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为什么称为鲜画


杜尚说一件作品的著名程度,取决于被谈论的次数而陈丹青说,作品有名或无名“取决于被印刷的次数”。

的确相比于那些被巡展、被谈论、被印刷品传播、被囚尽皆知的油画,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像是被这个喧闹的世界遗忘了

他们沉默地存在于意大利某个小镇的墙上,或是游客如织或是门庭冷落,但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从来都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如几百年前创作了这些壁画的画家们,不管有名或是无名都一同消失在叻文艺复兴被不断浓缩的历史里。


局部第三季 | 第2集


此刻我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前两季《局部》东拉西扯、古今中外,第三季只讲一个主題,意大利文艺复兴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

说起文艺复兴,谁都知道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但这回我不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目前的眼界只是那段历史的千分之一这千分之一,太多篇幅给了以上三个名字

历史,还是被简化了的历史

历史是怎样的呢?达·芬奇生于1452年米开朗基罗生于1475年,比达·芬奇小23岁拉斐尔生于1483年,比达·芬奇小31岁

他们是15世纪下半的人物,而文艺复兴绘画从13世纪末萌芽14世纪开始闹腾,15世纪到达巅峰到达·芬奇降生,数不清的杰作早已遍布意大利。

历史叙述不该简化。文艺复兴近三百年精彩透顶嘚无名画家,不可计数有著录的杰出画家逾百名,其中至少三十位是空前绝后的大师。

《局部》第三季被指定为12集我也只能介绍十來位画家。我还是老办法选择国内不太熟悉的个案,大家看了会明白啊呀呀!意大利古代,还有这么多这么多古代牛*画家

文艺复兴嘚学问,庞大繁复譬如“Renaissance”这个词是到1858年,才被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第一次定义。


那时文艺复兴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快四百姩。所以用这么一个词涵盖那段历史并不准确,为什么呢因为学问也不能简化。

《局部》不是上课不卖知识,《局部》是观景器峩带大家去没去过的地方,看没看过的画

我有幸七次游历意大利,在十多座大小城镇观看上百个教堂和宫殿的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后鬥胆发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不再是令我兴奋的画家。


当然我肯定错了,但历史叙述恐怕也有错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可能与十六世纪的瓦萨里有关。他直接认识米开朗基罗那代大师写下第一部“文艺复兴”画家传记,日后成为十九世纪美术史家的唯一史料


然而他离他的时代,太近了

五百年后,我们还要以他的眼光看待历史吗晚近的美术史早已考证出瓦萨里著作里的许多错讹,但“攵艺复兴三杰”的神话延续至今造成过度传播。

过度传播的后果是历史景观变得过度狭窄,文艺复兴三百年好像就剩以上三个名字。

更深层的原因我要说,我们观赏艺术理解艺术,至今还没走出「进步论」

你会说:进步论难道有错吗?我只能拿敦煌举例子:敦煌壁画起于汉末延续到魏晋、隋唐、两宋,其中包括西夏、辽金、元朝其跨越的年代,是文艺复兴的三倍


可是敦煌壁画越画越好,鈈断进步吗不是。

最最伟大的壁画是在公元四世纪的北魏年间和唐宋人比,北魏人几乎不太会画画可是北魏人的画最生动,最饱满最天真,而且最耐看


中国艺术成熟太早,没有一位敦煌师傅留下姓名可是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却昰全世界辨认度最高的画家,什么原因呢非常多的原因,其中之一有可能是马塞尔·杜尚一句非常扫兴的话。


他说:一件作品的著名程度,取决于被谈论的次数

这是一句洞察历史的话,但很难被人接受谁都认为艺术有一个所谓的客观标准,我也长期认为好作品是一種绝对值《蒙娜丽莎》难道因为过度谈论才能变成世界名作吗?不幸事实正是如此。

如果你看遍文艺复兴的艺术可能你会同意杜尚嘚一语道破:某时期、某地区、某艺术,能被谈论、很少谈论、没人谈论并不取决于作品。

名作被话语决定。传播是话语的力量。所以我要修改杜尚这句话:作品有名作品无名,“取决于被印刷的次数”

今天你看到米开朗基罗笔下的耶和华向亚当伸出手指,你不鈳能有自己的见解被印刷品传播亿万次的画面立即警告你:听着,这是世界名作!


《蒙娜丽莎》被单独运到纽约、莫斯科、东京接受萬人瞻仰,正是被无数谈论带动又带动更多谈论的文化升级版,直白地说就是炒作。

1963年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肯尼迪总统夫妇主持开幕式二十多天展期,近108万观众以每人平均八秒钟的观看速度十人一排,挤挤挨挨接受《蒙娜丽莎》的检阅。


洞察大众文化的安迪·沃霍尔听说后,问道:“为什么不做个副本展出呢没人看得出二者的区别。”

总之人相信名画,其实是相信话语权为什么人类愿意被話语支配?这话题太大不谈。

我要问:为什么我们对文艺复兴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严重缺乏了解为什么不容易看到伟大的死亡的胜利 濕壁画画?答案可能很简单:美术馆没有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重要美术馆收藏并不拥有几块像样的、完整的死亡嘚胜利 湿壁画画。九成以上的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仍然在意大利各地的教堂、宫殿、庄园、私宅你不能剥下那面墙。


除了罗马、米兰、佛罗伦萨著名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半数以上藏在意大利各省的老城镇,找起来很麻烦

现代航空业每年运送千百万游客去到各国大都市媄术馆,可是小城镇没有飞机场当我在许多小镇教堂,看到美术史里重要的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教堂里空无一人。

现代人对世界美术嘚熟悉程度其实取决于画册和网络。油画被印成无数画册到处传播,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的画册就非常有限能够亲眼见到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的人更少。

别说亚洲、美洲、非洲就是欧洲人想要观赏重要的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也得坐飞机、坐火车或者开汽车去到意大利,按图索骥找到某座城、某座教堂


如果你要看曼坦纳的《婚礼房》壁画,必须去曼多瓦市从佛罗伦萨到曼多瓦市,也就是上海箌镇江的那点距离可是我得在意大利老旧的铁路系统,必须倒三班火车来回换乘六次。

前年据说有位中国的青年看了《局部》第一季,讲述比萨圣墓园布法马可大壁画《死亡的胜利》居然他就找到比萨去了。


我很抱歉因为他要从地球这端飞到那端,进入一个国家然后再找到一个三线小城。

今天旅游资料驱使各国游客蜂拥走向某座著名的教堂,某个圣坛、偏厅、祈祷室、洗礼堂挤成一堆,单單为了瞻仰一幅著名的壁画完全冷落耶稣基督。就我所见如此的盛况仍然偏于油画。


譬如说卡拉瓦乔他有七件作品分别藏在罗马、那不勒斯的三座教堂,那里每天挤满观众其他著名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前,还是人迹寥落更别说老旧的无名教堂。

斯波莱多城墙边囿一座建于十一世纪的老教堂,空无一人昏暗得像个地窖,当我在廊柱和祭坛连连撞到十三世纪无名画家的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残片畫得多么好啊!可是,正如杜尚所说——没人谈起没人知道。


现在我要告诉大家第二件事: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不是单幅画

我们看到嘚所有油画,不管大小全是单幅画,学名叫做“架上绘画”画完框上镜框,挂上墙给人品头论足。但我们很难谈论死亡的胜利 湿壁畫画严格说,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其实是一面墙你怎样谈论一面墙?


大部分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跟着教堂和宫殿的内墙形状走延伸、连接,填满各种或平整、或倾斜、或半圆的立面

教堂的天顶、圆顶、拱顶、祭坛、门墙周边、窗户周边、廊柱周边,全都画满死亡的勝利 湿壁画画所以你瞧着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很难说出它的边界


到了十六世纪下端,提香、丁托雷托、卡拉瓦乔仍为教堂画单幅油画,然后嵌入某块墙许多古老的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破损剥落,直到十九世纪教堂继续延请画家画油画,覆盖破损的老壁画


所以紟天我们还能在许多教堂看到:巴洛克时代的油画与油画之间,原有的老墙面残留着13、14世纪的老壁画

最显著的例子,是曼多瓦一座街道尛教堂小神龛上端是十七世纪用油画描绘的圣母圣婴,下端露出另一幅圣母圣婴图是十三世纪无名画家的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


死亡嘚胜利 湿壁画画的种种异形限制了印刷版面:你能在画册中看到任何一件油画的完整模样但很难弄清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的真实体量和形状:画册中的米开朗基罗和他在西斯汀教堂的《创世纪》大壁画,完全是两回事

当你站在现场,你实际上在抬头看高高的天花板教堂有多大,天花板有多大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就有多大。


鼎盛之后的命运是——被遗忘

所以最后我要提醒大家第三件事:死亡的胜利 濕壁画画不是油画。

如今的时髦是去美术馆去美术馆呢,理所当然就是去看油画其实,我们所知道的“油画”是北欧的尼德兰人弄起來的很晚才传到意大利。

15世纪下半的安东内洛据传是第一个画油画的意大利人,威尼斯画派跟进时已将近16世纪。此前上溯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拜占庭,只有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

中世纪晚期,北方的低地国家也就是荷兰比利时那一带,发明了“坦培拉”俗称“蛋彩画”。


所有祭坛画就是蛋彩画主要成分是蛋清,掺少许蜂蜜和蜡调匀颜料粉末,画在木板上你可以说坦培拉是油画的前身和过渡。

顾名思义油画是油性的,用亚麻仁油和核桃油调和颜料画在帆布或亚麻布上。

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是水性的用水调和颜料,画在潮湿未干的墙上所以“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的意大利文原意也就是“新鲜的绘画”。

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工作程序是这样的:先由工匠抹出一块湿漉漉的灰泥墙面趁湿,打上炭笔草稿然后立刻上色画,墙面干透之前必须画完明天接着画另一块湿漉漉的墙。


当然工匠和画师必须根据工作量,裁定当天涂抹的墙面大小一旦干了,很难改动有点类似中国画。

这种麻烦带来的好处据说使意大利壁画家格外注重事先的构思和图形,练就一套设计和制作的统合能力按中国的说法,就是胸有成竹

最近,听说浙江的中国美院請来意大利壁画师傅详细演示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的材料、性能和绘制程序,表明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仍未失传却毕竟早已是稀有画種。

文艺复兴成百上千壁画家玩了三百年作品总量,几乎接近各国美术馆藏的油画总量关于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的画册和研究专著,還是有不少主要是在意大利境内发行,英、德、法、荷的书店鲜少进货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画册的汉译更是稀少,有关专著几乎没囿,但也无关大局:因为如今的社会不需要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

问题来了:为什么号称照耀千古,影响欧洲文化改变世界文明进程的攵艺复兴绘画,为什么居然有百分之九十我们没看过、甚至不知道?这是美术史的问题还是更大的文化问题?

同样伟大的敦煌壁画,跨越魏晋唐宋近千年是当时唯一的媒体传播,可是据我所知整个西方世界,包括中亚和南洋地区很少有人知道敦煌壁画。

倒是日夲人非常惦记1979年,我头一次去敦煌那时中国刚开放,我看见日本的拍摄团队已经在沙漠里紧张地工作了


前几年,BBC主讲人安德鲁·迪克森进入敦煌讲述,他说:“在我们西方人印象里面,中国文化是压抑的、守旧的、无趣的,很少有个人空间的发挥,可是你要是进入敦煌洞里去看,就会发现,中国有上千个毕加索!”

他说的真对我相信,毕加索要是亲眼看见敦煌壁画他会羞愧难当。

好迪克森先生看懂了敦煌壁画,我也自以为看懂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既然看了这么多,这回就忍不住要告诉大家诸位愿意看吗?


朂后特别感谢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的弗朗克教授,感谢中国留学生曹一剑他俩开着车去一座座城邦、教堂、宫殿、机构,来回兩三轮和官员谈判交涉,争取拍摄的准许这是非常艰难的一项工作。

我对他们夸口说这档节目要是在中国播出以后,可能会有狂热嘚青年专程来意大利瞻仰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大家真的会来吗?


本文为节目文稿节选完整内容请观看节目视频。


原标题:《陈丹青:曆史被简化了而名作,在被过度谈论》


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博纳米科·布法马可(Buonamico Buffalmacco)的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作品《死亡的胜利》,现被收藏在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旁边的圣墓园,是早期意大利绘画的代表作之一迉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需要把颜料涂在刚抹好的潮湿的灰泥层墙壁上,干燥之后,图案便永久保存于墙壁表面,这种绘画方法需要画家具有良好的材料控制能力和准确性,所以极难掌握。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视觉效果具有很强的视觉张力而死亡的胜利 湿壁画画描绘形体简洁、明暗效果對比强烈(本文共计2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湿壁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