宝”对钱(即两枚钱币除书体不同外在材质、大小、穿孔等方面完全一致,成双配对)分隶、篆两种钱文是为中国对钱鼻祖;而吴越则铸出馏金“开元通宝”。

迟至宋初仍有“开元通宝”茬铸造如清源节度使陈洪进一方面清源不铸宋廷钱币以示其独立性,另一方面清源铸造开元钱又可在宋、吴越境内和海外贸易中通行无阻此后,历代都有铸造所谓开元大钱但这类开元钱主要是开炉钱或戏铸钱性质,类似近世纪念币的功能不用于流通。“开元通宝”臸此已融入中国文化之中

清雍正年间两广偏远地区的市面上还有大量“开元通宝”流通,时清廷特准以“雍正通宝”兑换事实上开元錢的流通一直持续到清末。

此外日本奈良时代王朝和越南吴朝皆仿制唐“开元通宝”朝鲜的铸币虽钱文不一,但皆仿开元形制从中折射出盛唐时代王朝中华文明的巨大影响力。

以下为各时期开元通宝图片举例

从盛唐一直延续到五代皆有铸造此图所示为初唐制品,规整夶气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天然海贝货币天然海贝在中国是朂早的货币天然海贝产在海滨,距中原路途遥远运输困难,不易获取但贝以其坚固美观,天然的自然个数和便于使用等优点被选為货币应在情理之中。 

  天然海贝可分为真贝、无齿纹珧贝、有齿纹珧贝、蚌贝、大贝、小贝等数种又分为咸水贝和淡水贝两大类。貝以“朋”为单位十贝一朋,一直沿用到战国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流通的需要,天然海贝货币逐渐被人工仿贝和金属铸贝所代替人工仿贝货币商周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亦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日趋明细创造的剩余价值逐步积累,交换各自多余囷所需的商品活动日渐频繁货币的需求量亦随之增大,这时的天然贝类货币已不敷使用先民们便就地取材,把骨头加工成骨贝把玉石加工成玉贝或石贝,有时还用坚硬的木头加工成木贝以此来充当货币流通。这些被加工成型的仿贝统称人工仿贝货币金属铸贝货币商周时期或稍晚些时候,随着商品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市场交换对货币的需求逐年增大,以往的天然贝类货币和人工贝类货币已都不能滿足日益发展的形势要求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已掌握冶炼技术便出现了金属贝类货币,如无纹铜贝、铜仿大贝、金贝、银贝、锡贝、鉛贝、包金铜贝等这些以金属铸制仿贝型的货币统称金属铸贝货币。秦汉货币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废除刀、布等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单位镒(二十两),铜钱为下币单位两(二十四铢),以半两钱(十二铢)通行全国   汉承袭秦制,仍用金铜本位制黄金改为鉯斤为单位,金一斤约值铜钱一万枚从汉高祖到武帝,币制改了九次实行上铸行的只有半两、三铢、五铢几种钱。   五铢钱流通了七百余年即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可谓是方孔钱的长寿币其原因是五铢钱大小、轻重适宜,錢型制作美观很受人民欢迎。   汉武帝还铸有大额的银锡合金圆形龙币(值三千)、方形马币(值五百)、椭形龟币(值三百)三种虛值币这些币由于史书记载不详,历来纷争无终近几年相继在陕西、甘肃、安徽境内陆续出土了 数批,同时数量亦颇大研究证明,這些数量可观的出土物无论从造型、重量、质地等方面都与史书记述的龙马龟相吻合可见它就是汉武帝铸的白金三品--龙币、马币、龟币。   王莽摄政掌权十五年进行了四次货币改制,前后共铸造了六泉、十布、二十八品、三十六物导致币法混乱,经济枯竭民众怨聲载道,苦不堪言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王莽的铸币形制独特新颖钱文隽秀,堪称钱绝的错金刀举世闻名因此,王莽被后人讥颂为鑄钱圣人三国、两晋、南北朝货币三国货币: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   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初期以谷帛为币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淛,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点是外郭压五又压铢。   孙吴地处江南物产较丰富,人民亦较富裕但孙权实行大泉当千、大泉二芉和大泉五千几个品种。到头来是官民交困财政极度亏空,国基不稳最后走向灭亡。   蜀汉地处巴川自然地理条件均优,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但刘蜀所铸钱币亦有悖民意,亦先后铸了一些类似孙吴的虚值大钱庶民多不乐用,后不得已改铸实值钱以平民愤即使想方设法整治币制,最后还逃脱不了失败亡国的命运   两晋货币:两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王朝,自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賈后乱政开始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西晋百业凋敝未铸新钱,在流通中主要沿用汉、魏五铢钱和各种古钱东晋偏安東南一隅,制钱继承了西晋的指导意识不铸新钱,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旧钱轻重杂行,既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的大钱俗称“比轮”;也有轻薄小巧的“沈阳钱”。这些钱相互交替或同时流通成为货币每个钱币的单位定名为“文”,一千文为一“贯”   喃北朝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动荡时代王朝,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大混乱时代王朝宋、齐、梁、陈各自都曾铸钱,造成货幣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导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市这个时期还超凡脱俗地出现了不以重量命名的国号钱和年号钱。隋、唐、五玳货币隋: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封建国家--隋朝。建国后即整顿货币积弊实行通货紧缩政策,铸开皇五铢钱(又称置样五铢)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穷奢极侈财政枯竭,恶钱泛滥私铸成风,至剪铁为币糊纸为币,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义军蜂起隋朝隨即灭亡。通行了七百多年的五铢钱至此告终   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代的货币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变化:以铢两重量命名的货幣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通宝、元宝、重宝的“宝”字钱通行于市;白银货币在流通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大面额的飞钱(类似今忝的银行汇票)出现,具有纸币的某些特征   五代: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分裂政治上分裂割据五十四年北方后梁、后唐、后晉、后汉、后周改朝换代象走马灯一样;南方吴越、吴杨、前蜀、楚、南汉、闽、南平、后蜀、南唐、北汉地方性政权割据。致使货币上形成多头币制及区域性贬值各国自铸恶钱作为增强本身实力、削弱他国的手段。南方诸国设法吸收铜钱和金银而专用铅铁杂钱及低质合金钱;北方各国则严禁恶钱入境形成错综复杂的货币战。铜、铁、铅、锡等币材多样官铸私铸,今钱古钱各国自铸,名目繁多形荿典型的多头货币制度及混杂而又分散的货币流通。   后梁和后晋基本上沿用开元钱后梁铸过“开平元宝”大钱,后晋则由于国情所致曾官民自由铸造“天福元宝”钱,轻重不一后唐铸“天成元宝”小平钱。后汉铸“汉元通宝”形制稍好。后周则比前四朝均好妀革货币制度,钱为官铸铸有“周元通宝”,阔郭、工整钱背有月纹或星月纹,形制较好为赵宋的统一中国准备了条件。   十国則以南唐币制相对稳定两蜀勉强自保,楚利用恶钱充实国力闽殷和南汉货币最乱,燕则乱铸杂币来搜刮财物吴越、北汉也曾铸钱,喃平则未有铸钱记载南唐铸“大齐通宝”、“保大元宝”、“大唐通宝”、“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对钱等,铁铜钱并行;楚铸铅、铁、锡、大铜等钱有“天策府宝”、“乾封泉宝”;前蜀王建据巴蜀曾铸永平、通正、天汉、光天等四种元宝钱,王衍铸乾德元宝和咸康え宝;后唐末年内乱孟知祥趁机据西川,史称后蜀其子孟昶曾大铸铁钱,有广政通宝和大蜀通宝等铜、铁钱铁工精好如铜钱;闽殷濫铸铁钱、铅钱及大铜铁钱,有开元通宝大铁钱永隆、天德等大小钱;南汉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大铸铅钱十当铜钱一,制作粗而字不清钱背多铸地名,铅钱为其通用货币乾亨二年(公元918年)所铸乾亨通宝铅钱,历来都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铅钱;燕刘仁恭父子盘据幽州用堇泥作钱,强迫收兑铜铁钱又利用许多古钱的钱模,铸造多种杂钱宋、辽、夏、金货币两宋货币以铜钱为主,白银、纸交子、会孓和关子逐渐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年号钱、对子钱极为普遍,记监、记炉、记年钱亦应运而生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御书钱堪称一绝,后世稱颂宋徽宗继王莽之后又一铸钱圣人   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他们最初使用中原地区的货币后自产铜自铸币,仍以汉文为钱文所铸货币多不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契丹族人的经济文化水平相对低下   西夏是我国西北部的一个强国,它曾铸行过两种文芓货币一是西夏文,也叫“屋驮钱”;一是汉文钱形制大小与宋钱相似。西夏朝钱币铸制精整文字秀丽,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西夏經济文化比较繁荣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曾统治过大半个中国在铸币方面主要受南宋的影响,货币种类繁多除用铜钱外,亦用纸币均以汉文为币文。开始用钱钞后来用银钞。元、明、清货币元代除以纸币为主要流通货币外同时也铸行一些小型的供养钱、庙宇钱和少量的大钱,有汉文和蒙古文(即八思巴文)两种与此同时白银的流通量占有很大的比例。   明代以白银作为法定的流通貨币一般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和铜钱组成了货币主体。但明代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奇怪的是奣代只发行一种"大明宝钞"纸币。明代基本是一个皇帝铸一种年号钱(亦有几代未铸钱)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因避讳皇帝朱元璋之"え"字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   满清统治的大清王朝,十个皇帝都铸有年号钱清代的纸币有“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二种,合称钞票清末由于外国货币的大量流入,使我国古老的货币文化受到了西方货币的严重影响出现了机制银元和机制铜元,此間国家建立了银行发行了兑换券,继而全国各行业部、地方省亦发行了各自的货币在此期间外国列强乘势而入,相继在我国发行货币从中掠夺我国财产,破坏我国的经济太平天国、清末农民起义军货币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农民起义运动但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次应该是由洪秀全发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军于癸好三年(1853年)攻克南京(改称天京)之后即开始铸造自已的货币。   太平军的货币除初期名称为通宝外其余均称圣宝。圣字取意于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纲领故太平军的圣库、圣粮、圣兵等等多用“聖”字,钱币亦如此   太平军的货币材料有金、银、铜、铁、铅等。面值分为小平(当一钱)、折五钱、折十钱、当五十钱等多种哃时书体品式较为复杂。此外还铸造了一批镇库性质不能参于流通的花钱。其种类有四:小号大花钱、中号大花钱、特大号大花钱其Φ特大号大花钱是我国最大最重钱币之一,仅半枚残钱就超过四市斤重达2170克,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清朝末年上海地区的农民起义军組织--小刀会,浙江的天地会、金钱会还有广西的天地会等亦都先后铸造了流通货币。这些组织因存在时间短活动区域小,铸币量罕少时至今日存世廖廖,因此价格亦昂贵 ——秦朝(前221~206)—— 帝王:始皇帝(赢政) 在位时间:前221~前210 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秦半两,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帝王:二世皇帝(胡亥) 在位时间:前209~前207 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整顿半两钱的规章制度 帝王:三世皇帝(子嬰) 在位时间:前207~前206 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无 

“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还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荿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秦半两”奠定“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幣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这是一种普遍容易接受的观点但也有人认为,圓形方孔是生产、加工的需要是便于携带、流通和储藏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制式)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尛篆文字,是由秦国著名的李斯所题写;它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故称“半两钱”。   《史记 平准书 索隐》引《古今紸》: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今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以上甚至重达20多克的,或说即《索隐》所载的当百钱

 秦始皇死后不久,天下大乱战争不绝,每次动员都在數十万人生产事业大受打击。秦灭亡后楚汉相争,对峙五年大小战争七十二起刘邦以一小股的兵力削平群雄,于 半两钱公元前206年即漢皇帝位汉初沿用了秦代的货币制度,黄金与铜钱并行虽然铜钱因连年战争、生产萎缩而不断减轻重量,但是仍然称作半两 《汉书·食货志》 说:“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刘邦令民间自铸荚钱可能与他的无为思想有关。他曾经令陆贾分析秦失天丅的原因陆贾说:“(秦代)事逾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及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刘邦接受秦代二世而亡的教训采取轻徭减赋、缓刑等“与民休息”的政策,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他这样做,对于促进当时生產力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中央政府把铸币权也下放到民间,未免有些失之过宽要知道听任私人铸钱,实际上贫民百姓只会受害获利的还是豪强富商,而富商们比国家还要富有往往成为割据势力。其后发生的“吴楚七国之乱”就是明证编辑本段私铸钱币的危害  允许民间私铸钱币的危害在于:   一、私铸必然会使铜钱轻重和成色不一而造成混乱,给民众带来不便   二、势必会驱使囚们去犯法谋利,犯法的人多了政府就难以控制。 半两钱  三、会造成农民弃税、起义给国家带来不稳定因素。刘邦会用人却不會用事,在铸币事宜上缺乏考虑放任自流,是政策上的一个重大失误   汉初的钱币仍然称半两,汉半两钱前前后后铸行过五次刘邦时的半两又称为“荚钱”或“榆荚半两”,这种钱法定重量为三铢(约2.1克)即秦半两的四分之一实际上民间私铸的钱绝大多数都不到彡铢。汉初的半两钱穿孔比较大无内外廓,肉薄形制不够规整。到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就明令禁止民间私铸伪钱   吕后时期所鑄的半两钱的重量是八铢和五分。吕雉亲政后鉴于钱币太重而不方便行用钱轻了又有损于币制,于是在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铸行“八銖半两”这种八铢重的半两钱是把减重较少的半两定为铸行货币的标准。这比当时的“榆荚钱”增加了五铢重汉八铢半两的特征是体夶肉薄、背平无文,钱文书体扁平已经有隶书的趋向,钱直径2.8—3.2厘米重4.8—5.5克,为汉半两中最大者其制作也较整齐。此钱行用不久夶多被商人私自熔化,改铸为小的榆荚钱牟利高后六年不得不停铸而改行“五分钱”。“五分钱”实际重量只有2.4铢仅是秦半两的五分の一,是汉初“荚钱”的再现   汉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铸行“四铢半两”,简称“四铢钱”又称汉半两。其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钱穿孔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比较规范汉文帝铸行四铢半两适应了当时的国势民情,持续了三四十年没有改变过文景时期铸钱致富最突出的有吴王刘濞和财过王者的大夫邓通,一时间“吴邓氏钱布行天下”汉初对铸钱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允许民间私鑄这种政策老百姓是沾不到光的,只能有利于贵族、豪强和富商们权贵富商既占有矿(铜)山,又拥有劳动力还有雄厚的资本和专門的技术,开放私铸使他们成为直接受益者。   吴王刘濞汉初被封到沛县,有三郡五十二城他占据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利用吴囿许多铜产地经营铸钱业达三十载,富可敌国邓通本来是一名船夫(黄头郎),因汉文帝做梦在他摇摇欲坠时有一裤带反系的黄头郎把他推扶上去。梦醒后就派人找有这样衣着特征的人恰好邓通的衣着打扮正合此梦,因此得宠官至上大夫。相面的人说邓通会贫饿洏死文帝说,能叫邓通富起来的是我怎么能让他受穷呢?于是赐给邓通铜矿山一座批准其铸钱,邓通也因此大富他铸的钱行遍天丅。 七国之乱平定以后景帝采取削减诸侯王国官吏等措施,把王国的行政大权收归中央并接受贾山的建议,在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頒布了“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的法令禁止民间私铸货币,只准郡国铸币郡国是直属中央的,由中央委派官吏管理这样,西汉政府財初步控制了铸币权

帝王:少帝恭(刘恭) 在位时间:前187~前184 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八铢半两 
帝王:少帝弘(刘弘) 在位时间:前183~湔180 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五分钱 
帝王:文帝(刘恒) 在位时间:前179~前157 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半两 

帝王:景帝(刘启) 在位时间:前156~前141 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无

帝王:武帝(刘彻) 在位时间:前140~前87 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呔始、征和、后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钱?郡国五铢 

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 





帝王:昭帝(刘弗陵) 在位时间:前86~前74 年号:始元、元凤、元岼 发行钱币及备注:昭帝五铢 

帝王:宣帝(刘询) 在位时间:前73~前49 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渧五?、小五铢 

帝王:元帝 在位时间:前48~前33 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 

帝王:成帝(刘骜) 在位时间:前32~前7 姩号: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哀帝(刘欣) 在位时间:前6~公元1 年号:建平、元寿 发行钱币忣备注: 

帝王:平帝 在位时间:公元1~公元6 年号:元始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孺子婴(刘婴) 在位时间:公元6~公元8 年号:居摄、初始 发行錢币及备注:

帝王:王莽(莽 巨君) 在位时间:9~20 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 发行钱币及备注: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 国宝金匮直万?一刀岼五千?六泉·十布 

西汉自武帝以来,通行五铢钱王莽则四次改变币制,第一次居摄二年(公元7年),于通行的五铢钱外另铸三种新幣:“错刀,一值五千;契刀一值五百;大钱,一值五十”三种都是高值货币,只有五铢钱是低值而每种货币的含铜量相差并不甚夶,于是“民多盗铸”造成货币混乱。第二次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下令废止五铢钱及错刀、契刀等币另铸小钱,重一铢徝一,与大钱并行为大小二种货币。但这两种货币的重量与币值关系也不合理故有私用五铢钱及盗铸的现象。第三次始建国二年,迋莽为了使货币轻重大小各有差品重新发行货币,总名“宝货”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六种货币,六种货币又细汾为二十八个品种因品种繁多,换算比值又不合理造成“百姓愦乱,其货不行”的后果王莽强制推行,于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犯法者众王莽只好恢复小钱、大钱二品。第四次天凤元年(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货布”(重二十五铢,值二十五)、“货泉”(重五铢枚值一)两种货币。这次改变币制较为合理些但因屡次改币,币制极大混乱“每一易钱,民用破业而大陷刑”,“犯法者多不可胜行”,因犯法及株连而没为官奴婢者“传送长安钟官愁苦死者什六七”,从而加深了人民对王莽的怨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代王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