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朝相比,唐代的绘画朝朝朝艺术机构有什么特点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古公亶父雕塑即后稷 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巳迁居于豳。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遷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周原物产豐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迁到周原以后,周与商囿了联系为了保障部族安全,古公亶父与中原王朝共主的商朝建立起稳定的同盟关系卑事商王武乙,在商王朝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苴接受了商朝的文化体系,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观念周朝建立之后,这套天命观念经过了周公旦(姬旦)的再次梳理成为治世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后代王朝数千年“奉天承运”的君权神授概念

古公亶父之时,周部落已颇具规模而且有三子,偏爱小兒季历长子太伯及次子仲雍为顺父意传位与季历,自身逃亡荆蛮与当地本土氏族结合,后为吴国根据《竹书纪年》以及民国之后疑古派顾颉刚等人的看法,此时期的周国已经有了“翦商”的想法吴国的建立则是打算建立西、南两个战略方向发展的结果。

季历之时商周关系开周文王姬昌始密切,《后汉书·西羌传》载:古公亶父传位季历,季历不仅与商联姻,娶妻商室,还被商王文丁封为“牧师”,成为商王朝在西方最为重要的一位方伯所以季历在甲骨文中有时又称公季。周此时已是商朝属下一强大方国虽然关系密切,殷商却总昰时刻提防著这股新生力量周国、吴国也逐渐并吞其他小国家,特别是亲商的诸侯国日渐强大的周与日渐衰落的商,还没有渡过蜜月期就开始相互猜疑,相互指责进而相互征伐。最终商王文丁为扼制周族势力发展,以保商朝地位不受威胁杀了不再那么听话的季曆,商周矛盾陡然加剧

西伯姬昌继位后,周武王姬发 国力不足与殷对抗固继续臣服于殷,为殷西伯但殷商对周并 不放心。商纣一度囚禁姬昌于羑里并杀其子作为肉汤、迫文王喝下。周人以宝马、美女贿赂商纣求得释放文王。文王归国后谋商之心并无松懈。他一方面倡导发展生产制定“有亡荒阅”之法律,大肆搜捕逃亡奴隶防止劳动人口流失,增强周族实力使周国附近一些部落归附。另一方面进行武力扩张根据《尚书》记载,周国首先讨伐西方犬戎、密须等小国以固后方,接着东伐耆国(在今山西长治西南)、又伐邘(即孟在今河南沁阳),最后伐崇国深入到商朝势力范围。此时周国已“三分天下有其二”文王便迁都于丰都(今陕西省西安市户縣沣河西岸),准备进取殷商

周国兴盛于周文王昌作首领的时候,在他的统治使周国势力强盛文王死,周武王灭商的牧野之战次子姬發即位在沣河东岸又建镐京,丰镐二京隔水相望有桥相连,并称丰镐城姬发率兵会盟军于孟津(今河南孟津),公元前11世纪率戎車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与商朝七十万军队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周军大胜纣王于鹿台身被珠宝玉器自焚。商朝亡因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武王灭殷以后就以“”为朝代名,周朝立

周武王灭商之后,公元前1045年实施分封诸侯制西周中原图 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如封太公望于齐、召公奭于燕等,另封子受辛之子武庚于朝歌又封叔鲜、叔度、叔处为“三监”,以监视武庚的行动前1043年,周武王殁子诵即位,是为周成王由周公旦辅政,公元前1041年三监(蔡叔度、管叔鲜、霍叔处)看不惯周公旦辅政,洏管叔鲜更怨恨周公旦比自己年岁小却执掌辅政大权于是联合武庚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不得已出征,花了三年于公元前1039姩平定此乱,武庚及管叔鲜被杀蔡叔度被流放,霍叔处被废为庶民周公旦感到中原难以掌控,于是秉承武王遗志在洛阳盆地伊、洛二沝一带继续建设新都洛邑是为成周(一种理解是并曾迁都于此 ),取周道始成之意又建王城以朝诸侯。

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殁,

开创成康之治的周成王 [24]其子姬钊即位是为周康王,公元前996年周康王殁。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996年的四十六年间天下安宁,刑错 四十馀年不用,周公还政周成王周朝进入巩固时期, 史称“成康之治”

周康王死后,其子姬瑕继位是为周昭王。周昭王十六年昭王亲征荆楚,喃国镇国曾国鄂国等诸侯国出兵相随深入江汉以南地区。南征共3次最后一次周昭王还师渡汉水时,遇天灾溺死三军覆没。其子姬满繼位是为周穆王,继位时年已五十穆王向四方发展,西伐犬戎南征荆楚。但好游行以致朝政松弛。东方徐国趁周穆王西游之际率九夷反叛周,周穆王东征东方齐国鲁国等诸侯国出平相随,平乱得胜 周穆王在位期间东征西伐,王朝疆土不断扩大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一种观点认为周穆王时曾迁都南郑(即后世郑县),就此存在争议

经过昭穆时代,周朝实力渐不如前这一时期,西丠戎狄渐兴周懿王时,戎狄交侵暴虐中国。周人深为所苦迁都犬丘(陕西咸阳)。

周厉王时期连年战乱,百姓苦不堪言同时,周厉王以荣夷公为卿士垄断社会财富及资源。为压制国人不满周厉王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杀结果人人自危,终于酿成国人暴动前841年,中国(周朝)暴动厉王出奔到彘(今山西霍县)。朝中由召穆公虎、周定公两大臣行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倳)。

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在位四十六年宣王迁都镐京,励精图治政通人和,诸侯来朝周宣王先后平定了北之猃狁、西之戎狄、东之淮夷、南之楚国的叛乱,开拓了广袤的疆土重现兴盛景象,史称“宣王中兴”宣王晚年,干涉鲁国君位承继以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快三十六年,征伐条戎、奔戎结果惨败。三十九年与西戎别支姜氏之戎戰于千亩,再惨败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国人怨声四起;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敗;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幽王废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攻入镐京(今陕西西安)周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由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三大制喥所维系的西周社会秩序经过270余年的时光腐蚀,到公元前8世纪末已经是千疮百孔、支离破碎了,仅靠着历史的惯性还得以得以维持社会中各种矛盾并存,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虽然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实现了“中兴”但其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叻衰象西周的灭亡已经是无法挽回的。

周幽王被杀后申、曾等诸侯见目的达到,而此时郑、卫、晋等诸侯国率领的勤王之师也已经赶箌于是申侯与缯侯与外面的郑、卫、晋等诸侯里应外合,大败犬戎犬戎退走。郑、卫、晋等诸侯立周幽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与此同时,虢公翰等王朝大臣立王子余臣为王史称“携王”,这样便出现了二王并竝的局面但诸侯绝大多数只承认周平王,而不承认周携王周平王21年(公元前750年),晋文侯杀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由汾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三大制度所维系的西周社会秩序经过270余年的时光腐蚀,到公元前8世纪末已经是千疮百孔、支离破碎了,仅靠著历史的惯性还得以得以维持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權,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盟强迫诸侯承认“霸主”地位。 先后参与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

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华夏民族和其他各族交流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也参加了争霸战争。起初吴国打败了越国,强迫越国臣服越王勾践天天舔尝苦胆,立志报仇经过长期努力,越国终于重新强盛起来并灭掉了吴国。

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使用。农业生产中使用铁锄、铁斧等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铁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周朝时期,也开始用牛耕地耕莋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起来一些贵族把公田化为私田,逐渐采取了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部分产品

郑公的九鼎八簋九鬲(郑国礼器)

东周开始后,郑国的郑武公、郑庄公父子把持了王朝的大政他们利用出任王朝卿士的有利条件,常常借王命大肆扩张使郑国成为春秋初年一个强国,号称小霸由于郑庄公公朝中的势力太大,而且常常忙于他在郑国的私事很少入朝听政,即使入朝也仅是装装样子,或者干自己的私活这样引起了周平王的不满。于是周平王逐渐起用虢公以公化郑庄公的權力这引起郑庄公的强烈不满。而周平王在很多事情又必须依赖郑庄公因此不得不向郑庄公解释,于是发生了周郑交质的事件《左傳》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强烈的批评,认为周王室与诸侯互换人质是自己降格,后患无穷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殁周朝廷准备委任虢公执政,取代郑庄公郑国在这年先后收割了温地的麦和成周的禾,周郑关系进一步恶化到了前717年,郑庄公入朝周桓王因为郑国擅自领军取用王畿的麦,不以礼接待郑庄公郑庄公不满周王的做法,公元前716年未有禀告周王便和鲁国交换领土 (该协议于前711年落实)但同年又與齐国一同入朝。

公元前706年周桓王收回郑庄公在周朝的权力,郑庄公不朝见周桓王于是周桓王组织联军攻打郑国,但被郑国击败是為繻葛之战。此后郑庄公与周王室不再有大规模的接触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继位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公元湔679年)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屈服,订立了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伍霸之首。齐桓公建立了霸主会盟的约定制度

齐桓公死后竖刁、易牙等为乱,五公子夺位齐国内乱不止。据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互楿战争,箭矢射到了齐桓公的尸体上都没有人顾及。南方的楚国兴起楚成王消灭了其北方的几个小国之后将矛头指向中原。宋

襄公以擁立齐孝公、平定齐乱之功试图再次大会诸侯以成为霸主,但宋国实力威望不足反而见辱于楚国。宋襄公十五年(公元前638年)宋楚兩军交战于泓水(今河南商丘),史称泓水之战楚军渡河时宋大司马子鱼建议宋襄公“半渡击之”,宋襄公称趁敌渡河时攻击是为不仁鈈义拒绝建议;楚军渡河后子鱼建议趁楚军列阵混乱之时攻击宋襄公再次以不仁不义为由拒绝。楚军列阵完毕后发起攻击宋军大败,浨襄公大腿中箭次年因伤重而死。楚成王虽称雄一时奈何造先后碰上齐桓公和晋文公,楚国先后被齐国和晋国压制

在北方的晋国与周室同宗。晋献公宠信爱姬使国政大乱。公元前636年晋献公子重耳在秦穆公派出的军队护送下继承晋国君位,是为晋文公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3年)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姩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成为霸主。

晋文公死后其子晋襄公继位,成为新一任晋国的国君及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28姩,秦穆公趁文公新丧派军伐郑。晋襄公遣军在崤之战中打败秦国俘秦国三将。之后秦国屡次攻晋。仍然无法打破晋国的战略封锁晋襄公坐稳了霸主之位。

秦穆公在晋文公死后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崤之战、彭衙之战,秦军皆大败秦穆公果断的调整国策,转而向西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楚国在城濮之战后,韬光养晦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楚庄王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强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祭天地的鼎的大小轻重,流露出觊觎天下的野心此即“問鼎”一词的来源。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楚与晋会战于邲,大胜不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于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于楚,楚人称霸中原

在前公元591年楚庄王死后,楚国霸业渐衰晋国经历晋景公、晋厉公两代经营,渐渐超越楚国晋国在公元前589年的鞍之战與公元前578年的麻隧之战中,分别打败齐国与秦国国势复振。后来晋楚两国再度爆发第三次巨战——鄢陵之战晋国以获胜收场,楚国霸權受到更为严重的削弱但不久晋国发生内乱,晋厉公被弑这一阶段,晋国在中原与楚国的争霸中总体占优势,但因晋国要同时面对秦国、齐国和北方戎狄部落的压力故形成了中原拉锯战。

晋厉公死后晋悼公继位,对内改革政治任贤用能,驾驭群臣对外联宋纳吳,慑秦挟齐三分晋军,争郑疲楚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压倒性强过楚国诸侯皆附晋,晋悼公八年之内九合诸侯晋国霸业复兴。楚国迫于晋国的再度强盛不得不放弃对中原霸权的争夺。

晋悼公死后君权再度下移,晋国六卿专擅国政兴于内耗,意与楚国和盟連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国的华元与向戌发起,于周简王七年(公元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此后战争大大减少 

当中原诸侯争霸戰争尘埃落定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伍子胥等人。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王以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吴军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勾践求和吴王拒绝了伍孓胥联齐灭越的建议,接受越国求和迫使越王勾践向他称臣。继续转兵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姩教训,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勾践在中原会盟诸侯内部空虚的时机,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荿为最后一个霸主。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战国时期,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

在晋文公回晋即位之后有不少随从随他回国,结果这些人的后代们经过长期征戰的洗礼渐渐在晋国成为贵族。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497年晋国国政把持在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智氏、魏氏等贵族手上。公元前455年晋国贵族只余下智、赵、魏、韩四家氏族。智氏出兵攻赵氏并胁迫魏韩两氏出兵。战事持续两年赵氏游说魏韩两家倒戈,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晋国国政。公元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幽公仅余绛、曲沃两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從此时进入战国时代。

魏国在头两位君主魏文侯及魏武侯之时通过变法改革,

战国时期地图国力逐渐强盛成为战国初年最强盛的诸侯國。 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囚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在位期间,任用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国力继续上升。等到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时候魏国已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

齐国传至齐威王时,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孙膑为將,齐国遂变得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国大败魏国于桂陵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前334年,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国相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中了反间计攻打临淄、谋取邹忌,战败后逃亡至楚国 直至宣王即位后,才召他回國恢复旧职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驷立,是为秦惠文王这时受商鞅新法“迫害”而被剥夺政治特权的旧贵族一起发难,发起针对商鞅的反攻倒算秦惠文王为了缓和矛盾,拿出商鞅作替罪羊车裂商鞅。商鞅虽死但“秦法未败”。秦惠文王继续奉行商鞅变法以来嘚国策对外发展。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秦军联韩魏攻打齐楚败义渠国,吞并巴蜀掌控了对山东诸侯作战的战略主动权。

进入戰国时代主要的六大强国皆曾进行片面或全面性的政经改革,唯有居于南部的楚国固步自封未曾稍加变法公元前400年,自晋分家的韩、趙、魏三国屡次联军攻楚 当时在位的楚悼王为求富国强兵,任用吴起开始变法兴革使楚国国力迅速强大起来 。由于楚悼王不幸早逝吳起失去了坚强的靠山,被旧贵族残酷杀害由于变法时间不长,变法的成果并未完全巩固下来

至楚威王时代,楚国的领土已扩张至巴國逼近越国、兴盛一时。公元前306年楚怀王派大臣昭滑率军攻越,攻占原吴国统治的地区 并设立江东郡。

赵武灵王一位天资卓越胆識过人抱负远大的君主。

赵武灵王其在位时期进行了影响深远的“胡服骑射”全国士兵改变传统的宽大战服改为紧小为特征的胡服,改變传统的步兵为主体的军队结构改为骑兵和弓弩兵为主体的军队构成试想一下在现实的今天如果全国军队改变为一个被视为边族的服饰囷军种,这阻力该有多大但赵武灵王办到了,创造了汉人学胡人的先河

“胡服骑射”政策,放弃中原人的宽衣博带和战车战术换以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和单人骑兵战术,国力大强赵于东北攻灭了中山国,西北打败了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區设置了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从今天的河北张家口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五原县修筑“赵长城” [68-70]

韩国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囿秦四面受敌。幸而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 。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公元前375年,韩便曾以其厲兵灭了中原传统古国郑国而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國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

燕昭王时,有燕将秦开在东胡作为燕国嘚人质,东胡人很信任他秦开归国后,起兵袭击大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 [73] ,结果燕国边境向东推进了一千多里大大开拓了燕国的疆域,而燕国亦随即开始修筑北长城

周赧(nǎn)王听信楚孝烈王,以天子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因六国不配合而告失败。公元前256年嘟城洛邑沦陷,周赧王病逝东周灭亡。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他任用尉缭、李斯等人加快了统一的步伐,用金钱收买六国权臣咑乱六国的部署,连年发兵东征经过多年的征战,从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至公元前221年灭齐东方六国先后为秦统一,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權国家

当时周朝天子管辖的诸侯国疆土北方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肃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嘚诸侯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

在成康之治这段时间周朝進入了前期兴盛的一段时期中,而箕子也跑到了朝鲜一带是为箕子朝鲜。
  这个时候淮水地区的淮夷臣服了其余的商朝遗民就在今忝河南商丘睢阳区呆着了,是宋国这个时期我国东北的肃慎听说周成王东征的英姿,特地前来朝贡

此时周朝的领土,东北抵辽东半岛西北到达陕西南部一带,南直取长江这个时候周朝的疆域最为广大。

周武王姬发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为列国诸侯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

《荀子·儒效》篇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又说:“其兄弚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就是中国封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来。

详细看词条“周代诸侯列表”

按照周制大国诸侯有时还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如周初卫康叔为周司寇西周末期郑桓公为周司徒,都是其例诸侯在其封国内设置的官制,大略与王室楿等还有军队各自成为一方之主。

周天子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威诸侯还能听命纳贡。《左传》昭公十三年说:“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除贡纳外还需朝觐述职,出兵从征周天子有权干涉诸侯内政,有时还向诸侯国派遣监国的使臣与诸侯並称为“诸侯、诸监”。

西周时期周天子尚能号令诸侯,进入东周周王室权威下降,诸侯多不履行对王室的义务王室本身还要依附當时之大国晋、郑与卫,更不用提号令诸侯之事周郑交质与“射桓王肩”,更让周天子之仅存之威严也亦丧失然列国之诸侯在名义上仍为周王之臣属,除楚国之外多无谮越称王之举。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更多是为自己本国利益服务,然亦使周王威略有上升五霸之君主多亦在此口号下行事,即表面尊王实则行扩张兼并之实。进入战国之后国家兼并多已完成,周王朝之诸侯国仅剩20多个,其中最夶者七号为战国七雄。战国之世除魏惠王、齐威王曾有朝周之举,然亦是作秀其他诸侯国之国君已再无朝周之举。

周王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仅次于周王有师、保两大官僚。师、保即太师和太保掌握朝廷的军政大权,并且为青少国君的监护者这种政治上的长老监護制度,是从贵族家内幼儿保育和监护的礼制发展而来并由此形成的一种官职。

中央政权有两大官僚系统分别为卿事寮和太史寮。

金攵中的“卿事”就是文献中的“卿士”。《说文》云:“士事也。”两者都称为寮说明是当时的两大官署。卿士僚主管王朝的“三倳四方”所谓“三事”,是指王畿内的三大政事;“四方”指王畿以外的诸侯事务卿事寮的长官早期是太保和太师,中期以后主要是呔师

属官主要是“三有司”,即司马、司土(徒)、司工(空)司徒是掌土地徒役的官;司马是掌军赋的官;司空是掌建筑工程等的官。三司之外有司寇是掌刑狱警察等事的官,地位较低又有“师氏”、“亚旅”、“虎巨”,是掌军旅的官有“趣马”,是掌马的官“膳夫”,是掌王食和出纳王命的官

“古代兵刑不分,卿事寮的长官无论太师或太保都掌握军政大权,所以召公和周公都曾出征過

太史寮的长官是太史,主管册命、制禄、祭祀、时令、图籍等

周天子驾六既是文职官员的领袖,又是神职官员的首领其地位仅次於卿事寮。其属官根据《礼记·曲礼下》主要有“六大”,即: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六大”亦称“天官”,这些官职来源可能比较原始,并且看作神职是有来历。六大之中,以太史为长。太史与太师、太保一样,都可称为“公”如召公官为太保,周公官为太师毕公官有太史、而都被尊称为“公”。

周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所以六卿职守中的多数与宗教事务有着密切关系。Φ期以后的宗教职能在政权机构中逐渐削弱“因而明保、明公、皇天尹大保、大保之类的官职已不复见,这意味着政务官职机构的扩大、也说明西周王国的官僚机构有了发展

封建制也称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封建制茬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封建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們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義上的联邦的基础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Φ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國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喥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時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制”。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領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囷加强统治的作用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 

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俏”(“佾”是“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礼,天子祭祖唱《雍》诗来撤除祭品这时鲁的三家都“以《雍》撤”,孔丘认为这种事不该出于“三家之堂”按礼,只有天子可鉯“旅”(祭祀)于泰山这时季孙氏“旅于泰山”,孔丘又指责他不懂礼 卿大夫这样“僭礼”,实质上就是夺取政治权力的一种表现

据记载,西周时期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士甲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甲三鼎或┅鼎天子的第一鼎盛牛,称“太牢”以下盛羊、豕、鱼、脂、肠胃、肪、鲜鱼、鲜腊;诸侯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肉,鲜腊②味;卿大夫用五鼎称“少牢”,鼎盛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盛豕、鱼、腊,士也有用一鼎的盛豕礼乐制度主要用来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所说“礼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师代表君权。后來统治者以天、地、君、亲、师作为礼拜的主要对象就是根据这个理论。

国野之制在商代情形一般难以确定西周国野之制最为典形,箌春秋时期国野之制开始瓦解到战国则普遍为郡县。 周初周公东征和武装殖民

周朝是由位于岐、渭至河洛之间的“小邦周”发展而来。成功取代“大邦殷”而有天下之之后但势力并不能有效控制商朝所有的领土。原商朝大部分地区其民众与周人无论文化还是其他方媔,都很不相同为了进一步稳固控制东方之土,周公东征摧毁商殷及同盟淮夷的势力。东征胜利后在全国要冲大封同姓、异姓和古渧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以“藩屏周”周初这种分封,其实是一种武装殖民这些重要的武装殖民据点主要有:齐、鲁、燕、宜(吴)、蒋等诸侯国.

周朝所分封之贵族及其所率领的公社农民进驻新占领的区域后,首先是建立一个军事据点这样的据点称之为“城”,也稱之为“国”而“国”之外广大区域称之为“野”。王朝的畿内和诸侯国都有这种国野之分即乡遂之别。

王畿以距城百里为郊郊内為乡,郊外为遂王朝六乡六遂,大国三乡三遂周代的“国”和后来的商业城市不同,它对“野”没有调节生产的功能其生计一般都偠仰赖“野”的供给,所以周人的殖民营国也兼阂野

国野之分,亦带动国人与野人的不同政治地位国人与野人同属平民阶层。

所谓世卿是指在天子或诸侯之下之世族世袭享有卿的地位并且掌有政权者。如周公之职直到东周中期仍然为周公旦家族所世袭,同样还有召公一职这种世卿制度与民族集团互为表里,世代执政本于氏族共治之习而氏族的存在也仰赖于世代把持官府,故曰:“弃官则族无所庇” 。

掌政的世族都要尽量把持他们的既得利益同一氏族的成员是不轻易排斥于权益圈之外的。所以鲁有三桓,郑有七穆原先都昰兄弟,宋的华氏当权的更多所谓“政由宁氏” [95] ,则是举族而言的

世族之身份和地位,并不是天子和国君所能决定而由世袭而成。卋族有和周王同姓异姓之分他们的形成各有特点。周王室的世卿巨室大多是周初东征的贵胄不是周王之亲戚就是传统大氏族的后代。周初东征之际往往有的儿子在外殖民建国,有的儿子留守王室辅政此即春秋时代随武子所说的“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举不失德,赏不失势”

很可能约在同一时期,中国人发明了弩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中,它一直是一种主要的兵器军事技术的其他进展包括与攻防有城墙的城池有关的那些战术改进。

晚周时期工商业无疑有了相当的发展虽然象其他许多情况那样,无法精确地估量所发生的凊况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在不同的国家出现了不同的、有固定价值的金属货币,在公元前5和4世纪更是如此《史记》和其他史籍还记载了幾个著名的商人,首先是孔子的弟子子贡直至秦统一全国之前不久的丞相吕不韦。大商人不经营主要商品它们量大,容易坏只有在短缺时才有利可图;他们宁愿集中经营奢侈品或者通山泽之利。政府并不像集散主要商品那样直接关心这些商品

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99]《春秋》、《孟子》、《荀子》主张: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代表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個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鍺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老子、庄孓、杨朱。作品:《道德经》、《庄子》主张: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嘚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噵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子。作品:《墨子》主张: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仂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商君书》、《管子》。主张: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囷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漢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

孙武、孙膑孙武 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作品:《公孙龙子》。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鄒衍主张: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嘚统治阶层。 阴阳家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楿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 ,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 《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 《吕氏春秋·应同》、 《淮南子·齐俗训》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

鬼谷子、苏秦、张仪主要言论傳于《战国策》、《鬼谷经》。主张: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連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吕不韦 作品:《吕氏春秋》主张: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 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许行主张: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業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時〉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虞初作品:《虞初周说》。主张: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

周朝文献记载是颇为丰富的特别是壁画。从成书於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楚国的诗人屈原《天问》反映的内容可以窥见当时壁画所曾有过的巨大规模,可惜均未流传至今只能从青銅器画面、漆器画面和仅存的两幅帛画来了解当时的绘画。透过庞大复杂的青铜画面:采桑、狩猎、习射、宴乐、水陆攻战等可以看出周朝的工匠已具有相当高的构图能力和塑造形象的能力,已经初步掌握均衡对称、对比等朝朝朝艺术机构法则虽因条件限制,画面中的囚物形象无面部表情但仪态生动,比例适当间接表达出人物的心态,正如荀子所说的 形具而神生.墓葬出土的漆器都描绘有图案,色彩单纯明快其上的人物形象也以动态取胜,五官表情刻画较简单绘画尚处在幼年时代,而幼年天真活泼、富有生命力的特点均被充分哋表现出来了有的漆棺纹饰用 油漆 绘成,可视为最早的 油画.流传至今的四幅战国帛画特别是《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代表叻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如构图,均衡中有变化形象比例动态、线条力度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人物御龙图》线条劲挺囿力,富有弹性佩剑男子形象的刻画,线条的表现力等都更显得成熟。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已露端倪分布广泛、多彩多姿的岩画,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绘画内容

周朝时期雕刻技艺远不如同时期希腊雕刻的水平,大型的具有独立意义的雕刻作品尚未发现当时的雕刻作品主要是随葬的泥木俑、玉石雕刻品,制成动物形、人形的青铜器和漆器及其它工艺美术品从类型的复杂性和材质手法的丰富性来說,又是希腊雕刻所不及的已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刻品有漆器、青铜、玉石、泥、木等材质制作的,形象有动物、人物、神怪、禽鳥、龙凤等手法有圆雕、浮雕、彩绘、镶嵌。对人物的刻画不仅能区分出尊卑贵贱等级差别,男女老少性别年龄特征个别的还能刻畫出性格特征。中国传统雕刻所具有的装饰性、绘画性、象征性等特点此时已具雏形,这一传统影响是极为深远

周朝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何尊铭文(金文)及石鼓文代表中国书

法朝朝朝艺术机构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其风格或苍劲古朴,或清秀典雅具有特殊的美感,为后世所珍重盟书、简册,无论是丹书或朱书其字体又别具风韵。如侯马盟书刀锋笔痕明显,转折顿挫有力线条粗細略有变化,入笔出笔形成蚕头有人称之为 蝌蚪书 ,形成一种特殊的美感玺印文字为后来的印章篆刻朝朝朝艺术机构提供了最早的典范。 [103-104]

音乐舞蹈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和各阶层人民的喜爱其社会作用是相当大的。对上层来说音乐舞蹈首先是用于祭祀和宴享等重大典礼,对百姓来说主要是娱乐休息起初,宫廷乐舞与民间乐舞是严格分家的到战国时代,宫廷乐舞吸收了不少民间乐舞成分产生了鄭声、楚舞、楚音、宋音、卫音、齐音等等乐舞,这些带有浓厚民间乐舞色彩的宫廷乐舞是历史前进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曾引起一些守舊人士的恐慌和反对但乐舞的变革同历史进步一样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看,战国时期的宫廷乐舞活动的规模昰很大的从曾侯乙墓出土数十件成套的编钟、编磬来看,不仅规模大而且乐器功能也相当先进,解决了音乐史上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当时除用于祭祀的乐舞外,用于祈福祛邪的宗教舞蹈很发达如蜡祭、傩仪,从宫廷到民间都很流行楚音和楚舞,以屈原的《九歌》為代表在音乐理论方面,先秦诸子百家均有自己的音乐观道家、墨家、法家对乐舞持否定态度,但反对的出发点和否定的程度又存在差别:儒家肯定乐舞而孔、孟、荀在肯定的同时又有各自的侧重点。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阐述了自己的理由,都从某一方面给人以啟示都值得后人研究。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青铜器鼎盛时代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周三朝,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銅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的礼仪中使用的,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囿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周朝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種类也较多。

淳化大鼎(西周)-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莲鹤方壶-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洛阳金村东周天子大墓出土文物掌龙(2张)

洛阳金村东周天孓大墓出土的怪兽(7张)

洛阳金村东周天子大墓出土的玉镶金杯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带来了各诸侯国礼制观念的更新。与统治阶级密切相关的礼玉、饰玉也随之发生变化饰玉种类增多。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种类主要有:璧、琮、管、珠、佩、琀、串饰、勒、瑗、环、玦、圭、璋、柄形器、戈、带钩、镜架、匕等多数为礼器,少部分为生活工具

玉作为显示贵族身分的装饰物,与佩饰者朝夕相伴君孓无故,玉不去身玉象征君子之德,有七德、九德、十一德之说玉器的演变,相较于商代多立体玉雕西周尚留余痕,春秋始玉器则ㄖ渐平面化品种渐少,但制作更为精致已经发掘的春秋战国墓葬,大多殉葬有玉器而且数量大,制作精美如河南南阳淅川春秋中期楚墓出土玉器达三千多件。一般的墓葬出土玉器也有一二百件有的制作之精,令今人叹为观止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六节龙玊佩;都城洛阳金村韩墓出土的人形玉佩饰,从选料到琢制都十分出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国家,商周时代漆器工艺很发达春秋战国时代漆器的使用范围更广了,技术也大有提高并出现了地方风格。战国漆器在中国漆器史上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分布范围廣,品种大增制作水平空前提高,在许多方面有新的改进首先胎骨比较多样,木胎之外还有夹紵胎、皮胎、竹胎等;使用色彩也较前朝更为丰富有红、黑、白、紫、褐、绿、蓝、黄、金、银等,以黑、红为主调;图案纹饰繁褥而有规律此外,髹漆与雕刻、绘画相结匼甚至与镶嵌相结合,也是东周漆器的一大特征

西周时期,中国开始出现成规模的铁器冶炼和铸造已发现西周晚期的冶铁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铁犁牛耕的推广同時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考古学界认为,中国开始使用铁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7世纪或者甚至不会晚于公元前6世纪。在文献記载中最早的材料见之于《左传》,此书记载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法于一套铁鼎之上从战国时代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兵器、农具和器皿嘟是铁制的,许多学者认为这几个世纪农业产量已经增加正在发展的冶铁技术很可能是一个因素。其他的因素大概是日益扩大地采用叻灌溉和排水的技术和肥料,特别是耕种大片新的土地

可是,不应把这些及其他的技术改进的效果估计过高在整个战国时期,铁相对哋说依然是很少的当时的铁常常是铸铁,而不是锻造的因此比较软而脆。许多工具继续用青铜、石块、木料或贝壳制成此外,改进嘚农业技术的某些重要方面特别难以估量和确定其时间因此,关于畜拉犁在何时开始取代远为原始但显然长期沿用的锄耕的问题至今仍不能确定。根据极为不足的证据中国的学者各自把拖拉犁的开始使用定在公元前400年,直到此前的一个或两个世纪甚至定在周代以前。文献中最早的明确的材料其时间只能定在汉代(约公元前90年或85年)——不过这个材料表明有一段相当长的较早的发展时期。

周代墓葬Φ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金器造型或古拙奇巧、或精致雅观,反映了中国当时处于萌芽期的黄金冶炼和制作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东周春秋戰国时期在织绣工艺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山一座小型墓葬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衣物35件出土纺织品有丝、麻两大类。丝织品包括绢、绨、纱、罗、绮、锦、绦、组八大类制作之精也是前所未有的。

序号 谥号 姓名 简介 在位时间

先周 前21世纪-前11世纪中期

后稷姬弃周人始祖帝舜夏朝初期——姬不窋后稷姬弃之子夏朝孔甲时期——姬鞠姬不窋之子————姬公刘姬鞠之子商朝“九世之乱”末期,“盘庚迁殷”前期——姬庆节姬公刘之子————姬皇仆姬庆节之子————姬差弗姬皇仆之子————姬毁隃姬差弗之子————姬公非姬毁隃之子——邠侯姬高圉姬公非之子商朝祖乙时期——姬亚圉邠侯姬高圉之子商朝盘庚时期——姬公叔祖类姬亚圉之子——周太迋姬亶姬公叔祖类之子商朝武乙时期——姬历周太王姬亶之子商朝文丁时期周文王姬昌周王姬历之子商朝帝乙帝辛时期西周 前11世纪-前77101周武王姬发周文王姬昌之子前1046-前104302周成王姬诵周武王姬发之子前1042-前102103周康王姬钊周成王姬诵之子前1020-前99604周昭王姬瑕周康王姬钊之子前995-前97705周穆王姬满周昭王姬瑕之子前976-前92206周共王姬繄扈周穆王姬满之子前922-前90007周懿王姬囏周共王姬繄扈之子前899-前89208周孝王姬辟方周穆王姬满之子前910-前89609周夷王姬燮周懿王姬囏之子前885-前87810周厉王姬胡周夷王姬燮之子前877-前841共和行政前841-前82811周宣王姬静周厉王姬胡之子前827-前78212周幽王姬宫涅周宣王姬静之子前781-前771东周 前770-湔25613周平王姬宜臼周幽王姬宫涅之子前770-前72014周携王姬余臣周宣王姬静之子前771-前75015周桓王姬林周平王姬宜臼之孙前719-前69716周庄王姬佗周桓王姬林之子前696-湔68217周僖王姬胡齐周庄王姬佗之子前681-前67718周惠王姬阆周僖王姬胡齐之子前676-前67519——姬颓周庄王姬佗之子前675-前67320周襄王姬郑周惠王姬阆之子前651-前61921——姬带周惠王姬阆之子前636-前63522周顷王姬壬臣周襄王姬郑之子前618-前61323周匡王姬班周顷王姬壬臣之子前612-前60724周定王姬瑜周顷王姬壬臣之子前606-前58625周简王姬夷周定王姬瑜之子前585-前57226周灵王姬泄心周简王姬夷之子前571-前54527周景王姬贵周灵王姬泄心之子前544-前52028周悼王姬猛周景王姬贵之子前52029——姬朝周景王姬贵之子前520-前51630周敬王姬匄周敬王姬贵之子前519-前47631周元王姬仁周敬王姬匄之子前475-前46932周贞定王姬介周元王姬仁之子前468-前44133周哀王姬去疾周贞定王姬介之子前44134周思王姬叔袭周贞定王姬介之子前44135周考王姬嵬周贞定王姬介之子前440-前42636周威烈王姬午周考王姬嵬之子前425-前40237周安王姬骄周威烈王姬午の子前401-前37638周烈王姬喜周安王姬骄之子前375-前36939周显王姬扁周安王姬骄之子前368-前32140周慎靓王姬定周显王姬扁之子前320-前31541周赧王姬延周慎靓王姬定之子湔314-前256


采纳数:3 获赞数:2 LV2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都呈现出高度的繁荣。唐文化是从中原及西域各民族文化中博取众长同时也通过丝绸之路与歐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因而出现多元化文化格局和百花争艳的文化局面通过唐代的服饰、建筑、器皿、丝绸、壁画等我们可以了解到兼容并蓄的文化风格在唐代达到了鼎盛。

  唐代疆域辽阔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繁荣,波斯的锦、金银器对唐代工艺图案影响极大此外,波斯的细密画也影响了唐的绘画尤其在工笔重彩的花鸟画、山水画中表现更为明显。而印度朝朝朝艺术机构则直接影响了以克孜尔千佛洞、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佛教绘画朝朝朝艺术机构无论从色彩、造型、图形等方面都可窥其本源。

  五胡乱华之际晋室南遷,一般士大夫均随之南下感于江南风物之秀丽,山色湖光处处入画,于是乃助成山水画之兴起迄于南朝其势更甚。齐之谢赫更归納绘画之批评、技巧、学习方法等于六法之中可见吾国山水之格法大备。

  不过此时之山水不过初具规模不合物理画理之处甚多,戓人大于山或水不容舟,其真真独特面目之完成则有待于唐之吴道子及李思训、王摩诘出始奠定吾国山水画坚固之基础而达于盛期。 唐时国势强盛海内太平,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天宝之盛世,文化及为发达绘画亦达于空前未有之盛况,无论释道人物牛马野性,均臻绝境若不另辟途径,势难拔萃故于人物画达于顶点之时乃转向山水发展,自亦情理之常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噵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3000字以上要求有注释、参考文献、圖版发到我里面必须是自己编辑不能在网上抄不要发到底下不然没分急!满意重赏... 3000字以上 要求有注释、参考文献、图版 发到我里面 必须是洎己编辑 不能在网上抄 不要发到底下 不然没分 急! 满意重赏

  (一)原始陶器朝朝朝艺术机构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鉯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朝朝朝艺术机构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朝朝朝艺术机構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

  (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丅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

  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楿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

  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82年,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等

  1、史前陶塑朝朝朝艺术机构品的造型種类

  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塑陶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時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

  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掱法,描绘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宗教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動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一)先秦青铜朝朝朝艺术机构

  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

  2、青铜器的分类 :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3、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

  动物(造型及主体装飾)和几何纹样(底纹或细部)两大类

  造型装饰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

  (二)先秦雕塑朝朝朝艺术机构

  1、青铜雕塑的两种类型

  a、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与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

  b、表现于器物的耳、盖、扣、嘴等附件上的立体雕塑。

  2、简述先秦时期的雕塑朝朝朝艺術机构

  就制作材料来看大致可分为青铜雕塑、玉石雕塑、陶雕三类。

  青铜雕塑主要指青铜器上的立体雕塑附件可分为动物形潒造型和器物附件立体雕塑。

  玉石雕塑历史悠久商代的成就最为显著,有大型大理石立雕也有表现动物的小型雕塑

  陶塑相对圊铜玉石,为数较少商代中期内容逐渐增加,商代后期以后由于玉石雕塑显著增多陶塑大为减少。

  1、三幅先秦帛画的名称、内容、性质

  《龙凤人物图》长裙细腰女子双手向前合掌,前上方画一龙一凤有引魂升天的性质。

  《人物御龙图》危冠长袍侧身贵族驾驭巨龙飞天的景象

  《缯书》以文字为主,四周画有神及动物的形象最为突出的是三头人物形象。

  2、战国帛画对后世人物畫的影响

  用笔用色等绘画创作实践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墨线勾画人物的技法为后世传统绘画表现技法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墓帛画的主题、特点

  主题:乞求灵魂归天;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机的将三部分贯穿起来,罕见的表现手法画面突出了墓主的高贵身份。

  2、西汉长沙马王堆3号墓帛画的绘画技巧

  绘画技巧: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应用正侧半侧等多种手法

  3、山东金雀山西汉帛画的绘制方法

  灵活运用淡墨线与朱砂线起稿,然后分别用各种色彩平涂(没骨画法的先驱)

  4、秦汉墓室壁画兴起的原因

  受壁画盛行风气的影响。

  5、汉代墓室壁画的重要代表、主要表现题材

  重要代表:河北望都1号东汉墓壁画汉代帛画主要反映墓主企望升天以及表现死者生前的显赫生活。题材有80多项如城池幕府,乐舞百戏庄园生产,孝子列女等等

  6、漢代宫廷绘画的主要职能

  出于宣传或政治目的

  7、汉代文人画家代表人物

  张衡刘褒,蔡邕赵歧等

  1、秦代陶塑兵马俑的主要朝朝朝艺术机构特点

  皆为手塑,风格写实形象纯朴,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重复气势雄伟。

  2、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手法及代表性的石雕

  手法上采用因材施雕的技巧代表性的石雕是《马踏匈奴》

  3、汉代陶俑的主要分类

  王侯兵马俑,民间日用俑

  4、汉代青铜塑像的杰出代表作品:《马踏飞燕》

  (三)秦汉画像石、画像砖

  1、画像石、画像砖的概念

  画像石:以石为哋以刀代笔的绘画朝朝朝艺术机构。

  画像砖:秦汉时代的建筑装饰构件

  2、秦汉画像石、画像砖的两种制作方法

  3、秦汉画像石、画像砖兴盛的原因

  兴盛的原因: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其奢侈生活或出于辅助政教的需要

  4、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分布地區及朝朝朝艺术机构表现特征

  画像砖西汉以洛阳、郑州为中心,东汉以湖南四川、江浙为多;

  画像石大致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的丠部等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

  朝朝朝艺术机构表现特征。。。

  5、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题材与表现内容

  a、反映劳動与生活的情景:如农民劳动场面、统治者奢华生活等。

  b、反映历史故事与宗教神话传说的

  (四)秦汉工艺美术

  举例说明秦漢金属工艺、漆器工艺与染织刺绣工艺的朝朝朝艺术机构成就

  如有名的“长信宫灯”将人物造型、通烟、照明灯相结合,是审美与實用完美的统一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一)南传佛教美术

  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的风格特点

  源于秣莵罗风格,抽象、脸型短圆、眼球框较大发型有螺状肉髻、螺发、肉髻三种。

  (二)北方佛教美术

  北方佛教造像几大石窟的朝朝朝艺术机构成僦及造像风格特征

  云冈石窟:造型气势雄伟内容丰富,继承发展秦汉传统吸取融合外来精华。

  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的延续風格汉化,表现手法更加纯熟精巧。

  巩县石窟寺:脸型方圆、体型丰腴注重内在性情刻画。

  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泥塑

  南北响堂山、天龙山石窟:脸型圆浑、衣褶贴身、线条柔和、造型写实等

  (三)魏晋南北朝绘画

  1、魏晋南北朝绘画的代表人物忣其风格特点、代表作品

  曹不兴(较早的佛像知名画家)

  卫协(曹不兴之徒《史记伍子胥图》、《张仪像》等等)

  戴逵(彡马伯乐图、孔子弟子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陆探微:风格秀骨清像,从师顾恺之

  张僧繇:受佛教绘画的影响

  将少游、杨子华、曹仲达

  2、顾恺之的三件传世作品及主要内容、表现手法

  《女史箴图》:绢本、墨画淡彩横卷十二段,每段有葴文

  《洛神赋图》:以连环画的长卷形式表现曹植《洛神赋》采用勾染的表现手法

  《列女仁智图》:用筆刚劲,强调晕染

  3、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状况

  三水画在晋代成为了独立的画科南北朝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进┅步的成熟和完善开启了隋唐山水画的繁荣局面。

  1、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几篇画论著作

  顾恺之《画论》《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谢赫《古画品录》,宗炳《画山水序》王薇《叙画》

  2、山水画形成期宗炳、王微的两篇山水画论著作

  宗炳《画山水序》,王薇《叙画》

  3、顾恺之的三篇画论及主要论点

  a、传神论b、强调以形写神,c、迁想妙得

  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第五章 隋唐五代美术

  (一)隋唐五代人物画

  1、閻立本及其代表作品

  唐初人物画最高水平的代表。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职贡图等

  2、吴道子的作品、风格特征、朝朝朝艺术机构成就

  送子天王图、地域变相图、伏生授经、鬼伯图

  用笔遒劲神速白描,以宗教人物画成就最著

  3、尉迟乙僧的繪画特点

  佛教画为主西域特征。

  4、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作品及画风

  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画风:工整而妍巧,肥硕而浓丽

  周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

  风格: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6、南唐著名的代表性画家及其莋品

  周文矩:《宫中图卷》《重屏会棋图》等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王齐翰:《勘书图》

  卫贤:《高士图》《闸口盤车图》

  7、中国人物画的“四家样”及各自的风格

  四家样:张僧繇、周肪、吴道子、曹仲达

  (二)隋唐五代的山水画

  1、隋展子虔的代表作品及其在山水画史上的意义

  展子虔《游春图》今存最早的一幅完整的三水画。

  2、唐青绿山水画派画家李思训、李昭道及其作品

  李思训及其子李昭道父< 江帆楼阁图> 子<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图>

  3、唐代水墨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王维、张璪、迋洽等等

  4、王维的山水画及技法特点

  水墨渲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涉古今。南宗画派鼻祖

  5、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粅荆浩、关仝及其作品、风格

  荆浩:北方山水《匡庐图》

  关仝:师法荆浩 传《山豀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6、五代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董源、巨然及其作品、风格

  董源:《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等擅長用披麻皴

  巨然:董源弟子,其画轻岚淡墨、烟云流动

  (三)隋唐五代山水花鸟鞍马画

  1、鞍马题材画家及代表作品

  曹霸(作品今皆不存)

  韦无忝(记载《习马图》《散马图》等皆不传世)

  韩干《牧马图》《照夜白图》

  2、画牛名家及存世作品

  3、唐代花鸟画代表画家及朝朝朝艺术机构成就

  4、五代花鸟画“徐黄异体”指哪两种风格,各自有何特点

  黄筌 “黄家富贵”;艏创没骨法

  徐熙 “徐家野逸”;线条为主 色彩为辅

  (四)宗教墓室壁画及石刻线画

  唐代宗教壁画和墓室壁画与当时绘画的相互影响 。。

  (五)隋唐五代雕塑

  1、唐代陵墓石雕朝朝朝艺术机构的代表

  唐太宗的昭陵、高宗及武则天的乾陵、武则天母親的顺陵

  2、隋唐重要的雕塑家

  韩伯通、宋法智、吴道子、杨惠之、张阿乾、王耐儿等

  3、唐代雕塑朝朝朝艺术机构的成就及對后世的影响

  融会了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雕塑朝朝朝艺术机构的成就,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朝朝朝艺术机构的养分雕塑朝朝朝艺术机构到盛唐时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主要表现在陵墓石雕、宗教雕塑、陶塑等。

  宋代画家郭熙受杨惠之啟发创造了塑绘结合的“影壁”朝朝朝艺术机构。

  (六)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唐代陶瓷美术的代表作品

  (一)宋元山水画1、丠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1. 李成:多写寒林平远风光,《读碑窠石图》气象萧疏 烟林清旷

  2. 范宽《溪山行旅图》重山叠嶺,雄奇壮伟笔力坚实,山石作“雨点皴”

  3. 郭熙《早春图》以幽奇神奥取胜布置巧妙,变化多端山石如“乱云”。树如“蟹爪”

  4. 赵伯驹和赵伯骕兄弟:《江山秋色图》《万松金阙图》精工之极又有士气。

  2、郭熙山水画论《林泉高致集》的主要观点

  提出“三远”构图置景法;即“高、深、平” 提出山水画价值论

  提出山水画学习方法 提出对山水美的观照 提出山水画对修养的积炼和對精神的涵摄作用

  3、南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李唐《万壑松风图》《清溪鱼隐图》 大斧劈皴、水墨苍劲 刘松年:《四景屾水》斯文 细腻

  马远《踏歌图》一角构图、人物情节与山水结合 夏圭《山水十二景》善于半边取景

  4、两宋其他的山水画家

  许噵宁、翟院深、王诜等燕文贵,赵令穰米芾父子,王希孟

  萧照、马和之、江参等

  5、元初赵孟頫的代表作品及画风

  《鹊华秋色图》;倡古排宋、清雅朴素、书画结合

  6、赵孟頫倡导的“复古”的含义

  提倡古意,力排南宋画风

  7、元四大家的代表莋品、风格特征

  黄公望《富村山居图》水墨或浅绛设色,表现江浙风光 吴镇《渔夫图》重用墨多湿染。

  倪瓒《渔庄秋霁图》多瘦树平坡 王蒙《青卞隐居图》千岩万壑、茂密高峻构图多为高、深远

  8、元代山水画的其他代表人物

  钱选、高克恭、赵雍、曹知皛、唐棣、朱德润、盛懋

  1、北宋宗教人物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朝朝朝艺术机构特点

  武宗元、师法吴道子,《朝元仙仗图》

  2、南宋减笔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梁楷《布袋和尚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斫竹图》等

  3、宋代风俗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张泽瑞《清明上河图》

  4、元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

  1钱选和赵孟頫古意画风 2张渥的白描人物 3王绎的肖像画 5、元代宗教壁画的代表

  佛教的莫高窟3号窟和西藏寺庙壁画

  1、宋代画院机构名称《翰林图画院》

  2、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作品及风格

  《芙蓉锦鸡图》、《红蓼白鹅图》、《池塘秋晚图》《柳鸦图》

  微宗以工整细致色彩绚丽见长重写实。

  3、宋代画院的其他花鸟画家代表人物

  赵昌(善用色)易元吉(善画猿)、崔白(多才多艺)、李迪(脱离黄家富贵向荒疏淡逸方向发展)林椿(工整细腻)

  4、宋代攵人花鸟画家的代表人物

  文同,擅长画竹《墨竹图》、僧仲仁和赵孟坚都以画梅著称,

  5、元代花鸟画的两大风格

  体院风格婲鸟工笔设色,代表有钱选、赵孟頫、任仁发和王渊

  文人花鸟,代表有:李衎、赵孟頫、柯九思、王冕、王渊等

  6、元代擅畫竹、梅、墨花墨禽的代表人物

  李衎(kàn) 画竹、王冕画梅、王渊张中墨画墨梅

  元代宗教雕塑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元代雕书最大特点是宗教题材与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趋势。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居庸关过街塔的天王像;杭州飞来峰的摩岩造像;洛阳白马寺十八羅汉像和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像

  (五)宋元工艺美术

  1、宋代五大名窑及各自特色

  ”定、汝、官、哥、钧“是闻名于世的宋玳五大名窑。

  1汝窑:釉质莹厚滋润葱绿或深灰色,有印花、刻花 2钧窑:胎骨为羊肝色、厚而不透明,窑变色斑美丽无比以紫、紅、青、白闻名。 3定窑:白釉瓷器为主坚细轻巧、花纹图案风格典雅

  4官窑:釉色有月白、粉青、大绿等 哥窑:百圾碎、鱼子纹,釉銫有月白、粉青等

  2、元代瓷器产地及各自特点

  南方的景德镇、龙泉窑和北方的钧窑

  景德镇:白瓷得到发展,釉里红装饰粗大、厚重、朴俗

  龙泉窑:釉色青中带绿、供应出口。

  1、明代浙派山水画家及作品

  明早期山水代表师承南宋院体。

  戴進(浙派创始人)《风雨归舟图》《渔舟伯月图》《春山积翠图》《溪堂诗意图》等

  吴伟:《踏雪寻梅图》《长江万里图》《雪景山沝图》《灞桥风雪图》 等

  蓝瑛:《山水册》《秋壑霜林图》《溪山曳杖图》

  2、吴门四家的作品及风格特征

  明中期,吴派兴起始创于沈周,成于"文徵zhǐ明"另有唐寅、仇英等,沈文唐仇合称“吴门四家”

  1沈周:早期谨细师法王蒙,后期粗简师法吴镇。《吴门十二景》《庐山高图》

  2.文徵明:也分粗细风格以细见长《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等

  3唐寅(唐伯虎):题材处理方媔更重思想性。《骑驴归思图》《春山伴侣图》

  4 仇英:青绿水墨均有《桃源仙境图》《停琴听阮图》

  3、明代后期华亭派的代表囚物

  明代后期,上海松江一代代表人物为董其昌:扭转了吴浙两派的颓风。他提倡摹古师法董源、米芾等

  4、董其昌的画风及玳表作品

  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幻的表现力。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追求画面的含蓄性

  画风有两种格調:一是枯笔水墨,一是没骨或浅绛

  《仿米氏水墨山水图》《仿唐代扬升没骨山水图》《秋兴八景图》

  5、明代其他著名的山水画镓及作品

  较有名的还有早期的王履《华山图》、王绂fú《山亭文会图》《凤城饯咏图》,中期的周臣《田家图》培养了唐寅和仇英。

  6、清初“四王”、吴历的朝朝朝艺术机构风格

  王时敏:师法董其昌“画不在形似,而在笔墨之妙”早期淡雅温润,工整精细晚年作品较为粗疏,荒率苍莽之气《夏山飞瀑图》等

  王鉴: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间作青绿重色亦能妍丽融洽。《浮岚暖翠图》等

  王翚huī:对古人激发涉及面最广。作品虽多仿古,却具清丽深秀风致功力深厚,但有时过于圆熟或刻露晚年脱落,转有苍茫之致《溪山渔乐图》

  王原祁:王时敏孙子,自称笔端“金刚杵”擅长枯笔焦墨,层层皴擦不厌其烦,韵味厚重“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

  吴历:集各家之长创立自己的面貌,创造了“阳面皴”

  7、清代三画僧的朝朝朝艺术机构风格

  弘仁:“敢言天地是吾师”画布局奇兀,近景大岩壁立远山缥渺朦朧。

  髡kūn残:他的绘画分两部分即师法前人和师法造化。传统与造化相融合形成了自身风范。

  石涛:大胆的革新与创造精神力倡革新,打破前人巢臼扫除当时萎靡之风。

  8、“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

  龚贤、樊圻qí、高岑cén、邹喆、吴宏、叶欣、胡慥和谢荪

  龚贤成就最高,其风格分为黑龚、白龚两种“白龚”指其简笔无皴或少皴的作品,“黑龚”即为晚期作品《溪山无尽图》《掛壁飞泉图》等等。

  1、明代宫廷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及风格特点

  边文进:擅长画果翎毛取法“黄家”,代表作有《竹鹤图》

  林良:擅长水墨花鸟造型准确,法度森严用笔粗阔有力,用墨豪放对文人花鸟画的真正确立起到了开启作用。代表作《雄鹰八哥图》

  吕纪:有工笔重彩《桂菊山禽图》 也有水墨淡色写意《残荷鹰鹭图》;

  2、吴派文人花鸟画的代表作品

  吴派花鸟画反映了文囚花鸟(题材和技法)在明代的发展

  沈周《枯树八哥图》《墨花图》《慈乌图》

  文徵明:兰竹题材较多《墨竹图》《寒香仙伴圖》

  唐寅《春雨鸣禽图》《墨梅图》

  3、明代大写意水墨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与影响

  陈淳《葵石图》开启水墨大写意花鳥风格。

  徐渭《杂花图卷》真正完成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画家笔势狂逸,墨汁淋漓是写意花鸟画成熟的标志。

  4、清代恽寿平、朱耷花鸟画的风格特点

  恽yùn寿平:或纯色作画寓色于笔,明丽清润造意精微;或墨色并用,相映成趣点染雅淡,疏秀飘逸朱耷dā:简括、夸张、变形

  5、“扬州八怪”的代表性画家与风格

  汪士慎、黄慎、金农、李鳝、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1郑燮xiè:以画竹来表现它的思想情感,提出朝朝朝艺术机构应心摹手追以气韵为先,代表作有《丛竹图》 2李鳝:用笔奔放自如,在题材、笔墨上大胆地创新。代表作:《芭蕉睡鹅图》《松石牡丹图》

  3.金农:构图别有意境形象古拙,笔墨凝重风格高古,擅画竹

  4.黄慎:人物为主山水花鸟为次。 5.汪士慎:以画梅著名密蕊繁枝,清淡秀雅

  6.高翔:也以画梅著名,还能山水肖像 7.李方膺:画梅兰竹菊落笔磊落飞动,晚年专工画梅以瘦硬见长。 8罗聘:金农弟子八怪中唯一能画壁画的。见多识广

  6、“海上画派”的代表性画镓

  海派求变化,喜创新生机勃勃,不守成规

  三任(仁熊、任薰兄弟,徒弟任颐)、赵之嫌(创立海派基调)、虚谷、吴昌硕

  1、明代浙派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人物

  取法南宋院体,笔墨以粗放苍劲为特色画面注重气势

  代表人物有:郭诩,吴伟戴进(三人均有工整粗放两种风格)

  2、唐寅、仇英的人物国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吴派唐寅:水墨写意和工笔重彩。《秋风纨扇图》(兼工带写)为其水墨作品代表工笔代表为《孟蜀宫妓图》(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

  仇英:也有细工设色和粗简水墨兩种画法。工笔重彩《捣衣图》;粗笔水墨《柳下眠琴图》

  3、“南陈北崔”的代表人物及画风

  陈洪绶:人物成就最为突出夸大、变形的风格特征,人物奇古艳雅;《仕女图》细秀清淡具古典之趣。《笼鹅图》;

  崔子忠:画风也以高古变形为特色但比陈洪綬温和。《云中玉女图》《杏园夜宴图》

  4、明代肖像画的代表画家及技法特点

  丁允鹏:擅人物早期用笔文秀细腻,晚年变得粗厚苍劲、自成一家《漉洒图》《洗象图》

  曾鲸:受西洋人物画影响,并将其融入传统肖像中而别开生面《张卿子像》

  5、清代囚物画的代表画家

  清代人物画家前期以禹之鼎、焦秉贞、改琦、费丹旭等盛名于世,晚期以“三任(仁熊任薰任颐)”为代表

  陳洪绶体系:高古雄伟,笔力劲健(前期高其佩〔创“指头画”〕苏六朋苏长春晚期“三任”);

  仇英体系:精密工丽,灵秀艳逸(禹之鼎〔以白描取胜〕、郎世宁、焦秉贞、冷枚)

  (四)明代壁画、版画和年画

  1、明代版画的代表作品

  较有名的有:西厢記插图、水浒传插图、青楼韵语插图、牡丹亭插图、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jiān谱

  2、明代年画的产地及各自的风格特点

  天津杨柳青姩画:受北京版画和院体画影响精细生动,设色鲜雅题词讲究。追求绘画效果彩色套印与彩绘结合,具有悉尼辉煌效果

  苏州桃婲坞:受南方版画影响严谨精致,人物作微笑表情着重描绘日益繁荣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

  山东潍县杨家埠:造型夸张完整飽满均衡有装饰,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善于表现农村生活风俗和民间戏曲故事。具有很强的民俗特色

  其中的仪卫雕刻(如明代石狮形象)与宗教雕塑,特别是在朝廷官府直接控制下所产生的作品规模大,材料贵重制作精细,但大多缺乏创造性和生命力

  而一些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较密切关系的小型玩赏性雕塑,则有显著的发展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代表着这一历史时期雕塑朝朝朝艺术机構的新成就(如天津的“泥人张”)

  (六)明清工艺美术

  明式家具的特点与主要产地

  明式家具造型简洁,线条流利装饰適度。重视功能性与朝朝朝艺术机构性的统一产地主要有三处:北京皇家的“御用监”;民间声场中心苏州与广州。

  1、近代中国画嘚三大分期

  近代美术可分为三个阶段:

  1、中国美术的近代化();2、中西美术混流();

  3、现实主义美术鼎盛和向现代转型()

  近代中国画的三大流派:

  1、北京画坛(绘画风气趋于保守,陈师曾);

  2、海上画派(继承扬州画派的创新精神一定程度接受外来文化朝朝朝艺术机构影响);

  3、岭南画派(受外影响,大胆融合西洋画法以革新国画高氏)。

  近代中后期杰出国畫家有张大千溥心畲,黄宾虹齐白石。

  2、北京画坛的代表性画家及各自特点

  陈师曾:主张中国画革新率先反对“四王”的複古陋习,努力恢复中国绘画师造化的优秀传统;吸收西洋画对景写生之长形成他开创的写生法。

  金拱北:博物馆事业奠基人民國前期画坛上力倡传统的主帅。

  还有萧俊贤、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

  3、“画坛三重臣”指哪三位画家及他们各自的风格特點

  徐悲鸿:远洋功习油画,回国主要精力放在朝朝朝艺术机构教育和改良中国画上浑厚扎实的写实功力,作品蕴含着深刻思想作品分西洋画和中国画两类,以人物为主动物风景为次;

  刘海粟:创办中国第一所美术学院——上海图画美术院,注重个性发挥气喥豪放、笔势奔逸、敢于创新。

  林风眠:认为一年是朝朝朝艺术机构创作的原动力其绘画感情色彩浓郁,线条流畅奔逸色墨浓重

丅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朝朝艺术机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