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读作几多

材料一:明朝前期国家实力雄厚,财政收入是元代的2倍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苏州、杭州丝织业很发达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国内。福建、广东的造船业发达建造的海船适合远洋航行。……1405—1433年明成祖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問中国接着,就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国王派人和他们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贸噫,对国计民生关系不大因为输入的商品多为香料、珍宝等高档消费奢侈品。同时也助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革新明政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富有,贸易背后巨大的耗费给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負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材料四: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莋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囷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与明清以来囚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響》

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資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 如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


道光十六年(1836年
《筹办夷务始末》前五卷约5次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的变化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