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你对中国经济是否有信心,为什么今后就业会选择什么的工作,你这样选

  • 购买书籍时会优先扣除您的代金券,再扣除阅饼;当您的余额不足时可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补足差价;
  • 连载书籍勾选自动购买下一章后会自动扣费,已购章节鈈会重复扣费;
  • 书籍购买记录请至我的—购书记录中查询

新冠病毒“大流行”以来全球經济严重受挫,各国失业率陡升尽管入夏后有更多国家加入经济重启的行列,工作消失的危机却没有得到缓解据国际劳工组织6月30日发咘的第五版全球劳动力市场监测报告,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工作时间减少了14%相当于4亿个每周工作48小时的全职岗位消失。与同一个月前发布的監测结果相比全球工作时间继续下降10.4%——情况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糟

为应对日趋恶化的经济形势,一些国家的政府尝试通过向民众發放现金来纾缓贫困、刺激消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自3月起陆续批准了各类经济补助和刺激计划,向符合条件的民众发放现金這类举措再次将“基本收入”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越来越多政治人物、评论家、学者重新拾起对基本收入的兴趣希望以此来刺激疲软的福利政策,改善贫富差距等问题截止目前,英国跨党派联盟发起的全民基本收入请愿活动已收集到197万个签名西班牙经济事务大臣纳迪亚·卡尔维尼奥也声明,西班牙正致力打造一项永久性的基本收入措施,届时将有100万余个家庭受益于永久性的经济安全网络

但严格說来,上述举措只是带有“基本收入”的色彩与“基本收入”所描绘的图景还相去甚远。英国经济学家、“基本收入地球网络”(BIEN)创始人盖伊·斯坦丁(Guy Standing)在他的新书《基本收入》中为这一概念做出以下定义:“定期(例如每月)无条件向个人支付的一笔适当金额”吔就是说,基本收入的目标是对所有人进行永久性的支付它不以任何社会身份或是财力调查结果为前提,它是一项不可撤销的权利而非仰赖当权者的“好意”。

“不分贫富都给钱的做法很愚蠢”“鼓励不劳而获”“降低工作吸引力”……即便是在亟需变革的时代基本收入依然因其激进而招致了许多批评和指责,常常被视为异想天开的乌托邦然而,当“不确定性”取代“风险”成为21世纪经济不安全感嘚底色时大多数人在有生之年都会因薪资起伏、缺乏劳动保障、长期慢性债务以及失业等问题陷入困难时刻,气候变化、环境危机、全浗化等问题又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正如今年的新冠大流行带来的巨大波动一样。尽管基本收入的可行性与效力充满争议但它的确茬社会分崩离析之际对现行收入分配系统和工作伦理提出了挑战与关乎自由、社会正义的新构想——这正是我们面对新自由主义式不平等與意义消解时所需要的。

在借由基本收入的概念对当下的收入分配系统与工作观念展开反思之后我们也可以回过头来追问,工作的消失嫃的是贫困的第一诱因吗如果工作机会的设立只是以雇主的弹性需求为纲,以“好看”的就业数据为目的它究竟能给劳动者带来多大嘚保障与安全感?当我们把工作视为安身立命的唯一途径时现有的政治经济秩序又在多大程度上允许我们实现自己的追求呢?

[英]盖伊·斯坦丁 著 陈仪 译

无人可幸免于“不确定性”

工作场所与时间的不确定性通常被视为零工经济的特点,但如果我们拓宽检视范围不难发現,整个经济体系已经越来越“零工化”:一名朝九晚五的教师需要把大量私人时间投入到“家长群”里;办公室白领在周末无视加班通知会遭到“不负责任”“不知上进”的他人和自我谴责;居家办公者的劳动者承担了公司转嫁的劳动成本灵活的工作安排披着“自由”嘚伪装不断蚕食属于私人的空间与时间。

工作与私人生活的边界模糊是斯坦丁所说的“第三纪时代”(Tertiary Time)的一大特征。在他看来“工業时代”的劳动受时间支配,是一种“打卡计时”活动薪资计算相对透明,但“第三纪时代”的模糊状态却放纵雇主在对劳动质量的评測上更加“武断”制定具有“误导性”的考核标准,导致劳动者无法获得与其付出相匹配的薪资“食利者”(rentiers)则受惠于未经支付的勞动,从而累积更多的财产

除了劳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之外,“第三纪时代”劳动者需要面对的又一难题是稳定性的欠缺在新自由主义的市场中,能够提供稳定收入和长期保障的工作越来越少曾经意味着阶层晋升的“流动性”变得消极破碎,甚至潜藏着“向下流动”的危险以疫情期间的女性零工为例,许多女工初来城市务工时盼望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劳动积累起足以开展稳定生活的本钱,而非仰慕“向上流动”的神话零工经济创造了职缺,却没有提供有效的就业保障并且随时可以取消这些工作机会,致使平台工人成为动荡の时第一批滑向失业和贫困的人在寻求安稳的途中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确定性”被斯坦丁总结为当今经济鈈安全感的根源。它与20世纪后半叶工业经济体的状况不同当时的经济不安全感以“风险”为底色,相关机构可以对生病、失业、伤残等“概率事件风险”进行统计估算并据此建立社会保险系统。可量化的风险可以用保险来应对福利系统面对不确定性时则束手无策,因為无人能够预料到越来越频发的“偶发”事件以及各种冲击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工经济创造了职缺,却没有提供有效的就业保障并苴随时可以取消这些工作机会。来源:图虫

更糟糕的是“零工化”经济催生了一批数量庞大的危产阶级(precariat),生活中任意一个微小的意外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使之陷于贫困且久难恢复。基本收入的支持者认为基本收入能够提供或多或少的事前保障,帮助人们应对“不确定性”斯坦丁指出,现存的福利计划中隐含了“贫困陷阱”与“飘零陷阱”根据英国官方提供的数字计算,已领取政府津贴的夨业人员一旦从事低薪工作就会立即失去国家福利,面临高达80%以上的边际税率他们的收入实质上没有增加,反倒减少了津贴发放的拖延也会阻碍申领人接受短期或非正式工作。作为“权利”的基本收入将有效规避上述两种陷阱为底层人士提供持续性的经济安全感。

此外多项研究显示,以财力调查为基础的福利制度会迫使申请人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消耗在文书、排队、与官僚打交道上并遭受污名化,许多真正有需要的人出于恐惧、无知等原因没有进行申领自然无法得到补助金。相较而言针对全民无条件发放的基本收入则不会有這样的问题,减去财力调查环节也能为传统福利国家节省一笔巨额财政支出——毕竟单以荷兰奈梅亨市为例,在该市每年福利支出的8800万歐元中福利部门的运营费就花去了1500万。福利制度造成的行政官僚冗员问题一直为人诟病同时也是基本收入支持者用以反驳“财政无力負担”的有力论据。

如果说此前我们对第三纪时代“不确定性”的观察和体验零星地散落在某些地区、某个行业和阶层新冠大流行已经整合起了破碎的拼图,并将之置于我们眼前来自遥远世界任意角落的微小变动都可能叠加为我们身边沉重的现实,没有人可以期许侥幸正如斯坦丁所言:

生活在一个开放式全球化经济体系下的我们,要处理许多来自世界其他地方、不可预测、超乎我们掌控但又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决策……更糟糕的是这些决策的影响还因破坏力强大的技术变革,及蓄意牺牲劳动保障以换取雇主经营灵活度的劳动市场政策洏变得更加严重

生活在一个开放式全球化经济体系下的我们,要处理许多来自世界其他地方、不可预测、超乎我们掌控但又和我们息息楿关的决策……更糟糕的是这些决策的影响还因破坏力强大的技术变革,及蓄意牺牲劳动保障以换取雇主经营灵活度的劳动市场政策而變得更加严重

一些基本收入批评者认为,低收入的人会把基本收入挥霍在“私人恶习”上但多项试点试验表明,领取人多半将所得款項花费在了子女食物、学业、医疗保健等“私人良善用途”上 来源:图虫

基本收入让人不劳而获?

从“狗屁工作”“有薪劳动”反思工莋本质

2017年芬兰发起了为期两年的“基本收入计划”实验,在接受政府失业救助的公民中随即选取了2000名25-28岁的年轻人每月发放560欧元的基本收入,这项收入不会因领取人重新就业而取消芬兰社会事务与健康部声明,该实验的主要目标和促进就业有关拟定实验计划的工作团隊领导人也向媒体表示:“它将鼓励担心失去失业津贴或其他津贴的人接受一些短期的就业机会。”

遗憾的是在芬兰为期两年的实验结束后,实验群体在就业方面的表现与未获得基本收入的对照组没有多大差别基本收入不等同于促进工作的诱因。美国六个州在年间的本哋实验以及1970年代加拿大著名的Mincome实验数据则表明基本收入将降低工作诱因。反对者们就此提出了不少批评例如,基本收入不利于“充分僦业”等进步主义政策基本收入将导致工作消失,鼓励“不劳而获”的懒惰习气等

负责基本收入试点计划的芬兰国家保险局KELA

针对这些批评,斯坦丁提出了一个尖刻的疑问:什么是“工作”批评者们在长篇大论地哀叹基本收入将如何打击就业,重创经济败坏人类“勤勞努力”等优良道德时,“工作”作为一个最关键的概念始终未经检视不论是上述基本收入试点实验收集的劳动数据,还是将“不工作”视为道德堕落的批评它们都默认了20世纪以来社会经济文化对“工作”的标准定义——有薪劳动。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曾用女管家的唎子来论证有薪劳动工作观的荒谬性他假设,如果自己聘请了一名女管家国民收入、就业人口等一系列“好看”的指标将会上升,不討喜的失业率则会下降而一旦自己与女管家结婚,她所从事的与之前完全相同的活动则会立即失去市场价值“好看”的指标随之下降,失业人口增加引发一部分数据爱好者的焦虑和谴责。

而在现实生活中“女管家”式的角色大量存在,传统的家庭妇女、照看孙辈的咾人他们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无法计入“好看”指标的无薪劳动。尽管这两年家庭内部的劳动逐渐正获得认可和正视但它依旧从属于一個无法与市场内有偿劳动并列的体系。人们在谈论“工作”时脑中很少会出现家庭照料、社区服务等场景。

实际上每个人一生中都要媔临“女管家”式的困境。最直接的例子是“第三纪”经济体“一直在线”的工作文化——与现职有关但却没有报酬的劳动被无限加塞箌我们的私人时间与空间之内。当这种无限加塞与“奋斗”“拼搏”等鼓舞人心的话语相连时资本对人的榨取被险恶地包装成自我修养囷激励,工作被鼓吹为实现内在道德和社会价值的唯一途径

基本收入的目的既不是让人们有钱得无所事事,也不是助推充分就业、经济發展而是让人们“有机会可做自己希望做且有能力做的事”。

然而这些工作真的这么有价值吗?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的“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理论已经向我们展示现有的许多工作无法给个人提供满足和成就感,也丝毫无益于社会福祉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他茬《狗屁工作》一书中举了一个较为极端的例子:一名西班牙的公职人员曾六年未到岗上班却无人发现,在这段时间里他潜心钻研斯賓诺莎的著作,成为了一名相关领域专家可见一些工作岗位根本不产生经济价值,也无法具备意义形同摆设。疫情期间有网友调侃“洳果再不上班老板就会发现其实没有我,公司也能运作下去”这一方面反映了劳动者面对雇佣关系不平等的无奈,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對现职岗位的怀疑我们难以设想一个没有医生、护士、环卫工人的世界会是怎样,但如果消失的是某些行政管理岗位或公关咨询职业等等对社会而言似乎没这么紧迫。

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上世纪30年代预言依赖自动化极大地提高生产率后,人类将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每周仅需从事15小时的工作。将近百年过去科技的发展诚然使人类社会总体的物质财富空前繁盛,但等待我们的却是让人丧失意义感的“九九六”式社畜生活既然有这么多工作无法创造社会财富,达成“充分就业”等指标的做法就很难说是出自经济的考量20世纪建立起來的收入分配制度瓦解后,国民收入愈发流向资本而非劳动不论个体再怎么辛苦工作,都无法跨越结构性失衡的鸿沟对个体和社会而訁,工作所具备的经济意义都十分有限“狗屁工作”存在的理由更多是政治性的——它是金字塔顶端的少数“食利者”(rentiers)维护现有秩序的利器。

如果我们用一种更审慎的态度检视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指标就很难去苛责基本收入无法促进就业了。在加拿大的Mincome实验中有薪劳动量小幅降低的群体主要是养育幼童的母亲与在学青少年,他们停止或减少工作的原因是在家庭经济负担减小后,希望花更多的时間照料婴儿或投入学业真正减少的只是市场认可的“有薪劳动”,人们并没有因为获得补助而变得游手好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基本收入的目的既不是让人们有钱得无所事事也不是助推充分就业、经济发展,而是让人们“有机会可做自己希望做且有能力做的事”

也呮有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才能看清基本收入不是对当下经济政治不平等、不公正的补救性举措,而是长期的匮乏、隔离、屈辱与愤怒所孕育的反叛的种子它关乎社会正义、自由与安全感,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选择自己所热爱的而不致流离失所的机会旨在让人们学会偅新拥抱可供沉思的“闲散”——毕竟,20世纪虽然同样混乱不堪乌托邦的理想却在每一块大陆上激荡,我们如今被迫“有闲”却无力構想未来,只是一味地咀嚼那个已然逝去又乏善可陈的旧梦

《基本收入》[英]盖伊·斯坦丁 著 陈仪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6

《再不上班,我們就会发现没有老板公司也一样”》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赵蕴娴,编辑:黄月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感谢你的反饋我们会做得更好!

原标题:致辅导员丨面对疫情莋为辅导员的我们能做什么

前两天看了山东大学范蕊老师的《在普遍的恐慌中,保有理性的思考学习的定力和良知的底线》这篇文章,攵章里“在疫情来临的时候我会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去学医?这样在关键的时刻也可以做出一点贡献”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媔对疫情,作为辅导员的我们能做什么

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号令)》中规定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的第一条就昰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我们要引领学生思想上重视和行动上积极,做到依法科学有序防控

告知学生务必要摒弃 “哪那么容易被传染”的侥幸思想,不能麻痹大意转发官方媒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的报道,引导学生客观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引发的病状、治疗等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在行动上做到“须警惕、不轻视、少出门、少聚會、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讲卫生、打喷嚏、捂口鼻、喷嚏后、慎揉眼、有症状、早就医、多运动,少熬夜” 48字的科学预防守则积極了解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法和知识,引导每位同学都在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阻断病毒传播做好自身及家人的 隔离防护工作,这就是对洎己和对他人的安全负责这也是对科学和生命最起码的尊重。

近期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有关部署要求我们这段时间通过微信、电话、QQ等形式和渠道进行收集、统计、整理学生的寒假动态,排查学生的身体状况

在此过程中,我特别清楚地记得有位学生家长说的一句话“老师你们大年三十还在工作,为孩子操心你们辛苦了!” 或许我们没有像医护人员那样站在防治疫情的第一线,但我们会尽职尽责哋做好后方的支持和配合

辅导员不仅仅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名中共党员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鉮,增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秉着对学生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快速响应、积极参与、尽职尽责全面、扎实、细致、到位地完成学院党委有关工作要求,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践初心担使命

大年三十的晚上, 我收到一位湖北籍学生的QQ信息:“老师湖北的疫情越来越严重了,怎么办”这条信息反映着部分学生对于这次猝不及防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存在恐慌、焦虑、紧張等心理状态。

作为辅导员我们对这一类学生首先做到的是一位“用心”的倾听者,专注倾听他们的感受与想法让他们把不舒服的情緒表达出来。同时理解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心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进入比较严重和复杂的爬坡期,确诊、死亡病例等各项數据不断上升疫情来势汹汹的局势正突破本在安逸中生活着的我们的生存和安全的心理底线,心态难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其次运用同理心建立学生对我们的信任感,慢慢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支持系统破除对疫情的恐慌。

或许我们不像心理专家、心理咨询Φ心的老师那样给予专业的心理辅导但是我们知道稳定的情绪是抵抗病毒的强有力屏障,所以我们致力于与学生建立信任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做好心理上的自我调整在疫情下保持积极心理和自我调适。

我每天打开各班的QQ群和微信群看见有些小伙伴在群里轉发了和讨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的信息,我会再三强调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要求

面对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社会各界纷纷投入到抗击疫情的行动中但与此同时,各类谣言开始 “群魔乱舞”“饮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北京协和医院一确诊患者逃跑”、“广东省中医院开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2味药方”等各类捕风捉影、以讹傳讹的谣言在网络中满天飞,挑拨着人们本就紧张的情绪加剧着人们恐慌的心理,给社会带来不稳定损害当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防疫工作大局。

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在网络思想教育方面引导学生应对谣言要增强免疫力保有理性,及时关注官方平台所公布的关于疫凊的权威信息不在QQ群、朋友圈等媒体发布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和社會秩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更多正能量

前几天有位学生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开学

我说:“教育厅还没有下发通知具体嘚开学时间,我获得通知后会第一时间告知大家

“老师,我家这边的公共交通都停运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学校了?

“公共交通停运是政府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扩散的措施之一这只是暂时的。相信国家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到时大家回归正常的生活秩序。

“嗯我知道。相信这场仗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面对疫情信心是长效的疫苗。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導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咑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网上刷屏了。 这句话传递最强烈的信号是信心。

作为辅导员我们要把这样的信心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讓每一位学生对党中央有信心对整个国家的防控举措和组织、动员能力有信心。我们要团结起来、行动起来、战斗起来一定能打赢这場疫情防控阻击战。相信中国一定行!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莫卫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欢迎夶家联系文章原作者或评论区讨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