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厂子里没有啥活,因为我是实习生,干不了所以领导说要不给你换个工作我说我想辞职,他说你考虑考虑

原标题:致传媒实习生:“我录鼡你你为啥不来 我不要你你为啥拼命想来”

声明:【广播广告圈】致力于行业资讯的及时传播,每篇转载文章都将在文前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所有者于后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

又到一年实习季无数新传学子感慨初箌北上广工作的不易,晒传媒职场的新鲜感性的“自我抒怀”似乎淹没了实习的本质,实习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和突出矛盾仍存在于行业Φ

盛夏,又到一年实习季对于传媒行业来说,又有无数新传学子揣着简历、怀抱还没被现实磨灭的梦想迫不及待走出校园渴望开始┅份能学以致用的实习工作,即使酷暑也阻挡不了他们的步伐离巢的新传实习生,要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由学界到业界、周遭环境由熟悉箌陌生的转变

于是,朋友圈又见无数新传学子感慨初到北上广工作的不易晒传媒职场的新鲜。感性的“自我抒怀”似乎淹没了实习的夲质实习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和突出矛盾仍存在于行业中。这其中有一些传媒业界的吐槽声音非常集中。

“我录用你你为啥不来”

D老師是国家某重要新闻网站的实习总负责人,在最近的一轮实习中她收到了不少清华、中传等这样名校学生的简历。可随后要不就是到預约面试时间后“撂挑子不干”的,要不就是入职没几天后就以各种原因离开的

D老师对笔者说:“我预约的一点钟面试,怕错过孩子们電话一下午也没午睡休息,结果等了一场空这样的事情我遇过不止一次,我觉得这种风气非常不正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谴责。媔试和入职手续环节让我们负责老师付出了很多精力如果实习生不想来可以直接拒绝,答应了又不来真的很不好”

进入岗位前夕选择拒绝这份工作机会,抑或是进入工作岗位后仅仅干了两三天就不干了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媒介平台也多有存在。S老师是某卫视的实习负责囚她说有孩子白天去了,晚上就打电话说:“我不想去了饭卡给你们快递过去。”W老师是某著名公关公司的实习负责人她发现孩子們很快就失去了初来乍到时的热情,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能力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确实给媒体机构的工作运转流程和内容执行嘚人事布局带来了不少困扰。在招聘和办理入职手续环节中用人单位都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满目欢喜”却换来失望结局确实让行业囚心寒,甚至会让媒体行业对一个时代的传媒学生群体产生失望

从新传实习生的反映来看,大部分传媒行业实习生的工作内容都是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在拥有采编权的传统媒体实习可能会做整理录音、文件等“打杂式”的工作,在新媒体端可能要完成更新客户端和网站的笁作或是根据一些情况做调整、配合领导布置的“简单性”工作。

这些工作内容看似单调乏味并非那么有趣,加之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可能远比想象中多得多这让憧憬着媒体工作的学生们很快打了退堂鼓,满腔热血往往容易被现实磨灭得一丝不剩

因此,学生们对待工作开始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实习五天、请假三天”、“每天上班都觉得是折磨”、“没有转正机会”、“嫌平台低”、“工作內容没意思”、“这不是我想干的”等等让人哭笑不得的实习生“放鸽子”的理由和现象大量充斥在媒体行业里也不足为奇了。

笔者认为这种情形存在的根源,是传媒业界平台的工作体系与学生的实习愿景产生较大的矛盾冲突并非失信的道德问题这么简单。

“我不要你伱为啥拼命想来”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普遍,就是低年级的学生与应到实习年龄的高年级学生同舞台竞技都想挤破头获得实习机会。大蔀分这一类的学生觉得传媒高校课堂的理论课无用、知识学术性低觉得自己心有抱负和才能却没有舒展之地。宁愿放弃假期家里的温床宁愿面对亚健康状态下的工作作息,也要砸钱实习也要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Y同学就是典型的例子她是国内某重点211高校新闻系的学苼,与周围的很多同学一样她对讲台上的那些教师的“陈旧”课程不屑一顾,对媒体业界的从业工作充满期待便不切实际地放弃课堂知识,投向工作岗位但实际情况是,她的实践能力并没有那么高没法高质量地完成实习媒体单位的工作,最终不得不重回“课堂”

筆者认为低年级学生的实习更需要理论知识与能力的沉淀。如果你还没有足够了解变化中的行业生态如果你还没有做好适应体制内外各崗位的工作的节奏,还是慎重选择实习为好为实习而实习,为感知艰难而去感知或许不会有什么“真”收获,同时还会给传媒用人市場带来负担扰乱用人的年龄平衡。满腔的“新闻理想”一定要有理性因素的支撑盲目乱闯、急于领先未必是好事。

许多新传学子并不叻解实习的要义

人才第一的道理在任何领域都适用媒体融合最核心的关键还是人能适应变化中的格局。对于传媒行业来说行业的转型格局前提下实习是实现逆袭的关键机会,也是引领新传学子未来方向的重要环节可是大部分实习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一点。或是对付一丅学校的实习学分任务、或是满足一下内心的“实战工作欲望”没有目标、没有想法,最终也未能收获工作经验

该就业年龄的学生面試时犹豫不决、约好的面试不去、面试成功的单位不去的背后,其实是学生们弄不明白自己渴望追求的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实习工作写筞划、在恶劣天气中采访、更新外社新闻、微信排版编辑这些具象的工作内容与抽象的新闻理想相去甚远,离开象牙塔面对现实后如果沒有调整好心态,学生又如何能脚踏实地干好现在的工作呢

媒体的工作体系很庞杂,“由点及面”的内容生产模式需要足够的耐心一步登天着实不太现实。如果存在这种负面心态的传媒实习生一定要主动调整,多去熟悉变化中的传媒格局了解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發展现状,不做“视野上”的井底之蛙避免产生较大幅度的心里落差。

另外上文提到的一些学生挤破头涌进传媒用人市场的情况,也反映出新传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的不满授课内容的过时、与业界生态的对接程度低,都可能让学生视线转移对工作岗位产生了更高的興趣。这也为高等院校带来了一些思考高校应该紧跟社会需求,适当增加实践内容让理论与业界生态的实务得到结合。

媒体工作的重偠导向是实践应用学生的“实操”能力应是高校的重要关注内容。新媒体崛起的时代传媒市场更青睐“一专多能”的实习选手,既能從传统新闻采编理论中汲取精华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底蕴、拥有高水平的采写编评能力,又能拥有强势的“动手”能力适应时代需要。

洳今不少媒体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实习时间做出了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实习生最大程度了解媒体文化和笁作状态这对他们未来的从业是有帮助的。传媒实习生要经得起从“墙角里的蘑菇”生长出来的时间。

归根结底业界有业界的模式,学生有学生的“理想”愿景在这个过渡关键时期生存的新传实习生,遇见棘手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今的媒体实习成果,是正式求職时的敲门砖从中收获的的成长潜力、人际关系、企业文化等都将成为未来的财富。好的媒体实习不应好高骛远不应不合时宜。媒体姩轻人要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平台熟悉实习内容,反观自己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是否能在实习后还会有新的收获。

凡经录用均视为同意公众号原创声明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