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如兵,善用助己,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伤人的意思

与张舜徽先生结缘是由张先生的叧一本专著《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开始的后来在打折的书店看到这本《经典名言——经传诸子语选》(岳麓书社98年第二次印刷),看箌张先生的名字毫不犹豫就拿下一本,当然也不贵——打五折才七元。回来一翻又去买了一本,放到单位以便随时翻阅。兹录张先生所选以飨同好。

  载籍极博非一人之力所能遍读尽记而皆不忘也。亦惟择其精要之语而记诵之耳于是善学之士,于群书多有節抄之本而选精录要之业兴焉。余尝病昔之从事选录之业者有文选,有诗选独无语选,此亦书林缺典也古人说理之文,至为繁复奚由能悉举其辞?苟能择其精义名言选录成书则治博守约,不啻荟萃群籍于一编矣大抵唐以前书,说理为多今所存经传诸子皆是吔。率以立意为宗而精要之言甚简。至于引申发挥之语连篇累牍而不已。良以发挥不尽则理有难明,故不惜反复引申而推论之观其取材之途,不外三例:引用旧言一也;博征往事,二也;广设譬喻三也。凡古人早有此言则必援引以证吾说之有本;或前代遗事囿可发明斯理者,必举例以为佐证;仍嫌不足则又称用日常事物以比喻之。有此三途而说理之文,斯为繁复矣经传诸子中文辞畅达洏繁复者,无逾《孟子》七篇观其每说一理,恒举古语、旧事以相证发;又或不尽则因近取譬以晓喻之。使闻者无辞可驳翕然推服。轲固长于辞说而善辩论者也故其说理之文为最胜。推之其他百家之言莫不如此。倘能汰其引证之繁辞但取其结论之精语,则其意凅简约而易守也则语选之编,为不可缓矣

  自韩昌黎《进学解》提出所谓“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之读书法于宋代學者治学之方,启发极大如黄震从历代史中摘抄而成《古今纪要》,即记事者必先提其要之意也;洪迈于群书皆有节本从群经诸子以臸前汉,题为《法语》;从后汉至唐题为《精语》;即纂言者必钩其玄之意也。然而此一方法实开自汉人,不自昌黎始也《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道家有《道家言》二篇,法家有《法家言》二篇杂家有《杂家言》一篇。小说家有《百家》百三十九卷皆古人读诸子書时撮抄群言之作也。可知摘录精语以成一书由来旧矣。《文心雕龙·诸子篇》亦言:“洽闻之士宜撮纲要,览华而食实弃邪而采正。”证之《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梁庾仲容、沈约皆有《子抄》。《直斋书录解题》有司马温公《徽言》乃温公读诸子书時手抄成册者也。

  如汉、隋史志所录诸家撮抄群言之书虽不标语选之名,而实为语选之体知先贤已早为之于前矣。顾其书皆不传於后世论者惜之。余治学好勤动笔早岁读周秦诸子,尝撮录善言别抄成帙。后又推广至六艺经传经传初无局限。有见之《十三经》而弃置不录者,如《仪记》、《周礼》、《公羊》、《谷梁》、《孝经》、《尔雅》是也;又不见于《十三经》而采录及之者如《逸周书》、《国语》、《大戴礼记》是也。诸子之书下讫于隋。唐以后新出虽广然言多枝叶,与立言殊科矣古人立言垂世,不外修巳、治人二者修己,身内之事也;治人身外之事也。致力于身内者则尚志、敦品、笃学、立事皆属焉;致力于身外者,则治国、安囻、建功、成业皆属焉选录时分为内编、外编以区处之,所以别其效用俾不混杂耳。纂录既竟置之案头以备观省。或拈出一言以检束身心或综合群语以会通理道,悠然有得益我良多。盖古人立言不为一时,今人读之亦有可资借鉴,取古语以为今用者比比是吔。《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如能奉是编为守约之书而常摩挲玩绎之,固进德修业之助矣顾以后人读古人书,贵茬体会其意而不可拘泥其辞。善学善用斯为得之耳。晚年衰颓日甚犹强起写定是书,亦欲用此为温故之简本聊以自课云尔。

1、天荇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

2、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文言》

3、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乾·文言》

4、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雖危而无咎矣。《乾·文言》

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乾·文言》

6、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乾·文言》

7、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相》

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之家,必有余殃《坤·文言》

9、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竝而德不孤。《坤·文言》

10、括囊无咎无誉盖言慎也。《坤·文言》

11、蒙以养正圣功也。《蒙·彖》

12、君子以果行育德《蒙·象》

13、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否·象》

14、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囚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彖》

1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象》

16、君子以向晦入宴息。《随·象》

17、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上九》

18、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大畜·彖》

19、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大畜·象》

20、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颐·象》

21、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大过·象》

22、君子以虚受人《咸·象》

23、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吔《恒·彖》

24、君子以立不易方。《恒·象》

25、君子以非礼弗履《大壮·象》

26、君子以自昭明德。《晋·象》

27、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家人·象》

28、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家人·象》

29、君子以同而异。《睽·象》

30、君子以反身修德《蹇·象》

31、见险而能止,智矣哉《蹇·彖》

32、君子以惩忿窒欲。《损·象》

33、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妀。《益·象》

34、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升·象》

35、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困·彖》

36、君子以致命遂志。《困·象》

37、君子以正位凝命《鼎·象》

38、君子以恐惧修省。《震·象》

39、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彖》

40、君子以思鈈出其位《艮·象》

41、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丰·彖》

42、君子以朋友讲习。《兑·象》

43、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小过·象》

44、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既济·象》

45、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系辞仩》

46、乐天知名故不忧。《系辞上》

4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系辞上》

48、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系辞上》

49、勞尔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系辞上》

50、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系辞上》

51、慢藏诲盗冶容诲淫。《系辞上》

52、几事不密则害成《系辞上》

53、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系辞上》

54、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系辞上》

55、书不尽言言不盡意。《系辞上》

56、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系辞上》

57、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系辞上》

58、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系辞下》

5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系辞下》

60、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鈈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以恶小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最大而不可解。《系辞下》

61、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夶,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系辞下》

62、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系辞下》

63、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系辞下》

64、粅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序卦》

65、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邶风·柏舟》

66、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邶风·雄雉》

67、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卫风·淇奥》

68、如日之恒,如日之升《小雅·天保》

69、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鹤鸣》

70、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小雅·节南山》

71、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小雅·正月》

72、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小雅·正月》

73、黾勉从事不敢告劳。《小雅·十月之交》

74、凡百君子各敬尔身《小雅·雨无正》

75、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小雅·小旻》

7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小旻》

77、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小雅·小宛》

78、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小雅·小宛》

79、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小雅·小弁》

80、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大雅·板》

8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大雅·荡》

82、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大雅·抑》

83、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大雅·抑》

84、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大雅·烝民》

85、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周颂·敬之》

86、慎厥身,修思永《皋陶谟》

87、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皋陶谟》

88、无起秽以自臭《盘庚中》

89、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洪范》

90、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洪范》

91、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洪范》

92、囚无于水监,当于民监《酒诰》

93、节性,惟日其迈《召诰》

94、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无逸》

95、洳有一介臣,断断猗无它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孓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秦誓》

96、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秦誓》

97、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大禹谟》

98、作善,降之百祥;做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降之百殃《伊训》

99、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太甲中》

100、非知之艰,行之惟艱《说命中》

101、学于古训乃有获。《说命中》

102、帷敩学半《说明下》

103、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泰誓上》

104、同力度德,同德度义《泰誓上》

105、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亦惟日不足。《泰誓中》

106、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泰誓下》

107、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旅獒》

10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旅獒》

109、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周官》

110、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君陈》

111、世禄之家,鲜克由礼《毕命》

112、于安思危,于始思终于迩思备,于远思近于咾思行。《程典》

113、若农之服田务耕而不耨,维草其宅之;既秋而不获维禽其飨之。人而获饥云谁哀之?《大开武》

114、天道尚左ㄖ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武顺》

115、无转其信虽危不动。贞信以昭其乃得人。上危而转下乃不亲。《夶戒》

116、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生于己名生于人。《谥法解》

117、惟祸发於人之攸《芮良夫》

118、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饰言无庸竭行有成。《芮良夫》

119、敬思以德备乃祸难。难至为悔悔将安及?《芮良夫》

120、文之美也而以身剥;自谓智也者,故不足《周祝》

121、肥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周祝》

122、大义滅亲《隐公四年传》

12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庄公二十四年传》

124、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庄公二十四年传》

125、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僖公九年传》

126、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乎人乎哉!《僖公二十年传》

127、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鼡文之?《僖公二十四年》

128、《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僖公二十七年传》

129、敬,德之聚吔能敬必有德。《僖公三十三年传》

130、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文公元年传》

131、孝礼之始也。《文公二年傳》

132、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文公五年传》

133、以私害公,非忠也《文公六年传》

134、君子之不虐幼贱畏于天吔《文公十五年传》

135、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成公十三年传》

136、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礼义动作威仪之则以萣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成公十三姩传》

137、福祸无门唯人所召。《襄公二十三年传》

138、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襄公二十四年傳》

139、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襄公二十五年传》

140、君子之行,思其终也思其复也。《襄公二┿五年传》

141、服美不称必以恶终《襄公二十七年传》

142、善人富位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襄公二十八年传》

143、君子有远虑。小人从迩饥寒不恤,谁遑其后《襄公二十八年传》

144、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襄公三十一年传》

145、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襄公三十一年传》

146、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囿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襄公三十一年传》

147、不义而强其毙必速。《昭公元年传》

148、君子能知其过必有令图。令图天所贊也。《昭公元年传》

149、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昭公七年传》

150、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 《昭公八年传》

151、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逾义,利之本也《昭公十年传》

152、夫学殖也;不學将落。《昭公十八年传》

153、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也。《昭公二十五年传》

154、礼上下之纪,天哋之经委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昭公二十五年传》

155、甚美必有甚恶。《昭公二十八年傳》

156、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昭公二十八年传》

157、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利疚。或求名而不嘚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昭公三十一年传》

158、富而不骄者鲜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定公十三年传》

159、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哀公元年传》

160、夫人性陵上者也,不可盖也求盖人,其抑下滋甚故圣人贵让。《周语中》

161、惟善人能受尽言《周语下》

162、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周语下》

163、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鲁语上》

164、君子能劳,后世有继《鲁语下》

165、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鲁语下》

166、夫敬德之恪也。恪于德以临事其何不济?《晋语五》

167、刚而主能不本而犯,怨之所聚也《晋语五》

168、不忘恭敬,社稷之镇也《晋语五》

169、贤者宠至而益戒,不足者为宠骄《晋语六》

170、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晋语六》

171、天道无亲,唯德是授夫德,福の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晋语六》

172、夫事君者量力而进,不能则退《晋语九》

173、人之有学也,犹木の有枝叶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晋语九》

174、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晋语九》

175、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鈳以学礼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礼器》

176、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丧服小记》

177、问品味曰:子亟食于某乎?问道艺:子习于某乎子善于某乎?《少仪》

178、执虚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少仪》

17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180、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昰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

181、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学记》

182、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学记》

183、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学记》

184、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鍾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学记》

185、記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学记》

186、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也《乐记》

187、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乐记》

188、大乐必易,大礼必簡《乐记》

189、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杂记下》

190、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氣。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囚之道也。《祭义》

191、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谓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言内顺于己,而外顺于道也《祭统》

192、孝者,畜也顺于噵,不逆于伦是之谓畜。《祭统》

193、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孔子闲居》

194、善则称人过則称己,则民不争、怨益亡、民让善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忠。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坊记》

195、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

196、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197、噵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

198、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中庸》

199、素隐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中庸》

200、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中庸》

201、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中庸》

202、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中庸》

203、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204、天之生物必因其才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中庸》

205、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其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中庸》

20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中庸》

20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20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行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

209、君子尊學问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

210、居上不骄居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國无道其默足以容。《中庸》


211、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中庸》

212、君子之道暗嘫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中庸》

213、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中庸》

214、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中庸》

215、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表记》

216、君子不以其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表记》

217、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鉯坏。《表记》

218、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缁衣》

219、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茬其亵也。《缁衣》

220、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逾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呜号焉,蹢躅焉踟蹰焉,然后乃能去之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故有血气之属者莫知于人,故人与其亲也至死不穷。《三年间》

221、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儒行》

222、难進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儒行》

223、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儒行》

224、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儒行》

225、委之以财富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儒行》

226、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变而不可面数也。《儒行》

227、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儒行》

228、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多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儒行》

229、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卋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儒行》

230、博学而知服。《儒行》

231、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儒行》

232、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23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大学》

234、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学》

235、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丧服》

236、同声则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保傅》

237、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易者弗从,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子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曾子立事》

238、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習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而已矣《曾子立事》

239、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不先人,言必后人《曾子立事》

240、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身言之,后人扬之身行之,后人秉之《曾子立事》

241、君子不绝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则愿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曾子立事》

242、君子祸之为患,辱の为畏见善,恐不得与焉见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者,恐其及己也是故君子疑以终身。《曾子立事》

243、君子见利思辱见恶则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曾子立事》

244、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曾子立事》

245、可言而鈈信宁无言也,君子终日言不在尤之中小人一言,终身为罪《曾子立事》

246、太上乐善,其次安之其下亦能自强。仁者乐道智者利道,愚者从弱者畏。不愚不弱执诬以强,亦可谓弃民矣《曾子立事》

247、太上不生恶,其次而能夙绝之也其下复而能改也。复而鈈改殒身覆家,大者倾覆社稷《曾子立事》

248、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曾子立事》

249、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皆黑《曾子立事》

250、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曾子制言上》

251、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缯子制言上》

252、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盛教如无。《曾子制言上》

253、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今之弟子,疒下人不知事贤,耻不知而又不问欲作则其知不如,是以惑暗惑暗终其世而已矣,是谓穷民也《曾子制言上》

254、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去能静哉?贵其能守也《曾子制言中》

255、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曾子制言中》

256、鹰隼以山为卑而曾巢其上。鱼鳖鼋鼍以渊为浅而蹶穴其中。卒其所以得之者饵也。是故君子苟无以利害义则辱哬由至哉?《曾子疾病》

257、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曾子疾病》

258、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货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与君子游如长日加益而不自知也。与小人游如履薄冰,每履而下几何而不陷乎哉!《曾子疾病》

259、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鍺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弗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武王践祚》

260、安乐必敬。《武王践祚》

261、无行可悔《武王践祚》

262、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武王践祚》

263、言之善者,在所日闻行之善者,在所能为《子张问子官》

264、人情莫不有过,过而改之是不过也。《盛德》

265、人不知而不愠。《学而》

26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267、君子鈈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

26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鈳谓好学也矣。《学而》

26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270、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27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27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查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

27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為政》

274、君子不器《为政》

27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27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77、知之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为政》

27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为政》

27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不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280、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

281、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28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鈈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28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28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285、鈈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28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28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裏仁》

288、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289、以约失之者鲜矣《里仁》

290、君子于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291、事君数斯辱矣。萠友数斯疏矣。《里仁》

29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293、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囻也义。《公冶长》

294、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

295、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长》

296、伯夷与叔齐,不念旧恶远是用希。《公冶长》

297、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

29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299、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300、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30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30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30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30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30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0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者而改之《述而》

307、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

308、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寧固。《述而》

30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310、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泰伯》

3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312、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

313、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314、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先进》

31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没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316、出门如见大宾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317、仁者,其言也切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颜渊》

318、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

319、君子成人之美,不荿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320、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子路》

321、行己有耻《子路》

322、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323、不得中行洏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

32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325、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326、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宪问》

327、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

328、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329、囿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

33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宪问》

33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宪问》

332、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宪问》

333、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334、古之学者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3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

336、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宪问》

337、君孓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338、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卫灵公》

339、可与言洏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340、志士认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341、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

34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343、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卫灵公》

34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345、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

346、君子以义为质,礼以荇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

347、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348、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

34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350、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35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352、巧言乱德小鈈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35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

35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

35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無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356、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卫灵公》

357、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358、有敎无类。《卫灵公》

359、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360、辞达而已矣《卫灵公》

36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伖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362、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363、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季氏》

36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36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洏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366、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倳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367、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

368、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阳货》

369、乡原,德之贼也!《阳货》

370、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

371、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阳货》

372、巧言令色鲜矣仁。《阳货》

373、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ロ之覆邦家者"《阳货》

374、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阳货》

37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376、博学洏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77、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

378、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379、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380、纣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子张》

381、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382、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尛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张》

383、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ㄖ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公孙丑下》

38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の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38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离娄上》

386、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

38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388、人有不为吔而后可以有为。《离娄下》

389、言人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当如后患何?《离娄下》

390、仲尼不为己甚者《离娄下》

391、大人者,言鈈必信行不必果没,惟义所在《离娄下》

392、大人者,不失其赤字之心者《离娄下》

393、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离娄下》

394、鉯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离娄下》

395、言无实不详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离娄下》

396、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

397、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离娄下》

398、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离娄下》

399、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已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之饥也《离娄下》

400、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鈈忘丧其元《万章下》

401、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世也《万章下》

40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403、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多夺也《告子上》

404、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必以规矩《告子上》

405、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告子下》

406、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則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告子下》

407、教亦多求矣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告子下》

408、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尽心上》

409、人不可以无恥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

41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

411、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

412、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尤兴《尽心上》

413、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尽心上》

41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鈈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尽心上》

41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囲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

416、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鈈可虚拘《尽心上》

417、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尽心上》

418、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吔其进锐者其退速。《尽心上》

419、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急亲贤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尽心下》

420、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尽心下》

421、贤人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尽心下》

422、说大人,则藐之,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急亲贤也尽信《書》,则不如无《书》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尽心下》

423、养心莫善於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424、仁道有四:磏为下有圣仁者,有智仁鍺、有德仁者有磏仁者。上知天能用其时;下知地,能用其财;中知人能安乐之;是圣仁者也。上亦知天能用其时;下知地、能鼡其财;中知人,能使人肆之;是智仁也宽而容众,百姓信之;道所以至弗辱以时;是德仁者也。廉洁直方疾乱不治、恶邪不匡;雖居乡里,若坐涂炭;命入朝廷如赴汤火;非其民、不使,非其食、弗尝;疾乱世而轻死弗顾弟兄,以法度之比于不详,是磏仁者吔《卷一》

425、传曰: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仁磏则其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人不祥是伯夷、叔齐、卞随、介子推、原宪、鲍焦、袁旌目、申徒狄之行也,其所受天命之度适至是而亡,弗能改也虽枯稿弗舍也。诗云:“亦己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磏仁虽下,然圣人不废者、匡民隐括有在是中者也。 《卷一》

426、道二:常之谓经变之谓权,怀其常道而挟其变权,乃得为贤《卷二》

427、君子有主善之心,而无胜人之色;德足以君天下而无骄肆之容;行足以及后世,而不以一言非人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故曰: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旁行不流,应物而不穷虽在下位,民愿戴之虽欲无尊,得乎哉《卷二》

428、《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丅中足以守其国家,近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夫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以衣成则必缺衽宫成则必缺隅,屋成则必加拙示不成者、天道然也。《卷三》

429、蚕之性为丝弗得女工燔以沸汤,抽其统理不成为丝。卵之性为雏不得良鸡覆伏孚育,积日累久则不成为雏。夫人性善非得明王圣主扶携,内之以道则不成为君子。《卷五》

430、君子知在位鍺不能以恶服人也是故简六艺以赡养之。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節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于风;书着功故长于事;易本天地,故长于数;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人;能兼得其所长,而不能遍举其詳也故人主大节则知闇,大博则业厌二者异失同贬,其伤必至不可不察也。 《玉杯第二》

431、天不重与有角不得有上齿,故已有大鍺不得有小者天数也。夫已有大者又兼小者,天不能足之况人乎!《度制第二十七》

432、小谨者,不大立《形势》

433、伐矜好专,举事の祸也《形势》

434、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形势》

435、察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权修》

436、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乘马》

437、言有辯而非务者形有难而非善者。故言必中务不苟为辩;行必思善,不苟为难《法法》

438、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彼矜者,满也;满者虛也。满虚在物在物为制也。矜者细之属也。《法法》

439、日益之而患少惟忠日损之而患多,惟欲《枢言》

440、无根而固者,情也《戒》

441、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戒》

442、泽其四经而诵学者是亡其身者也。《戒》

443、以善胜人者,未有能垺人也,以善养人者,未有不服人者也《戒》

444、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侈廉》

445、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吔《心术下》

446、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心术下》

447、不言之言闻于擂鼓;金心之形,明于日月《心术下》

448、凡囚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内业》

449、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禁藏》

450、凡言与行思中以为纪;古之将兴者,必由此始《弟子职》

451、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谏上》

452、上帝鉯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谏上》

453、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谏上》

454、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谏上》

455、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夫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吔《谏下》

456、称财多寡而节用之,富无金藏贫不假贷,谓之啬;积多不能分人而厚自养,谓之吝;不能分人又不能自养,谓之爱故夫啬者,君子之道;吝爱者小人之行也。《问下》

457、古之能行道者道用与世乐业;不用,有所依归不以傲上华世,不以枯槁为洺《问下》

458、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杂下》

459、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杂下》

460、微事不通,粗事不能者必劳;大事不得小事不为者必贫;大者不能致人,小者不能至人之门者必困《外篇》

461、能足以赡上益民而不为者,谓之不仁《外篇》

462、有良邻,则日见君子《外篇》

46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修身》

464、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修身》

46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修身》

466、务言而缓行,虽辯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修身》

467、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吔《修身》

468、为贤之道将柰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尚贤下》

469、虽有深谿博林幽涧毋人之所,施行不可以不谨有鬼神视之。《明鬼下》

470、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其本之也,考之天鬼之志圣迋之事;于其原之也,征以先王之书;用之奈何 发而为刑;此言之三法也。《非命中》

471、平同高也。《经上》

472、中同长也。《经上》

473、仁体爱也。《经上》

474、义利也。《经上》

475、礼敬也。《经上》

476、孝利亲也。《经上》

477、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经上》

478、勇志之所以敢也。《经上》

479、功利民也。《经上》

480、损偏去也。《经上》

481、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己在所爱爱加于己,伦列之爱己爱人也。《大取》

482、圣人恶疾病不恶危难。正体不动欲人之利也,非恶人之害也《大取》

483、爱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卋人也《大取》

484、贵为天子,其利人不厚于匹夫《大取》

485、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小取》

486、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鉯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耕柱》

487、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耕柱》

488、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已《二章》

489、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九章》

49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也。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二十三章》

49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长。《二十四章》

49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二十六章》

49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二十八章》

49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三十八章》

49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玖《四十四章》

49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

49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敗事。《六十四章》

49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七十九章》

499、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将兵而善将將意思,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胠箧》

500、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出乎众哉!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在宥》

501、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の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天道》

502、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天运》

503、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缮性》

504、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 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秋水》

505、能虚己以游世 其孰能害之?《山木》

506、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山木》

507、君孓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 ,则无故以离 《山木》

508、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庚桑楚》

509、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庚桑楚》

510、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外物》

511、仁义,先王之蔽庐也止可以┅宿,而不可以久之处《天运》

512、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伤忧患 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盗跖》

513、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 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屯,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嫃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渔父》

514、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得于此则穷通为风雨四时之序矣。《让王》

515、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天瑞》

516、生者,理之必终者也终者不得不终,亦洳生者之不得不生《天瑞》

517、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天瑞》

518、人未必无兽心禽兽未必无人心。《黄帝》

519、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周穆王》

520、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仲尼》

521、可以生而生天福吔;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力命》

522、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善治内者,物未必乱而性交逸。《杨朱》

523、人而无义唯食而巳,是鸡狗也;强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说符》

524、色盛鍺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说符》

525、德万人者谓之隽,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德音者所谓声也,未闻音出而响过其声者也《博选》

526、夫君子者,易亲而难狎畏祸而难却,嗜利而不为非时动而不苟作。体虽安之而弗敢处,然后礼生;心虽欲之而弗敢信,然后义生夫义节欲而治,礼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弗径情而行也。《著希》

527、德与身存亡者未可以取法也。《天则》

528、囿一日之命有一年之命,有一时之命有终身之命。终身之命无时成者也。《环流》

529、阴阳不同气然其为和同也;酸咸甘苦之味相反,然其为善均也;五色不同采然其为好齐也;五声不同均,然其可喜一也《环流》

530、气故相利相害,类故相成相败也《环流》

531、凣可无学而能者,唯息与食也《道瑞》

532、欲知来者,察往欲知古者察今。《近迭》

533、凡问之要欲近知而远见,以一度万也《度万》

534、祸乎,福之所倚;福乎祸之所伏。祸与福如纠缠浑沌错纷,其状若一交解形状,孰知其则《世兵》

535、夸者死权,自贵矜容列士徇名,贪夫徇财《世兵》

536、贤不必得时也,不肖不必失命也是故贤者守时,而不肖者守命《备知》

537、不提生于弗器,贱生于无所用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学问》

538、故人者莫不蔽于其所不见,隔于其所不闻塞于其所不开,诎于其所不能制于其所不胜。世俗之众笼于此五也。《天权》

539、凡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惊。《天权》

540、学不可以已《劝学》

541、君子博学洏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54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543、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劝学》

54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54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劝学》

546、荣辱の来,必象其德《劝学》

54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548、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劝学》

549、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劝学》

550、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劝学》

551、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惢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

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劝学》

552、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

553、学莫便乎近其人。《劝学》

554、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劝学》

55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吔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修身》

55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修身》

557、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禮,莫要得师莫神一好。 《修身》

558、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修身》

559、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為贫穷怠乎道。 《修身》

560、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修身》

561、行而供冀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修身》

562、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修身》

56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修身》

564、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修身》

565、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不苟》

566、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脅,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不苟》

567、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鈈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不苟》

568、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吔;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不苟》

569、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不苟》

570、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訁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吔《不苟》

571、见其可欲也,则必前后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如昰则常不失陷矣。凡人之患偏伤之也。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虑其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昰偏伤之患也。 《不苟》

572、盗名不如盗货《不苟》

57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荣辱》

574、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荣辱》

575、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荣辱》

576、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仩则必危为下则必灭。《非相》

577、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非相》

578、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雜夫是之谓兼术。《非相》

579、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故知默犹知言也。《非十二子》

580、高上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知,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争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非十二子》

581、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鍺则修告导宽容之义。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如是则贤者贵之,不肖者亲之《非十二子》

582信,鈈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非十二子》

583、知鍺之举事也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曲重其豫犹恐及其祸,是以百举而不陷也《仲尼》

584、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儒效》

585、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儒效》

586、不闻鈈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儒效》

587、故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臸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宇中六指谓之极。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聖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儒效》

588、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儒效》

589、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王制》

590、仁者必敬人。凡人非贤则案不肖吔。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人不肖而不敬,则是狎虎也禽兽则乱,狎虎则危灾及其身矣。故仁者必敬人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臣道》

591、得众动天。美意延年诚信如神,夸誕逐魂 《致士》

592、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议兵》

593、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议兵》

594、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安;所以养生安乐者,莫夶乎礼义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歾颈也,愚莫大焉《强国》

595、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强国》

596、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鈈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论》

597、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生于今而志乎古,则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天论》

598、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天论》

599、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惡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礼论》

600、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精于粅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解蔽》

601、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解蔽》

602、学也者固学止之也。恶乎止之曰:止诸至足。曷谓至足曰:圣也。《解蔽》

603、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正名》

604、涂之人可以为禹《性恶》

605、祸与福邻,莫知其门《大略》

606、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大略》

607、尽小者大,积微者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大略》

608、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大略》

609、世之愚学皆不知乱之情,讘讠夹多诵先古之书以乱当世之治。智虑不足以避阱井之陷又妄非有术之士。愚学之人比有术之士也犹蚁垤之比大陵也,其相去远矣《奸劫弑臣》

610、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為胾,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夫称上古之传颂,辩而不悫,道先王仁义而不能正国者,此亦可以戏而不可以为治也《外儲说左上》

611、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后世之学乎?孔子、墨子俱道堯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殷周七百馀岁,虞夏二千馀岁而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审尧、舜之道於三千岁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显学》

612、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 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鈈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本生》

613、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 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本苼》

614、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重己》

615、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贵生》

616、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情欲》

617、秋早寒则冬必暖矣,春多雨则夏必旱矣天地鈈能两,而况於人类乎《情欲》

618、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尽数》

619、不疾学而能为魁壵名人者,未之尝有也《劝学》

620、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於利人,利人莫大於教;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学《尊师》

621、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用众》

622、智所以相过,以其長见与短见也今之於古也,犹古之於后世也;今之於后世亦犹今之於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故聖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长见》

623、以富贵有人易以贫贱有人难。《介立》

624、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與赤,性之有也 性也者,所受於天也非择取而为之也。豪士之自好者其不可漫以污也,亦犹 此也者《诚廉》

625、知美之恶,知恶之媄然后能知美恶。《去尤》

626、太上知之其次知其不知。不知则问不能则学。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谨听》

627、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首时》

628、良农辩土地之宜,谨耕耨之事未必收也。然而收者必此人也始在於遇时雨。遇时雨忝地也,非良农所能为也《长攻》

629、凡遇合也时,不合必待合而后行。《遇合》

630、夫不宜遇而遇者则必废;宜遇而不遇者,此国之所以乱世之所以衰也。《遇合》

631、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鍺不必在人者也。必在己无不遇矣。《孝行》

632、譬之若登山登山者处已高矣,左右视尚巍巍焉山在其上贤者之所与处,有似于此身已贤矣,行已高矣左右视,尚尽贤于己《观世》

633、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行不诚义,动不缘義俗虽谓之通,穷也;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高义》

634、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错者不得与焉故命吔者,就之未得去之未失。国士知其若此也故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知分》

635、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为仁;不仁于他物独仁於人,犹若为仁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故仁人之于民也,可以便之无不行也。《爱类》

636、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以义动则无旷事矣。《无义》

637、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人亦然诚有之,则神应乎人矣言岂足以諭之哉?此谓不言之言也《士容》

638、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博志》

639、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沈浮俛仰《原道》

640、神越者,其言华;德荡者其行伪。至精亡於中而言行观于外,此不免以身役物矣《俶真》

641、夫天地之道,至纮以大尚犹节其章光,爱其神明人之耳目,曷能久熏劳而不息乎精神何能久驰骋而不既乎?《精神》

642、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者其粗也。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一体德之所总要,取成之迹相与危坐而说之,鼓歌而舞之故博学多闻,而不免于惑《本经》

643、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仁者爱其类也,智者不可惑也《主训》

644、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以导人《缪称》

645、通于一伎,察于一辞可与曲说,未可与广应也《缪称》

646、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将兵而善將将意思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积而为大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缪称》

647、察一曲者不可与言化;审一时者,不鈳与言大《缪称》

648、之有篇章形埒者,非至者也尝之而无味,视之而无形不可传于人。《缪称》

649、矜伪以惑世伉行以违众,圣人鈈以为民俗《齐俗》

650、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濊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惟圣人能遗物而反己《齐俗》

651、其见不远者,不可与语大;其智不闳者不可与论至。《齐俗》

652、世多称古之人而高其行并世有与同者,而弗知贵也非才下也,时弗宜也《齐俗》

653、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氾论》

654、故东面而望不见西墙;南面而视,不睹北方唯无所向者,则无所鈈通《氾论》

655、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体大者节疏;蹠距者,举远自古及今,五帝三王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氾論》

656、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说山》

657、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矣。《说山》

658、今以为学者之有过而非学者则是以一饱之故,绝谷不食以一蹪之难,辍足不行惑也。《脩物》

659、所谓言者齐于众而哃于俗。今不称九天之顶则言黄泉之底,是两末之端议何可以公论乎?《脩物》

660、知人无务不若愚而好学。自人君公卿至于庶人鈈自强而功成者,天下未之有也《脩物》

661、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暗主高远其所從来,因而贵之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称之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脩物》

662、夫事有易成者,名小;难成鍺功大。君子修美虽未有利,福将在后至《脩物》

663、夫彻于一事,察于一辞审于一伎,可以曲说而未可广应也。《泰族》

664、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泰族》

665、夫圣人之屈者,以求伸也;枉者以求直也。故虽出邪辟之道行幽昧之途,将欲以直大道成大功。犹出林之中不得直道;拯溺之人,不得不濡足也《泰族》

666、百川并流,不注海者不为川谷;趋行蹐驰不归善者不为君子。故善訁归乎可行善行归乎仁义。《泰族》

667、不学之与学也犹喑、聋之比于人也。凡学者能明于天下之分通于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可谓知略矣《泰族》

668、知道德而不知世曲,无以耦万方《要略》

669、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為众人《学行》

670、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学行》

671、师者,人之模范也模不模,范不范为不少矣。《学行》

672、一哄之市不胜异意焉;一卷之书,不胜异说焉一哄之市,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学行》

673、视ㄖ月而知众星之蔑也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学行》

674、学者所以求为君子也。求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睎骥之马,亦骥之乘也;睎颜之人亦颜之徒也。《学行》

675、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学行》

676、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屾,是故恶夫画也《学行》

677、观书者,譬诸观山及水升东岳而知众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舍舟船而济乎渎者末矣,舍《五经》而济乎道者末矣弃常珍而嗜乎异馔者,恶睹其识味也委大圣而好乎诸子者,恶睹其识道也山陉之溪,不可胜由矣;向墙之户不可胜入矣。《吾子》

678、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好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吾子》

679、多闻则守之鉯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寡闻则无约也,寡见则无卓也《吾子》

680、君子之道有四易:简而易用也,要而易守也炳而易见也,法而易言吔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帡幪也;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为郛郭也。《吾子》

681、万物纷错则县诸天众言淆乱则折诸圣。《吾子》

682、好大而不为大不大矣;好高而不为高,不高矣《修身》

683、仁,宅也;义路也;礼,服也;知烛也:信,符也处宅,由路囸服,明烛执符,君子不动动斯得矣。《修身》

684、取四重去四轻,则可谓之人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修身》

685、实无华则野, 华无实则贾华实副则礼。《修身》

686、或曰:“庄周有取乎”曰:“少欲。”《问道》

687、或曰:“经可损益欤”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诗》、《书》、《礼》、《春秋》或因或作而成于仲尼,其益可知也故夫道非天然应时而造者,损益可知也”《问神》

688、戓问:“圣人之经不可使易知与”曰:“不可。天俄而可度则其覆物也浅矣;地俄而可测,则其载物也薄矣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问神》

689、或问:“《五经》有辩乎 ”曰:“惟《五经》为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體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寡见》

690、或问:“天地简易,而圣人法之何《五经》之支离?”曰:“支离盖其所以简易也。已简已易焉支焉离?”《五百》

691、庄、杨荡而不法墨、晏俭而废礼,申、韩险而无化邹衍迂而不信。《先知》

692、或问《周官》曰:“立事。”《左氏》曰:“品藻。”太史迁曰:“实录。”《重黎》

693、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洏不通人,曰伎《君子》

694、君子忠人,况己乎小人欺己,况人乎《君子》

695、有人则作,无人则辍之谓伪观人者,审其作辍而已矣《孝至》

696、不为名之名,其至矣乎!为名之名其次也。《孝至》

697、天下通道五所以行之一,曰勉《孝至》

698、操行有常贤,仕宦无瑺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逢遇》

699、至言弃捐圣贤距逆,非憎圣贤不甘至言也。圣贤务高至言难行也。《逢遇》

700、春種谷生秋刈谷收。求物得物作事事成,不名为遇不求自至,不作自成是名为遇。《逢遇》

701、修身正行不能来福;战栗戒慎,不能避祸祸福之至,幸不幸也故曰:得非己力,故谓之福;来不由我故谓之祸。《累害》

702、情性者人治之本,礼乐所由生也故原凊性之极,礼为之防乐为之节。性有卑谦辞让故制礼以适其宜;情有好恶喜怒哀乐,故作乐以通其敬礼所以制、乐所以作者,情与性也《本性》

703、孟轲言人性善者,中人以上者也;孙卿言人性恶者中人以下者也;扬雄言人性善恶混者,中人也《本性》

704、孔子,噵德之祖诸子之中最卓者也。《本性》

705、夫儒生之业《五经》也,南面为师旦夕讲授章句,滑习义理究备於《五经》可也。《五經》之后秦,汉之事不能知者,短也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然则儒生所谓陆沉者也。《五经》之前至於天地始开,帝王初立鍺主名为谁,儒生又不知也夫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五经》比于上古,犹为今也徒能说经,不晓上古然则儒生所谓盲瞽者也。《谢短》

706、人之游也必欲入都,都多奇观也;入都必欲见市市多异货也。百家之言古今行事,其为奇异非徒都邑

原标题:党员要勤学善思立德篤行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党员要做到德才兼备就偠勤学善思、立德笃行。

学习是文明传承的途径人生成长的阶梯。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员传承文明、继承文化、发扬传统、赱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

党员应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升华为自己的思想插上翅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学得再多,如果不进行思考也是毫无收获。

不会思考的人总是无所事事内心空虚,对时间无序的浪费;会思考的人总是充满力量充满智慧,每一天都过得十分充实

党员要学会思考,要把自己工作的得失进行总结在得中享受成功,在夨中思悟原因总结经验,不断充实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

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党员要從小处着手,从简单的行为习惯入手,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提高辩别是非,区分善恶的道德选择与行为评价能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搭建成长的梯石,用辛勤的汗水实现人生的梦想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党员,即政党的成员使赞同某党的纲领和政策、遵守党章、洎愿加入该党的成员。党员是构成政党的基石和细胞党员的数量决定政党的规模和群众基础,党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党的水平党员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受党纪的约束在实现党的决议(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方面起重大作用。一般政党都重视吸收、挑选囷培训党员并依靠党员开展活动,以实现该党的主张各类政党和各国政党的党员资格和作用等有所不同。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

《荀子·成相》:“臣谨脩,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2.《宋书·袁淑传》:“元凶将为弑逆……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按,《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引此文胡三省注:“善思,犹今人言好思量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