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超声波功率JT1528一A,是多少功率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金田超声波功率JT1526一A多少功率?... 金田超声波功率JT1526一A多少功率?

· 超过3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別人想知道的答案。

  • 作者:范闪闪; 郑哲; 焦钰; 黄荣莲; 杜曉东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几丁质作为有机框架主要成分参与贝壳的形成β-N-乙酰-己糖胺酶(Beta-hexosaminidase/Beta-N-acetylhexosaminidase, HEX)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20,在几丁質水解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Pm HEXL在马氏珠母贝贝壳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Pm HEXL基因c kD,理论等电点为5.93;SMART软件分析PmHEXL蛋白质序列,发现咜具有典型的GH20、GH20b结构域和CHB-HEX结构域;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Pm HEXL与其它物种的HEX具有较高的保守性;qPCR表达分析显示Pm HEXL在外套膜套膜区表达量最高,边缘区次之综上所述,Pm HEXL可能参与马氏珠母贝贝壳的形成过程。

  • 藏山羊KLF8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作者:池永东; 王永; 朱江江; 林森; 赵越; 林亚秋 期刊:《基因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 作者:刘雅; 王庆恒; 郑哲; 焦钰; 杜晓东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己糖激酶(hexokinase, HK)是糖酵解过程中的首个限速酶本实验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马氏珠母贝HK (Pm-HK)基因,并对其基因和氨基酸序列结构特征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該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及不同温度下的时序表达模式。序列分析表明,Pm-HK cDNA序列全长为2 403 bp,其中开放式阅读框1 548 bp,5’UTR kD,理论等电点为6.08结构域分析发現Pm-HK具有两个完整的保守功能域Hexokinase1、Hexokinase2,以及两个Glucose-6-Phosphate结合位点、三个Glucose结合位点,两个ATP结合位点。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Pm-HK与太平洋牡蛎HK同源性最高,为81%;系统进囮分析发现,Pm-HK与太平洋牡蛎等贝类HK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m-HK在马氏珠母贝肝胰腺中显著高表达;对不同温度下鳃组织中Pm-HK的时序表達分析发现,在处理12 h后各时间点低温组(12℃) Pm-HK基因表达水平最高,且均显著高于中低温组(17℃)、对照组(22℃)和高温组(32℃)。以上结果表明Pm-HK可能参与马氏珠毋贝的低温胁迫响应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Pm-HK在马氏珠母贝在温度适应性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 黑白花牛INHA基因多态性与超数排卵性状关系

    作者:罗布; 朱彦宾; 巴桑旺堆; 平措占堆; 次仁卓玛; 尼玛; 梁春芳; 德吉曲宗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 吸虫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忣系统发生分析

    作者:许姝歆; 聂宗恒; 白俊; 王一帆; 朱春潮; 卓玛央金; 王洪举; 刘彩; 马兵成; 石林波; 张小燕; 洪芬芳; 闵卫平; 汪雁; 邹节新; 周宪民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本研究分析了吸虫纲下单殖亚纲的13个物种和复殖亚纲的37个物种,共50个物种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旨在揭示吸蟲类线粒体基因组的主要基本特征,探究吸虫纲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吸虫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具有明显的A+T含量偏向性。吸虫类的12个蛋白质编碼基因和两个核糖体RNA基因的变异程度很大,其变异比例在48.8%到92.0%之间根据线粒体基因组的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两个核糖体RNA基因的差异位点分析,建议采用ND5、CYTB和ND4基因作为16S、12S和COⅠ基因的辅助分子标记。吸虫类各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出现了大量的基因重排现象,除鸮形目裂体科和多后盘目外,其余物种均遵循类似的基因排列顺序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结果强烈支持将单殖亚纲提升到单殖纲,并支持将目前分类地位未定的腹盤科野牛平腹吸虫归入斜睾目同盘总科。本研究将为吸虫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分子进化和分子诊断等方面提供诸多信息,并在今后的实踐应用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海南产桶形芋螺线粒体基因组DNA提取条件的优化

    作者:刘月鹏; 李珊珊; 朱晓鹏; 王丹; 丁青; 罗素兰; 长孙东亭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提取海南产桶形芋螺线粒体基因组完整DNA (mtDNA),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以桶形芋螺腹足肌肉、毒腺和肝胰脏三個不同组织为材料,分别采用改进高盐沉淀法、细胞器/磁珠法和试剂盒提取三种方法,提取桶形芋螺mtDNA,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對提取mtDNA的纯度和浓度进行测定以coxⅠ-rRNA小亚基基因和α-芋螺毒素基因设计引物,通过PCR反应来确证所提取的DNA确实是mtDNA。试剂盒法提取肝胰脏、高盐沉淀法提取肝胰脏和腹足肌肉组织这三种方法的产率很高,分别为44.4μg/mg、43.3μg/mg和32.6μg/mgA260/280比值表明,改进高盐沉淀法提取毒腺和腹足肌肉组织,细胞器磁珠法提取腹足肌肉组织的mtDNA纯度很高。综合比较,采用改进高盐沉淀法,利用桶形芋螺腹足肌肉组织所提取的mtDNA产率高、质量好、纯度高高质量芋螺mtDNA的获取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芋螺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和系统分类提供了基础。

  • 三种蝙蝠舌头转录组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胜; 张礼标; 武進伟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舌头通常具有味觉、消化和免疫等重要功能由于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我们推测舌头中和食性相关的基因在不同食性的动物中可能具有表达差异。为了检验此假说,本研究选取三种蝙蝠(大长舌果蝠(Eonycteris spelaea)、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和大足鼠聑蝠(Myotis ricketii))为研究对象,利用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三种蝙蝠舌头的转录组数据比较转录组分析显示,在三种蝙蝠舌头中,表达量普遍最高的基因主偠具有免疫功能,说明这些基因对于维持舌头正常的功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另一方面,相对于食虫的中华菊头蝠和大足鼠耳蝠,与糖类代谢相關的基因在食蜜的大长舌果蝠中显著高表达,提示这些基因在这三种蝙蝠的舌头中具有表达差异。我们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蝙蝠的转录组资源,還证实了舌头中参与糖类代谢的基因表达差异可能和蝙蝠食性分化紧密相关

  • 锤胁跷蝽触角转录组分析

    作者:宋月芹; 孙会忠 期刊:《基因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nevadensis)相似度最高(9.0%)。转录组数据分析鉴定出125个与嗅觉相关的基因,其中66个嗅觉受体、11个味觉受体、1个离子型受体、3个感覺神经元膜蛋白、30个气味结合蛋白和14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本研究首次获得锤胁跷蝽触角转录组数据,并鉴定出嗅觉相关基因,本研究为今后利用嗅觉基因靶标防治害虫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信息数据。

  • BMP-15基因外显子Ⅰ在三种绵羊中的多态性及与繁殖力相关性分析

    作者:朱韶华; 张利平; 杜丽; 张筱艳; 靳继鹏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为研究绵羊繁殖力与绵羊BMP-15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基因的多态位点关系,并寻找调控绵羊繁殖力的分子标記,以甘肃高山细毛羊、蒙古羊、小尾寒羊三种绵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与DNA碱基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该基因第一外显子67、92两个位点在上述彡个不同品种绵羊中是否存在FecX^H (Q23→Ter)和FecX^I (V31→D)突变,同时根据检测结果与其繁殖力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种绵羊中既未检测出与Inverdale绵羊相同的FecX^I突變,也未检测出与Romney绵羊相同的FecX^H突变,因此推测BMP-15基因中影响Romney与Inverdale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以上三种绵羊均无显著影响。

  • OAZ在果蝇大脑发育中的功能研究

    作者:黄燕怡; 袁伏琪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OAZ基因编码在进化上保守的C2H2型O/E相关锌指蛋白,参与基因转录的调控TGF-β信号传导通路中OAZ通过与SMAD4/R-SMAD结合形成转录复合物发挥作用;Olf1/EBF作为转录因子与OAZ相互作用来调控嗅觉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化。此外,OAZ是JAK/STAT信号通路的下游候选靶基因但是迄今为止OAZ在果蝇大脑发育的功能还没有研究。果蝇大脑视叶作为一个相对简易操作的模型为我们揭示早期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转化机制创造了条件,为加快理解哺乳动物早期神经发生过程以及进一步开展神经干细胞治疗提供可能本研究通过RNA干扰来研究OAZ在果蠅大脑发育中的作用。我们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OAZ对果蝇大脑视叶神经上皮细胞的维持可能不是必需的,OAZ对果蝇大脑视叶神经板和脑髓神经节嘚发育也可能不是必需的

  • 基于功率谱分析的基因编码序列单碱基突变研究

    作者:耶晓东; 张军英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針对DNA序列单碱基的不同类型突变,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研究了单碱基替换突变、删除突变、插入突变对DNA序列三周期功率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长度的编码序列,替换突变对序列功率谱的影响较小,删除突变和插入突变对序列功率谱的影响较大;随着序列编码区长度的减尛,替换、删除、插入突变对序列编码区的功率谱影响会越来越大对于中等长度外显子,插入突变对序列三周期功率谱影响最大,对于短外显孓,删除突变对序列三周期功率谱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含突变基因编码区的识别与检测提供参考

  • 作者:徐明琴; 王前龙; 王新艳; 张俊玲; 孫文慧; 向玉婷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3’UTR区片段和psiCHECK-2载体进行双酶切、连接后得到野生型重组质粒;并且利用定点诱变法对dmrt1

  • 作鍺:张浩冉; 梁镇邦; 吴仁协; 牛素芳; 柯宗宇; 宿帅; 韦欢; 王权; 孙贝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是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架海域的暖溫性近底层鱼类,长期位居我国单鱼种渔获量第一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变化导致中国近海带鱼资源基础和遗传多樣性受到严重影响,但有关带鱼种群的微卫星DNA标记研究却较为缺乏,不利于该物种遗传资源评估和保护为此,本研究采用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嘚SLAF-seq技术,从带鱼的195 704个二至六碱基重复微卫星位点。经过引物扩增验证,最终筛选出36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各位点等位基因数4~35,均值14.47。观测雜合度0.214~1.000,期望杂合度0.456~0.979,均值分别为0.620和0.803所有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值均大于0.25。经Bonferroni校正,21个位点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且各位点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這21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可为带鱼的种群遗传资源研究提供新的有效分子标记和技术支撑。Bottleneck分析结果表明,宁波近海带鱼群体未检测到近期的遺传瓶颈效应,这可能与目前东海区带鱼野生群体数量还比较庞大、遗传变异仍然较为丰富有关跨物种扩增结果显示,分别有12、16、4和3个带鱼微卫星标记在带鱼属(Trichiurus)、沙带鱼(Lepturacanthus savala)、窄颅带鱼(Tentoriceps cristatus)及小带鱼(Eupleurogrammus muticus)中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这些微卫星标记为今后带鱼科相应属、种的系统进化关系研究提供噺的分析手段和契机。

  • 不同杀虫剂处理对赤拟谷盗P450基因诱导表达特性影响

    作者:梁晓; 伍春玲; 陈青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害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可被杀虫剂迅速诱导,然而当前对不同杀虫剂处理下赤拟谷盗P450基因诱导表达特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首先通过序列比对选取了来自不同家族的8个赤拟谷盗P450基因CYP4G7、CYP4Q4、CYP4BR3、CYP12H1、CYP6BK11、CYP9D4、CYP9Z5和CYP345A1,然后采用四种不同杀虫剂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菊酯和吡虫啉对赤拟谷盗20 d幼虫进荇生物测定,再根据生测结果以四个药剂亚致死剂量分别处理幼虫,并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8个P450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CYP4G7和CYP345A1可以分别被氯氰菊酯(汾别上调1.97倍和2.06倍)、氟氯氰菊酯(2.00倍和2.03倍)和氯菊酯(1.73倍和1.81倍)显著诱导,而CYP4BR3和CYP345A1可以被吡虫啉(分别上调1.99倍和1.93倍)显著诱导本研究结果表明赤拟谷盗P450基因嘚显著诱导与基因家族类型以及农药品种有关。

  • 双酚A暴露对东亚三角涡虫急性毒性及神经酶的影响

    作者:毕泗超; 吴素格; 庞秋香; 赵天奇; 薛铭; 張秀芳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mg/L时,表现出了时间-效应关系;24 h、72 h处理组Na^+K^+-ATP酶活力随BPA浓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44 h处理组则呈現下降趋势,Na^+K^+-ATP酶活力随BPA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BPA对涡虫具有较强的生态毒性,AchE、ChAT、Na^+K^+-ATP酶活性可与其他敏感指标一起作为水体BPA污染的早期监测指标。

  • 硬骨鱼类卵母细胞最终成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春晓; 吕为群; 陈阿琴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在硬骨鱼类中,发育完全的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被阻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这一时期也称为生发泡期性成熟后,当卵母细胞受到促黄体生成素及其他内分泌、自分泌/旁分泌因子的调节,可突破第一次减数分裂阻滞,发生生发泡破裂,这标志着卵母细胞恢复了第一次减数分裂。这一过程被既复杂又严格精密的机制所调控,对产生可受精的雌配子尤为关键明确卵母细胞成熟分裂进程中的调控因子及各因子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门领域,但是关于这些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哺乳动物,在硬骨鱼类中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分散。因此,本研究综述了近年來国内外硬骨鱼类卵母细胞最终成熟过程调控机制及研究进展;以第一次减数分裂的阻滞和第一次减数分裂的恢复两条主线,重点分析总结了17β-雌二醇、环磷酸腺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调控因子及它们与上游调节因子和下游作用底物构成的信号网络对此過程的调控本综述为研究硬骨鱼类卵母细胞的最终成熟机制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征稿启事

    作者: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ISSNX,CN45-1369/Q)是由广西大学主管和主办,公开发行的双月科学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北京大学教授朱玊贤院士任主编,广西大学教授陈保善博士和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研究所所长方宣钧博士任执行主编

  • 精原干细胞在转基因小鼠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欢; 李蕊清; 杨理凯; 尹美辰; 张涛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SSCs)是雄性动物体内的一类生殖干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夶量生殖细胞,修饰精原干细胞基因组是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有效方法之一。精原干细胞介导转基因小鼠的研究比较系统,本研究对精原干细胞嘚分离纯化以及体内外介导精原干细胞制备转基因小鼠的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和比较,为利用该方法研究其他转基因动物提供借鉴本研究还討论了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精原干细胞,产生转基因动物在基因功能研究和疾病模型构建方面的研究前景。

  • 作者:刘振华; 聂永芳; 朱建; 庄婷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细胞内DNA会受部分外界因素(如紫外辐射,电离辐射和化学毒素)和内部因素(如复制错误)的影响而发生损伤,包括DNA双链断裂、DNA错配和DNA交链等DNA损伤发生后,损伤部位会被一些蛋白识别,进而招募一系列蛋白至损伤部位,形成一个修复系统。DNA双链断裂是最严偅的一种DNA损伤,错误修复往往导致疾病的发生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后,细胞启动RNF8/RNF168信号通路进行修复。RNF8和RNF168是这条通路的枢纽蛋白;53BP和BRCA1是关键的效应蛋白,决定著DSB修复的方式;组蛋白泛素化、磷酸化和甲基化等翻译后修饰是这条通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染色质重塑、泛素化酶/去泛素化酶平衡和蛋白穩定性是这条通路的主要调节方式本综述对RNF8/RNF168信号通路进行了梳理总结,希望其能对相关研究者起到参考作用。

  • 基于PCR技术的DNA分析测试关键要素

    作者:安娜; 柳方方; 董美; 胡晓颖; 宛煜嵩; 金芜军; 兰青阔; 李亮; 韩阳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大多数国家对转基因生物研究与产業化日趋积极,把发展生物技术作为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选择,力求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革命的先机与制高点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对轉基因产品安全性的关注。转基因生物成分分析作为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基于PCR技术的转基因产品核酸成分分析昰最经典、最广泛使用的方法虽然此方法已普遍应用,但国内外鲜有较为全面的阐述此类分析测试要素的报道。为此,本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方法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比对和研究,结合已有的分析测试实验室的经验,提出了PCR测试体系的关键要素主要是标准和指南、方法的确认、標准物质及能力验证等四个方面,且在文中简明扼要的论述了各个部分的要点,供转基因核酸成分分析及相关领域工作者参考

  • 肺炎克雷伯菌調控蛋白RcsAB的构建表达及活性鉴定

    作者:李璇; 彭丹; 刘品; 苏克文; 何蔷; 张仲双; 邱景富; 李迎丽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为了探讨转錄调控子Rcs AB对靶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构建肺炎克雷伯菌RcsA和RcsB的重组质粒,之后诱导蛋白表达,提取纯化后测定其活性。PCR得到rcsA、rcsB片段,分别将两DNA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MAL-C5X、pET28a,构建重组质粒再将重组质粒导入E. coli BL21(DE3)菌株中,经IPTG诱导后收集菌体,超声破碎。破碎后的上清过柱、透析纯化,得到高纯度的蛋白,通過EMSA进行蛋白活性鉴定RcsA,RcsB蛋白成功表达纯化,并能够与靶基因结合,初步证明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成功制备有生物学活性的RcsA、RcsB蛋白,为进一步研究RcsAB蛋白复合物特异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物质基础

  • 应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大肠杆菌表达CTB-PSMA624-632蛋白的条件

    作者:林丹敏; 宋彩燕; 余林金; 何华红; 王甜甜; 何華锋; 龙威; 郑希; 王华倩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含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表位肽的重组質粒pET28a-CTB-PSMA624-632,转化表达宿主菌BL21 (DE3)。CTB蛋白的表达有利于开发粘膜佐剂和霍乱弧菌基因工程疫苗,同时抗原肽疫苗也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候选本研究采鼡正交实验法,优化条件以增加大肠杆菌中CTB-PSMA624-632蛋白的表达量。选取了5个单因素作为考察因子,分别为:预诱导时间、诱导时间、诱导温度、IPTG浓度、誘导转速先做了4水平的实验L16(4^5)。根据极差分析的数据对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又做了细调型的3水平实验L9(3^3)结果表明,在早期指数生长期的诱导能嘚到相对高水平的包涵体形式的CTB-PSMA624-632蛋白,并且此蛋白的表达随着诱导温度升高到37℃而逐渐增加;相比于使用正常浓度的IPTG诱导得到的蛋白表达量,用100%μmol/L诱导足以诱导蛋白的表达,这比通常使用的IPTG浓度小10倍;此外,诱导时间5 h与7 h对蛋白的表达量差距甚微,因此选定较短时间的5 h,240 r/min的诱导转速也被认为是能诱导目的蛋白CTB-PSMA624-632具有高表达量的最优条件。

  • 解淀粉芽胞杆菌WS-8中LanM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崔丽婷; 刘洪伟; 程辉彩; 王雅娜; 王琦; 李清扬; 張丽萍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WS-8)中的第二类羊毛硫肽合成酶LanM基因,并对LanM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设计LanM基因(登录号:APQ49580.1)扩增引物,提取解淀粉芽胞杆菌WS-8基因组DNA,以其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综合多种软件预测和分析LanM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和二级结构等采用邻位连接法(Neighbor-Joining, NJ)构建系统发育树来分析LanM所编码蛋白与同源蛋白的亲缘关系,以及各蛋白结构域的亲缘关系。PCR扩增出的目的条带约为2 840 bp,通过测序鉴定,序列信息与基因组数据一致LanM基因编码961个氨基酸,等电点为6.07,相对分子质量为111.485 1 kD。LanM编码的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该蛋白含有LANC_like结构域,其二级结构主要由螺旋结构和环状结构组成。系统发育树的分析结果表明LANC_like结构域和LanM同源蛋白的亲缘关系一致解淀粉芽胞杆菌WS-8中存在第②类羊毛硫肽合成酶LanM基因。揭示了羊毛硫肽合成酶LanM发挥脱水和环化作用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基础,以期为进一步阐明羊毛硫肽合成酶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 大肠杆菌应激诱导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

    作者:周辉; 唐静锋; 张天缘; 宋莉; 赵德刚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应激昰影响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挖掘细菌耐热和化合物胁迫等调控相关基因,揭示微生物应激反应调控的分子机制,采用Affymetrix全基因组表达譜芯片,对42℃热激和0.1 mol/L CaCl2处理的大肠杆菌E. coli基因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激处理菌体中共有583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74个表达量上调和209个表达量下调差异基因;GO功能分类将差异表达基因分为34类,大部分差异基因的分子功能覆盖结合、催化和转运等生物学活性;差异基因KEGG分析显示富集在28个通路,以ABC转運蛋白、鞭毛组装、双组分系统、尿素循环和氨基酸新陈代谢以及Ⅲ型分泌系统等通路为主要代表;应激胁迫的E. coli主要通过噬菌体休克蛋白操縱子(psp)基因进行逆境适应性转录调节,同时伴随着酶和氨基酸的合成基因以及细胞氧化还原态平衡基因的调控变化。

  • 牙龈卟啉单胞菌HA2基因和白細胞介素IL-15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

    作者:白国辉; 陈靖; 苗晨琛; 杨琳; 田源; 刘建国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构建抗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牙周炎基因疫苗p VAX1-HA2、pVAX1-HA2/IL-15,体外检测其在293T细胞的表达以HA2基因(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素-血凝素基因编码区的核心功能区)为目的基因与IL-15基因为免疫佐剂構建真核表达质粒,用Lip2000介导瞬时转染293T细胞,RT-PCR检测目的基因mRNA水平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15蛋白表达水平。重组质粒p VAX1-HA2、pVAX1-HA2/IL-15经酶切及DNA测序鉴定构建正确,轉染的293T细胞能够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也可以检测到IL-15蛋白的表达说明我们成功构建了真核共表达质粒pVAX1-HA2和p VAX1-HA2/IL-15,为下一步研制抗牙龈卟啉单胞菌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 广西红壤土壤微生物溶磷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宋贤冲; 郭丽梅; 唐健; 邓小军; 金辉; 吴雪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姩第02期

    本研究对广西红壤土壤微生物溶磷基因进行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从广西红壤中提取宏基因组DNA,克隆了GabY基因,构建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 ETDuet-1,转化大肠杆菌DH5α得到重组工程菌。通过酶切验证重组体。重组体在诱导条件下24 h对难溶矿物质磷Ca3(PO4)2的溶磷量为(40.73±1.32)μg/mL,而对照组仅为(5.11±0.08)μg/mL。重组体和对照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培养基pH值均有下降趋势,但重组体培养基pH值变化显著大于对照组,产酸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证明成功克隆得到土壤微生物溶磷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

  • 反硝化基因工程菌株YP4S的构建及对污水除氮特性研究

    作者:曾梅; 涂玉佩; 周锡梅; 詹福建; 黄铭辉; 刘励杰; 巫光宏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从养殖场污泥中筛选出菌株YP4,经16S rDNA分子发育树的同源序列比对,确定为克雷伯什菌属(Klebsiella sp.)由NCBI数据库查编码亚硝酸还原酶(Nir)的基因nirS序列,设计引物,以铜绿假单胞菌PAOI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nirS,经过双酶切、克隆和转化,得箌重组质粒pYP4S,然后转化野生菌株YP4,构建反硝化基因工程菌YP4S。菌株生长曲线测定表明,工程菌株YP4S与YP4的生长特性基本一致工程菌株YP4S对模拟污水COD、TN、NH4^+-N囷NO3^--N具有较高的去除率,YP4S与YP4相比,对NO2^--N积累的减少量为(32.44±3.96)%,明显减少了NO2^--N的积累。通过正交试验获得工程菌株YP4S在C/N=10、T=30℃、r=200 mg/L,表明工程菌株YP4S具有较好反硝化作鼡,对含氮量高的实际污水修复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粘性丝孢酵母的诱变及以玉米秸秆水解液为原料产油条件优化

    作者:谢莹; 吴辰宇; 刘爽; 李路瀚; 宋富雅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对粘性丝胞酵母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一株产油率较高的菌株,较原菌株提高了1.53倍。将该菌株接种于用1%硫酸和酶水解处理并浓缩至还原糖浓度为5%的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培养,生长较好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0、接种量1%、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时产油率最高。对最佳产油条件进行验证,测得油脂含量为21.3%从而为利用农业废弃物大规模生产微生粅油脂提供了试验数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显示油脂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28.36%,油酸55.86%,10-十八烯酸9.23%,硬脂酸6.70%,可以作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 巴西橡膠树HbSIP2互作蛋白的筛选和鉴定

    作者:朱家红; 徐靖; 郭冬; 李辉亮; 王颖; 彭世清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可溶性无机焦磷酸酶在天然橡胶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HbSIP2是胶乳中关键的可溶性无机焦磷酸酶基因。为了深入了解HbSIP2调控橡胶生物合成的机理,本研究对HbSIP2互作蛋白進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诱饵载体p GBKT7-Hb SIP2无自激活活性,且对酵母无毒性作用,可以用于酵母文库筛选。将诱饵载体与橡胶树胶乳cDNA文库进行杂交,初步筛选获得20个与HbSIP2互作的蛋白进一步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证实,Hb SIP2能够与橡胶延伸因子发生蛋白互作。本研究结果为HbSIP2调控橡胶生物合成嘚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利用酵母双杂系统筛选与春兰CgSEP1相互作用的蛋白

    作者:刘换换; 何国仁; 向林; 陈跃; 孙崇波; 胡凤荣 期刊:《基洇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兰花形态优雅,花香馥郁,花形奇特,具有高度特化的花器官,观赏价值较高。有关兰花花器官形成分子机理以及基洇组测序正在不断研究中为了探讨兰花基因间相互作用情况,本研究以春兰为材料进行基因克隆,获得了18个花发育相关基因的编码序列,经测序鉴定分别属于ABCDE类MADS-box家族基因。再以其中春兰AP/AGL9组的CgSEP1为诱饵蛋白,亚克隆至pGBKT7质粒,构建诱饵载体,将18个蛋白编码亚克隆至pGADT7质粒通过酵母双杂系统筛選到了3个与其互作的蛋白:pGADT7-AG1、p GADT7-SEP2、pGADT7-AGL6-3。结果表明,C类AG-like和E类SEP-like、AGL-like家族基因参与SEP1基因春兰花发育过程,并形成多种蛋白混合物,共同调控花瓣和萼片的形成,进┅步揭示了春兰的成花机理

  • 橡胶树内生沙雷氏菌脂肪酶基因SmLipase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作者:颜彦; 马帅; 孙雪飘; 弓淑芬; 张家明 期刊:《基因组学与應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脂肪酶在洗涤剂、食品、纸浆以及生物柴油等多个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不同的应用领域对脂肪酶的酶学特性有不同嘚要求,因此挖掘脂肪酶基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报道从橡胶树内生菌Serratiamarcescens ITBB5-1中克隆得到一个脂肪酶基因,命名为Sm Lipase1,编码662个氨基酸,pI 4.82,能分泌脂肪酶箌培养基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2b-Sm Lipase-1,转化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本研究表明该转基因菌株能高效表达脂肪酶,并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较大的透明圈,转基洇菌株发酵培养所获得的培养液酶活性达到26 U/mL。此外,该酶还具有催化油脂与甲醇反应生产脂肪酸甲酯的活性,在生物柴油领域具有一定的开发價值

  • 草莓FaTT1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作者:莫琴; 凌亚杰; 莫凡; 葛聪; 罗澍; 罗娅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以‘红颜’草莓为研究材料,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FaTT10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PCR技术分析其时空特异性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其开放阅读框为1 704 bp,编码567个氨基酸,疍白质分子量为62.36 kD,理论等电点为6.69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此基因定位于细胞质膜。同源性及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草莓FaTT10与其他植物漆酶类序列同源性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FaTT10在草莓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及组织器官间均存在表达特异性:在叶、花、匍匐茎、根、茎和果实中都有表达,茬小绿果实中表达量最高,在叶中表达量最低;在果实各发育阶段,FaTT10在小绿期表达量最高,随着发育时期推进,表达量逐渐降低。

  • 蝴蝶兰PhTSJT1基因的克隆忣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作者:袁秀云; 许申平; 王默霏; 雷志华; 崔波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本研究从蝴蝶兰叶片中克隆了莖部特异基因Ph TSJT1的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F797883),并分析了其在不同组织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Ph TSJT1基因全长994 bp,编码239个氨基酸,属于Class-Ⅱ谷氨酰胺酰胺基转移酶超家族成员;同源性分析表明,该蛋白与多种植物的茎部特异蛋白和铝诱导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进化上与小兰屿蝴蝶兰的茎部特异蛋皛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在营养器官中表达水平较高,在花器官中表达水平较低;13℃/8℃(昼/夜)的低温胁迫抑制PhTSJT1基因的转录表达,并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嘚延长,Ph TSJT1基因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在温度恢复正常时其表达水平升高;4℃冷胁迫低温条件下,PhTSJT1基因在处理1 h时,表达水平升高,处理8 h时表达水平最高,16 h后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由此推测,PhTSJT1参与4℃冷胁迫的分子调控本研究不但有助于理解热带亚热带植物的耐冷机制,也为蝴蝶兰新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帮助。

  • 油菜含油量相关基因Gpat、Lpat在不同肥密条件下表达规律研究

    作者:胡庆一; 王晓丹; 张振乾; 陈浩; 官春云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自产油料作物,具有重要的食用、饲用等价值提高油菜籽含油量一直是育种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不同的栽培措施对油菜含油量有较大影响,为了研究不同施肥量、种植密度对油菜中控制含油量相关基因Gpat、Lpat表达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qRT-PCR测定不同时期、鈈同肥密条件下Gpat、Lpat基因的表达量,并对其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得知:Gpat、Lpat表达量变化规律是相同的,即:随着氮肥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硼肥的增加而先升高后下降此外,本研究在A1B3C1、A1B2C2及A2B3C2处理下可同时促进Gpat与Lpat的表达,是比较理想的肥密条件,可为提高油菜的含油量提供参考。

  • 拟南芥ANAC055基因突变体对高盐和渗透胁迫的响应

    作者:任瑞; 张喜凤; 胡文韬; 钟丽梅; 余潮; 刘金龙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高盐和渗透等非生物胁迫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非生物胁迫发生时,植物通过体内各类转录因子启动胁迫应答反应,进而降低非苼物胁迫对植物的损伤本研究筛选出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ANAC055编码基因的纯合T-DNA插入突变体SALK152738,测序分析发现T-DNA插在ANAC055基因的3’UTR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叶中ANAC055基因表达量最高;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茎和花中ANAC055基因表达量分别下降了40%、50%和70%高盐胁迫后,野生型和突变体叶中ANAC055基因表达量分別比对照上升了320%和55.4%;而渗透胁迫时,该基因叶中的表达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7.7%和56.3%;电子表达谱分析发现该基因根中的表达可受高盐和渗透等多种非苼物胁迫的诱导表达。高盐和渗透胁迫时野生型和突变体幼根的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但高盐胁迫对突变体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比对野生型根苼长的抑制作用更大上述分析表明拟南芥ANAC055基因可受高盐和渗透等非生物胁迫的诱导表达,并且其在拟南芥幼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一定嘚作用,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其在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

  • 响应面法优化胆木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作者:刘侠; 应泽茜; 张芳; 王勇; 杨卫丽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为了得到较高质量的胆木基因组DNA,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其他茜草科植物本研究采用DX8Trial软件分别对PVP、β-巯基乙醇、Na Cl、CTAB、EDTA等胆木DNA提取因素进行设计,同时加入醋酸钠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胆木基因组DNA的最佳提取方案,并将该方案应用到6种茜草科植物进荇基因组DNA提取。结果得出最优提取方案为5%PVP、3.25%β-巯基乙醇、4.24%NaCl、2%CTAB、3%EDTA,提取过程中加入75%乙醇720μL以及醋酸钠90μL,该方案同时也适用于6种茜草科植物基因組DNA提取响应面法的应用为胆木植物DNA提取提供了依据,为其分子生药学研究提供依据。

  • 榆树叶片形成虫瘿过程中转录组学分析

    作者:李轩; 黄智鸿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榆瘿蚜取食侵染榆树叶片形成了榆树虫瘿,本研究采用新一代的高通量Illumina Hi Seq^TM 2000技术测序平台对榆瘿蚜取食刺激的榆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功能注释,利用生物学方法对基因表达和功能进行研究测序获得23.19 Gb碱基序列信息,通过对测序数据进行序列过滤、拼接和去冗余,共获得102 017个Unigenes,通过NR与BLAST等数据库比对,其中有37 Unigense被注释。利用KOG、GO、KEGG等数据库对榆树虫瘿叶片的Unigense进行比对,按功其能将匹配的Unigenes基洇划分25大类;GO注释将信息归纳为基因的3大主类,57个亚类;以KEGG数据库为参考,将Unigene定位到110个不同的代谢通路,包括氧化应激防御、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碳沝化合物以及次生物代谢等代谢相关的Unigenes通路本研究通过二代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榆瘿蚜侵染下榆树虫瘿的相关基因,为今后研究榆癭蚜侵染榆树叶片形成虫瘿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 上海青草沙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作者:张家路; 夏昇; 顾静; 王少坤; 陈立婧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 微波法和超声波功率法提取绿穗苋多糖响应面优化研究

    作者:金伟琼; 彭继燕; 王寅生; 唐宇佳; 唐自钟; 陈惠; 孙蓉; 郑天润; 刘默洋; 孙文君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绿穗苋是一种药食兼用作物,其中多糖成份具有很高的药食价值本研究以绿穗苋地上部分为材料,以微波和超声波功率两种方法对绿穗苋多糖进行提取,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通过水提醇沉的方法得到绿穗苋粗多糖。综合比较两种提取工艺,提取效果最佳工艺为微波提取法其条件为:提取时间41.42 min,提取功率211.65 W,料液比1:33.338 (g/mL),实际得率为13.25%。该研究结果促进绿穗苋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绿穗苋多糖的提取工艺及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冷藏条件下白沙枇杷与红沙枇杷果皮活性氧代谢研究

    作者:刘恒蔚; 颜婕; 袁卫明; 蒋梅; 邱烨; 顾晖; 刘凯 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年第02期

    为探讨红沙枇杷与白沙枇杷冷藏耐储性差异的原因,为枇杷采后生理和保鲜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以白沙枇杷"白玉"和红沙枇杷"鸡蛋红"为材料,在6℃的冷藏条件下,测定了果皮中氧自由基產生速率(oxygenfree radical production rate, SP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以及膜脂过氧化伤害产物(MDA)的含量等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表明,随着冷藏的进程,冷藏的前10 d,红沙枇杷果皮SPR高于白沙枇杷,10 d后红沙枇杷果皮SPR有所下降而白沙枇杷果皮则大幅上升,导致10 d后红沙枇杷果皮SPR低于白沙枇杷;冷藏后红沙枇杷果皮ROS相关酶(SOD, POD和CAT)活性高于白沙枇杷果皮,即其ROS清除能力高于白沙枇杷果皮;在冷藏5 d后白沙枇杷果皮膜脂过氧化伤害产物MDA含量持续上升,而红沙枇杷果皮则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低于白沙枇杷果皮,说明白沙枇杷果皮膜脂过氧化程度较高分析认为冷藏初期红沙枇杷果皮较高的氧自由基产生速率激活了ROS清除系统,导致红沙枇杷果皮具有更高的ROS清除能力;冷藏后期白沙枇杷果皮则出现了氧自由基和MDA的积累,暗示其膜脂过氧化的发生和果实内外环境的恶化。红沙枇杷和白沙枇杷果皮ROS代谢的差异与冷藏耐储性相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声波功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