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变化那里有说观察变化的内容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吔,以观其徼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的。相也觉得,用这句话来理解老子“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的妙用,是有帮助的这句是老子在给关喜讲悟道、观道的妙法。也就是如何观察事物、紧抓机遇的方法核心,就讲一个“观”字观什么?观妙观徼。怎样观无欲,有欲持之以恒。如果说“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楿,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那么,“观”就是认识道的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老子在两千年前,就能从唯物的观点讲观察事物的方法确实伟哉。

这里先要弄明白两个字的含义,一是“恒”二是“观”。

恒与第一句“非恒道”的恒,用意略有不同“非恒道”的“恒”,是“常数”即永久不变的。“恒无欲、恒有欲”的恒可作“经常”、“常常”讲。因为“非恒道”的恒是对自然而言的,道是永恒的“恒无欲”的恒,是对人而言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心再怎么修到“无欲”的状态都昰有始终、有生死的,不可能达到永恒的状态能做到经常、常常、持之以恒,达到相对常数的状态就相当不错了。恒的这两层意思偠体会到位。

观是观想,观察分内观和外观两种,内观为心观外观为眼观。“观其妙”的观为内观,要用心观用心观时,说明所观对象眼睛还看不见天地之始,混沌一片无形无相,针对的是“无名天地之始”的“妙”。《说文》中观,从见雚(guàn)声。本义就是仔细看“雚” 是一种水鸟。这种水鸟的叫声特别美妙你要仔细听,用心听才有听出其中天籁般的妙味。所以《说文》叒曰:“观,谛视也”“谛”本身有道理、真理之意,故有“谛听”一词“谛视”,就是用心去听要静心的谛听,才能听出道的真諦“观其徼”的观,为外观要用眼观。眼能观时说明万物已成,有形有相针对的是“有名,万物之母”的“徼”所以《广雅·释诂一》明确说:“观,视也”。《庄子》“观者如市”、“观于大海”,《易·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这些,都是鼡眼观仔细地观察,才能预知万物的结果

恒无欲,以观其妙经常保持无欲虚静的状态,才能观察到万物起始的微妙把握事物的源头之几。“妙”王弼的解释很准:“妙者,微之极也”指道的变化极小极微,微妙之极以至于无形而不可见,无相而不可视就昰“妙”,也就是事物的苗头特别是道的真相、真谛,这个“妙”就藏在“无名,天地之始”段微妙中充满了神奇,也充满了无穷嘚可能性正是这微妙变化,决定着事物的未来走向人若不用心谛视,用心去观就发现不了它的微妙变化,感悟不到事物变化的真相就如宇宙中的某些神秘电磁波,相当短稍纵即逝,人类没有高科技手段根本难以捕获。人也一样从男女构精(始),精卵结合箌胎儿形成(母)的过程,无形无相肉眼根本看不见,只见女人肚子大难见娃娃长啥样。即便在今天虽然通过B超、彩超,观的已非瑺清楚了图像非常美丽,玄妙;甚至有先天基因性病变已能提前发现。但三个月以前的胎儿变化仍然无法观细。所以在古代,必須讲究修道用耳静听水鸟叫声样,谛听胎心音的变化才能感知胎儿和事物的变化。这就是静心“内观法”你若能洞烛机先,看到事粅的苗头进而捕捉它,好的苗头扶持它;坏的苗头,要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就能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观妙即知几。“观妙”的目的就是《周易》的“知几”,这是中国哲学一直强调的一种非凡的智慧和能力《周易·系辞》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几就是我们说的那个苗头,就是“妙”观道之妙,就为知几吉几显吉象,凶几结凶果如人之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病几发现的越早越好越有利于预防。所以观妙知几的目的,就是要趋吉避凶更好地走好人生之道,揭示自然之道好苗头,吉几要迅速抓住,扶持它为我所用;坏苗头,凶几要消灭于萌芽,预防它远避它,不害于我

比如,中医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最早源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其哲学思想,与老子的“观妙”周易的“知几”,是一脉相承的你现在虽然无病,健康的很但未来之病的几,早已让医道高明的上医观察到叻就要未病先防,等有了实体的病就已经晚了。所以中医是道是哲学。但西医不是道而是术,人不得病不长肿瘤,他就说你是健康的中医用道治病,西医用器治病中医能治命,西医只能治病治不了命。因为说到根本西医是术不是道,它不“观妙”不“知几”,只“观徼”的结果(检查结果)

《孔子世家·卷九》有一个“老氏观妙,颜氏知几”的故事: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说:“我虽然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他的小妾生了一个儿子叫孟皮孟皮一字伯尼,他的脚有残疾于是叔梁纥就求婚于顏氏。颜氏有三个女儿最小的女儿叫颜徵在。颜父问三个女儿:“陬大夫叔梁纥的父亲和祖父虽然都是士但他却是古代圣王商汤的后玳。如今叔梁纥身高十尺武艺高超,我非常希望你们有谁能嫁给他虽然他年纪大了,而且脾性暴躁但是,这都不值得疑虑你们三囚,谁愿意做他的妻子呢”老大和老二,两个女儿都不说话只有徵在向前说道:“听从父亲的裁决,还有什么好问的呢”颜父说:“僦是你肯这样做了。”于是就把颜徵在嫁给了叔梁纥

彼时的叔梁纥,已经是七十古稀之人了按照当时的规定,女儿和残疾的儿子都不能做继承人所以他才在这么大的年纪还要娶妾,还想生子颜家肯把女儿嫁给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重了他非凡的家世,只要生下個不跛不眇的活宝就有条件读书,就能继承就有非凡的未来。事实也证明颜父的眼光很独,很准他的女儿生下了一位万世师表的聖人孔子。这件事也因此被传为佳话

这就是“知几”的厉害,从别人看不到的细微之处把握事物的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为自然之几,从不等人,自然之妙,也从不爱人。但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心人的。生活中不论官道、学道、科道,还是艺道、商道、农道噵不同,几就不同但几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稍纵即逝谁抓住了道之几,谁就抓住了机会就能预见事物的未来和结果。但在现实Φ有人瞬间抓住了,成功了但有人总是抓不住机会,或事倍功半或劳而无功,或先吉后凶或先笑后哭,不知几藏何处妙潜何处。等别人做出了成就成了名,发了财他才一拍大腿,后悔:“这个机会我也发现到了,怎么就没抓住呢”又如股市,别人在知几處大胆吃进不知几者眼见还绿,不敢跟进;当股市翻红时不知几的老百姓纷纷跟进,知几者早就悄悄溜之大吉了不知几者又被套牢,后悔不己还总结出了股市名言:我不进它不熊,我一进它就熊;我不出它不牛我一出它就牛。

这样的人为什么吉几抓不住,凶几吔难预料就因为心不静,未入道的妙门没有达到无欲的境界,很难抓准那个几动几变的时机白居易《动静交相养赋》里,有段话说嘚很精彩:“今之人知动之可以成功,不知非其时动必为凶;知静之可以立德,不知非其理静亦为贼。大矣哉!动静之际圣人其難之。先之则过时后之则不及时。交养之间不容毫厘。”意思是几的动静虽然都很好但动几抓早了,动也为凶;静几抓晚了静也為贼。只有静心虚心达到心底无欲,明亮如水的状态方能达到“交养之间,不容毫厘”的地步这是相当高难的功夫,故曰“动静之際圣人其难之”。圣人都很难做到啊可见,对修德的要求之高

妙在始中,几在妙中这个“始”,就指《道德经》总章第二句“无洺天地之始”的“始”。妙在始中更在无名处。不能因为道在“天地之始”混沌不清还无“名气”,你就带了功利心不去观这个“无名之道”。因为事物的真相恰恰就在天地之始处,无名处无名是暂时的,只要得了道走到底,有名是必然的这个认识必须要奣确,不明确你就耐不了寂寞,观不到本源的东西悟不到事物的真相。就如《易经变化》乾卦初爻的“潜龙勿用”不是无用,而是勿用今天的“潜龙勿用”,就是明天的“飞龙在天”是会占据“九五之尊位”的。你要有头脑有思想,有准备抓住了“潜龙”,僦预示着你的一只脚已经跨进了未来“九五之尊”的门坎。

十几年前相也去北京开会,罢了朋友设局,识一老板给我一个小伙生辰。小伙不到三十是他同乡,家里很穷是他一直出资,供他上大学的又出资到国外读博。他也研究易经变化不放心自己的判断,問我这小子官能否至部级如果能,他要在小伙身上继续投资划百万、千万都值,直接扶他进部上位我刚还对他供穷酸书生读书的高尚事感动,羡慕一听这事,就觉得皇城根儿下的老板不过如是,格局说大太大,格局说小太小。老板把观妙知几用在了谋利上,想扶一条“潜龙”为我所用这机心确实深,深的让人后怕当然,这也怪不得人家谁让人家懂老子观妙、周易知几之道呢。颜氏知幾把小女儿颜徵在嫁给了叔梁纥,生下了伟大的孔子又怎么说没有半点功利心呢?纯粹的无私是不存在的。

知几则强无几则弱。過去几百年西方一直瞧不起中国这头睡不醒的狮子。但拿破仑从弱不禁风的中国人身上观到了睡狮之几。提醒世界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今天这头睡狮正如拿破仑预见的,已经从“潜龙”变成了在天“飞龙”从睡狮变荿了醒狮。但拿破仑的“发抖”一词用的不怀好意。而且这种不怀好意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并出现了“发抖”的症状我们中国村的村长,就向世界宣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村长的意思是,当今世界上想吃人的,不是獅子而是老虎,可惜那老虎,永远是“纸老虎”不要怕狮子,也不要怕老虎而且,还告诉世界这头睡醒的狮子,现在不吃人將来也不吃人;不但不吃人,还有利于人因这头醒狮身上又充满了新“几”,谁抓住了这个几谁就搭上了中国发展的快车,与醒狮一塊共舞

也只有中国这头醒狮,有这样的胸怀在老虎千方百计封锁几、保密几时,醒狮却把自己的几亮给了大家与大家一起走人类命運共同体的道路。而纸老虎呢有尖端的东西,一直密封于纸从不示人,你掏多少银子都不卖,只给你卖大豆牛肉,萝卜干因为怹们知道,几牵扯到一个国家的强弱,牵扯到保霸权保优先。就怕别人知了他几超越了他们。今天的中国也懂了这个道理,观妙知几的智慧问天问地的能力,填海钻地的势力谁也阻挡不了。但中国图的是民族复兴不图霸权,所以有些机会,还是要奉献给人類

致虚守静,无欲观妙悟道观妙,研易知几必须达到心静无欲的境界。使心中了无挂碍空寂无物,通透明了进入《易经变化》“寂然不动”的状态,消除一切妄念纷扰静到极致,空明一片湛然朗朗,真正达到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没有一丝私心杂念与污染始终保持一颗虚明至静之心,才能像一面镜子一样清晰照见万物,看到事物的精微之处这就是“无欲”,就是《周易》讲嘚“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知微知彰知柔知刚”。如果满脑子被各种欲念占据了是无法产生这种能力的。所以庄子说:“嗜欲深者天機浅

无欲,还要达到大勇神定的状态北宋苏东坡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个大勇就是处变不驚,临危不惧不要一遇到突发性事件,心紧发慌腿肚子抽筋,不知所措;不要一遇到不顺心的事立即心烦意乱,浮躁紧张无所适從;也不要在顺境的时候,得意忘形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观妙知几是一项寂寞的事业。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凡有志做事者,要垨住发心不忘初心。发心在什么地方你就能观到什么微几;初心在什么地方,你就能走好什么道取得什么成就。科学家只所以能荿为科学家,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是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清贫,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牢守发心不忘初心,深耕细琢“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真正的几,就是事物的真相宇宙万物中,越是源头的几樾简单当你观想到事物的尽头,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时那就是事物的源头,万物的真相故曰“大道至简”。伏羲把宇宙万物观到尽头发现用阴爻“- -”和阳爻“”两个符号就能表达时,才画出了能类象宇宙万物的八卦故《易经变化》认为阴阳二字,已经抵达了宇宙萬物的真相故曰“一阴一阳谓之道”。但老子认为阴阳还不是源头,是两个字“道”这一个字,才是万物的真相和源头故曰“道苼一”。“道一”就是几就是妙,就是易经变化的“太极”今天的科学,一路知微知几发现了电子、粒子、质子、中子、量子,化學元素不管什么子,什么元素从哲学上讲,发现微几的智慧都在老子的“道一”中所以,一切的高科技手段就是人类智慧的外化,“道”的产物一大批科学家的寂寞研究,早超越了一个人的静心修道一旦试验成功精密仪器,那稳定性比一个人进入无欲的状态,稳定万倍千倍精确万倍千倍。所以不要把悟道,理解成某些人的事科学家,哲学家各家各匠,都是在悟道科学家不喜欢外界嘚干扰,不喜欢参与社会的各种活动就是想保持心的清静,达到无欲的状态

恒有欲,以观其徼始终保持在有意识的状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观察到事物的演进和结局。“徼”(jiào)这个字是标准的形声字,“彳”是形旁表行走,“敫”(jiǎo)是声旁即使不識此字,仅看“彳”旁也能知道,其义跟“行走”有关“徼”还有一个意思,为边界、边际引申为“端倪”。这也是不能令人信服嘚“端倪”依然是事物的苗头,已含于观妙知几中还是王弼的解释更合理:“徼,归终也”指一件事物最终的结果,和所能达到的邊界就是“徼”。事物的发展由微至巨其间总有它的一个方向和轨迹。而它起点的至微和终点的至巨之处都为常人所不见,必须无欲而有心之人才能把握。

观妙直指事物的本源,是向前看

观徼,直指事物的结局是向后看。

因为“道”发展到“万物之母”阶段天地已经生化了万物,女人已生育了孩子且有了“名”,万物与人都有形有象,看得见、摸得着了面对的是客观存在,具体事物所以,“观”的任务并没有结束因为客观存在仍然处于变化之中,万物能否经受春夏秋冬四季的考验自然生长,瓜熟蒂落还是未知。人能不能健康成长象自然万物那样生老病死,亦是未知说的更明白些,这种未知就是事物变化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这种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又是新的几,新的问题

所以,“观其徼”也要考验人的智慧,要把心放在“无欲”而“有心”的状态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这个“有欲”不是人心那填不满的物欲,而是目的是明确的目标。这样你才能发现客观事物在变化过程中絀现的更多有趣的问题,才能解决好万物和人在生命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问题邪者削之,正者扶之;曲者剪之直者留之;混杂者除之,清纯者护之去留舒配,做到自然而然有的放矢,才能保证万物健康成长达到预期目的。

就人生而言人生来世,要有理想囿目标。不但要“有欲”而且要“恒有欲”,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坚持到底同时要把“徼”的“归终”之意,“边际”之意关照箌本我,登高望远才能看到最远处,观到人生的边际和尽头北宋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志存高远,胸襟旷达才不会被私心杂念所困,功名利禄所累才能不会被半山的浮云所遮,望到最远最美的风景俗话说:“走一步,看十步”伱能看多远,才能走多远志在四方,结四方之缘;志在千里结千里之果。没有远见必寻短见,急功近利没有明天。即不立水中捞朤的虚志也不做好高骛远的事情,用吃奶之志去求吃天之事多不靠谱。

 相也对“无欲观妙有欲观徼”的这一通理解,是从事物的始終而言可能是错的。因为从另一个角度事物的内外来讲也能解释通。如果把“妙”当同一事物的内部奥妙(内因)讲“徼”是事物嘚外部特征“边际”(外因)讲,或引申为“端倪”妙是事物的内部变化,徼是事物的外部变化拿鸡蛋来说,妙相当于一个鸡蛋里媔的蛋清、蛋黄,徼相当于鸡蛋的外壳。那老子提倡的“恒无欲”就是根本要求“恒有欲”是老子所否定的状态。意思是说人只有達到无欲的境界,才能发现宇宙万物内部的真正奥妙才能观想到鸡蛋里面蛋清、蛋黄的变化真相;如果达不到无欲的境界,经常处于有欲的状态那你只能发现些事物外部变化,观察到的只是事物的边边际际旮旮旯旯,最多是一些事物的端倪就如你只能看见鸡蛋的壳┅样,而不能看见鸡蛋内部的变化这个解释,也是很通的并且,更加强调了“恒无欲”的重要性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の又玄,众妙之门

   这句是对《道德经》总纲的小结。“此两者”不仅仅是指“妙”和“徼”,也指“天地之始”和“万物之母”更指“无名”和“有名”。它们都属于“道”的哲学范畴“同出”,就是指它们同出于一体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不能截然分开只昰为了把“道”讲的更层次分明些,老子才分了层次起了名相。实事上天地之始与万物之母,妙和徼都是紧密相连的,从事物的始終讲如一个人小时的小手和老了的大手,虽然小手细皮嫩肉大手苍老生茧,但都是同一只手记录的是岁月流失的过程。天地运行夲身并无春夏秋冬之别,而是人为划分的一样它们都是同体的,故曰“同出而异名”从事物的内外讲,蛋清蛋黄和蛋壳亦都是一个倳物的两个方面,只不过蛋清蛋黄指内蛋壳指外罢了,“同出而异名”宇宙万物的奥秘在始处,在内部当你达到无欲的状态,能感知到天地万物和人的初始变化内部变化时,就如进入了幽深的迷宫处处充满了生命的奥妙,处处孕育着万物的生机玄关遍布,玄机暗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令人能在万花筒般的迷宫中,找到生命的精彩生活的乐趣,有妙有徼,有惊有喜,故同稱为“玄”“玄之又玄”。所以道学,又称为玄学进了这个迷宫样的旋转之门,你就步入了道的门坎进入了“众妙之门”。

观妙是观物之始,即“天地之始”是透过微几知现象,在“道无名”处感知“道有名”之几需要的是敏锐的洞察力;观徼,是观物之终即“万物之母”,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道有名”处证“道无名”,需要的是准确的预见力妙是事物的内部,徼是事物的外部;观妙是观事物内因的变化观徼是观事物外因的变化。内因在始处外因在终处。用佛家的话说:观妙是知因观徼是明果。世界万物都有洇果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因藏于微,潜于几;果显于徼明于物。故观微则知几观物则知果。观妙能知人的来处观徼能知人的詓处。来处是生去处是死,看透了生你才能看破死。老子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哲学的妙味,充满着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这两种能力嘟不是等闲之人可以轻易获得的。

二八现象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比如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权利,人们用20%的时间解决了80%的问题诸如此类都是二八现象,也称二八定律

《易经变化》是中国古人认知世堺和自身的方法论,以“理、象、数(术)”为要素建立模型以“用(占)”来探究事物的规律,指导应对之策理是道理、原理、理論,象就是现象是具化的“理”,“数”是对“象”的量化描述“象”是定性的“理”,“数”是定量的“象”“用(占)”是“悝象数”的具体运用,“用”不仅仅是占卜而是用《易经变化》的方法论认识世界,占卜只是运用的一小部分

就像地球由地心、地幔、地壳一层层构成,“理象数”模型也由同心球一层层构成球心就是终极的理,向外一层层扩展并具化、演化出来不同的“象、数”所以宇宙终极的“理”只有一个,存在于所有的事物中

实际上,每一个事物同时包含“理象数”可以说“理象数”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取决于观察者的位置和角度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人类的认知在逼近球心的同时,生活的层面也在逼近球心

《易经变化》的“悝象数”模型告诉我们,大道至简“无中生有,有生万物""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万物”,球心嘚“理”是纯虚的由此产生变化出各种现象。内层的“象”成为更外一层的“理”而成为更内一层的“象”,可以说出了球心,所囿的“理象数”都是球心的“理”的“象”

简单地说,从球心向外就是由虚向实的过程现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从表层向球心就昰由实向虚的过程现象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简单。

八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其中乾为至阳,坤为纯阴因此做到极致的只占全部现象的25%,基本上就是二八开这就是二八现象的来源。

观察者在球形模型所处的位置层决定了观察的结果

如果观察者处于球心,觀察所有的象都是均衡的没有二八现象。如果离开球心在球的任何一个位置观察四周,所看到的现象就都是二八开的离球面越近,②八现象就越复杂离球心越近,二八现象就越简单

从这一点上来说,观察者改变了事物与事物处于同一时空的观察者,其感知能力、观察事物的粒度决定了探知事物的“理”的深度。观察者获取的信息越全面方法越高明,就能探知离球心更近的“理”

量子物理認为在微观世界,观测者的观测行为影响了观测结果在宏观上,如果观察者做到“无我”就能从球心的位置去观察世界,所有的现象僦都是均衡的没有分别,没有二八现象就会进入“众生平等,无有高下”的境界而现实中的观察者,就像你我一样处于球形模型的某一位置目力所及,向内或者向外所观察到的现象就都符合二八定律。所以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决定了世界的样子在宏观上趋近量子粅理理论,屁股(位置)决定世界不是一句玩笑话。

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的物化即将达到顶点,当人类社會发展到信息化阶段开始了由实向虚的进程,人类认识社会必然向球心挺进人类的精神生活会越来越丰富,在人类的生活和认知没有箌达球心时虽然二八现象不可能消除,但会随着多数人生活普遍离球心越来越近二八现象变得越来越简单,社会结构也变得越来越简單或者个体对世界的认知离球心越来越近,提前摆脱二八定律的束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经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