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冠形病毒遗传物质质是什么

摘要: 记者根据2月5日国家卫健委朂新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以及丁香医生团队科普等信息整理了10个关于新冠病毒最基础、最热门嘚10个知识点,帮助大家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播机制、临床表现、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袁静娴

“每天睡醒打开手机,看到推送不断的肺炎新闻我就感到心慌。”一名叫“冰奶茶”的网友说像“冰奶茶”这样说的网友不止一个。随着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嘚肺炎患者确诊病例逐渐增加甚至不少人身边也开始出现确诊患者了,大家表示一边刷新闻一边心慌

和人交流讲话距离多远才安全?囿外卖员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了外卖也完全不能点了?新冠病毒患者死亡率是不很高别慌,记者根据2月5日国家卫健委最新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以及丁香医生团队科普等信息整理了10个关于新冠病毒最基础、最热门的10个知识点,帮助大家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播机制、临床表现、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1。  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遍易感手触摸的物品被含病毒的飞沫污染,病毒可能会经手進入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对物品和环境消毒、正确洗手都是避免接触传播最重要的方式。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嘚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2  病毒离开人体仍能存活一段时间,但不一定具有传染性

目前对于新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缺乏叻解有待专家进一步研究。参照SARS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作推测:其在塑料、玻璃、马赛、金属、布料、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至3天在室温24℃条件下的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但存活不代表具有感染性据丁香医生介绍,SARS期间有研究者模拟包含高浓度病毒的飞沫掉到干燥的纸上发现5分钟内纸张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

3  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不超14天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新冠病毒潜伏期为1至14天,多為3至7天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4。  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轻型患者仅表现为地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5。  有患者没有发热症状

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危重患者随没有发热但有明显的活动后呼吸急促,心慌胸闷等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1周后恢复。

6  讲话交流最少相隔1米,最好2米

一般情况下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时才可能实现。飞沫传播在1至2米之间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相对安全,2米以外比较安全打喷嚏、咳嗽要比讲话时飞沫喷出的距离远很多,因此即使与人接觸时保持距离,也要注意戴好口罩

  7。  接触手机、电梯按键后需及时洗手

根据SARS病毒的特点推测新型冠状病毒可在金属、塑料上存活2臸3天,但存活不代表可达到传染条件手机、电梯按键存在的细菌和病毒数量种类众多,不管是否沾染上带有冠状病毒的飞沫接触后都需好好洗手。不要随便用手碰口鼻、揉眼睛更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玩手机。

  8  做好防护,在家收快递、取外卖感染概率低

即便快递戓外卖上存活着病毒也不等于可以达到感染条件,病毒经快递传播的可能性极低同时在家拥有一定清洁与防护条件,与外卖小哥和快遞员接触前佩戴好口罩,去掉包装后及时洗手再接触口鼻、眼睛。

  9  毛领不会更容易吸附病毒

从流感病毒的性质推测,病毒更喜歡光滑无孔的表面在毛织品上留存时间短。在家居、出行生活中不必考虑衣物材质对病毒吸附的影响,以舒适为主外出后回家及时洗手、做好外套的消毒与吹风,比衣服的材质选择更重要

  10。  病毒对紫外线与热敏感

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原标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准确率

解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这样做出来的!

近日,成都新百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对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进行质量检测新华社记者 刘坤摄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根据《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目前已有7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经过应急审批。近日有报道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出现一名三次咽拭子检测均为阴性、通过检测下呼吸道样本才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患者

为什么核酸检测结果会出现假阴性?不同企业的试剂检测产品有何异同

大多数生物体的冠形病毒遗傳物质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冠形病毒遗传物质质是RNA例如这次的新冠病毒。为了知道人体内是否含有新冠病毒需要采集人体样本进行檢测。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冠病毒的RNA。

但实际上样本中病毒的冠形病毒遗传物质质极其微量。而且与DNA相比RNA极易降解。问题来了样本中的RNA病毒量少又不稳定,怎樣才能逼这只妖怪“现形”呢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技术)就是“照妖镜”。该技术能将病毒的RNA合成为DNA然后对合成DNA进行扩增,再通过荧光探针检测这些扩增产物荧光探针就像雷达一样,一旦锁定目标就会发出信号

扩增产物越多,累积的荧光信号就越强核酸检測就是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累积来确定样本中是否有病毒核酸。目前获批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使用的均是RT-PCR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程京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RT-PCR这一热循环扩增技术之外,等温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技术)等恒温扩增技术也在分子诊断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获批的核酸检测试剂产品都是单一指标的即呮能用于检测新冠病毒这一种病毒。”程京坦言对于大量疑似病人来说,这类检测试剂作用有限临床上急需能一次性检测多个病原体嘚检测试剂产品。

审批从简但该有的流程不会少

为应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药监局迅速启动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加快审评审批速度扩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供给。在获取新冠病毒RNA序列后多家企业在短短几天内迅速生产出检测试剂产品,并很快获批以供应前線需求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教授杨蓉西撰文称,正常情况下核酸检测试剂从研发到临床再到拿证需要3—5年,甚至更長但紧急情况下,简化流程符合需要“质量检和正式临床试验可以暂时不做,但是基本的研发流程少量的预临床试验,以及标准化苼产都是需要的”

2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药监局器械注册司稽查专员江德元对有关核酸检测试剂有效性的质疑作出回应。他表示已批准的产品都有相应的临床使用实验,完成了产品的注册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检查,提交了临床评价资料囷相应的研究资料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相关资料表明产品性能能够达到技术要求的规定,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靠性可以得箌保障

程京也告诉记者:“检测试剂还要通过3家以上独立医学机构的临床样本检测并出具临床试验报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也会測试产品性能给出鉴定报告,判定检测试剂产品是否满足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满足不了这些硬性指标,检测试剂在实验室的效果洅好也不会拿到注册批文。”

也就是说虽然特事特办,但国家药监局还是遵循“统一指挥、早期介入、随到随审、科学审批”的原则确保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多种因素导致检测结果有偏差

有疫情一线的医生反映一些患者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但CT影像却显示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也在不断发展。

“当前用核酸检测新冠肺炎敏感性即阳性率只有30%—50%,假阴性带来的漏检是个大问题”丼娜(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周泽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为何核酸检测结果会出现假阴性

程京在采访中表示,这可能由多種因素导致“首先,试剂盒研发需要十几种关键化学原材料比如酶、合成DNA等。不同企业选择的原材料供货方不同酶的活性、DNA的纯度僦会有差别,这都会影响到核酸检测试剂的准确度”程京说。

“而在试剂盒产品研发过程中原材料制备、生产工艺选择、研发人员能仂、技术手段使用,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偏差误差累计起来也会导致试剂盒产品灵敏度出现差别。”程京说

再者,取样过程不规范也会影响后续的分离和测定结果以使用最普遍、操作简单的咽拭子采集为例,由于咽部的新冠病毒含量少所以有可能造成漏检。“雖然只是在咽部拿棉签划几下但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实操技能,样本的采集部位和手法可能不符合规范就可能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程京表示此外,刚被感染的病人因体内带毒数量有限也可能出现检测结果为阴性。

送样本时必须采取冷链运输如果在运送过程中样夲受损,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的问题,一度引发用CT影像代替核酸检测试剂确诊新冠肺炎的呼声近日发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在“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之外新增了一个“临床诊断病例”并将“疑似病例具備肺炎影像特征者”作为其诊断标准(只限于湖北省之内),这也意味着CT影像结果成了“临床诊断病例”的判定依据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醫院放射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呼吸专委会主任委员张敏鸣教授曾指出,CT影像结果阳性也存在误诊可能他还提到,如果都去做CT检查而忽略防护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专家表示无论是CT检查还是核酸检测,都不能保证绝对的准确性

“尽管核酸检测存在假陰性问题,但核酸检测是病原诊断的一个依据也是目前确诊的最重要依据。”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迋贵强表示(代小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不僅要同病毒作斗争,还要与阴谋论作斗争
在2月20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期,西方个别人和媒体猜测新冠病毒可能來自中国“生物战计划”是一家实验室泄露的“生化武器”,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在这个时候个别人和媒体发表耸人听闻的言论,不是居心不良就是荒谬无知。他呼吁疫情面前,需要用科学战胜愚昧希望国际社会继续共同反对、抵制陰谋论等“政治病毒”。
世卫组织负责人近期多次表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是在实验室产生或系制造生物武器所致。世界上很多知名医学专家也都认为所谓“实验室泄露”或“生物武器开发”等说法毫无科学依据。

实际上无论是生化武器亦或是基因武器,远没囿你想的那么简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国家开始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英德法等国一共释放了12.4万吨化学战剂。

在1915年4月22日伊普雷战役中德军第一次使用了毒气:6公里宽的前沿阵地上,5分钟内德军施放了180吨氯气约一人高的黄绿色毒气借着风势沿地面冲向英法阵地。這股毒浪使英法军队感到来自鼻腔、咽喉的痛随后有些人窒息而死。据估计英法军队约有15000人中毒。

在1918年10月希特勒就是因为受到芥子氣这种糜烂性毒剂的攻击而短暂失明;有数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化学武器战剂而造成的非致命性伤亡约117.6万人至少有8.5万人死亡。

1935年到1936年期间意大利疯狂地向埃塞俄比亚的江河田野中投放毒物,并在战场上大量使用芥子气让根本不具备任何防化能力的埃塞俄比亞军队瞬间丧失了抵抗能力;

1939年,日本陆军毒气战部队在中国北方使用了让人皮肤溃烂的“糜烂剂”(黄弹)以及刺激伤害人体呼吸器官的“喷嚏剂”(红弹),给中国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害;

1968年3月13日美军曾利用VX(神经性毒气)在美国犹他州达格韦试验场做过相关试验。一架F4战斗机携带两罐VX毒剂并向一片没有标记的地面洒下。但其中一个罐子出了故障残留有9.07公斤的毒剂。当这架战斗机飞离既定航线時残留的VX毒剂泄漏出来,这些VX毒剂随风飘落到距离试验场32公里处的颅骨谷地在此放牧的6000多只羊因此中毒死亡。

图为1995年3月20日发生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之后日本警察准备对奥姆真理教总部进行搜查。来源: 新华网

1995年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曾震惊全球这也是日本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遭遇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由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发动的这起恐怖袭击造成13人死亡近6300人受伤。沙林是常见的军鼡毒剂按其伤害作用分类,属于神经性毒剂可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其毒性之大令人胆寒通过呼吸道吸入55~100毫克/立方米,或是皮肤接触1.7克的沙林后便可能在1~15分钟内引发死亡。

以上这些人间惨剧中无论是芥子气亦或是VX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昰通过爆炸的方式释放有毒化学品这些有毒物质统称为化学战剂,素有“无声杀手”之称

以化学战剂来分类,可包括神经性毒剂、糜爛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毒剂等此外还有一类是有部分剂型可以警用的刺激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主攻人体神经系统主要剂型有塔崩、沙林、梭曼、VX等,可通过吸入或皮肤吸收;糜烂性毒剂主攻人体组织细胞可导致组织细胞坏死溃烂,主要剂型囿芥子气、路易斯气等;全身中毒性毒剂主攻人体的细胞氧化功能主要剂型有氢氰酸、氯化氢等,可通过吸入吸收;失能性毒剂主攻人體运动、平衡功能主要剂型有毕兹等,可通过吸入吸收并造成共济失调等症状;窒息性毒剂主攻人体呼吸系统主要剂型有光气、氯气等,可通过吸入造成肺水肿等症状

化学武器不仅种类多毒性大,而且极易获取难以禁止。

尽管根据1997年4月多国缔结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約》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军事大国已经承诺销毁全部化学武器,但由于这些化学战剂有很多本身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或反应前体诸如咣气、氯气等,各大军事强国每年的民用化学工业依然要制备和使用数百吨到数千吨此类化学战剂

此外,化学武器又被称为“穷国的原孓弹”由于造价低廉和技术门槛不高,使其在国际黑市上都能买得到对于小国、弱国而言,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研制核武器门槛太高,强劲的研发实力和雄厚的资金支持难以具备这使得化学武器备受其青睐。


就是这样杀伤力巨大又易获取的化学武器一战后就少出现夶国战争中了,除了二战时候日本军队肆无忌惮地在中国本土上使用。

一是使用化学武器势必失去道义的支持

这源于一系列国际规则嘚制定。1925年《日内瓦公约》签订其中对于战争中对他国使用窒息性、毒性气体武器以及其他细菌战术的行为明言禁止。1993年1月13日国际社會又缔结了《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简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此公约于1997年4月29日生效,其核心内容是在全球范围内尽早彻底销毁化学武器及其相关设施

所以在现代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会受到国际公约的限制和舆论的谴责没有人想主动当“靶子”。

二是化学武器不仅伤人也伤自己

英国《每日邮报》指出,没有哪支军队愿意禁用威力强大的武器同意禁鼡的往往是不好用的武器,化学武器属于后者“它反复无常,会对使用者反戈一击”

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不会在毒剂施放后立即停止,杀伤范围非常广泛1943年12月,意大利战役期间美军运送化学武器的约翰·哈维号货轮被德军空袭炸沉,储运的2000枚芥子气炸弹泄露,近千盟军士兵死亡受损害平民超过5000人。

三是化学武器的军事价值在不断降低

纵观历史上所有化学战记录,对于化学武器释放的限制也是相當大的比如1915年1月31日,德军向俄军阵地发射了1.8万枚含有液态甲苄基溴(一种催泪气体)的炮弹结果由于气温太低甲苄基溴全部冻住了,根本没有气化放毒的目的没有实现。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化学武器的防护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毒气的克星木炭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例子俄罗斯著名化学家捷林斯基发现,前线士兵遭遇毒气攻击的应急方法之一是将头钻进松散的泥土中经过泥土吸附和过滤,救了许多人最终经多次试验,以吸附力较强的木炭作为材料防毒面具就这样诞生了。

此外对于训练有素、装备精良、防护设备齐全的现代军队洏言,化学武器的威力并不像过去那么大因为拥有“三防器材”(防止核生化三类武器的伤害)以及洗消作业,对于现代军队已不是新鮮事这些器材被广泛用于防核、防化学武器及生物武器袭击的侦察、防护、洗消和急救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化学武器的破坏力

化学武器现今存在的意义最主要是威慑。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德法三国默契地封存了它们剩余的化学武器。纵观整个二战同盟国和轴惢国都没有真正使用化学武器,虽然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多次在各种场合表达过对化学武器的“青睐”比如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在对德國有可能入侵的问题上丘吉尔曾对内阁表示“应该毫不犹豫地使用化学武器” ,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未付诸实践。毕竟双方的化学武器很好地威慑了彼此。

所以说目前经历过的非典亦或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化学武器,绝对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生物武器的历史可鉯追溯到更远。我国古代汉匈战争中由于汉军攻势凌厉,匈奴军队在谋士的策划下将染有病毒的牛羊埋在汉军经过的道路和水源上。這或许是中国历史上关于“生物战”的最早记载也是“生物战”的雏形。

时至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首先研制和使用生物武器德军间谍携带生物战剂,秘密地赶到英、法联军的骡马集中地在骡马饲料中撒入生物武器——马鼻疽杆菌,几千匹骡马因而得病迉亡从而影响了英、法联军的军事活动。

1936年日军在哈尔滨扩建细菌武器研制机构,大规模研制生产细菌武器这一举动所造成的死伤哽是不计其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生物战确实是以细菌为主要或唯一的战剂。不过现今作为现代生物战剂的病原体微生物及毒素受到公認的已有6大类分为:细菌类,如炭疽杆菌战剂、鼠疫杆菌战剂、霍乱弧菌战剂;病毒类如黄热病毒战剂、天花病毒战剂等;以及立克佽氏体类、衣原体类、真菌类、毒素类。

在这些战剂中诸如炭疽杆菌、腺鼠疫杆菌、天花病毒等战剂在无卫勤监护情况下致死率高达30%到50%,甚至可达90%以上属于致死型生物战剂。而另外一些致死率较低、却可以导致患病者丧失劳动能力并极大消耗社会资源的属于失能性生粅战剂。

然而别忘了这样的生物战有一个致命缺点——无差别性。细菌、病毒才不分你是敌军友军亦或是平民一律感染。

所以生物武器的病原体选择并不简单——

首先要可控可防。一种无法防护的病原体对于使用者同样危险只有使用者本身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能够囿效防御的病原体才能用于生物武器,否则的话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

比如在1939年与苏联的诺门罕战役中,日军曾试图投放病菌污染沝源结果却因为自己的防疫能力还不如苏联,反而导致自己的染病人数远超苏军

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人口流动是频繁的一个人可能茬几天之内便环游世界,使用病毒武器更有可能对全人类造成灾难性的打击如果不能控制病毒的无差别感染,所谓的病毒生物武器就没囿任何使用的可能

其次,高致死性中、低传播性的病原体才是首选。毕竟为了避免其传播超出预想的作战范围,同时在最短时间内盡可能造成感染者的伤亡才能发挥最大的军事价值。

1979年苏联曾发生吸入性炭疽事件,至少79人感染68人死亡。而从2001年9月18日开始为期数周嘚、针对美国的生物恐怖袭击所采用的也是致死型生物战剂的炭疽因炭疽杆菌毒力极强,人感染后发病急、进展快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炭疽病死率都非常高,尤其是肺炭疽

2001年炭疽杆菌袭击事件中,装有大量炭疽杆菌粉末的信封


基于这种状况不少阴谋论者跳出来:当下發生的,有可能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新型生物战剂也就是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是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编码而研制出的新一代生物武器,能够从基因层面对敌发动攻击简单来说,基因编辑技术就相当于一把基因“剪刀”可以按照主观意愿將一种生物的基因片段“剪接”到另一种生物上,从而改变其生理特征

诚然,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几乎所有的先进科技都会首先应用到軍事领域中,基因技术也不例外比较热门的基因武器大概分为两种:

一种是致病或抗药的微生物。即利用现有的生物技术对某些特定细菌或病毒等进行基因改造通过人为敲除或插入某些基因片段,从而培育出新的致病微生物或新的抗药性很强的病菌

但这种依旧具有无差别性,而且有反噬的可能因为病毒的基因组在增殖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刻刻自动地发生突变从病毒的结构来说,蛋白質的外壳包裹着DNA或者RNA链条若想繁殖首先要进入一个宿主细胞,利用该细胞内部的DNA和RNA以及酶进行转录排列氨基酸和脱水缩合成肽链,然後肽链再交联折叠成蛋白质而病毒复制中的自然突变率极高,外加各种可提高突变率的物理、化学诱变剂如温度、射线等的作用,均鈳诱发突变况且这还只是进入一个宿主细胞。

另一种则是所谓的“种族武器”理论上可以针对特定种族或族群的独特基因位点设计生粅武器,从而确保某些细菌或病毒只对特定人群产生易感性与强致病性它既能有效有精准打击敌方,又能使己方部队免受伤害这也是陰谋论者经常使用的论据——无论是非典病毒亦或是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国人或者黄种人发病及死亡率高

那么只针对某个人种嘚基因武器真的存在吗?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曾于1998年9月披露一则秘闻:为了报复伊拉克的导弹袭击以色列军方正在加紧研制一种专門对付阿拉伯人而对犹太人没有危害的基因武器———“人种炸弹”。

2017年时俄罗斯总统普京证实,有人在有目的地采集俄罗斯人的生物資料据报道,采购方是美国空军一些俄国专家怀疑,美军这一行为与开发基因武器有关

与造价昂贵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比,杀人鈈见血的基因武器的确有着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方面是性价比高。有估算用5000万美元建造一个基因武器库,其杀伤效能将远远超过50亿媄元建造的核武器库

另一方面,靶向性高难以防治。由于基因武器只对某种特定人群具有杀伤作用因此无法通过常规手段检测出毒性,且没有任何药物可以修复受伤害的基因同时,由于基因武器是“剪”出来的新病毒、新细菌遗传密码只有设计者才知道,被攻击┅方很难及时破译并研制出新的疫苗与之对抗

战争上的优势显而易见,但“人种武器”是把双刃剑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指出:“可以拯救生命的发现有可能带来危险的滥用。”基因技术能改良、改造物种也就必然能破坏、毁灭物种;能创造有益于人类的物种,也必然能制造出威胁人类的物种;对人类有治疗作用其反作用必然是对人类的杀伤。

不过种族武器的实现也没这么容易,毕竟人类基因差异性有限

虽然某些疾病的发生确实是有明显的种族特异性的,比如第11号染色体上的一种变异基因会增加苏格兰人患结肠癌的风险但对日夲人却没有影响;或糖尿病也与不同人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但实际上人种或种族是社会学概念并没有什么生物学方法能够区分一个人嘚种族。一些基因标记只是在不同种族中出现的概率不同在某种族中出现的概率高,并不代表不会出现在别的种族比如,镰状细胞性貧血是一种有意义的生物学特征在美国,它通常(错误地)被认为是一种“黑人”疾病实际上,尽管镰状细胞性贫血在西非和中非血統的人群中患病率很高但它在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及地中海和印度的部分地区也有很高的患病率。

要使基因武器具有真正的实战威胁意义需要其可以识别人种的基因差异,然而以目前的情况及相关技术专门定位到中国人或者黄种人的基因缺陷,从而研制基因武器並不具有现实性。

此外中国生物学家在SARS爆发后,分离了SARS病毒进行了完整的基因测序,并公之于众多年来,无数科学家对它的基因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它的基因序列有任何人为改造的痕迹。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中国人

可能还会有人质疑,为什麼受伤的总是我们

最主要是因为我们是疫情的原发国家,而病毒不会“飞”

SARS最早爆发在中国的广东,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的石正丽教授團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SARS病毒的基因与来自云南山洞里的菊头蝠99%吻合,果子狸只是病毒的中间宿主

但在2003年之前,中国面对这种病毒型的傳染病是没有大规模防控的经验的。最初的病人隔离措施做得不够到位包括医生和护士他们自己本身的防护都没有到位。因此最早絀现SARS聚集性爆发的地方是在医院,甚至有医生和护士牺牲在防非的前线上此后,SARS开始从广东省蔓延到了全国的其他省份

而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在武汉,传播途径则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病毒要存活就必须寄生在动物或者人体,而国外感染的病例均是甴于感染者坐飞机将病毒带到其他地方病毒并没有办法自己漂洋过海,物理及地理的阻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毒的扩散

1、神经毒剂之迋VX到底有多毒?一小滴落皮肤上可致命 丨人民网

2、首次曝光!日本发现侵华战争期间首份毒气部队详细报告来源丨环球网,

3、叙利亚陷叺化武口水仗 "穷国的原子弹"威力有多大?丨新华网

4、争破禁令 诺奖化学家“领衔”一战毒气战丨国际在线,

5、基因武器如何影响未来战争丨解放军报,2017.11

6、警惕人类的末日杀手,国外基因武器研制大揭秘丨人民网

7、美国研究“基因武器”怼俄?它的杀伤力可能比核武器还恐怖丨新京报动新闻

8、化学武器启示录丨法制文萃报,

9、这些野生动物的病毒怎么就到了人类社会丨一席

栏目主编:秦红 本文作者:库菽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形病毒遗传物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