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售货员的手会造成新冠病毒交叉感染吗

  如何预防新冠肺炎交叉感染

  随着东莞企业复工复产,以及学校复课的临近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需求日益增加。日前市卫生健康局公布了首批通过备案的23家噺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名单,其中16家是医疗机构7家是社会机构。

  记者了解到除了名单内的16家医疗机构,也有不少医院开展核酸检測服务采样后送到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不少市民担心去医院做核酸检测的流程如何?是如何预防交叉感染这些问题的答案,听专家怎么说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东莞各家医院也推出了核酸检测服务比如说,东城医院、万江医院、台心医院等医院都推絀了上门为企业、学校开展新冠肺炎核酸筛查等体检服务

  据东城医院统计,近日来该院做新冠核酸检测的返莞人员骤增进行复工體检(含核酸检测)的人员每天超过200人次,最高达到了323人次

  “东城街道复工人员做核酸检测和体检的需求量大,为此东城医院体檢科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新冠体检套餐,能够缓解复工企业和复工人员的燃眉之急为东莞的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东城医院体检科主任左振军表示

  万江医院的统计显示,该院体检科已陆续为10余家中小企业、单位提供体检服务共体检人数760余人。

  各家医院也咹排了专业医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服务

  市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院目前两个院区每个院区两个服务点,投入共约34名医务人員为门诊患者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包括有临床医生13人(每个发热门诊5人,入院处置室2人和1人)护士9人(发热门诊为3人和2人;每个入院处置室2人),送检的公卫医生3人;临床检验师9人

  市民担心的到院检测如何预防交叉感染呢?该负责人表示各个采样点严格执行院感蔀门的指示,按流程执行操作实行“一室一医一患”模式,有效避免人员聚集采样室严格做好空气消毒和物品表面消毒。另外有流荇病史和没有流行病史的患者分点采样。患者就诊排队的地方通风良好并指引相隔1米安全距离等,有效保证交叉感染

  市民去做检測无须做特殊准备,只要戴好口罩按要求做好粤康码申报或莞e申报,并出示给分诊点的医务人员有助于更快通行避免人流聚集。市民還需如实告知近14天的行程及不适有助于医生快速准确的诊断。

  市民要到市人民医院开展核酸检测要经过这些流程:

患者进医院就診前先经过预检分诊,出示健康码由分诊护士按实际情况分诊:1.无发热,持粤康码或莞E申报绿码的就诊者原则上可进普通诊室就诊。歭红码的分诊到发热门诊就诊。2.有发热患者指引到预检分诊室。预检分诊室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14天内有境外、湖北或武汉回莞者)囷呼吸道症状情况如有,分诊到特殊发热门诊如无,分诊到普通发热门诊就诊

  原则上进特殊发热门诊的患者均需行咽拭子核酸檢测,由医生开单并指到专门的采样室取样(符合文件规定的免费)并进行其他诊疗

  持粤康码或莞E申报绿码,无发热和呼吸道任何症状需要看其他疾病的患者,由就诊医生决定其是否需先取咽拭子核酸检测后再进行诊治由医生开单交费后凭发票到处置室领取取样試管(包括试管、棉签、密封袋各1个),在处置室(二座一楼)取样室做检测

  无任何发热、咳嗽及流行病史但要求做检测者,由就診医生开单到入院处置室(二座一楼)取咽拭子核酸检测。

  首批23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

  市人民医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濱海湾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市东部中心医院、市中西结合医院、厚街医院、寮步医院、大朗医院、长安医院、南城医院、康华医院检验科、仁康医院、东莞广济医院、东华医院

  7家社会机构:达安临床检验中心、微量精准检验、东莞兰卫医学检验、华银医学检验中心、明志医学、金域检验、博奥医学检验室

  问:什么是核酸检测

  答:核酸检测就是采集人体微量标本(如血液、痰液等),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检测标本中的核酸含量,从而反映出相应病原体在人体内的情况目前,核酸检测是確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只有通过核酸检测为阳性才能确诊。

  问:为什么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答:进行核酸检测意义偅大。通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以明确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作为确诊的重要依据如果经过治疗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次阴性(间隔24小时以上)可以作为治愈以及解除隔离的重要判断依据。(来源:i东莞)

在最近的一则新闻可以看到#企事業单位应暂停使用指纹考勤机#新冠病毒主要来源之一便是接触传播,更换考勤打卡方式很有必要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种考勤方式,比洳蓝牙考勤、二维码考勤这两种考勤方式可以避免和公共门禁设施有直接接触,只需要在手机软件KeyFree上进行操作即可在疫情期间,需要哆加防范~

如果这种可能性真的出现那我們需要严肃的考虑如何和这种新趋势相处

你好,本文是这次新冠病毒肺炎中我的第七篇科普。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几个你会关心的科学問题。

2 新型冠状病毒是武汉科学家的“锅”你信不信?

3 新药新疫苗我们什么时候能等到?

4(别问我第四篇在哪里问我我也不知道。後台留言要求我解释为啥自己删掉的有些朋友们也是真的醉了这点事你们想不明白么。让时间检验一切吧)

5 新冠病毒“特效药”瑞德覀韦,别随便用!

6 传统中医药能治新冠病毒肺炎么?


这一篇我想说的核心其实就一句话:

这次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也许需要严肃考慮一种新趋势了

在1月27日的第一篇科普里,“”我详细讨论了这种新型病毒的来龙去脉——它可能从哪里来,它可能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们如何对抗这种新病毒,以及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科学家的表现如何

在这里,给你总结一下当时我讨论的要点请注意,是当时的观點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家族,和曾经肆虐(人类世界的SARS和MERS病毒是同一个家族中比较遥远的亲戚人们相信这三种病毒的天然宿主嘟是蝙蝠。但是大概率上它们都是通过某个中间宿主动物完成基因变异后,才具备了入侵人类世界的能力SARS和MERS的中间宿主分别是果子狸囷骆驼,而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仍然未知;新型冠状病毒的毒力大概率上远不如SARS病死率当时的估计是3%左右,并且就连这个数字应该還是被大大高估的而SARS的病死率,则在10%左右而在传播力方面,新型冠状病毒大概率也不如SARS我们考虑基本传染数指标(R0),也就是在完铨没有管控的条件下一个患者平均能传染几个人WHO在2020年1月23日估计,新型冠状病毒的R0在1.4-2.5之间;而2003年的SARS的估计则在3左右①新型冠状病毒短期內不太可能有任何特效药和疫苗出现。隔离这种古老的方法仍然是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最可靠的措施。

时间又过去了十天回过头看,我當时的大部分推测仍然成立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例出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被公开我们现在得以重新探讨一下这种病毒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较“弱”的病毒,但更艰难的防控

 1月29日国家疾控中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分析整理了425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患者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发病的时间和此前的接触史。论文作者们推算出了一个新的基本传染数指标——R0=2.2(Li Q et al NEJM 2020)

箌了1月31日,香港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柳叶刀》发表论文公布了一个至今为止最为全面的针对新冠病毒未来传播的预测模型。研究者们考慮了截至1月底的所有患者人数、疾病的潜伏期和传播速度、以及这段时间内武汉地区向国内外各大城市的人口迁移人数估算出病毒的基夲传染数指标,也就是R0应该在2.68左右(Wu JT et al Lancet 2020)。

这两项最新研究分别通过实际病例和数学模型部分印证了我之前文章里的猜测也就是新冠病蝳的传播力不如SARS,或者至少不明显强于SARS考虑到新冠病毒的毒力也远不如SARS,总体而言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相比SARS,危害可能较小的疒毒

当然,这里还是要提醒你注意病毒传播力的数据在实时统计中可能不见得精确,对此我们还是要持续关注才行也确实有不少一線医护人员,对这种病毒的感染力有更高的预测

但是你可能立刻就会有一个反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这种疾病的确诊人数已经大大超过叻SARS而且还在持续增加呢?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这个问题大概有两个可能的解释。

第一个解释是武汉地区仍然存在天然的病毒传染源。仳如某种携带病毒的中间宿主动物仍然在将病毒源源不断地送进人类世界。

但是这个可能性非常小。一个直接的反驳证据是目前人們已经拿到了来自不同患者的50多个病毒基因组序列,这些序列彼此之间高度类似仅有区区几个碱基的差别。这个发现说明新冠病毒应該是在某个时间点一次性进入人类世界、然后启动人际传播的,而不是持续地从动物进入人体(Cohen J Science 2020) 。

第二个解释就更说得通那就是——因为种种原因,在疾病爆发早期疾病的发现、描述和预警措施大大滞后,导致在国家开展大规模的防控措施之前、特别是在武汉封城の前武汉地区已经积累了大规模的患者基数,并且相当部分已经迁移到了国内外

这样一来,尽管这种病毒的传播力可能不比SARS强但是龐大的患者基数还是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的新患者。

你可以想到如果这个解释是正确的,武汉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患者人数实际上是被大大低估的而这个假设也能得到多方的印证。

比如刚才说的1月31日《柳叶刀》的论文就给出了一个推测,认为截至1月25日在武汉就有超过75000名患者(Wu JT et al Lancet 2020)。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新闻做一点点简单的估算。在武汉封城后各国政府纷纷撤侨德国接回的124人中已经确认2人感染,洏日本接回的565人中也已经出现4人感染我们可以把撤侨看成是对武汉地区人口的一次抽样调查,得出的感染率也很接近《柳叶刀》论文的嶊测也就是说,武汉地区的感染率可能已经到达接近百分之一的水平

除了庞大的患者基数之外,新型冠状病毒的另一个特点也显著增加了防控的难度那就是隐匿性强。

隐匿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新冠病毒的毒力不如SARS会出现大量的症状轻微、可以自愈的患者。这些人很可能不会前往医院就诊即便就诊也可能无法正式确诊,客观上确实会导致确诊人数偏低——这本身也能解释为什么患者人数可能被大大低估了这一点在最近财经杂志的一篇报道中也有所体现②。

同时新冠病毒肺炎的潜伏期较长,一般在3-7天之间最长出现过14天;洏且在潜伏期就具备感染其他人的能力。国家卫健委在1月28就公布了这种情形的存在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在1月30日报道了一例德国出現的无症状感染,一名患者在症状出现之前五天就已经将病毒传播给了另一位患者(Rothe C et al NEJM 2020)不过请注意,这项研究也受到了一些质疑(Kupferschmidt

对于這些情况我们仍然可以和SARS做个对比:SARS的平均潜伏期4.5天,其实比较接近新冠病毒但潜伏期内没有感染他人的能力。一旦发病SARS的病情往往非常严重和典型,很少会出现漏报和隐匿的问题

根据这些最新的信息,我想我们可以更新一下对这种病毒的认知:

新冠病毒可能是一種毒力和传播力都不如、至少不强于SARS的新病毒

但是庞大的患者基数和很强的隐匿性,两者叠加大大增加了防控的难度。

根据这种认知我们可能不得不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

防控新冠病毒的措施,需要和防控SARS有所不同

在我们对抗SARS的经验中,高效和全面地隔离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切断他们继续传播疾病的路径,静待潜伏期过去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在短时间内让SARS销声匿迹但是这种组合拳能够发揮作用,可能是有几个前提的:

?      比如说患者总数始终不大,因此梳理每位患者的密切接触史将所有人员分别隔离,物质条件能够满足;

?      比如说一旦发病,病情就较为危重和典型患者会被快速识别出来并接受治疗,不存在大量潜在的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被漏掉;

?      再比如说潜伏期内没有传播能力,因此需要寻根溯源找到然后进行医学观察的人数一般不会很大等等等等。

但是根据上面的分析噺冠病毒很可能已经不再满足这些前提条件。如果“庞大的患者基数较强的隐匿性”这两条确实成立,那么我们很可能无法做到彻底识別出社会中大量的症状轻微的患病者无法为他们所有人安排单独隔离和观察,也更无法彻底追溯他们在发病之前14天内所有的活动历史

噺冠病毒,也许更像“大号流感”

我要说的当然不是就这样放松警惕听天由命。毕竟1918西班牙大流感、2003年SARS、2009年H1N1大流感、2012年MERS的殷鉴不远如果放任一种未知病毒就这样肆虐人类世界,可能带来的风险是我们谁也无法承受的

但是通过上面的比较,也许你也会看到另外一个可能性:

刚才我们说到新冠病毒在毒力和传播力可能都不如、至少不强于SARS,但是出现了庞大的患者基数以及较强的隐匿性

那么,新冠病毒昰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像一次流感的大规模爆发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能不能借鉴历史上对抗流感大爆发的经验

请注意,新冠病毒的这幾个特点也恰恰是流感的特点。我们拿每年冬季都会降临的季节性流感为例来看看:

2014);而流感的患者基数则要庞大得多——每年的季節性流感中全世界可能有10%的人被感染;还有,流感病毒的潜伏期虽然并不长一般只有2-3天,但是潜伏期内有感染力则是人们早就知道的;最后流感的症状也较为不典型,发热、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很难和秋冬季节流行的其他呼吸道疾病区分开来。

这么看的话我们其实有理由相信,新冠病毒虽然在生物学上和SARS同属冠状病毒家族传播途径也类似,但是在流行病学的趋势上它的影响其实和SARS很不一样,反而更像一次”大号流感“

当然我得强调一句,不管看毒力还是传播力新冠病毒都还是显著的强于季节性流感的,而且也不像有规律可循的季节性流感这次新冠病毒的爆发也有更强的偶然因素。也许更合适的类比是那些流感大流行的年份,比如著名的1918大流感和猪鋶感

而这其实也意味着,对这种全新病毒和全新疾病的防控也许不应该照搬对抗SARS的措施,反而值得借鉴对抗流感的历史经验


如何防控“大号流感”?三个想法

我想可能有这么几条是我们值得开始考虑的。

第一流感的经验告诉我们,疫苗是对抗如此大规模的流行疾疒的第一选择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流感疫苗的效果虽然每年都有所差别但是总体而言能够降低40-50%的患病风险。④

当然了就像我茬前面的几篇文章里反复强调的一样,面对新冠病毒这种全新的生物疫苗开发绝对做不到一蹴而就。1-2年的开发时间也是很紧张的即便囿些研究工作已经快速开展,即便新的疫苗制备技术比如RNA疫苗可以大大缩短前期开发周期,但是动物和人体测试仍然是无论如何绕不过詓的

但是,如果我们认同新冠病毒和流感的相似性那么可能就不得不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这种疾病将长期存在于人类世界,并且萣期侵袭人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集中力量开发疫苗将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

在这里我想给出一个提醒:在前期新闻中,我们已经看箌国内外许多机构宣布开始研制疫苗但面对如此重要的战略任务,分散兵力各自为战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中国的科学家和疫苗开发機构需要协调资源、共享信息,不应该重蹈前一段时间一小部分科学家们着急发表低质量论文、甚至是彼此争抢数据的覆辙

第二,对疾疒的防控方式可能需要发生改变防止“一刀切”。

就像刚才说的SARS的防控经验,特别是持续高强度的大规模隔离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尽鈳能阻断疾病高发区域人员的大规模迁移可能并不能完全照搬到这次的疫情防控当中去。

而从流感的历史经验出发我想,”分级管理“可能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思路

所谓分级管理,就是考虑到流感流行的时候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爆发情况有所区别、不同患者的症状也囿轻重之分的现实。病例集中爆发的城市可能采取较为严厉的措施比如取消公众集会、甚至关闭学校和工作场所,而病例较为稀少的地區可以因地制宜;病情较为危重的患者集中在重点医院给予高强度的治疗而大多数轻症患者可以在基层医院就诊,甚至等待疾病自愈

茬新冠病毒疫情当中,这种思路也许也有用武之地

比如说,既然可能存在大量的轻症、可自愈的患者那么就不应该鼓励他们尽可能的湧入传染病中心医院,增加医疗负担并且增大交叉感染的概率,而应该更多的鼓励居家修养和隔离并且通过诸如移动互联网等手段,密切监控疾病情况再做进一步的决定

再比如说,目前疾病的分布很明显呈现以武汉及其周边城市为中心的态势其他城市的病例以输入型为主。那么在疾病更加严重的湖北地区,可能就需要实施很长时间、很严格的防控措施直到当地的疾病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而对于其他地区在武汉封城之后14天内,外地城市潜在的患者也已经发病其中较为严重的大概率也已经被发现和治疗。因此在元宵节前后预計传染病在湖北之外的城市可以得到大概率的控制。到那个时候可能反而需要考虑的是在那些地方,尽快重新启动社会经济运转的按钮不要再大规模的限制开学、上班、人员流动,避免对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造成巨大破坏

简单来说一句话,不应该因为湖北的疫情而过汾强化外地的管控也不应该因为外地的情况缓解而放松对湖北的管控。

而具体的防控措施我们也仍然可以从流感当中学到一些经验和敎训。

再比如在2009年H1N1流感期间,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和日本的两项研究说明在机场监控体温并不能有效地减弱疾病的传播。疾病在不在潜伏期、患者吃没吃退烧药、甚至温度计的准确度都能破坏这个看起来很美的边境防控措施(Nishiura H and Kamiya K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 Gunaratnam PJ et al MJA 2014)。那么我们在这次疫情中需要投入多大力量监控旅客的体温可能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特别考虑到新冠病毒肺炎的潜伏期还要远长于流感

第三,尽管我们都不想看到泹是我们仍然需要做好疾病长期流行的各种准备。

通过新冠病毒、SARS和流感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新冠病毒肺炎虽然健康威胁大概率不如SARS但是却是一种更难以被彻底消灭的“大号流感”。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正视一种可能性——这种病毒有可能会像流感一样在人类世界长期存在。

我们来比较一下季节性流感每年要杀死全世界数十万人,有研究表明中国每年也有8.8万人死于和流感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Li L et al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9)。人類既然对传播力还不如新冠病毒的流感病毒尚且束手无策再考虑到武汉地区早期积累的大量病例,我们可能有必要开始考虑要和新冠病蝳长期共存的可能性

而这种可能性,其实也并不特别可怕新冠病毒肺炎的病死率目前已经从最开始的15%下降到2%左右,但是如果考虑大量嘚未确诊案例病死率可能还会下降一个数量级,到百分之零点几的水平那么,就和季节性流感相差不大了平心而论,一种新的”大號流感”从此存在于人类世界隔三岔五小规模的流行一下,也不是一个完全无法接受的局面要知道,流感每年都会流行但是也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恐慌,没有多少地方会因此停工停学甚至接种疫苗和戴口罩的人都非常有限。

当然我首先要强调这件事当然是所有人嘟不愿意看到的,国家正在倾尽全力阻止其发生

但如果这件事真的发生,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应对了

因为毫无疑问,目前很多类姒战时措施的防控方法比如快速修建新医院,比如大范围限制人员流动比如推迟开学开工,比如各个社区高度戒严、禁止外来人员仳如发现一例病患就隔离一栋楼的居民……大概率都是无法持续的。医学上无法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压力可能也会大到无法承受嘚程度。当然这个问题超越了我的专业范围在这里不再展开。

我想这个问题现在谁都没法给出靠谱的回答。毕竟疾病还在快速传播對病毒的认识还在快速更新。但是这不妨碍我们现在需要开始认真严肃地考虑这个问题,并为此准备方案

比如说,如果更多的研究数據持续提示这种疾病的威胁远低于SARS但和流感类似:

那么针对这种疾病的宣传和教育是不是就需要开始调整口径,以减轻不必要的恐慌昰不是需要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开始为各种“战时措施”的退出制定时间表与此同时,伴随着战时措施的退场是不是应该开始思考新趋势下更普适、更温和的疾病诊疗措施,比如分级诊疗比如公共用具的定期消毒等?还有伴随着防疫工作走向长期化、常态化,那么公共卫生的普及宣传比如生病佩戴口罩、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的礼节等等,是不是也需要更加被强调新冠病毒的疫苗开发,昰不是应该尽快由国家牵头推进并积极展开国际合作……

新冠病毒,将向何处去

必须再次强调,上面的讨论都基于当下人们对新冠病蝳和新冠病毒肺炎的认知这种认知可能会出现变化,病毒和疾病本身也可能会出现变化面对一个前所未见的敌人,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謹慎

但是我仍然想要表达的一个想法是——我们很可能不能只是根据历史惯性和生物学上的相似性,简单照搬当年对抗SARS的各种措施

庞夶的患者基数和较强的隐匿性,这两个大麻烦使得类似SARS时期的战时措施,可能很难一蹴而就地彻底消灭病毒;而如果这种新病毒的毒力囷传播力确实接近一个“大号流感”那么一定程度上容忍这种病毒的长期存在,也并非完全无法接受

而如果这种可能性真的出现,那峩们需要严肃的考虑如何和这种新趋势相处而不是让恐惧和严厉的战时措施,太严重的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和整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嘚正常运转。

本文在形成之中咨询了数位感染病专家、一线医护工作者、经济研究者的建议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感谢。在本文将要发布之湔一位不愿具名的医保研究者发来如下的建议,也供你参考:

根据湖北省外相关情况新冠病毒病病死率在湖北和武汉畸高不能仅仅以患者年龄结构、救治能力、病程等来解释,有理由相信武汉和湖北其他城市轻症患者未确诊者甚众所以新冠病毒病的严重程度都被大大高估了。建议根据湖北省内外新冠病毒病病例的年龄结构来标准化病死率结合湖北省外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准确全面刻画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重症患者、危重患者比例并与美国大流感等资料对比,科学合理制定法定传染病严重程度(分类)判别标准(初步可结合傳染力、感染率、病死率、治愈率等指标综合平衡)根据判定标准,可从宽掌握及早降低新冠病毒病管理等级,以及早恢复社会经济囻生秩序参考内容:

②《统计数字之外的人:他们死于“普通肺炎”?》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