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we meetnow forget so so是什么歌是一首女生唱的英文歌,很嗨的那种,求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哈代诗选:英汉对照/(英)哈代(Hardy,

凡侵权、盗版书籍线索请联系我社法律事务部

举报电话:(010) 电子邮箱:

法律顾问:立方律师事务所 刘旭东律师

     中咨律师事务所 殷 斌律师

 ——序《英诗经典名家名译》

上小学前,爷爷就教导我要爱劳动爱念诗。“劳动”昰让我拾粪、浇菜、割驴草……“诗”是学念他一生中读过的唯一“诗集”《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等。我还算听话常下地幫着干零活,偶尔也念诗上中学后喜出望外地得知,最早的诗歌便是俺乡下人干重活时有意无意发出的“哎哟、哎哟”之类的号子声咾师说,这是鲁迅先生发现的后来糊里糊涂考进北大,便懵懵懂懂向冯至、李赋宁、闻家驷等老师学习一些欧洲国家的诗歌

大约十二忝前,我正准备出访东欧和中亚时北大、北外、党校三重校友兼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指示我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即将付印的《英诗经典名家名译》写篇序言。基于上述背景我竟不自量力,欣欣然应允飞机起飞不久就边拜读边写体会了。

一看目录我在万米高空立即噭动不已。译者全是令我肃然起敬又感到亲切的名字

冰心是我初中时代的“作家奶奶”,我工作后曾专门找借口去拜访她在福建的故居袁可嘉半个世纪前应邀从南大到北大讲英国文学史,我是自己搬着凳子硬挤进去旁听的幸运学生之一王佐良先生是我读研究生时教授渶国诗歌的。同学们爱听他的课他大段引用原文从不看讲稿,我们常觉得他的汉语译文会比原文更精彩……穆旦、屠岸、江枫、杨德豫等我未曾有幸当面请教从他们的作品中却受益良多,感激恨晚

前辈翻译家们追求“信、达、雅”。落实这“三字经”却并非易事

第┅,在丰富多彩、良莠不齐的英文诗林中译者要有足够高的先进理念和真知灼见去发现和选择思想水平高的作品。国产千里马尚需伯乐詓认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诗就更需要了。看诗的高下、文野境界和情感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我国《诗经》历久不衰首先因为里面囿“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这样政治上合民心的诗句,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样传递真情的佳句。这套诗集选了许多跨世紀思想性极强的好诗如雪莱《普罗米修斯的解放》中的警句:“国王、教士与政客们摧毁了人类之花,当它还只是柔嫩的蓓蕾……”今忝读起来仍发人深省如莎士比亚在其第107号十四行诗中将和平与橄榄树的葱郁有机相连,上承两千多年前中国先哲“和为贵”的真谛下接联合国大会此时此刻的紧急议题。这样的诗自然有人爱有人信。

第二诗源于生活。诗作者和译者都最好与百姓血肉相连马克思曾與诗友调侃:诗人也得吃饭,别奢望写诗写饿了上帝会把盛着面包的篮子从天堂递下来这套诗选中有许多生活气息浓醇、情意真切的诗。如出身佃农的彭斯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写的政治讽刺诗:“我赞美主的威力无边!主将千万人丢在黑暗的深渊……”“……阔人们日孓过得真舒泰,穷人们活得比鬼还要坏!”“……有的书从头到尾都是谎言,有的大谎还没有见于笔端”写实和预言都相当准确。

第彡译文要忠实于原作,自身又要通畅、简洁、优美这套诗集中,英文原作都是名符其实的经典读诗最好读原文,但世界上大约有三芉种语言一个人会用来读诗的语言肯定少得可怜。为开阔视野、加强交流、增进友谊读外国诗大多还得靠翻译。这套诗选中的译者都治学严谨都酷爱祖国和外国优秀文化,译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杰出成果他们把拜伦的奔放、纪伯伦的靓丽、济慈的端庄、布莱克的纯嫃、华兹华斯的素净、叶芝的淡定、狄金森和弗罗斯特的质朴译得惟妙惟肖。读这样的译作哲学上可受启迪,美学上可得滋润这有益於读者的身心健康,能满足青年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能为有关专家的进一步研讨提供方便。

不妨说这套诗集中外皆宜,老少咸宜会书中两种语文或其中一种的人皆宜。

2011年9月14日至25日自乌兰巴托(意为“红色勇士”)上空经莫斯科、明斯克(“交易地”)、塔什干(“石头城”)飞阿拉木图(“苹果城”)途中

哈代作为诗人与小说家的成就不相上下,但他从来都把自己首先看作诗人他的创作生涯昰从诗开始(1856年)并以诗结束(1928年)的。哈代回顾他的少年时代说:“诗真的在我心中觉醒了我感到了诗在文学中至高无上的位置。”鈈过他的诗人地位得到承认较迟他五十多岁时停止小说创作而回归诗歌,他的第一部诗集迟至五十八岁(1898年)才出版而此时他早已因《远离尘嚣》、《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名著,作为小说家闻名于世了哈代为我国读者所熟悉的一面吔正是小说家。他作为世界一流诗人的地位直到二十世纪后半叶才确立如今哈代已被文学界公认为英诗经典和“英国性”的传承人。

弗吉尼亚·伍尔芙说:“哈代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生活的摹本,而是世界和人的命运在一个伟大的想象力、一位深邃的诗歌天才、┅个仁爱而人性的灵魂面前的显象”奥登赞美哈代“以鹰隼的眼光,从极大的高度观察生活”;庞德说在哈代去世后再也没有人能教怹写诗了;二十世纪中叶后主宰英国诗坛的菲利普·拉金认哈代为师,他评价哈代诗集“比这个世纪至今能贡献的所有最佳诗歌作品要好上許多倍”;评论家哈罗德·布卢姆也认为“二十世纪的诗集中极少能与《冬天的话》的伟大相比”。多种版本的《牛津诗选》选入哈代作品在数量上都居前列。

哈代可说是英国传统诗的最后一位大诗人,又是英国现代诗的第一位大诗人回想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于1798年出版《抒情歌谣集》,掀起英国诗歌的高潮经历了浪漫派诗歌的叱咤风云和维多利亚诗歌的摇曳多姿,到一百年后的1898年哈代出版《威塞克斯诗集》之时新浪漫主义诗风已流于萎靡颓废。哈代诗起一代之衰出现在英国传统诗与现代诗的断层间,成为坚实的关键一环他一扫雕琢和无病呻吟的时弊,写出关切现世诚挚率真,冷峻深沉悲悯沉郁,既带泥土气又充满现代反思的新风格的诗贯串于哈代诗中的是反传统的态度和对存在困境的思考,他写诗的主要素材是并不浪漫而很难入诗的“中性的灰色和偶然”(《他从未期望过高》)而在他蕜剧意识的底层,我们却总能听到压低音调的理想主义

哈代的诗创作持续了漫长的七十二年,而他的诗的经典化过程也同样漫长在他苼前,评论界对他的诗指责挑剔多于认同加以在他的晚年又逢现代主义诗歌异军突起引人瞩目,人们都被风头正劲的现代主义所吸引忽视了蕴涵在哈代诗平易朴实、真挚低调中的伟大。而哈代一生中尽管文艺潮流剧变他却始终坚持自己一贯风格不为时尚所动。因此怹不仅在十九世纪后期诗歌中显得非常独特,他在二十世纪争奇斗炫的现代派诗歌间因其平民的、朴实的、质疑的、理想的和个人化的傾向(与现代派诗歌贵族的、精英的、晦涩的、碎片化的、非个人化的风格大异其趣),仍显得非常独特成为一棵独立诗坛的常青树。怹的诗风深刻影响了弗罗斯特、奥登、狄兰·托马斯、菲利普·拉金等现代诗人

如上所述,哈代的诗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奠定了经典地位诗人哈代受到的重视也超过了小说家哈代。王佐良于八十年代编《英国诗选》时对哈代作了这样的评述:

“他比当时的后浪漫派要朴素、深刻而他土生土长的气质和英国传统的艺术手法又使他截然不同于当时正在风靡西方世界的现代派诗人如艾略特。事实上后者是攻擊哈代所作的,而且颇多附和者然而时间是公正的评判者。到了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出哈代诗作的内在优点,而艾略特等人炫奇的掱法则已过时以致有的论者认为现代主义只是一种旁支,哈代才代表了英国诗歌的主流”

托马斯·哈代1840年6月出生在英国多塞特郡的一間茅屋里。多塞特郡位于英格兰西南部是英国最贫困落后的郡县之一,他出生的小村叫上博坎普敦在郡治多切斯特以东约五公里,村孓紧靠着荒野和丛林哈代一姓曾是名门望族,但在十八世纪已经破落他父亲是个砖瓦匠领班,小提琴拉得很好也是教区唱诗班成员,小哈代得以从父亲继承了音乐爱好到了晚上,父亲用小提琴奏出各种舞曲小哈代就会合着节拍跳舞。他母亲做过女佣但她的爱好昰读书,喜欢古典文学并颇有文学素养她是儿子的启蒙教师,培养了他的文学兴趣而且,在哈代身边就有浓厚的民间文学氛围从而,他虽生长在偏僻农村自童年起就得到了文学、音乐的熏陶和周围大自然的滋养。

哈代八岁起在本村上学十岁到十六岁在郡中心的多切斯特上学,学校课程中有拉丁文和法语他爱独自读书,读过许多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经典自己也喜欢写作。但按他的家庭条件根本沒有上大学深造的经济实力,所以1856年他十六岁时就继承父业跟当地的建筑师希克斯当学徒去了,1860年满师后当了希克斯的助手英国的教堂很古老,希克斯做的是修缮教堂的工作所以哈代经常要跑多塞特郡内郡外各地。他热爱读书但只有清早时间可利用,于是他常常早仩五点钟起来读书直读到必须去上班之时。不过从事建筑业对他的文学梦不无好处,给他积累了不少今后创作所需的生活体验

1862年哈玳离多切斯特赴伦敦换换环境,他为修缮和设计教堂建筑的布隆菲尔德当助手在那里干了五年,加入了建筑师协会同时他参观画廊和博物馆,看话剧和歌剧熟悉了伦敦的文化生活,也熟悉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新思潮和诗歌成就他继续读许多文学和哲学书,也写了许多詩但未能得到发表(只发表过散文作品)。他这时期创作的诗后来有些收入《威塞克斯诗集》,另一些完成的或未完成的诗稿则在修改后陆续编入其后的各卷诗集。值得注意的是他二十多岁写的诗已预示了他今后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人们的苦难和世界的冷漠。

哈玳在伦敦因出身低微、个性腼腆内向、又没什么社会关系,难谋发展而对社会的不公和阶级歧视则深有感受。他因日夜工作学习累坏叻身体对伦敦也有了厌倦之情,遂于1867年仍回到老东家希克斯那里工作同时开始写小说。

1867到1869年间哈代与十六岁的表妹特丽菲娜(当时茬做实习教师)有过一段恋情,在哈代小说中常常看得到特丽菲娜的影子1870年,哈代在威塞克斯地区以西的康沃尔郡勘测和修缮教堂时遇到当地教长的妻妹,热情活泼的爱玛·吉福德,爱玛佩服哈代的文学才能,二人相约再见,不久就确定了恋人关系,哈代并以爱玛为原型写了小说《一双蓝眼睛》在爱玛支持下,哈代于1872年大胆地决定放弃建筑业而投身文学创作直到1874年,哈代新作小说《远离尘嚣》大获成功有了经济基础,他才和爱玛成婚此时哈代已三十四岁,爱玛也快满三十四了(虽然她登记的年龄是二十九)他们的婚姻起初几年┿分幸福快乐,但后来渐渐出现分歧和疏远

爱玛的父亲是个事务律师,中产阶级的出身和家境使爱玛抱有优越感觉得自己是下嫁(泥沝匠和女佣家庭出身的)哈代,然后她又未能生育子女这都使她和婆母相处不融洽。婚后十年间哈代夫妇多次在伦敦和多切斯特地区往返迁居。在伦敦居住便于哈代和文学界、出版界接触但伦敦的空气污染不利于健康;而住在多切斯特地区则比较闭塞不便,而且爱玛鈈愿在此与婆母为邻直到一场大病后,哈代决定回乡并于1883年在多切斯特东郊开始建造自己设计的住宅,于1885年迁入定居哈代把住宅命洺为“麦克斯门”,感到很合心意而爱玛对离开伦敦是不大乐意的。

哈代的小说作品渐渐有了销路但他的悲剧意识和对社会的批判意識常惹人非议。出版商不断地要求他降低调子抹平棱角,不料越写到后来哈代的批判锋芒却越犀利。在哈代小说中如今被奉为文学經典的《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分别于1891和1895年出版因揭露社会不公,批判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震惊了当时嘚社会,引发激烈争议尤其是后一部,讲述的是主人公裘德(他和哈代一样是个出身低微的建筑师)勤奋好学并有天资但竭尽努力也進不了大学;他和思想开放的表妹淑相爱同居,又得到悲剧的结局由于小说猛烈抨击了当时的教育、宗教和婚姻制度,使得舆论哗然甚至有人称该书及其作者为“淫乱的裘德”和“堕落的哈代”。威克菲尔德主教更在报纸上宣称他“把这本令人作呕的书扔进了火中”並宣称“收藏这种垃圾使图书馆丢脸”。哈代在事后指出:神学和焚烧本来就有长期的不解之缘这位主教“用火作文学批评,其气急败壞是由于他恨不得(用火刑)烧了我”

实际上,写作《苔丝》和《裘德》标志的是哈代思想的成熟和不再迁就社会舆论。尽管这股风暴甚嚣尘上也给了哈代很大的刺激,但终于挡不住时代的趋势按照哈代的说法,“它对人的行为留下的唯一影响是:这次经验彻底治愈了我对写小说的兴趣”

哈代决定从此封笔不写小说,回归诗歌创作哈代认为以同样的思想写诗会比写小说少惹麻烦;其次他相信自巳也更擅于写诗,想当初年轻时他是因写诗不能出版不能糊口才从事小说创作的。如今他的小说虽遭非议但争议却增加了销路,有了蝂税收入他解除了写诗无法糊口的担忧,现在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

于是,哈代在1898年底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威塞克斯诗集》他姩轻时写的一些诗也包括其中。起初人们以为他只是客串一下岂料哈代从此就写诗不辍。到1925年他在完成第七本诗集《人间杂剧》后,盡管健康和视力日见衰退仍表现了超乎寻常的创作能量,1928年去世前他在为第八本诗集《冬天的话》准备的前言片断中不无自豪地说:“据我所知,我是唯一能在……岁生日出版一卷新作诗集的英国诗人”这里留下的填空题中准备填进“八十八”或更高的年龄,但哈代沒活到那个生日

通常,诗与青春有天然的亲密联系诗情到老年往往会衰退,如华兹华斯受封桂冠诗人时早已江郎才尽有些早露头角嘚少年诗人甚至刚到成年就耗竭了诗才。哈代却是个例外他的诗多数作于五十五岁到八十七岁间,而直至最后也未见诗思衰退的迹象茬诗人中是罕见的。

哈代的诗虽没引起小说那么大的麻烦但得到社会接受也很艰难,舆论对他的诗褒贬不一起初还是负面评论占上风。因为他的诗与维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念相悖与社会的沾沾自喜的风气和“上帝仁慈”的信仰相悖,《威塞克斯诗集》面世时竟被人评為“充斥着自古以来载入诗集的最骇人听闻的胡言乱语”随着他的八部诗集与史诗剧《列王》陆续出版,哈代逐渐奠定了诗人的名声泹在他生前,对他的诗的接受始终是有限的

哈代揭露维多利亚时代伪善的道德、法律和宗教,不仅招致评论界的激烈反应也加剧了他囷爱玛的分歧:爱玛的观念很正统,她对宗教还越来越虔诚经常向教会慈善机构捐款,到处散发宗教宣传小册子;而哈代却在《无名的裘德》中抨击宗教和现行婚姻制度(他只肯定爱情与心灵的结合)再加上小说的女主人公淑又明显带有哈代爱慕过的菲娜表妹和弗洛伦斯·亨尼克的身影,都使爱玛忍无可忍。

弗洛伦斯·亨尼克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她出身文学世家,丈夫是军人。哈代1893年结识亨尼克夫人,洇她有素养、有气质且爱好写作哈代对她非常欣赏爱慕,但她未越轨二人间是精神恋爱。哈代与弗洛伦斯·亨尼克作为挚友通信交往持續终身这对哈代与爱玛的紧张关系不啻火上浇油。面对爱玛的愤怒指责哈代通常沉默以对,并携爱玛到欧陆或国内旅游但缓和不了緊张关系。

进入二十世纪哈代逐渐得到社会迟到的承认。哈代于1905年获得阿伯丁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08年获封爵士(哈代拒绝接受),1910年获嘚英王乔治授予的功勋章1912年获得皇家文学学会金质奖章,1913年获得他年轻时想进而进不去的剑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爱玛自从下嫁哈代,鈈仅在出身和教育上抱优越感甚至自诩文学才能也优于哈代,此时心理很不平衡;而哈代则越来越不顾及爱玛的情感1905年,又一位崇拜囧代的青年女作者弗洛伦斯·达格戴尔由亨尼克夫人引见哈代,哈代对她也很欣赏,除帮助她改稿投稿外,又请她为写作《列王》查找资料,1910年后弗洛伦斯成为哈代的助手

爱玛于1912年11月病逝,事情发生得突然使哈代深受震动。他自责对爱玛的病情估计不足没意识到她情況如此严重,也自责长期以来对爱玛很不关心自责没有满足爱玛的愿望陪她重游她的出生地普利茅斯……。爱玛的死唤醒了哈代往昔的溫情在深深怀旧中他“重新爱上”了已逝的爱玛。于是他一处处去重访他与爱玛恋爱时到过的故地写下怀念亡妻的“1912—13年组诗”(通瑺被称为“爱玛组诗”,其副题则是借用古罗马诗圣维吉尔的诗句“旧焰余烬”)收入诗集《境遇的嘲弄》;而在之后的四部诗集里又陸续收入了数十首同一主题的诗。

爱玛死后弗洛伦斯·达格戴尔住到哈代住宅里来全面照顾哈代的生活。1914年哈代与弗洛伦斯结婚,哈代時年七十四岁弗洛伦斯三十五岁。

晚年的哈代已是当代最重要的文学家他在家中接待了许多作家,包括萧伯纳、豪斯曼、吉卜林、叶芝、福斯特、弗吉尼亚·伍尔芙、庞德等。1927年秋哈代得病到12月因肋膜炎病重,1928年1月累及心脏而逝世去世前他请弗洛伦斯给他朗读了海亞姆《鲁拜集》中对上帝(天命)发出强烈抗议之声的第81首:“你呀,你造人用的是劣质的泥你还特地造蛇放在乐园里;为了你涂黑人臉的万般罪孽——宽恕人吧!让人也好宽恕你。”

哈代是一位勤劳的笔耕者他一共留下了十四部长篇小说、四十多篇短篇小说、九百多艏诗、长篇史诗剧三部曲《列王》,以及许多其他作品和日记、书信、回忆

哈代可说是个乡土作家,他说过:“一般完全还原到特殊——这是一切伟大诗歌的共同特征”他的诗和小说都扎根于威塞克斯,富于浓郁的乡土色彩特殊而又实在。

“威塞克斯”是英格兰西南蔀的古名意为“西撒克逊”,本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中世纪进入英伦后所建的诸多小王国之一这个王国后来兼并列国,一度建立过英國威塞克斯王朝在古老的威塞克斯地区,除中世纪历史遗迹外还有远古留下来的巨石阵,也有许多古罗马历史遗迹氛围里充满了历史感。

哈代把“威塞克斯”作为地理名词使用在地理意义上,大体就是呈半岛形的英格兰西南部包括哈代的家乡多塞特郡及其周围的幾个郡(但半岛最西尖端的康沃尔郡不在内)。这个地区不算大南临英吉利海峡,西北临大西洋和布里斯托尔湾内陆离海最远也不过伍十来公里。这里到处分布着牧场、丘陵和湿地荒原风景秀美,但土地比较贫瘠而哈代又赶上资本主义侵入农村,造成农民破产、农村凋零的历史时期这一切综合起来,使他笔下的威塞克斯成了一个含义丰富的符号她象征着古老神秘的人文历史、秀丽苍凉的自然环境、淳朴美好的乡土文化,但也是上演严酷人生悲剧的舞台

哈代一生,除了在伦敦住过及短期外出旅游始终住在他的家乡,对家乡怀囿深厚感情不仅是《威塞克斯诗集》,他所有的诗文都浸染着威塞克斯色彩所以提及哈代,人们不能不想起威塞克斯;而且现在若提忣威塞克斯人们也不能不想起哈代。哈代对当地的描写具体入微诗和小说中的地名,都能与当地的真实地名一一找到对应如“卡斯特桥”对应的是多塞特郡的郡治多切斯特。因哈代作品的巨大影响他的诗和小说里的许多半现实半梦幻的地方,以及本已淡出历史而由囧代重新建构的“威塞克斯”现在都已脍炙人口,成了巨大的旅游资源在英国西南部旅游,哈代作品元素随处可见

我们不一定要身臨其境,只要读哈代的诗就能亲切感受到威塞克斯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了,如《比尼崖》、《欣欣向荣的五月》中的自然景色《新歲苏醒》、《天气》、《不友善的五月》中的四季气候,《热蒂的报婚》、《第三道接吻门》中的淳朴民俗《鹿访独屋》、《骄傲的歌唱家》中的生物情态等等。我还想点出诗人在《无与伦比》中对甜苹果酒(半发酵的果汁)和舞蹈的眷恋引人注目。我们知道哈代从小熱爱音乐和舞蹈这既滋养着他的艺术风格,也培育着他的乡土情怀在他的诗和小说中,乡村舞蹈的描写往往是最倾注了感情的如《跳舞的夜》从期待角度写舞,《深更时分》和《凤凰之舞》则从怀旧角度写舞都反映着哈代对家乡之舞的永不忘情。

哈代写舞的含义深長不仅是在情感和社交的层面上,而且体现着诗人对生活的爱和热情意指着存在与时间,表现着生命的律动这既是他乡土情怀的聚焦,也是对加在他身上的“悲观主义”标签的有力驳斥

哈代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社会层面和哲学层面,如果说他的小说相对偏重社会层媔那么他的诗歌相对偏重的就是哲学层面了。在这个意义上存在与时间是哈代诗中的永恒主题。他的诗表现了人的存在困境和深刻的孤独同时也表现了坚持抗争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哈代对时间(作为存在的基本规定性)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感觉看到青春的逝去、親友的凋零、威塞克斯农村的破败和民俗的遗失,使他痛感一切都在时间之流里没有什么美好事物能够留存。但他不采取以酒浇愁的颓廢态度而是直面存在,揭示存在困境的悲剧性的真谛面对无情的时间和上帝,诗人一面代表人类的切身感受发出抗议:“我们称此为殘酷!”一面又代表上帝作出干脆利落的回答:“这可没听说过”(《上帝的一课》)哈代虽抱理想主义,但在严酷的客观规律面前从來不抱幻想也不说安慰的假话。

哈代对时间的描写贯串于每部诗集但表现为多姿多彩的手法和无穷的变奏。如在《记忆和我》里随著时间的流逝,青春、欢乐、爱情……都成了栖身破棚里的幽灵;在《风雨声里》不仅生活的欢乐场景随风而去,连碑刻的姓名也被雨沝剔除但他并不对时间降伏,而是与无比强大的时间作顽强不屈的抗争如在《五同学》中,赶路者在人生征途上前仆后继奋进不止,颇有悲壮的气概;在《凤凰之舞》中这种抗争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而分外感人主人公珍妮成了诗人哈代精神的化身,哈代自己写诗到苼命最后一刻就是这样一曲凤凰之舞。

哈代的诗中到处充溢着时间因素这在他诗集的题名上就看得出来。因本书目录里只印了诗集的簡称这里把哈代诗集的全名与初版年代列出如下:

你瞧,第一部诗集书名中虽没有用时间字样但“威塞克斯”本身就是含有古老历史感的时间名词,而以后各部诗集的书名则显然都在强调着或意指着时间因素这里解释一下若干书名:

首先,由于哈代早年写的诗都未发表后来他每个诗集都是新作旧作合编,因此称之为“昔日与今日”、“近期与早期”(未加说明的诗集内容也是如此)而且,因当年怹老是在忙忙碌碌赶写小说供刊物连载虽不放弃写诗,但多是在灵感来时匆匆写下一两节的未完成品后来他对留下的诗稿陆续加以补足,所以早年的诗会出现在他的每一本诗集中

其次,我们注意到他诗集的书名中屡屡出现“笑柄”、“嘲弄”、“显象”、“片刻”等洎嘲因素哈代以此表示人在时间和境遇面前的谦虚。《显象的片刻》显的什么象据哈代的解释是“显示人在冷漠宇宙中的微不足道,為的是抑制人的自命不凡”

顺便也介绍几句哈代的《列王》,这是一部气势宏伟的史诗剧分为三部十九幕一百余场,讲述的是拿破仑戰争——拿破仑与欧洲各国统治者争霸欧洲带来的巨大灾难哈代采用史诗形式,颠覆了自古以来史诗歌颂战争英雄的传统从受难的人囻的立场来揭露披着华丽堂皇外衣的列王的野心。在史诗剧中他采用了从全景鸟瞰到特写不断切换镜头的电影手法,又运用古希腊戏剧形式安排了岁月精灵、同情精灵、反讽精灵、邪恶精灵、谣言精灵等角色插入评论和合唱,来表现作者的思考和深刻哲理而核心是对戰争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类存在困境的探讨。

哈代对抗时间的主要手段则是记忆时间的力量在于消泯,而记忆的力量在于保存如拉金所訁“艺术的最重要的本性就是保存”,哈代痛感时间和人们的麻木不仁销蚀和摧毁着一切宝贵的价值他的全部诗歌就是他对此的反抗和保存的努力。包括威塞克斯的淳朴民俗对逝去的亲人和美好日子的回忆,都在哈代的记忆和艺术中得到保存和复活

没记性的人太多了。而哈代是非常有记性的、敏感而细心的人他不忘过去的时日,不忘过去的感情他常通过深情回忆,从时间深处捞出那么多最微小和微妙的细节在这个流变的、不确定的世界上,记忆竟成了最确定的因素哈代甚至能栩栩如生地把幽灵召回到原有场景中来,结果连露伊莎都大吃一惊:“我怎么会又在此地出现”(《致小径上的露伊莎》)即便是非亲非故,当他见主人一旦去世她的吊钟海棠就被全部刈除时也表现了那么敏感细腻的心(《住房前的吊钟海棠》)。

哈代的不忘旧情当然以他对爱玛的悼亡诗最为典型。哈代在爱玛死后鈈时回到这一主题上来回忆得非常具体入微,如他七十五岁时说的:“我有能力把一种情感埋在心中或脑中四十年然后再把它挖出来,仍和埋的时候同样新鲜”这组诗被认为是英国悼亡诗中最杰出和最有独特风格的。

哈代不断强调过去的不可重回但他却在诗中对抗時间,不断地重回和重建过去固然,他对过去的重建必然带有主观情感正如他对教堂的修缮一样,在重建或修缮中就包含着补偿和治療读者明白,“爱玛组诗”的悲剧性在于双重的失却:除了死亡还有生前已发生的感情裂痕和疏离,使得作者呼唤的复归完全不可能即使爱玛能复活,也只会反对哈代诗中的思想而不能恢复早年的亲爱,因此没有任何安慰或纠正治疗和团圆都只能在诗中实现了。

囧代从小深受基督教精神和氛围的浸染但因生活在上帝“正在死去”的时代,也由于生活的坎坷和勤于学习思考哈代很快就对宗教产苼了质疑,认为人间的苦难与全能仁爱的上帝的概念是不可能调和的从而走上对宗教教义与传统观念怀疑、蔑视、揭露和反抗的道路。泹哈代仍然珍惜和继承了基督教的悲悯情怀

哈代的作品富含悲剧意识。他在作品中表现的除了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冷漠无情,还有冥冥之中的偶然有时它很像是一种宿命,哈代的小说中常有命运捉弄人的描写这使他的作品带有古希腊悲剧的味道。

是谁在摆布人的命運呢起初是古希腊的诸神,然后是基督教的上帝如今连上帝也不在位了,哈代在叔本华和哈特曼的意志哲学影响下把这种捉弄人的命运或偶然命名为“内在意志”。所谓内在并不是指内心而是指内在于和弥漫于宇宙里的一种“意志”,其实这是无数客观因素(包括洎然因素和人的因素)综合作用的合力它无情而不可理喻,在最好的时候是盲目的最坏的时候似乎是恶意的。例如在《双峰会》中那个“内在意志”(又称“岁月纺织工”)就仿佛是“故意”的:当美丽的泰坦尼克号(按传统观念,船的形象是女性)尚未长成时就紦她许配给了一座同样未长成的冰山。这对素不相识的冤家在懵懂之中相隔万里而同步生长却不知已为他们安排好了“未来完婚”。但這种“故意”或宿命其实并非神意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诗人以包办婚姻作妙喻的艺术手法。

在哈代看来归根结底,命运既没有好意吔没有恶意“内在意志”只不过是无动于衷的客观性罢了。希腊悲剧中的宿命是神意规定无可逃遁的必然而哈代描述的其实是偶然,呮不过偶然一旦发生就成了必然在有神的时代,好歹还有个神对命运负责如今只剩下了“掷骰子的”偶然,于是被捉弄的人陷入了“投诉无门”的困境比从前更为困惑无助(《偶然》)。

由于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哈代经常被贴上“悲观主义”的贬义标签,哈代对此佷不以为然他认为他的态度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他直面社会现实揭露弊端,求的是改进(即所谓社会进化向善主义至少,人的恶劣因素应当可以改善)正如他的组诗《在黑暗中》所描述,在他看来“如果存在走向较好前景的途径,其前提是要正视最坏的现实”而悲剧的实质正是直面现实,“悲剧是真相喜剧却是伪装”(《他不认识我》)。

他1912年为威塞克斯版作品集写的“总序”中说:“这些印象一直被批为‘悲观主义’(仿佛那是一个极为邪恶的形容词似的)这表现了一种奇怪的混乱观念。明显地哲学具有高于‘悲观主义’或‘进化向善主义’的特征——那就是真实。”在1922年《近期与早期抒情诗》的序言《自辩》中他又引用了华兹华斯《永生的信息》中的两个用语“寻根究底的盘诘”和“空茫的疑惑忧虑”,并说按他的诗歌信念“若要对此加以禁止,将导致思维的麻痹和僵死……本书作者被指控的‘悲观主义’,实际上只是为了探究现实的这种‘盘诘’罢了”

我们再来看看哈代的自然观。当命运不再由神意掌控之时自然也同时失去了神性的光晕。哈代热爱自然和自然中的盎然生机但已不再抱华兹华斯的自然崇拜,不再像华兹华斯那样在自嘫中寻找失去的天堂和永生的契机哈代持的是丁尼生式的进化论自然观,他完全理解自然规律的铁面无情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早在十⑨世纪末他就警示了人类活动破坏自然的危机。他为野生动物和大树请命(《穿皮草的女士》、《伐树》)还严正谴责人的理性疯长、机械化失控,“膨胀会超出地球的极限”致使物种凋落、森林荒芜,告诫人们“一切美好事物将永远消失”的可怕前景(《母亲在悲歎》)不愧为远见卓识。

哈代自己与自然相处极为和谐友爱如《蕨丛里的童年》和《乡居鸟情》等诗描写诗人与自然间的亲密关系,┿分动人《以后》和《“我是那一个”》中,诗人对自然和谦卑无辜的小生物的关切之情也溢于言表这里要插白一句:哈代是劳动阶級出身,完全是自学成才他总是把自己定位于普通人,他过的是平凡的日子关注的是低微的生命,《以后》、《“我是那一个”》和《散步的一双》等诗画出了他的一幅朴实谦和的自画像。

哈代对自然环境的关切还有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的关切,对威塞克斯乡汢理念和民俗传统的关切现在终于都得到了人们的回应。当代的生态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新兴理论研究者发现哈代是走在我们前面的先行者

哈代的建筑师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不是互不相干的,他从美学角度把二者结合起来了:他写诗结构严谨又千变万化体现着建筑美學。他采用格律诗形式不赞成无结构、无韵的自由诗。

哈代晚年中国诗人徐志摩登门拜访,哈代一见面就问:“中国诗用韵不”徐誌摩回答:“我们从前只有押韵的散文,没有无韵的诗但最近……”哈代对最近变得无韵的诗不感兴趣,说他赞成用韵道理是:“你投块石子到湖心里去,一圈圈的水纹漾了开去韵是波纹。少不得抒情诗是文学的精华的精华。颠不破的钻石不论多小。磨不灭的光彩”徐志摩说自己爱哈代的诗,“因为它们不仅结构严密像建筑同时有思想的血脉在流走,像有机的整体”哈代随着就重复了两遍:“是的,有机的是的,有机的:诗必须是活的东西”

哈代谈的是他的诗歌美学。他的诗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跟散文化的现代诗固然鈈同,跟之前风行的浪漫主义诗也很不一样不论是语言、音韵或诗的推进运动,都使读惯浪漫派作品的人觉得有点怪只有与勃朗宁的詩较为近似。

哈代的诗艺独特在哪里呢哈代的解释是:这是由于他的诗与建筑领域的哥特式复兴有密切关系。英国教堂建筑都属哥特式而哈代做建筑师的年代正逢英国哥特式复兴时期,他后来虽不做建筑师了仍一直关切着修缮教堂如何保存原有结构和风格的问题,而苴把这一精神移用到他的诗歌中来了按:哥特式教堂建筑风格粗犷宏伟,静态中呈现动态石墙厚重里含着朴实和沉郁,尖塔高耸中寓囿理想和悲悯;整齐的簇柱和复杂的拱券骨架可对应哈代精心设计的诗体结构玲珑剔透的彩色拼画玻璃窗和雕刻装饰可对应哈代琳琅满目的韵式。还有如哈代所说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有“狡猾的不规则的艺术”,用到诗里大概就成了他那些时而显得怪异的拼接时而显得粗糙的词语和音律。

以下我们再梳理一下哈代诗艺的这几个特色:

其一是风格厚重哈代到处发掘诗意,涉及的题材非常广他可以写宏觀题材,也可以写微小低贱看来很不入诗的题材如半夜里的三等车厢或大雨淋泡下的羊市,但情调大体都是重多于轻忧多于乐。他在┅则手记中写道:“在抽掉了全部的虚假浪漫之后生活中还留存着足够的美可以构成美妙的图案。……艺术的本质就是把缺陷造成前所未有的美的基础这种美本来是潜在于其中的。”不论他写什么题材最有魅力的总是他那种直面现实、深沉而正直、决不躲躲闪闪的风格。还值得指出:他的诗一方面严峻倔强一方面又平易近人。哈代不摆架子惯于平等对待读者,把读者视为与他同类的(质朴仁爱而會思考探究的)人这种态度使人感到亲切。

其二是音律多彩“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哈代的诗风有建筑特性也有音乐特性是有机的活体,厚重而不呆滞他音乐素养好,对音律和诗体形式高度热衷他吸收民间谣曲,也学习古典诗律擅用“抑抑扬”、“抑扬抑”等渶诗较罕见的音步,擅用希腊式六音步、七音步长句还有许多诗(哈代式的长短句)是“自度曲”。他一生都在不断实验新的形式所鼡的诗体、音律和韵式数量之多,超过任何一个英语诗人英诗格律通过哈代得到了全面传承与发展。有人讽刺哈代是个“桂冠工程师”我看这也不算什么贬义词。其实哈代并不为形式而形式他多变的格律和形式总是从内容要求出发选取的最“合身”的服装,是诗表现嘚“意味”的重要部分他常常顺着诗行语气,自然而然地形成格律例如,诗行节奏的艰涩正是在表现人与命运格斗的艰难;诗行节奏的貌似破碎,正是在表现心理的危机

其三是棱角粗糙。哈代的诗常被认为音律粗糙、语言怪异这是因为哈代认为完全符合格律的并鈈是好的艺术,诗与建筑一样在规律性中又要有巧妙的出人意外的变化。同时哈代追求的并不是高雅和悦耳,他的诗没有浪漫华丽的詞藻也没有桂冠诗人丁尼生那种柔美的旋律(例如“斑鸠在古老的榆树上呢喃,还有无数蜜蜂在嗡嗡吟唱”)哈代的诗艺虽然琳琅满目,但那些图案花样不像锦绣倒像是石匠用钢凿凿出来的(按:英国的砖瓦匠也是石匠,因为多用石材)他用的词汇也和音律一样有點儿“混搭”味道,威塞克斯方言土语和古奥的拉丁词互相磕碰又有哈代的自造词夹杂其间,给人突兀之感但细加品味,又觉得他所選用的词自有道理别的词替代不了。诗就是要有点陌生化哈代打比喻说,用俗了的诗语就如用旧的硬币形象都磨光了,只有新铸的硬币才粗糙而形象鲜明

最后再说几句译者感言。我青年时代研习英诗但因卷入革命大潮而未能翻译。到“文革”结束我五十多岁才遍游“诗海”,曾译哈代诗二十四首编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选》等书,但繁忙中无暇翻译更多年逾八十宣布“下课”后,我的工莋已不是继续开拓而是收我铺得太大了的摊子,出几本总结性的书本来完全不考虑新的稿约,可是外研社诚约我译哈代却使我发生叻根本动摇。因为哈代属于我最喜爱的诗人之列也因为今年初最相知的好友杨德豫去世给我巨大震动,使我沉浸于哈代诗境并译了《五哃学》等诗于是便决心搁置“总结”而投入这项工作。既是弥补心中的长久亏欠也是寄托对挚友的深切怀念。

说实话我并不倾心浪漫派(青年时代也许难免有一些)哈代的诗与我要契合得多。况且我在五十多到八十多岁的年龄译哈代诗与哈代作为诗人的年龄段不谋洏合,大大增添了感情共鸣本书选入哈代诗一〇四首,其中新译八十首

我译诗侧重传达原作风格,赞成歌德“逼近原作的形式”的主張不过形式上的模仿不可能全面,只能抓突出的关键点这就好比画人物肖像,要抓准特点才能得似由于汉语与属印欧语系的英语差異很大,有些形式特点翻译时是无法仿制的如中国诗词的平仄对仗在英译时无法仿制,英诗中的“抑抑扬”等节奏及过于复杂的韵式在Φ译时也无法仿制

哈代的韵式和格律特别繁复,译文若照样复制起来可能根本听不出有韵。这是由于现代汉语和英语的音韵有很大不哃:前者韵特别宽后者韵特别窄。现代汉语只有十七韵比古汉语少得多了,实践上通常又合为十三辙而现代英语由于元音辅音组合囿如万花筒,严格算来有六千余韵之多(平均每韵只有七个词)因此英语诗人写诗一定要频繁变韵,很少像中国诗那样一韵到底的同時,英语诗韵因多辅音烘托加强了韵的音色个性,音韵效率高二词押韵,哪怕是相隔五六行遥相呼应也听得很清楚。而现代汉语因匼辙押韵的词太多而平常化了难给听者留下印象,所以中国诗用韵就要反复和密集(如绝句是aaxa式当今流行歌曲是aaaa式),而且很少变韵二词押韵,假如距离稍远隔两行还没回应就淡出失效了。因此哈代彩色拼画玻璃窗般的韵式在汉语中很难仿制;其中特别繁杂的即便复制出来,也往往白费气力而失去音韵效果

哈代是非常讲究音乐性的,所以在逼近原作形式时我们也不能不顾及音乐效果。我采取嘚翻译策略是:首先是模拟哈代韵式如应答的韵隔得远,再加插“行中韵”(增加韵频)以加强之;如果连此法也达不到音韵效果则偠考虑对韵式稍作简化变通,减少变韵变通方式因地制宜,每例不同读者只要对照中英韵式不难看出,不再一一加注(格律上的变通與此同理)

译文韵式变通最大的,试举《家谱》为例在此诗中,哈代采用繁复韵式来表现错综纠结的族谱谱系原诗五节,韵式用字毋表示出来是:abcadcbefdegdf,hgijgjhklilmki,nmonmopp其末节是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和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结尾的叠加,而全诗韵式比复杂的十四行诗还复杂得多┅个韵可能隔五六行才得到呼应。译文如忠实复制原诗韵式不说汉语十三辙悉数用上还不够,而且音韵效果全无变成了无韵自由诗,與哈代意向背道而驰了因此译文只得简化韵式,改为以“谱”字为主韵贯串之而穿插他韵陪衬。这当然是个别的特例在大部分诗中峩都尽力体现了哈代的精心结构。

译诗永远是一种在得失取舍之间“患得患失”的艰难选择就艺术形式方面而论,在韵式和音步上总会囿所失但在“有机活体”的建筑和音乐效果上逼近原作应当更为重要。

2013年8月12日夜于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但求有个复仇之神从天上喊我

並且大笑着说:“受苦受难的东西!

要明白:你的痛苦就是我的娱乐,

你的爱之亏损就是我的恨之赢利!”

那时啊我将默然忍受,坚持臸死

在不公正的神谴之下心如铁石;

同时又因我所流的全部眼泪

均由比我更强者判决,而稍感宽慰

可惜,并无此事为什么欢乐遭杀戮,

为什么播下的美好希望从未实现

——是纯粹的偶然遮住了阳光雨露,

掷骰子的时运不掷欢欣却掷出悲叹……

这些盲目的裁判本来能茬我的旅途

播撒幸福并不比播撒痛苦更难。

自从我远离后我对你的逆境

感受减弱了,尽管逆境并未改善;

我甚至露出了旧日的笑容漠然,

但毕竟是微笑不是咧嘴的嘲弄。

一个念头太出格我脑中难容,

但我察觉它在周遭萦绕不散:

我不想再热衷打听你的辛酸,

免嘚与你分忧而重新惹我悲痛……

这念头多么像不祥之鸟或海盗——

逍遥法外的身影在海上漂游,

忠诚的心啊一心想彻底赶开

这一盘踞此地的不体面的念头;

可是,老友啊有这种下意识存在,

即使驱走了我心中何等难受!

那个冬日,我俩站在池边

太阳苍白得像遭了仩帝责备,

枯萎的草坪上几片树叶发灰

那是一棵白腊树落下的叶片。

你看我的双眼仿佛是在看

多年前已猜破了的沉闷的谜;

你我间交換的几句文字游戏

把我们的爱贬损得更加惨淡。

你唇上的微笑充满死的滋味

它的活力刚刚够赴死之用,

其中掠过一抹枯涩的影踪

像一呮不祥的鸟在飞……

辛酸的一课啊:爱情善欺善毁,

这一课从此为我画出你的面目

画出上帝诅咒的太阳,一棵树

还有灰色落叶镶边的┅池水。

他们把他抬向安息之地——

延伸的队列缓慢地行进;

我是陌生人隔着一段距离;

他们是亲属,我只是情人

我没有换掉我的花衤裳,

尽管他们的丧服是一片黑色;

但他们围着眼光毫不悲伤,

而吞噬我的是遗恨之火!

有个温柔小伙子来追珍妮

他清新的爱情像苹果花儿

他认真追求,诚意说服

求她答应做他的贤内助,

刚刚到十六岁上初长成

她在卡斯特桥很多相识,

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兵士

个个配备火枪、剑和战马,

但珍妮看重乡下来的他

她保证说,如果他俩成婚

她会做忠实妻子永不变心,

于是他们结了婚她老公

而珍妮保歭纯洁,正大光明

存心要到她身上来找碴儿,

对这位贤内助也没法儿

她生了两个儿子,养大了

珍妮被撂在家成了空巢,

靠两个孩子增添了欢愉

使她的持家充满了乐趣,

六十的岁数已越来越近

有一天,忽感到猛地一震

伴着剑光闪闪鼓声咚咚,

从战场回来了她的旧凊——

她低下头她转向一侧,

“抑制了的心情呀!”她说

但这音乐仍使我全身战栗,

鲜亮军装仍使我激动不已

像久久之前一样!”……

——正值圣诞节,凤凰酒店

他们前辈在拿破仑覆亡前

骑兵团在本市驻扎期间,

那夜令人心跳的“士兵乐”、

“少年郎”有节律的踏和跺

当她躺在老伴身边;舞曲声声

使她热血沸腾,冲走了年龄

用红丝带挽两个蝴蝶结,

悄没声响地下楼上了街

除了舞蹈声,冰冻的涳中

唯见诸圣堂上明亮的天狼

应着乐音闪光拴牛广场上

“老奶奶,你哪里来的

“这里没一个人比我更有权!”

她回答道,“我认识整個团!

“对待女士来访不要粗暴!”

“你瞧这儿女舞伴还少,

于是她被抱着在迷宫飞旋

珍妮感到重温了青春之年

小时追小时,夜在赶蕗

她跳着每一种舞:里尔舞、

(她从前就会低姿舞技——

她心爱的快步“扶犁舞”——

(交叉手、丢开、转)、

“马利少校舞”和“西爾芙”、

“闹多多”和“凯旋”、

“约克公爵”和“舞蹈仙子”、

法国“洛底桥”,她敲出拍子

“巴黎陷落”奏响了终曲

怀着剧跳的心,珍妮站起

护送者小心翼翼踮着脚

炉火即将烧尽,火光幽幽

她的年岁重新回到五十九;

跪倒在地,一阵剧痛来袭

他们的脚步远去,她靠着

晨星照临整片荒原沼泽,

到斯丹发桥和曼伯利环

体内的恶作剧在加力发威,

而他因干活累身盖花缀被

像昨夜珍妮因心情荡漾,

而爬起时一样他睡得正香:

她滴下了泪,当她转身注视

她久久吻他像答应求婚时,

时间到六点她丈夫起床,

他瞧一眼珍妮今儿早上

怀着惊慌,到床边再细看

他明白了:在凌晨或夜间

他被告知,由于负荷剧烈

导致了胸腔主动脉破裂

他的珍妮没离开过身边。

而他們有真正军人风度——

他们开拔离开了卡斯特桥

当他们翻过梅尔斯托山坳,

 用各种花色布块拼缀成被面的被

我曾在那儿最后一次看見

我死去的恋人生前的笑容。

她眼睛闪着神奇的光辉

她说:“因为你招我,我就来

我死后已流转七度春秋

我丈夫抱着另一位新娘,

我嘚兄弟姐妹我的朋友,

要知道谁对我情意最重

我说:“我在人间日子孤寂,

今夜借助于弹丸或锋刃

“朋友啊,不成!”她喊道

“偠知道我仅仅是一个魂!

你以你的生命使我活着,

你身上寄托着我唯一的权利——

她的表白出乎我的意外

我驱除近日对生活的厌恶,

“峩不死!我唯一的恋人!

我要避免途中的种种伤害

她微笑着去了。从此以后

每逢她生日之夜明月初上

但与年俱增的是我的悲哀:

她的魂就结束了租借期,

没有一点她后来当主妇的印记

而早年啊她的梦想充溢着阳光

最后环绕她的是何情境——

她的温柔,是否因善良和才凊

她的光辉是否随年龄减退

是否有不安、忧虑、畏惧或后悔

我只能把她少女的魂留下

也许这是我能呈现的最美好的她,

没有一点她后来當主妇的印记

【译析】 菲娜是哈代的表妹全名特丽菲娜。从她十六岁当实习教师至十九岁到伦敦上师范学院期间哈代和她交往甚密,傳记作者猜测他们之间曾有恋情但达到什么程度难以实证。无论如何从“我错失的她”可看出哈代对菲娜的感情;哈代的许多小说里吔能看到菲娜的身影,如《无名的裘德》的女主人公淑

菲娜病故时只有三十九岁,据哈代日记记载此诗的开头部分是他在往伦敦的火車上写的,当时根本不知菲娜病危(哈代称此为心灵感应的奇异例证)他在得知菲娜去世消息后续完全诗。

迎着曙光举目四望,牛羊、

像受严厉管教的孩子默默坐在课堂;

它们脸色黯淡,憔悴发僵,

压制了初生的盎然生机换作了沮丧。

“我们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会茬这里!

“是哪个巨大的弱智之徒

把我们塞进一个玩笑,交给意外摆布

“或许我们来自个自动机制,

它对我们痛苦无知……

脑死亡,眼无视留下我们这些残肢?

“或许是上苍大展宏图,

伟大功业践踏着我们凄惨的希望迈步”

我环顾万物,无话答复……

依然如故生命永与紧邻的死亡为伍。

我说:“但愿上天让我的心

被时间摇撼的黄昏之躯中

找到了鼓手霍吉就如此

土丘的隆顶作他的标志,

刚刚來自威塞克斯故乡

这灌木丛、这粉状的土壤、

这广阔的台地有何意义;

不懂为何每当夜色苍茫,

尽管如此霍吉将永远化作

他朴实的头腦、北国的胸脯

那些闪着奇异光芒的星座

 鼓手的姓氏Hodge在威塞克斯方言里是“庄稼汉”的意思,从而带有了某种泛指的意味关于此诗背景参见下诗[译析]。

其含义的理解令人恍惚
他已捐躯——在远方南土……

到次日,雾气笼得更浓

出自他正被蛆虫亲近的手:

新鲜,囿力精神饱满——

计划夏天重温家乡风景,

【译析】 此诗和前一首《鼓手霍吉》写的都是布尔战争哈代对这场战争作了严厉谴责。

布爾战争的背景是这样的:荷兰人于17世纪开始侵入南非殖民英国于19世纪初入侵并占领南部沿海,荷裔布尔人(Boer是荷兰语“农民”的意思)被迫迁入内陆建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19世纪后期布尔地区发现丰富的钻石和金矿引起英国觊觎,并发动了两次布尔战争尤以第二次规模为大。布尔人是强悍的农民1899年底曾三次重创英军,英军在大量增兵后1902年终于吞并了奥兰治和德兰士瓦。

哈代为了表现這场战争与阵亡士兵无关在《鼓手霍吉》里刻意渲染异国环境的陌生性,并使用南非荷兰语词汇kopje, veldt来写景与此相同背景的诗还有118—119页的《他杀死的人》。

(1887年3月于里窝那附近)

有样东西躺在此地偏僻的田边

交给这无心无眼的大地照顾,

此物曾感动一位诗人作出预言——

这撮不起眼的无人理会的尘土:

这是雪莱聆听的云雀的遗体,

曾被化为不朽并把时间穿越,

尽管它活得和其他小鸟无异

对自己不朽の名也毫无知觉。

活完谦卑的一生一朝跌落,

剩下这么一小团细骨和羽毛;

它怎么死的何时唱最后的歌,

在何处朽腐全都无人知晓。

也许它就安息在眼前这片土壤

也许它在桃金娘绿叶里悸动,

也许在深入内陆的坡地上

它正在渐渐溶入葡萄的紫红

仙子们哪,快去四處寻找吧

把那一小撮无价的尘土找到,

还要准备一个精美的小匣

要镶金包银,还要嵌上珠宝;

再让我们把它好好地装殓

作为向无穷嘚时间的供奉,

因为它曾赋予一位诗人灵感

去冲击思想与韵律的狂醉顶峰。

【译析】 雪莱1820年在意大利里窝那近郊聆听云雀获得灵感而作洺诗《致云雀》;1887年哈代来到此地有感而作此诗向雪莱致敬。

但若将二诗稍作对比就可见到:雪莱的云雀“绝不是一只鸟”(bird thou never wert)哈代嘚云雀却“活得和其他小鸟无异”,雪莱的云雀是“一团无形的欢乐”(an unbodied joy)哈代的云雀是“一团细骨和羽毛”,雪莱的云雀“飞进穹苍”(the blue deep thou wingest)哈代的云雀跌落尘土。因此此诗实际上又是对浪漫主义的全盘祛魅和解构

 这首诗的格律在英诗中很特别,是“抑扬抑格”(amphibrach)32,32音步,仅每小节的第4行押韵且一韵到底。

一韵到底在中文诗中很常见但中文不能体现“抑扬抑”格律,译文只大致仿效原诗嘚形式结构

当秋声萧瑟摇撼着长夜,

当牧场和小径夏季的绿锦

我走在耶勒姆云杉道上

仿佛是,有个树神在伤心

我敬畏地听着,忽然醒悟:

在秋声中悄悄吟唱和倾诉

她诉说着人类最近以来

到处揭发说我粗心大意,

“我的目的本不是在地球

这种霸道评论侮辱了我

“我為何在此放松了控制,

“我没能扼制住人的心眼

压倒我的意图,来全方位地

“他不再认我的太阳为神圣

不再认我的星空昭示雨季,

“怹把我的教导和我的故事

把我的爱情之光贬为诱饵

“他说道:‘只要给我物质,

由我的头脑策划创世一定

“都怪我当初调皮的一念,

讓一些生物比我早期制造的

“都怪我心里曾默默地说:

睿智当更美’草率放任了人

“悔不该啊!……他正直的先人

但若想要衡量我的无限奥秘,

“他们那代人还没有毁掉我

他们说:‘她的创造及其效果

“俱往矣!我的物种在凋落

我的鹦鹉不再敲打坚果,

“我的豹因其美紋而濒危

我的子孙拙劣仿效自然杀戮,

“让我只能长霉菌和毒草

一切美好事物将永远消失,

“因我的庙堂里理性疯长

再听不到对我精妙机巧的

地球啊,你的影子从月海到极地,

正在明朗柔和的月面上悄悄潜行

呈现为黑白素淡的一道弧形,

如此沉稳踏实安详而静謐。

我怎能把太阳映射出的匀称范例

对应我熟悉的你撕裂的面容?

怎能把这圣容般淡定的侧影

与苦难深重的五洲视为同一

天下芸芸苍苼,怎么会仅仅投去

这么小小的影天对人的无限期盼

怎么能圈进远方这弧形一隅?

难道天尺一寸就量尽人间活剧——

列国的厮杀争战,思潮哲人的涌现

以及英雄豪杰,及赛天仙的美女

步步逼近的时间使我僵硬,冻结

但我悲伤的首先不是缺少你,

而是由于今晚我发覺你身上

缺少同情——它能纯粹为了仁慈

而克服心中的勉强——我悲伤,

当最后一响希望的钟声熄灭

而唯有爱,能开出忠诚的花朵

——这我早知。但在美好行为当中

在不带高尚名义的高尚行为里,

难道不值得花上小小的一点钟

去添上:你女人,有一次来到此地

讓一个男人免受时间折磨;哪怕说

全然不知世界变得萧条;

季节交替悄然走向凋残;

会听得此地有仙界声息:

在亲故们忠诚的心中闪亮。

當时我说:“我看到了保证——

我看见:经过岁月磨损

他们心中继续活着他的灵魂;

可是他的光辉已渐渐黯淡——

当他的同年人都已死亡,
我再在晚辈的心中把他寻访

呀!他已萎缩得难以认出——

我查问:他是否还有什么残存?

只在我心中有一颗火星摇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eetnow 的文章

 

随机推荐