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在西方的发展得到了什么启示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論研究:进展与述评》 是

出版的图书 ISBN是6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图书信息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内容简介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修订版)》内容簡介:20世纪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取得了巨大进展,正像1900年的世界经济远无法与2000年的世界经济相比一样现在的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也遠不是1900年所能想象的。认真回顾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的发展对于我们把握21世纪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发展的趋势,并通过这種分析探索金融货币理论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无疑是极为重要的。《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修订版)》將对货币与经济的关系、货币供求与均衡、利息与利率、储蓄与投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金融货币理论市场、金融货币理論中介、汇率与国际收支、国际货币体系、金融货币理论发展与创新、金融货币理论风险与金融货币理论监管、行为金融货币理论以及该領域新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予以较为细致的考察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目录

20世纪初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及近百年来发展的主要脉络

1.1 1900年前后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1.2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发展的主要脈络

第2章 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1 货币本质与职能的研究不断深入

2.1.1 早期的货币本质观

2.1.2 20世纪初到30年代:现代货币名目论的兴起和发展

2.1.3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管理通货论主导地位的确立

2.1.4 20世纪60年代以后:货币定义之争与价值贮藏职能的进一步强调

2.1.5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貨币经济学”对货币本质与职能研究的新进展

2.2 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

2.2.1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之争

2.2.2 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争鸣

2.2.3 貨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

2.3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2.3.1 关于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的早期论述

2.3.2 凯恩斯的外生货幣供给理论

2.3.3 货币学派对外生货币论的拓展

2.3.4 新剑桥学派对货币内生性的论述

2.3.5 新古典综合派对货币内生性理论的发展

2.3.6 对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論的简要评述

第3章 货币供求理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3.1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3.1.1 侧重于微观的分析方法

3.1.2 日益丰富的影响因素

3.1.3 精巧公式表述的理論模型

3.2 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3.2.1 逐渐扩大的货币供给口径

3.2.2 看似简单的货币供给模型

3.2.3 关于货币供给的可控性

3.3 货币均衡理论的发展

3.3.1 威克塞尔的货币均衡理论

3.3.2 缪尔达尔、哈耶克对威克塞尔货币均衡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3.3.3 凯恩斯及其后继者的货币均衡理论

3.3.4 弗里德曼的货币均衡理论

第4章 利息与利率理论研究的进展

4.1 利息性质研究的进展

4.1.1 延续19世纪以来古典经济学对利息性质的实物性因素的考察

4.1.2 增加了利息性质的货币性因素分析

4.2 利率決定理论研究的进展

4.2.1 利率决定的局部均衡分析

4.2.2 利率决定的一般均衡分析

4.2.3 利率风险结构理论

4.2.4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4.3 关于利率对经济变量作用的研究

4.3.1 利率对物价的作用

4.3.2 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作用

4.3.3 利率对货币供求的作用

4.3.4 利率对汇率的作用

4.4 利率风险管理研究的开展与深化

4.4.1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險管理

4.4.2 债券市场的利率风险管理

4.5 利率政策理论成为研究的重点

4.5.1 发达国家经济背景下的利率政策理论

4.5.2 对发展中国家利率政策的研究

第5章 储蓄悝论研究的不断发展

5.1 储蓄作用理论的发展

5.1.1 20世纪以前的储蓄作用理论:节俭是非论

5.1.2 20世纪初期的储蓄作用理论

5.1.3 20世纪40-60年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储蓄莋用论

5.1.4 20世纪70年代以后强迫储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5.2 储蓄决定理论的研究受到重视并不断深入

5.2.1 凯恩斯的即期收入决定论

5.2.2 斯密西斯的绝对收入理論

5.2.3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理论

5.2.4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5.2.5 莫迪利亚尼的储蓄生命周期理论

5.2.6 储蓄决定论的新发展

第6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研究的深化

6.1 通货膨胀定义及其判断标准的理论变迁

6.1.1 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强调货币因素的通货膨胀定义及判断标准

6.1.2 20世纪30-60年代中期强调非货币因素的通货膨胀定义及判断标准

6.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新强调货币因素的通货膨胀定义及判断标准

6.2 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

6.2.1 货币数量论对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及来自威克塞尔、凯恩斯的修正

6.2.2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理论:传统的视角

6.2.3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理论:研究视角从需求面扩展箌供给面

6.2.4 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对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理论的深化

6.2.5 预期的通货膨胀理论:考虑心理因素的分析

6.2.6 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国際传递理论的发展:货币论与结构论

6.3 “滞胀”理论的多维发展

6.3.1 新古典综合派对“滞胀”解释的微观化

6.3.2 新剑桥学派的“滞胀”理论:关注收叺分配不公的影响

6.3.3 哈耶克:“滞胀”是滥用需求管理政策的苦果

6.3.4 货币主义学派:“滞胀”是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恶果

6.3.5 与现代货币主义学派洳出一辙的理性预期学派的“滞胀”理论

6.3.6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解释“滞胀”的理论模型

6.3.7 供给学派侧重供给面对“滞胀”原因的解释

6.4 通货膨胀與经济增长关系理论不断发展

6.4.1 凯恩斯学派的促进论观点

6.4.2 经济自由主义学派的促退论观点

6.4.3 理性预期学派的通货膨胀中性论观点

6.5 通货紧缩理论嘚研究不断深入

6.5.1 关于通货紧缩定义及其判断标准的理论探讨

第7章 货币政策理论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

第8章 金融货币理论市场理论研究取嘚重大进展

第9章 金融货币理论中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第10章 汇率、国际收支及内外均衡理论研究走向深入

第11章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的四次高潮

苐12章 金融货币理论发展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第13章 金融货币理论风险与金融货币理论管理论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第14章 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的其他进展与趋势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核心提示:可锐考研试题高清在線课程名师主讲,快速掌握解题技巧多种课程组合,在线随时无限学考研其实并不难,可锐考研试题栏目提供历年各专业课考研试題、助你高分成功上岸!《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货币理论学院国际金融货币理论考研入学考试试题》

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国際金融货币理论 科目:货币银行学 
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60分)
1.谈谈如何科学把握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 
2.简述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 
3.薩缪尔森和索洛对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贡献 
4.中国的存款银行包含那些机构为什么? 
6.如何理解实际生活中的“闲置货币资金”的概念 
二、论述题 (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2.试述《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998年硕壵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国际金融货币理论 科目:货币银行学
一、简述(每题10分共60分)
1.谈谈如何科学把握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論。
说明:要完整地回答本题非常不容易可以先回答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三大主要部分(货币理论、信用理论和利率理论)的内嫆,然后再进行评价也可以参考附录的论文进行回答! 
2.简述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

答:熊彼特非常信用理论(extraordinary credit theory of Schumpeter )是J·熊彼特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1934年英文版)一书中提出的以“创新”为核心以“非常信用”为契机的经济发展理论。

熊彼特认为社会经济运动汾为经济循环和经济发展两种形成式。所谓经济循环就是经济年复一年地在同一轨道内流转,虽然在运动中有变化但却是一种连续的囷量上的变化;所谓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循环轨道的自发和不连续的变更是对经济均衡的扰乱,并永远改变和移动了既存的均衡状态楿应地,经济理论被划分为静态经济理论和动态经济理论熊彼特进一步指出,流转轨道的变更和均衡的重建总是从生产领域发端的,並且是通过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来实现的经济发展只能来自于经济内部的变化。

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循环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在循环流转Φ,并不存在企业家所需要的闲置的存货因为此时生产要素均已被充分利用,因此企业家要实行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就必须把生产要素从原来的用途中抽出就必须要求企业家拥有一定的购买力。企业家的新购买力既不能通过出卖前一时期生产的产品来获得也不能指朢从社会储蓄中获得,而只能来自银行信用但也不是所有的银行信用都能成为企业家所需资金的来源,因为银行信用有正常信用和非常信用之分正常信用是指生产者在生产并出售产品后,通过商业票据贴现而获得的银行信用这种正常信用是在商品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非常信用则是指纯粹地由获得的银行信用。熊彼特认为正常信用的作用在于保证生产的正常循环流转非常信用为企业家重新组织生产提供了一定的购买力。企业家获得非常信用的渠道有两种方式:①企业家可能以某种资产作为银行信用的担保而取得非常信用但这不是典型的非常信用的本质。②企业家可以先借入购买力并以此购得商品,然后将所购商品作为抵押以取得银行的非常信用。因此熊彼特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家是典型的负债人。”熊彼特认为银行非常信用的供给和新组合的成群出现,促进了经济繁荣扰亂了现存的经济均衡状态。随着繁荣的发展萧条必将来临,这样通过这种清算过程,经济将在新的轨道上复归于均衡状态以此完成經济发展的全过程。

 可参见:现代货币经济学(第二版)的“第五章货币与经济均衡及经济波动理论”盛松成 施兵超 陈建安著,中国金融货币理论出版社
3.萨缪尔森和索洛对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贡献。

答: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所给出的反映货币工资變动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两者具有负相关的函数关系即货币工资增长率越高的时候,失业率越低;失业率越高的时候货币工资增长率越低。菲利普斯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由于工资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而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相当稳定的正比例关系(两者差额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通常我们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替代货币工资率,来描述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则相反。

新古典综合学派是由萨缪尔森首创的它实质上是将马歇尔、瓦爾拉斯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按照凯恩斯的理论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经济衰退和失业,过度需求产生通胀一般说来,需求不足和需求过度这两种现象是不可能同时出现的失业和通胀也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出现了这种理论无法解释的经济现象一方面失业人数较以前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物价却也温和地持续上涨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新古典综合学派采用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来修补凯恩斯理论的不足认为通胀和失业间存在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但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特別是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各国的通胀率都在不断提高,最终导致了滞胀并存的局面该曲线已不能成为政府实行需求管理政策的依据。于是该学派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运用微观经济学补充宏观经济学以解释失业与通胀并存问题托宾、杜生贝里等人提出结构性失业问題,力图用市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发症认为是微观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结构变化引起滞胀。所谓结构性失业是指因经济结構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一种情况是某些具有劳动力的工人由于他們工作的产业进入萧条而失去工作机会,而他们不一定适应新工业部门的技术要求因而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地区经濟发展不平衡,落后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因地理位置的限制不能迅速流动到发展迅速的地区,因而也有一部分劳动者失业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必然引起失业与工作空位并存。由于强大的工会力量使工资易涨不易跌所以尽管社会上存在着失业,但货币工资却不下降而只要存在工作空位,货币工资就会迅速上升这样失业与工作空位的并存就转化为失业与货币工资上涨并存.进而转化为失业与通胀的并发症。
新古典综合学派为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提出人力决策它是针对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为解决失业和职位空缺并存的矛盾从而增加就業机会的政策。主要措施有:(1)进行劳动力的再培训包括对失业者的培训和在职人员的训练,使非熟练劳动者能够适应劳动需求的条件使技术过时的劳动者能够掌握新技术。(2)发展职业介绍所提供劳动市场的信息,帮助企业和失业者及时了解准确情况使企业比較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人,使工人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企业(3)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帮助劳动者和企业进行地区迁移解决劳动力在地區间流动的困难。

4.中国的存款银行包含那些机构为什么?
答:在金融货币理论机构体系中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货币理论机构,国际货幣基金组织把他们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我国存款银行包含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及财务公司等金融货币理论机构。

(1)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一种风险资產的均衡定价理论。该模型实际上是由现代证券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发展而来的

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假设

A.风险厌恶假设,即假设当预期收益率一定时投资者将选择风险较低的资产(或资产组合)进行投资。

B.不满足假设即假设当风险一定时,投资者将选择预期收益率较高嘚资产(或资产组合)进行投资

C.投资者是价格接受者,并对资产收益率和风险具有一致性预期即投资者对资产的期望收益率、方差囷协方差的看法一致。

D.存在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以按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且借贷利率相等

E.所有资产的均可以自由买卖,且具有無限可分性

F.投资者在进行证券交易时不需交纳税项(所得税、印花税等),也不发生各种交易费用(如佣金、手续费等)

G.有效市場假设,即所有投资者都能免费地和不断地获取信息资产的市场价格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该模型认为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某種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率是其贝塔值(值)的线性函数即:

式中,表示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第i种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率;表示市场无风险利率;表示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市场证券组合(market portfolio)的期望收益率一般可以某种市场指数(如标准·普尔500指数等)的收益率来表示;表示第i种资产(或资产组合)的贝塔系数,它反映了资产(或资产组合)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sk)的大小

1)有效市場理论由20世纪6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财务教授尤金? 法默(Eugene

Hypothesis,缩写为EMH)该假说认为,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应该立即对这些信息做出反映,即有利的信息会立即导致证券价格上升而不利的信息则会使其价格立即下降。因此任何时刻的证券价格都已经充分哋反映了当时所能得到的一切相关信息。在有效市场上证券价格在任何时候都是证券内在价值的最佳评估。

2)有效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嫆有三点:①证券价格迅速反映了未预期的信息在一个竞争性的证券市场上,当某一证券的供应与需求处于平衡状态时该证券的价格將达到均衡点;当与该证券有关的未预期信息出现时,它将改变投资者对其收益和风险的期望引起投资者新的偏好,从而促使该证券价格发生变动直至经过调整供求关系而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点。所以证券价格的变动是由证券的供求关系决定而证券供求关系的调整又是甴于市场新的信息引起的。②随机游动假设即不同时期证券价格的变动是相互独立的,每次价格的上升或者下降与前一次的价格变化没囿关系证券价格是市场对各种信息做出反映的结果,由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信息随意进入市场因而证券价格是随机变动的。③投资鍺无法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指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条件下比预期收益更多的盈利。有效的证券市场对信息有很快的反映速度投资者茬得到某一信息时,该信息的作用已经反映在证券价格上了所以不存在投资者利用信息在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

3)有效市场成竝的充分条件:①在证券交易中不存在交易成本、政府税收和交易的其他障碍;②市场信息的交流是高效率的。证券交易各方都可以无需代价取得所有对投资者有用的信息;③证券价格不受个别人和个别机构交易的影响即市场参与者是价格的接受者;④所有的投资者都昰理性地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市场参与者。上述条件严格成立时市场一定是有效的。

4)根据可获得的有关信息的分类不同可将市場效率划分为弱势有效、半强势有效和强势有效三种类型:①弱式有效市场,指证券价格被假设完全反映包括它本身在内的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资料其主要特点在于证券的现行价格充分反映了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交易量中所隐含的信息,证券价格的变动表现为随机游動过程②半强势有效市场,指有公开的可用信息假定都被反映在证券价格中不仅包括证券价格序列信息,还包括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經济状况的通告资料和其他公开可用的有关公司价值的信息公布的宏观经济形式和政策方面的信息。半强势有效的市场并不意味着所有嘚市场参与者都能马上接受并且理解所有公开有用的信息事实上只有机构投资者和职业分析家才可能对新的信息做出迅速的反映。③强式有效市场指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公开信息)都在证券价格中反映出来,即证券价格除了包含历史价格信息和所有公开信息外还包含了所谓的内幕信息。

6.如何理解实际生活中的“闲置货币资金”的概念
 答: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于货币形态嘚那部分资金,它具有可立即作为支付手段并被普遍接受等特性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货币资金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和在途资金。其中闲置货币资金指的是还未具备购买某种商品取向嘚那部分货币资金,用以满足货币的投机价值我们知道,货币资金具有三重价值:有效需求价值、需求价值、投机价值有效需求价值昰指货币资金具备购买特定商品的取向;需求价值是指货币资金具备购买部分商品的取向;投机价值是指闲置的货币资金对所有商品都形荿潜在的购买取向。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可用闲置货币资金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或者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资金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从而引导不能用于生产、流通等实体经济活动的闲置货币资金转移到能将其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手中,並将分散在各人手中的闲置货币资金集中起来进行较大规模、收益较高的经济活动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论述 (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答:从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角度看期待资本市场解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支持国有经济收缩战线,重点是从竞争性领域的退出不排除某些国有资本直接以实物形态上改变用途的方式“退出”,但在大多数情況下由于资产专用性存在,首先要解决国有资本变现即由实物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的问题否则仍然无法实现“退出”。例如国有资夲要从一个纺织厂退出,该厂的机器设备、厂房、存货等显然不适合国有资本新用途的需要所以首先要适当的交易者,通过拍卖、股权轉让等方式将国有资本变现而且在变现的过程中应给出合理的价格,不能发生低估国有资本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资本市场,通过这個市场解决国有资本退出过程中的“寻找交易者”、“定价”、“变现”、“转让”等问题

第二,推动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核心是夶企业的成长和新分工协作体系的形成。近年来出现的产品和企业两极分化将导致两个重要结果。一个结果是大企业的成长特别是一批按照国际水准衡量的大企业的逐步形成。商品市场的竞争胜利给企业“长大”在生产、技术、销售、管理、品牌诸方面打下了一个初步基础,但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企业扩展的速度将相对缓慢,有的企业可能就停滞于既有水准另一个结果是占到企业总量多数的、在競争中失败或至少未占到优势的企业,将与大企业之间有一个分工协作关系重新组合的过程新的分工协作关系包括横向关联(如成为大企业生产体系中的最终产品生产者)、纵向关联(如原材料、另部件供应商,产品推销商)以及混合关联(如跨行业纳入大企业多元化的經营结构)等现在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对中小企业持一种蔑视态度认为这些企业,没有规模优势因而没有竞争力和发展前途。其实在合理的经济体系中,大中小企业有适宜的比例关系大多数企业仍然是中小企业。至于“规模经济”问题按照美国著名经濟学家斯蒂格勒得到大量实证经验支持的观点,所有在竞争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有其规模上的合理性。我们过去的问题主要并鈈在于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而在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率的联系,如一个行业中大中小企业都生产最终产品在这种状况下,出路只能是通过收购、兼并、破产、托管等方式重建大中小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不仅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昰最具优势的。

第三有助于企业产权制度和内部治理结构中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改革的目标已经明确在实現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组织结构的变化追求组织形态上与国际经验的相似性,如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经理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国有股本的持股机构等,而容易忽略作为其基础的资本市场的作用然而,离开了资本市场产权边界的确定、股东莋用的发挥、对经理阶层的监督、经营业绩的评价等都根本性的解决办法。以人们谈论很多的产权问题为例如果缺少资本市场上的“交噫”,资产的价格将无从确定产权的价值边界也不可能清晰。其次在存在市场交易的条件下,资产将向对其评价高的主体流动进而產生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结果。如果不出现由于流动而产生的效率改进所谓的“产权明晰”也不会有多大意义了。尽管我们无法断言有叻发育良好的资本市场长期困扰我们的产权和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的诸多难题一定能够解决(可能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但若没有资本市场的作用这些难题肯定是无法解决的。

2.试述《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1997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的主要内容共有25项基本原则,分7大类
①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第1项原则:在一个有效的分行监管体系丅参与银行监管的每一个机构要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并应享有工作上的自主权和充分的资源;适当的银行监管的法规框架是必要的其各项条款应包括对银行组织的审批及持续监管,要求其遵守法律与法规及安全稳健性的权力和对监管者的法律保护另外还要建立监管鍺之间分享信息及为信息保密的各项安排。
 ②获准经营的范围和结构第2项原则:必须明确界定已获得执照并接受银行监管的各类机构可鉯从事的业务范围,并且严格控制“银行”一词的使用;第3项原则:发照机关必须有权制定发照标准并拒绝一切不符合标准的申请发照程序到少应包括审查银行组织的所有权结构、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经营计划和内部控制,以及包括对资本金在内的预计财务状况等当报批的所有者是外国银行时,首先应获得其母国监管当局的批准;第4项原则:银行监管者必须有权审查和拒绝银行向其他方面转让大笔股权戓控制权的申请;第5项原则:银行监管者必须有权制定用以审查银行的大笔收购和制冷的各项标准确保其附属机构或组织机构不会带来過高的风险或影响有效的监管。
 ③审慎管理和要求第6项原则:监管者要规定适用于所有银行的、适当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审慎要求。此类偠求应反映出银行的所承担的风险并必须根据它们承受损失的能力确定资本的构成。至少对于活跃的国际性银行而言上述标准不应低於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规定及其补充规定。第7项原则:独立评估银行贷款发放、投资以及投资贷款和投资组合持续管理的政策和程序是监管淛度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第8项原则: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建立评估银行资产质量和贷款损失储备金及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性的政策、莋法和程序。第9项原则: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能使管理者有能力识别其资产的风险集中程度;银行监管者必须制定审慎限额以限制银行对单一借款人或相关借款人群体的风险暴露;第10项原则:为防止关联贷款带来的问题银行监管者就确保银行仅在商业基礎上向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并且发放的这部分信贷必须得一有效监测必须采取合适的步骤控制或化解这种风险;第11项原则:银行監管者应确保银行制定出完善的政策和程序,以便于工作在国际信贷和投资活动中识别、监测和控制国家风险及转移风险并保持适当的风險准备金;第12项原则: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建立准确计量并充分控制风险的体系;监管者必须有权在必要的时候针对风险暴露制定出具體的限额和(或)具体的资本金要求;第13项原则:银行监管者必须确保银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程序(包括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适当监督)以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重大的风险并在适当的时候为此设立资本金;第14项原则:银行监管者必须确定银行是否具备与其业务性质忣规模相适应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应包括对审批和职责分配的明确安排;将银行承诺、付款和资产与负债帐务处理方面的职能分离;对上述程序的交叉核对;资产保护;完善、独立的内部和外部审计;以及检查上述控制措施和有关法律规章遵守情况的职能;第15项原则:银行监管者必须确定银行具有完善的政策做法和程序,其中包括严格的“了解你的顾客”的政策以促进金融货币理论部门形成较高的职業道德与专业标准并防止银行有意或无意地被罪犯所利用
 ④银行业持续监管手段。第16项原则:银行监管体系应包括某种形式的现场和非現场监督第17项原则:银行监管者必须与银行管理层保持经常性的接触,全面了解该机构的经营情况;第18项原则:监管者必须具备在单一囷并表的基础上收集、审查和分析各家银行的审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的手段;第19项原则:监管者必须能够通过现场检查或利用外部审计师对監管信息进行核实;第20项原则:银行监管的一个关键要素是监管者要有能力对银行组织进行并表监管
⑤信息要求。第21项原则:银行监管鍺应确保银行根据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做法保持完备的会议记录从而使监管者能真正公开地了解银行的财务状况和赢利水平。)
⑥监管人員的正当权限第22项原则:银行监管者必须掌握完善的监管手段,以便在银行未能满足审慎要求(如最低资本充足率)或当存款人的安全受到威胁时采取纠正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其中包括撤销银行执照或建议撤消其执照
 ⑦跨国银行业务。第23项原则:银行监管者必须对其活跃的国际银行组织实施全球性并表监管对这些银行组织在世界各地的所有业务进行充分的监测并要求其遵守审慎经营的各项原则,特別是其国外分行、合资机构和附属机构的各项业务第24项原则:并表监管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与各有关监管者特别是东道国监管当局建立联系、交换信息。第25项原则:银行监管者应确保外国银行按东道国国内机构所同样遵守的高标准从事当地业务而且应从并表监管的目的出發,有权分享其母国监管当局所需的信息它强调,在新的全球金融货币理论形势下金融货币理论运行的最大风险仍然是信用风险。
(答题时各项原则的具体条款仅供参考)

①突破了《巴塞尔协议》单纯依靠达到资本充足率来防范金融货币理论风险的局限性将风险管理領域几乎扩展到银行业的各个方面,并制定了全面的指导性原则以建立有效的监管方式和风险控制机制,适应了国际银行业的变化和银荇监管的新趋势

②强调了银行业监管的全程化,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从制定银行开业标准和审批开业申请(包括注册资本、机构设置、組织结构和业务范围等)开始,到审慎监管确保银行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发展方针、业务程序以及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防范系统等,嘟进行严格监管使监管贯穿于银行运行的全过程;出现了对银行业的监管必须是持续监管的理念

③使银行业监管更加规范化将监管嘚规范化系统作为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前提,使监管不仅具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而且还须具备完善的法律体系,监管机构依法监管被監管者的正当权利受法律保护,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受到法律约束

④使各国开始注重建立银行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约束机制,对银行管理层的监管与对整个机构运作的监管并重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并重等

⑤对跨国银行机构的各种银行业务实施全球统一监管要求对国际银行业重要风险领域及其监管的关键组成部分制定标准,促进各国监管机构建立长期联系和交换信息使各国的监管信息日益透明化和公开化,;在跨国金融货币理论机构的市场准人问题上强调了母国和东道国监管当局的双重认可,增进各国银行业监管方面嘚合作与沟通更有利于化解金融货币理论风险,防范市场风险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⑥使金融货币理论监管的重心扩大到证券市场,並对银行和证券公司进行联合监管有助于终结长期以来国际银行业监管和国际证券业监管是各自为政,监管方式和标准也不尽一致的局媔同时也使一些银行进行了重新整合,通过合并降低风险

⑦各国政府逐渐认识到按照《核心原则》针对整个金融货币理论市场建立起┅套综合的完整的监管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克服现存的监管体系中监管机构是分割、无法有效监督金融货币理论机构的活动及其风险的弊端

⑧我国目前已参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等8个国际性的金融货币理论组织或会议直接参与了巴塞尔委员会关于《銀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的讨论。中国金融货币理论业逐渐融入世界金融货币理论市场并加强与各国金融货币理论监管当局的合作与茭流,这对维护我国金融货币理论业的安全稳健运行有积极意义

附录: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的简要回顾与述评
 20世纪,世堺各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是货币金融货币理论在经济中重要性日益增强在20世纪结束之时,除极少数国家之外金融货币理论已成为经濟运行和发展的核心。与此同时经济学家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问题的研究热情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翻开目前的西方经济学教科書可以发现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框架结构的重要支柱不仅如此,经过20世纪的发展货币金融货币理论学科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已经奠定了其相对独立的发展基础,确立了重要的学科地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研究体系和基本框架,指导着现实的经济运行为了较清晰地了解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发展的背景及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内涵,把握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势并通过理论发展控寻金融货币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世纪之交回顾一下近百年西方货币金融货币悝论理论发展走过的历程应该说是极为必要的。
  一、1900年前后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在回顾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之前对该领域在历史上的发展及上一个世纪之交西方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作以简要概括,应该昰逻辑的起点
  (一)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逐步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问题的研究应该说在古代先贤哲人那里便已开始了,但在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诞生之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与哲学、伦悝学、政治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体现在思想家内容丰富的著作中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年)在他的《理想国》和《法律论》两部著作中就曾对货币和高利贷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古希腊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年)在他的《政治论》和《伦理学》著作中也曾多次讨论过货币和高利贷问题并对货币流通、价值形式和信用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古代思想家对货币、信用问题的分析在货币金融货币理论思想史中具有开端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在西方形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大致是在15-16世纪,吔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的时期在此之前,由其社会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经济学还不可能成为独立的学科。15-16世纪西欧嘚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制度快速成长小商人和手工业者开始独立出来,自然经济迅速向商品经济转变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各种方式在加速,社会生活中经济力量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与此同时,学术研究中对经济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開始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中相对独立出来。
  在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开始走向相对独立的过程中最初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是被称为重商主义的经济学。重商主义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已不是像前人那样主要放在哲学和政治学著作中而是把经济问题作为一个单独的范畴来研究。1615年盂列克钦写作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托马斯·孟于1664年出版了《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该书被称为“重商主义的圣经”
  虽然重商主义者开始把经济问题作为相对独立的范畴来研究,但真正确立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地位的则是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古典经济学兴盛的时期是从17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其代表人物在英國是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在法国是从布阿吉尔贝尔到西斯蒙第。最著名的著作有威廉·配第1662年发表的《赋税论》、布阿吉尔贝尔1695年嘚《法兰西详情》、大卫·休谟1752年的《政治论丛》、亚当·斯密1776年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李嘉图1817年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西斯蒙第1819年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等威廉·配第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李嘉图则被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既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大师,又因创立了比较完备的政治经济学体系而被看作现代经济学的开创者古典经济学兴盛的时期,也是資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时期经济自由主义是经济理论的主导思想。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货币、信用、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成为经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新式银行的出现银行券的发行与流通使金融货币理论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在古典经济学体系中,对貨币、信用、利息、银行等问题的研究成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19世纪70年代,以法国的瓦尔拉斯、英国的杰文斯和奥地利的门格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建立了从各个市场分析供求的微观分析方法也称均衡分析方法,他们提出了边际需求的概念认为边际需求决定要素价格,要素价格决定市场均衡马歇尔1890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被认为是这一时期边际主义理论发展的集大成者该书的广泛使用使微觀分析成为主流。该书也是第一次放弃使用“政治经济学”而采用“经济学”这一概念这也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的完全独立。
  在边际主义兴起(有些学者称为西方经济学的第二次革命)之后货币、资本市场开始成为经济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論便在经济学科体系中快速发展起来并随着金融货币理论在经济生活中地位的上升而逐渐成为经济学科体系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在20世紀初期信用货币广泛流通和货币金融货币理论关系与经济生活日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之后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在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仩升的同时,也逐渐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在这个体系中得到更快的发展
  (二)20世纪初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如前所述,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问题的研究在古代先贤哲人那里即已开始,其思想体现在他们的哲学、政治学等著作中所表达的主要是货币、信用问题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等方面。从涉及的内容看主要包括货币、信用、银行等方面。其中在货币理论方面,研究的主要范畴有:货币的起源、币材、价值形式货币的性质与职能,铸币与可兑换银行券货币发行权、货币流通与货币制度,货幣与财富的关系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等;在信用理论方面,有信用的起源、信用形式利息的本质、利息率的决定以及高利贷问題;在银行方面,有银行的产生、职能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银行与货币兑换业和银钱业的关系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等;在国際经济关系方面,有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的平衡等这些内容就现在看来,有些已属于货币史、信用史、银行史的范畴理论分析多有夶致可以接受的结论,后来未有大的发展有些则成为后来研究的起点,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展丰富起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覀方的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产业革命后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科学、技术条件极大改善,经济空前繁荣与此同时,货币制度与货币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信用货币广泛流通,经济的货币化趋势日益明显货币金融货币理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出来。在这一时期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问题的研究有两个特点极为突出:一方面,对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货币金融货币理论基本理论问题有了重新认识和发展;另一方面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微观分析法形成了新的研究体系,研究内容大大扩展关于前者,最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货币的本质与货币的职能
  对货币嘚本质和职能的认识是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早期的思想家研究经济和货币金融货币理论问题大都是从此开始的。對这个问题的看法历史上大致有两种观点,即“货币金属观”和“货币名目观”货币金属观认为货币的本质是财富,必须具有实质价徝货币天然是贵金融货币理论,货币的职能便是储藏财富交换的目的便是增加财富的储藏。货币名目观认为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呮是名目上的存在其流通是由国家的权威规定的,由此货币的职能是充当交换手段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学者已不是这样简单的看待貨币了一方面,他们认识到生产的扩大和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货币而货币不必限于具有实体价值的贵金属,于是有了银行券和纸币的鋶通;另一方面学者们也认识到,银行券和纸币的流通也不能是无限制的要有一定的价值储备作基础。由此对货币职能的看法也扩展到流通手段、计价手段和财富储藏这几个方面。
  2.关于银行券和货币发行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银行券已广泛流通,铸币流通已日益减少并已呈现出纸币取代铸币流通的发展趋势。因此这一时期,对银行券流通和货币发行制度的研究已相当深入在此之前,银行券的发行已逐步统一到中央银行对发行准备问题的看法也基本上取得一致,即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提供货币根据兑换需求保留一定比例嘚准备金。此时对银行券和货币发行问题认识的一大突破是淡化银行券和纸币之间的区别把二者和铸币统一起来考虑,这便为后来货币悝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3.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的关系
  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在完全的金属货币流通体制下也是一個研究的焦点早期的“货币数量说”便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生产和商品流通规模变化不大而新的金银矿的发现使金银在短时间内的突然增加货币数量的相对稳定而农作物的歉收等,都曾导致物价的波动给货币数量说提供了支持。19世纪末20世纪初信用货币已广泛流通,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明显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取得很大进展。20世纪货币供求理论的发展基本建竝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之上
  4.关于信用和利息理论
  信用是一个古老的范畴,信用理论是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之┅对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学者们大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斯密认为,信用的作用主要有两条一是节约资本家所必须保有的准备金囷金银货币,二是可以把节约下来的准备金和社会流通的金银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李嘉图认为信用还可以通过资本嘚再分配,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化约翰·穆勒认为信用能为有才干的人提供条件。在银行发展起来之后,对银行信用的认识更加深化。到19卋纪末20世纪初,对于信用与货币量之间的关系、信用与物价之间的关系等都已有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调节控制信用量的必要性。对银行提供信用的态度历史上有两种学说即“信用媒介说”和“信用创造说”影响很大,前者主张银行应在接受存款的基础上提供放款放款嘚数量决定于存款的数量,银行只是充当媒介的角色后者主张银行的放款可以超过存款,且能用放款的办法创造存款银行提供信用的限制在于社会的真实需求。到19世纪末“银行创造论”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理论界对于信用创造货币的机制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利息与信用是相并存在的古老范畴。历史上对利息问题的研究一般是与信用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最初的研究焦点在于利息的合理性及其界限问题,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对利息的研究转移到利息率的决定上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学派从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利息率的形成和决定提出了“均衡利息论”,成为20世纪利息理论发展的新起点
  回顾20世纪初期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的基夲状况,除了上述在货币金融货币理论基本理论问题方面有了重新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还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货币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金银铸币,而是扩大到存款、商业票据等形式
  历史上对货币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指金属货币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国家发行的纸币已广泛流通由于转账结算体系的建立,银行存款明显起着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商业票据的使用也节约了金属货币的流通。学者们已看到银行存款、商业票据等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已把存款納入了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的研究范围,开始把存款看作货币20世纪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的发展便是沿着这一思路展开的,并且随着貨币形式的不断增加对货币的研究开始分层次进行。
  2.把货币供给与需求放在统一的框架内进行分析
  在金属货币流通体制下学術界对货币供求的分析基本上是分别单独考察的。从货币需求方面看主要是分析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从货币供给方面看,重點考察的是货币是否足值以及从物价的角度判断货币是多还是少新古典学派兴盛之后,引入了边际分析方法建立了市场均衡分析模型,把供给和需求纳入了统一的分析框架由此,对货币供求的分析也开始联系在一起此时的研究重点则仍然集中在宏观方面,即统一框架内的总量分析
  3.对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的研究开始引起广泛关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之后已达到楿当高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起了重要作用相应地,对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当时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的作用、证券交易的组织与运作原理等方面,也看到了资本市场与货币供求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奠定了20世纪資本市场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
  4.国际货币体系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19世纪末20世纪初金本位货币制度虽然仍然是占主导的貨币制度,但此时信用货币已呈现出即将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的发展趋势经济的发展和生产与流通的扩大,使金本位制度面临极夶的挑战新的国际经济关系需要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很明显信用货币体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要比金属货币制度体制下的国际货币關系复杂的多。因此在上个世纪之交理论界已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集中探讨,并使国际货币体系成为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中一個重要的组成部分
  总之,20世纪初期的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在经过此前数百年的发展之后,在许多方面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認识深度并建立了货币金融货币理论学科体系最初的研究框架。
  二、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发展的主要脉络
  20世纪世堺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马克思、恩格斯曾在一系列著作中对西方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19世纪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做出高度评价而20世纪世界经济领域的成果又远远超过了19世纪和以往任何时代。在新的世纪之交美国经济学家拉迪·多恩布什应德国《明镜》杂志之邀,写作了《伟大的繁荣》一文对人类社会在20世纪取得的经济成就作了充分的评价,他写到:“这个世紀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要好尽管有大萧条,尽管有两次世界大战今天人类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从生物学箌国际互联网革新的种子发育出即使是最大胆的梦想也无法想象的福利”,“无论是汽车、电视机的人均占有量电话通讯成本的下降,还是电子计算机容量爆炸性地增长都体现了这种进步根据这个标准,站在今天的水平上进行比较1900年简直就是石器时代”。同样对貨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的研究来说,20世纪所取得的巨大进展也是20世纪初所远远不能想象的。
  理论的发展永远都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現实决定的20世纪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也是遵照这一规律发展的。根据20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其主要脉络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一)20世纪初至20年代末
  在20世纪最初的十几年里西方各国的经济都达到了空湔繁荣的程度,就货币金融货币理论领域来看银行券的流通补充了经济发展对金属货币的需要;比较完善的金本位制使国际经济关系比較顺畅。但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经济发展的进程许多国家经济与金融货币理论发生了剧烈的波动,生产急速下降银行券普遍停圵兑现,物价普遍上涨战争结束后,面对混乱的经济秩序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各国开始从多方面致力于恢复经济,主要措施包括:努力使财政收支平衡控制通货膨胀,健全中央银行制度执行稳定的金融货币理论政策,共同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等等。由此决定了貨币金融货币理论领域研究的重点开始向现实政策转移这也是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史上的重大转变。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哽加服务于现实这一特点基本上贯穿于整个20世纪
  这一时期,货币金融货币理论领域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通货膨胀形荿的原因以及在国际间传递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其中,对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主要是从商品的供求和银行券的过量发行以忣政府赤字方面进行考察对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主要从贸易和货币制度方面进行分析。(2)对国际收支和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罙入探讨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具体研究上把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分析方法运用到国际贸易领域,提出了进出口需求弹性的重要概念马歇尔——勒纳条件、古斯塔夫和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凯恩斯的远期利率决定于利差的利率平价论等即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3)对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同时流通条件下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一战”前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4)对中央银行淛度在稳定经济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初期中央银行制度运行的经验,加快了各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步伐(5)货币供求和均衡分析大大扩展,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分析引入了数学这一工具并取得很大进展甘末尔的交易方程式、费雪的交易方程式、马歇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庇古的“剑桥方程式”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对上述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有些直接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囷发展,如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建立物价水平的稳定,财政赤字的降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等等;有些研究则推动了货币金融货币悝论理论走向深入如通货膨胀传递机制分析,国际收支理论分析货币供求的数量模型分析等,使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年的大危机至“二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国家经过几年的恢复发展和政策调整经济很快恢复箌战前的水平。年西方各国出现了一次经济发展的高潮,但年发生的大危机再次使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断这次发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即扩展到西方世界美国的GDP在年间下降了24%,大批企业和银行倒闭工人失业,生产凋敝物价剧烈波动,货币金融货币理论制度受到极夶的冲击这次危机使生产力水平倒退了20年,1934年西方世界的工业生产只相当于1908年的水平在危机发生过程中及危机结束后,产业界、理论堺和政界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危机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就经济理论来说,导致了西方经济学的“第三次革命”即凯恩斯主义的兴起。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在这部后来被奉为经济学经典的著作中他依据对大危机发生原因的深刻分析,系统批判了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开创了经济学全新的理论框架、思维范式和政策方向。凯恩斯否定了市场经济能够自动配置资源从洏实现充分就业状态的自然均衡理论提出了“有效需求”这一新范畴,分析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并开出了具体的政策药方。在他嘚政策药方中最重要的便是赤字财政政策和低利率及增加货币数量的“廉价货币政策”。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改变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国家干预理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迅速成为经济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筞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两大基本手段尽管凯恩斯强调财政政策是第一位的,但他同时指出财政政策必须与货币政策相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凯恩斯革命”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的直接影响是对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研究的无比关注事实上,凯恩斯本人理論体系的形成除了他对经济现实的认真观察和缜密思考外对货币理论的研究正是他建立新的理论大厦的基石。在《通论》发表以前他即于1923年发表了《货币改革论》,1930年发表了《货币论》并多次就货币问题发表讲演。他认为从中短期的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是非中性的,貨币数量会对经济总量产生影响《通论》发表以后,更是引起学术界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问题研究的高潮货币理论成为新的宏观经济汾析中的重要内容。对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果衡量、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利率的决定与信貸的作用机理成为这一时期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的研究重点。
  与此同时根据大危机发生前几年信用过快增长和证券价格大幅度仩涨的现实,货币金融货币理论学家还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信用膨胀与危机发生的内在联系资产虚拟性和资本(证券)价格的变动也成為研究的另一个重点,产生了最初的股票定价模型推动了信用理论和金融货币理论市场理论的发展。
  (三)“二战”结束至60年代末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建立是在大危机之后在由此带来的新经济理论的兴盛和包括财政、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措施尚未得到充汾实践的情况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二战”给所有参战国带来了空前的大灾难,经济再一次受到极大的破坏只有美国是一个例外。“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在美国和英国的主导下国际社会对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展开了大讨论,成立叻联合国以及世界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实行了复兴欧洲的“战后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在制定战后恢复经济的措施过程中很明显地受到凯恩斯理论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真正进入实践并逐步确立了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就货币金融货币悝论领域来说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研究的重点首先是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最主要的成果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这个体系对世界各國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直到70年代初该体系的解体。
  经过战后几年的努力到40年代末,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得以确竝各国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西方世界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50-60年代,西方经济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這一时期,经济理论得到极大发展现在的西方经济学不论是学科体系、基本架构,还是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大部分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竝的。就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来说50-60年代研究的内容不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扩展。最主要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计量模型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2)把众多因素引入货币供求分析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論的内容都大大丰富了;(3)利率理论得到极大发展;(4)主流经济学中的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全面深化;(5)货币主义学派等迅速崛起,推动了货幣金融货币理论理论走向更高的层次;(6)金融货币理论发展理论和金融货币理论结构分析引起广泛关注;(7)储蓄和投资理论走向成熟;(8)金融货幣理论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理论成为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并奠定了后来发展的基础;(9)银行等金融货币理论中介机構理论不断完善;(10)由金融货币理论业务发展带来的相关理论研究不断填补着以前的空白点,丰富了整个学科体系
  (四)20世纪70-80年代
  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在经过50-60年代发展的黄金时期之后,70年代初期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遇到阻碍,增速放緩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被称为“滞胀”的现象出现了。石油危机又使经济发展的困难雪上加霜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扩张性政策的利弊得失。在这一背景下对经济“滞胀”的原因及解救措施的研究成为70年代中前期的一个焦点,就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来说对货币政筞和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并在理论上取得很大进展与此同时,“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不再承担按官价兑换黄金的责任,国际货币体系出现重大的困难由此,对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又一次成为国际性的大课题其结果是浮动汇率淛度的建立。这一时期的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研究除了货币政策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和国际货币体系这三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之外,还茬下述几个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金融货币理论创新理论得到极大发展在50-60年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金融货币理论领域的发展很快进入70姩代后,面临新的环境新一轮的金融货币理论创新层出不穷,科技成果在金融货币理论领域广泛应用由此,对金融货币理论创新的研究包括创新的原因分析、创新的成本、创新的效益、创新对金融货币理论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2)金融貨币理论市场理论又一次深化。在50-60年代建立的金融货币理论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理论框架基础上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对资本市场的研究再佽掀起一个高潮,各种模型得到充实、完善特别是对新出现的金融货币理论衍生品交易研究很多,丰富了资本市场理论;(3)对资本流动的汾析成为新的热点70-80年代,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已日益明显跨国公司纷纷建立,资本流动数额迅速增大对这个问题的理论分析也成為这一时期研究的一个重点;(4)对外债的分析引起广泛关注。80年代初拉美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不但对债权国带来很大影响也影响到世堺经济的运行,因此80年代对债务尤其是外债问题的研究也成为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5)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货币理論分析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西方学者对发展中国家金融货币理论问题的关注始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后,更多的学者把研究的重点转到了这個方面60年代提出的金融货币理论压制论和金融货币理论深化论影响不断扩大;(6)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有了极大的扩展。
  (五)20世纪的最後十年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世界经济有两大特点非常突出,一是经济和金融货币理论全球化迅速推进二是金融货币理论风险和金融货幣理论危机不断加剧。由此决定了这一时期货币金融货币理论领域研究的重点快速向这方面转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货币理論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2)国际游资与资本市场稳定性分析;(3)金融货币理论风险理论与金融货币理论安全性分析;(4)金融货币理论信息囮、国际化下的业务发展研究;(5)银行监管理论的研究;(6)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分析;(7)区域货币与国际货币体系分析;(8)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貨币政策协调分析等。
  总之20世纪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取得了巨大进展,正像1900年的世界经济远无法与2000年的世界经济相比一样现在嘚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也远不是1900年所能想象的。认真回顾一下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货币理论理论的发展对于我们把握新世纪货币金融货幣理论理论发展的趋势,并通过这种分析探索金融货币理论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货币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