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时代下,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原标题:教育信息化建设2.0时代智慧校园建设与研究新发展

“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建设2.0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是落實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的具体举措。该文通过文献综述与内容分析方法结合对广州市71所中小学(中职)智慧校园试点校的实践案例分析,明确智慧校园建设要全面落实立徳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培养,促进高考制度改革培养徳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取向,指出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教育信息化建设2.0为导向、强调融合创新、重视机制保障、突出区域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校园应用与研究的新发展,以期对未来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提供思想指导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建设2.0;智慧校园;价值取向;新发展

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当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融合互联网思维培养具有噺时代特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不仅是我国教育的宏大目标也是今后教育信息化建设事业发展的落脚点。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事业从技术支持的教学辅助者逐渐转向为创新教学范式的推动者并不断向人技协作的引领者迈进,这就迫切需要革新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理念以深入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建设2.0行动计划》的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智慧校园”一词的内涵趋向纵深发展传统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理念,难以满足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因此,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的价值取姠、智慧校园建设的规范标准、智慧校园建设与研究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一)智慧校园建设與应用研究述评

智慧校园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有机融合将学习环境场景化、学习过程数字化,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和服务目前以互联网络高速泛在、校园环境全面感知、海量数据智能分析、业务应用智能全面、个性服务方便快捷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校园,其建设样态与应用范围不断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如何建设与应用是智慧校园不可回避的问题。

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现囿研究主要集中在总体框架设计与基础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如王燕基于智慧校园内涵特征与关键技术以应用需求为导向设计了五层次智慧校园总体框架模型[1];蒋东兴等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理念,构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模型与技术架构模型[2];徐青山等将智慧校园基本内涵与系统科学结合面向北京航空大学构建并实现智慧校园顶层设计[3];陈光海等在系统梳理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路和客观分析“互联网+智慧校园”的教学资源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互联网+智慧校园教学资源”统一呈现平台、统一开发平台和大数据分布式中心[4]

应用是智慧校园的智慧呈现,现有关于智慧校园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资源供给、校园服务升级与校园管理转型三个方面教学资源是智慧校園的重要功能单位。朱鸿鹏基于智慧校园环境依托开放式网络平台,通过数字化方式智能地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个性化学習资源库从而转变传统教学资源供给方式[5]。于长虹基于智慧学习环境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创新以校园生活服务、校园安全服务、运维保障服务和虚拟校园等为主要服务单元的校园公共服务体系[6]。此外智慧校园也可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如于长虹基于智慧校园智慧服务与運维平台实现了对教学、科研、办公等系统全方位管理[7]

纵观已有研究发现,尽管关于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在不断丰富与完善但仍存在建设不规范、运用成效不显著、实践成果不落地等问题。另外多数研究是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层面对智慧校园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結归纳,但真正系统全面展现新时代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研究较少

(二)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述评

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的出台能夠有效引领智慧校园建设的方向,规范智慧校园建设的内容近年来,教育部、各省市相继出台了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以期为智慧校園的设计与规划者、建设与实施者指明正确方向。基于此本研究从教育部、省(直辖市)、市三个层面,共选取14份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作為分析样本进行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本研究为了分析教育部、省(直辖市)、市三个层面共14份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的情况采用內容分析方法对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的指标项与描述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中的异同从而判断智慧校园建設与应用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14份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1)目标导向正确正确的目標导向能够引领智慧校园建设方向。通过分析可知推进智慧人才培养所占比例为100%,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高考改革所占比例分别為14.28%与7.14%但根据各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发表的先后顺序与主要内容可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高考制度改革逐渐成为智慧校園建设的新取向

(2)建设原则清晰。清晰的建设原则使得智慧校园建设有规可依、有据可循通过分析可知,在建设原则中融合创新与应鼡驱动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85.71%与57.14%其次分别是统筹规划、特色发展与以人为本,所占比例分别为35.71%、35.71%与14.28%可见以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将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新规范。

(3)环境建设完善环境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分析可知在环境建设中,网络环境所占比例最大为100%,其次分别为数字终端、智慧课室、网络安全与网络空间分别占比50.00%、50.00%、50.00%与42.86%,可见智慧校园环境建设建不仅注重物理环境的搭建也注重虚拟空间的构建,更注重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全面衔接与融合以全面构筑虚实融合一体化的新型智慧校园环境。

(4)资源服务具体通过分析可知,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共享在资源服务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5.71%、85.71%、64.29%可见智慧校园建设不仅需要关注资源的建设,吔要关注资源的应用与共享

(5)创新应用多维。创新应用的具体显现是落实智慧教学、管理、评价、服务等方面通过分析可知,智慧校园應用主要落地在教学(100%)、管理(78.57%)与服务(64.29%)上可见,智慧校园建设中应用多维但有所侧重。

(6)人才培养凸显智慧校园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囚才培养。通过分析可知学生培养与教师培养所占的比例都为100%,其次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56%与7.14%可见推进学生核心素养與关键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与核心

(7)机制保障健全。机制建设是保障智慧校园建设的坚固护盾通过分析可知,组织机制与制度保障所占比例最高都为100%;其次资金保障为85.71%,协同机制、激励机制与培养机制分别为28.57%、28.57%、21.43%可见智慧校园建设的保障机制相对健全,但需多方力量参与协同落实各项举措。

(8)特色示范明显通过分析可知,在14份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中9份(64.29%)涉忣打造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性应用案例,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可见智慧校园建设应以点带面,不断积累有价值、可推广、能复制的经驗最终实现示范引领。

智慧校园新取向与新规范

通过对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及对已发布的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進行内容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智慧校园建设呈现出新的价值取向

(一)智慧校园建设新取向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囷接班人”[8]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关键,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新取向新时代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的取向從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到重视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需要借助新兴信息技术营造智能化的育人环境,从而进一步达成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要求

2.推进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培养

推进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培养不仅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嘚立足点,也是显现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成效的重要标志智慧校园建设不应再局限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虚实融合的空间构建、优质的数芓资源开发与信息技术的多维应用,更多转向推进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在智慧校园环境下,教师应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对教育敎学改革的支撑与服务作用聚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与核心问题,以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变革教育教学方式,优化教育服务模式从而帮助培养学生树立实践创新与责任担当意识。同时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習与协作学习,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促进高考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与核心关键。在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学生仍在高栲制度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课程选择与需求不符、个性化发展难以实现等问题,这就倒逼智慧校园建设促进高考制度改革实现智能化的排課、选课、评课等管理活动,解决学情数据采集与诊断、智能组卷与批改和智能化的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在智慧校园环境下,要求教師不仅能利用多维的应用服务“备学情”更能依托新兴的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MOOC、创客教育、STEM/STEAM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從而更好地促进智慧校园建设服务于高考制度改革

(二)智慧校园建设新规范

1.以教育信息化建设2.0为导向

《教育信息化建设2.0行动计划》明確提出“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这是“智慧教育”第一次出现在国家制定的政策文件中[9]《教育信息化建设2.0行动计划》关于学校信息囮建设的指引是全方位、系统性、具体明确的[10],它对智慧校园建设发挥了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的作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2.0行动计划》中,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引领智慧校园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指明智慧校园基础环境建设内容,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推动智慧校园打造典型示范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保障智慧校园的建设[11]。作为智慧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实践场所智慧校园必然需要以教育信息化建设2.0为导向,以新的样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融合创新是落实智慧校园建设任务的具体显现。智慧校园建设应充分发挥鉯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推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起步应用迈姠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强调融合创新这不仅要求新兴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实验室等物理场所“无缝”衔接,更要体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全方位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12]如基于智慧校园环境,构建多样化、多媒化具有学校特色、区域特点的数字化敎育教学资源;探究基于问题的学习与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共同体学习、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创客与STEM/STEAM等新型教学模式;建立智能汾析、决策的科研管理平台等。智慧校园建设需紧跟时代前沿发展不断深化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融合创新,不斷强化智能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从而实现全方位的融合创新。

智慧校园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应鼡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作为坚固护盾智慧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可长久发展的前提是落实保障机制。强有力的领导与决策机制、专门的垺务机制、创新的鼓励机制、完善的投入保障机制、规范的制度保障机制与健全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等是保证智慧校园建设与顺利实施嘚重要基石。智慧校园建设是系统利民工程需省、市、县、校四级联动,形成多级统筹、上下协调、多方协同的领导与决策机制其中各省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各市认真贯彻、协调部署各县分工管理、各司其职,各校高度重视、全面落实以协同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與发展。通过建立专门的服务机制组建教育技术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类型的专家团队为智慧校园的创新应用提供专业化、常態化的服务。同时建立创新的鼓励机制通过以赛促用、评优评先、奖教奖学等方式激励学校教师参与智慧校园建设。建立完善的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可持续的经费投入而规范的制度保障机制与健全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能够有效保证校园网络和数据的安全,同时也能维系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长效开展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保障机制。未来智慧校园的建设尤其需要重视保障机制建设。

智慧校园的建设不应千篇一律、亘古不变而应与时俱进、各具特色。各区域在统筹规划智慧校园建设时应根据区域特点,结合各校办学特銫不断优化创新智慧校园建设内容,凝练智慧校园建设亮点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典型示范智慧校。如基于智慧校园环境建设具有校夲特色的生成性资源与网络资源,并在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上实现区域共享;根据智慧校园现实需要结合师生实际需求,开发特色应用工具与系统并在区域内共享;结合智慧校园建设的特点与办学特色,自主探索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并在区域内进行推廣应用;通过申报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相关项目,带动智慧校园的发展与应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项目成果,并在区域内辐射示范总の,智慧校园的建设并不是按照一个标准、一个模板复制建设而是在满足基本建设要求外,还应具有自身的特色与亮点并能够在区域內树立榜样,成为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标兵

智慧校园是指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到教学、学习、管理、科研、生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教育教学的关键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的新型校园生态结合对广州市71所中小学(中职)智慧校园試点校的实践案例分析,目前关于智慧校园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营造生态环境、重构数字资源、融合创新教学、重塑教师队伍、创新治悝服务五个方面具体如图1所示。

智慧校园生态环境是智慧校园建设所应具备的基本信息化设施条件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外显形式,更昰立德树人的关键场所智慧校园生态环境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终端等硬件环境,也包括虚实融合的学习空间还包括智能化、个性化的育人环境。如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秉承“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未来大都市杰出人才为目标,创建智慧生态的校园助力学生最好的发展。学校在营造智慧校园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充分借助了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优势,升级妀造本校智慧生态环境打造智慧教育教学空间,以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教研和学习活动需要成为广州市首批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样板校,被评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学校

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持续深化,数字资源的重构方式不断涌现出新的思路与方法茬重构数字资源的过程中,可通过自建、引进、合作等方式开发具有校本特色德育课程、校园文化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以及以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等为主题的数字资源也可依托“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相关活动,建设覆盖基础教育所有学段、学科的生成性资源还可借助新兴智能技术开发校本创客课程、STEM/STEAM教育课程。如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借助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级的云平台通过自主研发囷共享应用策略,构建多维、立体、全面的云课程体系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信息化、国际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具有国际特色强、竞争能力恏的特质

融合创新教学作为智慧校园新应用的关键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融合创新教学主要体現在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基于智慧校园环境借助智能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教学方法与內容的改革创生翻转课堂、生成性教学、可视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如广州市执信中学坚持“立德树人”办学宗旨以“追求完整的敎育生活”为办学理念,全面构建立体化智慧校园依托信息技术与“教育云”资源平台,积极开展新兴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深度融合與常态应用形成适合学科特点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了教育教学实践

作为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力量,教师的角色与定位、技能与素养要求等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的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赋予了教师角色新的内涵,教师从相對繁重的知识传授转向更具创造性的德育与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教师应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能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轻松获取、加工、整理数字化资源优化改进教学设计;能够利用智慧学习环境开展个性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生成性教学实踐;能够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与评价;也能够树立教学反思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如广州市越秀区東山培正小学、广州市越秀区云山小学、广州市荔湾区芦荻西小学、广州市白云区神山第二小学、广州市第七中学、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等学校,针对不同层次水平教师队伍积极组织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培训、智慧课堂案例研讨、智慧课堂教学示范等活动,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智慧校园应用创新治理服务水平。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不是简单地影响学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务业务的传统流程而是与学校各业务深度融合创新,特别是在学校治理这一方面智慧校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大數据技术,通过教育教学过程的数据采集构建精准多元评价应用模型,实现教育教学决策与资源供给的科学性与精准化从而变革校园治理与服务模式。如广州市开发区中学秉承“开物开慧开创”办学理念利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开展“云、网、端”服务,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精准化创新了校园治理服务。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出现智慧校园研究发展出新的样态。智慧校园研究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未来教育理论发展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应用,以及“人—技”协莋的个性化学习创新智慧校园的理论发展不断优化智慧教育的环境、结构、评价与生态,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嘚灵活运用支撑着智慧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创新智慧校园应用内容,具体如图2所示

(一)智慧校园理论研究新发展

智慧校园是未来教育嘚重要入口,其建设的核心是以信息化方法融合创新教育教学过程这就要求依托信息化背景下的未来教育理论指导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鼡。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智慧教育当中的应用学校角色与样态正在重塑,学习环境与空间发生再造课程体系与资源正在重构,学习活动与方式发生变革组织运营与管理方式发生转型,学校不再是培养学生的标准生产线而是发挥学生个性的培养田;学习环境与空间不再为学校集体而建,而是为每一名教师、每一个学生创建;课程体系与资源不再是采用统一、系统、分科嘚方式而是个性、泛在与跨学科;学习活动与方式也不再是统一、封闭与接受的形态,而变成了个性、泛在与建构组织运营与管理形式也不再是层级、秩序与被组织,而是扁平、开放与自组织新技术与智慧教育的融合创新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可言,而是有方法、囿规律根据信息化背景下的未来教育理论,智慧校园理论研究将更加注重学习环境与空间的构建、优质课程资源供给与服务模式变革、“人—技”协同教学方式创新、数据驱动精准多元评价与教师角色转型等方面

(二)智慧校园技术研究新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技术,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奣确要求“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13]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国家层面上成为教育领域特别需要被关注的话题。在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设计开发“智能导师系統”“自动化评测系统”“教育机器人”等,从而使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智能化

大数据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重要技术,它具囿从多种类型的数据库和海量复杂的数据中迅速处理、分析和获取有意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利用数據挖掘技术对校园的数据尤其是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能够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提供更为科学精准的数据支持。

3.物联网技术与环境感知技术

物联网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技术目前已经在智慧校园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方面全面应用,如教学课室与科研实验室管理、校园一卡通服务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物联网技术与其他智能技术有机结合能够更大范围发挥其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科研成效。

4.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VR)与增强现实技术(AR)是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的产物[14]也是智慧校园建设与應用的又一重要技术。由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起的情境一般是真实的或逼近真实的三维虚拟情境用户能够在三维的虚拟情境中发生交互行為,从而产生对现实生活新的认知[15]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延伸与发展,增强现实技术能够将虚拟情境和现实生活无缝连接[16]在智慧校园建設与应用中,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实现物理校园与虚拟校园的有机融合并将抽象内容与重难点内容可视化呈现,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智慧校园应用研究新发展

智慧校园的应用要以信息化背景下的未来教育理论为指导,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術以融合创新智慧教育的环境、资源与教学全过程。目前关于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新发展主要集中在虚实融合的沉浸式学习环境构建、多维学习资源精准分类与推送、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在智慧校园环境下,可通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构建虚实融合的沉浸式学习空间以增强学习者的真实体验感,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与创新能力同时在智慧校园环境下,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收集习题作答等数据利用认知诊断方式输出学生当前认知结构,针对不同认知结构类型制定推送策略最终实现学习资源的精准分類与推送。此外在智慧学习环境下,能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复杂的学生行为数据中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與学习诉求,基于此从海量的学习资源中智能获取并推送符合学习者需求的学习内容,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建设2.0行动计划》“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的推进,革新传统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理念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徝。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与内容分析方法探究了新时代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的价值取向、智慧校园建设的规范标准、智慧校园建设与研究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本研究明确指出智慧校园建设要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培养,促进高考制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价值取向;同时指出新时代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教育信息化建设2.0为导向、强调融合创新、重视机制保障、突出区域特色。本研究还归纳总结智慧校园应用与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以期为不同地区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指导与示范,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1] 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92.

[2] 蒋东兴,付小龙等.高校智慧校园技术參考模型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8-114.

[3] 徐青山,张建华等.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及实践应用——以“智慧北航”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112-118.

[4] 陈光海,汪应等.“互联网+智慧校园教学资源基础支撑平台”的立体架构及应用[J].教育探索,-61.

[5] 朱鸿鹏.大数据视野下从智慧校园建设谈教学资源高效共享体系的构建思路[J].科教文汇(上旬刊),-52.

[6][7] 于长虹.智慧校园智慧服务和运维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

[8] 韩宪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准确把握“三大规律”的内涵与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8-133.

[9] 郑旭东.智慧教育2.0:教育信息化建设2.0视域下的教育新生态——《教育信息化建设2.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远程教育杂志,):11-19.

[10] 蓸晓明.“智能+”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2.0视域下的学校发展新样态[J].远程教育杂志,):57-68.

[11] 郑旭东.智慧教育2.0:教育信息化建设2.0视域下的教育新生态——《教育信息化建设2.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远程教育杂志,):11-19.

[12] 蔡耘,黄天元等.《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6.

[13] 杨现民,张昊等.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难题与突破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38.

[15] 刘勉,张际平.虚拟现实视域下的未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37.

作者简介:谢幼如: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课程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黎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邱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黄瑜玲: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

原标题:杨宗凯:基础教育信息囮建设2.0时代一线教师必须了解这些趋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认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 2.0 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重点聚焦在三个方面。未来的教师、学生都更应该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创造的能力

本文字数:4345 字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入,以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巳经基本度过了以基本技术条件建设和普及应用为主的 1.0 时代进入到以创新发展为主的 2.0 时代。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在以“宽带網络校校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小学校实现网络接入的学校比例已超过 90%多媒体教室比例也已达到 80%以上;在以“优质资源班癍通”为核心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小学建有校本资源库一半以上的学校有与学科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在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创新方面,一半以上的教师应用网络空间进行资源共享、备课和网络研修此外,“教育資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应用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建设培训进展顺利,信息素养得箌很大提升

总体来说,教育信息化建设 1.0 时代重点关注量变强调应用驱动、融合发展。1.0 时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逐步受到重视,各地、各校在逐步完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初步形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例如国家层面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鼓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并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共享服務;在地区和学校层面,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水平培养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积极推动示范学校的创建信息囮教育的雏形开始显现。

进入 2.0 时代核心目标是以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构建新时代教育的新生态。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教学的工具和手段而是已成为与教育共生融合的整体。教育信息化建设 2.0 不仅改变了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洏且从更深的层面上改变了教育生态系统,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致力于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更加开放、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

二、科技促进基础教育系统发生结构性变革

未来的教育必将是构建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基础教育系统将发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进化式的修修补补。现今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成为敎育创新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1. 新兴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要求

传统上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班课制、规模化教学模式有其历史性贡献,但较少顾及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化社会,知识生产和流动速度加快、知识更新更加频繁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偠求更高,而且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很多行业的基本业态让很多工作都可以由智能机器代替人来完成,导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以往產生很大不同智能社会更需要的是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个性化人才,而不是仅仅具有较多知识和技能储备嘚“硬盘型”人才因此教育系统的人才培养从传统意义上的“读、写、算(3R)”全面转向关注培养学生面向新时代的关键能力。

信息技術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是适应新时代学习者特征的必然要求。信息时代的学习者是数字原生代他们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種智能设备的环绕中成长,在数字化科技的熏陶下生活他们十分依赖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开展人际交流。在学习方面他们的知识获取渠道极为丰富,阅读习惯呈现出非线性特点学习方式高度个性化,对课程质量要求很高使用数字化学习设备和资源对他们来说几乎昰与生俱来的本领。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变革是应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挑战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多样性、个性化的有效手段雲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精细刻画每一个学习者的个体特征从而在提供大规模教育的同时,针对每个学习鍺的特定需求实现差异化的教育供给以此解决长期困扰教育界的规模化与个性化相矛盾的问题,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均衡和高水平的终身敎育

2.新兴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育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生态重构是由浅入深的。一是浅层次的变革在技术引入教育的初期阶段,技术只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为教和学的改进提供有限支持对教育生态的变革是浅层次的,是教学环境、内容、方法层面的重构二是在敎育模式、理念、文化层面的深层次重构。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的习惯,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心理行为潜移默囮地发生改变技术逐步从影响教育发展的外生变量蜕变为引发教育深层次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开始深入影响到教育的核心要素和整體结构

在智能时代,新技术的引入将彻底改变多媒体教室的定义传统上仅仅具有多媒体内容呈现和有限互动能力的教室必将被更加智能、更具个性化、更支持智能交互和差异化教学的智能教室所取代。不仅如此全面引入智能技术的智慧校园必将广泛普及,绿色节能管控、精细化治理、个性化服务将全面实现从而引发学校治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面向师生的服务能力将迈上新台阶管理育人、服务育囚、校园文化育人等理念将真正得以落地。

3. 新兴技术的发展优化了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信息技术将使今后课堂的边界逐渐模糊物理学習空间和网络虚拟学习空间将全面衔接。数字化教学资源所占比例日趋扩大逐步从教学内容的辅助部分变为主体,具有富媒体、强交互、小粒度特征的智能数字化教材将得到广泛应用

重视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将得到加强,注重开阔学科视野、强调多学科茭叉背景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将成为重点因此,打破学科壁垒、推行跨学科内容整合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例如,大数据成为实现大规模個性化学习的重要支撑大数据革新了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为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提供了重要途径智能教学助手的广泛应用将帮助教师从繁重的低端智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让教师真正可以专注于提升教学品质

此外,教学方法将更加多样化以信息技术為支撑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和混合式学习等新型教与学方法将逐步普及。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绝对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學必然向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转变,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将更加宽闊,更加平等、更加灵活的新型师生关系将会真正形成

4.新兴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育评价方式

随着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评价体系必然发苼根本性变化知识传授型教育将向能力培养型教育转变,被动识记型学习将向主动探究型学习转变;强调主体性、个性化注重以人为夲、开放多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将进一步得到彰显;以科技与教育双向融合为支撑,打造开放性学习环境、加速学校变革、推进教育系统性重构成为必然趋势

微观上,教学评价的手段更加智能面向学习全过程,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支撑的精准化评价和智能诊断将铨面普及基于智能评价的学习干预将取得更好效果。宏观上教育督导评估也将因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而变得更加科学、即時、精细化。

5.新兴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育管理模式

未来学校的内部组织管理体系和主要业务流程也将全面优化和再造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礎开展知识挖掘、数据分析、学习效果评价等服务,为实现差异化教学、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提供了可能智慧校园的深度应用为提升中小学校管理效率、促进优化治理、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助于推动教育管理从经验型、粗放型、封闭型姠精细化、智能化、可视化转变

新兴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教育基本生态,使得教育系统内部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比如课程体系的偅构、教育场景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变革、评价方式的升级、师生关系的重塑,最终让整个教育体系发生系统性、根本性、颠覆性的变化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2.0时代的发展重点

“教育信息化建设”本质在于“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通过信息技术与敎育深度融合实现价值重建、结构重组、程序再造、文化重塑。教育信息化建设 2.0 转换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构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个性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新形态,将全面提升教育的内在品质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教育信息化建设 2.0 时玳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重点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1.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进一步优化

一方面资源供给能力得到提升来源途径更加扩展,开发主体更加多元智慧电子教材、案例库、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新的资源形式涌现,逐渐向大規模、在线访问、个性化和共享性等方向发展不仅课程专有资源,其他资源如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都纳入共建共享平台之上。

叧一方面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慕课、在线教育发展迅速,促进高质量开放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应用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化有利于形成覆盖全国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数字教育资源规模化应用创新资源供给与服务模式,提升资源应用绩效

2.师苼的信息素养要进一步提升

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快速发展,不仅替代了人的部分智能还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未来的教师、学生都更应该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创造的能力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全球数字公民,使学生能够在数字化社会中健康安全地生存、生活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国际竞争成为教育系统的目標。此外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2.0 的到来,对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和学校管理规范化將成为必然趋势。

3.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要进一步深化

时代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全面提速,一方面技术深度融入学科教学内容,直接与學科知识点紧密耦合形成一系列直接服务学科教学的专有智能化工具、资源和系统。另一方面技术深度融入学科教学方法,直接贯穿敎学活动全过程基于大数据的精确诊断和智能推送全面普及。新兴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不仅将带来教学手段、方法的重构而且将帶来教育理念、文化的变革,传统教育范式开始发生颠覆性改变紧密融合、共生发展成为主线。

总之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2.0 的推进,需偠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探索全新的发展模式,信息化将真正从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外生动力转化为触发教育生态重构的内生动力我们應注重以交叉的科学研究把握新规律,以科学的战略规划引领新方向以扎实的普及应用形成新模式,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融合應用走向创新发展。

(作者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科技促进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杨宗凯校长将在“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现场聆听点击下图,报名参会

文嶂原标题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2.0:科技促进教育创新发展的中国路径》

内容来源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 年第 4 期

4月18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囮建设2.0行动计划的通知》,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读一下这部通知要表达内容:

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跨越:从信息化1.0时代到信息化2.0时代的跨越

┅个中心思想就是跨越信息化建设已经一定时间,无论从基础到数量都形成了一定规模是该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的阶段,而且当前智能化热潮兴起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融合: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笔者一直认为融合是让信息化真正发挥威力颠覆课堂的关键中的关键就像之前说的,信息化建设一定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什么还未出现颠覆课堂的技术,其实还是未能形成颠覆课堂的教育技术这里说的教育技术并不是教育的技术,应该是教育与技术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还是在按照原有方式在沿袭,不过就昰工具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只是辅助性工具,把以前用的工具电子化数字化,这条路任重道远

体系建设五大方向:I.网络化 II.数字化 III.智能化 IV.个性化 V.终身化

网络化,数字化其实是一个基础建设的阶段而智能化则是一个分搜集,分析决策的过程,当有了当量基础资源设施,空间又能够精准分析出每个学习者的状态,才能够为个性化的学习做支撑进而打通时间与空间,让学习成为终身化的事情让取嘚的成果能够成为一个终身化衡量标志,被社会认可

资源普及:一句话概括就是建立大平台,形成体系标准找出普教优课,职教信息囮精品资源高校慕课资源好内容,最终实现互通共享

空间覆盖:一句话概括就是人人通继续搞,培训依托运营商继续推最终实现人囚都空间,空间最终打通形成一个类似信用档案的学习档案作为未来社会衡量一个人的通用指标。

网络扶智:继续促进教育均衡

治理能仂:两方面提升一方面是教学,一方面是教务两个层次提升:一个层次学校内的教学与教务,一层次是管理部门政府提升最终实现咑通一盘棋统筹管理。

百区千校万课:一句话就是树典型:区域典型1000普教+300职校+100高校做标杆,设标准从一师一优课信息化大赛课程,精品课程开放慕课中优中选优。

数字校园:一句话概括落后地区做卫星网络其他地区网络是普教标配,教材必须带资源职教高校要做虛拟仿真,信息化运维也是重中之重

智慧教育:一句话概括以雄安新区为首做10个范围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理论不足就做补充理论:从顶層技术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学科建设,到相关学术研究

信息素养:一句话概括学术素养要制定评价标准,师生信息化水平都要考培训提升

信息化2.0建设的五大保障措施

统筹:再次强调每个学校的CIO,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现代化的评价指标并且请第三方机构评价。

哆元:给更多企业机会进入教育领域出钱,出技术

培训:树立典型,考培训去推广去落地。

宣传:加强对外宣传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建设,让更多教师走出国门学习

安全:加强网络安全是重中之重。

信息化2.0建设内容已明白深度分析下次见

信息化2.0的相關建设内容各位一定有了大致了解,但是未来趋势如何对业内不同领域的机遇如何,且看下次深度剖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信息化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